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0932A - 含酰胺基的三氮唑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其应用以及含该类化合物的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含酰胺基的三氮唑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其应用以及含该类化合物的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0932A
CN101450932A CNA2007101717153A CN200710171715A CN101450932A CN 101450932 A CN101450932 A CN 101450932A CN A2007101717153 A CNA2007101717153 A CN A2007101717153A CN 200710171715 A CN200710171715 A CN 200710171715A CN 101450932 A CN101450932 A CN 101450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compounds
pharmacy acceptable
anhydrous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717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超美
李科
何秋琴
姜远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filed Critic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to CNA2007101717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093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0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09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右式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M代表氢原子或甲基;酰胺基团可位于苯环的邻位、间位和对位。本发明化合物显示出很强的抗真菌活性,且具有毒性低和抗菌谱广等优点。本发明也涉及所述化合物在制备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Description

含酰胺基的三氮唑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其应用以及含该类化合物的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含酰胺基的三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了该类化合物的制药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肿瘤病人的放化疗和器官移植患者人数的增加,导管和插管的普遍采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免疫缺陷病人尤其是艾滋病病人的急速增加,致使真菌感染特别是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急剧增加。深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已上升为第三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统计资料表明,艾滋病患者中60%的直接死亡原因为深部真菌感染。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高效、低毒、选择性高的新型深部抗真菌药物。
目前,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仍然只有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氟康唑(Fluconazole)和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等少数几个药物。两性霉素B仍是抗真菌药物的黄金标准,但副作用严重,如发热、寒颤,尤其是严重的肾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应用最广,但日趋严重的耐药性问题和对有些菌株疗效较差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期的一项调查报告中发现,33%的AIDS患者口腔中存在对氟康唑耐药性的白色念珠菌。
氮唑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三唑环上的N原子与真菌细胞色素P45014α-甾醇去甲基酶(CYP51)血红素卟啉基上的亚铁原子相络合,从而中断底物羊毛甾醇的14α去甲基化反应,使麦角甾醇合成受阻,羊毛甾醇蓄积,细胞流动性、膜通透性和酶活性改变,结构和功能消失,最终导致真菌死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合成了数以万计的三唑类化合物,活力康唑(Voriconazole)已于2002年获准上市;拉夫康唑(Ravuconazole)、普沙康唑(Posaconazole)和TAK-187等正在进行临床研究。与氟康唑相比,活力康唑和拉夫康唑等目前在临床使用或在研的第二代三唑醇类化合物抗菌谱广,对曲霉菌属真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与伊曲康唑不相上下,其结构特征是在3位增加了一个甲基,增加了一个手性碳原子,合成难度显著增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领域需要开放出新颖的化合物,从体外抑菌活性来看,该类新颖的化合物对深部真菌、浅表真菌和曲霉菌的活性都可与伊曲康唑相比,有些甚至优于伊曲康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类高效、低毒、广谱的新型的含酰胺基的三氮唑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含有该类化合物的抗真菌组合物。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该化合物在制备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体外非医药用抗真菌方法,包括向需要的场所施加本发明化合物。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如下通式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Figure A200710171715D00051
其中,M代表氢原子、甲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式中的酰胺基团-CONH2位于苯环的邻位、间位或对位。
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所述化合物的盐酸盐、磷酸盐、甲烷磺酸盐、草酸盐、马来酸盐、富马酸盐、酒石酸盐、乳酸盐或丁二酸盐等常见药用盐类。
本发明的化合物优选地选自下列化合物:
表1
Figure A200710171715D00052
Figure A200710171715D00061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方法,
Figure A200710171715D00062
其中,M代表氢原子、甲基,
所述的方法包括:使下式(II)和(III)化合物在无水碳酸盐其中包括但并不限于诸如K2CO3、Na2CO3等和无水烷基醇包括但并不限于诸如无水甲醇、无水乙醇、无水丙醇等存在下反应:
,得到式(IV)化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通式(IV)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体外非医药用的抗真菌方法,包括对需要的场所施加通式(IV)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抗真菌组合物,它包含通式(IV)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根据上述化合物中取代基结构的不同,其合成路线和方法可以相应有多种选择。例如,以下推荐但并非仅限于此的就是可供选择的合成路线之一。
流程1中采用1-[2-(2,4-二氟苯基)-2,3-环氧丙基]-1H-1,2,4-三唑甲烷磺酸盐(环氧化物)、1-(4-羟基苯基)-4-乙酰哌嗪和相应的氯苄为起始原料,来制备式(IV)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M=H):
流程1
Figure A200710171715D00071
本发明化合物盐类的合成是在上述反应的基础上,使式(IV)化合物再与盐酸、磷酸、甲烷磺酸、草酸、马来酸、富马酸、酒石酸、乳酸或丁二酸反应,得到所需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上述各流程由下列具体步骤进行实施:
(1)制备4-(4-苄氧基苯基)乙酰哌嗪(I)
1-(4-羟基苯基)-4-乙酰哌嗪和氰基氯苄在甲醇和氢氧化钠中反应生成4-(4-苄氧基苯基)乙酰哌嗪(I)。
(2)制备1-(4-苄氧基苯基)哌嗪(II)
4-(4-苄氧基苯基)乙酰哌嗪(I)在乙醇、NaOH和水条件下水解成1-(4-苄氧基苯基)哌嗪(II)。
(3)制备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4-(取代苄氧基苯基)哌嗪-1-基]-2-丙醇类化合物(IV)
甲磺酸环氧化物(III)、1-(4-苄氧基苯基)哌嗪(II)在DMF及无水碳酸钾条件下反应得到化合物(IV)。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合成的本发明的最优选化合物结构、产率、熔点和分子式见上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尽阐述,这些实施例仅供阐述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1-[4-(4-酰胺基苄氧基)苯基]哌嗪的制备
甲醇40ml、NaOH0.8g(20mmol),室温搅拌待NaOH溶解后,加入1-(4-羟基苯基)-4-乙酰哌嗪4.4g(20mmol),继续搅拌待其溶解后,滴加对氰基氯苄3.0g(20mmol),回流7h。倾入100ml水中,有固体析出,过滤,水洗。将该固体溶于18ml甲醇,加入2.5mol·l-1NaOH溶液10ml及水25ml,加热回流7h(小时),回收部分甲醇,倾入50ml水中,用乙酸乙酯提三次(30ml×3),合并有机层,水洗,干燥,回收溶剂,有固体析出,过滤,干燥,此固体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实施例2: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4-(对酰胺基苄氧基苯基)哌嗪-1-基]-2-丙醇(表中化合物3)
于100ml三颈瓶中,依次加入环氧化物(III)1.7g(5mmol)、1-[4-(4-酰胺基苄氧基)苯基]哌嗪1.9g(6mmo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少许、DMF25ml及无水K2CO3 2.1g(15mmol),70℃反应7h,倾入100ml水中,乙酸乙酯提取(30ml×3),水洗,干燥,过滤,回收溶剂,得固体,乙酸乙酯-石油醚重结晶,得白色粉末状固体1.6g,收率58.9%,mp 161-164℃。1HNMR(DMSO-d6)δ:8.16,7.81(2H,s,s,Tr),7.73-6.79(11H,m,3Ar),6.58(1H,brs,NH),5.71(1H,brs,OH),5.17(2H,s,CH2),4.61-4.50(2H,m,CH2),3.12--2.70(2H,dd,J=13.5Hz,J=13.5Hz,CH2),2.97,2.51[8H,brs,brs,N(CH2)4N]。
参照上述实施例的反应步骤,得到如下标题化合物。
实施例3: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4-(邻酰胺基苄氧基苯基)哌嗪-1-基]-2-丙醇(表中化合物1)
1HNMR(DMSO-d6)δ:8.16,7.81(2H,s,s,Tr),7.73-6.80(11H,m,3Ar),6.58(1H,brs,NH),5.71(1H,brs,OH),5.17(2H,s,CH2),4.61-4.50(2H,dd,J=14.4Hz,J=14.4Hz,CH2),3.16-2.70(2H,dd,J=13.5Hz,J=13.5Hz,CH2),2.96,2.51[8H,brs,brs,N(CH2)4N]。
实施例4: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4-(间酰胺基苄氧基苯基)哌嗪-1-基]-2-丙醇(表中化合物2)
1HNMR(DMSO-d6)δ:8.29,7.75(2H,s,s,Tr),7.85(1H,brs,NH),7.53-6.79(11H,m,3Ar),5.69(1H,s,OH),5.17(2H,s,CH2),4.57(2H,s,CH2),2.87-2.48[10H,m,N(CH2)4N,CH2]。
试验实施例:抑菌试验
本发明合成的三唑类化合物及其盐类具有抗真菌作用,其抑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标准化抗真菌敏感性实验方法测试其体外抗真菌活性,以目标化合物抑制所选真菌80%生长的浓度作为判断终点(MIC80,参考: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45(9):2420,2001)。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真菌菌株
本研究选用两种ATCC标准株和六种临床株,ATCC标准株由上海市长征医院菌种保存中心赠送,临床株由上海市长海医院真菌室提供,分别采自长海医院不同科室临床样本,并经形态学和生化学鉴定。
8种真菌包括4种深部真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76615、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ATCC32609、热带念珠菌(Candidatropicalis)、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 parapsilosis),3种浅部真菌: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羊毛样小孢子菌(Microsporum lauosum)、紧密着色真菌(Fonsecaea compacta)以及薰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2、培养液
RPMI1640培养液:RPMI1640(Gibco BRL)10g,NaHCO3 2.0g,吗啡啉丙磺酸(morpholinepropanesulfonic acid,MOPS)(Sigma)34.5g(0.165M)加三蒸水900ml溶解,1N NaOH调pH至7.0(25℃),定溶至1000ml,滤过消毒,4℃保存。
沙堡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蛋白胨10g,葡萄糖40g,琼脂18g,加三蒸水900ml溶解,加入2mg/ml氯霉素水溶液50ml,调整pH至7.0,定溶至1000ml,高压灭菌后4℃保存。
YEPD培养液:酵母浸膏10g,蛋白胨20g,葡萄糖20g,加三蒸水900ml溶解,加入2mg/ml氯霉素水溶液50ml,定溶至1000ml,高压灭菌后4℃保存。
3、实验方法
菌液、药液、药敏板的制备: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提出的标准化方法操作。
二、MIC值判定
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及丝状菌分别于35℃培养24h、72h和一周后,用酶标分析仪于630nm测各孔OD值。与阳性对照孔比,以OD值下降80%以上的最低浓度孔中的药物浓度为MIC80(真菌生长80%被抑制时的浓度)。
当药物的MIC80值超过测定浓度范围时,按以下方法进行统计:MIC80值高于最高浓度64mg/L时,记为“>64mg/L”;MIC80值为最低浓度或在最低浓度以下时,不作区别,均记为“0.00024mg/L”。
上述实验均平行操作2到3次,当MIC80值能准确重复或只差一个浓度时才被接受,并以较高浓度作为MIC80值;当MIC80值相差两个浓度以上时,则需重新实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三、结果:
表2 部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MIC80(μg/ml)
Figure A200710171715D00101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酰胺基取代的三氮唑类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大多数化合物对所选真菌的体外抑制活性均强于氟康唑,与伊曲康唑相当或更优,说明本发明化合物及其盐类可用于制备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Claims (8)

1.一种具有下式(IV)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Figure A200710171715C00021
其中,M代表氢原子、甲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所述化合物的盐酸盐、磷酸盐、甲烷磺酸盐、草酸盐、马来酸盐、富马酸盐、酒石酸盐、乳酸盐或丁二酸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酰胺基团-CONH2位于苯环的邻位、间位或对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合物选自下列化合物所组成的组:
Figure A200710171715C00023
5.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的方法,包括:
所述的方法包括:使下式(II)和(III)化合物在无水碳酸盐其中包括但并不限于诸如K2CO3、Na2CO3等和无水烷基醇包括但并不限于诸如无水甲醇、无水乙醇、无水丙醇等存在下反应得到式(IV)化合物。
Figure A200710171715C00031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合的盐在制备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7.一种体外非医药用的抗真菌方法,包括对需要的场所施加权利要求1一4任一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8.一种抗真菌组合物,它包含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CNA2007101717153A 2007-12-04 2007-12-04 含酰胺基的三氮唑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其应用以及含该类化合物的组合物 Pending CN1014509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717153A CN101450932A (zh) 2007-12-04 2007-12-04 含酰胺基的三氮唑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其应用以及含该类化合物的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717153A CN101450932A (zh) 2007-12-04 2007-12-04 含酰胺基的三氮唑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其应用以及含该类化合物的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0932A true CN101450932A (zh) 2009-06-10

Family

ID=40733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717153A Pending CN101450932A (zh) 2007-12-04 2007-12-04 含酰胺基的三氮唑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其应用以及含该类化合物的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09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2542B (zh) 一种抗真菌三唑衍生物
CN101824002B (zh) 水溶性三唑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46278C (zh) 吡咯胺衍生物
CN101602738B (zh) 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7906A (zh) 新型三氮唑醇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365692A (zh) 新型的抗真菌三唑衍生物
CN104003947B (zh) 一种含硫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265538B (zh) 一种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445488A (zh) 具抗微生物活性的三唑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2503901B (zh) 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323600A (zh) 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三唑酮、三唑醇类化合物及其盐、合成方法及用途
CN103275024B (zh) 一种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450932A (zh) 含酰胺基的三氮唑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其应用以及含该类化合物的组合物
CN103193770B (zh) 取代苯并噻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283630C (zh) 3-取代哌嗪三氮唑醇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盐类
CN101450931A (zh) 含叔丁基的三氮唑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其应用以及含该类化合物的组合物
CN105384734A (zh) 具有含哌啶恶二唑侧链的三氮唑醇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292378A (zh) 三氮唑醇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81294B (zh) 一类咪唑的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405157A (zh) 新型三氮唑醇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盐类
CN104003948A (zh) 一类氮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51625A (zh) 一种含哌嗪基的1,2,3-三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50162B (zh) 含有苯甲酰胺类结构的三氮唑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214457A (zh) 一种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12295B (zh) 艾迪康唑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