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4149A - 加热流路单元、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流路单元、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4149A
CN101434149A CNA2008101496808A CN200810149680A CN101434149A CN 101434149 A CN101434149 A CN 101434149A CN A2008101496808 A CNA2008101496808 A CN A2008101496808A CN 200810149680 A CN200810149680 A CN 200810149680A CN 101434149 A CN101434149 A CN 101434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hannel unit
heating channel
stream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496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赤羽富士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34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41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加热在液体喷射头的流路中流动的液体并提高了通用性的加热流路单元、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加热流路单元,该加热流路单元在基体内部具有连通作为液体供应源的自封阀(4)与记录头(1)内的头流路的通液空部(连通流路),可拆装地安装在自封阀与记录头之间,通过来自发热体的热量来加热在连通空部中流动的墨水。

Description

加热流路单元、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喷墨式记录头等液体喷射头上的加热流路单元、安装有该加热流路单元的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特别涉及对在头内的流路中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流路单元、安装有该加热流路单元的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代表性的液体喷射头,例如可以例举出安装在向记录纸等记录介质(喷出对象物体)喷出液体状的墨水而使其附着在记录介质上来进行记录的喷墨式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以下称为打印机)上的喷墨式记录头(以下称为记录头)。此外,还有用于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的色料、用于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有机材料、用于电极形成的电极材料等各种功能性液体的喷射的液体喷射头。
近年来,有时在印刷图像等时使用通过紫外线等光的能量的照射而固化的光固化型墨水。由于即使向缺乏墨水吸收性的记录介质照射光该光固化型墨水也能够固化而记录图像等,因此该光固化型墨水被用于各种用途。但是,该光固化型墨水的粘度高于一般的墨水,为了通过液体喷射头来喷射该光固化型墨水,需要降低粘度。此外,光固化型墨水的光固化感度依赖于温度,在低温下光固化感度下降,而在高温下光固化感度提高。因此,提出了在通过加热单元加热光固化型墨水之后将其喷射到记录介质上的液体喷射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09—1418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0113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当使不具有墨水加热机构的已有的液体喷射头具有加热功能时,即使在液体喷射头的外表面等上设置加热单元并通过该加热单元的热量对在头流路中流动的墨水进行加热,也存在着墨水温度难以上升的问题。此时,为了将常温的墨水加热到适于喷射的温度(例如40℃),需要以更高温度来进行加热,因此不仅消耗的电力增加,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头的寿命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加热在液体喷射头的流路中流动的液体并提高了通用性的加热流路单元、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本发明的加热流路单元在基体内部具有连通液体供应源与液体喷射头内的头流路的连通流路,可拆装地安装在所述液体供应源与所述液体喷射头之间,所述加热流路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对在所述连通流路中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发热体。
根据上述结构,在基体内部具有连通液体供应源与液体喷射头内的头流路的连通流路,可拆装地安装在液体供应源与液体喷射头之间,通过来自发热体的热量来加热在连通流路中流动的液体,即通过流路自身来加热液体,因此能够有效地加热液体,节省电力、空间。另外,由于能够有效地加热液体,因此能够抑制加热流路单元自身的发热温度,从而能够抑制热量对液体喷射头自身的不良影响。并且,能够可拆装地安装在不具有液体加热功能的已有的液体喷射头上,因此通用性高。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包括通过该加热流路单元安装在安装部上而切换为允许所述发热体进行加热的状态的开关。
根据该结构,由于开关通过加热流路单元正常地安装在液体喷射头的安装部上而从断开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并允许发热体进行加热,因此能够防止加热流路单元未正常地安装的状态下的发热体的加热。另外,由于能够检测出加热流路单元的安装状态,因此能够防止液体喷射头在加热流路单元未正常地安装的状态下动作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采用以下结构:作为所述开关而设置有与所述发热体导通的接点端子部,
在所述加热流路单元正常地安装在了所述安装部上的情况下,所述接点端子部与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接点电连接,成为能够通过所述接点端子部向所述发热体供电的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加热流路单元正常地安装在安装部上的情况下接点端子部与接点电连接并能够通过它们向发热体直接供电,因此能够通过更简单的机构来切换向发热体的供电的导通、断开。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连通流路中,在所述加热流路单元内部设置多个突出部而形成了通液空部。
根据该结构,在连通流路中,在加热流路单元内部设置多个突出部而形成了通液空部,因此能够确保更大的加热流路单元的构造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突出部由从所述加热流路单元内部的内壁面延伸出来的划分壁构成,所述通液空部被该划分壁间隔开。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通液空部在与液体的流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上被间隔开。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液空部在与液体的流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上被划分壁间隔开,因此通过划分壁而抑制了液体的流下趋势,并且能够获得更长的从液体流入加热流路单元到流出之前的流下距离,由此能够有效地加热液体。另外,由于能够缓缓地加热液体,因此能够抑制急剧的温度上升给液体带来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记录头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记录头的立体图;
图3是记录头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4是加热流路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的A—A′截面图;
图6是图4中的B—B′截面图;
图7是图4中的C—C′截面图;
图8的(a)、(b)是说明开关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的(a)、(b)是说明开关的第一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0的(a)、(b)是说明开关的第二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1的(a)、(b)是说明开关的第三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加热流路单元的纵截面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加热流路单元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在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示例而进行了各种限定,但是只要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表示限定本发明的意思的特殊的记载,则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安装在喷墨式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以下称为打印机)上的喷墨式记录头(以下,称为记录头)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来进行说明。
图1和图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头1的结构的图,图1是记录头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记录头1的立体图。另外,图3是头单元2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头1的主要构成要素为:头单元2、自封阀4(本发明中的液体供应源的一种)、内壳体5、外壳体6、以及加热流路单元7。
上述头单元2主要包括:具有多个压电振动子8的致动器单元9、形成从共同墨水室10(液体室)通过供墨口11和压力产生室12至喷嘴开口13的一系列墨水流路的流路单元14、以及头壳体15等。
头壳体15是中空箱体状的外壳,在其内部形成有:壳体流路16,是用于将来自自封阀4侧的墨水导入共同墨水室10侧的流路;以及容纳室17,个别地容纳各致动器单元9。该头壳体15由作为热固化性树脂的一种的环氧树脂成型形成,流路单元14固定在流路安装面(下表面)上。另外,在流路安装面的相反侧的基端面(上表面)上安装有导入针单元19(参照图1)。
上述致动器单元9包括:作为压力产生单元的压电振动子8、与该压电振动子8接合的金属制的固定板21、用于向压电振动子8施加来自驱动基板20的驱动信号的柔性线缆22等。各压电振动子8在自由端部比固定板21的顶端面向外侧突出的所谓悬臂梁的状态下安装在由不锈钢等金属制的板材构成的固定板21上。此外,作为压力产生单元,除了上述压电振动子以外,还可以使用静电致动器,磁致伸缩元件、发热元件等。
通过在层积了由振动板23、流路基板24、以及喷嘴基板25构成的流路单元构成部件的状态下将其接合在一起而使之一体化来制造流路单元14。该流路单元14中的压力产生室12形成为在与喷嘴开口13的排列方向(喷嘴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细长的腔室。另外,导入到该共同墨水室10中的墨水通过供墨口11被分配供应给各压力产生室12。
配置在流路单元14的底部的喷嘴基板25是以与点形成密度相对应的间距而将多个喷嘴开口13开设成列状的金属制的薄的板材。本实施方式的喷嘴基板25由不锈钢的板材制造,多个喷嘴开口13的列(喷嘴列(喷嘴组的一种))并列设置在记录头1的扫描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并且,一行喷嘴列例如由360个喷嘴开口13构成。
在头壳体15的基端面(喷嘴形成面的相反侧的面)上配置有导入针单元19。该导入针19由合成树脂等成型形成,在其上表面上,在间隔有过滤器(未图示)的状态下安装有多个墨水导入针27。另外,在导入针单元19的上表面(本发明中的安装部的一种)上可拆装地安装有后述的加热流路单元7。并且,当将加热流路单元7安装在导入针单元19上时,墨水导入针27插入到加热流路单元7内。另外,在导入针单元19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在安装了加热流路单元7时切换到允许向加热流路单元7的发热体46供电的状态的开关70(参照图8的(a)、(b)等)。后面将详细地说明这一点。
在上述导入针单元19的内部形成有与各墨水导入针27相对应的会聚流路(未图示)。该会聚流路与头壳体15的壳体流路16连通,从墨水导入针27导入的墨水通过壳体流路16被供应到压力室侧。此外,从墨水导入针27通过壳体流路16、共同墨水室10、以及压力产生室12至喷嘴开口13的一系列的流路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头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合计8组的头流路形成在记录头1内。
上述自封阀4是在其上表面上形成的流路连接部29与来自打印机主体侧的供墨管(未图示)连接、接受来自该供墨管的墨水并在调整了该墨水的供应压力后导入到压力产生室侧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合计4个的自封阀4容纳在内壳体5内。在1个自封阀4内形成有2个流路,能够与两种墨水对应。另外,在各自封阀4的底部设置有插入部28,在该插入部28内插入有加热流路单元7的连接部43(参照图4~图7)。此外,在不使用加热流路单元7的结构中,导入针单元19的墨水导入针27被插入到插入部28中。
另外,各自封阀4具有根据内部的压力变动而开闭阀以控制向头单元2侧的墨水供应的自封功能。即,在记录头1不喷射墨水的非记录状态(不消耗墨水的状态)下,自封阀4闭阀而不向记录头1侧供应墨水。另一方面,一旦由于记录头1在记录动作(喷射动作)时喷射墨水而消耗了墨水并使自封阀4内部的压力调整室的压力下降,则自封阀4开阀并将墨水供应给记录头1侧。
上述内壳体5是上下表面开口的套筒状的部件,在围绕墨水导入针27的状态下安装在头单元2的上表面侧。内壳体5的开口部的平面形状形成为近似矩形,其内部空间成为用于容纳加热流路单元7和自封阀4的容纳空部30。另外,在内壳体5的外侧面上安装驱动基板20。
上述外壳体6是由能够覆盖内壳体5的上部开口的基面32和从该基面32上的与自封阀排列设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个端缘部向下方(头单元2侧)延伸的侧壁部33形成的截面近似门形的部件。侧壁部33作为覆盖固定在内壳体5的侧面上的驱动基板20的基板覆盖壁而发挥功能。在基面32上,在与容纳在容纳空部30中的自封阀4的流路连接部29相对应的部分上开设有能够露出该流路连接部29的开口部34(图1)。另外,在基面32上的阀排列设置方向上的两个端缘部形成有狭槽35。并且,容纳在内壳体5内的加热流路单元7的导线36通过狭槽35而被引出到头外部(图2)。该导线36与打印机主体侧的电源(本发明中的供电部的一种)电连接。并且,通过该导线36向后述的发热体46供电。
并且,在外壳体6的基面32上,从副罐排列设置方向上的两个边缘部向下方形成有能够与内壳体5的卡合爪37卡合的被卡合部38。该被卡合部38的顶端部形成为近似U字状,当将外壳体6安装在内壳体5上时,内壳体5的卡合爪37与该被卡合部38的通孔卡合,外壳体6相对于内壳体被固定。
并且,在导入针单元19的墨水导入针27被四周的壁围绕的状态下将内壳体5安装在头单元2上,在内壳体5的容纳空部30内依次容纳加热流路单元7和各自封阀4,在内壳体5的侧面上固定驱动基板20。并且,在使各自封阀4的流路连接部29从开口部34露出并从狭槽35引出导线36的状态下将外壳体6安装在内壳体5的外侧并通过该外壳体6来覆盖容纳空部30的上部开口和内壳体5的侧面的驱动基板20。此外,在该覆盖状态下,驱动基板20的连接器39露出,在该连接器39上连接打印机主体侧的线缆。
接着,说明加热流路单元7。
图4~图7是说明加热流路单元7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图4是加热流路单元7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的A—A′截面图,图6是图4中的B—B′截面图,图7是图4中的C—C′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加热流路单元7是在基体(外壳)41的内部划分形成了分别与自封阀4的各个流路相对应的通液空部42的中空箱体状的部件。基体41优选由热传导率高的材质(例如具有50W/mk以上的热传导率的材质)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铜、铝等金属形成。通液空部42是作为连通自封阀4的流路与头单元2(头壳体15)的壳体流路16的连通流路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的空部,是与头流路(壳体流路16)的内径相比内部尺寸被设定得足够大的腔室。在本实施方式中,合计8个通液空部42与各自封阀4的流路和各头流路相对应地划分形成在基体41的内部。
在基体41的上表面(自封阀4侧的面)上突出设置有与通液空部42连通的圆筒状的连接部43。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合计8个连接部43与各通液空部42相对应地设置在基体41的上表面上。该连接部43在安装自封阀4时插入到插入部28内,将来自自封阀4侧的墨水导入到通液空部42中。另一方面,合计8个针插入部44与各墨水导入针27相对应地形成在基体41的下表面(头单元2侧的面)上。该针插入部44构成为使基体41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凹向通液空部42侧,形成与该通液空部42连通的凹部,在该凹部内配置有密封圈45。并且,如图8的(a)、(b)所示,当将加热流路单元7安装在头单元2的上表面(即导入针单元19的上表面)上时,墨水导入针27通过针插入部44插入到通液空部42内,该通液空部42内的墨水从墨水导入针27被导入到头流路内。
如图6、图7所示,置入加热器等发热体46通过嵌件成型埋设在基体41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基体41具有合计2个发热体46,分别埋入在与4个通液空部42相邻的壁的内部。另外,与发热体46导通的正负两个电极端子部47分别设置在基体41的外表面上(图4),在该电极端子部47上电连接有导线36。如上所述,导线36的另一个端部与打印机主体侧的电源电连接。并且,加热流路单元7构成为通过经由导线36和电极端子部47使发热体46通电而使该发热体46发热并通过基体41的构造体以该发热体46的热量来加热通液空部42内的墨水。即,可以将加热流路单元7称为具有加热功能的流路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突出部的一种的多个划分壁48从埋设有发热体46的壁(纵向的壁)向相对的壁以纵向的姿势(面沿墨水的流下方向的姿势)延伸。该划分壁48的横向宽度的尺寸(延伸长度)设定为与通液空部42的横向宽度相同,另一方面,划分壁48的高度的尺寸设定为比通液空部42的高度短(参照图6)。并且,通过该划分壁48纵向分割通液空部42而将其间隔成上下相互连通的多个通液空部(小空部)。即,在连通流路的内部设置多个作为突出部的划分壁48而形成了通液空部42。再换言之,连通流路的中途被划分壁48间隔成相互平行的多个流路。该划分壁48优选与基体41一体成型。这样,通过在通液空部42中设置多个划分壁48,可以增加与通液空部42内的墨水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有效地将来自发热体46的热量传递给墨水。
如图8的(a)、(b)所示,在头单元2上设置有对向加热流路单元7的发热体46供电的导通(on)、断开(off)状态进行切换的开关70。该开关70由上下成对的上侧接片70a和下侧接片70b构成,通过打印机主体侧的控制部来识别导通状态/断开状态的切换。各接片70a、70b由金属制板簧构成,在相互隔开微小的间隔的状态下配置在头单元2的上表面(即导入针单元19的上表面)的安装部上。本实施方式的上侧接片70a的顶端部向上方弯曲,在加热流路单元7被安装在头单元2的安装部上时与加热流路单元7的底面接触。
如图8的(a)所示,在加热流路单元7未被安装在头侧的安装部上的状态下,这些接片70a、70b相互分隔开。即,开关70成为断开状态,在该断开状态下不向加热流路单元7的发热体46供电。另一方面,如图8的(b)所示,当加热流路单元7被正常地安装在导入针单元19的上表面(安装部)上时,通过上侧接片70a被加热流路单元7向下方按压,该上侧接片70a由于具有弹性而向下方弯曲。由此,上侧接片70a与下侧接片70b接触,两者电连接。即,开关70成为导通状态,切换成能够向发热体46供电的状态。该开关70的从断开状态到导通状态的转换由打印机主体侧的控制部识别,与此相伴从打印机主体侧的电源通过导线36向发热体46供电。由此,发热体46发热,通液空部42内的墨水被加热。即,通过该开关70切换为导通状态,允许加热流路单元7的发热体46进行加热。此外,即使开关70切换为导通状态,也可以不向发热体46供电。在该情况下,例如在打印机主体侧控制向发热体46供电的开始定时。
这里,加热流路单元7被正常地安装在了导入针单元19的上表面(安装部)上的状态是指墨水导入针27通过针插入部44插入到通液空部42内、该通液空部42内的墨水在不泄漏的情况下被从墨水导入针27顺畅地导入到头流路内的状态。
也可以采用将上述开关70设置在加热流路单元7侧或打印机主体侧的结构。总而言之,只要是在加热流路单元7未安装在记录头侧的安装部上的状态下为断开状态、而在加热流路单元7安装在记录头侧的安装部上时切换为导通状态而成为能够向发热体46供电的状态的结构的话,可以将开关70设置在任意的部位上。以下说明的各变形例也相同。
图9的(a)、(b)是说明开关的第一变形例的示意图。
在该变形例中,与上述结构的不同点在于:开关71由包括发光元件71a、设置在加热流路单元7的侧面上的反射部(未图示)、以及受光元件71b的光电断路器(反射型断路器)构成。发光元件71a例如由发光二极管构成,向配置加热流路单元7的领域照射光。该发光元件71a的光轴被调整为:在如图9的(a)所示加热流路单元7未安装头单元2的安装部上的状态下不向加热流路单元7的侧面照射光,另一方面在如图9的(b)所示加热流路单元7正常地安装在头单元2的安装部上的状态下向设置在加热流路单元7的侧面上的镜面等反射部照射光,通过该反射部向受光元件71b反射。受光元件71b例如由光电晶体管构成,接受从发光元件71a射出并被加热流路单元7的侧面的反射部反射的光,向打印机主体侧的控制部输出检测信号。
来自发光元件71a的光不被受光元件71b接受的状态是断开状态(图9的(a)),在该断开状态下,不向加热流路单元7的发热体46通电。另一方面,来自发光元件71a的光被加热流路单元7的侧面上的反射部反射并被受光元件71b接受的状态是导通状态(图9的(b))。当开关71从断开状态切换到导通状态时,检测信号被从受光元件71b输出给打印机主体侧的控制部,由此能够向发热体46供电,允许发热体46发热。
此外,开关71也可以是使发光元件71a和受光元件71b夹持着配置加热流路单元7的区域而相对配置的结构、即透过型光电断路器。
图10的(a)、(b)是说明开关的第二变形例的示意图。
在该变形例中,开关72由夹持着配置加热流路单元7的区域而相对配置的一侧接点端子部72a和另一侧接点端子部72b构成。另外,在加热流路单元7的底面上设置有由金属制的板材形成的导通部73。并且,在如图10的(a)所示加热流路单元7未安装在头单元2的安装部上的状态下,开关72的两个接点端子部72a、72b与加热流路单元7的导通部73分隔开,因此一侧接点端子部72a与另一侧接点端子部72b不导通。即,开关72为断开状态。另一方面,当如图10(b)所示加热流路单元7正常地安装在头单元2的安装部上时,加热流路单元7的导通部73与一侧接点端子部72a和另一侧接点端子部72b分别接触。由此,一侧接点端子部72a与另一侧接点端子部72b经由导通部73电连接,开关72切换为导通状态。通过该开关72切换为导通状态,允许加热流路单元7的发热体46的加热。
此外,在加热流路单元7的基体41自身由具有导电性的部件形成的情况下,不需要上述导通部73。
图11的(a)、(b)是说明第三变形例的示意图。
在该变形例中,与发热体46导通的电极端子部47a、47b设置在加热流路单元7的底部,接点端子部72a、72b(本发明中的接点的一个例子)分别与该电极端子部47a、47b相对应地设置在头单元2上。另外,各接点端子部72a、72b分别设置在导线36a、36b的末端。这些电极端子部47a、47b和接点端子部72a、72b构成本发明中的开关。并且,在如图11的(a)所示加热流路单元7未安装在头单元2的安装部上的状态下,作为头单元侧开关72的两个接点端子部72a、72b与作为加热流路单元侧开关47的电极端子部47a、47b分隔开,头单元侧开关72和加热流路单元侧开关47均成为断开状态。另一方面,当如图11的(b)所示加热流路单元7正确地安装在头单元2的安装部上时,加热流路单元7的一侧(正极侧)电极端子部47a与一侧接点端子部72a电连接,并且另一侧(负极侧)电极端子部47b与另一侧接点端子部72b电连接。由此,头单元侧开关72和加热流路单元侧开关47均切换为导通状态,通过两个接点端子部72a、72b和电极端子部47a、47b向发热体46直接供电。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以更简单的机构来切换向发热体46的供电的导通、断开。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记录头1包括可拆装的加热流路单元7,因此能够在设计变更为最小限度的情况下与光固化型墨水等高粘度的墨水(具体地说在25℃时为10mPa·s以上)的喷射相对应。即,由于在通过加热流路单元7对从自封阀4导入的墨水进行加热而使该墨水的粘度降低后再从喷嘴开口13喷射,因此能够获得与一般的墨水相同的喷射特性(喷射量、喷射速度等)。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光固化型墨水以外的水系或溶剂系墨水中的高粘度的墨水。
另外,本发明的加热流路单元7构成为通过流路自身来加热墨水,因此能够有效地加热墨水,节省电力和空间。另外,能够可拆装地安装在原本不具有墨水加热功能的已有的记录头等液体喷射头上,因此通用性高。并且,由于有效地将液体加热到适于喷射的温度(例如40℃),因此能够抑制加热流路单元7的发热温度,从而能够抑制热量对液体喷射头主体的不良影响。
另外,如果加热流路单元具有遮光性,则在墨水为光固化型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墨水在流路单元内固化。
并且,通过将加热流路单元7正常地安装在记录头1的安装部上,开关70、71、72从断开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而允许发热体46进行加热,因此能够防止在加热流路单元7未被正常地安装的状态下的发热体46的加热。另外,由于能够通过开关来检测加热流路单元7的安装状态,因此能够防止记录头1在加热流路单元7未被正常地安装的状态下动作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的记载而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发热体46埋设在基体41内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发热体46设置在各通液空部42内。即,可以采用通过发热体46更直接地加热墨水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多个划分壁48从埋设有发热体46的壁向相对的壁延伸并通过该划分壁48将通液空部42间隔成相互连通的多个通液空部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在通液空部42的内壁面上突出设置多个针状或翼状的突出部的结构。总而言之,优选为能够确保与通液空部42内的墨水的更多的接触面积的结构。
图12、图13是说明加热流路单元7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图12是加热流路单元7的纵截面图,图13是加热流路单元7的横截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突出部的一种的划分壁48的方向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具体地说,多个划分壁48在与基体41的顶面平行的状态下从基体41的纵壁向水平方向延伸。通过该划分壁48,流入加热流路单元7的墨水的流下方向被从加热流路单元7的纵向转换为横向。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划分壁48的延伸长度设定为比通液空部42的横向宽度短。另外,在基体41的相对的各纵壁上交替地配置有多段交错的划分壁48。并且,通过该划分壁48,在与墨水的流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纵向)上将通液空部42间隔成多个通液空部,由此划分出相互连通的多个连通空部(小空部),连通流路蜿蜒延伸。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划分壁48在与墨水的流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将通液空部42间隔成多段,因此通过该划分壁48抑制了墨水的流下趋势,并且通过流路蜿蜒延伸,能够获得更长的从墨水流入加热流路单元7到流出之前的流下距离,由此能够有效地加热墨水。另外,由于缓缓地加热墨水,因此能够抑制急剧的温度上升给墨水带来的负荷。并且,当从记录头1的喷嘴开口13强制性地排出墨水或气泡来进行清洁处理时,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墨水在加热流路单元7的入口(连接部43)侧和出口(针连接部44)侧可能容易混杂,但是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这种不良情况的发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自封阀4接受来自打印机主体侧的墨水后将其导入头流路的所谓离架式的结构,但是勿庸置疑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架上式的结构。即,也适用于代替上述自封阀4(液体导入部件)而将储存有墨水的墨盒(液体储存部件)容纳在容纳空部30中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记录头1,只要是处理需要加热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也可以应用于安装在显示器制造装置、电极制造装置、芯片制造装置、微型移液器等上的液体喷射头。

Claims (12)

1.一种加热流路单元,在基体内部具有连通液体供应源与液体喷射头内的头流路的连通流路,可拆装地安装在所述液体供应源与所述液体喷射头之间,所述加热流路单元的特征在于,
包括对在所述连通流路中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发热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流路单元,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过该加热流路单元安装在安装部上而切换为允许所述发热体进行加热的状态的开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流路单元,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开关而设置有与所述发热体导通的接点端子部,
在所述加热流路单元正常地安装在了所述安装部上的情况下,所述接点端子部与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接点电连接,成为能够通过所述接点端子部向所述发热体供电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流路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通流路中,在所述加热流路单元内部设置多个突出部而形成了通液空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流路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由从所述加热流路单元内部的内壁面延伸并埋设有发热体的划分壁构成,所述通液空部被该划分壁间隔开。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流路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液空部在与液体的流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上被划分。
7.一种液体喷射头,将来自液体供应源的液体导入头流路并能够喷射导入的液体,所述液体喷射头的特征在于,
包括能够相对于安装部拆装的加热流路单元,该加热流路单元在内部具有:连通所述液体供应源与所述头流路的连通流路;以及对在该连通流路中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发热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过所述加热流路单元安装在安装部上而切换为允许所述发热体进行加热的状态的开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开关而设置有与所述发热体导通的接点端子部,
在所述加热流路单元正常地安装在了所述安装部上的情况下,所述接点端子部与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接点电连接,成为能够通过所述接点端子部向所述发热体供电的状态。
10.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将来自液体供应源的液体导入头流路并能够喷射导入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
加热流路单元能够在所述液体供应源与所述液体喷射头之间进行拆装,该加热流路单元在内部具有:连通所述液体供应源与所述头流路的连通流路;以及对在该连通流路中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发热体;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向所述发热体供电的供电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过所述加热流路单元的安装而切换为允许所述发热体进行加热的状态的开关。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开关而允许发热体进行加热的情况下,所述供电部进行供电。
CNA2008101496808A 2007-09-13 2008-09-16 加热流路单元、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Pending CN1014341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37486 2007-09-13
JP2007237486 2007-09-13
JP2008192199 2008-07-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4149A true CN101434149A (zh) 2009-05-20

Family

ID=40657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496808A Pending CN101434149A (zh) 2007-09-13 2008-09-16 加热流路单元、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2009083470A (zh)
CN (1) CN10143414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3700A (zh) * 2017-07-07 2019-01-1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11469555A (zh) * 2019-01-24 2020-07-3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记录头元件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11469557A (zh) * 2019-01-24 2020-07-3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记录头元件和喷墨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5455B2 (ja) * 2010-04-06 2014-1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圧力調整弁のリーク検査方法
JP5703652B2 (ja) 2010-09-21 2015-04-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加熱流路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ヘッド
JP5505272B2 (ja) * 2010-11-17 2014-05-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870691B2 (ja) * 2011-12-28 2016-03-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867274B2 (ja) * 2012-05-01 2016-0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流路ユニット
US9457569B2 (en) 2013-03-29 2016-10-04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formation device
JP5773014B2 (ja) * 2014-03-18 2015-09-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方法
JP6711113B2 (ja) * 2015-12-01 2020-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予備加熱装置、液体吐出ユニット、及び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6964978B2 (ja) * 2016-05-27 2021-11-10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358366B2 (ja) * 2017-06-22 2018-07-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7147425B2 (ja) * 2018-09-27 2022-10-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路部材、ヘッドユニット、および、ヘッドユニット群
JP6977840B2 (ja) * 2019-06-25 2021-1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3700A (zh) * 2017-07-07 2019-01-1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09203700B (zh) * 2017-07-07 2021-03-0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11469555A (zh) * 2019-01-24 2020-07-3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记录头元件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11469557A (zh) * 2019-01-24 2020-07-3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记录头元件和喷墨记录装置
US11148418B2 (en) 2019-01-24 2021-10-19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Head unit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1469557B (zh) * 2019-01-24 2021-12-2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记录头元件和喷墨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83470A (ja) 2009-04-23
JP2009083471A (ja) 200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4149A (zh) 加热流路单元、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4924822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US20060023034A1 (en) Ink-jet head with ink blockage prevention device
TWI406771B (zh) 具有相鄰於列印頭ic的驅動電路組件之列印頭
JP5614201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
JP5618052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508159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08279734A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2005186494A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8157355B2 (en) Heating channel unit,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7500730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48799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7301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方法
JP2011206921A (ja) 自己封止ユニット、流路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並びに自己封止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流路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5783347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129060A (ja) 流路部材およ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ならびに液体噴射装置
JP2012071498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
JP2012106395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703652B2 (ja) 加熱流路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ヘッド
JP2003048331A (ja) 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の栓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03159812A (ja) 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
JP2009202530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569121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
JP2011084011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8221619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