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4374A - 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4374A
CN101314374A CNA2008101085834A CN200810108583A CN101314374A CN 101314374 A CN101314374 A CN 101314374A CN A2008101085834 A CNA2008101085834 A CN A2008101085834A CN 200810108583 A CN200810108583 A CN 200810108583A CN 101314374 A CN101314374 A CN 101314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protector
cover
gap
main frame
wheeled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85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4374B (zh
Inventor
窪岛显一郎
坂本和宏
中西孝文
西本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14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4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4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43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3/00Other pro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其在促进发动机、尤其是缸部的散热的同时,更具有轻快的外观。该两轮机动车(10)中,主框架(37)自头管(32)向后方斜下方延伸,在该主框架(37)后部支承有发动机(38),在车体前部设有覆盖驾驶者(15)的腿部(15a)前方的腿部保护器(14),其中,腿部保护器(14)被分割为左右一对上侧腿部保护器(16)和左右一对下侧腿部保护器(81)的上下两部分,该上侧腿部保护器(16)与下侧腿部保护器(81)的间隙(78)从发动机(38)的缸部(41)的前方一直延伸到缸部(41)的后方。

Description

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的改善。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公知有这样的结构:即、腿部保护器配置在车体前部左右、覆盖驾乘的驾驶者腿部前方、从侧面看大致纵长地形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6233号公报
以下对专利文献1的图1~图4进行说明。
腿部保护器38为拆装自如地安装在左右一对主管侧罩37上的截面为V字形状的部件,该主管侧罩37从侧方覆盖构成车架的主管20、发动机E的一部分、空气滤清器27等,腿部保护器38自构成车架15的前端的头管16的侧方朝向大致下方延伸,且从车体侧方伸出。
在主管侧罩37以及与该主管侧罩37的后部相连接的中心罩41上,形成有位于发动机E的缸部上方的开口部48,在该开口部48设有百叶窗49。
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行驶风从设于左右腿部保护器38、38之间的开口进入车身罩内,吹向发动机E而进行冷却,其中的一部分从开口部48排向车体外方,但由于开口部48位于缸部的上方,因此缸部的热气不易从开口部48排出。
另外,由于腿部保护器38从侧面看大致纵长,故难以得到轻快的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在促进发动机、尤其是缸部的散热的同时,并且具有轻快的外观。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该两轮机动车的主框架自头管向后方斜下方延伸,在该主框架后部支承有发动机,在车体前部设有覆盖驾驶者腿部前方的腿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腿部保护器被分割为上侧腿部保护器和下侧腿部保护器的上下两部分,该上侧腿部保护器与下侧腿部保护器的间隙从发动机的缸部的前方一直延伸到缸部的后方。
其作用为:通过在上侧腿部保护器和下侧腿部保护器之间设置从发动机的缸部的前方一直到缸部的后方长范围延伸的间隙,使间隙可以大致水平地形成,从而可使大致水平地前进的行驶风在进入左右腿部保护器内侧之后,可通过间隙容易地排出车体外方。此时,缸部的热气也随着上述行驶风的流动而容易地从间隙释放到车体外方。
另外,由于间隙前后方向较长地形成且与行驶风的流动方向一致,因此两轮机动车可以获得轻快的外观。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间隙形成为前部狭窄中间部较宽,该中间部位于该前部后方且从侧面看与进气系统部件相重叠。
其作用为:通过在腿部保护器的前部缩窄间隙,从而在该间隙中流通行驶风,并且容易从前方保护驾驶者的腿部,而通过在腿部保护器的中间部扩宽间隙,以在该间隙中更多地流通行驶风,并且可从该间隙将例如工具插入腿部保护器的内部,使腿部保护器内的部件维护变得更容易。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下侧腿部保护器的上缘形成有在车宽方向突出的筋。
其作用为:利用设于下侧腿部保护器的上缘的在车宽方向突出的筋,使下侧腿部保护器的刚性增大。并且,通过该筋可改变腿部保护器内的行驶风的流向,将行驶风导向发动机。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下侧腿部保护器的后部上缘形成有网格状筋以堵塞间隙。
其作用为:利用网格状筋,不仅可以通气,还可使从路面或者前轮飞溅到腿部保护器内的水花不易溅到驾驶者的腿部。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从主框架的大致中央部至座椅下方跨设有中心罩,该中心罩的在间隙的延长方向上形成有凹部。
其作用为:通过间隙从腿部保护器内流向车体外方的行驶风,通过凹部更容易流向车体后方。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在下侧腿部保护器的后部上缘形成有覆盖部以堵塞间隙。
其作用为:利用覆盖部可使从路面或者前轮飞溅到腿部保护器内的水花不易溅到驾驶者的腿部。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由于将腿部保护器分割为上侧腿部保护器和下侧腿部保护器的上下两部分,且该上侧腿部保护器与下侧腿部保护器的间隙从发动机的缸部的前方一直延伸到缸部的后方,因此可利用行驶风将发动机、特别是在缸部产生的热量从该间隙有效地释放出去,从而能够促进发动机的冷却。
另外,由于可将间隙在前后方向较长地形成,因此可以获得两轮机动车轻快的外观。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由于间隙形成为前部狭窄,而位于该前部后方且从侧面看与进气系统部件相重叠的中间部较宽,因此通过缩窄间隙的前部以获得间隙的通气性,且可从前方保护驾驶者的腿部,而通过扩宽与进气系统部件重叠的中间部,可使间隙的通气量变多且可利用间隙提高腿部保护器内部件的维护性。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由于在下侧腿部保护器的上缘形成有在车宽方向突出的筋,因此可利用设于下侧腿部保护器上的筋确保下侧腿部保护器的刚性,并且,利用该筋可将行驶风导向发动机,从而能够促进发动机的冷却。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由于在下侧腿部保护器的后部上缘形成有网格状筋以堵塞间隙,因此利用筋可获得通气性,并且还可使在雨天时从路面或者前轮等溅上来的雨水不易溅到驾驶者的腿部。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由于从主框架的大致中央部至座椅下方跨设有中心罩,且该中心罩的在间隙的延长方向上形成有凹部,因此可以使从腿部保护器内通过间隙流向外部的行驶风沿着该凹部更多地流出,以使经发动机加热的腿部保护器内的空气更容易排出,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发动机的冷却。
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由于在下侧腿部保护器的后部上缘形成有覆盖部以堵塞间隙,因此利用该覆盖部可使在雨天时从路面或者前轮等溅上来的雨水不易溅到驾驶者的腿部。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两轮机动车腿部保护器结构的两轮机动车(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两轮机动车(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车体罩(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车体罩(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的5-5线的剖面图;
图6是图3的6-6线的剖面图;
图7是图3的7-7线的剖面图;
图8是图3的8-8线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下侧腿部保护器(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两轮机动车(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两轮机动车(第一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上侧腿部保护器与主框架罩结合的结构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中心罩与车体罩结合的结构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14(a)~(d)是表示本发明的车体罩(第一实施方式)的结合部的说明图;
图15(a)~(d)是表示本发明的车体罩(第一实施方式)的前部结合部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车体罩(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图;
图17(a)~(c)是表示本发明车体罩(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图;
图18是本发明车体罩(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车体罩(第三实施方式)的要部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车体罩(第三实施方式)的要部侧视图;
图21是图20的21-21线的剖面图;
图22是图20的22-22线的剖面图;
图23是图20的23-23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  两轮机动车  12  座椅(双人座椅)  14  腿部保护器
15  驾驶者  15a  腿部   16、17  上侧腿部保护器
32  头管   37  主框架  38发动机  41  缸部
78、261、262  间隙  81、82、256、257  下侧腿部保护器
83、84  中心罩   112  进气系统部件(化油器)
156  凹部  175  筋  231  网格状筋(覆盖部)
256b、257b  覆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是按照符号的方向看到的图。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的两轮机动车(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两轮机动车10为自转向手柄11的周边及下方至双人座椅12的后方由车体罩13覆盖的车辆,在车体罩13的前部具有覆盖驾驶者15的腿部15a的前方的腿部保护器14。
腿部保护器14由在前后方向长的左右一对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16)、和配置于该腿部保护器16、17的下方的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81)构成。
图2是本发明两轮机动车(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两轮机动车10包括:车架31;操纵自如地安装在构成该车架31的前端的头管32上的前叉33;安装于构成该前叉33的转向轴34的上端的转向手柄11;经由车轴35支承于前叉33下端部的前轮36;安装于自头管32向斜下方延伸的主框架37(构成车架31的一部件)的后部的发动机38;与构成该发动机38的前部的缸部41上具备的缸盖42的上部连接的进气装置43;与缸盖42的下部连接的排气装置44;安装于主框架37的后端部的枢轴板46;经由枢轴46a上下摆动自如地安装于该枢轴板46上的摇臂47;经由车轴48被支承于该摇臂47的后端部的后轮51;安装于自主框架37的后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椅导轨52、53(构成车架31的一部件,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52)上的双人座椅12;横跨安装于摇臂47的后部及各座椅导轨52、53之间的左右一对后缓冲单元56、57(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56);覆盖车体的所述车体罩13。
车体罩13包括:由上罩71及下罩72构成的操作手柄罩73;覆盖头管32的前方及前照灯74周围的前罩76;覆盖头管32的后方及主框架37的前部上方的主框架罩77,与前罩76及主框架罩77的下侧邻接的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16);隔有间隙78在该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下方配置的左右一对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81);与这些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及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的后部邻接的左右一对中心罩83、84(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83);与这些中心罩83、84的后部邻接、且沿双人座椅12的侧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车身罩86、87(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86);与该车身罩86、87的下部邻接的左右一对车身底罩91、92(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91);与车身罩86、87的后端连接、且包围双人座椅12的后缘的后罩93。
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配置在发动机38的上方。
车架3 1包括头管32,主框架37,枢轴板46,座椅导轨52、53,及分别跨越枢轴板46以及座椅导轨52、53而安装的左右一对辅助框架96、97(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96)。
发动机38是从侧面看前后大致水平延伸、且在后部与变速器101一体地设置的部件,在变速器101的输出轴101a上安装有驱动链轮102,在驱动链轮102和一体安装于后轮51的从动链轮103之间挂有链条105。
进气装置43包括:与缸盖42的上部连接的进气管111、与该进气管111连接的化油器112、经由连接管(未图示)与该化油器112连接的空气滤清器114;化油器112位于上侧腿部保护器16与下侧腿部保护器81间的间隙78、及上侧腿部保护器17与下侧腿部保护器82间的间隙78的内侧,空气滤清器114安装于主框架37上。
排气装置44包括:前端与缸盖42的下部连接的排气管116、和与该排气管116的后端连接的消音器117。
在此,121是覆盖前轮36上方的前挡泥板,122是对前轮36制动的盘形制动器,123是支架,124、125(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124)是驾驶者用踏板,126、127(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126)是同乘者用踏板,131是尾灯,132是后挡泥板。
前挡泥板121具有在上面向上方突出的山形部135,该山形部135的位置位于前照灯74的前端下方。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车体罩(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中的箭头(FRONT:前)表示车辆前方,以下同),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16)分别在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具有向大致前后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开口部16a、17a,如图2所示,其前端位于头管32的前方,后端位于支架37的中间部的上方。
在图3中,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的表面分别具有:占据大的区域的主曲面141;在该主曲面141的前部下部在向下方的同时向车体内侧倾斜的前部倾斜面142;凹进主曲面141而形成、且形成有开口部16a、17a(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16a)的凹状弯曲面143;与该凹状弯曲面143的后部邻接、且相对于主曲面141的下部向车体内侧弯曲成凹状的后部弯曲面144。
主框架罩77具有:开设有转向轴34(参照图2)穿过的贯通孔的中央部146;向前方伸出的左右一对前方伸出部147、148(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147);以及向斜后下方伸出的后方伸出部149,该后方伸出部149的后端位置与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的后端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一致。另外,77a、77a、77b是用于与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结合而设于主框架罩77上的安装部。
各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81)以其上缘在大致中央部形成V字形状并扩展间隙78的方式而形成,在其表面具有:向最外侧方突出的侧方突出面151;与该侧方突出面151的前缘邻接、向前方且向车体内侧倾斜的前部倾斜面152;与侧方突出面151的后缘邻接、且向车体内侧弯曲成凹状的弯曲面153。另外,81a、82a(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81a)为用于与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结合而设于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上的安装部,89为用于结合的螺钉。
中心罩83、84(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83)其前端将间隙78的一部分堵塞、位于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后端的前方,且在侧面延长间隙78而形成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凹部156。另外,83a、84a(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83a)为用于与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结合而设于中心罩83、84上的安装部,83b、84b(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83b)为用于与车身罩86、87(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86)结合而形成于中心罩83、84上的安装部。
车身罩86、87其前缘的一部分沿双人座椅12的前部下缘形成V字形状,表面以向斜后上方延伸的边界线158向最外侧方突出的方式而弯曲成凸状。另外,86a、87a(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86a)为用于与车架31(参照图2)侧结合而设于车身罩86、87上的安装部。
车身底罩91、92(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91)从侧面看为三角形,下缘向车体内侧弯曲。另外,91a、92a(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91a)为用于与车身罩86、87结合而设于车身底罩91、92上的安装部。
后罩93分别与车身罩86、87的后部下缘相连接而向斜后上方延伸。
图4为本发明车体罩(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车体罩13包括:被上下分割为上罩71和下罩72的操作手柄罩73;构成车体罩13的最前部的前罩76;配置于该前罩76的后侧的主框架罩77;配置于该前罩76及主框架罩77的下侧、覆盖驾驶者的腿部前方的左右一对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配置于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的下方、覆盖驾驶者的腿部前方的左右一对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分别配置于这些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及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的后侧的左右一对中心罩83、84,配置于中心罩83、84的后侧的车身罩86、87,与车身罩86、87的后部下缘连接的左右一对车身底罩91、92,与车身罩86、87的后端部下缘连接的后罩93。
图5为图3的5-5线的剖面图,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分别具有:大致垂直延伸的内侧壁161;自该内侧壁161向侧方延伸的大致平坦的平坦壁162;以及自该平坦壁162的外缘向下方延伸的外侧壁163,在平坦壁162上形成有开口部16a、17a。
主框架罩77具有:中央部高的上部壁165;自该上部壁165的两端向下方延伸的有台阶的侧壁166、166;分别自该有台阶侧壁166、166下端向侧方延伸的侧方突出壁167、167,在这些侧方突出壁167、167上形成有百叶窗168。
百叶窗168具有自侧方突出壁167、167分别向上方延伸的多个百叶窗板172,多个百叶窗板172插入开口部16a、17a,突出在开口部16a、17a的上方。另外,在侧方突出壁167、167上,还设有与百叶窗板172交替配置的多个狭缝(详细内容后叙)。
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其下端部侧比上端部侧更位于车体内侧而倾斜,在上缘形成向车体内侧突出的筋175。
通过形成这样的筋175,可提高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的刚性,且可控制通过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内的行驶风的流动。
图6为图3的6-6线的剖面图,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其设于前部的主曲面141、141间的车宽方向的距离变大,设于后部的凹状弯曲面143、143间及后部弯曲面144、144(参照图3)间的距离变小,以开口部16a、17a为界前后宽度变化。换言之,当拉两根通过主框架37的前端及后端、且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假设线176a、176b时,在这些假设线176a、176b间形成有凹状弯曲面143、143以使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间的宽度有大的变化,即、主框架37与凹状弯曲面143、143在车宽方向重叠。
因此,位于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的后部侧方的驾驶者的腿部15a、15a的前方由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的前部所覆盖,从而发挥腿部保护器的作用。
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分别具备自前部倾斜面142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前壁面177。
百叶窗168的百叶窗板172由于朝向车体侧方,而使得自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内通过百叶窗168流向外部的风不直接吹到腿部15a。
图7是图3的7-7线的剖面图,表示了上侧腿部保护器16与主框架罩77结合的结构。
即,在上侧腿部保护器16的背面形成大致L字形状的安装突起16c,该安装突起16c上开设有安装孔16d,主框架罩77的表面开设有螺钉插通孔77c,如箭头所示,通过使螺钉79通过螺钉插通孔77c、并拧入安装孔16d,使上侧腿部保护器16与主框架罩77结合。另外,上侧腿部保护器17(参照图4)与主框架罩77的结合在结构上与上述情况相同。
图8是图3的8-8线的剖面图,表示下侧腿部保护器81与中心罩83结合的结构。
即,在中心罩83的表面形成安装突起83c,在该安装突起83c上开设有安装孔83d,在该安装孔83d中,嵌有宽度的中央部为小径、且开设有贯通孔181的橡胶182,在下侧腿部保护器81的背面形成结合销81c,该结合销81c上形成有切割槽,如箭头所示,通过使结合销81c插入橡胶182的贯通孔181,使下侧腿部保护器81与中心罩83结合。另外,如图3所示的下侧腿部保护器82与中心罩84的结合在结构上与上述情况相同。
图9是本发明的下侧腿部保护器(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图,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其设于前部的前部倾斜面152、152间及侧方突出面151、151间的车宽方向的距离大,设于后部的弯曲面153、153间的距离小。
因此,位于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的后部侧方的驾驶者的腿部15a、15a的前方由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的前部所覆盖,从而发挥腿部保护器作用。
图10是本发明两轮机动车(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在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及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的内侧,自上往下配置有主框架37、空气滤清器114、发动机38的缸部41。另外,184是堵塞缸部41的端部的盖罩。
在图中,以假想线表示在左右的驾驶者用踏板124、124上载有驾驶者的脚部15a、15a的状态。
图11是本发明的两轮机动车(第一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平面图,表示有如下结构:在左右的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上分别形成有开口部16a、17a,主框架罩77的百叶窗168分别面对该开口部16a、17a。
另外,77m为用于转向轴34(参照图2)穿过的贯通孔,77n为安装锁芯的锁芯安装孔。
图中的假想线表示驾驶者的腿部15a。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上侧腿部保护器与主框架罩的结合结构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在上侧腿部保护器17上形成多个安装突起17c,在这些安装突起17c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17d,在主框架罩77上开设有多个螺钉插通孔77c,如箭头所示,使螺钉79通过螺钉插通孔77c,并拧入安装孔17d,由此使上侧腿部保护器17与主框架罩77结合。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中心罩与车身罩结合结构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在中心罩83、84上设有多个安装部83b、84b,车身罩86、87上开设有多个螺钉插通孔86c、87c(仅表示符号87c),使螺钉79通过螺钉插通孔86c、87c,拧入安装部83b、84b,使中心罩83、84与车身罩86、87结合。另外,84f、84g是用于与中心罩83结合而形成于中心罩84上的安装部,86d、87d是用于安装于车架31(参照图2)侧而形成于车身罩86、87上的安装部。
图14(a)~(d)是表示本发明车体罩(第一实施方式)的结合部的说明图,(a)是车体前部的侧视图,(b)~(d)是(a)的各位置的剖面图。
(b)表示(a)的b-b线的剖面图。上侧腿部保护器16重叠于主框架罩77的外侧,在上侧腿部保护器16的开口部16a的下方使主框架罩77与上侧腿部保护器16相结合。
即,在上侧腿部保护器16的背面形成凸台状的安装部16f,在该安装部16f开设有安装孔16g,在主框架罩77上形成有安装部77a,在该安装部77a开设有用于螺钉79通过的螺钉插通孔77e,使螺钉79通过螺钉插通孔77e,并拧入安装孔16g,由此,使上侧腿部保护器16与主框架罩77结合。
(c)表示(a)的c-c线的剖面图。安装托架185设于车架31(参照图2)侧,螺母186固定于该安装托架185上,另外,在左右中心罩83、84上分别形成安装部83j、84j,在这些安装部83j、84j上分别开设安装孔83k、84k,在主框架罩77上形成安装部77g,在该安装部77g开设嵌合孔77h,使螺栓188通过安装孔83k、安装孔84k、开设于托架185上的螺栓插通孔185a,与螺母186螺纹结合,由此,中心罩83、84安装于安装托架185上,且左右的中心罩83、84相连结。另外,主框架罩77的安装部77g的嵌合孔77h通过与中心罩83的安装部83j上具备的突出部83m嵌合,使主框架罩77与安装托架185结合。
(d)表示(a)的d-d线的剖面图。在中心罩83、84上形成有安装部83n、84n,安装部83n、84n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83p、84p,使螺栓191通过该安装孔83p、84p,并使螺母192与螺栓191的端部螺纹结合,由此,使左右中心罩83、84连结。
图15(a)~(d)是表示本发明的车体罩(第一实施方式)的前部结合部的说明图,(a)是车体前部的立体图,(b)~(d)是(a)的各位置的剖面图。
(b)是(a)的b部的剖面图。(b)表示前罩76与主框架罩77的结合部(上部)的剖面。
即,表示了将主框架罩77的前端部的上面与前罩76的后端部的下面相接触的情况。
(c)是(a)的c部的剖面图。(c)表示前罩76与主框架罩77的结合部(上部侧部)的剖面。
即,表示在前罩76的侧端部设有槽部76a,将主框架罩77的侧端部插入到该槽部76a的情况。
(d)是(a)的d部的剖面图。(d)表示上侧腿部保护器16与前罩76的结合部的剖面。
即、表示在上侧腿部保护器16的上缘形成平坦部16j及配置于该平坦部16j的车体内侧的折曲部16k,且使前罩76的下缘与平坦部16j接触的情况。
下面对以上所述的车体罩13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本发明车体罩(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图。
例如在对主框架37周边的零部件化油器112进行维护时,可无须拆下车体罩13,而将工具195通过间隙78、78或开口部16a、17a、以及形成于百叶窗168上的狭缝171,插入车体罩13内进行维护,进而,由于根据维护的位置的不同可改变工具195的插入方向,因此可提高维护性能。
图17(a)~(c)是表示本发明车体罩(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图。
(a)是表示上侧腿部保护器16作用的作用图,当行驶风如箭头所示在上侧腿部保护器16的侧方前行时,在通过前部倾斜面152及侧方突出面151后,行驶风向弯曲面153侧转折前行,吹到驾驶者的腿部15a上。上述作用对下侧腿部保护器81(参照图3)也同样。
与以往的在宽范围覆盖驾驶者腿部的前方的腿部保护器相比,本实施方式的上侧腿部保护器16中,腿部15a的前方通过上侧腿部保护器16覆盖,但是利用上述的作用使行驶风适度地吹到脚部15a,因此,与以往的腿部保护器相比,能得到更清凉感。
(b)是表示上侧腿部保护器16与下侧腿部保护器81的间隙78及中心罩83作用的作用图。
在发动机38的运转中,特别是自缸部41发出大量的热,该热气如箭头所示上升,被封闭在车体罩13内。当两轮机动车开始行驶时,行驶风如箭头所示在进入车体罩13内后,直接吹到发动机38,或者,如箭头所示与热气一起通过上侧腿部保护器16与下侧腿部保护器81的间隙78向外部流出,进而,如箭头所示沿形成于间隙78后方的中心罩83的凹部156流向斜后上方。
因此,通过上述那样的行驶风的流动,可使发动机38的散热更快,从而能够促进发动机38的冷却。
通过在中心罩83上形成凹部156,而使行驶风易于从间隙78流出,能够排出更多的行驶风,可进一步促进发动机的冷却。
(c)是表示下侧腿部保护器82作用的作用图。
如箭头所示,当行驶风进入下侧腿部保护器82内时,通过下侧腿部保护器82的形成V字形的上缘的筋175,使行驶风向斜后下方改变行进方向,吹到发动机38的缸部41上,冷却缸部41。这样,通过改变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仅表示符号82)的上缘的筋175的方向,可控制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内行驶风的流向。
如以上的图2、图17(b)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两轮机动车10自头管32向斜后下方延伸有主框架37,在该主框架37的后部支承有发动机38,在车体前部设置有覆盖驾驶者15的腿部15a前方的腿部保护器14,由于腿部保护器14被分割为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和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的上下两部分,且这些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和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的间隙78从发动机38的缸部41的前方一直延伸到缸部41的后方,因此可利用行驶风将发动机38、特别是在缸部41发生的热量从该间隙78有效地释放出去,从而能够促进发动机38的冷却。
另外,由于可将间隙78在前后方向较长地形成,因此可以获得两轮机动车10轻快的外观。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如图2、图3、图16所示,由于间隙78形成为前部狭窄,而位于该前部后方且从侧面看与作为进气系统部件的化油器112相重叠的中间部较宽,因此通过缩窄间隙78的前部以获得间隙78的通气性,且可从前方保护驾驶者15的腿部15a,而通过扩宽与进气系统部件重叠的中间部,可使间隙78的通气量变多且可通过间隙78提高腿部保护器14内的部件的维护性。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中,如图5、图17(c)所示,由于在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的上缘形成有在车宽方向突出的筋175,因此可利用设于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上的筋175确保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的刚性,并且,利用该筋175可将行驶风导向发动机38,从而能够促进发动机38的冷却。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如图2、图3、图17(b)所示,由于从主框架37的大致中央部至双人座椅12的下方跨设有中心罩83、84(符号84参照图4),且该中心罩83、84的在间隙78的延长方向上形成有凹部156,因此可以使从腿部保护器14内通过间隙78流向外部的行驶风沿着凹部156更多地流出,以使经发动机38加热后的腿部保护器14内的空气更容易排出,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发动机38的冷却。
图18是表示本发明车体罩(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在如图3所说明的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81)的后部上部一体成型网格状的覆盖部231以作为左右一对的下罩233、234(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233),并表示其与上侧腿部保护器16、17(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16)结合的状态。
由于覆盖部231位于间隙78的后方,且位于驾驶者的腿部15a内侧,因此,例如在雨天等时在车体罩13内雨水等成为水花而飞溅的情况下,该水花可从间隙78向外流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覆盖部231,可使水花不易溅到腿部15a上,进而,由于行驶风可穿过覆盖部231的网格,从而可确保行驶风吹到腿部15a,在夏季等可得到清凉感。
上述覆盖部231并不限于下罩233、234,也可以与如图4所示的中心罩83、84一体形成。
在本发明第五方面中,如图18所示,由于在下侧腿部保护器81、82的后部上缘形成有作为网格状筋的覆盖部231以堵塞间隙78,因此可获得利用覆盖部231的通气性,并且还可使在雨天时从路面或者前轮等溅上来的雨水不易溅到驾驶者15(参照图1)的腿部15a。
图19是表示本发明车体罩(第三实施方式)的要部的立体图,对于与图1~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车体罩250包括:覆盖头管32(参照图2)的后方以及主框架37(参照图2)的前部上方,且与前罩76的后缘相邻接的主框架罩251;与前罩76以及主框架罩251的下侧邻接的左右一对上侧腿部保护器253、254;配置于这些上侧腿部保护器253、254下方的左右一对下侧腿部保护器256、257。
图20是表示本发明车体罩(第三实施方式)的要部的侧视图,上侧腿部保护器253、254(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253)分别在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具有向大致前后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开口部253a、254a(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253a),从侧面看自这些开口部253a、254a在主框架罩251的侧面朝侧方突出而形成的多个翼状凸部251a露出于外部。另外,多个符号251b是在主框架罩251的侧面朝向后下直线状排列而开设的多个侧部开口,沿着这些侧部开口251b的排列方向,在多个侧部开口251b的下方设置上述多个翼状凸部251a。
下侧腿部保护器256、257(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256)与上侧腿部保护器253、254隔着间隙261、262(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261)而进行配置,以堵塞该间隙261的方式,在下侧腿部保护器256、257的上部一体地形成有用于与上侧腿部保护器253、254结合的安装部256a、257a(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256a)、和朝前方斜上方延伸而突出于上侧腿部保护器253、 254侧,且其前端部位于上侧腿部保护器253、254的内侧的覆盖部256b、257b(仅表示面前一侧的符号256b)。
由于覆盖部256b、257b位于驾驶者的腿部15a的内侧的斜前方,因此例如在雨天等时在车体罩250内雨水等成为水花而飞溅的情况下,可利用覆盖部256b、257b使水花不易溅到腿部15a上。
图21是图20的21-21线剖面图,在下侧腿部保护器256、257的上部形成台阶部256d、257d,自这些台阶部256d、257d的内侧端部向上方延伸有覆盖部256b、257b,这些覆盖部256b、257b的上端部256e、257e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并且突出于上侧腿部保护器253、254的下端部253c、254c的上方。另外,符号264是连结上侧腿部保护器253、254的下端部253c、254c前端彼此的连结线。
图22是图20的22-22线剖面图,在下侧腿部保护器256、257的上端部256e、257e和上侧腿部保护器253、254的下端部253c、254c之间,设有距离为d的间隙266、267。
该间隙266、267与所述间隙261、262(符号261参照图20)同样,是用于从车体罩250的内侧使行驶风流往外侧的部分,由于沿着车宽方向的垂直面的投影面积大于间隙261、262,因此可以使行驶风的流出量更多,从而使吹向驾驶者腿部的行驶风的量更多,提高清凉感。
图23是图20的23-23线剖面图,在左右的上侧腿部保护器253、254之间配置有空气滤清器114。
空气滤清器114包括:空气滤清器壳体本体271;堵塞该空气滤清器壳体本体271的开口的空气滤清器壳体罩272;安装于该空气滤清器壳体本体271和空气滤清器壳体罩272的结合部的空气滤清器滤芯273。
空气滤清器壳体本体271具有用于改变行驶风的流向的在车宽方向突出的干扰板271a,具体地说是构成干扰板271a的向左右突出的左突出部271b以及右突出部271c。
干扰板271a比形成左右上侧腿部保护器253、254的开放部275的前端部253e、254e更突出于车宽方向外侧。另外,图中的符号277、278是穿过前端部253e、254e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
如上所述,通过将空气滤清器114的干扰板271a延伸至比开放部275的宽度更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可以缩窄干扰板271a与上侧腿部保护器253、254的内面间的在车宽方向的间隙281、282,并且还可以使自开放部275到空气滤清器114的后方的左右空气通道283、284折弯,从而可改变从开放部275引入的行驶风的流动方向,降低行驶风的流速。
其结果是,可以容易地从设于空气滤清器114的上部背面的进气口向空气滤清器114内引入空气。
如以上的图20~图22所示,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由于在下侧腿部保护器256、257的后部上缘形成有覆盖部256b、257b用于堵塞间隙261、262,因此利用该覆盖部256b、257b可使在雨天时从路面或者前轮36(参照图1)等溅上来的雨水不易溅到驾驶者15(参照图1)的腿部15a。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腿部保护器结构适用于两轮机动车。

Claims (6)

1、一种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该两轮机动车的主框架自头管向后方斜下方延伸,在该主框架后部支承有发动机,在车体前部设有覆盖驾驶者腿部前方的腿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腿部保护器被分割为上侧腿部保护器和下侧腿部保护器的上下两部分,该上侧腿部保护器与下侧腿部保护器的间隙从所述发动机的缸部的前方一直延伸到缸部的后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形成为前部狭窄中间部较宽,该中间部位于该前部后方且从侧面看与进气系统部件相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腿部保护器的上缘形成有在车宽方向突出的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腿部保护器的后部上缘形成有网格状筋以堵塞所述间隙。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主框架的大致中央部至座椅下方跨设有中心罩,该中心罩的在所述间隙的延长方向上形成有凹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腿部保护器的后部上缘形成有覆盖部以堵塞所述间隙。
CN2008101085834A 2007-05-30 2008-05-27 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43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3402/07 2007-05-30
JP2007143402 2007-05-30
JP073676/08 2008-03-21
JP2008073676A JP5118522B2 (ja) 2007-05-30 2008-03-21 自動二輪車のレッグシールド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4374A true CN101314374A (zh) 2008-12-03
CN101314374B CN101314374B (zh) 2012-01-11

Family

ID=40105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858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4374B (zh) 2007-05-30 2008-05-27 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5118522B2 (zh)
KR (1) KR101003047B1 (zh)
CN (1) CN101314374B (zh)
AR (1) AR066741A1 (zh)
BR (1) BRPI0801507B1 (zh)
CO (1) CO6100121A1 (zh)
MY (1) MY16220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5042A (zh) * 2010-06-11 2011-12-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骑乘式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373A (ja) * 1992-07-08 1994-02-01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フェアリング
JP3432970B2 (ja) * 1995-10-09 2003-08-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ロック装置
JP3537072B2 (ja) * 1997-01-17 2004-06-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取付構造
JP2006035908A (ja) * 2004-07-22 2006-02-09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カバー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5042A (zh) * 2010-06-11 2011-12-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骑乘式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801507A2 (pt) 2009-01-20
CN101314374B (zh) 2012-01-11
JP2009006988A (ja) 2009-01-15
AR066741A1 (es) 2009-09-09
CO6100121A1 (es) 2009-11-30
MY162201A (en) 2017-05-31
KR20080106030A (ko) 2008-12-04
BRPI0801507B1 (pt) 2018-02-06
JP5118522B2 (ja) 2013-01-16
KR101003047B1 (ko)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70902B2 (en) Cowling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CN100450863C (zh) 车辆
EP1785344B1 (en) Motorcycle
US8464823B2 (en) Motorcycle
EP2574529B1 (en) Tank shroud structure
US7686116B2 (en) Vehicle
US9834272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EP3418168B1 (en) Saddle riding vehicle
US9663175B2 (en) Front fender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EP2161187B1 (en) Motorcycle
ES2459571A2 (es) Estructura general de radiador para vehículo tipo motocicleta
CN101306704B (zh) 跨乘式车辆的散热器罩和设置有散热器罩的跨乘式车辆
EP2394894B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1314374B (zh) 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
CN101314373B (zh) 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
EP2436582B1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4555740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空気取入装置
JP2007261537A (ja) 自動二輪車
EP2712795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JP735702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7100147B2 (ja) ナックルガード
JPH0399992A (ja) 自動2輪車のラジエタ装置
JP2024077352A (ja) 鞍乗り型車両
GR1009445B (el) Δομη προστατευτικης ασπιδας ποδιου μιας μοτοσικλετα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