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7291A - 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增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增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7291A
CN101427291A CNA2007800143535A CN200780014353A CN101427291A CN 101427291 A CN101427291 A CN 101427291A CN A2007800143535 A CNA2007800143535 A CN A2007800143535A CN 200780014353 A CN200780014353 A CN 200780014353A CN 101427291 A CN101427291 A CN 101427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splay
device used
resin bed
sheet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43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7291B (zh
Inventor
川口恭彦
橘克彦
安部英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0604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9550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27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7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7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72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4Back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 G02F2201/503Arrangements improving the resistance to shock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warping-twis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monitor
    • G06F2200/1612Flat panel moni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简便有效地进行增强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配置有该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用该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增强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增强方法。在具有图像显示单元和壳体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具有树脂层和层叠于其上的约束层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将该树脂层粘贴在图像显示单元和/或壳体上后,加热该树脂层。由此,可以使加热后的树脂层粘附在该部位并确保了刚性,因此使该部位的强度得到了提高。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增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增强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配置有该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用该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增强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增强方法。
背景技术
安装了包含液晶面板、等离子显示板或电致发光板等的图像显示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通常包括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便携电话、游戏机等各种电气设备,在广泛的领域得到了应用。
这种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支撑图像显示单元的框架,已提出了例如用铝等轻质金属代替钢来形成该框架,从而减轻装置重量的方案(例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11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果用轻质金属形成框架,则虽然可谋求达到比钢更轻的效果,但是如果要达到实用强度,则这种轻量化是有限的。
另外,如果用轻质金属形成框架,则框架的强度整体变弱,需要刚性的部位可能变得强度不足。
另一方面,虽然可以在需要刚性的部位部分设置增强钢板,但在设置这种增强钢板时,必需对需要刚性的部位进行加工、组装,操作繁杂。尤其是对于复杂部位,加工及组装会非常繁杂,或者恐怕就不能加工及组装。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简便而有效地增强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及配置有该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用该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增强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增强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的特征在于具备树脂层和层叠于上述树脂层上的约束层。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优选约束层为玻璃布。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优选树脂层中含有环氧树脂及固化剂,而且优选还含有合成橡胶。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优选合成橡胶中含有低极性橡胶。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优选树脂层中还含有发泡剂,能够发泡,优选还含有合成橡胶。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优选合成橡胶中含有苯乙烯类合成橡胶和/或丙烯腈·丁二烯橡胶。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优选树脂层中含有乙烯共聚物,优选还含有填充剂和增粘剂。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优选树脂层在23℃下的杨氏模量为1.0×107N/m2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配置有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具备树脂层和层叠于上述树脂层上的约束层。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增强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图像显示装置上配置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具备树脂层和层叠于上述树脂层上的约束层,并且对树脂层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及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增强方法,如果将树脂层配置在图像显示装置的需要刚性的部位并进行加热,则可以粘接在该部位而确保刚性,因此可以提高该部位的强度。而且,粘接的树脂层的质量轻,可以有效地抑制图像显示装置的重量增加。另外,由于粘接的树脂受到约束层的束缚,因此不但能使该树脂层保持良好形状,而且可以谋求通过约束层进一步提高强度。
因此,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不但质轻,而且可以获得足够的刚性,可以谋求耐久性的提高。
特别是将树脂层配置在图像显示装置的需要刚性的部位并进行发泡时,可以使树脂层成为发泡层,树脂层因发泡而变厚,因此可以相应地充分确保刚性并提高该部位的强度。而且,发泡层的质量非常轻,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图像显示装置的重量增加。另外,发泡后,由于发泡层受到约束层的束缚,因此不但能使发泡层保持良好形状,而且可以谋求通过约束层进一步提高强度。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树脂层由可发泡的树脂层形成的方案)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a)表示发泡前的状态,(b)表示发泡后的状态。
图3是图1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的主视图,(a)表示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配置在壳体底板内面的整个面上的状态,(b)表示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沿壳体底板内面周边部分配置成框状的状态,(c)表示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在壳体底板内面配置成互相形成间隔的条状的状态,(d)表示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在壳体底板内面配置成格子状的状态。
图4是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树脂层由可固化的树脂层或可热熔接的树脂层形成的方案)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a)表示固化前的状态或热熔接前的状态,(b)表示固化后的状态或热熔接后的状态。
图5是在提供于实施例的增强性试验B及C的底板的主视图中,表示配置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之前的底板。
图6是实施例的增强性试验B及C中,配置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的底板的主视图,(a)表示配置了一片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的底板的主视图,(b)表示配置了两片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的底板(仅增强性试验C),(c)表示配置了三片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的底板,(d)表示配置了四片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的底板。
图7表示增强性试验B的评价结果图线。
图8表示增强性试验C的评价结果图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具备树脂层和层叠于该树脂层上的约束层。
在本发明中,树脂层是通过使树脂组合物成型为片状而形成的。
对树脂组合物没有特别的限制,至少含有树脂成分即可,取决于树脂成分的种类,可任意地含有固化剂、交联剂、发泡剂等。
作为树脂成分,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列举热固性树脂成分及热塑性树脂成分。
热固性树脂成分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列举环氧树脂及合成橡胶。
对环氧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列举芳香族类环氧树脂、脂肪族·脂环族类环氧树脂、含氮环类环氧树脂等。
芳香族类环氧树脂是分子链中含有苯环作为构成单元的环氧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列举例如双酚A型环氧树脂、二聚体酸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等双酚型环氧树脂,例如苯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等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例如萘型环氧树脂,例如联酚型环氧树脂等。
作为脂肪族·脂环族类环氧树脂,例如可以列举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环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类环氧树脂等。
作为含氮环类环氧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环氧树脂、乙内酰脲环氧树脂等。
这些环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在这些环氧树脂中,优选使用芳香族类环氧树脂或脂肪族·脂环族类环氧树脂,如果考虑到增强性,更优选使用双酚型环氧树脂或脂环族类环氧树脂。
另外,对于这种环氧树脂,例如在树脂层可发泡的情况下,其环氧当量优选为150~350g/eq,另外,例如在树脂层可固化的情况下,环氧当量优选为450~1000g/eq。另外,优选环氧树脂在常温(23℃)下为液态,另外,为了在低温下呈现良好的粘附性,优选使用粘度为250dPa·s/25℃以下的环氧树脂。
合成橡胶优选与环氧树脂同时使用,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列举苯乙烯类合成橡胶或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
苯乙烯类合成橡胶是至少使用苯乙烯作为原料单体的合成橡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列举苯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例如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苯乙烯·异戊二烯橡胶等。
这些橡胶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在这些苯乙烯类合成橡胶中,如果考虑到增强性及粘接性,则优选使用苯乙烯·丁二烯橡胶。
另外,对于苯乙烯类合成橡胶,其苯乙烯含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5重量%以下。如果苯乙烯含量比该含量更多,则低温下的粘接性有时下降。
另外,对于苯乙烯类合成橡胶,其数均分子量为30000以上,优选为50000~1000000。如果数均分子量不足30000,则粘接力可能下降。
另外,对于苯乙烯类合成橡胶,其门尼粘度例如为20~60(ML1+4,at100℃),优选为30~50(ML1+4,at100℃)。
另外,苯乙烯类合成橡胶的配合比例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为例如30~70重量份,优选为40~60重量份。如果苯乙烯类合成橡胶的配合比例比该含量少,则粘接性可能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比该含量多,则增强性可能降低。
另外,作为合成橡胶,配入苯乙烯类合成橡胶时,优选同时使用作为合成橡胶的环氧改性苯乙烯类合成橡胶。通过同时使用环氧改性苯乙烯类合成橡胶,可以谋求提高苯乙烯类合成橡胶与环氧树脂,特别是与芳香族类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从而谋求粘接性及增强性的进一步提高。
作为环氧改性苯乙烯类合成橡胶,为例如在上述的苯乙烯类合成橡胶等的分子链末端或分子链中的环氧基被改性的合成橡胶,使用环氧当量例如为100~10000g/eq,进而优选为400~3000g/eq的合成橡胶。
还有,为了对苯乙烯类合成橡胶进行环氧基改性,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在惰性溶剂中,使过氧类物质或过氧化氢类物质等环氧化剂与苯乙烯类合成橡胶中的双键进行反应。
作为这种环氧改性苯乙烯类合成橡胶,例如可以列举在A-B型嵌段共聚物或A-B-A型嵌段共聚物(A表示苯乙烯聚合物嵌段,B表示丁二烯聚合物嵌段或异戊二烯聚合物嵌段等共轭二烯聚合物嵌段。)的B聚合物嵌段中引入了环氧基的橡胶。
更具体来说,例如可以列举环氧改性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环氧改性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环氧改性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
这些橡胶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在这些环氧改性苯乙烯类合成橡胶中,如果同时考虑增强性、粘接性,则优选使用环氧改性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还有,在上述A-B型嵌段共聚物及A-B-A型嵌段共聚物中,作为苯乙烯聚合物嵌段的A嵌段共聚物优选其重均分子量为1000~10000左右,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以上。另外,作为共轭二烯聚合物嵌段的B嵌段共聚物优选其重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0左右,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以下。另外,A嵌段共聚物和B嵌段共聚物的重量比按A嵌段共聚物/B嵌段共聚物优选为2/98~50/50,更优选为15/85~30/70。
另外,环氧改性苯乙烯类合成橡胶的配合比例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为例如1~20重量份,优选为5~15重量份。如果环氧改性苯乙烯类合成橡胶的配合比例比该含量少,则增强性、粘接性可能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比该含量多,则低温下的粘接性可能降低。
另外,丙烯腈·丁二烯橡胶是通过丙烯腈和丁二烯的共聚而得到的合成橡胶,没有特别的限制,也包括例如引入了羧基的品种,以及通过硫或金属氧化物等进行部分交联的品种。丙烯腈·丁二烯橡胶是固态橡胶,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好。因此,通过含有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可以提高在常温(23℃)附近的宽广范围的温度区域内的粘接性及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增强性。
另外,这种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中的丙烯腈含量优选为10~50重量%,另外,门尼粘度优选为25(ML1+4,at100℃)以上。
另外,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的配合比例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为例如5~30重量份,优选为8~25重量份。如果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的配合比例比该含量少,则增强效果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比该含量多,则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过低,可能导致操作性不良。另一方面,如果处于上述配合比例范围内,则与环氧树脂的良好相容性可导致低温粘附性、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为固态橡胶可导致高温凝集性,能够获得优良的操作性及增强效果。
而且,作为合成橡胶,可以列举低极性橡胶。通过含有低极性橡胶,有时可谋求粘接性的提高。低极性橡胶是不具有氨基、羧基、硝基等极性基团的橡胶,例如可以列举丁二烯橡胶、聚丁烯橡胶、合成天然橡胶等固体状或液状的合成橡胶。还有,低极性橡胶中也包含上述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等。这些橡胶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低极性橡胶优选与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同时使用,另外,其配合比例是例如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为1~70重量份,优选为5~50重量份。
作为热塑性树脂,从在较低温度范围内(例如60~120℃)对树脂层进行热熔接方面考虑,例如可以列举乙烯共聚物。
乙烯共聚物是由乙烯和可与乙烯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构成的树脂,例如可以列举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等。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是例如乙烯和醋酸乙烯酯的无规或嵌段共聚物,优选为无规共聚物。
作为这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其醋酸乙烯酯含量(根据MDP法,下同。)为例如12~50重量%,优选为14~46重量%,熔体流动速率(MFR:根据JIS K6730。以下简称为MFR。)为1~30g/min,优选为1~15g/10min,硬度(JIS K7215)为例如60~100度,优选为70~100度,软化温度为例如35~70℃,熔点为例如70~100℃。
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是例如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无规或嵌段共聚物,优选为无规共聚物。
另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或丙烯酸烷基酯,更具体来说,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烷基部分的碳数为1~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酯等。这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
优选列举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
作为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其丙烯酸乙酯的含量(EA含量,MDP法)为例如9~35质量%,优选为9~25质量%,MFR为例如0.5~25g/10min,优选为0.5~20g/10min,硬度(肖氏A,JIS 7215(1986))为例如60~100度,优选为70~100度,软化温度(维卡,JIS K7206(1999))为例如35~70℃,熔点(JIS K7121(1987))为例如70~100℃,玻璃化转变温度(DVE法)为例如-40℃~-20℃。
作为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其丙烯酸丁酯的含量(EB含量,杜邦法)为例如7~35质量%,优选为15~30质量%,MFR为例如1~6g/10min,优选为1~4g/10min,硬度(肖氏A,ISO868或JIS K7215)为例如75~100度,优选为80~95度,软化温度(维卡软化点,JIS K7206或ISO306)为例如35~70℃,优选为40~65℃,熔点(JIS K7121或ISO3146)为例如80~120℃,优选为90~100℃。
通过在树脂成分中含有乙烯共聚物,可以将树脂组合物的熔点设定为例如60~120℃,优选70~100℃,可以在这种温度范围(低温)内进行热熔接。还有,上述温度范围被设定为低于树脂成分为热固性树脂的图像显示用增强片的使用温度(固化温度,即,固化剂的分解温度,例如150~200℃)。
在本发明中,在使树脂层固化的情况下,以及在使树脂层发泡的情况下,树脂成分选自热固性树脂,更具体来说,可以从上述环氧树脂及合成橡胶中选择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选择环氧树脂作为必需成分,任选成分从合成橡胶中选择。更优选的是从环氧树脂及合成橡胶这两者中选择。特别优选的是从例如环氧树脂及苯乙烯类合成橡胶的同时使用,环氧树脂及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的同时使用,或环氧树脂及低极性橡胶的同时使用中进行选择。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树脂层热熔接时,树脂成分从热塑性树脂中选择,优选选择苯乙烯共聚物。
固化剂是在例如树脂成分含有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时配入。作为固化剂,例如可以列举胺类化合物类、酸酐类化合物类、酰胺类化合物类、酰肼类化合物类、咪唑类化合物类、咪唑啉类化合物类等。另外,还可以列举酚类化合物类、脲类化合物类、聚硫化物类化合物类等。
作为胺类化合物类,例如可以列举乙二胺、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它们的胺加合物、间苯二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二氨基二苯基砜等。
作为酸酐类化合物类,例如可以列举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六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降冰片烯二酸酐、均苯四酸二酐、十二碳烯基琥珀酸酐、二氯琥珀酸酐、二苯甲酮四甲酸酐、氯桥酸酐等。
作为酰胺类化合物类,例如可以列举双氰胺、聚酰胺等。和为酰肼类化合物类,例如可以列举己二酸二酰肼等二酰肼等。
作为咪唑类化合物类,例如可以列举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乙基咪唑、异丙基咪唑、2,4-二甲基咪唑、苯基咪唑、十一烷基咪唑、十七烷基咪唑、2-苯基-4-甲基咪唑等。
作为咪唑啉类化合物类,例如可以列举甲基咪唑啉、2-乙基-4-甲基咪唑啉、乙基咪唑啉、异丙基咪唑啉、2,4-二甲基咪唑啉、苯基咪唑啉、十一烷基咪唑啉、十七烷基咪唑啉、2-苯基-4-甲基咪唑啉等。
这些固化剂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在这些固化剂中,如果考虑粘接性,则优选使用双氰胺。
另外,固化剂的配合比例也取决于固化剂和树脂成分的当量比,例如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为0.5~50重量份,优选为1~40重量份,更优选为1~15重量份。
另外,必要时可以在使用固化剂的同时使用固化促进剂。作为固化促进剂,例如可以列举咪唑类、尿素类、叔胺类、磷化合物类、季铵盐类、有机金属盐类等。这些固化促进剂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固化促进剂的配合比例是例如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为0.1~20重量份,优选为0.2~10重量份。
例如在树脂成分含有合成橡胶等交联性树脂的情况下,配入交联剂。作为交联剂,例如可以列举硫、硫化物类、硒、氧化镁、一氧化铅、有机过氧化物类(例如,过氧化二异丙苯、1,1-过氧化二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2,5-二甲基-2,5-过氧化二叔丁基己烷、2,5-二甲基-2,5-过氧化二叔丁基己炔、1,3-双(过氧化叔丁基异丙基)苯、过氧化叔丁基酮、过氧化叔丁基苯甲酸酯)、多胺类、肟类(例如,对苯醌肟、p,p’-二苯甲酰醌二肟等)、亚硝基化合物类(例如,对二亚硝基苯炔等)、树脂类(例如,烷基苯酚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等)、铵盐类(例如,安息香酸铵等)等。
这些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另外,在这些交联剂中,考虑到固化性、增强性,优选使用硫。
另外,这些交联剂的配合比例是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为例如1~20重量份,优选为2~15重量份。如果交联剂的配合比例比该含量少,则可能导致增强性下降,另一方面,如果比该含量多,则在成本上可能是不利的。
另外,必要时可以在使用交联剂的同时使用交联促进剂。作为交联促进剂,例如可以列举氧化锌、二硫化物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类、噻唑类、胍类、次磺酰胺类、秋兰姆类、黄原酸类、醛氨类、醛胺类、硫脲类等。这些交联促进剂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交联促进剂的配合比例是例如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为1~20重量份,优选为3~15重量份。
例如在使树脂层发泡的情况下,配入发泡剂。作为发泡剂,例如可以列举无机类发泡剂及有机类发泡剂。作为无机类发泡剂,例如可以列举碳酸铵、碳酸氢铵、碳酸氢钠、亚硝酸铵、硼氢化钠、叠氮类等。
另外,作为有机类发泡剂,例如可以列举N-亚硝基类化合物(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N,N’-二甲基-N,N’-二亚硝基对苯二甲酰胺等)、偶氮类化合物(例如,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羧酸酰胺、偶氮二羧酸钡等)、氟化链烷烃(例如,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一氟甲烷等)、肼类化合物(例如,对甲苯磺酰肼、二苯基砜-3,3’-二磺酰肼、4,4’-氧化双(苯磺酰肼)、烯丙基双(磺酰肼)等)、氨基脲类化合物(例如,甲代亚苯基磺酰氨基脲、4,4’-氧化双(苯磺酰氨基脲)等)、三唑类化合物(例如,5-吗啉基-1,2,3,4-噻三唑)等。
还有,作为发泡剂,还可以列举将加热膨胀性物质(例如,异丁烷、戊烷等)封入微胶囊(例如,由偏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微胶囊)中形成的热膨胀性微粒等。作为这种热膨胀性微粒,例如可以使用迈克劳斯妨弗埃(マイクロスフエア)(商品名,松本油脂社制)等市售商品。
这些发泡剂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另外,在这些发泡剂中,如果考虑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地进行稳定发泡,则优选使用4,4’-氧化双(苯磺酰肼)(OBSH)。
另外,发泡剂的配合比例是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为0.1~30重量份,优选为0.5~20重量份。如果发泡剂的配合比例比该含量少,则不能充分发泡,因厚度不足而可能导致增强性下降,另一方面,如果比该含量多,则密度低,增强性可能下降。
另外,必要时可以在使用发泡剂的同时使用发泡助剂。作为发泡助剂,例如可以列举硬脂酸锌、尿素类化合物、水杨酸类化合物、安息香酸类化合物等。这些发泡助剂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发泡助剂的配合比例是例如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为0.1~10重量份,优选为0.2~5重量份。
另外,作为这种树脂组合物,除了上述成分外,还可以适当地含有填充剂、增粘剂,必要时可含有例如触变剂(例如,蒙脱石等)、润滑剂(例如,硬脂酸等)、颜料、防焦化剂、稳定剂、软化剂、增塑剂、抗老化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防霉剂、阻燃剂等公知的添加剂。
作为填充剂,例如可以列举碳酸钙(例如,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白艳华等)、滑石、云母、粘土、云母粉、膨润土(包括有机膨润土(オルガナイト))、二氧化硅、氧化铝、硅酸铝、氧化钛、碳黑、乙炔黑、铝粉、玻璃粉(粉末)等。这些填充剂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填充剂的配合比例是例如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为1~500重量份,优选为10~300重量份。
作为增粘剂,例如可以列举松香类树脂、萜烯类树脂(例如,萜烯-芳香族类液态树脂等)、香豆酮茚类树脂(香豆酮类树脂)、石油类树脂(例如,C5/C6类石油树脂、C5类石油树脂、C9类石油树脂、C5/C9类石油树脂等)、酚类树脂等。这些增粘剂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另外,增粘剂的熔点也取决于树脂成分的种类、配合比例、熔点,例如为50~150℃。增粘剂的配合比例是例如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为1~200重量份,优选为5~150重量份。
另外,在树脂组合物含有乙烯共聚物的情况下,优选还配入填充剂和增粘剂。
在树脂组合物含有热固性树脂及固化剂的情况下,树脂层成为可固化的树脂层。另外,树脂组合物含有热固性树脂、固化剂及发泡剂时,就成为可发泡的树脂层。另外,树脂组合物含有热塑性树脂时,就成为可热熔接的树脂层。
树脂组合物可通过以上述配合比例混合上述各种成分而得到,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通过混合辊、加压式捏合机、挤出机等进行混练,形成混练物来进行制备。
还有,按这种方式得到的混练物的流动测试仪粘度(60℃,24kg载荷)为例如50~50000Pa·s,优选为100~5000Pa·s。
之后,对于得到的混练物,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通过压延成型、挤出成型或加压成型等压延成片状,形成树脂层。
在形成树脂层时,温度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在树脂层含有固化剂或发泡剂的情况下,设定为实质上不使固化剂或发泡剂分解的温度条件。另外,树脂组合物含有热塑性树脂(乙烯共聚物)时,例如在60~150℃下形成树脂层。
压延形成的树脂层厚度为例如0.2~3.0mm,优选为0.5~2.5mm。
另外,在本发明中,树脂组合物含有乙烯共聚物、填充剂和增粘剂,按上述方式压延形成的树脂层在23℃(常温)下的杨氏模量为例如1.0×107N/m2以上,优选为5.0×107N/m2以上,通常为1.0×1010N/m2以下。如果树脂层的杨氏模量不足1.0×107N/m2,则可能得不到足够的增强性。
还有,杨氏模量可以通过例如将压延成型为0.8mm厚的树脂层裁切成10mm宽×100mm长,用万能试验机,按50mm的夹头间距,5mm/分的速度测定其拉伸强度,从而计算出来。
在本发明中,约束层是谋求限制树脂层,使被加热的树脂层保形,并且赋予该树脂层以韧性而提高强度的部分。另外,约束层是由能够形成片状的,另外是轻质及薄膜状的,能与被加热的树脂层粘合为一体的材料所形成的。作为这种材料,例如可以列举玻璃布、金属箔、合成树脂无纺布、碳纤维等。
玻璃布是使玻璃纤维形成布而得到的,可以使用公知的玻璃布。另外,玻璃布包括浸含树脂的玻璃布。浸含树脂的玻璃布是对上述玻璃布进行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等合成树脂的浸渍处理而得到的,可以使用公知的浸含树脂的玻璃布。还有,作为这种热固性树脂,例如可以列举环氧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等。另外,作为这种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列举醋酸乙烯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氯乙烯树脂、EVA·氯乙烯树脂共聚物等。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热固性树脂和上述热塑性树脂(例如,三聚氰胺树脂和醋酸乙烯酯树脂)进行混合。
作为金属箔,例如可以列举铝箔及钢箔等公知的金属箔。
其中,如果考虑到重量、粘附性、强度及成本,优选使用玻璃布。
另外约束层的厚度为例如0.05~2mm,优选为0.1~1.0mm。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可以通过贴合上述树脂层和约束层,进行层叠而得到。树脂层和约束层的厚度的合计为例如0.3~5mm,优选为0.6~3.5mm。
还有,对于得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必要时也可以在实际使用之前,在树脂层的表面(相对于层叠约束层的背面的反面一侧的表面)上预先粘贴隔离物(脱模纸)。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可以被用于增强图像显示装置。
图像显示装置没有特别的限制,是安载了包含液晶面板、等离子显示板或电致发光板等的图像显示单元(监视器)的电器装置,例如可以列举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便携电话、游戏机等。
图1~图3是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增强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其中在图像显示装置上配置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并对树脂层进行加热使其发泡,从而对图像显示装置进行增强,图1是图像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a)表示发泡前的状态,(b)表示发泡后的状态。图3是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的主视图,(a)~(d)表示各种配置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对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增强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图像显示装置上配置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并对可发泡的树脂层进行加热使其发泡,从而对图像显示装置进行增强。
在该方法中,首先在图像显示装置2上配置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对于在图像显示装置2上配置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例如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2的图像显示单元3或壳体4上粘贴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
即,在图1中,如以上所述,该图像显示装置2是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便携电话、游戏机等,具有安装了液晶面板、等离子显示板或电致发光板等的图像显示单元3和容纳该图像显示单元3的壳体4。
在图1中,图像显示单元3形成了平面视图大致为矩形的平板形状。壳体4具备底板5和框板6,形成了可容纳图像显示单元3的有底矩形框形状。图像显示单元3及壳体4的形状根据图像显示装置2的种类进行适当地选择。另外,作为壳体4的形成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进行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列举树脂或金属等。
如上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具备可发泡的树脂层1A和层叠于该树脂层1A上的约束层1B,该树脂层1A被粘贴在图像显示单元3或壳体4上。
在图1中,树脂层1A粘贴在壳体4上,或任意部分上,这些可进行适当地选择。
另外,在图1中,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更具体地如图3(a)所示那样粘贴在壳体4的底板5的整个内面上,但是也可以粘贴在需要刚性的部位,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被加工(裁切)成适当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如图3(b)所示沿着底板5的边缘部分粘贴成框状,如图3(c)所示粘贴成互相形成间隔的条状,以及图3(d)所示粘贴成格子状。
还有,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并不局限于壳体4的底板5,也可以粘贴在框板6上,而且如上所述,也可以粘贴在图像显示单元3的需要刚性的部位。
如图1所示,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树脂层1A粘贴在壳体4的底板5上后,如图2(a)所示将图像显示单元3安装在壳体4中,将图像显示单元3收纳在壳体4中。还有,将图像显示单元3收纳到壳体4中时,可以使树脂层1A发泡,从而在图像显示单元3和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之间设置间隔。
然后,如图2(b)所示,使配置在壳体4内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树脂层1A发泡。
树脂层1A的发泡可以根据树脂组合物的种类等进行适当地选择,例如在160~210℃下加热。通过该加热,树脂层1A同时进行固化及发泡。另外,树脂层1A还含有交联剂时,同时进行固化、发泡和交联。还有,通过树脂层1A的发泡,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与图像显示单元3粘附。
还有,发泡后的树脂层1A(发泡层1C)的发泡时的体积发泡倍率为例如1.1~5.0倍,优选为1.5~3.5倍。另外,发泡层的密度(发泡层的重量(g)/发泡层的体积(g/cm3))为例如0.2~1.0g/cm3,优选为0.3~0.8g/cm3
因而,如图2(b)所示,树脂层1A因固化及发泡,强度及厚度增加,形成了发泡层1C。由此,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因发泡层1C的形成而导致厚度变大,刚性相应地提高,因此可以使粘贴了该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壳体4(和/或图像显示单元3)的强度得到提高。
而且,发泡层1C为质轻,可以有效地抑制图像显示装置2的重量增加。另外,在发泡后,发泡层1C受到约束层1B的限制,因此发泡层1C可良好地保持形状,同时该发泡层1C被夹持在壳体4(和/或图像显示单元3)和约束层1B之间,从而可以谋求强度的进一步提高。
还有,该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可以追随粘贴面,因此即使需要刚性的部位具有复杂的形状,也能够操作性良好、切实地粘贴。
因此,用这种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增强的图像显示装置2不但质轻,而且可以获得足够的刚性,可以谋求耐久性的提高。
图4是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树脂层由可固化的树脂层或可热熔接的树脂层形成的方案)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a)表示固化前的状态或热熔接前的状态,(b)表示固化后的状态或热熔接后的状态。还有,关于上述各部分对应的部件,在以下各图中采用相同的参照符号,略去其详细说明。
以下,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增强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图像显示装置上配置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并对可固化的树脂层进行加热使其固化,从而对图像显示装置进行增强。
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树脂层1A是不能发泡的可固化树脂层。
在该方法中,首先在图像显示装置2上配置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即,参照图1那样,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树脂层1A粘贴在壳体4的底板5上,然后如图4(a)所示,将图像显示单元3安装在壳体4中,将图像显示单元3收纳在壳体4中。还有,将图像显示单元3收纳到壳体4中时,由于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树脂层1A不发泡,因此使图像显示单元3和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粘附。
然后,如图4(b)所示,使配置在壳体4内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树脂层1A固化。
树脂层1A的固化可以根据树脂组合物的种类等进行适当地选择,例如在140~160℃下加热。通过该加热,树脂层1A固化。另外,树脂层1A的树脂组合物还含有交联剂时,树脂层1A同时进行固化和交联。还有,对于该树脂层1A,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厚度在固化前后基本相同。
因而,树脂层1A因固化而强度提高,形成了固化层1D。由此,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可以使粘贴了该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壳体4(和/或图像显示单元3)的强度得到提高。
而且,树脂层1A固化后形成的固化层1D质轻,可以有效地抑制图像显示装置2的重量增加。另外,在固化时(过程中)及固化后,固化过程中的树脂层1A(或固化后的固化层1D)受到约束层1B的限制,因此固化层1D可良好地保持形状,并且可以通过约束层1B谋求强度的进一步提高。
以下,对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增强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图像显示装置上配置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并对可热熔接的树脂层进行加热及加压,从而对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进行增强。
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树脂层1A是不能发泡的可热熔接树脂层。
在该方法中,首先在图像显示装置2上配置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即,参照图1那样,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可热熔接树脂层1A粘贴(暂时止动或暂时固定)在壳体4的底板5上。
然后,如图4(a)所示,将图像显示单元3安装在壳体4中,将图像显示单元3收纳在壳体4中。还有,将图像显示单元3收纳到壳体4中时,由于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树脂层1A不发泡,因此使图像显示单元3和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粘附。
然后,如图4(b)所示,对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进行加热及加压。加热温度也取决于热塑性树脂的熔点、软化温度,例如为60~120℃,优选为70~100℃。在该加热的同时或之后,对于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采用例如树脂组合物不从粘贴位置流出的那种程度的压力进行加压,具体来说,例如采用0.15~10MPa的压力进行加压。
另外,在加压中,在对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及底板5进行加热的同时或加热之后,例如用层压辊、人力压辊(辊子)、圆头刮刀等,例如在速度5~500mm/分,压力0.05~0.5MPa条件下向底板5一侧压接树脂层1A。
还有,对于该树脂层1A,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厚度在加热及加压前后基本相同。
因而,通过上述加热,树脂层1A形成了热熔接层1E,而且,通过加压,热熔接层1E与底板5及约束层1B进行了粘附性良好的热熔接(粘接)。因此,通过热熔接层1E的热熔接,可以谋求底板5强度的提高。
而且,由于该树脂层1A均不含热固性树脂、固化剂及交联剂,因此可以确保树脂层1A的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同时可通过上述低温及短时间的加热加压对底板5进行增强。结果,可切实地制造具备树脂层1A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可以确保该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切实使用,同时可以谋求通过上述低温及短时间的加热加压对底板5进行增强。
还有,在上述加热加压后,可以再进行加热。对于这种加热,例如将底板5及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投入到对壳体4进行涂装后干燥中使用的涂装干燥炉中。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绝不受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限定。
1)增强性试验A
a、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实施例1~5)的制作
在表1所示的配方中,将各成分按重量份基准进行混合,用混合辊对其进行混练,制备混练物。
还有,在该混练中,首先用加热至120~130℃的混合辊对树脂成分、填充剂、增粘剂(仅实施例1、2)进行混炼,然后冷却,然后再向该混练物中加入剩余成分(固化剂、固化促进剂(仅实施例3~5)、发泡剂(仅实施例1~4)、交联剂(仅实施例1、2)及交联促进剂(仅实施例1、2)),用混合辊混练。
接着,用压延辊将该混练物分别压延形成厚度为0.6mm的可发泡树脂层(实施例1~4)及可固化树脂层(实施例5),在该树脂层上贴合作为约束层的厚度为0.2mm的玻璃布,制成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
b、试验片的制作
在20℃的气氛中,将制成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分别粘贴在25mm宽×150mm长×0.8mm厚的试验用钢板的整个内面,在160℃(实施例1、2)、180℃(实施例3、4)或150℃(实施例5)下加热20分钟,从而形成发泡层(实施例1~4)或固化层(实施例5),从而得到试验片。
c、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实施例)的评价
使试验用钢板保持向上的状态,以100mm的跨距支撑得到的各实施例1~5的试验片,在其纵向中央,从垂直方向的上方以1mm/分的压缩速度使测试棒下降,将其与试验用钢板接触后发泡层或固化层发生1mm位移时的弯曲强度作为增强性进行评价。另外,将均不设置发泡层及固化层的试验用钢板作为比较例1,评价其增强性。其结果示于表1中。
2)增强性试验B
a、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实施例5)的制作
基于增强性试验A中实施例5的树脂组合物的配方,制作厚度为0.8mm的可固化树脂层。接着,将该树脂层和厚度0.2mm的约束层贴合,制成厚度为1.0mm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将其裁切成25mm宽×310mm长。
b、试验片的制作
接着,如图6(a)、(c)及(d)所示,将该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粘贴在图5所示的液晶监视器单元的底板5上,粘贴成条状。
该底板5由镁合金(产品号:Mg(AZ91D))形成,其大小如图5所示,为335mm长×235mm宽。
另外,考虑到壳体4中设置了液晶面板、背光灯及导光板的配线连接器及框板6,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所粘贴的区域R被设定为比底板5的整个内面更狭小的区域,以使底板5的内面周边部分暴露。粘贴区域R的大小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为310mm长×120mm宽。
如图6(a)所示,在20℃(室温)下,将1片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沿着底板5的粘贴区域R的横向中央粘贴在整个长度方向上。接着,往复操作2kg的辊子1次,将树脂层1A压接在底板5上。然后,将其在150℃下加热30分钟,从而形成固化层1D。之后,在常温(23℃)下放置2小时,从而制成试验片。
接着,如图6(c)及图6(d)所示,将3片或4片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在底板5的横向中央粘贴成在横向以相等间隔分开的条状。然后,与上述一样进行加热,从而形成固化层1D,从而得到试验片。
还有,如如图6(c)所示,3片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合计宽度为75mm,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之间的间隔为22.5mm。另外,如如图6(d)所示,4片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合计宽度为100mm,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之间的间隔为6.7mm。
c、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的评价
使底板5保持向上的状态,用长度100mm,曲率半径2mm,跨距300mm的支撑台支撑各试验片,在其纵向中央,从垂直方向的上方以5mm/分的压缩速度使直径为18mm的测试棒下降,将其与底板5接触后固化层1D发生1mm位移时的弯曲强度及发生2mm位移时的弯曲强度作为增强性进行评价。
另外,对于不设置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底板5,也与上述一样评价增强性,作为空白试验。其结果示于图7中。
3)增强性试验C
a、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实施例6)的制作
制作具备可熔接树脂层和约束层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
为了制作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首先用混合辊在100℃下将萜烯树脂50重量份和碳黑50重量份与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100重量份进行混练,从而制备树脂组合物的混练物。接着,用压延辊将其成型为厚度为1.8mm的可热熔接树脂层。
然后,将该树脂层与由厚度为0.2mm的玻璃布构成的约束层进行贴合,从而制成2.0mm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然后,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裁切成25mm宽×310mm长。
b、试验片的制作
接着,如图6(a)~图6(d)所示,将该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粘贴在图5所示的液晶监视器单元的底板5上,粘贴成条状。
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粘贴到底板5上时,按与上述增强性试验B相同的配置粘贴1片、3片及4片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
另外,与上述增强性试验B相同,如图6(b)所示,粘贴2片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具体来说,在该粘贴中,将2片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在底板5的横向中央粘贴成在横向以相等间隔分开的条状。还有,该2片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合计宽度为50mm,两片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之间的间隔为23mm。
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粘贴按以下方式进行。
首先,将液晶监视单元1的底板5预热至120℃。接着,一边将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加热到120℃,一边粘贴到底板5上,形成热熔接层1E。然后,往复操作2kg的辊子两次,将热熔接层1E压在底板5上。然后将其在常温(23℃)下放置2小时,从而制成试验片。
c、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的评价
与上述增强性试验B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的评价相同,进行增强性评价。结果示于图8中。
4)粘接性试验
a、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实施例1~5)的制作
利用与上述增强性试验A相同的配方,制作实施例1~5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将它们分别切成25mm宽。
b、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1的评价
然后,在5℃的气氛中,用2kg的辊子将切下的各实施例1~5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压接在各试验用钢板的涂布面上,从此开始30分钟后,通过90°剥离试验(拉伸速度300mm/分)测定粘接力(N/25mm),将其作为粘接性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1中。
5)杨氏模量
a、树脂层(实施例6及7)的制作
在表1所示的实施例6及7的配方中,按重量份基准混合各种成分,用混合辊对其进行混练,制成混练物。在该制备中,在100℃下对乙烯共聚物、填充剂及增粘剂进行混练。
接着,用压延辊将制成的混练物压延成厚度为0.8mm,形成树脂层。
b、树脂层的评价
将实施例6及7中压延形成的厚度为0.8mm的树脂层裁切成10mm宽×100mm长,用万能试验机在50mm的夹头间距及5mm/分的速度条件下测定其拉伸强度,从而分别算出杨氏模量。其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Figure A200780014353D00241
*1)环氧树脂A
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当量250g/eq)
*2)环氧树脂B
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当量180g/eq)
*3)环氧树脂C
脂肪·脂环式环氧树脂(环氧当量600~700g/eq)(艾皮库特(エピコ—ト)#872,日本环氧树脂社制)
*4)环氧树脂D
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当量480g/eq)(艾皮库特#1001,日本环氧树脂社制)
*5)SBR
苯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数均分子量240000,苯乙烯含量25重量%,门尼粘度35(ML1+4,at100℃))
*6)环氧改性SBS
环氧改性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含量40重量%,环氧当量1067g/eq)
*7)NBR
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丙烯腈含量33.5重量%,门尼粘度77.5,NBR1042(日本在恩(ゼオン)社制))
*8)低极性橡胶A
苯乙烯·丁二烯橡胶(阿撒普兰(アサプレン)1026(旭化成社制))5重量份/聚丁烯橡胶(HV-300(新日本石油化学社制))10重量份
*9)低极性橡胶B
液态聚丁烯橡胶(HV-1900(新日本石油化学社制))
*10)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
EA含量15质量%,MFR0.5g/10min,硬度92,软化温度68℃,熔点92℃,玻璃化转变温度-31℃
*11)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醋酸乙烯酯含量19重量%,MFR2.5g/10min,硬度90,软化温度58℃,熔点84℃
*12)OBSH
4,4’-氧化双(苯磺酰肼)
*13)尿素类
3-(3,4-二氯苯基)-1,1-二甲基脲(DCMU)
*14)DBTDS
二硫化二苯并噻唑基
*15)萜烯树脂熔点115℃
还有,上述发明是作为本发明例示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只不过是举例,并不是限定性的解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本发明的变形例子也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增强方法可被用于例如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便携电话、游戏机等电气设备的增强。

Claims (13)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其特征在于,
具备树脂层和层叠在上述树脂层上的约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其特征在于,约束层为玻璃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其特征在于,树脂层中含有环氧树脂及固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其特征在于,树脂层中还含有合成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其特征在于,合成橡胶中含有低极性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其特征在于,树脂层中还含有发泡剂,能够发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其特征在于,树脂层中还含有合成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其特征在于,合成橡胶中含有苯乙烯类合成橡胶和/或丙烯腈·丁二烯橡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其特征在于,树脂层中含有乙烯共聚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其特征在于,树脂层中还含有填充剂和增粘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其特征在于,树脂层在23℃下的杨氏模量为1.0×107N/m2以上。
12、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置有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其中,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具备树脂层和层叠在上述树脂层上的约束层。
1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的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图像显示装置中配置具有树脂层和层叠在上述树脂层上的约束层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并且对树脂层进行加热。
CN2007800143535A 2006-04-24 2007-04-19 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增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72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9465/2006 2006-04-24
JP2006119465 2006-04-24
JP058685/2007 2007-03-08
JP2007058685 2007-03-08
JP060443/2007 2007-03-09
JP2007060443A JP5295509B2 (ja) 2006-04-24 2007-03-09 画像表示装置用補強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補強方法
PCT/JP2007/058532 WO2007125815A1 (ja) 2006-04-24 2007-04-19 画像表示装置用補強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補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7291A true CN101427291A (zh) 2009-05-06
CN101427291B CN101427291B (zh) 2012-05-16

Family

ID=38655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435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7291B (zh) 2006-04-24 2007-04-19 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增强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91878A1 (zh)
EP (1) EP2012295A4 (zh)
CN (1) CN101427291B (zh)
TW (1) TWI403792B (zh)
WO (1) WO200712581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6199A (zh) * 2010-08-11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187009A (zh) * 2011-12-30 2013-07-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3635043A (zh) * 2012-08-20 2014-03-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壳体的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23886A (ko) * 2007-09-03 2009-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기전자제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489571B2 (ja) * 2008-09-22 2014-05-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品用補強シート、樹脂成形品の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JP5604115B2 (ja) * 2009-02-05 2014-10-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外板用補強材および外板の補強方法
JP5258680B2 (ja) * 2009-06-18 2013-08-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高温用制振シート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ならびに高温用制振基材の使用方法
JP5694009B2 (ja) * 2010-03-18 2015-04-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品用補強シート、樹脂成形品の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JP5946254B2 (ja) * 2011-09-15 2016-07-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品用補強シート、樹脂成形品の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JP6220231B2 (ja) * 2013-11-08 2017-10-25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微生物燃料電池
CN103791467A (zh) * 2014-01-24 2014-05-14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KR102173659B1 (ko) * 2014-03-10 2020-11-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362699B2 (en) * 2017-03-09 2019-07-2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ow density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9405A (en) * 1989-01-26 1993-02-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JP2002049328A (ja) * 2000-08-01 2002-02-15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JP2002366044A (ja) * 2001-06-06 2002-1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30013642A (ko) * 2001-08-08 2003-02-15 엘지.필립스디스플레이(주) 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30022906A (ko) * 2001-09-11 2003-03-19 엘지.필립스디스플레이(주) 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818638B2 (ja) * 2001-10-01 2006-09-06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用プラスチック基板および表示素子用プラスチック基板の製造方法
KR20050004876A (ko) * 2002-05-27 2005-01-12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수지 시트, 이것을 사용한 액정 셀 기판
JP3578750B2 (ja) * 2002-06-19 2004-10-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8017533B2 (en) * 2003-07-04 2011-09-13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Steel plate reinforcing sheet
JP3725894B2 (ja) * 2003-07-04 2005-12-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鋼板補強シート
JP3708934B2 (ja) * 2003-08-08 2005-10-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鋼板用貼着シート
JP2005140980A (ja) * 2003-11-06 2005-06-02 Nitto Denko Corp 積層フィルム
JP2005217369A (ja) * 2004-02-02 2005-08-11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発光ダイオード装置用接着シート及び発光ダイオード装置
JP4657634B2 (ja) * 2004-06-10 2011-03-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鋼板補強シート
KR100647609B1 (ko) * 2004-08-24 2006-11-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새시 베이스용 모서리 보강재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모듈
JP2006332094A (ja) * 2005-05-23 2006-12-07 Seiko Epson Corp 電子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JP4808080B2 (ja) * 2005-11-17 2011-11-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鋼板補強シート
JP2007258682A (ja) * 2006-02-24 2007-10-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
JP2011032987A (ja) * 2009-08-05 2011-02-17 Nitto Denko Corp 風力発電機ブレード用補強シート、風力発電機ブレードの補強構造、風力発電機および風力発電機ブレードの補強方法
JP2011032986A (ja) * 2009-08-05 2011-02-17 Nitto Denko Corp 風力発電機ブレード用制振シート、風力発電機ブレードの制振構造、風力発電機および風力発電機ブレードの制振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6199A (zh) * 2010-08-11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187009A (zh) * 2011-12-30 2013-07-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3635043A (zh) * 2012-08-20 2014-03-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壳体的电子设备
CN103635043B (zh) * 2012-08-20 2016-07-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壳体的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91878A1 (en) 2009-04-09
EP2012295A1 (en) 2009-01-07
WO2007125815A1 (ja) 2007-11-08
TWI403792B (zh) 2013-08-01
TW200801675A (en) 2008-01-01
CN101427291B (zh) 2012-05-16
EP2012295A4 (en) 201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7291B (zh) 图像显示装置用增强片、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增强方法
CN1626578B (zh) 钢板增强用树脂组合物、钢板增强片和钢板的增强方法
CN100560361C (zh) 钢板增强片
JP5415698B2 (ja) 制振補強シート、および薄板の制振補強方法
CN105001798B (zh) 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热固化树脂层
WO2011016315A1 (ja) 風力発電機ブレード用補強シート、風力発電機ブレードの補強構造、風力発電機および風力発電機ブレードの補強方法
CN100540291C (zh) 钢板用增强片材
JP6223477B2 (ja) 接着シート
JP5295509B2 (ja) 画像表示装置用補強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補強方法
TW200426031A (en) Resin composition and adhesive agent, laminates using it
JP3725894B2 (ja) 鋼板補強シート
CN101798440A (zh) 外板用增强材料及外板的增强方法
US20080311405A1 (en) Reinforcing Sheet
JP2011054743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端部用粘着シール材、太陽電池パネルの端部の封止構造、封止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317551B (zh) 粘合带
JP7152166B2 (ja) 粘接着シート、接着キット、接着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579954A (zh) 钢板用增强片材
CN105492559B (zh) 粘接带及粘接带的制造方法
JP2006517604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接合のための熱活性化しうる接着剤
WO2024043288A1 (ja) 接着剤組成物、接着剤層、接着シート、積層体、接合体、接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接合体の解体方法
KR102625608B1 (ko)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WO2018173898A1 (ja) 粘接着シート、接着キット、接着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94086A (ja) 両面接着テー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16

Termination date: 201504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