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3240A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3240A
CN101383240A CNA2008102151424A CN200810215142A CN101383240A CN 101383240 A CN101383240 A CN 101383240A CN A2008102151424 A CNA2008102151424 A CN A2008102151424A CN 200810215142 A CN200810215142 A CN 200810215142A CN 101383240 A CN101383240 A CN 101383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portions
operation knob
impact
tube portion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151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角野英世
小山克也
江口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83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32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1/24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2009/0278Casings containing special noise reduction means, e.g. elastic foam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021/225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with push-pull operation, e.g. which can be pivoted in both directions by pushing or pulling on the same extremity of the operating member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降低在操作开关装置时产生的碰撞声的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具有:设于壳体上且上表面和下表面开口的筒部;设于筒部的支撑轴;操作旋钮,其以覆盖筒部的上表面开口的方式安装于筒部上,并通过对该操作旋钮进行操作使其以支撑轴为中心转动;设于壳体内的开关;操作杆,其对操作旋钮的转动动作进行传递,从而将开关切换为接通状态和截止状态;产生使进行了转动的操作旋钮复位到预定静止位置的弹力的弹性体;及第一碰撞部和第一被碰撞部,它们分别设于操作旋钮和筒部上,当操作旋钮进行转动达到该转动的极限时,它们相互发生碰撞,其中,在操作旋钮的与设有第一碰撞部的面不同的面上设有第二碰撞部,在筒部的与设有第一被碰撞部的面不同的面上设有第二被碰撞部。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对操作旋钮进行操作来切换开关的接通状态和截止状态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过对操作旋钮进行操作来切换开关的接通(ON)状态和截止(OFF)状态的开关装置中,在对操作旋钮进行操作时,开关装置的结构部件之间有时会发生碰撞,并发出声音。该碰撞声让使用者产生不快,成为了噪音。
因此,为了降低操作时的碰撞声,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开关装置中,在对操作旋钮进行操作时互相碰撞的筒状突起部的内底面与滑动部件的下端面之间夹设缓冲部件。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开关装置中,在对操作手柄(相当于操作旋钮)进行操作时相互碰撞的操作手柄的外侧面和罩的孔的内表面即抵接部中的任一方上,通过同时成型而设置弹性材料等表面硬度柔软的热塑性树脂的软质部,或者在操作手柄的下端部设置用于缓冲与端子板的冲击的软质部或者防止操作手柄与抵接部碰撞的板簧。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367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2-87339号公报
在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1、2中的现有开关装置中,对操作旋钮进行操作时相互碰撞的部件的碰撞位置集中在一个部位上,并在该碰撞位置夹设缓冲部件。本发明的课题为使碰撞位置分散,以降低对开关装置进行操作时产生的碰撞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具有:筒部,该筒部设于壳体上,且该筒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开口;支撑轴,该支撑轴设于筒部;操作旋钮,该操作旋钮以覆盖筒部的上表面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于筒部上,并通过对该操作旋钮进行操作使其以支撑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动作;开关,该开关设于壳体内;操作杆,该操作杆对操作旋钮的转动动作进行传递,从而将开关切换为接通状态或截止状态;弹性体,该弹性体产生使进行了转动动作的操作旋钮复位到预定的静止位置的弹力;以及第一碰撞部和第一被碰撞部,该第一碰撞部和第一被碰撞部分别设于操作旋钮和筒部上,当操作旋钮进行转动动作达到该动作的极限时,该第一碰撞部和第一被碰撞部相互发生碰撞,其特征在于,在操作旋钮的与设有第一碰撞部的面不同的面上设有第二碰撞部,并且在筒部的与设有第一被碰撞部的面不同的面上设有第二被碰撞部。此处,所谓开关是指具有可进行开闭动作的电接点的部件。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操作旋钮和筒部的碰撞位置分散,从而能够降低对操作旋钮进行操作时产生的碰撞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该开关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该开关装置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该开关装置的操作旋钮的立体图。
图5A是该开关装置的操作旋钮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图5B是该开关装置的操作旋钮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图5C是该开关装置的操作旋钮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图6A是该开关装置的操作旋钮附近的放大剖面图。
图6B是该开关装置的操作旋钮附近的放大剖面图。
图6C是该开关装置的操作旋钮附近的放大剖面图。
图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标号说明
1:壳体;
1c:筒部;
1e:支撑轴;
1j、1k:第一被碰撞部;
1m、1n、1p、1q:第二被碰撞部;
1o、1r、1s:突起;
1x:上表面;
1y:左右外侧面;
1z:后外侧面;
5:电开关;
9:操作旋钮;
9a:操作杆;
9j、9k:第一碰撞部;
9m、9n、9p、9q:第二碰撞部;
9r:突起;
9x:左右内侧面;
9y:左右外侧面;
9z:后内侧面;
10:螺旋弹簧;
100:开关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开关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开关装置100的剖面图。开关装置100用于电动窗装置中,安装于在车辆的驾驶座侧的门上设置的扶手上(省略图示)。如图2所示,开关装置100的壳体1的下侧(D方向侧)开口,并通过与盖2嵌合而被封闭起来。壳体1内收纳有电路基板3和电开关4、5等电子部件。电路基板3夹在壳体1和盖2间并被壳体1和罩2支撑着。电路基板3上安装有电子开关4、5和连接器6等电子部件,从而形成电路。连接器6从盖2突出来。通过将用于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连接的线缆嵌入到连接器6,从而可以从开关装置100向控制装置发送电开关4、5等的输出信号。
图3是壳体1的立体图。在壳体1上一体地设有矩形形状的筒部1a~1c。筒部1a~1c的上表面(U方向侧的端面)和下表面(D方向侧的端面)开口,并且筒部1a~1c与壳体1内连通。以覆盖筒部1a的上表面的开口的方式在筒部1a上安装有图1和图2所示的操作旋钮7。如图2所示,操作旋钮7在安装于筒部1a的状态下与推动锁定型电开关4卡合。通过对操作旋钮7进行按下操作,将电开关4内部所具备的未图示的电接点切换为接通(闭合、导通)状态或者截止(断开、非导通)状态,从而锁定所有车窗使其不能开闭,或者解除该锁定。
如图3所示,筒部1b的左右(壳体1的短边方向)L、R侧面分别一体地设有支撑轴1d(省略L方向侧的支撑轴1d的图示)。如图1和图2所示,在筒部1b上,以覆盖筒部1b的上表面的开口的方式安装有操作旋钮8。如图2所示,操作旋钮8在安装于筒部1b的状态下与安装于线路基板3的未图示的电开关卡合。并且,通过对操作旋钮8向前后(壳体1的长边方向)F、B进行摆动操作使其以支撑轴1d为中心进行转动动作。通过对操作旋钮8进行转动动作,将上述电开关内部所具备的未图示的电接点切换为接通状态或者截止状态,从而锁定所有车门使其不能开闭,或者解除该锁定。
如图3所示,在壳体1上设有四个筒部1c。如图1和图2所示,以覆盖各筒部1c的上表面1x的开口的方式在各筒部1c上分别安装有操作旋钮9。图4是操作旋钮9的立体图。图5A~图5C是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旋钮9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图6A~图6C是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旋钮9附近的放大剖面图。壳体1、盖2以及操作旋钮7~9分别以合成树脂为材料,通过普通的注射成型而形成。
如图1、图4和图5A~图5C所示,操作旋钮9的左右L、R的外侧面(侧壁)9y上分别设有孔9e(省略L方向侧的外侧面9y和孔9e的图示)。如图1、图3和图5A~图5C所示,筒部1c的左右L、R的外侧面1y上分别一体地设有支撑轴1e(省略L方向侧的外侧面1y和支撑轴1e的图示)。通过使操作旋钮9从上方(U方向侧)覆盖筒部1c,并使筒部1c的各支撑轴1e嵌到操作旋钮9的各孔9e中,从而将操作旋钮9安装到筒部1c上。在操作旋钮9安装于筒部1c的状态下,按下或者提起操作旋钮9的前端部9d,并如图5A~图6C所示,通过对操作旋钮9向前后F、B进行摆动操作使其以支撑轴1e为中心进行转动动作。
如图2、图4以及图6A~图6C所示,在操作旋钮9的内侧一体地设有操作杆9a和筒部9c。操作杆9a从操作旋钮9的主体向下方(D方向侧)突出。在操作杆9a的下端部设有凹部9b。如图2和图6A~图6C所示,在操作旋钮9安装于筒部1c的状态下,操作杆9a贯穿筒部1c并延伸至壳体1内。如图2所示,操作杆9a的凹部9b与滑动型电开关5的致动器5a相卡合。通过使各操作旋钮9分别进行转动动作,操作杆9a将该转动动作传递到对应的电开关5的致动器5a,从而使该致动器5a向前后F、B滑动,将该电开关5内部所具备的未图示的电接点切换为接通状态或者截止状态,进而分别对设于车辆上的四个车窗进行开关。
操作旋钮9的筒部9c向下方突出,并且其下表面(D方向侧的端面)开口。在筒部9c的内侧插入有作为弹性体的螺旋弹簧10和柱塞11。在壳体1的各筒部1c的内侧,以不妨碍操作杆9a贯穿筒部1c的方式一体地设有支撑台1f。在支撑台1f上设有V字形的槽1g。在槽1g的向前后F、B倾斜的斜面上设有台阶1h。在操作旋钮9安装于筒部1c的状态下,柱塞11被螺旋弹簧10产生的弹力向下方施力,使得柱塞11的前端与槽1g卡合。
在对操作旋钮9进行摆动操作之前,由于柱塞11受到螺旋弹簧10的弹力而如图6A所示被按压到槽1g的最深底部,因而操作旋钮9以图5A和图6A所示的姿势稳定地静止。当如图5B、图5C、图6B、图6C所示,对操作旋钮9进行摆动操作使其进行转动动作时,柱塞11沿槽1g的斜面移动并越过台阶1h,从而产生卡脱感。然后,当对操作旋钮9解除摆动操作时,如图6所示,柱塞11被螺旋弹簧10的弹力押回到槽1g的最深底部,从而如图5A和图6A所示,进行了转动动作后的操作旋钮9复位到了静止位置。
作为用于将各操作旋钮9的转动动作限制在预定角度的止挡件,如图6A~图6C所示,在各操作旋钮9和各筒部1c上分别设有在操作旋钮9进行转动动作达到该动作的极限时相互发生碰撞的第一碰撞部9j、9k和第一被碰撞部1j、1k。碰撞部9j由突起9i的下端的倾斜面形成(在图6A~图6C中示出了L方向侧的内侧面9x、突起9i和碰撞部9j,省略R方向侧的这些部件的图示),该突起9j一体地设于比操作旋钮9的左右L、R的内侧面9x的操作杆9a更靠前方(F方向侧)的位置上。碰撞部9k由在操作旋钮9的后侧(B方向侧)的内侧面9z的下端部上形成的倾斜面形成。即,第一碰撞部9j、9k为操作旋钮9的一部分。被碰撞部1j由位于筒部1c前部的水平上表面(筒部1c的上表面1x的一部分)形成。被碰撞部1k由在筒部1c的后侧的外侧面1z上一体形成的突起1i的上端的倾斜面形成。即,第一被碰撞部1j、1k为筒部1c的一部分。
此外,作为用于缓冲各操作旋钮9与各筒部1c碰撞的碰撞部件,如图5A~图5C所示,在各操作旋钮9和各筒部1c上分别设有通过操作旋钮9进行转动动作而相互发生碰撞的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第二碰撞部9m、9n分别由在操作旋钮9的左右L、R的外侧面9y的下端部形成的切口9o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构成(在图5A~图5C中示出了R方向侧的外侧面9y、切口9o和碰撞部9m、9n,省略L方向侧的这些部件的图示)。即,第二碰撞部9m、9n设于操作旋钮9的与设有第一碰撞部9j、9k的面9x、9z不同的面9y上,并且是操作旋钮9的与第一碰撞部9j、9k不同的一部分。第二被碰撞部1m、1n分别由突起1o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形成(在图5A~图5C中示出了R方向侧的外侧面1y、突起1o和被碰撞部1m、1n,省略L方向侧的这些部件的图示),该突起1o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一体地设于筒部1c的左右L、R的外侧面1y的根部。即,第二被碰撞部1m、1n设于筒部1c的与设有第一被碰撞部1j、1k的面1x、1z不同的面1y上,并且是筒部1c的与第一被碰撞部1j、1k不同的一部分。通过增大突起1o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从筒部1c突出的突出量,使突起1o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具有弹性,从而使它们因受到第二碰撞部9m、9n的碰撞而产生的弯曲量较大。第二碰撞部9m、9n与第二被碰撞部1m、1n进行碰撞(接触)的面积比第一碰撞部9j、9k与第一被碰撞部1j、1k进行碰撞的面积小。
当用手指提起操作旋钮9的前端部9d,使操作旋钮9进行转动动作时,首先,如图5B所示,操作旋钮9的第二碰撞部9n与筒部1c的第二被碰撞部1n相互发生碰撞,突起1o和第二被碰撞部1n向前方稍微发生弯曲,以缓和操作旋钮9与筒部1c的冲击。然后接下来,如图6B所示,操作旋钮9的第一碰撞部9k与筒部1c的第一被碰撞部1k相互发生碰撞,使操作旋钮9的转动动作停止。
此外,当用手指按下操作旋钮9的前端部9d,使操作旋钮9进行转动动作时,首先,如图5C所示,操作旋钮9的第二碰撞部9m与筒部1c的第二被碰撞部1m相互发生碰撞,突起1o和第二被碰撞部1m向后方稍微发生弯曲,以缓和操作旋钮9与筒部1c的冲击。然后接下来,如图6C所示,操作旋钮9的第一碰撞部9j与筒部1c的第一被碰撞部1j相互发生碰撞,使操作旋钮9的转动动作停止。
根据以上所述,由于在操作旋钮9和支撑操作旋钮9的筒部1c上,除了第一碰撞部9j、9k和第一被碰撞部1j、1k之外,还分别设有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因此在对操作旋钮9进行摆动操作时,操作旋钮9与筒部1c发生碰撞所造成的冲击不会集中在一个部位,而使能够分散到碰撞部9j、9k、9m、9n和被碰撞部1j、1k、1m、1n并得以吸收。因此,可以降低在对操作旋钮9进行摆动操作时产生的碰撞声。
此外,由于第二碰撞部9m、9n设于操作旋钮9的与设有第一碰撞部9j、9k的面9x、9z不同的面9y上,且第二被碰撞部1m、1n设于筒部1c的与设有第一被碰撞部1j、1k的面1x、1z不同的面1y上,因而在通过对操作旋钮9进行摆动操作使第一、第二碰撞部9j、9k、9m、9n与被碰撞部1j、1k、1m、1n分别发生碰撞时,能够减小设有该碰撞部9j、9k、9m、9n的操作旋钮9的各个面9x~9z和设有该被碰撞部1j、1k、1m、1n的筒部1c的各个面1x~1z的变形量。因此,利用该各个面9x~9z、1x~1z的变形可减少碰撞声在操作旋钮9、筒部1c和壳体1中的传递。
此外,在对操作旋钮9进行摆动操作时,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在第一碰撞部9j、9k和第一被碰撞部1j、1k发生碰撞之前发生碰撞,因此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发生碰撞并吸收掉该冲击,然后第一碰撞部9j、9k和第一被碰撞部1j、1k发生碰撞并吸收掉该冲击。因此,可错开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的碰撞与第一碰撞部9j、9k和第一被碰撞部1j、1k的碰撞的时刻,能够进一步降低碰撞声。
此外,由于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分别设于操作旋钮9的左右L、R的外侧面9y的下端部和筒部1c的左右L、R的外侧面1y的根部,因此通过对操作旋钮9进行摆动操作使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发生碰撞时,能够防止筒部1c变形。因此,能够防止因筒部1c的变形而引起壳体1产生共振,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操作旋钮9和筒部1c的碰撞声。
此外,由于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进行碰撞的面积比第一碰撞部9j、9k和第一被碰撞部1j、1k进行碰撞的面积小,因此在对操作旋钮9进行摆动操作时,能够使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的碰撞声小于第一碰撞部9j、9k和第一被碰撞部1j、1k的碰撞声,从而能够整体地降低碰撞声。
此外,由于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中至少第二被碰撞部1m、1n具有弹性,且比第二碰撞部9m、9n因碰撞而产生的弯曲量更大,因此通过对操作旋钮9进行摆动操作,使得在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发生碰撞时,能够使被碰撞部1m、1n发生弯曲以缓和该碰撞,从而能够防止产生碰撞声。
进而,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中至少第二被碰撞部1m、1n由筒部1c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1o的前后F、B的侧面形成,因而,通过对操作旋钮9进行摆动操作,使得在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发生碰撞时,能够防止产生的碰撞声在操作旋钮9、筒部1c和壳体1的内侧传递并增大。
此外,在前述的专利文献1、2所述那样的开关装置中,为了降低操作时的碰撞声,附加与操作旋钮和支撑操作旋钮的部件(专利文献1的筒状突起部和滑动部件,专利文献2的罩和端子板等)不同的缓冲部件,因此成本变高。特别是如专利文献2所述那样,若在操作手柄和罩上通过同时成型而设置由其他材料形成的软质部或板簧,则制造成本会变高。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附加与具有操作旋钮9和支撑该操作旋钮9的筒部1c的壳体1不同的缓冲部件,不采用成本较高的同时成型,而是通过成本较低的普通注射成型,在操作旋钮9和筒部1c上分别设置第一、第二碰撞部9j、9k、9m、9n和第一、第二被碰撞部1j、1k、1m、1n。因此,以现有的部件数量,就能够降低在对操作旋钮9进行摆动操作时产生的碰撞声,同时能够抑制开关装置100的成本增加。
本发明在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以外还能够采用其他各种方式。例如,在以上实施方式中举出了下面的例子:使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中的碰撞部9m、9n由在操作旋钮9的左右L、R的外侧面9y设置的切口9o的前后F、B的侧面构成,使被碰撞部1m、1n由向外侧突出地设于筒部1c的左右L、R的外侧面1y的根部的突起1o的前后F、B的侧面构成,且仅使被碰撞部1m、1n具有弹性,使其因碰撞而产生的弯曲量变大。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除以上所述之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由以向操作旋钮9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在操作旋钮9的左右(与F、B方向和U、D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外侧面9y的下端部一体地设置的突起9r的前后F、B的侧面9p、9q构成第二碰撞部,并且由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在筒部1c的左右的外侧面1y的根部一体地设置的两个突起1r、1s的相互对置的侧面1p、1q构成第二被碰撞部。进而,也可以使操作旋钮9侧的突起9r和碰撞部9p、9q或者筒部1c的突起1r、1s和被碰撞部1p、1q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弹性,从而使其因碰撞而产生的弯曲量变大。
此外,也可以如图8所示,在操作旋钮9的左右(与F、B方向和U、D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外侧面9y的切口9o的前后F、B设置狭缝9s,不仅使筒部1c的碰撞部1m、1n具有弹性,也使操作旋钮9的碰撞部9m、9n具有弹性,从而使它们因碰撞而产生的弯曲量变大。
此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举出了以下例子:在对操作旋钮9进行摆动操作时,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先于第一碰撞部9j、9k和第一被碰撞部1j、1k发生碰撞,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使第二碰撞部9m、9n和第二被碰撞部1m、1n在第一碰撞部9j、9k和第一被碰撞部1j、1k之后发生碰撞。
进而,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举出了以下例子:将本发明应用于电动窗装置中使用的开关装置的车窗开关用操作旋钮和支撑该操作旋钮的部件,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门锁用操作旋钮和支撑该操作旋钮的部件。此外,也能够应用于门开闭装置等中使用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旋钮和支撑该操作旋钮的部件。进而,也能够应用于车载部件以外的用途中使用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旋钮和支撑该操作旋钮的部件中应用。

Claims (6)

1.一种开关装置,
该开关装置具有:
筒部,该筒部设于壳体上,且该筒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开口;
支撑轴,该支撑轴设于所述筒部;
操作旋钮,该操作旋钮以覆盖所述筒部的上表面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筒部上,并且通过对该操作旋钮进行操作使其以所述支撑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动作;
开关,该开关设于所述壳体内;
操作杆,该操作杆对所述操作旋钮的转动动作进行传递,从而将所述开关切换为接通状态或截止状态;
弹性体,该弹性体产生使进行了转动动作的所述操作旋钮复位到预定的静止位置的弹力;以及
第一碰撞部和第一被碰撞部,该第一碰撞部和第一被碰撞部分别设于所述操作旋钮和所述筒部上,当所述操作旋钮进行转动动作达到该动作的极限时,该第一碰撞部和第一被碰撞部相互发生碰撞,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旋钮的与设有所述第一碰撞部的面不同的面上设有第二碰撞部,并且在所述筒部的与设有所述第一被碰撞部的面不同的面上设有第二被碰撞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旋钮进行转动动作时,所述第二碰撞部和第二被碰撞部在所述第一碰撞部和第一被碰撞部发生碰撞之前或之后发生碰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碰撞部和第二被碰撞部分别设于所述操作旋钮的下端部和所述筒部的外侧面的根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碰撞部和第二被碰撞部进行碰撞的面积比所述第一碰撞部和第一被碰撞部进行碰撞的面积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碰撞部和第二被碰撞部中的一方比另一方因碰撞而产生的弯曲量更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碰撞部和第二被碰撞部中的至少一方由所述操作旋钮或者所述筒部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的侧面形成。
CNA2008102151424A 2007-09-03 2008-09-03 开关装置 Pending CN1013832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7273A JP5036456B2 (ja) 2007-09-03 2007-09-03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7227273 2007-09-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3240A true CN101383240A (zh) 2009-03-11

Family

ID=40405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2151424A Pending CN101383240A (zh) 2007-09-03 2008-09-03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57120A1 (zh)
JP (1) JP5036456B2 (zh)
CN (1) CN1013832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5821A (zh) * 2012-02-28 2013-09-11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88422B2 (ja) * 2009-02-27 2013-04-24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US8404990B2 (en) 2010-06-30 2013-03-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witch system having a button travel limit feature
JP6113032B2 (ja) * 2013-09-06 2017-04-12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節度モジュール、操作スイッチ
JP5731620B2 (ja) * 2013-11-12 2015-06-1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スイッチの節度機構
KR101616466B1 (ko) 2015-07-23 2016-05-13 콘티넨탈 오토모티브 일렉트로닉스 유한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스위치
JP7246976B2 (ja) * 2019-03-07 2023-03-28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スイッチ
JP7269758B2 (ja) * 2019-03-07 2023-05-09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スイッ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4290B2 (ja) * 1999-01-13 2006-04-0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レバースイッチ
JP2005158492A (ja) * 2003-11-26 2005-06-16 Tokai Rika Co Ltd パワーウインドスイッチ装置
JP4390686B2 (ja) * 2004-11-12 2009-12-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5821A (zh) * 2012-02-28 2013-09-11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59638A (ja) 2009-03-19
JP5036456B2 (ja) 2012-09-26
US20090057120A1 (en) 200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3240A (zh) 开关装置
US7437186B2 (en) Sliding module for sliding-type portable terminal and sliding-type portab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KR100751940B1 (ko) 슬라이드 모듈 및 그 슬라이드 모듈을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US9879451B2 (en) Handle device having a mechanical return mechanism
CN103080451B (zh) 车门把手装置
EP1648145B1 (en) Sliding module of sliding-type portable terminal
JP5188422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US8129639B2 (en) Emblem-unified trunk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CN1771571B (zh) 电动-机械门锁开关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KR200450668Y1 (ko) 차량용 썬루프 작동 스위치
KR100921070B1 (ko) 푸시 버튼 스위치
CN110644874B (zh) 用于门锁的手柄装置
EP1568053B1 (en) Opening switch for vehicle doors or trunks
CN106660438A (zh) 车辆用导流板装置
CN102165550B (zh) 致动单元
CN102610411B (zh) 汽车玻璃升降开关模组及开关
WO2008082080A1 (en) A portable terminal of slide-down opening and closing type
CN201160037Y (zh) 一种汽车门灯控制装置
KR200471127Y1 (ko) 차량용 조수석 도어락 스위치 장치
CN111868867B (zh) 开关装置
KR100968819B1 (ko) 차량용 선루프 스위치 어셈블리
US20070209914A1 (en) Input control module with adaptive actuators
KR101138931B1 (ko) 차량용 썬루프 작동 스위치
CN104425171B (zh) 节度模块、操作开关
US7750262B2 (en) Rocker swit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