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7316B - 锁定装置,包含该锁定装置的传动-驱动单元以及制造该传动-驱动单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锁定装置,包含该锁定装置的传动-驱动单元以及制造该传动-驱动单元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7316B
CN101317316B CN200680044443.4A CN200680044443A CN101317316B CN 101317316 B CN101317316 B CN 101317316B CN 200680044443 A CN200680044443 A CN 200680044443A CN 101317316 B CN101317316 B CN 1013173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member
locking
locking device
electromagnet
damp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44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7316A (zh
Inventor
U·雷特马
P·克洛比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60180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6018094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317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7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7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73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T10/641

Abstract

锁定装置,以及包含这样的锁定装置的传动-驱动单元,以及用于制造这样的传动-驱动单元的方法,该锁定装置用于锁定轴(14)相对于传动-驱动单元(10)的壳体(16)的旋转运动,该锁定装置具有可旋转的第一锁定元件(32)和第二锁定元件(34),该第二锁定元件借助于至少一个电磁铁(44)和至少一个复位元件(42)可以相对于第一锁定元件(32)移动,其中,锁定元件(32,34)在锁定状态中沿轴向形状配合地相互卡住,并且在形状配合连接(85)和电磁铁(44)之间轴向地布置至少一个声学上的阻尼元件(28)。

Description

锁定装置,包含该锁定装置的传动-驱动单元以及制造该传动-驱动单元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两个可相对移动地布置的锁定元件的锁定装置以及包含该锁定装置的传动-驱动单元和制造该传动-驱动单元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EP 1 320 175 A2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以及/或者制动装置,在该装置中制动单元布置在包围电动机的壳体内部。制动单元具有制动盘和制动体,该制动盘和制动体可以电磁地摩擦配合地相互压紧。在此,制动体不可相对转动地并且轴向固定地与电动机的壳体连接,而制动盘轴向可移动地布置在电动机的可旋转地得到支承的电枢轴上。
这样设计的制动装置具有这样的缺点,即在驱动单元的装配中必须补偿许多公差,因为在组装时将制动体直接预装配在壳体上并且将制动盘预装配在电枢轴上,并且随后才进行组装并且相互调节。此外,两个制动盘之间的摩擦配合对于磨损和如脏物、炭黑粉尘、油脂和振动这样的外部影响来说是非常无抵抗力的,这就是为何必须在EP 1320 175 A1中防水地、不透气地并且防尘地封闭电动机的壳体。此外,这样的装置在操作中造成相对吵的噪音,汽车乘客会觉得该噪音是干扰的。
发明内容
按本发明的传动-驱动单元和布置在其中的锁定装置以及制造这种传动-驱动单元的方法具有这样的优点,即通过将锁定装置构造成独立的可完整装配的模块明显减少用于这样的传动-驱动单元的装配费用。在此,不需要在轴上的掣子相对于锁定装置的高装配精度以及不需要锁定装置在传动-驱动单元的壳体中的高定位精度。锁定元件之间的轴向公差(气隙)会在锁定装置的单独制造以及独立的功能检测中以明显更少的费用得到保持。通过构造两个锁定元件之间的 轴向的形状配合连接,锁定装置对于脏物和油脂或者湿气或者炭黑粉尘是更加不敏感的。通过锁定元件最小的磨损或者说刮擦,提高了锁定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持续负荷能力。由于构造两个锁定元件之间的轴向的形状配合连接、例如以轴向的齿部的形式(具有啮合在其中的齿的径向布置的沟槽),锁定装置也适于在其中出现增加的振动负荷和颤动负荷的汽车中使用。与制动盘的布置相反,本发明对于弹簧-质量-系统的由汽车中的振动激发的谐振频率是不敏感的。通过在电磁铁和第二锁定元件之间布置阻尼元件,可以在松开锁定装置时十分有效地抑制固体声音激发。
如果阻尼元件28构造成包围轴的环,那么第二锁定元件在冲击电磁铁时在整个圆周上均匀地得到缓冲。该环优选地可以一件式地进行构造,并且由于其在整个圆周上的延伸进行简单的固定。
为了有效地抑制固体声音,阻尼元件最有利地由塑料、优选由弹性体构成,该缓冲元件可以在大的温度范围内有效地吸收固体声音。
如果阻尼元件构造成O形环或者D形环,那么该环可以简单地压入电磁铁上的或者第二锁定元件上的相对应的凹槽中。在此,阻尼环的横截面可以构造成圆形的、D形的、X形的、矩形的或者类似形状,从而制动第二锁定元件相对于磁铁的轴向运动。
电磁铁具有内部电极,线圈体支承在该内部电极上,并且这两者一起形成轴向的端面,阻尼元件可以牢固地固定在该端面上。
但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将阻尼元件固定在第二锁定元件的对置的轴向表面上。
为了在关闭锁定装置时也减少固体声音激发,在两个锁定元件之间布置至少一个额外的阻尼元件,该阻尼元件通过复位弹簧制动第二锁定元件在第一锁定元件上的冲击。
优选地可以在电磁铁的轴向的端面上模制倒圆,第二锁定元件在松开锁定装置时止挡在该倒圆上。通过形成倒圆,变形的第二锁定元件连续地靠在电磁铁上,由此明显减少固体声音激发。
尤其有利的是将阻尼元件构造成塑料-薄膜,该塑料-薄膜尤其作为粘合薄膜可以自粘合地粘贴在两个轴向的端面之一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环形的阻尼元件借助于环形弹簧朝电磁铁的或者第二锁定元件的端侧挤压。在此有利的是,为此可以使用本来就存在的用于第二锁定元件的复位弹簧同时用于固定阻尼元件。
在作为替代方案的实施方式中,在复位弹簧上直接模制弹性的阻尼元件、例如喷注弹性的阻尼元件。该阻尼元件可以构造成螺旋弹簧的一个或者多个螺圈的外套,或者构造成成形件。由此取消用于阻尼元件的单独的固定过程。
如果使用锥形的螺旋弹簧作为环形弹簧,那么由此确保更精确地轴向导引第二锁定元件,而为此不需要沿轴向的额外的结构空间。该螺旋弹簧可以特别有利地靠在内部电极和线圈体之间的轴向的错边上,由此径向固定螺旋弹簧。
如果内部电极与线圈体形成这样的轴向的错边,那么阻尼元件可以优选地作为帽状的套子布置在内部电极和线圈体上方,从而帽状的套子径向靠在轴向的错边上。
这样的阻尼元件优选地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并且可选地具有轴向的轮廓作为止挡面,该轮廓在声学上缓冲第二锁定元件的冲击。
在作为替代方案的实施方式中,阻尼元件集成到第二锁定元件中。为此,优选地使用复合材料作为用于第二锁定元件的基本零件,该复合材料具有至少一个塑料层和金属片。通过粘弹性的塑料层在金属片上的牢固的连接,有效地抑制在声学范围内激发的固体振动。
在此,可以特别简单地制造第二锁定元件,方法是直接在由复合金属片制成的底板上喷溅轴向的形状配合连接,该形状配合连接啮合到第一调整机构中。
在此,第二锁定元件的基本零件同时构造成用于电磁铁磁性接地件的电枢金属片。因为复合金属片具有至少一个或者两个金属片,所以这样的具有集成的阻尼元件的第二锁定元件也适合作为磁性的电枢金属片。
可以特别简单地轴向导向第二锁定元件,方法是该第二锁定元件具有轴向的造型,该造型啮合到线圈架的相应的轴向的导向元件中,或者说啮合到电磁铁的内部电极中。由此不需要额外的组件,因为轴向的导向元件或者说配对导向元件可以分别一件式地模制在电磁铁上或者模制在第二锁定元件上。
优选地如此操作锁定装置,即在操作状态期间激活至少一个电磁铁,使得该电磁铁逆着回复力将第二锁定元件轴向地从第一锁定元件 上拉开。由此,驱动轴可以在电磁铁的通电状态中不受干扰地旋转。在电磁铁的解除激活(不通电)的状态中,由于复位元件产生的压紧力将第二锁定元件朝第一锁定元件挤压,从而在锁定状态中锁止旋转运动。
如果第二锁定元件在旋转状态中被电磁铁吸引,那么该锁定元件靠在阻尼元件上,该阻尼元件又支撑在电磁铁上。由此避免声学上的振动的共鸣形成。
通过径向对置于电磁铁的接口-插头构造成电磁铁极管的圆柱形壁中的空隙的形成,可以在整个圆周上产生对第二锁定元件的均匀的轴向的吸引。由此防止第二锁定元件在其操作时的歪斜或者钩住,由此第二锁定元件以更微小的冲击力朝阻尼元件冲击,并且以此减少噪音形成。
如果在传动-驱动单元中安装按本发明的锁定装置,那么第一锁定元件与轴一起旋转,其中第一锁定元件在两个轴向上支撑在锁定装置上。为了避免两个锁定元件相互间的接触,可旋转的第一锁定元件支撑在锁定壳体的构造成止动盘的轴向侧面上。为此,第一锁定元件具有轴向的突起,该突起卡到锁定壳体的止动盘后面。
按本发明的用于制造按本发明的传动-驱动单元的方法具有这样的优点,即由于单独构造锁定装置,具有两个锁定元件的该锁定装置可以没有高的公差要求地简单地装配到壳体中以及驱动轴上。为此,将驱动轴导入掣子中,该掣子产生与第一锁定元件的形状配合连接用于扭矩传递。锁定装置在驱动单元的壳体中的装配特别有利地通过压入并且随后借助于材料变形的轴向固定得以实现。在此,锁定装置的轴向定位是不紧要的,因为两个锁定元件的间距通过锁定壳体的或者说驱动轴的止挡进行调节。
为了制造可单独装配的锁定装置,特别有利的是具有电磁铁和复位元件的两个锁定元件以及阻尼元件装配在锁定壳体内部,该锁定壳体然后可以再简单地装配到传动-驱动单元的壳体中。在此,锁定壳体吸收作用到锁定装置上的力,并且将该力传递到传动-驱动单元的壳体上。同时,锁定壳体在其例如几乎封闭地进行构造时保护锁定元件以防脏物。通过完全预装配具有两个锁定元件、电磁铁、至少一个复位元件和阻尼元件的锁定装置,该构造成单独的结构单元的锁定装 置可以独立于供货商进行制造以及验证其功能和功率消耗。由此,显著简化了传动-驱动单元的装配和功能检测。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锁定装置以及传动-驱动单元的不同实施例并且在下面的说明中进行详细解释。其中:
图1是装入传动-驱动单元中的按本发明的锁定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按图1的锁定装置的轴向视图;
图3是按图2的锁定装置沿III-III的剖面图;
图4是锁定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是按图4的第二锁定元件的另一变型方案;
图6是按本发明的另一阻尼元件;
图7是锁定装置的另一变型方案;以及
图8是按本发明的另一阻尼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传动-驱动单元10,在该传动-驱动单元中具有驱动轴14的电动机12布置在传动-驱动单元10的壳体16内部。驱动轴14借助于滚动轴承18和/或滑动轴承20得到支承,并且具有螺杆24,该螺杆例如通过蜗轮22与汽车中可活动的部件的没有示出的调整机构共同作用。为了相对于壳体16锁住驱动轴14,在壳体16中布置锁定装置30,该锁定装置具有第一锁定元件32和第二锁定元件34。第一锁定元件32形状配合地卡到掣子66中,该掣子不可相对转动地布置在电枢轴14上。与之相反,第二锁定元件34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壳体16连接。在锁定状态中(如图1中所示),第一锁定元件32形状配合地卡到第二锁定元件34中,以此阻止驱动轴14旋转。此外,两个锁定元件32,34具有径向延伸的沟槽82和凸起84,该沟槽和凸起形成了轴向的形状配合连接85并且相应于轴向的齿部85借助于至少一个有弹性的复位元件42压入彼此当中。在本实施例中,锁定元件32,34的相互形状配合地卡住的表面以相对于轴14小于或者说大于90°的角度进行布置。第二锁定元件34与电磁铁44作用连接,该电磁铁在通电状态中逆着复位元件42的弹簧力将第二锁定元件34轴向地与第一锁定元件32拉开,使得轴向的形状配合连接85松开并且两个锁定元件32和34可以相互无接触地扭转。电磁铁44支承在线圈架 46中,该线圈架一方面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壳体16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具有轴向的导向元件78,该导向元件与第二锁定元件34的相应的轴向的配对导向元件80共同作用。由此确保,在电流施加到电磁铁44上时锁定装置30处于旋转状态中,与之相反,无电流的状态相应于锁定状态。在此,锁定装置30形成单独的预装配的结构单元31,该结构单元至少包括所述两个锁定元件32,34和所述电磁铁44。在图1中,锁定元件和电磁铁布置在锁定装置30的锁定壳体52中,其中锁定壳体52轴向压入壳体16中并且被防止移动。在第二锁定元件34和电磁铁44之间布置至少一个阻尼元件28,该阻尼元件在第二锁定元件34顶靠在电磁铁44上时抑制形成干扰噪音。
图2示出了单独构造的锁定装置30在装入传动-驱动单元10之前沿轴向的视图。两个锁定元件32和34以及电磁铁44布置在锁定壳体52中。锁定壳体52构造成圆柱形的,并且在其圆周上具有径向的止动元件54,这些止动元件在装入壳体16时紧抓在该壳体上。在锁定壳体52的圆周上,将插头元件58作为电磁铁44的电触点56进行布置,该插头元件可以独立于电动机12的电动机电流进行通电。锁定壳体52的端侧构造成止动盘60,第一锁定元件32通过轴向的突起62轴向地支撑在该止动盘上。第一锁定元件32构造成具有中心开口64的圆盘,该圆盘形状配合地啮合到掣子66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锁定元件32的内齿部68形成形状配合的连接,该内齿部轴向地推到掣子66的外齿部70上。在此,在传动-驱动单元10的装配中,首先将掣子66不可相对转动地固定在驱动轴14上,并且随后用掣子66将驱动轴14轴向地推入锁定装置30的开口64中。因为第一锁定元件32轴向地支撑在锁定壳体52内部,所以驱动轴14相对于锁定装置30的轴向定位对于公差是不敏感的。
图3示出了图2中锁定装置30沿III-III的剖面图,其中为了形象地说明,示出了没有驱动轴14的掣子66形状配合地与第一锁定元件32啮合。第一锁定元件32在其中心开口64处具有套筒72,在该套筒上模制内齿部68。为了相对于止动盘60的内壁进行轴向支撑,锁定元件32具有环绕的连接片63作为轴向的突起62,该连接片支撑在通过止动盘60的内壁形成的不可相对转动的止挡74上。为了关于电磁铁44进行支撑,第一锁定元件32具有其它轴向的突起62,这些突起构 造成止动钩61,并且穿过止动盘60的中心开口64靠在止动盘60的-形成另一个止挡74的-外壁上。相对于套筒72空出止动钩61,以此可以通过开口64灵活地推入该止动钩61并且随后可靠地将其锁上。以该方式,第一锁定元件32以简单的方式可靠地防止在锁定壳体52内部轴向移动。在作为替代方案的没有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轴向突起62借助于材料变形支撑在止动盘60的外侧上,或者将轴向的突起62构造成拱顶,该拱顶借助于锁紧环支撑在止动盘60上。电磁铁44布置在线圈架46上,该线圈架同时形成锁定壳体52的一部分。第二锁定元件34通过轴向的导向元件78不可相对转动地布置在锁定壳体52中,其中导向元件78与锁定壳体52的相应的配合元件80共同作用。在锁定状态中,构造成圆盘的第二锁定元件34通过复位元件42形状配合地朝第一锁定元件32挤压。如果将电磁铁44通电,那么通过磁力在图3中将锁定元件34向下拉,由此松开锁定状态的形状配合连接85并且第一锁定元件32可以无摩擦地相对于第二锁定元件34旋转。复位元件42例如由多个弹簧元件43形成,或者形成包围中心开口64的一式的弹簧元件43。阻尼元件28构造成由塑料、尤其由弹性体制成的阻尼环86,该阻尼环在装入的状态中包围驱动轴14。在此,阻尼环86固定在第二锁定元件34的面对电磁铁44的轴向的表面88上或者直接固定在电磁铁44上。为了构造在锁定状态中的轴向的形状配合连接85,锁定元件32和34分别具有径向延伸的凹处82和凸起84,该凹处和凸起例如构造成轴向的齿部85。
在图4中示出了锁定装置30的另一个实施例。电磁铁44的线圈架46构造成内部电极47,在该内部电极47上布置线圈体45。锁定壳体52具有圆柱形壁35,该圆柱形壁例如与锁定壳体52的单独构造的底面37连接,尤其是滚压。内部电极47与底面37和圆柱形壁35以及作为电枢金属片41的第二锁定元件34一起形成电磁铁44线圈体45的磁性接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锁定元件34由缓冲固体声音的复合金属片38形成,其中塑料层39嵌入两个金属片40之间。该塑料层39例如具有0.01-0.1mm的厚度,并且由粘弹性的材料制成,为了缓冲振动,该塑料层与锁定装置30的具体几何形状相匹配。以此,具有塑料层39的复合金属片38成为了阻尼元件28,该阻尼元件集成到第二锁定元件34中。在此,轴向的形状配合连接/齿部85模制在复合金属片38上, 例如直接由塑料进行喷注。金属片40例如具有0.1-2.0的厚度,其中作为优选的材料使用钢板。在作为替代方案的-没有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复合金属片38只具有一个唯一的金属片40和一个唯一的塑料盘39。除了集成到第二锁定元件34中的阻尼元件28外,锁定装置30还具有另一个阻尼元件28,该阻尼元件28构造成轴向缓冲的阻尼环90。该阻尼环90例如具有矩形的横截面91,并且固定在金属的内部电极47的相应的凹槽92中。在图4中示出了这样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中锁定元件34在电磁铁44通电时正好从形状配合连接82,84中松开,但是还没有靠在内部电极47的阻尼环90上。第二锁定元件34通过轴向的导向元件78进行导向,该导向元件作为导向栓79模制在线圈体45上,并且啮合到第二锁定元件34中相应的形成配合元件80的轴向的孔81中。复位元件42负责将用于锁定传动装置的第二锁定元件34进行复位,该复位元件构造成环形的弹簧元件43,该弹簧元件包围驱动轴14。如图3,线圈体45具有插头元件58,该插头元件轴向地卡到第二锁定元件34的相应的凹口93中。为了补偿磁通量,作为电磁铁44极管的圆柱形壁35具有空隙76,该空隙应该补偿圆柱形壁35在插头58区域中缺少的壁材料和/或构造成电枢金属片41的第二锁定元件34在插头58区域中缺少的壁材料。
图5示出了根据图4中相应的实施方式的第二锁定元件34的盘状的基本零件94。该基本零件94构造成复合金属片38,在该复合金属片上为了喷注轴向的形状配合连接85构造相应的造型95。此外,可以看出三个孔81,这些孔作为配对导向元件80用于相应的导向栓79。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锁定元件34的轴向的表面88上固定环状的塑料薄膜96作为阻尼元件28。该塑料薄膜96例如构造成粘合薄膜,该粘合薄膜自粘合地粘贴在轴向的表面88上,并且在朝电磁铁44吸引时靠在该电磁铁上。做成这样的粘合薄膜96的阻尼元件28同样适合与复合金属片38组合,其中将另一个阻尼元件28布置在第二锁定元件34的基本零件94内部。为了磁性补偿或者说按重量补偿第二锁定元件34的凹口93,可以在锁定元件34中选择空出相对应的-尤其径向对置的-区段97。
在图6中示出了阻尼元件28的另一个实施例,该阻尼元件构造成帽形的套子98,该套子靠在电磁铁44上。在此,内部电极47与线圈 体45形成轴向的错边49,帽形的套子98径向支撑在该错边上。内部电极47朝驱动轴14具有另一个轴向的突起51,帽状的套子98径向延伸到该突起51。该突起51可选地也用于第二锁定元件34的轴向导向和定心。套子98借助于环形的弹簧元件43朝电磁铁44进行轴向挤压,其中弹簧元件43同时构造成第二锁定元件34的复位元件42。在此,弹簧元件43构造成锥形的螺旋弹簧99,该螺旋弹簧尤其在轴向的错边49的区域内靠在套子98上。帽状的套子98具有相应的轮廓101用作第二锁定元件34的轴向的表面88的止挡面100,该轮廓根据图6可以以不同的变型方案进行构造,从而符合不同的缓冲要求。在此,该轮廓101例如具有凸缘103、轴向的拱形部分104或者多个沟槽105。套子98在本实施例中由聚四氟乙烯制成,但在需要时也可以由另一种缓冲声音的材料、例如由氢化丁腈橡胶(HNBR)制成。为了更好地紧贴帽状的套子98,在电磁铁44的轴向侧面87上模制了结构化部位102(尤其是沟槽或轰击部位(Bombardierung)),该结构化部位应该提高阻尼元件28的作用。
图7示出了锁定装置30在中间位置中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阻尼元件28直接模制在复位元件42上。该复位元件42构造成具有多个螺圈114的螺旋弹簧99,该螺旋弹簧在接通电磁铁44时从第二锁定元件34朝电磁铁44挤压(虚线示出)。在本实施例中,阻尼元件28构造成至少一个螺圈114的弹性的外套112,从而在打开锁定装置30时,第二锁定元件34和电磁铁44都靠在该弹性的外套112上,例如用弹性体进行压力注塑包封,由此缓冲碰撞。为了精确调节由阻尼元件28的厚度116预先确定的制动距离,将线圈体45布置在内部电极47的轴环108上,从而将制动距离的公差保持得很小。在第一和第二锁定元件32,34之间布置另一个阻尼元件29,该阻尼元件在关闭锁定装置时缓冲第二锁定元件34朝第一锁定元件32的冲击。在此,固定在第一或第二锁定元件32,34上的阻尼元件29在完全形成形状配合连接85之前靠在对置的锁定元件32,34上。另一个阻尼元件29同样可以像第一阻尼元件28一样以不同的手段、例如借助于粘贴、夹紧或喷注进行固定。
在图8中描绘了另一个锁定装置30,其中阻尼元件28构造成模制在电磁铁44上的倒圆110。该倒圆110例如如此成型在内部电极47的 轴向的端侧87上,从而第二锁定元件34在打开锁定装置时首先以相对较小的径向内部的区域118靠在倒圆110上,并且然后沿轴向15弹性变形(虚线示出),并且跟随倒圆110靠在电磁铁44上。由此,制动第二锁定元件34的轴向碰撞,以此抑制固体声音激发。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关于在附图和说明书中示出的实施例可以对各个特征相互间实现多样的组合方案。如此,例如可以改变第一和第二锁定元件32,34之间的形状配合连接85的具体设计方案以及阻尼元件28和弹簧元件43的具体设计方案,并且与尤其有关振动负荷、颤动负荷和噪音负荷的要求相匹配。优选使用按本发明的传动-驱动单元10用于操作汽车的差速传动装置,该差速传动装置例如遭受20g的颤动负荷。然而,按本发明的锁定装置30也可以用于其它的电动机12,例如伺服驱动装置,这些电动机遭受高的温度负荷和振动负荷。

Claims (23)

1.锁定装置(30),所述锁定装置用于锁定轴(14)相对于传动-驱动单元(10)的壳体(16)的旋转运动,所述锁定装置具有第一锁定元件(32)和第二锁定元件(34),该第二锁定元件借助于电磁铁(44)和至少一个复位元件(42)可以相对于第一锁定元件(32)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元件(32)和所述第二锁定元件(34)在锁定状态中沿轴向(15)借助于形状配合连接(85)相互卡住,并且在形状配合连接(85)和电磁铁(44)之间轴向地布置至少一个声学上的阻尼元件(28),其中,所述锁定装置构造成独立的可完整装配的模块,其中,所述阻尼元件(28)借助于构造成环形弹簧(43)的复位元件(42)固定在电磁铁(44)的轴向侧面(87)上,所述环形弹簧(43)构造成锥形的螺旋弹簧(99),该螺旋弹簧包围轴(14)。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28)构造成环形的,并且包围轴(14)。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28)由弹性体制成。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28)构造成具有圆形的、D形的或X形的横截面的沿轴向(15)进行缓冲的阻尼环(90),该阻尼环布置在电磁铁(44)的轴向侧面(87)上。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44)具有内部电极(47),该内部电极由线圈体(45)包围,并且将所述阻尼元件(28)固定在内部电极(47)和/或线圈体(45)上。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28)布置在第二锁定元件(34)上或第二锁定元件(34)中。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锁定元件(32)和第二锁定元件(34)之间轴向地布置另一个声学上的阻尼元件(29),从而减少在两个锁定元件(32,34)形状配合地卡住时噪音的形成。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28)构造成在电磁铁(44)的轴向侧面(87)上的倒圆(110),在该倒圆上轴向止挡第二锁定元件(34)并且该第二锁定元件在该过程中弹性地变形。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28)构造成薄膜(96),该薄膜粘贴在电磁铁(44)的轴向侧面(87)上或者粘贴在第二锁定元件(34)上。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28)在构造成环形弹簧(43)的复位元件(42)上构造成弹性的外套(112)。
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28)构造成帽状的套子(98),该套子延伸到内部电极(47)的和线圈体(45)的轴向侧面(87)上。
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28)由聚四氟乙烯形成。
1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阻尼元件(28)集成到第二锁定元件(34)中,并且该阻尼元件由复合材料(38)制成,该复合材料由至少一个金属片(40)和粘弹性的塑料层(39)组成。
1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元件(34)具有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底板(94),在该底板上喷注轴向的齿部(82,84)作为用于第一锁定元件(32)的轴向的形状配合连接(85)。
1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元件(34)具有轴向的孔(81),为了轴向导向第二锁定元件(34),将轴向的导向销(79)啮合到该孔中,该导向销模制在电磁铁(44)的轴向侧面(87)上。
1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元件(34)构造成电枢金属片(41),该电枢金属片形成用于电磁铁(44)的磁性接地件。
1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44)在锁定状态中不通电,其中第二锁定元件(34)通过至少一个复位元件(42)形状配合地压到第一锁定元件(32)中,并且电磁铁(44)在旋转状态中通电,从而将第二锁定元件(34)轴向地从第一锁定元件(32)中松开。
1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在旋转状态中-当电磁铁(44)通电时-所述第二锁定元件(34)和电磁铁(44)轴向靠在阻尼元件(28)上。
1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锁定壳体(52),该锁定壳体具有构造成电磁铁(44)极管(33)的圆柱形壁(35),并且在圆柱形壁(35)中径向对置于插头(58)构造径向的空隙(76),该空隙应该补偿在插头(58)区域中缺少的磁通量。
2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28)具有轴向的轮廓(110)作为用于第二锁定元件(34)的止挡面(100)。
21.具有按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10)的传动-驱动单元(10),其特征在于,关于支承轴(14)的壳体(16)可旋转地构造第一锁定元件(32),并且该第一锁定元件轴向支撑在锁定壳体(52)的止动盘(60)上。
22.用于制造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传动-驱动单元(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锁定装置(30)固定在传动-驱动单元(10)的壳体(16)中,并且随后以具有间隙的形状配合连接将轴(14)导入第一锁定元件(32)的中心空隙(64)中。
23.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30)在装入壳体(16)之前并且在轴(14)的装配前可以作为单独的、由锁定壳体(52)包围的单元(31)简单地检验其功能,其中阻尼元件(28)事先与所述第一锁定元件(32)和所述第二锁定元件(34)一起布置在锁定壳体(52)内部。
CN200680044443.4A 2005-11-29 2006-11-15 锁定装置,包含该锁定装置的传动-驱动单元以及制造该传动-驱动单元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73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57239.1 2005-11-29
DE102005057239 2005-11-29
DE102006018094.1 2006-04-18
DE102006018094A DE102006018094A1 (de) 2005-11-29 2006-04-18 Sperrvorrichtung, Getriebe-Antriebseinheit beinhaltend eine solche Sperr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olchen Getriebe-Antriebseinheit
PCT/EP2006/068483 WO2007062981A1 (de) 2005-11-29 2006-11-15 Sperrvorrichtung, getriebe-antriebseinheit beinhaltend eine solche sperr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en einer solchen getriebe-antriebseinhe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7316A CN101317316A (zh) 2008-12-03
CN101317316B true CN101317316B (zh) 2011-07-06

Family

ID=401073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444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7316B (zh) 2005-11-29 2006-11-15 锁定装置,包含该锁定装置的传动-驱动单元以及制造该传动-驱动单元的方法
CN20068004455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7317B (zh) 2005-11-29 2006-11-15 锁定装置,包含该锁定装置的传动-驱动单元以及制造该传动-驱动单元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455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7317B (zh) 2005-11-29 2006-11-15 锁定装置,包含该锁定装置的传动-驱动单元以及制造该传动-驱动单元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3173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79462B2 (en) * 2012-03-26 2016-03-08 Ntn Corporation Rot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DE102014103627A1 (de) * 2014-03-17 2015-09-17 Knorr-Bremse Gmbh Gehäusevorrichtung für einen Magnetkörper für eine elektromagnetische oder permanentmagnetische Schienenbremse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und elektromagnetische oder permanentmagnetische Schienenbremse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WO2019061417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深圳市艾莱茵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离合器及变速箱
DE102018117074A1 (de) * 2018-07-13 2020-01-16 Svm Schultz Verwaltungs-Gmbh & Co. Kg Elektromagnetischer Aktuator mit Ankerscheibe
CN113412572B (zh) * 2019-02-14 2024-04-16 Gkn汽车有限公司 带有电驱动器和传动机构的驱动组件
CN112302299A (zh) * 2020-10-30 2021-02-02 湖州东吴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墙面自动喷漆的新型喷漆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88702A1 (fr) * 1985-10-14 1987-04-17 Lenabour Marcel Dispositif facilitant le desengagement des dentures de blocage d'un systeme de freinage electromagnetique monte sur un moteur
US5274290A (en) * 1991-08-13 1993-12-28 Sew-Eurodrive Gmbh & Co. Electromagnetically operated brake
DE29706124U1 (de) * 1996-06-29 1997-06-12 Brinkmann Kg H Federdruckbremse
US6155386A (en) * 1999-02-01 2000-12-05 Tsubakimoto Chain Co. Spring-actuated electromagnetic brake with noise suppressing device
US6269917B1 (en) * 1998-11-06 2001-08-07 Harting Kgaa 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brak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5596A (en) * 1981-09-08 1984-05-01 Facet Enterprises, Inc. Electromagnetically released spring applied friction brake with torque booster and driving force distributor
DE19719990A1 (de) * 1997-05-13 1998-11-19 Elektrische Geraete Gmbh & Co Bremse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FR2858487B1 (fr) * 2003-07-29 2008-12-26 Leroy Somer Moteurs Frein et machine electrique equipee d'un tel frei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88702A1 (fr) * 1985-10-14 1987-04-17 Lenabour Marcel Dispositif facilitant le desengagement des dentures de blocage d'un systeme de freinage electromagnetique monte sur un moteur
US5274290A (en) * 1991-08-13 1993-12-28 Sew-Eurodrive Gmbh & Co. Electromagnetically operated brake
DE29706124U1 (de) * 1996-06-29 1997-06-12 Brinkmann Kg H Federdruckbremse
US6269917B1 (en) * 1998-11-06 2001-08-07 Harting Kgaa 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brake
US6155386A (en) * 1999-02-01 2000-12-05 Tsubakimoto Chain Co. Spring-actuated electromagnetic brake with noise suppressing devic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0-19065A 1998.01.2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7316A (zh) 2008-12-03
CN101317317A (zh) 2008-12-03
CN101317317B (zh) 201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7316B (zh) 锁定装置,包含该锁定装置的传动-驱动单元以及制造该传动-驱动单元的方法
CN103318252B (zh) 车辆用转向操作装置
US20090165581A1 (en) Ball screw device
CN107559382B (zh) 车辆减速器
KR20060052613A (ko) 능동 진동 댐핑장치
JP4979801B2 (ja) ウォーム減速機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260999A (zh) 具有螺杆传动机构的助力转向装置
US7605507B2 (en) Motor apparatus
JP2011157034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7594566B2 (en) Lock device, transmission/drive unit containing such a lock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transmission/drive unit
JP2010190335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JP4992182B2 (ja) 回転機構付軸方向微動装置
JP5765628B2 (ja)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0242949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KR20130035322A (ko) 소음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스텝 엑츄에이터
JP2009168098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JP4959639B2 (ja) 電動ブレーキ装置
JP2013177069A (ja) ラックガイド機構、およびこの機構を有する車両用操舵装置
JP2006282103A (ja)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
KR102488782B1 (ko) 기어박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츄에이터
JP2013060052A (ja) 車両用操舵装置およびラックガイド機構
JP5644132B2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CA1167287A (en) Friction drive
JP2002130419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KR20070057195A (ko) 조절 소자를 포함하는 기어 박스 구동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