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3736A - 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3736A
CN101333736A CNA2008101275256A CN200810127525A CN101333736A CN 101333736 A CN101333736 A CN 101333736A CN A2008101275256 A CNA2008101275256 A CN A2008101275256A CN 200810127525 A CN200810127525 A CN 200810127525A CN 101333736 A CN101333736 A CN 101333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looper
aforementioned
thread control
loope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75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3736B (zh
Inventor
手塚雄一
河本修
能本幸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33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3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3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3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3/00Dev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loop-taker thread, e.g. for tensioning
    • D05B63/02Loop-taker thread take-up lev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05B1/10Double chain-stitch sea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02Loop takers, e.g. loopers for chain-stitch sewing machines, e.g. oscilla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30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2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controlled by the sew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其可以更适当地防止打环线的缠绕。缝纫机具有:下轴(2);打环器,其与下轴(2)的旋转联动而摆动;两个穿线部(11、12);两个线控制凸轮(13、14),其设置在下轴(2)上,以使经过两个穿线部(11、12)的打环线L与其外周部滑动接触;以及线引导部件(15),其设有长孔部(15a),以使得设置在两个线控制凸轮(13、14)之间并与线控制凸轮(13、14)滑动接触的打环线L,沿着一定的路径往复移动,该缝纫机在线引导部件(15)的长孔部(15a)的下轴侧的内缘部(15d)处设置切口部(15b)。

Description

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打环线张力的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在针板下方进行摆动的打环器而进行包边缝制或双重链缝的缝纫机,通过反复进行下述动作而进行缝制,即,使打环器捕捉插入缝针中的上线的线环,并使缝针捕捉插入打环器中的打环线的线环。
此时,广泛使用下述缝纫机,其具有线控制装置110作为将打环线的张力保持为恒定的线控制装置,如图13(a)所示,该线控制装置110具有:两个穿线部件111、112,其作为打环线L1的路径;两个线控制凸轮113、114,其设置在下轴上,其外周部与穿过该穿线部之间的打环线L1滑动接触;以及线引导部件115,其设置在两个线控制凸轮之间,并设置长孔部115a,该长孔部115a用于使得与该两个线控制凸轮滑动接触的打环线L1穿过。
在前述线控制装置110中,从配置在图13(a)右侧的线轴(未图示)抽出的打环线L1设置为,依次通过穿线部111的孔部111a、线引导部件115的长孔部115a、穿线部112的孔部112a。另外,线控制凸轮113、114,分别在穿线部111和线引导部件115之间、穿线部112和线引导部件115之间,与打环线L1滑动接触,通过向打环线L1施加张力而保持打环线L1的张力。
在使用线控制装置110的缝纫机的缝制作业过程中,存在伴随打环器的摆动等,相对于穿线部111,打环线L1在打环器侧发生断线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b)所示,发生断线的打环线L1的线轴侧部分会从线引导部件115或穿线部112垂下,该打环线L1的垂下的部分会与前述线控制凸轮113、114之间的轴部102a滑动接触而缠绕,存在随着下轴102的旋转,在轴部102a上缠绕多圈的情况。该多圈缠绕在轴部102a上的打环线L1的去除非常繁杂,且需要很多时间,给操作者带来很大负担,同时,会显著降低缝制作业的效率。另外,在该去除时,在使用刀具等进行切断缠绕在轴部102a上的打环线L1的作业的情况下,在该作业时,存在由于误使刀具与线控制凸轮113、114的表面接触而产生损伤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打环线去除之后进行的缝制作业中,存在易由该损伤部分钩挂打环线L1,而引发打环线L1的切断及缠绕的情况。
因此,已知一种结构,其相对于线控制凸轮114,在线轴侧的打环线L1的路径上,另外设置按照反复与打环线L1接触与非接触的方式动作的切线用刀片,在打环线L1发生缠绕时,通过使该刀片与打环线L1接触而切断打环线L1(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实开平3-550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根据专利文献1的现有的缝纫机中,其构成为,在使得与打环线L1的路径大致平行地配置连接的刀片与打环线L1抵接时,如果打环线L1被拉出,则刀片发挥作用。因此,根据打环线L1的粗细或材质,存在打环线L1相对刀片滑动,刀片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进行切线的情况。由此,存在在未完成切断的情况下缠绕大量的打环线L1,而缠绕的打环线L1的去除非常繁杂的问题。
另外,因为在打环线L 1的路径上另外设置切线用的刀片,所以存在为了设置该刀片的设置空间而使得缝纫机的设计受到限制的问题。此外,根据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的缝纫机,通过与打环线L1进行接触与非接触,使该刀片仅在打环线L1缠绕时进行打环线L1的切断,因为这样的机构很复杂,所以除了缝纫机的设计复杂之外,还存在用于切线的结构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更加适当地防止打环线的缠绕。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其具有:下轴,其利用缝纫机电动机的旋转而进行旋转;打环器,其与前述下轴的旋转联动而进行摆动;两个穿线部;两个线控制凸轮,其配置在前述两个穿线部之间,并且设置在前述下轴上,以使得经过前述两个穿线部之间的打环线与其外周部滑动接触;以及线引导部件,其设置长孔部,将设置在前述两个线控制凸轮之间并与该各个线控制凸轮滑动接触的前述打环线插入该长孔部中,同时使前述打环线沿固定的方向往复移动,利用前述两个线控制凸轮的半径的变化,向前述打环线施加张力,其特征在于,前述线引导部件(15)具有切线单元(15b),该切线单元设置在前述长孔部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前述下轴侧内缘部的中间,可以切断前述打环线。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具有线捕捉部件(20),其相对于打环线供给源侧的前述线控制凸轮,位于打环线供给源侧,在从该线控制凸轮的外周至前述下轴之间的位置处固定在缝纫机架上,可以捕捉前述打环线的端部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圆筒部(14a),其设置在前述线控制凸轮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侧面;以及切断部件(21),其配置在前述第1圆筒部的外周面的附近,可以切断前述打环线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上,其特征在于,设置固定在缝纫机架上并使下轴插入的第2圆筒部(4),将该第2圆筒部的一端部插入配置在位于前述第1圆筒部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的内侧。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前述切线单元为线钩挂部(15b),其利用伴随前述线控制凸轮旋转的半径变化而钩挂前述打环线,进而伴随前述半径的变化切断前述打环线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前述切线单元是设置在前述内缘部处的凹部。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前述切线单元是设置在前述内缘部处的凸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当被切断的打环线缠绕在形成于两个线控制凸轮之间的间隙的轴部上时,切线单元切断该打环线。此时,切线单元设置于在线引导部件上设置的长孔部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内缘部中,成为下轴侧的内缘部的中间侧。也就是说,其设置为,仅在因被切断的打环线缠绕在下轴上而打环线的一端被向下轴侧拉伸的状态的情况下,切线单元切断打环线。由此,在通常的缝制作业过程中,切线单元不会不必要地切断打环线,仅在因某种理由而被切断的打环线缠绕在形成于两个线控制凸轮之间的间隙的轴部上的情况下切断打环线。由此,进一步提高缝纫机的可靠性。
另外,在发生大量打环线缠绕之前,切线单元切断打环线。此时,被切线单元切断的打环线的供给源侧的端部,被两个线控制凸轮中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线控制凸轮清理,不会再次缠绕到该轴部上。由此,缠绕在该轴部上的打环线很少,使得缠绕的打环线的去除容易。由此,可以解决缠绕大量打环线、打环线的去除非常繁杂的现有问题,大幅度提高缝纫机的可靠性及方便性。
此外,因为切线单元设置于在线引导部件上设置的长孔部的内缘部处,所以不需要如现有技术所述,需要另外确保用于固定刀片的部件及刀片的设置空间,进一步提高缝纫机设计的自由度。
此外,因为切线单元不需要如现有技术所述,需要进行用于反复与打环线接触和不接触的动作的机构,所以除了使得用于打环线的切断的结构非常简单,使得缝纫机的设计更加简单之外,还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提供一种可以在打环线缠绕时将打环线切断的缝纫机。
此外,切线单元不限于刀具状。例如,如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所述,也可以是下述构造,即,利用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线控制凸轮捕捉沿着下轴侧的内缘部移动的打环线的移动,并在中途阻止。由此,可以利用下轴和打环线供给侧的线控制凸轮而拉伸打环线,从而将打环线拉断,其结果,作为切线单元起作用。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相对于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线控制凸轮的外周,线捕捉部件设置在打环线供给源侧,设置在从该外周至下轴之间的位置。也就是说,可以捕捉落在靠近打环线供给源一侧的线控制凸轮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侧面侧的打环线的端部。由此,可以防止被切断的打环线的端部缠绕在下述间隙内,即,在打环线的线供给源侧的线控制凸轮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侧面,与可旋转地支撑下轴的轴承中的设置于该侧面侧的轴承之间形成的间隙。由此,可以解决在该间隙间缠绕大量打环线,使得打环线的去除非常繁杂的问题,大幅度提高缝纫机的可靠性及方便性。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第1圆筒部在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线控制凸轮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侧面,与该线控制凸轮一体地设置,使下轴插入。也就是说,第1圆筒部以覆盖该线控制凸轮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侧面侧的下轴2的外周部的方式设置。由此,在被切断的打环线的端部位于该线控制凸轮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侧面侧的情况下,打环线缠绕在第1圆筒部的外周部。由此,可以防止打环线缠绕到下轴上。另外,此时,因为靠近切断部件圆筒部的外周部配置的刀部会切断缠绕在第1圆筒部的打环线,所以,打环线被切断而不会大量缠绕在第1圆筒部的外周部。由此,可以解决在打环线发生断线时,打环线大量缠绕在下轴上,使得打环线的去除非常繁杂的问题,大幅度提高缝纫机的可靠性及方便性。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第1圆筒部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配置为将固定在缝纫机架上的第2圆筒部插入其内侧。例如,第1圆筒部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在其内部插入下轴的轴承。也就是说,在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线控制凸轮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侧面和该轴承之间,下轴的外周面完全被第1圆筒部和第2圆筒部覆盖。由此,可以防止切断的打环线的端部缠绕在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线控制凸轮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侧面与该轴承间的下轴外周面。由此,可以解决在该间隙中缠绕大量打环线,打环线的去除非常繁杂的问题,大幅度提高缝纫机的可靠性及方便性。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切线单元为钩挂打环线的线钩挂部。也就是说,在通过使切断的打环线缠绕在下轴上而成为使打环线的一端被下轴侧拉伸的状态的情况下的打环线,被设置在线引导部件的长孔部的下轴侧的内缘部的线钩挂部钩挂。此时的打环线以线钩挂部为支点而承受如下的力,即:通过下轴的旋转,将缠绕在在两个线控制凸轮间形成的间隙的轴部的打环线卷入而产生的拉伸的力;以及通过与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线控制凸轮的滑动,伴随打环线的路径改变而产生的拉力。也就是说,打环线以线钩挂部为支点,在不同的两个方向上被拉伸。由此,打环线被线钩挂部拉断而被切断。因此,因为不需要将切线单元加工成刀具状,所以,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设置切线单元。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因为切线单元是设置于在线引导
部件上设置的长孔部的内缘部的凹部,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刀片等即可进行缠绕的打环线的切断。
另外,不必对现有的线控制装置实施大幅度的设计变更,即可设置切线单元。由此,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设置切线单元。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因为切线单元为设置于在线引导部件上的长孔部的内缘部设置的凸部,所以不必另外设置刀片等即可进行缠绕的打环线的切断。
另外,不必对现有的线控制装置实施大幅度的设计变更即可设置切线单元。由此,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设置切线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在本发明涉及的缝纫机上的线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线引导部件与下轴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线控制凸轮的大径部与打环线抵接时的线控制装置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线引导部件的长孔部的内缘部的打环线的路径的说明图。此外,图4(a)是表示通过切口上方之前的打环线的路径的说明图。图4(b)是表示通过切口上方时的打环线的路径的说明图。图4(c)是表示通过切口上方之后的打环线的路径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打环线发生断线时的打环线的位移的说明图。此外,图5(a)是表示相对于靠近打环器侧的穿线部,在打环线侧切断打环线的瞬间的说明图。图5(b)是表示被线控制凸轮扫过的打环线的说明图。图5(c)是表示打环线缠绕在两个线控制凸轮之间的轴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打环线缠绕在两个线控制凸轮间的轴部上的情况下的与线引导部件的长孔部相对的打环线的路径的说明图。此外,图6
(a)是表示通过切口的配置连接位置之前的打环线的路径的说明图。
图6(b)是表示钩挂在切口上的打环线的路径的说明图。图6(c)是表示将切口作为支点向两个方向拉伸的打环线的路径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使转动部向上方转动的线控制装置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由切口切断的打环线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的路径的说明图。此外,图8(a)是表示被切口切断打环线的瞬间的说明图。图8(b)是表示被线控制凸轮扫过的打环线的说明图。图8
(c)是表示打环线的端部被线捕捉部件捕捉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控制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从沿着下轴的方向观察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控制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缠绕在圆筒部的打环线被切线刀切断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线引导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现有的线控制装置的打环线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3
(a)表示通常的缝制时的打环线的状态,图13(b)表示发生打环线向轴部缠绕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缝纫机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缝纫机,是使用由设置在针板下方的打环器引导的打环线L进行缝制的缝纫机,其具有控制打环线L的张力的线控制装置10。
图1是表示设置在本发明涉及的缝纫机上的线控制装置10的结构的斜视图。
缝纫机具有:下轴2,其在缝纫机架的底座部内部配置连接;打环器(图示略),其在设置于该底座部上表面的针板的下方,具有与下轴2的旋转联动而进行摆动的镰刀状的凸出部;作为由打环器引导的打环线L的供给源的线轴(图示略);以及线控制装置10,其设置为位于打环器与线轴之间的打环线L的路径上。
另外,缝纫机为公知结构,其使得在下端保持缝针的针棒,与利用缝纫机电动机而旋转的上轴联动,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将上轴的旋转传递至下轴2。
配置在针棒下方的打环器为公知的结构,其在镰刀状的凸出部的前端部具有使打环线L穿过的孔部,通过下轴2的旋转而摆动,从而与缝针协同动作而形成链缝线迹。
另外,通过下轴2的旋转使线控制装置10动作。关于线控制装置10的动作如后所述。
(线控制装置)
下面,对于线控制装置10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线控制装置10具有:穿线部11、12,其设置在下轴2的上方,设有成为打环线L的路径的孔部11a、12a;线控制凸轮13、14,其被固定支撑在下轴上,同时设置为遮蔽穿线部11、12之间,其外周与通过孔部11a、12a的打环线L滑动接触;线引导部件15,其设置在线控制凸轮13、14之间,设有成为打环线L的路径的长孔部15a;以及转动部件16,其支撑穿线部11、12及线引导部件15,使其可以上下转动。另外,缝纫机还具有:轴承3、4,其由缝纫机架固定保持,可旋转地支撑下轴2;线路径部5,其设置在缝纫机架上,成为从作为打环线L的供给源的线轴被导出的打环线L的路径;以及线捕捉部件20参照图5),其设置在轴承4上,从上表面覆盖在线控制凸轮14与轴承4之间形成的间隙2b。
穿线部11、12及线引导部件15由转动部件16支撑。转动部件16的基端部(图1内侧)可旋转地由缝纫机架支撑,以使前端部(图1前侧)与下轴2在上下方向上连结或分离。穿线部11、12及线引导部件15设置在转动部件16的前端部,通过转动部件16的转动,可以切换至靠近下轴2的使用时的位置(图1的位置),和为了维护等而从下轴2向上方分离的非使用时的位置(参照图7)。
另外,如上所述,在穿线部11、12上设置成为打环线L的路径的孔部11a、12a。另外,在线引导部件15上设置成为打环线L的路径的长孔部15a。从线路径部5导出的打环线L首先穿过孔部12a,然后穿过长孔部15a,最后穿过孔部11a而向打环器导出。此时,打环线L在孔部12a与长孔部15a之间,与线控制凸轮14的外周部滑动接触,在长孔部15a与孔部11a之间,与线控制凸轮13的外周部滑动接触。
当转动部件16位于使用时的位置时,将线引导部件15配置为倾斜状态,以使得长孔部15a的前端侧(下轴侧端部15c侧)较高(图2上方)。
如图4所示,伴随下轴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而进行旋转的线控制凸轮13、14的外周部,从长孔部15a下侧(下轴侧)的内缘部15d侧,向长孔部15a上侧(针板侧)的内缘部15e移动。
并且,在长孔部15a下侧的内缘部15d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设置向下方切除而形成的凹部即切口部15b。对于切口部15b如后所述。
线控制凸轮13、14为相同的形状,其外周部的形状为外周的一部分相对于其它部分(小径部)成为大径部而进行变化的形状。图3是线控制凸轮13、14的大径部与打环线L抵接的状态。
线控制凸轮13、14以下轴2作为旋转轴而旋转,同时,使其外周部与打环线L滑动接触。也就是说,如果通过下轴2的旋转而线控制凸轮13、14进行旋转,则成为线控制凸轮13、14的小径部与打环线L滑动接触的定时(图1的状态),和线控制凸轮13、14的大径部与打环线L滑动接触的定时(图3的状态),由此,打环线L的路径在线引导部件15的长孔部15a内沿长度方向变化。
此时,线控制凸轮13、14的相对于打环线L的半径的变化的定时,与打环器的摆动定时相对应。
例如,当打环器相对于缝针后退时,打环器与线控制装置10的距离缩短。此时,线控制凸轮13、14以大径部与打环线L滑动接触的方式动作。由此,因为从穿线部11的孔部11a至打环器之间的打环线L被线控制凸轮13拉伸,在打环器与孔部11a间的打环线L上施加张力,所以打环线L不会松弛。另外,此时,线控制凸轮14拉伸线路径部5侧的打环线L。由此,从作为打环线L的供给源的线轴拉出打环线L。
另一方面,当打环器相对于缝针前进时,打环线与线控制装置10的距离变长。此时,线控制凸轮13、14使小径部与打环线L滑动接触,由此,由于从线控制凸轮13、14的大径部向小径部移动而松弛的打环线L,松弛的部分被打环器拉伸而施加张力。由此,确保与打环器的摆动对应的打环线L的张力。
在通常的缝制作业过程中,即未发生断线的情况下的打环线L,通过与线控制凸轮13、14的外周部的滑动,在线引导部件15的长孔部15a内改变路径。具体地说,从图4(a)所示的打环线L的路径,经由图4(b)所示的打环线L的路径,向图4(c)所示的打环线L的路径位移。此时,如图4(a)~图4(c)所示,因为打环线L被维持在线控制凸轮13、14的外周部,所以以不会与线引导部件15的长孔部15a下侧的内缘部15d接触的方式位移。也就是说,未发生断线的情况下的打环线L不会被切口部15b钩挂。
(打环线的断线及缠绕)
通常,使用缝纫机的缝制作业过程中的打环线L的断线,大多相对于线控制凸轮13在靠近打环器侧(图5(a)左侧)发生。当打环线L被切断时,如图5(b)所示,打环线L的切断端部L1,通过与伴随下轴2的旋转的线控制凸轮13外周的滑动而被扫过,从穿线部11的孔部11a中抽出。此时,如图5(c)所示,如果打环线L的端部L1落入线控制凸轮13与线引导部件15之间,则端部L1会因与线控制凸轮13、14间的轴部2a的滑动接触而缠绕在轴部2a的外周,并会将线从线轴侧(图5右侧)拉出而继续缠绕打环线L。
(切线单元)
如前所述,如果端部L1下落,则打环线L会与前述线引导部件15的长孔15a下侧内缘部15d接触。并且,如果在打环线L开始缠绕在轴部2a上的状态下下轴2继续旋转,则打环线L被线控制凸轮14引导,相对于线引导部件15的长孔部15a而通过图6(a)~(c)的路径。也就是说,如果在端部L1缠绕在轴部2a上的状态下,线控制凸轮14与打环线L滑动接触,则打环线L的路径将与前述长孔部15a下侧的内缘部15d滑动接触,并按照从图6的左方移向右方的方式位移。由此,如图6(b)所示,以与长孔部15a的下轴侧的内缘部滑动接触的方式位移的打环线L,会被在内缘部15d处朝向下方切除的切口部15b钩挂。
切口部15b的移动方向后方侧端缘以垂直状态立起。因此,如图6(c)所示,打环线L与切口部15b的后方侧端缘卡合,阻止打环线L向移动方向后方侧的移动,然后,通过使下轴2旋转,由线控制凸轮14施加张力,从而利用切口部15b的后方侧端缘将打环线L拉断。
也就是说,从切口部15b至轴部2a的路径上的打环线L,被向箭头B的方向拉伸。由此,以切口部15b为支点,打环线L通过被向箭头A的方向和箭头B的方向拉伸,而在切口部15b的位置作用很强的卡合力。利用该张力,打环线L以切口部15b为支点被拉断,从而被切断。由此,切口部15作为“线钩挂部”及“切线单元”起作用。
此外,如图2所示,切口部15b优选使切口部15b中卡止打环线L侧的侧部、与长孔部15a的下轴侧的内缘部15d所形成的凸出部15f的角度,大于0度而小于或等于直角,以使得被切口部15b钩挂的打环线L在切断之前不会从切口部15b中滑出。
另外,缠绕在轴部2a上的打环线L的长度,仅为从打环线L的发生断线时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L1,至由切口部15b切断的打环线L的端部的长度。由此,在缝纫机的缝制动作过程中,即使在打环线L发生断线之后,进行一定量的下轴2的旋转,缠绕在轴部2a上的打环线L的量也很少,可以容易地进行缠绕在轴部2a上的打环线L的去除。
在进行缠绕在轴部2a上的打环线L的去除的情况下,在使缝纫机的动作停止之后,打开设置在位于线控制装置10上方的底座部的上表面的盖部(图示略),如图7所示,使转动部件16向上方转动,容易地进行对线控制装置10的各部分的手动作业。在此基础上,利用镊子等去除缠绕在轴部2a上的打环线L。
此外,对于被切口部15b切断的打环线L中、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L2(参照图8),如后所述。
(线捕捉部件)
下面,对于线捕捉部件20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线捕捉部件20,以覆盖轴承4的外周面中在线控制凸轮14与轴承4之间形成的间隙2b的上半部分的方式设置。另外,在线捕捉部件20的表面设置沿着轴承4的外周部圆弧的带状的拉绒,在线的端部落在该表面上的情况下,利用摩擦力捕捉该线的端部。另外,为了不在线捕捉部件20的线控制凸轮14侧的侧端部与线控制凸轮14之间形成间隙,线捕捉部件20以使该侧端部与线控制凸轮14抵接的方式配置连接。
如图8(a)所示,被切口部15切断的打环线L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L2,被线控制凸轮14扫过。此时,如图8(b)所示,打环线L会落入线控制凸轮14与转动部件16间的间隙中。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c)所示,端部L2落在线捕捉部件20的上表面部,利用设置于上表面部的拉绒捕捉,使其之后不再移动。也就是说,因为打环线L的端部被线捕捉部件20捕捉,所以其不会进入在线控制凸轮14与轴承4之间形成的间隙2b中而发生缠绕。由此,被切口部15b切断的打环线L的端部L2不会再次发生缠绕,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发生断线的打环线L的处理。
此外,打环线L发生断线时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L1,有时并未缠绕在轴部2a上,而是被线控制凸轮14扫过,落入线控制凸轮14与转动部件16之间的间隙中。在这种情况下,端部L1被线捕捉部件20捕捉,使其之后不再移动。由此,不会发生打环线L的缠绕。
另外,被线捕捉部件20捕捉的打环线L的端部L1、L2的处理,与缠绕在轴部2a上的打环线L的处理大致同样地进行。也就是说,在停止缝纫机的动作之后,打开设置在位于线控制装置10的上方的底座部的上表面的盖部(图示略),如图7所示,使得转动部件16向上方转动,容易地进行对线控制装置10的各部分的手动作业。并且,利用镊子等取下由线捕捉部件20捕捉的打环线L的端部L1、L2,以使打环线L重新穿过孔部12a、长孔部15a及孔部11a而向打环器导出的方式,由操作者导出打环线L。
(上述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当被切断的打环线L缠绕在两个线控制凸轮13、14之间的轴部2a上时,切口部15b会钩住打环线L并将其切断。此时,切口部15b设置在内缘部15d上,该内缘部15d是设置于线引导部件15上的长孔部15a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内缘部中、成为下侧的内缘部。也就是说,设置为仅在打环线L通过缠绕在下轴上而使打环线L的一端成为被向下轴侧拉伸的状态的情况下,切口部15b将打环线L切断。由此,在通常的缝制作业过程中,切口部15b不会不必要地切断打环线L,只有在因某种原因而被切断的打环线L缠绕在线控制凸轮13、14之间的轴部2a上的情况下,将打环线L切断。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缝纫机的可靠性。
另外,在伴随下轴2的旋转而发生大量打环线L缠绕之前,切口部15b将切断打环线L。此时,被切口部15b切断的打环线L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L2被线控制凸轮14扫过,不会再次缠绕到轴部2a上。由此,可以解决缠绕大量打环线L,打环线L的去除非常繁杂的现有的问题点,大幅度提高缝纫机的可靠性及方便性。
此外,因为切口部15b设置于在线引导部件15上设置的长孔部15a的内缘部,所以,不需要如现有技术所示,必须确保用于另外固定刀片的部件及刀具的设置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缝纫机设计的自由度。
此外,因为切口部15b不需要如现有技术所述,设置用于反复进行与打环线L接触与非接触的动作的机构,所以用于打环线L的切断的结构非常简单,使得缝纫机的设计更加容易,并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提供可以在打环线L的缠绕时切断打环线L的缝纫机。
此外,线捕捉部件20设置在下述位置,即相对于线控制凸轮14的外周为打环线供给源侧,并从该外周至下轴2a之间的位置。也就是说,可以捕捉落在线控制凸轮14的打环线L的供给源侧的侧面侧的打环线L的端部。由此,可以防止被切断的打环线L的端部L2缠绕在线控制凸轮14的打环线L的供给源侧的侧面与设置于该侧面侧的下轴2的轴承4之间形成的间隙2b中。由此,可以解决大量的打环线L被缠绕在间隙2b中,打环线L的去除非常繁杂的问题,大幅度地提高缝纫机的可靠性及方便性。
此外,切口部15b因为是设置于在线引导部件15上设置的长孔部15a的内缘部的凹部,所以不必另外设置刀具等,即可进行缠绕的打环线L的切断。由此,不需要如现有技术所述,必须确保用于另外固定刀具的部件及刀具的设置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缝纫机的设计自由度。另外,不需要对现有的线控制装置实施大幅度的设计变更而设置切线单元。由此,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设置切线单元。
此外,因为切口部15b通过钩挂线而将线切断,所以也可以将切口部15b的内缘部加工成刀具状。由此,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设置切线单元。此外,即使不将切口部15b的内缘部加工成刀具状,也可以作为切线单元起作用,特别优选将切口部15b的内缘部加工成刀具状。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具有线控制装置10A的缝纫机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相同点为,在由在打环器侧发生的打环线L的断线而形成的端部L1缠绕在线控制凸轮13、14间的轴部2a上的情况下,设置在线引导部件15a下侧的内缘部15d的切口部15b切断该打环线L的结构,以及切口部15b切断的打环线L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L2,落入线控制凸轮14与转动部件16间的间隙的情况下的线的路径。
如图9及图10所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线控制装置10A具有:圆筒部14a,其与线控制凸轮14一体地设置,从线控制凸轮14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侧面沿着轴方向延伸;以及切线21,其刃部21a靠近圆筒部14a的外周部设置。
圆筒部14a设置为伴随线控制凸轮14的旋转而旋转,并在圆筒状端部的内侧(内径侧)插入轴承4。也就是说,在线控制凸轮14与轴承4之间形成的间隙2b被圆筒部14a覆盖。由此,圆筒部14a作为“第1圆筒部”起作用。另外,轴承4作为“第2圆筒部”起作用。
切线刀21如图10所示,具有靠近圆筒部14a的圆周状的外周部配置的刃部21a。另外,切线刀21由缝纫机架固定支撑。
在图11中,打环线L发生断线时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L1,或由切口部15b切断的打环线L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L2,与图8(b)同样地,有时会落入线控制凸轮14与转动部件16间的间隙。在这种情况下,打环线L的端部L1或L2与圆筒部14a的外周部抵接。此时,如果因继续使用缝纫机的缝制作业等原因而使线控制凸轮14旋转,则打环线L会被圆筒部14a的旋转拉拽而缠绕在圆筒部14a上。
缠绕在圆筒部14a上的打环线L,如图11所示,沿着圆筒部14a的圆周状的外周部缠绕,但在打环线L的缠绕继续而达到两道、三道地缠绕在圆筒部14a的外周部的程度的情况下,以相对于圆筒部14a的外周部的外侧而使厚度增加的方式缠绕的打环线L,会与切线刀21的刃部21a接触,使打环线L切断。由此,切线刀21作为“切断部件”起作用。
然后,用镊子等去除缠绕在圆筒部14a上的打环线L。
也就是说,具有切线装置10A的缝纫机在缝制作业过程中,当打环线L相对于线控制凸轮13在靠近打环器侧发生断线时,在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L1缠绕在两个线控制凸轮13、14间的轴部2a上的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切口部15b切断缠绕在轴部2a上的打环线L。另外,在切口部15b切断的打环线L的端部中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L2,落入线控制凸轮14与转动部件16间的间隙,而缠绕在圆筒部14a上的情况下,切线刀21的刃部21a切断打环线L。另外,在打环线L的端部L1未缠绕在轴部2a上,而被线控制凸轮14扫过,落入线控制凸轮14与转动部件16间的间隙,缠绕在圆筒部14a上的情况下,切线刀21的刃部21a也会切断打环线L。由此,防止发生下述问题,即,大量打环线L缠绕在轴部2a、间隙2b等容易发生打环线L的缠绕的下轴2的各个部分上。
(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缝纫机的作用效果)
根据第2实施方式,在打环线L落入线控制凸轮14与转动部件16的间隙中的情况下,打环线L会缠绕在圆筒部14a的外周部。另外,圆筒部14a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配置为在其内侧插入轴承4。也就是说,在线控制凸轮14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侧面与轴承4之间形成的间隙2b,位于圆筒部14a的内侧。由此,可以防止被切断的打环线L的端部L1或L2在间隙2中缠绕。
另外,此时,因为切线刀21的刃部21a会切断缠绕在圆筒部14a上的打环线L,所以打环线L不会大量缠绕在圆筒部14a的外周部,而是被切断。由此,可以解决在打环线L发生断线时,打环线L大量缠绕在间隙2b中,打环线L的去除非常繁杂的问题,大幅度提高缝纫机的可靠性及方便性。
(其它)
图12是表示线引导部件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侧视图。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的切线单元,是设置在线引导部件15的长孔15a下侧的内缘部的作为凹部的切口部15b,但只要是当打环线L缠绕在轴部2a上时,可以以与该内缘部滑动接触的方式钩住打环线L并将其切断的结构即可。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设置在线引导部件15A的长孔15Aa的下轴侧的内缘部的凸部15Ab。此外,对于使用了该线引导部件15A的线控制装置的结构中的除了线引导部件15A以外的结构来说,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线控制装置10相同。另外,为了在被凸部15Ab钩住的打环线L被切断之前,其不从凸部15Ab上滑下,优选使凸部15Ab中卡止打环线L侧的侧部与长孔部15a的下轴侧的内缘部15Ad所形成的卡止部15Af的角度大于0度而小于或等于直角。
在该结构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凸部15Ab为设置于在线引导部件15A上设置的长孔部15Aa的内缘部的凸部,不必另外设置刀具等,即可钩挂缠绕的打环线L而进行切断。由此,不需要如现有技术所述,必须确保用于另外固定刀具的部件及刀具的设置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缝纫机的设计自由度。另外,不必对现有的线控制装置实施大幅度的设计变更即可设置切线单元。由此,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设置切线单元。
另外,线引导部件15的切口部15b的内周部也可以整形为刀具状。由此,被切口部15b钩住的打环线L可以更快速地被切断。
另外,线引导部件15A的凸部15Ab中卡止打环线L侧的侧部,也可以整形为刀具状。由此,由卡止部15Af钩住的打环线L可以更快速地被切断。此时,除了凸部15Ab中的卡止打环线L侧的侧部,通过将卡止部15Af附近的下轴侧的内缘部15Ad也整形为刀具状,可以更加快速地切断打环线L。
另外,线捕捉部件不一定设置在轴承4的外周面上,只要是可以捕捉打环线L的端部L1、L2,使打环线L的端部L1、L2不会落入间隙2b的位置即可。例如,也可以在间隙2b的上方,在缝纫机架的上表面设置线捕捉部件,其固定设置在相对于线控制凸轮14的外周部总是位于下方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捕捉部件20利用沿着轴承4的外周部的圆弧的带状的拉绒捕捉打环线L的被切断的端部L1、L2,但只要是线捕捉部件捕捉被切断的线的端部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是线捕捉部件的表面具有粘附性的材料。

Claims (7)

1.一种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其具有:
下轴,其利用缝纫机电动机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打环器,其与前述下轴的旋转联动而进行摆动;
两个穿线部;
两个线控制凸轮,其配置在前述两个穿线部之间,并且设置在前述下轴上,以使得经过前述两个穿线部之间的打环线与其外周部滑动接触;以及
线引导部件,其设置长孔部,将设置在前述两个线控制凸轮之间并与该各个线控制凸轮滑动接触的前述打环线插入该长孔部中,同时使前述打环线沿固定的方向往复移动,
利用前述两个线控制凸轮的半径的变化,向前述打环线施加张力,
其特征在于,
前述线引导部件具有切线单元,该切线单元设置在前述长孔部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前述下轴侧内缘部的中间,可以切断前述打环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线捕捉部件,其相对于打环线供给源侧的前述线控制凸轮,位于打环线供给源侧,在从该线控制凸轮的外周至前述下轴之间的位置处固定在缝纫机架上,可以捕捉前述打环线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圆筒部,其设置在前述线控制凸轮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侧面;以及
切断部件,其配置在前述第1圆筒部的外周面的附近,可以切断前述打环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固定在缝纫机架上并使下轴插入的第2圆筒部,将该第2圆筒部的一端部插入配置在位于前述第1圆筒部的打环线供给源侧的端部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切线单元为线钩挂部,其利用伴随前述线控制凸轮旋转的半径变化而钩挂前述打环线,进而伴随前述半径的变化切断前述打环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切线单元是设置在前述内缘部处的凹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切线单元是设置在前述内缘部处的凸部。
CN2008101275256A 2007-06-25 2008-06-25 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 Active CN101333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66686 2007-06-25
JP2007166686 2007-06-25
JP2007166686A JP2009000440A (ja) 2007-06-25 2007-06-25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3736A true CN101333736A (zh) 2008-12-31
CN101333736B CN101333736B (zh) 2013-03-06

Family

ID=40196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75256A Active CN101333736B (zh) 2007-06-25 2008-06-25 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00440A (zh)
KR (1) KR101398081B1 (zh)
CN (1) CN101333736B (zh)
TW (1) TWI44075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2088A (zh) * 2009-06-10 2010-12-22 Juki株式会社 环缝缝纫机
CN108070960A (zh) * 2016-11-10 2018-05-25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用的供线部及缝纫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2447A (en) 1996-09-24 1997-12-02 Amf Reece, Inc. Knife mechanism drive for a buttonhole sewing machine
JP4194171B2 (ja) * 1999-04-27 2008-12-10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CN1173089C (zh) * 2000-09-20 2004-10-27 顾飞龙 改进的缝纫机切线器
JP2002095879A (ja) 2000-09-22 2002-04-02 Juki Corp 穴かがりミシンの布切りメス装置
JP3824923B2 (ja) 2001-12-18 2006-09-20 Juki株式会社 2本針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2088A (zh) * 2009-06-10 2010-12-22 Juki株式会社 环缝缝纫机
CN101922088B (zh) * 2009-06-10 2013-05-22 Juki株式会社 环缝缝纫机
CN108070960A (zh) * 2016-11-10 2018-05-25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用的供线部及缝纫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00440A (ja) 2009-01-08
CN101333736B (zh) 2013-03-06
TW200916625A (en) 2009-04-16
KR20080114533A (ko) 2008-12-31
KR101398081B1 (ko) 2014-05-26
TWI440750B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1202A (zh) 一种梭芯绕线穿线机构及方法、缝纫机
WO2015056441A1 (ja) トーションレース機用糸供給装置
US3012530A (en) Lock stitch sewing machines
CN101333736B (zh) 链缝缝纫机的线控制装置
US3115855A (en) Bobbin thread replenishing means in sewing machine loop taker
KR101862871B1 (ko) 재봉틀 및 이러한 재봉틀을 이용하여 재봉 개시 부분을 재봉하기 위한 방법
JP2002078997A (ja) 下糸巻回装置
CN103668792B (zh) 双重环缝缝纫机
JP3926454B2 (ja) 下糸巻回装置
JP5713667B2 (ja) ミシンの下糸巻き装置
CN101922088B (zh) 环缝缝纫机
CN1318671C (zh) 具有缝线切断装置的双锁式针迹缝纫机的摆梭
JP4185703B2 (ja) 単糸環縫い縫い目の端部結び目を形成させる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単糸環縫いミシン
CN108221206A (zh) 一种抓梭机构及方法、缝纫机
JP2002035460A (ja) 糸結び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855060B2 (ja) ミシンのボビン及び下糸自動供給装置
US20100126398A1 (en) Bobbin thread feeder of sewing machine
US2821421A (en) Hand operated portable knot tyer
KR101122021B1 (ko) 편직기
JP3193920U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用グリッパ
US2895441A (en) Sewing machine
JP3099946U (ja) ミシンの下糸供給装置
US725311A (en) Knitting-machine.
CN207452420U (zh) 工业用缝纫机的挑线机构
JPH03236897A (ja) ネクタイ縫合機の針に糸を通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