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0894A - 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0894A
CN101350894A CNA200810131635XA CN200810131635A CN101350894A CN 101350894 A CN101350894 A CN 101350894A CN A200810131635X A CNA200810131635X A CN A200810131635XA CN 200810131635 A CN200810131635 A CN 200810131635A CN 101350894 A CN101350894 A CN 101350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ain
gain control
circuit
type f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16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升田成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50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08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46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for receiving on more than one standard at wil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04N21/42607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the incoming bitstream
    • H04N21/4263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the incoming bitstream involving specific tuning arrangements, e.g. two tun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0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12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terrestrial transmission, e.g. DVB-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0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18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cable transmission, e.g. using a cable mod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52Automatic gai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 Television Receiv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本发明的调谐器(1)包括:RF信号输入端(2),输入多频道RF信号;AGC电路(4),设置于RF信号输入端(2)的后级,根据第1增益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使得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宽频带放大电路(5),设置于AGC电路(4)的后级;AGC电路(6),设置于宽频带放大电路(5)的后级,根据第2增益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使得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混频器电路(7),从上述AGC电路(6)输出的信号中选择并取出所需频道的信号;AGC切换电路(15),使上述AGC电路(4)的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同时,使上述AGC电路(6)的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由此,控制上述AGC电路(4)和上述AGC电路(6)。

Description

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广播的数字化发展,对能够以1台接收机来接收地波TV广播和CA(有线)TV广播等多种广播信号的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空中传播和有线传送等的发送介质的不同、以及由于不同的广播方式而造成的频道数和信号强度等发送条件的不同,接收上述这些广播信号的接收机所需具备的性能也各不相同。
例如在CATV广播中,在RF信号传送频带中的134个频道的多频道广播信号以-64dBm~-34dBm的大致均等的信号强度进行传输,信号范围为30dB。其中,上述RF信号传送频带为美国规格,是54MHz~864MHz的频带。因此,由于接收CATV广播信号的接收机对应于多频道接收,既需具有失真小即优良的失真特性,又需具有优良的阻抗匹配性等性能。
而在地波TV广播中,在RF信号传送频带中有68个频道的多频道广播信号被传输,其中,上述RF信号传送频带为美国规格,是54MHz~806MHz的频带。地波TV广播的频道数大约是CATV广播的频道数的一半,但由于被传输的信号强度大约为-80dBm~-20dBm,其信号范围是60dB,是CATV时的两倍。因此,接收地波TV广播信号的接收机需要具有低噪音性能和较大动态范围性能。上述性能基本上取决于接收机所具有的调谐器部的性能。上述调谐器部从多个广播频道中选择并取出所需频道。
以下说明CATV接收所需要的低失真特性。
在调谐器部中的放大电路和混频器电路由于采用非线性元件,因此将发生振幅失真,从而成为互调干扰和高次谐波干扰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输入多个信号时,互调干扰在宽频带放大器或宽频带混频器电路中将成为显著的问题。作为一示例,下面对具有从54MHz到864MHz的广播信号接收频带的CATV广播的情况进行说明。
例如,当在广播信号接收频带内存在其频率为100Mhz和150MHz的两个广播信号时,大多数情况将产生诸如下述频率的互调失真。
100[MHz]+150[MHz]=250[MHz]
2×100[MHz]+150[MHz]=350[MHz]
2×150[MHz]-100[MHz]=200[MHz]
当信号数增加时,上述互调失真将更容易产生。另外,由于信号数的增加,发生并重叠两个以上的相同频率的互调失真的个数将进一步增加。上述两个以上的互调失真由于产生该互调失真的广播信号的频率和广播信号的高次谐波的频率的组合不同而互不相同。由于这样的互调失真,与该互调失真具有相同频率的广播信号的接收将受到干扰。
另外,图8是表示某一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电平与输出信号电平的特性示例的图表。如图8所示,2次互调失真由于输入信号电平的增高而变大。另外,2次互调失真的频率是被输入放大电路中的两个广播信号的频率之和或频率之差的频率。
以下说明影响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等接收特性的噪音指数。
以被级联连接的某一电路块为例,假设最初的块的增益为G1,噪音指数为NF1,另外,连接在上述块之后的块的增益为G2,其噪音指数为NF2,则利用以下式表示总噪音指数NF total。
NF total=NF1+(NF2-1)/G1
由上式可知,当初级的噪音指数(NF1)的值较小,或者初级的增益(G1)较大时,总噪音指数NF total将变小。总噪音指数NF total较小时,接收机的噪音特性将变得良好。
如上所述,为了使失真特性变得良好,需要降低输入信号电平。为了使噪音特性变得良好,需要尽可能降低初级的调谐器的噪音指数并且尽可能地提高其增益。
以下说明图9所示的现有技术中一般用于地波TV广播接收的调谐器101的动作。
输入至RF信号输入端102的多个频道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103被除去频带外信号后,被输入AGC电路104。其中,带通滤波器103可使接收频带附近的频道信号通过。AGC是Auto Gain Control的缩写,表示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104根据从AGC控制信号输入端105输入的AGC控制信号进行增益控制,使得能够与输入的频道信号电平无关地得到稳定的调谐器输出电平。然后,再次通过带通滤波器106被除去频带外信号后,将频道信号输入混频器电路107。输入混频器电路107的信号与本振信号混频,由此,对上述信号实施频率转换并生成IF信号(Intermediate Frequency:中频信号)。其中,上述本振信号由本振电路108产生,并与接收频率对应。被转换成IF信号的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109和IF放大电路110后,从调谐器输出端111输出。一般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利用易于进行数字控制而且频率稳定性高的PLL电路112所构成的频率合成器来进行本振电路108的本振频率控制。PLL电路112所利用的、用于控制本振频率的频率设定数据是通过数据总线113由微型计算机114发送而来。
另外,一般来说,在CATV广播接收用调谐器中,形成以下结构,即,使用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性和失真特性的PIN衰减器电路作为AGC电路,并在其下一级设置RF信号放大电路。其中,上述RF信号放大电路是在宽频带中具有平坦频率特性的宽频带放大电路。
图10表示现有技术的具有CATV广播接收功能并进一步被要求具有低噪音性能的地波数字TV广播接收用调谐器115。在上述地波数字TV广播接收用调谐器115中,首先,设置由PIN衰减器电路构成的AGC电路116,在该AGC电路116的下一级设置RF信号放大电路117和AGC电路118。其中,上述RF信号放大电路117是宽频带放大电路。除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图9所示的地波TV广播接收用调谐器101相同。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两个AGC电路对RF信号进行增益控制。其中,上述两个AGC电路包括由PIN衰减器电路构成的AGC电路116和AGC电路118。在现有技术中,通过从AGC控制信号输入端119输入的同一个AGC控制信号对上述两个AGC电路同时进行控制。
图11是表示现有的接收机在接收CATV广播时的互调干扰特性的频谱。通过该图可以得知,在44.5MHz的频带中存在有较大的互调干扰成分。
例如,在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10-276109号公报(公开日:1998年10月13日)中揭示了一种电视信号接收用调谐器,该电视信号接收用调谐器使接收频道以外的频道也与电缆的阻抗匹配,另外,使从天线输入端泄漏的本振信号较少,并且使NF良好。另外,在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1-102947号公报(公开日:2001年4月13日)中揭示了一种能够不受接收频道或接收电波的影响,可得到其接收品质稳定且良好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以及具有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接收机。
在图10所示的现有的地波数字TV广播接收用调谐器115中,将产生以下问题。
在图10所示的现有的地波数字TV广播接收用调谐器115中,由于两个AGC电路总是同时动作,在上述两个AGC电路中衰减的RF信号的总衰减量是RF信号放大电路117的前一级AGC电路116所产生的衰减量和RF信号放大电路117的后一级AGC电路118所产生的衰减量的总和。由此,在对要求具有良好失真特性的CATV广播进行接收时,将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因RF信号放大电路117的前一级AGC电路116对信号衰减不充分而使得放大后的RF信号失真的问题。
另外,在接收地波TV广播时,在输入信号电平较低的情况下RF信号放大电路117的前一级AGC电路116也会动作,调谐器115的总噪音指数NF total将变大,因此,将会产生调谐器的接收性能恶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进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接收CATV广播信号或地波TV广播信号时,不会产生RF信号失真或接收性能恶化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包括:RF信号输入端,输入多频道RF信号;第1增益控制装置,设置于上述RF信号输入端的后级,根据第1增益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使得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RF信号放大器,设置于上述第1增益控制装置的后级;第2增益控制装置,设置于上述RF信号放大器的后级,根据第2增益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使得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选台电路,从上述第2增益控制装置输出的信号中选择并取出所需频道的信号;控制装置,使上述第1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同时使上述第2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由此,控制上述第1增益控制装置和第2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
根据上述结构,形成以下结构,即,在接收信号为CATV广播的情况和接收信号为地波TV广播的情况下,RF信号放大器前级的第1增益控制装置和RF信号放大器后级的第2增益控制装置中的任意一者的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为固定不变的状态,对另一者的增益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得增益变化。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一种对CATV广播的接收具有良好的失真特性,且对地波TV广播的接收具有低噪音特性,其噪音和拍频(beat)较小且具有良好接收性能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宽频带多频道信号接收机中的调谐器部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宽频带多频道信号接收机的与各动作状态对应的开关切换控制数据的设定例的图。
图4是表示PIN衰减器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PIN二极管特性的图表。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AGC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在接收CATV广播时的互调干扰特性的频谱。
图8是表示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电平与输出信号电平的特性示例的图表。
图9是表示现有技术中一般地波TV广播接收用调谐器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具有CATV广播接收功能,并且被要求具有更低噪音性能的现有地波TV广播接收用调谐器的框图。
图11时表示在利用现有的接收机进行CATV广播接收时的互调干扰特性的频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7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宽频带多频道信号接收机中的调谐器部1。调谐器部1包括RF信号输入端2、带通滤波器3、AGC电路4、宽频带放大电路5、AGC电路6、混频器电路(选台电路)7、带通滤波器8、放大器9、调谐器输出端10、AGC检波电路11、本振电路12、PLL电路13、微型计算机14、AGC切换电路15、增益固定信号生成电路16、译码器17和数据总线18。上述AGC切换电路15具有切换开关SW0和切换开关SW1。
输入至RF信号输入端2的多频道RF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3和AGC电路4后被输入至宽频带放大电路5,接着,在通过AGC电路6后被输入至混频器电路7。被输入至混频器电路7的信号在混频器电路7中与由本振电路12发出的信号进行混频,由此,对上述信号实施频率转换并生成IF信号,即,从AGC电路6输出的信号中选择并取出所需信号。
被频率转换后的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8和放大器9从调谐器输出端10输出,并且被发送至AGC检波电路11。该AGC检波电路11对上述信号的信号电平进行判断,并生成用于使上述电平成为适当的信号电平而进行增益控制的信号,也就是增益控制信号。
从AGC检波电路11输出的增益控制信号被传输至AGC切换电路15。AGC切换电路5具有以下的切换功能,即,将增益固定信号生成电路16所生成的增益固定信号传输至AGC电路4并将从AGC检波电路11输出的增益控制信号传输至AGC电路6,或者,将上述增益固定信号传输至AGC电路6并将从AGC检波电路11输出的增益控制信号传输至AGC电路4。上述增益固定信号是将AGC电路4或AGC电路6的增益预先设定为固定增益的信号,另外,从本振电路12发出的信号的频率由PLL电路13控制,该频率设定数据是从微型计算机14通过数据总线18发送而来。从AGC切换电路15被传输至AGC电路4的信号为第1增益控制信号,其利用上述增益固定信号或上述增益控制信号。同样地,从AGC切换电路15被传输至AGC电路6的信号为第2增益控制信号,其利用上述增益固定信号或上述增益控制信号。
如图2的数据例所示,从微型计算机14通过数据总线18发送的数据作为PLL频率设定数据D0~Dn和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0、SW1合成的数据被输出。该合成数据通过数据总线的1系统的总线被输入译码器17。上述合成数据在译码器17中被分成PLL频率设定数据D0~Dn和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0、SW1。PLL频率设定数据D0~Dn被传输至PLL电路13。该PLL电路13对本振电路12发出的本振信号进行频率设定。另外,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0、SW1被传输至AGC切换电路15,其被用作为对切换开关SW0或SW1的切换进行控制的数据。
这里,假设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0和SW1为图3所示的2位(bit)的数据,并假设当数据为“0”时AGC电路的增益固定,当数据为“1”时AGC电路进行AGC动作。
在要接收地波TV广播的情况下,为尽可能地使噪音特性良好,需要尽量提高AGC电路4的增益,即,需要尽量地减小输入信号的衰减量,其中,上述AGC电路4设置于宽频带多频道信号接收机的调制器部1的初级,即,宽频带放大电路5的前级。因此,AGC电路4的增益优选固定于输入信号的衰减量为最小时的增益,即,固定于最大增益。由此,使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1的数据为“0”,将AGC电路4固定于最大增益。另外,输入调谐器部1的RF信号的AGC仅由AGC电路6控制,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0的数据为“1”,使其进行AGC动作。
在要接收CATV广播的情况下,为使失真特性良好,需要使输入宽频带放大电路5的RF信号的电平下降至适当的电平。此时,使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1的数据为“1”,对处于宽频带放大电路5的前级的AGC电路4进行增益控制。由此,输入宽频带放大电路5的RF信号的电平充分下降,使得从宽频带放大电路5输出的放大信号将不会发生失真。另一方面,使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0的数据为“0”,使AGC电路6的增益固定。
上述AGC电路6的固定增益,也就是当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0的数据为“0”时AGC电路6的固定增益一般为对噪音处理有利并且能够简单地进行设定的最大增益,但是,并不一定为最大增益,也可以将其设定为最适于所在系统的增益。另外,在本示例中,举例表示了AGC电路4和AGC电路6的增益以同1个数据“0”来控制固定增益,也可以各自通过不同的数据来控制固定增益。
例如,当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0或SW1为“0”时,AGC电路被控制在第1固定增益;当上述数据为“1”时,AGC电路被控制在第2固定增益;当上述数据为“2”时,AGC电路进行AGC动作。
使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0和SW1同为“0”,并使得利用了后述的PIN衰减器电路19的AGC电路4和AGC电路6的增益控制电压同为4V,由此控制AGC电路4和AGC电路6均为第1固定增益。这里假设AGC电路4产生的损耗为最小,AGC电路6的最大增益为30dB,且没有由带通滤波器3引起的损耗时,到混频器电路7为止的增益将为30dB,由于增益过高,会产生从AGC电路6输出的放大信号失真的情况。
这里,使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0为“0”,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1为“1”,AGC电路4的控制电压为4V,AGC电路6的控制电压为2V,由此,控制使得AGC电路4的增益为第1固定增益,控制使得AGC电路6的增益为第2固定增益。由此,若设定AGC电路6的增益为20dB,能够减小上述放大信号的失真。
另外,在2位(bit)的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0和SW1中,例如设定数据为“00”,则AGC电路4和AGC电路6两者均为固定增益,能够作为测定调谐器性能时等的测试模式来利用。另外,设定数据为“11”,则能够与现有技术同样地,使AGC电路4和AGC电路6两者同时进行AGC动作。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如图3所示,开关切换控制数据SW0和SW1为2位(bit),但在不需要测试模式或现有技术的AGC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以1位(bit)的数据来进行开关切换控制。
图4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AGC电路4所利用的PIN衰减器电路19的电路图。从带通滤波器3向PIN衰减器电路19的AGC电路输入端22所输入的信号从PIN衰减器电路19的AGC电路输出端23被输出,并被输出至宽频带放大电路5。图4所示的二极管D1~二极管D3是如图5所示的可通过改变正向电流If来改变高频电阻rd的PIN二极管。
在PIN衰减器电路19中,电容器C1的一端连接AGC电路输入端22,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电容器C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器C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另一端连接GND。电容器C4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连接AGC电路输出端23。
要将PIN衰减器电路19作为AGC电路使用,首先要对AGC控制信号输入端20施加AGC控制信号,即AGC电压v1,其中,来自AGC切换电路15的信号被输入到AGC控制信号输入端20。这里,向AGC控制信号输入端20施加最大AGC电压时,电流通过高频截止线圈L1后流经二极管D1、电阻R3。其中,上述最大AGC电压即AGC电压v1,使得通过AGC电路即PIN衰减器电路19得到的信号的衰减量成为最小,也就是成为最大增益。接点A上的电压v2是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对施加于电源端子21上的电源电压vd分压后所得到的电压,并设定使得该电压v2小于被施加最大AGC电压时的接点B上的电压v3。
因此,在AGC控制信号输入端20被施加最大AGC电压的状态下,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被接点B的电压v3施加反向偏压,在上述二极管中没有电流通过,PIN衰减器电路19的输出/输入特性,也就是从AGC电路输入端22输入并从AGC电路输出端23输出的信号的衰减特性仅依存于二极管D1的高频电阻所产生的衰减量。
当降低AGC电压v1时,流过二极管D1的电流减少,二极管D1的高频电阻增大,由此,二极管D1的高频电阻所产生的衰减量增大,增益下降。另外,由于降低AGC电压v1,接点B上的电压v3也下降,当v2大于v3时二极管D2和D3成为正向偏压,因此,电流流过上述二极管D2和D3,从而,流过二极管D1的电流将进一步减少,从而衰减量进一步增大,增益则进一步下降。电压v3越下降,流过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电流越增大,流过二极管D1的电流减少从而衰减量增加,增益下降。
如上所述,被作为AGC电路而使用的PIN衰减器电路19具有以下的AGC特性,即,当AGC电压v1为最大电压时,PIN衰减器电路19的增益为最大增益,由于AGC电压v1的降低其增益也降低。
图6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的AGC电路6所采用的AGC电路24的电路图。从宽频带放大电路5向AGC电路24的AGC电路输入端25输入信号,该信号从AGC电路24的AGC电路输出端27向混频器电路7输出。
AGC电路24是包括双栅型FETQ1的双栅型FET电路,从AGC电路输入端25输入的信号从AGC电路输出端27被输出。偏压输入端28连接偏压电源,施加用于驱动双栅型FETQ1所需要的偏压。从AGC切换电路15输入的信号具有以下特性,即,在增大被输入的AGC电压时增益增大,反之,在降低上述AGC电压时增益下降。其中,上述AGC电压从AGC控制信号输入端26通过电阻R4,成为向栅极G2施加的AGC控制信号。
以下说明AGC电路所具有的电阻。电阻R5的一端连接双栅型FETQ1的栅极G1,另一端连接偏压输入端28。电阻R6的一端连接双栅型FETQ1的栅极G1,另一端连接GND。电阻R7的一端连接双栅型FETQ1的源极S,另一端连接GND。
以下说明AGC电路24所具有的电容器。电容器C5的一端连接AGC电路输入端25,另一端连接双栅型FETQ1的栅极G1。电容器C6的一端连接双栅型FETQ1的栅极G2,另一端连接GND。电容器C7的一端连接双栅型FETQ1的源极S,另一端连接GND。电容器C8的一端连接偏压输入端28,另一端连接GND。电容器C9的一端连接双栅型FETQ1的漏极D,另一端连接AGC电路输出端27。
以下说明AGC电路24所具有的高频截止线圈。高频截止线圈L2的一端连接双栅型FETQ1的漏极D,另一端连接偏压输入端28。
因此,当以PIN衰减器电路19为AGC电路4,以AGC电路24为AGC电路6时,在接收CATV广播时通过使AGC电路4动作,能够使得由宽频带放大电路5放大的RF信号得到不产生失真的良好的失真特性和良好的阻抗匹配性。另外,在接收地波TV广播时通过使AGC电路6动作,由于能够减少在通过AGC电路4和宽频带放大电路5后信号所包含的噪音,所以能够不使调谐器的接收性能恶化并得到低噪音和较广的AGC控制范围。
图7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对CATV广播进行接收时的互调干扰特性的频谱。通过该图能够得知,较之于图11所示的利用了现有接收机接收的情况,在44.5MHz频带中产生的互调干扰成分得到了改善。
(实施方式的概括)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的调谐器部1包括:RF信号输入端2,输入多频道RF信号;AGC电路4,设置于RF信号输入端2的后级,通过第1增益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使得增益固定不定或发生变化;宽频带放大电路5,设置于AGC电路4的后级;AGC电路6,设置于宽频带放大电路5的后级,通过第2增益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使得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混频器电路7,从AGC电路6输出的信号中选择并取出所需的频道信号;AGC切换电路15,使上述控制AGC电路4的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同时使上述AGC电路6的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由此,控制AGC电路4和AGC电路6的增益。
根据上述结构,调谐器部1形成以下结构,即,在接收信号为CATV广播的情况和在接收信号为地波TV广播的情况下,使宽频带放大电路5前级的AGC电路4和宽频带放大电路5后级的AGC电路6中的任意一者的AGC电路的增益被固定为固定不变的状态,另一者的AGC电路的增益发生变化。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一种对CATV广播的接收具有良好的失真特性,对地波TV广播的接收具有低噪音特性,噪音和拍频较小且具有良好的接收性能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
在上述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的调谐器部1中,也可以使上述AGC电路4和AGC电路6中的任意一者的AGC电路的增益固定不变,对另一者的AGC电路的增益进行控制。
由此,在进行地波TV广播的接收时使AGC电路4的增益固定不变,对AGC电路6的增益进行控制,能够降低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整体的噪音指数,得到良好的噪音特性。另外,在进行CATV广播的接收时使AGC电路6的增益固定不变,对AGC电路4的增益进行控制,能够防止宽频带放大电路5的输出信号失真,得到良好的失真特性。
在上述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的调谐器部1中,也可以接收CATV广播信号和地波TV广播信号这两种广播信号,其中,CATV广播信号是通过有线方式发送的上述多频道RF信号,地波TV广播信号是通过电波方式发送的上述多频道RF信号。
由此,能够以1台接收机接收CATV广播信号和地波TV广播信号这两种广播信号。
在上述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的调谐器部1中,也可以在接收上述CATV广播信号时,使上述AGC电路6的增益固定不变,并控制上述AGC电路4的增益。
由此,能够减小宽频带放大电路5的输出信号的失真,得到良好的失真特性。
在上述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的调谐器部1中,也可以在接收上述地波TV广播信号时,使上述AGC电路4的增益固定不变,并控制上述AGC电路6的增益。
由此,能够减小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整体的噪音指数,得到良好的噪音特性。
在上述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的调谐器部1中,上述AGC电路4的固定不变的增益或上述AGC电路6的固定不变的增益也可以是最大增益,其中,该最大增益是输入信号的衰减量为最小时的增益。
由此,能够尽可能地防止信号的衰减,并且能够将噪音所带来的影响抑制在最低限度。
在上述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的调谐器部1中,设置有用于传输数字数据的数据总线18,上述混频器电路7利用数字数据来选择并取出所需频道的信号,根据经上述数据总线18传输的数字数据进行控制,使上述AGC电路4的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同时使得上述AGC电路6的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
由此,无需设置机械开关也能够电控制AGC电路4和AGC电路6。
在上述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的调谐器部1中,上述被传输的数字数据包括使上述AGC电路4的增益固定于第1固定增益的数字数据和使上述AGC电路6的增益固定于第2固定增益的数字数据。
由此,控制AGC电路4的增益的数字数据和控制AGC电路6的增益的数字数据相等,在由于AGC电路6的增益过高而使上述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的整体增益过高,从而使放大信号产生失真时,不同地固定AGC电路4和AGC电路6的固定增益,通过将AGC电路6的增益固定于比第1固定增益小的第2固定增益,能够减小放大信号的失真。
在上述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的调谐器部1中,上述AGC电路4由PIN衰减电路19构成,其中,上述PIN衰减器电路19具有二极管D1~D3和AGC控制信号输入端20,通过改变被施加于上述AGC控制信号输入端20的电压,即第1增益控制信号来改变串联连接的上述二极管D1~D3的高频电阻rd从而改变增益;其中,上述二极管D1~D3具有其高频电阻rd因正向电流If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特性,上述AGC控制信号输入端20根据所输入的上述第1增益控制信号来控制流过上述二极管D1~D3的电流。
由此,AGC电路4能够得到这样特性,即,当向AGC控制信号输入端20施加的电压为信号的衰减量最小的电压时,AGC电路4的增益为最大;当向AGC控制信号输入端20施加的电压下降时,增益降低。
在上述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的调谐器部1中,上述AGC电路6由双栅型FET电路构成,上述双栅型FET电路具有双栅型FETQ1和AGC控制信号输入端26,上述双栅型FETQ1的第1栅极G1通过电阻R6接地,通过控制由上述AGC控制信号输入端26经由电阻R4输入上述双栅型FET Q1的第2栅极G2的上述第2增益控制信号,即控制信号电压来改变增益。
由此,当向AGC控制信号输入端子26施加的电压增大时,AGC电路6的增益增加;相反,当向AGC控制信号输入端子26施加的电压下降时,AGC电路6的增益减少。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仅仅是揭示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的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具体示例,不应对本发明进行狭义的解释。本发明的范围不仅包含了上述说明,还包含了在权利要求所示范围以及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具有相同意义的范围内进行的各种变更。

Claims (22)

1.一种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RF信号输入端,输入多频道RF信号;
第一增益控制装置,设置于上述RF信号输入端的后级,根据第一增益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使得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
RF信号放大器,设置于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的后级;
第二增益控制装置,设置于上述RF信号放大器的后级,根据第二增益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使得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
选台电路,从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输出的信号中选择并取出所需频道的信号;以及
控制装置,使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同时,使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由此,控制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和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和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中的任意一者的增益固定不变,对另一者的增益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接收CATV广播信号和地波TV广播信号这两种广播信号,其中,CATV广播信号是通过有线方式发送的上述多频道RF信号,地波TV广播信号是通过电波方式发送的上述多频道RF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上述CATV广播信号时,使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固定不变,并控制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上述地波TV广播信号时,使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固定不变,并控制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的固定不变的增益或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的固定不变的增益是最大增益,其中,该最大增益是输入信号衰减量最小的增益。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传输数字数据的控制总线;
上述选台电路利用上述数字数据选择并取出上述所需频道的信号;
根据上述控制总线所传输的数字数据进行控制,使得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同时,使得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传输数字数据的控制总线;
上述选台电路利用上述数字数据选择并取出上述所需频道的信号;
根据上述控制总线所传输的数字数据进行控制,使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同时使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固定不变或发生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输的数字数据包括使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固定于第一固定增益的数字数据和使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固定于第二固定增益的数字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输的数字数据包括使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固定于第一固定增益的数字数据和使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的增益固定于第二固定增益的数字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8和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由PIN衰减电路构成;
上述PIN衰减电路具有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和第一电流控制端,通过改变被施加给上述第一电流控制端的电压、即上述第一增益控制信号来改变串联连接的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的高频电阻从而改变增益,
其中,上述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具有其高频电阻由于正向电流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特性,上述第一电流控制端根据所输入的上述第一增益控制信号来控制上述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的通过电流。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由PIN衰减电路构成;
上述PIN衰减电路具有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和第一电流控制端,通过改变被施加给上述第一电流控制端的电压、即上述第一增益控制信号来改变串联连接的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的高频电阻从而改变增益,
其中,上述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具有其高频电阻由于正向电流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特性,上述第一电流控制端根据所输入的上述第一增益控制信号来控制上述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的通过电流。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由PIN衰减电路构成;
上述PIN衰减电路具有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和第一电流控制端,通过改变被施加给上述第一电流控制端的电压、即上述第一增益控制信号来改变串联连接的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的高频电阻从而改变增益,
其中,上述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具有其高频电阻由于正向电流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特性,上述第一电流控制端根据所输入的上述第一增益控制信号来控制上述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的通过电流。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增益控制装置由PIN衰减电路构成;
上述PIN衰减电路具有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和第一电流控制端,通过改变被施加给上述第一电流控制端的电压、即上述第一增益控制信号来改变串联连接的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的高频电阻从而改变增益,
其中,上述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具有其高频电阻由于正向电流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特性,上述第一电流控制端根据所输入的上述第一增益控制信号来控制上述第一至第三PIN二极管的通过电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8和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由双栅型FET电路构成,上述双栅型FET电路具有双栅型FET和第二电流控制端,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一栅极通过电阻接地,通过控制由上述第二电流控制端经电阻输入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二栅极的控制信号电压、即上述第二增益控制信号来改变增益。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由双栅型FET电路构成,上述双栅型FET电路具有双栅型FET和第二电流控制端,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一栅极通过电阻接地,通过控制由上述第二电流控制端经电阻输入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二栅极的控制信号电压、即上述第二增益控制信号来改变增益。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由双栅型FET电路构成,上述双栅型FET电路具有双栅型FET和第二电流控制端,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一栅极通过电阻接地,通过控制由上述第二电流控制端经电阻输入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二栅极的控制信号电压、即上述第二增益控制信号来改变增益。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由双栅型FET电路构成,上述双栅型FET电路具有双栅型FET和第二电流控制端,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一栅极通过电阻接地,通过控制由上述第二电流控制端经电阻输入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二栅极的控制信号电压、即上述第二增益控制信号来改变增益。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由双栅型FET电路构成,上述双栅型FET电路具有双栅型FET和第二电流控制端,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一栅极通过电阻接地,通过控制由上述第二电流控制端经电阻输入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二栅极的控制信号电压、即上述第二增益控制信号来改变增益。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由双栅型FET电路构成,上述双栅型FET电路具有双栅型FET和第二电流控制端,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一栅极通过电阻接地,通过控制由上述第二电流控制端经电阻输入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二栅极的控制信号电压、即上述第二增益控制信号来改变增益。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由双栅型FET电路构成,上述双栅型FET电路具有双栅型FET和第二电流控制端,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一栅极通过电阻接地,通过控制由上述第二电流控制端经电阻输入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二栅极的控制信号电压、即上述第二增益控制信号来改变增益。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增益控制装置由双栅型FET电路构成,上述双栅型FET电路具有双栅型FET和第二电流控制端,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一栅极通过电阻接地,通过控制由上述第二电流控制端经电阻输入上述双栅型FET的第二栅极的控制信号电压、即上述第二增益控制信号来改变增益。
CNA200810131635XA 2007-07-19 2008-07-16 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 Pending CN1013508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88536 2007-07-19
JP2007188536A JP2009027463A (ja) 2007-07-19 2007-07-19 地上波tv及びcatv共用受信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0894A true CN101350894A (zh) 2009-01-21

Family

ID=40264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31635XA Pending CN101350894A (zh) 2007-07-19 2008-07-16 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21650A1 (zh)
JP (1) JP2009027463A (zh)
CN (1) CN10135089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52161A (ja) * 2009-04-17 2010-11-04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ダイオードスイッチ回路
CN105846840B (zh) * 2015-01-15 2018-11-13 澜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接收机电路以及用于控制接收机电路增益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6109A (ja) * 1997-03-27 1998-10-13 Alps Electric Co Ltd テレビジョン信号受信用チュ−ナ
JP4359795B2 (ja) * 1999-03-12 2009-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信号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JP3710658B2 (ja) * 1999-09-29 2005-10-26 株式会社東芝 自動利得制御回路および受信機
JP4064620B2 (ja) * 2000-11-30 2008-03-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モデム用チューナ
JP3896962B2 (ja) * 2002-12-17 2007-03-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ューナ回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27463A (ja) 2009-02-05
US20090021650A1 (en) 2009-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24529A (en) Shf receiver
US7660571B2 (en) Programmable attenuator using digitally controlled CMOS switches
KR100382192B1 (ko) 튜너용자동이득제어회로장치
US5014349A (en) Television tuner for common use in BS/UV
US20070042734A1 (en) Tuner and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iv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783695A (zh) 使用自动增益控制的低成本接收机
KR101581526B1 (ko) 광대역 고효율성 증폭기 시스템
KR100272921B1 (ko) 텔레비젼신호수신용튜너
CN102652392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包括该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调谐系统
KR19980080019A (ko) 아날로그·디지탈방송 공용 수신튜너
CN103023435B (zh) 卫星广播接收机的低噪声变频器
CN101350894A (zh) 地波tv/catv兼容接收机
CN110764061B (zh) 一种正交变频接收机
CN100505525C (zh) 滤波电路
US6331804B1 (en) Amplifier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385661B2 (ja) テレビ多方向受信装置
US20030181177A1 (en) High-frequency receiver apparatus
JP3573616B2 (ja) 自動利得制御装置
CN1266310A (zh) 具有隔离开关和信号路径的射频调制器
KR102189697B1 (ko) 하이브리드 빔포밍 레이다 시스템
JP4769646B2 (ja) 広帯域光電変換回路
JP3024970B1 (ja) 中継放送装置
JPS5829641Y2 (ja) テレビジヨンチユ−ナ
JPH02266721A (ja) 衛星放送受信用チューナ
KR100423398B1 (ko) 1차변환방식 케이블티브이 튜너용 자동이득조절회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