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1794B - 顯示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1794B
TWI461794B TW100129628A TW100129628A TWI461794B TW I461794 B TWI461794 B TW I461794B TW 100129628 A TW100129628 A TW 100129628A TW 100129628 A TW100129628 A TW 100129628A TW I461794 B TWI461794 B TW I4617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ye image
display module
regions
elements
ph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9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0122A (zh
Inventor
Yu She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Corp
Priority to TW1001296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61794B/zh
Priority to US13/588,671 priority patent/US891320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10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0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1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17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using polaris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32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 H04N13/337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using polarisation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13/00Details of stereoscopic systems
    • H04N2213/001Construction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Description

顯示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三維(3D)的顯示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顯示器早期由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顯示器進入平面顯示器時,由於影像訊號不需改變,且價格愈來愈便宜,因此陰極射線管顯示器漸漸地被淘汰,平面顯示器快速地竄起。而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業界希望研發視覺效果更佳的顯示器,以呈現出最自然、最真實且具有立體感受的影像提供予消費者,因此三維(3D)影像顯示技術受到相當大的重視。
立體顯示技術可簡單分為戴眼鏡式及裸眼式。其中戴眼鏡式的技術例如有快門眼鏡(shutter glass),是以更新頻率120Hz以上輪流播放左、右眼視角畫面,且快門眼鏡透過與顯示器的同步訊號來確定遮蔽的時間。當顯示器顯示左眼畫面時,快門眼鏡將左眼打開,右眼遮蔽;當顯示器顯示右眼畫面時,快門眼鏡將右眼打開,左眼遮蔽。然而,利用此種技術使得左眼與右眼觀看螢幕的時間非常短,造成顯示裝置表現的整體亮度會下降許多,且使用者會有畫面閃爍的感覺。
此外,另一種戴眼鏡式的三維(3D)顯示器是以戴偏光眼鏡的方式來呈現3D。此技術的原理是在一般液晶顯示器 前面貼上一層相位延遲膜,利用光的偏振方向來將左眼與右眼的影像分離。但此技術在觀看的角度較大時,便會有例如左眼影像進入右眼的干擾問題出現,造成使用者視覺上的混淆與不適。因此研發出提高視角並降低干擾程度或提升整體亮度的三維顯示器實為業界一致努力的目標。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顯示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其利用遮光元件的設置,改善顯示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之視角干擾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方面,提出一種顯示模組。顯示模組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黑色矩陣層、複數個第一遮光元件以及一相位延遲膜。第一透明基板具有多個左眼影像區域以顯示左眼影像與多個右眼影像區域以顯示右眼影像,每一左眼影像區域係相鄰每一右眼影像區域。黑色矩陣層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之一側上,黑色矩陣層設置於相鄰之左眼影像區域與右眼影像區域之一交界處。多個第一遮光元件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之另一側上,此些第一遮光元件之位置實質上分別對應於此些左眼影像區域與此些右眼影像區域之交界處。相位延遲膜位於第一透明基板之另一側,具有相位相異之多個第一相位延遲區域與多個第二相位延遲區域。每一第一相位差區域係相鄰於每一第二相位差區域。此些第一相位延遲區域與此些第二相位延遲區域之位置實質上分別對應於此些左眼影像區域與此些右眼影像區域之位置。顯示模組更包括一偏光膜位於相位 延遲膜與此些第一遮光元件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方面,提出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括一薄膜電晶體模組、一顯示模組以及一液晶層。液晶層位於薄膜電晶體模組與顯示模組之間。而顯示模組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黑色矩陣層、複數個第一遮光元件、一相位延遲膜以及一偏光膜。第一透明基板具有多個左眼影像區域以顯示左眼影像與多個右眼影像區域以顯示右眼影像,每一左眼影像區域係相鄰於每一右眼影像區域。黑色矩陣層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之一側上,黑色矩陣層設置於相鄰之左眼影像區域與此些右眼影像區域之一交界處。多個第一遮光元件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之另一側上,此些第一遮光元件實質上分別對應於此些左眼影像區域與此些右眼影像區域之交界處。相位延遲膜位於第一透明基板之另一側,具有相位相異之多個第一相位延遲區域與多個第二相位延遲區域。每一第一相位差區域係相鄰於每一第二相位差區域。此些第一相位延遲區域與此些第二相位延遲區域之位置實質上分別對應於此些左眼影像區域與此些右眼影像區域之位置。偏光膜位於相位延遲膜與此些第一遮光元件之間。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第1A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示意圖。顯示裝置2,例如為三維(3D)顯示器,可讓使用者 搭配輔助光學工具(例如為包括相位延遲膜的眼鏡)觀看顯示裝置2產生的立體影像。顯示裝置2包括一薄膜電晶體模組100、一液晶層200以及一顯示模組300。液晶層200位於薄膜電晶體模組100與顯示模組300之間。當薄膜電晶體模組100與顯示模組300之間產生電場變化,可造成液晶層200中的液晶分子偏轉,藉以改變行經液晶層200之光線的偏極性。
請同時參照第1A圖與第1B圖,其中第1B圖係繪示第1A圖中之顯示模組之側視圖。顯示模組300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310、一第二透明基板320、一黑色矩陣層(black matrix layer)330、多個第一遮光元件340、一相位延遲膜360以及一偏光膜370。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板310可例如為玻璃基板。第一透明基板310具有多個左眼影像區域311以顯示左眼影像與多個右眼影像區域312以顯示右眼影像,區域311與312在x-y平面上的形狀實質上例如為朝y軸方向延伸之長條狀,但並非限縮於此。每一左眼影像區域311係相鄰於每一右眼影像區域312。顯示給左眼看的光線可例如從左眼影像區域311靠近-z軸方向之一側進入第一透明基板310;顯示給右眼看的光線可例如從右眼影像區域312靠近-z軸方向之一側進入第一透明基板310。黑色矩陣層330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310之一側上,例如為第一透明基板310靠近-z軸方向之一側。黑色矩陣層310可設置於相鄰之左眼影像區域311與右眼影像區域312之一交界處。其中,黑色矩陣層330之中心軸330a可區隔左眼 影像區域311與右眼影像區域312。
在本實施例中,相位延遲膜360位於第一透明基板310之另一側,例如為第一透明基板310靠近+z軸方向之一側。相位延遲膜360具有相位相異之多個第一相位延遲區域361與多個第二相位延遲區域362,第一相位延遲區域361與第二相位延遲區域362之相位延遲實質上例如為λ/2。每一第一相位差區域361係相鄰於每一第二相位差區域362。此些第一相位延遲區域361與此些第二相位延遲區域362在x-y平面上的形狀實質上例如為朝y軸方向延伸之長條狀,但並非限縮於此。第一相位延遲區域361與第二相位延遲區域362之位置,實質上分別對應於左眼影像區域311與右眼影像區域312之位置。
觀看此顯示裝置2時需要一輔助光學工具,例如為眼鏡。此眼鏡之左眼鏡片可設定僅使經過第一相位延遲區域361之光線經過。同樣地,此眼鏡之右眼鏡片可設定僅使經過第二相位延遲區域362之光線經過。在理想狀態下,顯示裝置2產生用以給左眼看的光線需從左眼影像區域311之-z軸方向側進入第一透明基板310,並經過第一相位延遲區域361以進入左眼鏡片,例如為光線L1。同樣地,顯示裝置2產生用以給右眼看的光線需從右眼影像區域312之-z軸方向側進入第一透明基板310,並經過第二相位延遲區域362以進入右眼鏡片,例如為光線R1。如此一來,眼鏡之各眼鏡片就可確切的接收到應從顯示裝置2收到的光線。
但因為光線係會往四面八方發射,所以亦可能發生例 如從左眼影像區域311之-z軸方向側進入第一透明基板310的光線經過第二相位延遲區域362,例如”跨區”的光線L2。原本應該進入左眼鏡片的光線L2卻因為行經非預期的第二相位延遲區域362,使得光線L2可進入到眼鏡的右眼鏡片,造成使用者視覺上的混淆與干擾。光線R2亦為同理,因此不予贅述。一般而言,隨著觀看顯示裝置2的仰角或俯角越大時,如上述視覺上的混淆與干擾會越嚴重。
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第一遮光元件340設置於第一透明基板310之另一側上,例如為第一透明基板310靠近+z軸方向之一側。第一遮光元件340在x-y平面上之形狀實質上例如為朝y軸方向延伸之長條狀,例如為黑色條物(black strip),但並非限縮於此。如第1B圖所示,此些第一遮光元件340之位置實質上分別對應於左眼影像區域311與右眼影像區域312之交界處。其中,第一遮光元件340之中心軸340a實質上可分別對齊於左眼影像區域311與右眼影像區域312之交界處的黑色矩陣層330之中心軸330a,如第1B圖所示。
因為第一遮光元件340設置之位置對應於左眼影像區域311與右眼影像區域312之交界處,因此可遮擋之光線多為”跨區”的光線。換句話說,也就是非預期行進方向或者會造成使用者視覺干擾的光線,例如為光線L2與R2。如此一來,可藉由設置第一遮光元件340遮擋例如光線L2與R2此類光線,降低使用者右眼看到左眼影像或者左眼看到右眼影像之視覺干擾狀況。讓使用者在各種視角 下,左右眼可分別接收到最多特定且正確的光線,以在腦中疊合左右眼所接收到的光線,進而產生立體影像的感覺。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遮光元件340之寬度B2係可調整的,而第一遮光元件340的寬度可實質上相等或大於黑色矩陣層330寬度。如果寬度B2設定較大,則可遮蔽更多此類行進至非預期相位延遲區域的光線,例如光線L2與R2。如此一來,在一定的干擾程度下,可使觀看的視角範圍大幅提昇。如果寬度B2設定較小,則可提昇使顯示裝置2之開口率,使顯示裝置2表現的亮度升高,或者在減少例如是背光模組的亮度下,可維持顯示裝置2整體的亮度表現。
在本實施例中,偏光膜370位於相位延遲膜360與此些第一遮光元件340之間,用以使特定偏振方向的光線經過。再者,顯示裝置2更可包括另一偏光膜(未繪示於圖中),係位於相位延遲膜360相對偏光膜370之另一側。顯示模組300更包括一第二透明基板320,例如為玻璃基板。第二透明基板320位於第一遮光元件340與偏光膜370之間。第二透明基板320的厚度選擇可用以調整第一遮光元件340與偏光膜370之間的距離。但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省略第二透明基板320。顯示模組300更包括透明膠體380,可用以黏合相位延遲膜360與偏光膜370或黏合第一遮光元件340、第一透明基板310與第二透明基板310,但並非限縮於此。
請參照第2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顯 示模組之側視圖。本實施例之顯示模組400與上個實施例之顯示模組300不同之處在於,顯示模組400更包括多個第二遮光元件350,第二遮光元件350可設置於相位延遲膜360之一側上。偏光膜370位於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間。實施例中,第二遮光元件350之位置係可實質地對應於第一相位延遲區域311與第二相位延遲區域312之交界處。且第二遮光元件350之中心軸350a,實質上分別對齊於第一遮光元件340之中心軸340a。第二遮光元件350之寬度實質上與第一遮光元件340之寬度B4相同,但並非限縮於此。
第二遮光元件350之設置亦可遮擋”跨區”的光線。舉例來說,雖然從左眼影像區域311靠近-z軸方向之一側進入第一透明基板310的光線L3,係未被第一遮光元件340遮擋而可直接經過第二相位延遲區域362,但因為設置第二遮光元件350使得光線L3可被遮擋下來,避免錯誤的光線造成使用者視覺上的干擾。光線R3的遮擋亦為同理,因此不予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黑色矩陣層330與第一遮光元件340之間的距離D3,和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間的距離D4實質上相等(如第1A、2和3圖所示),但並非限縮於此,亦可相異(如第4圖所示)。而第二透明基板320可位於第二遮光元件350與第一遮光元件340之間。第二透明基板320之厚度選擇,可調整第二遮光元件350與第一遮光元件340之間的距離D4。其餘部分與顯示模組300之實施例相似,因此不予贅述。
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中顯示模組之側視圖。顯示模組500與上個實施例之顯示模組400不同之處在於,第一遮光元件340之中心軸340a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中心軸350a之間具有些微段差G。例如在製程上貼合時發生些許誤差,仍是在可允許的範圍內。其餘部分與顯示模組400相似,因此不予贅述。
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中顯示模組之側視圖。顯示模組600與上個實施例之顯示模組400不同之處在於,省略第二透明基板320。其中,黑色矩陣層330與第一遮光元件340之間的距離D7實質上大於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間的距離D8。顯示模組600其餘部分與顯示模組400相似,因此不予贅述。
以下列舉實施例1到實施例6,以及比較例1到比較例2在各種不同間距與寬度的設計下,視角與開口率的比較。首先,說明實施例1到實施例6,以及比較例1到比較例2中的間距與寬度設定。
<實施例1>
請參照第1B圖。黑色矩陣層330與第一遮光元件340之間的距離D1,和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相位延遲膜360的距離D2皆為700微米。黑色矩陣層330之寬度B1為100微米,而第一遮光元件340之寬度B2為150微米。各左眼影像區域311與各右眼影像區域312之寬度A1皆為363 微米。
<實施例2>
請參照第2圖。黑色矩陣層330與第一遮光元件340之間的距離D3,和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間的距離D4皆為700微米。黑色矩陣層330之寬度B3為100微米,而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寬度B4為150微米。各左眼影像區域311與各右眼影像區域312之寬度A3皆為363微米。
<實施例3>
請參照第2圖。黑色矩陣層330與第一遮光元件340之間的距離D3,和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間的距離D4皆為700微米。黑色矩陣層330之寬度B3為75微米,而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寬度B4為105微米。各左眼影像區域311與各右眼影像區域312之寬度A3皆為363微米。
<實施例4>
請參照第3圖。黑色矩陣層330與第一遮光元件340之間的距離D5,和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間的距離D6皆為700微米。黑色矩陣層330之寬度B5為100微米,而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寬度B6為150微米。各左眼影像區域311與各右眼影像區域312之寬度A5皆為363微米。段差G為30微米。
<實施例5>
請參照第3圖。黑色矩陣層330與第一遮光元件340之間的距離D5,和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間的距離D6皆為700微米。黑色矩陣層330之寬度B5為75微米,而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寬度B6為105微米。各左眼影像區域311與各右眼影像區域312之寬度A5皆為363微米。段差G為30微米。
<實施例6>
請參照第4圖。黑色矩陣層330與第一遮光元件340之間的距離D7為700微米,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間的距離D8為300微米。黑色矩陣層330之寬度B7為100微米,而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寬度B8為150微米。各左眼影像區域311與各右眼影像區域312之寬度A7皆為363微米。
<比較例1>
傳統的顯示裝置可例如為第4圖所示,但省略第一遮光元件340。黑色矩陣層33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間的距離為1000微米。黑色矩陣層330之寬度B7為100微米,而第二遮光元件340之寬度B8為150微米。各左眼影像區域311與各右眼影像區域312之寬度A7皆為363微米。
<比較例2>
此裝置與比較例1除了第二遮光元件之中心軸與黑色矩陣層之中心軸之間具有30微米的段差外,其餘部分與比較1相似,因此不予贅述。
下列表一說明各實施例與各比較例視角範圍的表現,其中視角範圍係以干擾(crosstalk)小於等於7%時的視角範圍為比較基準。請參照第1A圖以說明視角與干擾(crosstalk)之定義。首光,平行於z軸方向並指向顯示裝置2中心的視線角度定義為0度。當觀察者朝-x軸方向移動,觀察者與顯示裝置2之中心的連線會與z軸夾出一角度α。
而干擾(crosstalk)之數值意指例如眼鏡之左眼鏡片接收到顯示裝置2欲顯示給右眼看(也就是錯誤的光線)的光強度,除以接收到顯示裝置2欲顯示給左眼看(也就是正確的光線)的光強度之百分比。在特定的夾角α下,干擾(crosstalk)之百分比數值越小,表示在此特定角度α下觀看顯示裝置2時,觀察者視覺受到干擾的程度越小。一般來說,夾角α為0度時干擾值最小。隨著夾角α之絕對值變大,干擾值亦會變大。表一即說明當干擾值小於等於7%時的視角範圍與總視角值。
由表一可看出,在總視角部分,除了實施例3與實施例5之外,不管是在無段差或者有段差的比較上面,實施例的總視角皆相較於比較例有大幅的改善。在無段差部分,比較例1之總視角僅為24度,但實施例1、2與6最小的總視角達到28度,因此實施例之總視角改善至少有4度之多。另外,在有段差部分,比較例2之總視角僅為22度,但實施例4的總視角達到28度,實施例視角改善達到6度之多。
而在實施例3以及實施例5之部分,由於其黑色矩陣層330之寬度為75微米,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寬度為105微米,此兩數據都分別比其他實施例之黑色矩陣層330之寬度為100微米,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之寬度為150微米還要短,因此實施例3以及實施例5中的顯示模組遮蔽錯誤光線的能力自然較普通,但也跟對應的比較例之總視角表現的差不多。但是,也因為實施例3以及實施例5之黑色矩陣層330、第一遮光元件340與第二遮光元件350寬度較短的關係,使 得顯示裝置的開口率大幅改善,增加顯示的亮度。請參照表二,表二中的開口率數值係在實施例3與5以及比較例1與2於干擾(crosstalk)為7%視角24度下,所測得的開口率。
由表二可看出,不管是無段差與有段差之開口率比較,實施例相對於比較例改善了至少7.8%的開口率,讓使用者觀看顯示裝置時可有更佳的亮度,或者可以較小背光亮度使顯示裝置達到相同的亮度表現,進而節省能源。而且,實施例3與5於改善了至少7.8%開口率的優良表現下,在干擾(crosstalk)要求為7%以下的總視角仍可之仍然維持一定的水準。
顯示模組利用第一遮光元件的設置,可有效的遮擋例如是右眼光線進入左眼或者左眼光線進入右眼此類非預期行進方向的光線。如此一來,可更正確的使每隻眼睛透過例如為光學眼鏡,接受到各眼睛應該接收到的光線,降低視覺干擾的情形。甚者,更可以增加第二遮光元件以遮擋更多的非預期行進方向之光線。而且,在一定的黑色矩 陣層、第一及第二遮光元件的寬度下,此些實施例提供之顯示模組相較於習知技術皆可大幅的擴大在一定的干擾度下之可視範圍。另一方面,縮短黑色矩陣層、第一及第二遮光元件的寬度,使實施例在特定角度下之視角範圍接近習知技術的視角範圍的同時,實施例的開口率相較於習知技術可大幅升高,因而使顯示裝置之顯示亮度提昇,抑或可降低背光模組的亮度使顯示裝置達到相同的亮度表現。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顯示裝置
100‧‧‧薄膜電晶體模組
200‧‧‧液晶層
300、400、500、600‧‧‧顯示模組
310‧‧‧第一透明基板
311‧‧‧左眼影像區域
312‧‧‧右眼影像區域
320‧‧‧第二透明基板
330‧‧‧黑色矩陣層
330a、340a、350a‧‧‧中心軸
340‧‧‧第一遮光元件
350‧‧‧第二遮光元件
360‧‧‧相位延遲膜
361‧‧‧第一相位延遲區域
362‧‧‧第二相位延遲區域
370‧‧‧偏光膜
A1、A3、A5、A7、B1~B8‧‧‧寬度
D1~D8‧‧‧距離
G‧‧‧段差
L1、L2、L3、R1、R2、R3‧‧‧光線
α‧‧‧角度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示意圖。
第1B圖繪示第1圖中之顯示模組之側視圖。
第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顯示模組之側視圖。
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中顯示模組之側視圖。
第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中顯示模組之側視圖。
300‧‧‧顯示模組
310‧‧‧第一透明基板
311‧‧‧左眼影像區域
312‧‧‧右眼影像區域
320‧‧‧第二透明基板
330‧‧‧黑色矩陣層
330a、340a‧‧‧中心軸
340‧‧‧第一遮光元件
360‧‧‧相位延遲膜
361‧‧‧第一相位延遲區域
362‧‧‧第二相位延遲區域
370‧‧‧偏光膜
A1、B1、B2‧‧‧寬度
D1、D2‧‧‧距離
L1、L2、R1、R2‧‧‧光線

Claims (16)

  1. 一種顯示模組,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具有複數個左眼影像區域以顯示左眼影像與複數個右眼影像區域以顯示右眼影像,每一該左眼影像區域係相鄰於每一該右眼影像區域;一黑色矩陣層,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基板之一側上,該黑色矩陣層設置於相鄰之該左眼影像區域與該右眼影像區域之一第一交界處;複數個第一遮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基板之另一側上,該些第一遮光元件之位置實質上分別對應於該第一交界處;一相位延遲膜,位於該第一透明基板之另該側,具有相位相異之複數個第一相位延遲區域與複數個第二相位延遲區域,且該些第一相位延遲區域與該些第二相位延遲區域之位置實質上分別對應於該些左眼影像區域與該些右眼影像區域之位置;以及複數個第二遮光元件,設置於該相位延遲膜一側上,且該些第二遮光元件之位置實質上對應於該些第一相位延遲區域與該些第二相位延遲區域之一第二交界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模組,更包括一第一偏光膜,該第一偏光膜位於該相位延遲膜與該些第一遮光元件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些第二遮光元件之中心軸,實質上分別對齊於該些第一遮光元件之中心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模組,更包括一第二透明基板,該第二透明基板位於該些第二遮光元件與該些第一遮光元件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些第二遮光元件之形狀實質上為長條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些第一遮光元件之中心軸實質上分別對齊於該第一交界處的該黑色矩陣層之中心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些左眼影像區域與該些右眼影像區域之形狀實質上為長條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些第一遮光元件之形狀實質上為長條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模組,更包括一第二偏光膜,該第二偏光膜位於該相位延遲膜相對該第一偏光膜另一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左眼顯示區域的寬度和該右眼顯示區域的寬度實質上相等。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遮光元件的寬度和該第二遮光元件的寬度實質上相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遮光元件的寬度和該黑色矩陣層的寬度實質上相等。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第一遮光元件的寬度實質上大於該黑色矩陣層的寬度。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黑色矩陣層與該些第一遮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和該些第一遮光元件與該些第二遮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實質上相等。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黑色矩陣層與該些第一遮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實質上大於該些第一遮光元件與該些第二遮光元件之間的距離。
  16.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薄膜電晶體模組;一顯示模組,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具有複數個左眼影像區域以顯示左眼影像與複數個右眼影像區域以顯示右眼影像,每一該左眼影像區域係相鄰於每一該右眼影像區域;一黑色矩陣層,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基板之一側上,該黑色矩陣層設置於相鄰之該左眼影像區域與該右眼影像區域之一第一交界處;複數個第一遮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基板之另一側上,該些第一遮光元件之位置實質上分別對應於相鄰之該左眼影像區域與該右眼影像區域之該第一交界處;一相位延遲膜,位於該第一透明基板之另該側,具有相位相異之複數個第一相位延遲區域與複數個第二相位延遲區域,每一該第一相位延遲區域係相鄰於每一該第二相位延遲區域,且該些第一相位延遲區域與該些第 二相位延遲區域之位置實質上分別對應於該些左眼影像區域與該些右眼影像區域之位置;一第一偏光膜,位於該相位延遲膜與該些第一遮光元件之間;以及複數個第二遮光元件,設置於該相位延遲膜一側上,且該些第二遮光元件之位置實質上對應於該些第一相位延遲區域與該些第二相位延遲區域之一第二交界處;以及一液晶層,位於該薄膜電晶體模組與該顯示模組之間。
TW100129628A 2011-08-18 2011-08-18 顯示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TWI4617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9628A TWI461794B (zh) 2011-08-18 2011-08-18 顯示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US13/588,671 US8913203B2 (en) 2011-08-18 2012-08-17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phase retardation film with first-phase and second-phase retardation regions corresponding to positions of left and right eye pixel regio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9628A TWI461794B (zh) 2011-08-18 2011-08-18 顯示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0122A TW201310122A (zh) 2013-03-01
TWI461794B true TWI461794B (zh) 2014-11-21

Family

ID=47712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9628A TWI461794B (zh) 2011-08-18 2011-08-18 顯示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913203B2 (zh)
TW (1) TWI4617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1030A1 (ja) * 2012-04-06 2013-10-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KR101323465B1 (ko) * 2012-05-22 2013-10-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블랙 스트립을 구비한 패턴드 리타더 타입의 영상 표시장치
CN102854631B (zh) * 2012-09-27 2015-05-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立体影像显示设备以及其形成方法
JP2023039204A (ja) * 2021-09-08 2023-03-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デバイス及び表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7562A (en) * 1994-12-16 1999-06-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nd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TW201109788A (en) * 2009-09-08 2011-03-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ilter unit and its relate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TW201109733A (en) * 2009-09-04 2011-03-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3D-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related display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4996A (ja) 2007-07-04 2009-01-2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4482588B2 (ja) 2007-08-09 2010-06-16 株式会社有沢製作所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42147B (zh) * 2010-12-30 2014-06-21 Au Optronics Corp 立體光學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7562A (en) * 1994-12-16 1999-06-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nd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TW201109733A (en) * 2009-09-04 2011-03-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3D-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related display system
TW201109788A (en) * 2009-09-08 2011-03-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ilter unit and its relate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0122A (zh) 2013-03-01
US20130044268A1 (en) 2013-02-21
US8913203B2 (en) 2014-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9099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CN110401829B (zh) 一种裸眼3d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方法
US8582043B2 (en) 2D/3D switchable LC lens unit for use in a display device
US9057909B2 (en)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3D display device
US9772500B2 (en) Double-layered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3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40049706A1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4950544A (zh) 裸眼3d显示装置
JP5634503B2 (ja) アクティブシャッターメガネ及び立体映像認識システム
TW201940923A (zh) 顯示器
TWI461794B (zh) 顯示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CN105676466A (zh) 一种3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3885229A (zh) 一种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3d显示装置
KR10186161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40080042A (ko)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US8988618B2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comprising a phase retarder having a plurality of first and second strip shapes and a plurality of board-like structures disposed in a liquid-crystal layer
CN104238127A (zh) 一种裸眼立体显示装置
TWI526717B (zh) 裸視立體顯示裝置及排列裸視立體顯示裝置之像素的方法
KR20140147542A (ko) 2d/3d 영상표시장치
CN102955292B (zh) 显示模块与使用该显示模块的显示装置
TW201416708A (zh) 裸眼式立體顯示裝置及其液晶透鏡
JP2012185500A (ja) マイクロ構造光位相シフトフィルムとレンズ
KR10179257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07799252U (zh) 一种虚拟现实眼镜及3d显示系统
KR10177427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30286305A1 (en) 3d display device and phase retarder film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