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9460A - 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9460A
CN101319460A CNA2008100711046A CN200810071104A CN101319460A CN 101319460 A CN101319460 A CN 101319460A CN A2008100711046 A CNA2008100711046 A CN A2008100711046A CN 200810071104 A CN200810071104 A CN 200810071104A CN 101319460 A CN101319460 A CN 101319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septic
silver
huge legendary
woven fabric
legendary tur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711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粘伟诚
杨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INHU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INHU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INHUA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XINHUA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0711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194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9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94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具有非溶出型高效抗菌作用的非水溶性银微粒鳌合体系与溶出型的氯系季铵盐进行有效的组合,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抗菌剂溶液,采用该抗菌剂对化学纤维非织造布进行浸轧整理,即可获得综合了主动抗菌和被动抗菌作用的非织造布,所述的非溶出型银的鳌合物为碳酸银或溴化银的纳米微粒鳌合物;所述的季铵盐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具有良好的表面处理性能和抗菌性能;两者的配比按前者10%-60%,后者90%-40%的比例,最佳配比为前者25%,后者75%,后整理工艺是指用浸渍、喷洒等方法将配制得的抗菌剂施加到已成型非织造布卷材上,并烘干定型即可,无需进行其它的表面预处理工序。

Description

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行业,涉及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非织造布材料在中国逐步得到发展,经过近20年的不断研究和提高,目前,国内的非织造布产品开发和应用已经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人们对这种年轻的材料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多。仅在制鞋材料中一项,每双鞋内的中底板、内衬、脚尖衬、后跟衬等,都会有非织造布的身影,其汇集的类型包括缝编类、针刺类、纺粘类及化学粘合类,在制鞋材料中,全国每年消耗的非织造布就超过了4万吨。
在逐渐的接纳非织造布的品质和性能的同时,各个应用领域也同时提出了更多的功能需求,在健康环保日益受重视的今天,抗菌、防臭、防霉等元素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抗菌冰箱、抗菌洗衣机、抗菌彩电……同样,作为与人体接触最多的服装材料、鞋材的抗菌需求也随着健康时尚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对合成纤维的非织造布材料的抗菌处理,主要包括四种手段:a)是将具有的抗菌作用的无机粉体共混纺丝,如将纳米银等材料添加到树脂中熔融纺丝,得到的丝条具有高效、永久的抗菌性,然而由于该类技术所涉及的成本很高、工艺控制复杂、纤维性能收到较大的损伤、适应的纤维规格少,在绝大多情况下无法为各厂商接受;b)是对纤维或布的表面进行接化学枝抗菌改性,首先对布或纤维的表面进行预处理,使纤维表面产生可与大分子抗菌基团化合物进行接枝的作用点,然后将带有抗菌基团的化合物与经过处理后的纤维结合,得到抗菌纤维。这种抗菌处理得到的产品抗菌效果持久、耐洗涤、耐摩擦,然而该处理工艺条件要求较高,适应的合成纤维只有聚丙烯腈纤维材料。c)是采用后整理法制备抗菌非织造布材料,即将各类抗菌材料与水性树脂、填料等配置成整理液,对经过表面预处理或未经过处理的非织造布进行后处理。该类处理方法适用的抗菌剂纤维材料多,抗菌整理工艺灵活,成本经济,然而该处理方法所得产品的抗菌持久性往往较差、不耐水洗和摩擦。d)采用具有抗菌作用的天然纤维与普通纤维进行混纺,该处理方法得到的产品对抗菌纤维的分布均匀性要求较高,若要达到相应的效果,其成本也会限制产品的适用。
目前,市场上抗菌非织造布以卫生材料为主,如湿面巾、卫生护垫、手术服、伤口敷料等,这些材料的抗菌以一次性抗菌为主,以一般的抗菌剂和后处理抗菌方法即可制得,成本也较高。在鞋材、服装材料上,一方面对抗菌的效果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面对多次洗涤或高强度的摩擦,以共混纺丝、混纺或表面接枝的方法能满足要求,但是成本不为大众所接受。以后处理方式,其效果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鉴于非织造布选用材料以合成纤维为主,材料的配合极为灵活,工艺变化也较多,只有通过灵活的后整理的方法制取耐久型抗菌材料,才能满足各类用户对抗菌产品的需求。因此,众多的厂商开始对具有复合抗菌功能的抗菌剂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如张志稳等的申请的一种含银抗菌剂(公开号为CN 101015300A),所涉及的配方为硝酸银溶液与氯系或溴系季铵盐复合,制备成融合银系抗菌和季铵盐抗菌作用的抗菌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然而在非织造布后整理方面,仍有一定的操作不便之处,首先是硝酸银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易与铁质设备部件发生置换反应,失去抗菌效果,其次是硝酸银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在洗涤过程中易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非织造布鞋用材料的市场需求为契机,开发一种用后整理方法制取的非织造布材料,同时具备实施工艺简单、抗菌效果良好、耐汗渍、耐摩擦、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抗菌非织造布。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具有非溶出型高效抗菌作用的非水溶性银微粒鳌合体系与溶出型的氯系季铵盐进行有效的组合,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抗菌剂溶液,采用该抗菌剂对化学纤维非织造布进行浸轧整理,即可获得综合了主动抗菌和被动抗菌作用的非织造布。
其中所述的非溶出型银的鳌合物为碳酸银或溴化银的纳米微粒鳌合物;其中所述的季铵盐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具有良好的表面处理性能和抗菌性能;两者的配比按前者10%-60%,后者90%-40%的比例。
所述的碳酸银或溴化银的纳米微粒鳌合物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最佳配比为前者25%,后者75%。
其中的后整理工艺是指用浸渍、喷洒等方法将配制得的抗菌剂施加到已成型非织造布卷材上,并烘干定型即可,无需进行其它的表面预处理工序。
碳酸银、溴化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抗菌组分:将这两种材料进行研磨,使其达到10nm以内,并通过乳化、鳌合等手段将其均匀稳定的分散到浓度极低的水性树脂中,制得碳酸银、溴化银的纳米鳌合物悬浮液,一般银的含量为20~1000ppm。其粒径被分解到10nm以下的碳酸银、溴化银,在施加到纤维表面后,人们的肉眼以无法观察到它们的存在,且在满足抗菌要求的条件下其发生变色,也不会影响纤维制品的外观。在该粒径下的抗菌微粒,已经几乎完全融入到纤维的表面的微小空隙中,在过鳌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下,洗涤和摩擦带来的危害对其影响降低到了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抗菌组分:在所选择的两种季铵盐中,都具有对合成纤维表面油剂较好的处理能力和纤维的附着能力,同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一般1.3g/100g水,需要适当的减少其实际使用量,使其与化纤材料的配比达到平衡。
复合抗菌整理体系:针对碳酸银、溴化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抗菌组分与季铵盐组份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特别选择将二者各自的活性组分进行保护并混合,发挥各自的优点并加强另一组分的性能,其配置工艺如下:将鳌合银微粒体系加入少量水性树脂并稀释;将季铵盐粉末加非极性溶剂溶解再放水中溶解得到季铵盐溶液;两者按比例混合体系;配置得到的复合抗菌体系清澈透明,内部抗菌剂分布均一。
选用150g/m2的100%废料纺聚酯纤维缝编非织造布作为基材,选用含银100ppm的碳酸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溶液100kg作为抗菌剂A组分,用50g无水乙醇将50g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润湿,逐步加入水溶解,至完全溶解后加水至400kg,作为抗菌剂B组分,将两种组分的抗菌剂混合制得抗菌整理液,经如下整理工艺流程后即可制得具有高效耐久抗菌的缝编非织造材料:
放卷——饱和浸渍轧至150%带液率——烘筒预烘干至50%以下带液率——经拉幅烘箱烘干定型——切边——成卷。
选用经过化学粘合的180g/m2的100%聚酯废料纺纤维针刺非织造布为基材,选用含银100ppm的碳酸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溶液200kg作为抗菌剂A组分,用50g无水乙醇将50g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润湿,逐步加入水溶解,至完全溶解后加水至300kg,作为抗菌剂B组分,将两种组分的抗菌剂混合制得抗菌整理液。经如下整理工艺流程后即可制得具有高效耐久抗菌的化学粘合针刺非织造材料:
放卷——单面喷洒至70%带液率——经烘筒预烘干至40%以下带液率——反面喷洒70%带液率——经拉幅烘箱烘干定型——切边——成卷。
选用70g/m2的聚酯纺粘非织造布为基材,选用含银100ppm的碳酸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溶液100kg作为抗菌剂A组分,用50g无水乙醇将50g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润湿,逐步加入水溶解,至完全溶解后加水至300kg,作为抗菌剂B组分,将两种组分的抗菌剂混合制得抗菌整理液。经如下整理工艺流程后即可制得具有高效耐久抗菌的聚酯纺粘非织造材料:
放卷——两浸两轧至100%带液率——经烘筒预烘干至40%以下带液率——经拉幅烘箱烘干定型——切边——成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选用150g/m2的100%废料纺聚酯纤维缝编非织造布作为基材,选用含银100ppm(按质量计)的碳酸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溶液100kg作为抗菌剂A组分,用50g无水乙醇将50g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润湿,逐步加入水溶解,至完全溶解后加水至400kg,作为抗菌剂B组分,将两种组分的抗菌剂混合制得抗菌整理液。经如下整理工艺流程后即可制得具有高效耐久抗菌的缝编非织造材料。
放卷——饱和浸渍轧至150%带液率——烘筒预烘干至50%以下带液率——经拉幅烘箱烘干定型——切边——成卷
实施例2
选用经过化学粘合的180g/m2的100%聚酯废料纺纤维针刺非织造布为基材,选用含银100ppm(按质量计)的碳酸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溶液200kg作为抗菌剂A组分,用50g无水乙醇将50g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润湿,逐步加入水溶解,至完全溶解后加水至300kg,作为抗菌剂B组分,将两种组分的抗菌剂混合制得抗菌整理液。经如下整理工艺流程后即可制得具有高效耐久抗菌的化学粘合针刺非织造材料。
放卷——单面喷洒至70%带液率——经烘筒预烘干至40%以下带液率——反面喷洒70%带液率——经拉幅烘箱烘干定型——切边——成卷
实施例3
选用70g/m2的聚酯纺粘非织造布为基材,选用含银100ppm(按质量计)的碳酸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溶液100kg作为抗菌剂A组分,用50g无水乙醇将50g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润湿,逐步加入水溶解,至完全溶解后加水至300kg,作为抗菌剂B组分,将两种组分的抗菌剂混合制得抗菌整理液。经如下整理工艺流程后即可制得具有高效耐久抗菌的聚酯纺粘非织造材料。
放卷——两浸两轧至100%带液率——经烘筒预烘干至40%以下带液率——经拉幅烘箱烘干定型——切边——成卷
实施例4
选用220g/m2的60%聚酯纤维、40%聚酰胺纤维的针刺非织造布为基材,选用含银100ppm(按质量计)的碳酸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溶液100kg作为抗菌剂A组分,用50g无水乙醇将50g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润湿,逐步加入水溶解,至完全溶解后加水至300kg,作为抗菌剂B组分,将两种组分的抗菌剂混合制得抗菌整理液。经如下整理工艺流程后即可制得具有高效耐久抗菌的针刺非织造材料,广泛的应用于合成革工业。
放卷——饱和浸渍轧至100%带液率——烘筒预烘干至50%以下带液率——经拉幅烘箱烘干定型——热辊整烫定型——切边——成卷
实施例5
选用25g/m2的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为基材,选用含银100ppm(按质量计)的碳酸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溶液100kg作为抗菌剂A组分,用50g无水乙醇将50g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润湿,逐步加入水溶解,至完全溶解后加水至300kg,作为抗菌剂B组分,将两种组分的抗菌剂混合制得抗菌整理液。经如下整理工艺流程后即可制得具有高效耐久抗菌的聚酯纺粘非织造材料。
放卷——两浸两轧至120%带液率——经烘筒预烘干至40%以下带液率——经拉幅烘箱烘干定型——切边——成卷

Claims (10)

1、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具有非溶出型高效抗菌作用的非水溶性银微粒鳌合体系与溶出型的氯系季铵盐进行有效的组合,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抗菌剂溶液,采用该抗菌剂对化学纤维非织造布进行浸轧整理,即可获得综合了主动抗菌和被动抗菌作用的非织造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非溶出型银的鳌合物为碳酸银或溴化银的纳米微粒鳌合物;其中所述的季铵盐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具有良好的表面处理性能和抗菌性能;两者的配比按前者10%-60%,后者90%-40%的比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酸银或溴化银的纳米微粒鳌合物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最佳配比为前者25%,后者75%。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后整理工艺是指用浸渍、喷洒等方法将配制得的抗菌剂施加到已成型非织造布卷材上,并烘干定型即可,无需进行其它的表面预处理工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碳酸银、溴化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抗菌组分:将这两种材料进行研磨,使其达到10nm以内,并通过乳化、鳌合等手段将其均匀稳定的分散到浓度极低的水性树脂中,制得碳酸银、溴化银的纳米鳌合物悬浮液,一般银的含量为20~1000ppm。其粒径被分解到10nm以下的碳酸银、溴化银,在施加到纤维表面后,人们的肉眼以无法观察到它们的存在,且在满足抗菌要求的条件下其发生变色,也不会影响纤维制品的外观。在该粒径下的抗菌微粒,已经几乎完全融入到纤维的表面的微小空隙中,在过鳌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下,洗涤和摩擦带来的危害对其影响降低到了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抗菌组分:在所选择的两种季铵盐中,都具有对合成纤维表面油剂较好的处理能力和纤维的附着能力,同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一般1.3g/100g水,需要适当的减少其实际使用量,使其与化纤材料的配比达到平衡。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抗菌整理体系:针对碳酸银、溴化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抗菌组分与季铵盐组份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特别选择将二者各自的活性组分进行保护并混合,发挥各自的优点并加强另一组分的性能,其配置工艺如下:
将鳌合银微粒体系加入少量水性树脂并稀释;将季铵盐粉末加非极性溶剂溶解再放水中溶解得到季铵盐溶液;两者按比例混合体系;配置得到的复合抗菌体系清澈透明,内部抗菌剂分布均一。
8、如权利要求1、2、3、5、6或7任一一项所述的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150g/m2的100%废料纺聚酯纤维缝编非织造布作为基材,选用含银100ppm的碳酸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溶液100kg作为抗菌剂A组分,用50g无水乙醇将50g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润湿,逐步加入水溶解,至完全溶解后加水至400kg,作为抗菌剂B组分,将两种组分的抗菌剂混合制得抗菌整理液,经如下整理工艺流程后即可制得具有高效耐久抗菌的缝编非织造材料:
放卷——饱和浸渍轧至150%带液率——烘筒预烘干至50%以下带液率——经拉幅烘箱烘干定型——切边——成卷。
9、如权利要求1、2、3、5、6或7任一一项所述的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经过化学粘合的180g/m2的100%聚酯废料纺纤维针刺非织造布为基材,选用含银100ppm的碳酸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溶液200kg作为抗菌剂A组分,用50g无水乙醇将50g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润湿,逐步加入水溶解,至完全溶解后加水至300kg,作为抗菌剂B组分,将两种组分的抗菌剂混合制得抗菌整理液。经如下整理工艺流程后即可制得具有高效耐久抗菌的化学粘合针刺非织造材料:
放卷——单面喷洒至70%带液率——经烘筒预烘干至40%以下带液率——反面喷洒70%带液率——经拉幅烘箱烘干定型——切边——成卷。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一项所述的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70g/m2的聚酯纺粘非织造布为基材,选用含银100ppm的碳酸银纳米微粒鳌合物溶液100kg作为抗菌剂A组分,用50g无水乙醇将50g的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润湿,逐步加入水溶解,至完全溶解后加水至300kg,作为抗菌剂B组分,将两种组分的抗菌剂混合制得抗菌整理液。经如下整理工艺流程后即可制得具有高效耐久抗菌的聚酯纺粘非织造材料:
放卷——两浸两轧至100%带液率——经烘筒预烘干至40%以下带液率——经拉幅烘箱烘干定型——切边——成卷。
CNA2008100711046A 2008-05-22 2008-05-22 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3194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711046A CN101319460A (zh) 2008-05-22 2008-05-22 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711046A CN101319460A (zh) 2008-05-22 2008-05-22 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9460A true CN101319460A (zh) 2008-12-10

Family

ID=40179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711046A Pending CN101319460A (zh) 2008-05-22 2008-05-22 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19460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6335A (zh) * 2010-07-15 2010-11-17 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防污非织造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1725046B (zh) * 2009-12-04 2011-07-20 金猴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皮鞋中底材料
CN102728353A (zh) * 2012-06-25 2012-10-17 杨保成 提高金属纳米催化剂循环性的方法
CN103866644A (zh) * 2014-02-25 2014-06-18 苏州恒康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9033A (zh) * 2014-08-01 2014-12-03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手机套用功能性合成革的生产方法
CN107938351A (zh) * 2017-11-30 2018-04-20 江苏德邦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亲水抗菌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CN108018736A (zh) * 2016-10-31 2018-05-11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湿法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94488A (zh) * 2019-09-19 2020-01-17 深圳安吉尔饮水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过滤材料及其应用
CN111364246A (zh) * 2020-03-24 2020-07-03 新昌县高纤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CN112352789A (zh) * 2020-11-18 2021-02-12 上海聚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银氯离子共生型消毒浓缩液的制备方法
CN113957646A (zh) * 2021-10-15 2022-01-21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的抗菌非织造材料及其整理工艺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5046B (zh) * 2009-12-04 2011-07-20 金猴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皮鞋中底材料
CN101886335A (zh) * 2010-07-15 2010-11-17 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防污非织造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1886335B (zh) * 2010-07-15 2012-02-29 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防污非织造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2728353A (zh) * 2012-06-25 2012-10-17 杨保成 提高金属纳米催化剂循环性的方法
CN103866644B (zh) * 2014-02-25 2016-03-30 苏州恒康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6644A (zh) * 2014-02-25 2014-06-18 苏州恒康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9033A (zh) * 2014-08-01 2014-12-03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手机套用功能性合成革的生产方法
CN104179033B (zh) * 2014-08-01 2016-07-20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手机套用功能性合成革的生产方法
CN108018736A (zh) * 2016-10-31 2018-05-11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湿法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7938351A (zh) * 2017-11-30 2018-04-20 江苏德邦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亲水抗菌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CN110694488A (zh) * 2019-09-19 2020-01-17 深圳安吉尔饮水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过滤材料及其应用
CN110694488B (zh) * 2019-09-19 2022-01-28 深圳安吉尔饮水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过滤材料及其应用
CN111364246A (zh) * 2020-03-24 2020-07-03 新昌县高纤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CN112352789A (zh) * 2020-11-18 2021-02-12 上海聚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银氯离子共生型消毒浓缩液的制备方法
CN113957646A (zh) * 2021-10-15 2022-01-21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的抗菌非织造材料及其整理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9460A (zh) 一种耐久型复合抗菌非织造布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4762756B (zh) 一种天然蚕丝面膜基布及其制备方法
WO2010146240A2 (en) Nonwoven fabric products with enhanced transfer properties
CN108215368B (zh) 一种具有抗菌吸附功能的服装衬布及其生产方法
CN104975365A (zh) 一种体表高抗菌、超吸水、透气的健康功能干爽纸尿裤
CN105105924A (zh) 一种体表高抗菌、透气、清凉的健康功能干爽护垫
CN110079999A (zh) 一种高强度抗菌型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JP2022525403A (ja) 抗微生物繊維ブレンド
CN107299437A (zh) 抗菌纤维纱线
CN106087250A (zh) 一种含玫瑰精油、可连续释放负氧离子的含竹丝纤维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29445A (zh) 一种抗菌抑菌水刺无纺布
CN106149130B (zh) 一种含银螯合腈纶纤维的可控抗菌毛巾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9408A (zh) 一种竹纤维/棉麻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3089321A (zh) 乙烯基单体接枝改性的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抗菌袜中的用途
CN101612416A (zh) 一种卫生材料
CN113089151B (zh) 一种含棉纤维的三维抗菌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毛巾制品
JP2008537029A (ja) 臭気抑制繊維製品を得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により得られた繊維製品、すなわち衣服
CN106120150A (zh) 一种可连续释放负氧离子的含竹丝纤维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6159B (zh) 一种多功能运动文胸混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493399Y (zh) 一种复合无纺布
CN104988741A (zh) 一种棉质衬衫的香薰免烫处理方法
CN110295445A (zh) 一种户外用毛巾面料
CN109112724A (zh) 一种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H0571073A (ja) 絹フイブロイン−高吸水性樹脂加工布帛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381685A (zh) 一种衣服整理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