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1728A - 发送电路和采用该发送电路的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电路和采用该发送电路的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1728A
CN101331728A CNA2006800467385A CN200680046738A CN101331728A CN 101331728 A CN101331728 A CN 101331728A CN A2006800467385 A CNA2006800467385 A CN A2006800467385A CN 200680046738 A CN200680046738 A CN 200680046738A CN 101331728 A CN101331728 A CN 1013317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mplitude
size
phase
mod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467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1728B (zh
Inventor
松浦彻
石田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31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1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1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17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6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04L27/361Modulation using a single or unspecified number of carriers, e.g. with separate stages of phase and amplitud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6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04L27/366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undesirable propertie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between the modulator and the demodulator
    • H04L27/367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undesirable propertie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between the modulator and the demodulator using predistortion
    • H04L27/368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undesirable propertie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between the modulator and the demodulator using predistortion adaptive predistor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Amplifi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能够与输出功率的大小无关地输出具有高线性的发送信号并高效运作的小尺寸发送电路。信号产生部件(11)基于输入数据产生正交数据。计算部件(12)将正交数据的预定振幅分量与振幅阈值进行比较并输出振幅信号、第一相位信号以及第二相位信号。调节器(17)输出基于振幅信号而受控的电压。角度调制部件(13)和角度调制部件(14)对相位信号进行角度调制以输出第一和第二角度调制信号。振幅调制部件(15)和振幅调制部件(16)使用基于振幅信号受控的电压对第一和第二角度调制信号进行振幅调制以输出角度调制和振幅调制信号作为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合成部件(18)合成第一和第二调制信号以输出发送信号。

Description

发送电路和采用该发送电路的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用于移动电话、无线LAN等的通信装置中所采用的发送电路。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与输出功率的大小无关地输出具有高线性度的发送信号并高效运行的小尺寸发送电路,以及采用所述发送电路的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需要一种用于移动电信、无线LAN等的、能够保障发送信号的线性度并且无论以大功率还是小功率运行都能以低功耗运行的通信装置。在这种通信装置中,采用与输出功率的大小无关地输出具有高线性度的发送信号并高效运行的小尺寸发送电路。接下来,将描述传统的发送电路。
作为一种传统发送电路,例如有一种采用调制方法,如正交调制等来产生发送信号的发送电路(以下称为正交调制电路)。注意,正交调制电路广为人知,因此不再描述。作为一种比正交调制电路更高效地输出具有高线性的发送信号的传统发送电路,例如在图20中示出了一种发送电路500。图20是描述传统发送电路500的配置的方框图。在图20中,传统发送电路500包括信号产生部件501,角度调制部件502,调节器503,振幅调制部件504以及输出端505。
在传统发送电路500中,信号产生部件501产生振幅信号和相位信号。振幅信号被输入到调节器503。调节器503向振幅调制部件504提供取决于输入的振幅信号的电压。相位信号被输入到角度调制部件502。角度调制部件502对输入的相位信号进行角度调制以输出角度调制信号。从角度调制部件502输出的角度调制信号被输入到振幅调制部件504。振幅调制部件504使用调节器503提供的电压对该角度调制信号进行振幅调制,以输出角度调制和振幅调制信号。该调制信号被作为发送信号从输出端505输出。注意,这种发送电路500被称为极化调制。
作为一种比正交调制电路更高效地输出具有高线性的发送信号的传统发送电路,例如在图21中示出了一种被称为LINC(Linear Amplification usingNonlinear Component,采用非线性组件的线性放大器)的发送电路600。图21是描述传统发送电路600的配置的方框图。在图21中,传统发送电路600包括等幅波产生电路601,放大器602,放大器603以及合成电路604。
等幅波产生电路601基于输入信号输出具有不同相位以及相等振幅的两个调制信号(以下称为等幅信号)。从等幅波产生电路601输出的两个等幅信号在放大器602和放大器603中放大,然后输入到合成电路604中。合成电路604合成放大器602的输出信号S1和放大器603的输出信号S2,并将合成信号作为发送信号S0输出。
这里,发送信号S0,放大器602的输出信号S1以及放大器603的输出信号S2可以表示为:
S0(t)=m(t)exp[jθ(t)]=S1(t)+S2(t)(10)
Figure A20068004673800081
Figure A20068004673800083
其中m(t)表示发送信号S0的振幅分量,θ(t)表示发送信号S0的相位分量,Mx表示放大器602的输出信号S1或放大器603的输出信号S2的振幅大小,ψ(t)表示输出信号S1或输出信号S2与发送信号S0的相位偏差。
图22是具体描述传统发送电路600的操作的示意图。参照图22,传统发送电路600输出通过减小输出信号S1和输出信号S2与发送信号S0的相位偏差而增强的发送信号S0(参见图22(a))。而且,发送电路600输出通过增加输出信号S1和输出信号S2与发送信号S0的相位偏差而减弱的发送信号S0(参见图22(b))。换句话说,发送电路600可以通过控制等幅波产生电路601输出的两个等幅信号的相位偏差来控制发送信号S0的大小。
然而,在传统发送电路600中,由于发送信号S0是通过合成输出信号S1和输出信号S2所产生的,所以如果输出信号S1和输出信号S2包含相位误差或振幅误差,那么就难以获得期望的发送信号S0。
因此,已经公开了一种被称为LINC的传统发送电路,在这种发送电路中对输出信号S1和输出信号S2中包含的相位误差和振幅误差进行校正(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图23是描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传统发送电路700的配置的方框图。在图23中,传统发送电路700包括等幅波产生电路601,放大器602,放大器603,合成电路604,相位检测器701,可变移相器702,振幅差检测器703以及可变衰减器704。
在传统发送电路700中,相位检测器701检测放大器602的输出信号S1中包含的相位误差。基于检测到的相位误差,可变移相器702校正等幅产生电路601产生的等幅信号的相位。振幅差检测器703检测放大器602的输出信号S2中包含的振幅误差。基于检测到的振幅误差,可变衰减器704校正等幅产生电路601产生的等幅信号的振幅。从而,传统发送电路700可以获得期望的发送信号S0。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专利公开No.5-37263
发明内容
然而,传统的发送电路500(参照图20)不能输出具有低于预定输出功率的发送信号(即,发送信号的输出功率有下限)。图24是描述传统发送电路500的示例性输出特性的图。在图23中,横轴表示从信号产生部件501输出的振幅信号,纵轴表示发送信号的输出功率。如图24中所示,在传统的发送电路500中,在输出功率很小的范围内(即,振幅信号很小的范围内),难以使振幅调制部件504执行线性操作,从而不能输出具有高线性的发送信号。
在传统的发送电路600中(参照图21),如上所述,因为具有不同相位的输出信号S1和输出信号S2合成产生发送信号S0,所以由于包含在发送信号S1和发送信号S2中的相位误差或振幅误差导致难以获得期望的发送信号S0。而且,在发送电路600中,由于具有不同相位的输出信号S1和输出信号S2合成产生发送信号S0,因此取决于输出功率的大小未必能够实现高效运行。
在传统的发送电路700中(参照图23),需要多个部件(例如,相位检测器701,可变移相器702,振幅差检测器703以及可变衰减器704)来校正包含在输出信号S1和输出信号S2中的相位误差或振幅误差。因此,传统的发送电路700不可避免的具有大电路尺寸。而且,在传统的发送电路700中,由于放大器602和放大器603的输出均被分流,分流导致衰减,使得发送电路的功耗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输出功率的大小无关地输出具有高线性的发送信号,并能够高效运行的小尺寸的发送电路,以及采用所述发送电路的通信装置。
本发明致力于一种用于基于输入数据来产生并输出发送信号的发送电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发明的发送电路包括信号产生部件,计算部件,调节器,第一角度调制部件,第一振幅调制部件,第二角度调制部件,第二振幅调制部件以及合成部件。
信号产生部件对所述输入数据进行调制以产生预定格式的数据。计算部件对由所述信号产生部件产生的所述数据进行计算以输出振幅信号、第一相位信号以及第二相位信号。调节器输出基于所述振幅信号而受控的信号。第一角度调制部件对所述第一相位信号进行角度调制并输出作为结果的第一角度调制信号。第一振幅调制部件使用从所述调节器输出的所述信号对所述第一角度调制信号进行振幅调制,并输出生成的角度调制和振幅调制信号作为第一调制信号。第二角度调制部件对所述第二相位信号进行角度调制,并输出作为结果的第二角度调制信号。第二振幅调制部件使用从所述调节器输出的所述信号对所述第二角度调制信号进行振幅调制,并输出生成的角度调制和振幅调制信号作为第二调制信号。合成部件合成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第二调制信号并输出作为结果的所述发送信号。
优选的,所述计算部件计算由所述信号产生部件产生的数据的振幅分量和相位分量,将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与预定振幅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如果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大于所述预定振幅阈值,则输出通过将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与所述相位分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相位信号以及与所述相位分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相位信号,并且如果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小于所述预定振幅阈值,则输出通过将所述预定振幅阈值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通过将所述相位分量沿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一相位信号以及通过将所述相位分量沿另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二相位信号。
每隔预定时间输入用于指示所述发送信号的输出功率的大小的发送功率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计算部件每隔所述预定时间改变所述预定振幅阈值的大小,以使得所述预定振幅阈值的大小与由所述发送功率信息指示的所述输出功率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具有逆特性。所述发送电路进一步包括可变增益放大部件,其使用基于所述发送功率信息的增益来放大所述振幅信号。所述可变增益放大部件每隔所述预定时间改变用于放大所述振幅信号的所述增益的大小,以使得用于放大所述振幅信号的所述增益的大小与由所述发送功率信息指示的所述输出功率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具有正特性。
优选的,所述计算部件改变所述振幅阈值的大小,以使得所述振幅阈值的大小与由所述发送功率信息指示的所述输出功率的平方根的大小成反比。特别的,所述计算部件根据由所述发送功率信息指示的所述输出功率的大小,参照预先设置有最优值的查找表,来改变所述振幅阈值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可变增益放大部件改变用于放大所述振幅信号的所述增益的大小,以使得用于放大所述振幅信号的所述增益的大小与由所述发送功率信息指示的所述输出功率的平方根的大小成正比。特别的,所述可变增益放大部件根据由所述发送功率信息指示的所述输出功率的大小,参照预先设置有最优值的查找表,来改变用于放大所述振幅信号的所述增益的大小。
通过对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除以所述预定振幅阈值所获得的值求反余弦来获得所述预定相位。
优选的,所述调节器是开关调节器。可选的,所述调节器是串联调节器。可选的,所述调节器由串联连接的开关调节器和串联调节器组成。
发送电路可以进一步包括预失真补偿部件,用于补偿所述振幅信号、所述第一相位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相位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以便对发生在所述第一角度调制部件、所述第二角度调制部件、所述第一振幅调制部件、所述第二振幅调制部件以及所述调节器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失真进行抑制。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预失真补偿部件位于所述计算部件的输出处。
优选的,所述计算部件每隔预定间隔将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与所述预定振幅阈值进行比较。当在所述预定间隔内,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超过所述预定振幅阈值的采样点的数目大于或等于预定数目时,所述计算部件输出通过将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与所述相位分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相位信号以及与所述相位分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相位信号,并且当在所述预定间隔内,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超过所述预定振幅阈值的采样点的数目小于所述预定数目时,所述计算部件输出通过将所述预定振幅阈值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通过将所述相位分量沿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一相位信号以及通过将所述相位分量沿另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二相位信号。
所述计算部件可以基于所述发送信号的包络的动态范围来改变所述预定间隔的长度。更特别的,当所述发送信号的包络的动态范围小时,所述计算部件减小所述预定间隔,并且当所述发送信号的包络的动态范围大时,所述计算部件增大所述预定间隔。
当每隔预定时间输入用于指示所述发送信号的输出功率的大小的发送功率信息时,所述计算部件计算由所述信号产生部件产生的数据的振幅分量和相位分量,每隔所述预定时间将所述发送功率信息的大小与预定功率阈值的大小进行比较,并且如果所述发送功率信息的大小大于所述预定功率阈值,则输出通过将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与所述相位分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相位信号以及与所述相位分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相位信号,并且如果所述发送功率信息的大小小于所述预定振幅阈值,则输出通过将所述预定功率阈值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通过将所述相位分量沿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一相位信号以及通过将所述相位分量沿另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二相位信号。
本发明还可以用于包括上述发送电路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用于产生发送信号的发送电路,以及用于输出由发送电路产生的发送信号的天线。所述通信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电路,用于处理从所述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以及天线收发转换开关,用于将由所述发送电路产生的所述发送信号输出到所述天线,并且将从所述天线接收到的所述接收信号输出到所述接收电路。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当输入数据的振幅分量的大小大于预定振幅阈值时,计算部件输出通过将所述输入数据的振幅分量的大小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与输入数据的相位分量相对应的第一相位信号以及与输入数据的相位分量相对应的第二相位信号。因此,当输入数据的振幅分量的大小大于预定振幅阈值时,发送电路1可以合成振幅随振幅信号不同而相位相同的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并且将合成信号输出作为发送信号。
另外,当输入数据的振幅分量的大小小于预定振幅阈值时,计算部件输出通过将预定振幅阈值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通过将输入数据的相位分量沿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一相位信号以及通过将输入数据的相位分量沿另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二相位信号。因此,当输入数据的振幅分量的大小小于预定振幅阈值时,发送电路可以合成大小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并且将合成信号输出作为发送信号。因此,发送电路可以与基于输入数据的振幅分量的大小而变化的输出功率的大小无关地高效输出具有高线性的发送信号。
另外,发送电路不会分流第一振幅调制部件和第二振幅调制部件的输出信号,因此,可以抑制信号分流伴随的损耗,从而减小发送电路的功耗。
另外,发送电路改变预定振幅阈值的大小,使得预定振幅阈值的大小和输入的发送功率信息所指示的输出功率具有逆特性,并且使用与发送功率信息所指示的输出功率的大小具有正特性的增益来放大计算部件输出的振幅信号。因此,即使当发送功率信息所指示的输出功率的大小变化时发送电路也可以高效地输出具有高线性的发送信号。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通过使用上述发送电路,可以实现小尺寸和高效的运作,同时保证输出信号在宽的带宽范围上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送电路1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1B是描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送电路1b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计算部件12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图3A是用于描述当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大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发送电路1的操作的图。
图3B是用于描述当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小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发送电路1的操作的图。
图4是用于描述计算部件12输出的振幅信号m1(t)的示例性波形的图。
图5是示出当DR是0dB时用来相对于相邻信道泄漏功率ACP获取增益误差和相位误差的仿真的结果的图。
图6是示出当DR是3dB时用来相对于相邻信道泄漏功率ACP获取增益误差和相位误差的仿真的结果的图。
图7是示出当DR是6dB时用来相对于相邻信道泄漏功率ACP获取增益误差和相位误差的仿真的结果的图。
图8是示出当DR是9dB时用来相对于相邻信道泄漏功率ACP获取增益误差和相位误差的仿真的结果的图。
图9A是描述串联调节器17a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9B是描述开关调节器17b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9C是描述电流驱动型调节器17c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10A是描述振幅调制部件15a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10B是描述振幅调制部件15b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11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送电路2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12是描述发送电路2的每个部件中所使用的信号的图。
图13A是描述在查询表中设置的示例性振幅阈值的图。
图13B是描述在查询表中设置的示例性增益的图。
图14是描述调节器17d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15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送电路3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计算部件32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图17是描述当预定间隔的长度改变时减少功耗的效果的图。
图18A是描述根据包含预失真补偿部件21的第一实施例的发送电路1a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18B是描述根据包含预失真补偿部件21的第二实施例的发送电路2a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18C是描述根据包含预失真补偿部件21的第三实施例的发送电路3a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19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
图20是描述传统发送电路500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21是描述传统发送电路600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22是详细描述传统发送电路600的操作的图。
图23是描述传统发送电路700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24是描述传统发送电路500的示例性输出特性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3,500,600,700  发送电路
11                      信号产生部件
12,22,32              计算部件
13,14                  角度调制部件
15,16                  振幅调制部件
17,27                  调节器
18                      合成部件
19                      输出端
20                      可变增益放大部件
21                      预失真补偿部件
171,173,175,182      终端
172                     比较部件
174,180,181,155      晶体管
176                     信号转换部件
177                     放大部件
178                     低通滤波器
179                     可变电流源
152,158                匹配电路
153,156  偏压电路
200       通信装置
210       发送电路
220       接收电路
230       天线收发转换开关
240       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A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发送电路1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在图1A中,发送电路1包括信号产生部件11,计算部件12,角度调制部件13,角度调制部件14,振幅调制部件15,振幅调制部件16,调节器17,合成部件18以及输出端19。
信号产生部件11对输入数据进行调制以产生预定格式的数据。特别的,信号产生部件11产生同相信号和正交相位信号(以下将这种同相信号和正交相位信号称为“I和Q信号”),这两种信号是正交信号。注意,信号产生部件11例如可以产生包括振幅分量和相位分量的数据作为预定格式的数据。信号产生部件11产生的I和Q信号被输入到计算部件12。计算部件12基于I和Q信号执行预定计算过程,以产生振幅信号m1(t),第一相位信号θ1(t)以及第二相位信号θ2(t)。以下将描述计算部件12的具体计算过程。振幅信号m1(t)被输入到调节器17。调节器17输出基于振幅信号m1(t)而受控的信号。调节器输出的信号被输入到振幅调制部件15和振幅调制部件16。
第一相位信号θ1(t)被输入到角度调制部件13。角度调制部件13对第一相位信号θ1(t)进行角度调制并且输出结果作为第一角度调制信号。第一角度调制信号被输入到振幅调制部件15。振幅调制部件15使用从调节器17输入的信号对第一角度调制信号进行振幅调制并且输出得到的角度调制和振幅调制信号作为第一调制信号。第一调制信号被输入到合成部件18。
第二相位信号θ2(t)被输入到角度调制部件14。角度调制部件14对第二相位信号θ2(t)进行角度调制并且输出结果作为第二角度调制信号。第二角度调制信号被输入到振幅调制部件16。振幅调制部件16使用从调节器17输入的信号对第二角度调制信号进行振幅调制并且输出得到的角度调制和振幅调制信号作为第二调制信号。第二调制信号被输入到合成部件18。合成部件18合成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并且输出结果作为发送信号。发送信号从输出端19输出。
注意,在图1A的发送电路1中,从由振幅调制部件15和振幅调制部件16共享的调节器17向这两个部件提供信号。可选的,如图1B中所示,也可以从不同的调节器向振幅调制部件15和振幅调制部件16提供信号。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计算部件12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参照图2,I和Q信号被从信号产生部件11输入到计算部件12(步骤S101)。计算部件12通过表达式(1)表示的计算过程根据I和Q信号产生振幅信号m(t)。换句话说,计算部件12产生与输入数据的振幅分量相对应的振幅信号m(t)。计算部件12还通过表达式(2)表示的计算过程根据I和Q信号产生相位信号θ(t)(步骤S102)。换句话说,计算部件12产生与输入数据的相位分量相对应的相位信号θ(t)。
m ( t ) = I ( t ) 2 + Q ( t ) 2 - - - ( 1 )
θ(t)=arg(I(t)+jQ(t))=tan-1(Q(t)/I(t))(2)
计算部件12比较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和预定振幅阈值2m0(步骤S103)。这里,预定间隔是振幅信号m(t)的采样间隔。当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大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计算部件12输出分别由表达式(3)到(5)表示的振幅信号m1(t),第一相位信号θ1(t),以及第二相位信号θ2(t)(步骤S104和S105)。
m 1 ( t ) = m ( t ) 2 - - - ( 3 )
θ1(t)=θ(t)                           (4)
θ2(t)=θ(t)                           (5)
另一方面,当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小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计算部件12输出由表达式(6)到(8)表示的振幅信号m1(t),第一相位信号θ1(t),以及第二相位信号θ2(t)(步骤S104和S106)。注意,
Figure A20068004673800173
由表达式(9)获取。
m1(t)=m0        (6)
Figure A20068004673800181
Figure A20068004673800183
注意,如果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大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输出的振幅信号m1(t)与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小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输出的振幅信号m1(t)的比例是相同的,则计算部件12会输出不同于表达式(3)和(6)表示的大小的振幅信号m1(t)。这是因为振幅信号m1(t)在调节器17中被乘以一个常数。特别的,当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大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计算部件12会输出通过将振幅信号m(t)的大小乘以A(A:任意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m1(t)。当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小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计算部件12会输出通过将振幅阈值2m0的大小乘以A所获得的振幅信号m1(t)。
尽管在以上描述中将预定间隔假定为采样间隔,但是预定间隔也可以是包括多个采样间隔的时间间隔。在这种情况下,计算部件12根据在预定间隔内超出预定振幅阈值的采样点的数目确定要输出的信号。例如,当在预定间隔内超出预定振幅阈值的采样点的数目大于或等于预定数目时,计算部件12输出由表达式(3)到(5)表示的振幅信号m1(t),第一相位信号θ1(t),以及第二相位信号θ2(t)。这里,预定数目是1或大于1的任意整数。另一方面,当在预定间隔内超出预定振幅阈值的采样点的数目小于预定数目时,计算部件12输出由表达式(6)到(8)表示的振幅信号m1(t),第一相位信号θ1(t),以及第二相位信号θ2(t)。注意,
Figure A20068004673800184
由表达式(9)获取。
接下来,将参考图3A和3B描述第一实施例的发送电路1和被称为LINC的传统发送电路之间的区别。图3A是用于描述当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大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发送电路1的操作的图。图3B是用于描述当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小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发送电路1的操作的图。
在图3A和图3B中,实线表示的大圆指示预定振幅阈值2m0的大小范围,实线表示的小圆指示预定振幅阈值2m0的一半大小m0的范围。另外,虚线表示的大圆指示在整个间隔内振幅信号m(t)的最大振幅2Mx(以下称为总最大振幅2Mx)的范围。虚线表示的小圆指示总最大振幅2Mx的一半大小Mx的范围。
参照图3A,由表达式(1)和(2)表示的振幅信号m(t)和相位信号θ(t)之间的关系被用长实线箭头表示的信号所指示。另外,由表达式(3)到(5)表示的振幅信号m1(t),第一相位信号θ1(t),以及第二相位信号θ2(t)之间的关系被用短实线箭头表示的两个信号所指示。尽管用短实线箭头表示的两个信号实际上是交叠的,但这两个信号被从原点作了平移,以便能够清楚地看到。换句话说,当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大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发送电路1合成具有相同大小和相位的两个信号。
另一方面,在被称为LINC的传统发送电路中,对出现在总最大振幅2Mx的一半大小Mx的范围内,并且相位相差±ψ的两路信号(即虚线箭头表示的信号)进行合成。注意,ψ(t)可以用表达式(13)表示。换句话说,当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大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发送电路1合成具有相同大小和相位的两路信号,因此,可以比传统的合成相位差为±ψ的两路信号的LINC更高效地运作。
参照图3B,由表达式(1)和(2)表示的振幅信号m(t)和相位信号θ(t)之间的关系被用长实线箭头表示的信号所指示。另外,由表达式(6)到(8)表示的振幅信号m1(t),第一相位信号θ1(t),以及第二相位信号θ2(t)之间的关系被用短实线箭头表示的两路信号所指示。换句话说,当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小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发送电路1合成具有相同大小和相位差为
Figure A20068004673800191
的两路信号。
另一方面,在被称为LINC的传统发送电路中,对出现在总最大振幅2Mx的一半大小Mx的范围内、并且相位相差±ψ的两路信号(即虚线箭头表示的信号)进行合成。注意,ψ(t)可以用表达式(13)表示。这里,当将
Figure A20068004673800192
与ψ(t)进行比较时,因为Mx≥m0,所以可以得到ψ(t)≥φ(t)的关系。换句话说,当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小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发送电路1合成具有相同大小和相位差为
Figure A20068004673800193
的两路信号,因此,可以比传统的合成相位差为±ψ的两路信号的LINC更高效地运作。
图4是描述计算部件12输出的振幅信号m1(t)的示例性波形的图。参照图4,当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大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计算部件12输出如表达式(3)所表示的、取决于发送信号的包络的大小的振幅信号m(t)/2。另一方面,当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小于预定振幅阈值2m0时,计算部件12输出如表达式(5)所表示的、具有恒定大小的振幅信号m0。这里,在预定间隔内振幅信号m(t)/2的大小和振幅信号m0的大小之差(即振幅信号m1(t)的动态范围的大小)用DR来表示。
图5到图8是示出当DR从0dB到9dB变化时用来相对于相邻信道泄漏功率ACP获取增益误差和相位误差的仿真的结果的图。图5到8的圆表示振幅信号m0的大小。如图5到8所示,随着DR增加,相对于相邻信道泄漏功率所获取的增益误差和相位误差也得到缓和。换句话说,在发送电路1中,随着DR增加,振幅信号m0会减小。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调节器17,振幅调制部件15和16,以及合成部件18。调节器17可以由例如电压驱动型串联调节器组成。图9A是描述串联调节器17a的配置的方框图。在图9A中,串联调节器17a包括输入端171,比较部件172,电源端173,晶体管174,以及输出端175。这里假定晶体管174是场效应晶体管。振幅信号m1(t)从计算部件12输入到输入端171。振幅信号m1(t)通过比较部件172输入到晶体管174的栅极端。直流电压从电源端173提供给晶体管174的漏极端。晶体管174继而从源端输出与输入振幅信号m1(t)成比例的电压。晶体管174的源端输出的电压被反馈到比较部件172。基于所反馈的电压,比较部件172调整将要输入到调节器174的栅极端的振幅信号m1(t)的大小。这样,串联调节器17a可以从输出端175稳定地提供基于振幅信号m1(t)受控的电压。注意,晶体管174可以是双极晶体管。
可选的,调节器17由例如电压驱动型开关调节器组成。图9B是描述开关调节器17b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在图9B中,开关调节器17b包括输入端171,电源端173,信号转换部件176,放大部件177,低通滤波器178,以及输出端175。振幅信号m1(t)从计算部件12输入到输入端171。振幅信号m1(t)被输入到信号转换部件176。信号转换部件176将输入振幅信号m1(t)转换为PWM或delta sigma调制信号。在信号转换部件176中转换的信号被输入到放大部件177。放大部件177放大并输出输入信号。注意,直流电压从电源端173提供给放大部件177。使用高效的开关放大器,如D类放大器等,作为放大部件177。
放大部件177输出的信号被输入到低通滤波器178。低通滤波器178从放大部件177输出的信号中移除混杂分量,如量化噪声,开关噪声等等。通过在低通滤波器178中移除混杂分量所获得的信号被作为基于振幅信号m1(t)受控的电压从输出端175输出。注意,开关调节器17b可以将从低通滤波器178输出的信号反馈回信号转换部件176,以稳定要输出的电压。在发送电路1中,发送电路的功耗可以通过使用高效开关调节器17b作为调节器17来减小。
可选的,调节器17可以由例如电流驱动型调节器组成。图9C是描述电流驱动型调节器17c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在图9C中,电流驱动型调节器17c包括输入端171,电源端173,可变电流源179,晶体管180,晶体管181,以及输出端175。振幅信号m1(t)从计算部件12输入到输入端171。直流电压被提供给电源端173。经由输入端171输入的振幅信号m1(t)被作为基于振幅信号m1(t)受控的电流从输出端175经由可变电流源179,晶体管180和晶体管181输出。当振幅调制部件15和振幅调制部件16都由双极晶体管组成时,这种电流驱动型调节器17c是有用的。注意,晶体管180和晶体管181可以是场效应晶体管或者双极晶体管。
例如,振幅调制部件15可以由例如图10A所示的振幅调制部件15a组成。图10A是描述振幅调制部件15a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在图10A中,振幅调制部件15a包括输入端151,匹配电路152,偏压电路153,电源端154,输入端155,偏压电路156,晶体管157,匹配电路158,以及输出端159。这里假定晶体管157是双极晶体管。第一角度调制信号被从角度调制部件13输入到输入端151。第一角度调制信号经由比较电路152被输入到晶体管157的基极端。
另外,直流电压被施加到电源端154。特别的,通过偏压电路153向晶体管157的基极端提供偏压。基于振幅信号m1(t)的大小受控的信号被从晶体管17输入到输入端155。基于振幅信号的大小受控的信号通过偏压电路156被输入到晶体管157的集电极端。晶体管157使用基于振幅信号m1(t)的大小受控的信号对第一角度调制信号进行振幅调制,并且将结果作为角度调制和振幅调制信号输出。从晶体管157输出的调制信号通过匹配电路158从输出端159输出。注意,晶体管157可以是场效应晶体管。
振幅调制部件15可以由图10B所示的振幅调制部件15b组成。图10B是描述振幅调制部件15b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在图10B中,振幅调制部件15b基本上通过将两个振幅调制部件15a(在上文描述)串联来配置。这里假定晶体管157和晶体管161均为双极晶体管。通过偏压电路153从电源端154向晶体管157的基极端提供偏压。通过偏压电路164从电源端160向晶体管161的基极端提供偏压。
基于振幅信号的大小的信号通过电源端155和偏压电路156从调节器17输入到晶体管157的集电极端。基于振幅信号m1(t)的大小的信号通过电源端155和偏压电路162从调节器17输入到晶体管161的集电极端。通过这种配置,振幅调制部件15b可以输出动态范围大于图10A中的振幅调制部件15a的调制信号。注意,即使当晶体管157和晶体管161均为场效应晶体管时,也可以得到类似的效果。振幅调制部件16也具有与上述振幅调制部件15类似的配置。
合成部件18由合成器,如Wilkinson合成器,3dB定向耦合器(混合合成器),Chireix合成器等组成。注意,这些合成器已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不再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送电路1,当输入数据的振幅分量的大小大于预定振幅阈值时,计算部件12输出通过将输入数据的振幅分量的大小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与输入数据的相位分量相对应的第一相位信号,以及与输入数据的相位分量相对应的第二相位信号。因此,当输入数据的振幅分量的大小大于预定振幅阈值时,发送电路1可以合成大小随振幅信号而不同,而相位相同的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并且将合成信号作为发送信号输出。
当输入数据的振幅分量的大小小于预定振幅阈值时,计算部件12输出通过将预定振幅阈值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通过将输入信号的相位分量沿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一相位信号,以及通过将输入信号的相位分量沿另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二相位信号。因此,当输入数据的振幅分量的大小小于预定振幅阈值时,发送电路1可以合成大小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并且将合成信号作为发送信号输出。因此,发送电路1可以与输出功率的大小无关地高效输出基于输入数据的振幅分量的大小而变化的具有高线性的发送信号。
另外,由于发送电路1不会将从振幅调制部件15和振幅调制部件16输出的信号分支为多个。因此,可以抑制信号分流伴随的损耗,从而使得能够降低发送电路的功耗。
(第二实施例)
图11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送电路2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在图11中,发送电路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发送电路1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提供了一个可变增益放大部件20。另外,计算部件22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也不同。图12是描述发送电路2的每个部件中所使用的信号的图。下面,将参照图12描述发送电路2的操作。
指示发送信号每个时隙的输出功率大小的发送功率信息P被输入到发送电路2(参照图12的(a))。计算部件22基于输入的发送功率信息P改变每个时隙的预定振幅阈值2m0的大小。特别的,计算部件22随着发送功率信息P的增加减小振幅阈值2m0,随着发送功率信息P的减小增大振幅阈值2m0(参照图12的(b))。
换句话说,计算部件22改变振幅阈值2m0的大小,使得振幅阈值2m0的大小和发送功率信息P指示的输出功率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具有逆特性(inverse characteristics)。典型的,计算部件22改变振幅阈值2m0的大小,使得振幅阈值2m0的大小与发送功率信息P指示的输出功率的平方根的大小成反比。例如,计算部件22根据发送功率信息P指示的输出功率的平方根的大小,参照图13A所示的查找表,计算需要改变的振幅阈值的大小。注意,这里假定已经预先在查找表中设置了最优振幅阈值。在查找表中,K是任意常数。可选的,计算部件22例如可以通过基于发送功率信息P执行预定计算处理来计算需要改变的振幅阈值的大小。计算部件22输出如图12的(c)所示的振幅信号m1(t)作为结果。
发送功率信息P和振幅信号m1(t)被输入到可变增益放大部件20。可变增益放大部件20采用基于发送功率信息P的增益来放大振幅信号m1(t)。注意,可变增益放大部件20基于发送功率信息P改变用于放大振幅信号m1(t)的增益。特别的,可变增益放大部件20随着发送功率信息P的增加而增大用于放大振幅信号m1(t)的增益。
换句话说,可变增益放大部件20改变用于放大振幅信号m1(t)的增益的大小,使得用于放大振幅信号m1(t)的增益的大小和发送功率信息P指示的输出功率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具有正特性(direct characteristics)。典型的,可变增益放大部件20改变用于放大振幅信号m1(t)的增益的大小,使得用于放大振幅信号m1(t)的增益的大小与发送功率信息P指示的输出功率的大小成正比。例如,可变增益放大部件20基于发送功率信息P指示的输出功率的平方根的大小,参照图13B所示的查找表,计算需要改变的增益的大小。注意,这里假定用于放大振幅信号m1(t)的最优增益已经预先在查找表中设置。在查找表中,L是任意常数。可变增益放大部件20例如可以通过基于发送功率信息P执行预定计算处理来计算需要改变的增益的大小。可选的,可变增益放大部件20可以由乘法型DAC组成,并且振幅信号m1(t)可以与发送功率信息P指示的输出功率相乘。可变增益放大部件20输出如图12的(d)所示的振幅信号作为结果。
图14是描述调节器17d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在图14中,调节器17d由串联调节器和开关调节器的组合组成。调节器17d包括输入端171,输入端182,电源端173,串联调节器183,以及开关调节器184。串联调节器183例如具有图9A所示的配置。开关调节器184例如具有图9B所示的配置。
在图14中,振幅信号m1(t)从计算部件22输入到输入端171。发送功率信息P被输入到输入端182。由于输入到输入端182的发送功率信息P具有比振幅信号m1(t)小的频率,所以开关调节器184可以高效运作。而且,由于从开关调节器184提供的电压被最优控制,所以串联调节器183可以高效运作。因此,在发送电路2中,通过使用串联调节器和开关调节器的组合的调节器17d,可能减小发送电路的功耗。注意,当发送功率信息P是数字信号时,调节器17d被假定为进一步包括DAC,用于将发送功率信息P转换为模拟信号。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送电路2,计算部件22改变预定振幅阈值的大小,使得预定振幅阈值的大小和发送功率信息P指示的输出功率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具有逆特性,并且可变增益放大部件20改变用于放大振幅信号的增益的大小,使得用于放大振幅信号的增益的大小和发送功率信息P指示的输出功率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具有正特性。因此,即使当发送功率信息P的大小变化时发送电路2也能够高效地输出具有高线性的发送信号。
(第三实施例)
图15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送电路3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在图15中,发送电路3包括信号产生部件11,计算部件32,角度调制部件13,角度调制部件14,振幅调制部件15,振幅调制部件16,调节器27,合成部件18,以及输出端19。发送电路3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发送电路1的不同之处在于计算部件32和调节器27的操作。注意,调节器27与参照图14描述的第二实施例中的调节器17d类似。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发送电路3的操作,主要关注计算部件32。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计算部件32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参照图16,I和Q信号以及发送功率信息P被输入到计算部件32(步骤S201)。计算部件32利用表达式(1)表示的计算处理根据I和Q信号产生振幅信号m(t)。换句话说,计算部件32产生与输入数据的振幅分量相对应的振幅信号m(t)。计算部件32还利用表达式(2)表示的计算处理根据I和Q信号产生相位信号θ(t)(步骤S202)。换句话说,计算部件32产生与输入数据的相位分量相对应的相位信号θ(t)。
m ( t ) = I ( t ) 2 + Q ( t ) 2 - - - ( 1 )
θ(t)=arg(I(t)+jQ(t))=tan-1(Q(t)/I(t))(2)
计算部件32将预定间隔内的由发送功率信息P指示的输出功率的大小与预定功率阈值P0的大小进行比较(步骤S203)。注意,预定间隔优选为一个时隙。当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1(t)的大小大于预定功率阈值P0时,计算部件32输出由表达式(3)到(5)表示的振幅信号m1(t),第一相位信号θ(t)和第二相位信号θ2(t)(步骤S204和S205)。
m 1 ( t ) = m ( t ) 2 - - - ( 3 )
θ1(t)=θ(t)    (4)
θ2(t)=θ(t)    (5)
另一方面,当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1(t)的大小小于预定功率阈值P0时,计算部件32输出由表达式(6)到(8)表示的振幅信号m1(t),第一相位信号θ1(t)和第二相位信号θ2(t)(步骤S204和S206)。注意
Figure A20068004673800262
由表达式(9)获得。接下来的操作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已经描述的相同并且不再描述。
m1(t)=m0        (6)
Figure A20068004673800264
Figure A20068004673800265
通过这种配置,发送电路3也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而且,在发送电路3中,由于计算部件32每隔预定时间(时隙时间)比较发送功率信息P和功率阈值P0,从而减小计算处理的负载。另外,由于计算部件32在与采样时间相比更慢的每个时隙切换要输出的信号,所以也会减小模拟部分要求的转换速率。
注意,如果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大于预定功率阈值P0时输出的振幅信号m1(t)与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小于预定功率阈值P0时输出的振幅信号m1(t)的比例是相同的,则计算部件32会输出不同于表达式(3)和(6)表示的大小的振幅信号m1(t)。这是因为振幅信号m1(t)在调节器17中被乘以一个常数。特别的,当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大于预定功率阈值P0时,计算部件32会输出通过将振幅信号m(t)的大小乘以A(A:任意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m1(t)。当在预定间隔内的振幅信号m(t)的大小小于预定功率阈值P0时,计算部件32会输出通过将振幅阈值2m0的大小乘以A所获得的振幅信号m1(t)。
另外,在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的发送电路中,计算部件12,22和32可以根据发送信号的包络的动态范围来改变预定间隔的长度,以进一步降低发送电路的功耗。图17是描述当预定间隔的长度改变时降低功耗的效果的图。如图17所示,当发送信号的包络有小的变化时,即使预定间隔减小,计算部件12,22和32的功耗降低效果也很小。因此,计算部件12,22和32增大预定间隔。注意,预定间隔优选地短于发送信号的输出功率受控的时隙时间。另一方面,如图17的(b)所示,当发送信号的包络有大的变化时,计算部件12,22和32减小预定间隔,从而使得有可能提高功耗降低效果。例如,在16QAM调制模式下,由于16QAM调制模式比QPSK调制模式下具有更大的包络变化,所以计算部件12,22和32减小预定间隔。因此,计算部件12,22和32可以进一步减小发送电路的功耗。
由于发送信号的包络的动态范围根据发送信号的调制模式而变化,所以计算部件12,22和32可以根据发送信号的调制模式来改变预定间隔的长度。
另外,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的发送电路1到3可以进一步包括预失真补偿部件21,用于在计算部件12,22和32的输出处补偿振幅信号m1(t),第一相位信号θ1(t)以及第二相位信号θ(t)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失真,以补偿角度调制部件13和14,振幅调制部件15和16,调节器17,以及可变增益放大部件2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非线性。图18A是描述根据包含预失真补偿部件21的第一实施例的发送电路1a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图18B是描述根据包含预失真补偿部件21的第二实施例的发送电路2a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图18C是描述根据包含预失真补偿部件21的第三实施例的发送电路3a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在图18A到18C中,预失真补偿部件21补偿振幅信号m1(t),第一相位信号θ1(t)以及第二相位信号θ2(t)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以抑制发生在角度调制部件13和14,振幅调制部件15和16,调节器17,以及可变增益放大部件20中的任意一个中的失真。因此,发送电路1a到3a可以将发送信号的线性度增加到比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的发送电路中更高的层次。
(第四实施例)
图19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参照图19,第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200包括发送电路210,接收电路220,天线收发转换开关230,以及天线240。发送电路210是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的任意一个中所描述的发送电路。天线收发转换开关230将从发送电路210输出的发送信号传送到天线240,并且防止该发送信号泄漏到接收电路220。天线收发转换开关230还将从天线240输入的接收信号传递到接收电路220,并且防止该接收信号泄漏到发送电路210。因此,发送信号从发送电路210输出,并从天线240经由天线收发转换开关230发射到空间中。接收信号由天线240接收,并由接收电路220通过天线收发转换开关230接收。在第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200中,通过采用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的发送电路,可以实现无线电装置的低失真,同时保证发送信号的线性度。而且,由于在发送电路210的输出中没有分支,如定向耦合器等,所以可以降低从发送电路210到天线240的衰减,从而降低发送过程中的功耗。因此,可以实现无线通信装置的长时间使用。注意,通信装置200可以仅由发送电路210和天线240组成。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的发送电路可以应用于移动电话、无线LAN等的通信装置等。

Claims (18)

1、一种用于基于输入数据来产生和输出发送信号的发送电路,包括:
信号产生部件,用于对所述输入数据进行调制以产生预定格式的数据;
计算部件,用于对由所述信号产生部件产生的所述数据进行计算以输出振幅信号、第一相位信号以及第二相位信号;
调节器,用于输出基于所述振幅信号而受控的信号;
第一角度调制部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相位信号进行角度调制并输出作为结果的第一角度调制信号;
第一振幅调制部件,其使用从所述调节器输出的所述信号对所述第一角度调制信号进行振幅调制,并输出生成的角度调制和振幅调制信号作为第一调制信号;
第二角度调制部件,用于对所述第二相位信号进行角度调制,并输出作为结果的第二角度调制信号;
第二振幅调制部件,其使用从所述调节器输出的所述信号对所述第二角度调制信号进行振幅调制,并输出生成的角度调制和振幅调制信号作为第二调制信号;以及
合成部件,用于合成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第二调制信号并输出作为结果的所述发送信号,
其中所述计算部件计算由所述信号产生部件产生的数据的振幅分量和相位分量,将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与预定振幅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如果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大于所述预定振幅阈值,则输出通过将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与所述相位分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相位信号以及与所述相位分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相位信号,并且如果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小于所述预定振幅阈值,则输出通过将所述预定振幅阈值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通过将所述相位分量沿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一相位信号以及通过将所述相位分量沿另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二相位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路,其中每隔预定时间输入用于指示所述发送信号的输出功率的大小的发送功率信息,
所述计算部件每隔所述预定时间改变所述预定振幅阈值的大小,以使得所述预定振幅阈值的大小与由所述发送功率信息指示的所述输出功率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具有逆特性,
所述发送电路进一步包括可变增益放大部件,其使用基于所述发送功率信息的增益来放大所述振幅信号,并且
所述可变增益放大部件每隔所述预定时间改变用于放大所述振幅信号的所述增益的大小,以使得用于放大所述振幅信号的所述增益的大小与由所述发送功率信息指示的所述输出功率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具有正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电路,其中所述计算部件改变所述振幅阈值的大小,以使得所述振幅阈值的大小与由所述发送功率信息指示的所述输出功率的平方根的大小成反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电路,其中所述计算部件根据由所述发送功率信息指示的所述输出功率的大小,参照预先设置有最优值的查找表,来改变所述振幅阈值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电路,其中所述可变增益放大部件改变用于放大所述振幅信号的所述增益的大小,以使得用于放大所述振幅信号的所述增益的大小与由所述发送功率信息指示的所述输出功率的平方根的大小成正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电路,其中所述可变增益放大部件根据由所述发送功率信息指示的所述输出功率的大小,参照预先设置有最优值的查找表,来改变用于放大所述振幅信号的所述增益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路,其中通过对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除以所述预定振幅阈值所获得的值求反余弦来获得所述预定相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路,其中所述调节器是开关调节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路,其中所述调节器是串联调节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电路,其中所述调节器由串联连接的开关调节器和串联调节器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路,进一步包括:
预失真补偿部件,用于补偿所述振幅信号、所述第一相位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相位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以便对发生在所述第一角度调制部件、所述第二角度调制部件、所述第一振幅调制部件、所述第二振幅调制部件以及所述调节器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失真进行抑制,
其中所述预失真补偿部件位于所述计算部件的输出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路,其中所述计算部件每隔预定间隔将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与所述预定振幅阈值进行比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送电路,其中当在所述预定间隔内,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超过所述预定振幅阈值的采样点的数目大于或等于预定数目时,所述计算部件输出通过将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与所述相位分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相位信号以及与所述相位分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相位信号,并且当在所述预定间隔内,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超过所述预定振幅阈值的采样点的数目小于所述预定数目时,所述计算部件输出通过将所述预定振幅阈值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通过将所述相位分量沿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一相位信号以及通过将所述相位分量沿另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二相位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送电路,其中所述计算部件基于所述发送信号的包络的动态范围来改变所述预定间隔的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电路,其中当所述发送信号的包络的动态范围小时,所述计算部件减小所述预定间隔,并且当所述发送信号的包络的动态范围大时,所述计算部件增大所述预定间隔。
16、一种用于基于输入数据来产生并输出发送信号的发送电路,包括:
信号产生部件,用于对所述输入数据进行调制以产生预定格式的数据;
计算部件,用于对由所述信号产生部件产生的所述数据进行计算以输出振幅信号、第一相位信号以及第二相位信号;
调节器,用于输出基于所述振幅信号而受控的信号;
第一角度调制部件,用于对所述第一相位信号进行角度调制,并输出作为结果的第一角度调制信号;
第一振幅调制部件,其使用从所述调节器输出的所述信号对所述第一角度调制信号进行振幅调制,并输出生成的角度调制和振幅调制信号作为第一调制信号;
第二角度调制部件,用于对所述第二相位信号进行角度调制,并输出作为结果的第二角度调制信号;
第二振幅调制部件,其使用从所述调节器输出的所述信号对所述第二角度调制信号进行振幅调制,并输出生成的角度调制和振幅调制信号作为第二调制信号;以及
合成部件,用于合成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第二调制信号并输出作为结果的所述发送信号,
其中每隔预定时间输入用于指示所述发送信号的输出功率的大小的发送功率信息,并且
所述计算部件计算由所述信号产生部件产生的数据的振幅分量和相位分量,每隔所述预定时间将所述发送功率信息的大小与预定功率阈值的大小进行比较,并且如果所述发送功率信息的大小大于所述预定功率阈值,则输出通过将所述振幅分量的大小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与所述相位分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相位信号以及与所述相位分量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相位信号,并且如果所述发送功率信息的大小小于所述预定振幅阈值,则输出通过将所述预定功率阈值乘以预定常数所获得的振幅信号、通过将所述相位分量沿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一相位信号以及通过将所述相位分量沿另一个方向偏移预定相位所获得的第二相位信号。
17、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发送电路,用于产生发送信号;以及
天线,用于输出由所述发送电路产生的所述发送信号,
其中所述发送电路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电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进一步包括:
接收电路,用于处理从所述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以及
天线收发转换开关,用于将由所述发送电路产生的所述发送信号输出到所述天线,并且将从所述天线接收到的所述接收信号输出到所述接收电路。
CN2006800467385A 2005-12-13 2006-12-05 发送电路和采用该发送电路的通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17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8708/2005 2005-12-13
JP2005358708 2005-12-13
PCT/JP2006/324880 WO2007069665A1 (en) 2005-12-13 2006-12-05 Transmission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1728A true CN101331728A (zh) 2008-12-24
CN101331728B CN101331728B (zh) 2011-08-03

Family

ID=37686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673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1728B (zh) 2005-12-13 2006-12-05 发送电路和采用该发送电路的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96333B2 (zh)
EP (1) EP1949638B1 (zh)
JP (1) JP4646987B2 (zh)
CN (1) CN101331728B (zh)
DE (1) DE602006005710D1 (zh)
WO (1) WO200706966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5688A (zh) * 2008-03-31 2011-08-24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高效率线性发射器
CN104426488A (zh) * 2013-08-20 2015-03-18 亚德诺半导体集团 功率放大系统、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9513B2 (ja) * 2005-06-30 2011-04-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回路及び通信機器
JP2009517891A (ja) * 2005-12-01 2009-04-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器
JP2008028509A (ja) * 2006-07-19 2008-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電力増幅器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8315578B2 (en) * 2008-07-15 2012-11-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eparate in-phase and quadrature power amplification
US8489046B2 (en) * 2008-07-21 2013-07-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Signal decomposi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mode transmitters
EP2320561A4 (en) * 2008-07-29 2012-04-11 Kyocera Corp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THESE
DE102009018598A1 (de) * 2009-04-23 2010-10-28 Kathrein-Werke Kg Vorrichtung zum Empfangen und Senden von Mobilfunksignalen mit mehreren Sende-Empfangs-Zweigen
US8289910B2 (en) * 2009-04-24 2012-10-16 Kathrein-Werke Kg Device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mobile telephony signals with multiple transmit-receive branches
US8542768B2 (en) * 2009-12-21 2013-09-24 Dali Systems Co. Ltd. High efficiency, remotely reconfigurable remote radio head unit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406706B2 (en) * 2010-05-20 2013-03-2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driving voltage of a power amplifier therein
JP6171935B2 (ja) * 2011-09-23 2017-08-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力増幅装置
WO2016207582A1 (en) * 2015-06-26 2016-12-29 Toshiba Research Europe Limited Amplifier circuitry and method for amplifying a signal using said amplifier circuitry
WO2017125480A1 (en) * 2016-01-19 2017-07-27 Rheinisch-Westfäl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Aachen (RWTH) Method for modulating a complex digital input signal and signal modulator
US9614713B1 (en) * 2016-03-08 2017-04-04 Intel IP Corporation Transmit amplitude and phase modulation based on two constant-amplitude phasors
JP7197030B2 (ja) * 2017-12-21 2022-12-27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距離計測装置
JP2019113360A (ja) * 2017-12-21 2019-07-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距離計測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7455A (en) * 1988-11-09 1990-08-07 Harris Corporation RF power supply for supplying a regulated power amplified unmodulated drive signal to an RF modulator
JPH0537263A (ja) 1991-07-30 1993-02-12 Fujitsu Ltd 定振幅波合成形増幅器
US6256482B1 (en) * 1997-04-07 2001-07-03 Frederick H. Raab Power- conserving drive-modulation method for envelope-elimination-and-restoration (EER) transmitters
US7260157B2 (en) * 2002-11-21 2007-08-21 Sotoudeh Hamedi Hagh Phase shifted transmitter architectur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230238B2 (ja) * 2003-02-06 2009-02-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その調整方法
JP2004240235A (ja) * 2003-02-07 2004-08-26 Hitachi Ltd 表示装置用lsi
US7139534B2 (en) * 2003-03-05 2006-1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nsmission circuit
US7092683B2 (en) * 2003-04-01 2006-08-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nsmission circuit
US7251462B2 (en) * 2003-07-08 2007-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dulation circuit device, modul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05045782A (ja) * 2003-07-08 2005-02-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変調回路装置、変調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EP1521413A3 (en) * 2003-10-01 2009-09-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Multicarrier reception with channel estimation and equalisation
JPWO2006054464A1 (ja) * 2004-11-17 2008-05-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回路、送信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器
JP4255929B2 (ja) * 2005-05-20 2009-04-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機
JP4669513B2 (ja) * 2005-06-30 2011-04-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回路及び通信機器
JP2009517891A (ja) * 2005-12-01 2009-04-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器
JP2007300400A (ja) * 2006-04-28 2007-11-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回路、送信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器
US7912148B2 (en) * 2006-08-04 2011-03-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881399B2 (en) * 2006-09-19 2011-02-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5688A (zh) * 2008-03-31 2011-08-24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高效率线性发射器
CN104426488A (zh) * 2013-08-20 2015-03-18 亚德诺半导体集团 功率放大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4426488B (zh) * 2013-08-20 2018-05-15 亚德诺半导体集团 功率放大系统、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6005710D1 (de) 2009-04-23
EP1949638B1 (en) 2009-03-11
JP4646987B2 (ja) 2011-03-09
US20070135117A1 (en) 2007-06-14
WO2007069665A1 (en) 2007-06-21
JP2009519613A (ja) 2009-05-14
US7496333B2 (en) 2009-02-24
EP1949638A1 (en) 2008-07-30
CN101331728B (zh) 201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1728B (zh) 发送电路和采用该发送电路的通信装置
CN101064519B (zh) 发射电路和使用该发射电路的通信设备
US6181199B1 (en) Power IQ mod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6963242B2 (en) Predistorter for phase modulated signals with low peak to average ratios
US718472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ctor power amplification
CN100418304C (zh) 发送器和发送器的调整方法
KR19980086858A (ko) 고 효율 전력 증폭기
US7023292B2 (en) Polar modulation using amplitude modulated quadrature signals
US20090060089A1 (en) Polar modulation transmitter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7593480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5329259A (en) Efficient amplitude/phase modulation amplifier
US8766738B2 (en) Decomposer and amplifier
CN100452663C (zh) 发送装置、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以及无线电通信装置
US200702863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ulated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using two equal, constant-amplitude, adjustable-phase carrier waves
US7209715B2 (en) Power amplifying method, power amplifi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08099724A1 (en) Linc transmission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1037443A2 (en) OFDM modulator and digital broadcas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Haque et al. Aliasing-compensated polar PWM transmitter
CN1243619A (zh) 功率放大器线性化环路中的延时补偿
CN101350638A (zh) 使用非线性元器件的线性发射机
CN106102156A (zh) 基于多天线的线性化传输方法
US20230179222A1 (en) Radio transmitter providing an analog signal with both radio frequency and baseband frequency information
JP4786570B2 (ja) 送信装置
Bateman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NC transmitter using the combined analogue locked loop universal modulator (CALLUM)
Gerhard et al. LINC digital component separator for multicarrier W-CDMA-sign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