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9856A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39856A CN101339856A CNA2008101285309A CN200810128530A CN101339856A CN 101339856 A CN101339856 A CN 101339856A CN A2008101285309 A CNA2008101285309 A CN A2008101285309A CN 200810128530 A CN200810128530 A CN 200810128530A CN 101339856 A CN101339856 A CN 1013398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sh rod
- contacting plate
- moving contacting
- mode
- pedes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881 dep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13/28—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using compression or extension of coil springs
- H01H13/30—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using compression or extension of coil springs one end of spring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the contact member when the other end is moved by the operating pa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6—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upon the next application of operating force
- H01H13/56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upon the next application of operating force making use of a heart shaped ca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01—Means for preventing or breaking contact-wel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Snap-action arrangements, i.e. in which during a single opening operation or a single closing operation energy is first stored and then released to produce or assist the contact movement
- H01H5/04—Energy stored by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5/14—Energy stored by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by twisting of torsion members
- H01H5/16—Energy stored by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by twisting of torsion members with auxiliary means for temporarily holding parts until torsion member is sufficiently strained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开关,其部件数量、组装工序数较少,能够使接点的断开或闭合在瞬间进行,其包括:组装在基座(10)的支承端子(21);可动接触片(30),其由弯曲成剖面为大致J字形状的带状导电材料形成,在一端部具有可动接点(31),并且中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支承端子(21)的转动用承受部(24);推杆(40),其可上下移动地被收容在将壳体(60)嵌合在所述基座(10)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以及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推杆(40)的螺旋弹簧(50)。通过使所述推杆(40)上下移动,以将所述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压接在所述可动接触片(30)的另一端缘部并滑动移动,使所述可动接触片(30)反转,而使所述可动接点(31)与固定接点(26)接合或分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特别是涉及通过按压操作能够使接点断开或闭合的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通过按压操作能够使接点断开或闭合的开关,例如有下面所述的开关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
即,这种开关结构是通过操作按钮14使可动端子37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使设置在所述可动端子37两端部的可动接点41、41分别和与其相对的固定接点45、45接触或分离。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0-208581号公报
然而,在所述的开关结构中,由于需要由保持弹簧46及复原弹簧47支承所述可动端子37,因此部件数量、组装工序数较多,成本增高。
此外,由于所述可动端子37是随着按钮14的操作而动作,因此,可动端子37的位移速度,即接点的断开或闭合速度与按钮14的操作速度大致相等,不能瞬间进行接点的断开或闭合。其结果,为了防止大电流的接点断开或闭合时的接点磨损,而需要形成接触面积大的接点,因此存在无法使开关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开关,其部件数量、组装工序数较少,能够使接点的断开或闭合在瞬间进行。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其包括:支承端子,其组装在基座;可动接触片,其由弯曲成剖面为大致J字形状的带状导电材料形成,在其一端部具有可动接点,并且其中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支承端子的转动用承受部;推杆,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收容在将壳体嵌合在所述基座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以及螺旋弹簧,其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推杆,通过使所述推杆上下移动,而使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压接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另一端缘部并进行滑动移动,使所述可动接触片反转,而使所述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接合或分离。
根据本发明,由于利用一个螺旋弹簧就可以使推杆往复移动而将接点断开或闭合,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组装工序数,从而降低成本。此外,利用螺旋弹簧的弹力使所述可动接触片在瞬间反转,使接点的断开或闭合速度显著增加,因此,不需要为防止接点磨损而使用接触面积大的接点,所以能够使开关小型化。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开关,其包括:支承端子,其组装在基座;可动接触片,其由笔直的带状导电材料形成,在其一端部具有可动接点,并且其中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支承端子的转动用承受部;推杆,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收容在将壳体嵌合在所述基座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以及螺旋弹簧,其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推杆,通过使所述推杆上下移动,而使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压接在所述可动接触片上面的另一端部并进行滑动移动,使所述可动接触片反转,而使所述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接合或分离。
根据本发明,其具有与所述的发明同样的作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开关,其包括:支承端子,其组装在基座;可动接触片,其由弯曲成剖面为大致J字形状的带状导电材料形成,在其一端部具有可动接点,并且其中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支承端子的转动用承受部;推杆,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收容在将壳体嵌合在所述基座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以及板簧,其由弯曲成剖面为大致V字形状的带状弹性材料形成,并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推杆,通过使所述推杆上下移动,而使所述板簧的一端部压接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另一端缘部并进行滑动移动,使所述可动接触片反转,而使所述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接合或分离。
根据本发明,其具有与所述的发明同样的作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开关,其包括:支承端子,其组装在基座;可动接触片,其由笔直的带状导电材料形成,在其一端部具有可动接点,并且其中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支承端子的转动用承受部;推杆,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收容在将壳体嵌合在所述基座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以及板簧,其由弯曲成剖面为大致V字形状的带状弹性材料形成,并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推杆,通过使所述推杆上下移动,而使所述板簧的一端部压接在所述可动接触片上面的另一端部并进行滑动移动,使所述可动接触片反转,而使所述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接合或分离。
根据本发明,其具有与所述的发明同样的作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弹簧的一端部设有强制分离用爪部,所述强制分离用爪部将卡止而熔敷在可动接触片的另一端部的缘部的固定接点及可动接点强制分离。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强制地消除接点熔敷,不产生误动作,从而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弹簧的一端部设有组装用弯曲部,所述组装用弯曲部能够滑动并组装在可动接触片的另一端部的缘部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组装不需要熟练,因此能够获得生产效率高的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嵌合于基座的壳体内侧面突出设置有限位用突条,所述限位用突条卡止在复原时的可动接触片的上面缘部而进行限位。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限位用突条对可动接触片进行位置限制使其不会脱落,所以能够提供动作特性稳定的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嵌合于基座的壳体内侧面突出设置有定位用突条,所述定位用突条从侧方压接到弹簧而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防止弹簧脱落,并且能够将其定位在规定位置,所以具有能够获得动作特性没有偏差的开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及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A、3B是表示图2所示的推杆及基座的立体图;
图4是去除图1所示的开关壳体的立体图;
图5A、5B、5C是表示操作过程的剖面图,图5D、5E是表示凸轮机构动作的局部放大图;
图6A、6B是接续图5表示操作过程的剖面图,图6C、6D是接续图5表示凸轮机构动作的局部放大图;
图7A、7B是接续图6表示操作过程的剖面图,图7C、7D是接续图6表示凸轮机构动作的局部放大图;
图8A、8B、8C是接续图7表示操作过程的剖面图,图8D、8E是接续图7表示凸轮机构动作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解剖面立体图;
图11A、11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过程的剖面图;
图12A、12B是接续图11表示操作过程的剖面图;
图13A及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及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5A、15B是图14所示的推杆及基座的立体图;
图16是将图13所示的开关壳体去除后的立体图;
图17A、17B、17C是表示壳体的组装工序的局部剖面图;
图18A、18B、18C是表示锁止销的组装工序的局部剖面图;
图19A、19B是表示锁止销组装前后的立体图;
图20A、20B是表示锁止销组装后的局部剖面立体图及局部剖面图;
图21A、21B、21C是表示操作过程的剖面图,图21D、21E是表示凸轮机构动作的局部放大图;
图22A、22B是接续图21表示操作过程的剖面图,图22C、22D是接续图21表示凸轮机构动作的局部放大图;
图23A、23B是接续图22表示操作过程的剖面图,图23C、23D是接续图22表示凸轮机构动作的局部放大图;
图24A、24B、24C是接续图23表示操作过程的剖面图,图24D、24E是接续图23表示凸轮机构动作的局部放大图;
图25A、25B是表示用于说明在接点熔敷时的强制分离的操作过程的剖面图;
图26A、26B是接续图25表示操作过程的剖面图。
标记说明
10 基座
11 隔壁
12、14 绝缘壁
13 卡合槽
15、16 压入用方孔
18 插入孔
18a 卡合突起
18b 弹性爪部
20 接点机构
21 支承端子
24 转动用承受部
25 固定接点端子
26 固定接点
30 可动接触片
31 可动接点
32 滑动用切口槽
33 窄幅部
35 锁止销
36 上端部
37 下端部
40 推杆
41 操作部
42 轴部
43 凸轮槽
50 螺旋弹簧
51 一端部
52 另一端部
53 板簧
54 强制分离用爪部
55 组装用弯曲部
60 壳体
61 操作孔
64 限位用突条
65 定位用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的图1A、B~图26A、B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A、B~图8A-E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具有:基座10;安装在所述基座10的两组接点机构20、20;具备一对螺旋弹簧50、50及锁止销35并操作所述接点机构20的推杆40;以及壳体60,其嵌合在所述基座10,覆盖所述接点机构20,并且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推杆40。
如图2所示,在所述基座10,从突出设置在其上面中央的隔壁11的一端部侧在同一直线上突出设置有一对绝缘壁12、12,另一方面,在另一端部侧的延伸线上配置有卡合槽13,此外,从所述卡合槽13的另一端侧在同一直线上突出设置有一对绝缘壁14、14。此外,在所述绝缘壁12、14的附近分别设置有压入用方孔15、16。此外,在所述基座10的相对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卡合用突起17、17。
如图2所示,接点机构20包括:支承端子21、固定接点端子25及可动接触片30。所述支承端子21由弯曲成剖面为L字形状的导电材料制成,从其一端部的缘部延伸出压入用舌片22,并且,将从其另一端部延伸出的立起片23的前端缘部切口,形成转动用承受部24。而且,所述支承端子21通过将其压入用舌片22压入所述基座10的压入用方孔15中而组装。
此外,固定接点端子25被弯曲成剖面为大致L字形状,并且在其一端部设有固定接点26,并且从其一端部的缘部延伸出压入用舌片27。而且,通过所述固定接点端子25通过将其压入用舌片27压入所述基座10的压入用方孔16中而组装。
此外,可动接触片30由弯曲成剖面为大致L字形状的带状导电材料构成,在其一端部设有可动接点31,此外,在其另一端部的前端面形成有滑动用切口槽32。而且,所述可动接触片30,通过使将其两侧缘部切除而形成的窄幅部33与支承端子21的转动用承受部24卡合,从而被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图3B)。
锁止销35通过将棒状金属材料的两端部分别向相反方向弯曲而分别形成上、下端部36、37。
如图2所示,推杆40具有可被收容在所述基座10的相对的绝缘壁12、14间的平面形状,从其上面中央突出设置有操作部41。此外,所述推杆40是在其前面及背面以点对称的方式形成有从侧方插入并支承螺旋弹簧50、50的轴部42。此外,所述推杆40在其外侧面形成有凸轮槽43。所述凸轮槽43用于通过后面所述的锁止销35将所述推杆40锁止在规定位置。此外,如图3A所示,在所述推杆40的下面,与所述轴部42平行地突出设置有按压用突起45。而且,如图3A所示,通过将所述螺旋弹簧50的两端部51、52向内侧挠曲而插入所述推杆40的轴部42,其一端部51压接所述推杆40的缘部40a,并且其另一端部52压接在推杆40的顶面。由此,所述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卡止在所述推杆40的凸起40b,能够防止脱落,因此,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如图2所示,壳体60具有可与组装有所述接点机构20及所述推杆40的基座10的外周部嵌合的箱体形状,在设置于其上面中央的操作孔61的开口缘部设有环状筋62。此外,在所述壳体60的下方开口缘部以相对的方式设有一对卡合孔63。
而且,在组装本实施方式的开关时,将所述锁止销35的下端部37从上方插入组装有接点机构20的基座10的卡合槽13中,以限制其向侧面滑动脱出。然后,通过将组装有螺旋弹簧50的所述推杆40从上方收容且定位在所述基座10的绝缘壁12、14间,由此使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与推杆40的凸轮槽43卡合(图4)。随后,将壳体60的卡合孔63与所述基座10的卡合用突起17卡合。由此,推杆40的操作部41从壳体60的操作孔61突出。此外,所述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可滑动地与可动接触片30的滑动用切口槽32卡合,并以将所述可动接触片30拉起的方式施力(图1B、图5A)。因此,可动接触片30的可动接点31离开固定接点26。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5A所示,首先在操作之前,推杆40由于螺旋弹簧50的弹力而被向上方施力。另一方面,所述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将可动接触片30的另一端部压下。因此,所述可动接触片30的一端部与突出设置在壳体60内侧面的限位用突条64(图1B)的下端部抵接而被限位,从而不会脱落。此时,如图5D所示,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位于推杆40的凸轮槽43的初始区域44a。
随后,在压下所述推杆40的操作部41时,螺旋弹簧50产生挠曲,并且,其一端部51在可动接触片30的切口槽32内滑动,并且向将所述可动接触片30拉起的方向施力。并且,按压用突部45将可动接触片30的一端部压下。此时,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从凸轮槽43的初始区域44a在第一、第二倾斜槽44b、44c中移动。进而,通过将推杆40的操作部41压入,使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越过规定位置,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向将可动接触片30推倒的方向施力。因而,可动接触片30以转动用承受部24为支点瞬间转动,使可动接点31与固定接点26接触(图5C)。
接下来,通过将推杆40的操作部41压到最下位置(图6A),使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到达第三倾斜槽44d(图6C)。而且,在将接触推杆40的按压解除时,推杆40被螺旋弹簧50的弹力推向上方,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在锁止位置44e卡止(图6D),限制推杆40向上方的复位,从而形成锁止状态。因此,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持续施力,将可动接触片30推倒,从而使可动接点31与固定接点26持续接触(图6B)。
其次,在解除所述锁止状态(图7A、7C)时,通过将推杆40的操作部41再深压一段(图7B),使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从锁止位置向第四倾斜槽44f移动,从而解除锁止状态(图7D)。接着,在解除向所述操作部41的按压时,螺旋弹簧50向推到可动接触片30的方向施力,而且将推杆40推向上方(图8A),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返回到第一倾斜槽44b(图8D)。此外,在推杆40自动回到其初始位置时,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从规定位置向将可动接触片30拉起的方向施力,使可动接触片30以转动用承受部24为支点瞬间转动,从而使可动接点31离开固定接点26(图8B)。进而,在可动接触片30转动,其一端部与推杆40的按压用突部45抵接后,与设置在壳体60内侧面的限位突条64抵接而被限位。然后,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返回到初始区域44a(图8E)。
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将带状弹簧材料弯曲成剖面为大致V字形状的板簧53代替螺旋弹簧50。
根据本实施方式,将板簧53的两端部51、52挠曲而组装在推杆40上。于是,所述板簧53的一端部51对可动接触片30的另一端缘部施力,使其可滑动移动。因此,可动接触片30由于所述板簧53的弹力而瞬间转动,从而使可动接点31与固定接点26接合或分离。
由于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因此,对同一部分赋予同一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10至图12A、B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通过转动笔直的可动接触片30而进行接点的断开或闭合。
即,如图10所示,由笔直的带状导电材料形成的可动接触片30,在其一端部设有可动接点31,将设在其中间部的窄幅部33可转动地组装在支承端子21的转动用承受部24。进而,螺旋弹簧50的两端部51、52的前端部以顺畅滑动的方式向内方弯曲。此外,对同一部件赋予同一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下面,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操作方法进行简单说明。
首先,如图11A所示,在操作之前,推杆40由于螺旋弹簧50的弹力而被向上方施力,另一方面,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压下可动接触片30的另一端部。因此,所述可动接触片30的一端部侧的上面缘部抵接在突出设置于壳体60内侧面的限位用突条(未图示)的下端部而被限位,从而不会脱落。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锁止销的上端部位于推杆40的凸轮槽的初始区域。
而且,在压下所述推杆40的操作部41时,螺旋弹簧50产生挠曲,同时,其一端部51以将可动接触片30拉起的方式施力,在所述可动接触片30的上面滑动移动(图11A)。而且,按压用突部45将可动接触片30的一端部压下。此时,锁止销的上端部从凸轮槽的初始区域在第一、第二倾斜槽移动。进而,通过压下推杆40的操作部41,使得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滑动移动,当越过规定位置时,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就向将可动接触片30推倒的方向施力。因此,可动接触片30以转动用承受部24作为支点瞬间转动,使可动接点31与固定接点26接触(图11B)。
接着,在将推杆40的操作部41压到最下位置后(图12A),解除对操作部41的按压时,推杆40由于螺旋弹簧50的弹力被推向上方。然而,未图示的锁止销的上端部卡止在凸轮槽的锁止位置,从而限制推杆向上方复位,而成为锁止状态。因此,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以将可动接触片30推倒的方式持续施力,从而,使可动接点31与固定接点26持续接触(图12B)。
接着,在解除锁止状态(图12B)时,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通过将推杆40的操作部41再深压一段,使锁止销的上端部从锁止位置移动到第四倾斜槽,从而解除锁止状态。随后,当解除向所述操作部41的按压时,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一边对可动接触片30施力一边滑动,将推杆40推向上方,并且,锁止销的上端部返回到第一倾斜槽。进而,推杆40返回初始位置时,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滑动移动,在其到达规定位置时,螺旋弹簧50的弹力向将可动接触片30拉起的方向施力。因此,可动接触片30以转动用承受部24为支点瞬间转动,则可动接点31离开固定接点26。然后,在可动接触片30转动,其一端部与推杆40的按压用突部45抵接后,与设置在壳体60内侧面的限位用突条抵接而被限位,锁止销35返回初始区域。
如图13A、B~图26A、B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本机构大致同样,第一点不同之处是在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弯曲设有强制分离用爪部54及组装用弯曲部55。此外,第二点不同之处是能够从基座10的底面后安装锁止销35。此外,第三点不同之处是在壳体60的内侧面突出设置有定位用突条65,从侧方按压所述螺旋弹簧50而定位,从而不会晃动。
即,如图13A、B~图16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开关具有:基座10;组装在所述基座10的两组接点机构20、20;具备一对螺旋弹簧50、50及锁止销35,操作所述接点机构20的推杆40;以及壳体60,其嵌合在所述基座10,覆盖所述接点结构20,并且可上下移动地支承所述推杆40。
如图14所示,在所述基座10,从突出设置在其上面中央的隔壁11的一端部侧起在同一直线上突出设置有一对绝缘壁12、12,另一方面,在另一端部侧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卡合槽13。进而,从所述卡合槽13的另一端部侧起在同一直线上突出设置有一对绝缘壁14、14。而且,在所述绝缘壁12的附近分别设有压入用方孔15、15,并且在所述绝缘壁14的附近分别配置有压入用方孔16、16。而且,在所述基座10的相对的外侧面分别设有卡合用突起17、17。进而,在所述基座10的底面形成有用于后安装后述的锁止销35的与所述卡合槽13连通的插入孔18。在所述插入孔18的内侧面突出设置有与所述锁止销35卡合的卡合突起18a、及用于限制所述锁止销35脱出的弹性爪部18b。
如图14所示,接点机构20包括:支承端子21、固定接点端子25及可动接触片30。所述支承端子21由弯曲成剖面为L字形状的导电材料制成,从其一端部的相邻的缘部延伸出压入用舌片22、22,并且从该一端部的剩下的缘部延伸出立起片23。而且,将所述立起片23的前端缘部切口而形成转动用承受部24。此外,所述支承端子21通过将其压入用舌片22、22压入所述基座10的压入用方孔15、15而组装。
此外,固定接点端子25弯曲成剖面为大致L字形状,在其一端部设有固定接点26,并且从其一端部的两侧缘部延伸出压入用舌片27、27。而且,所述固定接点端子25通过将其压入用舌片27、27压入所述基座10的压入用方孔16、16而组装。
此外,可动接触片30由弯曲成剖面为大致J字形状的带状导电材料构成,在其一端部设有可动接点31,此外,在其另一端部的前端面形成有滑动用切口槽32。而且,所述可动接触片30通过将对其两侧缘部切除而形成的窄幅部33卡合在支承端子21的转动用承受部24,从而被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图16)。
锁止销35通过将棒状金属材料的两端部向相反方向分别弯曲而分别形成上、下端部36、37。此外,有关所述锁止销35的后安装的组装方法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如图14所示,推杆40形成为,具有可被收容在所述基座10的相对的绝缘壁12、14间的平面形状,从其上面中央部突出设置有操作部41,并且,在其前面及背面以点对称的方式形成从侧方插入并支承螺旋弹簧50、50的轴部42。而且,所述推杆40在其外侧面形成有凸轮槽43。所述凸轮槽43用于通过后面所述的锁止销35将所述推杆40锁止在规定位置。此外,如图15A所示,所述推杆40在其下面以与所述轴部42平行的方式设有按压用突部45,并且在其侧面设有嵌合槽46。
如图14所示,通过将螺旋弹簧50的延伸出的一端部51的前端部弯曲,形成强制分离用爪部54及组装用爪部55。而且通过将螺旋弹簧50的两端部51、52向内例挠曲且插入所述推杆40的轴部42,由此,使其一端部51压接所述推杆40的缘部40a,并且,其另一端部52压接推杆40的顶面。由此,能够防止所述螺旋弹簧50脱落,而且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如图14所示,壳体60具有可与组装有所述接点机构20及所述推杆40的基座10的外周部嵌合的箱体形状,在设置于其上面中央的操作孔61的开口缘部设有环状筋62。此外,在所述壳体60的下方开口缘部以相对的方式设有一对卡合孔63。此外,如图13B所示,在壳体60的内侧面突出设置有将下端部抵接在可动接触片30以进行限位的限位用突条64、及从侧方与嵌合于推杆40的轴部42的螺旋弹簧50压接以进行定位的定位用突条65。
下面,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开关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在轴部42安装有螺旋弹簧50的推杆40组装在壳体60内。由此,设在所述壳体60内侧面的定位用突条65与推杆40的嵌合槽46嵌合,并且,从侧方按压所述螺旋弹簧50进行定位。然后,如图17所示,将所述壳体60从上方组装在装有接点机构20的基座10上(图17A)。由此,设置在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的组装用弯曲部55从可动接触片30的滑动用切口槽32向内侧滑入(图17B)。进而,通过压下所述推杆40,使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在切口槽32内滑动移动,以将可动接触片30拉起的方式施力,从而使可动接点31离开固定接点26。并且通过使壳体60的卡合孔63与基座10的卡合用突起17卡合,从而完成组装(图17C)。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通过其组装用弯曲部55可靠地组装在可动接触片30上,因此,在组装中不需要熟练,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下面,对所述锁止销35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8A-C所示,在将锁止销35倾斜而以避开卡合突起18a的方式插入设置在基座10底面的插入孔18后(图18A),将所述锁止销35垂直地拉起(图18B),并使其从卡合槽13突出,将其下端部37与弹性爪部18b卡合而限制其脱出(图18C、图20A、B),由此使上端部36与推杆40的凸轮槽43卡合(图20A、B)。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后安装锁止销35,因此使组装更为容易,生产效率得以提高。此外,只要根据需要后安装锁止销35即可,如果不安装锁止销35,也可以仅作为按压开关使用。
下面,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开关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1A所示,首先,在操作之前,推杆40由于螺旋弹簧50的弹力而被向上方施力。另一方面,所述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将可动接触片30的另一端部压下。因此,所述可动接触片30的一端部与突出设置在壳体60内侧面的限位用突条64(图13B)的下端部抵接而被限位,从而不会脱落。此时,如图21D所示,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位于推杆40的凸轮槽43的初始区域44a。
然后,在压下所述推杆40的操作部41时,螺旋弹簧50产生挠曲,其一端部51一边在可动接触片30的切口槽32内滑动,一边向将所述可动接触片30拉起的方向施力。而且,压入用突部45将可动接触片30的一端部压下。此时,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从凸轮槽43的初始区域44a起而在第一、第二倾斜槽44b、44c移动。进而,通过将推杆40的操作部41压入,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越过规定位置时,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向将可动接触片30推倒的方向施力。因而,可动接触片30以转动用承受部24为支点瞬间转动,使可动接点31与固定接点26接触(图21C)。
随后,通过将推杆40的操作部41压到最下位置(图22A),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到达第三倾斜槽44d(图22C)。而且,当将推杆40的按压解除时,推杆40被螺旋弹簧50的弹力推向上方,而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卡止在锁止位置44e(图22D),限制推杆40向上方的复位,从而成为锁止状态。因此,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以将可动接触片30推倒的方式持续施力,则可动接点31与固定接点26持续接触(图22B)。
其次,在解除所述锁止状态(图23A、23C)时,通过将推杆40的操作部41再深压一段(图23B),则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从锁止位置起,在第四倾斜槽44f移动,从而解除锁止状态(图23D)。随后,在解除向所述操作部41的按压时,螺旋弹簧50向将可动接触片30推倒的方向施力,并将推杆40推向上方(图24A),从而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返回到第一倾斜槽44b(图24D)。进而,在推杆40自动返回到初始位置时,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从规定位置向将可动接触片30拉起的方向施力,因此,可动接触片30以转动用承受部24为支点瞬间转动,从而可动接点31离开固定接点26(图24B)。进而,可动接触片30转动,其一端部与推杆40的按压用突部45抵接后,与设置在壳体60内侧面的限位突条64抵接而被限位。然后,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返回到初始区域44a(图24E)。
在万一发生可动接点31熔敷在固定接点26上的情况时,如图25及图26所示,解除对推杆40的操作部41的按压时,螺旋弹簧50的另一端部52将所述操作部41推起,并且,设置在其一端部51的强制分离用爪部54卡止在可动接触片30的滑动用切口槽32的缘部,并以推起的方式施力(图25B)。因此,即使固定接点26和可动接点31发生熔敷,基于螺旋弹簧50的弹力的水平分力也可以使接点熔敷断开(图26A)。其结果,使可动接点31离开固定接点,利用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的弹力,将可动接触片30拉起,使可动接点31离开固定接点26(图26B),从而能够防止误动作。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即使不后安装锁止销35,也可以仅作为按压开关使用。
此外,设置在壳体60内侧面的限位用突条64、65,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任一方式。
本发明的开关不限于如所述的开关那样的将两组接点机构配置在基座上的结构,也可以配置一组接点机构。
此外,推杆40的按压用突部45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所述的实施方式的任一方式,如果不需要,也可以不设置。
Claims (8)
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端子,其组装在基座;
可动接触片,其由弯曲成剖面为大致J字形状的带状导电材料形成,在其一端部具有可动接点,并且其中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支承端子的转动用承受部;
推杆,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收容在将壳体嵌合在所述基座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以及
螺旋弹簧,其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推杆,
通过使所述推杆上下移动,而使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压接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另一端缘部并进行滑动移动,使所述可动接触片反转,而使所述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接合或分离。
2、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端子,其组装在基座;
可动接触片,其由笔直的带状导电材料形成,在其一端部具有可动接点,并且其中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支承端子的转动用承受部;
推杆,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收容在将壳体嵌合在所述基座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以及
螺旋弹簧,其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推杆,
通过使所述推杆上下移动,而使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压接在所述可动接触片上面的另一端部并进行滑动移动,使所述可动接触片反转,而使所述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接合或分离。
3、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端子,其组装在基座;
可动接触片,其由弯曲成剖面为大致J字形状的带状导电材料形成,在其一端部具有可动接点,并且其中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支承端子的转动用承受部;
推杆,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收容在将壳体嵌合在所述基座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以及
板簧,其由弯曲成剖面为大致V字形状的带状弹性材料形成,并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推杆,
通过使所述推杆上下移动,而使所述板簧的一端部压接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另一端缘部并进行滑动移动,使所述可动接触片反转,而使所述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接合或分离。
4、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端子,其组装在基座;
可动接触片,其由笔直的带状导电材料形成,在其一端部具有可动接点,并且其中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支承端子的转动用承受部;
推杆,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收容在将壳体嵌合在所述基座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以及
板簧,其由弯曲成剖面为大致V字形状的带状弹性材料形成,并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推杆,
通过使所述推杆上下移动,而使所述板簧的一端部压接在所述可动接触片上面的另一端部并进行滑动移动,使所述可动接触片反转,而使所述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接合或分离。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弹簧的一端部设有强制分离用爪部,所述强制分离用爪部将卡止而熔敷在可动接触片的另一端部的缘部的固定接点及可动接点强制分离。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弹簧的一端部设有组装用弯曲部,所述组装用弯曲部能够滑动并组装在可动接触片的另一端部的缘部上。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嵌合于基座的壳体内侧面突出设置有限位用突条,所述限位用突条卡止在复原时的可动接触片的上面缘部而进行限位。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嵌合于基座的壳体内侧面突出设置有定位用突条,所述定位用突条从侧方压接到弹簧而进行定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76235 | 2007-07-04 | ||
JP176235/07 | 2007-07-04 | ||
JP2007272786A JP4179397B1 (ja) | 2007-07-04 | 2007-10-19 | スイッチ |
JP272786/07 | 2007-10-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39856A true CN101339856A (zh) | 2009-01-07 |
CN101339856B CN101339856B (zh) | 2012-04-11 |
Family
ID=40056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2853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9856B (zh) | 2007-07-04 | 2008-06-19 | 开关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17883B2 (zh) |
EP (1) | EP2012333B1 (zh) |
JP (1) | JP4179397B1 (zh) |
CN (1) | CN101339856B (zh) |
DE (1) | DE602008003159D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69770A (zh) * | 2010-02-26 | 2011-08-31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开关 |
CN102683067A (zh) * | 2012-05-18 | 2012-09-19 | 明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防水式按键开关 |
CN101645358B (zh) * | 2008-08-04 | 2013-12-18 | 联合活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开关 |
CN105590776A (zh) * | 2014-11-10 | 2016-05-18 |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 开关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88264B2 (ja) * | 2008-08-05 | 2012-12-05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 |
US8476543B2 (en) * | 2010-05-27 | 2013-07-02 | Staco Systems, Inc. | Low profile switch |
JP5962259B2 (ja) | 2012-06-29 | 2016-08-03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ハートカム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スイッチ |
CN103474274B (zh) * | 2013-09-26 | 2015-09-30 | 惠州冠泰电子有限公司 | 微型防水开关 |
KR101755938B1 (ko) * | 2015-12-14 | 2017-07-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푸쉬 락 스위치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531577A1 (fr) * | 1982-08-09 | 1984-02-10 | Marechal Sepm | Contact electrique a pression a pouvoir de fermeture et d'ouverture incorpore |
JPH10208581A (ja) | 1997-01-28 | 1998-08-07 | Hirose Chierii Precision:Kk | スイッチ構造 |
US7009131B2 (en) * | 2003-07-18 | 2006-03-07 | Eaton Corporation | Switch assembly |
-
2007
- 2007-10-19 JP JP2007272786A patent/JP4179397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5-14 EP EP08156200A patent/EP2012333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05-14 DE DE602008003159T patent/DE602008003159D1/de active Active
- 2008-06-19 CN CN2008101285309A patent/CN10133985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6-30 US US12/164,629 patent/US801788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5358B (zh) * | 2008-08-04 | 2013-12-18 | 联合活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开关 |
CN102169770A (zh) * | 2010-02-26 | 2011-08-31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开关 |
CN102169770B (zh) * | 2010-02-26 | 2015-07-08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开关 |
CN102683067A (zh) * | 2012-05-18 | 2012-09-19 | 明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防水式按键开关 |
CN105590776A (zh) * | 2014-11-10 | 2016-05-18 |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 开关装置 |
CN105590776B (zh) * | 2014-11-10 | 2019-07-30 |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 开关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032646A (ja) | 2009-02-12 |
EP2012333A1 (en) | 2009-01-07 |
DE602008003159D1 (de) | 2010-12-09 |
JP4179397B1 (ja) | 2008-11-12 |
US20090008230A1 (en) | 2009-01-08 |
CN101339856B (zh) | 2012-04-11 |
EP2012333B1 (en) | 2010-10-27 |
US8017883B2 (en) | 2011-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39856B (zh) | 开关 | |
CN1293680C (zh) | 卡连接器 | |
US8113871B2 (en) |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1989712B (zh) | 卡用连接器 | |
JP5013278B2 (ja) |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US8851921B2 (en) | Connector with detection unit | |
CN101645361B (zh) | 开关 | |
CN101192717B (zh) | 快速连接端子装置 | |
WO2007114591A1 (en) | Dual card type connector of mobile phone | |
CN100461542C (zh) | 具有覆盖体的电连接器 | |
CN104321845A (zh) | 心形凸轮机构及具备其的开关 | |
CN101527218B (zh) | 钥匙操作用开关装置 | |
CN102025059B (zh) | 连接器 | |
CN110649427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0574012C (zh) | Ic卡用连接器 | |
CN102169770A (zh) | 开关 | |
CN10329651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938066B (zh) | 卡用连接器 | |
CN102007498B (zh) | 卡连接器 | |
JPH0579668U (ja) | コネクタ | |
CN101106226B (zh) | Ic卡用连接器 | |
JP4275453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7558629B2 (ja) |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
TWI616035B (zh) | 具有防止端子卡住功能的連接器裝置 | |
CN200972910Y (zh) | 连接器结构改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