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7147A - 强制空冷式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强制空冷式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7147A
CN101377147A CNA2008101281878A CN200810128187A CN101377147A CN 101377147 A CN101377147 A CN 101377147A CN A2008101281878 A CNA2008101281878 A CN A2008101281878A CN 200810128187 A CN200810128187 A CN 200810128187A CN 101377147 A CN101377147 A CN 101377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head
recess
annular resilient
resilient parts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81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7147B (zh
Inventor
土屋粒二
小林宏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77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7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7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71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制空冷式内燃机,汽缸盖罩密封垫的塞部不会对环状弹性部件造成障碍,而能够嵌合于汽缸盖的接合面的加工用凹部,从而可将汽缸盖罩容易地组装到汽缸盖上。在汽缸盖(33)的接合面(33s)上形成加工用凹部(33v),且在汽缸盖密封垫(47)上一体地形成与加工用凹部(33v)嵌合的塞部(47p),护罩(68)通过介于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p)与汽缸盖(33)的外周面之间安装环状弹性部件(95)被设置,其中,环状弹性部件(95)围绕设置在汽缸盖33的接合面(33s)附近的外周面,将与加工用凹部(33v)对应的部分的内周面侧进行切口,在与加工用凹部(33v)相对一侧形成具有切口凹部(95h)的薄壁部(95lc)。

Description

强制空冷式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制空冷式内燃机(包括空冷/水冷兼用型内燃机),其利用曲轴的旋转驱动冷却风扇,由此,冷却汽缸及汽缸盖。
背景技术
这种内燃机已采用了如下结构,即,具有围绕汽缸及汽缸盖的护罩,且护罩将通过与曲轴直接连结的冷却风扇从外部吸入的冷却风导向汽缸及汽缸盖,使汽缸及汽缸盖高效地冷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汽缸盖贯通覆盖在汽缸盖周围的护罩的汽缸盖贯通开口部,在该护罩的汽缸盖贯通开口部与汽缸盖之间设置环状弹性部件进行密封,尽可能地使冷却风不从汽缸盖贯通开口部泄漏,对汽缸及汽缸盖没有遗漏地进行冷却,同时防止振动引起的晃动及噪声的产生。
另一方面,有如下结构的内燃机,即,在汽缸盖的与汽缸盖罩的接合面形成用于加工形成凸轮轴轴承孔的加工用凹部,并在设于汽缸盖与汽缸盖罩之间的环状的汽缸盖罩密封垫上突出形成有堵塞汽缸盖的接合面的所述加工用凹部的塞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汽缸盖罩密封垫在与形成于汽缸盖罩的接合面的槽嵌合、并一体地安装于汽缸盖罩上的状态下,与汽缸盖的接合面抵接,塞部与凹部嵌合并被其夹持,在汽缸盖上组装汽缸盖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530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43372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当在汽缸盖罩密封垫上突出形成有塞部时,沿堵塞汽缸盖的接合面的凹部的塞部的外面配设有环状弹性部件。
但是,在组装时及维护等时,当在护罩安装于汽缸盖上保持不变的状态下要组装汽缸盖罩时,作为弹性体的环状弹性部件从外侧与汽缸盖的接合面的加工用凹部相接,根据情况,可能会因护罩的汽缸盖贯通开口部的紧固而进入加工用凹部。
因此,将汽缸盖罩密封垫与接合面一体地嵌合的汽缸盖罩组装到汽缸盖上时,与汽缸盖的接合面的加工用凹部相接或进入其中的环状弹性部件成为障碍,从而使汽缸盖罩密封垫的塞部嵌合到加工用凹部变得困难,而难以进行汽缸盖罩的组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制空冷式内燃机,汽缸盖罩密封垫的塞部不会对环状弹性部件造成障碍,而可嵌合于汽缸盖的接合面的加工用凹部,从而可容易地将汽缸盖罩组装在汽缸盖上。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强制空冷式内燃机,在汽缸盖的与汽缸盖罩的接合面形成有用于加工形成凸轮轴轴承孔的加工用凹部,在介于所述汽缸盖罩与所述汽缸盖之间安装的汽缸盖罩密封垫上一体地形成与所述加工用凹部嵌合的塞部,围绕汽缸和所述汽缸盖而引导冷却风的护罩通过介于所述汽缸盖贯通的汽缸盖贯通开口部与所述汽缸盖的接合面附近的外周面之间安装的环状弹性部件而被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弹性部件围绕设置在所述汽缸盖的接合面附近的外周面,且将与所述加工用凹部对应的部分的内周面侧进行切口,在与所述加工用凹部相对一侧形成具有切口凹部的薄壁部。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的强制空冷式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弹性部件的切口凹部以从两侧朝向中央切口宽度缩窄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的强制空冷式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弹性部件的所述切口凹部的两侧部分以随着内周面从两端接近所述切口凹部而向内侧鼓出且壁厚逐渐加厚的方式形成。
根据第一方面的强制空冷式内燃机,当在汽缸盖的接合面附近的外周面围绕设置环状弹性部件时,环状弹性部件的切口凹部位于与汽缸盖的接合面的加工用凹部相对的位置,因此,环状弹性部件的薄壁部从加工用凹部离开而不会与加工用凹部相接或进入其中,因此,汽缸盖罩密封垫的塞部不会对环状弹性部件造成障碍,而能够嵌合于汽缸盖的接合面的加工用凹部,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汽缸盖罩组装到汽缸盖上。
根据第二方面的强制空冷式内燃机,由于环状弹性部件的切口凹部以从两侧朝向中央其切口宽度缩窄的方式形成,故即使对环状弹性部件施加外力,通常薄壁部的中央向离开加工用凹部的外侧移动而变形,也避免汽缸盖罩密封垫的塞部向汽缸盖的加工用凹部嵌合时造成障碍。
根据第三方面的强制空冷式内燃机,由于环状弹性部件的切口凹部的两侧部分以随着其内周面从两端接近切口凹部而向内侧鼓出且其壁厚逐渐加厚的方式形成,因此,当在汽缸盖的接合面附近的外周面围绕设置环状弹性部件时,环状弹性部件的切口凹部的两侧部分因向内侧的鼓出部分而向外侧扩展,从而薄壁部距汽缸盖的接合面的加工用凹部更远,可靠地防止汽缸盖罩密封垫的塞部向加工用凹部嵌合时造成障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侧视图;
图2是同动力单元的前侧部分的剖面图(图1中II-II线剖面图);
图3是同动力单元的前侧部分的剖面图(图2中III-III线剖面图);
图4是汽缸盖的平面图;
图5是同左侧视图(图4中V向视图);
图6是环状弹性部件的平面图;
图7是图6中VII-VII线剖面图;
图8是图6中VIII-VIII线剖面图;
图9是图6中IX-IX线剖面图;
图10是图6中X-X线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在汽缸盖上围绕设置了环状弹性部件的状态的前面图;
图12是从前面看到的在安装汽缸盖罩前的汽缸和汽缸盖上覆盖护罩的状态的前面图;
图13是汽缸盖罩密封垫的平面图;
图14是将内燃机前部的汽缸盖罩和汽缸盖罩密封垫分解后的分解侧视图;
图15是同图14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动力单元;30内燃机;31动力单元箱;32汽缸;33汽缸盖;33s接合面;33v加工用凹部;34汽缸盖罩;35带式无级变速器;36传动箱罩;40曲轴;66强制空冷风扇;67风扇罩;67i冷却风入口;68护罩;68U上侧护罩;68L下侧护罩;68Up、68Lp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e冷却风出口;69排风通道;69e后端排风口;95环状弹性部件;95h切口凹部;95lc薄壁部;95s倾斜面;95lu左侧上部;95ll左侧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图1~图15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30作为摆动式动力单元10搭载于两轮机动车上。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以两轮机动车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并以车身为基准决定前后左右。
图1表示动力单元10的侧视图。
在动力单元10上,在其前部将单缸四冲程强制空冷式内燃机30以使汽缸32、汽缸盖33大幅前倾至接近大致水平的状态的姿势设置,且从该内燃机30朝向后方构成带式无级变速器35,后轮(未图示)被轴支承在设于其后部的减速结构38上。
在动力单元10的上部配设有与从内燃机30的汽缸盖33的上部延伸出来的进气管23连接的化油器24、及与同化油器24连接的空气滤清器25。
图2是动力单元10的前侧部分的剖面图(图1中II-II线剖面图)。
动力单元箱31是通过将左右分配的左动力单元箱31L和右动力单元箱31R合体而构成的,右动力单元箱31R构成曲轴箱部的半体,左动力单元箱31L由前后为长条的前部曲轴箱部31a、中央传动箱部31b、后部减速器箱部31c构成(参照图1)。
该左动力单元箱31L的左侧开放面由传动箱的一部分即传动箱罩36覆盖,在内部收纳有带式无级变速器35,后方减速器箱31c的右侧开放面由减速器箱覆盖,在内部收纳有减速机构38。
在曲轴箱部31a和右动力单元箱31R的所谓的曲轴箱内,在左右主轴承41、41上转动自如地支承有曲轴40,且连杆43将在汽缸32的汽缸套44内往复动作的活塞42与曲轴40的曲轴销40a连结。
在曲轴40的左右水平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中的右延伸部上设置AC发电机60,在左延伸部设置凸轮链条驱动链轮55和带式无级变速器35的皮带驱动轮76。
对于设于右动力驱动装置箱31R右侧面的AC发电机60而言,将碗状的外转子62经由ACG凸台61固定于从右动力单元箱31R的中央圆筒部31d突出的曲轴40的端部,且在横跨周方向配设于其内周面的磁铁63的内侧,将卷绕有定子线圈65的定子64固定于中央圆筒部31d。
在外转子62的右侧面安装有强制空冷风扇66,其一侧由风扇罩67覆盖,并设置有与同风扇罩67连结、覆盖汽缸32及汽缸盖33周围的护罩68。
另一方面,曲轴40的左端部的皮带驱动轮76由固定侧带轮半体77和可动侧带轮半体78构成,固定侧带轮半体77花键嵌合于曲轴40的左端部,并经由凸台79固定,在其右侧,可动侧带轮半体78经由凸台轴支承于曲轴40,且该可动侧带轮半体78在可在轴方向滑动,接近、离开固定侧带轮半体77,在两带轮半体77、78之间夹持并卷绕V型带75。
在可动侧带轮半体78的右侧,在接近圆环状密封部件72的固定位置设有凸轮板80,且设于其外周端的滑动件80a滑动自如地卡合于在可动侧带轮半体78的外周端沿轴方向形成的凸轮板滑动凸台部78a。
可动侧带轮半体78的凸轮板80侧面朝向凸轮板80侧构成圆锥,且在该圆锥面侧收纳有被凸轮板80夹着的干重滚筒(ドライウェイトロ—ラ)81。
因此,当曲轴40的转速增加时,在可动侧带轮半体78与凸轮板80之间一起旋转的干重滚筒81通过离心力在离心方向移动,可动侧带轮半体78向该干重滚筒81被按压且向左方移动,接近固定侧带轮半体77,使夹在两带轮半体77、78之间的V型带75在离心方向移动,增大卷挂半径。
另外,参照图2,在固定侧带轮半体77,将冷却风扇板118花键嵌合于并安装于曲轴40上,与该冷却风扇118相对,在传动箱罩36的前部形成箱进风口36c,并将与箱进风口36c连同的外部气体导入管道150安装到传动箱罩36的前部。
外部气体导入管道150使传动箱罩36的前部侧面向上方延伸,且在上部具有外部气体导入口154(参照图1)。
通过在带式无级变速器35的固定侧带轮半体77上安装的冷却风扇板118的旋转,将外部气体从外部气体导入管道150的外部气体导入口154经由外部气体通路160导入箱进风口36c,将其作为冷却风吸入带式无级变速器室内,冷却风冷却带式无级变速器35,从箱排风通道36d排出到外部(参照图1)。
参照图4及图5,重叠连接于汽缸32的汽缸盖33的覆盖于其上的汽缸盖罩34的接合面33s成为大致矩形环状,在接合面33s的内侧,活塞42的顶面相对的燃烧室46的顶壁部分大幅度鼓出,形成相互相对的左右成对的鼓出壁33BL、33BR(参照图2)。
该鼓出壁33BL、33BR与接合面33s相比,大幅度突出,在该左右的鼓出壁33BL、33BR上设置由SOHC型的阀系统构成的气门传动机构50。
由于汽缸盖33大幅度前倾至水平接近的状态,故该左右鼓出壁33BL、33BR比接合面33s更突向前方,该左右的鼓出壁33BL、33BR在与接合面33s同一面的位置同轴穿设有凸轮轴轴承孔33cL、33cR,而且,在其斜前方上下分别同轴穿设有摇臂轴轴承孔33iL、33iR及摇臂轴轴承孔33eL、33eR,这些轴承孔33cL、33cR、33iL、33iR、33eL、33eR都指向左右水平方向而形成。
而且,在汽缸盖33的左侧壁和左侧鼓出壁33BL之间形成有凸轮链室52(参照图4)。
在隔着该凸轮链室52的与左侧鼓出室33BL相对的汽缸盖33的左侧壁,凸轮轴轴承孔33cL的中心轴与接合面33s为同一面,因此,与凸轮轴轴承孔33cL相对的半圆形部分受到切损,在接合面33s上形成用于加工凸轮轴轴承孔的半圆弧状的加工用凹部33v(参照图4、图5)。
在左右鼓出壁33BL、33BR的凸轮轴轴承孔33cL、33cR,经由轴承53bL、53bR架设凸轮轴53,且该凸轮轴53旋转自如地指向左右水平方向,在凸轮轴53的突出到凸轮链室52的左端部嵌装有被动链轮54。
另一方面,凸轮链51贯通与曲轴箱部31a、汽缸32、汽缸盖33连通设置的凸轮链室52架设在嵌装于凸轮轴40上的驱动链轮55与所述被动链轮54之间,凸轮轴40的旋转以一半的转速传递给凸轮轴53。
在左右鼓出壁33B、33B的上侧摇臂轴轴承孔33i、33i内架设有进气摇臂轴58i,且在下侧摇臂轴轴承孔内架设有排气摇臂轴58e,该进气摇臂轴58i和排气摇臂轴58e与凸轮轴53平行并指向左右水平方向。
参照图3及图11,在进气摇臂轴58i上摆动自如地枢轴支承有进气摇臂59i,且在排气摇臂轴58e上摆动自如地枢轴支承有排气摇臂59e。
一侧的进气摇臂59i的一端滚柱59ir与凸轮轴53的进气凸轮突出部相接,另一端与位于凸轮轴53上方的进气阀56的阀杆头部相接。
另一侧的排气摇臂59e的一端滚柱59er与凸轮轴53的排气凸轮突出部相接,另一端与位于凸轮轴53下方的排气阀57的阀杆头部相接。
因此,本气门传动机构50通过与曲轴40的旋转同步的凸轮轴53的旋转使进气摇臂59i和排气摇臂59e摆动,从而在规定的定时,进气阀56对燃烧室46的进气口开口进行开关,排气阀57对燃烧室46的排气口开口进行开关。
另外,在汽缸盖33上,从凸轮链室52的相反侧(右侧)朝向燃烧室46倾斜地嵌入火花塞45。
覆盖如上那样的气门传动机构50的汽缸盖罩34成为矩形的碗状,如图15所示,在与汽缸盖33成为大致矩形环状的接合面34s上形成有沟条34sv,形成大致矩形环状的汽缸盖罩密封垫47的突条47r于沟条34sv嵌合,经由该汽缸盖罩密封垫47将汽缸盖罩34接合并连结在汽缸盖33上。
如上所述,在汽缸盖33侧的接合面33s,在左侧壁形成有半圆弧状的加工用凹部33v,因此,嵌合于该加工用凹部33v且将其堵塞的半圆弧状的塞部47p一体地突出形成于汽缸盖罩密封垫47(参照图14、图15)。
如图14及图15所示,突出到成为大致矩形环状的汽缸盖罩密封垫47的左侧边的塞部47p成为半圆形筒部47ps的内端开口、外端开口由半圆形壁部47pw堵塞的容器形状,以该半圆形壁部47pw的底面及半圆形筒部47ps的内周面相接的方式嵌合同形状的金属容器48并维持其形状。
在半圆形筒部47ps的内外端突出形成有突缘47pf、47pf。
因此,当将汽缸盖罩密封垫47夹在汽缸盖33和汽缸盖罩34的彼此的接合面33s、34s时,汽缸盖罩密封垫47的塞部47p与汽缸盖33侧的接合面33s上形成的半圆弧状的加工用凹部33v嵌合,并将加工用凹部33v堵塞。
另一方面,围绕汽缸32及汽缸盖33的所述护罩68由被上下平均分割的上侧护罩68U及下侧护罩68L构成,上下护罩68U、68L以将橡胶制的环状弹性部件95夹在由汽缸盖33贯通的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Up、68Lp与汽缸盖33的接合面33s附近的外周面之间的方式而安装设置。
如图4所示,在汽缸盖33的接合面33s附近的外周面,沿周方向上下分开突出形成有筋板33r。
上下的筋板33r、33r从沿着汽缸盖33的接合面33s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左端(图4中为右端)弯曲成直角,右侧(图4中为左侧)部弯曲成圆弧状,且延伸到绕入到右侧面的部位。
构成大致矩形环状的环状弹性部件95如图6~图10所示,从上下侧边朝向右侧边(图6中为左侧边),以与筋板33r嵌合的方式构成截面U字状(参照图7),且以右侧边的中央部95r嵌合于上下筋板33r、33r的右侧部的上下端部间的方式向内侧鼓出(参照图8),左侧边成为中实且上下对称的形状,该左侧边的中央部形成于具有在内面切口且内侧开放的切口凹部95h的薄壁部95(参照图9),且该左侧中央的薄壁部95lc的上下左侧上部95lu、左侧下部95ll从上下弯曲部朝向中央切口凹部95h沿内侧逐渐鼓出,形成为壁厚逐渐加厚(参照图6、图10)。
而且,薄壁部95lc的内侧的切口凹部95h以切口宽度w从上下两侧朝向中央缩窄的方式形成倾斜面95s、95s。
该环状弹性部件95以拉伸且产生张力的状态下与汽缸盖33的上下筋板33r、33r卡合,并围绕设置在汽缸盖33的接合面33s附近的外周面。
参照图11,当环状弹性部件95的从构成截面U字状的上下侧边朝向右侧边的部分与筋板33r嵌合且环状弹性部件95围绕设置在汽缸盖33的外周面时,从环状弹性部件95的上下弯曲部朝向左侧中央的薄壁部95lc沿内侧逐渐鼓出的左侧上部95lr和左侧下部95ll以与汽缸盖33的左外侧面抵接且向外侧开放的方式扩展,因此,环状弹性部件95的左侧中央的薄壁部95lc从汽缸盖33的左外侧面向外侧离开。
因此,在环状弹性部件95中,本来形成于左侧中央的薄壁部95lc的内侧的切口凹部95h位于汽缸盖33的左外侧面的半圆弧状的加工用凹部33v的外侧(参照图11),且在加工用凹部33v的外侧形成空间。
这样,在汽缸盖33的接合面33s附近的外周面围绕设置了环状弹性部件95的状态下,由覆盖汽缸32及汽缸盖33周围的上侧护罩68U和下侧护罩68L进行覆盖。
上下护罩68U、68L的由汽缸盖33贯通的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Up、68Lp形成为从外侧嵌合于环状弹性部件95的截面U字状(参照图3)。
图12是从前面看到将上侧护罩68U和下侧护罩68L从上下覆盖在汽缸32及汽缸盖33上的状态的前面图,为安装汽缸盖罩34之前的状态。
上下护罩68U、68L的分割面位于大致上下中央位置,在使上侧护罩68U和下侧护罩68L从上下进行覆盖时,以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Up、68Lp从上下嵌合到在汽缸盖33的接合面33s附近的外周面围绕设置的环状弹性部件95上的方式从上下覆盖汽缸盖33和汽缸32,使彼此的分割面对合,通过接合部68Uc、68Lc将两者接合而合为一体。
如图12所示,上下护罩68U、68L的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Up、68Lp与在汽缸盖33的接合面33s附近的外周面围绕设置的环状弹性部件95嵌合并大致覆盖之。
上下护罩68U、68L上的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Up、68Lp的左侧部68Upl、68Lpl构成与环状弹性部件95的左侧部相似的形状,且在中央部内侧形成凹部68h。
在图12所示的前面看,汽缸盖33的接合面33s的加工用凹部33v的外侧与环状弹性部件95的切口凹部95h一起形成有上下护罩68U、68L的凹部68h的空间。
另外,环状弹性部件95以左侧边的中央的切口凹部95h从上下两侧朝向中央其切口宽度w缩窄的方式具有倾斜面95s、95s,因此,即使被上下护罩68U、68L的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Up、68Lp夹着而受到外力,薄壁部95lc的中央以从加工用凹部33v离开向外侧移动的方式弯曲变形。
因此,上下护罩68U、68L的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Up、68Lp,在与汽缸盖33的接合面33s附近的外周面之间设置环状弹性部件95并大致密封,但是,一部分环状弹性部件95的切口凹部95h与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Up、68Lp的凹部68h一起与外部连通。
但是,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Up、68Lp的凹部68h由嵌合于汽缸盖33的加工用凹部33v的汽缸盖罩密封垫47的塞部47p稍被堵塞。
通过设置该环状弹性部件95,可吸收由内燃机30的驱动引起的振动,从而可防止上下护罩68U、68L的晃动而抑制噪音的产生。
这样覆盖在内燃机30的汽缸32及汽缸盖33周围的上下护罩68U、68L,其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沿汽缸盖33和汽缸32的侧面向后方延伸,但右侧壁按照从汽缸盖33和汽缸32逐渐离开的方式大幅度向右侧鼓出,与所述风扇罩67连结(参照图2、图12)。
另外,对于风扇罩67而言,以曲轴40为中心轴的环状构架67a的周缘的前部通过螺丝120与上下护罩68U、68L的右侧壁的后端缘螺纹连结,且环状构架67a的周缘的前部以外的部分通过螺栓121螺纹固定在右动力单元罩31R的右端缘,因此,风扇罩67与上下护罩68U、68L的延长部件相当,在右侧壁与强制空冷风扇66相对地设置有冷却风入口67i(参照图2)。
另一方面,在下侧护罩68L的左侧壁,靠下半部的后方开设有冷却风出口68e,且排风通道69的前端连结该冷却风出口68e(参照图1、图2、图12)。
排风通道69在从下侧护罩68L的左侧壁的冷却风出口68e延伸到左侧后,向后斜下方弯曲,沿外部气体导入通道150的下端面延伸,到达后端排风口69e(参照图1)。
围绕汽缸32及汽缸盖33的上下护罩68U、68L由于在向右方鼓出的右侧壁的后方延长的风扇罩67上设置有冷却风入口67i,且在与该右侧壁相对的左侧壁形成有冷却风出口68e,因此,参照图2,通过与曲轴的旋转一体的强制空冷风扇66的旋转从冷却风入口67i吸入的冷却风由弯曲的右侧壁导向斜前方,并且在汽缸32及汽缸盖33的周围沿左右流动,由此使汽缸32和汽缸盖33强制冷却,由于通过环状弹性部件95将上下护罩68U、68L的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Up、68Lp大致密封,故冷却后的空气不改变方向而直接流向左侧壁的冷却风出口68e,通过排风通道69被导向后斜下方,自后端排风口69e排出。
另外,上下护罩68U、68L的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Up、68Lp的通过环状弹性部件95的密封不完全,且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Up、68Lp的左侧的凹部68h的内面和汽缸盖罩密封垫47的塞部47p之间未密封,从而可能会从间隙泄漏冷却风,但该间隙在冷却风流动的汽缸盖33的下游侧(左侧)对内燃机的冷却性能没有大的影响。
但是,由于热风的泄漏不会使由车体包围的发动机室内的温度上升,故在可将汽缸盖罩密封垫47与汽缸盖罩34一起贯通上下护罩68U、68L的汽缸盖贯通开口部68Up、68Lp而组装在汽缸盖33上的范围内,将凹部68h的内面和汽缸盖罩密封垫47的塞部47p之间的间隙设定为极小。
另一方面,环状弹性部件95隐藏在上下护罩68U、68L内,在将汽缸盖罩密封垫47与汽缸盖罩34一起组装时不能够观察到,因此,以组装容易性优先,将环状弹性部件95的切口凹部95h的内面和汽缸盖罩密封垫47的塞部47p之间的间隙设定为比上下护罩68U、68L的凹部68h的内面与汽缸盖罩密封垫47的塞部47p之间的间隙大。
这样,如上所述,在将强制空冷风扇66产生的冷却风导向汽缸32和汽缸盖33的上下护罩68U、68L以覆盖汽缸32和汽缸盖而被安装的状态下,如图12的前面看所示,在汽缸盖33的接合面33s的加工用凹部33v的外侧形成有设置环状弹性部件95的切口凹部95h和上下护罩68U、68L的凹部68h的空间,因此,在将汽缸盖罩34和汽缸盖罩密封垫47一起安装于汽缸盖33上时,簧状弹性部件95的薄壁部95lc不会对汽缸盖罩密封垫47的塞部47p造成障碍,从而可容易地将其嵌合于接合面33s的加工用凹部33v。
即,在组装时及维护时等,在上下护罩68U、68L安装在汽缸盖33及汽缸32上保持不变的状态下组装汽缸盖罩34时,与汽缸盖33的接合面33s的加工用凹部33v相对而设定簧状弹性部件95的切口凹部95h,使环状弹性部件95的薄壁部95lc从加工用凹部33v离开对其进行维持,薄壁部95lc不会与加工用凹部相接或不进入其中,因此,安装于汽缸盖罩34上的汽缸盖罩密封垫47的塞部47p不会对环状弹性部件95造成障碍,而可嵌合于汽缸盖33的接合面33s的加工用凹部33v,从而可容易地将汽缸盖罩34组装到汽缸盖33上。
另外,汽缸盖罩密封垫47的塞部47p由于在内侧嵌合金属容器48并维持其形状,因此,在嵌合于汽缸盖33的加工用凹部33v时不会变形而能够容易地嵌合,塞部47p的半圆形筒部47ps的内外端的突缘47pf、47pf夹持在加工用凹部33v的半圆弧面的两侧进行定位,从而能够可靠地将塞部47p嵌合到加工用凹部33v。

Claims (3)

1、一种强制空冷式内燃机,在汽缸盖的与汽缸盖罩的接合面形成有用于加工形成凸轮轴轴承孔的加工用凹部,
在介于所述汽缸盖罩与所述汽缸盖之间安装的汽缸盖罩密封垫上一体地形成有与所述加工用凹部嵌合的塞部,
围绕汽缸和所述汽缸盖而引导冷却风的护罩通过介于所述汽缸盖贯通的汽缸盖贯通开口部与所述汽缸盖的接合面附近的外周面之间安装的环状弹性部件而被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弹性部件围绕设置在所述汽缸盖的接合面附近的外周面,且将与所述加工用凹部对应的部分的内周面侧进行切口,在与所述加工用凹部相对一侧形成具有切口凹部的薄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空冷式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弹性部件的切口凹部以从两侧朝向中央切口宽度缩窄的方式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强制空冷式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弹性部件的所述切口凹部的两侧部分以随着内周面从两端接近所述切口凹部而向内侧鼓出且壁厚逐渐加厚的方式形成。
CN2008101281878A 2007-08-27 2008-07-21 强制空冷式内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71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0108A JP4749400B2 (ja) 2007-08-27 2007-08-27 強制空冷式内燃機関
JP220108/07 2007-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7147A true CN101377147A (zh) 2009-03-04
CN101377147B CN101377147B (zh) 2010-12-29

Family

ID=40420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818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7147B (zh) 2007-08-27 2008-07-21 强制空冷式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49400B2 (zh)
CN (1) CN10137714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6847A (zh) * 2012-09-28 2014-04-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缸内直喷发动机燃烧室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5410B2 (ja) 2013-06-28 2017-03-2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7148A (ja) * 1985-01-17 1986-07-28 Suzuki Motor Co Ltd シリンダ−ヘツドカバ−ガスケツト
JP3439824B2 (ja) * 1994-03-15 2003-08-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空冷式内燃機関
DE10306211A1 (de) * 2003-02-13 2004-08-26 Mann + Hummel Gmbh Dichtung zur Abdichtung einer Verbindung zweier Formteile
JP2004263694A (ja) * 2003-02-14 2004-09-24 Yamaha Motor Co Ltd 強制空冷式エンジン
JP4556611B2 (ja) * 2004-10-19 2010-10-0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DE102004058481A1 (de) * 2004-12-04 2006-06-14 Mann + Hummel Gmbh Zylinderkopfhaube für einen Zylinderkopf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Zylinderkopfhaub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6847A (zh) * 2012-09-28 2014-04-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缸内直喷发动机燃烧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7147B (zh) 2010-12-29
JP4749400B2 (ja) 2011-08-17
JP2009052475A (ja) 200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05981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Wind Exhaust Duct and Vehicle Mounted with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8205710B2 (en) Belt-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having resin block belt and motorcycle including belt-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1377147B (zh) 强制空冷式内燃机
CN102782278A (zh) 发动机的冷却液泵和管道的布置
JP2010159703A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冷却構造
JP4334007B2 (ja) オイルフィルタ装置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US6024056A (en) Cooling water passage structure in water cooled type V-shap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WI500849B (zh) 內燃機及具備其之跨坐型車輛
KR20050005783A (ko) 엔진의 동력 전달 기구 커버
CA2931650C (en) Vehicle
KR20080008967A (ko) 내연 기관
JP5168650B2 (ja) 内燃機関の補機配設構造
EP1895147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WI518238B (zh) 內燃機及具備其之跨坐型車輛
JP4731502B2 (ja) 補機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JP6383094B2 (ja) 内燃機関
CN102562348B (zh) 气缸盖的冷却结构
JP3827085B2 (ja) 内燃機関のヘッドカバー
KR0156509B1 (ko) 엔진출력 취출장치에 있어서의 윤활구조
JP4578374B2 (ja) 車両用動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