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7043A - 人际关系评估设备、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人际关系评估设备、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7043A
CN101447043A CNA2008101789090A CN200810178909A CN101447043A CN 101447043 A CN101447043 A CN 101447043A CN A2008101789090 A CNA2008101789090 A CN A2008101789090A CN 200810178909 A CN200810178909 A CN 200810178909A CN 101447043 A CN101447043 A CN 1014470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time poin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789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飞鸟井正道
伊藤大二
杉野彰信
佐野茜
林和则
今孝安
镰田恭则
竹原充
佐古曜一郎
蒲谷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47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70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009Transmission of position information to remote stations
    • G01S5/0018Transmission from mobile station to base station
    • G01S5/0027Transmission from mobile station to base station of actual mobile position, i.e. position determined on mobi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23Discriminating type of movement, e.g. walking or run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35Details of waveform analysis
    • A61B5/7246Details of waveform analysis using correlation, e.g. template matching or determination of similar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94Trajectory determination or predictive filtering, e.g. target tracking or Kalman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02Details of sen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 A61B2562/0219Inertial sensors, e.g. accelerometers, gyroscopes, tilt swit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sychiat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人际关系评估设备、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一种人际关系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在多个时间点上在两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处获得的位置信息;以及以预定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作为对象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从而获得所述平均值来作为关于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Description

人际关系评估设备、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基于用户之间的距离的信息来执行人际关系评估(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valuation)的人际关系评估设备及其方法,以及由两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和一服务器设备配置而成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以及该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已经可以获得一种技术,用于基于要观察的每个用户的行为历史来计算用来客观且定量地评估人际关系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例如,就日本未实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5-131748和日本未实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5-327156而言,已经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用户所携带的无线标签及其读取设备被用来记录每个用户的行为历史(移动路线),并且基于该历史信息来评估各个用户之间的关系。例如,基于移动轨迹来判定某个用户是否与另一用户同时沿着相同的路线移动,从而识别用户之间的友好关系。
发明内容
现在,如上述日本未实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5-131748和日本未实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5-327156(尤其是日本未实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5-327156)中所公开的,在评估人际关系时,已把要观察的用户之间的物理距离用作指标。
具体来说,就上述日本未实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5-327156而言,已经公开了一种技术,用于获得在每个时间点每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基于该结果获得在某个时段期间用户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并且判定该平均值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定的阈值,从而判定用户是否具有友好关系。
就诸如日本未实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5-327156中描述的这种用于获得距离的平均值的技术而言,要观察的用户处于附近的时段越长,就会获得越好的值。也就是说,评估值本身是用于获得“距离”的,但是就该技术而言,要观察的用户处于邻近的时间长度被视为实质的评估指标。
但是,就这种将要观察的用户处于附近的时间长度视为评估指标的技术而言,存在这样的可能,即,例如,并不很亲密的公司同事的座位相邻,这导致误解他们有着很友好的关系,因此人际关系评估被错误地执行。
已经认识到,需要能够更准确地执行人际关系评估,从而防止关于人际关系的误解的发生。
为此,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而言,以下布置被用作人际关系评估设备。
具体来说,设置了一计算单元,该计算单元执行:信息获得处理,用于获得在两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处在多个时间点上获得的位置信息,以及评估值计算处理,用于以预定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作为对象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从而获得该平均值来作为关于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不是对要作为对象来评估的时段的所有时间点计算人际距离的平均值,而是仅以预定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作为对象来计算人际距离的平均值。
这样,采用了一种技术,其中,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被减少到仅限某个条件得到满足的时间点,从而可以防止人际关系评估指标依赖于要观察的用户存在于附近的时间长度。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发生关于人际关系的误解,例如在使用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将要观察的用户存在于附近的时间长度视为指标的技术的情况下发生的误解。
现在,如上所述,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被减少到仅限某个条件得到满足的时间点,这样可以在预定条件得到满足的状态下获得各个用户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因此,可以基于在某个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形下每个用户的行为(亲近趋势或疏远趋势)来评估人际关系。
例如,如果把要评估的每个用户的状态是被视为特定关系(例如朋友或情侣)的状态这一条件设定为上述的预定条件,则可以基于在这种被视为特定关系的情形下每个用户的行为来评估人际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为了计算人际距离的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被减少到某个条件得到满足的时间点,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人际关系,而不像根据现有技术的技术那样仅依赖于每个用户处于附近的时间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的概况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服务器设备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4是用于描述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的图;
图5是用于描述在为了减少为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而要设定的条件中关于对象范围的条件的图;
图6A至6C是用于描述在为了减少为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而要设定的条件中关于布局状态(placement state)的条件的图;
图7是用于描述在计算人际关系评估值时的整体流程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人际关系系统要执行的操作的概况的图;
图9A至9D是示出人际关系评估结果的呈现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作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服务器设备处要执行的处理操作,在设定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对象时间点时要执行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作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服务器设备处要执行的处理操作,直到基于所设定的对象时间点的信息计算出关于各个伙伴的正规化人际关系评估值为止相应要执行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作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服务器设备处要执行的处理操作,在服务器设备一方基于来自终端设备一方的请求而执行用于计算和发送人际关系评估值的操作以及在终端设备一方基于所发送的人际关系评估值来执行用于呈现人际关系的操作时要执行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内部配置的框图;并且
图14是示出作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服务器设备处要执行的处理操作,在设定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对象时间点时要执行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人际关系评估系统的概况
图1是用于描述充当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0的概况的图。
在图1中,根据本实施例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0被配置为包括多个终端设备1、服务器设备2和网络3。终端设备1和服务器设备2各自具有网络连接功能,可以通过网络3相互执行数据通信。
终端设备1具有便携性,并且被假定为是在室外使用的。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终端设备1例如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单元,从而能够检测当前位置。另外,终端设备1例如包括方向传感器,从而能够检测终端设备1的方向。例如,终端设备1包括加速度传感器,从而能够检测施加到终端设备1的重力加速度。这种终端设备1例如可以被配置为蜂窝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个人计算机(具有便携性的那一类型,例如笔记本型等等)、音频播放器、数字相机,等等。
诸如位置信息、方向信息(用户所对的方向)以及加速度信息(用户的行为)之类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被顺序发送到服务器设备2,并且关于每个终端设备1的当前位置、方向和行为的信息是针对每个时间点来管理的。如后所述,就本示例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0而言,终端设备1用户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基于被服务器设备2这样管理的信息来评估的。
终端设备的配置示例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的内部配置的框图。如图所示,终端设备1包括系统控制器11、操作单元12、位置检测单元13、存储单元14、通信单元15、方向检测单元16、行为检测单元17和显示单元18。
系统控制器11由微计算机配置而成,该微计算机例如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访问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单元和接口单元,它是用于控制整个终端设备1的控制单元。
系统控制器11基于存储在存储单元(例如上述ROM)中的操作程序来控制终端设备1内的每个单元执行所请求的操作。
另外,在本示例的情况下,所指派的对每个终端设备1唯一的ID信息(UID:用户ID)被存储在系统控制器11的内部ROM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这样,唯一的ID信息被存储在每个终端设备1中,从而使得在服务器设备2一方能够区分每个终端设备1。
操作单元12是作为诸如按键、拨盘等等之类的可操作构件而设置的,用于允许使用终端设备1的用户执行各类操作。例如,可以执行通电/断电操作、用于指示开始各类操作的操作、用于各类设定的操作,等等。系统控制器11基于来自操作单元12的操作信息来执行预定的控制处理。
位置检测单元13被配置为例如包括GPS接收单元,并且检测终端设备1的当前位置。在此情况下,GPS接收单元接收来自未示出的GPS卫星的电波,并且检测纬度(在这里是x)、经度(在这里是y)和高度(在这里是z)来作为上述当前位置,以将它们输出到系统控制器11。
存储单元14基于系统控制器11的控制,执行对各类数据的记录(存储)以及对所记录的数据的重放(读取)。
存储单元14可以由诸如RAM或闪存等等之类的固态存储器配置而成,例如,可以由HDD(硬盘驱动器)配置而成。
或者,取代内置的记录介质,存储单元14可以由记录/重放驱动器配置而成,该记录/重放驱动器可兼容诸如便携式记录介质之类的记录介质,例如内置有固态存储器的存储卡、光盘、磁光盘、全息存储器等等。当然,诸如固态存储器、HDD等等之类的内置型存储器和与便携式记录介质相对应的记录/重放驱动器都可以被实现。
通信单元15与外部设备执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只要一单元能够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执行通信,该单元就可用作通信单元15。
方向检测单元16例如是由方向传感器(磁场传感器)配置而成的,该方向传感器检测终端设备1所对的方向(朝向)。注意,如果我们为了确认起见进行评述,那么终端设备1是由用户携带的设备,因此,方向检测单元16所检测到的方向信息可以被当作用户所对的方向的信息。方向检测单元16所检测到的方向信息被提供给系统控制器11。
行为检测单元17例如由加速度传感器配置而成,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施加到终端设备1的重力加速度。行为检测单元17所检测到的加速度信息可以被当作表示用户的行为的信息来对待。行为检测单元17所检测到的加速度信息也被提供给系统控制器11。
显示单元18例如是由诸如液晶显示器等等之类的显示设备配置而成的,该显示设备基于系统控制器11的控制执行对各类信息的显示。
服务器设备的配置示例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服务器设备2的内部配置的框图。如图所示,服务器设备2包括控制单元21、时间点测量单元22、存储单元23和通信单元24。在图3中,控制单元21执行服务器设备2的整体控制。控制单元21是由CPU、ROM、RAM、非易失性存储器单元、接口单元等等配置而成的,执行所请求的计算,并且基于存储在存储单元(例如上述ROM)中的操作程序来控制服务器设备2内的每个单元执行所请求的操作。
时间点测量单元22测量当前时间点,并且将所获得的当前时间点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21,该当前时间点例如是yyyy/mm/dd/hh/mm/ss形式的。
存储单元23基于控制单元21的控制执行对各类数据的记录或重放。
类似地,存储单元23可以由诸如RAM、闪存等等之类的固态存储器配置而成,例如,可以由HDD(硬盘驱动器)配置而成。或者,取代内置的记录介质,存储单元23可以由记录/重放驱动器配置而成,该记录/重放驱动器可兼容诸如便携式记录介质之类的记录介质,例如内置有固态存储器的存储卡、光盘、磁光盘、全息存储器等等。或者,诸如固态存储器、HDD等等之类的内置型存储器和与便携式记录介质相对应的记录/重放驱动器都可以被实现。
就本示例而言,存储单元23被用作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的存储单元。
现在,将参考接下来的图4描述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
如图4所示,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与每个UID的时间点、位置、朝向和加速度相关联。
UID是以上述方式存储在每个终端设备1中的唯一ID信息。也就是说,利用服务器设备2(控制单元21),根据具有例如此图所示的结构的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对于每个终端设备1,其当前位置、方向和加速度(行为)的信息可以针对获得这种信息的每个时间点被管理。
注意,在下文中将描述对这种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的累积处理,包括从每个终端设备1获得各类信息。
现在,将返回图3进行描述。通信单元24与外部设备执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只要一单元基本上能够通过有线网络连接执行通信,该单元就可用作服务器设备2的存储单元23,但该单元可被配置为通过无线方式进行网络连接。
人际关系的评估方法
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0,针对终端设备1的各个用户之间的人际关系执行评估。在此情况下,针对从某个用户X到每个其他用户的人际关系,以该用户X为基准获得人际关系评估值。也就是说,就人际关系评估而言,最根本的是针对从对象人到每个他人的人际关系执行人际关系评估。
下面将参考图5至9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人际关系评估方法。
注意,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将针对用户X(自身(self),意味着从针对其进行描述的主用户的角度来看的第一人,在描述时为了简单起见简称为“自身”,而不管通常的英语表达如何)与用户A(伙伴(partner))之间的两个人的关系来进行描述。
根据对象范围的条件设定
首先,就本实施例而言,假定将执行条件设定以选择为计算评估值而要评估的状态。具体来说,就第一实施例而言,假定将针对以用户X自身作为基准设定的范围、用户X和A的行为(运动)以及用户X和A的布局状态来设定条件。
首先,将参考图5描述对象范围设定方法。
这种对象范围设定是基于根据动物行为学的无接触动物的社会距离概念的。也就是说,即使人际距离成为了人际关系评估指标,在伙伴与自身的距离超过能够感觉到伙伴的存在的距离的情况下,人际关系也不依赖于每个人的距离。因此,以自身作为基准,如上所述设定能够感觉到伙伴的存在的预定范围,并且伙伴存在于该范围内的状态是为计算评估值而要评估的对象。
现在,这种对象范围例如可被设定为以自身位置为基准的半径预定距离内的范围,但是就本实施例而言,对象范围是这样来设定的:基于能够感觉到伙伴的距离具有与空间行为的个人空间类似的各向异性这一概念,依据以自身所对的方向作为基准的角度θ来改变距离。
在图5中,图中的圆圈标记指示用户X(自身),附着到圆圈标记的实线指示用户X所对的方向(正面),但是如此图所示,此情况下的对象范围是这样来设定的:随着相对于正面的角度θ偏移,距离变短。具体来说,对象范围是这样来设定的:从θ=0°到θ=180°,距离逐渐减小,在θ=180°处(用户X正后方的方向)的距离变得最短。
这种对象范围可以基于从用户X携带的终端设备1获得的位置信息和方向信息来设定。也就是说,如果这样确定了位置和方向,则判定是否根据如上所述以用户所对的正面方向为基准的角度θ来在什么位置以什么形状布置对象范围。
如上所述,为了计算评估值而要评估的对象被缩小到伙伴存在于对象范围内的状态,从而可以防止以没有感觉到伙伴存在的状态(即对人际关系没有施加影响的状态)为对象执行评估值计算,因此,可以执行更准确的人际关系评估。
根据行为的条件设定
另外,就本实施例而言,执行基于每个用户的行为的条件设定。
具体来说,“静止”、“行走”和“奔跑”被定义为用户的行为模式,并且要观察的两者执行相同的行为模式的状态被当作为计算评估值而要评估的对象。
例如,即使要观察的人存在于上述对象范围内,在经过只不过是静止的人附近的情况下,可以估计两者的关系不太亲密。因此,以两者的行为模式同步的状态为对象来计算评估值。
具体来说,可以基于加速度信息来执行关于行为模式是否同步的判定。在像本示例这样用户携带着用于检测加速度的终端设备1而行动的情况下,分别获得其上反映了“静止”、“行走”和“奔跑”的各个状态的加速度波形模式。因此,判定从要观察的各个用户所携带的各个终端设备1所获得的加速度波形模式是否匹配上述“静止”、“行走”和“奔跑”的分类,从而可以判定要观察的各个用户的行为模式是否同步。
此时,如上所述,作为用于判定两者的行为模式是否与“静止”、“行走”和“奔跑”的分类相匹配的具体技术,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技术,在这种技术中,对于每个用户,判定加速度波形模式是否与被定义为“静止”、“行走”和“奔跑”的波形模式相匹配,并且判定是否确定出了彼此相同的行为模式。
根据布局状态的条件设定
另外,就本实施例而言,还设定了另一个关于要观察的用户的布局状态的条件。具体来说,在此情况下,为了获得用户X(自身)相对于用户A(伙伴)的人际关系评估值,自身相对于伙伴的布局状态为预定布局状态的情况被当作为计算评估值而要评估的对象。
具体来说,接下来的图6A至6C中所示的三个“水平并列”(图6A)、“面对”(图6B)和“背对”(图6C)被定义为布局状态。注意,在图6A至6C中,图中的圆圈标记也指示出用户X(自身),并且附着到圆圈标记的实线指示用户X所对的方向(正面)。在这些图中,对于要观察的用户X(自身)和用户A(伙伴),用户X是用彩色圆圈来指示的,而用户A是用白色圆圈来指示的。
现在,在本示例的情况下,距离概念也被应用到图6A至6C所示的任何布局状态。也就是说,即使只有图6A至6C中所示的并列状态成立,当两者的距离较为分开时,也难以断定两者具有很强的人际关系。因此,考虑了自身和伙伴之间的距离。
具体来说,当描述每个布局状态的条件时,首先,对于“水平并列”(图6A),以下这种情况被当作条件:作为自身的用户X与作为伙伴的用户A水平并列,并且其相互距离在预定距离之内。
现在,此情况下的布局状态是以作为自身的用户X为基准设想出来的,因此可以基于用户X自身所对的方向以及用户X和A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判定用户X是否与用户A水平并列。具体来说,如图中所示,如果以下这种关系成立,则用户X处于与用户A水平并列的状态中:用户X自身所对的方向大体上与从用户X看来用户A所存在的方向相正交。
类似地,对于“面对”(图6B),可以将以下这种情况当作条件:用户X(自身)所对的方向大体上与从用户X看来用户A所存在的方向相同,并且其相互距离在预定距离之内。判定此条件是否成立,从而可以判定作为自身的用户X相对于作为伙伴的用户A是否处于“面对”状态(严格来说,是用户X是否面对用户A,并且其相互距离是否在预定距离之内)。
另外,对于“背对”(图6C),在与“面对”(图6B)相反的方向上,可以将以下这种情况当作条件:用户X自身所对的方向大体上是与从用户X看来用户A所存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其相互距离在预定距离之内。判定此条件是否成立,从而可以判定作为自身的用户X相对于作为伙伴的用户A是否处于“背对”状态(用户X的背部对着用户A)。
现在,就图6A所示的“水平并列”而言,例如假定这样一种情形:具有友好关系的两者正在座位相邻的情况下交谈。
另外,对于图6B所示的“面对”,例如也可以假定这样一种情形:具有友好关系的两者正在交谈。注意,预期该“面对”包括各个用户具有冲突(例如口头争执等等)的情形。但是,即使在这种冲突状态中,具有很强的人际关系这一点也还是不变的,并且能够执行适当的人际关系评估这一事实仍然存在。
另外,对于图6C所示的“背对”,例如假定这样一种情形:情侣正在背对背地交谈。在此情况下,如果两者之间的距离较为分开,在将这种状态用作为了计算人际关系评估值而要评估的对象的情况下,可能存在难以执行适当评估的情况。在这里,如上所述,进行一种布置,其中,还考虑了距离概念,从而两者在这种背对背的状态下靠近到某一程度或更高程度的状态可以被当作对象,从而获得适当的评估值。
现在将具体描述这些布局状态的条件以及用于判定这些条件是否成立的方法。
首先,假定利用以下式1获得要观察的两者之间的距离。在以下式子中,假定要观察的两者是用户X和A,(xX,yX,zX)表示用户X的位置,并且(xA,yA,zA)表示用户A的位置。
[式1]
d XA = ( x X - x A ) 2 + ( y X - y A ) 2 + ( z X - z A ) 2
对于“水平并列”
α是用于确定“水平并列”的阈值,并且
β是“水平并列”的限度距离,并且使用从上述式1获得的距离dXA、这些α和β、以及图6A至6C中所示的方向向量(图中的实线箭头)和距离向量(图中的虚线箭头),从而判定条件是否成立。
现在,上述方向向量相当于作为自身的用户X所对的方向,并且是通过对从用户X所携带的终端设备1获得的方向信息进行正规化而获得的。另外,上述的距离向量相当于从用户X的位置到用户A的位置的方向,并且是基于从用户A的终端设备1获得的位置信息来获得的。
在此情况下,方向向量和距离向量使用不同的信息作为来源,因此使用了通过对两者进行正规化而获得的值。
使用方向向量和距离向量之间的内积dp,从而可以判定用户X是否处于与用户A水平并列的状态中。也就是说,如果
dp<α
则可以判定用户X是否处于与用户A水平并列的状态中。另外,在此情况下,还考虑了距离,因此通过判定以下条件是否成立来判定当前状态是不是“水平并列”。
dp<α并且dXA
类似地,判定关于“面对”和“背对”的条件是否成立。
对于“面对”,可以包括自身对着伙伴所在的方向的状态。也就是说,可以将包括这种状态的值设定为用于确定“面对”的阈值。具体来说,在此情况下,假定
0.5是用于确定“面对”的阈值,并且
γ是“面对”的限度距离,
那么判定以下条件是否成立。
dp<0.5并且dXA
另外,对于“背对”,可以包括自身对着与伙伴所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状态,并且在此情况下,假定
-0.5是用于确定“背对”的阈值,并且
δ是“背对”的限度距离,
那么判定以下条件是否成立。
dp<-0.5并且dXA
图7是用于描述计算人际关系评估值时的整体流程的图。
在图7,水平轴被当作时间(t),垂直轴被当作用户X和A之间的距离dXA,并且例示了距离dXA随时间变化的情形。
如图7所示,就本实施例而言,作为上述关于每个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的结果,只有其中判定每个条件得到匹配的时段才被当作对象,并且在该时段内所有时间点处距离的平均值被计算。也就是说,这样,计算用于评估人际关系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具体来说,基于从每个终端设备1针对每个时间点获得的位置信息、方向信息和加速度信息来针对每个时间点执行关于每个条件是否得到匹配的判定。然后,作为针对每个时间点的这种判定的结果,其中判定每个条件得到匹配的时间点被设定为为了计算而要评估的时间点,并且在为了计算而要评估的每个时间点处用户X和A之间的距离dXA的平均值被计算,从而获得dXA的平均值,作为用户X相对于用户A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系统操作说明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0基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人际关系评估值计算方法而执行的操作概况的图。注意,在此图中,省略了图1所示的网络3。在图8中,每个终端设备1相继向服务器设备2发送在每个时间点获得的位置信息、方向信息和加速度信息。另外,除了这种信息之外,每个终端设备1还向服务器设备2发送UID信息。
服务器设备2接收从每个终端设备1发送来的UID、位置信息、方向信息和加速度信息,并将这些记录在存储单元23中,以将它们累积为图4所示的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
现在,将描述从终端设备1一方到服务器设备2一方的这种各类信息的发送,以及在累积各类信息时服务器设备2的控制处理。
就终端设备1一方而言,系统控制器11获得在每个时间点分别在位置检测单元13、方向检测单元16和行为检测单元17处检测到的位置信息、方向信息和加速度信息。然后,系统控制器11控制通信单元15将这样获得的位置信息、方向信息和加速度信息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例如内部ROM等等)中的UID信息相继发送到服务器设备2。
就服务器设备2一方而言,在从每个终端设备1发送来的这种各类信息被通信单元24接收到后,控制单元21执行控制,使得这种各类信息与时间点测量单元22所测量的当前时间点信息关联起来,并且被记录在存储单元23中。这样,形成了如图4所示的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
返回前一主题,就服务器设备2而言,控制单元21基于上述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来执行对人际关系评估值的计算。如上所述,对于人际关系评估值来说,最根本的是获得就自身和伙伴之间的两人关系而言的人际关系评估值。两人之间的这种计算也以相同的方式针对一不同的伙伴执行,从而可以获得要观察的单个用户相对于每个其他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然后,以相同的方式针对每个其他用户执行这种关于单个用户相对于每个其他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的计算,从而可以获得每个用户相对于每个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现在将描述两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的计算操作,这是根据本示例执行人际关系评估的最根本级别。
如前所述,为了获得充当人际关系评估值的距离的平均值,可以针对每个时间点判定上述各类条件是否成立。
首先,执行关于上述对象范围的判定。也就是说,对于要判定的时间点n,从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获得充当自身的用户X(UID-X)的位置信息、充当伙伴的用户A(UID-A)的位置信息、以及用户X的方向信息。然后,基于用户X的位置信息和方向信息,设定对象范围,使得距离以上述方式依据相对于方向信息所指示的方向的角度θ而缩短,并且基于该对象范围的信息以及充当伙伴的用户A的位置信息来判定相关用户A是否存在于该对象范围之内。
在已经判定关于上述对象范围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定根据行为的条件是否成立。也就是说,以时间点n作为基准获得在预定时段期间用户X和A的加速度信息(即,加速度波形),并且判定这些波形模式是否匹配上述分类“静止”、“行走”和“奔跑”。
在判定上述根据行为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还判定根据布局状态的条件是否成立。也就是说,根据如上所述获得的时间点n的用户X和A的位置信息,利用先前式1中所示的计算来获得距离DXA,并且通过计算获得参考图6A至6C描述的方向向量和距离向量。可以基于如上所述获得的用户X的方向信息来计算方向向量,并且可以从用户X和A的位置信息来计算距离向量。另外,计算方向向量和距离向量之间的内积dp。
然后,距离dXA和内积dp的值,以及预先设定的α(用于确定水平并列的阈值)、β(水平并列的限度距离)、γ(面对的限度距离)和δ(背对的限度距离)被用来执行上述关于各个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从而判定用户X相对于用户A的布局状态是否与“水平并列”、“面对”和“背对”之中的任何一个相匹配。
作为关于这些布局状态的判定的结果,在判定用户X相对于用户A的布局状态与“水平并列”、“面对”和“背对”中的任何一个相匹配的情况下,判定就本示例而言的所有条件都得到了满足,充当判定对象的时间点n被设定为为了计算评估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
针对在被设定为评估对象的时段期间的所有时间点执行以上描述的关于一个时间点的操作,从而获得为了计算充当评估值的距离的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所有时间点。用户X和A的距离的平均值是以这样获得的为了计算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作为对象来计算的。具体来说,将为了计算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每个时间点处用户X和A之间的距离dXA全部相加,将该值除以为了获得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的数目,从而获得表示用户X相对于用户A的人际关系的人际距离的平均值。
这样,可以获得在某个对象时段内某两个人之间从一个到另一个的人际关系评估值。通过上述方式,通过改变伙伴和自身来执行两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的这种计算,从而可以计算每个人相对于每个人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现在,图9A至9D示出了人际关系评估结果的显示(呈现)示例。
首先,图9A和9B例示了某个用户X(自身)相对于其他各个用户(在这里是三个人A、B和C)的人际关系的评估结果的呈现技术。为了实现这种呈现技术,只需要计算从充当自身的用户X到其他各个用户A、B和C的人际关系评估值。此时,可以利用关于各个伙伴方用户的箭头的粗细来表示人际关系表达技术。
或者,如图9B所示,可以利用表示伙伴方的各个用户的标记的大小来表示人际关系。
或者,如图9C所示,从伙伴方的每个用户到充当自身的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结果可以一起被呈现。在此情况下,充当自身的用户相对于伙伴方的每个用户的评估值计算以及伙伴方的每个用户相对于充当自身的用户的评估值计算都必须被执行。图9C示出了与图9A一样利用箭头的粗细来表示人际关系的示例。
或者,如图9D所示,可以呈现要评估的每个用户相对于每个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结果,这是所谓的个人关联图。在此图中,可以按循环方式对要评估的用户(图中的X、A、B和C)计算人际关系评估值。在此情况下,也例示了利用箭头的粗细来表示每个人际关系评估结果的情况。
现在,从以上描述可以明白,根据本实施例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相当于与伙伴的人际距离的平均值。也就是说,最终评估指标是“人际距离”。
此时,进行了这样的预测,即关于近人际距离/远人际距离的尺度(scale)依据每个用户的个性(例如,内向的人还是外向的人)而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进行了这样的预测,即外向的人可以与他人进行亲近的交流,而内向的人则不擅于与其人进行亲近的交流。
因此,对于从充当自身的某个用户到每个伙伴的单边人际关系来说,以距离作为评估指标的本实施例的评估值可以被视为绝对评估指标,但是,例如,当如图9C和9D所示那样将来自他人的评估结果一起呈现时,有可能各个用户之间的尺度不同,从而难以执行绝对评估。
因此,如图8所示,这里采用了这样一种技术,其中对针对充当自身的某个用户计算的人际关系评估值(人际距离平均值)进行正规化。
具体来说,将针对某个用户获得的相对于其他各个用户的人际距离平均值全部相加,并且将相对于每个用户的人际平均值除以所获得的值,从而执行正规化。也就是说,例如,如果说在假定自身是用户X并且伙伴是用户A、B和C时用户X相对于各个用户的人际距离平均值是DXA、DXB和DXC,那么作为其总值的总人际距离DX是像下面这样来计算的。
DX=DXA+DXB+DXC
另外,在正规化之后的绝对人际关系评估值D* XA、D* XB和D* XC是像下面这样来计算的。
D* XA=DXA/DX
D* XB=DXB/DX
D* XC=DXC/DX
执行如上所述的正规化,从而评估值可以被转换成相当于各个伙伴在自身的人际关系中所占百分比的值。也就是说,这样,可以消除各个用户的人际距离尺度的差异,并且可以以绝对的方式来评估每个用户的人际关系。
处理操作
然后,将参考图10至12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为了实现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0的操作而要执行的处理操作。
首先,图10和11示出了直到服务器设备2计算正规化的人际关系评估值为止相应要执行的处理操作。图10和11所示的处理操作是由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21基于存储在内部ROM等等之中的程序来执行的。
图10示出了用于基于关于上述各类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结果来设定为了计算评估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为了计算人际关系评估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的处理操作。
注意,在这里,充当自身的用户被表示为“X”,并且充当伙伴的用户被表示为“A”。此图示出了针对自身和单个伙伴之间的两人关系,用于设定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的处理操作,但是这种处理操作可以根据需要针对要评估的每个用户执行。
首先,在步骤S101中,执行用于将时间点标识值设定为n=1的处理。该时间点标识值n是用于标识在图4所示的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的各个时间点中,对于此图中所示的各类判定处理要评估的时间点的值。例如,要评估的时段的最老时间点被设定为n=1之类的,并且n的值被顺序地递增,从而顺序地涉及对象时段内的每个时间点。
在随后的步骤S102中,获得用户X在时间点n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存储单元23中累积的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内,获得其中表示用户X的UID和充当时间点n的时间点信息相互关联的位置信息。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3中,获得用户X在时间点n的方向。也就是说,从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中获得其中表示用户X的UID和充当时间点n的时间点信息相互关联的方向信息。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4中,计算用户X在时间点n的对象范围。也就是说,通过基于分别在上述步骤S102和S103中获得的位置信息和方向信息进行的计算,来获得用户X在时间点n的对象范围(如图5所示)。
在随后的步骤S105中,获得用户A在时间点n的位置。也就是说,从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中获得其中表示用户A的UID和充当时间点n的时间点信息相互关联的位置信息。
另外,在下一步骤S106中,判定用户A的位置是否在对象范围中。如果在步骤S106中获得否定结果,即用户A在时间点n的位置不在上述步骤S104中获得的对象范围中,则如图所示处理前进到步骤S119,在该步骤中,标识值n被递增(n=n+1),然后处理返回到先前的步骤S102。也就是说,这样,从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中排除时间点n。
另一方面,如果在上述步骤S106中获得肯定结果,即用户A在时间点n的位置在对象范围中,那么处理前进到步骤S107,在该步骤中,获得以时间点n为基准的时段Tk期间用户X的加速度信息。也就是说,在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中的与用户X相关联的加速度信息中,以充当基准的时间点n之前和之后的预定时段作为时段Tk,获得时段Tk期间的加速度信息。这样,获得表示时段Tk期间加速度的变化的信息(加速度波形)。
在随后的步骤S108中,获得以时间点n为基准的时段Tk期间用户A的加速度信息。也就是说,在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中的与用户A相关联的加速度信息中,获得以时间点n为基准的时段Tk期间的加速度信息(加速度波形)。
在下一步骤S109中,判定行为是否同步。也就是说,判定在上述步骤S107中获得的关于用户X的加速度波形模式以及在上述步骤S108中获得的用户A的加速度波形模式是否与上述分类“静止”、“行走”和“奔跑”中的任何一个相匹配。
如果在步骤S109中获得否定结果,即两个波形模式不匹配,并且行为不同步,那么处理前进到步骤S119,在该步骤中,标识值n被递增,然后处理返回到先前的步骤S102。
另一方面,如果在上述步骤S109中获得肯定结果,即两个波形模式匹配,并且行为同步,那么处理前进到步骤S110,在该步骤中,计算用户X和A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当假定用户X在时间点n的位置(在先前的步骤S102中获得)为(xX,yX,zX),用户A在时间点n的位置(在步骤S105中获得)为(xA,yA,zA)时,通过利用先前的式1执行计算来获得从用户X到用户A的距离dXA(用户X和A之间的人际距离)。
注意,在上述步骤S110中获得人际距离的原因是因为人际距离可以用于利用步骤S111及其后的处理来判定关于布局状态的条件是否成立。因此,在这里,在即将判定关于布局状态的条件是否成立之前获得人际距离的值的原因是因为人际距离是响应于从有关关于其他对象范围和行为状态的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都获得肯定结果而计算的。这样,在不必获得人际距离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浪费性的计算处理,因此,实现了设定为了计算而要评估的时间点所需的处理负担的降低。
在上述步骤S110之后的步骤S111中,判定用户X和A是否处于水平并列状态中。也就是说,在计算先前的图6A至6C中描述的方向向量和距离向量之间的内积dp之后,基于内积dp的值以及预先设定的α(用于确定水平并列的阈值)来判定以下条件是否成立。
dp<α
如果在步骤S111中获得肯定结果,即上述条件成立,并且用户X与用户A处于水平并列状态,那么处理前进到步骤S114,在该步骤中,进一步判定距离是否小于β。也就是说,基于在步骤S110中计算的距离dXA的值以及β(水平并列的限度距离)的值来判定以下条件是否成立。
dXA
如果在步骤S114中获得否定结果,即上述条件不成立,并且不满足距离小于β,那么处理前进到步骤S119,在该步骤中,标识值n被递增,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02。
另一方面,如果获得肯定结果,即上述条件成立,并且满足距离小于β,则处理前进到下文中描述的步骤S117。
另外,如果在步骤S111中获得否定结果,即用户X与用户A没有处于水平并列状态,那么在步骤S112中,判定用户X是否处于面对用户A的状态。具体来说,用于判定面对的阈值被设定到0.5,并且判定以下条件是否成立。
dp>0.5
如果在步骤S112中获得肯定结果,即上述条件成立,并且用户X处于面对用户A的状态,那么处理前进到步骤S115,在该步骤中,判定距离是否小于γ。具体来说,基于距离dXA的值和γ(面对的限度距离)的值来判定以下条件是否成立。
dXA
如果在步骤S115中获得否定结果,即上述条件不成立,并且不满足距离小于γ,那么处理前进到步骤S119,在该步骤中,标识值n被递增,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02。
另一方面,在上述条件成立并且满足距离小于γ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117。
另外,如果在步骤S114中获得否定结果,即用户X不处于面对用户A的状态,那么在步骤S113中,判定用户X是否处于背对用户A的状态。具体来说,用于判定背对的阈值被设定到-0.5,并且判定以下条件是否成立。
dp>-0.5
如果在步骤S113中获得肯定结果,即上述条件成立,并且用户X处于背对用户A的状态,那么处理前进到步骤S116,在该步骤中,判定距离是否小于δ。具体来说,基于距离dXA的值和δ的值(背对的限度距离)来判定以下条件是否成立。
dXA
如果在步骤S116中获得否定结果,即上述条件不成立,并且不满足距离小于δ,那么处理前进到步骤S119,在该步骤中,标识值n被递增,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02。
另一方面,在上述条件成立并且满足距离小于δ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117。
在步骤S117中,执行将时间点n设定成为了计算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的处理。
在后续的步骤S118中,判定n是否是最终时间点。具体来说,判定时间点标识值n的值是否是表示作为评估对象时段的预定时段内的最终时间点的值。
如果在步骤S118中获得否定结果,即n尚未达到最终时间点,那么处理前进到步骤S119,在该步骤中,标识值n被递增,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02。另一方面,如果获得肯定结果,即n已达到最终时间点,那么此图中所示的处理操作结束。
然后,图11示出了直到基于图10所示的处理操作所设定的为了计算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的信息来计算关于每个伙伴的正规化人际评估值为止相应要执行的处理操作。
图11示出了用于计算从充当自身的某一个用户到每个伙伴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的处理,但是从先前的描述中可以明白,对于每个充当自身的用户都可以执行这种处理。
在图11中,首先,在步骤S201中,对每个伙伴计算要涉及的所有时间点的距离的平均值。具体来说,在此情况下,也假定自身是用户X,并且各个伙伴是用户A、B、C等等一直到Z,基于在图10所示的处理操作中针对各个伙伴A、B、C等等一直到Z设定的为了计算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的信息,以及在为了计算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每个时间点的人际距离(dXA、dXB、dXC等等直到dXZ)的信息,来对每个伙伴计算要涉及的所有时间点的平均值(DXA、DXB、DXC等等直到DXZ)。
后续的步骤S202和S203是用于对在上述步骤S201中的处理中获得的关于每个伙伴的人际距离平均值进行正规化的处理。
具体来说,首先,在步骤S202中,执行对总人际距离的计算。具体来说,总人际距离DX是利用以下式子来获得的。
DX=DXA+DXB+DXC+,...,+DXZ
另外,在步骤S203中,执行对关于每个伙伴的人际距离平均值进行正规化的处理。具体来说,正规化后的关于每个伙伴的人际关系评估值D* XA、D* XB、D* XC等等直到D* XZ是像下面这样来计算的。
D* XA=DXA/DX
D* XB=DXB/DX
D* XC=DXC/DX
依次类推,一直到
D* XZ=DXZ/DX
在步骤S203中的正规化处理被执行后,此图所示的处理操作结束。
图12示出了服务器设备2基于来自终端设备1的请求而发送利用上述图10和11中的处理操作计算出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的操作,以及在终端设备1一方基于所发送的人际关系评估值显示人际关系时要执行的处理操作。
注意,在图12中,被示为“终端设备”的处理操作是先前的图2中的所示的系统控制器11基于存储在例如内部ROM中的程序来执行的处理操作。另外,被示为“服务器设备”的处理操作是图3中所示的控制单元21基于存储在例如上述ROM中的程序来执行的处理操作。
在图12中,示出了在从终端设备1一方的充当自身的用户X指示显示关于每个伙伴的人际关系的情况下相应要执行的处理操作作为示例。
首先,在步骤S301中,在终端设备1一方等待从自身到每个伙伴的人际关系显示指示。也就是说,终端设备1等待,直到从相关终端设备1的用户自身执行了关于预先设定的每个伙伴的人际关系的显示指示为止。注意,这种显示指示例如是通过图2所示的操作单元12来执行的。
在接收到上述显示指示的情况下,在步骤S302中,终端设备1一方指定UID,用来执行对于从自身到各个伙伴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的传送请求。具体来说,终端设备1一方控制通信单元15以向服务器设备2发送存储在内部ROM等等之中的UID的信息以及用于请求传送关于各个伙伴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的信息。
在执行步骤S302中的传送处理后,处理前进到下文中描述的步骤S303。
在图中的步骤S401中,服务器设备2一方执行等待在通信单元24处接收在上述步骤S302中传送的信息的处理。然后,在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1的上述传送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S402中,服务器设备2一方执行从UID指定的自身到各个伙伴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的计算处理。具体来说,当假定利用所接收的UID指定的用户是自身X,并且预定的各个伙伴是A、B、C等等直到Z时,服务器设备2一方执行参考图10和11所描述的处理操作,从而计算正规化的人际关系评估值D* XA、D* XB、D* XC等等一直到D* XZ
在随后的步骤S403中,服务器设备2一方执行对所计算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的传送处理。具体来说,服务器设备2一方控制通信单元24以将在上述步骤S402的处理中计算的人际关系评估值D* XA、D*XB、D* XC等等一直到D* XZ发送到终端设备1。
在执行步骤S403中的处理后,此图中所示的服务器设备2一方的处理操作结束。
在步骤S303中,终端设备1等待通信单元15接收由服务器设备2计算的上述人际关系评估值。然后,在接收到来自服务器设备2的上述人际关系评估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304中,终端设备1一方基于评估值执行显示处理。具体来说,终端设备1一方执行显示控制,以便根据例如先前的图9A或9B中所示的显示模式,在显示单元18上执行表示从充当自身的用户X到各个伙伴A、B、C等等一直到Z的人际关系的显示。
在执行步骤S304中的处理后,此图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一方的处理操作结束。
注意,图12例示了执行关于从充当自身的单个用户到各个伙伴的单边人际关系的显示指示的情况来作为示例,但是在执行从自身到各个伙伴以及从各个伙伴到自身的双边人际关系的显示指示的情况下(例如图9C所示),或者甚至在执行从每个人到每个人的双边人际关系的显示指示的情况下(例如图9D所示),基本上可以执行与图12所示的处理相同的处理。
例如,在执行从自身到各个伙伴以及从各个伙伴到自身的双边人际关系的显示指示的情况下(例如图9C所示),在步骤S303中,终端设备1一方必须执行对于从自身到各个伙伴以及从各个伙伴到自身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的传送请求,并且响应于此,在步骤S402中,服务器设备2一方必须执行对从自身到各个伙伴以及从各个伙伴到自身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的计算。
类似地,在执行从每个人到每个人的双边人际关系的显示指示的情况下(例如图9D所示),在步骤S302中,终端设备1一方必须执行从每个人到每个人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的传送请求,并且在步骤S402中,服务器设备2一方必须执行对从每个人到每个人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的计算。
在这里,在上述描述中,响应于来自终端设备1一方的请求,服务器设备2计算所请求的人际关系评估值,但是取代此,可以进行这样一种布置,其中服务器设备2一方按某个周期(例如每个时间点等等)计算每个人相对于每个人的人际关系评估值,并且在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1一方的请求时,作好准备以便立即发送对应于请求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但是,如果根据请求来执行人际关系评估值的计算,则服务器设备2处的计算处理可以限于所请求的相关处理,那么相应地就可以实现处理负担的降低。
结论
如上所述,就本实施例而言,不是对要评估的时段期间的所有时间点,而只是对预定条件成立的时间点计算人际关系评估值。
这样,使用了一种技术,其中,为了获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被减少到仅限某个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从而可以防止人际关系评估指标依赖于伙伴存在于附近的时间长度。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发生对人际关系的误解,例如在使用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将伙伴存在于附近的时间长度作为指标的技术的情况下发生的对人际关系的误解,因此,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人际关系。
另外,如上所述,为了获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被减少到仅限某个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从而可以在预定条件成立的状态下获得各个用户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这样,可以基于在某个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形下每个用户的行为(亲近趋势或疏远趋势)来评估人际关系。
例如,作为上述预定条件,如果设定一种条件,其中要评估的各个用户的状态是估计特定关系(例如朋友或情侣)的状态,例如先前例示的“水平并列”、“面对”和“背对”等等,则可以在估计这种特定关系的情形中根据每个用户的行为来评估人际关系。
或者,为了获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还可以被减少到伙伴存在于对象范围内的时间点(例如图5所示)。这样,可以防止以没有感觉到伙伴的存在的状态为对象(即,以对人际关系没有施加影响的状态为对象)来计算评估值,因此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人际关系。
或者,为了获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还可以被减少到仅限自身的行为和伙伴的行为同步的时间点。这样,可以防止在应当被防止成为对象的状态(例如经过只不过是静止的人周围的状态)被作为对象评估的情况下计算评估值,因此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人际关系。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减少了为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的技术,可以获得更准确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是这样一个实施例,其中,除了在第一实施例中设定的各种条件外,还设定了基于活体信息(livingbody information)的条件。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的内部配置示例的框图。注意,在此图中,与图2中所描述的那些相同的组件是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的,并且对其的描述将被省略。
另外,就第二实施例而言,服务器设备2的内部配置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因此图中的描述将被省略。
图13所示的终端设备1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的不同之处在于向其添加了活体信息检测单元31。活体信息检测单元31实现在用户所携带的终端设备1中,并且包括用于感测诸如心跳、脉搏等等之类的活体信息的部分,该部分检测用户的活体信息,以作为数值。在此情况下,活体信息检测单元31被配置为检测用户的心跳。
就第二实施例而言,基于上述心跳信息的条件被设定为用于减少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的条件。
例如,当各个人正在交谈并且谈话正在热烈进行时,两者的心跳(脉搏)数目都增大。就第二实施例而言,利用了这一点,对于每个时间点,充当自身的用户X和充当伙伴的用户A之间的心跳数目同步被设定为条件。也就是说,在设定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时,每个用户的活体状态同步这一状态也被添加为条件。
具体来说,关于此情况下的条件是否成立的判定是通过判定用户X在时间点n的心跳数目以及用户A在时间点n的心跳数目是否大于与其完全静止时的心跳值Hrlx的150%相当的值来进行的。通过这种条件设定,可以将用户X和A的谈话正在热烈进行的状态设定为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对象。
注意,在此情况下,设定了用于减少充当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对象的状态的条件,从而可以防止应当被防止成为评估对象的状态被包括在为了计算评估值而要评估的对象中。也就是说,这一点使得能够更准确地计算评估值。
注意,为了确认,将会进行描述,其中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而言,系统控制器11也向服务器设备2发送在每个时间点在活体信息检测单元31处检测到的心跳数目的信息。
然后,就服务器设备2而言,控制单元21将这样从终端设备1一方发送来的心跳数目的信息以与每个时间点处的信息相关联的方式记录在存储单元23中,从而将其作为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进行累积。具体来说,在第二实施例情况下的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与UID、时间点信息、位置信息、方向信息、加速度信息和心跳数目信息相关联。
图14所示的流程图示出了作为为了实现作为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而要执行的处理操作,尤其是在设定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时相应要评估的处理操作。
注意,图14所示的处理操作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服务器设备2的控制单元21基于存储在ROM中的上述程序来执行的处理操作。
从对图14所示的处理操作和图10所示的处理操作进行的比较可以明白,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用于设定为了计算而要评估的时间点的处理就是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的那个设定处理,只不过其中插入了步骤S501中的用于判定一条件是否成立的处理。
具体来说,该步骤S501是在图10所示的一系列处理操作期间的步骤S109中获得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执行的。在此步骤S501中,获得作为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而累积的、用户X和A在时间点n的心跳数目信息,并且判定这些值是否大于预定的完全静止时的心跳数目Hrlx的值的150%。
如果步骤S501中判定用户X和A的心跳数目的值中至少一个不大于上述完全静止时的心跳数目Hrlx的值的150%,并且心跳不同步,因此获得了否定结果,那么在步骤S119中,标识值n的值被递增,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02。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X和A的心跳数目的值都大于上述完全静止时的心跳数目Hrlx的值的150%,因此获得了肯定结果,那么处理前进到步骤S110,在该步骤中,计算用户X和A之间的距离。
执行了这种处理,从而添加活体状态同步这一条件作为用于设定为计算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的条件。
修改
到目前为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到目前为止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例如,本发明的人际关系评估技术不限于评估真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的情况,而是可以应用到针对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例如“第二人生”等等)中的各个用户评估人际关系的用途。
在此情况下,系统组件是多个终端设备以及通过网络连接到各个终端设备以便执行通信的服务器设备这一点,以及各个终端设备和各个用户具有一对一关系这一点,是不变的。但是,在此情况下,必须检测虚拟世界内每个用户的位置和方向,因此可以去除用于检测实际发生的现象或事件的技术,例如位置检测单元、方向传感器等等。在此情况下,服务器设备管理在虚拟世界中表示每个用户的字符(图标等等)所处的布局位置和方向,因此可以针对每个用户和每个时间点相继存储这种信息,来作为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来自终端设备1一方的请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对人际关系评估值的计算和传送处理与图10至12或者图14所示的那些是类似的。
注意,虚拟世界中的每个用户的行为和活体状态(情绪)也是服务器设备一方可以根据事件进展来管理的信息。因此,在基于这些行为和活体状态的条件被添加为设定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时的条件的情况下,这样管理的根据行为和活体状态的信息可以在服务器设备一方作为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23a而被累积。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到目前为止已经例示了所计算出的人际关系评估值仅用于呈现人际关系的情况,但是人际关系评估值也可用于其他用途。
例如,人际关系评估值也可以被应用到自动改变蜂窝电话的铃声设定的用途。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1一方管理充当伙伴的每个用户(例如每个用户的电话号码)和铃声之间的关联。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1以某个周期向服务器设备2执行对关于每个伙伴的人际关系评估值的传送请求,并且基于根据该请求而传送的关于每个伙伴的人际关系评估值来更新每个用户和铃声之间的关联。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例示了在服务器设备2一方执行人际关系评估值的计算的情况,但是这也可以在终端设备1一方执行。这样,在人际关系评估值的计算是在终端设备1一方执行的情况下,可以设想以下两种模式。
模式1
步骤1:终端设备1根据由操作指定的人际关系显示模式向服务器设备2请求用于计算的累积信息,并且获得该信息。
步骤2:终端设备1执行图10或者图14、11和12所示的处理操作来计算人际关系评估值,并且基于所计算出的人际关系评估值,根据所指定的显示模式来执行人际关系显示。
模式2
步骤1:服务器设备2执行图10或图14所示的处理操作,确定为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并且执行对在每个要评估的时间点的用户之间的人际距离的计算。
步骤2:终端设备1向服务器设备2执行对关于每个用户在用于计算的要评估的所有时间点的人际距离信息的传送请求,并且获得这种信息。终端设备1基于所获得的所有时间点的人际距离信息来执行图11和12所示的处理操作,从而计算关于每个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值,并且基于计算出的人际关系评估值信息来执行人际关系显示。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例示了从终端设备1相继获得的各类信息(例如位置)被以与在服务器设备2一方测量的时间点信息相关联的方式累积起来的情况,但是也可以进行这样一种布置,其中在终端设备1一方测量的时间点信息被以与上述各类信息相关联的方式传送到服务器设备2一方。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是在假定计算出的人际关系评估值被正规化的情况下进行描述的,但是从先前的描述中可以明白,尤其是在请求关于多个用户的双边人际关系评估结果时(如图9C和9D所示)执行正规化,以吸收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等等的不同而引起的人际距离尺度的差异,因此在执行单边人际关系评估的情况下(例如,如图9A和9B所示),正规化并非必不可少的。
当考虑到这一点时,可以进行一种布置,其中执行对计算处理的切换,使得在双边评估结果被请求时执行正规化,而在单边评估结果被请求时不执行正规化。这样,可以防止在只请求单边评估结果时执行并非必不可少的正规化处理,从而可以实现处理负担的降低。
另外,正规化技术并不限于先前例示的技术,而是例如可以使用以下技术。
例如,认为自身是用户X,各个伙伴是用户A、B、C等等一直到Z,并且针对自身X对各个伙伴A、B、C等等一直到Z的人际距离评估值DXA、DXB、DXC等等一直到DXZ执行正规化。首先,利用以下计算来获得人际距离平均值DXA、DXB、DXC等等一直到DXZ的倒数之和∈X
X=1/(1/DXA+1/DXB+1/DXC+,...+1/DXZ)
另外,执行以下计算。
* XA=∈X/DXA
* XB=∈X/DXB
* XC=∈X/DXC
依次类推,一直到
* XZ=∈X/DXZ
利用上述计算获得的∈* XA、∈* XB、∈* XC等等一直到∈* XZ的值表示各个伙伴A、B、C等等一直到Z在自身X的人际关系中占的百分比。
这样,可以执行正规化,以获得每个伙伴在充当自身的用户的人际关系中所占的百分比。这样,可以将人际距离平均值转换成绝对评估值,其中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等等引起的人际距离尺度的差异被吸收了。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例示了针对至少以当前时间点为基准的要评估的预定时段来执行人际关系评估的情况,但是可以进行这样一种布置,其中,针对不包括当前时间点的过去的预定时段来执行人际关系评估。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通过判定行为状态是否与“静止”、“行走”和“奔跑”的分类同步来判定关于行为状态的条件是否成立,但是,例如,“活动图(Actigraph)”,可以进行这样一种布置,其中,根据累积某个时段中0.01G或更大的加速度的频率的结果来执行“活动”和“非活动”的分类,并且判定行为状态是否与该分类同步。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两类对象范围、行为、以及布局状态,或者与之相结合的活体状态,被例示为在减少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时要设定的条件,但是这种条件组合根据需要可以是任意的组合。
另外,在减少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时要设定的条件不限于以上描述中例示的条件,因此可以根据需要来设定所请求的条件。从先前的描述中可以明白,就本发明而言,设定用于减少为了计算距离平均值而要评估的时间点的条件并因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
另外,在执行对人际关系的显示的情况下,对于人际关系的表达,可以使用除了先前例示的技术之外的另外的技术,例如利用每个用户的色差来表达,或者利用连接在用户之间的线条来表达,等等。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仅仅把使用GPS单元的技术例示为用于检测终端设备1的位置的技术,但是取代此,可以使用蜂窝电话公司提供的位置信息服务或者Wi-Fi(无线保真)。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使用方向传感器的技术已被例示为用于检测用户所对的方向的技术,除此之外,可以使用这样一种技术,其中,通过使用对着终端设备1(用户)的正面方向的相机所捕捉的成像图像来检测用户所对的方向。例如,根据图像分析结果判定充当伙伴的用户是否被投影在上述由相机捕捉的成像图像内,从而可以判定自身相对于伙伴的布局状态是否是面对状态。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仅仅例示了这样的情况,即用于检测形成用于距离计算的累积信息的信息(位置、方向、加速度、活体信息等等)的设备和用于获得(接收)评估结果的设备是同一个设备,但是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即用于获得评估结果的设备是不包括各类检测单元的单独的设备。其具体示例是这样的情况:某个用户拥有终端设备1,以及诸如计算机之类的能够进行网络连接的信息处理设备,并且在此情况下,指定UID的传送请求是从上述信息处理设备到服务器设备执行的,从而在信息处理设备处获得评估结果。
在此情况下,上述信息处理设备必须执行用于从服务器设备一方获得特定信息(人际关系评估值的计算结果、在上述模式1和2的情况下的用于计算人际关系评估值的累积信息,或者为了计算而要评估的所有时间点的人际距离信息)的处理,从而图12所示的在终端设备一方的处理操作是在上述信息处理设备等等处执行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处于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包含与2007年11月27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7-305956相关的主题,这里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

Claims (28)

1.一种人际关系评估设备,包括:
计算装置,该计算装置被配置为执行:
信息获得处理,用于获得在两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中在多个时间点上获得的位置信息,以及
评估值计算处理,用于以预定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作为对象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从而获得所述平均值来作为关于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设备,其中,所述计算装置还执行范围条件判定处理,用于针对要充当判定对象的时间点判定一条件是否成立,该条件是其他终端设备存在于以充当评估值计算对象的终端设备之一的位置为基准的预定范围之内;
并且其中,在所述评估值计算处理中,以在所述范围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所述其他终端设备存在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为对象来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设备,其中,在所述信息获得处理中,在两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处在多个时间点上获得的各个终端设备的方向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一起被获得;
并且其中,在所述范围条件判定处理中,针对要充当判定对象的时间点判定一条件是否成立,该条件是所述其他终端设备存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之一的方向设定的预定范围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设备,其中,在所述信息获得处理中,在两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处在多个时间点上检测到的加速度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方向信息一起被获得;
并且其中,所述计算装置还执行
行为条件判定处理,用于基于充当评估值计算对象的终端设备之一的加速度变化模式和其他终端设备的加速度变化模式,针对要充当判定对象的时间点判定一条件是否成立,该条件是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行为同步;
并且其中,在所述评估值计算处理中,以在所述范围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所述其他终端设备存在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行为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行为同步的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为对象来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设备,其中,在所述信息获得处理中,在两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中在多个时间点上检测到的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活体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所述方向信息和所述加速度信息一起被获得;
并且其中,所述计算装置还执行
活体条件判定处理,用于基于从充当评估值计算对象的终端设备之一获得的所述活体信息和从其他终端设备获得的所述活体信息,针对要充当判定对象的时间点判定一条件是否成立,该条件是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活体状态同步;
并且其中,在所述评估值计算处理中,以在所述范围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所述其他终端设备存在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行为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行为同步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活体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活体状态同步的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为对象来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设备,其中,所述计算装置还执行
布局状态条件判定处理,用于基于充当评估值计算对象的终端设备之一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针对要充当判定对象的时间点判定一条件是否成立,该条件是所述一个终端设备对应于所述其他终端设备的布局状态是预定的布局状态;
并且其中,在所述评估值计算处理中,以在所述范围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所述其他终端设备存在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行为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行为同步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活体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活体状态同步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布局状态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所述一个终端设备的布局状态是预定的布局状态的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为对象来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设备,其中,在所述评估值计算处理中,仅针对在所述范围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所述其他终端设备存在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行为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行为同步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活体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活体状态同步的条件成立的时间点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设备,其中,所述计算装置还执行
正规化处理,用于通过将在所述评估值计算处理中获得的从某个终端设备用户到其他多个终端设备用户的人际距离平均值中的每一个除以其总值,来对所获得的人际距离平均值进行正规化。
9.一种人际关系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得在多个时间点上在两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处获得的位置信息;以及
以预定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作为对象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从而获得所述平均值来作为关于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10.一种人际关系评估系统,包括:
两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以及
服务器设备;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终端方通信装置,该终端方通信装置被配置为与所述服务器设备执行数据通信;
位置检测装置,该位置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当前位置;以及
终端方控制装置,该终端方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执行终端方信息发送控制处理,用于执行控制,以便使所述位置检测装置在每个时间点顺序检测到的位置信息被所述终端方通信装置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设备;
并且其中,所述服务器设备包括
服务器方通信装置,该服务器方通信装置被配置为与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数据通信;
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被配置为对预定的记录介质执行信息的记录;以及
服务器方控制装置;
并且其中,所述服务器方控制装置执行
记录控制处理,用于对所述记录装置执行控制,以便响应于在所述终端方信息发送控制处理中发送的信息被所述服务器方通信装置所接收到,所接收到的信息以能够对所述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和每个时间点执行识别的方式被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中,以及
评估值计算处理,用于基于在所述记录控制处理中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中的信息,以预定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作为对象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从而获得所述平均值来作为关于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其中,所述服务器方控制装置还执行范围条件判定处理,用于针对要充当判定对象的时间点判定一条件是否成立,该条件是其他终端设备存在于以充当评估值计算对象的终端设备之一的位置为基准的预定范围之内;
并且其中,在所述评估值计算处理中,以在所述范围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所述其他终端设备存在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为对象来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方向检测装置,该方向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自身设备所对的方向;
并且其中,在所述终端方信息发送控制处理中,执行控制,以便使所述方向检测装置在每个时间点顺序检测到的方向的信息与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位置信息一起被所述终端方通信装置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设备;
并且其中,在所述服务器方控制装置进行的所述范围条件判定处理中,针对要充当判定对象的时间点判定一条件是否成立,该条件是所述其他终端设备存在于根据所述一个终端设备的方向设定的预定范围之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加速度检测装置,该加速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施加到自身设备的加速度;
并且其中,在所述终端方信息发送控制处理中,执行控制,以便使所述加速度检测装置在每个时间点顺序检测到的加速度的信息与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方向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方向信息一起被所述终端方通信装置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设备;
并且其中,所述服务器方控制装置还执行
行为条件判定处理,用于基于充当评估值计算对象的终端设备之一的加速度变化模式和其他终端设备的加速度变化模式,针对要充当判定对象的时间点判定一条件是否成立,该条件是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行为同步;
并且其中,在所述评估值计算处理中,以在所述范围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所述其他终端设备存在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行为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行为同步的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为对象来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活体信息检测装置,该活体信息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用户的活体信息;
并且其中,在所述终端方信息发送控制处理中,执行控制,以便使所述活体信息检测装置在每个时间点顺序检测到的活体信息与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位置信息、所述方向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方向信息和所述加速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加速度的信息一起被所述终端方通信装置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设备;
并且其中,所述服务器方控制装置还执行
活体条件判定处理,用于基于从充当评估值计算对象的终端设备之一获得的所述活体信息和从其他终端设备获得的所述活体信息,针对要充当判定对象的时间点判定一条件是否成立,该条件是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活体状态同步;
并且其中,在所述评估值计算处理中,以在所述范围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所述其他终端设备存在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行为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行为同步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活体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活体状态同步的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为对象来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其中,所述服务器方控制装置还执行
布局状态条件判定处理,用于基于充当评估值计算对象的终端设备之一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针对要充当判定对象的时间点判定一条件是否成立,该条件是所述一个终端设备对应于所述其他终端设备的布局状态是预定的布局状态;
并且其中,在所述评估值计算处理中,以在所述范围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所述其他终端设备存在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行为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行为同步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活体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活体状态同步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布局状态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所述一个终端设备的布局状态是预定的布局状态的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为对象来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其中,在所述评估值计算处理中,仅针对在所述范围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所述其他终端设备存在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行为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行为同步的条件成立、并且在所述活体条件判定处理中判定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活体状态同步的条件成立的时间点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其中,所述服务器方控制装置还执行
正规化处理,用于通过将在所述评估值计算处理中获得的从某个终端设备用户到其他多个终端设备用户的人际距离平均值中的每一个除以其总值,来对所获得的人际距离平均值进行正规化。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其中,所述服务器方控制装置还执行
服务器方信息发送控制处理,用于执行控制,以便使在所述评估值计算处理中获得的人际距离平均值或者在所述正规化处理中正规化的人际距离平均值被所述服务器方通信装置发送到所述终端设备;
并且其中,所述终端方控制装置还执行
接收控制处理,用于执行控制,以便使在所述服务器方信息发送控制处理中发送的信息被所述终端方通信装置所接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被配置为执行信息的显示;
其中,所述终端方控制装置还执行
显示控制处理,用于执行控制,以便以与在所述接收控制处理中接收的所述人际距离平均值或者所述正规化的人际距离平均值相对应的显示模式在所述显示装置上执行表示人际关系的显示。
20.一种终端设备,用于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所述终端设备和一服务器设备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被配置为与所述服务器设备执行数据通信;
位置检测装置,该位置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当前位置;以及
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执行
信息发送控制处理,用于执行控制,以便使所述位置检测装置在每个时间点顺序检测到的位置信息被所述通信装置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设备,以及
接收控制处理,用于执行控制,以便使从所述服务器设备发送来的、基于从所述各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位置信息计算出的关于各个终端设备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值被所述通信装置所接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还包括:
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被配置为执行信息的显示;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执行
显示控制处理,用于执行控制,以便以与在所述接收控制处理中接收的所述人际关系评估值相对应的显示模式在所述显示装置上执行表示人际关系的显示。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还包括:
方向检测装置,该方向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自身设备所对的方向;
其中,在所述信息发送控制处理中,执行控制,以便使所述方向检测装置在每个时间点顺序检测到的方向的信息与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位置信息一起被所述通信装置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设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还包括
加速度检测装置,该加速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施加到自身设备的加速度;
其中,在所述信息发送控制处理中,执行控制,以便使所述加速度检测装置在每个时间点顺序检测到的加速度的信息与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方向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方向的信息一起被所述通信装置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还包括
活体信息检测装置,该活体信息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用户的活体信息;
其中,在所述信息发送控制处理中,执行控制,以便使所述活体信息检测装置在每个时间点顺序检测到的活体信息与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位置信息、所述方向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方向的信息和所述加速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加速度的信息一起被所述通信装置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设备。
25.一种人际关系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得针对两个或更多个用户中的每一个的、在多个时间点上的位置信息;以及
以预定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作为对象计算各个用户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从而获得该平均值来作为关于各个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26.一种人际关系评估设备,包括:
计算单元,该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执行:
信息获得处理,用于获得在两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中在多个时间点上获得的位置信息,以及
评估值计算处理,用于以预定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作为对象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从而获得所述平均值来作为关于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27.一种人际关系评估系统,包括:
两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以及
服务器设备;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终端方通信单元,该终端方通信单元被配置为与所述服务器设备执行数据通信;
位置检测单元,该位置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当前位置;以及
终端方控制单元,该终端方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终端方信息发送控制处理,用于执行控制,以便使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在每个时间点顺序检测到的位置信息被所述终端方通信单元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设备;
并且其中,所述服务器设备包括
服务器方通信单元,该服务器方通信单元被配置为与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数据通信;
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被配置为对预定的记录介质执行信息的记录;以及
服务器方控制单元;
并且其中,所述服务器方控制单元执行
记录控制处理,用于对所述记录单元执行控制,以便响应于在所述终端方信息发送控制处理中发送的信息被所述服务器方通信单元所接收到,所接收到的信息以能够对所述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和每个时间点执行识别的方式被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中,以及
评估值计算处理,用于基于在所述记录控制处理中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中的信息,以预定条件成立的时间点作为对象计算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从而获得所述平均值来作为关于每个终端设备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值。
28.一种终端设备,用于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所述终端设备和一服务器设备的人际关系评估系统,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被配置为与所述服务器设备执行数据通信;
位置检测单元,该位置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当前位置;以及
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
信息发送控制处理,用于执行控制,以便使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在每个时间点顺序检测到的位置信息被所述通信单元发送到所述服务器设备,以及
接收控制处理,用于执行控制,以便使从所述服务器设备发送来的、基于从所述各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位置信息计算出的关于各个终端设备用户的人际关系评估值被所述通信单元所接收。
CNA2008101789090A 2007-11-27 2008-11-27 人际关系评估设备、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Pending CN1014470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5956A JP2009129338A (ja) 2007-11-27 2007-11-27 対人関係評価装置、対人関係評価方法、対人関係評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
JP2007305956 2007-11-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7043A true CN101447043A (zh) 2009-06-03

Family

ID=40383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789090A Pending CN101447043A (zh) 2007-11-27 2008-11-27 人际关系评估设备、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36909A1 (zh)
EP (1) EP2065721A2 (zh)
JP (1) JP2009129338A (zh)
CN (1) CN10144704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4227A (zh) * 2012-12-07 2014-06-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人际关系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05069145A (zh) * 2015-08-20 2015-11-18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用于确定社交网络用户关系强度的方法及系统
WO2017054343A1 (zh) * 2015-09-30 2017-04-0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关系的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09978704A (zh) * 2019-02-26 2019-07-05 上海晶赞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1104609A (zh) * 2018-10-26 2020-05-0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人际关系的预测方法及其装置、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4683B2 (ja) * 2009-04-22 2013-07-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人間関係判定装置、人間関係判定方法及び人間関係判定プログラム
US8661359B2 (en) * 2010-01-12 2014-02-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levance oriente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discussion messages
CN102129426B (zh) * 2010-01-13 2015-11-25 深圳市世纪光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人物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US8898233B2 (en) * 2010-04-23 2014-11-25 Ganz Matchmaking system for virtual social environment
EP2627277B1 (en) 2010-10-12 2019-11-20 Smith & Nephew, Inc. Medical device
KR101592514B1 (ko) * 2011-08-10 2016-02-11 네이버 주식회사 모바일 단말의 위치 및 움직임 패턴을 이용하여 사용자들간에 관계를 설정하는 소셜 네트워크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620348B2 (en) * 2012-01-24 2013-12-31 Nokia Corporation Directional peer-to-peer networking
US9560094B2 (en) * 2012-02-02 2017-01-31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analyzing personal context of a user
WO2014091766A1 (ja) * 2012-12-15 2014-06-19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人間の心的状態の評価装置
US9737649B2 (en) 2013-03-14 2017-08-22 Smith & Nephew,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pplying reduced pressure therapy
JP2015075906A (ja) * 2013-10-09 2015-04-2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感情情報表示制御装置、そ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23685B2 (ja) * 2013-10-09 2016-11-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感情情報表示制御装置、そ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23684B2 (ja) * 2013-10-09 2016-11-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感情情報表示制御装置、そ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26540B2 (ja) * 2014-02-06 2017-05-10 ヤフー株式会社 関係性推定装置、関係性推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491467B2 (en) * 2014-05-23 2019-11-26 Nant Holdings Ip, Llc Fabric-based virtual air gap provisio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110674B2 (en) * 2014-08-11 2018-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data inputs generated at a plurality of frequencies by a plurality of data sources
JP5978331B2 (ja) * 2015-02-13 2016-08-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関係性判定装置、関係性判定方法及び関係性判定プログラム
CN104994125B (zh) * 2015-05-14 2019-03-0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US11315681B2 (en) 2015-10-07 2022-04-26 Smith & Nephew, Inc. Reduced pressure therapy device operation and authorization monitoring
JP2019514591A (ja) 2016-05-13 2019-06-06 スミス アンド ネフュ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陰圧創傷療法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自動化創傷結合検出
JP6240716B2 (ja) * 2016-06-23 2017-11-2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関係性判定装置、学習装置、関係性判定方法、学習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79453B2 (ja) * 2016-09-16 2020-04-15 ヤフー株式会社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プログラム、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方法、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EP3519002A2 (en) 2016-09-29 2019-08-07 Smith & Nephew, Inc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of components in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systems
US11974903B2 (en) 2017-03-07 2024-05-07 Smith & Nephew, Inc. Reduced pressure therapy systems and methods including an antenna
US11712508B2 (en) 2017-07-10 2023-08-01 Smith & Nephew,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rectly interacting with communications module of wound therapy apparatus
JP7187007B2 (ja) * 2018-08-03 2022-12-12 学校法人麻布獣医学園 動物個体間の親和度を推定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GB201820668D0 (en) 2018-12-19 2019-01-30 Smith & Nephew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prescribed wound therap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4098B2 (ja) 2003-10-31 2007-09-12 株式会社国際電気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 関係検知システム
JP4474585B2 (ja) 2004-05-17 2010-06-09 株式会社国際電気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 関係検知システ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4227A (zh) * 2012-12-07 2014-06-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人际关系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05069145A (zh) * 2015-08-20 2015-11-18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用于确定社交网络用户关系强度的方法及系统
WO2017054343A1 (zh) * 2015-09-30 2017-04-0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关系的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US10827012B2 (en) 2015-09-30 2020-11-03 Baidu Online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gnizing user relationship, storage medium and server
CN111104609A (zh) * 2018-10-26 2020-05-0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人际关系的预测方法及其装置、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
CN111104609B (zh) * 2018-10-26 2023-10-10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人际关系的预测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
CN109978704A (zh) * 2019-02-26 2019-07-05 上海晶赞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65721A2 (en) 2009-06-03
JP2009129338A (ja) 2009-06-11
US20090136909A1 (en) 200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7043A (zh) 人际关系评估设备、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Melcher et al. Digital phenotyping for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 clinical review
US1183707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vice load transfer in a hybrid monitoring system
JP6012942B2 (ja) Rfidタグの動き追跡技術
CN104350499A (zh) 具有发消息能力的手持式血糖监测设备
EP3096282A1 (en) Multi-dimensional sensor data based human behaviour deter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4145264A (zh) 用于通过社交网络进行情绪检测、测量和规格化的系统和方法
Sherman et al. Interobserver and intraobserver differences in the diagnosis of urothelial cells. Comparison with classification by computer.
JP2008516353A (ja) Rf−id技術を利用した機器をトラッキング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Little et al. Inflammatory middle ear disease of the dog: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holesteatoma, a complication of otitis media.
Morita et al. Beacon-based time-spatial recognition toward automatic daily care reporting for nursing homes
US11895560B2 (en) Distributed type traffic line tra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1174368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system equipment diagnosis
US20210383926A1 (en) Mental health assessment system and method
KR20190079795A (ko) 무선통신 기반의 환자중증도 분류시스템
CN110866987B (zh) 巡查方法、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490266B (zh) 一种传感器数据上传、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RU2016113185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поминания
Laszig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high resolution computertomography (HRCT) in cochlear implant candidates.
JP2017035198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Finazzi et al. Kernel-based estimation of individual location densities from smartphone data
van Berkel Data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mobile experience sampling
Murphy et al. Modified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as an indicator of small intestinal pathology in horses.
EP3593717B1 (en) Blood glucose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thod to automatically determine blood glucose unit
CN108833568A (zh) 消息同步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