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2342A - 车辆用托架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托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02342A CN101402342A CNA2008101660268A CN200810166026A CN101402342A CN 101402342 A CN101402342 A CN 101402342A CN A2008101660268 A CNA2008101660268 A CN A2008101660268A CN 200810166026 A CN200810166026 A CN 200810166026A CN 101402342 A CN101402342 A CN 1014023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vehicle bracket
- bracket
- installation portion
- air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93001 Oxytropis bessey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与以往的车辆用托架相比,在相对于车身的车辆用物品的安装效率方面优良的车辆用托架。本发明是在一个方向上长的车辆用托架(5),其具有:基部(5a);与上述基部(5a)一体地形成并用于安装车辆用零件的安装部(5b);与上述基部(5a)一体地形成并进行相对于车身的止转的止转部(5c);其特征在于,在安装于上述车身的状态下,相对于长度方向轴(L)该车辆用托架上下两侧的形状彼此成为相互对称的形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车辆用零件安装于车身上的车辆用托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托架公知有分别在左右两侧的上边梁上安装气囊装置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在此参照的图7是表示在气囊装置的安装中使用的以往的车辆用托架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该车辆用托架55是用于将折叠后的气囊53安装在上边梁70的车内侧的部件,具有:基部55a、相对于上边梁70的固定部55e、气囊53的安装部55b、进行相对于上边梁70的止转的止转部55c。
基部55a由板状体形成,被配置在上边梁70和气囊53之间。固定部55e以从基部55a的上端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具有螺栓孔H11。安装部55b由从基部55a向气囊53侧折回的切片形成,以夹持固定部55e的方式隔着基部55a在前后各设置一对。止转部55c由从固定部55e向车外侧折回的切片形成。而且,在气囊53上,形成有舌片53a,在该舌片53a上形成有螺栓孔H12,并且在上边梁70上,在与固定部55e的螺栓孔H11和止转部55c分别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螺栓孔H13和孔H14。
在该车辆用托架55上,在穿过螺栓孔H12、螺栓孔H11以及螺栓孔H13的螺栓B11上螺合有螺母N11,固定部55e和气囊53的舌片53a被紧固在上边梁70上。也就是说,气囊53及其舌片53a通过车辆用托架55被安装在上边梁70上。此时,车辆用托架55的止转部55c嵌入上边梁70的孔H14,由此进行车辆用托架55相对于上边梁70的止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37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9629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160670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的车辆用托架55中,若要将与气囊53构造对称的气囊(图示省略)安装在位于车辆的相反侧的上边梁(图示省略)上,则必须与此相同地另外准备与车辆用托架55构造对称的托架(图示省略)。另外,若要将车辆用托架55共用于向相反侧的上边梁的气囊的安装,则止转部55c的位置要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被替换的相反的位置。因此,在该车辆用托架55中,在与成为相反位置的止转部55c对应的位置,必须在上边梁70上另外设置孔H14。另外,若在车辆的左右两侧使用相同结构的上边梁70、70,则由于另外设置有孔H14,所以存在没有被用于止转部55c的嵌入的工艺孔多余地形成在上边梁70、70上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以往的车辆用托架55中,像气囊装置那样,在将分别配置在车辆的左右两侧的车辆用物品安装于车身上时,准备两种在车辆的左右相互成为对称构造的托架,由于必须在上边梁上另外设置孔,因此,存在相对于车身的车辆用物品的安装效率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与以往的车辆用托架相比在相对于车身的车辆用物品的安装效率方面优良的车辆用托架。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车辆用托架是在一个方向上长的车辆用托架,具有:基部;与上述基部一体地形成并用于安装车辆用零件的安装部;与上述基部一体地形成并进行相对于车身的止转的止转部;其特征在于,在安装于上述车身上的状态下,相对于长度方向轴该车辆用托架上下两侧的形状彼此成为相互对称的形状。
在该车辆用托架中,在将分别配置在车辆的左右两侧的车辆用物品安装于车身上时,由于相对于长度方向轴,该车辆用托架上下两侧的形状彼此成为相互对称的形状,所以能够通过使配置在左右任意一侧的状态下的车辆用托架上下颠倒,而将其作为配置在左右任意另一侧的车辆用托架而共用。也就是说,在使其上下颠倒的另一侧的车辆用托架中,相对于颠倒前的一侧的车辆用托架,这些安装部的位置以及止转部的位置相互不变动。其结果就是,在该车辆用托架中,不用在车辆的左右两侧分别准备具有对称构造的部件。而且,在车辆的左右两侧,可以不对安装该车辆用托架的车身一侧以及安装在它们上的车辆用物品一侧的安装构造进行变更。因此,制造成本降低,并且,在车辆的左右两侧进行的相对于车身的车辆用托架的安装、相对于车辆用托架的车辆物品的安装不会发生错误。
因此,该车辆用托架与以往的车辆用托架(例如,专利文献1等)相比,在相对于车身的车辆用物品的安装效率方面优良。
而且,由于车辆用托架在长度方向上成为上下对称的形状,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在其上下形成的空间。
另外,在这样的车辆用托架中,优选上述安装部分别形成在两端,在上述各安装部上形成大致相同形状的孔。
在该车辆用托架中,由于安装部形成在两端,所以与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安装部的结构相比,上下宽度被降低。因此,该车辆用托架例如能够被合适地用于在车辆的车顶附近或地板附近的、上下的安装宽度被限制的位置安装有车辆用物品的情况下。
另外,在车辆用托架中,由于在各安装部上分别形成有大致相同形状的孔,所以能够使通过该孔被安装的车辆用物品侧的安装构造简洁。
另外,在这样的车辆用托架中,优选还具有副安装部,该副安装部用于安装与上述车辆用零件成为一体地配置的副零件。
另外,在这样的车辆用托架中,优选在长度方向上并列地配置上述安装部、上述止转部和上述副安装部。
另外,这样的车辆用托架用于将气囊装置安装于上述车身上,上述副零件可以是气囊,并且上述车辆用部件可以是收容上述气囊的盖体。
发明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车辆用托架在车辆的左右两侧能够共用,所以与以往的车辆用托架相比,在相对于车身的车辆用物品的安装效率方面优良。另外,由于在长度方向上成为上下对称的形状,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在其上下形成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被安装到车身上的、作为车辆用物品的气囊装置的侧视图,是从车内侧观察配置在车辆的右侧的气囊装置的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是表示收容气囊的盖体的截面的图。
图3是图1的X部的局部放大图,表示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将作为车辆用物品的气囊装置安装到作为车身的上边梁上的状态的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的立体图,是在图3所示的安装于车身的状态下,从相当于车内侧的后斜上方的位置观察车辆用托架的图。
图5(a)是沿图3的Va-Va线的剖视图,是表示将盖体安装在车辆用托架上的状态的图,图5(b)是沿图3的Vb-Vb线的剖视图,是表示将气囊安装在车辆用托架上的状态的图,图5(c)是沿图3的Vc-Vc线的剖视图,是表示将车辆用托架安装在车身上的状态的图。
图6是作为比较例的车辆用托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气囊装置的安装中使用的以往的车辆用托架的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盖体(车辆用物品)
3 气囊(副物品)
5 车辆用托架
5a 基部
5b 安装部
5c 止转部
5d 副安装部
H3 长孔(孔)
A 气囊装置
M 车辆
L 长度方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的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身前部构造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此参照的附图中,图1是使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从而被安装到车身上的、作为车辆用物品的气囊装置的侧视图,是从车内侧观察配置在车辆的右侧的气囊装置的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是表示收容气囊的盖体的截面的图。图3是图1的X部的局分放大图,是表示通过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将作为车辆用物品的气囊装置安装到作为车身的上边梁上的状态的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的立体图,是在图3所示的被安装在车身上的状态下,从与车内侧的后斜上方相当的位置观察车辆用托架的图。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上下的方向与车辆的前后上下的方向一致,前后上下的方向以图1所示的各方向为基准。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是用于将气囊装置安装到上边梁上的部件。在此,对气囊装置进行说明之后,再对车辆用托架进行说明。此外,众所周知,气囊装置具有左右对称构造,并分别被设置在车辆的左右两侧,但在以下说明中,只对配置在车辆右侧的气囊装置进行说明,并且,由于配置在左侧的气囊装置的主要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1所示,气囊装置A是在车辆M的碰撞时等展开气囊3从而保护乘员的装置,该气囊装置A在车辆M的门开口部(图示省略)的上方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具体地,气囊装置A是细长的部件,从前柱(A柱)21覆盖到上边梁20而设置在车内侧。
这样的气囊装置A主要由气囊3、收容该气囊3的盖体1、用于使气囊3展开的充气机4构成。此外,盖体1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车辆用物品”,被收容在该盖体1中的气囊3相当于“副物品”。
而且,气囊3、盖体1和充气机4被模块化,能够一体地安装。而且,盖体1和气囊3通过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适当位置(本实施方式中3个位置)上的后述车辆用托架5被组装在上边梁20上。
如图2所示,盖体1具有一对相对壁10、10和在相对壁10、10之间在其上端连接的连接壁11,其剖视呈大致コ字状。
气囊3在展开前的通常情况下被折叠成波纹状而收容在盖体1中。而且,气囊3通过设置在盖体1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的适当的多个位置上的带状体8束结,由此,在盖体1内被维持成折叠的状态。
而且,如图3所示,盖体1具有由后述的车辆用托架5所支承的支承部1a。该支承部1a从盖体1向配置在其上方的车辆用托架5延伸。该支承部1a在上述3个位置的每个车辆用托架5、5、5(参照图1)上分别各设置一对,一对支承部1a、1a均延伸到配置于后述车辆用托架5的两端的安装部5b、5b。
另外,如图3所示,气囊3具有安装于后述车辆用托架5上的舌片3a。该舌片3a从气囊3的上端向配置在其上方的车辆用托架5延伸。该舌片3a在上述3个位置的每个车辆用托架5、5、5(参照图1)上分别各设置1个,通过形成在盖体1上的狭缝(图示省略)向后述车辆用托架5的副安装部5d延伸。在该舌片3a上形成有用于插入销P的销孔(图示省略)。
此外,收容有气囊3的盖体1被这些配置于车内侧的、未图示的车顶装饰物以及柱装饰物覆盖。而且,在图1所示的车辆M(参照图1)的碰撞时,使气体瞬时地从充气机4喷出,由此,气囊3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地从上边梁20侧向下方展开成帘状。而且,在该气囊3的展开时,上述带状体8(参照图2)断裂,并且上述装饰物(图示省略)脱落,由此气囊3展开。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5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5是在车辆M(参照图1)的前后方向(一方向)上长的部件,是对板体进行冲压成形的部件。该车辆用托架5具有:安装在作为车身的上边梁20(参照图3)上的成为底座的基部5a;用于安装作为车辆用零件的盖体1(参照图3)的安装部5b;相对于上边梁20进行止转的止转部5c;用于安装作为副零件的气囊3(参照图3)的副安装部5d。
车辆用托架5,在基部5a的车外侧规定了相对于上边梁20(参照图3)的车内侧面的抵接面。而且,车辆用托架5在基部5a的前后向车内侧弯曲后,再以规定与上边梁20(参照图3)的车内侧面相对的面的方式弯曲,由此在基部5a的前侧形成安装部5b,在基部5a的后侧按副安装部5d和安装部5b的顺序形成副安装部5d和安装部5b。而且,从基部5a朝向前侧的安装部5b的板体的一部分被裁切成舌状,并且向车外侧折回地形成止转部5c。
也就是说,安装部5b、副安装部5d以及止转部5c沿着车辆用托架5的长度方向并列地形成。
此外,在车辆用托架5的上下各缘上,分别具有向车内侧折回的折回部5e,该折回部5e提高了车辆用托架5的刚性。
而且,在基部5a上形成有螺栓孔H1。另外,在副安装部5d上形成有销孔H2。
安装部5b分别配置在车辆用托架5的两端,这些安装部5b、5b上分别形成有长孔H3。这些长孔H3、H3成为在前后方向上长且相互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该长孔H3、H3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孔”。
这样的车辆用托架5在被安装到上边梁20(参照图3)的车内侧面的状态下,相对于图4所示的长度方向轴L(中心线),其上下两侧的形状成为相互对称的形状。
下面,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5,将作为车辆用物品的盖体1以及作为副零件的气囊3安装在作为车身的上边梁20上的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参照的图5(a)是沿图3的Va-Va线的剖视图,是表示将盖体安装到车辆用托架上的状态的图。图5(b)是沿图3的Vb-Vb线的剖视图,是表示将气囊安装到车辆用托架上的状况的图。图5(c)是沿图3的Vc-Vc线的剖视图,是表示将车辆用托架安装到车身上的状态的图。
如图5(a)所示,形成在盖体1的支承部1a上的夹紧件1b被插入在形成于车辆用托架5的安装部5b上的长孔H3中,由此将盖体1安装到车辆用托架5上。
另外,如图5(b)所示,从形成于盖体1上的狭缝S被拉出的气囊3的舌片3a配置在车辆用托架5的副安装部5d的车外侧。在该舌片3a上形成有上述销孔H4,在该销孔H4和车辆用托架5的副安装部5d的销孔H2中插入销P,并且销P的前端被铆接,由此,气囊3被安装到车辆用托架5上。而且,由于狭缝S形成在盖体1的靠近车外侧,因此,在盖体1上能够形成用于配置电气配线等的空间。
另外,如图5(c)所示,在形成车辆用托架5的基部5a上的螺栓孔H1和形成于上边梁20上的螺栓孔H5中插入螺栓B1。而且,通过使螺母N1与该螺栓B1螺合,而使安装有盖体1(参照图5(a))和气囊3(参照图5(a))的车辆用托架5与上边梁20紧固。
而且,如图3所示,车辆用托架5的止转部5c嵌入形成在上边梁20上的孔H6中。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5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将分别配置在车辆M的左右两侧的气囊装置A(盖体1、气囊3)安装到上边梁20上时,能够在左右两侧共用该车辆用托架5。进一步详细说明,由于相对于长度方向轴L该车辆用托架5上下两侧的形状彼此成为相互对称的形状,所以能够通过使配置于左右任意一侧的状态下的车辆用托架5上下颠倒,而将其作为配置于左右任意另一侧的车辆用托架5而共用。也就是说,在使其上下颠倒的另一侧的车辆用托架5中,相对于颠倒前的一侧的车辆用托架5,这些安装部5b的位置、副安装部5d的位置以及止转部5c的位置相互没有变动。
其结果就是,在该车辆用托架5中,不用分别准备在车辆M的左右两侧具有对称构造的部件。而且,在车辆M的左右两侧,还可以不对安装有车辆用托架的上边梁20一侧以及安装在车辆用托架上的盖体1、气囊3一侧的安装构造进行变更。因此,制造成本降低,并且在车辆M的左右两侧进行的相对于上边梁20的车辆用托架5的安装、相对于车辆用托架5的盖体1和气囊3的安装不会发生错误。
因此,该车辆用托架5与以往的车辆用托架(例如,专利文献1等)相比,相对于上边梁20的盖体1和气囊3的安装效率良好。
而且,由于车辆用托架5在长度方向上成为上下对称的形状,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在其上下形成的空间。
尤其,本发明的车辆用托架不限于上述气囊装置A,能够在将车辆用物品安装在车辆的车顶附近或地板附近处的、上下的安装宽度被限制的位置上的情况下良好地使用。
另外,在该车辆用托架5中,由于安装部5b形成于两端,所以与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安装部5b的情况相比,上下宽度降低。而且,在该车辆用托架5中,由于安装部5b、副安装部5d以及止转部5c沿着车辆用托架5的长度方向轴L并列地形成,所以上下宽度能够切实地被降低。
在此参照的图6是作为比较例的车辆用托架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该车辆用托架35相对于上下方向轴L a在前后方向上成为对称形状。而且,在上下方向并列地配置有:用于安装盖体1的安装部35b、用于安装气囊3的舌片3a的副安装部35d以及止转部35c。
与比较例的车辆用托架35相对于上下方向轴La在前后方向上成为对称的形状相比,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5的不同点在于相对于长度方向轴L在上下方向上成为对称的形状。
在这样的比较例的车辆用托架35中,通过使其前后颠倒,能够在车辆的左右两侧共用该托架。但是,安装部35b、副安装部35d以及止转部35c的配置关系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5相比,其上下宽度较大。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托架5与比较例的车辆用托架35相比,能够充分地确保其上下的空间。
另外,在车辆用托架5中,由于在各安装部5b上形成有大致相同形状的长孔H3,因此,通过该长孔H3安装的盖体1(支承部1a)的安装构造能够成为像上述夹紧件1b那样的简洁的构造。
另外,在车辆用托架5中,由于具有安装有与盖体1成为一体地配置的气囊3的副安装部5d,所以能够通过相同的车辆用托架5将盖体1和气囊3集中安装到上边梁20上。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2个安装部5b、1个副安装部5d和止转部5c的车辆用托架5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在安装部5b、副安装部5d和止转部5c的数量上没有特别的限制。
此外,如图1所示,在车辆M的前后方向上设置多个本发明的车辆用托架5的情况下,以防止与气囊装置A一体化时的误组装的目的,优选进行使车辆用托架5都朝向同一方向等的、对安装方向的适当规定以及管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安装构造,对螺栓和螺母、夹紧件、销的铆接等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对其安装构造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是焊接、粘接等其他的安装构造。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盖体1、气囊3安装到上边梁20上的车辆用托架5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是将气囊装置A的其他构成元件,例如充气机4安装到支柱等其他的车身部分的车辆用托架。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托架,是在一个方向上长的车辆用托架,具有:
基部;
与所述基部一体地形成并用于安装车辆用零件的安装部;
与所述基部一体地形成并进行相对于车身的止转的止转部,其特征在于,
在安装于所述车身上的状态下,相对于长度方向轴所述车辆用托架上下两侧的形状彼此成为相互对称的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分别形成在两端,在所述各安装部上形成有大致相同形状的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托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副安装部,该副安装部用于安装与所述车辆用零件成为一体地配置的副零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止转部和所述副安装部在长度方向上并列地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托架用于将气囊装置安装于所述车身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零件是气囊,
所述车辆用零件是收容所述气囊的盖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60548 | 2007-10-04 | ||
JP2007260548A JP5128229B2 (ja) | 2007-10-04 | 2007-10-04 | 車両用ブラケット |
JP2007-260548 | 2007-10-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02342A true CN101402342A (zh) | 2009-04-08 |
CN101402342B CN101402342B (zh) | 2011-11-23 |
Family
ID=40522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660268A Active CN101402342B (zh) | 2007-10-04 | 2008-09-28 | 车辆用托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05511B2 (zh) |
JP (1) | JP5128229B2 (zh) |
CN (1) | CN1014023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35853B2 (en) * | 2006-11-22 | 2010-06-15 | Honda Motor Co., Ltd. | Side curtain air bag deflector bracket |
US8096574B2 (en) * | 2007-10-04 | 2012-01-17 | Honda Motor Co., Ltd. | Air bag system for vehicle |
JP5154297B2 (ja) * | 2008-05-08 | 2013-02-27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用ブラケット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
WO2012099105A1 (ja) * | 2011-01-17 | 2012-07-26 |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 カバー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CN106143389B (zh) | 2015-04-07 | 2020-10-27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气囊连接件以及包含所述气囊连接件的车辆气囊系统 |
JP6439193B2 (ja) * | 2016-07-14 | 2018-12-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サイド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7100072B2 (ja) * | 2020-01-08 | 2022-07-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センサ取付ブラケッ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33750A (en) * | 1995-06-01 | 1996-07-09 | Takata, Inc. | Simplified inflatable restraint module |
US5700028A (en) * | 1996-03-19 | 1997-12-23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Air bag module with energy absorbing mounting bracket |
US5788266A (en) * | 1996-09-16 | 1998-08-04 | Autoliv Asp, Inc. | Simplified airbag module housing |
JP3099784B2 (ja) * | 1997-09-26 | 2000-10-1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袋体を搭載した車両の内装品取付構造 |
JP3093199B2 (ja) * | 1998-05-12 | 2000-10-0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の配設構造 |
JP3716646B2 (ja) * | 1998-11-05 | 2005-11-16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布シート及びその車体への取付構造 |
JP3160670B2 (ja) | 1999-02-26 | 2001-04-25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6161865A (en) * | 1999-05-28 | 2000-12-19 | Autoliv Asp, Inc. | Interlocking airbag attachment and module assembly |
US6149185A (en) * | 1999-06-07 | 2000-11-21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Support device for a vehicle occupant safety apparatus |
GB2356835B (en) * | 1999-12-03 | 2002-12-18 | Delphi Tech Inc |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an airbag module |
US6312008B1 (en) * | 2000-02-11 | 2001-11-06 |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 Airbag system with energy absorption bracket |
JP4560881B2 (ja) * | 2000-04-21 | 2010-10-13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6585287B1 (en) * | 2002-01-03 | 2003-07-01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Roof rail air ba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
USD471080S1 (en) * | 2002-07-31 | 2003-03-04 |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 Mounting bracket for an airbag inflator |
US6951348B2 (en) * | 2002-10-24 | 2005-10-04 | Autoliv Asp, Inc. | Rigid airbag plate attachment system |
US6976700B2 (en) * | 2002-11-12 | 2005-12-20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Air bag inflator bracket |
JP3838645B2 (ja) * | 2003-04-14 | 2006-10-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乗員拘束装置 |
US7134685B2 (en) * | 2004-01-16 | 2006-11-14 | Lear Corporation | Air bag deployment arrangement |
US7097200B2 (en) * | 2004-04-12 | 2006-08-29 | Autoliv Asp, Inc. | Inflatable curtain trajectory bracket |
JP4254679B2 (ja) | 2004-09-30 | 2009-04-15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KR20070094856A (ko) * | 2005-02-18 | 2007-09-21 | 키 세이프티 시스템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 에어백 모듈 |
JP4522927B2 (ja) * | 2005-09-02 | 2010-08-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4736665B2 (ja) | 2005-09-20 | 2011-07-27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取付金具及び取付構造、並びに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7523958B2 (en) * | 2006-03-14 | 2009-04-28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Bracket for securing side airbag for automotive vehicle |
JP4760533B2 (ja) * | 2006-05-26 | 2011-08-31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4864660B2 (ja) * | 2006-06-23 | 2012-02-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
JP4211826B2 (ja) * | 2006-09-08 | 2009-01-2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の内装品取付構造 |
US7887086B2 (en) * | 2008-09-12 | 2011-02-15 | Key Safety Systems, Inc. | Curtain air bag module and mounting clip |
-
2007
- 2007-10-04 JP JP2007260548A patent/JP5128229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9-28 CN CN2008101660268A patent/CN101402342B/zh active Active
- 2008-10-02 US US12/244,161 patent/US7905511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091102A1 (en) | 2009-04-09 |
JP2009090702A (ja) | 2009-04-30 |
US7905511B2 (en) | 2011-03-15 |
CN101402342B (zh) | 2011-11-23 |
JP5128229B2 (ja) | 2013-0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02342B (zh) | 车辆用托架 | |
JP4783342B2 (ja) | ハンガービームアセンブリ | |
US9381883B2 (en) |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 |
KR102005738B1 (ko) | 에어백 커버 어셈블리 | |
CN103386947B (zh) | 用于车辆的正面中心帘式安全气囊 | |
CN104709357A (zh) | 车身增强结构 | |
EP3093188A1 (en) | A grab handle bracket | |
US7585009B2 (en) | Side curtain air bag deployment pillar bracket and garnish | |
JP2006528580A (ja) | 自動車のシェル構造用のクラッシュ構造 | |
JP3930004B2 (ja) | センサ配設構造 | |
EP2112031A1 (en) | Bracket for use in curtain airbag and curtain airbag apparatus | |
US9114774B2 (en) | Air bag module comprising an air bag, in particular a side head air bag | |
JP5064786B2 (ja) | インパネリインホースメント | |
JP5200689B2 (ja) | 車両の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部構造 | |
KR101855750B1 (ko) | 차체 보강 유닛 | |
JP2008302911A (ja) | 車体構造 | |
KR20090117462A (ko) | 조수석 에어백 모듈 | |
JP4833099B2 (ja) |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配設構造 | |
CN115107889A (zh) | 仪表板 | |
CN110525325B (zh) | 固定元件以及固定元件在机动车的车前部中的布置 | |
CN108016394B (zh) | 气囊装置 | |
JP5001777B2 (ja) |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2004299636A (ja) | 自動車用着脱式牽引フック取付構造 | |
CN101254768B (zh) | 车体构造 | |
US20130161929A1 (en) | Vehicle airbag support assemb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