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0938B - 管接头 - Google Patents

管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0938B
CN101400938B CN2007800085737A CN200780008573A CN101400938B CN 101400938 B CN101400938 B CN 101400938B CN 2007800085737 A CN2007800085737 A CN 2007800085737A CN 200780008573 A CN200780008573 A CN 200780008573A CN 101400938 B CN101400938 B CN 1014009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joint component
valve portion
hole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85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0938A (zh
Inventor
高桥政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Koh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Koh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Koh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tto Koh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00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0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0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0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22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is maintained by means of balls, rollers or helical springs under radial pressure between the parts
    • F16L37/23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is maintained by means of balls, rollers or helical springs under radial pressure between the parts by means of b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2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 F16L37/3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only one of the two pipe-end fittings
    • F16L37/4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only one of the two pipe-end fittings with a lift valve being opened automatically when the coupling is applied
    • F16L37/407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only one of the two pipe-end fittings with a lift valve being opened automatically when the coupling is applied the lift valve being of the ball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2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 F16L37/3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only one of the two pipe-end fittings
    • F16L37/44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only one of the two pipe-end fittings with one lift valve being actuated to initiate the flow through the coupling after the two coupling parts are locked against withdraw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接头部件(21)具有设有流体通路(72)的筒状部件(70、80)、设置在筒状部件上的环状的阀座(102)、与阀座卡合/解除与阀座的卡合的阀部件(76),和对阀部件进行支撑的阀支撑部件(74)。阀支撑部件具有阀收纳凹部(97),阀部件具有第一阀部(98)和第二阀部(94),第一阀部具有前面、贯通孔(96)和连通路(G),该前面设有可与阀座卡合的环状的卡合面,该贯通孔将阀收纳凹部内部(背压室)与阀支撑部件的外侧连通,该连通路将筒状部件的流体通路(72)与背压室连通,第一阀部受到流体通路(72)内的流体压。第二阀部(94)关闭贯通孔(96)。第二阀部移动而打开贯通孔,降低背压室的流体压,通过施加到第一阀部的流体通路的流体压将第一阀部推到阀收纳凹部内而从阀座离开。结果,可维持接头部件的阀部件对阀座的推压力,而且能以小的力进行打开操作。

Description

管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有阀的管接头,即便在该管接头所连接的流体配管内部压力高的时候也可用小的力将阀打开。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管接头。专利文献1的管接头,阴模部件具有阀支撑部件,该阀支撑部件固定在该阴模部件的流体通路内,一端朝接受阳模部件的端部打开,另一端具有关闭着的阀收纳凹部。该阀部件可滑动地收纳在阀收纳凹部内并被弹簧朝阀座施力。在该阀部件上形成了将阀收纳凹部内部与接受阳模部件的那一侧的外部相连通的连通孔。将阳模部件插入阴模部件时,该阀部件朝阀收纳凹部内被推压,从阀座离开而将流体通路开放。
即,该管接头的阴模部件,通过连通孔将阀收纳凹部内部与外部连通,使该阀收纳凹部内部与外部的压力相等,减小了阴模部件的流体压力对阀部件的影响,由此,可以用较小的力将该阀部件打开,可以将阳模部件容易地与阴模部件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0-570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的管接头中,通过弹簧压力将阀部件卡合在阀座上而谋求阀部件与阀座的密封性,但是,因没有受到大的流体压而使密封性降低。另外,虽然在阀部件的周围安装密封圈,与阀收纳凹部的周壁滑动接合而谋求它们之间的密封性,但是,该密封圈可能会附着在阀收纳凹部的周壁上,当阳模部件从阴模部件离开时,阀收纳凹部内部的弹簧不能使该阀部件充分返回,担心会出现泄漏。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轻快操作将阳模部件与阴模部件连接,而且可获得高的密封性的管接头。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管接头,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接头部件和第二接头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具有:
设有流体通路的筒状部件;
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流体通路周围的环状的阀座;
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内的阀部件,所述阀部件通过与所述阀座卡合/解除与所述阀座的卡合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
和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流体通路内对所述阀部件进行支撑的阀支撑部件;
所述阀支撑部件具有阀收纳凹部和连通路,所述阀收纳凹部朝所述阀座开口,收纳所述阀部件并使所述阀部件可以为了将所述阀部件与所述阀座卡合/解除所述阀部件与所述阀座的卡合而进行位移,在阀收纳凹部与所述阀部件之间划分背压室,所述连通路使加压流体可以从所述流体通路导入所述背压室内;
所述阀部件具有第一阀部和第二阀部;
所述第一阀部具有前面和贯通孔,所述前面设有可与所述阀座卡合的环状的卡合面,所述贯通孔在所述前面的所述环状的卡合面的内侧贯通所述第一阀部,将所述背压室与所述阀支撑部件的外侧连通;
所述第二阀部被施力机构施加了使所述贯通孔关闭的力,所述第二阀部抵抗所述施力机构和被施加到所述第二阀部的背压室的流体压进行移动、所述贯通孔被打开而降低所述背压室内的流体压,由此,在施加到所述第一阀部的外侧面上的所述流体通路的流体压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阀部被推到所述阀收纳凹部内并从阀座离开。
在该管接头中,在阀部件关闭的状态下,第一接头部件内部的流体压和阀收纳凹部内的施力机构施加的力作用到该阀部件上,该阀部件相对于阀座被推压而可靠地关闭,而且,阀部件打开时,抵抗施加到第二阀部的施力机构施加的力以及流体压推挤所述第二阀部,由此,可以将阀部件打开。即,能确实地将阀部件关闭,并能以小的力将阀打开。
具体来说,可以是,可相对于阀座在所述筒状部件的轴线方向上进行位移的所述第一阀部的周面,具有与所述阀收纳凹部的周面进行滑动的第一阀部滑动面,以形成在所述第一阀部滑动面与所述阀收纳凹部的周面之间的间隙作为所述连通路。
作为该连通路的另一形态,可以是,在支撑部件上设有将位于其外侧的所述流体通路和所述背压室连通的小孔,以所述小孔作为所述连通路。
连通路使得向背压室充填加压流体成为可能,而且,在第二阀部将第一阀部的贯通孔打开的情况下,需要使背压室内的加压流体能比加压流体通过该连通路流入背压室内更快地从该贯通孔流出,虽然需要该连通路的流路面积的正确度,但是在上述间隙作为连通路的情况下,有时难以正确地作出其流路面积,对此,设置在支撑部件上的小孔可以正确制作其流路面积。
在此情况下,进而优选为具有隔板,所述隔板连接在所述阀收纳凹部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一阀部之间,使位于所述阀支撑部件外侧的所述流体通路与所述背压室断流。
即,通过设置隔板来遮断上述间隙,从流体通路进入背压室内的加压流体仅可以通过上述小孔流入。而且,由于比较容易正确形成该小孔的截面,所以可以容易地正确调整加压流体向背压室的流入。
可以是,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头部件连接时,所述阀部件的所述第二阀部被所述第二接头部件推挤,将所述贯通孔打开。
由此,仅仅进行将第二接头部件与第一接头部件的连接操作,就可以将阀部件开放,可使该连接操作简单化。
具体来说,可以是,所述第二接头部件为阳模部件,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为具有接头部件接受部的阴模部件,所述接头部件接受部用来接受所述第二接头部件;
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在所述接头部件接受部与所述阀部件之间具有阀推挤部件;
所述第二接头部件插入所述接头部件接受部内时,所述第二接头部件通过所述阀推挤部件推挤所述阀部件的所述第二阀部而将所述贯通孔打开。
而且,在此情况下优选为,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在所述接头部件接受部与所述阀部件之间设有密封圈,在所述第二接头部件插入所述接头部件接受部内推挤所述阀推挤部件之前,所述密封圈在所述第二接头部件的外侧面密封卡合。
即,阀部件开放之前,第一接头部件对第二接头部件的连接部分的密封在阀部件打开之前进行,这是为了使流体不会泄漏。
进而优选为,所述接头部件接受部具有可相对于所述流体通路在径向进行位移的上锁部件;
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具有上锁凹部,所述上锁凹部在所述第二接头部件插入所述第一接头部件接受部内时与所述上锁部件卡合,使所述第二接头部件不能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脱离;
所述阀部件的所述第一阀部,在上锁部件与上锁凹部卡合的阶段从所述阀座离开。这是为了能安全地进行第一和第二接头部件的连接。
本发明中,也可以不是如上述那样随着第二接头部件对第一接头部件的连接动作将阀部件打开,而是,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具有阀操作机构,所述阀操作机构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外侧使所述阀部件的所述第一阀部的所述贯通孔打开关闭地移动所述第二阀部。
具体来说,可以是,所述阀支撑部件的所述阀收纳凹部具有收纳所述阀部件的所述第一阀部的第一阀部收纳部,以及第二阀部收纳部;所述第二阀部收纳部可滑动地收纳所述第二阀部,具有当所述第二阀部从所述第二阀部收纳部通过所述第一阀部收纳部延伸到将所述阀部件的第一阀部的所述贯通孔关闭的位置时所述第二阀部所占的收纳部分,和与所述收纳部分相连、并在所述第二阀部进行将所述贯通孔打开的动作时使所述第二阀部的动作成为可能的移动部分;
所述阀操作机构具有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外侧伸到所述阀支撑部件内,并与所述阀部件的第二阀部连接的操作销;
所述阀支撑部件具有销保持部,所述销保持部具有销收纳孔,所述销收纳孔从所述第二阀部收纳部朝所述筒状部件的外侧延伸,在所述销收纳孔内收纳所述操作销,从而可以通过从外侧操作所述第一接头部件来移动所述操作销进行所述阀部件的所述第一阀部的贯通孔的开闭。
进一步具体来说,可以是,所述操作销以横截所述筒状部件的方式延伸;
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的外周面上并与所述操作销的两端卡合的操作部件;
通过所述操作部件使所述操作销移动,操作所述阀部件的第二阀部。
在此情况下,可以是,所述操作部件可以在所述筒状部件的周围沿周向进行转动,而且,具有与操作销的两端卡合的凸轮轮廓部,通过转动所述操作部件,使所述操作销的两端沿所述凸轮轮廓部相对移动,由此操作所述阀部件的第二阀部。
如此的情况下,优选为,所述阀部件的第一阀部与第二阀部,在所述第二阀部进行使所述贯通孔打开的动作之后相互连接,进而在所述第二阀部动作时,以使所述第一阀部从所述阀座离开的方式一起动作。
由此,该第二接头部件将第一接头部件保持,从而在第一和第二接头部件的流体通路连通着的状态下,使该第一阀部不会与阀座意外卡合。
进而优选为,具有残余压力逃逸孔,所述残余压力逃逸孔,在所述第一阀部与所述阀座卡合,而且所述阀部件的第二阀部位于将所述第一阀部的所述贯通孔关闭的位置时,通过所述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阀部的所述前面连通,并与所述销收纳孔连通,而且,在所述阀部件的所述第二阀部位于将所述贯通孔打开的位置时,从所述销收纳孔密封遮断。
即,所述残余压力逃逸孔在贯通孔打开阀部件打开的状态(即,第一和第二接头部件连通的状态)下被密封地遮断,而阀部件在关闭的状态(即,第一和第二接头部件的连通被截断的状态)下,第二接头部件的流体通路与该管接头的外部连通,使得第二接头部件内部的残余压力可以逃逸,使第二接头部件可以安全地从第一接头部件拆下。
按照本发明的管接头,阀部件由第一阀部和第二阀部构成并设定在阀收纳凹部内,阀部件被关闭,此时,与该阀收纳凹部内连通着的接头部件的流体通路的流体压以及设定在该阀收纳凹部内的施力机构施加的力将该阀部件推压到阀座上而使该阀部件确实地处于闭合的位置,阀部件打开时,只要抵抗施加在该第二阀部上的施力以及流体压移动该阀部件的第二阀部即可,可以用较小的力将其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管接头的第一接头部件的截面图,没有连接第二接头部件,示出了阀闭合的状态。
图2是表示将第二接头部件与图1中的第一接头部件连接的中途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图1的截面图,表示将第二接头部件与第一接头部件连接的阀开启的状态。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管接头的截面图,表示阀关闭的状态。
图5a是表示图4的管接头中的阀支撑部件的详细构成的俯视图。
图5b是表示图4的管接头中的阀支撑部件的详细构成的截面图。
图5c是表示图4的管接头中的阀支撑部件的详细构成的正面截面图。
图5d是表示图4的管接头中的阀支撑部件的详细构成的侧面图。
图6表示图4的A-A线截面图。
图7是图4所示操作圈的俯视图,表示导槽与操作销的关系。
图8a是表示图4所示控制阀部的详细构成的俯视图。
图8b是表示图4所示控制阀部的详细构成的纵截面图。
图8c是表示图4所示控制阀部的详细构成的横截面图。
图9是与图4同样的截面图,表示第一和第二接头部件被连接、阀开启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用图1~图3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管接头的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管接头2,如图2所示,具有作为阴模部件的第一接头部件21,和插入该阴模部件进行连接的作为阳模部件的第二接头部件22。
如图1所示,第一接头部件21设有一端与空气配管的软管等的导管(未图示)连接的第一筒状部件70,和在外套着套筒78的状态下与第一筒状部件70的另一端螺纹接合的第二筒状部件80。第一筒状部件70设有流体通路72、配设在该流体通路72内部的圆锥体形的阀支撑部件74,和设置在阀支撑部件74内的阀部件76。
第一筒状部件70与第二筒状部件80之间通过O型圈82进行密封。
在第二筒状部件80上的套筒78的内侧部分,设置着带锥形的贯通孔86收纳着上锁部件88,该上锁部件88与如图2所示那样插入该第二筒状部件80的第二接头部件22的外周面的上锁凹部89卡合,连接成使该第二接头部件不能从该第一接头部件拔出。套筒78因设置在第二筒状部件80的端部的止动圈90而不能被拔出,由弹簧92施加使其与该止动圈90卡合的力,在该位置,将上锁部件88朝径向内侧推压,使该套筒78抵抗弹簧92向左位移,使得形成在该套筒78的右端内周面上的上锁部件开放凹面95与上锁部件88形状相符(匹配),由此该上锁部件88可以向径向外侧位移。
阀支撑部件74具有圆锥状部分74-1、圆筒状部分74-2,和形成在该圆筒状部分的前端的凸缘部分74-3,在圆筒状部分74-2上设置贯通孔74-4,该凸缘部分被夹着固定在第一和第二筒状部件70、80间。在该阀支撑部件74上设置着阀收纳凹部97,该阀收纳凹部97朝形成在第二筒状部件80上的阀座102开口,用来收纳阀部件76。
阀部件76由主阀部(第一阀部)98和控制阀部(第二阀部)94构成。主阀部98在图1中观察时可在左右方向(第一筒状部件的轴线方向)位移,在中心设有在轴线方向贯通的贯通孔96。该主阀部98在其前面设有O型圈100,可与第二筒状部件80的阀座102卡合,进行该第一接头部件21的流体通路的开闭。
控制阀94被设置在阀收纳凹部内的螺旋弹簧93施力,对主阀部98的贯通孔96进行开闭。
在第二筒状部件80内,阀推挤部件104被设置在控制阀部94与设置于第二筒状部件的内周面上的O型圈106之间。阀推挤部件104随着第一接头部件21向第二接头部件22的插入朝图2的左方移动,使控制阀部94移动,将贯通孔96打开。如图所示,该阀推挤部件104由与控制阀部94卡合的毂部104-1,和从该毂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辐部104-2构成。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管接头2的第一和第二接头部件21、22的连接操作。
图1表示没有插入第二接头部件22的第一接头部件21。在该状态下,控制阀部94被螺旋弹簧93施力,将贯通孔96关闭,第一接头部件21的流体通路72的加压流体穿过阀支撑部件74的阀收纳凹部97的周面与主阀部98的周面(第一阀部滑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G,填充到主阀部98与阀收纳凹部97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背压室97-1中。
在使用者将套筒78向左方移动、解除了由该套筒78对上锁部件88在径向的推压的状态下,第二接头部件22插入第二筒状部件80中时,在该过程中第二接头部件22的前端面与阀推挤部件104接触而推向图2的左方。由此,控制阀部94向左方移动,贯通孔96被打开。
通过打开贯通孔96,使背压室97-1内的加压流体穿过该贯通孔96流出,该背压室97-1内的压力降低。由此,主阀部98在流体通路72的流体压的作用下位移,O型圈100从阀座102离开,流体通路72开放,加压流体流向第二接头部件22的流体通路24侧。如图2所示,在O型圈100从阀座102离开之前的阶段,第二接头部件22的外周面与O型圈100密封卡合。
第二接头部件22的上锁凹部89进入到与上锁部件88匹配的位置为止时,套筒78回到图2所示位置,第二接头部件与第一接头部件连接。
把第二接头部件从第一接头部件拆下时,使套筒78向左位移,使上锁部件开放凹面95与上锁部件88在径向匹配,解除由该套筒对上锁部件在径向的推压,把第二接头部件22从第一接头部件21拔开,于是,控制阀部94在螺旋弹簧93的作用下返回将主阀部98的贯通孔96关闭的位置。
下面参照附图4~图9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管接头的第二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涉及的管接头1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管接头的基本结构相同。
首先,该管接头1具有作为阴模部件的第一接头部件10和插入该阴模部件进行连接的作为阳模部件的第二接头部件22。
第一接头部件10设有一端与空气配管的软管等的导管(未图示)连接的第一筒状部件11,和在外套着套筒18的状态下与第一筒状部件11的另一端螺纹接合的第二筒状部件20。第一筒状部件11如图4所示那样,设有流体通路12、配设在该流体通路12的中心部的阀支撑部件14,和设置在阀支撑部件14上的阀部件16。
如图5a~图5d所示,阀支撑部件14具有配置成同心状的外侧圆筒部14-1和内侧圆筒部14-2,在它们之间形成通流路15。外侧圆筒部14-1和内侧圆筒部14-2被图5d中大致与径向垂直延伸的连接部14-3连接着。
内侧圆筒部14-2具有阀收纳凹部26,阀收纳凹部26的一端(图4的左端)被闭锁着,另一端(图4的右端)开着口。另外,如图4所示,阀收纳凹部26具有收纳阀部件的第一阀部的第一阀部收纳部26-1,和可滑动地收纳第二阀部的第二阀部收纳部26-2。在外侧圆筒部14-1的外周面上形成一对环状槽48,嵌合着O型圈28,该O型圈与第一筒状部件11和第二筒状部件20的内周面密封地卡合。另外,内侧圆筒部14-2的内面具有外径朝流体的前进方向(图4的右方)变大的三个台阶。
连接部14-3为,椭圆形横截面的销收纳孔49在该连接部14-3的纵向贯通,在所述销收纳孔49中穿过操作销50。如图6(图4的A-A线截面图)所示,操作销50的两端插入在第一筒状部件11的外周安装着的操作圈52的导槽(凸轮轮廓部)54内。如图7所示,导槽54相对于圆周方向具有角度θ,使操作销50对应操作圈52的转动在与圆周方向正交的轴线方向上位移。操作圈52被止动圈56固定从而不能从第一筒状部件11脱离。
安装在阀支撑部件14上的阀部件16由具有设置在半径方向中心的贯通孔34的主阀部(第一阀部)36,和圆柱状的控制阀部(第二阀部)32构成,设置成可以分别在阀收纳凹部内在该阀支撑部件14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
主阀部36在其环状的端面(前面)具有O型圈44,该O型圈44可以与形成在第二筒状部件20上的阀座46卡合。
如图8a~图8c所示,控制阀部32具有轴线方向孔320、设置在该孔320的一端并贯通直径方向的直径方向孔322,和在该控制阀部的外周面上与该直径方向孔322连通地设置着的环状槽324。控制阀部32在被一对O型圈39密封着的状态下插入阀支撑部件14内,在该状态下被配设在阀收纳凹部26内的螺旋弹簧38朝流体下游方向(右方)施力。而且,控制阀部32通过由该主阀部36保持着的球形的卡合件40与该主阀部接合着,而该接合件40与形成在控制阀部的外周面上的环状槽42内卡合,使主阀部36和控制阀部32可以在轴线方向稍稍进行相对移动。
进而,如图8a、图8b所示,与操作销50卡合的半圆形截面的槽33,在该控制阀部的圆形截面的切线方向延伸地设置在控制阀部32上。而且,在与控制阀部32的主阀部36卡合的前端部分形成环状凹部326,通过形成在该环状凹部的主阀部36上的连通路37与位于主阀部36的背后的阀收纳凹部26连通。而且,如图4所示,在与控制阀部32的前端相向的主阀部36的内侧的相向面上设置着O型圈35。
在第二筒状部件20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着与第二接头部件22的上锁凹部62卡合的上锁部件60、将上锁部件60对该上锁凹部推压/解除对该上锁凹部的推压的套筒18,和对该套筒18施力从而推压该套筒18使其处于图4所示位置的弹簧66。另外,在第二筒状部件20的内面设有与插入阴模部件进行连接的阳模部件进行密封的O型圈68。
下面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管接头的阀的开闭动作。
首先,第二接头部件22对第一接头部件10的连接操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图4示出了阳模部件与阴模部件连接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流体通路12内的加压流体(例如空气)穿过阀支撑部件14与主阀部36之间的微小的间隙G,充填到在主阀部36的背面侧起到背压室作用的第一阀部收纳部26-1(以下简称为背压室26-1)内。此时,O型圈39将控制阀部32与阀收纳凹部26的内壁面之间密封,充填到背压室26-1内的加压流体不会从销收纳孔49泄漏到外部。而且,设置在控制阀部32上的轴线方向孔320、直径方向孔322通过销收纳孔49将第二接头部件22的流体通路24与该管接头的外部连通。
在该状态下,为了开放阀部件16,首先,转动操作圈52使操作销50从图4的位置后退到图9中的位置。由此,与该操作销50卡合着的控制阀部32也被移动。此时,通过卡合件40和卡合槽42卡合着的主阀部36,由于在所述卡合件40与卡合槽42之间具有游隙,开始时主阀部36不动,因此,控制阀部32相对于主阀部36相对运动,贯通孔34与主阀部36的背后的背压室26-1连通。与此同时,控制阀部32的直径方向孔322,在图4中观察,位于与左侧的O型圈39相一致或比其更靠左侧的位置,自销收纳孔49被密封着。即,第二接头部件22的流体通路24从外部被遮断。
在该状态下,背压室26-1内的加压流体流出到第二接头部件22的流体通路24侧,因而该背压室26-1内的压力降低,因此,在施加到主阀部36上的第一接头部件10内的流体压力的作用下,主阀部36向左方移动,该主阀部的前面的O型圈44从阀座46离开,第一和第二接头部件10、22的流体通路12、24被连通。
当关闭阀部件而将第二接头部件22从第一接头部件10拆下时,通过把操作圈52朝与上述相反的方向转动,使操销返回图4所示位置,由此,控制阀部32和主阀部36一起返回关闭位置。此时,控制阀部32的直径方向孔322处于比图4的左侧的O型圈39更靠右侧的位置,呈与销收纳孔49连通的状态。因此,第二接头部件内的流体通路24通过轴线方向孔320和直径方向孔322与该管接头的外部连通,流体通路24内的残余压力向外部逃逸。如果在该状态下将阳模部件从阴模部件拆下的话,不会出现因残余压力而造成阳模部件的乱动乱跳,可以安全地进行拆卸。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可以进行种种改变。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阀收纳凹部具有可相对于阀座在该筒状部件的轴线方向移动的供主阀部的周面滑动的滑动面,通过该滑动面与该主阀部的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G使流体通路的加压流体进入背压室内,但是,加压流体也可以不通过所述间隙流入背压室,而是通过在该阀支撑体上设置将流体通路与背压室连通的小孔使加压流体流入背压室。进而,也可以设置与该阀收纳凹部的内周面和第一阀部连接,将上述间隙G关闭的隔板,将加压流体通过该间隙向背压室的流动断流,而且,设置上述小孔,使加压流体仅能通过该小孔流入背压室。正确控制间隙G的流路截面存在困难的方面,而正确形成小孔的流路截面是比较容易的,因此,可以更为正确地调整加压流体向背压室的流入。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阀部(第二阀部)的位置被设定在比主阀部(第一阀部)更靠该阴模接头部件的内侧,但是也可以设置在其相反侧(即插入阳模部件的那一侧)。

Claims (14)

1.一种管接头,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接头部件和第二接头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具有:
设有流体通路的筒状部件;
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流体通路周围的环状的阀座;
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内的阀部件,所述阀部件通过与所述阀座卡合/解除与所述阀座的卡合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
和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流体通路内对所述阀部件进行支撑的阀支撑部件;
所述阀支撑部件具有阀收纳凹部和连通路,所述阀收纳凹部朝所述阀座开口,收纳所述阀部件并使所述阀部件可以为了将所述阀部件与所述阀座卡合/解除所述阀部件与所述阀座的卡合而进行位移,在所述阀收纳凹部与所述阀部件之间划分背压室,所述连通路使加压流体可以从所述流体通路导入所述背压室内;
所述阀部件具有第一阀部和第二阀部;
所述第一阀部具有前面和贯通孔,所述前面设有可与所述阀座卡合的环状的卡合面,所述贯通孔在所述前面的所述环状的卡合面的内侧贯通所述第一阀部,将所述背压室与所述阀支撑部件的外侧连通;
所述第二阀部被施力机构施加了使所述贯通孔关闭的力,所述第二阀部抵抗所述施力机构和被施加到所述第二阀部的背压室的流体压进行移动、所述贯通孔被打开而降低所述背压室内的流体压,由此,在施加到所述第一阀部的外侧面上的所述流体通路的流体压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阀部被推到所述阀收纳凹部内并从阀座离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可相对于阀座在所述筒状部件的轴线方向上进行位移的所述第一阀部的周面,具有与所述阀收纳凹部的内周面进行滑动的第一阀部滑动面,以形成在所述第一阀部滑动面与所述阀收纳凹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作为所述连通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支撑部件设有将位于其外侧的所述流体通路和所述背压室连通的小孔,以所述小孔作为所述连通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具有隔板,所述隔板连接在所述阀收纳凹部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一阀部之间,使位于所述阀支撑部件外侧的所述流体通路与所述背压室断流。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头部件连接时,所述阀部件的所述第二阀部被所述第二接头部件推挤,所述贯通孔被打开。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部件为阳模部件,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为具有接头部件接受部的阴模部件,所述接头部件接受部用来接受所述第二接头部件;
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在所述接头部件接受部与所述阀部件之间具有阀推挤部件;
所述第二接头部件插入所述接头部件接受部内时,所述第二接头部件通过所述阀推挤部件推挤所述阀部件的所述第二阀部而将所述贯通孔打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在所述接头部件接受部与所述阀部件之间设有密封圈,在所述第二接头部件插入所述接头部件接受部内推挤所述阀推挤部件之前,所述密封圈在所述第二接头部件的外侧面密封卡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件接受部具有可相对于所述流体通路在径向进行位移的上锁部件;
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具有上锁凹部,所述上锁凹部在所述第二接头部件插入所述接头部件接受部内时与所述上锁部件卡合,使所述第二接头部件不能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脱离;
所述阀部件的所述第一阀部,在上锁部件与上锁凹部卡合的阶段从所述阀座离开。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具有阀操作机构,所述阀操作机构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外侧使所述阀部件的所述第一阀部的所述贯通孔打开关闭地移动所述第二阀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支撑部件的所述阀收纳凹部具有收纳所述阀部件的所述第一阀部的第一阀部收纳部,以及第二阀部收纳部;所述第二阀部收纳部可滑动地收纳所述第二阀部,具有当所述第二阀部从所述第二阀部收纳部通过所述第一阀部收纳部延伸到将所述阀部件的第一阀部的所述贯通孔关闭的位置时所述第二阀部所占的收纳部分,和与所述收纳部分相连、并在所述第二阀部进行将所述贯通孔打开的动作时使所述第二阀部的动作成为可能的移动部分;
所述阀操作机构具有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外侧伸到所述阀支撑部件内,并与所述阀部件的第二阀部连接的操作销;
所述阀支撑部件具有销保持部,所述销保持部具有销收纳孔,所述销收纳孔从所述第二阀部收纳部朝所述筒状部件的外侧延伸,在所述销收纳孔内收纳所述操作销,从而可以通过从外侧操作所述第一接头部件来移动所述操作销进行所述阀部件的所述第一阀部的贯通孔的开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销以横截所述筒状部件的方式延伸;
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的外周面上并与所述操作销的两端卡合的操作部件;
通过所述操作部件使所述操作销移动,操作所述阀部件的第二阀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件可以在所述筒状部件的周围沿周向进行转动,而且,具有与操作销的两端卡合的凸轮轮廓部,通过转动所述操作部件,使所述操作销的两端沿所述凸轮轮廓部相对移动,由此操作所述阀部件的第二阀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部件的第一阀部与第二阀部,在所述第二阀部进行使所述贯通孔打开的动作之后相互连接,进而在所述第二阀部动作时,以使所述第一阀部从所述阀座离开的方式一起动作。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具有残余压力逃逸孔,所述残余压力逃逸孔,在所述第一阀部与所述阀座卡合,而且所述阀部件的第二阀部位于将所述第一阀部的所述贯通孔关闭的位置时,通过所述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阀部的所述前面连通,并与所述销收纳孔连通,而且,在所述阀部件的所述第二阀部位于将所述贯通孔打开的位置时,从所述销收纳孔密封遮断。
CN2007800085737A 2006-03-31 2007-03-20 管接头 Active CN1014009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0522/2006 2006-03-31
JP2006100522A JP4653688B2 (ja) 2006-03-31 2006-03-31 管継手
PCT/JP2007/055601 WO2007114039A1 (ja) 2006-03-31 2007-03-20 管継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0938A CN101400938A (zh) 2009-04-01
CN101400938B true CN101400938B (zh) 2010-06-02

Family

ID=38563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85737A Active CN101400938B (zh) 2006-03-31 2007-03-20 管接头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4653688B2 (zh)
KR (1) KR101033438B1 (zh)
CN (1) CN101400938B (zh)
MY (1) MY166202A (zh)
TW (1) TWI325478B (zh)
WO (1) WO20071140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1601B2 (ja) * 2009-06-30 2014-02-12 日東工器株式会社 管継手
TWI411758B (zh) * 2010-11-23 2013-10-11 Inventec Corp 快速接頭
KR20140008662A (ko) * 2012-07-11 2014-01-22 이근호 관로 커플러
KR101409794B1 (ko) 2012-07-11 2014-06-24 이근호 관로 커플러
CN109899613B (zh) * 2019-04-12 2024-02-27 广东恒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开启式快速接头
CN110181015B (zh) * 2019-06-24 2020-12-18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快速拆装的旋转管路装置
KR102670712B1 (ko) * 2021-10-01 2024-05-30 주식회사 이경 유체이송용 스마트 커플러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1468U (zh) * 1990-02-19 1991-07-24 那海亭 快速管接头
CN2332867Y (zh) * 1998-01-06 1999-08-11 应明雄 快速联接头
CN2453211Y (zh) * 2000-11-13 2001-10-10 慕容东林 燃气快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3448B2 (ja) 1973-09-22 1983-09-27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スポツトヨウセツセイニ スグレタ コウキヨウドカコウヨウレイエンコウハンノ セイゾウホウホウ
JPS5057021U (zh) * 1973-09-25 1975-05-28
JPS5932711B2 (ja) * 1976-04-15 1984-08-10 有限会社ニツタ・ムアカンパニ− 自己封鎖性管継手
SE439532B (sv) * 1983-09-22 1985-06-17 Ekman K R Tryckreduceringsanordning i en i en snabbkoppling ingaende forsta kopplingsdel
JP4404413B2 (ja) * 1999-09-03 2010-01-27 日東工器株式会社 管継手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1468U (zh) * 1990-02-19 1991-07-24 那海亭 快速管接头
CN2332867Y (zh) * 1998-01-06 1999-08-11 应明雄 快速联接头
CN2453211Y (zh) * 2000-11-13 2001-10-10 慕容东林 燃气快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74187A 2001.03.2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100454A (ko) 2008-11-18
CN101400938A (zh) 2009-04-01
WO2007114039A1 (ja) 2007-10-11
KR101033438B1 (ko) 2011-05-09
TW200809124A (en) 2008-02-16
TWI325478B (en) 2010-06-01
MY166202A (en) 2018-06-14
JP2007271052A (ja) 2007-10-18
JP4653688B2 (ja) 201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0938B (zh) 管接头
US7938456B2 (en) Safety quick-connect coupling for assembling two pipes
KR102665128B1 (ko) 수형 또는 암형 퀵 커플링 요소 및 그 요소를 포함하는 퀵 커플링
JP3118265B2 (ja) 減圧部材を備えたカップリング部品装置
EP3244114B1 (en) Integrated flush-face cartridge
US9939096B2 (en) Female element and coupling intended to form the disconnectable connection of two fluid pipe lines
JP2012241792A (ja) 管継手
KR20160106054A (ko) 비스듬한 파이프에 의해 공급되는 후방 챔버를 구비한 유체 전달 커플러
US20150247594A1 (en) Quick connect coupling with swaged valve component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CN101479515B (zh) 管连接器
CN205155270U (zh) 紧急切断安全装置
KR20160106056A (ko) 정면 고리형 실을 구비한 유체 전달 평면 커플러
JP3996112B2 (ja) 管継手
JP6273592B1 (ja) 管継手
US2850297A (en) Quick detachable coupler
JP6535455B2 (ja) 管継手及び管継手の製造方法
CN111828761A (zh) 一种快速接头
JP6613316B2 (ja) 弁体並びに該弁体を用いた弁構造体及び継手部材
EP4030091A1 (en) Pipe joint member
WO2012173152A1 (ja) 管継手
CN219317709U (zh) 防爆组件及角阀
TWI661968B (zh) 自行車液壓組件
CN210266332U (zh) 快速连接器
WO2020109275A1 (en) Poppet coupling
CA2540956A1 (en) Check val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