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9863A - 发送/接收上行发送功率偏移和功率电平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接收上行发送功率偏移和功率电平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9863A
CN101369863A CNA2008100922193A CN200810092219A CN101369863A CN 101369863 A CN101369863 A CN 101369863A CN A2008100922193 A CNA2008100922193 A CN A2008100922193A CN 200810092219 A CN200810092219 A CN 200810092219A CN 101369863 A CN101369863 A CN 101369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signal
dsch
pow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22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9863B (zh
Inventor
徐明淑
李炫又
崔成豪
李周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69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9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9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9863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during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e.g.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HSP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2Power control of broadcas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macro-diversity or soft handof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高速分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信道状态确定器测量从UE接收的第一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信号的信号-干扰比(SIR),并且计算测量的SIR与预置目标SIR之间的差;发送功率确定器将该差与预置的阈值相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要应用到发送对于UE接收的分组数据的控制信息的第二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发送机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确定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到UE。

Description

发送/接收上行发送功率偏移和功率电平的设备和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2年8月25日、申请号为02149874.1、标题为“发送/接收上行发送功率偏移和功率电平的设备和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1年8月25日在韩国工业产权局申请的申请号为2001-51604发明名称为“在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偏移和HS-DSCH功率电平的设备和方法”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援引于此参考。
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使用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通信系统,并更具体地涉及发送/接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偏移值和DSCH(下行共享信道)功率电平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是指在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通信系统中发送包含HS-DSCH(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用于支持高速分组数据发送的下行数据信道和关于HS-DSCH的控制信道的数据的技术。为了支持HSDPA,已经提出了AMC(自适应调制和编码)、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和FDS(快速小区选择)。
首先,将描述AMC。AMC是根据节点B与UE之间的信道状态,自适应确定不同数据信道的调制技术和编码技术的数据发送技术,因此增加了节点B的整个利用效率。从而,AMC具有多种调制技术和多种编码技术,和通过组合调制技术和编码技术来调制和编码数据信道的信号。一般,调制技术和编码技术的每种组合被称为“MCS”(调制和编码方案),并且根据各MCS的数量可以定义具有#1级到#n级的各个MCS。换言之,根据节点B与当前无线连接到节点B的UE之间的信道状态,MCS自适应地确定MCS级,从而增加节点B的整个效率。
其次,将描述HARQ,特别是n信道SAW HARQ(停止和等待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已被引入增加ARQ(自动重发请求)的发送效率的如下两个规划。第一规划是在UE与节点B之间交换重发请求和响应。第二规划是在发送前暂时存储有缺陷的数据并组合其与对应的重发数据。另外,HSDPA已经引入n信道SAW HARQ,以便弥补常规SAW ARQ(停止和等待ARQ)的缺点。在SAW ARQ中,节点B不发送下一个分组数据,直至接收到以前发送的分组数据的ACK(确认)。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节点B必须等待ACK,虽然当前它能发送分组数据。n信道SAW HARQ通过在接收到以前分组数据的ACK之前连续发送多个分组数据增加信道利用效率。如果UE与节点B之间建立n个逻辑信道并通过时间或信道号进行识别,当在某个时间点上接收到分组数据时,UE可以确定发送该分组数据的逻辑信道。因此,UE可以按正确接收次序重排分组数据或者进行分组数据的软组合。
最后,将描述FCS。FCS是当支持HSDPA的UE进入小区重叠区域或软切换区域时,从多个小区中快速选择具有良好信道状态的小区的技术。具体地讲,如果支持HSDPA的UE进入老节点B与新节点B之间的小区重叠区域,则UE建立到多个小区,即多个节点B的无线链路。由UE对其建立各个无线链路的一组小区称为“激活组”。UE仅从包括在激活组中的各个小区中保持最佳信道状态的小区接收HSDPA分组数据,从而减小整个干扰。其中,在激活组中的各小区中为其最佳信道状态发送HSDPA分组数据的小区称为“最佳小区”。UE周期性检查属于激活组的各个小区的信道状态。当检测到一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优于当前最佳小区时,UE发送最佳小区指示符到激活组中所有小区,以便用新的最佳小区代替当前最佳小区。最佳小区指示符包括选择的新最佳小区的识别符。当接收到最佳小区指示符时,属于激活组的各个小区分析包括在接收的最佳小区指示符中的小区识别符,确定是否接收的最佳小区指示符是针对它们的。选择的最佳小区利用HS-DSCH发送分组数据到UE。
如上所述,在HSDPA中,在UE与节点B之间需要交换如下新的控制信号,以便支持新引入的AMC、HARQ和FCS。第一,为了支持AMC,UE必须提供UE与节点B之间信道的信息到节点B,并且节点B必须通知根据信道状态利用从UE接收的信道信息确定的MCS级的UE。第二,为了支持n信道SAW HARQ,UE必须发送ACK或NACK(否定确认)信号到节点B。第三,为了支持FCS,UE必须向节点B,即提供具有最佳信道状态的信道节点B发送指示最佳小区的最佳小区指示符。另外,如果最佳小区根据信道状态发生改变,则UE必须通知节点B在该时刻分组数据的接收状态,并且节点B应当提供必要信息,使得UE可以正确选择最佳小区。
图1示意性地表示使用HSDPA的一般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参照图1,下行链路DPCH(专用物理信道)包括现行CDMA(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例如99版本定义的字段,和指示要在UE接收的HSDPA分组数据的存在/不存在的HS-DSCH指示符(HI)。通过下行链路DPCH发送的HS-DSCH指示符通知对应的UE要接收的HSDPA分组数据的存在/不存在。再有,在HSDPA分组数据存在的情况下,HS-DSCH指示符通知SHCCH(共享控制信道)的信道化码给UE,它必须接收HS-DSCH的控制信息,通过HS-DSCH实际发送HSDPA分组数据。另外,如果需要,可以通过HS-DSCH指示符发送HS-DSCH的控制信息的一部分。
例如,在N(=N1+N2)时隙(即,HSDPA TTI(发送时间间隔)=N时隙)的周期发送HSDPA分组数据情况下,如果对TTI的时隙结构保持不变,则对于各N1时隙,HS-DSCH指示符被分别发送,而对于剩余的N2时隙发送HS-DSCH指示符的部分进行不连续发送(DTX)。假设在图1中,HS-DSCH指示符是一个时隙内发送的,即N1=1。
节点B然后通过SHCCH(共享控制信道)发送用于控制HS-DSCH的信息(下文称为HS-DSCH控制信息),诸如MCS级、HS-DSCH信道化码、HAQR处理器号和HARQ分组数据号到UE。下面将描述HS-DSCH控制信息的描述。
(1)MCS级:这表示将由HS-DSCH使用的调制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
(2)HS-DSCH信道化码:这是由HS-DSCH的用于特定UE的信道化码,
(3)HARQ处理器号:当使用n信道SAW HARQ时,这表示对于HARQ各逻辑信道属于一个规定分组的信道,
(4)HARQ分组号:当FCS中改变最佳小区时,这通知下行链路分组数据的唯一号给UE,使得该UE可以将HSDPA数据的发送状态通知给所选新最佳小区。
SHCCH可以分配单一信道化码、或者两个或多个信道化码。HS-DSCH是通过其HSDPA分组数据从节点B发送到UE的信道。在图1中,下行链路DPCH的各个开始点的开始点超前SHCCH和HS-DSCH,因为在读出HS-DSCH指示符以检测对应的信息之前,UE不能识别是否剩余的两个信道是对应于UE本身的数据。因此,UE必须暂时在缓冲器中存储数据,以便接收剩余的两个信道,允许有足够的时间读出HS-DSCH指示符,从而减轻UE缓冲器的负荷。结果,UE通过读出下行链路DPCH上的HS-DSCH指示符确定是否存在要接收的HSDPA分组数据。如果存在要接收的HSDPA分组数据,UE读出SHCCH上的HS-DSCH控制信息并然后根据该控制信息通过HS-DSCH接收HSDPA分组数据。
图2表示使用HSDPA的一般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DPCH结构。参照图2,下行链路DPCH具有在现存不使用HSDPA的CDMA通信系统例如99版本中定义的下行链路DPCH结构,该结构具有如下字段。数据1字段和数据2字段发送支持上层操作的数据,或支持仅语音服务的数据。TPC(发送功率控制)字段发送下行链路TPC命令用于控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和TFCI(传送格式组合指示符)字段发送数据1和数据2字段的TFCI信息。导频字段是用于发送由系统预先定义的导频码元流和用于由UE估计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字段。如图2所示,对于HSDPA服务的HS-DSCH指示符通过在现行99版本下行链路DPCH信道结构中新定义的字段发送到UE。
图2表示HS-DSCH指示符通过在现行下行链路DPCH中新定义的字段进行发送的情况。而图3表示HS-DSCH指示符通过替代现行下行链路DPCH中特定字段的新的下行链路DPCH进行发送的情况。
图3表示另一种使用HSDPA的一般通信系统下行链路DPCH的结构。参照图3,HS-DSCH指示符通过分配分别的信道化码的新的下行链路DPCH进行发送,而不是通过现行下行链路DPCH中的特定字段。分配了两种下行链路DPCH,即主DPCH(P-DPCH)和次DPCH(S-DPCH)。因为用于发送HS-DSCH指示符的S-DPCH在发送数据量上不同于P-DPCH,P-DPCH分配了扩频系数(SF)N和S-DPCH分配了SFM。如果待发送的HS-DSCH指示符具有小的数据量,则S-DPCH的SF值M被设置为相对大的值,例如M=512,因此增加下行链路信道化码的利用率。
图4表示使用HSDPA的一般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DPCH结构。参照图4,支持现行CDMA通信系统,例如99版本的DPDCH(专用物理数据信道)和用于支持HSDPA的HS-DPCCH(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DPC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分配了单独信道化码,并且然后独立地进行发送。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因为所有的UE都分配唯一OVSF(正交可变长度扩频系数)码,信道化码资源是足够的。如果修改的话,现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可能不与现行系统兼容并增加其结构的复杂性。因此,最好是利用新的单独信道化码定义新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替代修改信道结构。
从UE到节点B的上层数据是通过每个包含导频码元、TFCI码元、反馈信息(FBI)码元和TPC码元的构成一个上行链路DPDCH帧的一些时隙和构成一个上行链路DPCCH帧的一些时隙进行发送的。当解调从UE发送到节点B的数据时导频码元用作信道估计信号。TFCI码元指示用于由对当前帧各发送信道的数据传输的传送格式组合(TFC)。当使用传输分集技术时FBI码元发送反馈信息。TPC码元是用于控制下行链路信道的发送功率的码元。在利用OVSF码进行扩频以后发送上行链路DPCCH,并且此刻使用的SF固定为256。
在HSDPA中,UE对从节点B接收的数据执行纠错,并根据纠错结果发送对接收数据的ACK或NCK。通过支持HSDPA的HS-DPCCH发送ACK和NCK。如果因为没有接收数据,UE不需要对节点B发送ACK/NCK,UE通过HS-DPCCH发送信道质量信息(CQI)到节点B,以便支持AMC,或通过HS-DPCCH发送诸如指示向该UE提供最佳信道的节点B的最佳小区指示符之类的其它信息,以便支持FCS。如图4所示,当分配一个分别信道化码给对于HSDPA服务的HS-DPCCH时,其经受与现行DPCCH相同的发送功率控制。即,DPCCH和HS-DPCCH具有规定的功率比率,使得如果DPCCH的发送功率增加或降低,则HS-DPCCH的发送功率也增加或降低。
接下来,将参照图5A到5C描述用于HS-DSCH的AMC技术。
图5A到5C表示在使用HSDPA的一般通信系统中的对于HS-DSCH的AMC技术。具体地,图5A表示对于QPSK(正交相移键控)调制的信号星座。如图5A所示QPSK调制是一种使2个发送比特变成1个复数信号的技术。例如,这种技术调制比特“00”为复数信号“1+j”。这里,因为4个复数信号位于中心在原点的圆上,它们具有相同的发送功率电平。一个接收机根据由信号星座的X轴和Y轴形成的4个象限中QPSK调制信号所属的象限,对QPSK调制信号执行解调。例如,如果接收的QPSK调制信号在第一象限,发送信号被解调为比特“00”。即,在QPSK调制中,发送信号的判断线是X轴和Y轴。
图5B和5C表示用于调制/解调4个发送比特为1个复数信号的16QAM(16阵列正交幅度调制)的信号星座,其中在HS-DSCH的信道增益上图5C大于图5B。由于图5C的HS-DSCH的信道增益大于图5B的,所以图5C的信号星座的从原点的复数信号的距离大于图5B的信号星座的从原点的复数信号的距离。16QAM在信号星座上将4位调制成一个复数信号,并且16QAM调制信号是根据由图5B和5C中的虚线形成的判断边界或判断线解调的。如图5A到5C所示,因为根据其信道增益16QAM调制信号在解调期间具有不同的判断线,接收机必须识别发送机的信道增益,以便解调16QAM调制信号。当然,在QPSK中,因为判断线是固定的,与发送功率无关,接收机即使在不识别发送机的信道增益情况下也可以执行解调。因此,N阵列QAM要求从发送机或节点B到接收机或UE的指示信道增益的发送控制信息的处理。即,从节点B发送到UE的有关信道增益的控制信息称为“HS-DSCH功率电平”,并且HS-DSCH功率电平定义为对于一个码的HS-DSCH功率与CPICH(公共导频信道)功率的比率(或定义为按dB单位的功率差)。对于一个码的HS-DSCH功率是可以分配给在分配给HSDPA服务的整个发送功率中由具体信道化码识别的具体UE的功率。
图6表示在使用HSDPA的一般通信系统中确定HS-DSCH功率的方法。参照图6,为了利用P比特表达HS-DSCH功率电平,对于一个码的HS-DSCH可用发送功率分为从发送功率0到CPICH功率的2P区域。在图6中,为了用2比特表达HS-DSCH功率电平,HS-DSCH功率电平分为(1)到(4)4个区域。例如,如果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发送功率属于区域(2),节点B设置HS-DSCH功率电平为A,并且通过下行链路发送指示HS-DSCH功率电平A的比特“10”。一般,因为CPICH必须发送到每个小区,对于一个信道化码CPICH功率明显大于HS-DSCH功率。因此,如果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与CPICH功率之间的差大的话,要求多个发送比特,以便正确表达HS-DSCH功率电平。因此,存在着一种由节点B确定HS-DSCH功率电平方法的需要,以便解调来自UE的QAM调制信号。另外,存在着一种发送有关HS-DSCH功率电平的信息到UE的方法的需求。
如果在如结合图4所描述的特定功率比下发送(或控制)DPCCH和HS-DPCCH,可能出现发送功率的问题。这将参照图7进行描述。
图7示意性地表示在使用HSDPA的一般通信系统中对位于软切换区的UE的信道分配方案。在图7的信道分配方案中,一个UE位于从K个节点B接受服务的软切换区。即使UE移动到该软切换区,同时从节点B#1接受HSDPA服务,它不需要接受来自包含新节点B的所有节点B的HSDPA服务。即,如果信道状态不好,同时从节点B#1连续接收分组数据,UE将该UE本身的分组数据发送通知另外具有最佳信道状态的节点B,即最佳小区,并且此后执行硬切换,在硬切换中断开与节点B#1的连接后接收来自具有最佳信道状态的新节点B的HSDPA服务。结果,UE仅从一个节点B接收HSDPA服务的分组数据。但是,话音服务经受现存软切换,其中UE仍然与若干节点B连接,使得如图7所示UE从节点B#1接收HSDPA服务的信道,并且从软切换区中所有节点B(节点B#2到节点B#K)接收对于话音服务的信道,即现行99版本DPCH。另外,UE通过上行链路发送DPDCH和DPCCH到所有节点B,但仅发送包含涉及诸如ACK/NAK之类的HSDPA服务有关信息的HS-DPCCH到节点B#1,从节点B#1UE接收HSDPA服务。
UE按如下方式执行使用现存99版本的节点B的发送功率控制。节点B通过上行链路DPCCH的导频码元测量SIR(信号-干扰比),并且比较测量的SIR与目标SIR。按照比较的结果,如果测量的SIR低于目标SIR,则节点B通过上行链路DPCH的TPC字段发送提高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命令给UE。相反,如果测量的SIR高于目标SIR,则节点B通过上行链路DPCH的TPC字段发送降低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命令给UE。这里,测量的SIR低于目标SIR意味着信道状态变差,所以节点B发送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提高命令。相反,测量的SIR高于目标SIR,意味着信道状态相当好,所以节点B发送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降低命令。
图7中,UE还按照99版本控制上行链路信道发送功率。具体地讲,如果存在通过来自所有节点B的下行链路DPCH的TPC字段发送的各个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中有任何对于上行链路发送功率降低的命令,则UE降低上行链路发送功率。例如,在对于节点B#1的上行链路信道环境差的情况下,虽然节点B#1向UE给出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功率提高的命令,但是除了节点B#1外的任何其它各节点B均发送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功率降低命令给UE,则UE将降低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因此,虽然提供HSDPA服务的节点B#1如图7所示连续发出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功率提高命令,但是由于其它节点的原因,上行链路DPCCH的发送功率可能降低,并且经功率控制的HS-DPCCH发送功率虽然保持对上行链路DPCCH的特定功率比还可能降低。
如果UE位于软切换区,对于99版本的上行链路DPDCH和DPCCH被发送到所有节点B并在上一层进行组合,获得软切换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发送功率被降低到某种程度,不会有问题出现。但是,因为图4发送HSDPA服务或对于HSDPA服务的其它控制信息所需的ACK/NCK的HS-DPCCH是仅发送到单一节点B的,即节点B#1,在该节点的上行链路功率降低会导致可靠性的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HS-DPCCH(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的设备和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中确定发送功率偏移以控制上行链路HS-DPCCH发送功率的设备和方法。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中发送确定的发送功率偏移以控制上行链路HS-DPCCH发送功率的设备和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中确定HS-DSCH(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功率电平的设备和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中发送HS-DSCH的功率电平的设备和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高速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信道状态确定器,用于测量从UE接收的第一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信号的信号-干扰比(SIR),并计算测量SIR与预置目标SIR之间的差;发送功率确定器,比较差与预置的各阈值的差,并根据该比较结果确定将要应用到发送UE接收的分组数据的控制信息的第二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和发送机,用于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确定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到该UE。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高速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功率电平的设备。该设备包括:调制技术确定器,用于根据UE的信道状态确定将应用于发送分组数据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调制技术;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功率电平确定器,当确定的调制技术是高阶调制技术时,用于确定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功率电平,该电平是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信道增益有关的控制信息;和发送机,用于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确定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功率电平到UE,以便UE利用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功率电平解调分组数据。
按照本发明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高速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测量从UE接收的第一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信号的信号-干扰比(SIR);计算测量SIR与预置目标SIR之间的差,比较该差与预置的各阈值,并且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将应用到第二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功率偏移,该专用信道发送UE接收的分组数据的控制信息;并且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确定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到UE。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高速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功率电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估计与UE的信道状态,并根据估计的信道状态确定将应用到发送分组数据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调制技术;当确定的调制技术的高阶调制技术时,确定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功率电平,该电平是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信道增益有关的控制信息;和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确定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功率电平到UE,以便UE利用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功率电平解调分组数据。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这些附图是:
图1示意性地表示使用HSDPA的一般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
图2表示使用HSDPA的一般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DPCH结构;
图3表示使用HSDPA的一般通信系统的另一种下行链路DPCH结构;
图4表示使用HSDPA的一般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DPCH结构;
图5A到5C表示使用HSDPA的一般通信系统的用于HS-DPCH的AMC技术;
图6表示使用HSDPA的一般通信系统的确定HS-DPCH的功率电平的方法;
图7示意性地表示使用HSDPA的一般通信系统的对于位于软切换区中UE的信道分配方案;
图8表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的确定HS-DPCH的功率电平的方法;
图9表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下行链路信道结构;
图10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下行链路DPCH结构;
图11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下行链路DPCH结构;
图12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SHCCH结构;
图13是表示对应于图9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对应于图12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结构的框图;
图15是表示对应于图13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UE的接收设备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对应于图14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UE的接收设备结构的框图;
图17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在HSDPA中的节点B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在HSDPA中的UE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方法;
图20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代表比特值的表;
图21示意性地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
图22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DPCH结构;
图23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DPCH结构;
图24是表示对应于图21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的节点B的接收设备结构的框图;
图25是表示对应于图22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结构的框图;
图26是表示用于对应于图25所示的节点B的UE的收发信机设备结构的框图;
图27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HSDPA系统中节点B的操作过程;
图28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HSDPA系统中UE的操作过程;
图29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中通过DPCH发送HS-DSCH功率电平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
图30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中通过SHCCH发送HS-DSCH功率电平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
图31表示对应于图29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结构;
图32表示对应于图30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内部结构;
图33是表示对应于图31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UE的接收设备结构的框图;
图34是表示对应于图32的节点B发送设备的UE接收设备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35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节点B的操作过程;
图36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UE的操作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对公知的功能或结构不予详细地描述,因为不必要的细节可能混淆本发明。
图8表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的确定HS-DPCH功率电平的方法。在使用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通信系中,正如在现有技术描述的那样,HS-DSCH(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的功率电平定义为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与CPICH(公共导频信道)功率的比例(或者定义为以dB为单位的功率差)。如结合图6所描述的,如果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与CPICH功率之间的差大,则要求多个发送比特以便正确地表达HS-DSCH功率电平。但是,因为CPICH是发送到全部小区的信道,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实际上几乎不增加到CPICH功率电平。因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根据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的最大电平而不是CPICH功率电平确定HS-DSCH功率电平的方法。当然,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的最小电平在实际射频信道环境中不能变为0。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取决于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的最小电平和最大电平确定HS-DSCH功率电平。
参照图8,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的可变发送功率在最小HS-DSCH功率与最大HS-DSCH功率之间被分为2P个区,以便利用P比特发送HS-DSCH功率电平。在图8中,HS-DSCH功率电平通过利用例如2比特发送。因此,为了用2比特发送HS-DSCH功率电平,HS-DSCH功率电平被分为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的最小与最大电平之间的4个区(5)到(8)。例如,如果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电平属于区(5),则节点B设置HS-DSCH功率电平为B,并且通过下行链路发送对应于HS-DSCH功率电平B的比特“11”。结果,利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比特数,可能发送精确的HS-DSCH功率电平。因此,正确地确定由UE(用户设备)解调QAM(正交幅度调制)调制信号需要的HS-DSCH功率电平,从而增加了QAM解调的可靠性。
同时,UE接收由节点B发送的指示HS-DSCH功率电平的各个比特,并且检测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电平。这里,UE应当事先与节点B对HS-DSCH功率的最小电平与最大电平作出协商,并且HS-DSCH功率的最小电平与最大电平作为上层控制信息被发送到UE。另外,节点B预置可以发送到所有小区的整个发送功率中的对于HSDPA的发送功率和可分配的信道化码的最大数量。因此,如果节点B也发送作为上层控制信息的上述信息到UE,则UE可以区别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最大电平。这将在下文详细地描述。
假设节点B具有在整个发送功率中的对HSDPA已发送功率S和信道化码的最大数N。如果节点B对所有信道化码分配相同的功率,则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功率变为S/N。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是根据信道状态或MCS(调制和编码方案)级对对应的信道化码分配功率的,这样,相同的发送功率不分配给所有的信道化码。例如,节点B分配低的发送功率给QPSK(正交相移键控)调制的HS-DSCH,和高发送功率分配给QAM调制的HS-DSCH。因此,节点B通过S(K/N)对一个信道化码可变地分配发送功率。这里,K是对于各个HS-DSCH之间可变分配发送功率的可变值。因为不可能仅对某个信道分配对HSDPA的整个发送功率,限制K的可能值以限制对一个信道化码的最大功率电平。类似地,UE还可以通过取决于接收的上层控制信息计算S(K/N)识别对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的最大电平,该控制信息包括来自节点B的对HSDPA的整个发送功率、可分配信道化码的数量、和K的值。
图9表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下行链路信道结构。参照图9,结合图1的描述,可以发送发送功率的信道包括下行链路DPCH(专用物理信道)和用于控制HS-DSCH(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SHCCH(共享控制信道)。但是,因为SHCCH已经发送如对于HSDPA服务器的MCS电平、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处理器号和HARQ分组号这样的控制信息,它已没有空间发送其它控制信息。
但是,如果TTI(发送时间间隔)具有N(=N1+N2)时隙,正如图1描述的那样,HS-DSCH指示符(HI)是分别对N1时隙发送的,并且对剩余的N2时隙发送HS-DSCH指示符的部分是经受不连续发送的(DTX)的。因此,HS-DSCH功率电平可以通过在DPCH中的一个时隙上的HS-DSCH指示符部分分别发送,时隙不发送HS-DSCH指示符。因为发送HS-DSCH指示符的时隙位置是可变的,所以发送HS-DSCH发送功率电平的时隙位置也是可变的。另外,HS-DSCH功率电平可以在TTI周期从节点B向UE发送。还一种可能,如果存在着要发送的指示HS-DSCH功率电平的许多比特,则HS-DSCH功率电平可以在各个时隙或帧周期进行发送。如图9所示,HS-DSCH指示符仅在TTI中的第一时隙Slot#0进行发送,并且HS-DSCH功率电平通过指示符部分在在其余(N-1)时隙中的第二时隙Slot#1和第N时隙Slot#(N-1)进行发送。其它各个下行链路信道,即SHCCH和HS-DSCH与结合图1所描述的具有相同结构。同时,在UE接收到HSDPA服务情况下,仅当存在着HSDPA服务数据,即当存在HS-DSCH指示符和由QAM调制的HSDPA数据时,发送HS-DSCH功率电平,因为它是通知对于HSDPA的HS-DSCH发送功率的值。如果由图8确定的指示HS-DSCH功率电平的比特数是K和如图9所示可以通过(N-1)时隙发送的比特数是n,则HS-DSCH功率电平可以利用诸如一种(n、k)块码之类的纠错码进行发送。
图10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下行链路DPCH结构。参照图10,DPCH包括在不支持HSDPA服务的现行CDMA(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例如在99版本中定义的下行链路DPCH结构,并且该结构具有如下的一些字段。数据1和数据2字段发送支持上层的操作的数据、或者仅支持语音服务的数据。TPC(发送功率控制)字段发送用于控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下行链路TPC命令,和TFCI(传送格式组合指示符)字段发送数据1和数据2字段的TFC(传送格式组合)信息。导频字段是用于发送由系统事先定义的导频码元流,并由UE用来估计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字段。如图9所示的对于HSDPA服务的HS-DSCH指示符和HS-DSCH功率电平通过在现行99版本新定义的下行链路DPCH字段发送到UE。图10表示HS-DSCH指示符和HS-DSCH功率电平通过在现行下行链路DPCH中新定义的字段进行发送的情况。
同时,参照图11,将作出通过新的下行链路DPCH替代在现行下行链路DPCH的规定字段发送HS-DSCH指示符和HS-DSCH功率电平的情况的描述。
图11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下行链路DPCH结构。参照图11,HS-DSCH指示符或HS-DSCH功率电平通过分配一个单独信道化码的新的下行链路DPCH而不是在现行下行链路DPCH的规定字段进行发送。分配了两个下行链路DPCH,即主DPCH(P-DPCH)和次DPCH(S-DPCH)。因为在发送数据量上用于发送HS-DSCH指示符或HS-DSCH功率电平的S-DPCH不同于P-DPCH,所以P-DPCH被分配扩频系数(SF)N和S-DPCH被分配SF M。如果要发送的HS-DSCH指示符或HS-DSCH功率电平具有小的数据量,S-DPCH的SF值M被设置为相对大的值,例如M=512,因此增加了下行链路信道化码的利用率。
迄今,已经参照图10和11描述了通过下行链路DPCH发送HS-DSCH功率电平的信道结构。下面,将参照图12描述利用SHCCH发送HS-DSCH功率电平的信道结构。
图12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的SHCCH结构。参照图12,如结合图1所述,控制HS-DSCH的SHCCH发送HS-DSCH信道化码、指示要使用在HS-DSCH的调制技术的MCS级和信道编码技术,和HARQ信息,即HARQ处理器号和HARQ分组号。在发送这样的控制信息的各个字段中,某个字段被定义为发送HS-DSCH功率电平的字段。如果控制信息的MCS级指示HS-DSCH是由QAM调制的,则通过SHCCH发送HS-DSCH功率电平。如果HS-DSCH不是由QAM调制的,则对用于发送HS-DSCH功率电平的字段进行DTX,或者在该字段中插入伪比特。一般,如果HS-DSCH不是由QAM调制的,则意味着信道状态是差的。因此,要求具有高可靠性的HARQ信息可以通过发送HS-DSCH功率电平的字段进行发送。
在图12中,(a)表示当HS-DSCH是由QAM调制进行调制时,用于发送HS-DSCH信道化码和其它信息、MCS级、HS-DSCH功率电平和HARQ信息的SHCCH结构。接下来(b)表示其中当MCS级指示HS-DSCH功率电平不要求进行发送的QPSK或8PSK(8阵列相移键控)调制时,用于发送经受DTX的HS-DSCH功率电平或者在该字段中插入伪比特的SHCCH结构。最后,(c)表示当没有使用QAM调制时,这意味着信道状态差,通过延伸原始HARQ控制信息字段到达发送HS-DSCH功率电平的字段,发送有关HARQ控制信息的SHCCH结构。虽然HS-DSCH指示符字段存在于图12的信道结构的下行链路DPCH中,其中HS-DSCH指示符字段是通过分配了不同于DPCH的信道化码的单独信道发送的信道结构也是可以利用的。
图13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结构的框图,其中HS-DSCH指示符和HS-DSCH功率电平是利用一个DPCH发送的。
参照图13,HS-DSCH分组数据(或HSDPA分组数据)1301被施加到编码器1302。编码器1302通过预置的编码,例如快速(turbo)编码编码HS-DSCH分组数据1301,产生编码码元,并且提供产生的编码码元到速率匹配器1303。速率匹配器1303对从编码器1302输出的信号通过码元重复和穿孔(puncturing)执行速率匹配,以便发送用于TTI的信号,并且提供速率匹配的信号到交错器1304。交错器1304交错从速率匹配器1303输出的信号,并提供交错的信号到调制器1305。调制器1305通过预置的调制,例如QPSK、8PSK或M阵列QAM调制从交错器1304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调制的以比特流形式的信号到并行-串行转换器1306。并行-串行转换器1306并行转换接收的比特流为两个比特流,即比特流I和比特流Q,并且提供比特流I和比特流Q到扩频器1307。扩频器1307利用相同信道化码COVSF扩频从并行-串行转换器1306输出的两个比特流,使得它们与利用其它信道化码的其它信号具有正交特性,并且分别提供扩频比特流I到加法器1309和扩频比特流Q到乘法器1308。乘法器1308利用j乘以比特流Q并提供其输出到加法器1309。加法器1309相加从乘法器1308输出的信号到比特流I上,因此产生一个复数比特流,并且提供产生的复数比特流到乘法器1310。乘法器1310利用预置的扰码CSCRAMBLE乘以从加法器1309输出的信号,用于进行扰码,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1311。这里,乘法器1310用作扰码器。乘法器1311用信道增益1312乘以从乘法器1310的输出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1343。一般,信道增益1312,一个用于确定HS-DSCH的功率电平的参数,对于小的SF具有大的值并且根据发送的用户数据的类型是可变的。如果HS-DSCH分组数据在调制器1305中是利用QAM调制的,则节点B通知该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电平给UE,以便该UE可以有效地执行QAM解调。另外,HS-DSCH功率电平确定器1315利用HS-DSCH功率从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的信道增益1312、最大电平1313和最小电平1314确定HS-DSCH功率电平,并且产生对应于确定的HS-DSCH功率电平的各个比特1321。
要通过DPCH发送的用户数据1316被施加到编码器1317。编码器1317通过预置编码编码用户数据1316,并且提供其输出到速率匹配器1318。速率匹配器1318对从编码器1317输出的信号通过码元重复和穿孔执行速率匹配,使得输出比特数与通过实际物理信道要发送的比特数相匹配,并且提供速率匹配的信号到交错器1319。交错器1319按预置的方式交错从速率匹配器1318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交错的信号到调制器1320。调制器1320通过预置的调制调制从交错器1319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调制的信号到复用器1327。复用器1327复用HS-DSCH指示符1322与HS-DSCH功率电平1321,其各个发送点利用开关1323、TFCI1324、用于估计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导频1325和用于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的TPC1326进行区分,因此产生一个比特流,并且提供产生的比特流到并行-串行转换器1328。这里,在HS-DSCH指示符1322必须进行发送的点,开关1323被连接到HS-DSCH指示符1322,并且在HS-DSCH功率电平1321必须进行发送的点,开关1323连接到HS-DSCH功率电平1321,因此控制HS-DSCH指示符1322和HS-DSCH功率电平1321的各个发送点。
并行-串行转换器1328并行转换从复用器1327输出的一个比特流为两个比特流,即比特流I和比特流Q,并且提供比特流I和Q到扩频器1329。扩频器1329由两个乘法器组成,并且从并行-串行转换器1328输出的两个比特流被分别提供到两个乘法器,在乘法器中它们被一个信道化码COVSF相乘,使得它们与利用其它信道化码的其它信号具有正交特性,因此产生扩频比特流I和扩频比特流Q。这里,扩频器1329分别提供扩频比特流Q到乘法器1330和扩频比特流I到加法器1331。乘法器1330用j乘以从扩频器1329输出的比特流Q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加法器1331。加法器1331相加从乘法器1330输出的信号到比特流I,因此,产生一个复数比特流,并且提供产生的复数比特流到乘法器1332。乘法器1332以一个码片为单元(或逐码片)用扰码CSCRAMBLE乘以从加法器1331输出的复数比特流,以便进行扰码,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1333。这里,乘法器1332用作扰码器。乘法器1333用信道增益1334乘以从乘法器1332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1343。
同时,HS-DSCH控制信息1335被施加到并行-串行转换器1336。并行-串行转换器1336转换HS-DSCH控制信息1335为两个比特流,并且提供该两个比特流到扩频器1337。扩频器1337由两个乘法器组成,并且两个比特流被分别提供到两个乘法器,在这些乘法器中用一个信道化码COVSF相乘,因此产生扩频比特流I和扩频比特流Q。这里,扩频器1337分别提供扩频比特流Q到乘法器1338和扩频比特流I到加法器1339。乘法器1338用j乘以从扩频器1337输出的比特流Q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加法器1339。加法器1339相加从乘法器1338输出的信号到比特流I上,因此产生一个复数比特流,并且提供产生的复数比特流到乘法器1340。乘法器1340以一个码片为单元用扰码CSCRAMBLE乘以从加法器1339输出的复数比特流,用于进行扰码,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1341。这里,乘法器1340用作扰码器。乘法器1341用信道增益1342乘以从乘法器1340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1343。求和器1343对产生的DOCH信号(或从乘法器1333输出的信号)、产生的SHCCH信号(或从乘法器1341输出的信号)、和产生的HS-DSCH信号(或从乘法器1311输出的信号)求和,并且提供求和的信号到滤波器1344。滤波器1344滤波从求和器1343的信号输出,并且提供滤波的信号到RF(射频)处理器1345。RF处理器1345转换从滤波器1344的输出信号为RF带信号,并且通过天线1346在空中发送RF带信号。
如果如图11所示通过单独DPCH或S-DPCH发送HS-DSCH指示符和HS-DSCH功率电平,则图13的节点B应当这样修改:使得与用于一般DPCH,或P-DPCH信道化码可区分的信道化码分配给S-DPCH。
到目前,已经参照图13描述了通过DSCH发送HS-DSCH指示符和HS-DSCH功率电平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结构。接下来,参照图14描述通过SHCCH发送HS-DSCH指示符和HS-DSCH功率电平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结构。
图14是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中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结构。图14的由标号1401到1415代表的各个部件是与图13由1301到1315代表的部件在结构和操作上相同的,从而不予详细地描述。
由HS-DSCH功率电平确定器1415确定的HS-DSCH功率电平1418随着HS-DSCH信道化码和其它信息1416、MCS级1417和HARQ控制信息1419提供到复用器1420。复用器1420复用HS-DSCH功率电平1418、HS-DSCH信道化码和其它信息1416、MCS级1417和HARQ控制信息1419为适合于SHCCH的一个时隙的格式,并提供其输入到并行-串行转换器1421。并行-串行转换器1421并行转换从复用器1420输出的一个比特流为2个比特流,即比特流I和比特流Q,并且提供比特流I和Q到扩频器1422。扩频器1422是由2个乘法器组成的,并且从并行-串行转换器1421输出的2个比特流分别被提供到2个乘法器,在这些乘法器中,他们被信道化码COVSF相乘,使得它们与利用其它正交码的其它信号具有正交特性,因此产生扩频的比特流I和比特流Q。这里,扩频器1422分别提供扩频的比特流Q到乘法器1423和扩频的比特流I到加法器1424。乘法器1423用j乘以从扩频器1422输出的比特流Q,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加法器1424。加法器1424相加从乘法器1423输出的信号到比特流I上,因此产生一个复数比特流,并且提供产生的复数比特流到乘法器1425。乘法器1425以一个码片为单元用扰码CSCRAMBLE乘以从加法器1424输出的复数比特流,用于扰码,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1426。这里,乘法器1425用作扰码器。乘法器1426用信道增益1427乘以从乘法器1425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1445。
要通过DPCH发送的用户数据1428被施加到编码器1429。编码器1429通过预置的编码编码用户数据1428,并且提供其输出到速率匹配器1430。速率匹配器1430通过码元重复和穿孔对从编码器1429输出的信号执行速率匹配,使得输出比特数匹配于通过要从实际物理信道发送的比特数,并且提供速率匹配的信号到交错器1431。交错器1431按预置方式交错从速率匹配器1430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交错的信号到调制器1432。调制器1432通过预置调制调制从交错器1431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调制的信号到复用器1437。复用器1437复用HS-DSCH指示符1433、TFCI 1434、用于估计信道状态的导频1435和用于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的TPC1436,因此产生一个比特流,并且提供产生的比特流到并行-串行转换器1438。
并行-串行转换器1438并行转换从复用器1437输出的一个比特流为2个比特流,即比特流I和比特流Q,并且提供比特流I和Q到扩频器1439。扩频器1439由2个乘法器组成,并且从并行-串行转换器1438输出的比特流被分别提供到2个乘法器,在这些乘法器中它们被乘以信道化码COVSF,使得它们具有与利用其它信道化码的其它信号的正交特性,因此产生扩频比特流I和扩频比特流Q。这里,扩频器1439分别提供扩频比特流Q到乘法器1440和扩频比特流I到加法器1441。乘法器1440用j乘以从扩频器1439输出的比特流Q,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加法器1441。加法器1441相加从乘法器1440输出的信号到比特流I,因此产生一个复数比特流,并且提供产生的复数比特流到乘法器1442。乘法器1442以一个码片为单元用扰码CSCRAMBLE乘以从加法器1441输出的复数比特流,用于进行扰码,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1443。这里,乘法器1442用作扰码器。乘法器1443用信道增益1444乘以从乘法器1442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1445。
求和器1445求和产生的DPCH信号(或从乘法器1443输出的信号)、产生的SHCCH信号(或从乘法器1426输出的信号)、和产生的HS-DSCH信号(或从乘法器1411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求和的信号到滤波器1446。滤波器1446滤波从求和器1445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滤波的信号到RF处理器1447。RF处理器1447转换出滤波器1446输出的信号为RF带信号,并且通过天线1448在空中发送RF带信号。
同时,在通过利用不同于如结合图12所示的DPCH信道化码的单独信道发送HS-DSCH指示符情况下,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通过SHCCH发送HS-DSCH功率电平的发送设备。
图15是表示对应于图13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UE的接收设备结构的框图。参照图15,通过天线1501接收的RF带信号被施加到RF处理器1502。RF处理器1502转换接收的RF带信号为基带信号并且提供基带信号到滤波器1503。滤波器1503滤波从RF处理器1502输出的信号,并且共同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1504、1516和1527。这里,乘法器1504、1516和1527的每个用作解扰器,用节点B的发送设备发送的信道的解扰码乘以它们的输入信号。结果,乘法器1504输出HS-DSCH信号(或下行链路数据信道),乘法器1516输出下行链路DPCH信号和乘法器1527输出SHCCH信号。
从乘法器1504输出的复数信号被施加到复数到I和Q流部分1505。复数到I和Q流部分1505分离从乘法器1504输出的信号为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并且提供它们到去扩频器1506。去扩频器1506用使用在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来自复数到I和Q流部分1505的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以便进行去扩频,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信道补偿器1510。类似地,从乘法器1516输出的复数信号被施加到复数到I和Q流部分1517。复数到I和Q流部分1517分离来自乘法器1516的输出信号为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并且提供它们到去扩频器1518。去扩频器1518用使用在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来自复数到I和Q流部分1517的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以便进行去扩频,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信道补偿器1519和去复用器1507。另外,从乘法器1527输出的复数信号被施加到复数到I和Q流部分1528。复数到I和Q流部分1528分离来自乘法器1527的输出信号为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并且提供它们到去扩频器1529。去扩频器1529用使用在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来自复数到I和Q流部分1528的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以便进行去扩频,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信道补偿器1530。去扩频器1518的输出信号I和Q被提供到去复用器1507。去复用器1507去复用去扩频器1518的输出信号I和Q,并且输出导频1508。导频1508输出被施加到信道估计器1509。信道估计器1509通过对射频信道的失真估计检测信道估计值,并且提供信道估计值到信道补偿器1510、1519和1530。
信道补偿器1510、1519和1530利用信道估计值补偿分别从去扩频器1506、1518和1529输出的信号失真。即,信道补偿器1510输出HS-DSCH数据为2个比特流,信道补偿器1519输出DPCH数据为2个比特流和信道补偿器1531输出SHCCH数据为2个比特流。从信道补偿器1510、1519和1530输出的各个信号被分别施加到并行-串行转换器1511、1520和1531。并行-串行转换器1511、1520和1531的每个串行转换分别从信道补偿器1510、1519和1530输出的各个信号为一个比特流。
从并行-串行转换器1531输出的信号是作为HS-DSCH控制信息最后输出的,并且从并行-串行转换器1520的输出信号被去复用器1521去复用为通过开关1525区分的TPC 1522、TFCI 1523和HS-DSCH指示符1524及HS-DSCH功率电平1526。去复用器1521还输出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并且该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经受由解调器1533、去交错器1534和解码器1535的信道解码,并且作为下行链路用户数据1536进行输出。另外,从并行-串行转换器1511的输出信号经受由解调器1512、去交错器1513和解码器1514的信道解码,并且作为下行链路分组数据1515进行最后输出。这里,如果下行链路分组数据1515是QAM调制的,则解码器1514利用接收的HS-DSCH功率电平1526QAM调制下行链路分组数据。
图16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中的UE的接收机设备结构的框图。具体地,图16是表示对应于结合图14描述的节点B的发送即设备的结构。
参照图16,通过天线1601接收的RF带信号被施加到RF处理器1602。RF处理器1602转换接收的RF带信号为基带信号并且提供该基带信号到滤波器1603。滤波器1603滤波从RF处理器1602输出的信号,并且共同提供其输出信号到乘法器1604、1616和1625。这里,乘法器1604、1616和1625的每个用作解扰器,用由节点B的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的解扰码乘以它们的输入信号。结果,乘法器1604输出HS-DSCH信号(或下行链路数据信道),乘法器1616输出下行链路DPCH信号,和乘法器1625输出SHCCH信号。
从乘法器1604输出的复数信号被施加到复数到I和Q流部分1605。复数到I和Q流部分1605分离从乘法器1604输出信号为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并且提供它们到去扩频器1606。去扩频器1606用使用在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来自复数到I和Q流部分1605的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以便进行去扩频,并且提供去输出到信道补偿器1610。类似地,从乘法器1616输出的复数信号被施加到复数到I和Q流部分1617。复数到I和Q流部分1617分离从乘法器1616输出的信号为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并且提供它们到去扩频器1618。去扩频器1618用使用在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来自复数到I和Q流部分1617的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以便进行去扩频,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信道补偿器1619和去复用器1607。另外,从乘法器1625输出的复数信号被施加到复数到I和Q流部分1626。复数到I和Q流部分1626分离从乘法器1625输出的信号为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并且提供它们到去扩频器1627。去扩频器1627用使用在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来自复数到I和Q流部分1626的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以便进行去扩频,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信道补偿器1628。去扩频器1618的输出I和Q信号被提供到去复用器1607。去复用器1607去复用去扩频器1618的输出I和Q信号,并且输出导频1608。导频输出被施加到信道估计器1609。信道估计器1609通过对射频信道的失真检测信道估计值,并且提供信道估计值到信道补偿器1610、1619和1628。
信道补偿器1610、1619和1628利用信道估计值分别补偿从去扩频器1606、1618和1627输出的信号失真。即,信道估计器1610输出HS-DSCH数据为2个比特流,信道估计器1619输出DPCH数据为2个比特流,和信道估计器1628输出SHCCH数据为2个比特流。从信道补偿器1610、1619和1628输出的信号被分别施加到并行-串行转换器1611、1620和1629。并行-串行转换器1611、1620和1629每个分别串行转换从信道补偿器1610、1619和1628输出的信号为一个比特流。
从并行-串行转换器1629输出的信号被施加到去复用器1630。去复用器1630去复用从并行-串行转换器1629输出的信号为HS-DSCH信道化码和其它信息1631、MCS级1632、HS-DSCH功率电平1633和HARQ信息1634。从并行-串行转换器1620输出的信号被去复用器1621去复为TPC1622、TFCI1623和HS-DSCH指示符1624。去复用器1621还输出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并且该下行链路数据信号通过调制器1635、去交错器1636和解码器1637经受信道解码,并且最后作为下行链路用户数据1638进行输出。另外,从并行-串行转换器1611输出的信号通过调制器1612、去交错器1613和解码器1614经受信道解码,并且最后作为下行链路分组数据1615进行输出。这里,如果下行链路分组数据1615是QAM调制的,解码器1614利用接收的HS-DSCH功率电平1633QAM调制下行链路分组数据1615。
图17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在HSDPA系统的节点B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具体地,图17是表示由节点B确定和发送HS-DSCH功率电平的过程。
参照图17,在步骤1702,节点B确定指示HSDPA分组数据存在/不存在的HS-DSCH指示符,并且然后前进到步骤1703。这里,如结合图9描述的,HS-DSCH指示符是仅当UE接收HSDPA服务时的信息,并且节点B仅当HS-DSCH指示符存在时确定和发送HS-DSCH功率电平。具体地,“确定HS-DSCH指示符”意味着确定是否接通或关断HS-DSCH指示符。如果存在通过HS-DSCH发送的HSDPA数据,则HS-DSCH指示符被接通。如果不存在通过HS-DSCH发送的HSDPA数据,则HS-DSCH指示符被关断。在步骤1703,节点B确定是否HS-DSCH指示符为接通。作为确定的结果,如果HS-DSCH指示符未接通,即HS-DSCH指示符关断,则节点B前进到步骤1704,在该步骤等待下一个TTI,并且然后返回步骤1702。
在步骤1703如果确定HS-DSCH指示符接通,节点B前进到步骤1705。在步骤1705,节点B确定MCS级,该级确定对要通过HS-DSCH发送的HSDPA数据调制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在步骤1706,节点B通过参考确定的MCS级,确定是否对于HS-DSCH的调制技术是QAM调制。作为确定的结果,如果HS-DSCH调制技术不是QAM调制,则节点B返回步骤1704。否则,如果HS-DSCH调制技术是QAM调制,则节点B前进到步骤1707。在步骤1707,因为节点B通过QAM调制来调制HS-DSCH,所以确定可以由节点B分配给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的最大电平和最小电平,并且然后前进到步骤1708。在步骤1708,节点B根据HS-DSCH功率的最大电平和最小电平确定HS-DSCH功率电平,并且然后前进到步骤1709。在步骤1709,节点B通过DPCH或SHCCH发送确定的HS-DSCH功率电平,并且然后结束该过程。
图18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在HSDPA系统中的UE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具体地,图18表示由UE接收HS-DSCH功率电平和根据接收的HS-DSCH功率电平解码数据的过程。
参照图18,在步骤1802,UE从接收的DPCH信号中检测HS-DSCH指示符,并且然后前进到步骤1803。在步骤1803,UE确定是否检测的HS-DSCH指示符为接通。作为确定的结果,如果HS-DSCH指示符不是接通,即HS-DSCH指示符为关断,则UE前进到步骤1804。在步骤1804,UE进行等待直至下一个TTI,并且然后返回到步骤1802。
在步骤1803,如果HS-DSCH指示符为接通,UE前进到步骤1805。在步骤1805,UE检测通过SHCCH对HS-DSCH指示符为接通的TTI中下一个时隙发送的MCS级,并且然后前进到步骤1806。在步骤1806,UE确定是否检测的MCS级指示QAM调制。作为确定的结果,如果MCS级未指示QAM调制,则UE返回步骤1804。但是,如果MCS级指示QAM调制,则UE前进到步骤1807。在步骤1807,因为MCS级指示QAM调制,如果它具有结合图10描述的信道结构,UE从SHCCH检测HS-DSCH功率电平。在步骤1808,UE取决于检测的HS-DSCH功率电平解调HS-DSCH,并且然后结束该过程。
至此,已经描述了为了HS-DSCH的可靠解调确定HS-DSCH功率电平和发送/接收确定的HS-DSCH功率电平的过程。下面,将描述确定用于控制上行链路HS-DPCCH(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行链路功率电平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和发送/接收确定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过程。
图19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方法。如结合图7所述,在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中,如果UE位于软切换区,HS-DPCCH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可以被降低。但是,对于节点B连续监视是否UE位于软切换区中是困难的。因此,如果事先设置在节点B中的目标SIR(信号对干扰比)SIRtarget和根据通过DPC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从UE接收的导频比特估计SIR的SIRest之差大于预置阈值#1,本发明确定对应的信道处于差的状态。而后,本发明比较SIR差与阈值,根据上行链路信道状态确定功率偏移。即,不仅当UE简单地位于软切换区时,而且还当上行链路信道状态差时,本发明补偿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图19表示节点B如何利用SIRtarget与SIRest的差确定上行链路功率偏移。虽然阈值是可以由节点B任意确定的,在图19中将假设阈值被设置为2dB的倍数。即,如果对于阈值2dB的SIRtarget与SIRest的差等于或大于2dB和等于或小于4dB,上行链路功率偏移被设置为2dB,并且节点B发送确定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到UE。当从节点B接收到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时,UE以接收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2dB增加上行链路发送功率。
同时,本发明限定作为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上行链路DPCCH的SI Rtarget与SIRest之间的差并且通过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增加仅上行链路HS-DPCCH的发送功率,并且应用现行功率控制方法到其它各个信道DPCCH和DPDCH。仅当根据由每次对现行DPCCH发送功率的比确定的功率确定信道状态为差时,通过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增加HS-DPCCH发送功率。
图20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代表各个比特值的表。图20表示如结合图19描述的节点B发送到UE的所确定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各个比特。如果对于好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不需要通过下行链路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即如果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是0dB,则节点B执行DTX处理。这意味着仅当上行链路信道状态差时,节点B通过下行链路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但是,当上行链路信道状态好时,执行DTX处理,因此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地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这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是0dB意味着因为由于其好的信道状态,保证上行链路HS-DPCCH的可靠性,有可能在保持对现行DPCCH的恒定功率比的同时,仅以下行链路TPC命令控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如上所述,仅当信道状态差时,节点B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因此根据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执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为了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到UE,如图20所示如果除了上行链路功率偏移0dB外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数是2K,用于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下行链路发送比特数可以设置K。在图20中,因为除了上行链路功率偏移0dB外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具有2dB、4dB、6dB和8dB,它们可以用2比特表示。例如,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可以表示为发送比特00、01、10和11。
图21示意性地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参照图21,可以发送一个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信道包括:下行链路DPCH、和用于控制HS-DSCH的SHCCH,如图1所示。但是,因为SHCCH业已发送如对于HSDPA服务的MCS级、HS-DSCH信道化码、HARQ处理器号和HARQ分组号这样的信息,它已经没有空间发送其它控制信息。
然而,如果也如图1所表示的,一个TTI(发送时间间隔)具有N(=N1+N2)时隙,HS-DSCH指示符对于N1时隙是分别发送的并且对于剩余N2时隙的HS-DSCH指示符的部分发送经受DTX。因此,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可以在DPCH的一个时隙上通过HS-DSCH指示符部分分别发送,该时隙不发送HS-DSCH指示符。因为发送HS-DSCH指示符时隙的位置是可变的,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位置也是可变的。另外,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对于TTI的一个周期可以从节点B向UE发送。另外一种情况,如果存在许多要发送的指示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比特,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可以对一些时隙或帧进行发送。在图21中,HS-DSCH指示符仅对TTI中的第一时隙Slot#0进行发送,并且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是通过在剩余的(N-1)个时隙中的第二时隙Slot#1和第N时隙Slot#(N-1)的各个HS-DSCH指示符部分进行发送。其它下行链路,即SHCCH和HS-DSCH与结合图1描述的具有相同的结构。同时,因为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是用于控制对HSDPA的HS-DSCH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值,所以它是仅当UE正在接收HSDPA服务时需要的值。因此,上行链路功率偏移仅当存在HSDPA服务数据时才发送,即当存在HS-DSCH指示符时才发送,使得节点B必须通过始终监视信道状态确定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另外一种情况,有可能允许UE从不读出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另外,如结合图20所示,如果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是0dB,节点B执行DTX,并且仅当按照信道状态需要时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如果指示由图20确定的表示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比特数是K并且如图21所示通过(N-1)个时隙可以发送的比特数是n,则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可以利用诸如(n、k)块码之类的纠错码进行发送。
图22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DPCH结构。参照图22,DPCH包括在不支持HSDPA服务的现存CDMA通信系统中,即按版本99定义的下行链路DPCH结构,并且具有如下各个字段。数据字段1和数据字段2发送用于支持上层操作的数据,或者用于支持仅语音服务的数据。TPC字段发送下行链路TPC命令用于控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和TFCI字段发送数据1和数据字段2的TFC信息。导频字段是用于发送由系统事先定义的导频码元流的字段,并由UE用来估计下行链路信道状态。如图9所示的用于HSDPA服务的HS-DSCH指示符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通过在99版本下行链路DPCH中新定义的字段发送到UE。图22表示HS-DSCH指示符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通过现行下行链路DPCH中新定义的字段被发送的情况。同时,参照图23,将进行HS-DSCH指示符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通过新的下行链路DPCH代替在现行下行链路DPCH中特定的字段发送的描述。
图23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DPCH结构。参照图23,HS-DSCH指示符或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是通过替代现行下行链路DPCH中的特定字段的分配单独信道化码的新的下行链路发送的。分配两个下行链路,即P-DPCH和S-DPCH。因为用于发送HS-DSCH指示符或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S-DPCH在发送数据的量上是不同于P-DPCH,P-DPCH被分配SF N和S-DPCH被分配SF M。如果要发送的HS-DSCH指示符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具有小的数据量,则S-DPCH的SF值M设置为相对大的值,例如,M=512,因此增加了下行链路信道化码的利用效率。
图24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HSDPA系统中的节点B的接收设备内部结构框图。参照图24,通过天线2401从UE接收的信号被施加到RF处理器2402。RF处理器2402转换从天线2401接收的信号为基带信号并且提供基带信号到解调器2403。解调器2403利用预置的解调解调从RF处理器2402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解调信号到乘法器2404。乘法器2404用扰码CSCRAMBLE乘以从解调器2403输出的信号,以便进行解扰。这里,扰码,通过节点B与UE之间达成协议的规定的码能使节点B从多个UE中识别出特定的UE。从乘法器2404输出的信号被共同施加到去扩频器2405、2406和2407。去扩频器2405对上行链路DPDCH信号执行去扩频,去扩频器2406对上行链路DPCCH信号执行去扩频,和去扩频器2407对HS-DPCCH信号执行去扩频。这里,“执行去扩频”意味着用预置的信道化码乘以输入信号。当然,该信道化码应当是由节点B与各个UE的相互协商规定的。
从去扩频器2406输出的DPCCH信号被施加到乘法器2411,在该乘法器用-j进行相乘并恢复实数信号。这里,用-j乘以输入信号的原因是因为UE用j乘以DPCCH信号并且将其发送作为虚实信号。从乘法器2411输出的信号被共同施加到去复用器2419和乘法器2412。去复用器2419从DPCCH信号中仅提取导频2414,并且将其提供给信道估计器2418和信道状态确定器2425。为了确定是否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到UE,信道状态确定器2425计算SIRtarget与SIRest之间的差,比较预定阈值与该差,并且将比较结果提供给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确定器2426。然后,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确定器2426根据从信道状态确定器2425输出的比较结果确定上行链路功率偏移2427,如结合图19所描述的。在这个处理期间,如果节点B没有要发送的HSDPA分组数据,即如果如结合图21描述的HS-DSCH指示符被关断,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确定器2426不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
同时,信道估计器2418利用导频2414估计节点B与UE之间的信道状态。在根据导频2414信道估计以后,信道估计器2418提供对估计的信道状态的信道估计值到乘法器2412、2408和2421。乘法器2412用从信道估计器2418输出的信号乘以从乘法器2411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去复用器2413。去复用器2413去复用从乘法器2412输出的信号为除导频2414外的TPC 2415、TFCI 2416和FBI(反馈信息)2417。TPC 2415用于控制下行链路发送功率、TFCI 2416用于分析上行链路DPDCH、和FBI 2417用于控制闭环发送天线的增益。另外,乘法器2408用从信道估计器2418输出的信号乘以从去扩频器2405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解码器2409。解码器2409利用对应于由UE使用的解码技术,如卷积码或快速码解码从乘法器2408输出的信号,因此产生用户数据或上层信令信号2428,并且提供产生的用户数据或上层信令信号2428到上层。另外,乘法器2421用从信道估计器2418输出的信号乘以从去扩频器2407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去复用器2422。去复用器2422去复用从乘法器2421输出的信号为ACK/NACK 2423和其它信息2424。
至此,已经参照图24描述了在HSDPA系统中用于节点B的接收设备。接下来,将参照图25描述节点B的发送设备。
图25表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HSDPA系统中节点B的发送设备内部结构框图。在图25中,在节点B支持和在不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中例如99版本定义的数据1、TPC、TFCI、数据2和导频的情况下,节点B的发送设备通过一个下行链路DPCH发送HS-DSCH指示符或上行链路功率偏移。
参照图25,要通过DOCH发送的用户数据2501被施加到编码器2502。编码器2502信道编码用户数据2501,并且提供其输出到速率匹配器2503。速率匹配器2503对从编码器2502输出的信号执行速率匹配,以便输出的比特数与通过实际物理信道要发送的比特相匹配,并且提供速率匹配的信号到复用器2501。当存在通过HSDPA服务要发送到UE的数据时,产生HS-DSCH指示符2505,并且当根据HS-DSCH指示符未被发送的一个周期的信道状态必须将其发送时,产生上行链路功率偏移2506。产生的HS-DSCH指示符2505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2506被提供到复用器2504。复用器2504复用HS-DSCH指示符2505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2504,并提供其结果到复用器2510。另外在系统中产生的TFCI 2507、导频2508和TPC2509也施加到复用器2510。
复用器2510复用从速率匹配器2503输出的信号、从开关2504输出的信号、TFCI2507、导频2508和TPC2509,因此产生一个比特流,并且提供产生的比特流到并行-串行转换器2511。并行-串行转换器2511并行转换从复用器2510输出的信号为2个比特流,即比特流I和比特流Q,并且提供比特流I和Q到扩频器2512。扩频器2512由2个乘法器组成,并且从并行-串行转换器2511输出的2个比特流被分别提供到2个乘法器,在这些乘法器中它们被信道化码COVSF进行相乘,使得它们与利用其它信道化码的其它信号具有正交的特性,因此产生扩频比特流I和扩频比特流Q。这里,扩频器2512分别提供扩频比特流Q到乘法器2513和扩频比特流I到加法器2514。乘法器2513用j乘以从扩频器2512输出的比特流Q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加法器2514。加法器2514相加从乘法器2513输出的信号到比特流I上,因此产生一个复数比特流,并且提供产生的复数比特流到乘法器2515。乘法器2515以一个码片为单元(或逐码片)用扰码CSCRAMBLE乘以从加法器2514输出的复数比特流,用于进行扰码,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2516。这里,乘法器2515用作扰码器。乘法器2516用信道增益乘以从乘法器2515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2524。这里,信道增益,即一个确定DPCH发送功率的参数,对于小的扩频系数具有大的值,并且根据发送的用户数据是可变的。至此,已经描述了产生DPCH的处理。接下来,将描述产生SHCCH的处理。
HS-DSCH控制信息2517被施加到并行-串行转换器2518。并行-串行转换器2518转换HS-DSCH控制信息2517为2个比特流,即比特流I和比特流Q,并且提供它们到扩频器2519。扩频器2519由2个乘法器组成,并且该2个比特流被分别提供到2个乘法器,在这些乘法器中它们被信道化码COVSF相乘,因此产生扩频比特流I和扩频比特流Q。这里,扩频器2519分别提供扩频比特流Q到乘法器2520和扩频比特流I到加法器2521。乘法器2520用j乘以从扩频器2519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加法器2521。加法器2521相加从乘法器2520输出的信号到比特流I,因此产生一个复数比特流,并且提供产生的复数比特流到乘法器2522。乘法器2522以一个码片为单元用扰码CSCRAMBLE乘以从加法器2521输出的复数比特流,以便进行扰码,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2523。这里,乘法器2522用作扰码器。乘法器2523用信道增益乘以从乘法器2522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2524。求和器2524求和产生的DPCH信号(或从乘法器2516输出的信号)和产生的SHCCH信号(或从乘法器2523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求和的信号到调制器2525。调制器2525调制从求和器2524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调制的信号到RF处理器2526。RF处理器2526转换从调制器2525输出的信号为RF带信号,并且通过天线2527发送RF带信号到空中。
图26是表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HSDPA系统中用于的UE的收发信机结构的框图。参照图26,用户数据和上层信令信息2601被施加到编码器2602。编码器2602利用预置的编码,例如卷积编码或快速编码来编码用户数据和上层信令信息2601,并且提供其输出到速率匹配器2603。速率匹配器2603通过码元重复或者穿孔对从编码器2602输出的信号执行速率匹配,并且提供速率匹配信号到扩频器2604。扩频器2604用信道化码乘以从速率匹配器2603输出的信号,以便进行扩频,并且提供扩频信号到乘法器2605。乘法器2605用信道增益乘以从扩频器2604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2606。另外,TPC2607、导频2608、TFCI2609和FBI2610被施加到复用器2611。复用器2611复用TPC2607、导频2608、TFCI2609和FBI2610,因此产生DPCCH,并且提供产生的DPCCH到扩频器2612。扩频器2612用在DPCCH预置的信道化码扩频从复用器2611输出的信号,以便进行扩频,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2613。乘法器2613用信道增益乘以从扩频器2612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2614。乘法器2614用-j乘以从乘法器2613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2606。这里,用-j乘以输入信号的原因是因为通过分离DPCCH信号和DPDCH信号为实部和虚部,降低在射频上的星座中引起过零频率,这可能降低UE的发送设备中的峰值-平均值比(PAR)。一般,在射频上的星座中引起的过零增加PAR,影响UE的发送设备。
另外,ACK/NACK 2615和其它信息2616被施加到复用器2617。复用器2617复用ACK/NACK 2615和其它信息2616,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扩频器2618。扩频器2618用在HS-DPCCH中预置的信道化码扩频从复用器2617输出的信号,以便进行扩频,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2623。同时,UE提供通过接收天线2619接收的信号到接收单元2620。接收单元2620解调接收的信号,检测出上行链路功率偏移2621,并且提供检测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2621到控制器2622。这里,接收单元2620通过表示在图21和25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处理的反向处理执行解调。为了以通过增加以对DPCCH特定功率比发送的当前HS-DPCCH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确定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发送HS-DPCCH信号,通过检测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控制器2622控制信道增益并且提供经控制的信道增益到乘法器2623。乘法器2623用经控制的信道增益乘以从扩频器2618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2606。结果,UE应用现行功率控制方法到DPDCH和DPCCH的信道增益,但利用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控制HS-DPCCH的信道增益。求和器2606求和从乘法器2605输出的DPDCH信号、从乘法器2614输出的DPCCH信号和从乘法器2623输出的HS-DPCCH信号,并且提供求和的信号到乘法器2624。这里,如上所述,因为DPCCH信号是通过用j乘以DPCCH信号产生的虚信号,虽然求和HS-DPCCH,DPCCH信号不丢失每个DPCCH的唯一特征。另外,因为DPCCH和HS-DPCCH信号是用不同信道化码扩频的,在接收机中去扩频时不相互干扰。与DPCCH不同、增加HS-DPCCH到DPCCH和通过I信道进行发送并且通过Q信道发送DPCCH的原因是因为当没有用户数据或没有上层信令存在于通过实数信道(或I信道)发送的DPDCH中时,不发送HS-DPCCH。在没有DPDCH发送的情况下,如果2个DPCCH均是通过虚数信道(或Q信道)发送的,过零频度增加,导致UE发送机的PAR的增加。因此,HS-DPCCH是以实数发送的,以便减少UE发送设备的PAR。
乘法器2624用预置扰码CSCRAMBLE乘以从求和器2606的输出信号,以便进行扰码,并且提供扰码的信号到调制器2625。这里,扰码是用于识别UMTS中的每个UE的,并且例如从金码产生的复数码是典型的信道化码。调制器2625调制从乘法器2624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调制的信号到RF处理器2626。RF处理器2626转换从调制器2625输出的信号为RF带信号,并且通过天线2627在空中发送RF带信号。
图27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HSDPA系统中节点B的操作过程。参照图27,在步骤2702,节点B确定是否存在要发送到对应于UE的HSDPA分组数据,并且根据这个结果,确定指示存在/不存在要发送到UE的HSDPA分组数据的HS-DSCH指示符,并且然后前进到步骤2703。这里,“确定HS-DSCH指示符”意味着确定是否发送HS-DSCH指示符,并且按如图21所描述的,仅当HS-DSCH指示符存在时,产生仅当UE接收HSDPA服务时需要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在步骤2703,节点B确定是否所确定的HS-DSCH指示符为接通。作为确定的结果,如果HS-DSCH指示符未接通,即HS-DSCH指示符为关断,节点B前进到步骤2704。在步骤2704,由于HS-DSCH指示符为关断,节点B等待直至下一个TTI,并且然后返回步骤2702。
如果在步骤2703确定HS-DSCH指示符为接通,节点B前进到步骤2705。在步骤2705,节点B确定是否对于UE的SIRtarget与SIRest之间的差超过预置的各阈值中的第一阈值。作为确定的结果,如果SIRtarget与SIRest之间的差超过第一阈值,节点B前进到步骤2706。但是如果SIRtarget与SIRest之间的差等于或小于等于第一阈值,节点B返回步骤2704。在步骤2706,节点B确定对于UE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并且然后前进到步骤2707。这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是利用SIRtarget与SIRest之间的差和预置的阈值确定的,正如结合图24所描述的那样,所以将不提供详细的描述。在步骤2707中,节点B确定通过DPCH或S-DPCH确定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并且然后结束该过程。这里,当使用一个DPCH时,发送对于未发送HS-DSCH指示符的另外时隙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但是,当使用2个DPCH,即P-DPCH和S-DPCH时,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是通过S-DPCH发送的。
至此,已经参照图27描述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对于由节点B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过程。接下来,将参照图28描述由UE接收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和实际控制HS-DPCCH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过程。
图28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HSDPA系统中UE的操作过程。参照图28,在步骤2802,UE从接收的DPCH信号或S-DPCH信号检测HS-DSCH指示符,并且然后前进到步骤2803。这里,当节点B发送一个DPCH时,UE从DPCH信号中检测HS-DSCH指示符。但是,当节点B发送2个DPCH,即P-DPCH和S-DPCH时,UE从S-DPCH信号中检测HS-DSCH指示符。在步骤2803,UE确定是否检测的HS-DSCH指示符为接通。作为确定的结果,如果HS-DSCH指示符为未接通,UE前进到2804。在步骤2804,UE等待直至下一个TTI,并且然后返回步骤2802。
作为步骤2803的确定结果,如果HS-DSCH指示符为接通,UE前进到步骤2805。在步骤2805,UE再次读DPCH或S-DPCH,在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将存在于非HS-DSCH指示符为接通的时隙的判断下,检测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当然,当由于系统具有好的信道状态不需要控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时,不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在步骤2805中假设,当UE位于软切换区或具有差的信道状态时,节点B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以便控制HS-DSCH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在步骤2806,取决于检测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UE对HS-DPCCH控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并且然后结束该过程。
现在,将描述如结合图8所描述的由节点B确定HS-DSCH的功率电平、如结合图19所描述的确定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和然后构成通过下行链路发送HS-DSCH的功率电平信息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信息的下行链路DPCCH的方法和设备。正如结合图5A到5C的描述,QAM调制是对于相对好的信道环境的,并且QPSK调制是用于差的信道环境的。这里,将参考HS-DSCH的功率电平信息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信息。HS-DSCH的功率电平信息是UE需要的对于QAM调制的信息,因为由于好的下行链路信道环境HS-DSCH是QAM调制的。相反,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是当上行链路信道具有差的环境时使用的补偿HS-DPCCH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信息。上行链路信道具有差的环境暗示,在某种程度上下行链路信道也具有差的环境。因此,两类控制信息是UE在不同信道环境下需要的信息。即,在好的下行链路信道环境下,因为HS-DSCH是QAM调制的,UE需要HS-DSCH功率电平。但是,在差的下行链路信道环境下,因为节点B利用QPSK或8PSK调制HS-DSCH,UE不要求HS-DSCH功率电平,而需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以便补偿HS-DPCCH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结果,节点B根据信道环境选择HS-DSCH功率电平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中的一个,并且发送选择的控制信息到UE。这里,鉴别信道环境的判据是MCS级。即,在好的信道环境下,节点B使用QAM调制和发送HS-DSCH功率电平到UE,和在差的信道环境下,节点B不使用QAM调制并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到UE。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将参照图29描述通过下行链路DPCH发送HS-DSCH功率电平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示例方法。图29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中发送HS-DSCH功率电平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信道结构。与节点B仅发送HS-DSCH功率电平的图9的和节点B仅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图21的信道结构不同,图29的信道结构根据未发送HS-DSCH指示符的一个周期的信道状态,交替地发送HS-DSCH功率电平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还有,即使利用不同于DPCH的信道化码通过单独信道发送HS-DSCH指示符,如图11和23所示可以在不发送HS-DSCH指示符的周期发送HS-DSCH功率电平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
因为用于确定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节点B的接收设备具有与图24的接收设备相同的结构,所以不提供其详细的结构。下面将参照图31描述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结构。
图31表示对应于图29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结构。参照图31,下行链路HS-DSCH分组数据3101被施加到编码器3102。编码器3102利用预置的编码,例如快速编码,编码HS-DSCH分组数据3101,因此产生编码的码元,并且提供产生的编码码元到速率匹配器3103。速率匹配器3103通过重复和穿孔对从编码器3102输出的信号执行速率匹配,以便在实际物理信道中发送对TTI的信号,并且提供速率匹配的信号到交错器3104。交错器3104交错从速率匹配器3103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交错的信号到调制器3105。调制器3105利用预置的调制,例如QPSK、8PSK、或M阵列QAM调制从交错器3104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调制的信号到并行-串行转换器3106。并行-串行转换器3106并行转换从调制器3105输出的信号为2个比特流,即比特流I和比特流Q,并且提供比特流I和比特流Q到扩频器3107。扩频器3107利用相同信道化码COVSF扩频2个比特流,使得它们与利用其他信道化码的其他信号具有正交特性,并且分别提供比特流I到加法器3109和比特流Q到乘法器3108。乘法器3108用j乘以比特流Q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加法器3109。加法器3109相加从乘法器3108输出的信号到从扩频器3107输出的信号上,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3110。乘法器3110用预置的扰码CSCRAMBLE乘以从加法器3109输出的信号,以便进行扰码,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3111。这里,乘法器3110用作扰码器。乘法器3111用信道增益3112乘以从乘法器3110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3143。一般,信道增益3112,即一个用于确定HS-DSCH发送功率的参数,对于小的SF具有大的值并且根据发送的用户数据的类型是可变的。如果HS-DSCH分组数据在调制器3105中是用QAM进行调制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通知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电平给UE,使得UE可以QAM解调接收的信号。为此,在节点B的发送设备中,HS-DSCH功率电平确定器3115利用HS-DSCH功率和对于一个信道化码的HS-DSCH功率的最大电平与最小电平从信道增益3112中确定HS-DSCH功率电平,产生对应于确定的HS-DSCH功率电平的比特3121,并且提供比特3121到开关3123。
要通过DPCH发送的用户数据3116被施加到编码器3117。编码器3117利用预置的编码来编码用户数据3116,并且提供编码码元到速率匹配器3118。速率匹配器3118对从编码器3117输出的信号通过重复和穿孔执行速率匹配,使得输出比特数匹配于通过实际物理信道要发送的比特数,并且提供速率匹配的信号到交错器3119。交错器3119按预定的交错方法交错从速率匹配器3118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交错的信号到调制器3120。调制器3120利用预置的调制,调制从交错器3119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调制的信号到复用器3127。开关3123控制其连接,根据对应的发送点提供HS-DSCH功率电平3121、HS-DSCH指示符3122、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3147到复用器3127。这里,当HS-DSCH是利用QAM调制时,开关3123提供HS-DSCH功率电平3121到复用器3127,并且当HS-DSCH不是利用QAM调制时,提供上行链路功率偏移3147到复用器3127。复用器3127复用从开关3123输出的信息,其发送点是由开关3123、TPC 3126、导频3125、TFCI 3124和从调制器3120输出的信号区分的,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并行-串行转换器3128。
并行-串行转换器3128转换从复用器3127输出的信号为2个比特流,即比特流I和比特流Q,并且提供比特流I和比特流Q到扩频器3129。扩频器3129用预置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从并行-串行转换器3128输出的比特流I和比特流Q,以便进行扩频,使得它们与利用其他信道化码的其他信号具有正交特性。扩频器3129分别提供扩频比特流Q到乘法器3130和扩频比特流I到加法器3131。乘法器3130用j乘以从扩频器3129输出的扩频比特流Q,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加法器3131。加法器3131相加从乘法器3130的输出信号到从扩频器3129输出的比特流I上,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3132。乘法器3132以一个码片为单元用扰码CSCRAMBLE乘以从加法器3131输出的信号,以便进行扰码,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3133。这里,乘法器3132用作扰码器。乘法器3133用信道增益3134乘以从乘法器3132的输出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3134。
同时,如图31所示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还包括用于SHCCH的发送机。HS-DSCH控制信息3135被施加到并行-串行转换器3136。并行-串行转换器3136转换HS-DSCH控制信息3135为2个比特流,即I比特流和Q比特流,并且提供2个比特流到扩频器3137。扩频器3137用信道化码COVSF乘以从并行-串行转换器3136输出的信号,用于进行扩频,并且提供扩频比特流I到加法器3139和扩频比特流Q到乘法器3138。乘法器3138用j乘以从扩频器3137输出的扩频比特流Q,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加法器3139。加法器3139用将乘法器3138输出的信号加到扩频器3137输出的扩频比特流I中,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3141。乘法器3140用预置扰码CSCRAMBLE乘以加法器3139输出的信号,用于进行扰码,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3141。这里,乘法器3140用作扰码器。乘法器3141用信道增益3142乘以从乘法器3140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3143。求和器3143求和产生的DPCH信号(或从乘法器3133输出的信号)、产生的SHCCH信号(或从乘法器3141输出的信号)、和产生的HS-DSCH信号(或从乘法器3111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求和的信号到滤波器3144。滤波器3144滤波从求和器3143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滤波的信号到RF处理器3145。RF处理器3145转换从滤波器3144输出的信号为RF带信号,并且通过天线3146发送RF带信号到空中。
当如图29所示利用不同于DPCH的信道化码通过单独信道发送HS-DSCH指示符时,如图31所示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甚至可以应用到通过HS-DSCH指示符信道发送HS-DSCH功率电平的方法。但是,节点B的发送设备应当这样修改,即它可以利用单独信道化码识别HS-DSCH指示符信道和DPCH信道。
另外,将参照图30和32分别描述SHCCH时隙格式和通过下行链路发送HS-DSCH功率电平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节点B发送设备。图30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在HSDPA通信系统中通过SHCCH发送HS-DSCH功率电平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参照图30,如结合图1描述的,控制HS-DSCH的SHCCH发送HS-DSCH信道化码、指示将用于HS-DSCH中的调制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的MCS级、和HARQ信息,即HARQ处理器号和HARQ分组号。当然,SHCCH可以发送其它控制信息以及上述控制信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HS-DSCH功率电平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随着上述控制信息通过SHCCH的特定字段进行发送,如图30所示。如果MCS级指示HS-DSCH是利用QAM调制的,通过SHCCH发送HS-DSCH功率电平。相反,如果MCS级指示HS-DSCH不是利用QAM调制的,通过要发送HS-DSCH功率电平的字段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虽然HS-DSCH指示符字段存在于按图30的时隙格式的下行链路DPCH中,HS-DSCH指示符可以利用与DPCH不同的信道化码通过单独信道发送。
接下来,将参照图32描述对应于图30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图32表示相应于图30的下行链路信道结构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内部结构。
参照图32,下行链路HS-DSCH分组数据3201被施加到编码器3202。编码器3202利用预置编码,例如快速编码,编码HS-DSCH分组数据3201,因此产生编码的码元,并且提供产生的编码码元到速率匹配器3203。速率匹配器3203通过重复和穿孔对从编码器3202输出的信号执行速率匹配,以便在实际物理信道上发送对于TTI的信号,并且提供速率匹配的信号到交错器3204。交错器3204按预置的交错方法交错从速率匹配器3203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交错的信号到调制器3205。调制器3205利用预置的调制,例如QPSK、8PSK或M阵列QAM,调制从交错器3204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经调制的信号到并行-串行转换器3206。并行-串行转换器3206并行转换从调制器3205输出的信号为2个比特流,即比特流I和比特流Q,并且提供比特流I和比特流Q到扩频器3207。扩频器3207利用相同信道化码COVSF扩频2个比特流,以便它们与利用其它信道化码的其它信号具有正交特性,并且分别提供比特流I到加法器3209和比特流Q到乘法器3208。乘法器3208用j乘以从扩频器3207输出的扩频比特流Q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加法器3209。加法器3209相加从乘法器3208输出的信号到从扩频器3207输出的信号上,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3210。乘法器3210以在一个码片为单元用扰码CSCRAMBLE乘以从加法器3209输出的信号,以便进行扰码,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3211。这里,乘法器3210用作扰码器。乘法器3211用信道增益3212乘以从乘法器3210的输出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3245。
同时,如果调制器3205用QAM调制HS-DSCH数据,节点B的发送设备通知一个码的HS-DSCH功率给UE,以便该UE可以QAM解调接收的信号。为此,在节点B的发送设备中,HS-DSCH功率电平确定器3215如结合图8所描述的一样,利用来自信道增益3212的HS-DSCH功率电平和对于一个码的HS-DSCH功率的最大电平3213和最小电平3214,确定对应于HS-DSCH功率电平的各个比特3218,并且提供确定的HS-DSCH功率电平3218到开关3250。如果HS-DSCH调制不是QAM调制,HS-DSCH功率电平确定器3215产生表示在图24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3249,而不是HS-DSCH功率电平3218。当HS-DSCH调制是QAM调制时,开关3250提供HS-DSCH功率电平3218到复用器3220,并且当HS-DSCH调制不是QAM调制时,提供上行链路功率偏移3249到复用器3220。复用器3220复用HS-DSCH功率电平3218、上行链路功率偏移3249、HS-DSCH信道化码和其它控制信息3216、MCS级3217和HARQ信息3219,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并行-串行转换器3221。并行-串行转换器3221转换从复用器3220输出的信号为2个比特流,即比特流I和比特流Q,并且提供比特流I和比特流Q到扩频器3222。扩频器3222用对应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从并行-串行转换器3221输出的信号,以便进行扩频,并且提供扩频比特流I到加法器3224和扩频比特流Q到乘法器3223。乘法器3223用j乘以从扩频器3222输出的扩频比特流Q,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加法器3224。加法器3224相加从乘法器3223输出的信号到从扩频器3222输出的扩频比特流I上,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3225。乘法器3225用预置的扰码CSCRAMBLE乘以从加法器3224输出的信号,以便进行扰码,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3226。这里,乘法器3225用作扰码器。乘法器3226用信道增益3227乘以从乘法器3225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3245。
要通过DPCH发送的用户数据3228被施加到编码器3229。编码器3229利用预置的编码编码用户数据3228,并且提供编码码元到速率匹配器3230。速率匹配器3230对从编码器3229输出的信号通过码元重复和穿孔执行速率匹配,使得输出比特数匹配于通过实际物理信道要发送的比特数,并且提供速率匹配的信号到交错器3231。交错器3231按预定交错方法交错从速率匹配器3230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交错信号到调制器3232。调制器3232用预置的调制调制从交错器3231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调制的信号到复用器3237。复用器3237复用HS-DSCH指示符3233、TFCI3234、导频3235和TPC3236,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并行-串行转换器3238。并行-串行转换器3238转换从复用器3237输出的信号为2个比特流,即比特流I和比特流Q,并且提供比特流I和Q到扩频器3239。扩频器3239用预置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从并行-串行转换器3238输出的信号,以便进行扩频,使得它们与利用其它信道化码的其它信号具有正交特性。扩频器3239分别提供扩频比特流Q到乘法器3240和扩频比特流I到加法器3241。乘法器3240用j乘以从扩频器3239输出的扩频比特流Q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加法器3241。加法器3241相加从乘法器3240输出的信号到从扩频器3239输出的信号上,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3242。乘法器3242用扰码CSCRAMBLE乘以从加法器3241输出的信号,以便进行扩频,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乘法器3243。这里,乘法器3242用作扰码器。乘法器3243用信道增益3244乘以从乘法器3242的输出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求和器3245。求和器3245求和产生的DPCH信号(或从乘法器3243输出的信号)、产生的SHCCH(或从乘法器3226输出的信号)、产生的HS-DSCH(或从乘法器3211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求和的信号到滤波器3246。滤波器3246滤波从求和器3245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滤波的信号到RF处理器3247。RF处理器3247转换从滤波器3246输出的信号到RF带信号,并且通过天线3248发送RF带信号到空中。当然,通过SHCCH发送HS-DSCH功率电平的节点B发送设备也可以应用到结合图29所描述的利用不同于DPCH的信道化码通过单独信道发送HS-DSCH指示符的信道结构。
下面,将参照图33描述对应于图31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UE接收设备。
图33是表示对应于图31的节点B的发送设备的UE的接收设备结构的框图。参照图33,通过天线3301接收的RF带信号被施加到RF处理器3302。RF处理器3302转换接收的RF带信号为基带信号并且提供基带信号到滤波器3303。滤波器3303滤波从RF处理器3302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公共乘法器3304、3316和3327。这里,乘法器3304、3316和3327每个用作去扩频器,用由节点B发送设备信道发送的扰码乘以它们的输入信号。结果,乘法器3304输出HS-DSCH信号(或下行链路数据信道)、乘法器3316输出下行链路DPCH信号、和乘法器3327输出SHCCH信号。从乘法器3304输出的复数信号被施加到复数到I和Q流部分3305。复数到I和Q流部分3305分离从乘法器3304输出的信号为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并且提供它们到去扩频器3306。去扩频器3306用在节点B的发送设备中使用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从复数到I和Q流部分3305输出的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以便进行去扩频,并且提供去输出到信道补偿器3310。类似地,从乘法器3316输出的复数信号被施加到复数到I和Q流部分3317。复数到I和Q流部分3317分离从乘法器3316输出的信号为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并且提供它们到去扩频器3318。去扩频器3318用在节点B的发送设备中使用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从复数到I和Q流部分3317输出的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以便进行去扩频,并且提供去输出到信道补偿器3319和去扩频器3307。另外,从乘法器3327输出的复数信号被施加到复数到I和Q流部分3328。复数到I和Q流部分3328分离从乘法器3327输出的信号为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并且提供它们到去扩频器3329。去扩频器3329用在节点B的发送设备中使用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从复数到I和Q流部分3328输出的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以便进行去扩频,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信道补偿器3330。去扩频器3318的输出信号I和Q提供到去复用器3307。去复用器3307去复用去扩频器3318的输出信号I和Q,并且输出导频3308。导频输出被施加到信道估计器3309。信道估计器3309通过对射频信道的失真估计检测信道估计值,并且提供信道估计值到信道补偿器3310、3319和3330。
信道补偿器3310、3319和3330利用信道估计值补偿由射频信道引起的失真。即,信道补偿器3310信道补偿从去扩频器3306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并行-串行转换器3311。信道补偿器3319信道补偿从去扩频器3318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并行-串行转换器3320。信道补偿器3330信道补偿从去扩频器3329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并行-串行转换器3331。
并行-串行转换器3311、3320和3331每个分别串行转换从信道补偿器3310、3319和3330输出的信号为一个比特流。从并行-串行转换器3311输出的信号被最后作为HS-DSCH控制信息3332输出,和从并行-串行转换器3320输出的信号被去复用器3321去复用为TPC 3322、TFCI 3323、和HS-DSCH指示符3324、HS-DSCH功率电平3326、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3337,这些信号由开关3325进行区分。去复用器3321还输出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并且该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经受解调器3333、去交错器3334、和解码器3335的信道解码,并且最后作为下行链路用户数据3336的最后输出。另外,从并行-串行转换器3311输出的信号经受解调器3312、去交错器3313、和解码器3314的信道解码,并且最后作为下行链路分组数据3315的最后输出。这里,如果下行链路分组数据3315是QAM调制的,解码器3314利用接收的HS-DSCH功率电平3326 QAM调制下行链路分组数据3315。
下面,将参照图34描述对应于图32的节点B发送设备的UE接收设备。
图34是表示对应于图32的节点B发送设备的UE接收设备内部结构的框图。参照图34,通过天线3401接收的RF带信号被施加到RF处理器3402。RF处理器3402转换接收的RF带信号为基带信号并且提供基带信号到滤波器3403。滤波器3403滤波从RF处理器3402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公共乘法器3404、3416、和3425。这里,乘法器3404、3416、和3425每个用作解扰器,用节点B的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的信道化码乘以它们的输入信号。结果,乘法器3404输出HS-DSCH信号(或下行链路数据信道)、乘法器3416输出下行链路DPCH信号、和乘法器3425输出SHCCH信号。从乘法器3404输出的复数信号被施加到复数到I和Q流部分3405。复数到I和Q流部分3405分离从乘法器3404输出的信号为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并且提供它们到去扩频器3406。去扩频器3406用预置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从复数到I和Q流部分3405输出的复数I和Q流,以便进行去扩频,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信道补偿器3410。同样,从乘法器3416输出的复数信号被施加到复数到I和Q流部分3417。复数到I和Q流部分3417分离从乘法器3416输出的信号为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并且提供它们到去扩频器3418。去扩频器3418用预置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从复数到I和Q流部分3417输出的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以便进行去扩频,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信道补偿器3419和去复用器3407。另外,从乘法器3425输出的复数信号被施加到复数到I和Q流部分3426。复数到I和Q流部分3426分离从乘法器3425输出的信号为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并且提供它们到去扩频器3427。去扩频器3427用预置的信道化码COVSF乘以来自复数到I和Q流部分3426的实数信号I和虚数信号Q,以便进行去扩频,并且提供其输出到信道补偿器3428。
去复用器3407去复用去扩频器3418的输出信号I和Q,并且输出导频3408。导频输出被施加到信道估计器3409。信道估计器3409利用导频3408通过对射频信道的失真估计检测信道估计值,并且提供检测的信道估计值到信道补偿器3410、3419和3428。信道补偿器3410、3419和3428利用从信道估计器3409输出的信道估计值分别补偿从去扩频器3406、3418和3427输出的信号失真。即,信道补偿器3410信道估计从去扩频器3406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并行-串行转换器3411。信道补偿器3419信道估计从去扩频器3418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并行-串行转换器3420。信道补偿器3428信道估计从去扩频器3427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并行-串行转换器3429。
并行-串行转换器3411、3420和3429每个串行转换从信道补偿器3410、3419和3428输出的信号,并且分别提供它们的输出到解调器3412、去复用器3421和去复用器3430。解调器3412利用对应于在节点B的发送设备中使用的调制技术的解调技术解调从并行-串行转换器3411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去交错器3413。去交错器3413按对应于在节点B的发送设备中使用的交错方法的去交错方法去交错从解调器3412输出的信号,并且提供其输出到解码器3414。解码器3414利用对应于在节点B的发送设备中使用的编码技术的解码技术解码从去交错器3413输出的信号,并且输出HS-DSCH数据3415。这里,如果下行链路数据是QAM调制的,解调器3412利用接收的HS-DSCH功率电平3433执行解调。
去复用器3421去复用从并行-串行转换器3420输出的信号为TPC3422、TFCI 3423和HS-DSCH指示符3424。去复用器3421还输出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并且下行链路数据信号通过解调器3435、去交错器3436和解码器3437经受信道解码,并且作为下行链路用户数据3438被最后输出。另外,去复用器3430去复用从并行-串行转换器3429输出的信号为HS-DSCH信道化码和其它信息3431、MCS级3423、到开关3439的输入信号、和HARQ信息。如果MCS级指示使用的调制是调制QAM,开关3439输出HS-DSCH功率电平3433。如果MCS级指示使用的调制不是QAM调制,开关3439输出上行链路功率偏移3440。
图35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节点B的操作过程。参照图35,在步骤3502,节点B确定指示HSDPA分组数据的存在/不存在的HS-DSCH指示符,并且然后前进到步骤3502。如结合图9和图21所描述的那样,仅当HS-DSCH指示符存在时,产生在HSDPA服务期间需要的HS-DSCH功率电平和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在步骤3503,节点B确定是否HS-DSCH指示符为接通。作为确定的结果,如果HS-DSCH指示符为关断,节点B前进到步骤3504。在步骤3504,节点B进行等待,直至下一个TTI,并且然后返回步骤3502。但是,作为步骤3503的确定结果,如果HS-DSCH指示符为接通,节点B前进到步骤3505。在步骤3505,节点B确定用于确定通过HS-DSCH发送的分组数据的调制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的MCS级,并且然后前进到步骤3506。在步骤3506,节点B确定HS-DSCH的调制技术是否是QAM调制。这里,确定HS-DSCH的调制技术是否是QAM调制的原因是因为当HS-DSCH的调制技术是QAM调制时必须发送HS-DSCH功率电平,并且当HS-DSCH的调制技术不是QAM调制时,必须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作为在步骤3506的确定结果,如果HS-DSCH的调制技术是QAM调制,节点B前进到步骤3508。在步骤3508,节点B确定可以分配给一个码的HS-DSCH功率的最大电平和最小电平,并且然后前进到步骤3510。在步骤3510,节点B确定HS-DSCH功率电平,并且然后前进到步骤3511。同时,作为在步骤3506的确定结果,如果HS-DSCH的调制技术不是QAM调制,节点B前进到步骤3507,在步骤3507,节点B确定SIRtarget与SIRest之间的差是否超过第一阈值。作为确定的结果,如果SIRtarget与SIRest之间的差不超过第一阈值,节点B前进到步骤3504。否则,如果SIRtarget与SIRest之间的差超过第一阈值,节点B前进到步骤3509。在步骤3509,如结合图19所描述,因为SIRtarget与SIRest之间的差超过第一阈值,在节点B与UE之间的信道状态为差的判断下,节点B确定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在步骤3511节点B通过对应于设置在节点B与UE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的上行链路信道,即通过DPCH、S-DPCH或SHCCH发送HS-DSCH功率电平或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并且然后结束该过程。
图36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UE的操作过程。参照图36,在步骤3602,UE从接收的DPCH信号中检测HS-DSCH指示符,并且然后前进到步骤3603。在步骤3603,UE确定是否HS-DSCH指示符接通。作为确定的结果,如果HS-DSCH指示符未接通,即HS-DSCH指示符关断,UE前进到步骤3604。在步骤3604,UE进行等待,直至下一个TTI,并且然后返回步骤3602。作为步骤3603的确定的结果,如果HS-DSCH指示符接通,UE前进到步骤3605。在步骤3605,UE接收SHCCH信号并且从接收的SHCCH信号中检测MCS级。在步骤3606中,UE确定HS-DSCH调制技术是否是QAM调制。作为确定的结果,如果HS-DSCH调制技术不是QAM调制,UE前进到步骤3608。在步骤3608UE检测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并且然后前进到步骤3610。在步骤3610,UE利用检测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确定HS-DPCCH的发送功率,并且然后结束该过程。作为步骤3606的确定结果,如果HS-DSCH调制技术是QAM调制,UE前进到步骤3607。在步骤3607,UE检测HS-DSCH功率电平,并且然后前进步骤3609。这里,节点B与UE之间的下行链路信道具有如图29所示的结构,UE接收DPCH信号并且从接收的DPCH信号中检测HS-DSCH功率电平。否则,下行链路信道具有如图30所示的结构,UE接收SHCCH信号并且从接收的SHCCH信号中检测HS-DSCH功率电平。在步骤3609,UE利用检测的HS-DSCH功率电平执行HS-DSCH解调,并且然后结束该过程。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对在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中发送HSDPA服务所需的信息的HS-DPCCH信号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进行控制。因此,在使用HSDPA的通信系统,HS-DPCCH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可以根据UE的信道状态进行控制,因此改善了HSDPA服务的质量。另外,当用QAM调制调制HSDPA服务数据时,节点B通知发送HSDPA数据的HS-DSCH功率电平给UE,使得UE能够可靠地解调HSDPA数据。
虽然参照其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表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技术人员清楚,在不超出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的情况下,在形式和细节上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在高速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方法,包括步骤:
测量从用户设备UE接收的第一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信号的信号-干扰比SIR;
计算测量的SIR与预置目标SIR之间的差,比较该差与各预置阈值,并且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要应用到发送在UE接收的分组数据的控制信息的第二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
如果该差大于或等于预置阈值中的特定阈值,则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确定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到UE;并且
如果该差小于各个预置阈值中的特定阈值,则不向UE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是要增加到由UE当前发送的第二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发送功率上的发送功率。
3.一种在高速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设备,包括:
信道状态估计器,用于测量从用户设备UE接收的第一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信号的信号-干扰比SIR,并且计算测量的SIR与预置目标SIR之间的差;
发送功率确定器,比较该差与预置阈值,并且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要应用到发送在UE接收的分组数据的控制信息的第二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
发送机,用于在该差大于或等于预置阈值中的特定阈值时,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确定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到UE。
4.权利要求3的设备,其中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是要增加到由UE当前发送的第二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发送功率上的发送功率。
5.一种在高速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方法,包括步骤:
由节点B测量从用户设备UE接收的第一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信号的信号-干扰比SIR;
由节点B计算测量的SIR与预置目标SIR之间的差,比较该差与预置阈值,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要应用到发送在UE接收的分组数据的控制信息的第二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以及如果该差大于或等于预置阈值中的特定阈值,则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确定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到UE,如果该差小于各个预置阈值中的特定阈值,则不向UE发送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和
当通过下行链路接收到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时,根据上行链路功率偏移由UE控制当前发送的第二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发送功率。
6.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是要增加到由UE当前发送的第二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发送功率上的发送功率。
7.一种在高速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设备,包括:
节点B,测量从用户设备UE接收的第一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信号的信号-干扰比SIR,计算测量的SIR与预置目标SIR之间的差,比较该差与预置阈值,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要应用到发送在UE接收的分组数据的控制信息的第二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以及在该差大于或等于预置阈值中的特定阈值时,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确定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到UE;
UE,用于通过下行链路接收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并且根据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控制当前发送的第二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发送功率。
8.权利要求7的设备,其中节点B包括:
信道状态估计器,测量从用户设备UE接收的第一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信号的信号-干扰比SIR,并且计算测量的SIR与目标SIR之间的差;
发送功率确定器,比较该差与各阈值,并且确定要应用到发送在UE接收的分组数据的控制信息的第二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
发送机,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确定的上行链路功率偏移到UE。
9.权利要求7的设备,其中上行链路功率偏移是要增加到由UE当前发送的第二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发送功率上的发送功率。
CN2008100922193A 2001-08-25 2002-08-25 发送/接收上行发送功率偏移和功率电平的设备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98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1-0051604A KR100459573B1 (ko) 2001-08-25 2001-08-25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역방향 전송 전력 오프셋과 고속 순방향 공통 채널 전력레벨을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51604/01 2001-08-25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98741A Division CN100431312C (zh) 2001-08-25 2002-08-25 发送/接收上行发送功率偏移和功率电平的设备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9863A true CN101369863A (zh) 2009-02-18
CN101369863B CN101369863B (zh) 2011-05-11

Family

ID=3691920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088535A Pending CN1819482A (zh) 2001-08-25 2002-08-25 发送/接收上行发送功率偏移和功率电平的设备
CN20081009221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9863B (zh) 2001-08-25 2002-08-25 发送/接收上行发送功率偏移和功率电平的设备和方法
CNB0214987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1312C (zh) 2001-08-25 2002-08-25 发送/接收上行发送功率偏移和功率电平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088535A Pending CN1819482A (zh) 2001-08-25 2002-08-25 发送/接收上行发送功率偏移和功率电平的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987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1312C (zh) 2001-08-25 2002-08-25 发送/接收上行发送功率偏移和功率电平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197021B2 (zh)
JP (1) JP3763805B2 (zh)
KR (1) KR100459573B1 (zh)
CN (3) CN1819482A (zh)
DE (1) DE10239068B4 (zh)
FR (1) FR2828968B1 (zh)
GB (1) GB23811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24978B1 (ko) * 2001-08-25 2007-06-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역방향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7372837B2 (en) * 2001-10-26 2008-05-13 Texas Instrument Incorporat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using two stage rate matching fo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o obtain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KR100547720B1 (ko) * 2001-11-19 2006-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송신전력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US8619718B2 (en) 2002-04-05 2013-12-3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a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and node B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data service
KR100911138B1 (ko) * 2002-04-25 2009-08-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이 조절되는 적응 변조 및 코딩 방식의 이동통신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0679799B1 (ko) * 2002-07-29 2007-02-06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선 장치, 기지국 장치 및 송신 방법
KR20040016330A (ko) * 2002-08-16 2004-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시분할 듀플렉싱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공통 정보 채널 송신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20040081131A1 (en) 2002-10-25 2004-04-29 Walton Jay Rod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OFDM symbol sizes
US8208364B2 (en) * 2002-10-25 2012-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system with multiple spatial multiplexing modes
US8320301B2 (en) 2002-10-25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WLAN system
US7986742B2 (en) 2002-10-25 2011-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s for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49538B2 (en) * 2003-02-13 2006-1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transceiver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restricting transmission power based on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s
EP1593222A1 (de) * 2003-02-14 2005-11-0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datenübertragung
KR100584431B1 (ko) * 2003-02-14 2006-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데이터재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099099B2 (en) * 2003-02-19 2012-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assign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813322B2 (en) 2003-02-19 2010-10-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20040179493A1 (en) * 2003-03-14 2004-09-16 Khan Farooq Ullah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and power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225087B2 (ja) * 2003-03-19 2009-02-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アウタループ電力制御方法
CA2933091A1 (en) * 2003-03-26 2004-10-1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services
JP4288093B2 (ja) * 2003-04-09 2009-07-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JP4116925B2 (ja) * 2003-05-13 2008-07-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制御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送信信号生成方法、受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806400B (zh) 2003-07-01 2010-06-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反向分组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US7577120B2 (en) * 2003-07-02 2009-08-18 Alcatel-Lucent Usa Inc. Allocation of power and channelization codes for data transfers
HUE043293T2 (hu) 2003-08-20 2019-08-28 Panasonic Corp Rádiós kommunikációs berendezés és segédvivõ-hozzárendelési eljárás
FI20031200A0 (fi) * 2003-08-26 2003-08-26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tukiasema siirtoyhteyden sovituksen ja pakettiajoituksen ohjaamiseksi HSDPA-radiojärjestelmässä
US7643443B2 (en) * 2003-10-03 2010-01-05 Nvidia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nomously and dynamically optimiz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397776B2 (en) * 2003-10-03 2008-07-08 Nvidia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nomously and dynamically optimiz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4837769B2 (ja) * 2003-11-11 2011-12-14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端末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EP1691562B1 (en) * 2003-11-14 2016-10-05 ZTE Corporation A packet scheduling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5050903A1 (de) * 2003-11-17 2005-06-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senden von daten von einer mobilstation an eine basisstation
US7808944B2 (en) * 2003-11-21 2010-10-0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nsmission power of downlink and uplink 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s based on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state values
US9473269B2 (en) 2003-12-01 2016-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efficient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09145B1 (ko) * 2004-01-09 2011-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소프트핸드오버중인 단말에서 하향링크ack/nack피드백 판정방법
FR2869496B1 (fr) * 2004-04-26 2006-08-11 Nortel Networks Ltd Procede de controle de puissance d'emission sur des canaux de communication et station de base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JP4237668B2 (ja) * 2004-04-27 2009-03-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WO2005120109A1 (en) 2004-06-04 2005-12-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oft handoff in mobile broadband systems
GB2415324B (en) * 2004-06-16 2006-06-28 Siemens Ag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uplink power level
WO2005125048A1 (ja) 2004-06-17 2005-12-29 Nec Corporation 上り回線パケットデータ伝送の伝送電力制御方法
US7388929B2 (en) * 2004-07-29 2008-06-1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availability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64659B2 (en) * 2004-08-02 2011-01-0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Quality control scheme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s
FI20045297A0 (fi) * 2004-08-16 2004-08-16 Nokia Corp HSUPA-järjestelmän radioresurssikontrolli
SE0402208D0 (sv) * 2004-09-13 2004-09-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d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6046893A1 (en) * 2004-10-29 2006-05-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utual information based power control
WO2006051827A1 (ja) * 2004-11-09 2006-05-18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回線制御局
CN100353797C (zh) * 2004-11-12 2007-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
WO2006069487A1 (fr) * 2004-12-30 2006-07-06 Utstarcom Telecom Co., Ltd.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td-scdma et procede d'amelioration de la commande de puissance en liaison descendante
US20060209970A1 (en) * 2005-01-11 2006-09-21 Emmanuel Kanterakis Adaptive transmission rat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542937B2 (ja) * 2005-03-31 2010-09-15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基地局装置
EP1717965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Alcatel Alsthom Compagnie Generale D'electricit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or HSDPA connections
US7702352B2 (en) * 2005-05-13 2010-04-20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node power manage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EP1882320A4 (en) * 2005-05-17 2008-05-21 Andrew Corp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PATH LOSS THROUGH ACTIVE SIGNAL DETECTION
ES2556112T3 (es) * 2005-08-16 2016-01-1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daptación de formato de un canal de control para la transmisión discontinua de datos
JP4592546B2 (ja) * 2005-08-24 2010-12-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無線回線制御局
JP4592547B2 (ja) * 2005-08-24 2010-12-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4592548B2 (ja) * 2005-08-24 2010-12-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4592545B2 (ja) * 2005-08-24 2010-12-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7756543B2 (en) * 2005-09-09 2010-07-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igh speed shared radio channel transmit power control
US7636582B2 (en) * 2005-09-30 2009-12-22 Alcatel-Lucent Usa Inc. Providing power control in a reverse link of a wireless spread-spectrum data network for bursty traffic
GB2433383B (en) * 2005-12-19 2008-03-12 Motorola Inc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01547B2 (en) * 2005-12-22 2010-09-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ownlink signaling power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1811674A1 (en) * 2006-01-23 2007-07-25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jointly decoding messages based on apriori knowledge of modified codeword transmission
WO2007132329A2 (en) * 2006-05-12 2007-11-22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partitioned downlink shared control channel having fixed and variable component parts
KR100991797B1 (ko) 2006-05-17 2010-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 링크를 위한 중첩 코딩을 구현하는 방법
US20070280146A1 (en) * 2006-05-30 2007-12-06 Shirish Nagaraj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uplink signal power
CN101114851B (zh) * 2006-07-24 2010-10-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hsdpa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BRPI0717893A2 (pt) 2006-11-01 2013-11-05 Qualcomm Inc Multiplexação de controle e dados com deslocamentos de potência variável em um sistema sc-fdma
WO2008066431A1 (en) * 2006-11-29 2008-06-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wer offset variation in relation to different transmission channels
US8825099B2 (en) * 2007-01-09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QI reporting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37337B2 (en) * 2007-01-12 2014-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power information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37260B (zh) * 2007-02-02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
CN101132207B (zh) * 2007-03-09 2011-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d-scdma系统中的下行功率控制方法
JP5175331B2 (ja) * 2007-03-26 2013-04-03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セルラー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方法及び構成
WO2008136651A2 (en) * 2007-05-08 2008-11-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 power control management in hspa
ATE515837T1 (de) * 2007-05-29 2011-07-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echnik für aufwärtsdatenübertragungen in kommunikationsnetzen
US8189581B2 (en) * 2007-06-20 2012-05-29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signal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ipt of broadcast channel information
US20080316995A1 (en) * 2007-06-20 2008-12-25 Motorola, Inc. Broadcast channel signal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ipt of broadcast channel information
CN101340264B (zh) * 2007-07-03 2012-04-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最佳分配方法和系统
US20090163158A1 (en) * 2007-08-07 2009-06-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upport of downlink dual carriers and other features of evolved geran networks
MX2010001738A (es) * 2007-08-13 2010-08-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odo de control de transmision de canal con planeacion persistente.
US8233452B2 (en) * 2007-09-18 2012-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transmission on shared and dedicated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25101B2 (en) * 2007-12-06 2014-09-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ower control during soft handover
US8718694B2 (en) 2007-12-07 2014-05-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ignaling and procedure to support uplink power level determination
CN101933376B (zh) * 2008-01-10 2013-10-09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确定用户设备中的功率偏移值而节省无线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US8737999B1 (en) * 2008-02-04 2014-05-27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of intelligent cell switching
KR100943908B1 (ko) 2008-02-19 2010-02-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Pdcch를 통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GB2457759A (en) * 2008-02-25 2009-09-02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 Modifying the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of acknowledgements (ACKs) based on reception quality
US8477734B2 (en) * 2008-03-25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of ACK and CQI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12222B2 (en) * 2008-06-27 2013-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multicast transmission with rate adaption
EP2144379A1 (en) 2008-07-07 2010-01-1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ordinating of network nodes
US9420548B2 (en) * 2008-07-31 2016-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IoT setpoints and interference control
JP5103323B2 (ja) * 2008-08-11 2012-12-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KR101481549B1 (ko) * 2008-09-18 2015-0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사용자 mimo에서 전송 전력값 전달 및 확인 방법
US20100195564A1 (en) * 2008-11-26 2010-08-05 Je-Hong Jo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iming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for satellite diversity
JP4598866B2 (ja) * 2009-03-12 2010-12-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9137815B2 (en) * 2009-06-17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583161B2 (en) * 2009-10-30 2013-11-12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performing feedback load reduc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10201335A1 (en) * 2010-02-12 2011-08-18 David Garrett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location-based vertical handoff over heterogeneous mobile environments
JP5364048B2 (ja) * 2010-07-07 2013-12-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US8769365B2 (en) 2010-10-08 2014-07-01 Blackberry Limited Message rearrangement for improved wireless code performance
CN103155655A (zh) * 2010-10-12 2013-06-1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US9100922B2 (en) * 2010-11-09 2015-08-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terminal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power status re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82518B2 (en) * 2010-11-09 2013-1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ower control for ACK/NACK format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US9420543B2 (en) 2010-12-10 2016-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power on high-spe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CN103037490B (zh) * 2011-09-30 2016-06-0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功率控制的方法和相应装置
US9043667B2 (en) * 2011-11-04 2015-05-26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HARQ-ACK and CSI transmission
US10178651B2 (en) 2012-05-11 2019-01-0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HARQ and CSI multiplex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4488339A (zh) * 2012-07-24 2015-04-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40099988A1 (en) * 2012-10-09 2014-04-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multiple uplink channels in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US10091735B2 (en) 2012-12-13 2018-10-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EP3075195B1 (en) * 2013-11-28 2018-11-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 power for a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EP3085171B1 (en) * 2013-12-20 2021-03-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means for maintaining uplink time alignment
EP3202051B1 (en) * 2014-10-03 2018-06-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handling of uplink signals sent by a user equipment
WO2016152175A1 (ja) * 2015-03-26 2016-09-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
US10171214B2 (en) 2016-09-29 2019-01-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ramework design for 5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s
US10206232B2 (en) 2016-09-29 2019-02-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itial access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wireless networks
US10602507B2 (en) * 2016-09-29 2020-03-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uplink communication waveform selection
US10158555B2 (en) 2016-09-29 2018-12-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on of route optimization for a 5G network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0644924B2 (en) 2016-09-29 2020-05-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a two-stag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55813B2 (en) 2017-02-14 2019-07-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ink adaptation o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2318A (en) * 1994-07-29 1998-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in a variable rat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660690B2 (ja) * 1996-06-27 2005-06-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電力制御装置
DE19651593B4 (de) * 1996-12-11 2008-11-20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Anordnung zum Optimieren der Datenübertragung über einen bidirektionalen Funkkanal
US5987326A (en) 1997-02-11 1999-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power reduction for a high speed CDMA link in soft handoff
US6173162B1 (en) * 1997-06-16 2001-01-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ple code channel power control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290668B1 (ko) * 1997-10-13 2001-07-12 윤종용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통신시스템의순방향링크의전력제어방법
JP3295369B2 (ja) * 1998-03-10 2002-06-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装置
JP3028802B2 (ja) * 1998-05-28 2000-04-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呼出捕捉時の電力制御方法
KR100318936B1 (ko) * 1998-12-31 2001-12-29 윤종용 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 방식의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전력제어장치 및 방법
KR100605978B1 (ko) * 1999-05-29 2006-07-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불연속 전송모드에서 연속적인 외부순환 전력제어를 위한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6529482B1 (en) * 1999-06-30 2003-03-04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 signal-to-interference threshold in a 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communications system
GB2375691B (en) * 2001-05-17 2004-06-09 Nec Corp Updating method for us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6033A (zh) 2003-03-26
CN1819482A (zh) 2006-08-16
FR2828968A1 (fr) 2003-02-28
DE10239068A1 (de) 2003-04-17
JP3763805B2 (ja) 2006-04-05
US7197021B2 (en) 2007-03-27
CN101369863B (zh) 2011-05-11
FR2828968B1 (fr) 2006-03-24
GB2381166B (en) 2003-12-03
DE10239068B4 (de) 2016-11-10
GB2381166A (en) 2003-04-23
GB0219508D0 (en) 2002-10-02
CN100431312C (zh) 2008-11-05
JP2003134046A (ja) 2003-05-09
KR100459573B1 (ko) 2004-12-03
US20030039217A1 (en) 2003-02-27
KR20030017954A (ko) 2003-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9863B (zh) 发送/接收上行发送功率偏移和功率电平的设备和方法
KR100438432B1 (ko)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제어 데이터 전송방법
US723647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quality of downlink channel in W-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supporting HSDPA
US742620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 high speed-shared control channel in 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49882B1 (ko) 기지국 장치, 이동국 장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통신 방법
US6934556B2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rrecting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obile station
US20050213505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data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KR100754727B1 (ko) 복합 자동반복 요구 시스템에서 고속 공통 제어 채널을통한 제어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136485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道信息的方法
US200301080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647731B (zh) 所传输控制信道符号的功率等级
JP4113417B2 (ja)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CN1430361A (zh) 高速数据接入系统下行高速共享信道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KR100724978B1 (ko)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역방향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0735374B1 (ko)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고속 순방향 공통 채널 지시자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0547720B1 (ko)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송신전력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KR20030001649A (ko)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장치에게수신할 신호가 있는지 여부를 알려주는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