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3060B - 在电源和电散热器之间的电连接装置及制造该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电源和电散热器之间的电连接装置及制造该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3060B
CN101453060B CN2008101611971A CN200810161197A CN101453060B CN 101453060 B CN101453060 B CN 101453060B CN 2008101611971 A CN2008101611971 A CN 2008101611971A CN 200810161197 A CN200810161197 A CN 200810161197A CN 101453060 B CN101453060 B CN 1014530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pin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lane
he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11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3060A (zh
Inventor
伯特兰·普泽纳特
让·盖蒂诺伊斯
劳伦特·特利尔
吉尔伯特·特拉诺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filed Critical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Publication of CN101453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3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3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3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26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flat strip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wires or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B60H1/222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heaters for heating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5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air heaters
    • F24H9/186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电源和电散热器之间的电连接装置及制造该装置的方法。该装置(1)位于电源(5)引脚(6、7)和至少一个加热元件(2)的端子(8、9)之间,该元件构成有空气流(4)穿过的电散热器(3)。该装置包括在加热元件(2)第一电气端子(8)和所述电源(5)具有第一电位的第一引脚(6)之间的第一电接线(10),以及在加热元件(2)第二电气端子(9)和所述电源(5)具有不同于第一电位的第二电位的第二引脚(7)之间的第二电接线(11)。第一电接线包括第一电导体(13)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导体(14),第二电接线包括第三单体电导体(17),第一电导体、第二电导体和第三电导体共同并且至少部分地陷入电绝缘模制件中。

Description

在电源和电散热器之间的电连接装置及制造该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供暖和/或空调设备领域,特别是机动车的通风、供暖和/或空调设备领域。本发明要提供一种在电源和构成所述设备一部分的电散热器之间的电连接装置。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这样的连接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包含在机动车客舱内的空气的温度通常使用安装至车辆的通风、供暖和/或空调设备来调节。这样的设备一般包括附加的电加热装置,该装置被设计为在流经该装置的空气流被输送至客舱内之前对该空气流进行加热。更特别地,这样的附加装置被设计为对包括在所述设备中的主散热器(radiator)所产生的所述空气流的加热处理进行补充。这种补充元件例如在车辆发动机一启动之后就非常必要,也就是说,在主散热器所输送的热量不足以产生令车内乘客满意的热舒适性的时间段中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附加装置包括附加的电散热器或者类似元件,其包括至少一个位于要被加热的空气流中的加热元件。附加装置设置有对加热元件的选择性使用进行控制的装置,例如根据由车辆的乘客决定的热舒适性要求而选择性地使用。如果有多个加热元件,该控制装置包括与加热主体所带加热元件数量一样的电开关。每个电开关包括电子部件,该部件特别地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通常称为“MOSFET”。
电开关被设计为给所连接的加热元件通电和/或断电,用于加热元件通过焦耳效应的加热。该通电包括在加热元件的接地端子和电压端子之间施加电位差,通常是12V的量级。通电通过在加热元件的所述端子和电源引脚之间的连接装置实现,电源是例如电池或类似的元件。更特别地,连接装置包括在所述电源接地引脚和加热元件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一电接线,和在所述电源的电压引脚和加热元件电压端之间的第二电接线。通常,这样的连接装置传送高强度电流,特别是30安培量极的电流。例如可以参考文件EP0901311(申请人为BEHR GmbH)来了解与本发明类似的技术背景。
使用现有连接装置的第一个问题在于,它们体积较大,这对于它们装配至加热主体是不利的。而且,这导致的结果是附加电散热器的整个体积增加,这是期望被避免的。
使用这些连接装置的第二个问题在于,它们包含非常多的部件。这导致的结果是,这样的连接装置制造起来很复杂,而且制造成本过高。另一个结果是这些装置相当脆弱,由于这些装置的部件具有不同的热膨胀,或者由于这些连接装置要承受机械振动,所以这些组成部件很容易彼此分离。
第三个问题在于,将这些部件组装在一起是很漫长艰难的过程而且容易出错。因此,又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需要进行验证试验,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制造这样的连接装置的时间。
第四个问题在于,这些连接装置经常导致会引起火灾发生的短路。如果连接装置所处的环境是潮湿的,则这样的问题会更经常发生。因此就必须改进对这样的连接装置的保护,因为流经它们的电压相当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被设计为位于电源引脚(pin)和至少一个加热元件的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装置,该加热元件构成了有空气流穿过的电散热器,该连接装置设计简单,具有改进的运行安全性,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中,而且该连接装置很坚固(robust)耐用,所占面积很小。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这样的连接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容易快速实现,同时保证所述装置的坚固性和更长的工作寿命。
本发明的连接装置是位于电源引脚和至少一个加热元件的端子之间的电连接装置,该加热元件构成了有空气流穿过的电散热器。该电连接装置包括:
-在加热元件的第一电气端子和所述电源的第一引脚之间的第一电接线。所述第一引脚具有第一电位,和
-在加热元件的第二电气端子和所述电源的第二引脚之间的第二电接线。所述第二引脚具有与第一电位不同的第二电位。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源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具有彼此不同的各电位。因此在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之间存在明显的电位差,该电位差通常是12V的量级。例如,第一引脚具有的第一电位是地电位,即0V,而第二引脚具有的第二电位是电压电位,通常是12V。如另一个例子,第一引脚具有的第一电位是电压电位,而第二引脚具有的第二电位是地电位。本发明对上述任一例子的实施没有区别。
根据本发明,第一电接线包括第一电导体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导体,且第二电接线包括第三单体电导体,第一电导体、第二电导体和第三电导体共同并且至少部分地陷入电绝缘模制件中。
这些结构使得第一电接线和第二电接线通过电绝缘模制件彼此绝缘,以防止在它们之间形成能引起火灾发生的电弧。
这些结构的另一个结果是这样的连接装置是坚固的,特别是因为电接线被包封在绝缘模制件中。因此,连接装置的内聚性(cohesion)使该装置至少很容易被制造和安装至电散热器。该内聚性还增加了连接装置的寿命,不受构成装置的部件热膨胀不同的影响和/或装置所承受的机械振动的影响。
这些结构的另一个结果是这样的连接装置可以由有限数量的部件构成,使其便于制造并降低取得成本。
第一电导体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导体有利地通过平支承件组装到一起,该支承件被设置在用于对电散热器的使用进行控制的电子电路板中。
从而,平支承件仅经受第一电接线的第一电位,而不需经受影响第二电接线的第二电位。因此,组装在平支承件上的部件具有第一电位,根据上述例子为0V或12V,没有区别,同时这些部件还与根据上述相同的例子具有12V或0V(没有区别)电位的第二电接线完全绝缘。由此,存在对这样的连接装置的运行的保护,特别是当通过该连接装置的电流(例如为30安培的量级)的电压很大的时候。
而且,这些结构使得容易穿过模制件设置窗口,以允许出于对由平支承件承载的部件的运行进行验证的目的来容易地视觉观察这些部件和/或方便地接触这些部件。
优选地,第一电导体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与电子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凸片,且第二电导体包括用于与电子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凸片,第一接线凸片和第二接线凸片从模制件露出以使得它们能与包含在所述电子电路板中的相应电轨线电接触。
这些结构使得陷入有电接线的模制件很容易仅经由第一和第二电接线凸片组装到电子电路板上。因此,凸片很容易软钎焊或硬钎焊至电子电路板的相应电轨线。
优选地,电轨线安装有位于第一电接线凸片和第二电接线凸片之间的电开关。
特别地,电开关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电开关还可以是磁性继电器。
第一电导体有利地包括第一单体组件,该组件包括:
-用于与所述电源的引脚中的一个电连接的第一引脚,和
-安装有第一电连接引脚和至少一个第一电接线凸片的导电带。
这些结构使得这样的第一电导体能够经由第一接线凸片对构成电散热器的任意数量的加热元件施加电压,该第一接线凸片的数量与加热元件的数量相对应。这些多个连接通过使用包括第一导体的单个部件而产生,这使得具有组装容易且快速的优点。此外,这样的第一导体易于制造,例如用由导电金属制成的金属带制造,该导电金属例如是铜或类似材料。
第一电连接引脚优选地沿平面P1延伸,该平面基本正交于平支承件大致延伸的平面P。平面P1取决于为电散热器供电的连接部的取向。因此,平面P1可以被设置为基本上平行于平面P。平面P1也可以通过相对于平支承件所延伸的平面P形成0°到90°之间的角来定向。这些结构的后一种使得第一电连接引脚很容易与所述电源的相应引脚电连接,而不会增加连接装置沿包含在平面P内的方向的占用面积。换句话说,平面P1与平面P之间的正交性使得可以释放平面P内的空间。
有利地,导电带沿平面P2延伸,该平面P2与平支承件大致延伸的平面P基本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连接凸片至少部分地沿与平面P基本平行的平面P3延伸。
第二电导体有利地包括具有导电片的第二单体组件,在导电片的一个端部处装有用于与加热元件端子的一个电连接的第一端子,且在导电片的另一端部处装有与电轨线电连接的第二凸片。
这样的第二电导体也易于制造,例如用由导电金属制成的金属带制造,该导电金属例如是铜或类似材料。
优选地,导电片沿平面P2延伸。
由于这些结构,导电带和片设置在同一平面中以保证连接装置的最佳紧凑性,在平面P2和平支承件的平面P之间的距离L2尽可能地短,特别是几个毫米。
有利地,所述第一电接线端子沿基本平行于平面P的平面P4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接线凸片至少部分地沿平面P3延伸。
这些结构使得第一和第二电接线凸片沿同一平面(在本例中是平面P3)延伸,以使得更容易通过软钎焊、硬钎焊或任何其它类似的组装技术将它们组装在电子电路板上。
第三电导体有利地包括:
-第二引脚,用于与所述电源引脚的另一个电连接,
-主导电板,其与下列部件邻接:
-第一次要导电板,其将主导电板连接至第二电连接引脚,
-至少一个第二次要导电板,其将主导电板与第二电接线端子以
及加热元件的另一端子连接起来。
根据与用于获得第一和第二导体的技术类似的技术,这样的第三导体也易于制造。
主导电板优选地沿基本平行于平面P的平面P5延伸。
第一次要板和第二次要板有利地沿平面P2延伸。
由于这些结构,导电带、片和次要板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以保证连接装置的最佳紧凑性,并使得容易被模制件包封。
第二电接线端子优选地沿基本平行于平面P的平面P6延伸。
因为第一电接线端子和第二电接线端子沿平行平面延伸,特别是沿独立的平面延伸,这使得容易地将连接装置组装至加热元件的相应端子。
加热体的加热元件的数量为N,连接装置有利地包括一第一电导体、一第三电导体和N个第二电导体。
这些结构使得用来构成这样的连接装置的部件数量减少到最少,而不会影响对该装置运行的保护,同时便于其组装。
有利地,模制件构成将导电带、导电片以及第一次要导电板和第二次要导电板保持到一起的机构。
因为通过模制件使用的三个电导体的大保持力(solid retention),这些结构使得这样的连接装置很坚固。特别地,模制件包封了构成每个电导体的至少一部分以保护连接装置的内聚性,特别是抵抗(against)装置的组成部件的不同膨胀和/或机械振动。
优选地,第一电接线端子和第二电接线端子从模制件露出以便与加热元件的相应端子连接。
电开关有利地置于主导电板和电子电路板之间。
平面P5和平面P之间的距离L5优选地是电开关高度的量级。
距离L5有利地比平面P2和平面P之间的距离L2、平面P3和平面P之间的距离L3、平面P4和平面P之间的距离L4以及平面P6和平面P之间的距离L6中的任一个都大。
这些结构使得沿垂直于平面P的方向,连接装置所占面积被完全限制至距离L5,该距离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或磁性继电器高度的量级。
主导电板优选地沿与导电带大致延伸的方向D1平行的方向D3延伸。
这些结构使得第一、第二和第三导体被设置在一起,以使得平面P2中的所占面积减少到最小,其中,这些导体至少部分地延伸该平面P2延伸。
用于制造这样的连接装置的方法优势主要在于,该方法包括通过围绕第一电导体、第二电导体和第三电导体超出地模制模制件的插入步骤。
优选地,该制造方法还包括重熔(remelt)步骤,在该步骤期间,电开关和第一电接线凸片以及第二电接线凸片被同时软钎焊至电子电路板的电轨线。
附图说明
参照下列附图,通过阅读由变化例所构成的说明书将更好理解地本发明并且关于本发明的细节将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第一变化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第二变化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上图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图2和图3所示的连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5、6和7是导电元件的透视图,这些元件是图2至4所示的连接装置的部件。
图8是构成图2到7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第三导电元件的透视图。
图9是构成图2到7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第一导电元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连接装置1位于加热元件2和电源5之间,加热元件构成了有空气流4穿过的电散热器3。加热元件2例如可以是电阻器,如正传导系数电阻器“PTC”(positive transfer coefficient resistor)或类似器件,该加热元件被设计成通过对流来加热空气流4。根据图1示意性地示出的变化例,电散热器3包括单个的加热元件2,但是它也可以包括多个加热元件,而不偏离本发明的原则。特别地,电散热器3可以是车辆通风、供暖和/或空调设备的附加散热器。该附加散热器更特别地被设计用于对构成所述设备一部分的主散热器所获得的空气流4的第一加热处理进行补充。
特别地,电源5可以是电池,例如车辆的主电池或辅助电池。电源5设置有具有第一电位的第一电引脚6和具有与第一电位不同的第二电位的第二电引脚7,以便给加热元件2供电,该第一电位例如是0V,该第二电位例如是12V。这种供电方式被设计为在构成加热元件2一部分的第一端子8(根据上例的接地端子)和第二端子9(根据上例的电压端子)之间施加电压。该电压通常是12V的量级,但也可以与这个常规值不同。在加热元件2的第一端子8和第二端子9之间所施加的这个电压会引起加热元件2的焦耳效应加热,这使得可以快速地加热空气流4。
一方面为了保证第一引脚6和第一端子8之间的电连续性(electriccontinuity),另一方面也为了保证第二引脚7和第二端子9之间的电连续性,连接装置1包括两个不同的电接线10、11:
-将第一引脚6和第一端子8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电接线10,和
-将第二引脚7和第二端子9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电接线11。
为了改进该连接装置1的运行安全性,而不使其制造和/或其装配的程式(modality)或结构复杂化,本发明有利地提出:不管是接地或接电压,第一电接线10都包括第一电导体13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导体14,而不管是接地或接电压,第二电接线11都包括第三单体(monobloc)电导体17。本发明还提出:第一电接线10和第二电接线11都部分地陷入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模制件18中。附带地提出,第一电导体13和至少第二电导体14有利地通过沿平面P延伸的平支承件15装配在一起。
在图1所示的变化例中,第一电接线10包括具有0V电位的接地接线,而第二电接线11是具有12V电位的电压接线。但是,根据另一变化例,第一电接线是电压接线,而第二电接线是接地接线。具体地,本发明的特点在于:第一电接线10和第二电接线11中的一个包括第一电导体13,其通过平支承件15电连接至第二电导体14,电接线11、10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三电导体17,该电导体优选地是单体的,第一电接线10和第二电接线11通过电绝缘模制件18彼此绝缘。基于连接装置1的这种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平支承件15仅经受第一电接线10的电位,即在图1所示变化例中的0V,具有12V电位的第二电接线11与平支承件15没有电连接,且此外通过绝缘模制件18与第一电接线10绝缘。电接线10、11的这种彼此绝缘增加了连接装置1的运行安全性,同时因为电接线10、11靠得更近而没有被放置于会产生电弧的区域,从而增强了装置的紧凑性。此外,模制件18特别地由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对二甲醇酯(polycyclohexylenedimethylene terephthalate)制成,通过超出模制件的模制(overmould)该模制件很容易与电导体13、14和17配合。最后,这样的材料适合进行用于制造这种连接装置1的方法的重熔步骤,该步骤包括通过软钎焊、硬钎焊或任何其它等效的组装方法同时将至少第一电导体13和第二电导体14安装至平支承件15。
平支承件15特别地包括控制电子电路板19,被设计用于对加热元件2因之对电散热器3的选择性使用进行驱动和控制。因此,电子电路板19可以支承与电散热器3所包括的加热元件2一样多的电开关20。每个电开关20都具有使电流流过或不流过第一电接线10的功能以便允许使用该开关所属的加热元件2或阻止使用该加热元件。电子电路板19包括由环氧树脂制成的基板21,在该基板上安装有与电开关20一样多的电轨线(electric track)22。每个电轨线22被设计成用来使第一电导体13上的第一接线凸片23与第二电导体14上的第二接线凸片24连接。与该电轨线22相关联的电开关20位于第一相应接线凸片23和第二相应接线凸片24之间。这样的电开关20能根据所接收的控制指令使电流流过/不流过其,该开关例如特别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即“MOSFET”型,或者是任意其它电子部件,例如磁性继电器。
在图1所示的变化例中,其中,电散热器3包括单个的加热元件2,第一电导体13包括用于与所述电源5的第一引脚6电连接的第一引脚25,而第二电导体14包括用于与加热元件2的第一端子8电连接的第一端子26。根据该变化例,第三电导体17包括用于与所述电源5的第二引脚7电连接的第二引脚27,还包括用于与加热元件2的第二端子9电连接的第二端子28。
在图2和图3中,连接装置1被设计成将电源5的两个引脚6、7连接至构成电散热器3的三个加热元件2的相应端子8和9。在这种情况下,电连接装置1包括五个电导体13、14、17,即单个的第一电导体13、三个第二电导体14和单个的第三电导体17。更普遍地,加热元件2数量为N个,则连接装置1包括单个的第一电导体13、单个的第三电导体17和N个第二电导体14。
第一电导体13包括第一单体组件29,其包括沿基本平行于平面P的平面P2延伸的导电带30。该导电带30沿包含在平面P2内的大致延伸方向D1延展。导电带13在其最长边的一个上安装有第一电连接引脚25和三个第一电接线凸片23,该第一电连接引脚沿基本正交于平面P的平面P1延伸。两个连续的第一电接线凸片23以距离L彼此间隔。每个第一电接线凸片23至少部分地沿基本平行于平面P的平面P3延伸。更特别地,每个第一凸片23的末端31沿平面P3延伸。
第二电导体14包括第二单体组件32,其包括导电片33,该导电片与导电带30类似,也沿平面P2延伸。但是,导电片33延伸的大致方向D2与导电带30延伸的大致方向D1基本上正交。导电片33的端部34、35中的第一端部34安装有用于与加热元件2的第一端子8电连接的第一端子26,而导电片33的第二端部35安装有第二电接线凸片24。第二电接线凸片24至少部分地沿平面P3延伸。更特别地,每个第二凸片24的第二端部35沿平面P3延伸。第一电接线端子26沿也基本平行于平面P的平面P4延伸。两个连续的第二电接线凸片24也以距离L彼此间隔,该距离与两个第一电接线凸片23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第三导电元件17包括第三单体组件36,该组件包括主导电板37,该导电板沿基本平行于平面P的平面P5延伸。主导电板37延伸的大致方向D3与导电带30延伸的大致方向D1基本上平行。主导电板37在其最长边38、39中的一个38处安装有第一次要导电板40,其设置有第二连接引脚27。第一次要板40沿平面P2延伸,而第二连接引脚27沿平面P1延伸。主导电板37的最长边38、39中的另一个39安装有三个也沿平面P2延伸的第二次要导电板41。每个第二次要导电板41都安装有用于与加热元件2的第二端子9电连接的第二端子28,该第二电接线端子28沿基本上平行于平面P的平面P6延伸。第一次要导电板40和第二次要导电板41都沿导电片33延伸的大致方向D2延伸。还需要注意的是,两个顺序的次要导电板41以距离L彼此间隔。
更特别地参照附图2,电开关20位于主导电板37和属于该电开关20的电轨线22之间。更特别地,主导电板37横罩电路板19所支承的所有电开关20。这些结构使得平面P5和平面P之间的距离L5是电开关20高度的量级。而且,距离L5比平面P2和平面P之间的距离L2、平面P3和平面P之间的距离L3、平面P4和平面P之间的距离L4以及平面P6和平面P之间的距离L6都大。因此,连接装置1沿垂直于平面P的方向D所占用的面积减少到最小。
在图4中,模制件18包封第一电导体13、第三电导体17和三个第二电导体14。更特别地,模制件18覆盖导电带30、导电片33、主导电板37和次要导电板40、41。第一和第二电接线端子26、28从模制件18露出以允许它们被连接至加热元件2的相应端子8、9。类似地,第一和第二电接线凸片24从模制件18露出以允许它们被电连接至相应电轨线。因此,模制件18构成了将电导体13、14、17保持在一起的机构。模制件18还结合有封壳42,其包围第一电连接引脚25和第二电连接引脚27以便容纳与电源5连接的电连接部。模制件18还在板37、40、41和导电带30之间设置有窗口43,以便能看到被电路板19支承的部件或这些部件之间的接线。这些窗口43还通过特别地为用于检查部件可靠性的工具提供通道来便于实际接触这些部件。这些窗口43还可以用清漆来覆盖这些部件和/或这些接线以防止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短路。
还参照图5、6、7和8,第二电导体14和第三电导体17的第一电接线端子26和第二电接线端子28都装有焊盘(pad)44,使得它们能够容易地通过软钎焊、硬钎焊或任何其它类似附连方法装配起来。根据另一个实施例,这些电接线端子26、28可以装有用于与加热元件2的相应端子8、9机械连接的构件,例如管脚或能容纳加热元件所设置的管脚的孔。还参照图8和9,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电连接引脚25和第二电连接引脚27都包括设置有斜面的相应端部,用于更容易地将电连接部放置在封壳42内。

Claims (23)

1.一种位于电源(5)的第一引脚(6)和第二引脚(7)以及至少一个加热元件(2)的第一电气端子(8)和第二电气端子(9)之间的电连接装置(1),该加热元件构成了有空气流(4)穿过的电散热器(3),所述电连接装置(1)包括:
-位于所述加热元件(2)的第一电气端子(8)和所述电源(5)的第一引脚(6)之间的第一电接线(10),所述第一引脚具有第一电位,和
-位于所述加热元件(2)的第二电气端子(9)和所述电源(5)的第二引脚(7)之间的第二电接线(11),所述第二引脚具有与所述第一电位不同的第二电位,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线(10)包括第一电导体(13)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导体(14);所述第二电接线(11)包括第三电导体(17),该第三电导体是单体的,所述第一电导体(13)、第二电导体(14)和第三电导体(17)共同并且至少部分地陷入电绝缘模制件(18)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导体(13)和至少该第二电导体(14)通过平支承件(15)组装到一起,该平支承件被设置在用于对所述电散热器(3)的使用进行控制的电子电路板(19)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导体(13)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电子电路板(19)电连接的第一电接线凸片(23),且所述第二电导体(14)包括用于与所述电子电路板(19)电连接的第二电接线凸片(24),所述第一电接线凸片(23)和第二电接线凸片(24)从所述模制件(18)露出以使得它们能与包含在所述电子电路板(19)中的相应电轨线(22)电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轨线(22)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一电接线凸片(23)和第二电接线凸片(24)之间的电开关(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导体(13)包括第一单体组件(29),该第一单体组件包括:
-用于与所述电源(5)的第一引脚(6)或相应地与第二引脚(7)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引脚(25),和
-安装有所述第一电连接引脚(25)和至少一个第一电接线凸片(23)的导电带(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30)沿平面P2延伸,该平面P2与所述平支承件(15)大致延伸的平面P基本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线凸片(23)至少部分地沿基本平行于所述平面P的平面P3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导体(14)包括具有导电片(33)的第二单体组件(32),在所述导电片的端部(34,35)中的一端(34)处装有用于与所述加热元件(2)的第一电气端子(8)或相应地与第二电气端子(9)电连接的第一电接线端子(26),且在所述导电片端部(34,35)中的另一端(35)处装有用于与所述电轨线(22)电连接的所述第二电接线凸片(2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所述第二电导体(14)包括具有导电片(33)的第二单体组件(32),在所述导电片的端部(34,35)中的一端(34)处装有用于与所述加热元件(2)的第一电气端子(8)或相应地与第二电气端子(9)电连接的第一电接线端子(26),且在所述导电片端部(34,35)中的另一端(35)处装有用于与所述电轨线(22)电连接的所述第二电接线凸片(2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33)沿所述平面P2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所述第二电导体(14)包括具有导电片(33)的第二单体组件(32),在所述导电片的端部(34,35)中的一端(34)处装有用于与所述加热元件(2)的第一电气端子(8)或相应地与第二电气端子(9)电连接的第一电接线端子(26),且在所述导电片端部(34,35)中的另一端(35)处装有用于与所述电轨线(22)电连接的所述第二电接线凸片(2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线端子(26)沿基本平行于所述平面P的平面P4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装置,所述第二电导体(14)包括具有导电片(33)的第二单体组件(32),在所述导电片的端部(34,35)中的一端(34)处装有用于与所述加热元件(2)的第一电气端子(8)或相应地与第二电气端子(9)电连接的第一电接线端子(26),且在所述导电片端部(34,35)中的另一端(35)处装有用于与所述电轨线(22)电连接的所述第二电接线凸片(2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接线凸片(24)至少部分地沿所述平面P3延伸。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导体(17)包括:
-第二电连接引脚(27),用于与所述电源(5)的第二引脚(7)或相应地与第一引脚(6)电连接,
-主导电板(37),其与下列部件邻接:
-第一次要导电板(40),其将所述主导电板(37)连接至所述第二电连接引脚(27),
-至少一个第二次要导电板(41),其将所述主导电板(37)与第二电接线端子(28)以及所述加热元件(2)的第二电气端子(9)或相应地与第一电气端子(8)连接起来。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所述第三电导体(17)包括:
-第二电连接引脚(27),用于与所述电源(5)的第二引脚(7)或相应地与第一引脚(6)电连接,
-主导电板(37),其与下列部件邻接:
-第一次要导电板(40),其将所述主导电板(37)连接至所述第二电连接引脚(27),
-至少一个第二次要导电板(41),其将所述主导电板(37)与第二电接线端子(28)以及所述加热元件(2)的第二电气端子(9)或相应地与第一电气端子(8)连接起来,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电板(37)沿基本平行于所述平面P的平面P5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所述第三电导体(17)包括:
-第二电连接引脚(27),用于与所述电源(5)的第二引脚(7)或相应地与第一引脚(6)电连接,
-主导电板(37),其与下列部件邻接:
-第一次要导电板(40),其将所述主导电板(37)连接至所述第二电连接引脚(27),
-至少一个第二次要导电板(41),其将所述主导电板(37)与第二电接线端子(28)以及所述加热元件(2)的第二电气端子(9)或相应地与第一电气端子(8)连接起来,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要导电板(40)和第二次要导电板(41)沿所述平面P2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所述第三电导体(17)包括:
-第二电连接引脚(27),用于与所述电源(5)的第二引脚(7)或相应地与第一引脚(6)电连接,
-主导电板(37),其与下列部件邻接:
-第一次要导电板(40),其将所述主导电板(37)连接至所述第二电连接引脚(27),
-至少一个第二次要导电板(41),其将所述主导电板(37)与第二电接线端子(28)以及所述加热元件(2)的第二电气端子(9)或相应地与第一电气端子(8)连接起来,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接线端子(28)沿基本平行于所述平面P的平面P6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2)的数量为N,所述连接装置(1)包括一第一电导体(13)、一第三电导体(17)和N个第二电导体(14)。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制件(18)构成将所述导电带(30)、所述导电片(33)以及所述第一次要导电板(40)和第二次要导电板(41)保持到一起的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线端子(26)和第二电接线端子(28)从所述模制件(18)露出以便与所述加热元件(2)的相应端子(8、9)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开关(20)置于所述主导电板(37)和所述电子电路板(19)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P5和所述平面P之间的距离L5是所述电开关(20)高度的量级。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电板(37)沿与所述导电带(30)大致延伸的方向D1平行的方向D3延伸。
22.用于制造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通过围绕第一电导体(13)、第二电导体(14)和第三电导体(17)超出地模制电绝缘模制件(18)的插入步骤。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4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重熔步骤,在该步骤期间,电开关(20)、第一电接线凸片(23)和第二电接线凸片(24)被同时软钎焊至电子电路板(19)的电轨线(22)。
CN2008101611971A 2007-06-01 2008-06-02 在电源和电散热器之间的电连接装置及制造该装置的方法 Active CN1014530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7/03910 2007-06-01
FR0703910A FR2916933B1 (fr) 2007-06-01 2007-06-01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entre une source d'alimentation electrique et un radiateur electrique, et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 tel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3060A CN101453060A (zh) 2009-06-10
CN101453060B true CN101453060B (zh) 2012-10-03

Family

ID=38805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11971A Active CN101453060B (zh) 2007-06-01 2008-06-02 在电源和电散热器之间的电连接装置及制造该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998406B1 (zh)
JP (1) JP5551345B2 (zh)
CN (1) CN101453060B (zh)
FR (1) FR2916933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20761A1 (de) * 2011-12-09 2013-06-13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teckverbinders
EP2607121B2 (de) * 2011-12-22 2020-07-08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R3004009B1 (fr) * 2013-03-26 2017-02-17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Module de commande d'un appareil electrique
JP6472318B2 (ja) * 2015-04-30 2019-02-20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端子ボックス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FR3049776B1 (fr) * 2016-03-29 2019-06-2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et installation de ventilation, chauffage et/ou climatisation
FR3075553B1 (fr) * 2017-12-19 2022-05-20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electrique avec moyens de mise a la masse
FR3076973B1 (fr) * 2018-01-15 2019-12-1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electrique
DE102018116747B4 (de) * 2018-07-11 2020-02-06 Borgwarner Ludwigsburg Gmbh Heizvorrichtung zum Erwärmen eines Luftstroms in einem Kraftfahrzeug
CN111619303A (zh) * 2019-02-28 2020-09-04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具有壳体组件的加热装置
CN111629515A (zh) * 2019-02-28 2020-09-04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汇流条系统
CN112009202A (zh) * 2019-05-31 2020-12-01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57A (zh) * 1995-01-13 1996-11-27 东芝株式会社 线路板和线路板组件
EP0901311A2 (de) * 1997-09-02 1999-03-10 Behr GmbH & Co. Elektrische Heiz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681178A (zh) * 2004-04-06 2005-10-1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连接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27481C2 (de) * 1996-07-08 1999-02-11 Siemens Ag Elektrische Schalt- und Sicherungsvorrichtung
JP4312343B2 (ja) * 2000-03-21 2009-08-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両用パワーディストリビュ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348731A (ja) * 2002-05-22 2003-12-05 Yazaki Corp ブスバ配線板及びブスバ配線板の組立方法
FR2855933B1 (fr) * 2003-06-06 2006-06-09 Valeo Climatisatio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electrique, notamment pour un vehicule automobile
ITPN20030036U1 (it) * 2003-11-12 2005-05-13 Plastal Spa Corpo di supporto per dispositivi di illuminazione della targa di auto veicoli
JP4597659B2 (ja) * 2004-12-24 2010-1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ジャンクションブロッ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57A (zh) * 1995-01-13 1996-11-27 东芝株式会社 线路板和线路板组件
EP0901311A2 (de) * 1997-09-02 1999-03-10 Behr GmbH & Co. Elektrische Heiz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9738318B4 (de) * 1997-09-02 2007-05-16 Behr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Heiz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681178A (zh) * 2004-04-06 2005-10-1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连接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51345B2 (ja) 2014-07-16
EP1998406B1 (fr) 2020-08-12
JP2008306918A (ja) 2008-12-18
CN101453060A (zh) 2009-06-10
FR2916933B1 (fr) 2009-09-04
FR2916933A1 (fr) 2008-12-05
EP1998406A1 (fr) 2008-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3060B (zh) 在电源和电散热器之间的电连接装置及制造该装置的方法
EP2835030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embedded heater
US8981259B2 (en) Heating apparatus for hea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in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JP5831408B2 (ja) 電気接続箱
ATE276892T1 (de) Elektrische heiz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2009117805A (ja) 熱除去機能を有するバスバー
US841657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CN101107888A (zh) 包含具有矩形或方形截面的导线的布线印刷电路板或插件
CN103327791A (zh) 带有竖直电源母线的电中心
CN102771015B (zh) 电路板连接器,以及对应的电路板和电加热装置
US9728347B2 (en) Integrated contactor mounting an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9937772B2 (en) Heater
EP3419035A1 (en) Integrated contactor mounting post
JP2016220277A (ja) 電気接続箱
EP3109957B1 (en) Power distribution panel having contactor with thermal management feature
US9408292B2 (en) Bus apparatus for use with circuit interrupters or other devices
CN112420908A (zh) 热活性元件
US6911630B2 (en) Air heater
EP2346302A1 (en) Heater for a vehicle
US8481897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or card comprising a heating wire
JP2007330044A (ja) 高電圧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JP2014519704A (ja) 電子部品のためのプリント回路基板及び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システム
CN102821584B (zh) 放热装置
CN107431343B (zh) 车载配电基板、电连接箱及充放电控制器
JP2020038883A (ja) 回路構造体及び回路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