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5775A - 煤用涂敷剂、改质煤、煤用涂敷剂的制造方法及改质煤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煤用涂敷剂、改质煤、煤用涂敷剂的制造方法及改质煤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5775A
CN101365775A CN200680047047.7A CN200680047047A CN101365775A CN 101365775 A CN101365775 A CN 101365775A CN 200680047047 A CN200680047047 A CN 200680047047A CN 101365775 A CN101365775 A CN 101365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solvent
upgrading
extracting solution
residu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70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5775B (zh
Inventor
奥山宪幸
古谷敦志
小松信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632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20899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6/32399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069469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365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5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5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57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 Coke Indu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用涂敷剂,其由在提取液中含有的可溶于非供氢溶剂的原料煤成分构成,所述提取液通过具有将非供氢溶剂和涂敷剂原料煤混合,在所述非供氢溶剂中提取该原料煤的可溶成分的提取工序,和将提取工序后的提取残留成分和提取液进行分离的固液分离工序的方法分离。通过将这种的涂敷剂对煤进行涂敷,得到改质煤。

Description

煤用涂敷剂、改质煤、煤用涂敷剂的制造方法及改质煤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抑制煤的吸湿性及自然起火性的煤用涂敷剂、这种涂敷剂的制造方法、采用这种涂敷剂而形成的改质煤及这种改质煤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将煤作为贮料堆、或贮藏于筒仓中时,贮藏的煤因低温氧化蓄热而温度上升,其结果导致自然起火。炭化度低的亚沥青煤和褐煤不仅含氧离子的官能团多而且细孔构造发达,因此成为干燥状态时,与沥青煤等高炭化度煤相比非常容易自然起火。因此,难以将亚沥青煤和褐煤的原煤进行长时期的贮藏。在煤的长时间的贮藏中,用于防止煤的自然起火的温度管理极其重要,通常进行朝煤洒水来抑制煤的氧化蓄热。这种洒水不经济,会造成阻止煤的高效的利用的煤的发热量降低。
但是,亚沥青煤和褐煤等低品质煤虽然在世界中存在很多,但是现在国内使用的煤几乎都是沥青煤。这是因为,低品质煤含水量高,其输送不经济,是上述的容易自然起火的问题的原因。另外,低品质煤由于暴露出亲水性的含有氧的官能团,因此,容易引起其10%范围的吸湿,也成为造成低发热量的原因。
这样,担负着限制低品质煤的使用的煤的蓄热和吸湿的课题。作为解决该各课题的技术,提案有新克鲁(シンコ—ル)工艺、安克鲁(エンコ—ル)工艺、费拉思(フライスナ—)工艺、DK工艺(例如,参照特许文献1)等,其它的技术的开发也正在进行。
但是,在焦炭用原料中,主要使用高品质的粘结煤,但是,该粘结煤价格高、产量也有限。因此,提案有采用低品质煤的方法。例如,提案有:采用非供氢溶剂从煤中加热提取煤成分,将灰量浓度变为0.1重量%以下的提取碳用作焦炭原料(例如,参照特许文献2)。将这种提取碳用作配合碳原料,能够增加配合炭中的低粘结性煤或非粘结性煤的比例。
在焦炭的制造中,伴随有将由数种原料煤构成的配合碳高温加热而进行焦炭化的工序。为了制造强度高品质优良的焦炭,需要原料煤的适当的软化溶融特性。因此,从限定的煤种类选择最适当的软化溶融特性的煤,但是,这样选择的煤未必具有最适合的软化溶融特性。在这种背景下,需要一种能够适合于煤的软化溶融特性的技术。
特许文献1:特开昭58-142990(第一页右下栏)
特许文献2:特开2005-1201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如上事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煤的吸湿性及自然起火性的煤用涂敷剂及其制造方法,另外,还提供使用这种涂敷剂制造的改质煤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化溶融特性被调整为规定的软化溶融特性的改质煤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者发现,用规定的煤成分对煤进行涂敷后,能够抑制煤的自然氧化和吸湿,直到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煤用涂敷剂,其由通过具有提取工序和固液分离工序的方法分离出的所述提取液所包含的所述可溶成分构成,其中,所述提取工序为将非供氢溶剂和涂敷剂原料煤(下面,也称为“原料煤”,优选粒子状的)进行混合,并向所述溶剂中提取所述原料煤的可溶成分;所述固液分离工序为将所述提取工序后的提取残留部分和提取液进行分离。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质煤,其具有:煤(优选粒子状的)、和包覆于该煤表面的涂敷层,所述涂敷层由所述煤用涂敷剂构成。另外,这种改质煤也可以作为焦炭原料煤使用。在本发明中,“煤用涂敷剂”以从非供氢溶剂提取的原料煤的可溶成分为对象,含有该可溶成分的溶剂(例如,提取液)也广义地称为“涂敷剂”。
另外,提供一种煤用涂敷剂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将非供氢溶剂和涂敷剂原料煤进行混合,将所述煤的可溶成分提取到所述溶剂中的提取工序,将所述提取工序后的提取残留成分和提取液进行分离的固液分离工序。根据需要从提取液中除去溶剂后,可得到可溶成分。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质煤的制造方法,其将用所述煤用涂敷剂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煤用涂敷剂涂敷于煤表面。用该方法制造的改质煤也可以使用于焦炭原料煤。
另外,在所述本发明的改质煤中,由涂敷层包覆的煤也可以是通过提取工序生成的提取残留成分。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质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将煤、优选煤颗粒和非供氢溶剂混合,将所述煤的可溶成分提取到所述溶剂中的提取工序,从所述提取工序后的提取残留成分的一部分和提取液的混合物除去溶剂的溶剂除去工序。
在第一种形态中,所述改质煤的制造方法的提取残留成分也可以是在提取工序后,通过对提取残留成分和提取液进行分离的固液分离工序得到。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质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将煤、优选煤颗粒和非供氢溶剂进行混合,将所述煤的可溶成分提取到所述溶剂中的提取工序;将所述提取工序后的提取残留成分和提取液进行分离的固液分离工序,将在所述固液分离工序分离后的提取残留成分的一部分和在固液分离工序分离的提取液进行混合的混合工序,将所述混合工序后的混合物的溶剂除去的溶剂除去工序。在使用该方法的固液分离工序中被分离的提取残留部分,也可以是浓缩有煤颗粒的溶剂。
在其它的形态中,所述改质煤的制造方法中的所述提取工序后的提取残留成分的一部分和提取液的混合物,可以通过选出提取工序后的提取残留成分的一部分和提取液的混合物的混合物分离工序而得到。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质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将煤、优选煤颗粒和非供氢溶剂进行混合,并将所述煤的可溶成分提取到所述溶剂中的提取工序;选出所述提取工序后的提取残留成分的一部分和提取液的混合物的混合物分离工序,将所述混合物的溶剂除去的溶剂除去工序。
所述的改质煤的制造方法,适于作为所有焦炭用改质煤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涂敷剂,规定的成分(通过非供氢溶剂提取的、在原料煤中含有的成分)能够实现抑制煤的吸湿和自然起火的表面涂敷,能够实现煤贮藏的长期化,并且,能够抑制煤的发热量的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的改质煤的制造方法中,从提取残留成分的一部分和提取液的混合物中进行非供氢溶剂的除去,因此,能够适当变更混合物中的提取残留成分的量,能够制造软化溶融等特性可以任意调整的改质煤。另外,用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煤,其成分均匀分布,具有均质且稳定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进行了涂敷的煤的氧化反应试验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2是表示进行了涂敷的煤的吸湿试验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3是在后述的本发明的改质煤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装置的构成图;
图4是在后述的本发明的改质煤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装置的构成图;
图5是在树脂中埋入在实施例中得到的改质煤时的剖面照片(750倍率)。
符号说明
1、溶剂供给槽
2、煤供给槽
3、料浆调制槽
4、提取槽
5、沉降槽
6、提取残留成分接受器
7、提取液接受器
8、提取残留成分溶剂回收装置
9、提取液溶剂回收装置
10a、10b、导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的涂敷剂是进行了溶剂提取的具有煤成分的煤用涂敷剂。该煤用涂敷剂含有通过具有提取工序和固液分离工序的方法被分离出来的提取液中所含有的原料煤成分,其中,所述提取工序为将煤颗粒和非供氢溶剂进行混合并在溶剂中提取煤中的可溶成分;所述固液分离工序为在提取工序后将提取残留成分和提取液进行分离。
提取工序的溶剂使用非供氢溶剂。在煤的液化方法等中使用的四氢化萘等的供氢溶剂,可将原料煤溶化或液化且显示高的提取率,但是,溶剂中的氢向原料煤分子移动而失去,即使进行溶剂回收也不能直接再使用它们。因为该原因,在本发明中,在提取溶剂中使用非供氢溶剂。作为优选的非供氢溶剂,可以例示:二环芳香族化合物、轻油、轻循环油、苯酚油等。另外,通常作为溶剂使用的苯、甲苯、二甲苯等一环芳香族化合物,原料煤成分的提取率小,在较高地设定提取温度时,在用于达到其设定的压力增高这一点上不一定优选。另外,在使用了N-甲基吡咯烷酮或吡啶等极性溶剂时,原料煤成分的提取率高,但是使用的溶剂和原料煤强力结合,存在不容易将溶剂从原料煤中除去的情况。另外,在蒽等三环以上的芳香族化合物中,由于沸点过高而存在原料煤和溶剂的分离困难的情况。
尤其是作为优选的非氢供给性溶剂,是通过煤的干馏处理和石油类重质油的接触分解处理得到的沸点为200~250℃范围的以二环芳香族作为主要成分的溶剂,例如,适合使用将从甲基萘、萘、及焦油轻油中选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作为主要成分的溶剂。
原料煤也可以是任一种煤,例如也可以是高品质煤及低品质煤的任一种,没有特别的限定。即,适合的是无烟煤、沥青煤、亚沥青煤、褐煤等。从该原料煤提取成分时,粉碎为5mm以下为妥当。
在提取工序中,为提高原料煤成分的提取率,将原料煤和溶剂混合成泥浆状。加热该泥浆时,在溶剂中提取原料煤成分。这时的提取温度优选设定于300~420℃。在温度比300℃低时,不仅从原料煤中排除原料煤成分中的容易气体化的成分的效率低劣,而且不能充分减弱原料煤构成分子间的结合力,因此降低了向原料煤成分的溶剂中的提取率。另一方面,在温度超过420℃时,由于会引起原料煤的热分解反应中生成的自由基的再结合,因此向原料煤成分的溶剂中的提取率降低。另外,在提取温度方面也以溶剂不会达到沸点的方式调整压力,通常,优选调整为0.8~2.5Mpa范围。另外,在惰性气体(例如,氮气)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提取。
固液分离工序是将不溶于溶剂中的原料煤的提取残留成分、和含有可溶于溶剂中的原料煤成分的溶剂(以下,(提取液))进行分离。例如,通过分离沉降槽内的上部溶剂和下部的煤的重力沉降法和过滤法等被分离。在过滤法中,由于过滤器的过滤量被限制,因此,为了将大量的提取残留部分进行分离,适合使用沉降法。另外,在本固液分离工序中,优选将溶剂温度及压力设定为和在提取工序中设定的相同的溶剂温度及压力范围内。
可以将该固液分离后的提取液作为涂敷剂使用,另外,可以只将从提取液中除去溶剂而得到的原料煤的溶剂可溶成分(软化开始温度:100~300℃)作为煤用涂敷剂使用。也可以用任意适当的方法实施该溶剂的去除。例如,可以将通过薄膜蒸馏、(减压)蒸馏、喷雾干燥法等除去溶剂而得到的提取碳作为涂敷剂。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涂敷剂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作为涂敷本实施方式的涂敷剂的对象的煤不用说是沥青煤、亚沥青煤、褐煤等类别。另外,也可以使用于在涂敷剂的制造中的固液分离工序得到的提取残留成分的涂敷。用涂敷剂层包覆表面的煤进行改质。即,可以阻碍露出于煤表面的高活性、高亲水性的含氧官能基和外界氛围气的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氧化反应(自然起火)。而且,能够降低煤表面的亲水性,从而可以抑制煤的吸湿。
具体的煤表面的涂敷,例如,可以用以下方法实施。
(a)在适当设定了浓度的、涂敷剂和溶剂的混合液(优选保持于涂敷剂均一地分散的300~420℃)中混合煤而成泥浆后,用蒸馏法和喷雾干燥法等将溶剂蒸发除去,从而在煤表面形成涂敷剂层的方法。
(b)将不含溶剂的涂敷剂(固体状的无灰炭)加热到100~350℃,将软化溶融且液化状的涂敷剂向煤喷雾,在煤表面形成涂敷剂层的方法。
(c)使溶解了涂敷剂的溶剂向煤滴落或喷雾,在湿润煤表面后将溶剂除去的方法。
涂敷剂量特别优选应涂敷的煤的重量的3~20重量%。不足3重量%时,抑制氧化反应及吸湿的效果减小,另一方面,即使超过20重量%时其效果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差别。
作为焦炭原料煤的涂敷剂也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涂敷剂。但是,将涂敷剂本身作为焦炭用配合碳原料时,成为软化溶融特性被改善的焦炭用燃料,因此,在配合炭中也可以包含比现有更低品质的煤。但是,添加少量的涂敷剂时,涂敷剂难以均一地混合在配合炭中,这时的涂敷剂在配合炭中出现非均匀化。因此,配合炭的软化溶融和涂敷剂的膨胀不均匀,焦炭的强度降低。于是,优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焦炭原料煤的表面进行涂敷,以抑制上述的不均匀化。这时,对软化溶融特性恶劣的低品质碳进行涂敷时,效果显著。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将在上述的涂敷剂的制造方法中的固液分离工序得到的提取残留成分作为用于进行涂敷的煤使用从而制造改质煤。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依次经过将煤优选煤颗粒和作为非供氢溶剂的提取溶剂进行混合,在提取溶剂中提取可溶的煤成分(与提取碳相当)的提取工序、从含有提取碳的提取溶剂(与提取液相当)和提取后的煤(与提取残留成分相当)的混合物中除去提取溶剂的溶剂除去工序的方法可以制造改质煤。另外,在本发明的方法中,调制由提取残留成分和提取液构成的混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
在该改质煤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提取工序和溶剂除去工序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将提取工序后的提取残留成分和提取液进行分离的固液分离工序、将固液分离工序后的提取残留成分的一部分和提取液进行混合的混合工序。
图3是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法中使用的装置的构成图。下面参照该图3进行说明。图示的装置具有:供给提取溶剂的溶剂供给槽1、供给煤的煤供给槽2、接受来自溶剂供给槽1和煤供给槽2的供给物的泥浆调制槽3、接受来自溶剂用泥浆调制槽3调制的提取溶剂和煤的混合物的提取槽4、将提取槽4的混合物分离成提取液和提取残留浓缩泥浆的沉降槽5、接受从沉降槽5的下部排出的提取残留成分浓缩泥浆的提取残留成分接受器6、从提取残留成分接受器6内的提取残留成分浓缩泥浆蒸发分离提取溶剂的残留成分溶剂回收装置8、从沉降槽5的上部接受排出的提取液的提取液接受器7、将溶剂从提取液接受器7的提取液中进行蒸发分离的提取液溶剂回收装置9。在该装置中,在提取残留成分接受器6和提取残留成分溶剂回收装置8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提取残留成分导入提取液接受器7的导入管10a。而且,该装置适宜具有适当进行开闭的阀(未图示)。
首先,对提取工序进行说明。在该工序中,从溶剂供给槽1和煤供给槽2向泥浆调制槽3供给煤及提取溶剂,泥浆调制槽3的煤及提取溶剂的混合物被供给到提取槽4。
从溶剂供给槽1向泥浆调制槽3供给的提取溶剂使用非供氢溶剂。就该非供氢溶剂而言,适用上述关于提取工序中的溶剂的说明。
从煤供给槽2向泥浆调制槽3供给的煤,可以是高品质煤和低品质煤的任一种,没有局限性。即应该是无烟煤、沥青煤、亚沥青煤、褐煤等。为提高提取碳的提取效率及所制造的改质煤中提取碳的均匀分布,优选将该煤粉碎成颗粒状,进一步优选粉碎成5mm以下的颗粒。
在泥浆调制槽中,进行供给的煤和提取溶剂的混合,煤和提取溶剂成为泥浆状混合物。接着,在提取槽中,在规定的提取温度将提取碳从煤中提取至提取溶剂中。该提取的操作条件适用上述的提取工序的说明。
其次,对固液分离工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工序在沉降槽5中进行。该沉降槽5是重力沉降法使用的槽。在此,是将提取工序中不溶于提取溶剂的提取残留成分和提取液进行分离。这时,优选将溶剂温度及压力设定为和提取工序同样的温度及压力范围。
从沉降槽5的上部排出的排出液被导入提取液接受器。另一方面,从沉降槽5的下部排出的排出残留成分作为提取残留成分浓缩的泥浆被排出至提取残留成分接受器6。
另外,如后所述,提取残留成分的一部分在混合工序中被使用,但是,残留的提取残留成分,通过在溶剂回收装置8中用蒸发干燥和加热干燥等方法将溶剂除去,作为固形的提取残留成分被回收。另外,也可以将除去的溶剂再作为提取溶剂使用。
下面,对混合工序进行说明。在混合工序中,本实施方式中,将提取残留成分接受器6的提取残留成分的一部分通过导入管10a供给至提取液接受器,在提取液接受器7内进行提取残留成分和提取液的混合。为提高在提取碳的改质煤内的均匀分布,优选将提取液和提取残留成分的泥浆状混合物混合成提取液。
提取残留部分的混合量,由于其软化溶融性等改质煤的性状根据其量而不同,因此将用于得到具有所希望的性状的改质煤的任意的量进行混合。因此,将分离后的提取残留部分的一部分进行混合。例如,所制造的改质煤中的提取残留部分和提取碳的比率,优选以提取残留部分:提取碳=1:0.1~10000的比率进行混合。尤其是,将改质煤使用于焦炭时,由于提取残留部分和提取碳的性状不同,大概可以调整为提取残留部分:提取碳=1:0.1~10000。
下面,对溶剂除去工序进行说明。在混合工序之后进行提取溶剂的除去。该除去是将提取残留部分和提取液的混合物从提取液的提取液接受器7导入提取液溶剂回收装置9,通过蒸馏法和加热干燥法等进行。提取溶剂被除去后,则得到改质煤。另外,也可以通过回收已除去的提取溶剂,并将其作为提取工序的提取溶剂再利用。
经过以上的工序得到的改质煤,能够控制提取残留部分和提取碳的混合比率,因此成为所希望的特性的改质煤。另外,在本发明的改质煤的制造方法中,可以任意地制定提取残留部分比率,因此能够从某种煤得到各种性状的煤。另外,由于容易使改质煤中的提取残留部分和提取碳的分布均匀,因此,能够抑制软化溶融性等性质的局部化,能够得到均质且品质稳定的改质煤。
另外,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改质煤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法使用的装置的构成图。本实施方式和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只对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设置于提取残留部分接受器6和提取残留部分溶剂回收装置8之间的导入管10b不与提取液接受器7连接,而与提取液溶剂回收装置9连接。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取残留部分直接导入除去溶剂的提取溶剂回收装置9。即,提取液及提取残留部分浓缩泥浆的混合、和溶剂的蒸发分离,在提取液溶剂回收装置9内同时进行。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改质煤的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的修正及/或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沉降槽而进行固液分离工序,当然也可以通过过滤进行固液分离。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在从沉降槽经由提取残留部分接受器之后将提取残留部分和提取液进行混合,从沉降槽的适当的位置直接将泥浆排出,由此,也可以取出任意的残留部分被混合的提取液。另外,在混合工序和提取液混合的提取残留部分也可以是除去溶剂之后的提取残留部分。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分离提取残留部分之后,进行提取残留部分的一部分和混合物的调制,但是,在提取工序后,抽出含有提取残留部分的一部分的提取液也成为混合物的调制。
实施例
下面,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地进行说明。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可以在适合上述及后述的宗旨的范围内实施适当的变更,这些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内。
(实施例1)
[涂敷剂的调制]
将含水率30重量%的煤A(褐煤)和甲基萘混合,使用耐压容器,在温度为360℃、压力为2Mpa、时间为1小时的条件下进行提取处理。提取后,通过固液分离采取提取液(涂敷剂和甲基萘的混合溶液),从提取液蒸馏除去甲基萘而后得到作为提取碳的煤B(与涂敷剂相当)。
[向煤的涂敷]
将煤A和煤A的5重量%、10重量%、12重量%、或20重量%的煤B在360℃与甲基萘搅拌混合从而得到泥浆。通过蒸馏法从该泥浆中除去甲基萘,得到用煤B涂敷的煤A,且作为改质煤。
为了调查由以上方法得到的用煤B涂敷了煤A的自然发火性及吸湿性,进行了以下的氧化反应试验及吸湿试验。
[氧化反应试验]
将用煤B涂敷了的煤A进行微粉碎后,将它们极密充填于槽中,接着,使加热的氮气流入槽中加热至110℃。而且,立即使流入气体与空气交换,引起氧化反应。这时,记录所充填的煤A的温度上升至200℃之间的温度变化。作为比较,对煤A及煤B都进行这种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的曲线表示于图1。
在氧化反应试验中,温度上升至200℃的时间越短,氧化速度越快,被判定为自然起火性高。作为结果,氧化带来的温度上升最急剧的是未进行涂敷处理的煤A(▲、黑三角记号),其上升至200℃所需要的时间为78分钟。接着,对煤B进行了5重量%的涂敷的煤A(□、白四角记号)(到达200℃的时间:90分钟)、对煤B进行了10重量%的涂敷的煤A(◇、白菱形记号)(到达200℃的时间:115分钟)、对煤B进行了20重量%的涂敷的煤A(■、黑四角记号)(到达200℃的时间:117分钟)。即,温度上升随着涂敷量的增多而变得缓慢,通过提取碳的涂敷能够大幅度地抑制氧化反应。另外,用实线表示煤B的结果。
[吸湿试验]
将煤A、煤B及涂敷了12重量%的煤B的煤A在100℃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含水率0%的各干燥煤。将各煤投入至相对湿度保持大致100%的干燥器中,测定各煤吸湿的水分量。
基于试验结果的曲线表示于图2。煤A(▲、黑三角记号)吸湿至和煤A的恒湿水分量同等的12%左右,但是涂敷了煤B的煤A(●、黑圆点记号)只吸湿至煤A的二分之一的程度。另外,提取碳(煤B、□、黑四角记号)由于不具有细孔,几乎不吸湿。
(实施例2-7)
将提取溶剂(甲基萘)和粉碎的沥青煤(煤C)或褐煤(煤D)以80:20的重量比调制成泥浆状的混合物。接着,将该泥浆状的混合物在温度为370℃、压力为2Mpa的条件下进行1小时提取处理。而且,使用重力沉降槽,从该沉降槽的上部取出提取液,从下部取出由提取液及提取残留部分构成的泥浆状混合物。之后,改变从重力沉降槽的上部取出的提取液和从下部取出的泥浆状混合物的比率而调制混合物。接着,通过蒸发干燥除去提取溶剂而得到煤。
利用得到的改质煤的工业分析值(根据JIS M 8812测定)、及吉斯勒塑度计测定(根据JIS M 8801)对软化溶融特性进行评价。其结果表示为表1。
[表1]
Figure A200680047047D00151
由表1可以确认,灰量和挥发量的含有率根据提取残留成分的含有率而变化,软化开始温度等的软化溶融特性改变。另外,由表1可知,根据煤的种类不同,其效果不同。
除上述工业分析值及吉斯勒塑度计测定之外,将改质煤埋入树脂(具体而言为环氧系树脂),将端面切开并用数字显微镜进行观察。作为代表例,图5表示实施例7的观察结果于。图5是对改质煤的剖面用750倍率拍摄的剖面的放大照片。
在图5中,黑色部分是提取碳的部分,数μm大小的灰色的粒状部分是提取残留成分。由此可知,在提取碳的内部,提取残留成分的微粒子是均匀分散。

Claims (11)

1.一种改质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煤颗粒和非供氢溶剂混合,将所述煤的可溶成分提取到所述溶剂中的提取工序;
将溶剂从所述提取工序后的提取残留成分的一部分和提取液的混合物中除去的溶剂除去工序。
2.一种改质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煤颗粒和非供氢溶剂混合,将所述煤的可溶成分提取到所述溶剂中的提取工序;
将所述提取工序后的提取残留成分和提取液进行分离的固液分离工序;
将在所述固液分离工序中分离的提取残留成分的一部分和在所述固液分离工序中分离的提取液进行混合的混合工序;
除去所述混合工序后的混合物的溶剂的溶剂除去工序。
3.一种改质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煤颗粒和非供氢溶剂混合,将所述煤的可溶成分提取到所述溶剂中的提取工序;
将所述提取工序后的提取残留成分的一部分和提取液的混合物取出的混合物分离工序;
除去所述混合物的溶剂的溶剂除去工序。
4.一种焦炭用改质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改质煤的制造方法。
5.一种改质煤,其具有:煤、和覆盖在该煤的表面上的涂敷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敷层由通过下述方法分离的提取液中含有的下述可溶成分构成,该方法具有:将非供氢溶剂和涂敷剂原料煤混合,将所述原料煤的可溶成分提取到所述溶剂中的提取工序;将所述提取工序后的提取残留成分和提取液进行分离的固液分离工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质煤,其特征在于,被所述涂敷层覆盖的煤是在所述固液分离工序中被分离出来的提取残留成分。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改质煤,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质煤是焦炭原料煤。
8.一种煤用涂敷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非供氢溶剂和涂敷剂原料煤混合,将所述煤的可溶成分提取到所述溶剂中的提取工序;
将所述提取工序后的提取残留成分和提取液进行分离的固液分离工序。
9.一种改质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由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制造的煤用涂敷剂涂敷于煤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改质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涂敷的煤是在所述固液分离工序中被分离出来的提取残留成分。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改质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质煤是焦炭原料煤。
CN200680047047.7A 2005-12-15 2006-11-30 煤用涂敷剂、改质煤、煤用涂敷剂的制造方法及改质煤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57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1890/2005 2005-12-15
JP2005361890A JP4284314B2 (ja) 2005-12-15 2005-12-15 改質石炭の製造方法
JP363276/2005 2005-12-16
JP2005363276A JP3920899B1 (ja) 2005-12-16 2005-12-16 改質石炭の製造方法
PCT/JP2006/323992 WO2007069469A1 (ja) 2005-12-15 2006-11-30 石炭用コーティング剤、改質石炭、石炭用コーティング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改質石炭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5775A true CN101365775A (zh) 2009-02-11
CN101365775B CN101365775B (zh) 2013-04-10

Family

ID=38245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704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5775B (zh) 2005-12-15 2006-11-30 煤用涂敷剂、改质煤、煤用涂敷剂的制造方法及改质煤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84314B2 (zh)
CN (1) CN1013657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6578A (zh) * 2012-02-29 2014-11-0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成型混煤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焦炭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71955B2 (ja) * 2007-11-22 2012-07-11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無灰炭の製造方法
JP6174521B2 (ja) * 2014-05-23 2017-08-0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改質石炭の貯蔵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5544B2 (ja) * 2003-04-09 2009-07-1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冶金用改質炭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冶金用改質炭を用いた還元金属および酸化非鉄金属含有スラグの製造方法
JP4502708B2 (ja) * 2004-05-17 2010-07-1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製鉄用炭材内装塊成化物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6578A (zh) * 2012-02-29 2014-11-0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成型混煤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焦炭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61926A (ja) 2007-06-28
CN101365775B (zh) 2013-04-10
JP4284314B2 (ja) 200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45229B2 (ja) 無灰炭の製造方法
US899911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olid fuel
Adeyi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some agricultural wastes in Nigeria and their potential use in activated carbon production
CN103998585B (zh) 无灰煤的制造方法
AU2008345969B2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olid fuel
CN109071237A (zh) 低灰分活性炭的生产方法
CN101365775B (zh) 煤用涂敷剂、改质煤、煤用涂敷剂的制造方法及改质煤的制造方法
KR101221851B1 (ko) 바인더 물질과 탄소원이 혼합된 고체 연료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고체 연료
AU2012359380A1 (en) Ash-free coal production method
Şen et al. Low-temperature biochars from cork-rich and phloem-rich wastes: Fuel, leaching, and methylene blue adsorption properties
CA2848068C (en) Treatment of coal
KR101016873B1 (ko) 석탄용 코팅제, 개질 석탄, 석탄용 코팅제의 제조 방법 및개질 석탄의 제조 방법
JP2021535109A (ja) セルロース材料の熱化学的処理
US9714394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shless coal
CN105164234A (zh) 无灰煤的制造方法
FR2551083A1 (fr)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 partir de materiaux carbones d'une boue aqueuse de combustible pouvant etre transportee
JP5042249B2 (ja) 改質石炭
RU2733947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топливного брикета
JP5998373B2 (ja) 副生炭の製造方法
BE358126A (zh)
BE373386A (zh)
JP2013136692A (ja) 無灰炭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Termination date: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