CN101454233A - 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4233A
CN101454233A CNA2007800190146A CN200780019014A CN101454233A CN 101454233 A CN101454233 A CN 101454233A CN A2007800190146 A CNA2007800190146 A CN A2007800190146A CN 200780019014 A CN200780019014 A CN 200780019014A CN 101454233 A CN101454233 A CN 101454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time
linkage type
type elevator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90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海荣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54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42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58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shafts and a single car per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2009/006Ganged elev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30Detail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ation
    • B66B2201/308Ganged elevator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在设置有多台在主曳引绳(12a、12b)的两端分别悬挂有轿厢(13a~14b)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10b)的电梯系统中,将动作时间特性(31a、31b)在各联动型电梯机构相互之间偏离,其中该动作时间特性中的动作为使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各轿厢在互相不同的楼层(15、16)停止一定时间Ts1,然后花费一定的移动时间TM向其他的楼层(16、15)移动。进而,将一个轿厢从该轿厢停止的某一楼层向接下来的楼层开始移动的时刻设定得比其他的轿厢到达该楼层的到达时刻靠前先行时间TA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装有多台在被卷绕在曳引机上的主曳引绳的两端悬挂有轿厢的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被组装在建筑物内的电梯系统由1台或者多台电梯机构构成。在各电梯机构中,一般,在电梯的轿厢上下移动的升降通路的上侧设有机械室。在该机械室内设置有曳引机。而且,在该曳引机的绳轮上卷绕有主曳引绳。在该主曳引绳的一端悬挂有装载乘客的轿厢,在另一端悬挂有平衡配重。另外,平衡配重的重量被设定为在定员的大约半数的乘客乘坐在轿厢中时与轿厢的重量平衡的重量。通过采用具有这样的重量的平衡配重,能够通过较少的消耗电力有效地驱动被组装在曳引机上的电动机。
除了这样的采用平衡配重的一般的电梯机构,在日本国的专利公开公报(特表2003-533423号)中提出了联动型电梯机构。在该联动型电梯机构中,在被卷绕在曳引机上的主曳引绳的两端分别悬挂有轿厢。而且,在通过电动机使曳引机旋转时,被悬挂在主曳引绳的两端的一对轿厢联动而互相向相反方向移动。
在图10中,表示组装有上述专利公开公报所记载的2台联动型电梯机构1a、1b的电梯系统的概略结构。进而,在图11中,表示该电梯系统的基本动作。
在被悬挂在主曳引绳7a的两端的一对轿厢2a、3a以及被悬挂在主曳引绳7b的两端的一对轿厢2b、3b在建筑物的1楼的乘梯处4与2楼的乘梯处5之间往复移动,其中该主曳引绳7a被卷绕在该电梯系统中的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a的曳引机6a上,该主曳引绳7b被卷绕在另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b的曳引机6b上。电梯控制部8控制各联动型电梯机构1a、1b的运行动作。
电梯控制部8,相对于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a,如图12所示,使属于自己的一对轿厢2a、3a在1楼、2楼的各乘梯处4、5停止一定的停止时间Ts,然后使它们花费一定的移动时间TM向接下来的楼层即2楼、1楼的各乘梯处5、4移动。因此,联动型电梯机构1a的各轿厢2a、3a在1楼、2楼之间以一定周期(Ts+TM)反复往复移动。
电梯控制部8,相对于另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b,也与前述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a同样,使联动型电梯机构1b的各轿厢2b、3b在1楼、2楼之间以一定周期(Ts+TM)反复往复移动。
此时,如图12所示,优选实现合计4个轿厢2a、3a、2b、3b中的某1个轿厢顺序停止在1楼、2楼的各乘梯处4、5的状态。为了实现该状态,需要将一方的各轿厢2b、3b设定在停止时间Ts中,将另一方的各轿厢2b、3b设定在移动时间TM中。因此,将停止时间Ts与移动时间TM设定为相等(Ts=TM)。
进而,使图12的下段所示的与另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b的各轿厢2b、3b相对的时间特性9b,相对于图12的上段所示的与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a的各轿厢2a、3a相对的时间特性9a,偏离前述的反复周期(Ts+TM)的一半的周期(Ts+TM)/2。
在这样的电梯系统中,在1楼、2楼的各乘梯处4、5一直有某一个轿厢2a、3a、2b、3b以厢门开放状态待机。因此,能够消除乘客等待轿厢到达的时间,该电梯系统在例如娱乐广场、集会会场等具有多名乘客的情况下,能够在1楼、2楼之间有效地输送乘客。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电梯系统中,也具有应该改良的下述的问题。
即,在上述的电梯系统中,能够消除各楼层的乘客等待轿厢到达的时间。但是,在轿厢停止之后立即乘梯的乘客要在轿厢中等待经过停止时间Ts。因此,产生不能对从出发楼层到希望楼层为止的全部所需时间的缩短有所贡献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事情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从乘客乘坐轿厢到到达目的楼层为止的全部所需时间、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乘客的服务的电梯系统。
为了消除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电梯系统,其具有:在曳引机上卷绕有主曳引绳、在该主曳引绳的两端悬挂有一对轿厢、通过曳引机旋转从而一对轿厢互相在上下相反方向上移动的多个联动型电梯机构,和使属于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一对轿厢在各楼层停止一定时间然后向接下来的各楼层移动的电梯控制部;
其特征在于,电梯控制部包括:
移动运行单元,其以多个联动型电梯机构中的一个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的移动时间的一部分与其他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的移动时间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使各联动型电梯机构运行;和
偏离运行单元,其以在多个联动型电梯机构中的一个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停止在某一楼层时、其他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向一个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停止的某一楼层移动的方式,使各联动型电梯机构相互间的运行定时偏离。
在这样构成的电梯系统中,通过如上所述那样使各联动型电梯机构相互间的运行定时偏离,能够防止多台轿厢同时停止在各楼层。
另外,在多个联动型电梯机构相互间使轿厢的移动时间的一部分重叠。因此,产生了一个轿厢也不停止在各楼层的时间带。因此,与以往的电梯系统相比,能够缩短从乘客乘坐在各楼层停止的状态的轿厢开始到到达目的楼层为止的平均所需时间。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乘客的服务。
另外,在另外的发明中,一个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的移动时间中的从移动开始算起的预定时间与其他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的移动时间中的移动结束前的预定时间重叠。
另外,在另外的发明中,将一个联动型电梯机构的各轿厢的移动开始时刻设定得比其他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各轿厢的到达时刻靠前。
另外,在另外的发明中,各联动型电梯机构中的轿厢的停止时间被设定得比轿厢的停止时间短。
另外,在另外的发明中,联动型电梯机构为2台,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在2个楼层停止。
另外,在另外的发明中,包括:轿厢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的当前的状态;和轿厢状态显示单元,其将由该轿厢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轿厢的状态显示在设置在轿厢内的显示器上。
另外,在另外的发明中,包括:轿厢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的当前的状态;和轿厢状态报知单元,其通过设置在各楼层的报知器报知由该轿厢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各轿厢的状态。
另外,在另外的发明中,包括:时间计数器,其对到各轿厢到达各楼层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和到达等待时间报知单元,其通过设置在对应的楼层的报知器,将由该时间计数器计时的各时间作为轿厢到达等待时间进行报知。
另外,在另外的发明中,包括:时间计数器,其对到各轿厢从各楼层开始移动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和出发等待时间报知单元,其通过设置在对应的楼层的报知器,将由该时间计数器计时的各时间作为轿厢出发等待时间进行报知。
另外,在另外的发明中,包括:时间计数器,其对到轿厢从各楼层开始移动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和出发等待时间显示单元,其通过设置在该轿厢上的显示器,将由该时间计数器计时的时间作为轿厢出发等待时间进行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显示在被组装在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中的显示器上的轿厢的当前的状态的图。
图3A是表示同样显示在被组装在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中的显示器上的出发等待时间的图。
图3B是表示同样显示在被组装在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中的显示器上的到达等待时间的图。
图4是表示被设置在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内的进度时间存储器的存储内容的图。
图5是表示被设置在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内的等待时间计数器的图。
图6是表示被设置在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内的电梯控制部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各轿厢的动作的时间特性图。
图8A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一个时间点的各轿厢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B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另外的时间点的各轿厢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C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又一另外的时间点的各轿厢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D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又一另外的时间点的各轿厢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系统的变形例的模式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电梯系统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该以往的电梯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该以往的电梯系统的各轿厢的动作的时间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在该电梯系统中,组装有2台联动型电梯机构10a、10b。在被卷绕在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的曳引机11a上的主曳引绳12a的两端连接有一对轿厢13a(A号机)、14a(C号机)。另外,在被卷绕在另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b的曳引机11b上的主曳引绳12b的两端连接有一对轿厢13b(B号机)、14b(D号机)。各一对(1组)轿厢13a(A号机)、14a(C号机)以及轿厢13b(B号机)、14b(D号机)在建筑物的1楼的乘梯处15与2楼的乘梯处16之间往复移动。
在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10b的各曳引机11a、11b内,组装有电动机。各曳引机11a、11b分别由专用的电梯驱动部17a、17b驱动。而且,各电梯驱动部17a、17b,根据从控制电梯系统的整体动作的电梯控制部18输出的对各轿厢13a、14a、13b、14b的停止指示、移动指示,使各曳引机11a、11b旋转。其结果,指定的各轿厢13a、14a、13b、14b停止在指定的楼层或者向指定的楼层移动。
进而,电梯驱动部17a、17b向轿厢状态检测部22发送属于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10b的各轿厢13a、14a、13b、14b的当前时间点的状态。在该当前时间点的状态中,包含轿厢的位置(1楼或2楼)、停止状态或者指定了移动目的楼层的移动状态等。
另外,在1楼的乘梯处15以及2楼的乘梯处16的与各轿厢相对的门的附近位置,安装有报知器19、20。另外,在各轿厢12a、13a、12b、13b内安装有显示器21。
轿厢状态检测部22以例如0.1秒的间隔读取从各电梯驱动部17a、17b输出的当前时间点的各轿厢13a、14a、13b、14b的上述的状态,然后向轿厢状态存储器23写入。具体地说,对存储在轿厢状态存储器23内的各轿厢13a(A号机)、14a(C号机)、13b(B号机)、14b(D号机)的各状态进行更新。
存储在轿厢状态存储器23内的各轿厢的当前的状态24如图2所示那样显示在被安装在1楼的乘梯处15以及2楼的乘梯处16的报知器19、20以及被安装在各轿厢13a、14a、13b、14b内的显示器21上。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各轿厢的当前的状态24通过下面的格式显示:
A:在2F停止中B:向1F下降中
C:在1F停止中D:向2F上升中
在电梯控制部18内,设有作为应用程序模块的偏离运行部(偏离运行单元)26以及同时移动运行部(移动运行单元)27。偏离运行部26以及同时移动运行部27根据图7的时间特性31a、31b使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10b进行偏离运行以及同时移动运行。
在进度时间存储器25内,设定有为了实现图7的时间特性31a、31b而需要的时间。
具体地说,在进度时间存储器25内,如图4所示,储存有:表示轿厢13a~14b停止在各楼层的乘梯处15、16的时间的停止时间Ts1,表示轿厢13a~14b从所停止的楼层出发到到达目的楼层为止的时间的移动时间TM,和表示从轿厢13a~14b从一个楼层出发到接下来的轿厢到达同一楼层为止的时间的先行时间TA
接下来,使用图7说明电梯控制部18的控制动作。例如,联动型电梯机构10a的各轿厢13a、14a互相向相反方向移动,所以在一方的轿厢13a(A号机)在2楼停止的状态下,另一方的轿厢14a(C号机)在1楼停止。进而,各轿厢13a、14a互相向相反方向移动。因此,一方的轿厢13a(A号机)在2楼停止了停止时间Ts1,然后花费移动时间TM向1楼移动,在该1楼停止停止时间Ts1。另一方的轿厢14a(C号机)相对于该轿厢13a(A号机)实施相反动作。因此,该联动型电梯机构10a的时间特性31a的1个周期T0为:
1个周期T0=2×(停止时间Ts1+移动时间TM)
另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b的各轿厢13b、14b的时间特性31b的1个周期T0为:
1个周期T0=2×(停止时间Ts1+移动时间TM)
接下来,对偏离运行部26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该偏离运行部26如图7所示那样,将联动型电梯机构10b的时间特性31b相对于联动型电梯机构10a的时间特性31a向后方偏离(移动时间TM-先行时间TA)。通过这样进行时间偏离,能够防止2台轿厢13a~14b同时停止在1楼或2楼中的同一楼层。
接下来,对同时移动运行部27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该同时移动运行部27如图7所示那样,使在该楼层停止的各轿厢13a~14b比其他的轿厢14b~13a到达该楼层的时刻先出发设为预定时间的先行时间TA。即,以移动时间TM>停止时间Ts1的方式,进行运行控制。
等待时间计数器28如图5所示,使用计时器29对出发等待时间TWS、到达等待时间TWA进行计时,其中所述出发等待时间TWS是直到每个联动型电梯机构10a、10b的停止在各楼层的乘梯处15、16的轿厢出发为止的时间,所述到达等待时间TWA是直到每个联动型电梯机构10a、10b的轿厢到达各楼层的乘梯处15、16为止的时间。
具体地说,在轿厢到达目的楼层的时间点将停止时间Ts1初始设定为初始出发等待时间,并以伴随着时间经过而变少的方式对出发等待时间TWS不断进行更新。同样,在轿厢开始向目的楼层移动的时间点将移动时间TM初始设定为初始到达等待时间,并以伴随着时间经过而变少的方式对到达等待时间TWA不断进行更新。
由该等待时间计数器28计时的出发等待时间TWS以及到达等待时间TWA通过等待时间输出部30,如图3A、图3B所示那样,显示输出在各楼层的乘梯处15、16的报知器19、20以及各轿厢13a~14b的显示器21上。
在图3A中,表示显示在2楼的乘梯处16的报知器20与停止在2楼的乘梯处16的C号机的轿厢14a内的显示器21上的出发等待时间TWS的显示例。在该例子中,显示“C号机:5秒后出发”。进而,在图3B中,表示显示在2楼的乘梯处16的报知器20上的到达等待时间TWA的显示例。在该例子中,显示“C号机:10秒后到达”。
另外,各楼层的乘梯处15、16的各报知器19、20,在轿厢13a~14b没有停止在该乘梯处15、16的状态下显示“到达等待时间TWA”,在在轿厢13a~14b停止在该乘梯处15、16的状态下显示“出发等待时间TWS”。
另外,报知器19、20与显示器21以例如2秒的周期交替报知或显示该“等待时间”和上述的“各轿厢的当前的状态24”。
接下来,使用图6的流程图以及图7的时间特性图说明组装有偏离运行部26以及同时移动运行部27的电梯控制部18的电梯控制动作。
另外,在电梯系统的电源接通前,如图7所示,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10b的各轿厢13a(A号机)、14a(C号机)、13b(B号机)、14b(D号机)例如分别停止在2楼、1楼、1楼、2楼。另外,在该电梯系统的运行结束时,各轿厢停止在上述的各楼层。
然后,在将电梯系统的电源接通、该电梯控制部18在时刻t1起动时(步骤S1),使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开始运行(步骤S2)。即,联动型电梯机构10a的各轿厢13a、14a开始从基准楼层(2楼、1楼)向目的楼层(1楼、2楼)移动。而且,在等待时间计数器28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侧的到达等待时间TWA中,将移动时间TM设定为到达等待时间的初始值。
然后,在时间经过了偏离时间(移动时间TM-先行时间TA)的时刻t2,使另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b开始运行(步骤S3)。于是,另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b的各轿厢13b、14b开始从基准楼层(1楼、2楼)向目的楼层(2楼、1楼)移动。而且,在目的楼层(2楼、1楼)侧的等待时间计数器28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b侧的到达等待时间TWA中,将移动时间TM设定为初始值。
然后,在先开始运行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的轿厢13a、14a还没有到达目的楼层的情况下(步骤S4),起动轿厢状态检测部22,调查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10b的各轿厢13a、14a、13b、14b的当前的状态(步骤S5),显示在各轿厢13a~14b的显示器21上,并且读取等待时间计数器28的各到达等待时间(步骤S7),显示在各楼层的乘梯处15、16的报知器19、20上(步骤S8)。
在检测出先开始运行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的轿厢13a、14a在经过了移动时间TM的时刻t3到达目的楼层时(步骤S4),设为将轿厢13a、14a的门打开而等待乘客乘坐的状态(步骤S9)。而且,在等待时间计数器28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侧的出发等待时间TWS中,将停止时间Ts1设定为初始值(步骤S10)。
而且,在从轿厢在时刻t3到达目的楼层开始到经过停止时间Ts1为止(步骤S11),等待时间输出部30在各楼层的报知器19、20以及停止状态的各轿厢的显示器21上反复持续显示该轿厢的出发等待时间TWS(步骤S12)。
在从轿厢到达开始、在时刻t4经过停止时间Ts1时(步骤S11),使该轿厢开始向接下来的楼层移动(步骤S13)。而且,在等待时间计数器28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侧的到达等待时间TWA中,将移动时间TM设定为初始值(步骤S14)。
然后,再次返回到步骤S4,等待另一联动型电梯机构10b的轿厢13b、14b到达目的楼层。当在时刻t5、另一联动型电梯机构10b的轿厢13b、14b到达目的楼层(2楼、1楼)时,设为将轿厢13b、14b的门打开而等待乘客乘坐的状态(步骤S9)。而且,在等待时间计数器28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b侧的出发等待时间TWS中,将停止时间Ts1设定为初始值(步骤S10)。
使用图8A、图8B、图8C、图8D说明这样构成的电梯系统的各时间带的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10b的各轿厢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图8A中,表示该电梯系统的电源接通前(t=tA)的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10b的各轿厢13a(A号机)、14a(C号机)、13b(B号机)、14b(D号机)的上述的基准位置。
在图8B中,表示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的各轿厢13a(A号机)、14a(C号机)停止在1楼、2楼(t=tB)而另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b的各轿厢13b(B号机)、14b(D号机)处于移动中的状态。
在图8D中,表示从一方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的各轿厢13a(A号机)、14a(C号机)从所停止的1楼、2楼出发(时刻t5)到经过先行时间TA的时刻t5为止的时刻tC的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10ba的各轿厢13a(A号机)、14a(C号机)、13b(B号机)、14b(D号机)的动作状态。
如从该在图8C能够理解那样,在各轿厢13a~14b开始从所停止的楼层向接下来的楼层移动时,从接下来的轿厢到达该楼层的时刻向前追溯先行时间TA而出发。
在图8D中,表示在时刻t5、经过了上述的先行时间TA、联动型电梯机构10b的各轿厢13b、14b停止在目的楼层的状态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的各轿厢13a、14a的状态。表示各联动型电梯机构10a的各轿厢13a(A号机)、14a(C号机)处于移动中而联动型电梯机构10ba的各轿厢13b(B号机)、14b(D号机)在2楼以及1楼停止的状态。
在这样构成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中,如上所述,在各轿厢13a~14b开始从所停止的楼层向接下来的楼层移动时,从接下来的轿厢到达该楼层的时刻向前追溯先行时间TA而出发。
例如,在如商业大楼等所示、1楼的楼层高度与2楼的楼层高度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向接下来的楼层移动的移动时间TM变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仅缩短停止时间Ts1,如图7的时间特性图所示,能够缩短从乘客在出发楼层实际乘坐轿厢13a~14b开始到该轿厢13a~14b从该楼层出发为止的出发等待时间TWS,进而能够缩短从乘客乘坐轿厢开始到到达目的楼层为止所需要的全部的所需时间。
具体地说,从一位乘客乘坐轿厢13a~14b开始到该轿厢13a~14b到达目的楼层为止的最大所需时间Tmxa以及最小所需时间Tmin如下所述。
最大所需时间Tmxa=(停止时间Ts1)+(移动时间TM)
=(移动时间TM)-2×(先行时间TA)+(移动时间TM)
=2×[(移动时间TM)-(先行时间TA)]
最小所需时间Tmin=(移动时间TM)
另外,在如图10~图12所示的以往的电梯系统中,最大所需时间Tmxa为2×[(移动时间TM)]。因此,与如图10~图12所示的以往的电梯系统相比较,能够缩短从乘客乘坐轿厢13a~14b开始到到达目的楼层为止的平均所需时间,能够提高相对于乘客的服务。
另外,通过一个轿厢13a~14b在1楼与2楼之间往复所需要的往复所需时间表示输送周期TE通过下式表示。
输送周期TE=2×[(停止时间Ts1)+(移动时间TM)]
=4×[(移动时间TM)-(先行时间TA)]
另外,在如图10~图12所示的以往的电梯系统中,输送周期TE为4×[(移动时间TM)]。因此,每单位时间的轿厢的向目的楼层移动的次数与以往的电梯系统相比较增加,所以能够提高电梯系统整体对乘客的输送效率。
另外,检测各轿厢13a~14b的当前的位置以及停止或移动的状态而显示在各轿厢13a~14b内的显示器21上,并且显示在各楼层的乘梯处15、16的报知器19、20上。进而,在各楼层的乘梯处15、16的报知器19、20上显示直到轿厢到达为止的到达等待时间TWA,在各楼层的乘梯处15、16的报知器19、20以及停止在各楼层的轿厢13a~14b的显示器21上,显示该轿厢的出发等待时间TWS
因此,乘客能够在各楼层的乘梯处确认全部的轿厢的状态、轿厢到达等待时间TWA。进而,乘坐在停止中的轿厢内的乘客能够在轿厢内确认直到该轿厢出发为止的出发等待时间TWS。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相对于乘客的服务。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对组装有能够分别服务2个楼层的2台联动型电梯机构10a、10b的电梯系统进行了说明,但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组装有能够分别服务4个楼层的4台联动型电梯机构34a、34b、34c、34d、电梯控制部35控制这些联动型电梯机构的电梯系统。
本发明在电梯的运行控制技术领域有效,特别在组装有多台联动型电梯机构的电梯系统的运行控制中有效,其中所述联动型电梯机构在被卷绕在曳引机上的主曳引绳的两端分别悬挂有轿厢。

Claims (10)

1.一种电梯系统,该电梯系统具有:在曳引机上卷绕有主曳引绳、在该主曳引绳的两端悬挂有一对轿厢、通过所述曳引机旋转从而所述一对轿厢互相在上下相反方向上移动的多个联动型电梯机构,和使属于所述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一对轿厢在各楼层停止一定时间然后向接下来的各楼层移动的电梯控制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控制部包括:
移动运行单元,其以所述多个联动型电梯机构中的一个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的移动时间的一部分与其他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的移动时间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使所述各联动型电梯机构运行;和
偏离运行单元,其以在所述多个联动型电梯机构中的一个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停止在某一楼层时、其他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向所述一个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停止的某一楼层移动的方式,使所述各联动型电梯机构相互间的运行定时偏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的移动时间中的从移动开始算起的预定时间与其他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的移动时间中的移动结束前的预定时间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一个联动型电梯机构的各轿厢的移动开始时刻设定得比所述其他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各轿厢的到达时刻靠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联动型电梯机构中的轿厢的停止时间被设定得比轿厢的停止时间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型电梯机构为2台,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在2个楼层停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轿厢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的当前的状态;和
轿厢状态显示单元,其将由该轿厢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轿厢的状态显示在设置在轿厢内的显示器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轿厢状态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各联动型电梯机构的轿厢的当前的状态;和
轿厢状态报知单元,其通过设置在各楼层的报知器报知由该轿厢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各轿厢的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时间计数器,其对到所述各轿厢到达各楼层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和
到达等待时间报知单元,其通过设置在对应的楼层的报知器,将由该时间计数器计时的各时间作为轿厢到达等待时间进行报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时间计数器,其对到所述各轿厢从各楼层开始移动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和
出发等待时间报知单元,其通过设置在对应的楼层的报知器,将由该时间计数器计时的各时间作为轿厢出发等待时间进行报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时间计数器,其对到所述轿厢从各楼层开始移动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和
出发等待时间显示单元,其通过设置在该轿厢上的显示器,将由该时间计数器计时的时间作为轿厢出发等待时间进行显示。
CNA2007800190146A 2006-09-21 2007-09-06 电梯系统 Pending CN1014542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56107A JP2008074563A (ja) 2006-09-21 2006-09-21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56107/2006 2006-09-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4233A true CN101454233A (zh) 2009-06-10

Family

ID=39200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190146A Pending CN101454233A (zh) 2006-09-21 2007-09-06 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074563A (zh)
CN (1) CN101454233A (zh)
WO (1) WO20080355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7389A (zh) * 2016-12-15 2018-06-29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双联电梯系统及其故障救援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45582B2 (en) * 2013-10-29 2015-06-02 Uop Llc Cross-linked rubbery polyurethane-ether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s
JP6993307B2 (ja) * 2018-07-31 2022-01-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82071U (zh) * 1976-12-08 1978-07-07
JPS57155162U (zh) * 1981-03-25 1982-09-29
JPH064475B2 (ja) * 1987-08-06 1994-0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装置
US6481535B1 (en) * 2000-05-16 2002-11-19 Otis Elevator Company Dispatching algorithm for piston-type passenger conveying system
US6520295B1 (en) * 2000-05-16 2003-02-18 Otis Elevator Company Piston-type passenger conveying system
JP4698004B2 (ja) * 2000-08-16 2011-06-0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7389A (zh) * 2016-12-15 2018-06-29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双联电梯系统及其故障救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35573A1 (fr) 2008-03-27
JP2008074563A (ja) 200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8452B (zh) 立式储物配发装置及发药机
EP2027053B1 (en) Elevator system
CN110329740B (zh) 一种吊挂流水线及控制方法
CN101573281B (zh) 电梯系统
CN101397113B (zh) 乘客传送设备的链条松弛量诊断装置以及诊断方法
CN102608338B (zh) 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测试条分送装置
JP2005516871A5 (zh)
EP3587319B1 (en) Super group architecture with advanced building wide dispatching logic
CN101454233A (zh) 电梯系统
CN102459050A (zh) 功率有限的升降机救援操作中的重力驱动的起动阶段
CN101205014A (zh) 输送台车系统
CN101092220A (zh) 电梯设备和操作电梯设备的方法
CN103863903B (zh) 电梯
CN110606418B (zh) 电梯系统
CN105980284A (zh) 电梯中的制动器操作管理
CN107922145A (zh) 用于运行电梯系统的方法和电梯系统
US1049422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ilient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elevator system
JP555381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
CN107614408A (zh) 电梯系统
CN104008406A (zh) 自助发卡装置、卡状态检测方法及发卡方法
CN101372299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208985278U (zh) 一种出货装置
CN101573282B (zh) 电梯装置
CN203183658U (zh) 自动麻将机翻牌传输装置
CN201506598U (zh) 矩阵式出药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