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7020A - 离合器总成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7020A
CN101317020A CNA2006800447038A CN200680044703A CN101317020A CN 101317020 A CN101317020 A CN 101317020A CN A2006800447038 A CNA2006800447038 A CN A2006800447038A CN 200680044703 A CN200680044703 A CN 200680044703A CN 101317020 A CN101317020 A CN 101317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clutch
axial
leverage
fr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447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7020B (zh
Inventor
M·约尔旦
K-L·基米希
P·米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filed Critical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317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7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7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7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5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5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 F16D13/757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the adjusting device being located on or inside the clutch cover, e.g. acting on the diaphragm or on the pressure pl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07Double clutch with torque input plate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i.e. having a central input pl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76Mechanically actuated multiple lamellae clu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总成,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压盘(5)的摩擦离合器,该压盘相对于一个可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在驱动方面相连接的反压盘(4)无相对转动、但可轴向受限制地移位,其中,该压盘和该反压盘各具有一个摩擦面,在这些摩擦面之间可夹紧离合器盘(19)的摩擦片衬(18),其中,该压盘在轴向上设置在该反压盘的一侧上,一个可在轴向方向上摆动的杠杆装置(11)设置在该反压盘的另一侧上,该杠杆装置可被一个操作装置(23)加载以使所述离合器闭合并且双臂杠杆式地绕一个由该反压盘承载的或一个由与该反压盘相连接的构件承载的环状的摆动支承装置(15)翻转,其中,该杠杆装置还在径向外部通过牵引装置(13)与该反压盘相连接,另外,该摆动支承装置由一个补偿调节装置的补偿调节环承载,该补偿调节装置用于至少补偿在该离合器盘的摩擦片衬上产生的磨损,该补偿调节环可至少相对于该反压盘扭转。另外,该离合器总成具有在轴向上作用在该杠杆装置上的弹簧装置(6,30),所述弹簧装置在所述离合器的闭合位移上以递减的力-位移特性曲线施加合成的轴向力。

Description

离合器总成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总成,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压盘的摩擦离合器,该压盘相对于一个可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在驱动方面相连接的反压盘无相对转动、但可轴向受限制地移位,其中,该压盘和该反压盘各具有一个摩擦面,在这些摩擦面之间可夹紧离合器盘的摩擦片衬,其中,该压盘在轴向上设置在该反压盘的一侧上,一个可在轴向方向上摆动的杠杆装置设置在该反压盘的另一侧上,该杠杆装置可被一个操作装置加载以使所述离合器闭合并且双臂杠杆式地绕一个由该反压盘承载的或一个由与该反压盘相连接的构件承载的环状的摆动支承装置翻转,其中,该杠杆装置还在径向外部通过牵引装置与该反压盘相连接,另外,该摆动支承装置由一个补偿调节装置的补偿调节环承载,该补偿调节装置用于至少补偿在该离合器盘的摩擦片衬上产生的磨损,该补偿调节环可至少相对于该压盘扭转。
这种离合器总成例如已由DE 102004018377A1提出。上述摩擦离合器在此组合在一个构造成所谓双离合器的离合器总成中。
具有至少用于补偿摩擦片衬磨损的自动补偿调节装置的离合器原则上已经公知。对此例如参考DE 2916755A1和DE 3518781A1。在这些公知的离合器中应通过压紧弹簧引起压板的实际上保持相同的力加载。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这样构造开头所述类型的离合器总成,使得这种离合器总成至少在轴向方向上可实现紧凑的结构方式。本发明所基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使作用在杠杆装置上的并且将闭合力引入到离合器中的操作元件的操作位移在离合器的寿命上保持很小或基本上保持恒定。另外,根据本发明构造的离合器总成应保证优化的工作原理和高的寿命以及成本低廉的制造。
上述任务或目的主要这样来解决或实现:杠杆装置具有轴向的弹簧性质,这种弹簧性质使得该杠杆装置在朝一截锥状位置的方向上被挤压,该截锥状位置相应于摩擦离合器的打开状态,其中,杠杆装置在摩擦离合器闭合所需的、至少直到摩擦片衬开始夹紧的摆动角度上具有递减的力-位移弹簧特性曲线,另外,存在一些轴向上作用在杠杆装置上的弹簧装置,所述弹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在作用方面被压紧在反压盘或一个与该反压盘相连接的构件与杠杆装置之间的、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压盘与反压盘之间的另外的弹簧元件,其中,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产生作用在杠杆装置上的轴向力,该轴向力相对于杠杆装置摆动所需的操作力在轴向上反向指向,所述另外的弹簧元件通过牵引装置将一个轴向力引入到杠杆装置上,该轴向力在轴向上相对于由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产生的力反向指向,其中,通过弹簧装置施加在杠杆装置上的合成的轴向力在摩擦离合器的闭合位移上具有递减的力-位移特性曲线。
杠杆装置可用有利的方式通过多个以环状布置形式在径向上取向的杠杆构成。为了赋予这种杠杆装置以所需的轴向的弹簧性质,各个杠杆可彼此相耦合,其中,为了耦合,可设置一些与杠杆构造成一体的连接区段。这些连接区段可与杠杆一起构成一个环状的能量储存器。但设置在相邻的杠杆之间的连接区段也可在径向方向上具有回线状的走势。由此,通过存在于各个杠杆之间的连接区段的相应构型可实现对于杠杆装置期望的弹簧特性。附加于连接区段或作为其替换方案,可使用环状的、例如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至少在轴向上与各个杠杆相连接并且由于这些杠杆的摆动而弹性变形。
为了构成补偿调节装置,符合目的的可以是,补偿调节环通过一个以环状布置形式设置的斜坡系统在轴向上支撑。该支撑在此可间接地或直接地在反压盘上进行。斜坡系统以有利的方式具有多个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轴向方向上上升的斜坡。在此优选这样构造斜坡的倾斜角,使得在斜坡系统内部存在自锁。如果需要,斜坡可沿着它们的延伸段设置有一定的粗糙度或设置有小的型廓部(例如锯齿状)。在此这样构造粗糙度或型廓部,使得斜坡可在补偿调节方向上移位,但避免这些斜坡滑脱。斜坡系统的补偿调节功能可用简单的方式借助于至少一个能量储存器来保证,所述能量储存器在补偿调节方向上压紧斜坡系统。
作用在杠杆装置上的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可用有利的方式设置在该杠杆装置与反压盘之间。
设置在压盘与反压盘之间的所述另外的弹簧元件可用简单的方式通过在轴向上被预压紧的板式弹簧构成。这种板式弹簧以至少一个端部与反压盘并且以另一个端部或区域与压盘固定地相连接。这种弹簧元件一方面保证压盘与反压盘之间的转矩传递并且另一方面保证压盘在离合器操作期间轴向移位。特别有利的是,弹簧元件被这样压紧地安装,使得这些弹簧元件对压盘在轴向上在离合器的打开方向加载或挤压。
对于该离合器总成或摩擦离合器的功能特别有利的可以是,在离合器盘的背靠背地设置的摩擦片衬之间存在衬弹力装置。这种衬弹力装置引起:摩擦片衬通过压盘在轴向上一彼此相向运动,由此使衬弹力装置被压紧,附加的轴向的支撑力就在朝摆动支承装置的方向上施加在杠杆装置上。衬弹力装置的作用在此通过牵引装置传递给杠杆装置。
对于补偿调节装置的功能特别有利的是,至少近似在压盘靠置在与该压盘相邻的摩擦片衬上时并且在没有摩擦片衬磨损时,在闭合方向上作用在杠杆装置上的轴向力与在轴向上逆着该闭合方向作用在杠杆装置上的总弹簧力处于平衡。该总弹簧力至少通过至少一个被压紧在杠杆装置与反压盘或一个与该反压盘相连接的构件之间的碟形弹簧状的构件以及通过一些在作用方面被压紧在压盘与反压盘之间的板式弹簧并且必要时通过一个由于压盘支撑在相邻的摩擦片衬上而借助于衬弹力装置产生的轴向的支撑力构成。碟形弹簧状的构件在杠杆装置上的轴向作用相对于被压紧的板式弹簧的轴向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通过衬弹力装置在杠杆装置上产生的轴向力反向指向。
可用有利的方式这样构造该离合器总成,使得磨损补偿借助于补偿调节装置至少基本上在该离合器总成或摩擦离合器的打开阶段期间进行。补偿调节装置的设计及其与该离合器总成或摩擦离合器的其余构件的协调优选这样进行,使得磨损补偿调节至少近似在衬弹力装置完全松弛的情况下在该离合器总成或摩擦离合器的打开阶段期间进行。
结合下面的附图说明来详细描述结构上和功能上有利的其它构型特征。附图表示:
图1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摩擦离合器的半剖面;
图2一个在根据图1的摩擦离合器中使用的补偿调节装置的细节;
图3至图7具有不同特性曲线的曲线图,从这些特性曲线可获知根据本发明的摩擦离合器的各个弹簧元件和补偿调节元件的共同作用;以及
图8具有根据图1的摩擦离合器的双离合器总成。
图1中以半剖面且示意性地示出的离合器总成1包括至少一个摩擦离合器2。摩擦离合器2在所示实施例中具有一个壳体3,该壳体固定地或者刚性地与反压盘4相连接。在所示实施例中,壳体3同时构成另一个摩擦离合器的壳体,该摩擦离合器的其它组成部分例如杠杆系统、压盘等在轴向上设置在壳体3与反压盘4之间,这如从图8中可获知。
此外,摩擦离合器2还具有一个压盘5,该压盘设置在反压盘4的背离壳体3的侧上。压盘5借助于弹簧元件6与反压盘4无相对转动地、但可轴向受限制移位地相连接,这些弹簧元件在此为板式弹簧形式。为此,板式弹簧6的端部一方面与压盘5并且另一方面与反压盘4固定地相连接,例如借助于铆接连接装置相连接。
压盘5承载着牵引装置7,所述牵引装置在轴向上延伸穿过反压盘4的自由空间8并且在其背离压盘5的端部9上承载着一个摆动支承装置10,一个杠杆元件11可翻转或可摆动地支撑在该摆动支承装置上。在所示实施例中,摆动支承装置10与牵引装置7构造成一体并且通过牵引装置7的径向向内指向的区域12构成。
牵引装置7可通过各个在圆周上分布的钩状构件构成。但所述牵引装置7也可用有利的方式通过一个优选用板制造的构件构成,该构件具有一个环状区域13,从该环状区域伸出多个轴向腿14,这些轴向腿与压盘5固定地相连接。
在摆动支承装置10的径向内部,杠杆元件11支撑在一个环状的支撑装置15上。环状的支撑装置15由一个环状构件16承载或构成,该环状构件是一个补偿调节装置17的组成部分,借助于该补偿调节装置至少可至少部分地自动地补偿在离合器盘19的摩擦片衬18上产生的磨损。
摩擦片衬18在离合器2闭合时夹紧在压盘5与反压盘4之间。如已经简述的那样,反压盘4可以是具有两个离合器的离合器总成的组成部分。这种离合器总成例如可与所谓的动力换档变速器相联系来使用。
在轴向上背靠背地布置的摩擦片衬18之间优选设置有一个所谓的衬弹力装置20,该衬弹力装置在摩擦离合器闭合时保证递增地建立可由摩擦离合器2传递的转矩。这种衬弹力装置例如已由DE 19857712A、DE 19980204T1或DE 2951573A1公知。
可在摆动支承装置10与环状的支撑装置15之间在轴向上被压紧的杠杆元件11可在其锥度方面变化并且优选具有固有弹力或弹性,该固有弹力或弹性在摩擦离合器2打开的意义上引起杠杆元件11的锥度变化。为了使摩擦离合器2闭合,对构成杠杆元件11的杠杆22的径向内部的尖部21进行加载。为此设置有一个将闭合力至少基本上引入到摩擦离合器2中的操作元件23,该操作元件为了使摩擦离合器2闭合而在箭头24的方向上移位。操作元件23以有利的方式包括一个滚动轴承并且构成一个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该操作系统可构造成气动的、液压的、电动的或机械的操作系统,但或者具有所提及的操作可能性的组合,即例如构造成电液的操作系统。
杠杆元件11以有利的方式通过多个以环状布置形式设置的杠杆25,这些杠杆以有利的方式在圆周方向上彼此相连接。存在于各个杠杆25之间的连接装置可与这些杠杆构造成一体,但或者通过一个与杠杆25相连接的附加的弹簧元件、例如环状的碟形弹簧构造。符合目的地这样构造存在于各个杠杆25之间的连接装置,使得杠杆元件11具有轴向的弹性,该轴向的弹性保证杠杆元件11的锥度变化的可能性。这种杠杆元件例如已由DE 10340665A1、DE 19905373A1、EP 0992700B1和EP 1452760A1提出。
保证压盘5与反压盘4或壳体3之间的转矩传递的弹簧元件6具有确定的轴向的预压紧力,该轴向的预压紧力保证压盘5在摩擦离合器2的打开方向上被加载。这在所示实施例中意味着,通过被预压紧的板式弹簧6在轴向上在箭头24的方向上挤压压盘5离开反压盘4,由此又可释放离合器盘的摩擦片衬18。此外,板式弹簧6的预压紧力还保证摆动支承装置10始终在轴向上在朝杠杆元件11的径向外部区域的方向上被挤压。
如图2中示意性所示,构造成补偿调节环的环状构件16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在轴向方向上上升的斜坡26,这些斜坡支撑在由壳体3承载的配合斜坡27上。配合斜坡27可用有利的方式直接通过设置在壳体底部28的区域中的斜坡来构成。在圆周方向上,补偿调节环16由弹簧29加载,这些弹簧被压紧在壳体3与该补偿调节环16之间。
与补偿调节装置17的工作原理、斜坡26和配合斜坡27的构型可能性以及弹簧29的设计和布置相关的其它细节可从DE 4239291A1、DE 4239289A1、DE 4322677A1和DE 4431641A1获知。
杠杆元件11附加地在轴向上逆着箭头方向24被弹簧元件30加载,该弹簧元件在此在作用方面被压紧在壳体3与杠杆元件11之间。弹簧元件30由此在杠杆元件11上施加轴向力,该轴向力相对于由弹簧元件6借助于牵引装置7施加在杠杆元件11上的轴向力反向指向。
在所示实施例中,弹簧元件30通过一个碟形弹簧状的构件构成,该碟形弹簧状的构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作能量储存器的环状基体。在所示实施例中,弹簧元件30通过径向外部的区域支撑在壳体3上并且通过较靠径向内部的区域支撑在杠杆元件11上。
如从图1中可获知的那样,在杠杆元件11摆动时,杠杆22双臂杠杆式地绕环状的支撑装置15摆动。该摆动通过将力借助于操作元件23引入到杠杆尖部21上来引起。
这样来保证杠杆元件11在环状的支撑装置15的区域中的摆动:由板式弹簧6和在杠杆尖部21的区域中引入的闭合力所产生的、施加在杠杆元件11上的合成的轴向力比由弹簧元件30施加在杠杆元件11上的轴向力大。在上述力关系的情况下,还要考虑通过斜坡系统26、27由弹簧29产生的轴向力,该轴向力通过环状构件16施加在杠杆元件11上。该轴向力加在由弹簧元件30施加的轴向力上。但下面仅涉及由弹簧元件30施加在杠杆元件11上的轴向力,其中,应这样考察该说明:在该轴向力中也包含由弹簧29产生的轴向力。
在摩擦离合器2装配好的可以投入工作的新状态中,在杠杆尖部21上在箭头24的方向上作用一个基本力,该基本力确定在新的摩擦离合器2中杠杆元件11的截锥状的初始位置。当在摩擦离合器2装配好之后该摩擦离合器已被操作了至少一次,由此使各个构件由于不同弹簧元件之间的于是产生的力关系而可占据其初始位置时,得到各个离合器构件的可以投入工作的初始位置。
作用在杠杆尖部21上的基本负载例如可借助于用于分离轴承或操作元件23的设置在变速器侧的止挡来保证。在安装发动机和变速器时该止挡挤压操作元件23到一个轴向位置中,该轴向位置保证杠杆元件11的期望的基本负载和/或锥度。这种止挡也可有利地可轴向调节,由此可补偿可能存在的轴向偏差。
作用在杠杆元件11上的各个轴向力彼此相关地这样协调,使得如果没有产生磨损——至少在摩擦片衬18上,则不可进行补偿调节装置17的调节。下面还要详细描述各个弹簧力和操作力之间的关系。
由图1也可获知,在离合器2的闭合阶段期间摩擦片衬18在压盘5与反压盘4之间一开始夹紧,于是通过衬弹力装置20产生的轴向力就附加地作用在杠杆元件11上。
基于上述力关系或力尺度,如果不存在磨损,则保证在杠杆元件11摆动时该杠杆元件保持靠置在环状的支撑装置15上并且双臂杠杆式地绕该环状的支撑装置15摆动。由此,压盘5通过牵引装置7在闭合方向上被加载和移位,其中,同时在此通过板式弹簧构成的弹簧元件6压紧。在杠杆元件11的这种摆动期间,如果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30不是在环状的支撑装置15的径向高度上支撑在杠杆元件11上,则也可产生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30的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弹力)。在根据图1的所示实施例中,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30在一定程度上松弛,因为弹簧元件30的在杠杆元件11上的支撑直径比环状的支撑装置15的直径大。
如已经提及的那样,在没有磨损的情况下,在箭头24的方向上作用在杠杆元件11上的合成的弹簧力在摩擦离合器2的整个闭合和打开位移期间始终比通过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30施加在杠杆元件11上的轴向力大。由此避免在补偿调节装置17的区域中不期望的扭转和由此的补偿调节。
通过补偿调节装置17与至少所述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30、板式弹簧元件6和在杠杆尖部21的区域中作用的闭合力的共同作用而形成一个磨损补偿装置,在产生磨损时——至少在摩擦片衬18上,该磨损补偿装置通过环状的支撑装置15的轴向跟踪而至少引起该磨损的部分补偿。作用在杠杆元件11上的不同的弹簧元件之间的力关系和杠杆元件5本身的弹簧性质在此优选这样彼此相协调,使得为了使摩擦离合器2闭合而在杠杆尖部21的区域中所需的操作位移在箭头24的方向上实际上保持恒定,其中,在摩擦离合器2打开和闭合时杠杆尖部6的轴向位置实际上总是保持恒定。由此保证,操作元件23在摩擦离合器的整个寿命上实际上也在相同的轴向的操作位移上工作。磨损补偿装置的这种工作原理通过作用在杠杆元件11上的弹簧元件和杠杆元件5的弹簧性质的相应设计或尺度来实现,其中,需考虑存在于杠杆元件11的各个环状的支撑区、弹簧加载区和操作区之间的杠杆比例。
现在要结合绘制在根据图3至图7的曲线图中的特性曲线来详细描述上述摩擦离合器2的工作原理。
图3中所示的情况相应于装配好的摩擦离合器2在操作一次之后、即在没有产生磨损的情况下的新状态。
点划线100相应于施加在杠杆尖部21上的轴向力,该轴向力对于引起有弹性的杠杆元件11的锥度变化是必需的。特性曲线100在此涉及杠杆元件11在两个环状的支撑装置之间的变形,这些环状的支撑装置的径向距离相应于通过环状构件16构成的环状的支撑装置15与杠杆尖部21上的用于操作元件23的环状的加载区域31之间的径向距离。在摩擦离合器2的新状态中并且在其被第一次操作之后由杠杆元件11占据的工作点相应于点101。通过该工作点101确定在可以投入工作的新的摩擦离合器2中杠杆元件11的在角度方面的安装位置。由图3可获知,杠杆元件11具有弹簧特性,该弹簧特性至少在压盘5的整个接合位移的部分区域102上具有下降或递减的力-位移变化曲线100a,从所述部分区域起摩擦片衬18开始在彼此相向运动的压盘5和反压盘4的摩擦面之间夹紧。特别符合目的的是,如从图3中可看到的那样,该递减的力-位移变化曲线在闭合方向上延伸越过部分区域102。特性曲线100在接合位移103上的力变化曲线区段104可通过有弹性的杠杆元件11的相应构型来与对应的使用情况相适配。
虚线105代表由衬弹簧段20施加的轴向扩张力,该轴向扩张力在摩擦片衬18之间起作用。该轴向扩张力反作用于借助于杠杆元件11引入到压盘5上的轴向闭合力。这种由衬弹力装置20施加的力通过牵引装置7传递给杠杆元件11。由衬弹力装置20施加的轴向力反作用于施加在杠杆尖部21上的闭合力,因为杠杆22或杠杆元件11如已经提及的那样关于环状的支撑装置15双臂杠杆式地被支承着。用于压缩衬弹力装置20的待在环状的加载区域31上引入的力与由该衬弹力装置20在摆动支承装置10的区域中施加在杠杆元件11上的轴向力之间的比例至少基本上相应于一方面环状的支撑装置15与摆动支承装置10之间的径向距离与另一方面环状的支撑装置15与环状的加载区域31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比例。但关于在轴向上在杠杆元件5的两侧施加在该杠杆元件上的轴向力,通过衬弹力装置20产生的轴向力和通过操作元件23带入到杠杆尖部21上的轴向力在相同的轴向方向上、在此在箭头24的方向上起作用。
摩擦片衬18在压盘5和反压盘4的摩擦面之间一开始夹紧,就存在衬弹力装置20的作用。当接合位移103的部分区域102已被压盘5在闭合方向上走过之后,摩擦片衬18在压盘5和反压盘4的摩擦面之间开始夹紧。部分区域102相应于空隙位移,该空隙位移对于保证用于摩擦片衬18的确定的轴向间隙是必需的。这种间隙对于在摩擦离合器2分离时避免过大的拖曳力矩传递给离合器盘19是必需的。这种拖曳力矩会至少影响变速器的换档性能。
用细线延长越过调节点107的线106代表合成的力变化曲线,该合成的力变化曲线通过至少板式弹簧6的力变化曲线和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30的力变化曲线的叠加或相加产生。至少由板式弹簧6产生的力和由弹簧元件30产生的力在相反的轴向方向上作用在杠杆元件11上。从图1可获知,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30在杠杆元件11上施加一个力,该力在轴向上相对于在杠杆尖部21的区域中引入的闭合力和通过板式弹簧6在摆动支承装置10的区域中引入到杠杆元件11中的轴向力反向指向。如已经提及的那样,由弹簧29通过斜坡26、27在杠杆元件11上也施加一个相对小的轴向力,该轴向力相对于由弹簧元件30施加的力平行地起作用。
由图3中可看到,根据线106的合成的力变化曲线具有随着至少弹簧元件6和30的压紧或变形的增大而下降的特性曲线走势。可以看到,通过线100和106的所选择的走势,这些线在调节点107的区域中相交并且然后这两个线100和106之间的力关系逆转。其结果是,在超过调节点107之后,至少由弹簧元件6和30施加在杠杆元件11上的合成的轴向的支撑力大于为了使杠杆元件11变形而在杠杆尖部21的区域中施加的闭合力。
如已经提及的那样,在超过部分区域102之后,这意味着在越过点107时,衬弹力装置20也起作用。其结果是,在超过部分区域102时在接合方向上杠杆元件11摆动所需的操作力增大直到接合位移103的末端。该增大通过在接合位移103的第二部分区域108上延伸的线区段109来表示。
另外,从图3中还可看到,在没有磨损时或者在摩擦离合器的新状态中,在部分接合位移102上根据线104的力变化曲线大于根据线106的在相同的部分区域102上出现的力变化曲线。由此保证,杠杆元件11始终在环状的支撑装置15或环状构件16上施加轴向力,由此避免该构件扭转。在调节点107的区域中,如果不存在磨损,则至少存在上述力之间的轴向平衡,由此于是也避免在摩擦离合器2的内部不期望的调节。在超过调节点107时,由于衬弹力装置20参加的作用和用于使摩擦离合器闭合的操作力的与此相联系的提高,作用在环状的支撑装置15上的轴向力提高并且由此关于补偿调节装置17的不期望的补偿调节的安全性也增大。
现在借助于图4至图6来简短地描述根据图3的线变化曲线106、109的合成的力变化曲线在原理上的产生。
图4中示出了与弹簧元件30相应的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的可能的弹簧特性120。特性曲线120在所示实施例中具有一个可通过相应协调碟形弹簧状的构件的弹簧体的径向宽度和厚度来产生的走势。所示的特性曲线120实际上具有一个平稳段或一个水平延伸的区域121。在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横坐标延伸的区域121上,弹簧元件30产生一个至少基本上恒定的轴向力,所示的区域121实际上是线性的。但该区域121也可具有一个另外的走势,例如稍微弧形的走势。
在摩擦离合器2装配好、可以投入运行的情况下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30的压紧状态在图4中相应于点122。因为在摩擦离合器2的寿命上摩擦片衬18经历磨损(例如在总共2至3mm的数量级内),所以弹簧元件30的压紧状态发生变化。在磨损程度最大时,在所示实施例中,弹簧元件30例如应具有与点123相应的压紧状态。由此从图4中可看到,在摩擦离合器2的寿命上考察,由弹簧元件30施加在杠杆元件11上的轴向力至少基本上保持恒定。
图5中示出了弹簧特性曲线140,该弹簧特性曲线在所示实施例中通过板式弹簧元件6产生。在此这样构造板式弹簧元件6,使得这些板式弹簧元件产生实际上线性的特性曲线。这样安装板式弹簧元件6,使得这些板式弹簧元件在摩擦离合器2装配好、可使用的情况下在压盘5上施加与点141相应的轴向力。随着压盘5的移位增大——由于衬磨损,板式弹簧6附加地被压紧,由此,这些板式弹簧在摩擦离合器2的寿命上在压盘5上并且由此也在杠杆元件11上施加上升的轴向力。在存在最大程度磨损的情况下,板式弹簧6具有与点142相应的工作点。
图6中示出了合成的力线变化曲线150,该合成的力线变化曲线通过特性曲线120的线性变化曲线121和弹簧特性曲线140的叠加即相加产生。在此需要考虑的是,关于杠杆元件11,通过能量储存元件6和30产生的轴向力在轴向上彼此反向指向。可以看到,该合成的力变化曲线150在摩擦离合器2的寿命上具有下降的走势。与摩擦离合器2的新状态和已经磨损的状态相应的特性曲线点用151和152来标记。
包含在图4至图6中的工作点122、123、141、142和151、152各相应于不同弹簧元件6和30的在离合器2装配好、可以投入运行、打开的情况下存在的工作点。
还要提到的是,为了产生配置给板式弹簧6的在图5中示出的弹簧特性曲线140,符合目的的是,板式弹簧6与反压盘4之间的固定区域在轴向方向上观察比弹簧元件6与压盘5之间的固定区域离反压盘4远。这从图1中不可看到。但也可将板式弹簧6在构件4、5上的固定区域在轴向方向上另外来设置,其中,由板式弹簧6施加的轴向力的待通过这些板式弹簧产生的递增性可通过弹簧元件6的相应造型以及必要时这些弹簧元件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镦粗部的相应造型来实现。如果需要,也可在摩擦离合器2的内部还使用一些附加的弹簧元件,这些附加的弹簧元件与其余的弹簧元件共同作用来保证与根据图6的力变化曲线150类似的变化曲线。
图6中还示出了特性曲线区域153、154,这些特性曲线区域考虑了在确定的接合位移(例如根据图3的102)之后变得起作用的衬弹力装置20的作用。在图6中所示的曲线图中特性曲线区域153、154向下延伸,因为通过衬弹力装置20产生的在轴向上作用在杠杆元件20上的轴向力相对于由弹簧元件30施加在杠杆元件11上的轴向力反向指向。
现在借助于图7来描述在补偿调节装置17中或在包括该补偿调节装置的磨损补偿装置中引起补偿调节的原理。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有余量地示出了所考虑的位移区域或这些位移区域的变化来描述补偿调节循环的工作原理以及发生的力变化,以便简化理解。实际上这些变化和补偿调节以相对小的步长发生,其中,由于存在于整个系统摩擦离合器中的迟滞效应或干扰力——例如由于振动,工作点或补偿调节点也经受一定的振动,即在确定的带宽内存在。
根据图7的曲线图基于这样的假设:在摩擦离合器2闭合时在摩擦片衬18上发生一定的磨损。由此,杠杆元件11的摆动角度增大一个与该磨损相关的数值。这可这样看出:在图7中压盘5的接合位移103a与根据图3的接合位移103相比更大,确切地说在理想情况下大一个至少在摩擦片衬18上产生的磨损量。在假设衬弹力装置20的弹簧性质保持相同的情况下,该衬弹力装置17起作用的部分区域108a与根据图3的部分区域108大小相同。但由于磨损,在摩擦离合器打开时处于位移110(从该位移起衬弹力装置20对压盘4的作用不再存在)与相应于在摩擦离合器2已打开情况下杠杆元件11的安装位置的位移111之间的部分区域102a增大。如结合图3和图7可看到的那样,打开位移102a的增大导致:为了使杠杆元件11摆动而在打开摩擦离合器2期间要在杠杆尖部21的区域中带入的保持力在一个确定的位移段112a上比在该位移段112a上此时存在的合成力(或力变化曲线)小,该合成力在轴向方向上挤压杠杆元件11离开环状的支撑装置15。通过特性曲线106、100和109的相交得到的面积在图7中画上了阴影。
由于在至少在摩擦片衬18上磨损时产生的力关系,在摩擦离合器2打开时,杠杆元件11首先绕环状的支撑装置15双臂杠杆式地摆动。在此,摆动支承装置10和与该摆动支承装置相连接的构件在箭头24的方向上在轴向上移位,而杠杆尖部21逆着箭头方向24在轴向上运动。该摆动进行这样长时间,直到达到图7中用113标记的点113。现在,当杠杆元件11在打开方向上继续摆动运动时,杠杆元件11单臂杠杆式地绕环状的摆动支承装置10摆动。该摆动归因于:在箭头24的方向上在杠杆尖部21的区域中引入到杠杆元件11上的轴向操作力在超过点113时小于用于杠杆元件11的合成的轴向的支撑力,该支撑力相对于箭头24反向指向。该支撑力基本上通过环状的弹簧元件30施加。杠杆元件11绕环状的摆动支承装置10的摆动至少近似持续这样长时间,直到在超过点114时在箭头24的方向上作用在杠杆元件11上的合成的轴向力又大于根据线106的合成的力变化曲线,它逆着箭头方向24在轴向上作用在杠杆元件11上。
在杠杆元件11单臂杠杆式地绕环状的摆动支承装置10摆动的上述操作阶段期间,补偿调节环16卸载,由此该补偿调节环可跟随杠杆元件11的摆动运动。由此至少得到在摩擦片衬18上产生的磨损的一定程度上的补偿调节。该补偿调节的大小与杠杆元件11上存在的杠杆比例相关。这种杠杆比例主要通过摆动支承装置10、环状的支撑装置15和环状的加载区域31的直径来预给定。
上述杠杆比例以及作用在杠杆元件11上的确定该杠杆元件的摆动和移位的力和杠杆元件11的弹簧性质优选这样相互协调,使得在摩擦离合器2的寿命上并且在该摩擦离合器的打开状态下杠杆尖部21具有实际上保持相同的轴向位置。这导致:即使杠杆尖部21关于离合器壳体3或关于在轴向上固定的构件保持实际上恒定的轴向位置,杠杆元件11的外部区域(在环状的摆动支承装置10的区域中)也必须在轴向上移位。这是必需的,以便保证:尽管在摩擦片衬18上产生磨损并且压盘5与此相联系地轴向移位,但为了使摩擦离合器2闭合而在杠杆尖部21的区域中所需的操作位移至少近似保持恒定。由于杠杆元件11的在根据图1的结构中存在的运动学关系或摆动比例,环状的支撑装置15的区域中的为此所述的轴向的补偿调节位移比摩擦片衬18上的轴向的磨损数值小,确切地说按照当前的杠杆比例。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环状的支撑装置15的区域中的轴向的补偿调节位移大约取值为至少摩擦片衬18上的轴向的磨损数值的0.7至0.8倍。这种杠杆比例主要通过一方面环状的支撑装置15与环状的加载区域31之间的径向距离并且另一方面环状的摆动支承装置10与环状的加载区域31之间的径向距离来确定。
杠杆尖部21在摩擦离合器的寿命上应按照一个预给定值保持至少恒定的轴向位置,该预给定值导致:杠杆元件11至少在摩擦离合器2打开时改变其压紧状态。这通过环状的支撑装置15的相应补偿调节来进行。该变化也造成弹簧元件6和30的压紧状态至少在摩擦离合器打开时变化。后者归因于:弹簧元件6和30或者间接地或者直接地在轴向上支撑在杠杆元件11上,如已经提及的那样,该杠杆元件本身占据一个在摩擦离合器的寿命上变化的被压紧的位置。
在至少弹簧元件6和30以及杠杆元件11的压紧状态中的上述变化的结果是,杠杆元件11和弹簧元件6在摩擦离合器2的寿命上被附加压紧一个确定的数值,而弹簧元件30经历其在摩擦离合器的新状态中存在的压紧状态的降低。后者意味着,(这如结合根据图3至图7的不同曲线图可看到的那样)用于杠杆元件11的至少由弹簧元件6和30产生的合成的支撑力随着摩擦片衬18上的磨损的增大而减小。这也在图3中通过线106的细线延长部分来表示。并且用于使杠杆元件11摆动的在杠杆尖部21的区域中所需的力变化曲线通过杠杆元件11的所提及的附加压紧而至少在位移102上减小。
这样设计各个元件、尤其是构件11、6和30的弹簧特性曲线,使得尽管存在这些有弹性的构件的工作点或工作区域的上述移位或变化,但上述补偿调节原理由于当前的力关系而在摩擦离合器的寿命上保持不变。
通过相应设计至少弹簧元件6和30,也可产生合成的力变化曲线,该合成的力变化曲线至少在压盘5的轴向的补偿调节位移上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力。这种力变化曲线在图6中基本上平行于横坐标延伸。在这种设计中,杠杆元件11的于是进行的轴向移位这样发生,使得杠杆元件11至少在离合器2的结合状态中以及必要时也在离合器2的分离状态中各具有一个恒定的锥度。
图8中示出了一个双离合器总成201,该双离合器总成具有两个摩擦离合器202和203,这些摩擦离合器布置在一个构造成反压盘的板204的两侧。在所示实施例中,摩擦离合器202在各个构件的功能上的布置方面如结合前面的图所描述的那样来构造。
参考标号清单
离合器总成      自由空间
摩擦离合器      背离的端部
壳体            摆动支承装置
反压盘          杠杆元件
压盘            区域
弹簧元件        环状区域
牵引装置        轴向腿
环状的支撑装置       107调节点
环状构件             108第二部分区域
补偿调节装置         109线区段
摩擦片衬             110位移
离合器盘             111位移
衬弹力装置           112a位移段
径向内部的尖部       113工作点
杠杆                 114工作点
操作元件             120弹簧特性
箭头                 121水平延伸的区域
杠杆                 122工作点
斜坡                 123工作点
配合斜坡             140弹簧特性曲线
壳体底部             141工作点
弹簧                 142工作点
弹簧元件             150力线变化曲线
加载区域             151特性曲线点
100特性曲线          152特性曲线点
101工作点            153特性曲线区域
102部分区域          154特性曲线区域
102a打开位移         201双离合器总成
103接合位移          202摩擦离合器
104力变化曲线区段    203摩擦离合器
105特性曲线          204反压盘
106特性曲线

Claims (11)

1.离合器总成,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压盘的摩擦离合器,该压盘相对于一个可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在驱动方面相连接的反压盘无相对转动、但可轴向受限制地移位,其中,该压盘和该反压盘各具有一个摩擦面,在这些摩擦面之间可夹紧离合器盘的摩擦片衬,其中,该压盘在轴向上设置在该反压盘的一侧上,一个可在轴向方向上摆动的杠杆装置设置在该反压盘的另一侧上,该杠杆装置可被一个操作装置加载以使所述离合器闭合并且双臂杠杆式地绕一个由该反压盘承载的或一个由与该反压盘相连接的构件承载的环状的摆动支承装置翻转,其中,该杠杆装置还在径向外部通过牵引装置与该反压盘相连接,另外,该摆动支承装置由一个补偿调节装置的补偿调节环承载,该补偿调节装置用于至少补偿在该离合器盘的摩擦片衬上产生的磨损,该补偿调节环可至少相对于该反压盘扭转,其特征在于:该杠杆装置具有轴向的弹簧性质,这种弹簧性质使得该杠杆装置在朝一截锥状位置的方向上被挤压,该截锥状位置相应于所述摩擦离合器的打开状态,其中,该杠杆装置在所述摩擦离合器闭合所需的、至少直到这些摩擦片衬开始夹紧的摆动角度上具有递减的力-位移弹簧特性曲线,另外,存在一些轴向上作用在该杠杆装置上的弹簧装置,所述弹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在作用方面被压紧在该反压盘或一个与该反压盘相连接的构件与该杠杆装置之间的、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压盘与该反压盘之间的另外的弹簧元件,其中,所述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产生作用在该杠杆装置上的轴向力,该轴向力相对于该杠杆装置摆动所需的操作力在轴向上反向指向,所述另外的弹簧元件通过所述牵引装置将一个轴向力引入到该杠杆装置上,该轴向力在轴向上相对于由所述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产生的力反向指向,其中,通过所述弹簧装置施加在该杠杆装置上的合成的轴向力在所述摩擦离合器的闭合位移上具有递减的力-位移特性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离合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补偿调节环通过一个以环状布置形式设置的斜坡系统在轴向上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离合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斜坡系统通过至少一个能量储存器在轴向磨损补偿调节的意义上压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一项的离合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形弹簧状的弹簧元件在轴向上设置在该杠杆装置与该反压盘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一项的离合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该压盘与该反压盘之间的所述另外的弹簧元件通过在轴向上被预压紧的板式弹簧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一项的离合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在该离合器盘的摩擦片衬之间设置有衬弹力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一项的离合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至少近似在该压盘靠置在该离合器盘的与该压盘相邻的摩擦片衬上时并且在没有摩擦片衬磨损时,在轴向上在闭合方向上作用在该杠杆装置上的力与在轴向上逆着该闭合方向轴向作用在该杠杆装置上的总弹簧力处于平衡。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离合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总弹簧力至少通过至少一个被压紧在该杠杆装置与该反压盘或一个与该反压盘相连接的构件之间的碟形弹簧状的构件以及通过一些在作用方面被压紧在压盘与反压盘之间的板式弹簧并且必要时通过一个由于该压盘支撑在相邻的摩擦片衬上而借助于所述衬弹力装置产生的轴向的支撑力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离合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形弹簧状的构件在该杠杆装置上的轴向作用相对于这些被压紧的板式弹簧的轴向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通过所述衬弹力装置在该杠杆装置上产生的轴向力反向指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一项的离合器总成,其特征在于:磨损补偿借助于该补偿调节装置在所述离合器的打开阶段期间进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一项的离合器总成,其特征在于:磨损补偿借助于该补偿调节装置至少近似在衬弹力装置完全松弛的情况下在该离合器总成的打开阶段期间进行。
CN2006800447038A 2005-11-29 2006-11-02 离合器总成 Active CN1013170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57232 2005-11-29
DE102005057232.4 2005-11-29
PCT/DE2006/001921 WO2007062616A1 (de) 2005-11-29 2006-11-02 Kupplungsaggrega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7020A true CN101317020A (zh) 2008-12-03
CN101317020B CN101317020B (zh) 2011-08-31

Family

ID=37762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47038A Active CN101317020B (zh) 2005-11-29 2006-11-02 离合器总成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14270A1 (zh)
EP (1) EP1957815A1 (zh)
JP (1) JP2009517610A (zh)
KR (1) KR20080071574A (zh)
CN (1) CN101317020B (zh)
BR (1) BRPI0619374A8 (zh)
DE (1) DE112006002806A5 (zh)
WO (1) WO200706261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2412A (zh) * 2009-11-04 2011-05-1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离合器的自调整机构
CN103403381A (zh) * 2010-11-19 2013-11-2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补偿调节装置
CN103629263A (zh) * 2013-11-22 2014-03-12 宁波宏协离合器有限公司 一种装有感应弹簧的自调式离合器
CN114922971A (zh) * 2022-04-22 2022-08-19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下dct换挡冲击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810388A2 (pt) 2007-04-17 2014-11-04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vo de embreagem de fricção, notadamente para um veículo automotivo
DE102013200556A1 (de) 2012-01-24 2013-07-2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vorrichtung
EP2893211B1 (en) * 2012-09-04 2016-12-07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Dual dry-plate clutch for a vehicle transmission
DE102016208824A1 (de) 2016-05-23 2017-11-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aggregat und Antriebsstrang
DE102016124812A1 (de) 2016-12-19 2018-06-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seinrichtung und Antriebsstra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8883A (en) * 1978-04-27 1980-10-21 Borg-Warner Corporation Automatic wear adjuster for Belleville spring clutches
DE2951573A1 (de) * 1979-12-21 1981-07-02 Fichtel & Sachs Ag, 8720 Schweinfurt Federnde reibbelagbefestigung
DE3518781A1 (de) 1985-05-24 1986-11-27 Fichtel & Sachs Ag, 8720 Schweinfurt Selbstnachstellende kupplung
SE512438C2 (sv) * 1991-11-26 2000-03-20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Friktionskoppling
WO1994001692A1 (de) * 1992-07-11 1994-01-20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Kupplungsaggregat
CN1103140A (zh) * 1993-09-13 1995-05-31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有限公司 分离装置
AU2046399A (en) 1997-12-18 1999-07-1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Clutch disc
US6267216B1 (en) * 1998-01-28 2001-07-31 Valeo Friction plate, in particular for motor vehicle clutch
EP0992700B1 (en) 1998-10-05 2004-08-25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ular friction clutch apparatus
DE19905373A1 (de) 1999-02-10 2000-08-31 Sachs Race Eng Gmbh Reibungskupplung und Anpreßhebelanordnung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
DE10016607B4 (de) * 2000-04-04 2013-02-21 Zf Sachs Ag Doppelkupplungsanordnung
EP1499811B1 (de) * 2002-04-10 2007-10-24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Kupplungsaggregat
DE502004000422D1 (de) 2003-02-25 2006-05-24 Zf Sachs Ag Kraftbeaufschlagungsanordnung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
DE10308994A1 (de) * 2003-03-01 2004-09-09 Zf Sachs Ag Reibungskupplung
US7066313B2 (en) * 2003-04-17 2006-06-27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Self-adjusting clutch
DE10340665A1 (de) 2003-09-04 2005-03-31 Zf Friedrichshafen Ag Kraftspeicher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
CN2706626Y (zh) * 2004-06-29 2005-06-29 重庆通盛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离合器总成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2412A (zh) * 2009-11-04 2011-05-1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离合器的自调整机构
CN102052412B (zh) * 2009-11-04 2013-07-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离合器的自调整机构
CN103403381A (zh) * 2010-11-19 2013-11-2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补偿调节装置
CN103403381B (zh) * 2010-11-19 2016-12-0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车辆摩擦离合器的补偿调节装置和车辆摩擦离合器
CN103629263A (zh) * 2013-11-22 2014-03-12 宁波宏协离合器有限公司 一种装有感应弹簧的自调式离合器
CN103629263B (zh) * 2013-11-22 2016-06-22 宁波宏协离合器有限公司 一种装有感应弹簧的自调式离合器
CN114922971A (zh) * 2022-04-22 2022-08-19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下dct换挡冲击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4922971B (zh) * 2022-04-22 2024-05-14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下dct换挡冲击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14270A1 (en) 2009-01-15
JP2009517610A (ja) 2009-04-30
WO2007062616A1 (de) 2007-06-07
CN101317020B (zh) 2011-08-31
BRPI0619374A2 (pt) 2011-09-27
DE112006002806A5 (de) 2008-09-04
BRPI0619374A8 (pt) 2017-06-06
EP1957815A1 (de) 2008-08-20
KR20080071574A (ko) 2008-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7020B (zh) 离合器总成
CN101317021B (zh) 离合器总成
CN101354064B (zh) 离合器总成
RU2145008C1 (ru) Фрикционная муфта (варианты)
RU2238451C2 (ru) Фрикционная муфт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цепления
CN101334073B (zh) 离合器总成
CN101373005B (zh) 离合器总成
DE4322677B4 (de) Reibungskupplung
US6321612B1 (en)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the automatic operation of a gear-shift in a transmission
CN102132057A (zh) 摩擦离合器
CN102227572A (zh) 离合器盘主动分离器
US20040238307A1 (en) Multiple clutch system, particularly a double clutch system
CN104364542A (zh) 自行补偿调节的摩擦离合器
DE19881886B4 (de) Reibungskupplung
US6371269B1 (en) Thrust plate assembly
CN101307804B (zh) 具有磨损补偿功能的摩擦离合器
CN103362977A (zh) 离合器系统
EP1659305B1 (de) Reibungskupplung
CN104641136A (zh) 具有操作装置的摩擦离合器
CN101408231B (zh) 离合器机构,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器机构
EP3111103A1 (de) Reibungskupplung mit kraftgesteuerter nachstelleinrichtung
CN103291775A (zh) 离合器系统
CN103256318A (zh) 双离合器
CN203427337U (zh) 手工操作的肘杆压力机
CN101210593A (zh) 扭矩限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UKOIL ASSETS MANAGE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7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731

Address after: German Herzogenaurach

Patentee after: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German Boer

Patentee before: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