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2247B -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52247B CN101452247B CN2008101911815A CN200810191181A CN101452247B CN 101452247 B CN101452247 B CN 101452247B CN 2008101911815 A CN2008101911815 A CN 2008101911815A CN 200810191181 A CN200810191181 A CN 200810191181A CN 101452247 B CN101452247 B CN 1014522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er
- developing apparatus
- transfer member
- exhaust opening
- gap regi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38—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 G03G2215/014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vertic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19—Agitator type two or more agitators
- G03G2215/0822—Agitator type two or more agitators with wall or blade between agitato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36—Way of functioning of agitator means
- G03G2215/0838—Circulation of developer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处理盒和具有预混合显影系统的成像没备,在采用上述装置或设备的情况下,通过传送部件飞溅的显影剂不会从排出孔被排出,被排出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的波动不会产生,并且输出的图像质量是稳定的。传送部件包括,在其纵向的一部分中的缺口区域,并且该缺口区域中未形成螺杆部。排出孔面对缺口区域,并且如此形成,从而其纵向长度小于缺口区域的纵向长度。壁部,其从形成了排出孔的分隔壁朝着传送路线的内部凸出,相对于排出孔被安装在传送路线的上游,且位于缺口区域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装置或它们的组合机,还涉及安装于该成像设备中的显影装置和处理盒,更具体的说涉及预混合显影系统的显影装置、处理盒以及成像设备,该预混合显影系统将新载体(carrier)适当的供给到显影装置中。
背景技术
在过去已公开的(例如,日本专利申请2001-183893号专利公报(现有技术1)和日本专利申请2000-112238号专利公报(现有技术2))技术(称为预混合显影系统)中,将新载体适当的补充到例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成像设备的显影装置中,该显影装置中放置有包含调色剂和载体(其中还包括添加剂所添加的显影剂)的双组分显影剂。
在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中,调色剂从调色剂补充部被适当地补充到显影装置中,与显影装置中调色剂的消耗量相对应,该调色剂补充部设置在显影装置的一部分上。所补充的调色剂通过例如传送螺杆等传送部件(搅拌部件)被搅拌,并被与成像设备中的显影剂相混合。部分被搅拌并且被混合的显影剂被供给到显影辊。支承在显影辊上的显影剂通过刮刀被限定为适当的量,随后在与感光鼓相对的位置,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粘附到感光鼓上的潜像上。
这样,由于被装入显影装置内的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载体并没有在正常显影过程中被消耗,而是保持在显影装置内,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调色剂退化。更为详细说,这将产生“刮膜现象(film scraping phenomenon)”,在“刮膜现象”中,由于载体在显影装置中被搅拌并且被混合了很长时间造成了载体充电量的减少,载体的涂布层被磨损或剥离;以及“枯竭现象(spent phenomenon)”,在“枯竭现象”中,调色剂成分和添加剂粘附到载体表面,导致了充电量的减少。
该预混合显影系统用于防止经过长时间后载体变质而导致的输出图像质量的下降。特别地,通过适当地将新的载体(或新的双组分显影剂)补充到显影装置中,并且适当地将装入显影装置中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某些排出到显影装置的外部,降低了显影装置中变质的载体的量,并且装入显影装置中的载体的体积和充电量得到保持。
与那些每次因为载体在长时间后变质而需要以新的产品来替代显影装置和载体的设备相比,使用这种预混合显影系统的成像设备具有更稳定的长时间输出图像质量。
同时,在现有技术1和现有技术2等等中公开的是这样一种设备,其中的预显影系统使用溢出系统作为将显影剂排出到显影装置外部的装置。更详细地说,排出孔(孔)设置在显影装置的壁中,并且当被加载到那个位置的显影剂表面超过指定高度时,显影剂(在补充了载体后,已变成过剩部分的显影剂)被从排出孔排出到外部。
此外,在现有技术1和现有技术2等等中公开的是这样一种技术,为了减少从排出孔(显影剂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的量,除去(或减小半径)面对排出孔的传送部件(搅拌和传送部件)的螺杆部(刃)。
在上述现有技术1等等中的显影装置中,显影剂被添加到将要被排出的显影剂中,直到所需量的显影剂已从排出孔排出;并且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的量可能通过排出过剩量的显影剂而变得不足。具体地,与仅仅超过显影剂表面的指定高度、且应该从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相反,通过传送部件飞溅的显影剂也从排出孔被排出。
当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的量以这种方式变得不足时,显影剂变质的情况变得不稳定,调色剂的静电量减少,并且发生输出图像的图像密度下降等情况。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面对排出部的传送部件的螺杆部在现有技术2中被移除(或做成更小的直径)。然而,作为不懈研究的结果,本申请的三位发明人发现,通过简单地移除面对排出孔的传送部件的螺杆部完全消除通过传送部件飞溅的显影剂被从排出孔排出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供一种具有预显影系统的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上述装置或设备不会从设备中排出通过传送部件飞溅的显影剂,不产生排出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的波动,并且具有稳定的输出图像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显影装置装有具有载体和调色剂的显影剂,并且显影形成在图像支承单元上的潜像。该显影装置包括多个传送部件,用于在纵向传送装入装置中的显影剂以形成循环回路;供给装置,用于将新的载体供给到装置中;以及袋状部,其被以下压的方式安装为面对相对于通过多个传送部件之一形成的传送路线外部,并且传送路线中被传送的显影剂的一部分流入或者流出该袋状部。该袋状部包括壁部,其覆盖对应于传送路线上游侧的侧面;以及排出孔,用于当流入袋状部的显影剂的表面超过指定高度时,将显影剂排出到装置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显影装置和图像支承单元形成为一个单元。显影装置装有具有载体和调色剂的显影剂,并且显影形成在图像支承单元上的潜像。显影装置包括多个传送部件,用于纵向传送装入装置中的显影剂,以形成循环回路;供给装置,用于将新载体供给到装置中;以及袋状部,其以被下压的方式安装为面对相对于通过多个传送部件之一形成的传送路线的外部,并且传送路线中传送的显影剂流入或者流出该袋状部。该袋状部包括壁部,其覆盖对应于传送路线上游的侧面;以及排出孔,用于当流入袋状部的显影剂的表面超过指定高度时,将显影剂排出到装置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成像设备包括显影装置和图像支承单元。所述显影装置装有具有载体和调色剂的显影剂,并且显影形成在图像支承单元上的潜像。所述显影装置包括多个传送部件,用于纵向传送装入装置中的显影剂,以形成循环回路;供给装置,用于将新的载体供给到装置中;以及袋状部,其相对于由多个传送部件之一形成的传送路线以被下压的方式面对外部而安装,并且传送路线中的传送的部分显影剂流入该袋状部或从该袋状部流出。该袋状部包括壁部,其覆盖对应于传送路线上游侧的侧面,以及排出孔,用于当流入袋状部的显影剂的表面超过指定高度时,将显影剂排出到装置的外部。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随后的详细说明中变得更为明显,其中:
图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总体构造的简图;
图2是示出设置在同一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的简图;
图3是示出显影装置的构造的简图;
图4是示出同一显影装置纵向循环路线的横截面图;
图5是示出图4中的循环路线沿Y1-Y1剖面的横截面图;
图6是示出图4中的循环路线沿Y2-Y2剖面的横截面图;
图7是示出当在图4的循环路线中的显影剂中产生波状变形(distortion)时的状态简图;
图8是示出由第一传输部件形成的传输路线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壁部附近的构造的横截面图;
图10是示出壁部附近的构造的另一横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当由同一第一传输部件溅起的显影剂渗透到排出孔时的状态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的最佳形式将参照附图在下面进行说明。另外,附图中的相同或等同部件将应用同样的标记,并且冗长的说明将被适当地简写或省略。
首先,参照附图中的图1,所述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构造和操作将作为整体被说明。
记录单元2A至2D是在充电过程之后,利用图像信息在感光鼓21(图像支承单元)上记录静电潜像的装置。记录单元2A至2D是光学扫描装置,其使用多角镜3A至3D和光学元件4A至4D等等。此外,LED阵列可以替代光学扫描装置作为记录单元使用。
纸张输入单元61存储转印材料P,例如记录纸张或用于OHP的醋酸纤维,并且转印材料P在成像期间朝转印带30发送。
转印带30是环带(endless belt),用于静电吸附转印材料P到其表面、传送、以及将在感光鼓2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P上;并且吸附辊64和带清洁器65设置在其外周面上。
面向经过转印带30的感光鼓21的转印辊24具有金属芯和覆盖该金属芯的传导性弹性层。转印辊24的传导性弹性层是弹性体,具有通过弹性材料中混合和分散碳黑、氧化锌、氧化锡等等被调节到中等阻值的电阻值(电阻系数),弹性材料例如是聚氨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等。
定影部66具有加热辊68和压力辊67,并且利用压力和热量将转印材料P顶部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材料P上。
沿着转印带30横向排列的四个处理盒20Y、20C、20M和20BK用于分别形成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
显影剂盒28Y、28C、28M和28BK作为向显影装置23提供多种颜色(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的载体(磁性载体)和调色剂(调色剂颗粒)的供给装置而分别设置在处理盒20Y、20C、20M和20BK上。
处理盒20Y、20C、20M和20BK与显影剂盒28Y、28C、28M和28BK可以通过打开在旋转轴(spindle)上枢特的转印带30连接到设备主体1和从设备主体1分离。
另外,在本申请中,“处理盒”被限定为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的单元,在该单元中,图像支承单元与以下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一体成型:充电部,用于给图像支承单元充电,显影部(显影装置),用于显影形成在支承单元上的潜像,以及清洁单元,用以清洁图像支承单元顶部。
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是具有复印机和打印机功能的复合成像设备。当起复印机作用时,从扫描仪读取的图像数据通过执行多种图像处理被转换成可读数据(readdata),多种图像处理例如A/D转换,MTF补偿和渐变(graduation)处理。当起打印机的作用时,从计算机或类似物发送的页描述语言和位图格式图像数据通过执行图像处理被转换成可读数据。
当形成图像时,对应于黑色、品红色、青色和黄色图像数据的曝光光线(exposurelight)分别从记录单元2A至2D照射到处理盒20BK、20M、20C和20Y上。特别地,从光源产生的曝光光线(激光)通过多角镜3A至3D和光学元件4A至4D照射到感光鼓21上。对应于曝光光线的调色剂图像因此形成在处理盒20BK、20M、20C和20Y的感光鼓21上(图像支承单元)。之后,那些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材料P。
一旦在阻止辊63的位置时间相配,从纸张输入单元61发送的转印材料P被传送到转印带30的位置。设置在转印带30输入位置的吸附辊64导致已通过应用电压而被输入的转印材料P被吸附到转印带30上。转印材料P与在箭头方向运行的转印带30结合移动,以成功地经过处理盒20Y、20C、20M和20BK的位置,并且多种着色的调色剂图像被层压并且被转印到其上。
其上已转印了彩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从转印带30被释放,且到达定影部66。转印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加热定影在转印材料P上,同时在加热辊68和压力辊67之间被挤压。同时,在转印材料P被释放之后,转印带30的表面到达带清洁器65的位置,粘附到其表面例如调色剂的污染物被清除。
下一步,将详细说明成像设备的处理盒和显影剂盒。
另外,因为处理盒20Y、20C、20M和20BK具有几乎相同的结构,并且显影剂盒28Y、28C、28M和28BK具有几乎相同的结构,处理盒和显影剂盒在图2中未用字母代码(Y、C、M和BK)表示。另外,记录单元也未用字母代码(A至D)表示。
如图2中所示,感光鼓21,其作为图像支承单元,充电部22;显影装置23(显影单元)和清洁部25在处理盒20中是统一的,并且采用预混合显影系统(载体在其中被适当地提供和排出的显影系统)。
作为图像支承单元的感光鼓21是负电荷有机感光单元,并且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旋转驱动机构逆时针可旋转地驱动。
充电部22是具有弹性的充电辊,通过处理聚氨酯树脂、作为传导性颗粒的碳黑、硫化剂、发泡剂及类似物而形成的具有中等电阻的聚氨酯泡沫层形成在金属芯上的辊中。橡胶材料可用作充电部22的中等电阻层的物质,在该橡胶材料中,例如碳黑或金属氧化物和类似物等传导性物质,或者用这些制成泡沫的物质被分散到聚氨酯、三元乙丙橡胶(EPDM)、硅树脂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及类似物中以便调节电阻,。
清洁部25通过设置清洁刷(或清洁刀)将未转印的调色剂从感光鼓21机械地清除并回收,该清洁刷与感光鼓21滑动接触。
显影装置23被设置为使得作为显影剂支承单元的两个显影辊23a1和23a2设置为紧邻感光鼓21,并且在两个相反部中,显影区域在感光鼓21与磁性刷相接触的位置形成。包括调色剂T和载体C的显影剂G(双组分显影剂)被装入在显影装置23内。之后,显影装置23显影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形成调色剂图像)。另外,显影装置23的构造和活动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此处,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23是预混合显影系统型,并且新的载体C(显影剂G)从显影剂盒28被适当地供给到显影装置23,变质的显影剂G被朝向设置在显影装置23外的显影剂存储容器70排出。
参照图2,被装入显影剂盒28内的是供给到显影装置23中的显影剂G(调色剂T和载体C)。之后,显影剂盒28用作调色剂盒以将新的调色剂T供给到显影装置23,还用作将新的载体C供给到显影装置23中的供给装置。具体地,显影剂G通过闸门机构(shutter)80的开启和闭合动作而从作为供给装置的显影剂盒28被适当地供给到显影装置23中,该闸门机构80的开启和闭合动作以安装在显影装置23上的磁性感器26(参照图4)所检测的调色剂浓度数据(显影剂G中调色剂的百分比)为基础。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剂盒28中的显影剂G的调色剂T相对于载体C的混合百分比(调色剂浓度)被设置为较高。
作为供给装置的提供管29用于将从显影剂盒28提供的显影剂G(调色剂T和载体C)可靠地引导到显影装置23中。特别地,从显影剂盒28排出的显影剂G被通过提供管29供给到显影装置23中。
接下来,将说明发生在感光鼓21上的图像形成(image making)过程。
参照图2,当感光鼓21被旋转驱动时,首先,位于充电部22的感光鼓21的表面被均匀地充电。之后,感光鼓21的表面到达曝光光线L的照射位置,并且曝光过程通过记录单元2执行。特别地,静电潜像通过用曝光光线L照射感光鼓21以选择性地中和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表面而形成,因而产生了与未被照射的非图像部分的电势之间的差值(电势差)。另外,这一曝光过程是感光鼓21的感光层中的负载产生物质通过接收光产生负载的过程之一,并且其空穴(positive holes)消除了感光鼓21表面的充电负载。
之后,感光鼓2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表面到达面对显影装置23的位置。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与显影辊23a1和23a2上的磁性刷相接触,并且图像通过从磁性刷粘附负电荷调色剂T而变得可见。
更为详细地说,由基于上显影辊23a1磁极的磁力而被吸起(draw up)的显影剂G已通过刮刀23c被调节到适当的量之后,显影剂被传送到显影区域,即面对感光鼓21的部分(两个显影辊23a1和23a2面对感光鼓21的区域)。在显影区域中向上翻起(spiked up)的载体C与感光鼓21滑动接触。此时,在载体C中混合的调色剂T通过与载体C的摩擦被充负电。相反地,载体C被充正电。指定的显影偏压从图中未示出的电源被施加到显影辊23a1和23a2。电场因此在显影辊23a1和23a2和感光鼓21之间形成,并且调色剂图像通过充有负电荷的调色剂T被基于电场仅仅选择性地粘附到感光鼓21上的图像部分而形成。
之后,已在其上形成了调色剂图像的感光鼓21的表面到达面对转印带30和转印辊24的位置。随后,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材料P上,在时间匹配的情况下(with matching timing),转印材料P被传送到相对的位置。此时,指定的电压被施加到转印辊24。
之后,其上已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经过定影部66,并且从排出辊69被排出到装置之外。
同时,在转印过程中未被转印到转印材料P而在残留在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T(未转印调色剂)到达面对清洁单元25的位置,同时未带电荷的调色剂粘附在感光鼓21上。随后,感光鼓21上的未转印调色剂通过清洁部25被清除和收集。
之后,感光鼓21的表面经过图中未示出的电荷移除部,并且完成了感光鼓21上的一系列图像形成过程。
以下将详细说明显影装置23的构造和操作。
参照图3,显影装置23包括显影辊23a1和23a2,它们作为显影剂支承单元;传送螺杆23b1至23b3(螺旋螺杆),其作为传送部件;刮刀23c;载体收集辊23k;刮板23m;排出螺杆23n及类似物。此外,传送显影剂G且形成循环回路的三个显影剂传送部B1至B3形成在显影装置23中。
显影辊23a1和23a2被配置为使得包括非磁性材料,例如铝、黄铜、不锈钢、传导性树脂或类似物的圆筒形轴套基于图中未示出的旋转驱动机构顺时针旋转。形成磁场的磁铁被固定在显影辊23a1和23a2的内部以便在轴套的周向表面上产生显影剂G的尖锋(spikes)。显影剂G中的载体C遵循从磁铁中产生的磁力线的法线方向在轴套上向上翻起形成链状。通过将带电荷的调色剂T粘附到向上翻起为这种链状的载体C,形成了磁性刷。磁性刷基于轴套的旋转与轴套在相同的方向(顺时针)行进。
刮刀23c被设置在显影区域的上游侧,并且将第一显影辊23a1上的显影剂调整到适当的量。
三个转送螺杆23b1至23b3具有形成在轴上的螺旋形螺杆部,并且纵向(垂直于图2中的纸张表面的方向)搅拌、混合且循环装入显影装置23中的显影剂G。
作为第一传送部件(一个传送部件)的第一传送螺杆23b1被安装在面对显影辊23a1的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中,用于水平地(传送到由图4中白色箭头所示的左侧)传送显影剂G,并且将显影剂G供给到显影辊23a1上。换句话说,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面对显影辊23a1,且当在纵向(显影辊23a1的旋转轴方向)传送显影剂的同时将显影剂G供给到显影辊23a1。
作为第二传送部件的第二传送螺杆23b2被安装在第二显影剂传送部B2中。第二传送螺杆23b2位于第一传送螺杆23b1之下,且被设置在面对显影辊23a2的位置。随后,第二传送螺杆23b2水平地(传送到由图4中白色箭头所示的左侧)传送从显影辊23a2释放的显影剂G(在显影处理之后,通过显影剂释放极从显影辊23a2之上强制释放的显影剂)。换句话说,第二显影剂传送部B2位于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之下,被设置在面对显影辊23a2的位置,并且纵向传送从显影辊23a2释放的显影剂G。
第一传送螺杆23b1和第二传送螺杆23b2被设置为使得旋转轴与显影辊23a1和23a2、感光鼓21几乎一样水平。
作为第三传送部件的第三传送螺杆23b3安装在第三显影剂传送部B3中。第三传送螺杆23b3相对于水平面对角设置以使得由第二传送螺杆23b2形成的传送路线的下游侧和由第一传送螺杆23b1形成的传送路线的上游侧直接连接(参照图4)。随后,第三传送螺杆23b3将通过第二传送螺杆23b2传送的显影剂G传送到由第一传送部件23b1形成的传送路线的上游侧,并且将从由第一传送螺杆23b1形成的传送路线的上游侧经过下落路线23f循环的显影剂G传输到由第一传送部件23b1形成的传送路线的上游侧(传输到由图4中白色箭头所示的右上斜线处)。换句话说,第三显影剂传送部B3将由第二显影剂传送部B2传送的显影剂G传送到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的上游侧,并且将已达到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的下游侧的显影剂G传送到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的上游侧。
另外,由第一传送螺杆23b1(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形成的传送路线,由第二传送螺杆23b2(第二显影剂传送部B2)形成的传送路线,以及由第三传送螺杆23b3(第三显影剂传送部B3)形成的传送路线被壁分开。
参照图4,第二显影剂传送部B2的下游侧和第三显影剂传送部B3的上游侧通过第一继续传递部23g连接。此外,第三显影剂传送部B3的下游侧和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的上游侧通过第二继续传递部23h连接。另外,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的下游侧和第三显影剂传送部B3的上游侧通过下落路径23f连接。
个据这种构造,用于在显影装置23中纵向循环显影剂G的循环回路由三个显影传送部B1至B3(传送螺杆23b1至23b3)形成。这里,当显影装置23运转时,装入装置中的显影剂以由图4中的斜线示出的状态流动。参照图4,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的下游侧中的显影剂的表面低于上游侧的表面的原因在于,正被传送的显影剂中的一部分被供给到显影辊23a1。特别地,未供给到显影辊23a1的显影剂通过下落路线23f移动到第三显影剂传送部B3的上游侧。
另外,磁性传感器26(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三显影剂传送部B3上。那么,基于由磁传感器26探测到的调色剂的浓度数据,具有指定调色剂浓度的显影剂G被从作为供给装置的显影剂盒28供给到显影装置23中。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23内的显影剂G的调色剂浓度被控制在重量百分比为4%-7%。
此处,参照图3至5,用于将装入显影装置23中的部分显影剂排出到外部(显影剂存储容器70)的排出孔23d(排出装置)设置在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的分隔壁23r(separation wall)上。更详细地说,排出孔23d用于当由于使用供给装置28和29将显影剂G供给到显影装置23,而使显影装置23中的显影剂的量增加、并且被传送的显影剂的表面(顶面)超过指定高度时,朝显影剂存储容器70排出过量的显影剂G。具体的说,超过排出孔23d下部的高度的过剩显影剂从排出孔23d排出,经过排出路线71被继续传递,并且通过重力朝显影剂存储容器70落下。这样,图像质量随着时间的变质可以被抑制,因为已变质且已被调色剂T的基体树脂和其他添加剂污染的载体被自动地排出到显影单元的外部。
另外,尽管图2和4中的视图被简化了,但用于水平传送从排出孔23d排出的显影剂的排出螺杆23n被安装在排出路线71中(参照图3和8)。
此外,用于将部分显影剂G返回循环回路的上游侧而不经过前述排出孔23d(排出装置)所设置的位置的旁路(bypass route)形成在显影装置23内的显影剂循环回路中。具体地说,参照图4和6,开口23e设置在排出孔23d的上游侧(相对邻近排出孔23d的位置),即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则,此开口23e为旁路的入口,并且旁路的出口设置在由第三传送螺杆23b3形成的传送路线(邻近纵向中心)中。
这样,通过在显影装置23内的显影剂循环回路中设置旁路,即使在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中产生波形变形,从排出孔23d排出的显影剂的量产生波动和从显影装置23排出多余所需量的显影剂等问题可被抑制。
图7示出了当在显影装置23的显影剂循环回路内的显影剂中产生了波形变形时的状态。具有大的高低差的波形变形可能以这样的方式在显影剂循环回路中产生。这些波形变形在显影装置23开始运转之后(在重新启动之后立即)立即显著出现。过去,当这些波形变形产生时,处于高于排出孔23底部位置的全部显影剂(处于图7中高度H2的显影剂)被从排出孔23d排出。由于以此方法排出的显影剂并不是最初计划排出的,当此现象重复出现时,显影装置23中的显影剂的量变得不足,进而导致了许多问题,例如显影剂变质状态的不稳定、调色剂的电荷量的下降,以及输出图像的图像密度的降低。
相反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到旁路的开口23e设置在排出孔23d的上游侧,从而处于高于排出孔23d下部位置中的部分显影剂经过开口23e返回到第三传送螺杆23b3的传送路线而不从排出孔23d排出。因而避免了从排出孔23d排出过量显影剂的问题。
此处,旁路的排出孔23e下部的高度被配置为高度H1,高度H1高于排出孔23d下部的高度。
处于高于排出孔23d下部位置中的显影剂,具有高度(H2-H1)的那部分显影剂将因此经过开口23e被返回到第三传送螺杆23b3的传送路线而不从排出孔23d排出。过量显影剂从排出孔23d排出的问题可以被可靠地防止,同时保持了排出装置的初始功能。此处,优选地,排出孔23d和开口23e之间的纵向距离W尽可能短。
参照图3(省略了图2和4的标记),在该实施例中,载体收集辊23k被安装在第二显影辊23a2之下(旋转方向的下游侧)面对感光鼓21的位置。另外,刮板23m被安装在接触载体收集辊23k的位置。
载体收集辊23k具有磁铁,该磁铁形成了特定的磁场并被固定在不锈钢等制成的圆筒内部,并且该载体收集辊23k用于收集已从显影装置23中移出(已落下)且粘附到感光鼓21上的载体。在图3中载体收集辊23k被逆时针驱动。几乎所有通过载体收集辊23k收集并支承的载体移动到显影辊23a2上面对第二显影辊23a2的位置,在显影辊23a2的显影剂释放级的位置从显影辊23a2释放,并且被回收到第二显影剂传送部B2内。同时,在未移至显影辊23a2的情况下,保持在载体收集辊23k上、且通过载体收集辊23k支承的载体被刮板23m机械地刮去,并被回收到第二显影剂传送部B2中。这样,由于粘附到感光鼓21顶面上的载体可以通过安装载体收集辊23k而被回收到显影装置23中,可以避免异常图像(萤火虫样图像和具有白色空白的图像)的产生,也避免了显影装置23中载体不足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的大致设置是:显影辊23a1和23a2的外径为30mm;显影辊23a1和23a2的周向表面的线速度为748mm/s;载体收集辊23k的外径为16mm;载体收集辊23k的周向表面的线速度为10.6mm/s;并且处理线速度(感光鼓21的周向表面的线速度和转印材料P的传送速度)为440mm/s。
此外,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载体C具有约为55μm的颗粒尺寸,96emu/g的饱和磁化值。另外,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调色剂T具有约为6.8μm的颗粒尺寸。
以下将用图8和9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23的特有构造和操作。
图8是示出由第一传送螺杆23b1(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形成的传送路线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壁部23s附近的显影装置的透视图。
如图8所示,第一传送螺杆21b1的螺杆部23b1b形成到轴23b1a上的螺旋形中。则,缺口区域(cutaway region)23b10设置为螺杆部23b1b不形成在第一传送螺杆23b1纵向的部分中(图中的范围M,仅仅形成了轴23b1a的区域)。其内部未形成螺杆部23b1b的缺口区域23b10处于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的下游(由第一传送螺杆23b1形成的传送路线),并且被设置在非成像区域中(不参与成像的区域)。
此外,排出孔23d面对第一传送螺杆23b1中未形成螺杆部23b1b的缺口区域23b10,且被形成为使得纵向长度N小于缺口区域23b10的纵向长度M(M>N)。另外,排出孔23d也位于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的下游,并且被设置在非图像区域中。
飞溅到该区域附近的显影剂的量可以通过以这种方式在第一传送螺杆23b1上设置缺口区域23b10而减少。此外,排出孔23d的纵向长度N比缺口区域的纵向长度M短,且排出孔设置为与缺口区域23b10相对并在该缺口区域23b10的范围内。之后,参照图8和9,从分隔壁23r(partition wall)朝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内部凸出的壁部23s安装在相对于排出孔23d在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的上游侧的缺口区域23b10的范围内(图8中的左侧),排出孔23d形成在该壁部23s上。
通过这样配置,可以可靠地防止飞溅到缺口区域23b10的上游侧上的显影剂穿过排出孔23d(图11中由箭头A示出的显影剂的移动)的现象。具体地说,飞溅到缺口区域23b10上游侧的显影剂与壁部23s相碰撞,并且在进入排出孔23d的情况下,所述显影剂返回到正被传送到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的显影剂中。因此,显影装置23内部过剩的显影剂被排出而导致显影剂体积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从排出孔23d仅仅排出应该被排出的显影剂(显影剂表面超过排出孔23d的下表面的那部分显影剂)而防止。
此处,如图9中所示,为了保证上述效果,优选地,壁部23s形成为使得当在显影剂传送方向从上游侧观察时,凸起表面(projecting surface)覆盖了排出孔23d。特别地,优选壁部23s越过飞溅到缺口区域23b10上游侧且面对排出孔23d的显影剂的轨迹而设置。飞溅到缺口区域23b10上游侧且面对排出孔23d的显影剂可以因此可靠地与壁部23s相碰撞。
此外,如图8和9所示,为了保证上述效果,优选地壁部23s在第一传送螺杆23b1的缺口区域23b10的轴部23b1a附近形成。换句话说,如图9所示,优选地,壁部形成为使得当在显影剂传送方向从上游侧观察时,凸起表面与螺杆部23b1b重叠。由于壁部23s的范围可以在不阻碍第一传送螺杆23b1的情况下变得更大,因而飞溅到缺口区域23b10上游侧且面对排出孔23d的显影剂可以可靠地与壁部23s相碰撞。
另外,为了保证上述效果,如图8所示,优选地,壁部23s安装为靠近排出孔23d。飞溅到缺口区域23b10上游侧且面对排出孔23d的显影剂可以可靠地与壁部23s相碰撞。
个据上述构造,由本申请四位发明人进行的实验证实了通过第一传送螺杆23b1飞溅的显影剂从排出孔23d排出的现象不会发生。
另外,已经确定,通过提供其上未形成螺杆部23b1b的缺口区域23b10,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中的显影剂的斜纹(如上文中利用图4说明的,下游的显影剂表面变得比上游的表面更低的现象),与没有设置缺口区域23b10时相比变小了,而且虚幻条纹(当显影剂水平向下游变低时,由螺杆部23b1b的抛落产生的图像不规则)也更难出现了。
在本实施例中,排出孔23d、缺口区域23b10和壁部23s位于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的下游并设置在非成像区域,从而消除了由从第一传送螺杆23b1上去除螺杆部23b1b引起对输出图像的影响或由于设置了壁部23s引起的影响。
另外,壁部23s可拆卸地安装到显影剂装置23上。当通过在旋转轴方向移动第一传送螺杆23b1关于显影装置23安装和拆卸时,壁部23s与第一传送螺杆23b1干涉的问题可以通过执行安装和拆卸壁部23s的操作来避免。
此外,壁部23s可由柔性材料形成。当通过沿旋转轴方向移动第一传送螺杆23b1来相对于显影装置23安装和拆卸时,在壁部23s弯曲的同时可以完成操作。
壁部23s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壁部23s可以例如如图10中所示的那样形成。也是在这个例子中,飞溅在缺口区域23b10上游并且面对排出孔23d的显影剂可以可靠地与壁部23s相撞,而不会阻止第一传送螺杆23b1的旋转。
如上所述,由第一传送螺杆23b1飞溅的显影剂被壁部23s阻挡并且不能从排出孔23d排出,因为排出孔23d面对第一传送螺杆23b1(一个传送组件)的缺口区域23b10,且壁部23s设置为在排出孔23d的上游并且朝向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传送路径)内部凸出,在缺口区域23b10的范围内。因此可以提供预混合显影系统的显影装置23,向该显影装置23外部排出的显影剂的量的波动没有产生,输出图像的质量是稳定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已安装了三个显影剂传送部B1至B3的显影装置23,但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安装了小于等于2个或大于等于4个显影剂传送部的显影装置23。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本实施例相似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传送螺杆23b3设置为与水平面对角,但第三传送螺杆23b3也可以水平地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袋状部(pocket part)23d设置在第一显影剂传送部B1的壁部上,但该袋状部23d也可以设置在其他显影剂传送部B2和B3的壁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剂G(调色剂T和载体C)从作为供给装置的显影剂盒28供给到显影装置23,但载体C可以单独地从供给装置供给到显影装置23。在这种情况下,仅仅装入调色剂的调色剂盒安装为与显影剂盒(载体盒)分开,并且装入调色剂盒中的调色剂基于磁性传感器26的探测结果,适当地补充到显影装置23。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可获得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应用到一种成像设备,在这种成像设备中,部分图像形成单元通过处理盒20配置。然而,本发明的用途不限于此,并且自然地,本发明可被应用到未将图像形成单元制成处理盒的成像设备。具体地,即便当显影装置23作为单体、以可连接到成像设备主体且从成像设备主体分离的单元而被配置时,本发明仍可应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应用到已安装了两个显影辊23a1和23a2的显影装置23,但是自然地,本发明也可被应用到安装了一个、三个或更多个显影辊的显影装置。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仍可获得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设置了壁部,该壁部在传送部件的螺杆部已去掉的缺口区域面对排出孔,该壁部位于排出孔的上游,并且朝向缺口区域中的传送路线内部凸起;且因此由传送部件飞溅的显影剂通过壁部被封闭,且不会从排出被排出。因此可以提供不产生排出到外部的显影剂的量的波动并且具有稳定的输出图像质量的显影装置、处理盒和具有预混合显影系统的成像设备。
在接受了本发明公开内容的教导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作出多种修改是可能的。
Claims (12)
1.一种显影装置,其装有具有载体和调色剂的显影剂,并且显影形成在图像支承单元上的潜像,该显影装置包括:
多个传送部件,在该传送部件中,螺杆部形成于轴部之上,并且该传送部件纵向传送装入装置中的显影剂,以形成循环回路;
供给装置,用于将新的载体供给到装置中;和
排出孔,其形成在传送路线的分隔壁中,该传送路线由多个传送部件中面对图像支承单元并将显影剂供给图像支承单元的一个传送部件形成,当由所述一个传送部件传送的显影剂的表面超过指定高度时,该排出孔被设置为将显影剂排出到显影装置的外部,其中
所述一个传送部件包括在其纵向上的一部分中的缺口区域,并且该缺口区域中未形成螺杆部,
排出孔面对缺口区域,并且形成为使得其纵向长度小于缺口区域的纵向长度,以及
壁部,其从形成了排出孔的分隔壁朝着传送路线的内部凸出,相对于排出孔安装在传送路线的上游,且位于缺口区域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壁部形成为使得当在显影剂传送的方向从上游侧观察时,凸出表面覆盖了排出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壁部形成为紧邻在所述一个传送部件的缺口区域中的轴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壁部形成为使得当在显影剂传送的方向从上游侧观察时,凸出表面重叠于螺杆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壁部被安装在排出孔的附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壁部被可拆卸地安装到装置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壁部由弹性材料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排出孔形成在由所述一个传送部件形成的传送路线的下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还包括:
显影剂供给单元,其面对图像支承单元并且支撑显影剂,其中
多个传送部件,包括面对显影剂支撑单元,并且向显影剂支撑单元提供显影剂的第一传送部件;第二传送部件,其设置在第一传送部件之下、面对显影支撑单元的位置,并传输从显影剂支撑单元释放的显影剂;第三传送部件,其将由第二传送部件传送的显影剂传送到由第一传送部件形成的传送路线的上游侧;以及分隔壁,用于分离由第一传送部件形成的传送路线,由第二传送部件形成的传送路线和由第三传送部件形成的传送路线,并且
传送部件中的一个是第一传送部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供给装置提供新的调色剂和载体到装置中。
11.一种处理盒,其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上,其中显影装置和图像支承单元形成为一个单元,并且其中
显影装置装有具有载体和调色剂的显影剂,并且显影形成在图像支承单元上的潜像,该显影装置包括:
多个传送部件,在该传送部件中,螺杆部形成于轴部之上,并且该传送部件纵向传送装入装置中的显影剂,以形成循环回路;
供给装置,用于将新的载体供给到装置中;和
排出孔,其形成在传送路线的分隔壁中,该传送路线由多个传送部件中面对图像支承单元并将显影剂供给图像支承单元的一个传送部件形成,并且设置为当由所述一个传送部件传送的显影剂的表面超过指定高度时,将显影剂排出到显影装置的外部,其中
所述一个传送部件包括在纵向的一部分中的缺口区域,并且该缺口区域中未形成螺杆部,
排出孔面对缺口区域,并且形成为使得其纵向长度小于缺口区域的纵向长度,以及
壁部,其从形成了排出孔的分隔壁朝着传送路线的内部凸出,相对于排出孔被安装在传送路线的上游,且位于缺口区域的范围内。
12.一种成像没备,包括显影装置和图像支承单元,其中
显影装置装有具有载体和调色剂的显影剂,并且显影形成在图像支承单元上的潜像,该显影装置包括:
多个传送部件,在该传送部件中,螺杆部形成在轴部上,并且该传送部件纵向传送装入装置中的显影剂,以形成循环回路;
供给装置,用于将新的载体供给到装置中;和
排出孔,其形成在传送路线的分隔壁中,该传送路线由多个传送部件中面对图像支承单元并将显影剂供给图像支承单元的一个传送部件形成;并且设置为当通过所述一个传送部件传送的显影剂的表面超过指定高度时,将显影剂排出到显影装置的外部,其中
所述一个传送部件包括在其纵向的一部分中的缺口区域,并且该缺口区域中未形成螺杆部,
排出孔面对缺口区域,并且形成为使得其纵向长度小于缺口区域的纵向长度,以及
壁部,其从形成了排出孔的分隔壁朝着传送路线的内部凸出,相对于排出孔被安装在传送路线的上游,且位于缺口区域的范围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34801/07 | 2007-09-11 | ||
JP2007234801A JP5146724B2 (ja) | 2007-09-11 | 2007-09-11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52247A CN101452247A (zh) | 2009-06-10 |
CN101452247B true CN101452247B (zh) | 2011-10-26 |
Family
ID=40431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9118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2247B (zh) | 2007-09-11 | 2008-09-11 |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27623B2 (zh) |
JP (1) | JP5146724B2 (zh) |
CN (1) | CN1014522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99611B2 (ja) | 2007-08-30 | 2012-08-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085242B2 (ja) | 2007-09-07 | 2012-11-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197870A (ja) * | 2009-02-26 | 2010-09-09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515706B2 (ja) * | 2009-12-11 | 2014-06-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47036B2 (ja) * | 2010-03-16 | 2014-03-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69067B2 (ja) | 2010-08-27 | 2015-08-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198489A (ja) * | 2011-01-06 | 2012-10-18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現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025383B2 (ja) * | 2012-04-27 | 2016-11-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5985274B2 (ja) * | 2012-06-29 | 2016-09-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219436A (ja) | 2013-04-30 | 2014-11-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読み出し装置及び同装置を供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6070392B2 (ja) | 2013-04-30 | 2017-02-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収納容器支持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938891B2 (ja) | 2016-10-18 | 2021-09-22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548070B2 (ja) | 2021-03-08 | 2024-09-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残量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5457A (zh) * | 1997-11-06 | 1999-08-11 |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 图象成形机的色粉补充装置和用于其内的色粉盒 |
JP2000112238A (ja) * | 1998-09-30 | 2000-04-21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2005266511A (ja) * | 2004-03-19 | 2005-09-29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装置 |
CN1811612A (zh) * | 2005-01-26 | 2006-08-02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854929A (zh) * | 2005-04-26 | 2006-11-01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194572A (ja) * | 1989-12-25 | 1991-08-26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H09106161A (ja) * | 1995-10-11 | 1997-04-22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2003263012A (ja) | 2002-03-11 | 2003-09-19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099134A (ja) * | 2003-09-22 | 2005-04-14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 |
JP4646728B2 (ja) * | 2005-07-28 | 2011-03-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166795B2 (ja) * | 2006-04-14 | 2008-10-1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815272B2 (ja) * | 2006-05-29 | 2011-11-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988251B2 (ja) * | 2006-06-02 | 2012-08-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7764908B2 (en) * | 2006-06-30 | 2010-07-2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Developing unit and developer stirring and transporting method |
JP4833029B2 (ja) * | 2006-11-01 | 2011-12-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7
- 2007-09-11 JP JP2007234801A patent/JP514672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9-03 US US12/203,441 patent/US802762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9-11 CN CN2008101911815A patent/CN10145224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5457A (zh) * | 1997-11-06 | 1999-08-11 |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 图象成形机的色粉补充装置和用于其内的色粉盒 |
JP2000112238A (ja) * | 1998-09-30 | 2000-04-21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2005266511A (ja) * | 2004-03-19 | 2005-09-29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装置 |
CN1811612A (zh) * | 2005-01-26 | 2006-08-02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854929A (zh) * | 2005-04-26 | 2006-11-01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52247A (zh) | 2009-06-10 |
US8027623B2 (en) | 2011-09-27 |
JP2009069225A (ja) | 2009-04-02 |
US20090067886A1 (en) | 2009-03-12 |
JP5146724B2 (ja) | 2013-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52247B (zh) | 显影装置、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 |
CN101359208B (zh) | 显影单元,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US8620194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discharge device having a discharge port | |
US7209685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including replenishment openings | |
CN101414146B (zh) | 显影设备、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 |
US20080253810A1 (en) |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135314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developing latent image | |
US8014706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1290498B (zh) | 显影设备、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
JP4963980B2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042799A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2585543B (zh) | 具有防止调色剂散落的结构的显影设备 | |
JP2006091331A (ja) | 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386960B2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382181B2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16088B2 (ja) | シャッタ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6071305A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26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