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7263A - 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7263A
CN101327263A CNA2008100522631A CN200810052263A CN101327263A CN 101327263 A CN101327263 A CN 101327263A CN A2008100522631 A CNA2008100522631 A CN A2008100522631A CN 200810052263 A CN200810052263 A CN 200810052263A CN 101327263 A CN101327263 A CN 101327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radix
medicine
peritonitis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522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晓晶
李凤阁
李艳丽
赵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RENT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TIANJIN
Original Assignee
HONGRENT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TIANJ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RENT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TIANJIN filed Critical HONGRENT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TIANJIN
Priority to CNA2008100522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272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27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72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府逐瘀中成药的医药新用途,特别是涉及下述药物组合物:桃仁(炒)200g、当归150g、枳壳(麸炒)100g、川芎75g、柴胡50g、红花150g、牛膝150g、赤芍、100g、地黄150g、桔梗75g、甘草50g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证明了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预防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方面的医药新用途,为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增加了新的适应症。

Description

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的医药新用途,特别是涉及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血府逐瘀胶囊是一种经典中成药,卫生部标准WS3-B-0928-91记载处方:
桃仁(炒)200g、当归150g、枳壳(麸炒)100g、川芎75g、柴胡50g、红花150g、牛膝150g、赤芍100g  地黄150g、桔梗75g、甘草50g,
制法:以上十一味,将桃仁100g、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桃仁100g加水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5,65℃~70℃的稠膏;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颗粒,烘干,粉碎,过筛,装入胶囊,即得。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内阻,胸痛或头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另有申请日2001.1.5,公开号CN1362075A“纳米血府逐瘀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记载处方:
纳米桃仁10-50份  纳米当归8-60份  纳米枳壳10-70份  纳米川芎8-60份  纳米柴胡10-60份  纳米红花8-60份  纳米牛膝8-50份  纳米赤芍8-60份  纳米地黄10-60份  纳米桔梗5-50份  纳米甘草5-30份
功能与主治:可用于头痛、眩晕、脑损伤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的治疗。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6),第1-4页,彭康,郑有顺著“血府逐瘀汤的拆方研究——对微循环的药理作用”证明能够改善微循环,对因微血管阻力增加引起的血压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另有申请日2005.3.17,公开号CN1726934A“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降血脂药物中的应用”的专利记载:血府逐瘀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有降血脂,治疗高脂血症、血管及外伤性头痛的适应症。
目前尚未提到血府逐瘀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的适应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证明血府逐瘀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方面的新的医药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的用途,其特征是下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桃仁(炒)200g、当归150g、枳壳(麸炒)100g、川芎75g、柴胡50g、红花150g、牛膝150g、赤芍100g、地黄150g、桔梗75g、甘草50g。
制法:将桃仁(炒)200g、当归150g、赤芍100g、枳壳(麸炒)100g、川芎75g、柴胡50g药材粉碎为细粉(80目),过筛,混匀,其余红花150g、牛膝150g、地黄150g、桔梗75g、甘草50g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6倍量水;第二次2小时,5倍量水;第三次1小时,4倍量水),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浸膏比重:1.15-1.25,65℃-70℃,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颗粒,烘干80℃-90℃,8小时,粉碎24目,过筛,装入硬胶囊,即得血府逐瘀胶囊。
急性腹膜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它既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的合并症,又是内科许多病症如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症等的常见并发症。它主要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生于腹腔脏层腹膜和壁层腹膜的急性炎症,主要病理变化为腹膜充血、水肿,产生大量浆液性渗出液,并出现大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加以坏死组织、细菌和凝固的纤维蛋白,使渗出液变为混浊而变成脓液,同时细菌及其产生物内毒素调动病人的自身防御机制,激活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持续过高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将对组织、器官产生损害,当胃肠道受损,肠黏膜的屏障作用削弱时则容易发生细菌和内毒素移位,进一步会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甚至多器官衰竭(MOF)。近些年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进步,急性腹膜炎的预后已较过去改善,病死率在5%-10%左右,但是如何有效减少内毒素、控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过量释放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级联反应,仍然是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的急性腹膜炎动物模型通常具有死亡率高、观察周期短的特点,一方面难以开展许多药物的疗效观察,另一方面与临床实际已不尽相符。我们经过反复摸索,建立了一种较低死亡率、较长实验周期的急性腹膜炎大鼠模型。
中医传统文献中没有“急性腹膜炎”的记述,一般认为它属于中医学“腹痛”、“肠痈”等范畴。气血瘀滞是本病一个重要治病因素,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生理特性和“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总以通里攻下为主,而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本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目前急性腹膜炎的实验研究主要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清热解毒和/或活血化瘀。为探讨活血化瘀法在急性炎性腹部遗患中的作用机理,我们建立上述模型的基础上,选用血府逐瘀胶囊来观察活血化瘀药物对该病的干预作用。临床上,血府逐瘀胶囊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其中不乏对各种炎症的治疗。药理研究该药有改变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积、增强免疫、镇静、镇痛、抗炎等诸多作用。其抗炎作用虽然在单味活血化瘀药物(如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等)的研究中进行了多方位、多途径的阐释,但中药复方的非加和作用提示我们血府逐瘀胶囊的抗炎作用远不止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减少粘连和斑痕形成为此我们选用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大鼠模型,拟自内毒素、相关细胞因子、细菌移位、NF-κB等多途径探讨以血府逐瘀复方为代表的活血化瘀法对血瘀证状态下急性腹膜炎的抗炎作用机理。
进行了“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急性腹膜炎大鼠外在表现及大体观察指标的影响”、“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急性腹膜炎大鼠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急性腹膜炎大鼠血浆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影响”、“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急性腹膜炎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细胞核因子-κB)NF-κB(nuclear Factor-κB)表达的影响”、“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急性腹膜炎大鼠血浆NO水平的影响”通过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血府逐瘀胶囊不仅能有效减轻大鼠全身炎症反应,而且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挥治疗作用:1.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降低血浆内毒素和血清TNF-α的水平;2.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减少肝脏细菌移位的发生;3.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抑制小肠黏膜上皮NF-κB的过度活化。
由于腹腔粘连的实质是炎症损伤,所以在已经成功建立腹腔损伤致粘连的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血府逐瘀胶囊对大鼠创伤刺激所致腹腔粘连防治作用的机理研究,通过“血府逐瘀制剂提取物对大鼠腹腔粘连相关炎性介质作用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对大鼠腹腔粘连程度分级及病理形太学的影响”、“血府逐瘀胶囊对对大鼠腹腔粘连血流变学的作用探讨”通过大体观察、WBC高低、血清和小肠匀浆中TNF-a、抗氧化的相关指标超氧化物岐酶(SOD)、丙二醛(MDA)含量,NO含量的变化来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腹腔粘连及病理形太学、免疫组化ICAM-1的表达的观察,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粘连形成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影响;及红细胞压积(PRC)、纤维蛋白质(FIB)的变化来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等试验结果表明:
1、活血化瘀代表方剂-血府逐瘀胶囊可有效治疗腹腔粘连。早期用药并可减缓炎症或创伤刺激所致腹腔粘连的发生;其是通过减少WBC渗出,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含量,保护血管内皮,延缓总胶原的增生,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过度表达,减少FIB含量,改善PRC来达到此效果。
2、通过血府逐瘀胶囊干预相关炎症介质在创伤刺激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抗氧化,改善血流变学,延缓总胶原的增生等多靶点、多途径的散弹效应是该类中药预防及减轻粘连发生的主要作用机理。
3、模型鼠外周血中白细胞(WBC)、PRC增高,促炎介质及FIB含量增多、总胶原增生,ICAM-1表达增强。中医血瘀证的病理产物应包括炎性渗出及胶原增生。
本发明证明了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的新的医药用途,即在制备治疗预防腹腔粘连急性腹膜炎药物方面的用途。为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增加了新的适应症。
附图说明:
图1各组大鼠注射后18h内体温曲线图。
图2各组脾脏脏体比比较示意图。
图3各组间血清TNF-α水平比较示意图。
图4各组间血清IL-10水平比较示意图。
图5各组间血浆内毒素水平比较示意图。
图6各组间肝脏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比较示意图。
图7各组间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比较是示意图。
图8各组间血浆NO水平比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急性腹膜炎大鼠外在表现及大体观察指标的影响:
目的:在建立急性腹膜炎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检测动物体温、体重、摄食量变化、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胸腺、脾脏脏体比、腹膜及回肠黏膜形态等指标从整体上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的抗炎效果。
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N)组、模型组(C),中药高(H)、中(M)、低(L)剂量等五组,以腹腔注射3×108UCFU/ml大肠杆菌加10%硫酸钡混悬液制备急性腹膜炎模型。66h后,经内眦静脉丛无菌收集血液,分离血浆待测,72h后经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无菌收集血液,分离血清-20℃下冷存待测,即刻采集相关组织备测。
结果:中药L组于造模10h后体温低于C组(p<0.05),72h时L组脾脏脏体比小于C组(p<0.05),其余指标各用药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病理显示各用药组较C组腹膜炎性浸润减轻,肠黏膜受损情况也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各组大鼠注射后18h内体温变化见图1,各组间脾脏、胸腺脏体比比较如表1,图2所示。
表1各组间脾脏、胸腺脏体比比较(x±s,n=8)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
结论: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细菌性腹膜炎大鼠发热、脾脏肿大状况以及减轻腹膜和回肠炎症反应,尤以L组为佳。
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于疾病的疗效评价基于不同的指导思想,现代医学注重微观指标的改善;传统中医学注重患者宏观症状的缓解,以解除或缓解患者的痛苦为要务。实际上二者在医疗实践中往往是殊途同归的,多数情况下患者宏观症状的解除或缓解常伴随微观指标的改善,而客观指标的改善也常表现出宏观症状的解除或缓解。基于此,我们试图首先从实验动物大体情况的变化来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的抗炎效果。
实施例2: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急性腹膜炎大鼠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抗炎细胞因子和抑炎细胞因子的代表TNF-α和IL-10的影响,从细胞因子层面研究活血化瘀法的抗炎机理。
方法:以ELISA法分别测定72h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IL-10的水平。
结果:与N组相比,C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与C组相比较,各用药组TNF-α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L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M、H组未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IL-10水平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各组间血清TNF-α水平比较见图3、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IL(Interleukin)IL-10水平比较见图4所示。
表2各细间血清TNF-α、IL-10水平比较(x±s,n=8)
与N组比较**P<0.01,与C组比较#P<0.05
结论: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可以通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主要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来发挥抗炎作用。
TNF-α是炎性反应中释放最早、最重要的内源性介质。在炎症反应初期对提高机体防御机能具有积极的保护意义,但是过高的TNF-α表达则可以介导组织、器官的损害,甚至被公认为是引起内毒素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主要介质;IL-10是典型的抗炎与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急性炎症反应中产生大量的炎症CK会对组织和器官形成损害,促使机体产生以IL-10为主的抗炎CK,以抑制免疫应答、减少炎症CK的释放。为此我们在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中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来探讨活血化瘀法在细胞因子层面的抗炎机理。
实施例3: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急性腹膜炎大鼠血浆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及细菌移位发生的影响,从这两个层面研究活血化瘀法的抗炎机理。
方法:以鲎试剂法测定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以细菌培养法计测细菌移位发生情况。
结果:各用药组内毒素水平较C组显著降低(P<0.01),其中L组已接近N组水平(P>0.05),见表3、各组间血浆内毒素水平比较见图5所示;L组肝脏细菌移位率明显低于C组(P<0.01),M组亦低于C组(P<0.05),见表4、各组间肝脏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比较见图6所示;但各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无统计学意义。
表3各组间内毒素水平比较(x±s,n=8)
Figure A20081005226300091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1
表4各组间细菌移位率比较(%)
Figure A20081005226300092
结论: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可以通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抑制肝脏细菌移位的发生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细菌性腹膜炎时,腹腔内细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在超过机体清除能力的情况下内毒素可通过一定途径进入血循环引起内毒素血症,随之产生一系列的损害,其中肠道缺血引起的肠黏膜屏障损伤和运动失调引起的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等因素共同介导了细菌移位的发生。肠系膜淋巴结是肠道抵御细菌及有害物质侵袭的“重要防线”,而肝脏在细菌及其内毒素清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我们从血浆内毒素、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脏细菌移位率的角度观察活血化瘀法的抗炎机理。
实施例4: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急性腹膜炎大鼠小肠上皮细胞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活血化瘀法在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上的抗炎机理。
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上皮细胞核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计算阳性细胞表达百分比。
结果:C组NF-κB表达显著高于N组(P<0.01),各用药组NF-κB表达较C组降低(P<0.05或P<0.01),其中L组接近N组水平(p>0.05),见表5、各组间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比较见图7所示。
表5各组大鼠NF-κB表达情况比较(%,x±s)
Figure A20081005226300101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P<0.01
结论: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小肠上皮细胞NF-κB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近年来,NF-κB一度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表明,炎症介质的基因表达是通过转录机制被调节的,而NF-κB在炎症介质的基因表达调控中起核心作用。正常时,NF-κB调节参与免疫反应的抗体及其他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急性炎症反应时,NF-κB的快速增加对机体防御外界的刺激如细菌感染是必需的,然而NF-κB活性的过度增高会导致炎症反应的过度放大,进而引起组织、器官的免疫炎症损伤,甚至导致MODS。为此我们通过检测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核NF-κB表达的情况来研究活血化瘀法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实施例5: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急性腹膜炎大鼠血浆NO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对大鼠血浆NO的影响,研究NO这一“多功能分子”在活血化瘀法干预急性腹膜炎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大鼠血浆NO的水平。
结果:C组与N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用药组NO水平均高于N组(P<0.05),其中M、H组NO水平显著高于N组(P<0.01),见表6、各组间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见图8所示。
表6各组间NO水平比较(x±s,n=8)
Figure A20081005226300111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1
结论:急性腹膜炎干预过程中NO水平过高可能对大鼠造成危害,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与血府逐瘀胶囊提取物浓度过高有关。
NO是NONC(non-adrenergic,non-cholinergic,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的一个抑制性调节递质,在体内分布很广。在不同条件下,NO可呈现出细胞保护和细胞毒性双重效应。我们希望通过检测血浆NO水平以了解活血化瘀法在急性腹膜炎中对这一多功能分子的影响。
综述:1.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降低血浆内毒素和血清TNF-α的水平;
2.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减少肝脏细菌移位的发生;
3.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NF-κB的过度活化。
实施例6:血府逐瘀胶囊对大鼠腹腔粘连相关炎性介质作用的探讨:
目的:由于腹腔粘连的实质是炎症损伤,所以在已经成功建立腹腔损伤致粘连的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制剂提取物对腹腔粘连大鼠炎性损伤保护作用探讨。Saba等在研究中发现术后早期血清TNF-a高水平与术后腹膜粘连程度显著相关,认为TNF-a术后早期升高可作为人类术后腹膜粘连形成的可靠的生物标志。Kaidi等报道在术前应用TNF-α抗体可明显减轻大鼠腹膜粘连程度。
临床疗效与实验研究均可证明,活血化瘀药物具有多重药理效应,其主要作用在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氧自由基的多少可以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程度。捕捉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可能是活血化瘀药物作用原理的最主要部分。近几年认为NO是炎症反应时炎性介质瀑布样连锁反应的终末共同介质之一。在炎症局部NO有抗炎、杀菌等保护作用,而在全身,它对机体有破坏作用,与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有关。
本部分研究内容,对比观察各实验组模型鼠大体表现及外周血象,TNF-a,血清SOD和MDA,血清NO含量的变化。
方法:SD大鼠,雄性,平均体重200g±10g共90只,自由进水,随机分为A、B组,A组-2周组(模型制备前后各连续用药周)、B组-1周组
(造模后连续用药7天)和空白组。2周组包括:C-模型组、中药L-低剂量、中药M-中剂量、中药H-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1周组包括:C-模型组、中药L-低剂量、中药M-中剂量、中药H-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
用擦拭+脱水法模型发病率有意升高,死亡率降低,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模率高,具有稳定的可重复性,确定采用该方法制备本研究的动物模型。实验用药:血府逐瘀胶囊的粉末由天津宏仁堂制药有限公司提供。以人体用药量的10、15、20倍为基准计算。低、中、高剂量组药物浓度分别为0.11g/ml、0.16g/ml、0.22g/ml。每次1.5ml,每日一次,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等量蒸馏水灌胃。
结果:
1、大体观察:空白组大鼠毛发光泽,营养良好,活动灵敏,精神佳,剖腹观察肠壁及腹壁结构完整,无炎症及粘连存在;模型组大鼠毛稀疏,欠光泽,营养欠佳,瘦骨嶙峋,倦怠少动,精神萎靡。剖腹观察肠壁之间,肠管与肝胃之间粘连,肠管与腹壁之间粘连,粘连部位多牢固不可分离,局部肠管多发充血水肿坏死等炎症表现;用药组大鼠存在毛发少泽,营养不良,倦怠少动等表现。剖腹观察,或者肠管之间,或者肠管与肝胃之间,或者肠管与腹壁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粘连,重度粘连与轻度粘连并见,局部肠管可见充血水肿坏死等炎症表现,但炎症程度较模型组减轻。
2、对外周血象WBC的影响:WBC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各实验组间血清WBC含量比较(×109,n=8)
Figure A20081005226300131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P<0.01
结论:
1)2周组中模型制备后炎症反应明显(P<0.01)。3个剂量组与模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P<0.05)。剂量组间比较无差异。总体比较2周组与1周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2)1周组中模型制备后炎症反应剧烈(P<0.01)。1周高剂量组与模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剂量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2、对血清及肠匀浆内TNF-α活性的影响:
血清TNF-α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各实验组间血清TNF-α含量比较(pg/ml,n=8)
Figure A20081005226300132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P<0.01
结论:
1)2周组中模型组TNF-α含量增多(P<0.01);高、中剂量组与模型比较有差别(P<0.01,P<0.05)。高、中与低剂量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总体比较2周组与1周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
2)1周组中模型组TNF-α含量增多(P<0.01);高剂量组与模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剂量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小肠匀浆内TNF-α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各实验组小肠匀浆内TNF-α含量比较(pg/g,n=8)
Figure A20081005226300141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P<0.01
结论:
1)2周组中,模型制备后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1,P<0.01)。高与低剂量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总体比较2周组与1周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
2)1周组中模型制备后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1)。高与低剂量组间比较效果显著(P<0.01)。
对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SOD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各实验组血清SOD含量比较(u/ml,n=8)
Figure A20081005226300142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P<0.01
结论:
1)2周组中,模型组SOD含量下降明显(P<0.01);高、中剂量组与模型有差异(P<0.05,P<0.05);剂量组间比较无差别。总体比较2周组与1周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
2)1周组中,模型组SOD含量下降明显;3个剂量组与模型比较不存在差异;剂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
血清MDA检测,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各实验组血清MDA含量比较(umol/ml,n=8)
Figure A20081005226300151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P<0.01
结论:
1)2周组中,模型组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1,P<0.01)。不同剂量组间比较无差异。总体比较2周组与1周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
2)1周组中,模型组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组与模型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剂量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对NO含量的影响:NO测定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各实验组血清NO含量比较(umol/L,n=8)
Figure A20081005226300152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P<0.01
结论:
1)2周组中,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各用药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实施例7:血府逐瘀胶囊对大鼠腹腔粘连率、粘连程度分级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活血化淤药物防治腹腔粘连作用机理。客观评价在腹腔粘连过程中活血化淤法及其实验用药最佳介入时机,本实验以腹部手术加创伤刺激导致腹腔纤维过度增生。通过对切口部位腹腔粘连分级,粘连部位组织病理切片中纤维增生进行了半定量分析。
胶原纤维是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一种纤维蛋白,分布广泛,容易被酸性染料着色为蓝色。采用Masson染色,观察总胶原增生状态并给予半定量分析。对药物不同介入周期腹腔粘连率、粘连程度进行了量化比较。
已知,在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和外渗的炎症反应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参与是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因此本节采用免疫组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SABC)法对肠粘连组织ICAM-1进行了对比观察,并采用评分法对ICAM-1表达进行定量分析。
方法:SD大鼠,雄性,平均体重200g±10g共90只,自由进水,随机分为A、B组,A组-2周组(模型制备前后各连续用药周)、B组-1周组(造模后连续用药7天)和空白组。2周组包括:C-模型组、中药L-低剂量、中药M-中剂量、中药H-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1周组包括:C-模型组、中药L-低剂量、中药M-中剂量、中药H-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
用擦拭+脱水法模型发病率有意升高,死亡率降低,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模率高,具有稳定的可重复性,确定采用该方法制备本研究的动物模型。实验用药:血府逐瘀胶囊的粉末由天津宏仁堂制药有限公司提供。以人体用药量的10、15、20倍为基准计算。低、中、高剂量组药物浓度分别为0.11g/ml、0.16g/ml、0.22g/ml。每次1.5ml,每日一次,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等量蒸馏水灌胃。
1、对腹腔粘连率、粘连程度分级的影响:
腹腔粘连率的比较结果如表7所示:
结论:1)2周组中,模型组粘连率10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P<0.05)。
2)1周组中,模型组粘连率10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P<0.01)。3个不同剂量组与模型组粘连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表7各实验组腹腔粘连率的比较(%)
Figure A20081005226300171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P<0.01粘连程度分级的影响:实验组腹腔粘连程度分级比较结果如表8所示:
表8各实验组腹腔粘连程度分级比较
Figure A20081005226300172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P<0.01
结论1)2周组中,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周高、中剂量组与模型比较有差异(P<0.05,P<0.05)。
2)1周组中,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1周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统计学区别(P<0.05)。
肠粘连组织病理比较结论:
1、肠粘连组织各组HF染色病理形态学变化的比较:HE染色可见,空白组小肠结构完整,清晰,无炎性渗出和肠浆膜的粘连;模型组可见粘连小肠组织粘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浆膜侧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充满视野,重度胶原化改变;2周不同计量组,粘连肠组织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1周不同计量组,炎性细胞浸润较2周各组明显加重,镜下仍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浆膜层增厚。
2、肠粘连组织病理HE染色半定量积分比较结果:肠粘连组织病理比较结果如表9所示:
表9各实验组HE染色评分比较(n=8)
Figure A20081005226300181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P<0.01
结论:
1)2周组中,模型积分升高显著(P<0.01);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区别(P<0.01,P<0.01,P<0.01)高、中与低剂量组比较效果明显(P<0.01,P<0.01)。总体比较2周组与1周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1周组中,模型积分升高显著(P<0.01);高、中剂量组比较效果明显(P<0.01,P<0.01)。总体比较2周组与1周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1)。
3对粘连组织内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1)各实验组ICAM-1蛋白表达的形态学观察:与空组相比较,模型组小肠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层的内细胞及炎症细胞,可见大量不均匀棕褐色颗粒状物,ICAM-1表达呈强阳性。2周不同剂量组不均匀棕褐色颗粒状物明显减少,其中高、中剂量组几乎无表达,低剂量组有少量表达。1周的高剂量组与2周低剂量组的表达强度相近,1周、低剂量组表达明显增强,呈强阳性。
2)各实验组ICAM-1表达评分值比较:
各实验组ICAM-1表达积分值比较结果如表10所示:
结论:
1)2周组中,模型组积分值明显升高(P<0.01);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P<0.01,P<0.05)高、中与低剂量组比较有意义(P<0.01,P<0.01)。高、中剂量组比较有意义(P<0.01,P<0.01)总体比较2周组与1周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1周组中,模型积分值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与模型比较存在差别(P<0.05)。高、中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P<0.01)。
表10各实验组ICAM-1表达评分比较(n=24)
Figure A20081005226300191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P<0.01
4、对粘连组织内胶原纤维增生的影响
1)用药2周各组粘连组织胶原纤维形态学观察:
胶原纤维是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一种纤维蛋白,分布很广泛,容易被酸性染料着色为蓝色。Masson染色主要用于观察纤维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镜下可见:空白组结构完整清新,胶原纤维增生阴性;模型组胶原纤维重度增生,胶原纤维呈深蓝色;2周组胶原纤维呈颜色深浅不等蓝色,增生较模型明显减轻。
2)用药2周不同剂量组胶原纤维增生积分比较:用药2周组胶原纤维增生积分比较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用药2周各组间胶原纤维增生积分比较(n=6)
Figure A20081005226300192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P<0.01
结论:模型组积分明显升高(P<0.01);3个不同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意义(P<0.01,P<0.01,P<0.05)。高、中与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P<0.01)。
实施例8:血府逐瘀胶囊对大鼠腹腔粘连血流变学的作用探讨:
目的:研究发现,创伤、烧伤、失血、失液后复苏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这一过程同样存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由于本实验应用手术方式造成炎性损伤进而导致炎性渗出进而修复粘连,推测其也存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的粘度首先与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主要是红细胞的数量,即红细胞压积有密切关系,血液的粘度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增高而增高,当红细胞压积达到80%时候,由于红细胞相互紧贴在一起,血液可完全失去流动性。因此,红细胞压积是反映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另外血液粘度的改变也是反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的指标之一,其会受到血液组成成分如蛋白质、FIB的影响,当组成成的改变超过一定范围,则可以引起血液粘度的改变。为此选取红细胞压积和FIB来检测提取物对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SD大鼠,雄性,平均体重200g±10g共90只,自由进水,随机分为A、B组,A组-2周组(模型制备前后各连续用药周)、B组-1周组(造模后连续用药7天)和空白组。2周组包括:C-模型组、中药L-低剂量、中药M-中剂量、中药H-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1周组包括:C-模型组、中药L-低剂量、中药M-中剂量、中药H-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
用擦拭+脱水法模型发病率有意升高,死亡率降低,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模率高,具有稳定的可重复性,确定采用该方法制备本研究的动物模型。
实验用药:血府逐瘀胶囊的粉末由天津宏仁堂制药有限公司提供。以人体用药量的10、15、20倍为基准计算。低、中、高剂量组药物浓度分别为0.11g/ml、0.16g/ml、0.22g/ml。每次1.5ml,每日一次,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等量蒸馏水灌胃。
结果;
1、对FIB、PRC的影响
FIB、PRC测定结果如表12所示:
结论:
1)2周组中,模型组FIB含量明显升高(P<0.01);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P<0.01);剂量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1周组中,模型组FIB含量明显升高(P<0.01);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剂量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总体比较2周组与1周组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
2)2周组中,模型组PRC含量显明升高(P<0.01);3个不同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P<0.01,P<0.05);高与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
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P<0.01);剂量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1周组中,模型组PRC含量显明升高(P<0.01);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P<0.05);高、中与低剂量组比较有差别(P<0.05,P<0.05);总体比较2周组与1周组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
表12各实验组FIB、PRC比较(mg/dl,n=8)
Figure A20081005226300211
与N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P<0.01。

Claims (1)

1、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的用途,其特征是下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桃仁(炒)200g、当归150g、枳壳(麸炒)100g、川芎75g柴胡50g、红花150g、牛膝150g、赤芍100g、地黄150g、桔梗75g、甘草50g;
制法:将桃仁(炒)200g、当归150g、赤芍100g、枳壳(麸炒)100g、川芎75g、柴胡50g药材粉碎为细粉(80目),过筛,混匀,其余红花150g、牛膝150g、地黄150g、桔梗75g、甘草50g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6倍量水;第二次2小时,5倍量水;第三次1小时,4倍量水,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浸膏比重:1.15-1.25,65℃-70℃,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颗粒,烘干80℃-90℃,8小时,粉碎24目,过筛,装入硬胶囊即得血府逐瘀胶囊。
CNA2008100522631A 2008-02-03 2008-02-03 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Pending CN1013272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522631A CN101327263A (zh) 2008-02-03 2008-02-03 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522631A CN101327263A (zh) 2008-02-03 2008-02-03 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7263A true CN101327263A (zh) 2008-12-24

Family

ID=40203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522631A Pending CN101327263A (zh) 2008-02-03 2008-02-03 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2726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0832A (zh) * 2012-05-29 2012-09-19 王新 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中药
CN102872254A (zh) * 2012-09-03 2013-01-16 李承平 一组活血逐瘀颗粒
CN103610985A (zh) * 2013-12-06 2014-03-05 李凯 一种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中药
CN111544488A (zh) * 2020-06-03 2020-08-18 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血府逐瘀制剂作为干预手术后胸痛功能产品方面的应用
CN114767820A (zh) * 2022-03-29 2022-07-22 李平 一种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中药药物组方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0832A (zh) * 2012-05-29 2012-09-19 王新 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中药
CN102872254A (zh) * 2012-09-03 2013-01-16 李承平 一组活血逐瘀颗粒
CN103610985A (zh) * 2013-12-06 2014-03-05 李凯 一种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中药
CN111544488A (zh) * 2020-06-03 2020-08-18 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血府逐瘀制剂作为干预手术后胸痛功能产品方面的应用
CN114767820A (zh) * 2022-03-29 2022-07-22 李平 一种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中药药物组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4093B (zh)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草药灌注液
CN101327263A (zh) 血府逐瘀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腹腔粘连腹膜炎药物中的应用
KR102567235B1 (ko) 염증성 장질환의 예방 및 치료용 조성물
CN102640876B (zh) 用于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饲料、注射液和制备方法
JP4413013B2 (ja) 一種の抗リュウマチ製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223069A (zh) 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57736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1530A (zh) 紫苏叶提取物在预防或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CN1234381C (zh) 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7029173B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物组合物
CN104547902A (zh) 中药制剂用于制备治疗慢性肠炎、阑尾炎药物中的用途
CN105211441A (zh) 一种降压降脂的丹参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4670A (zh) 一种治疗心肌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07784A (zh) 用于逆转Aβ淀粉样蛋白损伤神经细胞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106993A (zh)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4664B (zh) 一种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44577B (zh) 一种治疗胃黏膜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CN101214328A (zh) 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1631A (zh) 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38447A (zh)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505500B (zh)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66800B (zh) 一种治疗结直肠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85434B (zh) 一种治疗贫血的中药组合物
CN107898972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肝脏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CN110179893B (zh) 十味参归灌肠液及其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