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0074A - 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0074A
CN101310074A CNA2007800000813A CN200780000081A CN101310074A CN 101310074 A CN101310074 A CN 101310074A CN A2007800000813 A CNA2007800000813 A CN A2007800000813A CN 200780000081 A CN200780000081 A CN 200780000081A CN 101310074 A CN101310074 A CN 101310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ing
vertical yarn
singly
vertical
ground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00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川胜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Fel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Fel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Fel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Fel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10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00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7/00Other details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7/08Felts
    • D21F7/083Multi-layer felt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其具有较大的空隙量,并且抗压缩性和从压缩状态恢复的性能优异,而且能简单地制造。多织基布具有包含沿厚度方向叠置的纬线层(3,4)的多层结构,并由重复的单位组织构成,所述单位组织由多织部和单织部构成,在所述多织部中经线(11)以使纬线层(3,4)成一体的方式与纬线层(3,4)交织,在所述单织部中分别与纬线层(3,4)交织的经线(12,13)沿厚度方向叠置,以形成一叠单织织布层。

Description

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该多织基布具有其中多层纵向纱线相互垂直对准的复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压制部分中使用的用于除水纤维纸幅(web)的造纸毡有时包括多层纵向纱线以使得其内的空隙量最大,从而提高毡的输水性能。这样的基布可通过层压多个单独的编织布片或通过将基布编织为多织布而形成。
双织布为这种多织布的最常见形式。多层布置的纵向纱线中的每一纱线均与横向纱线编织在一起,且这种多织布的最常见形式为其中所述两层中的每一层的每一纵向纱线均与横向纱线编织在一起的双织布(参见专利文献#1和#2)。也公知三织布和四织布(参见专利文献#3)。公知的层压基布包括那些具有两层单织布片的基布以及那些具有彼此层压的单织布和双织布的基布(参见专利文献#4和#5)。还公知其它的结构(参见专利文献#6和#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5-476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9-318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25428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0-25698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5-20081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许361541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许31658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实现的任务
然而,在其中每层的每一纵向纱线均与横向纱线交织的所述多织基布中,空隙量的增大不象人们从纵向纱线的层数所期望的那样多,而且对使用过程中由于压缩载荷而产生的陷缩(collapsing)的抵抗力以及在该压缩载荷去除后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能力不象理想地那样高。因此,人们认为在空隙量、抗压缩性以及从压缩状态恢复的能力方面,层压结构要优于多织结构。但是,层压结构需要更多的构造工作,这是因为每个布片都必须单独编织,而且在制造过程中使各个布片相互对准有些难度。而且,使用一对单织布片的简单两层结构不能提供理想的空隙量,这取决于每一布片的编织结构。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该多织基布可具有大的空隙量、高的抗压缩性以及从压缩状态恢复的有利性能,并且能以简单方式制造。
实现所述任务的手段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该多织基布具有相互垂直对准的多层纵向纱线,并包括:重复的单位组织(unitpattern),所述单位组织均包括多织部和单织部,所述多织部由横向纱线与多层纵向纱线交织从而使不同层的纵向纱线相互结合而形成,所述单织部由横向纱线与各层的纵向纱线交织从而形成多个层压的单织布片而形成。
因为所述单织部由层压多个单织层形成,从而可确保大的空隙量,同时能提高抗压缩性以及从压缩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能力。同时,在每个多织部中,所述横向纱线将所述纵向纱线保持在合适位置,从而防止每个单织部的单织层之间的相对偏移。因此,简化了制造过程。
如果具有相互垂直对准的两层纵向纱线,则每一多织部可由每一横向纱线均与两层纵向纱线交织而形成。如果具有相互垂直对准的三层或更多层纵向纱线,所述多织部可通过每一横向纱线均与所有层的纵向纱线或仅与部分层的纵向纱线交织而形成。
本发明的效果
因此,根据本发明,因为所述基布可具有大的空隙量、高的抗压缩性以及从压缩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有利性能,并且能以简单方式制造,所以能在经济地制造这样的造纸毡中得到很大优势,该造纸毡要求能在造纸机的压制部分中接收大量的水。通过适当地选择多织部与单织部之比,可随意调节空隙量,并且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制造满足在造纸机的一部分中使用的特定要求的布。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毡用基布的一实施方式沿着纵向平面剖取的剖面图;
图1B为示出了变型实施方式的类似于图1A的视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的毡用基布的另一实施方式沿着纵向平面剖取的剖面图;
图2B为示出了变型实施方式的类似于图2A的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毡用基布的又一实施方式沿着纵向平面剖取的剖面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毡用基布的又一实施方式沿着纵向平面剖取的剖面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毡用基布的又一实施方式沿着纵向平面剖取的剖面图;
图6A为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沿着横向平面剖取的简化剖面图;
图6B为从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变型的实施方式沿着横向平面剖取的简化剖面图;
图7A为从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变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沿着横向平面剖取的剖面图;
图7B为从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变型的又一实施方式沿着横向平面剖取的剖面图;
图7C为从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变型的又一实施方式沿着横向平面剖取的剖面图;
图7D为从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变型的又一实施方式沿着横向平面剖取的剖面图;
图8A为从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变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沿着横向平面剖取的剖面图;
图8B为从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变型的又一实施方式沿着横向平面剖取的剖面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毡用基布的又一实施方式沿着纵向平面剖取的剖面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沿着横向平面剖取的简化剖面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毡用基布的又一实施方式沿着纵向平面剖取的剖面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沿着横向平面剖取的剖面图;
图13A为示出了图1A和图1B所示的毡基布的总体结构的简化剖面图;
图13B为示出了图1A和图1B所示的毡基布的另一可能总体结构的简化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1,31,41,51,71,91基布
2无纺布
3,4,72-74纵向纱线
11-13,22-26,32-35,42-47,52-60,81-84,92-96横向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A至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毡基布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基布1用于通过与无纺布层2层压结合而形成造纸毡,并设有相互叠置的两层纵向纱线,这两层纵向纱线包括位于纸侧5的第一纵向纱线3以及位于机器侧6的第二纵向纱线4。该布是在织布机上编织的,其中纵向纱线3、4用作纬纱而横向纱线11至13用作经纱。纵向纱线3、4也称为机器方向(MD)的纱线,而横向纱线11至13也称为机器横向(CMD)的纱线。
在图1A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基布1由重复的单位组织形成,每个单位组织均包括一多织部和一单织部,该多织部由横向纱线11与两层纵向纱线3和4交织而成,该单织部由横向纱线12、13与这两层纵向纱线3和4中的对应一层交织从而形成两层相互叠置的单织布片而形成。每个多织部以及每个单织部都包括单个横向纱线(如在平面图中见到的那样)。在此情况下,形成多织部的横向纱线11从一个横向纱线到下一个横向纱线以相同的方式相对于纵向纱线布置。在图1B示出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形成多织部的横向纱线11从一个横向纱线到下一个横向纱线以相对于纵向纱线3和4交替的方式布置。这提高了基布结构的均匀性。在任一情况下,基布1都包括两层纵向纱线3和4,且多织部和单织部以交替的方式布置。
在图2A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基布21包括重复的单位组织,每个单位组织均包括一多织部和一对单织部,该多织部由两层纵向纱线3和4以及与这两层纵向纱线3和4交织的横向纱线22形成,所述单织部由多个横向纱线23、24、25、26均以与另一层的对应横向纱线垂直对准的方式与对应层的纵向纱线交织而形成。每个单位组织都包括与单个横向纱线相对应的多织部以及沿着纵向纱线的长度相并置的、均与一对横向纱线相对应的一对单织部。在此情况下,各多织部的横向纱线22也与下一单位组织的横向纱线相同地布置。在图2B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多织部的横向纱线从一个单位组织到下一个单位组织地反相。而且,各单位组织的单织部的横向纱线与下一单位组织的单织部的横向纱线对称,而不是以相同顺序。这也提高了基布结构的均匀性。在任一情况下,在各相邻对多织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单织部。
在图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基布31包括重复的单位组织,每个单位组织均包括一对多织部和一单织部,所述一对多织部由布置成两层的纵向纱线3和4以及均与这两层纵向纱线交织的一对横向纱线32和33形成,所述单织部由横向纱线34和35以与另一层的对应纵向纱线交织的横向纱线垂直对准的方式与各层的纵向纱线交织而形成。每个单位组织均包括与沿着纵向纱线的长度并排布置的一对横向纱线相对应的一对多织部和与每个纵向纱线层的单个横向纱线相对应的单织部。换言之,在基布31中,在各相邻对单织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多织部。
在图4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基布41包括重复的单位组织,每个单位组织均包括一对多织部和一对单织部,所述一对多织部由布置成两层的纵向纱线3和4以及并排地与这两层纵向纱线3和4交织的一对横向纱线42和43形成,所述一对单织部由成对横向纱线44、45、46、47以与另一层的纵向纱线交织的另一对横向纱线垂直对准的方式与各层的纵向纱线交织而形成。每个单位组织均包括与沿着纵向纱线的长度并排布置的一对横向纱线相对应的一对多织部和也与各层的沿着纵向纱线的长度并排布置的一对横向纱线相对应的一对单织部。换言之,在基布41中,一对多织部和一对单织部以交替的方式设置。如容易理解的那样,连续的多织部的数量以及连续的单织部的数量可以大于二,并且可以彼此不同。
在图5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基布51包括重复的单位组织,每个单位组织均包括一多织部以及四个单织部,所述多织部由布置成两层的纵向纱线3和4以及与这两层纵向纱线交织的单个横向纱线52形成,所述四个单织部由四个横向纱线以与其它层的横向纱线垂直对准的方式与各层的纵向纱线交织而形成。每个单位组织均包括与单个横向纱线相对应的多织部以及四个单织部,对每个纵向纱线层而言,每个单织部都包括单个横向纱线。
在以这种方式编织的任一基布1、21、31、41和51中,因为单织部基本上包括多层单织布片,从而可使得基布的空隙量最大,同时可提高抗压缩性以及从被压缩状态恢复的能力。而且,因为多织部的横向纱线使上下层的纵向纱线一体地结合,从而可以避免单织部中这两层之间的任何偏移。
多织部和单织部的可能布置,特别是沿着各单位组织的纵向布置多少个多织部和单织部,不限于图1至图5所示的布置,而是存在多种其它可能模式。如果每个单位组织中的单织部的比例增大,则基布的空隙量增大,从而抗压缩性以及从压缩状态恢复的能力提高。相反,如果每个单位组织中的多织部的比例增大,则能更好地控制不同层的单织部之间的偏移。因此,应当根据造纸机的对应部分的状况以及所需基布的性质来适当地选择所述比例。
图6A至图8B为图1A和图1B所示基布的简化横向剖面图。这些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多织部和单织部内,横向纱线与纵向纱线交织的方式的各种实施例,并且这不仅可应用于图1A和图1B所示的布置,而且还可应用于多织部和单织部的各种其它不同布置(包括图2A至图5所示的布置)。
在图6A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形成多织部或者说与垂直对准的两层纱线交织的横向纱线11穿过第一纵向纱线3上方(纸侧5)、第一纵向纱线3和第二纵向纱线4之间,并穿过第二纵向纱线4下方(机器侧6)。然后,横向纱线11穿过第一纵向纱线3和第二纵向纱线4之间,并穿过第一纵向纱线3上方。
另一方面,形成单织部或者说与所述两层中的对应一层的纵向纱线3、4交织的横向纱线12、13中的每个横向纱线都以平织布编织。这两层横向纱线12、13以对称的方式分别与纵向纱线3、4交织。在横向纱线12从其上方穿过的(上)第一纵向纱线3的紧下方,另一横向纱线13穿过(下)第二纵向纱线4的下方。相反,在横向纱线12从其下方穿过的(上)第一纵向纱线3的紧下方,另一横向纱线13穿过(下)第二纵向纱线13的上方。
在图6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用于每个单织部的横向纱线12和13以平织布编织,但是分别按照对于上纵向纱线3和下纵向纱线4来说相同的模式编织,使得横向纱线12、13相互不对称。在横向纱线12从其上方穿过的(上)第一纵向纱线3的紧下方,另一横向纱线13同样穿过(下)第二纵向纱线4的上方。类似地,在横向纱线12从其下方穿过的(上)第一纵向纱线3的紧下方,另一横向纱线13同样穿过(下)第二纵向纱线4的下方。
在图7A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形成单织部的一部分的上横向纱线12以3/1的组织穿过三个连续的上纵向纱线3下方,然后穿过接下来的单个上纵向纱线3上方。同样,形成单织部的另一部分的下横向纱线13以1/3的组织穿过单个下纵向纱线4下方,然后穿过接下来的三个连续的下纵向纱线4上方。这样,上横向纱线12和下横向纱线13以相互对称的模式编织。换言之,每个单织部的横向纱线与每四个纵向纱线交织。
在图7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形成各单织部的上横向纱线12和下横向纱线13分别以3/1和1/3的组织编织,但是在组织中彼此横向偏移两个纵向纱线3和4,从而以非对称的方式与纵向纱线3和4交织。
在图7C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形成各单织部的上横向纱线12和下横向纱线13分别以1/3和3/1的组织编织,这与以上实施方式相反,使得上横向纱线12和下横向纱线13以对称模式与纵向纱线3和4交织。
在图7D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形成单织部的上横向纱线12和下横向纱线13分别以1/3和3/1的组织编织,这与以上实施方式类似,但是在组织中彼此横向偏移两个纵向纱线,从而以非对称的方式与纵向纱线3和4交织。
在图8A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形成单织部的一部分的上横向纱线12以7/1的组织穿过七个连续的上纵向纱线3下方,然后穿过接下来的单个横向纱线3上方。同时,形成单织部的其余部分的下横向纱线13以1/7的组织穿过单个下横向纱线3下方,然后穿过接下来的七个连续的下纵向纱线3上方。上横向纱线12和下横向纱线13在组织中彼此横向偏移两个纵向纱线。换言之,各单织部的每个横向纱线均与每八个纵向纱线交织。
在图8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形成单织部的上横向纱线12和下横向纱线13分别以7/1和1/7的组织编织,这与以上实施方式类似,但是在组织中彼此横向偏移四个纵向纱线3和4。
横向纱线11与纵向纱线3和4在多织部中的交织方式不限于图6A至图8B所示的方式,而是存在多种其它可能的布置。例如,横向纱线11可穿过第一纵向纱线上方,穿过接下来的第一和第二纵向纱线之间,穿过与它们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纱线之间,然后穿过接下来的第二纵向纱线下方。
横向纱线12和13在单织部中与纵向纱线3和4的交织方式不限于图6A至图8B所示的方式,而是存在多种其它可能的布置。例如,横向纱线12可以以2/2的组织穿过两个纵向纱线下方,然后穿过随后的两个纵向纱线3上方。上层的横向纱线12和下层的横向纱线13还分别可以以相互不同的组织布置。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毡用基布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该毡由无纺布层2和基布71一体层压而成,且基布71包括彼此叠置的三层(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纵向纱线72、73和74。
基布71包括重复的单位组织,每个单位组织均包括多织部和单织部,所述多织部由横向纱线81与所有三层纵向纱线72、73和74交织而形成,而所述单织部由横向纱线82、83和84与这三层纵向纱线72、73和74中的每一层纱线交织从而形成相互叠置的三个平织布层而形成。
图10为图9所示的基布的简化横向剖面图。形成各多织部的横向纱线81穿过第一纵向纱线72上方、第一纵向纱线72和第二纵向纱线73之间、第二纵向纱线73和第三纵向纱线74之间、第三纵向纱线74下方、第二纵向纱线73和第三纵向纱线74之间、第一纵向纱线72和第二纵向纱线73之间,并穿过第一纵向纱线72上方。换言之,具有三层纵向纱线,而且每个单位组织的横向纱线穿过上纵向纱线上方、第三相邻的下纵向纱线下方,然后穿过另一第三相邻的上纵向纱线上方。
同时,形成各单织部的每个横向纱线82、83和84与对应层的纵向纱线72、73和74编织成平织布。横向纱线82、83和84与对应的纵向纱线72、73和74交织的方式不限于图6A至图8B所示的方式,而是存在其它可能的模式。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毡用基布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与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类似,基布91包括彼此叠置的三层(第一层、第二层以及第三层)纵向纱线72、73和74。在每一多织部中,横向纱线92中的一个横向纱线与上两层的纵向纱线72和73交织,而另一横向纱线93与下两层中的纵向纱线73和74交织,从而横向纱线92和93相互叠置。
图12为图11所示的基布的简化横向剖面图。形成每个多织部的一部分的上横向纱线92穿过第一纵向纱线72上方、第一纵向纱线72和第二纵向纱线73之间、第二纵向纱线73和第三纵向纱线74之间、第一纵向纱线72和第二纵向纱线73之间,并穿过第一纵向纱线72上方。形成多织部的其余部分的下横向纱线93穿过第一纵向纱线72和第二纵向纱线73之间、第二纵向纱线73和第三纵向纱线74之间、第三纵向纱线74下方、第二纵向纱线73和第三纵向纱线74之间,然后穿过第一纵向纱线72和第二纵向纱线73之间。换言之,具有三层纵向纱线,并且每个单位组织的横向纱线中的一个横向纱线穿过上纵向纱线上方、第二相邻的中间纵向纱线下方,然后穿过下一相邻的上纵向纱线上方,而同一单位组织的另一横向纱线穿过上述上纵向纱线紧下方的中间纵向纱线上方、第二相邻的下纵向纱线下方,然后穿过下一相邻的中间纵向纱线上方。
同时,形成各单织部的每个横向纱线94、95、96与对应层的纵向纱线72、73和74编织成平织布,从而形成三层平织布。横向纱线92、93和94与对应的纵向纱线72、73和74交织的方式不限于图6A至图8B所示的方式,而是存在其它可能的模式。
图13A和图13B为示出了图1A和图1B所示的毡1的总体结构的简化剖面图。图13A示出了示例性的环形毡,而图13B示出了示例性的端部开口(接缝)毡。
在图13B所示的实施例中,毡的每个末端都通过使纵向纱线3和4折回而形成有接缝环101和102,并且栓轴103穿过由接缝环101和102相互交叉形成的公共开口,从而连接毡的两端。因此,在将毡安装在造纸机上时,毡可以以具有两个末端的结构安装在机器上,且这两个端部可随后相互连接,从而便于将毡安装在造纸机上所涉及的工作。
具体而言,在这样的布置中,通过将形成多织部的横向纱线12a和13a放置在接缝环101和102附近,可以避免接缝环101和102基部的局部张紧,并且可以将接缝环101和102的形状保持为合适状态。具体而言,如果由多个短纤维和/或纤维丝形成各横向纱线12a和13a,则可牢固地保持无纺布,而且可使得接缝痕迹最小。
所描述的以上实施方式具有两层或三层纵向纱线,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而是还可应用于具有四层或更多层纵向纱线的其它形式的布中。
在图6A和图6B、图7A至图7D、图8A和图8B、图10和图11中,为了清楚示出横向纱线与纵向纱线交织的方式,形成多织部和单织部的横向纱线示出为具有不同的厚度,但是其并不一定对应于实际的厚度,可自由选择横向纱线的厚度。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布能提供大的空隙量、高抗压缩性,并且利于从压缩状态恢复,同时简化了制造过程,从而本发明的多织布在如下场合中非常有用,即:用于在造纸机的压制部分中使用的压制毡用基布、用于在形成部分(wire part)中使用的成形网、用于在干燥部分中使用的干燥帆布、用于在干燥毡中使用的干燥毡用基布以及其它造纸纸幅。

Claims (13)

1、一种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该多织基布具有相互垂直对准的多层纵向纱线,并包括:
重复的单位组织,所述单位组织均包括多织部和单织部,所述多织部由横向纱线与多层纵向纱线交织从而使不同层的纵向纱线相互结合而形成,所述单织部由横向纱线与各层的纵向纱线交织从而形成多个层压的单织布片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该多织基布包括两层纵向纱线,其中,各单位组织的多织部的横向纱线穿过上层的纵向纱线上方、下层的第二相邻纵向纱线下方,然后穿过所述上层的另一第二相邻纵向纱线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该多织基布包括两层纵向纱线,一多织部与一分层的单织部相互交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该多织基布包括两层纵向纱线,两个多织部与两个分层的单织部相互交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其中,形成分层的所述单织部的横向纱线以相同的模式分别与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对应纵向纱线交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其中,形成分层的所述单织部的横向纱线以互相对称的模式分别与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对应纵向纱线交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其中,多个分层的单织部插设在各相邻对多织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其中,多个多织部插设在各相邻对分层的单织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其中,各层所述单织部的横向纱线与对应层的各纵向纱线交织。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其中,各层所述单织部的横向纱线与对应层的每四个纵向纱线交织。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其中,各层所述单织部的横向纱线与对应层的每八个纵向纱线交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该多织基布包括三层纵向纱线,其中,各单位组织的多织部的纵向纱线穿过上层的当前纵向纱线上方、下层的第三相邻纵向纱线下方,然后穿过所述上层的另一第三相邻纵向纱线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该多织基布包括三层纵向纱线,其中,各单位组织的多织部的第一横向纱线穿过上层的当前纵向纱线上方、中间层的第二相邻纵向纱线下方,然后穿过所述上层的另一第二相邻纵向纱线上方,而同一单位组织的多织部的第二横向纱线穿过所述当前纵向纱线紧下方的所述中间层的纵向纱线上方、所述下层的第二相邻纵向纱线下方,然后穿过所述中间层的另一第二相邻纵向纱线上方。
CNA2007800000813A 2006-02-02 2007-01-30 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 Pending CN1013100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25558A JP4855089B2 (ja) 2006-02-02 2006-02-02 製紙用フェルト
JP025558/2006 2006-02-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0074A true CN101310074A (zh) 2008-11-19

Family

ID=38327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000813A Pending CN101310074A (zh) 2006-02-02 2007-01-30 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855089B2 (zh)
CN (1) CN101310074A (zh)
FI (1) FI121432B (zh)
WO (1) WO20070888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5089B2 (ja) * 2006-02-02 2012-01-18 日本フエルト株式会社 製紙用フェルト
JP2010150678A (ja) * 2008-12-24 2010-07-08 Nippon Felt Co Ltd 製紙用フェ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65214B2 (ja) 2019-12-06 2023-10-19 日本フエルト株式会社 製紙用シームフェル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78611B2 (ja) * 1988-03-11 1997-11-17 市川毛織株式会社 抄紙用ニードルフェルト
US6302155B1 (en) * 2000-07-14 2001-10-16 Albany International Ab Four-layer seamed press fabric
JP2002161492A (ja) * 2000-11-30 2002-06-04 Nippon Felt Co Ltd 製紙用複合ファブリック
JP2003013384A (ja) * 2001-06-29 2003-01-15 Nippon Felt Co Ltd 製紙用織物
JP3972120B2 (ja) * 2001-11-21 2007-09-05 日本フエルト株式会社 製紙用シームフェルト
JP4855089B2 (ja) * 2006-02-02 2012-01-18 日本フエルト株式会社 製紙用フェル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55089B2 (ja) 2012-01-18
FI20077128A (fi) 2007-08-22
JP2007204879A (ja) 2007-08-16
FI121432B (fi) 2010-11-15
WO2007088837A1 (ja) 2007-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28015C (en) Industrial two-layer fabric
JP4810229B2 (ja) 製紙機械用の多層布
US10590569B2 (en) Ultra-resilient fabric
CA2711024C (en) Ultra-resilient fabric
US7270152B2 (en) Industrial two-layer fabric
EP1630271B1 (en) Industrial Two-layer fabric
US7357157B2 (en) Industrial two-layer fabric
JP4869767B2 (ja) 繊維により高度に支持された安定な形成布
RU2005106358A (ru) Трехслойная формирующая ткань с двойной основой, 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ая оптимальные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бумажного полотна
JP2008528822A (ja) 多重の境界バインダーを有する三重層布
CN101310074A (zh) 用于造纸毡的多织基布
EP2899311B1 (en) Paper maker fabric
US8640741B2 (en) Woven papermaker fabric, in particular a forming fabric
JP2009024284A (ja) 製紙用プレスフェルト
RU2337187C2 (ru) Многослойная ткань
JPH0382891A (ja) 製紙用二重織物
GB2428693A (en) Woven papermaking fabric with se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