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4229B - 无源光网络系统和测距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源光网络系统和测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4229B
CN101394229B CN200810095507.4A CN200810095507A CN101394229B CN 101394229 B CN101394229 B CN 101394229B CN 200810095507 A CN200810095507 A CN 200810095507A CN 101394229 B CN101394229 B CN 101394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length
signal
amplitude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55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4229A (zh
Inventor
加泽彻
矢岛祐辅
大平昌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94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4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4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42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82WDM tree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82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by delay compensation, e.g. by compensation of propagation delay or variations thereof, by ran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测距方法。在多个ONU共同占有波长来进行传送的WDM-PON方式中,尽量抑制由测距过程造成的使用带宽的减少。本发明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具有一个测距专用波长,测距只用该波长来测量往返延迟时间,基于在其他波长得到的往返迟延时间,将从多个ONU发来的发送信号时分复用来传送。进一步,OLT只对测距专用波长具有突发接收电路,测距过程后接着对各ONU进行调整发送振幅和发送相位的控制,使在OLT的接收振幅和接收相位同期望的振幅和期望的相位一致。因此,OLT具有测量接收信号的振幅及相位的单元作为突发接收电路,另外具有管理每个ONU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的列表。

Description

无源光网络系统和测距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源光网络系统及测距方法,特别涉及在多个接入者连接装置共享光传送电路的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中以波分复用且时分复用方式通信的无源光网络系统以及测距方法。
背景技术
PON(无源光网络)具有OLT(Optical Line Termination,即,光线路终端)和多个ONU(Optical Network Unit,即,光网络单元)或者ONT(OpticalNetwork Termination,即,光网络终端)。将来自与ONU连接的终端(除PC外)的信号,以光信号的形式在经由ONU、光纤、光分离器送到OLT的光纤中进行光学复用来发送到OLT,OLT对各种信号进行处理后,进行从某一ONU终端和该PON的其他ONU的终端的通信或者其他网络NW的终端通信。所述光复用方式有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时分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波分复用)、CDM(CodeDivision Multiplexing,即,码分复用)等方式。例如,ITU-T建议G.984.3决定的G-PON在上行和下行传输中使用不同的波长,在电信局设置的站点(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和对各用户设置的网络单元(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之间的通信,是以对各ONU分割信号通信时间的时分(TDM)方式进行信号通信的方式。
在TDM方式中,各ONU如ITU-T建议G.984.1(非专利文献1)的第八章以及第九章规定,例如,光纤长度是0~20km,20km~40km乃至40km~60km的范围内被任意设定,所以按照这样的设置传输延迟不同,即使各ONU在被分配的信号通信时间输出光信号,光信号之间也有可能发生冲突和干扰。因此,使用在ITU-T建议G.984.3(非专利文献3)的第十章规定了的称作测距的技术,调整来自各ONU的输出信号的延迟,以使各ONU宛如被设定成为等距离(例如20km),以免来自各ONU来的光信号在传送到OLT的光纤上造成干扰。进一步,在来自各ONU的信号的开头附加有由G.984.2(非专利文献2)的8.8.3章规定的由12个字节构成的防干扰用保护时间、决定接收器的识别阈值及在时钟提取中使用的前置码、用于识别接收信号的划分的分隔符。
例如,在ITU-T建议G.984.3的8.2章的规定,从多个ONU向OLT发送的信号称为上行信号,包含有前置码、分隔符、净荷信号,另外如同一个建议的第8章的图8-2所示,在发上行信号之前为了防止和前面的突发信号冲突,设定有保护时间。另一方面,根据同一个建议8.1章的规定,从该OLT向该多个ONU发送的信号被称为下行信号,包含帧同步模式、PLOAM区、US Bandwidth MAP区、帧净荷。OLT如该建议的8.1.3.6章所示,使用称为US Bandwidth MAP区,指定各ONU的上行发送允许时刻。USBandwidth MAP区具有指定发送允许开始的Start值和指定结束的End值,分别进行字节单位的指定。这个值因具有允许发送的意思也称为授权值。并且,End值和下一个Start值的差是上行无信号区域,对应上述的保护时间。另外,可对各ONU分割称作T-CONU的多个频带分割单位,在每一个T-CONU进行所述上述上行发送允许时刻的指定。
在测距中OLT向ONU请求发送测距用信号。当ONU返回测距帧时,OLT接收该信号,并测量从测距用的信号请求发送起测距用信号接收的时间即往复延迟时间,来了解ONU同OLT相距多少。接下来,OLT将所有的ONU看作等距离,所以对于各ONU发送指示,以使发送延迟称作等化迟延量的时间。例如,为了使所有的ONU具有20km的往返延迟时间,将等于“(20千米的往返延迟时间)-(被测量的往返延迟时间)”的等化迟延量向ONU指示。ONU具有固定地延迟被指示的等化迟延量来发送数据的电路,通过上述指示,所有的ONU以20km往返延迟时间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
另一方面,在WDM方式中,在OLT和ONU之间随着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连接多个波长不同的波,各ONU通过收发特定的波长,进行通信。通过从OLT向各ONU分配特定波长来进行通信,能够显著提高通信带宽。最多能连接32台ONU的WDM-PON的一种实现方法是在对各ONU的上行和下行线路分别分配一个波长。即在一个PON中使用的波长数是被连接的ONU的最大数(例如32台)的2倍(下行32个波长,上行32个波长)。在这种情况下,因由一台ONU占有一个波长,需要波长个数的接收器,另一方面上述的测距过程成为不需要的,另外,OLT不需要具备在以往的TDM-PON中必要的需要尖端技术的突发信号接收电路。
非专利文献1:ITU-T建议G.984.1;
非专利文献2:ITU-T建议G.984.2;
非专利文献3:ITU-T建议G.984.3;
非专利文献4:ITU-T建议G.984.4。
在这里,即使是最多能连接32台ONU的WDM-PON,也可以沿袭以前的TDM-PON的思考方法,通过将下行波长数限制在m个(只是32个波长以下)以及将上行波长数(只是32个波长以下)限制在n个,减少高价的光器件个数来经济地构筑PON这样的思考方法。例如,多个ONU使用一个波长,各个波长以TDM方式进行通信。
只是这时因上行信号将来自多个ONU的发送信号进行时分复用来传送,虽然是WDM-PON但需要上述测距过程。在测距中,需要如上所述对每一个ONU测量返延迟时间,因此必须具有被称为测距窗的无信号区域。例如,为了测量位于距OLT最大20km的位置的ONU的往返延迟时间,有必要打开有200微秒的测距窗,这期间不能够进行通常的通信。另一方面,为了高速启动ONU,最好以1毫秒1次的频率打开测距窗来进行测距。于是,在这个例子中,在1毫秒中必须将200微秒的区域设定为无信号区域,因此带宽的缺损达到20%。
另外,如上所述,OLT必须具备上行波长数的突发接收电路。由于突发接收电路需要比连续信号用的接收电路更高的技术,电路规模也增加,所以若具有上行波长数的突发接收电路,则可能会降低作为PON系统的经济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在多个ONU共享波长来进行传送的WDM-PON方式中,最大限度地抑制由于测距过程造成的使用带宽的减少的无源光网络系统以及测距方法。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之一是提供这样一种通过避免具有上行波长数的需要尖端技术的突发接收电路、并且OLT只有一个突发接收电路、从而经济且优良的通信方式。
上述的第一个问题的目的,例如通过如下方案解决:具有一个测距专用的波长,测距中只用这个专用波长来测量往返延迟时间,其他波长基于所得到的往返延迟时间将来自多个ONU的发送信号时分复用后传送。因测距专用波长只是在测距时使用,在测距后各ONU切换到其他波长以高效率进行通信,所以没有带宽的浪费。作为本解决手段的其他作用,列举不关注信号的传送效率而能打开测距窗这一点。从而通过将测距周期从1毫秒进一步缩短,能够将ONU的启动时间进一步缩短。
上述第二个问题的目的,例如通过如下方案解决:只对上述解决装置中使用的测距专用波长具有突发接收电路,在测距过程中接着对各ONU进行调整发送振幅和发送相位的控制,使在OLT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相等。因此,OLT具有将测量接收信号的振幅及相位的装置作为突发接收回路,另外具有管理每个ONU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的表,将同最终期待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和在最初的测距过程测量的振幅及相位的差分写入上述管理表,进一步向差分减少的方向发送对于各ONU的控制信息后,再一次测量最终期待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和所接收的信号的振幅及相位的差分。像这样反复,最终使来自所有的ONU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同期待值一致。该多次控制是通过分配测距专用的波长能够最先实用化的,不关注信号的传送效率,无论几次,能够重复执行控制来自ONU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的循环处理。
本发明的WDM-PON系统,例如具有OLT、光纤、光分离器、多个ONU,将ONU在具有将发送波长以及接收波长可变控制的波长控制部的WDM-PON系统中,其特征之一是将从OLT向ONU传送的通信中使用的波长中的一个专用于测距。
另外,所述WDM-PON系统的特征之一是,OLT具有:将接收的信号按波长辨别的WDM滤波器、与从上述WDM滤波器辨别的所述测距专用的波长的输出端口连接的突发接收电路、和与从所述WDM滤波器输出的其他信号波长的端口连接连续信号用的接收器。
上述WDM-PON系统的特征之一是,OLT具有:测量接收信号的振幅及相位的装置、管理每个ONU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的表、和对ONU发送用于控制发送振幅和发送相位的消息的装置。
上述WDM-PON系统的特征之一是,ONU具备基于来自OLT的控制消息调整发送振幅和发送相位的装置。
在本发明的WDM-PON系统的测距方法的特征之一如下:
具有OLT、光纤、光分离器、多个ONU,在ONU具有可对发送波长以及接收波长进行可变控制的波长控制部的WDM-PON系统中,将在从OLT向ONU通信被使用的波长中的一个用于测距专用,OLT具有测量接收信号的振幅及相位的装置、管理每个ONU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的表、和对ONU发送用于控制发送振幅和发送相位的消息的装置,ONU具有基于从OLT来的控制消息调整发送振幅和发送相位的装置,OLT求出测距时接收的突发信号的接收振幅以及接收相位与期待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的差分,向着差分减小的方向对ONU发送调整发送振幅及发送相位的控制消息,接着ONU基于接收到的上述控制消息的内容调整发送振幅及发送相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解决手段提供无源光网络系统,包括光终端装置、光分离器、经由光纤及所述光分离器连接到所述光终端装置的多个光网络单元,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以波分复用且各波长时分复用的方式进行通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源光网络系统具有:第一波长,在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之间,收发用于进行事先决定的测距处理的信号;以及多个第二波长,用于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通信,
所述光终端装置使用第一波长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所述测距处理,并将等化迟延量指示给各所述光网络单元,并且使用第二波长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通信,所述等化迟延量用于在各所述光网络单元延迟发送信号,以使本光终端装置和多个所述光网络单元之间成为等距离,
所述光网络单元分别包括:
等化迟延量存储部,存储所述光终端装置指示的等化迟延量;
接收器,以设定的接收波长接收信号;
发送器,以设定的发送波长,根据存储在所述等化迟延量存储部的等化迟延量延迟发送信号;以及
波长控制部,将所述发送器的发送波长及所述接收器的接收波长设定为第一波长来接收和发送用于所述测距处理的信号,所述测距处理之后,将所述发送器的发送波长及所述接收器的接收波长设定为被分配的第二波长中的一个,来同所述光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解决手段,提供包括光终端装置、光分离器、经由光纤以及所述光分离器连接到所述光终端装置的多个光网络单元,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以波分复用且各波长时分复用的方式进行通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源光网络系统具有:第一波长,在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之间,收发用于进行事先决定的测距处理的信号;以及多个第二波长,用于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通信,
所述光终端装置使用第一波长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所述测距处理,并将等化迟延量指示给各所述光网络单元,并且使用第二波长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通信,所述等化迟延量用于在各所述光网络单元延迟发送信号,以使本光终端装置和多个所述光网络单元之间成为等距离,
所述光网络单元分别包括:
等化迟延量存储部,存储所述光终端装置指示的等化迟延量;
第三接收器,以设定的接收波长接收信号;
第三发送器,以设定的发送波长,根据所述等化迟延量存储部存储的等化迟延量延迟发送信号;
第四接收器,以第一波长接收信号,
第四发送器,以第一波长,根据所述等化迟延量存储部存储的等化迟延量延迟发送信号;以及
波长控制部,将所述第三发送器的发送波长及所述第三接收器的接收波长设定为被分配的第二波长中的一个,来同所述光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光网络单元与以第二波长进行的同所述光终端装置的通信并行地,以第一波长收发用于所述测距处理的信号以及/或振幅相位控制信号,该振幅相位控制信号用于调整向所述光终端装置输出的信号的振幅及相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解决手段,提供一种无源光网络系统的测距方法,该无源光网络系统包括光终端装置、光分离器、经由光纤及所述光分离器连接到所述光终端装置的多个光网络单元,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以波分复用且各波长时分复用的方式进行通信,
所述无源光网络系统的测距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无源光网络系统具有:第一波长,在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之间,收发用于进行事先决定的测距处理的信号;和多个第二波长,用于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通信,
所述光终端装置使用第一波长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所述测距处理,并将等化迟延量指示给各所述光网络单元,并且使用第二波长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通信,所述等化迟延量用于在各所述光网络单元延迟发送信号,以使所述光终端装置和多个所述光网络单元之间成为等距离,
所述光网络单元,
存储所述光终端装置指示的等化迟延量,并根据该等化迟延量延迟发送向所述光终端装置输出的信号,
将发送波长及接收波长设定为第一波长来发送和接收用于所述测距处理的信号,
所述测距处理后,将发送波长及接收波长设定为被分配的第二波长中的一个,同所述光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在多个ONU共同占有波长来进行传送的WDM-PON方式中,能够提供尽量抑制测距过程造成的使用带宽减少的无源光网络系统以及测距方法。进一步,根据本发明,能够将需要尖端技术的突发接收电路的个数控制为一个,且提供经济优良的通信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光接入网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波长分配的例子。
图3是适用本发明的光接入网中的测距动作的说明图。
图4是适用本发明的光接入网中的测距信号的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OLT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中的ONU的第一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中的ONU的第二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中的接收突发振幅相位管理表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中的用户信号传送帧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中的波长请求信号的结构图。
图11是现有技术中的测距动作顺序的例子。
图12是本发明中的测距动作顺序的例子。
图13是本发明中的普通信号传送顺序的例子。
图14是现有技术中的上行传送方法的模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的上行传送方法的模式图。
图16是从ONU启动到通信为止的动作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光接入网的结构。
PON10连接到PSTN/因特网20来收发数据。PON10例如具有光分离器100、主干光纤110、支线光纤120、OLT200以及多个ONU300。进一步,还可以具备与ONU300连接的电话400、个人电脑410等。另外,ONU300也可以是ONT,但在本实施方式以ONU来说明。
在OLT200经由1根主干光纤110、光分离器100以及支线光纤120,例如能连接到32台ONU300。在图1的例子中,示出了5台ONU,各自距OLT200的光纤长度不同。在图示的例子中,ONU300-1距OLT200的光纤长度是1km,ONU300-2距OLT200的光纤长度是10km,ONU300-3距OLT200的光纤长度是20km,ONU300-4距OLT200的光纤长度是10km,ONU300-n距OLT200的光纤长度是15km。
在从OLT200向ONU300的方向(下行方向)传送的信号130中,将以各ONU300为目的地的信号进行波分复用且时分复用来传送。在ONU300接收到的信号,在ONU300内判断是否是以自己为目的地的信号,根据信号的目的地,被发送到电话400及/或个人电脑410。另外,在从ONU300向OLT200的方向(上行方向)上,从ONU300-1传送的信号120-1、从ONU300-2传送的信号120-2、从ONU300-3传送的信号120-3、从ONU300-4传送的信号120-4、从ONU300-n传送的信号120-n,通过光分离器100后被波分复用且时分复用,成为信号140,到达OLT200。因ONU300和OLT200之间的光纤长度不同,信号140采取不同振幅的信号被复用的方式。
在从OLT200向ONU300传送的下行信号的通信中使用m个波长λd1、λd2、…、λdm。在从OLT向ONU传送的上行信号的通信中使用n个波长λu1、λu2、…、λun。各波长能够被1台或者任意多台的ONU300共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行波长λd1是在所有ONU300启动时共用的共通波长,另外上行波长λu1是所有ONU启动时且仅在那时共通使用的测距专用波长。
在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波长配置的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下行波长使用8个(M=8),上行波长使用4个(N=4),分别被配置为20nm间隔,对于伴随周围温度变化的波长变动,具有充分的变动耐力。如上所述下行波长λd1是所有的ONU300启动时共用的共同波长,另外上行波长λu1是所有ONU300启动时且只是在那时共同使用的测距专用波长。再者,能够适当地决定波长个数、分配波长的值。以下,有时能够将λd1和λu1合并称为第1波长,将其他多个波长称为第2波长。
图3表示光接入网的测距动作的说明图。
OLT200通过ITU-T建议G.984.3示出的测距步骤(测距处理)分别测量到ONU300-1、ONU300-2、ONU300-3、ONU300-4、ONU300-n的距离,并对每个ONU设定称为等化迟延量的值,以便被看作所有的ONU300距OLT200等距离。通过该作用,能够将所有的ONU300处理为例如连接到20km。以下对这个机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图4表示光接入网的测距信号。
在OLT200向ONU300-1发送ranging request信号(测距请求信号)310-1。在图4的例子中,OLT200向ONU300分别发送ranging request信号310-1,也可以如图3所示进行广播。ONU300-1收到ranging request信号后,在规定的一定时间后,向OLT200发送ranging response信号(测距响应信号)311-1。OLT200根据ranging request信号310-1的发送时刻和rangingresponse信号311-1的接收时刻的差,判断到ONU300-1的距离。接下来,OLT200发送ranging time消息(测距时间消息)312-1,对ONU300-1设定等化迟延量330-1。根据这个等化迟延量330-1的动作,如图3所示,不管ONU300-1的物理的设置位置如何,都调整到距OLT200的距离宛如20km一样。以下同样地对ONU300-2、ONU300-3进行测距。
此后,OLT200通过发送grant(授权)以及request report(请求报告)信号,对ONU300-1、ONU300-2、ONU300-3请求在赋予上行发送允许的同时告知发送请求量。此后,进行动态带宽分配(DBA)等,并实施通常的应用(通信)。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OLT200的结构的例子。
OLT200例如包括:网络接口201、数据包缓冲器202、信号拆分部203、关联管理表221、PON帧生成部204、驱动器205、E/O206、WDM滤波器207、O/E208、放大器209、固定相位重定时部210、PON帧分解部211、信号复用部216、数据包缓冲器217、网络接口218、CPU(第一控制部)223、存储器224、消息发送缓冲器222、消息接收缓冲器223、波长管理表220、ATC(Automatic Threshold Control,即,自动阈值控制)212、突发时钟提取部213、振幅相位偏差判断部214、上行突发振幅相位管理表(振幅相位管理区域)225。
网络接口201接收来自PSTN/因特网20的信号。该信号暂时保存在数据包缓冲器202。信号拆分部203读取被附在数据包信号上的VLAN(Virtual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ID等标签,参考关联管理表221,读取对应的ONU号码,将所述数据包信号向PON帧生成部204-1~204-m中对应的块传送。例如,根据ONU号码事先决定用哪个波长,对应于该波长向PON帧生成部204中的某一个发送数据包信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m=8。
在使用的下行波长为m个时,OLT200内具有m个PON帧生成部204、驱动器205、E/O206。PON帧生成部204添加PON区间的附加信息(overhead),生成电发送信号,驱动器205电流驱动E/O206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经由WDM滤波器发送信号。
另一方面,在OLT200内部使用的上行波长为n个时,具有n个O/E208、(n-1)个固定增益放大器209、(n-1)个固定相位重定时部210以及(n-1)个PON帧分解部21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n=8。经由WDM滤波器207接收的信号,在O/E208转换为电信号,在放大器209放大,在固定相位重定时部(时钟提取部)210被重定时。在PON帧分解部211附加信息被分离,经由信号复用部216、数据包缓冲器217,从网络接口218向网络侧输出信号。
在此,在O/E208-1例如连接ATC(Automatic Threshold Control,即,自动阈值控制部)212,并依次连接突发时钟提取部213、振幅相位偏差判断部214。在ATC212以及突发时钟提取部213(将这些称为突发接收电路)接收来自测距专用使用的波长λu1的测距用突发信号,进一步在振幅相位偏差判断部214测量期待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和实际接收信号的偏差(振幅偏差、相位偏差),并将该内容送到上行突发振幅相位管理表225来进行存储。
另外,在CPU223和存储器224成为1对,进行OLT200内部的各部分的监视控制,根据来自上层的指示进行将关联管理表221的数据包的标签和目的地ONU的号码关联起来的设置。关联管理表221例如包含保存ONU300的序列号的条目、保存关联标签的条目、保存ONU-ID的条目。在ONU300启动前例如根据CPU223的指示设置同每一个序列号对应的关联标签的值。作为关联标签,可使用例如VLAN-ID的值。
另外,CPU223和存储器224按照来自上层的指示,将目的地ONU和波长分配的对应关系登记在波长管理表220,并且使用消息发送缓冲器222以及消息缓冲器223在与各ONU300-1~ONU300-n之间进行波长分配消息的收发,对每个ONU设定使用波长。波长管理表220例如包含ONU-ID的条目、序列号的条目、下行波长的条目以及上行波长的条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有时将PON帧生成部204-1、驱动器205-1、E/O206-1称为第一发送器。第一发送器以第一波长发送用于进行测距处理的信号。另外,例如有时将PON帧生成部204-2~m、驱动器205-2~m、E/O206-2~m称为第二发送器。第二发送器以第二波长发送用于和ONU300进行通信的信号。例如,有时将O/E208-1、ATC212、突发时钟提取电路213、振幅相位偏差判断部214称为第一接收器。第一接收器以第一波长接收用于进行测距处理的信号。另外,例如有时将O/E208-2~n、固定增益放大器209-2~n、固定相位重定时部210-2~n、PON帧分解部211-2~n称为第二接收器。第二接收器以第二波长接收用于和ONU300进行通信的信号。
在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接收突发振幅相位管理表225的结构例子。
接收突发振幅相位管理表225例如对每一个ONU-ID保存与接收期待值的振幅及相位的偏差。如图8(a)所示,OLT200对每个ONU300的发送振幅以及发送相位在调整前示出较大的偏差值,但在调整结束后如图8(d)所示,偏差值成为0,OLT200的接收电路(第二接收器)以固定增益及固定相位的时钟能正确接收来自多个ONU300的突发信号。从图8(a)到图8(d)关于由OLT对每个ONU的发送振幅以及发送相位的调整动作,参考后面的图12以及图10进行说明。
在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ONU300的第一结构的例子。
ONU300例如包括:WDM滤波器501、波长可变滤波器502、O/E503、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即,自动增益控制)504、时钟提取部505、PON帧终端部506、用户接口507、PON帧生成部511、驱动器512、波长可变激光器513、CPU(第二控制部)523、存储器524、波长管理存储器522、接收波长控制器521、发送波长控制部520、消息接收缓冲器508、消息发送缓冲器510、等化迟延值存储部531、发送振幅相位控制部532、授权处理部533。
从支线光纤120接收的光信号在WDM滤波器501被分离波长,在波长可变滤波器502选择透过下行波长λd1~λdm中的一个。在O/E503,光信号被转换为电信号。在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504进行控制,以使振幅值成为一定。在时钟提取部505进行重定时,在PON帧终端部506分离PON区间的附加信息,用户信号被送到用户接口507而输出。
另外,从用户接口507输入的信号在PON帧生成部511添加PON区间的附加信息来组合。被组合的信号通过驱动器512对波长可变激光器513进行电流驱动来变换为光信号,经过WDM滤波器501向支线光纤120发送。
CPU523、存储器524成为一对,进行ONU300内各块的监视控制。例如CPU523在ONU启动之后和/或ONU被连接到光纤之后,将波长管理存储器522事先决定的波长例如下行波长λd1、上行波长λu1设置为初始值。接收波长控制部521根据在波长管理存储器522保存的值设定波长可变滤波器502的波长,发送波长控制部520根据在波长管理存储器522保存的值设定波长可变激光器513的波长。另外,CPU523使用消息接收缓冲器508以及消息发送缓冲器510,在与OLT200之间进行波长分配消息的接收,在波长管理存储器522设定自身的分配波长。进一步,如在图3以及图4说明,在ITU-T建议G.984.3示出的ranging time消息312在消息接收缓冲器508接收。CPU523将被指示的等化迟延量330存储在等化延迟值存储部531。等化迟延量作用于PON帧生成部511而延迟发送信号,调整发送信号,以使不管ONU300的物理的设置位置,都宛如距OLT200的距离是20km。另外,发送振幅相位控制部532根据在消息接收缓冲器508接收的从OLT200来的指示,作用于驱动器512作用,以便微调发送信号的振幅和相位。被PON帧终端部506分离的授权消息,在授权处理部533被处理,PON帧生成部511在被OLT200指示的授权的值的定时产生上行信号帧。授权的详细内容示出在ITU-T建议G.984.3。另外,参照图12以及图10,在后面说明上行发送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的调整的详细内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例如有时将PON帧生成部511、驱动器512、波长可变激光器513称为第三发送器。第三发送器以被设定的发送波长,根据在等化迟延值记忆部存储的等化迟延量延迟信号来发送。另外,例如有时将波长可变滤波器502、O/E503、AGC504、时钟提取部505称作第三接收器。第三接收器以被设定的接收波长来接收信号。例如,有时将接收波长控制部521、发送波长控制部520、波长管理存储器522称为波长控制部。
在图11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测距动作步骤的例子。
例如,在1毫秒的频带分配周期1100中,ONU300-1~ONU300-5分别向OLT200发送信号1111~1115。利用在现有技术中说明的授权信号,从OLT200对各ONU300指示该发送时刻。在频带分配周期1100中,测距窗1110是在图3以及图4说明的测距中使用的无信号区域(没有通信数据的区域)。若ONU300-1接收到测距请求信号350,则ONU300-1立刻向OLT200发送测距响应310。OLT200测量发送测距请求350之后到接收测距响应310的延迟时间,来了解ONU300-1距OLT200多远。如图4所示,根据ITU-T建议G.984.3示出的ranging time消息312,在后面对ONU300设定等化迟延量330,调整发送信号,以使不管ONU300的物理的设置位置,都宛如距OLT200的距离是20km。另外,这部分在图11被省略。
OLT200和ONU300之间的距离如果是最大值20km,则测距窗1110的宽度需要最低是200微秒。若频带分配周期为1秒时,测距窗的宽度如果是200微秒,则将会有20%的传送带宽不能用于信号传送。另外,作为测距窗的宽度,有时也使用125微秒的整数倍的250微秒,以确保125微秒帧的周期性。
另一方面,在图12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的测距动作顺序的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上行信号用波长λu1可能会占用于测距用途,也可以将这个区域进一步分割成测距窗1110、125微秒周期的1201-1~1201-4。若使用该结构,则通过最初在测距窗1110区域使用测距请求350及测距响应310-1~310-5测量从ONU300-1~300-5来的接收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并且如用图11的说明,根据ITU-T建议G.984.3示出的ranging time消息312,在后面对ONU300设定等化迟延量330,调整信号以使不管ONU300物理的设置位置,都宛如距OLT200的距离是20km,但这部分在图12也被省略。
接下来,使用125微秒周期的1201-1~1201-n,每125微秒向各ONU300发送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另外,在图12的例子中,将向各个ONU300发送的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用一根双层线表示,各个ONU的分信号被发送。其详细动作说明,将在后面说明。
图9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从OLT向ONU传送的信号传送帧的格式的例子。
该信号传送帧例如使用下行波长λd1~λd8传送。帧的同步模式2001在帧同步时被使用。PLOAM(Physical Layer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Maintenance,即,物理层运行管理维护)区域2002是用于物理层的监视控制的区域,这个具体例子例如在ITU-T建议G.984.3示出。OMCI(ONT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terface,即,光网络终端管理控制接口)区域2003是能够监视和控制ONU内部控制信息的区域,该具体的例子在ITU-T建议G.984.4示出。授权区域2004用于控制上行信号中的ONU300的发送信号时刻,这个具体的结构通过在ITU-T建议G.984.3的第8章和IEEE802.3规格64章记载的内容实现。帧净荷2005是传送用户信号的区域,能够将以太网(登录商标)信号和ATM信号某个用户信号进行映射。
图10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的例子。
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包含发送目的地ONU-ID2101、MSG-ID(消息ID)2102、振幅调整量2103、相位调整量2104、ONU序列号2105、预留区域2106、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即,循环冗余码校验)2107。
发送目的地ONU-ID2101中载入成为本控制对象的ONU-ID。MSG-ID2102是表示本信号是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的类别码。振幅调整量2103例如由7bit构成,粒度0.5dB,使用在控制范围为+32dB~-31.5dB的振幅控制上。例如ONU300如果接收振幅调整量-31.5dB,则此后必须将发送振幅仅减少31.5dB(-31.5dB)来发送上行信号。在振幅过低的情况下,例如OLT200使用本控制信号发送振幅调整量+0.5dB,接收该本控制信号的ONU300此后将发送振幅增加+0.5dB来发送上行信号。发送相位调整量2104例如由5bit构成,粒度是1/16位时间,在控制范围+15/16~-16/16(=-1)位时间的发送相位控制中使用。例如ONU300如果接收发送相位调整量-1/16位时间,则以后必须将发送相位延迟1/16位时间(偏移-1/16位)来发送上行信号。在相位过迟的情况下,例如OLT200使用本控制信号发送相位调整量+1/16,接收该本控制信号的ONU300此后将发送相位前进+1/16位时间来发送上行信号。另外,振幅调整量2103、发送相位调整量2104的位数、粒度、控制范围在上述例子之外也能适当规定。
发信目的地ONU-ID2101、振幅调整量2103、发送相位调整量2104例如能够使用在图8示出的接收数据包振幅相位管理表225中存储的数据。另外,关于振幅调整量2103、发送相位调整量2104,也可以使用将存储在接收突发振幅相位管理表225的接收信号振幅偏差和接收信号相位偏差的符号反转的调整量。
ONU序列号2105是ONU固有的号码,在ITU-T的建议G.983.1中,是8字节的代码。预留区域2106是用于使信号的长度同ITU-T建议G.983.1建议既定的PLOAM消息的长度一致的空区域,另外能够使用在将来扩展用途上。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即,循环冗余校验)2107是为了OLT200确认有无消息内容错误而赋予,OLT不使用含有错误的消息。本控制信号1202例如使用下行波长λd1向保存在图9中说明的信号传送帧格式中的PLOAM区域2002的ONU目的地发送。
在这里,用图12、图5、图6、图8再次说明前面说明的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使用的顺序。在图12使用测距窗1110区域发送测距请求350,使用测距响应310-1~310-5,分别测量从各ONU 300-1~300-5的接收信号的振幅及相位。另外,在这里省略测距处理的说明。
使用上行波长λu1发送的测距响应310-1~310-5在图5的O/E208-1转换为电信号,在ATC212及突发时钟提取部213接收,进一步在振幅相位偏差判断部214测量期待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与实际的接收信号之间的偏差,将该内容发送到上行突发振幅相位管理表225,同ONU-ID对应地进行存储。在图8(a)的接收突发振幅相位管理表(第一回)中,在ONU-ID=1下作为接收振幅偏差测量到+20dB,作为接收相位偏差测量到+1/8。CPU223基于被测量的接收信号振幅偏差、接收信号相位偏差,将振幅调整量2103作为-20dB、将发送相位调整量2104作为-1/8、将发送目的地ONU-ID2101作为1构成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1,使用消息发送缓冲器222、PON帧生成部204-1、驱动器205-1、E/O206-1以波长λd1进行发送。
ONU300-1将下行波长λd1的光信号在图6的WDM滤波器501进行波长分离,在被设定为下行波长λd1的波长可变滤波器502选择透过。ONU300-1控制为,在O/E503进行光/电变换,在AGC(Automatic Gain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504振幅值成为规定的值。ONU300-1在时钟提取部505进行重定时,在PON帧终端部506分离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1,保存在消息接收缓冲器508。另外,其他的ONU300-2~300-n因为不是给自己的控制信号而忽略。CPU523将接收的被ONU发送信号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1指示的振幅调整量-20dB以及发送相位调整量-1/8设定在发送振幅相位控制部532。ONU300-1根据在发送振幅相位控制部532被设定的调整量调整振幅和相位,发送图12的上行信号1211-1。
上行信号1211-1在OLT200被接收,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例如,上行信号1211-1再一次在图5的O/E208-1转换为电信号,被ATC212以及突发时钟提取部213接收,进一步在振幅相位偏差判断部214测量期待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与实际的接收信号之间的偏差,该内容被送到上行突发振幅相位管理表225。在图8(b)的接收突发振幅相位管理表(第二回)中,在ONU-ID=1时,作为接收振幅偏差测量到+4dB,作为接收相位偏差测量到+1/8。
不能按照上述的振幅调整量及发送相位调整量正确进行调整的理由,例如有在图5的振幅相位偏差判断部214的测量误差、在图6发送振幅相位控制部532的电路设定误差以及在发送线路的噪声和微小的时间变动产生的误差等是主要原因。从而CPU223以振幅调整量-4dB以及发送相位调整-1/8组合到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2(1202-3等时刻也可以),,来和上述同样再次发送。ONU300-1和上述同样地接收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2,CPU523将接收的被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2指示的振幅调整量-4dB及发送相位调整-1/8设定在发送振幅相位控制部532,发送在图12的上行信号1212-1(1213-1等也可以)。
上行信号1212-1如上所述再次被接收,在振幅相位偏差判断部214测量所期待的接收信号振幅及接收信号相位和实际接收信号的偏差,该内容被送到上行突发振幅相位管理表225。在图8(c)的接收突发振幅相位管理表(第三回)中,在ONU-ID=1时作为接收振幅偏差测量到+1dB,作为接收相位偏差测量到0。CPU223将以振幅调整量-1dB以及发送相位调整0组合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3,和上述同样再次发送。ONU300-1和上述同样接收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3,CPU523将接收的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3指示的振幅调整量-1dB及发送相位调整量0设定在发送振幅相位控制部532,发送图12中的上行信号1213-1。
上行信号1213-1如上所述再次被接收,在振幅相位偏差测量部214测期待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和实际接收信号的偏差,该内容被送到上行突发振幅相位管理表225。在图8(d)的接收突发振幅相位管理表(最终)中,在ONU-ID等于1时,作为接收振幅偏差测量到0dB,作为接收相位偏差测量到0,振幅相位调整结束。
以上关于ONU-ID=1的振幅相位调整做了详细说明,但关于ONU-ID=2~5也以时分的方式被实施同样的动作。即在图12的ONU发送振幅相位控制信号1202-1~1202-3中,使用图10的格式的发送目的地2101还将ONU300-2~5(ONU-ID=2~5)的控制信号也进行时分复用来发送。
通过这些处理,从各ONU300来的信号的接收振幅偏差、接收相位偏差减少,如图12的周期1201-4,在OLT200接收的振幅和相位一致。
图13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通常信号的传送顺序。
在图13图示的信号在测距处理及用图12说明的每个ONU的发送振幅以及相位调整之后的上行一般信号(通信数据)1111~1115时的顺序,上行通信波长使用是λu1以外的λu2~λu4中的某一个。从ONU300的发送振幅以及相位是不同的,是控制为在OLT200接收信号时与期待的接收振幅及接收相位一致的结果。从而,在OLT上接收上述一般信号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用突发信号接收用ATC212及突发时钟提取部213。一般信号在O/E208-2~208-n、固定增益放大器209-2~209-n、固定相位重定时部210-2~210-n以及PON帧分解部211-2~211-n被接收和处理。另外,在通常信号传送用波长λu2~λu4中因为不需要测距窗,因此没有浪费传送带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振幅相位调整动作有只是ONU300启动时进行的方法、和ONU300启动中也周期地实施的方法这两种可能。
图7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ONU的第二结构的例子。图7的结构适用于在ONU300启动中也周期地实施振幅相位调整动作的情况。和图6不同点是WDM滤波器501具有区分且分离作为下行的通信波长的λd1和此外的波长的功能,还具有第二O/E541、第二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即,自动增益控制)542、第二时钟提取部543、测距及振幅相位控制用PON帧生成部544、第二驱动器545以及波长λu1的激光器546。WDM滤波器501具有将上行波长λu1和此外的上行波长合波的功能。在以下行通信波长λd1接收的用于距离测量及振幅相位调整的控制消息1202在O/E541转换为电信号,在AGC542被调整振幅,在时钟提取部543被进行重定时,在PON帧终端部506分离PON区间的附加信息。
以后,如用上述例子说明,将消息接收被指示的等化迟延量330在等价迟延值存储部531存储,并作用于测距以及振幅相位控制用PON帧生成部544,以延迟发送信号,调整发送信号以使不论ONU300的物理的设置位置,都宛如距OLT200的距离是20km。被组合的信号在驱动器545通过电流驱动波长为λu1的激光器546来转换为光信号,经过WDM滤波器501向支线光纤120发送。
另外,发送振幅相位控制部532基于在消息接收缓冲器508接收的从OLT200来的指示,作用于驱动器512和驱动器545以便微调发送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微调发送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的详细动作也如上述例子的说明。在测距及振幅相位控制结束,进行一般的信号传送时,对于下行信号,选择透过在波长可变滤波器502使用的波长。在O/E503,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在AGC504控制为使振幅成为规定的值,在时钟提取部505进行重定时,在PON帧终端部506分离PON区间的附加信息,用户信号被送到用户接口507来输出。另外,从用户接口507输入的信号,在PON帧生成部511被添加PON区间的附加信息来组装。被组装的信号在驱动器512通过电流驱动波长可变的激光器513而转换为光信号,经过WDM滤波器向支线光纤120发送。
CPU523使用消息接收缓冲器508以及消息发送缓冲器510,与OLT200进行波长分配和消息收发,在波长管理存储器522设定自身的分配波长。接收波长控制部521基于在波长管理存储器522保存的值,将从下行波长λd2到λd8中的某一个设定为波长可变滤波器502的波长,发送波长控制部520将在波长管理存储器522保存的从λu2到λu4中的某一个值设定为可变波长激光器513的波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有时将测距以及振幅相位控制用PON帧生成部544、驱动器545以及波长为λu1的激光器546称为第四发送器。第四发送器以第一波长(λu1)基于在等化迟延值存储部存储的等化迟延量延迟信号来发送信号。另外,例如,有时将O/E541、AGC542、时钟提取部543称为第四接收器。第四接收器以第一波长(λd1)接收信号。
将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用图14以及图15说明。
图14是在现有的技术的上行信号发送的模式图。
在上行信号1毫秒的帧周期1100内包含测距窗1110、保护时间1510、前置码1511、分隔符1512、净荷1513。保护时间1510是设计成从不同的ONU来的上行突发信号即使在相位发生波动信号也不产生信号的冲突的无信号区域。前置码1511用于OLT200从上行的突发信号进行快速的接收阈值调整和时钟提取的固定模式。分隔符1512是表示上行突发信号开始的位置的固定模式。净荷1513是发送用户信号以及控制信号的区域。保护时间1510、前置码1511、分隔符1512、净荷1513的详细说明在ITU-T建议G.984.2以及G.984.3示出。
在图14,用上行波长λu1传送从ONU#1和ONU#2来的上行信号,用上行波长λu2传送从ONU#3和ONU#6来的上行信号,用上行波长λu3传送从ONU#4和ONU#7来的上行信号,用上行波长λu4传送从ONU#5和ONU#8来的上行信号。测距窗1110对4个波长分别分配,成为所有的降低传输效率的重要因素。另外,因OLT200和ONU300之间的光纤长度对于每个ONU不同,从不同的ONU来的信号的接收振幅不同。从而,用于进行OLT200快速接收阈值调整和时钟提取的前置码1511是必须的,而成为进一步降低传送效率的重要因素。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上行传送方法的模式图。
因为上行波长λu1是只用在测距及振幅相位调整中的波长,使用从启动中的ONU300来的前置码1511、分隔符1512、净荷1513能够始终进行振幅相位调整。上行波长λu2~λu4如已有的说明,通过振幅相位调整以使从不同的ONU300来的信号的接收振幅和相位成为一定值。保护时间1510以及前置码1511是不用的。在图15,用上行波长λu2传送从ONU#1和ONU#2来的上行信号,用上行波长λu3传送从ONU#3、ONU#4、ONU#5以及ONU#6来的上行信号,用上行波长λu4传送从ONU#7和ONU#8来的上行信号。在上行波长λu2~λu4中不用测距窗1110、保护时间1510以及前置码1511,波长λu2~λu4能够得到高的传输效率。
图16是从ONU启动到通信的动作概略图。另外,各动作的详细说明按照上述。
首先,ONU300一启动(S101),ONU300的波长控制部将发送波长、接收波长设定(S103)为第一波长(λu1、λd1)。OLT200和ONU300使用第一波长进行测距处理,在ONU300设定等化迟延量(S105)。例如,使用第一波长,与光网络单元进行测距处理,为了使OLT200和ONU300之间等距离,将用于在各ONU300延迟信号来发送的等化迟延量向各ONU300指示。ONU300存储从OLT200来的被指示的等化迟延量。
OLT200和ONU300使用第一波长进行用于按照上述设定振幅调整量和相位调整量的处理(S107)。例如,OLT200对于以第一波长被接收的从ONU300来的信号,求出该信号的振幅和所期望的振幅的振幅偏差及该信号的相位和所期望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偏差。OLT200向ONU300发送包含振幅调整量以及相位调整量的振幅相位控制信号,该振幅调整量以及相位调整量设定为消除被求出的振幅偏差以及相位偏差。ONU300根据在振幅相位控制信号包含的振幅调整量以及相位调整量,将向OLT200输出的信号的振幅及相位调整后输出。
另外,在合适的时机给ONU300分配通信用的第二波长(S109)。ONU300的波长控制部将发送波长、接收波长设定为第二波长(S111)。OLT200和ONU300以第二波长进行通信(S113)。
本发明例如能够适用于ITU-T建议G.984.3标准的GPON。另外,本发明还可适用于其他PON方式例如也在IEEE802.3标准的64章规定的以太网(注册商标)PON系统中。

Claims (11)

1.一种无源光网络系统,包括光终端装置、光分离器、经由光纤及所述光分离器连接到所述光终端装置的多个光网络单元,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以波分复用且各波长时分复用的方式进行通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源光网络系统具有:第一波长,在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之间,收发用于进行事先决定的测距处理的信号;以及多个第二波长,用于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通信,
所述光终端装置使用第一波长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所述测距处理,并将等化迟延量指示给各所述光网络单元,并且使用第二波长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通信,所述等化迟延量用于在各所述光网络单元延迟发送信号,以使本光终端装置和多个所述光网络单元之间成为等距离,
所述光网络单元包括:
等化迟延量存储部,存储所述光终端装置指示的等化迟延量;
接收器,以设定的接收波长接收信号;
发送器,以设定的发送波长,根据存储在所述等化迟延量存储部的等化迟延量延迟发送信号;以及
波长控制部,将所述发送器的发送波长及所述接收器的接收波长设定为第一波长来接收和发送用于所述测距处理的信号,所述测距处理之后,将所述发送器的发送波长及所述接收器的接收波长设定为被分配的第二波长中的一个,来同所述光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终端装置还包括:
振幅相位管理区域,对应于所述光网络单元的标识符,存储所求出的振幅偏差和相位偏差;以及
振幅相位偏差判断部,对应于以第一波长接收的来自所述光网络单元的信号,求出该信号的振幅和所期望的振幅之间的振幅偏差以及该信号的相位和所期望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偏差,并存储在所述振幅相位管理区域,
所述光终端装置向所述光网络单元发送包含振幅调整量及相位调整量的振幅相位控制信号,所述振幅调整量及相位调整量被决定为可消除存储在所述振幅相位管理区域的振幅偏差以及相位偏差,
所述光网络单元还包括发送振幅相位控制部,对该发送振幅相位控制部设定了包含在该振幅相位控制信号中的振幅调整量以及相位调整量,该发送振幅相位控制部按照该振幅调整量以及该相位调整量,调整由所述发送器输出到所述光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终端装置还包括:
滤波器,根据波长的不同辨别所接收的信号;
第一接收器,以第一波长接收用于进行所述测距处理的信号;以及
多个第二接收器,以多个第二波长接收用于和多个所述光网络单元通信的信号;
所述第一接收器具有突发接收电路,
所述第二接收器包括:
固定增益放大器,以事先决定的固定增益将被所述滤波器辨别的第二波长的信号进行放大;以及
固定相位重定时部,以事先决定的固定相位将被所述滤波器辨别的第二波长的信号进行重定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光网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网络单元的所述波长控制部在本光网络单元启动时,将所述发送器的发送波长以及接收器的接收波长设定为事先决定的第一波长,
在光网络单元启动时,以第一波长执行测距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光网络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行传送中的第一波长、上行传送中的第二波长、下行传送中的第一波长、下行传送中的第二波长各不相同。
6.一种无源光网络系统,包括光终端装置、光分离器、经由光纤以及所述光分离器连接到所述光终端装置的多个光网络单元,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以波分复用且各波长时分复用的方式进行通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源光网络系统具有:第一波长,在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之间,收发用于进行事先决定的测距处理的信号;以及多个第二波长,用于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通信,
所述光终端装置使用第一波长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所述测距处理,并将等化迟延量指示给各所述光网络单元,并且使用第二波长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通信,所述等化迟延量用于在各所述光网络单元延迟发送信号,以使本光终端装置和多个所述光网络单元之间成为等距离,
所述光网络单元包括:
等化迟延量存储部,存储所述光终端装置指示的等化迟延量;
第三接收器,以设定的接收波长接收信号;
第三发送器,以设定的发送波长,根据所述等化迟延量存储部存储的等化迟延量延迟发送信号;
第四接收器,以第一波长接收信号,
第四发送器,以第一波长,根据所述等化迟延量存储部存储的等化迟延量延迟发送信号;以及
波长控制部,将所述第三发送器的发送波长及所述第三接收器的接收波长设定为被分配的第二波长中的一个,来同所述光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光网络单元与以第二波长进行的同所述光终端装置的通信并行地,以第一波长收发用于所述测距处理的信号以及/或振幅相位控制信号,该振幅相位控制信号用于调整向所述光终端装置输出的信号的振幅及相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终端装置还包括:
振幅相位管理区域,对应所述光网络单元的标识符,存储所求出的振幅偏差和相位偏差;以及
振幅相位偏差判断部,对于以第一波长接收的来自所述光网络单元的信号,求出该信号的振幅和所期望的振幅之间的振幅偏差以及该信号的相位和所期望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偏差,存储在所述振幅相位管理区域,
所述光终端装置向所述光网络单元发送包含振幅调整量及相位调整量的振幅相位控制信号,所述振幅调整量及相位调整量被决定为可消除在所述振幅相位管理区域存储的振幅偏差及相位偏差,
所述光网络单元还包括发送振幅相位控制部,对该发送振幅相位控制部设定了包含在该振幅相位控制信号中的振幅调整量以及相位调整量,该发送振幅相位控制部按照该振幅调整量以及该相位调整量,调整由所述第三发送器和所述第四发送器输出到所述光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终端装置还包括:
滤波器,根据波长的不同辨别接收的信号;
第一接收器,以第一波长,接收用于进行所述测距处理的信号;以及
多个第二接收器,以多个第二波长,接收用于与多个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通信的信号,
所述第一接收器具有突发接收电路,
所述第二接收器包括:
固定增益放大器,将通过所述滤波器辨别的第二波长的信号以事先决定的固定增益放大;以及
固定相位重定时部,以事先决定的固定相位将被所述滤波器辨别的第二波长的信号进行重定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源光网络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行传送中的第一波长、上行传送中的第二波长、下行传送中的第一波长、下行传送中的第二波长各不相同。
10.一种无源光网络系统的测距方法,该无源光网络系统包括光终端装置、光分离器、经由光纤及所述光分离器连接到所述光终端装置的多个光网络单元,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以波分复用且各波长时分复用的方式进行通信,
所述无源光网络系统的测距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无源光网络系统具有:第一波长,在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之间,收发用于进行事先决定的测距处理的信号;和多个第二波长,用于所述光终端装置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通信,
所述光终端装置使用第一波长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所述测距处理,并将等化迟延量指示给各所述光网络单元,并且使用第二波长同所述光网络单元进行通信,所述等化迟延量用于在各所述光网络单元延迟发送信号,以使所述光终端装置和多个所述光网络单元之间成为等距离,
所述光网络单元,
存储所述光终端装置指示的等化迟延量,并根据该等化迟延量延迟发送向所述光终端装置输出的信号,
将发送波长及接收波长设定为第一波长来发送和接收用于所述测距处理的信号,
所述测距处理后,将发送波长及接收波长设定为被分配的第二波长中的一个,同所述光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终端装置,
对于以第一波长接收的来自所述光网络单元的信号,求出该信号的振幅和所期望的振幅之间的振幅偏差以及该信号的相位和所期望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偏差,
将包含振幅调整量及相位调整量的振幅相位控制信号发送到光网络单元,所述振幅调整量及相位调整量被决定为可消除所求出的振幅偏差及相位偏差,
所述光网络单元按照该振幅相位控制信号包含的振幅调整量及相位调整量,将向所述光终端装置输出的信号的振幅及相位进行调整后输出。
CN200810095507.4A 2007-09-21 2008-04-25 无源光网络系统和测距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42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45770A JP4820791B2 (ja) 2007-09-21 2007-09-21 パッシブ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レンジング方法
JP245770/2007 2007-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4229A CN101394229A (zh) 2009-03-25
CN101394229B true CN101394229B (zh) 2012-02-01

Family

ID=40471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550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4229B (zh) 2007-09-21 2008-04-25 无源光网络系统和测距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957647B2 (zh)
JP (1) JP4820791B2 (zh)
CN (1) CN1013942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0791B2 (ja) * 2007-09-21 2011-1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パッシブ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レンジング方法
US8340519B2 (en) * 2008-05-19 2012-12-25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omprising an optical burst mode receiver
JP2009290626A (ja) * 2008-05-30 2009-12-10 Kddi Corp 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時刻基準パルス同期方法
JP5276935B2 (ja) * 2008-09-12 2013-08-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受動光網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障害特定方法
JP5097655B2 (ja) * 2008-09-16 2012-12-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受動光網システム及び光多重終端装置
JP5176830B2 (ja) * 2008-09-29 2013-04-0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同期符号分割多重通信方法及び同期符号分割多重通信システム
JP5025618B2 (ja) * 2008-10-27 2012-09-1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通信システム、光通信方法、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KR101014419B1 (ko) 2008-11-28 2011-02-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망 종단장치와 광회선 단말장치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기가비트 수동형 광 네트워크 시스템
CN101795423A (zh) * 2009-02-04 2010-08-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系统的时间同步方法及其同步系统
WO2010096969A1 (zh) * 2009-02-27 2010-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中发送上行传送帧的方法及设备
KR101051205B1 (ko) 2009-06-17 2011-07-21 주식회사 케이티 광가입자망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사이클 타임을 결정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5137906B2 (ja) * 2009-06-19 2013-02-0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アクセス網、光加入者装置および光アクセス網の通信設定方法
CN102075820B (zh) * 2009-11-23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源光网络中测距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75240B (zh) * 2009-11-24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光网络中光网络单元的测距方法及系统
JP5323267B2 (ja) * 2010-10-08 2013-10-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局側装置
JP5144735B2 (ja) * 2010-10-08 2013-02-1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加入者宅側光回線終端装置
JP5436690B2 (ja) * 2010-10-08 2014-03-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通信システム、局側装置および加入者側装置
CN102148647B (zh) * 2010-10-29 2014-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距离拉远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2131134B (zh) * 2011-03-11 2014-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中onu快速激活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02392B (zh) * 2011-04-25 2016-01-20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紫外光产生用靶、电子射线激励紫外光源、以及紫外光产生用靶的制造方法
JP5703949B2 (ja) * 2011-05-12 2015-04-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Wdm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波長分散補償方法
EP2538591B1 (en) * 2011-06-21 2013-08-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configuration
CN102291632A (zh) * 2011-10-10 201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共用带宽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893628B (zh) * 2011-12-23 2015-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2103849A2 (zh) * 2012-04-11 201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的测距方法、系统和装置
EP2731287A4 (en) * 2012-05-23 2014-12-31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WAVELENGTH WAVELENGTH LENGTH OF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 MULTI-WAVELENGTH LENGTH
CN102710362A (zh) * 2012-06-19 2012-10-03 南京邮电大学 多波长共享型wdm-pon系统中的下行动态波长分配方法
EP2690805B1 (en) * 2012-07-23 2020-05-27 Lantiq Beteiligungs-GmbH & Co.KG Spectrum management and timing optimization over multiple distribution points
US9780908B2 (en) * 2013-02-15 2017-10-03 Alcatel Lucent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ONT) wavelength tuning and correpsonding calibration procedure
JP5556921B1 (ja) * 2013-03-01 2014-07-2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加入者側装置登録方法及び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5181154B (zh) * 2015-10-10 2018-04-1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多光束宽带调频脉冲激光波形集中测量装置
CN106686474B (zh) * 2015-11-10 2019-10-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光网络的波长调谐方法、系统及onu
JP6877566B2 (ja) * 2017-02-28 2021-05-26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受動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方法、光回線終端装置、及び光ネットワークユニット
CN108768514B (zh) * 2017-04-19 2020-05-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光网络系统、装置及方法
US11039229B2 (en) * 2017-08-29 2021-06-15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herent optics ranging and sensing
CN110944249B (zh) 2018-09-25 2022-10-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光网络的通信方法、olt、onu、光网络系统
JP2020085506A (ja) * 2018-11-16 2020-06-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距離検出装置および物体検出装置
GB201905471D0 (en) 2019-04-17 2019-05-2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mplitude caching in receive-from-many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10113129A (zh) * 2019-05-06 2019-08-09 上海科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波分复用的无源光纤网络传输系统
CN112104927B (zh) * 2019-06-17 2023-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光网络的波长切换、配置方法及装置
JP7328595B2 (ja) * 2020-03-02 2023-08-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波長多重通信方法
US11888581B2 (en) * 2020-03-02 2024-01-30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avelength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avelength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method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8658A (zh) * 2001-05-30 2003-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tm无源光网络测距时带宽补偿的实现方法
CN101026507A (zh) * 2006-02-22 2007-08-29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总局与多个终端装置间通信系统的测距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6443A3 (en) * 1993-03-15 1994-10-26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anging.
WO1997001896A1 (en) * 1995-06-27 1997-01-16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GB9704587D0 (en) * 1997-03-05 1997-04-23 Fujitsu Ltd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US5930018A (en) * 1997-07-11 1999-07-27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s in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6592272B1 (en) * 1999-10-22 2003-07-15 Quantum Bridge Communications, Inc. Burst mode transmission over multiple optical wavelengths
US20020063932A1 (en) * 2000-05-30 2002-05-30 Brian Unitt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100362167B1 (ko) * 2000-12-26 2002-11-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비동기전달모드 방식의 수동광망 광 네트워크 유니트 제어장치
US6868232B2 (en) * 2001-02-12 2005-03-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ast protection switching by snooping on upstream signals in an optical network
US7212540B2 (en) * 2001-04-05 2007-05-0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Time slot scheduling for shared-medium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20050163149A1 (en) * 2001-05-25 2005-07-28 Brian Unitt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804256B2 (en) * 2001-07-24 2004-10-12 Glory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Automatic bandwidth adjustment in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KR100547722B1 (ko) * 2001-11-10 2006-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가비트 이더넷 수동 광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그 매체접속 제어 방법
US6697374B1 (en) * 2001-12-05 2004-02-24 Flexlight Networks Optic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707546B2 (ja) * 2002-01-29 2005-10-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サーバ、及びデータ転送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181142B1 (en) * 2002-04-09 2007-02-20 Time Warner Cable Inc. Broadband optical network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955189B2 (ja) * 2003-03-12 2012-06-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波長分割多重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遠隔装置並びに局装置
WO2004112264A2 (en) * 2003-06-10 2004-12-23 Ubi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igh-speed communications over fiber optical networks
JP2005045566A (ja) * 2003-07-23 2005-02-17 Nec Corp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局側装置、加入者側装置、冗長構成切替判断方法、動作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0498954B1 (ko) * 2003-08-27 2005-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루프-백 광원을 이용한 파장분할다중방식 수동형 광가입자망의 광 파장 트래킹 장치 및 방법
KR100557144B1 (ko) * 2004-01-12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간 분할 다중화를 이용한 방송 통신 융합을 위한 이더넷수동형 광 가입자 망
US7548548B2 (en) * 2004-06-04 2009-06-16 Shlomo Selim Rakib System for low noise aggregation in DOCSIS contention slots in a shared upstream receiver environment
JP4655610B2 (ja) * 2004-12-07 2011-03-2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通信システム
EP1675280B1 (en) * 2004-12-21 2007-11-07 Alcatel Lucen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monitoring method an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JP4499576B2 (ja) * 2005-01-17 2010-07-0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波長多重システム、光終端装置および光ネットワークユニット
JP4555124B2 (ja) * 2005-03-04 2010-09-29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光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同期方法、光スイッチ装置、センタ装置、リモート装置、光アクセスシステム、光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4551280B2 (ja) * 2005-06-08 2010-09-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アクセス網システム
JP3936721B2 (ja) * 2005-07-29 2007-06-27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光アクセスシステム、光加入者装置及び光集線装置
JP4548324B2 (ja) * 2005-12-02 2010-09-2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1対n通信システム、同期確立方法及び同期追従方法
US7787771B2 (en) * 2005-12-08 2010-08-3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Extendable loop-back typ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nd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7603036B2 (en) * 2006-01-06 2009-10-13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network components in a hybri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8095002B2 (en) * 2006-04-05 2012-01-10 Tellabs Patalum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agnosing problems on 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network access (TDMA)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ODN)
US20070237189A1 (en) * 2006-04-05 2007-10-11 Tellabs Petalum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NT ranging with improved noise immunity
US7583898B1 (en) * 2006-04-13 2009-09-01 Alcatel Lucent Signal-detect-based ranging technique for burst-mode optical systems
JP2007324853A (ja) * 2006-05-31 2007-12-13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光通信システム
US7925164B2 (en) * 2006-08-30 2011-04-12 Broadlight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 management control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US20080056719A1 (en) * 2006-09-01 2008-03-06 Bernard Marc 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an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in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JP4096017B2 (ja) * 2006-10-13 2008-06-04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光信号送信タイミング調整方法
JP4274265B2 (ja) * 2007-04-27 2009-06-0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レンジング方法
US7920792B2 (en) * 2007-05-02 2011-04-05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in a hybri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JP4442635B2 (ja) * 2007-05-09 2010-03-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Pon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障害通知方法
US8041215B2 (en) * 2007-07-13 2011-10-18 Alcatel Lucent ONT discovery in a DWDM hybrid PON LT configuration
US20090041460A1 (en) * 2007-08-10 2009-02-12 Bernard Marc R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bonded optical network devices
JP4820791B2 (ja) * 2007-09-21 2011-1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パッシブ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レンジング方法
JP5188170B2 (ja) * 2007-12-21 2013-04-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ol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8658A (zh) * 2001-05-30 2003-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tm无源光网络测距时带宽补偿的实现方法
CN101026507A (zh) * 2006-02-22 2007-08-29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总局与多个终端装置间通信系统的测距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van de Voorde et al.Novel ranging technique for an advanced optical acess network.《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1996. OFC "96》.1996,319-321. *
vandeVoordeetal.Novelrangingtechniqueforanadvancedopticalacessnetwork.《OpticalFiberCommunications 1996. OFC "96》.1996
孙文燕.GPON的测距与时延补偿方法的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信息科技辑》.2006,(第01期),33-36. *
王秀章 等.基于以太无源光网络测距技术的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第24卷(第4期),61-7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20791B2 (ja) 2011-11-24
JP2009077280A (ja) 2009-04-09
US8249455B2 (en) 2012-08-21
US7957647B2 (en) 2011-06-07
US20110200326A1 (en) 2011-08-18
CN101394229A (zh) 2009-03-25
US20090080891A1 (en) 200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4229B (zh) 无源光网络系统和测距方法
CN101677418B (zh) 无源光网系统及光复用终端装置
CN101162941B (zh) 光信号发送定时调整方法
CN102804701B (zh) 光多路复用终端装置、波分多路复用无源光网络系统、下行波长发送方法
CN101304288B (zh) 无源光网络中的可进行有效带宽分配的光线路终端
CN101888574B (zh) 被动光网系统及其运用方法
US8184987B2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realizing data transmission extension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KR102217710B1 (ko) 수동 광통신망 시스템, 광 회선 단말, 및 광통신망 유닛
CN102075820B (zh) 在无源光网络中测距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27289B (zh) 一种wdm-epon无源光网络系统中远端设备获取波长值方法
CN101582734B (zh)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中的接入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189536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CN101252388B (zh) 数据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36942A (zh) 光通信基站、光信号转换装置以及光信号转换方法
CN100384123C (zh) 一种千兆无源光网络系统
CN101350670B (zh) 一种用于无源光网络中光信号的放大装置和方法以及光线路终端
CN102131130A (zh) 一种pon网络的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JP4233985B2 (ja) 光信号受信器
KR20080063270A (ko) 광 통신 네트워크 시스템, 친국 광 통신 장치 및 자국 광통신 장치
EP357334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ging new optical network unit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system without impacting traffic of ranged optical network unit
CN102143059B (zh) 10g epon的上行链路带宽分配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4901762A (zh) 一种时分波分复用堆叠式光接入网络中最少调谐的动态波长分配方法
US20090232504A1 (en) Optical line termination, optical network unit,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iming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apparatus
CN102318279B (zh) 高速光信号控制装置、主站装置以及权限分配方法
KR20170118621A (ko) 광 회선 단말 및 이의 광 네트워크 유닛들의 등록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3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3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