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3870A - 导向件、无端带、无端带制法和使用无端带的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导向件、无端带、无端带制法和使用无端带的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3870A
CN101403870A CNA2008101449718A CN200810144971A CN101403870A CN 101403870 A CN101403870 A CN 101403870A CN A2008101449718 A CNA2008101449718 A CN A2008101449718A CN 200810144971 A CN200810144971 A CN 200810144971A CN 101403870 A CN101403870 A CN 101403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less band
guide
film
contact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449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3870B (zh
Inventor
清水正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03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3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3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38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03G2215/00143Meandering prevention
    • G03G2215/00151Meandering prevention using edge limit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向件、无端带、无端带制法和使用无端带的成像设备。无端带(300)包括无端带基体(10)和导向件(100),导向件具有肋元件(20)和抵靠在无端带基体(10)的边缘上的抵靠部,其中导向件(100)的抵靠部抵靠在无端带基体(10)的至少一个边缘面上。此外,导向件(100)可以设置在无端带基体(10)的至少一个边缘面上,粘合层(30)布置在它们之间。导向件(100)的抵靠部可以包括接触面(41),其接触无端带基体(10)的边缘面,延出部(43),其从无端带基体(100)的边缘延伸出来,以及支撑面,其接触无端带基体(10)的一侧。另外,加强条(50)可以跨越无端带基体(10)的另一侧和导向件(100)的延出部(43)的短幅面粘着。

Description

导向件、无端带、无端带制法和使用无端带的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向件、一种无端带、一种无端带制造方法和一种使用无端带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无端带(环带)被用作中间转印带,用于通过电子照相过程将调色剂(墨粉)图像转印至最终转印材料,以及被用作转印材料输送带,用于输送最终转印材料。
成像设备中的包含无端带的行进装置,例如感光体带、中间转印带或纸输送带,典型地被构造成,例如以图11中所示的方式,使得无端带1围绕三个辊3张紧拉伸。所述辊3中的一个用作驱动辊,另外两个辊为从动辊,无端带1被设计成运行在这些辊之间。
在这些类型的无端带行进装置中,已经提出各种方法来防止带从一侧到另一侧蜿蜒行进,包括在驱动辊上设置凸缘或类似物的方法(例如,见JP 58-100145A),以及下述方法,如示于图12,其中准备经历弹性变形的条形防蜿蜒的肋元件2设置在无端带1的至少一侧边缘的内表面上,并且通过使肋元件2的边缘与导辊7的锥形导向表面接触,该导辊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由转轴6驱动的辊3的外侧,这样,无端带1的运行可被引导。
在上面后一方法中采用肋元件2的情况下,如可见于图13,其中显示了图12中的肋元件2附近的以虚线圈出的区域Z的放大图,肋段4使用粘合段5粘着在无端带1上。
形成肋元件2的方法的特定实施例包括下述方法:其中一种方法使用作为粘合段5的丙烯酸树脂压敏粘合剂或类似物材料(例如,见JP 04-333457A和JP 07-187435A)将肋段4作为防蜿蜒导向件粘着在无端带上;还有一种方法,其中为了提高所述丙烯酸树脂压敏粘合剂的粘合强度,使用了用于压敏粘合层的树脂组合物,其含有特定丙烯酸共聚物和交联剂,并且具有80至99%重量的不可溶于溶剂的部分(例如,见JP 2001-206522A);还有一种方法使用单液型常温硬化改型环氧树脂作为粘合段将防蜿蜒导向件粘着至带的侧边缘(例如,见JP 2000-122439A);还有一种无端带,其中使用作为粘合段的双面胶将防蜿蜒的肋元件(或导向件)粘着在带的侧边缘上,双面胶在两面上具有由压敏丙烯酸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层(例如,见JP 2004-53629A)。
传统上,在无端带基体的内周表面上提供准备经历弹性变形的条形防蜿蜒的肋元件可通过使用下述方法实现,其中带有施加在其一个表面上的粘合剂的肋元件粘着在无端带基体的内周表面上。
然而,在防蜿蜒的肋元件或类似物粘着在无端带基体的内周表面上的方法中,由于肋元件的位置不稳定,因此如果在粘着操作中压缩力增大,则肋元件可能出现位置偏移,而如果压缩力减小,则可能发生粘着不规则。因此,将肋元件以高精度粘着在无端带基体的内周表面上的特定位置不是简单的事情。
本发明的益处在于提供一种导向件,其使得能够比传统方式更快地将准备经历弹性变形的防蜿蜒的肋元件粘着在无端带基体的内周表面上,并且粘着位置被精确保持在预定位置上;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无端带,其中防蜿蜒的肋元件能够比传统方式更快地被粘着在无端带基体的内周表面上,并且粘着位置被精确保持在预定位置上;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制造这样的无端带的方法;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使用这种无端带的成像设备。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导向件、无端带(环带)、无端带制造方法和使用无端带的成像设备具有下述特征。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向件,其具有肋元件以及基部,基部在一个表面上设有所述肋元件,并且具有与对象物边缘接触的表面。
(2)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上面在方面(1)中限定的导向件,其中所述与对象物边缘接触的基部表面为抵靠部,其抵靠在对象物边缘上。
(3)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上面在方面(2)中限定的导向件,其中:
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的抵靠侧边缘面与抵靠部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大约0.3mm。
(4)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端带,其具有无端带基体和导向件,导向件具有肋元件和抵靠部,所述抵靠部抵靠在无端带基体的边缘上,其中在无端带基体的至少一个边缘面上抵靠导向件的抵靠部。
(5)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上面在方面(4)中限定的无端带,其中导向件设置在无端带基体至少一个边缘上,它们之间设有粘合层。
(6)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上面在方面(4)中限定的无端带,其中导向件的抵靠部包括接触面,其接触无端带基体的边缘面,延出部,其延伸超出无端带基体的边缘,以及支撑面,其接触无端带基体的一侧。
(7)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上面在方面(4)中限定的无端带,其中导向件的抵靠部包括:第一薄膜,其接触无端带基体的边缘面,以及第二薄膜,其接触第一薄膜的一侧并且还接触无端带基体的一侧。
(8)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上面在方面(4)中限定的无端带,其中导向件的最大厚度不小于大约40μm且不大于大约[无端带基体的厚度+200μm],导向件的最小厚度不小于大约20μm且不大于大约200μm,以及接触无端带边缘面的导向件接触面的高度不小于大约20μm且不大于大约无端带基体的厚度。
(9)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上面在方面(4)中限定的无端带,其中导向件包括:第二薄膜,其厚度不小于大约20μm且不大于大约200μm,以及第一薄膜,其厚度不小于大约20μm且不大于大约无端带基体的厚度。
(10)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上面在方面(6)中限定的无端带,其中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的边缘面与接触无端带基体边缘面的导向件接触面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大约0.5mm。
(11)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上面在方面(7)中限定的无端带,其中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的边缘面与第一薄膜的边缘面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大约0.5mm。
(12)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端带制造方法,其包括:制备无端带基体,制备导向件,其包括肋元件和抵靠在无端带基体的边缘上的抵靠部,以及在无端带基体的至少一个边缘面上抵靠导向件的抵靠部,然后将导向件粘着在无端带基体上。
(13)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上面在方面(12)中限定的无端带制造方法,其中在制备导向件时,抵靠在无端带基体边缘面上的导向件抵靠部接触面与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大约0.5mm。
(14)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上面在方面(12)中限定的无端带制造方法,其中导向件包括第一薄膜,其接触无端带基体的边缘面,以及第二薄膜,其接触第一薄膜的一侧并且还接触无端带基体的一侧,以及在制备导向件时,抵靠在无端带基体的边缘面上的导向件第一薄膜的接触面与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的边缘面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大约0.5mm。
(15)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潜像保持体上形成潜像,显影单元,其使用静电潜像显影剂对潜像进行显影,转印单元,其通过中间转印元件将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对象上,以及定影单元,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对象上,其中上面在方面(4)中限定的无端带为中间转印元件。
(16)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潜像保持体上形成潜像,显影单元,其使用静电潜像显影剂对潜像进行显影,转印单元,其将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对象上,以及定影单元,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对象上,其中:转印单元包括输送转印对象的转印对象输送元件或将潜像保持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对象上的移动转印元件,以及上面在方面(4)中限定的无端带为所述转印对象输送元件或移动转印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1)中的发明方案,在将肋元件设置在对象物上时的肋元件定位精度可以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2)中的发明方案,在将肋元件设置在对象物上时的肋元件定位精度可以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3)中的发明方案,在将肋元件设置在对象物上时的肋元件定位精度可以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4)中的发明方案,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在预定位置被精确地定位无端带基体上,这意味着防蜿蜒的肋元件的直线度可以确保。结果,同传统技术相比,无端带的微小侧向蜿蜒运动可以显著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5)中的发明方案,导向件被牢固地紧固在无端带基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6)中的发明方案,导向件被相对于无端带基体可靠地定位。结果,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被相对于无端带基体精确地定位在预定位置,并且防蜿蜒的肋元件的直线度可以确保。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7)中的发明方案,导向件被相对于无端带基体可靠地定位,并且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被相对于无端带基体精确地定位在预定位置,这意味着防蜿蜒的肋元件的直线度可以确保。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8)中的发明方案,用于无端带基体的边缘面的抵靠部表面面积可以确保,从而提高导向件相对于无端带基体的定位精度。此外,导向件向无端带基体的粘着简单,并且即使无端带被长时间操作,因无端带基体和第二薄膜之间剪力导致的无端带破裂的机会也会最小。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9)中的发明方案,抵靠部表面面积或无端带基体的边缘面可以确保,从而提高导向件相对于无端带基体的定位精度。此外,导向件向无端带基体的粘着简单,并且即使无端带被长时间操作,因无端带基体和第二薄膜之间剪力导致的无端带破裂的机会也会最小。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10)中的发明方案,导向件被可靠地定位在无端带基体上,并且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相对于无端带基体被精确地定位在预定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11)中的发明方案,导向件被可靠地定位在无端带基体上,并且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相对于无端带基体被精确地定位在预定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12)中的发明方案,导向件被相对于无端带基体可靠地定位,然后被粘着到无端带基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13)中的发明方案,导向件被可靠地定位在无端带基体上,且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被相对于无端带基体精确地定位在预定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14)中的发明方案,导向件被可靠地定位在无端带基体上,并且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相对于无端带基体被精确地定位在预定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15)中的发明方案,形成在中间转印元件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位置偏移同传统技术相比显著减小,并且最终形成在纸页上的彩色图像或类似物可抵抗颜色偏移(色差)和色相变化,这意味着同传统技术相比图像缺陷的出现可被显著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16)中的发明方案,在输送转印对象(例如,纸页)中的侧向运动或蜿蜒被抑制,结果,最终形成在纸页上的彩色图像或类似物可抵抗颜色偏移(色差)和色相变化,这意味着同传统技术相比图像缺陷的出现可被显著抑制。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方面的代表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导向件实施例;
图2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导向件实施例;
图3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无端带实施例;
图4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无端带的另一实施例;
图5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无端带的另一实施例;
图6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无端带的另一实施例;
图7是说明图,描绘了根据本发明代的表实施方式的导向件制造方法实施例以及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无端带制造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A至E;
图8是说明图,描绘了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无端带制造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F至J;
图9是示意性结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代表性实施方式;
图10是模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成像设备的另一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
图11是模式图,示出了围绕驱动辊张紧拉伸的无端带的实施例;
图12是示意性说明图,描绘了无端带的防蜿蜒结构的实施例;
图13是图12中的无端带的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了图12中以虚线圈出的区域Z;
图14是说明图,描绘了直线度的概念;
图15是说明图,描绘了测量平行度的方法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如示于图1中的剖视结构,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导向件100具有肋元件20和基部40。所述基部在其一个表面上设有所述肋元件20,并且基部具有与对象物边缘接触的接触面41。所述基部能够相对于肋元件20的对象物定位然后粘着在其上。在本说明书中,″肋元件″指的是准备经历弹性变形的条形防蜿蜒元件,如示于图12并且如前所述,其设在无端带(环带)1的至少一侧边缘的内表面上,并且通过将肋元件的边缘与导辊7的锥形导向表面接触,无端带1的行进可被引导,其中所述导辊7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由转轴6驱动的辊3的外侧。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导向件″指的是用于确保所述肋元件可被设置在无端带1的侧边缘处的预定位置上的元件。
在该代表性实施方式的导向件100中,肋元件20的边缘面和接触面41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大约0.3mm。另外,在该代表性实施方式中基部40的最大厚度不小于大约40μm且不大于大约[对象物的厚度+200μm],基部40的最小厚度不小于大约20μm且不大于大约200μm,并且接触对象物边缘面的导向件100的接触面41的高度不小于大约20μm且不大于大约对象物的厚度。
此外,基部40可以采用弹性件,并且基于拉伸弹性和耐热性方面的考虑,双轴定向的聚酯、氟树脂、聚酰胺树脂、聚丙烯或类似物可被使用。另外,为了形成示于图1的横截面形状,基部40可以被如此形成,例如使用单一的弹性件片材,并且在规定宽度将片材切割至预定深度。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形成方法,基部40还可以通过例如挤出成型等方法形成。
此外,如有必要,粘合剂可以用于实现肋元件20和基部40之间界面的粘着。
肋元件20的根据JIS K6253(1997)测量的类型A的计示硬度(durometer hardness)典型地不小于大约A30且不大于大约A90,优选不小于大约A50且不大于大约A80,更优选不小于大约A65且不大于大约A75。用于肋元件20中的弹性件可采用的材料的实施例包括具有适当硬度的弹性材料和类似物,例如聚丁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聚酯弹性体、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在它们当中,如果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例如对于无端带基体10的电绝缘性以及耐湿性、耐溶剂性耐臭氧性耐热性耐磨损性和对粘合剂的粘着性,则聚氨酯橡胶和丁腈橡胶特别优选。关于肋元件20的形状,横截面优选为大致矩形,但梯形和半圆形也是可行的,并且这些并非构成排他性名单。此外,关于例如防蜿蜒效果、耐用性和诸如此类因素,肋元件20的宽度典型地不小于大约3mm且不大于大约10mm,更优选不小于大约3mm且不大于大约7mm。在肋元件20的厚度方面没有特别的限制,尽管典型地,不小于大约1mm且不大于大约5mm的厚度是优选的。
如示于图2中的剖视结构,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另一导向件120具有肋元件20,其由肋弹性件22和粘合层32构成,以及基部40a,其具有设在其一个表面上的肋元件20,还具有接触面41,其接触对象物的边缘,并且能够相对于肋元件20定位、然后粘着在其上。基部40a包括第一薄膜44,其包括接触对象物边缘面的接触面41,以及第二薄膜42,其借助于粘合层34接触第一薄膜44的一个表面,并且还具有与对象物的一侧接触的表面。
在根据该代表性实施方式的上述另一种导向件120中,第二薄膜42的厚度不小于大约20μm且不大于大约200μm,第一薄膜44的厚度不小于大约20μm且不大于大约无端带基体的厚度。另外,设在根据该代表性实施方式的上述另一种导向件120上的肋元件20的边缘面与第一薄膜44的边缘面41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大约0.3mm。
此外,肋元件20的肋弹性件22的根据JIS K6253(1997)测量的类型A计示硬度典型地不小于大约A30且不大于大约A90,优选不小于大约A50且不大于大约A80,更优选不小于大约A65且不大于大约A75。用于肋元件20的弹性件可采用的材料的实施例包括具有适当硬度弹性材料和类似物,例如聚丁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聚酯弹性体、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在它们当中,如果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例如对于无端带基体的电绝缘性以及耐湿性、耐溶剂性、耐臭氧性、耐热性、耐磨损性和对粘合剂的粘着性,则聚氨酯橡胶和丁腈橡胶特别优选。关于肋元件20的形状,横截面优选为大致矩形,但梯形和半圆形也是可行的,并且这些并非构成排他性名单。此外,关于例如防蜿蜒效果和耐用性和诸如此类的因素,肋元件20的宽度典型地不小于大约3mm且不大于大约10mm,更优选不小于大约3mm且不大于大约7mm。在肋元件20的厚度方面没有特别的限制,尽管典型地,其厚度不小于大约1mm且不大于大约5mm是优选的。
肋元件20的粘合层32优选采用丙烯酸系的、天然橡胶系的、合成橡胶系的、硅氧烷系的或热固性粘合剂。在它们当中,关系到所实现的粘合性能和所引起的成本,丙烯酸系的粘合剂是特别优选的。粘合剂的膜厚(粘合层的厚度)优选不小于大约5μm且不大于大约100μm,更优选不小于大约10μm且不大于大约50μm。如果该厚度超过大约100μm,则存在粘合剂突伸超出粘着区域的可能性。此外,如果厚度小于大约5μm,则肋弹性件22和基部40a的第二薄膜42之间的粘合强度可能不足。
此外,也可以使用双面涂覆的胶带,其包括的粘合剂含有作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系材料例如丙烯酸材料、硅氧烷材料、天然或合成橡胶、氨基甲酸酯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例如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以及无纺织物、聚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或类似物。商业供应的双面涂覆的胶带的一个实施例是Nitto Denko Corporation制造的产品No.5000NS,其包括丙烯酸树脂系粘合层,分别以0.03mm的厚度形成在厚度为0.1mm的无纺织物基体的两面上。
此外,为了实现理想的拉伸弹性和耐热性,第一薄膜44和第二薄膜42可以使用双轴定向的聚酯、氟树脂、聚酰胺树脂、聚丙烯或类似物。
另外,从韧性方面考虑,第一薄膜44的厚度优选大致等于对象物(例如,无端带基体)的厚度,并且如果不是大致相等,优选不小于大约20μm。如果第一薄膜44的厚度小于大约20μm,则将薄膜抵靠在对象物边缘的操作可能趋向于产生问题。第一薄膜44的宽度优选不小于大约1mm且不大于大约10mm,更优选不小于大约2mm且不大于大约5mm。第一薄膜44的边缘的直线度优选不大于大约0.5mm,更优选大约0.2mm或以下。这里,″直线度(straightness)″是基于JISB0621的″几何偏差的定义和表示″中定义的″直线度″。换言之,参看图14,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中,直线度这种特性指的是一条直线从几何正确直线(几何直线)偏离的尺寸,从而当垂直于偏差的一对几何正确的平行平面叠夹着直线形体时,直线度指的是这两个平面之间的最小间隔。
直线度的测量可以这样实现,例如通过使用3D CoordinateMeasuring Machine(CP-1057,Mitutoyo Corporation制造)以肋元件20(图2)的两端作为基准点来测量肋元件20(图2)的位移,然后计算直线度。
如果第一薄膜44的宽度小于大约1mm,则将薄膜抵靠在对象物(例如,无端带基体)边缘的操作可能趋向于产生问题,并且确保薄膜边缘的直线度不大于大约0.5mm变得很困难,而如果薄膜的宽度超过大约10mm,则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其上粘着有导向件120的对象物可能会在设备中占据过大的空间。关于韧性,第一薄膜44优选使用对象物的一部分(例如,无端带基体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理想的拉伸弹性和耐热性,第二薄膜42优选由对象物(例如,无端带基体)的材料或双轴定向的聚酯形成。第二薄膜42的厚度优选不小于大约10μm且不大于大约200μm,更优选不小于大约20μm且不大于大约130μm。如果厚度超过大约200μm,则作用于对象物和第二薄膜之间的剪力可能在对象物中变得集中,引起裂纹。相反,如果厚度小于大约10μm,则会由于粘附在对象物上导致操作性变差,这可能会引起基部40a位置偏移。第二薄膜42的宽度为包含第一薄膜44和肋元件20的宽度、优选加上不小于0mm且不大于大约3mm的附加宽度。
以类似于上述粘合层32的方式,粘合层34优选为丙烯酸系的、天然橡胶系的、合成橡胶系的、硅氧烷系的或热固性粘合剂。在它们当中,关系到所实现的粘合性能和所引起的成本,丙烯酸系的粘合剂是特别优选的。粘合剂的膜厚(粘合层的厚度)优选不小于大约5μm且不大于大约100μm,更优选不小于大约10μm且不大于大约50μm。如果该厚度超过大约100μm,则存在粘合剂突伸超出粘着区域的可能性。此外,如果厚度小于大约5μm,则粘合强度可能不足。
如前所述,为了确保设在导向件120上的肋元件20和第一薄膜44的边缘面41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大约0.3mm,除了示于图2的其中第一薄膜44和第二薄膜42被粘着在一起的方法以外,下述方法,其中第一薄膜44和第二薄膜42焊接在一起,也可以使用。
[无端带]
下面参照图3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无端带。那些参照图1和图2描述过的导向件100和120的结构性元件的结构描述在此被省略。此外,在下面描述的无端带中,赋予与前面相同附图标记的结构性元件被认为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不再进行描述。
示于图3的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无端带300包括无端带基体10以及导向件100,所述导向件设有肋元件20并且还具有抵靠在无端带基体10的边缘上的抵靠部,其中在无端带基体10的至少一个边缘上抵靠导向件100的抵靠部。另外,导向件100设置在无端带基体10的至少一个边缘上,其中粘合层30布置在其间。
导向件100的抵靠部具有:接触面41,其接触无端带基体10的边缘面,延出部43,其从无端带基体的边缘10延伸出来,以及支撑面,其接触无端带基体10的一侧。另外,前面所述的粘合层30设置在该支撑面的顶部上。在图3中,考虑到确保高度的定位精度,没有在接触面41上设置粘合层,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情况,并且从耐用性方面考虑,超薄粘合层也可以设在接触面41上。
另外,为了提高导向件100在无端带基体10上的粘着性,加强条50可以跨越无端带基体10的另一侧和导向件100的延出部43的短幅面(宽度方向表面)设置。
以类似于前面所述的粘合层32和34的方式,粘合层30优选为丙烯酸系的、天然橡胶系的、合成橡胶系的、硅氧烷系的或热固性粘合剂。在它们当中,关系到所实现的粘合性能和所引起的成本,丙烯酸系的粘合剂是特别优选的。粘合剂的膜厚(粘合层的厚度)优选不小于大约5μm且不大于大约100μm,更优选不小于大约10μm且不大于大约50μm。如果该厚度超过大约100μm,则存在粘合剂突伸超出粘着区域的可能性。此外,如果厚度小于大约5μm,则粘合强度可能不足。
根据该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无端带300的肋元件20的根据JISK6253(1997)测量的类型A计示硬度可以典型地不小于大约A30且不大于大约A90,优选不小于大约A50且不大于大约A80,更优选不小于大约A65且不大于大约A75。如果硬度超过大约A90,则尽管粘合过程中的伸长可以最小化,并且尺寸精度可能较为理想,但弹性可能不足以吸收在无端带围绕辊的弯曲表面被长时间驱动时产生的连续剪力。此外,如果硬度小于大约A30,则因无端带蜿蜒导致施加在导向件上的剪力引起的导向件变形可能趋向于较大,并且令人满意的导向变得很困难。所述弹性件可采用的材料的实施例包括具有适当硬度的弹性材料和类似物,例如聚丁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聚酯弹性体、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在它们当中,如果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例如电绝缘性相对于无端带以及耐湿性、耐溶剂性、耐臭氧性、耐热性、耐磨损性和对粘合剂的粘着性,则聚氨酯橡胶和丁腈橡胶特别优选。关于防蜿蜒导向件的形状,该形状可以根据无端带使用条件和类似物而适宜地确定,但为了确保令人满意的防蜿蜒效果,横截面优选为大致矩形,尽管梯形和半圆形也是可行的,并且这些并非构成排他性名单。此外,关于例如防蜿蜒效果和耐用性和诸如此类的因素,防蜿蜒导向件的宽度典型地不小于大约3mm且不大于大约10mm,优选不小于大约3mm且不大于大约7mm。在防蜿蜒导向件的厚度方面没有特别的限制,尽管从防蜿蜒效果和耐用性和诸如此类的角度看,厚度优选不小于大约1mm且不大于大约5mm。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另一无端带320。除了加强条52跨越无端带基体10的另一侧和导向件100的延出部43的短幅面的仅仅一部分这一点以外,无端带320的结构与前面所述的无端带300相同。其上被粘合加强条52的表面面积可以调节,只要导向件100在无端带基体10上的粘着和所产生的强度令人满意即可。
示于图5的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又一无端带340包括无端带基体10以及导向件120,导向件设有肋元件20并且还具有抵靠在无端带基体10的边缘上的抵靠部,其中在无端带基体10的至少一个边缘上抵靠导向件120的抵靠部。另外,导向件120设置在无端带基体10的至少一个边缘上,其中粘合层30布置在其间。
导向件120的抵靠部具有第一薄膜44,其接触无端带基体10的边缘面,以及第二薄膜42,其接触第一薄膜44的一个表面并且还接触无端带基体10的一侧。另外,前面所述的粘合层30设置在第二薄膜42的接触无端带基体10的表面上。在图5中,考虑到确保高度的定位精度,没有在接触面41上设置粘合层,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情况,并且从耐用性方面考虑,超薄粘合层也可以设在该接触面41上。
另外,为了提高导向件120在无端带基体10上的粘着性能以及所产生的强度,加强条50可以跨越无端带基体10的另一侧和导向件120的第一薄膜44的幅面设置。加强条50可以由树脂条54和粘合层36构成。
树脂条54可以是由氟树脂、聚酰亚胺树脂或双轴定向的聚酯或类似物形成的条,并且优选其厚度不大于大约100μm。如果厚度超过大约100μm,则当无端带被用在成像设备、电子照相设备或类似物中时,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所述条可能接触清理刀片。
以类似于前面所述的粘合层32和34的方式,粘合层36优选为丙烯酸系的、天然橡胶系的、合成橡胶系的、硅氧烷系的或热固性粘合剂。在它们当中,关系到所实现的粘合性能和所引起的成本,丙烯酸系的粘合剂是特别优选的。粘合剂的涂布厚度(粘合层的厚度)优选不小于大约5μm且不大于大约100μm,更优选不小于大约10μm且不大于大约50μm。如果该厚度超过大约100μm,则存在粘合剂突伸超出粘着区域的可能性。此外,如果厚度小于大约5μm,则粘合强度可能不足。粘合层36的宽度可以大致等于导向件120的厚度。由这种类型的树脂条54和粘合层36构成的加强条54的一个实施例是聚酯压敏胶带No.31(Nitto Denko Corporation制造),并且这种条可以良好地使用。
根据该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无端带340上的肋元件20的肋弹性件22的根据JIS K6253(1997)测量的类型A计示硬度可以典型地不小于大约A30且不大于大约A90,优选不小于大约A50且不大于大约A80,更优选不小于大约A65且不大于大约A75。如果硬度超过大约A90,则尽管粘合过程中的伸长可以最小化,并且尺寸精度可能较为理想,但弹性可能不足以吸收在无端带围绕辊的弯曲表面被长时间驱动时产生的连续剪力。此外,如果硬度小于大约A30,则因无端带蜿蜒导致施加在导向件上的剪力引起的导向件变形可能趋向于较大,并且令人满意的导向变得很困难。所述弹性件可采用的材料的实施例包括具有适当硬度的弹性材料和类似物,例如聚丁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聚酯弹性体、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在它们当中,如果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例如电绝缘性相对于无端带以及耐湿性、耐溶剂性、耐臭氧性、耐热性、耐磨损性和对粘合剂的粘着性,则聚氨酯橡胶和丁腈橡胶特别优选。关于防蜿蜒导向件的形状,该形状可以根据无端带使用条件和类似物而适宜地确定,但为了确保令人满意的防蜿蜒效果,横截面优选为大致矩形,尽管梯形和半圆形也是可行的,并且这些并非构成排他性名单。此外,关于例如防蜿蜒效果和耐用性和诸如此类的因素,防蜿蜒导向件的宽度典型地不小于大约3mm且不大于大约10mm,优选不小于大约3mm且不大于大约7mm。在防蜿蜒导向件的厚度方面没有特别的限制,尽管从防蜿蜒效果和耐用性和诸如此类的角度看,厚度优选不小于大约1mm且不大于大约5mm。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另一无端带360的结构。除了加强条52跨越无端带基体10的另一侧和导向件120的第一薄膜44的幅面的仅仅一部分这一点以外,无端带360的结构与前面所述的无端带340相同。除了加强条52由宽度分别比树脂条54和粘合层36窄的树脂条56和粘合层38构成这一点以外,加强条52的结构与加强条50相同。此外,其上被粘合加强条52的表面面积可以调节,只要导向件120在无端带基体10上的粘着和所产生的强度令人满意即可.
[无端带制造方法]
下面参照图7和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无端带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于图2的导向件120可以利用示于图7的制造方法制造出来。
首先,参照图7描述制造导向件120(图2)的实施例。带有形成在其一个表面上的粘合层34的第一薄膜44被插入第一模具(jig)60中的深沟槽的侧表面60a和60b之间,该第一模具用作例如Thompson模具(Thompson die)或诸如此类的切边模具。接下来,第二薄膜42被插入浅沟槽(步骤A)中,第一薄膜44和第二薄膜42通过粘合层34被粘着在一起(步骤B)。
然后,第二模具62被接合在第一模具上,带有形成在其一个表面上的粘合层32的肋弹性件22被插入第二模具62中的开口的侧表面62a和62b之间(步骤C)。第二薄膜42和肋弹性件22然后通过粘合层32被粘合在一起(步骤D)。此时,构成肋元件的肋弹性件22的边缘面和第一薄膜44的边缘面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大约0.3mm。这里,″平行度(degree of parallelism)″是基于JIS B0621的″几何偏差的定义和表示″中定义的″平行度″。
如示于图15,平行度的测量可以这样进行,即第一薄膜44的边缘面与支靠在面板上的如JIS B7514(1977)中规定的工字梁的直边缘接触,使用量规(dial gauge)测量第一薄膜44所抵靠的工字梁直边缘面至肋弹性件22的边缘面之间的距离,然后按JIS B0621的规定由该距离计算平行度。
接下来,第一模具60和第二模具62被分开和移除,从而形成导向件,其中第二薄膜42、粘合层34和第一薄膜44通过粘合层32依次层合在由肋弹性件22和粘合层32构成的肋元件20上(步骤E)。
下面参照图8描述所述导向件120(图2)向无端带基体的边缘抵靠和结合的过程。
使用在步骤E中获得的导向件,粘合层30被形成在第二薄膜42的相反表面上,该相反表面与其上形成有肋元件的表面相反(步骤F)。
接下来,在无端带基体的边缘10抵靠在导向件120(图2)的第一薄膜44的边缘面上的情况下,导向件通过粘合层30粘着在无端带基体10的一个表面上(步骤G),从而将导向件120(图2)和无端带基体10结合在一起(步骤H)。在此,第一薄膜44的抵靠在无端带基体10上的边缘面的直线度可以不大于大约0.2mm。
接下来,由其一个表面上形成有粘合层36的树脂条54构成的加强条50粘着在步骤H中所获得的包括导向件120(图2)和无端带基体10的组合结构上(步骤I)。然后,适合于粘合层36的材料的压缩力被施加,从而将加强条50结合在无端带基体10的另一表面和导向件120(图2)的第一薄膜44的幅面上,并且产生具有肋元件的无端带,其中肋元件的直线度不大于大约0.5mm,并且优选不大于大约0.2mm(步骤J)。
用于代表性实施方式中的无端带基体10可以采用但并不局限于下面描述的材料,关于机械性能,优选采用结晶树脂例如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间规聚苯乙烯、聚缩醛、聚苯硫醚、聚醚酮、聚醚丁腈或类似物,或是采用非晶树脂例如聚碳酸酯、聚砜、聚醚砜、聚醚醯亚胺、聚酰胺亚胺、聚酰亚胺或类似物。聚酰亚胺或聚酰胺亚胺是特别理想的。
(导电剂)
无端带可以包括导电剂,以达到调节电阻的目的。导电性炭黑、石墨、金属氧化物或类似物是优选的导电剂,而导电性炭黑是特别理想的。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树脂带可以这样制成,即将作为导电性材料的炭黑散布在用作薄膜形成树脂的上述树脂中,从而使得带具有半导电性。在下面描述的转印带的情况下,相对于每100份重量的树脂,导电性炭黑的配量典型地不小于大约15份重量且不大于大约35份重量,优选不小于大约20份重量且不大于大约30份重量。如果炭黑没有被均匀且精细地散布,则可能不能获得具有预期电阻特性和能够优异地维持表面电阻率的带。
如果均匀且精细地散布的炭黑的配量小于大约15份重量每100份重量的树脂,则转印元件的电阻可能会增加,并且调色剂转印变得很困难。相反,如果炭黑的量超过大约35份重量每100份重量的树脂,则不但电阻会变得太低,而且薄膜会变得太脆,从而引起柔性下降。
然而,如果预期的电阻能够以稳定的方式实现,则除了前面所述的导电性炭黑之外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包括半导电性炭黑或其它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精细粉末。各式各样的炭黑的实施例包括Ketchen黑、乙炔黑和类似物。此外,在其它可以使用的导电性颗粒方面没有特别的限制,它们的实施例包括金属例如铝和镍,金属氧化物化合物例如氧化钇和氧化锡,以及钛酸钾和类似物。
此外,添加离子导电性材料例如LiCl,或导电性聚合物材料例如聚苯胺、聚吡咯、聚砜、聚乙炔或类似物也是可行的。这些材料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通过组合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材料来使用。
这些另外的导电剂的配量优选也位于前面所述的范围内。
[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实施例示于图9中。
首先参照图9描述成像设备的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图中所示的成像设备200包括四个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它们沿着位于壳体400内的中间转印带409大致相互并列地定位。这些用作潜像保持体(latent image holding members)的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可以被构造成使得,例如,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能够形成黄色图像,电子照相感光体401b能够形成品红图像,电子照相感光体401c能够形成青色图像,电子照相感光体401d能够形成黑色图像。
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可以每个能够沿预定方向(在图页平面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围绕该旋转方向设有充电辊402a至402d,显影单元404a至404d,初次转印辊410a至410d,和清理刀片415a至415d。容纳于调色剂盒405a至405d中的四色调色剂,即黑色、黄色、品红和青色调色剂,可以分别被供应到显影单元404a至404d。此外,初次转印辊410a至410d可以分别跨越中间转印带409接触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每个充电辊402a至402d可以是接触型充电辊,其为接触型充电材料的一个实施例。
曝光单元403还可以定位在壳体400内的预定位置,并且由曝光单元403发出的光束可以照射在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的表面上。因此,转动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使得充电、曝光、显影、初次转印和清理这些过程能够被依次执行,从而将每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和重叠到中间转印带409上。
在本说明书中,充电辊402a至402d可被用于将导电性元件(充电辊)与相应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的表面接触,从而施加均匀的电压至感光体,并将感光体表面充电至预定电势(充电步骤)。除了在该代表性实施方式中显示的充电辊以外,充电也可以通过采用充电刷、充电膜、充电管或类似物的其它接触型充电系统实现。
曝光单元403可以采用光学装置或类似物,以使得光源例如半导体激光器、LED(发光二极管)、液晶闸或类似物能够向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的表面上发射期望的图像模式。在这些可能性中,如果使用能够发射非干涉光的曝光单元,则可以防止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的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之间产生干涉纹。
对于显影单元404a至404d,采用二成分静电潜像显影剂通过接触型或非接触型过程实现显影的典型显影单元可以被使用(显影步骤)。在这些类型的显影单元方面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它们使用二成分静电潜像显影剂即可,并且适宜的传统单元可以根据期望的目的被选择。
在初次转印步骤中,与承载在图像保持体上的调色剂极性相反的初次转印偏压被施加在初次转印辊410a至410d上,从而实现依次将每种颜色的调色剂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9上。
在转印步骤之后,清理刀片415a至415d可被用于去除粘附在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并且所产生的干净表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然后被重新用于所述成像过程中。清理刀片可采用的材料的实施例包括氨基甲酸酯橡胶、聚丁橡胶、硅氧烷橡胶和类似物。
中间转印带409可以被驱动辊406、支持辊408以及张力辊407支撑在预定的张力级别,并且可以通过这些辊的旋转而被无松弛地转动。此外,二次转印辊413可以定位成跨越中间转印带409接触支持辊408。
通过将与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极性相反的二次转印偏压施加至二次转印辊413,调色剂经历从中间转印带向记录介质的二次转印。在移经支持辊408和二次转印辊413之间后,中间转印带409可以被靠近驱动辊406定位的清理刀片416或除电装置(未示于图中)清理表面,然后可以被重新用于下一成像过程。此外,托盘(转印对象介质托盘)411可以设置在壳体400内的预定位置上,并且存储在托盘411中的转印对象介质500例如纸可以被进给辊41在中间转印带409和二次转印辊413之间进给,然后在两个相互接触定影辊414之间进给,然后从壳体400排出。
在该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中,上述转印单元可以包括示于图9的中间转印带409,其承载着调色剂图像,以及多个支撑辊,其中包括驱动辊406,用于在中间转印带409上维持张力并且以旋转方式驱动带。中间转印带409可以是在图3至图6中例示的无端带,并且其上形成有抵靠部以及肋元件的导向件可以围绕无端带的至少一侧边缘设置。另外,至少一个所述支撑辊可以设有导辊,其可自由转动并且具有锥形导向表面或类似物,以接触并引导肋元件的边缘。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模式图。示于图10的成像设备510是所谓的四周期型成像设备,其中多色调色剂图像可以由一个电子照相感光体形成。成像设备510可以包括感光鼓51,其被驱动单元(未示于图中)以预定旋转速度沿图中所示箭头A的方向旋转。对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充电的充电装置72可以设置在感光鼓51上方。
配备有作为曝光光源的表面发光型激光器阵列的曝光装置80可以布置在充电装置72上方。曝光装置80可以根据将被形成的图像调制从光源发出的多个激光束,并且可以沿扫描方向偏转它们,从而沿着几乎平行于感光鼓51的轴线的方向扫描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结果,静电潜像可以形成在充电的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上。
显影装置75可以定位在感光鼓51的侧面。显影装置75可以包括辊形壳体,其被布置成可转动。四个存储单元可以形成在壳体内,并且显影单元75Y、75M、75C和75K可以设置在这些存储单元内。显影单元75Y、75M、75C和75K可以分别包含显影辊76,并且可分别被用于存储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彩色调色剂。
使用成像设备510形成全彩色图像可能需要感光鼓51为四色中的每一色形成图像。换言之,在感光鼓51形成四个图像的期间,操作可以反复进行,其中充电装置72对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充电,并且曝光装置80用激光束扫描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其中激光束已经根据用于表示被形成的彩色图像的、针对颜色Y、M、C、K之一的图像数据被调制。这种操作可以对于由感光鼓51实施的每个图像形成反复过程反复进行,同时用于调制激光束的图像数据在四色之间切换。此外,对于由感光鼓51实施的每个图像形成反复过程,显影装置75可以启动显影单元75Y、75M、75C和75K中面对着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的那个显影单元,该特定显影单元的显影辊76面对着所述外周表面,从而将形成在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规定颜色,并且在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该规定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这种操作可以反复进行,同时转动壳体以便切换用于对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结果,每当感光鼓51转动一圈,Y、M、C和K调色剂图像可以依次形成在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上。
此外,无端中间转印带101可以定位在感光鼓51下面。中间转印带101可以围绕辊102,103和105缠绕,并且可以被安置成使得带的外周表面与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相接触。辊102、103和105可以利用来自没有示于图中的电动机的驱动力的传动作用而旋转,从而沿着图中所示箭头B的方向转动中间转印带101。
转印装置(转印单元)90可以相对于感光鼓51定位在中间转印带101的相反侧,并且依次形成在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上的Y、M、C和K调色剂图像可以被转印装置90每次一种颜色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1的图像形成表面上,从而最终全部四种Y、M、C和K调色剂图像可以叠加在中间转印带101上。
此外,润滑剂供应装置79以及清理装置77可以布置在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上,相对于显影装置75位于感光鼓51的相反侧的位置。一旦形成在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已经被转引到中间转印带101上,润滑剂供应装置79可以供应润滑剂至感光鼓51的外周表面,并且保持着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外周表面区域可以被清理装置77清理。
纸供应单元110可以定位在中间转印带101下面,并且用作记录材料多张纸P可以叠置于纸供应单元110内。拾取辊111可以定位在纸供应单元110的左上角,辊对113和辊115可以依次沿着纸P被拾取辊111进给的方向布置在下游。定位在纸叠层顶部的记录纸页可以通过拾取辊111的旋转而从纸供应单元110拾取,然后可以被辊对113和辊115输送。
此外,转印装置92可以相对于辊105定位在中间转印带101的相反侧。被辊对113和辊115输送的一页纸P可以在中间转印带101和转印装置92之间进给,并且转印装置92可以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01的图像形成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页纸P上。配备有一对定影辊的定影装置94可以沿着纸P的输送方向定位在转印装置92的下游侧,并且一旦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已经被定影装置94熔融和定影,载有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纸P可以从成像设备510排出并且安置在排出纸接收器(未示于图中)中。
<附记>
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所述的无端带,被无端带基体的边缘抵靠的第一薄膜的抵靠部的边缘面的直线度不大于大约0.5mm,优选不大于大约0.2mm。
实施例
下面参照一组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不要在任何意义上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无端带基体制造方法]
向由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DDE)形成的聚酰胺酸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液(U-Varnish S(固态成分浓度:18%重量),Ube Industries,Ltd.制造)中,添加足够量的干燥氧化炭黑(SPECIAL BLACK 4,Degussa AG制造,pH:3.0,挥发性成分:14.0%),以相对于每100份重量的原材料固态成分(溶液中的能够形成聚酰亚胺树脂的成分)提供23份重量的炭黑。使用气流研磨机(Genus PY,Genus Co.,Ltd.制造),实施由下述步骤构成的操作:将所产生的混合物分为两份,以压力200MPa以及最小表面面积1.4mm2撞击所述两份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再次分为两份,如此进行五次,从而混合炭黑并且产生含有的炭黑聚酰胺酸溶液,以便用于形成基体。使用分配器,这种含有炭黑的聚酰胺酸溶液被施加在圆柱型模具的内表面上,施加的量足以形成涂层厚度为大约0.5mm,然后模具被以1,500rpm的速度转动15分钟,以形成具有大致均匀厚度的薄膜。模具然后以250rpm的速度转动,同时模具的外侧被暴露于60℃的热气流30分钟,然后以150℃的温度加热60分钟,接下来将模具冷却到室温,这样完成了涂层薄膜的形成。接下来,形成在模具内表面上的涂层薄膜被移除,并被用于覆盖金属型芯的外周。带涂层的型芯被加热到400℃的温度,其中温度升高速度为2℃/分钟,然后以400℃的温度进一步加热30分钟,从而从涂层去除残余溶剂和环化脱离的水,并且完成酰亚胺转化反应。在将型芯冷却到室温后,形成在金属型芯表面上的聚酰亚胺薄被从型芯玻璃,以产生无端带,其外径Ф为189mm、厚度为80μm。这种无端带的表面电阻率为1×1012Ω/square,体积电阻率为3.2×109Ωcm。
这种带被安装在圆柱形模具上并被切割,其边缘面的直线度为0.1mm。
[实施例1]
实施例1中的导向件是根据描述于图7和图8的无端带制造方法制备的,并且这种导向件被用于制造无端带。描述于这些实施例和后面的对比例中的用于每个结构性元件的材料,以及这些结构性元件的特性,对于这些被描述的实施例或对比例而言是特定的,并且不在任何意义上限制本发明的构成。
使用前面所述的方法,所制备的导向件和无端带的平行度和直线度被测量。
<步骤A>
第二薄膜42以及第一薄膜44被以下面描述的形状和精度(在Thompson模具中不大于0.1mm)制备。下面描述的粘合层34形成在第一薄膜44上。
第一薄膜44:双轴定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宽度:8mm,长度:593mm,直线度:0.1mm,厚度:75μm。
第二薄膜42:双轴定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宽度:3mm,长度:593mm,直线度:0.1mm,厚度:50μm。
粘合层34的粘合剂:双面涂覆的胶带″No.5000NS″(Nitto DenkoCorporation制造),其使用丙烯酸系的粘合剂。
此外,作为能够将第一薄膜44和第二薄膜42作为结合体转动的Thompson模具的上述第一模具60的直线度为0.1mm或以下。第一模具60由例如铝等材料形成,并且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将第一薄膜44设置在其中的沟槽的宽度比第一薄膜44的宽度大0.2mm,并且,侧表面60a和60b被加工成直线度不大于0.05mm且深度为125μm。另外,将第二薄膜42设置在其中的沟槽的公差为0.2mm或以下,该沟槽的深度为50μm。
<步骤B>
通过粘合层34,第二薄膜42和第一薄膜44在第一模具60内被粘着在一起。
<步骤C>
然后,第二模具62接合在第一模具60上。接下来,由下面描述的肋弹性件22(其表面上形成有下面描述的粘合层32)构成的肋元件20(图2)被插入第二模具62中的开口中。第二模具62被加工成使得,在此,肋弹性件22的边缘面和第二模具中的开口的侧表面62a和62b之间的间隙大于0.2mm,第一模具60的侧表面62b和侧表面60a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0.3mm,并且第二模具62和第一模具60之间的接合间隙不大于0.1mm。
肋弹性件22:热固性氨基甲酸酯橡胶片材,宽度为5mm,长度为593mm,利用Thompson模具将Tigers Polymer Corporation制造的热固性氨基甲酸酯橡胶片材(TYPLANE TR100-70)(根据JIS K6253(1997)测量的类型A计示硬度:A70,厚度:1mm)切割成宽度为5mm精度为0.2mm或以下制备而成。
粘合层32:″Super X No.8008″(Cemedine Co.,Ltd.制造)。
<步骤D>
设置在第一模具60和第二模具62内的导向件120(图2)在室温下被保持在所述模具中6小时。
<步骤E>
粘合着L形基部40a(图2)的导向件120(图2)被从第一模具60和第二模具62移除,由此完成导向件的制备。
在通过前面所述的步骤制备的导向件中,抵靠在无端带基体的边缘上的第一薄膜44的接触面41(图2)的边缘面的直线度测量结果为0.2mm。此外,在与第一薄膜44相反的一侧粘着在第二薄膜42上的肋弹性件22的边缘面21与第一薄膜44的接触面41之间的平行度为0.1mm。
下面参照图8描述将其上设有肋元件的导向件120(图2)固定在无端带基体10上的过程。
<步骤F>
通过将下面描述的粘合剂施加在第二薄膜42的接触无端带基体10的表面上,形成了粘合层30。
粘合层30:″Super X No.8008″(Cemedine Co.,Ltd.制造)。
<步骤G>
施加有粘合层30的导向件120(图2)被粘着在无端带基体10上,其中第一薄膜44的接触面41抵靠在无端带基体的边缘10上。
无端带基体10:聚酰亚胺带,制造成外径Ф为189mm,宽度为324mm,厚度为80μm,带边缘面的直线度为0.1mm。无端带基体的制造方法如前所述,因而这里不再描述。
<步骤H>
粘合的结构在室温下被保持6小时。
<步骤J>
由树脂条54和粘合层36构成、宽度为8mm的下面描述的加强条50通过在室温下只施加压力而被粘着在无端带基体10的另一表面和导向件120(图2)的第一薄膜44的幅面上。
加强条50:聚酯压敏胶带(No.31,Nitto Denko Corporation制造)被使用,其中树脂条段54的厚度为50μm,粘合层36的厚度,包括丙烯酸系的粘合剂在内,为30μm,加强条的宽度为8mm。
使用前面所述的实施例1中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十个无端带给切出,并且三维测量装置(CP-1057,Mitutoyo Corporation制造)被用来测量肋元件20(图5)的位移,其中使用肋元件20(图5)的两端作为基准点,然后直线度被计算,结果,六个带直线度为0.2mm,四个带直线度为0.3mm,这意味着所有的带的直线度为0.5mm或以下。
<对比例1>
使用通过外径Ф为189mm、宽度为330mm、厚度为80μm、带边缘面直线度为0.1mm的无端带基体10制成的聚酰亚胺带,借助于手工操作将由宽度为5mm、长度为593mm的热固性氨基甲酸酯橡胶片材[切割Tigers Polymer Corporation制造的热固性氨基甲酸酯橡胶片材(TYPLANE TR100-70)(根据JIS K6253(1997)测量的类型A计示硬度:A70,厚度:1mm)成宽度为5mm而制备成]形成的肋弹性件22通过粘合层32中的粘合剂″Super X No.8008″(Cemedine Co.,Ltd.制造)固定在无端带基体10上。在十个如此制成的无端带中,四个带的直线度为0.8mm,五个带的直线度为0.9mm,只有一个带的直线度为0.4mm,在0.5mm或以下。
[实施例2]
使用第二薄膜42,其厚度为200μm,以及第一薄膜44,其厚度为80μm,导向件被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成。使用前面所述的测量方法为这个导向件测出的平行度为0.1mm。除了使用这个导向件以外,十个无端带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成。这十个带被切开,并且肋元件20(图5)的直线度被使用三维测量装置测量,结果是全部十个带达到0.2mm,表示结果为0.5mm或以下。然而,由于第二薄膜和聚酰亚胺带之间的段差较大,在带转动时作用于聚酰亚胺带和第二薄膜之间的剪力可能趋向于集中在聚酰亚胺带中,这可能会增加裂纹的可能性。
[实施例3]
使用第二薄膜42,其厚度为16μm,以及第一薄膜44,其厚度为16μm,导向件被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成。使用前面所述的测量方法为这个导向件测出的平行度为0.2mm。除了使用这个导向件以外,十个无端带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成。在粘合聚酰亚胺带的过程中将聚酰亚胺带抵靠在导向件上的操作的操作性较差,十个无端带被切开,并且肋元件20(图5)的直线度被使用三维测量装置测量,三个带的直线度为0.7mm,三个带的直线度为0.3mm,四个带的直线度为0.4mm,这意味着七个带的直线度为0.5mm或以下。
[实施例4]
使用第二薄膜42,其厚度为20μm,以及第一薄膜44,其厚度为20μm,导向件被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成。使用前面所述的测量方法为这个导向件测出的平行度为0.2mm。除了使用这个导向件以外,十个无端带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成。在粘合聚酰亚胺带的过程中将聚酰亚胺带抵靠在导向件上的操作的操作性略差,十个无端带被切开,并且肋元件20(图5)的直线度被使用三维测量装置测量,两个带的直线度为0.5mm,剩下八个带的直线度为0.4mm,这意味着全部带的直线度为0.5mm或以下。
[实施例5]
使用第二薄膜42,其厚度为23μm,以及第一薄膜44,其厚度为23μm,导向件被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成。使用前面所述的测量方法为这个导向件测出的平行度为0.2mm。除了使用这个导向件以外,十个无端带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成。十个无端带被切开,并且肋元件20(图5)的直线度被使用三维测量装置测量,五个带的直线度为0.3mm,另五个带的直线度为0.4mm,这意味着全部带的直线度为0.5mm或以下。
[实施例6]
使用第二薄膜42,其厚度为50μm,以及第一薄膜44,其厚度为90μm,导向件被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成。使用前面所述的测量方法为这个导向件测出的平行度为0.1mm。除了使用这个导向件以外,十个无端带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成。在粘合聚酰亚胺带的过程中将聚酰亚胺带抵靠在导向件上的操作的操作性较差,但将十个无端带切开,并且肋元件20(图5)的直线度被使用三维测量装置测量,四个带的直线度为0.5mm,六个带的直线度为0.4mm,这意味着全部带的直线度为0.5mm或以下。
实施例1至6与对比例1中获得的各无端带(在所有情况下,每个例子的十个带中的具有最大直线度值的那个无端带)作为中间转印带安装在被改造以适合于所述带的DocuCentre-II C3000设备(FujiXerox Co.,Ltd.制造)中,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的单点图像被印在纸页上的相同位置上,并且位置偏移程度被评估。
此外,在下红色、蓝色和绿色的情况,30%半色调图像被输出,图像中的颜色不规则性被视觉评估。
结果显示于表1中。
表1
  直线度   位置偏移   颜色
  (mm)   (μm)   不规则性
 实施例1   0.3   12   无
 实施例2   0.2   9   无
 实施例3   0.7   39   无
 实施例4   0.5   21   无
 实施例5   0.4   15   无
 实施例6   0.5   22   无
 对比例1   0.9   71   略有
本发明的潜在应用包括用于采用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和类似物。
前面对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解释和描述的目的。不能认为本发明局限于或限制于所描述的确切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构想出来的。上面的各种实施方式被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各式各样的实施方式和各种改造对于能够设想出来的特定用途是适宜的。本发明的范围只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导向件,包括:
肋元件,以及
基部,其在一个表面上设有所述肋元件,并且具有与对象物边缘接触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导向件,其中:
基部的所述与对象物边缘接触的表面为抵靠部,其抵靠在对象物边缘上。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导向件,其中:
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的抵靠侧边缘面与抵靠部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0.3mm。
4、一种无端带,包括:
无端带基体,以及
导向件,其包括肋元件和抵靠部,所述抵靠部抵靠在无端带基体的边缘上,其中:
导向件的抵靠部抵靠在无端带基体的至少一个边缘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无端带,其中:
导向件设置在无端带基体至少一个边缘上,之间设有粘合层。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无端带,其中:
导向件的抵靠部包括:接触面,其接触无端带基体的边缘面,延出部,其延伸超出无端带基体的边缘,以及支撑面,其接触无端带基体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4的无端带,其中:
导向件的抵靠部包括:第一薄膜,其接触无端带基体的边缘面,以及第二薄膜,其接触第一薄膜的一侧并且还接触无端带基体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4的无端带,其中:
导向件的最大厚度不小于40μm且不大于[无端带基体的厚度+200μm],
导向件的最小厚度不小于20μm且不大于200μm,以及
接触无端带边缘面的导向件接触面的高度不小于20μm且不大于无端带基体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4的无端带,其中:
导向件包括:第二薄膜,其厚度不小于20μm且不大于200μm,以及第一薄膜,其厚度不小于20μm且不大于无端带基体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的无端带,其中:
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的边缘面与接触无端带基体边缘面的导向件接触面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0.5mm。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无端带,其中:
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的边缘面与第一薄膜的边缘面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0.5mm。
12、一种无端带制造方法,包括:
制备无端带基体,
制备导向件,其包括肋元件和抵靠在无端带基体的边缘上的抵靠部,以及
将导向件的抵靠部抵靠在无端带基体的至少一个边缘面上,然后将导向件粘着在无端带基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无端带制造方法,其中:
在制备导向件时,抵靠在无端带基体边缘面上的导向件抵靠部接触面与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0.5mm。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无端带制造方法,其中:
导向件包括:第一薄膜,其接触无端带基体的边缘面,以及第二薄膜,其接触第一薄膜的一侧并且还接触无端带基体的一侧,以及
在制备导向件时,抵靠在无端带基体的边缘面上的导向件第一薄膜的接触面与设在导向件上的肋元件的边缘面之间的平行度不大于0.5mm。
15、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潜像保持体上形成潜像,显影单元,其使用静电潜像显影剂对潜像进行显影,转印单元,其通过中间转印元件将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对象上,以及定影单元,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对象上,其中:
中间转印元件为根据权利要求4的无端带。
16、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潜像保持体上形成潜像,显影单元,其使用静电潜像显影剂对潜像进行显影,转印单元,其将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对象上,以及定影单元,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对象上,其中:
转印单元包括输送转印对象的转印对象输送元件或将潜像保持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对象上的移动转印元件,以及
所述转印对象输送元件或移动转印元件为根据权利要求4的无端带。
CN2008101449718A 2007-10-02 2008-08-18 导向件、无端带、无端带制法和使用无端带的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3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8875A JP2009086530A (ja) 2007-10-02 2007-10-02 ガイド部材、無端ベルト、無端ベルトの製造方法、無端ベルト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58875/2007 2007-10-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3870A true CN101403870A (zh) 2009-04-08
CN101403870B CN101403870B (zh) 2013-02-06

Family

ID=40506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497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3870B (zh) 2007-10-02 2008-08-18 导向件、无端带、无端带制法和使用无端带的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57685B2 (zh)
JP (1) JP2009086530A (zh)
CN (1) CN1014038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24245A (ko) * 2008-08-25 2010-03-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이드 부재를 포함하는 벨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US20110135348A1 (en) * 2009-12-03 2011-06-09 Xerox Corporation Simple itb steering rib applicator
BR112013021797B1 (pt) 2011-02-28 2020-12-29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filtro permeável a gás fornecido com repelência de óleo
JP5751035B2 (ja) * 2011-06-09 2015-07-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17212B1 (ko) * 2011-09-23 2014-07-09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사행 방지 가이드를 갖는 무단 벨트
JP2013076863A (ja) * 2011-09-30 2013-04-25 Canon Inc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204050B (zh) * 2012-04-06 2019-01-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赋予了拒油性的透气片
WO2013150782A1 (ja) * 2012-04-06 2013-10-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撥油性が付与された粘着層付き通気フィルタ
JP6825884B2 (ja) * 2016-11-15 2021-02-03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三次元測定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9981A (en) * 1903-07-27 1905-01-10 John C White Draper.
US3661245A (en) * 1969-06-18 1972-05-09 A J Sparks & Co Abrasion-resistant conveyor belt
JPS58100145A (ja) 1981-12-09 1983-06-14 Canon Inc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の蛇行修正装置
JPH04333457A (ja) 1991-05-10 1992-11-20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蛇行防止用ガイド付き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JP2848224B2 (ja) 1993-12-27 1999-01-2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蛇行防止ガイド
JP3603429B2 (ja) 1995-12-01 2004-12-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接着剤付き紐状部材の張り付け装置及び張り付け方法
JPH1086232A (ja) 1996-09-17 1998-04-07 Gunze Ltd 無端ベルト用蛇行防止部材貼着装置
JPH11219051A (ja) * 1998-02-04 1999-08-10 Minolta Co Ltd 定着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22439A (ja) 1998-10-20 2000-04-28 Fuji Xerox Co Ltd 転写用ベルト
JP2001206522A (ja) 2000-01-28 2001-07-31 Nitto Denko Corp 蛇行防止ガイド付エンドレスベルト
US6816691B2 (en) * 2001-05-21 2004-11-09 Ricoh Company Apparatus having endless belt with roughened guide
JP2003295627A (ja) * 2002-04-03 2003-10-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53629A (ja) 2002-07-16 2004-02-19 Fuji Xerox Co Ltd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KR20050041205A (ko) * 2003-10-30 2005-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사벨트의 이탈방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사유닛
JP4923745B2 (ja) * 2006-05-31 2012-04-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ベル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28198A (ja) * 2006-06-08 2007-12-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57685B2 (en) 2011-06-07
CN101403870B (zh) 2013-02-06
JP2009086530A (ja) 2009-04-23
US20090084498A1 (en) 200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3870B (zh) 导向件、无端带、无端带制法和使用无端带的成像设备
US10078291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a projecting regulating memb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CN101452238B (zh) 带构件,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带构件评价方法
CN100594444C (zh) 能够减少调色剂散落在记录介质上的成像设备及其引导件
CN101634828B (zh) 带部件、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488942B2 (en)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101861550B (zh) 成像装置
US10234794B2 (en) Roller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roller member
CN101458482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US10073374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multi-part regulating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330483A (ja) 導電性部材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そ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82634B1 (ko) 현상 장치,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9989883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2175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897946B2 (en) Roller member including a first and second high resistance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roller member
US7693455B2 (en) Conduc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conductive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rocess cartridge
CN102768488A (zh) 皮带单元和成像设备
US20130279947A1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2007145510A (ja)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304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3473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51625B (zh) 图像形成装置用带、带张紧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H042789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47647B2 (ja) 導電性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1033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