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6653B - 有机半导体器件和有机半导体薄膜 - Google Patents

有机半导体器件和有机半导体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6653B
CN101326653B CN2007800006025A CN200780000602A CN101326653B CN 101326653 B CN101326653 B CN 101326653B CN 2007800006025 A CN2007800006025 A CN 2007800006025A CN 200780000602 A CN200780000602 A CN 200780000602A CN 101326653 B CN101326653 B CN 1013266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semiconductor
organic
film
formation region
channel 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06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6653A (zh
Inventor
胜原真央
鹈川彰人
宫本佳洋
国清敏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26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6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6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66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3/00Cycl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rings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07C13/28Polycyclic hydrocarbons or acyclic hydrocarbon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C13/32Polycyclic hydrocarbons or acyclic hydrocarbon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condensed rings
    • C07C13/70Polycyclic hydrocarbons or acyclic hydrocarbon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condensed rings with a condensed r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at least two, mutually uncondensed aromatic ring systems, linked by an annular structure formed by carbon chains on non-adjacent positions of the aromatic ring, e.g. cyclop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3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3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not substituted on the ring sulphur atom
    • C07D333/0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not substituted on the ring sulphur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carbon atoms
    • C07D333/14Radicals substituted by singly bound hetero atoms other than halogen
    • C07D333/18Radicals substituted by singly bound hetero atoms other than halogen by sulfur atom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64Lateral top-gate IGFETs comprising only a single g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66Lateral bottom-gate IGFETs comprising only a single g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84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nnel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5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sulfur as heteroato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iquid Deposition Of Substances Of Whic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 Compose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有机半导体薄膜基有机半导体器件,该器件包括由有机半导体材料形成的有机半导体薄膜,所述有机半导体材料可在低温如室温下溶解于有机溶剂并且适用于涂布工艺。该有机半导体器件包括沟道形成区,该沟道形成区包括由有机半导体材料形成的有机半导体薄膜,所述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基于两个π-电子单位的氧化或还原机制并且具有二维或三维传导路径。

Description

有机半导体器件和有机半导体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半导体薄膜和包括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有机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很多电子设备的场效应晶体管(FET)(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各自包括例如沟道形成区和形成于硅半导体基底或硅半导体层上的源/漏区(源/漏电极),由SiO2构成并形成于硅半导体基底或硅半导体层表面上的栅绝缘层,及与沟道形成区相对布置的栅电极,所述栅绝缘层形成于其间。作为选择,场效应晶体管各自包括形成于支撑体上的栅电极,形成于包括栅电极的支撑体上的栅绝缘层,以及形成于栅绝缘层上的沟道形成区和源/漏区(源/漏电极)。具有这种结构的场效应晶体管是利用昂贵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制造的。因此,强烈需要降低制造成本。
因此,近年来,关于所谓的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已知可以制造沟道形成区的迁移率超过1cm2·V-1·sec-1的FET,所述沟道形成区是利用蒸发工艺通过沉积并五苯薄膜形成的,所述并五苯为多并苯化合物和有机半导体材料。因此,非常希望能够利用并五苯制造具有优异特性的FET。
然而,多并苯化合物是苯环成直线连接的化合物,且没有取代基的多并苯化合物具有随着苯环数目增加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的特性。具体地,在高于五个苯环相连的并五苯的多并苯化合物中,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几乎丧失,根据旋涂法形成均匀薄膜非常困难。即使可能,有机溶剂和温度条件也极受限制(例如,三氯苯,60℃至180℃)。此外,普遍知道,溶解度随着苯环数目增加而降低,而且并五苯被大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换言之,并五苯具有低抗氧化性。
作为具有取代基的多并苯化合物的实例,已经报道过2,3,9,10-四甲基并五苯(pencetane)(参考Wudl and Bao,Adv.Mater Vol.15,No 3(1090-1093),2003)。然而,2,3,9,10-四甲基并五苯仅微溶于热的o-二氯苯并且实际上通过真空蒸发工艺用于形成构成TFT的沟道形成区。
再者,日本公开特许公开2004-256532号披露,2,3,9,10-四甲基并五苯和2,3-二甲基并五苯溶解于o-二氯苯。然而,这类化合物在120℃溶解,而且没有记载该化合物实际在室温溶解。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预期多并苯化合物作为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功能,但却难以在低温(如室温)下溶解于有机溶剂并且不适用于不采用真空技术的方法如旋涂法、印刷法和喷涂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由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的有机半导体薄膜,所述有机半导体材料可在低温(如室温)下溶解于有机溶剂并且适用于涂布工艺,及包含基于该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有机半导体器件。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有机半导体器件包括沟道形成区,该沟道形成区包含有机半导体薄膜,所述有机半导体薄膜由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该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以两个π-电子为单位的氧化或还原机制和二维或三维传导路径。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有机半导体器件包括沟道形成区,该沟道形成区包含有机半导体薄膜,所述有机半导体薄膜由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该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通式(1),其中构成苯环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及n为0或正整数,
[化学式1]
Figure G2007800006025D00021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有机半导体器件包括沟道形成区,该沟道形成区包含有机半导体薄膜,所述有机半导体薄膜由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该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通式(2),其中构成噻吩环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及n为0或正整数,
[化学式2]
Figure G2007800006025D00031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有机半导体薄膜由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该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上面的通式(1),其中构成苯环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及n为0或正整数。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有机半导体薄膜由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该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上面的通式(2),其中构成噻吩环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及n为0或正整数。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或第三实施方案的有机半导体器件或者根据本发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案的有机半导体薄膜中,取代基可以是烷基(CmH2m+1-其中m=1,2,3...)或者卤原子(具体地为F原子、Cl原子、Br原子或I原子)。这种情况下,当上述材料的共轭环的氢原子被各种取代基的任意一种取代时,可以控制分子的电离势、溶解性和位阻。取代基可以引入到构成苯环或噻吩环的所有或部分氢原子。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或第三实施方案的有机半导体器件或者根据本发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案的有机半导体薄膜中,当n=0时形成四聚体,当n=1时形成六聚体,当n=2时形成八聚体,及当n=3时形成十聚体。这些可以统称为″类似物″。
本发明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可在室温下溶解于广泛的有机溶剂中。具体地,该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室温下,以涂布法(如旋涂法、浸渍(浸涂)法、气刀涂布法、刮板涂布法、棒涂法、刮刀涂布法、挤压涂布法、逆转辊涂布法、传递辊式涂布法、凹版式涂布法、挂胶涂布法、流延涂布法、喷涂法、裂缝涂布法、压延涂布法或口模式涂布法),印刷法(如丝网印刷法、喷墨印刷法、胶版印刷法、或照像凹版印刷法),或者敷涂法(如流延法或喷雾法)所需要的量,溶解于各种有机溶剂,如烃溶剂(如己烷、庚烷、辛烷和环己烷),酯溶剂(如乙酸乙酯和丁内酯),醇溶剂(如辛醇、己醇和苄醇),芳族溶剂(如甲苯、均三甲基苯和苯),醚溶剂(如乙醚和四氢呋喃),卤代溶剂(如氯仿和二氯甲烷),及酮溶剂(如丙酮和环戊酮)。
本发明的有机半导体器件可包括源/漏电极,保持在源/漏电极与源/漏电极之间的沟道形成区,栅绝缘层,及与沟道形成区相对布置的栅电极,所述栅绝缘层布置于其间,所述沟道形成区包括有机半导体薄膜。换言之,该有机半导体器件可以是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FET)。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的实例包括下面四种类型的结构。构成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案的各有机半导体器件的有机半导体薄膜,或者根据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的有机半导体薄膜,一般可以简称为″本发明的有机半导体薄膜″。
具有第一结构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是所谓的底栅/底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包括:
(A)形成于基底上的栅电极;
(B)形成于栅电极和基底上的栅绝缘层;
(C)形成于栅绝缘层上的源/漏电极;及
(D)形成于栅绝缘层上的源/漏电极之间并且包括本发明的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沟道形成区。
具有第二结构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是所谓的底栅/顶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包括:
(A)形成于基底上的栅电极;
(B)形成于栅电极和基底上的栅绝缘层;
(C)形成于栅绝缘层上并且包括本发明的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沟道形成区;及
(D)形成于有机半导体薄膜上的源/漏电极。
具有第三结构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是所谓的顶栅/顶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包括:
(A)形成于基底上并且包括本发明的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沟道形成区;
(B)形成于有机半导体薄膜上的源/漏电极;
(C)形成于源/漏电极和有机半导体薄膜上的栅绝缘层;及
(D)形成于栅绝缘层上的栅电极。
具有第四结构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是所谓的顶栅/底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包括:
(A)形成于基底上的源/漏电极;
(B)形成于源/漏电极和基底上并且包括本发明的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沟道形成区;
(C)形成于有机半导体薄膜上的栅绝缘层;及
(D)形成于栅绝缘层上的栅电极。
用于形成栅绝缘层的材料的实例包括无机绝缘材料如硅氧化物-基材料,氮化硅(SiNY),Al2O3,及金属氧化物高介电绝缘膜;有机绝缘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基苯酚(PV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甲醛(POM),聚(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砜,聚碳酸酯(PC),聚乙烯醇(PVA),及聚酰亚胺。这些材料可以组合使用。硅氧化物-基材料的实例包括二氧化硅(SiO2),BPSG,PSG,BSG,AsSG,PbSG,氧氮化硅(SiON),SOG(spin-on-glass),及低介电常数SiOX材料(如聚芳醚、环全氟碳聚合物、苯并环丁烯、环氟碳树脂、聚四氟乙烯、芳基醚氟化物、聚(酰亚胺氟化物)、无定形碳和有机SOG)。
形成栅绝缘层的方法的实例包括各种印刷法如丝网印刷法、喷墨印刷法、平版印刷法和凹版印刷法,各种涂布法如气刀涂布法、刮板涂布法、棒涂法、刮刀涂布法、挤压涂布法、逆辊式涂布法、传递辊式涂布法、凹版式涂布法、挂胶涂布法、流延涂布法、喷涂法、狭缝涂布法、压延式涂布法和口模式涂布法,浸渍法,流延法,旋涂法,喷雾法,各种CVD法,及各种PVD法。PVD法的实例包括(a)各种类型的真空沉积法如电子束加热法,电阻加热法,及快速蒸汽沉积法(flash vapor deposition);(b)等离子体沉积法;(c)各种类型的溅射法如双极溅射法,DC溅射法,DC磁控管溅射法,高频溅射法,磁控管溅射法,离子束溅射法,及偏压溅射法;以及(d)DC(直流)法,RF法,多阴极法,活化反应法,场沉积法,及各种类型的离子镀敷法如高频离子镀敷法和反应性离子镀敷法。
作为选择,栅绝缘层可通过氧化或氮化栅电极表面或者通过在栅电极表面形成氧化物膜或氮化物膜形成。作为氧化栅电极表面的方法,可以举例的有热氧化法,采用O2等离子体的氧化法,及阳极氧化法,这取决于构成栅电极的材料。作为氮化栅电极表面的方法,可以举例的有采用N2等离子体的氮化法,这取决于构成栅电极的材料。作为选择,当栅电极由金(Au)制成时,可以自组织方式,利用诸如依据具有官能团的绝缘分子的浸渍法,通过涂布栅电极表面,而在栅电极表面形成栅绝缘层,所述官能团能够通过化学作用与栅电极形成化学键,所述绝缘分子如一端被巯基改性的直链烃。
而且,作为构成栅电极、源/漏电极和各种配线的材料,可以举例的有金属,如铂(Pt),金(Au),钯(Pd),铬(Cr),镍(Ni),钼(Mo),铌(Nb),钕(Nd),铝(Al),银(Ag),钽(Ta),钨(W),铜(Cu),铷(Rb),铑(Rh),钛(Ti),铟(In),及锡(Sn),含这些金属元素的合金,这些金属制成的导电颗粒,含这些金属合金的导电颗粒,多晶硅,无定形硅,氧化锡,氧化铟,及氧化铟锡(ITO),以及包含这些元素的层的叠层结构。而且,作为构成栅电极、源/漏电极和各种配线的材料,还可以举例的有有机导电材料如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
作为形成源/漏电极、栅电极和各类配线的方法,依据构成源/漏电极、栅电极和各类配线的材料,可以使用下列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旋涂法;采用各种导电糊或各种导电聚合物溶液的上述各种印刷法;上述各种涂布法;升离法(lift-off);荫罩掩模法;电镀法,无电镀敷法,电镀和无电镀敷相结合的镀敷法;喷涂法;上述各种PVD法;及包括MOCVD法的各种CVD法;以及需要时上述各种方法与构图技术的结合。
作为基底,可以举例的有各种玻璃基底,其表面形成有绝缘膜的各类玻璃基底,石英基底,其表面形成有绝缘膜的石英基底,及其表面形成有绝缘膜的硅基底。而且,作为基底,可以举例的有塑料膜或塑料片或塑料基底,其由聚合物材料如聚醚砜(PES)、聚酰亚胺、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醇)(PVA)和聚(乙烯基苯酚)(PVP)等构成。如果使用由具有柔性的聚合物材料构成的基底,则有机半导体器件可以装配到具有曲面形状的显示器和电子器件中或者与其一体化。另外,可以使用导电的基底(由金属如金和高度取向的石墨制成的基底)作为基底。再者,经常注意到,有机半导体器件依据其排列和结构而布置在支撑件上。这种情形的支撑件也可以利用上述材料构建。
当有机半导体器件应用于显示器和各种电子器件并与之一起使用时,该有机半导体器件可形成单片集成电路,其中大量的有机半导体器件集成在基底上。每个有机半导体器件可以分割并作为分立的元件单独使用。另外,有机半导体器件可以用树脂铠装。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对称的环状结构,其中分子具有共轭电子键合体系并且包括共轭环如苯环或噻吩环以及连接各环的乙烯链。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中,当材料由苯环构成时,π-电子的数目基本上为8的倍数,而当材料由噻吩环构成时,π-电子的数目基本上为4的倍数,且总数可以表示成4L(其中L为0或正整数)。为了实现通过芳香化稳定共轭体系的4L±2的π-电子数目,材料应具有容易以两个π-电子为单位被氧化或还原的特性。换言之,该材料具有以两个π-电子为单位的氧化或还原机制(即电子被发射或被赠予)。另外,还形成二维或三维传导路径,因而可以稳定地实现高导电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可在室温下溶解于各种有机溶剂,因而可根据各种涂布方法用于在室温成膜。因此,可以利用例如涂布法如旋涂法或者喷墨印刷法制备高迁移率的半导体器件。从而,例如,可利用简单设备以低成本制造大面积的TFT阵列。
附图说明
图1是(2,2,2,2)-对环芳四烯(paracyclophanetetraene)的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的照片的代用图。
图2是2,5-噻吩并芳烷四烯的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的照片的代用图。
图3(A)是根据其晶体结构计算的(2,2,2,2)-对环芳四烯的LUMO带分散图(band dispersion),及图3(B)是根据其晶体结构计算的2,5-噻吩并芳烷四烯的HOMO带分散图。
图4(A)是实施例1中的(2,2,2,2)-对环芳四烯单晶的两端电压-电流特性的测量结果图,及图4(B)是根据实施例2的实验基础制备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试验品的栅电压和漏电流之间的关系图(I-V特性)。
图5(A)是底栅/顶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示意性局部视图,及图5(B)是底栅/底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图6(A)是顶栅/顶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示意性局部视图,及图6(B)是顶栅/底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图7是实施例2中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试验品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照附图根据其实施方案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涉及根据本发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案的有机半导体器件,并且涉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有机半导体薄膜。实施例1的有机半导体器件包括沟道形成区,该沟道形成区包含有机半导体薄膜,所述有机半导体薄膜由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该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以两个π-电子为单位的氧化或还原机制和二维或三维传导路径。作为选择,该有机半导体器件包括含有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沟道形成区,所述有机半导体薄膜由具有下面的通式(1)或(1′)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其中构成苯环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及n为0或正整数。
[化学式1]
Figure G2007800006025D00081
[化学式1’]
在下面将要说明的通式(1′)或通式(2′)中,X1,X2,X3,X4,X5,X6,X7,及X8各自代表氢原子,烷基(CmH2m+1-其中m=1,2,3,...),或者卤原子(具体为F原子、Cl原子、Br原子或I原子);符号X1(2)和X2(1)表示当X1和X2为不同原子或氨基时,其中X1为某一原子或烷基(为了方便称之为″α″)而X2为另一原子或烷基(为了方便称之为″β″)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可与其中X1为β而X2为α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共存;而且这也适用于符号X3(4)和X4(3),符号X5(6)和X6(5),及符号X7(8)和X8(7)。然而,在式中,具有相同下标的取代基从合成方法的要求来看应当是相同的。
现将描述一般的合成途径。该合成可根据鏻伊力德(ylide,内鎓盐)与醛之间的Wittig反应来进行。在式中,n随合成条件等而变化。
[化学式5]
Figure G2007800006025D00091
在实施例1中,更具体地,(2,2,2,2)-对环芳四烯(下文中缩写成″PCT″)是通过下述Wittig反应合成的。由于反应产物包括类似物,该类似物包括四聚体(n=0)、六聚体(n=1)、八聚体(n=2)和十聚体(n=3),所以这些类似物根据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分离。作为纯化的结果,可以得到收率约10%的PCT。关于PCT的合成,例如,参见Acta Chem.Scand.,B 29,(1975),No.1,pp138-139,″Simple Synthesis of[2.2.2.2]Paracycrophane-1,9,17,25-tetraene byWittig Reaction″,Bengt Thulin et.al。
[化学式6]
Figure G2007800006025D00092
图1示出了根据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测定的PCT的晶体结构。PCT的晶体结构是已知的(例如,参见Acta Cryst.,B34,1889)。此外,鉴于其电离势,预期PCT具有n-型半导体特性。因此,图3(A)示出了根据晶体结构计算的PCT的LUMO带分散图。由于带在所有倒易点阵轴(reciprocal lattice axes)的方向分散,所以预期为三维电子传导。鉴于散射因子在有机半导体薄膜中降低的事实,三维传导路径是实现良好半导体特性的重要因素。由带分散图测定的带有效质量(band effective mass)在Kc轴方向低达1.8me,其中me为自由电子的质量。带有效质量与迁移率成反比,因而带有效质量小的材料从根本上可以成为高迁移率的半导体材料。
对通过升华纯化和气相生长法形成的PCT单晶,测量其两端电压-电流特性。结果示于图4(A)。从图4(A)可以证实,电流值在高电场区域不与电压而是与电压的平方成比例。这反映无捕获(trap-free)传导机制。在该区域由电流密度计算的迁移率为1.1cm2·V-1·sec-1或更大。该结果表明极有可能利用有机半导体器件得到高性能的薄膜器件。
实施例1或下面将要描述的实施例2的有机半导体器件(具体为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源/漏电极15,介于源/漏电极15之间的沟道形成区14,栅绝缘层13,及与沟道形成区14相对布置的栅电极12,所述栅绝缘层13布置于其间。更具体地,如图5(A)的示意性局部视图所示,实施例1或下面将要描述的实施例2的底栅/顶接触型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包括:
(a)形成于基底10和11上并由金薄膜构成的栅电极12;
(b)形成于栅电极12以及基底10和11上并由SiO2构成的栅绝缘层13;
(c)形成于栅绝缘层13上并由实施例1或下述实施例2的有机半导体薄膜构成的沟道形成区14和沟道形成区延伸部分14A;及
(d)形成于沟道形成区扩展部分14A上并由金薄膜构成的源/漏电极15。
基底10和11包括玻璃基底10及形成于其表面上并由SiO2构成的绝缘膜11。更具体地,栅电极12和栅绝缘层13形成于绝缘膜11上。
下面将说明制造底栅/顶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具体为TFT)的方法。
[步骤-100]
首先,在基底(玻璃基底10和形成于其表面上并由SiO2构成的绝缘膜11)上形成栅电极12。具体地,依据光刻技术在绝缘膜11上形成其中用于形成栅电极12的部分已经除去的抗蚀剂层(未示出)。然后,通过真空蒸发法,依次在整个表面上形成充当粘合层的铬(Cr)层(未示出)和作为栅电极12的金(Au)层,接着除去抗蚀剂层。结果,可根据所谓的升离法形成栅电极12。
[步骤-110]
接下来,在包括栅电极12的基底(绝缘膜11)上形成栅绝缘层13。具体地,依据溅射法在栅电极12和绝缘膜11上形成由SiO2构成的栅绝缘层13。在栅绝缘层13的形成中,栅电极12部分被硬掩模所覆盖,所以无需采用光刻法即可形成栅电极12的去除部分(takeoff portion)(未示出)。
[步骤-120]
接下来,在栅绝缘层13上形成沟道形成区14和沟道形成区扩展部分14A。具体地,将10g上述实施例1或下述实施例2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溶解于1L的氯仿制成溶液,并在室温下通过涂布法如旋涂法将所得溶液施用于栅绝缘层13上,然后进行干燥以在栅绝缘层13上形成沟道形成区14和沟道形成区扩展部分14A。
[步骤-130]
然后,在沟道形成区扩展部分14A上形成源/漏电极15,以将沟道形成区14固定于其间。具体地,根据真空蒸发法,依次在整个表面上形成作为粘合层的铬(Cr)层(未示出)和作为源/漏电极15的金(Au)层。结果,得到图5(A)所示的结构。在源/漏电极15的形成中,沟道形成区扩展部分14A部分地被硬掩模所覆盖,所以不用光刻法即可形成源/漏电极15。
[步骤-140]
最后,在整个表面上形成充当钝化膜的绝缘层(未示出),并在源/漏电极15之上的绝缘层中形成窗孔(apertures)。接着,在整个表面包括窗孔的内部形成配线材料层,然后构图以形成与绝缘层上的源/漏电极15相连的配线(未示出),由此制得底栅/顶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并不限于图5(A)所示的底栅/顶接触型,其可以为其它类型如底栅/底接触型、顶栅/顶接触型或顶栅/底接触型。
示于图5(B)之示意性局部视图中的底栅/底接触型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包括:
(a)形成于基底10和11上的栅电极12;
(b)形成于栅电极12以及基底10和11上的栅绝缘层13;
(c)形成于栅绝缘层13上的源/漏电极15;及
(d)形成于栅绝缘层13上的源/漏电极15之间的沟道形成区14。
现将概述制造底栅/底接触型TFT的方法。
[步骤-200]
首先,如在步骤-100中,在基部(绝缘膜11)上形成栅电极12。然后,如在步骤-110中,在栅电极12和绝缘膜11上形成栅绝缘层13。
[步骤-210]
接下来,在栅绝缘层13上形成由金(Au)层构成的源/漏电极15。具体地,根据蚀刻技术,在栅绝缘层13上形成其中用于形成源/漏电极15的部分已经除去的抗蚀剂层。接着,如在步骤-100中,通过真空蒸发法,在抗蚀剂层和栅绝缘层13上,依次形成充当粘合层的铬(Cr)层(未示出)和作为源/漏电极15的金(Au)层。然后,除去抗蚀剂层。结果,可以根据升离法形成源/漏电极15。
[步骤-220]
随后,根据与步骤-120中相同的方法,在栅绝缘层13上的源/漏电极15之间形成沟道形成区14。结果,可形成如图5(B)所示的结构。
[步骤-230]
最后,实施与步骤-140相同的步骤,制得底栅/底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示于图6(A)的示意性局部视图中的顶栅/顶接触型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包括:
(a)形成于基底10和11上的沟道形成区14和沟道形成区扩展部分14A;
(b)形成于沟道形成区扩展部分14A上的源/漏电极15;
(c)形成于源/漏电极15和沟道形成区14上的栅绝缘层13;及
(d)形成于栅绝缘层13上的栅电极12。
现将概述制造顶栅/顶接触型TFT的方法。
[步骤-300]
首先,根据与步骤-120相同的方法,在基底(玻璃基底10和形成于其表面并由SiO2构成的绝缘膜11)上,形成沟道形成区14和沟道形成区扩展部分14A。
[步骤-310]
然后,在沟道形成区扩展部分14A上形成源/漏电极15,以将沟道形成区14固定于其间。具体地,根据真空蒸发法,在整个表面依次形成作为粘合层的铬(Cr)层(未示出)和作为源/漏电极15的金(Au)层。在源/漏电极15的形成中,沟道形成区扩展部分14A部分被硬掩模所覆盖,所以无需使用蚀刻法即可形成源/漏电极15。
[步骤-320]
接下来,在源/漏电极15和沟道形成区14上形成栅绝缘层13。具体地,栅绝缘层13可通过旋涂法在整个表面沉积PVA而形成。
[步骤-330]
随后,在栅绝缘层13上形成栅电极12。具体地,根据真空蒸发法,在整个表面依次形成作为粘合层的铬(Cr)层(未示出)和作为栅电极12的金(Au)层。结果,得到图6(A)中所示的结构。在栅电极12的形成中,栅绝缘层13部分被硬掩模(hard mask)所覆盖,所以无需使用蚀刻工艺即可形成栅电极12。最后,实施与步骤-140相同的步骤,制得顶栅/顶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示于图6(B)的示意性局部视图中的顶栅/底接触型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包括:
(a)形成于基底10和11上的源/漏电极15;
(b)形成于基底10和11上的源/漏电极15之间的沟道形成区14;
(c)形成于沟道形成区14上的栅绝缘层13;及
(d)形成于栅绝缘层13上的栅电极12。
现将概述制造顶栅/底接触型TFT的方法。
[步骤-400]
首先,在基底(玻璃基底10和形成于其表面上并由SiO2构成的绝缘膜11)上形成源/漏电极15。具体地,根据真空蒸发法,在绝缘膜11上形成作为粘合层的铬(Cr)层(未示出)和作为源/漏电极15的金(Au)层。在源/漏电极15的形成中,基底(绝缘膜11)部分被硬掩模所覆盖,所以无需使用蚀刻法即可形成源/漏电极15。
[步骤-410]
然后,根据与步骤-120中所述相同的方法,在基底(绝缘膜11)上的源/漏电极15之间形成沟道形成区14。实际上,沟道形成区扩展部分14A形成于源/漏电极15上。
[步骤-420]
接下来,按与步骤-320中相同的方法,在源/漏电极15和沟道形成区14(实际在沟道形成区14和沟道形成区扩展部分14A)上形成栅绝缘层13。
[步骤-430]
其后,通过与步骤-330中相同的方法,在栅绝缘层13上形成栅电极12。结果,可以得到图6(B)中所示的结构。最后,实施与步骤-140相同的步骤,制得顶栅/底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如上所述,在下述的实施例2中,有机半导体器件可以是底栅/顶接触型、底栅/底接触型、顶栅/顶接触型和顶栅/底接触型中的任一类型,并且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制备。
此外,在室温下制备实施例1或下述实施例2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浓度:10g/l),采用乙酸乙酯、丙酮、甲苯、四氢呋喃、四氢吡喃、环戊酮和均三甲基苯之一代替氯仿作为溶剂。此外,按照相同的方法采用所制备的溶液之一在实验的基础上制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试验品并验证其运行。结果,利用任何一种所制备的溶液均可以形成有机半导体薄膜。再者,可以确认栅调制(gate modulation),并且可以确认任何一种有机半导体薄膜均可行使沟道形成区的功能。
[实施例2]
实施例2涉及根据本发明第一或第三实施方案的有机半导体器件,并且涉及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有机半导体薄膜。实施例2的有机半导体器件包括含有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沟道形成区,该有机半导体薄膜由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所述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以两个π-电子为单位的氧化或还原机制和二维或三维传导路径。作为选择,该有机半导体器件包括含有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沟道形成区,所述有机半导体薄膜由下面的通式(2)或(2′)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其中构成噻吩环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及n为0或正整数。
[化学式7]
Figure G2007800006025D00141
[化学式8]
Figure G2007800006025D00151
现将阐述一般的合成途径。该合成可根据磷鎓伊力德与醛之间的Wittig反应来进行。在式中,n随合成条件等而变化。
[化学式9]
Figure G2007800006025D00152
在实施例2中,更具体地,2,5-噻吩并芳烷四烯(下文中缩写为″25TT″)是通过下述的Wittig反应合成的。相应的磷鎓盐可利用噻吩作原料依据下述路径合成。如实施例1中一样,从类似物中分离出除四聚体(n=0)之外的副产物,得到收率为约7%的25TT。25TT的合成参见例如Acta Chem.Scand.,B31,(1977),No.6,pp.521-523,″Synthesis of[24](2,5)-Thiophenophanetetranen or[24]Annulene Tetrasulfide″,Anders Strand et.al.。
[化学式10]
Figure G2007800006025D00161
图2示出了根据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测定的25TT的晶体结构。结晶学数据示于下面的表1中。由于25TT预期具有p-型半导体特性,图3(B)示出根据晶体结构计算的25TT的HOMO带分散图。由于带沿kb轴和kc轴分散,因此预期为二维电子传导。鉴于散射因子在有机半导体薄膜中降低的事实,二维的传导路径也是实现良好半导体特性的重要因素。由带分散图测定的带有效质量在kc轴方向接近点Г处低达约1.5me,其中me为自由电子的质量。该值小于公知为优良半导体材料的并五苯的带有效质量(1.6me),因而预期具有优异的传导特性。
[表1]
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n
Figure G2007800006025D00162
Figure G2007800006025D00163
Figure G2007800006025D00164
β=95.795(2)°
Figure G2007800006025D00165
Z=4
R/Rw=0.0334/(0.0939)
确认包括依据涂布法如旋涂法在室温利用25TT的氯仿溶液(浓度:10g/l)形成的沟道形成区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试验品(参见图7的示意性局部视图),以及该试验品的运行。具体地,通过氧化高度掺杂的硅半导体基底12′(充当栅电极)的表面形成栅绝缘层13。然后,通过蒸发沉积金薄膜至50nm的厚度,以形成源/漏电极15(长度15μm)。接着,利用25TT的氯仿溶液(浓度:10g/l),通过室温下的旋涂法形成包含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沟道形成区14。源/漏电极15之间的距离(相当于栅长度)为5μm。结果,如图4(B)中所示,可以确认栅调制,而且还可以确认具有p-型传导性的有机半导体薄膜充当沟道形成区14。依据旋涂条件,可以在饱和区实现1×10-5cm2·V-2·sec-1的迁移率,而且开/关比例为约103
尽管以根据其优选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结构、构成、制造条件和制造方法仅仅是举例而已,并且可以适当地改变。当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有机半导体器件应用于显示器和各种电子设备或与其一起使用时,该有机半导体器件可以形成单片式集成电路,其中大量的有机半导体器件集成在基底或支撑体上。每个有机半导体器件可以分割并以分立的元件单独使用。

Claims (9)

1.一种包括沟道形成区的有机半导体器件,所述沟道形成区包括由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的有机半导体薄膜,所述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以两个π-电子为单位的氧化或还原机制以及二维或三维传导路径,其中所述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对称的环状结构,其中分子具有共轭电子键合体系并且包括共轭环以及连接各环的乙烯链。
2.一种包括沟道形成区的有机半导体器件,所述沟道形成区包括由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的有机半导体薄膜,所述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通式(1),其中构成苯环的氢原子能够被取代,及n为0或正整数,
[化学式1]
Figure F2007800006025C00011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有机半导体器件,其中取代基为烷基或卤原子。
4.一种包括沟道形成区的有机半导体器件,所述沟道形成区包括由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的有机半导体薄膜,所述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通式(2),其中构成噻吩环的氢原子能够被取代,及n为0或正整数,
[化学式2]
Figure F2007800006025C00012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有机半导体器件,其中取代基为烷基或卤原子。
6.一种有机半导体薄膜,包含有机半导体材料,该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下面的通式(1),其中构成苯环的氢原子能够被取代,及n为0或正整数,
[化学式1]
Figure F2007800006025C00021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有机半导体薄膜,其中取代基为烷基或卤原子。
8.一种有机半导体薄膜,包含有机半导体材料,该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下面的通式(2),其中构成噻吩环的氢原子能够被取代,及n为0或正整数,
[化学式2]
Figure F2007800006025C00022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有机半导体薄膜,其中取代基为烷基或卤原子。
CN2007800006025A 2006-03-10 2007-02-16 有机半导体器件和有机半导体薄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66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66166A JP2007243048A (ja) 2006-03-10 2006-03-10 有機半導体素子及び有機半導体薄膜
JP066166/2006 2006-03-10
PCT/JP2007/052823 WO2007105408A1 (ja) 2006-03-10 2007-02-16 有機半導体素子及び有機半導体薄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6653A CN101326653A (zh) 2008-12-17
CN101326653B true CN101326653B (zh) 2010-06-09

Family

ID=38509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060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6653B (zh) 2006-03-10 2007-02-16 有机半导体器件和有机半导体薄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315186A1 (zh)
EP (1) EP1995801B1 (zh)
JP (1) JP2007243048A (zh)
KR (1) KR20080103893A (zh)
CN (1) CN101326653B (zh)
TW (1) TW200735429A (zh)
WO (1) WO20071054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3386A1 (ja) * 2012-03-08 2013-09-12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官能基含有又は非含有環状化合物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5151A (zh) * 2004-06-03 2005-02-23 复旦大学 并五苯衍生物作为半导体材料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5705A (en) * 1984-11-23 1990-01-2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olecule-based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JP2548703B2 (ja) * 1986-07-11 1996-10-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論理回路
JP3861135B2 (ja) * 2001-04-12 2006-12-20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pーアミノスチレン環状4量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193237B2 (en) * 2002-03-27 2007-03-20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n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JP2004006750A (ja) * 2002-03-27 2004-01-0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有機半導体材料及び有機電子デバイス
JP4481028B2 (ja) 2003-02-05 2010-06-16 旭化成株式会社 有機半導体薄膜の製造方法
JP4498706B2 (ja) * 2003-09-16 2010-07-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起電力素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センサー
KR20050080276A (ko) * 2004-02-09 2005-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WO2005122278A1 (ja) * 2004-06-10 2008-04-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半導体薄膜、有機半導体デバイス、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4529571B2 (ja) * 2004-07-26 2010-08-2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JP2006206503A (ja) * 2005-01-28 2006-08-10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π電子系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n−型有機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DE202005009955U1 (de) * 2005-06-24 2005-09-22 Schön, Hendrik Farbveränderliche Lichtquell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5151A (zh) * 2004-06-03 2005-02-23 复旦大学 并五苯衍生物作为半导体材料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308856A 2002.10.2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95801A4 (en) 2011-01-05
EP1995801A1 (en) 2008-11-26
KR20080103893A (ko) 2008-11-28
CN101326653A (zh) 2008-12-17
TWI328888B (zh) 2010-08-11
TW200735429A (en) 2007-09-16
US20080315186A1 (en) 2008-12-25
WO2007105408A1 (ja) 2007-09-20
JP2007243048A (ja) 2007-09-20
EP1995801B1 (en) 2012-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82883B1 (ko) 전계 효과형 트랜지스터
US8115197B2 (en)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 organic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and 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1591343B (zh) 二氧杂蒽嵌蒽化合物以及半导体装置
KR101164614B1 (ko) 금속 단층막 형성 방법, 배선 형성 방법 및 전계 효과형 트랜지스터의 제조 방법
US20060202191A1 (en) Semiconductors containing perfluoroether acyl oligothiohpene compounds
KR101413208B1 (ko) 전극 피복 재료, 전극 구조체 및 반도체 장치
US7211679B2 (en) Perfluoroether acyl oligothiophene compounds
US20130009161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mage display device
US7671083B2 (en) P-alkoxyphenylen-thiophene oligomers as organic semiconductors for use in electronic devices
JP4826074B2 (ja) 電界効果型トランジスタ
US7837903B2 (en) Polythiophen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1326653B (zh) 有机半导体器件和有机半导体薄膜
KR101259711B1 (ko) 유기 반도체 소자 및 유기 전극
EP215711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emiconducting polymers
JP2006278692A (ja) 有機電界効果型トランジスタ
US20120178890A1 (en)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JP5110143B2 (ja) 電界効果型トランジスタ
WO2006098859A1 (en) Semiconductors containing perfluoroether acyl oligothiophene compounds
JP2010010525A (ja) 電子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13182A (ja) 有機トランジス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