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3906A -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3906A
CN105213906A CN201510747097.7A CN201510747097A CN105213906A CN 105213906 A CN105213906 A CN 105213906A CN 201510747097 A CN201510747097 A CN 201510747097A CN 105213906 A CN105213906 A CN 105213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rhizoma
herba
fruc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470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崇礼
张文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7470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139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13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3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由常春藤、虎杖、纤毛婆婆纳、白术、川芎、蝉翼藤、天南星、白茅根、制川乌、吴茱萸、秦艽、女贞子、紫草、牡丹皮、细辛、路路通、五加皮、透骨草、独活、紫苏梗、桃仁、墨旱莲、续断、厚朴、地龙、桑葚、防风、栀子、桑寄生、绞股蓝、三棱、大青叶、何首乌、甘草组成。该中药组合物所选中药材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安全无副作用,可显著降低患者身体负担,而且在治疗痛风方面疗效显著,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可有效防止病情反复,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女性仅占5%,主要是绝经后女性,痛风发生有年轻化趋势。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四期,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临床表现为: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数患者发作前无明显征兆,或仅有疲乏、全身不适和关节刺痛等。典型发作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小时左右达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2.间歇发作期,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或遗留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脱屑及刺痒等,以后进入无症状的间歇期,历时数月、数年或十余年后复发,多数患者1年内复发,越发越频,受累关节越来越多,症状持续时间越来越长。3.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是长期显著的高尿酸血症,大量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结果。皮下痛风石发生的典型部位是耳郭,也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及鹰嘴、跟腱和髌骨滑囊等部位。4.肾脏病变,尿酸盐晶体沉积于肾间质,导致慢性肾小管一间质性肾炎;尿中尿酸浓度增高呈过饱和状态,在泌尿系统沉积并形成结石;血及尿中尿酸水平急骤升高,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
中医认为痛风一病虽属痹症,但其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且有多种并发症,故又别于一般痹症。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内伤肝肾不足或痹证日久,血瘀痰阻而致。本病的发生多因外感风湿寒热之邪,留而不去;或血瘀痰阻;或正气不足,肝肾亏虚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经络、关节闭阻,不通则痛。西医认为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了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积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
目前,常用的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为西药,如秋水仙碱、别嘌呤醇、丙磺舒和苯溴马隆。秋水仙碱是一般痛风病人的必备药品,其副作用通常表现为:胃肠道症状、肌肉、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致畸及其他影响;别嘌呤醇该药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影响尿酸生成,使血中尿酸减少,防止痛风发作。副作用表现在肝功能障碍、渗出性多形红斑、再生障碍性贫血、间质性肺炎、横纹肌溶解症等。丙磺舒用于预防痛风发作,帮助肾脏排除尿酸,该药副作用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过敏性休克、肾病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嗅马隆为苯骈呋喃衍生物,为促尿酸排泄药,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该药副作用表现为严重肝功能障碍。目前痛风治疗的西药存在巨大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西药对痛风病人的肝肾损害非常大,而且停药后易反弹,治疗效果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效果显著、服用安全、适用性广、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常春藤、虎杖、纤毛婆婆纳、白术、川芎、蝉翼藤、天南星、白茅根、制川乌、吴茱萸、秦艽、女贞子、紫草、牡丹皮、细辛、路路通、五加皮、透骨草、独活、紫苏梗、桃仁、墨旱莲、续断、厚朴、地龙、桑葚、防风、栀子、桑寄生、绞股蓝、三棱、大青叶、何首乌、甘草组成。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常春藤3-6份,虎杖8-13份,纤毛婆婆纳3-5份,白术11-15份,川芎5-10份,蝉翼藤2-5份,天南星4-9份,白茅根12-20份,制川乌10-16份,吴茱萸3-8份,秦艽5-12份,女贞子12-17份,紫草7-12份,牡丹皮4-9份,细辛15-20份,路路通10-15份,五加皮8-12份,透骨草2-5份,独活3-7份,紫苏梗11-14份,桃仁9-15份,墨旱莲3-6份,续断8-13份,厚朴3-5份,地龙1-3份,桑葚5-10份,防风5-10份,栀子13-16份,桑寄生3-10份,绞股蓝8-13份,三棱3-5份,大青叶1-3份,何首乌5-10份,甘草9-15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常春藤6份,虎杖8份,纤毛婆婆纳3份,白术15份,川芎5份,蝉翼藤3份,天南星5份,白茅根12份,制川乌16份,吴茱萸3份,秦艽12份,女贞子12份,紫草10份,牡丹皮9份,细辛15份,路路通15份,五加皮8份,透骨草5份,独活3份,紫苏梗14份,桃仁9份,墨旱莲6份,续断8份,厚朴5份,地龙1份,桑葚10份,防风5份,栀子16份,桑寄生10份,绞股蓝8份,三棱5份,大青叶1份,何首乌10份,甘草15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常春藤4份,虎杖10份,纤毛婆婆纳4份,白术13份,川芎6份,蝉翼藤4份,天南星8份,白茅根20份,制川乌10份,吴茱萸8份,秦艽5份,女贞子17份,紫草12份,牡丹皮4份,细辛20份,路路通10份,五加皮12份,透骨草2份,独活7份,紫苏梗11份,桃仁15份,墨旱莲3份,续断13份,厚朴3份,地龙3份,桑葚5份,防风10份,栀子13份,桑寄生3份,绞股蓝13份,三棱3份,大青叶3份,何首乌5份,甘草9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常春藤5份,虎杖12份,纤毛婆婆纳3份,白术12份,川芎9份,蝉翼藤4份,天南星7份,白茅根13份,制川乌11份,吴茱萸4份,秦艽6份,女贞子13份,紫草7份,牡丹皮5份,细辛18份,路路通11份,五加皮9份,透骨草4份,独活6份,紫苏梗12份,桃仁13份,墨旱莲4份,续断9份,厚朴4份,地龙2份,桑葚6份,防风6份,栀子14份,桑寄生5份,绞股蓝10份,三棱4份,大青叶2份,何首乌6份,甘草10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常春藤4份,虎杖11份,纤毛婆婆纳4份,白术14份,川芎8份,蝉翼藤3份,天南星6份,白茅根17份,制川乌15份,吴茱萸7份,秦艽11份,女贞子16份,紫草8份,牡丹皮8份,细辛16份,路路通14份,五加皮11份,透骨草3份,独活5份,紫苏梗13份,桃仁14份,墨旱莲5份,续断12份,厚朴3份,地龙1份,桑葚10份,防风9份,栀子13份,桑寄生7份,绞股蓝11份,三棱3份,大青叶1份,何首乌10份,甘草12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常春藤6份,虎杖9份,纤毛婆婆纳5份,白术12份,川芎7份,蝉翼藤5份,天南星9份,白茅根15份,制川乌12份,吴茱萸5份,秦艽9份,女贞子15份,紫草9份,牡丹皮7份,细辛19份,路路通13份,五加皮10份,透骨草4份,独活4份,紫苏梗11份,桃仁11份,墨旱莲5份,续断10份,厚朴5份,地龙3份,桑葚8份,防风8份,栀子14份,桑寄生9份,绞股蓝12份,三棱5份,大青叶3份,何首乌8份,甘草13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常春藤3份,虎杖8份,纤毛婆婆纳5份,白术15份,川芎7份,蝉翼藤2份,天南星4份,白茅根19份,制川乌14份,吴茱萸6份,秦艽7份,女贞子14份,紫草9份,牡丹皮6份,细辛17份,路路通13份,五加皮10份,透骨草4份,独活4份,紫苏梗11份,桃仁11份,墨旱莲5份,续断10份,厚朴5份,地龙3份,桑葚8份,防风8份,栀子14份,桑寄生4份,绞股蓝9份,三棱5份,大青叶3份,何首乌8份,甘草14份。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重量组分取何首乌、白术、细辛、桑葚外的各药材,加药材总重量的10-12倍的水,浸泡45-60分钟后,煎煮1次,煎煮时间2小时,滤过后,加药材总重量的12-13倍的水,煎煮第2次,煎煮时间3小时,滤过后,加药材总重量的14-15倍的水,煎煮第3次,煎煮时间4小时,滤过后,合并3次滤液,120目滤过,滤液加热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得浓缩液,备用;
(2)按照重量组分取何首乌、白术、细辛,粉碎为粗粉,混匀,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备用;
(3)按照重量组分取桑椹,洗净后浸入5倍量的80-9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5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1)—(3)制得的浓缩液、水溶液混合后干燥,制成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或散剂。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中药组合物在治疗痛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性:
常春藤:又名小图本草,祛风利湿,活血消肿,平肝,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肝炎、头晕、急性结膜炎,肾炎水肿,痈疽肿毒,荨麻疹,湿疹。
虎杖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功能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癓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医林纂要》载其: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
纤毛婆婆纳:苦、涩、寒。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临床用于外感发热,肝炎,胆囊炎,风湿痹痛,荨麻疹等症。
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白术对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减低瘤组织的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的能力。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腹水型、食管癌(Ecal09)、肉瘤180等有抑制作用。白术内酯B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民。也有显著抑制作用。《药性论》载其:君,味甘,辛,无毒。能主大风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黑。治水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川芎,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本经》载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别录》载其:″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是行气化瘀的良药。
蝉翼藤,辛苦,微寒。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清热利尿。治急性肠胃炎,跌打损伤。
天南星:味苦、辛,性温。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顽痰咳嗽,风瘫眩晕,半身不遂。
白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制川乌: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乳房疼痛,胸部胀痛,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痛经,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秦艽,苦辛,平。入肝、胃、胆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黄疸,便血,骨蒸潮热,小儿疳热,小便不利。
女贞子,甘、苦,凉。归肝、肾经。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本草正》:“养阴气,平阴火,解烦热骨蒸,止虚汗,消渴,及淋浊,崩漏,便血,尿血,阴疮,痔漏疼痛。亦清肝火,可以明目止泪。”
紫草,甘、咸,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等功效。
细辛:性味辛、温;功效: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
路路通,苦,平。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五加皮:加科落叶小灌木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干燥的根皮。辛、苦,温。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
透骨草:别名:凤仙草、金凤花、洒金花、芰芰草、小桃红、指甲草。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为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或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全草。发芽嫩枝含吲垛-3-乙腈,茎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槲皮素-3-葡萄糖甙、缔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矢车菊素-5-葡萄糖甙,叶含1,2,4-三羟基萘-4-葡萄糖甙与山柰酚及山柰酚-3-阿拉伯糖甙。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目痛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腰部扭伤,瘫痪,闭经,阴囊湿疹,疮疖肿毒。
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肝、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现代药理学证明,独活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和抗炎作用。
紫苏梗,为唇形科植物紫苏或野紫苏的茎,性味味辛;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安胎;和血。主脾胃气滞;脘腹痞满,胎气不和,水肿脚气,咯血吐衄。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祛瘀血作用抗炎作用抗过敏作用。
墨旱莲,味甘,酸,性凉,归肝、肾经,补益肝肾;凉血止血。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
续断,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损伤。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之功效。
地龙:味咸性寒,入肝、脾、膀胱经,具有息风止痉、通络等功效。善治中风后气虚血滞、筋脉失养、经络不利诸症及风湿日久、瘀血痹阻经脉、肢节或周身。地龙善通行经络,药理研究证明:地龙煎剂有抗血栓作用,溶栓成分是蛋白酶,能直接水解纤维蛋白,并具有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降低血粘度,从而阻止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
桑葚:甘、酸,寒。归心、肝、肾经。功效与主治: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栀子其性寒、味苦,功能与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神农本草经》:“主治五内邪气,白癞,赤癞,疮疡......。”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植物桑寄生Loranthusparasiticus(L.)Merr.或槲寄生Viscumcoloratum(Komar.)Nakai的带叶茎枝。性味苦、甘,平。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日华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脉。
绞股蓝:味甘、苦,性微寒;归肺经、脾经、肾经。能益气,安神,降血压,清热解毒,止咳祛痰。
三棱:味辛;涩;凉。入肝。脾经。治症瘕,积聚,胁肋胀痛,食积胀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蒙药治肺热咳嗽,气喘痰多,肝热,脉热,痨热骨蒸,“宝日”病,骨折。
大青叶:味苦,性寒。归肝,心,胃,脾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
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主要有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等。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治疗食少、脾胃虚弱、腹痛便溏、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和烈性。
中医认为,痛风属于之“痹病”范畴,辩证多数风湿夹瘀阻热痹,证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急性发作,昼轻夜重,患处如刀割样疼痛,伴发热、口苦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溏泻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弦滑。
本发明中对该中医理论进一步研究认为:痛风是湿热相博,气血不畅,瘀滞经脉,郁在关节而成。此病类似于中医“痹病”中的风湿热痹,或阴虚证。其本在脾、肝、肾。脾失健运,升降失调,筋脉瘀阻,肾虚气化失常,清浊不分。其标在筋骨关节。
本发明方中常春藤、虎杖、纤毛婆婆纳、川芎、蝉翼藤、制川乌、秦艽为君药,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散瘀定痛,清热解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细辛祛风散寒,桃仁活血祛瘀,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栀子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以上诸药共为臣药,一方面辅助君药健脾渗湿,脾为后天之本,安抚五脏六腑,打通经脉,瓦解内部散寒,从根本上治疗痛风,另一方面逐瘀通经、除痹止痛从基本症状上缓解痛风给患者带来的肿胀、疼痛病痛的折磨。白茅根、吴茱萸、女贞子、五加皮、独活、紫苏梗、墨旱莲、续断等凉血止血,理气宽中,清热利尿,息风止痉,补肝肾,强筋骨,同为佐药,既可以配合君、臣加强祛风利湿、活血散瘀、清热解毒,还可使药力平缓的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调理,从而逐渐恢复。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君臣协力,佐使共辅,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散瘀、清热解毒、散瘀定痛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痛风。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所选中药材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安全无副作用,可显著降低患者身体负担,而且在治疗痛风方面疗效显著,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可有效防止病情反复,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常春藤6份,虎杖8份,纤毛婆婆纳3份,白术15份,川芎5份,蝉翼藤3份,天南星5份,白茅根12份,制川乌16份,吴茱萸3份,秦艽12份,女贞子12份,紫草10份,牡丹皮9份,细辛15份,路路通15份,五加皮8份,透骨草5份,独活3份,紫苏梗14份,桃仁9份,墨旱莲6份,续断8份,厚朴5份,地龙1份,桑葚10份,防风5份,栀子16份,桑寄生10份,绞股蓝8份,三棱5份,大青叶1份,何首乌10份,甘草15份。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制备:
(1)按照重量组分取何首乌、白术、细辛、桑葚外的各药材,加药材总重量的10-12倍的水,浸泡45-60分钟后,煎煮1次,煎煮时间2小时,滤过后,加药材总重量的12-13倍的水,煎煮第2次,煎煮时间3小时,滤过后,加药材总重量的14-15倍的水,煎煮第3次,煎煮时间4小时,滤过后,合并3次滤液,120目滤过,滤液加热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得浓缩液,备用;
(2)按照重量组分取何首乌、白术、细辛,粉碎为粗粉,混匀,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备用;
(3)按照重量组分取桑椹,洗净后浸入5倍量的80-9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5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1)—(3)制得的浓缩液、水溶液混合后干燥,制成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或散剂。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常春藤4份,虎杖10份,纤毛婆婆纳4份,白术13份,川芎6份,蝉翼藤4份,天南星8份,白茅根20份,制川乌10份,吴茱萸8份,秦艽5份,女贞子17份,紫草12份,牡丹皮4份,细辛20份,路路通10份,五加皮12份,透骨草2份,独活7份,紫苏梗11份,桃仁15份,墨旱莲3份,续断13份,厚朴3份,地龙3份,桑葚5份,防风10份,栀子13份,桑寄生3份,绞股蓝13份,三棱3份,大青叶3份,何首乌5份,甘草9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常春藤5份,虎杖12份,纤毛婆婆纳3份,白术12份,川芎9份,蝉翼藤4份,天南星7份,白茅根13份,制川乌11份,吴茱萸4份,秦艽6份,女贞子13份,紫草7份,牡丹皮5份,细辛18份,路路通11份,五加皮9份,透骨草4份,独活6份,紫苏梗12份,桃仁13份,墨旱莲4份,续断9份,厚朴4份,地龙2份,桑葚6份,防风6份,栀子14份,桑寄生5份,绞股蓝10份,三棱4份,大青叶2份,何首乌6份,甘草10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常春藤4份,虎杖11份,纤毛婆婆纳4份,白术14份,川芎8份,蝉翼藤3份,天南星6份,白茅根17份,制川乌15份,吴茱萸7份,秦艽11份,女贞子16份,紫草8份,牡丹皮8份,细辛16份,路路通14份,五加皮11份,透骨草3份,独活5份,紫苏梗13份,桃仁14份,墨旱莲5份,续断12份,厚朴3份,地龙1份,桑葚10份,防风9份,栀子13份,桑寄生7份,绞股蓝11份,三棱3份,大青叶1份,何首乌10份,甘草12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常春藤6份,虎杖9份,纤毛婆婆纳5份,白术12份,川芎7份,蝉翼藤5份,天南星9份,白茅根15份,制川乌12份,吴茱萸5份,秦艽9份,女贞子15份,紫草9份,牡丹皮7份,细辛19份,路路通13份,五加皮10份,透骨草4份,独活4份,紫苏梗11份,桃仁11份,墨旱莲5份,续断10份,厚朴5份,地龙3份,桑葚8份,防风8份,栀子14份,桑寄生9份,绞股蓝12份,三棱5份,大青叶3份,何首乌8份,甘草13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常春藤3份,虎杖8份,纤毛婆婆纳5份,白术15份,川芎7份,蝉翼藤2份,天南星4份,白茅根19份,制川乌14份,吴茱萸6份,秦艽7份,女贞子14份,紫草9份,牡丹皮6份,细辛17份,路路通13份,五加皮10份,透骨草4份,独活4份,紫苏梗11份,桃仁11份,墨旱莲5份,续断10份,厚朴5份,地龙3份,桑葚8份,防风8份,栀子14份,桑寄生4份,绞股蓝9份,三棱5份,大青叶3份,何首乌8份,甘草14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急性毒性试验:
取健康小鼠24只,雌雄各半,禁食24h后,生药于次日灌胃给予实施例3之片剂混悬液0.78ml(16.30g/kg,相当生药量86.88g/kg),观察小鼠活动、饮食、呼吸等情况,然后连续观察15天,纪录7天内的动物死亡数及毒性反应。结果:灌胃后,小鼠活动减少,约1小时左右逐渐缓解,7天内24只小鼠无一只死亡及明显中毒反应。
长期毒性实验:
试验动物:大白鼠,体重在120-130g,雌雄随机选择,由市场购买。药物:本发明胶囊剂,将本发明实施例2胶囊剂50g,分别用150ml温开水调制成溶液。方法和结果:取大白鼠20只,分成2组,每组10只,其中第1组作为给药组,按每只每天2次灌喂,每次5-10ml不等,第2组正常喂食作为对照组,每日一次,连续灌喂90天,测体重,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4小时断头处死,测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取心、肾等内脏,观察组织形态的变化,观察剂量的作用,观察饮食、活动的变化,实验证明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均无毒性反应,是一种安全的药物。
临床论证:
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效果,2013年7月-2014年11月,门诊处随机选择180例痛风患者,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将18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
①关节液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
②用化学方法或偏光显微镜证实有尿酸盐结晶的痛风石;
③具有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摄片征象等12项中的至少6项:A、一次以上急性关节炎发作;B、炎症表现在1天内达高峰;C、单关节炎;D、关节发红;E、第1跖趾关节肿或痛;F、累及第1跖趾关节的单侧发作;G、单侧跗骨关节受累;H、可疑痛风石;I、高尿酸血症;J、X线摄片关节内不对称性肿胀;K、X线摄片示骨皮质下囊变不伴骨糜烂;L、关节炎发作期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排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对药物过敏者;合并痛风性肾病、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心、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晚期关节炎重度畸形、丧失劳动能力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评价或安全性判断者。
实验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之片剂,每次2片,每日2次,5天一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其他治疗方案,比如丙磺舒片、苯溴马隆片等。丙磺舒片:慢性痛风,口服每次0.25g每日2次,一周后可增至每次0.5-1g,每日2次,增加青霉素类的作用,每次0.5g、每日4次,儿童25mg/kg每日3-9小时一次。苯溴马隆片:成人每次口服50mg(1片),每日一次,早餐后服用,用药1-3周检查血清尿酸浓度,在后续治疗中,成人和14岁以上的年轻人每日50-100mg(1-2片),或遵医嘱。
两组分别治疗3-4个疗程。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
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明显改善。其中有效包括痊愈和显效。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90 59(65.6%) 27(30%) 4(4.4%) 86(95.6%)
对照组 90 35(38.9%) 17(18.9%) 38(42.2%) 52(57.8%)
其中,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表1结果显示: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药物制剂总有效率95.6%,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57.8%;从痊愈率也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药物制剂的治愈率远大于对照组。因而本发明药物制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典型病例:
病例1
赵某,男,42岁,青岛市崂山区人。2014年5月右脚第1脚趾突发剧痛,红肿,发热,有青紫微黑色,疼痛难忍,经洛阳河科大一附院诊断为痛风,血尿酸高达480umol/L,采用西医治疗四个月效果不明显。采用本实施例2片剂,一天两次,每次两片,早晚饭后服用,5天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继用十天,症状消失,血尿酸恢复正常,至今无复发。每年随访两次,没有复发。
病例2
钱某,男,53岁,青岛即墨人。患者患痛风12年,右脚红肿、疼痛,逐渐发展至无法行走,先后到过北京、省各大医院求诊,效果不佳,连年复发,治疗花费7万多元。接诊时右脚肿胀,无法穿鞋,第一脚趾趾间关节刺痛,无法行走。采用本实施例之散剂,一天两次,每次两袋,早晚饭后服用,5天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病情好转,能穿鞋,正常走路,继续服用两个疗程,后回访无复发。
病例3:
孙某,男,44岁,烟台莱阳人。患者右脚五个脚趾刀割样疼痛3年之久。经诊断为继发性痛风,服用西药秋水仙碱、消炎痛等,找名医,用小偏方,多方求医效果不理想。服用本实施例的颗粒剂,一天两次,每次一袋,5天一个疗程,连服两个疗程后,右脚疼痛全部消失。本人每年随访两次,至今无复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常春藤、虎杖、纤毛婆婆纳、白术、川芎、蝉翼藤、天南星、白茅根、制川乌、吴茱萸、秦艽、女贞子、紫草、牡丹皮、细辛、路路通、五加皮、透骨草、独活、紫苏梗、桃仁、墨旱莲、续断、厚朴、地龙、桑葚、防风、栀子、桑寄生、绞股蓝、三棱、大青叶、何首乌、甘草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常春藤3-6份,虎杖8-13份,纤毛婆婆纳3-5份,白术11-15份,川芎5-10份,蝉翼藤2-5份,天南星4-9份,白茅根12-20份,制川乌10-16份,吴茱萸3-8份,秦艽5-12份,女贞子12-17份,紫草7-12份,牡丹皮4-9份,细辛15-20份,路路通10-15份,五加皮8-12份,透骨草2-5份,独活3-7份,紫苏梗11-14份,桃仁9-15份,墨旱莲3-6份,续断8-13份,厚朴3-5份,地龙1-3份,桑葚5-10份,防风5-10份,栀子13-16份,桑寄生3-10份,绞股蓝8-13份,三棱3-5份,大青叶1-3份,何首乌5-10份,甘草9-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常春藤6份,虎杖8份,纤毛婆婆纳3份,白术15份,川芎5份,蝉翼藤3份,天南星5份,白茅根12份,制川乌16份,吴茱萸3份,秦艽12份,女贞子12份,紫草10份,牡丹皮9份,细辛15份,路路通15份,五加皮8份,透骨草5份,独活3份,紫苏梗14份,桃仁9份,墨旱莲6份,续断8份,厚朴5份,地龙1份,桑葚10份,防风5份,栀子16份,桑寄生10份,绞股蓝8份,三棱5份,大青叶1份,何首乌10份,甘草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常春藤4份,虎杖10份,纤毛婆婆纳4份,白术13份,川芎6份,蝉翼藤4份,天南星8份,白茅根20份,制川乌10份,吴茱萸8份,秦艽5份,女贞子17份,紫草12份,牡丹皮4份,细辛20份,路路通10份,五加皮12份,透骨草2份,独活7份,紫苏梗11份,桃仁15份,墨旱莲3份,续断13份,厚朴3份,地龙3份,桑葚5份,防风10份,栀子13份,桑寄生3份,绞股蓝13份,三棱3份,大青叶3份,何首乌5份,甘草9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常春藤5份,虎杖12份,纤毛婆婆纳3份,白术12份,川芎9份,蝉翼藤4份,天南星7份,白茅根13份,制川乌11份,吴茱萸4份,秦艽6份,女贞子13份,紫草7份,牡丹皮5份,细辛18份,路路通11份,五加皮9份,透骨草4份,独活6份,紫苏梗12份,桃仁13份,墨旱莲4份,续断9份,厚朴4份,地龙2份,桑葚6份,防风6份,栀子14份,桑寄生5份,绞股蓝10份,三棱4份,大青叶2份,何首乌6份,甘草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常春藤4份,虎杖11份,纤毛婆婆纳4份,白术14份,川芎8份,蝉翼藤3份,天南星6份,白茅根17份,制川乌15份,吴茱萸7份,秦艽11份,女贞子16份,紫草8份,牡丹皮8份,细辛16份,路路通14份,五加皮11份,透骨草3份,独活5份,紫苏梗13份,桃仁14份,墨旱莲5份,续断12份,厚朴3份,地龙1份,桑葚10份,防风9份,栀子13份,桑寄生7份,绞股蓝11份,三棱3份,大青叶1份,何首乌10份,甘草12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常春藤6份,虎杖9份,纤毛婆婆纳5份,白术12份,川芎7份,蝉翼藤5份,天南星9份,白茅根15份,制川乌12份,吴茱萸5份,秦艽9份,女贞子15份,紫草9份,牡丹皮7份,细辛19份,路路通13份,五加皮10份,透骨草4份,独活4份,紫苏梗11份,桃仁11份,墨旱莲5份,续断10份,厚朴5份,地龙3份,桑葚8份,防风8份,栀子14份,桑寄生9份,绞股蓝12份,三棱5份,大青叶3份,何首乌8份,甘草13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常春藤3份,虎杖8份,纤毛婆婆纳5份,白术15份,川芎7份,蝉翼藤2份,天南星4份,白茅根19份,制川乌14份,吴茱萸6份,秦艽7份,女贞子14份,紫草9份,牡丹皮6份,细辛17份,路路通13份,五加皮10份,透骨草4份,独活4份,紫苏梗11份,桃仁11份,墨旱莲5份,续断10份,厚朴5份,地龙3份,桑葚8份,防风8份,栀子14份,桑寄生4份,绞股蓝9份,三棱5份,大青叶3份,何首乌8份,甘草14份。
9.权利要求3-8任一所述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重量组分取何首乌、白术、细辛、桑葚外的各药材,加药材总重量的10-12倍的水,浸泡45-60分钟后,煎煮1次,煎煮时间2小时,滤过后,加药材总重量的12-13倍的水,煎煮第2次,煎煮时间3小时,滤过后,加药材总重量的14-15倍的水,煎煮第3次,煎煮时间4小时,滤过后,合并3次滤液,120目滤过,滤液加热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得浓缩液,备用;
(2)按照重量组分取何首乌、白术、细辛,粉碎为粗粉,混匀,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备用;
(3)按照重量组分取桑椹,洗净后浸入5倍量的80-9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5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1)—(3)制得的浓缩液、水溶液混合后干燥,制成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或散剂。
10.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痛风药物中的应用。
CN201510747097.7A 2015-11-06 2015-11-06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2139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47097.7A CN105213906A (zh) 2015-11-06 2015-11-06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47097.7A CN105213906A (zh) 2015-11-06 2015-11-06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3906A true CN105213906A (zh) 2016-01-06

Family

ID=54983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47097.7A Pending CN105213906A (zh) 2015-11-06 2015-11-06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1390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3485A (zh) * 2016-04-23 2016-06-15 汪琴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
CN105998870A (zh) * 2016-08-02 2016-10-12 赵玉新 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6728391A (zh) * 2017-03-02 2017-05-31 梅会康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药酒
CN107714987A (zh) * 2017-11-27 2018-02-23 安徽恒海生态农业观光园有限公司 一种除痹除湿的中草药组合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0888A (zh) * 2013-12-19 2014-04-02 王星月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水蜜丸及制备方法
CN104383363A (zh) * 2014-11-28 2015-03-04 陈敦华 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25938A (zh) * 2015-05-18 2015-08-12 张仙娥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0888A (zh) * 2013-12-19 2014-04-02 王星月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水蜜丸及制备方法
CN104383363A (zh) * 2014-11-28 2015-03-04 陈敦华 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25938A (zh) * 2015-05-18 2015-08-12 张仙娥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3485A (zh) * 2016-04-23 2016-06-15 汪琴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
CN105998870A (zh) * 2016-08-02 2016-10-12 赵玉新 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6728391A (zh) * 2017-03-02 2017-05-31 梅会康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药酒
CN107714987A (zh) * 2017-11-27 2018-02-23 安徽恒海生态农业观光园有限公司 一种除痹除湿的中草药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50517B (zh)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
CN103638451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3906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818B (zh) 一种治疗乳腺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0619A (zh) 一种治疗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5037A (zh) 一种治疗风湿蕴毒型慢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04494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药物
CN103690799B (zh) 一种治疗脑梗塞的中药制剂
CN102406893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成药
CN106177268A (zh) 一种治疗阳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27285A (zh) 一种用于治疗胃窦炎的药物
CN105381410A (zh) 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制剂
CN104524096B (zh) 一种治疗肝肾亏虚型痛经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8701A (zh) 一种胃结石碎石后护理治疗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4720A (zh) 一种排石通淋的中药组合物
CN102552824B (zh) 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中成药
CN103845583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1095922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8714173B (zh) 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湿热瘀阻证的中药组合物、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441A (zh)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6692A (zh) 一种用于胆结石术后恢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8681A (zh) 一种治疗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药物与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8830A (zh) 一种治疗骨病及皮肤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6783A (zh) 一种治疗慢性阑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491556B (zh)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前列腺增生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