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0678B - 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0678B
CN101410678B CN2007800116078A CN200780011607A CN101410678B CN 101410678 B CN101410678 B CN 101410678B CN 2007800116078 A CN2007800116078 A CN 2007800116078A CN 200780011607 A CN200780011607 A CN 200780011607A CN 101410678 B CN101410678 B CN 1014106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cold
producing medium
pressure
de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16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0678A (zh
Inventor
三原一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904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4128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7/05521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119372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410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0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0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0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 F25B2309/06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with cycle highest pressure above the supercritical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冻装置。使用从压缩机输出的制冷剂成为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剂的冷冻装置,由于冷冻能力不足,故存在如下问题,即为了快速冷却,必须增加制冷剂的填充量。另一方面,当冷冻装置充分冷却时,存在在制冷剂回路内产生大量剩余制冷剂的问题。在本发明中,在将压缩机、气体冷却器、第一减压装置、蒸发器依次环状配管连接的制冷剂回路中,在气体冷却器和第一减压装置之间具有第二减压装置及贮液器,将贮液器与压缩机的吸入口配管连接。另外,根据压缩机的输出侧压力和吸入侧压力的压力差控制所述第二减压装置的开闭程度,当冷冻能力不足时,增加制冷剂循环量,当冷冻能力过剩时,通过将剩余制冷剂贮留到贮液器中,可调整制冷剂循环量。

Description

冷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冻装置,其具有将压缩机、气体冷却器、减压装置、蒸发器等进行配管连接的制冷剂回路,使用压缩机的输出侧压力成为超临界压力的二氧化碳(CO2)等自然制冷剂。
背景技术
以往,冷冻装置使用氟隆类制冷剂,但因存在氟隆破坏臭氧层或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等问题,故其使用开始受到严格限制,作为替代制冷剂,使用CO2或烃这样的自然制冷剂的冷冻装置的开发正在进行。
上述自然制冷剂中,特别是作为下一代制冷剂的具有如下性质的制冷剂正受到期待,即使地球温室效应系数低,与具有易燃性的烃或具有毒性的氨不同,因其具有不燃性且无毒,故对环境友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但是,由于CO2的临界点为31.1℃、7.38MPa,故在冷冻装置中,为了进行伴随蒸发/冷凝的相变的热交换而需要非常高的压力。因此,在冷冻装置中被压缩的CO2成为高温高压的超临界状态并从压缩机中输出。
在使用具有如上特征的制冷剂的冷冻装置时,已知有如下方法是有效的,即如图1所示,使用级联(カスヶ—ド)热交换器(内部热交换器)进行内部热交换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在图1中,制冷剂使用CO2,附图标记11表示二级压缩机,12表示气体冷却器,13表示级联热交换器,23表示膨胀阀(减压装置),15表示蒸发器。
利用压缩机11吸入的低压气体制冷剂利用二级压缩机11压缩为高温高压而成为超临界状态并被输出。在超临界状态下输出的制冷剂在气体冷却器12中被冷却后,流入到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中。
流过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的制冷剂利用膨胀阀23被减压,在蒸发器15中冷却蒸发器15及其周围。流过蒸发器15的制冷剂成为低温低压,流入到级联热交换器13的低压侧回路13-b中。
在此,通常在级联热交换器13中,由于高压侧回路13-a相比低压侧回路13-b成为高温,故在两者间进行热交换。因此,被气体冷却器12冷却的制冷剂通过流过高压侧回路13-a而进一步被冷却,故可提高蒸发器15中的冷冻能力。
接着,流过级联热交换器13的低压侧回路13-b的制冷剂再次被二级压缩机11吸入而形成制冷剂回路。
但是,由于从二级压缩机11输出的制冷剂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故当气体冷却器12或蒸发器15等的温度高时,流过气体冷却器12及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并进行冷却之后,制冷剂有时仍为气体状态。
呈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利用膨胀阀23被减压而在蒸发器15中吸收的热量,比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利用膨胀阀23被减压而在蒸发器15中吸收的热量小。因此,为了在蒸发器15中有效地进行冷却,优选低温的液体制冷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70517号公报
从压缩机输出的制冷剂成为超临界状态,当使用这样的制冷剂时,为了快速进行冷却,必须增加填充在冷冻装置中的制冷剂的量。但是,当冷冻装置充分冷却时,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冷冻装置内产生大量被液化的剩余制冷剂。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发明的冷冻装置将压缩机、气体冷却器、第一减压装置、蒸发器进行配管连接,作为制冷剂而使用自然制冷剂,该冷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之间具有第二减压装置及贮液器,将所述贮液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进行配管连接。
第二方面发明的冷冻装置将压缩机、气体冷却器、第一减压装置、蒸发器进行配管连接,作为制冷剂而使用自然制冷剂,该冷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之间具有第二减压装置及贮液器,将所述贮液器与所述压缩机的中间压力部进行配管连接。
第三方面发明的冷冻装置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第二减压装置之间具有内部热交换器,与将所述蒸发器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直接配管连接的配管另外并列地经由开关阀及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进行配管连接。
第四方面发明的冷冻装置在第一方面~第三方面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经由开关阀将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减压装置的中间部与所述贮液器和所述第一减压装置的中间部进行配管连接。
第五方面发明的冷冻装置在第一方面~第四方面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压力控制所述第二减压装置的开闭程度。
第六方面发明的冷冻装置在第一方面~第四方面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压缩机的输出侧压力和吸入侧压力的压力差控制所述第二减压装置的开闭程度。
在第一方面发明的冷冻装置中,将压缩机、气体冷却器、第一减压装置、蒸发器进行配管连接,作为制冷剂而使用自然制冷剂,在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之间具有第二减压装置及贮液器,将所述贮液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进行配管连接,由此,可以利用所述第二减压装置使在所述气体冷却器中被冷却的制冷剂减压膨胀而进一步被冷却,并在所述贮液器中贮留液化的制冷剂,故可以将液体制冷剂供给到所述蒸发器中。并且,由于可以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有效吸入所述贮液器内的气体制冷剂,故可以利用所述第二减压装置提高减压效果。因此,在将液体制冷剂有效贮留于所述贮液器中且使用自然制冷剂的冷冻装置中,可以得到高冷冻能力。
另外,在第二方面发明的冷冻装置中,将压缩机、气体冷却器、第一减压装置、蒸发器进行配管连接,作为制冷剂而使用自然制冷剂,在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之间具有第二减压装置及贮液器,将所述贮液器与所述压缩机的中间压力部进行配管连接,由此,可以利用所述第二减压装置使在所述气体冷却器中被冷却的制冷剂减压膨胀而进一步被冷却,并在所述贮液器中贮留液化的制冷剂,故可以将液体制冷剂供给到所述蒸发器中。并且,由于可以通过所述压缩机的中间压力部吸入所述贮液器内的气体制冷剂,故可以利用所述第二减压装置提高减压效果。因此,在将液体制冷剂有效贮留于所述贮液器中且使用自然制冷剂的冷冻装置中,可以得到高冷冻能力。
另外,在第三方面发明的冷冻装置中,在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第二减压装置之间具有内部热交换器,与将所述蒸发器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直接配管连接的配管另外并列地经由开关阀及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进行配管连接,由此,当冷冻装置的冷冻能力足够时,可以利用从蒸发器输出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对从气体冷却器输出的制冷剂进行过冷却。并且,通过充分确保蒸发器的冷冻能力,由此,在所述内部热交换器中,可以增大高温制冷剂和低温制冷剂的温度差,故可以改善热交换效率。
另外,在第四方面发明的冷冻装置中,经由开关阀将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减压装置的中间部与所述贮液器和所述第一减压装置的中间部进行配管连接,由此,可以将制冷剂不经由所述第二减压装置及所述贮液器而供给到第一减压装置中。由此,当利用所述气体冷却器及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进行的冷凝足够时,不进行所述第二减压装置及所述贮液器中的制冷剂的膨胀,通过将冷凝的制冷剂直接送入蒸发器中,可改善冷冻装置的冷冻效率。
另外,在第五方面发明的冷冻装置中,根据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压力控制所述第二减压装置的开闭程度,由此,可以控制向所述贮液器流入的制冷剂贮留量及向所述压缩机流入的流量,故可以防止当制冷剂偏向所述压缩机的高压侧时导致压力上升。
另外,在第六方面发明的冷冻装置中,根据所述压缩机的输出侧压力和吸入侧压力的压力差控制所述第二减压装置的开闭程度,由此,可以控制向所述贮液器流入的制冷剂贮留量及向所述压缩机流入的流量,故可以防止当制冷剂偏向所述压缩机的高压侧时导致压力上升。由于控制所述第二减压装置以使所述压缩机前后的压力差一定,故所述第一膨胀阀前后的压力差也大致一定,可以使所述第一减压装置的动作稳定,从而可以谋求冷冻装置的冷冻能力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过渡(遷)临界冷冻装置中的制冷剂回路;
图2是本发明的过渡临界冷冻装置中的一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
图3是冷冻能力不足时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
图4是冷冻能力充分时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
图5是冷冻能力过剩时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
图6是使用三通阀的本发明的过渡临界冷冻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
图7是本发明的过渡临界冷冻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
图8是冷冻能力不足时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
图9是冷冻能力充分时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
图10是冷冻能力过剩时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
图11是使用三通阀的本发明的过渡临界冷冻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制冷剂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1)适用本发明的冷冻装置
图2是适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1。图中,附图标记11表示压缩机,12表示气体冷却器,13表示级联热交换器(内部热交换器),14表示贮液器,15表示蒸发器,21表示第二膨胀阀(减压装置),22、24、25及26表示电磁阀(开关阀),23表示第一膨胀阀。
另外,压缩机11是单级或二级以上的多级压缩机。由于在该压缩机11的低压侧,制冷剂处于亚临界状态,输出的制冷剂成为超临界状态,故冷冻装置整体成为过渡临界状态。作为具有上述性质的一种制冷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二氧化碳。
从压缩机11输出的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到气体冷却器12中,利用送风风扇12-a进行空气冷却。
流出气体冷却器12的制冷剂流过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当电磁阀22关闭时,到达膨胀阀21。利用膨胀阀21被减压,由此,制冷剂膨胀/冷却。因冷却而液化的制冷剂贮留在贮液器14中,当电磁阀26打开时,气化的制冷剂通过旁通回路被吸入到压缩机11的吸入口。
贮留在贮液器14中的液体制冷剂利用膨胀阀23被减压,流入到蒸发器15中并膨胀。因此,本冷冻装置利用二级膨胀而提高冷冻能力,该二级膨胀为利用膨胀阀21的膨胀和利用膨胀阀23的膨胀。
另一方面,当打开电磁阀22时,流出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的制冷剂经由电磁阀22到达膨胀阀23,利用膨胀阀23被减压并流入到蒸发器15中。
流入到蒸发器15中的制冷剂因蒸发而吸热,从而冷却利用送风风扇15-a循环的外部气体。当关闭电磁阀24而打开电磁阀25时,流出蒸发器15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1的低压侧被吸入。
另一方面,当打开电磁阀24而关闭电磁阀25时,流出蒸发器15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由级联热交换器13的低压侧回路13-b,从压缩机11的低压侧被吸入。
(2)当冷冻装置的冷冻能力不足时
当冷冻装置的冷冻能力不足时,制冷剂回路1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关闭电磁阀22及24,打开电磁阀25及26。从压缩机11输出的、被气体冷却器12冷却的制冷剂经由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到达膨胀阀21。
当冷冻能力不足时,因从压缩机11输出的制冷剂成为非常高的温度,故当利用气体冷却器12进行的冷却不充分时,流出气体冷却器12的制冷剂可认为成为超临界状态或过渡临界状态。
对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剂而言,由于在蒸发器15中难以充分冷却,所以利用膨胀阀21对该制冷剂进行减压而将其冷却,使贮液器内部成为液体和气体混合的状态。因此,在贮液器14下部贮留液体制冷剂,在其上部贮留气体制冷剂。
但是,当气体制冷剂充满贮液器14内而使贮液器14的内部压力上升时,由于制冷剂的蒸发被限制,故利用膨胀阀21的减压的冷却效果降低。
在本发明中,经由电磁阀26连接贮液器14的上部和压缩机11的吸入口,由此,充满贮液器14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机11吸入,贮液器14的内部压力被减压。因此,在贮液器14中,制冷剂可以充分膨胀,故可以有效冷却制冷剂并使其液化。
另外,由于制冷剂从蒸发器15直接流入压缩机11的低压部,并且压缩机11从贮液器14直接将其吸入,故制冷剂的循环量增加,可进一步提高冷冻能力。
(3)冷冻装置的冷冻能力充分时
当冷冻装置的冷冻能力充分时,制冷剂回路1采用图4所示的结构,打开电磁阀22及24,关闭膨胀阀21及电磁阀25、26。从压缩机11输出并被气体冷却器12冷却的制冷剂经由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到达膨胀阀23。
当冷冻能力充分时,在气体冷却器12中被冷却而液化的制冷剂流入到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中。另外,在冷冻能力充分的状态下,由于从蒸发器15流出的制冷剂成为低温低压,故在级联热交换器13中,高压侧回路13-a的制冷剂利用低压侧回路13-b的制冷剂被过冷却。
过冷却后的制冷剂经由电磁阀22在膨胀阀23中被减压并流入到蒸发器15中。在蒸发器15中,液体制冷剂边蒸发边吸热,从而冷却利用送风风扇15-a循环的外部气体。
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电磁阀24流入到级联热交换器13的低压侧回路13-b中,对在高压侧回路13-a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流出低压侧回路13-b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1的低压侧,由此构成冷冻装置。
(4)冷冻装置的冷冻能力过剩时
当冷冻装置的冷冻能力充分且在压缩机的高压侧制冷剂过剩时,制冷剂回路1采用图5所示的结构,打开电磁阀22、24及26,关闭电磁阀25。从压缩机11输出并被气体冷却器12冷却的制冷剂经由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到达膨胀阀23。
当冷冻能力充分时,由于膨胀阀23大致关闭,故压缩机11的低压侧压力逐渐减小。当该状态持续较长时间时,导致制冷剂偏向压缩机11的高压侧,故压缩机11的高压侧压力上升。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制冷剂而使用的二氧化碳在过渡临界状态下具有非常高的压力,故在压缩机11的高压侧压力上升这种情况有损冷冻装置的安全性,并且,因构成冷冻装置的要素的耐久压力上升而使重量增加。
另外,当压缩机11的高压侧压力和低压侧压力的压力差增大时,由于膨胀阀23前后的压力差也增大,故膨胀阀23有可能进行误动作。由此,冷冻装置整体的动作变得不稳定。
在此,打开膨胀阀21并在贮液器14中贮留液化的液体制冷剂,将气体、液体旁通到压缩机11中。由此,将偏向压缩机11高压侧的制冷剂贮留到贮液器14中及排出到压缩机11中,从而可以降低压缩机11的高压侧压力。
此时,通过控制膨胀阀21的阀开度以使压缩机11的高压侧压力成为规定值以下,从而可以提高冷冻装置的安全性。
另外,在每次控制膨胀阀23的阀开度时,虽然都是基于压缩机11的高压侧压力和低压侧压力,但也可根据利用高压侧温度和低压侧温度进行的控制来谋求冷冻装置的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电磁阀进行制冷剂回路控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使用三通阀30构成制冷剂回路。
实施例二
接着,基于图7~图11详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5)适用本发明的冷冻装置
图7是适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1。图中,附图标记11表示压缩机,12表示气体冷却器,13表示级联热交换器(内部热交换器),14表示贮液器,15表示蒸发器,21表示第二膨胀阀(减压装置),22、24、25及26表示电磁阀(开关阀),23表示第一膨胀阀。
压缩机11是不仅从低压部,也能从中间压力部吸入制冷剂的二级以上的多级压缩机。由于在该压缩机11的低压侧,制冷剂处于亚临界状态,输出的制冷剂成为超临界状态,故冷冻装置整体成为过渡临界状态。作为具有上述性质的一种制冷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二氧化碳。
从压缩机11输出的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到气体冷却器12中,利用送风风扇12-a进行空气冷却。
流出气体冷却器12的制冷剂流过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当电磁阀22关闭时,到达膨胀阀21。利用膨胀阀21被减压,由此,制冷剂膨胀、冷却。因冷却而液化的制冷剂贮留在贮液器14中,当电磁阀26打开时,气化的制冷剂通过旁通回路被吸入到压缩机11的中间压力部。
贮留在贮液器14中的液体制冷剂利用膨胀阀23被减压,流入到蒸发器15中并膨胀。因此,本冷冻装置利用二级膨胀而提高冷冻能力,该二级膨胀为利用膨胀阀21的膨胀和利用膨胀阀23的膨胀。
另一方面,当打开电磁阀22时,流出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的制冷剂经由电磁阀22到达膨胀阀23,利用膨胀阀23被减压并流入到蒸发器15中。
流入到蒸发器15中的制冷剂因蒸发而吸热,从而冷却利用送风风扇15-a循环的外部气体。当关闭电磁阀24而打开电磁阀25时,流出蒸发器15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1的低压侧被吸入。
另一方面,当打开电磁阀24而关闭电磁阀25时,流出蒸发器15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由级联热交换器13的低压侧回路13-b,从压缩机11的低压侧被吸入。
(6)当冷冻装置的冷冻能力不足时
当冷冻装置的冷冻能力不足时,制冷剂回路1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关闭电磁阀22及24,打开电磁阀25及26。从压缩机11输出的、被气体冷却器12冷却的制冷剂经由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到达膨胀阀21。
当冷冻能力不足时,因从压缩机11输出的制冷剂成为非常高的温度,故当利用气体冷却器12进行的冷却不充分时,流出气体冷却器12的制冷剂可认为成为超临界状态或过渡临界状态。
对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剂而言,由于在蒸发器15中难以充分冷却,所以利用膨胀阀21对该制冷剂进行减压而将其冷却,使贮液器内部成为液体和气体混合的状态。因此,在贮液器14下部贮留液体制冷剂,在其上部贮留气体制冷剂。
但是,当气体制冷剂充满贮液器14而使贮液器14的内部压力上升时,由于制冷剂的蒸发被限制,故利用膨胀阀21的减压的冷却效果降低。
在本发明中,经由电磁阀26连接贮液器14的上部和压缩机11的中间压力部,由此,充满贮液器14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机11的中间压力部吸入,贮液器14的内部压力被减压。因此,在贮液器14中,制冷剂可以充分膨胀,故可以有效冷却制冷剂并使其液化。
另外,由于制冷剂从蒸发器15直接流入压缩机11的低压部,并且压缩机11的中间压力部从贮液器14直接将其吸入,故制冷剂的循环量增加,可进一步提高冷冻能力。
(7)冷冻装置的冷冻能力充分时
当冷冻装置的冷冻能力充分时,制冷剂回路1采用图9所示的结构,打开电磁阀22及24,关闭膨胀阀21及电磁阀25、26。从压缩机11输出并被气体冷却器12冷却的制冷剂经由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到达膨胀阀23。
当冷冻能力充分时,在气体冷却器12中被冷却而液化的制冷剂流入到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中。另外,在冷冻能力充分的状态下,由于从蒸发器15流出的制冷剂成为低温低压,故在级联热交换器13中,高压侧回路13-a的制冷剂利用低压侧回路13-b的制冷剂被过冷却。
过冷却后的制冷剂经由电磁阀22在膨胀阀23中被减压并流入到蒸发器15中。在蒸发器15中,液体制冷剂边蒸发边吸热,从而冷却利用送风风扇15-a循环的外部气体。
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电磁阀24流入到级联热交换器13的低压侧回路13-b中,对在高压侧回路13-a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流出低压侧回路13-b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1的低压侧,由此构成冷冻装置。
(8)冷冻装置的冷冻能力过剩时
当冷冻装置的冷冻能力充分且在压缩机的高压侧制冷剂过剩时,制冷剂回路1采用图10所示的结构,打开电磁阀22、24及26,关闭电磁阀25。从压缩机11输出并被气体冷却器12冷却的制冷剂经由级联热交换器13的高压侧回路13-a到达膨胀阀23。
当冷冻能力充分时,由于膨胀阀23大致关闭,故压缩机11的低压侧压力逐渐减小。当该状态持续较长时间时,导致制冷剂偏向压缩机11的高压侧,故压缩机11的高压侧压力上升。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制冷剂而使用的二氧化碳在过渡临界状态下具有非常高的压力,故在压缩机11的高压侧压力上升这种情况有损冷冻装置的安全性,并且,因构成冷冻装置的要素的耐久压力上升而使重量增加。
另外,当压缩机11的高压侧压力和低压侧压力的压力差增大时,由于膨胀阀23前后的压力差也增大,故膨胀阀23有可能进行误动作。由此,冷冻装置整体的动作也变得不稳定。
在此,打开膨胀阀21并在贮液器14中贮留液化的液体制冷剂,将气体、液体旁通到压缩机11的中间压力部。由此,将偏向压缩机11高压侧的制冷剂贮留到贮液器14中及排出到压缩机11的中间压力部,从而可以降低压缩机11的高压侧压力。
此时,通过控制膨胀阀21的阀开度以使压缩机11的高压侧压力成为规定值以下,从而可以提高冷冻装置的安全性。
另外,在每次控制膨胀阀23的阀开度时,虽然都是基于压缩机11的高压侧压力和低压侧压力,但也可根据利用高压侧温度和低压侧温度进行的控制来谋求冷冻装置的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电磁阀进行制冷剂回路控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使用三通阀30构成制冷剂回路。

Claims (5)

1.一种冷冻装置,其将压缩机、气体冷却器、第一减压装置、蒸发器进行配管连接,作为制冷剂而使用自然制冷剂,该冷冻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之间具有第二减压装置及贮液器,将所述贮液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进行配管连接,
在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第二减压装置之间具有内部热交换器,与将所述蒸发器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直接配管连接的配管另外并列地经由开关阀及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进行配管连接。
2.一种冷冻装置,其将压缩机、气体冷却器、第一减压装置、蒸发器进行配管连接,作为制冷剂而使用自然制冷剂,该冷冻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之间具有第二减压装置及贮液器,将所述贮液器与所述压缩机的中间压力部进行配管连接,
在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第二减压装置之间具有内部热交换器,与将所述蒸发器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直接配管连接的配管另外并列地经由开关阀及所述内部热交换器进行配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经由开关阀将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减压装置的中间部与所述贮液器和所述第一减压装置的中间部进行配管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压力控制所述第二减压装置的开闭程度。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压缩机的输出侧压力和吸入侧压力的压力差控制所述第二减压装置的开闭程度。
CN2007800116078A 2006-03-29 2007-03-15 冷冻装置 Active CN1014106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0402/2006 2006-03-29
JP090403/2006 2006-03-29
JP2006090403A JP4841288B2 (ja) 2006-03-29 2006-03-29 冷凍装置
JP2006090402A JP4841287B2 (ja) 2006-03-29 2006-03-29 冷凍装置
PCT/JP2007/055216 WO2007119372A1 (ja) 2006-03-29 2007-03-15 冷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0678A CN101410678A (zh) 2009-04-15
CN101410678B true CN101410678B (zh) 2011-11-09

Family

ID=38636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16078A Active CN101410678B (zh) 2006-03-29 2007-03-15 冷冻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41288B2 (zh)
CN (1) CN1014106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802382B1 (pt) * 2008-06-18 2020-09-15 Universidade Federal De Santa Catarina - Ufsc Sistema de refrigeração
CN101776358B (zh) * 2010-03-02 2012-07-25 浙江大学 一种变浓度混合工质自复叠制冷机
WO2016013077A1 (ja) * 2014-07-23 2016-0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467682B2 (ja) * 2015-01-09 2019-0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A3083539A1 (en) * 2017-11-27 2019-05-31 Glaciem Cooling Technologies Pty Ltd Refrigeration system
JP6833065B2 (ja) * 2017-11-29 2021-0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および室外機
CN108413638B (zh) * 2018-03-16 2019-09-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双级压缩的自复叠制冷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61C (zh) * 1994-11-17 2002-03-13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制作所 膨胀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6466A (ja) * 1999-06-02 2000-12-15 Sanden Corp 蒸気圧縮式冷凍サイクル
JP2001317820A (ja) * 2000-05-08 2001-11-16 Hitachi Ltd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4294351B2 (ja) * 2003-03-19 2009-07-08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Co2冷凍サイクル
JP2005257149A (ja) * 2004-03-11 2005-09-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2005351494A (ja) * 2004-06-08 2005-12-22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61C (zh) * 1994-11-17 2002-03-13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制作所 膨胀阀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9-229497A 1997.09.0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63488A (ja) 2007-10-11
CN101410678A (zh) 2009-04-15
JP4841288B2 (ja) 201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0678B (zh) 冷冻装置
KR20080106311A (ko) 냉동 장치
CN100585298C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101526279B (zh) 冷量回收式双运行模式复叠低温制冷机
CN103635761A (zh) 冷冻装置
CN103328909A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WO2014068967A1 (ja) 冷凍装置
CN111595049B (zh) 一种带有内部回热器双喷射器的制冷循环系统及其方法
CN104833123A (zh) 冷冻装置
CN104833122A (zh) 冷冻装置
CN1321298C (zh) 冷冻装置
JP2005214444A (ja) 冷凍装置
JP2004163084A (ja) 蒸気圧縮式冷凍機
CN105556221A (zh) 制冷装置
JP2007263487A (ja) 冷凍装置
WO20020669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in which co2 is used for defrost and as refrigerant during stand-still
CN103148625B (zh) 一种具有储冷器的混合工质节流循环低温制冷机
CN214039024U (zh) 一种带喷射器的跨临界二氧化碳复叠实验系统
JP2003336918A (ja) 冷却装置
CN212720080U (zh) 一种空调循环相变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CN116697645A (zh)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JP3756711B2 (ja) 極低温冷凍装置
JP3990524B2 (ja) 臨界未満及び超臨界運転共用圧縮冷凍装置
CN103216965B (zh) 制冷系统以及用于制冷的方法
CN112577260B (zh) 船舶天然气再液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