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1636A - 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1636A
CN101361636A CNA2008101349599A CN200810134959A CN101361636A CN 101361636 A CN101361636 A CN 101361636A CN A2008101349599 A CNA2008101349599 A CN A2008101349599A CN 200810134959 A CN200810134959 A CN 200810134959A CN 101361636 A CN101361636 A CN 101361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fuel
pot
thermal part
heating
equal the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49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阳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ita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ita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ita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ita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61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16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一人用的调理好的食物也能够进行保温,且除保温以外还可作为普通的小型炉子来使用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该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具备:形成为具有便携式燃料的放置面的有底盖状的炉子;设置在该炉子上并可在其上部放置锅的火撑子,在火撑子的内端的阶梯部,可拆装地设置有有底圆筒状的均热部件,并通过将该均热部件置于便携式燃料和锅之间,从而成为可以将盛放在锅中的做好的食物进行保温。在火撑子上,设置有保温壁。均热部件,是从铁、铝、不锈钢、石墨、铜中所选出的材质。均热部件的直径对使用的锅的口径之比为,0.15以上1.0以下。

Description

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加热或保温一人用的饭菜时使用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
背景技术
作为不需要热水槽,而主要能够将做好的饭菜进行适温并且安全地保温或者加热的大型的加热保温器,本申请人,提出有专利文献1的加热保温器。
该加热保温器,是在容纳便携式燃料的燃料放置处的上方,配设热传导板而构成的,通过使便携式燃料的热分散到热传导板整体,来实现热传导板的均热化,以便能够将放在该热传导板上的保温盘的饭菜整体地进行加热保温。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68874号公报
然而,上述以往的加热保温器,由于热传导板被形成为圆板状,因此在使用无底部凸边的保温盘的情况下,则在该热传导板,与放在其上的保温盘之间形成有空隙。
在这种情况下,保温盘就不能通过来自热传导板的热传导进行加热,而成为通过来自热传导板的辐射热、和因便携式燃料的火焰而产生的自然对流的热风进行加热。因此,受使用该加热保温器的室内所设置的空调装置或电风扇的风的影响,在该空隙中吹入有风的情况下,因便携式燃料的火焰而自然对流的热风,就从热传导板的周围蔓延,不加热保温盘而流失掉,因此保温盘,变成主要只通过来自热传导板的辐射热而被加热,因而不能够充分地加热保温。
特别是,在使用较小的便携式燃料的一人用小型炉子的情况下,由于火力较弱,而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因此会产生不能进行整体地加热保温这样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实际情况所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一人用的做好的食物也能够进行保温,而且,除保温以外还能够作为普通的小型炉子来使用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是一种具备:形成为有底盖状的炉子部,其具有便携式燃料的放置面;火撑子部,其设置在该炉子部上并可在自身上部放置锅的加热保温器,其中,在火撑子部的内端部,可拆装地设置有有底圆筒状的均热部件,并通过将该均热部件置于便携式燃料和锅之间,从而可以将盛放在锅中的做好的食物进行保温。
在火撑子部,还可以设置保温壁,其围绕在设置于该火撑子部的均热部件和便携式燃料的更外侧。
均热部件,可以是从铁、铝、不锈钢、石墨、铜中所选出的材质。
均热部件的直径d对使用的锅的口径D之比d/D,可以是0.15以上1.0以下。
均热部件的底盖部的厚度,可以为0.1mm以上10mm以下,圆筒部的高度可以为5mm以上50mm以下。
可以作成均热部件的圆筒部的上端与锅底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火撑子部的内端部,可拆装地设置有底圆筒状的均热部件,因此在均热部件的圆筒部内充满热风,因而即使是火力较小的便携式燃料,也能够通过来自该均热部件的辐射热和在圆筒部内充满的热风,来加热盛放在锅中的做好的食物。
另外,通过取下均热部件而用便携式燃料的火焰直接加热锅,还能够作为普通的炉子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分解图。
图3中,(a)及(b)分别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的使用状态的简略侧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的均热部件的侧剖视图。
图5为说明使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的实施例的简略图。
符号说明如下:
1...加热保温器;10...均热部件;11...炉子;12...火撑子;12b...保温壁;12d...阶梯部(内端部);2...便携式燃料;3...锅。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以下,简单地称为加热保温器)1的使用状态,图4为表示该加热保温器1的均热部件10。
即,该加热保温器1,由炉子11和火撑子12以及均热部件10构成,在火撑子12的内侧设置均热部件10,并将该均热部件10,置于于设置在炉子11中的便携式燃料2和设置在火撑子12之上的锅3之间。
炉子11,形成为有深度的盘状,且其外周面的一部分被切除。从而能够从该切口部11a,向炉子11的中央部取放设置便携式燃料2。另外,该切口部11a,成为设置于炉子11的中央部的便携式燃料2的点火源,并且成为用于使便携式燃料2在燃烧时不产生不完全燃烧的空气的供给源。另外,炉子11的周边被扩径,并在该扩径部11b放置火撑子12。
火撑子12的构成包括:可放置在上述炉子11的扩径部11b上的五根支承腿部12a和连结这些支承腿部12a的圆筒状的保温壁12b。
在各支承腿部12a上,设置有放置在上述炉子11的扩径部11b上的底座部12c。各支承腿部12a,在该底座部12c被放置在炉子11的扩径部11b上的状态下,以从扩径部11b朝向中心方向,以均等的间隔呈放射状的方式被定位。为了能使各支承腿部12a与多个直径不同的锅3相对应,而将其上面形成为朝向中心部逐渐变低的阶梯状,并在内端的阶梯部12d上放置均热部件10。
保温壁12b,形成为与炉子11的直径大体一致的圆筒状,并焊接固定于各支承腿部12a。将该保温壁12b作成与炉子11的直径大体一致的圆筒状,能够使来自炉子11的便携式燃料2的火焰不从火撑子12向外跑,更有效地传向锅3。该保温壁12b,优选为设置在不妨碍便携式燃料2燃烧的范围。
上述炉子11和火撑子12可以形成为一体。
均热部件10,形成为有底圆筒的浅底盘状。该均热部件10,可以使用由铁、铝、不锈钢、石墨、铜等所形成的部件。
作为该均热部件10的直径,使用在该加热保温器1上所使用的锅3的直径的15%~100%的范围的部件。当小于15%的情况下,便携式燃料2的火焰会从均热部件10周围蔓延至锅3,无异于由该便携式燃料2的火焰直接进行加热的情况,因此锅底的均热性不充分,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温效果。另外,当均热部件10的直径,为锅3的直径的100%,即,在均热部件10大于锅3的直径的情况下,由于变成只通过被便携式燃料2的火焰加热了的来自均热部件10的辐射热而将锅3进行保温,因此热的损失变大从而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温效果。
均热部件10,圆筒部分的高度可以适宜地选用在5mm~50mm的范围。具体地根据火撑子12和锅3的大小来适当地决定。即,将均热部件10放置在火撑子12的内端的阶梯部12d上,并在从其上放置了锅3的状态下,在均热部件10的圆筒部分的上端和锅3之间,优选形成10mm以下的缝隙,或者无缝隙的密封状态。
作为该均热部件的厚度,可以在0.1mm~10mm的范围适当地决定。在如0.1mm那样较薄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所谓的铝箔那样的薄膜状的部件。该厚度,根据设置于炉子11的便携式燃料2的火力,和盛放在锅3中的饭菜,以及锅3的材质等来适当地决定。例如,在由薄板、箔、纸等所构成的轻量的锅的情况下,使用较薄的均热部件10。另外,在铸铁等的铸造制的锅的情况下,使用有一定厚度的均热部件10。
作为便携式燃料2,一般只要是一人用的小型炉子所使用的燃料,则无论是固体燃料还是液体燃料均可使用。
作为锅3,一般只要是一人用的小型炉子所使用的直径为10cm~30cm的锅,则对其形状、大小、材质等不作特别限定,均可使用。
这样所构成的加热保温器1,通过取下均热部件10,就能够作为普通的一人用的小型炉子来使用。另外,在设置均热部件10而用于保温的情况下,如图3(a)及图3(b)所示,有两种如下的使用方法。
如图3(a)所示,当在均热部件10的圆筒部的上端和锅3之间有间隙的情况下,便携式燃料2的火焰,将均热部件10加热,并利用来自该均热部件10的辐射热来加热锅3。另外,被该便携式燃料2的火焰加热而自然对流的热风,从均热部件10的周围蔓延来加热锅3,并且进入均热部件10和锅3的间隙,充满均热部件10的圆筒部内。
因此,距离锅3的中心的相当于均热部件10的直径的范围,是通过均热部件10的辐射热H1,和通过自然对流而充满圆筒部内的热风H2而被均匀地加热,而且由于均热部件10的直径附近的圆筒部,与锅3接近,因此由辐射热对锅3的加热效果H3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另外,在均热部件10的直径的外侧,是由受便携式燃料2的火焰加热而自然对流的热风H4进行加热。在该状态下即使是在室内的空调机或电风扇等的风影响到加热保温器1的情况下,由于在上述H1~H4的热源中,仅损失部分自然对流的热风H4,因而将上述H1~H3作为热源的加热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在使用该加热保温器1的情况下,能够不受室内的空调机或电风扇等风的影响而有效地将盛放在锅3中的食物进行保温。
如图3(b)所示,在均热部件10的圆筒部的上端和锅3之间无间隙的情况下,便携式燃料2的火焰,加热均热部件10,并用来自该均热部件10的辐射热来加热锅3。另外,通过该均热部件10的圆筒部的热传导来加热锅3。此外,受该便携式燃料2的火焰加热而自然对流的热风,从均热部件10的周围蔓延来加热锅3。
因此,距离锅3的中心的相当于均热部件10的直径的范围,是被均热部件10的辐射热H1均匀地加热,而且由于均热部件10的直径附近的圆筒部,与锅3接触,因此成为由热传导加热H5来直接加热锅3。另外,在均热部件10的直径的外侧,是由受便携式燃料2的火焰加热而自然对流的热风H4进行加热。在该状态下即使是在室内的空调机或电风扇等的风影响到加热保温器1的情况下,由于在上述H1、H4、H5的热源中,仅损失部分自然对流的热风H4,因而将上述H1、H5作为热源的加热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在使用该加热保温器1的情况下,能够不受室内的空调机或电风扇等风的影响而有效地将盛放在锅3中的食物进行保温。特别是,利用来自均热部件10的圆筒部的热传导加热H5将锅3进行加热的热量,与利用其它的辐射热H1和热风H4加热的热量相比较大,因此在使均热部件10的圆筒部的上端与锅3接触,利用热传导加热H5进行加热的情况下,通过尽可能地加大均热部件10的直径,而在远离锅3的中心的位置,由热传导加热H5来进行对锅3的加热,从而能够将锅3整体更均匀地加热保温。
实施例1~7、比较例1
使用图1及图2所示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加热保温器1,实施锅3内侧的温度测量试验。
试验是,通过将15g的固体燃料放入φ45mm×H28mm的燃料容器中,并放置在炉子1的中央部点燃、使其燃烧来加热锅3而进行的。
此时,所使用的锅3为,直径240mm、高度60mm的不锈钢制品。均热部件10,使用厚度1mm的部件。另外,在实施例1和3中,如图3(a)所示,是在均热部件10的圆筒部和锅3之间形成了5mm的间隙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在实施例2、4、5、6和7中,如图3(b)所示,是在均热部件10的圆筒部与锅3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加热。作为比较对象,也对不使用均热部件10而直接用火加热锅3的情况进行了试验。
温度,是在锅3内侧的三处(中央部、离中央部50mm、离中央部80mm)装上热电偶,并在锅3为空的状态下进行的测量。
接着,预先将市场出售的炒面400g加热到60℃至75℃,放入锅3中,并与上述同样,点燃15g的固体燃料,使其燃烧,在燃烧结束后,对是否烧焦附着在锅3上进行评价。
将结果表示于表1。
表1
从表1可知,无论是在实施例1至7的哪一种情况,都能够确认出:在离锅3的中心80mm的位置,可确保达到锅3的中心温度的60%以上的温度,且能够不使炒面烧焦附着而加热保温。与此相对,在比较例1的情况下,则不能均匀地将锅3整体进行加热,锅3的中心温度超过了400℃,且出现了炒面烧焦附着的情况。
实施例8~14、比较例2~5
如图5所示,一边从斜上方45度的位置用风扇4吹风,一边进行与实施例2相同条件的温度测量试验。在风速0.1~0.2m/s的情况(实施例8、9)和0.3~0.4m/s的情况(实施例10、11)的两个条件下进行了试验。
另外,对均热部件10,在如下的两种情况下进行了试验,即,如图3(a)所示,在均热部件10的圆筒部和锅3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进行加热的情况(实施例9、11),和如图3(b)所示,在将均热部件10的圆筒部与锅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加热的情况(实施例8、10)。
在进行风速0.3~0.4m/s的试验时,还追加进行了对如下情况进行的温度测量试验,即,采用与实施例4同样的条件,如图3(b)所示,在均热部件10的圆筒部与锅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加热的情况(实施例12)。
作为比较对象,对于不用均热部件10而直接用火加热锅3的情况(比较例2、3),和使用了无圆筒部的板状的均热部件的情况(比较例4、5),也以不同的风速进行了试验。
将结果表示于表2。
表2
从表2可知,无论是在实施例8至12的哪一种情况下,在离锅3的中心80mm的位置,都能够确达到保锅3的中心温度的58%以上的温度。另外,实施例8及10的情况,与实施例9、11、12的情况相比较,由于在均热部件10与锅3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容易受风的影响,使锅3的中心温度本身降低,然而由于将均热部件10的形状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因此并没有像形成为普通的板状的均热部件的比较例4、5那样的温度降低,因而能够确保可以保温的温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于使用较小的便携式燃料的一人用的小型炉子,可用于提供饭菜时的加热或保温。
Figure A200810134959D00101
Figure A200810134959D00111

Claims (6)

1.一种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该加热保温器,具备:形成为有底盖状的炉子部,其具有便携式燃料的放置面;火撑子部,其设置在该炉子部上并可在自身上部放置锅,其特征在于,
在火撑子部的内端部,可拆装地设置有有底圆筒状的均热部件,并通过将该均热部件置于便携式燃料和锅之间,从而可以将盛放在锅中的做好的食物进行保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其特征在于,
在火撑子部,设置有保温壁,其围绕在设置于该火撑子部的均热部件和便携式燃料的更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其特征在于,
均热部件,是从铁、铝、不锈钢、石墨、铜中所选出的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其特征在于,
均热部件的直径d对所使用的锅的口径D之比d/D为,0.15以上1.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其特征在于,
均热部件的底盖部的厚度为0.1mm以上10mm以下,圆筒部的高度为5mm以上50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其特征在于,
作成均热部件的圆筒部的上端和锅底相接触。
CNA2008101349599A 2007-08-10 2008-08-07 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 Pending CN1013616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9888 2007-08-10
JP2007209888A JP5038056B2 (ja) 2007-08-10 2007-08-10 携帯燃料用加熱保温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1636A true CN101361636A (zh) 2009-02-11

Family

ID=40388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349599A Pending CN101361636A (zh) 2007-08-10 2008-08-07 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38056B2 (zh)
CN (1) CN10136163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3429B2 (ja) * 2015-03-04 2019-05-15 株式会社ニイタカ 火力調節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4923B2 (ja) * 1999-05-20 2005-08-17 株式会社三和金属 シチリン
JP3594584B2 (ja) * 2002-01-23 2004-12-02 株式会社クリヤマ 加熱料理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38056B2 (ja) 2012-10-03
JP2009041884A (ja) 200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38249C (en) Automatic constant temperature cookware utensil and combined structure with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device
CN101361636A (zh) 便携式燃料用加热保温器
CN208808168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火锅烤盘
JP2010187914A (ja) 加熱調理装置
CN107975830B (zh) 一种灶具支架
CN109751637A (zh) 锅支架及烹饪灶具
KR20090015234A (ko) 조리구이판
JP2007330406A (ja) 加熱調理架台
CN208764969U (zh) 一种高效制热取暖炉
JP3148396U (ja) 内外二重鍋からなる熱エネルギー効率化調理鍋
CN208582247U (zh) 一种铁板烧
CN201303833Y (zh) 电磁炉炒锅
CN101664279A (zh) 组合式热锅节能装置
CN206637619U (zh) 燃气灶专用均热器
CN210107387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JP2016002354A (ja)
CN203810482U (zh) 煤气灶用多功能隔热罩
CN209932456U (zh) 导热装置
CN202581467U (zh) 燃气灶用煎锅支架
CN218237576U (zh) 一种燃气灶锅架及燃气灶
CN203731513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灶台上的锅圈
TWM560266U (zh) 節能導熱器
CN212815688U (zh) 一种可降温陶瓷茶具
CN217235728U (zh) 一种带反辐射迂回换热节能中餐灶炉膛
JP3155008U (ja) 調理用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72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211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272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