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0737A -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0737A
CN101310737A CNA2007100167955A CN200710016795A CN101310737A CN 101310737 A CN101310737 A CN 101310737A CN A2007100167955 A CNA2007100167955 A CN A2007100167955A CN 200710016795 A CN200710016795 A CN 200710016795A CN 101310737 A CN101310737 A CN 101310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add
water
hours
examp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167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0737B (zh
Inventor
范玉义
刘桂兰
赵玉英
于长虹
王露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7100167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107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0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0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0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07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其主要是由丹参、黄芪、鸡血藤、当归、红花、川芎、赤芍、水蛭、土元、地龙、乌梢蛇、三七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可以被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内服剂型。本发明药物具有化瘀通络、益气活血的功效,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人的一种理想药物。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缺血性中风是常见病及多发病,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显示有继续增多的趋势,且病程长,致残率高,易复发等特点。目前,治疗本病一是超早期应用溶栓治疗,但病人往往从发病到就诊时,已错过了有效的治疗时间,适合溶栓的病人很少,且费用高。二是对一般病人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但往往效果不佳。三是中医治疗,大多实证以清火平肝、引血下行为主,必要时结合补肾敛阴。虚证以补养气血,两顾阴阳为先,但得不到满意的疗效。究其原因是因为,以往治疗本病均以肝肾阴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以平肝熄风为主要治则。我们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经认真分析,提出了血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确立了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益气养血的治疗原则,据此组方选药,制成胶囊,结果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一种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丹参活血化瘀为主药,辅以黄芪补气行血。佐以鸡血藤、当归活血补血,红花、川芎、赤芍、三七、水蛭、土元、地龙活血化瘀通络,使以乌稍蛇有搜剔窜透之性,使药直达病所。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是经过发明人大量实践总结摸索出的,各组分用量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丹参2-4份、黄芪2.5-4.5份、鸡血藤1-3份、当归0.5-2.5份、红花0.5-1.5份、川芎0.5-2.5份、赤芍0.5-2份、水蛭0.5-1.5份、土元0.5-1.5份、地龙0.5-1.5份、乌稍蛇0.5-1.5份、三七0.1-1份。
优选为:丹参3份、黄芪3.5份、鸡血藤2份、当归1.5份、红花1份、川芎1.5份、赤芍1.2份、水蛭1份、土元1份、地龙1份、乌稍蛇1份、三七0.6份。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如胶囊、颗粒剂、片剂等,为了服用方便,以制成胶囊为最佳。其制备方法如下:
①粉碎、灭菌
取规定粉碎量的丹参,粉碎成细度为100目,粉碎后混合30分钟,收集原药粉,密封,转入灭菌工序,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灭菌温度为55℃,灭菌所用时间为12小时;
②提取、收膏
取规定提取量的丹参,加95%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经100目过滤后,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在50℃的温度下相对密度1.25~1.30,得浸膏1;药渣加水5倍量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经100目网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取批投料量的当归、红花、川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5倍量水,回流提取6小时,并收集挥发油备用;第二次加8倍量水,回流提取2小时,第三、四次加6倍量水,煎煮2小时,提取液经100目网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取规定批投料量的黄芪等其余七味加水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次加6倍量水,第三次加6倍量水;提取液经100目粗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将丹参水提液、当归红花川芎水提液、黄芪等其余七味水提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在50℃的温度下相对密度1.15~1.18,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0~6℃静止,沉淀时间24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在50℃的温度下相对密度1.25~1.30,得浸膏2;
③干燥
将浸膏2与丹参、三七原药粉按比例混匀,均匀的平铺于烘盘上,厚度不能超过1.5cm,装入真空干燥箱,使箱内真空度≥0.08Mpa,并控制温度≤85℃,干燥至全部无溏心时取样,测定含水量≤5.0%时,收集干膏,密封;
将浸膏1均匀的平铺于烘盘上,装入微波干燥箱内,使箱内真空度≥0.08Mpa,干燥完成后取样,测定含水量≤5.0%时,收集干膏,密封;
④配料
制得药物干膏后,喷入挥发油,进行粉碎,细度60目,收集粉未,密封,按产品规格分装成胶囊。
本发明药物具有化瘀通络、益气活血的功效,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人的一种理想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观察
1、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本发明药物为治疗药物,对照组以维脑路通40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粮酐500ml中,静脉点滴,为治疗药物。
①治疗组:160例中,男97例,女63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6.21±8.04岁,160例均病灶对侧体偏瘫。其中肌力V-IV级者64例,IV-III级者48例,III-II级者27例,II-I级者13例,I-O级者8例,伴有深浅感觉减退者87例,仅有浅感觉减退者59例,病灶对侧腱反射增高者127例,其中病理反射阳性者119例,伴有运动性失语者31例,中枢性面瘫149例,中枢性舌瘫146例,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156例,糖尿病史者57例,高脂血症病史者135例。头颅CT检查,基底节区梗塞129例(左侧75例,右侧54例),丘脑梗塞15例(左侧9例,右侧6例),脑叶梗塞13例(左侧7例,右侧6例),大面积(在脑中动脉区)脑梗塞3例(左侧2例,右侧1例)。
②对照组:62例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8.37±6.05岁,62例均病灶对侧肢体偏瘫,其中肌力V-IV级者21例,IV-III级者14例,II-I级者8例,I-O级者4例,伴有深浅感觉减退者29例,仅有浅感觉减退者24例,病灶对侧腱反射增高者49例,其中病理反射阳性者51例,伴有运动性失语者7例,中枢性面瘫51例,中枢性瘫49例,病前有高血夺病史者57例,糖尿病史者21例,高脂血症病史者48例。头颅CT检查,基底节区梗塞47例(左侧23例,右侧24例),丘脑梗塞7例(左侧4例,右侧3例),脑叶梗塞7例(左侧3例,右侧4例),大面积(大脑中动脉区)脑梗塞1例。
2、研究方法
①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本医疗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之标准: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有颈内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腰穿脑液不含血,CT检查发现脑梗塞部位。
②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基本痊愈:积分达24分以上者。2、显效:积分增加超过10分者。3、有效:积分增加超过4分以上者。4、无效:积分增加不足4分者。5、恶化:病情加重积分减少至死亡者。计分方法:1、神志状态:神志清醒4分;神志恍惚(思睡、史醒后能与人言)3分;神志迷蒙(嗜睡、呼之答不确切)2分;神昏1分;昏愦(神昏同时兼有脱证)0分。2、语言表达;正常4分;一般表达,命名不能3分;说话成句而表达不全2分;不能说单词、词组1分;语言不能或基本不能0分。3、上肢肩关节:正常4分;上举全而肌力差3分;上举平肩或略过肩2分;上举不能肩1分;不能动或前后略摆动0分。4、上肢指关节:正常4分;手指分别动作有效而肌力差3分;握拳伸指2分;屈指、握有成拳、不会伸1分;不会动0分。5、下肢髋关节:正常4分;抬高45°以上3分;不足45°2分;摆动能平移1分;不能动0分。6、下肢趾关节:正常4分;伸屈自如、力弱3分;伸屈不全2分;略动1分,不会动0分。7、综合功能:生活能自理,自由交谈4分;独立生活简单劳动有部分功能不全3分;可行走,部分自理,尚需人辅助2分;可站立迈步,需人随时照料1分;卧床0分。
3、治疗方法
治疗组:所有观察治疗的对象,均使用本发明药物,每日三次,每次4粒,14天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2-3天,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对照组:应用维脑路通40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4天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2-3天,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两组除不再服用其它任何中药外,其它西药基础治疗两组相同。
4、统计方法
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数据采用(x S)表示。
5、结果与分析
①疗效
治疗组:治疗组160例,基本痊愈40例,显效82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愈显率76.25%,总有效率95%。对照组62例,基本痊愈9例,显效21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愈显率48.39%,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2.3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后,对缺血性中风常出现的主要临床证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头晕的改善均有较好的疗效。对照组对头晕头痛的疗效最佳(总有效率95.92%),对口角歪斜证状的善较左(总有效率78.72%)。治疗组对各临床证状的改善均有很好疗效。两组间疗效比较,除口角歪斜,语言障碍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他各症状改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表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变化比较(见表2):
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对照组治疗后只有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他化验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血液流变学的3项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0.01)。说明本药物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流学指标的改善优于静脉点滴维脑路通。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化比较(x±s)
Figure A20071001679500081
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ΔP<0.01,下表同.
2.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见表3):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甘酒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显著,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十分显著(P<0.05~0.01)。对照组治疗后虽有下降趋势,但除胆固醇外,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交比较,指标改善情况除胆固醇外,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本药物在调节指质代谢的作用方面优于维脑路通。
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x±s)
Figure A20071001679500082
⑥毒副反应
临床阶段性终端观察160例中,86例行肝功、血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变化,说明应用本药后无全身不良反应。仅有5%的病人,在服用本药有胃脘部不适的感觉,改为饭后服用,不适症状可明显减轻。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一:本发明药物的胶囊剂型制备方法:
取原料药:丹参300g  黄芪350g  鸡血藤200g  当归150g  红花100g川芎150g  赤芍120g  水蛭100g  土元100g  地龙100g  乌稍蛇100g  三七60g
制备方法
以上十二味,取丹参150g、三七60g粉碎成细粉备用;另取剩余丹参150g,加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50℃)的稠膏;取当归、红花、川芎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备用,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丹参药渣及其余黄芪等七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在50℃温度下相对密度为1.15~1.18,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在50℃温度下相对密度1.25~1.30的稠膏,与上述丹参浸膏混合,并加入丹参、人工牛黄细粉及适量淀粉,真空干燥,粉碎,混匀,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搅匀,分装,制成1000粒,分装,包装,即得。
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1粉碎、灭菌
取规定粉碎量的丹参,经自控粉碎机组粉碎,自控粉碎机组的工作参数设定为:筛网目数100目。粉碎后混合30分钟,收集原药粉,密封,转入灭菌工序。
环氧乙烷灭菌器的工作参数设定为:灭菌温度为55℃;用环氧乙烷的量为10~12Kg;环氧乙烷的压力为0.05~0.075Mpa;灭菌所用时间为12小时。
2提取、收膏
取规定提取量的丹参,加95%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经100目过滤后,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在50℃温度下相对密度1.25~1.30,得浸膏1;药渣加水5倍量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经100目网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取批投料量的当归、红花、川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5倍量水,回流提取6小时,并收集挥发油备用;第二次加8倍量水,回流提取2小时,第三、四次加6倍量水,煎煮2小时,提取液经100目网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取规定批投料量的黄芪等其余七味加水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次加6倍量水,第三次加6倍量水;提取液经100目粗过滤后,再经离机分离;将丹参水提液、当归红花川芎水提液、黄芪等其余七味水提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在50℃温度下相对密度1.15~1.18,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0~6℃静止,沉淀时间24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在50℃温度下相对密度1.25~1.30;得浸膏2。
3干燥
将浸膏2与丹参、三七原药粉按比例混匀,均匀的平铺于烘盘上,厚度不能超过1.5cm,装入真空干燥箱,使箱内真空度≥0.08Mpa,并控制温度≤85℃,干燥至全部无溏心时取样,测定含水量≤5.0%时,收集干膏,密封。
将浸膏1均匀的平铺于烘盘上,上层每盘装4.2Kg,下层每盘装3.7Kg,装入微波干燥干燥箱内,使箱内真空度≥0.08Mpa,根据浸膏的含水量确定干燥参数,干燥完成后取样,测定含水量≤5.0%时,收集干膏,密封。
4配料
所得本药物干膏(共200.0~300.0Kg)及挥发油(800~1200ml)配料,根据提取、制剂设备设计生产能力。
5粉碎
将本药物干膏加到万能粉碎机中,用60目锣粉碎,用收集粉末,密封。
6总混
总混前喷入本药物挥发油,一次总混数量≤300.0kg;一次总混时间为15分钟。然后收集粉末,密封。
7胶囊填充
按产品规格分装成0.4g/粒,控制装量差异为±8.0%,设备分装速度为350~550粒/分钟。

Claims (3)

1、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丹参2-4份、黄芪2.5-4.5份、鸡血藤1-3份、当归0.5-2.5份、红花0.5-1.5份、川芎0.5-2.5份、赤芍0.5-2份、水蛭0.5-1.5份、土元0.5-1.5份、地龙0.5-1.5份、乌稍蛇0.5-1.5份、三七0.1-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中每种原料药的用量为:丹参3份、黄芪3.5份、鸡血藤2份、当归1.5份、红花1份、川芎1.5份、赤芍1.2份、水蛭1份、土元1份、地龙1份、乌稍蛇1份、三七0.6份。
3、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粉碎、灭菌
取规定粉碎量的丹参,粉碎成细度为100目,粉碎后混合30分钟,收集原药粉,密封,转入灭菌工序,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灭菌温度为55℃,灭菌所用时间为12小时。
②提取、收膏
取规定提取量的丹参,加95%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经100目过滤后,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在50℃的温度下相对密度1.25~1.30,得浸膏1;药渣加水5倍量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经100目网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取批投料量的当归、红花、川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5倍量水,回流提取6小时,并收集挥发油备用;第二次加8倍量水,回流提取2小时,第三、四次加6倍量水,煎煮2小时,提取液经100目网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取规定批投料量的黄芪等其余七味加水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次加6倍量水,第三次加6倍量水;提取液经100目粗过滤后,再经分离机分离;将丹参水提液、当归红花川芎水提液、黄芪等其余七味水提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在50℃的温度下相对密度1.15~1.18,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0~6℃静止,沉淀时间24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在50℃的温度下相对密度1.25~1.30,得浸膏2。
③干燥
将浸膏2与丹参、三七原药粉按比例混匀,均匀的平铺于烘盘上,厚度不能超过1.5cm,装入真空干燥箱,使箱内真空度≥0.08Mpa,并控制温度≤85℃,干燥至全部无溏心时取样,测定含水量≤5.0%时,收集干膏,密封。
将浸膏1均匀的平铺于烘盘上,装入微波干燥干燥箱内,使箱内真空度≥0.08Mpa,干燥完成后取样,测定含水量≤5.0%时,收集干膏,密封。
④配料
制得药物干膏后,喷入挥发油,进行粉碎,细度60目,收集粉未,密封,按产品规格分装成胶囊。
CN2007100167955A 2007-08-10 2007-08-10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0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167955A CN101310737B (zh) 2007-08-10 2007-08-10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167955A CN101310737B (zh) 2007-08-10 2007-08-10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0737A true CN101310737A (zh) 2008-11-26
CN101310737B CN101310737B (zh) 2011-08-31

Family

ID=40099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1679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0737B (zh) 2007-08-10 2007-08-10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1073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3909A (zh) * 2010-10-07 2011-01-26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一种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0155A (zh) * 2010-11-18 2011-04-06 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酒
CN102349966A (zh) * 2011-09-30 2012-02-15 王永红 治疗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及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3245A (zh) * 2015-11-11 2016-01-13 安徽生物肽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地龙小肽有效部位组合物
CN116898907A (zh) * 2023-08-28 2023-10-20 陕西铭瑞堂医疗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和治疗瘀血阻滞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配方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3172A (zh) * 2013-11-19 2014-03-12 靖江市明星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抗血栓的中药配方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51C (zh) * 2000-08-23 2003-02-05 唐玉璋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
CN1101692C (zh) * 2000-09-26 2003-02-19 袁曙光 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配制方法
CN100502904C (zh) * 2006-04-11 2009-06-24 广西玉林方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芪血通络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3909A (zh) * 2010-10-07 2011-01-26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一种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0155A (zh) * 2010-11-18 2011-04-06 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酒
CN102349966A (zh) * 2011-09-30 2012-02-15 王永红 治疗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及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3245A (zh) * 2015-11-11 2016-01-13 安徽生物肽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地龙小肽有效部位组合物
CN116898907A (zh) * 2023-08-28 2023-10-20 陕西铭瑞堂医疗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和治疗瘀血阻滞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配方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0737B (zh) 201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0737B (zh)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46615C (zh) 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98020B (zh) 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5295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制剂
CN101474361B (zh) 一种治疗老年呆病和脑梗塞的中药
CN100586458C (zh) 治疗脑中风病药物
CN101584772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
CN101428132B (zh)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3906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54649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45057A (zh) 一种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8742A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06799A (zh) 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巴布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50189B (zh) 一种治疗脑梗塞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57077A (zh)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4982B (zh) 一种抗抑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3675A (zh) 一种治疗肥胖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1184A (zh)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32569B (zh) 骨脊灵仙饮
CN104324134A (zh) 一种改善微循环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41208C (zh) 一种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的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37065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5624582B (zh) 新定膝痛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177690B (zh) 一种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54372B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