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3981B -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3981B
CN101363981B CN2008100974291A CN200810097429A CN101363981B CN 101363981 B CN101363981 B CN 101363981B CN 2008100974291 A CN2008100974291 A CN 2008100974291A CN 200810097429 A CN200810097429 A CN 200810097429A CN 101363981 B CN101363981 B CN 1013639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light
polarizer
ey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74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3981A (zh
Inventor
田村佳之
浦和宏
深石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isawa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isawa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isawa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isawa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63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3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3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39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部和相位差板的平行度及平面度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面及相位差板的一面的至少一方,在与图像显示部右眼图像生成区域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和相位差板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重叠的区域涂树脂的涂敷步骤;涂敷步骤之后,通过使相对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面和相位差板的一面相向重合,将图像显示部和相位差板制成薄片的制成薄片步骤;以及在制成薄片步骤中,使制成薄片的图像显示部和相位差板之间的树脂固化,粘接图像显示部和相位差板的粘接步骤。

Description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开阔了视角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前,广为人知的是液晶显示器和相位差板组合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在这种立体显示装置中,将相位差板用粘合剂或粘着剂粘贴在液晶显示器的观察者一侧的偏振光板上。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53824号公报。
然而对于大型的液晶显示器,由于该液晶显示器的翘曲等,很难保持液晶显示器和相位差板的平行度。并且在相位差板的液晶显示器一侧面上,如果再分散设置复数个遮光部时,如果在液晶显示器上粘贴相位差板时,由于该遮光部的有无造成凹凸,使平面度变低。如果液晶显示器和相位差板的平行度和平面度变低的话,会出现产生波动光栅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第1形态中提供一种制造方法,是制造具有图像显示部和相位差板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图像显示部,其具有包含生成右眼用图像光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及生成左眼用图像光的左眼图像生成区域的图像生成部,将右眼用图像光和左眼用图像光以偏光轴相互平行的直线偏振光出射;以及相位差板,其配置在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具有在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以及在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的边界、配置在入射侧面上、用于遮蔽入射的右眼用图像光及左眼用图像光的遮光部;当在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右眼用图像光和左眼用图像光分别入射时,将已经入射的右眼用图像光和左眼用图像光以偏光轴相互正交的直线偏振光,或者以偏光轴的旋转方向相互逆向的圆偏振光出射;包括以下步骤:涂敷步骤,在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面和相位差板的入射侧面的至少一方上,对图像显示部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和左眼图像生成区域和相位差板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重叠的区域涂敷树脂;制成薄片步骤,在涂敷步骤后,将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面与相位差板的入射侧面相向重叠对合,将图像显示部和相位差板制成薄片;以及,粘接步骤,通过使在制成薄片步骤中被制成薄片的图像显示部和相位差板之间的树脂固化,将图像显示部和相位差板粘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第2形态中提供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图像显示部,其包含生成右眼用图像光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及生成左眼用图像光的左眼图像生成区域的图像生成部,将右眼用图像光和左眼用图像光以偏光轴相互平行的直线偏振光出射;相位差板,其配置在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具有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当在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右眼用图像光和左眼用图像光分别入射时,将已经入射的右眼用图像光和左眼用图像光以偏光轴相互正交的直线偏振光,或者以偏光轴的旋转方向相互逆向的圆偏振光出射;粘接层,其配置在图像显示部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和相位差板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重叠的区域上,粘接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面和相位差板的入射侧面;相位差板具有配置在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的边界的入射侧面上,用于遮蔽入射的右眼用图像光及左眼用图像光的遮光部;粘接层具有和遮光部的厚度相同的厚度。
本发明的第3形态中提供一种制造方法,是制造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图像显示部,其具有包含生成右眼用图像光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及生成左眼用图像光的左眼图像生成区域的图像生成部,将右眼用图像光和左眼用图像光以偏光轴相互平行的直线偏振光出射;以及相位差板,配置在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具有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以及在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的边界,配置在入射侧面上,用于遮蔽入射的右眼用图像光及左眼用图像光的遮光部,当在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上,右眼用图像光和左眼用图像光分别入射时,将已入射的右眼用图像光和左眼用图像光以偏光轴相互正交的直线偏振光,或者以偏光轴的旋转方向相互逆向的圆偏振光出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粘贴步骤,在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面和相位差板的入射侧面的至少一方上,对图像显示部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和相位差板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重叠的区域粘贴包含固化性树脂的粘接片;在所述粘贴步骤后,还具有制成薄片步骤,将所述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面与相位差板的入射侧面相向重叠对合,将图像显示部和相位差板制成薄片;以及粘接步骤,通过使在所述制成薄片步骤中被制成薄片的图像显示部和相位差板之间的树脂固化,粘接图像显示部和相位差板。
以上说明了发明的概要,并未列举出本发明的全部的技术特征。同时,这些特征群的辅助结合也能成为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表示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忙碌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被柜体110收容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概略剖面图。
图4表示涂敷步骤前的图像生成部160的概略剖面图。
图5是说明涂敷步骤的剖面图。
图6是说明载置步骤的剖面图。
图7是说明制成薄片步骤的剖面图。
图8是说明粘接步骤的剖面图。
图9反射保护层200的一个示例。
图10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其他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的分解斜视图。
图11是说明视角的相位差板180及图像显示部130的侧面图。
图1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以外的制造方法的粘贴步骤的剖面图。
图13是继续图12说明粘贴步骤的剖面图。
图14是继续图13说明粘贴步骤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在图像显示部130上载置相位差板180的步骤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0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10柜体,120光源,130图像显示部,142光源侧玻璃衬底,144出射侧玻璃衬底,150光源侧偏光板,160图像生成部,162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4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5外框,170出射侧偏光板,180相位差板,181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2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3玻璃衬底,185相位差板,186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7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90遮光部,200反射保护层,202粘接层,204基材,206硬涂层,208高折光指数树脂,210低折光指数树脂,220偏振光眼镜,232右眼用图像贯穿部,234左眼用图像贯穿部,300粘接层,500观察者,512右眼,514左眼,530观察者,540观察者,600辊,610载置台架,700粘接片,710分割胶片,720树脂层,800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不过以下的实施方式不用于限定权利要求。同时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点的组合的全部未必都是发明的必须解决手段。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依次包括光源120、图像显示部130、相位差板180和反射保护层200。图像显示部130包含偏光板150、图像生成部160及偏光板170。如果后述的观察者500观察由该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显示的立体图像时,在图1的反射保护层200的右侧进行观察。
从观察者500角度看,光源120配置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最里侧,在使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状态下(以下简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忙碌状态」),面向偏光板150的一面出射白色的非偏振光。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光源120使用了表面光源,不过,也可以替代表面光源而使用例如点光源和聚光镜组合的光源。作为聚光镜的一个例子,列举菲涅耳透镜片。
偏光板150,被配置在图像生成部160的光源120侧。偏光板150,具有贯穿轴及直交于该贯穿轴的吸收轴,所以如果光源120出射的非偏振光入射的话,透过该非偏振光中的偏光轴与贯穿轴向平行的光,并遮蔽偏光轴与吸收轴向平行的光。在这里,所谓偏光轴的方向,是指在光中的电场的振动方向,偏光板150中的贯穿轴的方向,如图1箭头所示,是观察者500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时候的水平方向的右上45度的方向。
图像生成部160具有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这些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如图1所示,是将图像生成部160沿水平方向分区的区域,多个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沿垂直方向交错设置。
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忙碌状态中,图像生成部160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分别生成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此时,如果透过了偏光板150的光入射到图像生成部160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的贯穿光变为右眼用图像的图像光(以下,简称「右眼用图像光」)。同样地,透过了偏光板150的光入射到图像生成部160的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时,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贯穿光变为左眼用图像的图像光(以下简称「左眼用图像光」)。
另外,透过了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的右眼用图像光及透过了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左眼用图像光,是各自具有特定方向的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在这里,所谓各自特定方向的偏光轴,可以是彼此相同的方向,在图1所示例中,偏光轴都是同后述的偏光板170中的贯穿轴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这样,图像生成部160中,采用了例如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配置二维的复数个小单元,在各单元中的定向膜间密封液晶的LCD(液晶显示器)。在该LCD中,通过电气性地驱动各单元,各单元在两个状态之间转换,即在不改变透过的光的偏光轴方向而透过的状态和使偏光轴的方向转动90度后透过的状态中转换。
出射侧偏光板170,配置在图像生成部160的观察者500一侧。该出射侧偏光板170,如果入射了透过上述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的右眼用图像光,以及入射了透过上述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左眼用图像光的话,这些图像光中,在透过偏光轴与贯穿轴平行的光的同时,遮蔽偏光轴与吸收轴平行的光。在这里,在出射侧偏光板170的贯穿轴的方向,如图1箭头所示,是从观察者500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时,水平方向的左上45度的方向。
相位差板180,具有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该相位差板180中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位置及大小,如图1所示,与图像生成部160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与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位置及大小对应。因此,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忙碌状态中,对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入射透过了上述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的右眼用图像光,并对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入射透过了上述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左眼用图像光。另外,在对着相位差板180的图像显示部130的面上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边界,设置遮光部190。该遮光部190,吸收屏蔽应该入射到邻接相位差板180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的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左眼用图像光里面超过上述界限进入该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的图像光。同时,上述遮光部190,同样,吸收屏蔽应该入射邻接相位差板180的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的右眼用图像光里面,超过上述界限入射到该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图像光。这样,通过在相位差板180的上述界限中设置的遮光部190,可提高在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出射的右眼用图像光及左眼用图像光中产生交调失真的难度。
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不使入射的右眼用图像光的偏光轴旋转地以原状态透过图像光。同时,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使入射的左眼用图像光的偏光轴相对于入射到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的右眼用图像光的偏光轴旋转成直交的方向。因此,所谓透过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的右眼用图像光的偏光轴,和透过了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左眼用图像光的偏光轴,如图1箭头所示,其方向互相直交。另外,图1相位差板180的箭头表示通过了相位差板180的偏振光的偏光轴。在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例如使用透明的玻璃或树脂等;对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例如使用相对入射的左眼用图像光的偏光轴的方向具有45度夹角的光轴的半波长板。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光轴方向,是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在这里,所谓光轴,是指光透过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时的进相轴或滞相轴中的一方。另外,也可以取代上述各相位差板180,而在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分别使用半波长板,将入射的右眼用图像光及左眼用图像光以偏光轴相互直交的直线光出射。
图2是表示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忙碌状态的示意图。通过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观察立体图像时,如图2所示,观察者500戴着偏振光眼镜220观察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投影的右眼用图像光及左眼用图像光。在该偏振光眼镜220中,当观察者500在戴上了这个偏振光眼镜220的时候,在相当于观察者500右眼512侧的位置配置右眼用图像贯穿部232,相当于右眼514侧的位置配置左眼用图像贯穿部234。这些右眼用图像贯穿部232及左眼用图像贯穿部234,是具有互相不同的特定的贯穿轴向的偏振光透镜,被固定在偏振光眼镜220框架上。
右眼用图像贯穿部232,是具有与贯穿轴向透过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的右眼用图像光相同的方向,吸收轴向与上述贯穿轴向直交的方向的偏光板。左眼用图像贯穿部234,是贯穿轴向具有与透过了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左眼用图像光相同的方向,吸收轴向具有与上述贯穿轴向直交的方向的偏光板。在这些右眼用图像贯穿部232及左眼用图像贯穿部234上,使用粘贴了二色性染料浸渗膜经单轴延伸获得的偏光膜的偏振光透镜。
观察者500,通过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观察立体图像的时候,在出射透过了上述相位差板180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右眼用图像光及左眼用图像光的范围内,如上所述,戴着偏振光眼镜220观察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以此,可以在右眼512只观察右眼用图像光,在左眼514只观察左眼用图像光。因此,观察者500,能够以立体图像识别这些右眼用图像光及左眼用图像光。
图3是被柜体110收容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概略剖面图。如图3所示,图像显示部130被外框165支撑。并且在图像显示部130的出射侧安装相位差板180及反射保护层200。柜体110,收容光源120及图像显示部130。在这里,相位差板180由粘接层300粘接在图像显示部130上。粘接层300的厚度优选和遮光部190相同的厚度。这里所谓相同的厚度,除了完全相同的情况之外,还包括粘接层300比遮光部190厚1.5倍左右的厚度范围,例如,当遮光部190的厚度为从10μm至15μm时,粘接层300的厚度最好为10μm到20μm。另外,在遮光部190厚度为2μm至3μm时,优选粘接层300的厚度为2μm至5μm。这里,粘接层300厚度,是指从相位差板180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入射一侧面开始计算的厚度。遮光部190厚度小,则难以在粘接层300的涂敷步骤中混入气泡。
下面说明上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方法。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制造方法,具有对图像显示部130涂树脂的涂敷步骤,和在图像显示部130上载置相位差板180的载置步骤,和对树脂进行脱气的脱气步骤,将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制成薄片的制成薄片步骤,和通过使树脂固化粘结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的粘接步骤。
图4表示涂敷步骤前的图像显示部130的概略剖面图。图4的图像显示部130的图像生成部160,具有由光源侧玻璃衬底142及出射侧玻璃衬底144,和通过在这些光源侧玻璃衬底142及出射侧玻璃衬底144间密封的液晶形成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以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在光源侧玻璃衬底142的光源侧配置光源侧偏光板150的同时,在出射侧玻璃衬底144的出射侧,配置出射侧偏光板170。
图5是说明涂敷步骤的剖面图。在涂敷步骤中,对图像显示部130的出射侧偏光板170的出射侧的表面涂敷树脂,形成粘接层300。在这里,树脂至少涂敷在与图像显示部130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与相位差板180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对着的区域上。也可以不采用这种方法,而是涂敷在出射侧偏光板170的整面上。涂树脂的方法,可以采用模涂和影印凹版涂敷等。还可以把图像显示部130放在真空炉上,在该真空炉被减压的状态下涂敷树脂。这样,将树脂脱气,能够提高透明度及粘接性能。还可以在涂敷树脂后,通过对图像显示部130施加超声振动来使树脂脱气。在该涂敷步骤中的粘接层300固化前的厚度,与遮光部190的厚度相同,也可以比它薄。在涂敷步骤中的粘接层300固化前的厚度,可以根据遮光部190间的开口部面积以及遮光部190厚度等适当地设定。
在该涂敷步骤中使用的树脂,还可以在用紫外线固化的同时,进行热固化。作为紫外线和热双固化的树脂,可以使用具有在侧链具有不饱和双键官能团和环氧基的树脂。同时,也可以混合涂敷紫外线固化树脂和热固化树脂。这时,紫外线固化树脂可以使用聚氨酯丙烯酸酯、不饱和聚酯丙烯酸酯等。另外,热固化树脂,可以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尿烷树脂等。同时,上述树脂的粘度,优选室温(25℃)下,500cps~1000cps。如果上述粘度小于500cps,则涂敷后的树脂有可能流出来。另一方面,如果粘度大于1000cps,树脂不容易进入遮光部190之间,树脂有可能到不了每个角落。
图6是说明载置步骤的剖面图。在载置步骤中,形成相位差板180的遮光部190的面与形成了图像显示部130的粘接层300的面相对重合载置。在图像显示部130上载置了相位差板180的状态下,将这些图像显示部130及相位差板180放置在真空炉内,通过该真空炉被减压进行树脂脱气的脱气步骤。在脱气步骤中,还可以通过对图像显示部130及相位差板180施加超声振动来使树脂脱气。
另外,如图6所示,相位差板180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被玻璃衬底183支撑。因为相位差板180的玻璃衬底183比图像显示部130出射侧玻璃衬底144都厚,而且全面粘接相位差板180和图像显示部130,所以能够在保存强度的同时,又形成很薄的出射侧玻璃衬底144。这样,通过缩小图像显示部130的图像生成部160和相位差板180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距离能够开阔视角。例如,在玻璃衬底183厚度为0.7mm时,能把出射侧玻璃衬底144厚度做成0.5mm以下。
图7是说明制成薄片步骤的剖面图。在制成薄片步骤中,在上述载置步骤后的图像显示部130及相位差板180中,使相位差板180向上载置在台架610上。并且,通过辊600一边押推一边转动相位差板180玻璃衬底183,将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制成薄片。这样,可以使粘接层300厚度均一,提高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的平面度和平行度。在上述制成薄片步骤后,粘接层300的厚度应和遮光部190相同。在制成薄片步骤中,如图7所示,辊沿着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并列的方向转动地制成薄片,还可以沿着和图7直交的方向,即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长度方向转动制成薄片。在上述制成薄片步骤后,还可以校直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在这种情况时,通过在粘接层300混合硅石系填充物作为调整垫,能够容易地进行校直。另外,也可以在减压下的真空炉内进行涂敷步骤、载置步骤及制成薄片步骤。这样,由于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脱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图8是说明粘接步骤的剖面图。在粘接步骤中,从相位差板180一侧对上述制成薄片的步骤后的粘接层300照射紫外线,让粘接层300的树脂固化。在此情况下,例如,照射照度为180mW/cm2、累计光量为3000mJ/cm2、波长365nm的紫外线。这样,对粘接层300树脂中的相位差板180的遮光部190间的区域照射紫外线而使其固化。
并且,通过加热器等从外部对粘接层300加热,让粘接层300整体固化。这样,使没有照射紫外线的区域的树脂也得以固化,能够更确实地粘接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另外,紫外线的照射也可以与加热器的加热同时进行。
通过以上步骤,被粘接的图像显示部130及相位差板180被安装在图3所示的柜体110上,制造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至少通过在图像显示部130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和相位差板180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重叠的区域涂敷树脂而粘接。因此,由于能够使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相互接近来固定,因此能够开阔视角。
图9是表示反射保护层200的一个例子。上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具有比相位差板180还靠近观察者500侧的反射保护层200。反射保护层200,在相位差板180玻璃衬底183上面,依次具有粘接层202、基材204、硬涂层206、高折光指数树脂208及低折光指数树脂210。粘接层202的厚度,例如是25μm。同时,基材204,例如是三乙酰纤维素(TAC),厚度是80μm。硬涂层206厚度比如是5μm。高折光指数树脂208及低折光指数树脂210的折光指数分别是1.65和1.40,厚度分别是0.1μm。
图10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其他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0所示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中,对与上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的构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10所示,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代替上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相位差板180而具有相位差板185。该相位差板185,具有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6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7。在这里,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6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7,都是1/4波长板,各自的光轴互相直交。在本相位差板185中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6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7的位置及大小和上述相位差板180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位置及大小相同,与图像生成部160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位置及大小对应。因此,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忙碌状态中,在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6中,入射透过了上述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的右眼用图像光,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7中,入射透过了上述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左眼用图像光。
另外,在与相位差板185的图像显示部130对着的面中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6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7的界限上设置遮光部190。该遮光部190,吸收并屏蔽邻接相位差板185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6的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7应该入射的左眼用图像光里面的,超越上述边界入射该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6的图像光。同时,上述遮光部190,相同吸收屏蔽应该入射到邻接相位差板185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7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6的,右眼用显示光中,超越上述界限入射该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7的图像光。这样,通过在相位差板185的上述界限中设置遮光部190,使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出射的右眼用图像光及左眼用图像光中很难产生交调失真。
相位差板185,将入射的光以偏光轴转动方向互相逆向的圆偏振光出射。例如,将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6入射的光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圆偏振光出射,将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7入射的光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圆偏振光出射。另外,图8的相位差板185的箭头表示通过该相位差板185的偏振光的旋转方向。在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6,例如能使用光轴为水平方向的1/4波长板,在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7,例如能使用光轴为垂直方向的1/4波长板。
在图10所示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中,和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0的情况相同,也由粘接层300粘接图像生成部160和相位差板185。因此,由于能够使图像生成部160和相位差板185互相接近来固定,因此能够开阔视角。
如果观察具有如图10所示的相位差板185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时,观察者500,佩戴相当于在右眼512侧的位置及左眼514侧的位置各自配置1/4波长板和偏振光透镜的偏振光眼镜进行观察。在这个偏振光眼镜中,相当于观察者500右眼512一侧的位置配置的1/4波长板光轴是水平方向,相当于观察者500左眼514一侧的位置配置的1/4波长板光轴是垂直方向。而相当于观察者500右眼512一侧的位置配置的偏振光透镜,及相当于观察者500左眼514一侧的位置配置的偏振光透镜,都是贯穿轴向从观察者500来看是右倾斜45度,吸收轴向是与上述贯穿轴向直交的方向。
如果观察者500戴上述偏振光眼镜观察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则在观察者500右眼512一侧,从观察者500来看入射了偏光轴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圆偏振光的时候,其圆偏振光通过上述的光轴为水平方向的1/4波长板被转换成右倾斜45度的直线偏振光之后,透过上述偏振光透镜由观察者500的右眼512观察其圆偏振光。另外,观察者500的左眼514侧,入射了偏光轴在从观察者500来看逆时针旋转的圆偏振光的时候,通过上述的光轴为垂直方向的1/4波长板被转换成右倾斜45度的直线偏振光之后,透过上述偏振光透镜,在观察者500的左眼514观察其圆偏振光。这样,戴上述偏振光眼镜观察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01,能够在右眼512只观察右眼用图像光,在左眼514只观察左眼用图像光。因此,观察者500能够将这些右眼用图像光及左眼用图像光识别为立体图像。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185,至少在图像显示部130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和相位差板180、185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186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187重叠的区域通过涂敷的树脂粘接。这样,因为能够使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相互接近并固定,所以,可以开阔视野,或者使遮光层的宽度变窄而提高辉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评价视角的扩展和辉度的增强,给出了下述比较例1、实施例1及实施例2。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按照表1的记载设定图像显示部130出射侧玻璃衬底144的厚度及出射侧偏光板170的厚度(单位是mm)。同时,设相位差板180的遮光部190间距为0.270mm,遮光部190的厚度(即相位差板180的面的垂直方向的长度)为0.015mm,各遮光部190的宽度(即沿着相位差板180的面的方向的长度)按照表1设定。并且,粘接层300的厚度设定成和遮光部190的厚度均为0.015mm。通过这个比较例1来评价视角。
视角,表示邻接的像素间的不产生交调失真,相对相位差板180等的法向夹角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视角作如下评价。
图11是用于说明视角的相位差板180及图像显示部130的侧面图。首先,设定观察距离为d,即把从图像显示部130出射侧玻璃衬底144的光源一侧的表面到观察者530的距离设定为700mm,在从与观察者530呈水平方向的相同的位置的图像显示部130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和与其邻接的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边界,到连结至观察者530的直线l1、l2上设定相位差板180中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和与其邻接的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位置及间距。在其基础上,设通过该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和与其邻接的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一方的界限,以及与该界限对应的遮光部190的上述一侧的端部的直线l6,与水平线k形成的角度为θ1。并且,在图11中给出了在该角度θ1观察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的观察者540的位置。进一步地,设通过该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和与其邻接的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上述一方的界限,以及与其对应的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和与其邻接的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上述一方的界限的直线l2与水平线k形成的角度为θ2。视角为这些θ1及θ2之和。同时,开口率,通过[1-(各遮光部190宽度/相位差板180的间距)]×100计算。另外,如果在和观察者530呈水平方向相同的位置设置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时,只要在上述计数中,交换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和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的作用,以及交换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的作用就行了。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按照表1设定图像显示部130出射侧玻璃衬底144的厚度,其他条件设定成与上述比较例1的相同。即实施例1的开口率与比较例1的开口率设定的相同。关于该实施例1,和上述比较例1相同,计算了θ1、θ2及视角。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按照表1设定图像显示部130出射侧玻璃衬底144的厚度,以及,图像显示部130各遮光部190宽度的条件。其他条件设定成和上述比较例1的相同。在这里,遮光部190宽度设定成了使实施例2中的视角与比较例1视角相同。在本实施例2中,与上述比较例1相同,计算了开口率。
表1
  比较例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出射侧玻璃衬底144   0.7   0.3   0.3
  出射侧偏光板170   0.18   0.18   0.18
  遮光部190的宽度   0.135   0.135   0.074
  θ1(°)   4.37   7.98   4.37
  θ2(°)   0.01   0.02   0.01
  视角(°)   4.38   8.00   4.38
  开口率(%)   49.9   49.9   72.7
从上述表1可以明确,在实施例1中,获得了比较例1视角的约1.8倍(8.01/4.39)的视角。同时,在实施例2中,获得了比较例1开口率的约1.5倍(72.7/49.9)的开口率。即,实施例2得到了比较例1辉度的约1.5倍的辉度。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185,至少在图像显示部130右眼图像生成区域162及左眼图像生成区域164,和相位差板180、185右眼用偏振光区域181、186及左眼用偏振光区域182、187重叠的区域通过涂敷树脂进行粘接。这样,因为能够使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相互接近并固定,所以,可以开阔视野。并且,如果与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185之间具有空气层的情况相比,能抑制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185之间的内部反射,以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交调失真。同时,特别是对大型的图像显示部130,即使图像显示部130整体性翘曲,粘接层300及相位差板180、185也随着该翘曲而翘曲,从而,能防止在图像显示部130相位差板180、185之间发生波动光栅。同时,因为经过制成薄片的步骤之后树脂固化,能够使粘接层300厚度均一,提高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185的平面度和平行度。并且,还可以通过缩小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185的距离,能一边保持到与缩小该距离之前同程度的视角,同时使各遮光部190宽度变窄。这样,能展开遮光部190间的开口部,使之提高画面的辉度。
图1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以外的其他制造方法的粘贴步骤的剖面图。该其他制造方法,用粘贴步骤代替图1到图11所示的制造方法中的涂敷步骤。该其他制造方法还包括加热步骤。关于该其他制造方法,对与图1到图11所示的制造方法相同的结构以及作用,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12所示,粘贴步骤包括在相位差板180的入射侧面上,粘贴粘接片700的步骤。这里,粘接片700具有树脂层720及支撑该树脂层720的分割胶片710,树脂层720是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作为一个例子,有SuriiBondo(スリ一ボンド)(注册商标)公司的Surii Bondo(スリ一ボンド:注册商标)1630等的氨基丙烯酸酯系的树脂。在图12所述的示例中,通过在相位差板180上的遮光部190的面与粘接片700的树脂层720的面粘接,使相位差板180上粘贴粘接片700。这样,粘接片700可以从卷曲成辊状态下,只拉出粘贴所需部分切断,也可以事先做成票据状。这里,当遮光部190的厚度为3~10μm的时候,粘接片700的树脂层厚度最好为15μm到75μm。这样,树脂可以运动到遮光部190间的凹部,可以使表面平滑。
图13是继续图12说明粘贴步骤的剖面图。如图13所示,粘贴步骤还包括,在相位差板180的入射侧面粘贴的粘接片700的分割胶片710一侧,通过压上加热后的辊800,将粘接片700在相位差板180制成薄片的步骤。在图13所示的步骤中,在气体环境温度80摄氏度以及大气压(0.1MPa)的加热炉内,将加热后的辊800在粘接片700的树脂层720上,在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以0.3m/min的速度边滚边移动,制成薄片,粘接片700临时粘接在相位差板180上。通过用加热后的辊800制成薄片,即可沿着由于遮光部190的有无而形成的凹凸形状填充树脂层720,并且树脂层720设置在相位差板180的入射一侧的整面上。
图14是继续图13说明粘贴步骤的剖面图。如图14所示,粘贴步骤还包括从树脂层720剥下被制成薄片的粘接片700的分割胶片710的步骤。从这里,树脂层720以露出来了的状态,残留在相位差板180一侧。
图15是表示在继如上所述粘贴步骤后的制成薄片步骤中,将相位差板180载置在图像显示部130上的步骤的剖面图。如图15所示,在图14的步骤中,露出的树脂层720与图像显示部130的出射侧偏光板170相向重合。这里,确定了相位差板180和图像显示部130之间的位置。在定位中,有时将相位差板180从图像显示部130上多次剥下来,再进行重合,但是,因为树脂层720被压在相位差板180上,所以,把相位差板180从图像显示部130上剥下来的时候,树脂层720能够确实留在相位差板180一侧,可将相位差板180简单地从图像显示部130上剥离下来。
如上所述定位以后,图像显示部130以及相位差板180被施加真空压力制成薄片。在该真空加压制成薄片过程中,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以叠起来了的状态配置在气体环境温度80℃以及压力150Pa的真空炉里。而且用气球状元件,以0.1MPa的压力施于图像显示部130以及相位差板180的一侧,并且持续所述状态3分钟。这样,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被压接的同时,还能除掉树脂层720中的气泡。
而且,如上所述制成薄片步骤以后,还具有加热步骤。在该加热步骤里,在高于大气压的高压气体环境中,加热图像显示部130以及相位差板180。在该加热步骤中的气体环境的压力最好比如上所述制成薄片步骤的制成薄片压力还高。作为该加热步骤的条件的一例,将图像显示部130以及相位差板180配置在气体环境温度60摄氏度以及压力0.6MPa的加热炉里1小时。通过该加热步骤,释放由于上述真空加压制成薄片而产生的图像显示部130以及在相位差板180的变形。进一步地,通过该加热步骤,用真空加压制成薄片可以弄碎或挤出没能被完除去的树脂层720的气泡。在该加热步骤以后,与图8的粘接步骤同样地通过照射紫外线,粘接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
以上,根据从图12到图15所示的实施形态,除了产生从图1到图11所示的实施形态的效果外,而且还有如下所示的效果。根据本实施形态,因为在与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的粘接上使用了粘接片700,所以只要是在粘接片700的树脂层720固化之前,就很容易从图像显示部130上剥下相位差板180。因此,能在图像显示部130和相位差板180之间很容易地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用加热的辊800将树脂层720在相位差板180一侧制成薄片,所以,把相位差板180从图像显示部130剥下来的时候,树脂层720能够确实留在相位差板180一侧,剥离容易。另外,通过事先将树脂层720在相位差板180一侧制成薄片,树脂层720可沿着遮光部190形成的凹凸形状确实填充树脂层720,并且树脂层720确实设置在相位差板180和图像显示部130之间。
同时,因为在制成薄片步骤和粘接步骤之间具有加压步骤,因此,因为在制成薄片步骤中图像显示部130及相位差板180上产生的应变被释放。从而,通过该加热步骤,能够压碎在制成薄片步骤没能除去干净的树脂层720气泡,并压出去。
另外,在从图12到图15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相位差板180上事先粘接粘接片700,制成薄片。也可以代替这种方法,在图像显示部130上事先粘接粘接片700制成薄片。
以上使用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没有限定在上述实施方式所述范围。可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更或者改良,这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不言而喻的。从权利要求范围记载可知,进行这种变更或者改良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Claims (14)

1.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图像显示部,其具有包含生成右眼用图像光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及生成左眼用图像光的左眼图像生成区域的图像生成部,将所述右眼用图像光和所述左眼用图像光以偏光轴相互平行的直线偏振光出射;
以及相位差板,其配置在所述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具有在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以及在所述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的边界、配置在入射侧面上、用于遮蔽入射的所述右眼用图像光及所述左眼用图像光的遮光部;当在所述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所述左眼用偏振光区域,所述右眼用图像光和所述左眼用图像光分别入射时,将已入射的所述右眼用图像光和所述左眼用图像光以偏光轴相互正交的直线偏振光,或者以偏光轴的旋转方向相互逆向的圆偏振光出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涂敷步骤,在所述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面和所述相位差板的所述入射侧面的至少一方上,对所述图像显示部的所述右眼图像生成区域及所述左眼图像生成区域和所述相位差板的所述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及所述左眼用偏振光区域重叠的区域涂敷树脂;
载置步骤,在所述涂敷步骤后,将所述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面与所述相位差板的所述入射侧面相对重合载置;
脱气步骤,载置完成后,在真空炉内对所述树脂进行脱气;
压和制成薄片步骤,脱气期间或脱气后,对所述图像显示部和所述相位差板进行压并制成薄片;以及
粘接步骤,使在所述制成薄片步骤中被制成薄片的所述图像显示部和所述相位差板之间的树脂固化,将所述图像显示部和所述相位差板粘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气步骤,包含用超声波对上述涂敷树脂后的所述图像显示部进行脱气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在减压后的真空炉内执行所述涂敷步骤来对所述树脂进行脱气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敷步骤包含涂敷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所述树脂的步骤,所述粘接步骤包含对所述树脂照射紫外线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还包含有热固化树脂,所述粘接步骤包含对所述树脂加热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敷步骤包含涂敷含有紫外线以及热固化树脂的步骤;
所述粘接步骤包含从所述相位差板一侧对所述树脂照射紫外线,固化所述遮光部之间的所述树脂后,通过加热所述树脂使所述树脂整体固化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敷步骤包含涂敷紫外线以及热固化树脂的步骤;
所述粘接步骤,通过从所述相位差板侧连续对所述树脂照射紫外线,加热所述树脂,使所述树脂整体固化。
8.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图像显示部,其具有包含生成右眼用图像光的右眼图像生成区域及生成左眼用图像光的左眼图像生成区域的图像生成部,将所述右眼用图像光和所述左眼用图像光以偏光轴相互平行的直线偏振光出射;
以及,相位差板,配置在所述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具有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以及在所述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左眼用偏振光区域的边界,配置在入射侧面上,用于遮蔽入射的所述右眼用图像光及所述左眼用图像光的遮光部,当在所述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和所述左眼用偏振光区域,所述右眼用图像光和所述左眼用图像光分别入射时,将已入射的所述右眼用图像光和所述左眼用图像光以偏光轴相互正交的直线偏振光,或者,以偏光轴的旋转方向相互逆向的圆偏振光出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粘贴步骤,在所述图像显示部的出射侧面和所述相位差板的所述入射侧面的至少一方上,对所述图像显示部的所述右眼图像生成区域及所述左眼图像生成区域和所述相位差板的所述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及所述左眼用偏振光区域重叠的区域粘贴包含固化性树脂的粘接片;
脱气步骤,在真空炉内对所述树脂进行脱气;
压和制成薄片步骤,脱气期间或脱气后,对所述图像显示部和所述相位差板进行压并制成薄片;以及
粘接步骤,使在所述制成薄片步骤中被制成薄片的所述图像显示部和所述相位差板之间的树脂固化,粘接所述图像显示部和所述相位差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步骤包括,将具有树脂层及支持所述树脂层的分割胶片的所述粘接片的所述树脂层的侧面粘贴在所述相位差板的所述入射侧面上的步骤;
在粘贴在所述相位差板的所述入射侧面上的所述粘接片的所述分割胶片侧按压加热后的辊,在所述相位差板上将所述粘接片制成薄片的步骤;以及
从所述树脂层剥落被制成薄片的所述粘接片的所述分割胶片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制成薄片步骤和所述粘接步骤之间,在压力高于大气压的气体环境中,加热所述图像显示部及所述相位差板的加热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步骤中的气体环境的压力高于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成薄片步骤中的制成薄片的压力。
12.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是通过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制造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部具有一对玻璃衬底和密封在一对玻璃衬底之间的液晶;
所述出射侧的玻璃衬底厚度小于等于0.5mm。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部具有一对玻璃衬底和密封在一对玻璃衬底之间的液晶;
所述相位差板,具有支持所述右眼用偏振光区域及所述左眼用偏振光区域的玻璃衬底;
所述相位差板的所述玻璃衬底的厚度大于所述图像显示部的所述出射侧的玻璃衬底的厚度。
CN2008100974291A 2007-08-09 2008-05-26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3639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8672 2007-08-09
JP2007-208672 2007-08-09
JP2007208672 2007-08-09
JP2007265907 2007-10-11
JP2007265907 2007-10-11
JP2007-265907 2007-10-11
JP2008031740A JP4482588B2 (ja) 2007-08-09 2008-02-13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31740 2008-02-13
JP2008031740 2008-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3981A CN101363981A (zh) 2009-02-11
CN101363981B true CN101363981B (zh) 2012-01-11

Family

ID=40778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74291A Active CN101363981B (zh) 2007-08-09 2008-05-26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482588B2 (zh)
CN (1) CN101363981B (zh)
TW (1) TWI3750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2218B2 (ja) * 2008-07-28 2010-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32675A (ja) 2008-07-28 2010-02-12 Sony Corp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4525808B2 (ja) * 2008-07-28 2010-08-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82219B2 (ja) 2008-07-28 2010-11-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70948B2 (ja) * 2009-03-03 2011-09-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11048286A (ja) * 2009-08-28 2011-03-10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立体映像表示用光学部材及び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CN102110402B (zh) * 2009-12-25 2013-04-10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产生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JP5424915B2 (ja) * 2010-01-29 2014-0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5033264B2 (ja) * 2010-02-02 2012-09-26 株式会社有沢製作所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表示方法
JP5539746B2 (ja) * 2010-02-02 2014-07-02 株式会社有沢製作所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5871455B2 (ja) 2010-02-23 2016-03-01 山本光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および円偏光レンズ、および円偏光眼鏡
JP5316444B2 (ja) * 2010-03-04 2013-10-16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立体映像表示用光学部材及び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5177163B2 (ja) * 2010-04-06 2013-04-03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立体映像表示用光学部材及び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KR101675845B1 (ko) 2010-06-11 2016-11-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티브 리타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입체 표시 장치
JP5178811B2 (ja) * 2010-12-10 2013-04-10 株式会社有沢製作所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KR101254749B1 (ko) * 2010-10-12 2013-04-15 (주)와이티에스 입체영상표시패널의 제조장치
CN102893202B (zh) * 2010-11-10 2015-01-21 Lg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
KR101354296B1 (ko) * 2010-11-24 2014-01-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패턴드 리타더 제조 방법
KR101291806B1 (ko) * 2010-12-10 2013-07-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CN102809862B (zh) * 2011-05-30 2015-12-0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与显示影像的方法
TWI502958B (zh) * 2011-06-30 2015-10-01 Acer Inc 立體影像顯示裝置及其方法
TWI490551B (zh) * 2011-08-05 2015-07-01 Lg Chemical Ltd 顯示裝置
KR101472180B1 (ko) * 2011-08-09 2014-12-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터
TWI461794B (zh) 2011-08-18 2014-11-21 Innolux Corp 顯示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CN102955292B (zh) * 2011-08-18 2015-07-08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模块与使用该显示模块的显示装置
JP2013156494A (ja) * 2012-01-31 2013-08-15 Fujifilm Corp パターン位相差板、並びにそれを有する偏光板、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TWI464641B (zh) * 2012-04-13 2014-12-11 Au Optronics Corp 具觸控與近接感測功能的顯示器及具感應電極的顯示器結構
TWI476450B (zh) 2012-04-25 2015-03-11 Au Optronics Corp 立體顯示裝置
CN102681236B (zh) * 2012-05-04 2014-07-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及3d影像系统
KR101407927B1 (ko) 2012-11-13 2014-06-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상변화 잉크 조성물을 이용하여 형성된 차광패턴을 포함하는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CN106959531A (zh) * 2017-03-31 2017-07-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光栅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2462A (en) 2009-03-16
CN101363981A (zh) 2009-02-11
JP2009109968A (ja) 2009-05-21
JP4482588B2 (ja) 2010-06-16
TWI375078B (en) 201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3981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93581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0982504B1 (ko) 입체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473654B (en) Micro-retarder
JP4582219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975678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ereoscopic displaying apparatus
JP4591591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540314B (zh) 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该偏光片的3d显示装置
US20120275024A1 (en) Polarizer assembly with adhesive layers
JP587799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3389591A (zh) 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10134404A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521577A (ja) 液晶セルの製造
TW200732765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0032675A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CN107209403A (zh) 高功率工作的偏振开关
JP4962411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811431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CN202886787U (zh) 相位差板及显示装置
JP4123745B2 (ja)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1059949A (ja) 3d映像表示体の製造方法及び3d映像表示体形成用のフィルム
CN101900850B (zh) 光栅式位相差液晶膜制造工艺
KR100577510B1 (ko) 3d 영상표시체의 제조방법 및 3d 영상 표시체 형성용 필름
CN107077026B (zh) 镜面显示器
CN102937728B (zh) 相位差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