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1721A - 监控混合过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监控混合过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1721A
CN101291721A CNA2006800390364A CN200680039036A CN101291721A CN 101291721 A CN101291721 A CN 101291721A CN A2006800390364 A CNA2006800390364 A CN A2006800390364A CN 200680039036 A CN200680039036 A CN 200680039036A CN 101291721 A CN101291721 A CN 101291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inescent material
component
mixture
sample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90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F·斯维杰斯
A·L·劳尼科尼斯
J·克拉夫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CSIRO
Original Assignee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CSIR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AU20059045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AU2005904549A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CSIRO filed Critical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CSIRO
Publication of CN101291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17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20Measuring; Control or regulation
    • B01F35/21Measuring
    • B01F35/2131Colour or luminescenc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一种测定混合过程中组分间的混合程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a)混合至少两种组分和至少两种发光材料以形成混合物,其中将发光材料彼此单独地添加到混合物中,和其中每种发光材料具有唯一可检测的发光发射波长;b)检测由混合物样品发射的发光,其中发射的发光在所述发光材料的唯一可检测的发光发射波长下包括不同的发光强度;c)其中在唯一可检测的发光发射波长下的发光强度比和/或发光的绝对或相对强度表示出组分间的混合程度。

Description

监控混合过程的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和控制混合过程的方法。特别是,本发明的方法涉及在工业混合操作过程中和质量控制中使用发光材料。
发明背景
混合是包括在许多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操作。例如,在制造工业加工材料期间通常例行使用混合步骤,所述材料是标准化,无差别,可替换,可互换,以基本相同形式连续或分批加工,并可以大量或从多种源获得的。这类材料的实例包括初级产品如农产品或矿产品,和加工产品如制造材料、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
其中工业化生产过程包括混合步骤,就过程效率和最终产品质量而言,混合操作很重要。在这点上,制造商关注的某些混合包括产品一致性、过程可再现性、按比例扩大/按比例缩小变化、以及工艺参数和步骤的灵活性。能够控制这些方面通常需要很好地理解下面特定混合过程的机理和原理,其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要混合组分的性能。例如,可影响固体混合的一些性能包括粒度分布、堆积密度、真密度、颗粒形状、表面和流动特性、易碎性、湿度或固体的液体含量等等。对于混合液体和液体-固体,其它性能如液体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开始起作用。因此需要一种在工业混合过程中测量组分间的混合程度的方法,以便能够监测或优化混合过程。
US 4,442,017和US 4,238,384公开了向添加剂中加入荧光材料,所述添加剂通常在制造聚合热塑性材料期间与有机聚合物混合。该专利旨在教导添加荧光材料作为一种监测分布均匀性和/或聚合物混合物中添加剂预期浓度的方法。这些专利对于改善热塑性聚合物制造的质量控制有点用处,然而该公开的方法依赖于检测作为指示剂的荧光材料存在与否来检测成品聚合物材料或配料中是否存在添加剂。在包括混合的多组分过程中,制品的质量通常取决于组分的混合程度。测定过程中是否存在荧光材料并不能对此种混合程度提供有价值的了解。在这一方面,本发明设法改进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发明概述
一种测定混合过程中组分间的混合程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混合至少两种组分和至少两种发光材料以形成混合物,其中将发光材料彼此单独地添加到混合物中,和其中每种发光材料具有唯一可检测的发光发射波长;
b)检测由混合物样品发射的发光,其中发射的发光在所述发光材料的唯一可检测的发光发射波长下包括不同的发光强度;
c)其中在唯一可检测的发光发射波长下的发光强度比和/或发光的绝对或相对强度表示出组分间的混合程度。
在唯一可检测的发光发射波长下的发光强度比和/或发光的绝对或相对强度可以在激发后的特定时间下测量或在特定时间间隔内加以总结,并用于监测或优化混合过程。
发光材料可以在间隔位置彼此单独地添加到混合物或混合过程中,例如,它们可以作为不同的混合物组分部分添加。
由其检测到发射的发光的混合物样品可以是由混合物或与混合物一体的样品中提取的样品。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描述了标记物1和标记物2的相对信号强度(任意单位)对混合时间(秒)的曲线图。
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工序中混合程度的方法,其中该工序包括混合至少两种组分。因而该方法应当用于由一步混合的两种或多种组分组成的产品的工业品制造,或用于包括多步混合操作的工业品制造。该组分优选为通常用于制造其它工业加工材料或可用来制备高价值制品的工业加工材料。
在此使用的术语“工业加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种类的材料:
(a)建筑用材料,包括:
混凝土
水泥
木材
防腐处理木材
粘土和粘土制品
玻璃
结构塑料和聚合物
装饰塑料和聚合物
密封塑料和聚合物
复合材料
陶瓷
金属和金属合金
石膏
沥青
地沥青和地沥青混凝土
油漆
防腐蚀材料,如涂料
结构织物
(b)用于运输交通工具中结构和非结构用途的材料,所述运输交通工具包括汽车、摩托车、船、航空运输交通工具等,这种材料包括:
橡胶、硫化橡胶及其化合物
塑料
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陶瓷材料和陶瓷复合材料
复合型材料例如,但不限于,制动片
粘合剂、胶、(交通工具)胶接剂
金属和金属合金
玻璃
聚碳酸酯
油漆、内漆和底漆
精加工制品如研磨剂化合物,抛光剂和密封剂
防污材料和化合物
低摩擦材料和化合物
抗静电化合物
润滑剂
冷却材料和化合物
液压系统工作液
防腐添加剂和化合物
织物
(c)用于商品、组件、衣服和动产工业制造的材料,包括:
用作可移动介质基质的塑料和聚合物以及复合材料,所述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卡和电子芯片
用作计算机、电话、电池、和塑料器皿和组件、玩具基底材料的塑料和聚合物以及复合材料
玻璃
用于结构目的的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陶瓷
半导体
织物
(d)用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基物品制造的材料,包括:
陶瓷
塑料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元件如电路板、处理器和存储芯片
(e)用于商品、组件、和动产大规模工业包装的材料,包括:
纸板
塑料
织物
(f)用于第一产业和能源工业的材料,包括:
用作商业日用化学品和商品材料的散装材料
推进剂
高能材料
政治上敏感的材料和化学品
氰化物
前体化学品
核材料
集料
矿石和加工和半加工过的矿石
硝酸铵
其它硝酸盐
杀虫剂、除草剂及其它可能危险的材料
土壤改良剂
洗涤剂
在交易所中交换的矿产品和农产品
(g)政府管理的材料,包括:
药物及其前体
食品添加剂和产品
化妆品
酒精
由此根据以上列表,很显然本发明的方法涉及材料、制品或产品的制造过程,其中制造过程包括一种或多种混合操作,所述操作包括混合两种或多种可以以固态或液态存在的组分。
在此使用的术语“发光材料”是指由于在前非热能转移而显现荧光或磷光(光发射)的材料。
在根据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发光材料的实例包括:
(a)包括下列的发光有机材料:
芳族和杂芳族单体如芘、蒽、萘、荧光素、香豆素、联苯、萤蒽、二萘嵌苯、二氮蒽、菲、菲啶、吖啶、喹啉、吡啶、primulene、氯化丙锭(propidinium halide)、四唑、马来酰亚胺、咔唑、若丹明、萘酚、苯、氯化乙锭(ethidium halide)、ethyl viologen、胺荧、并五苯、1-2-二苯乙烯、对-三联苯、卟啉、三亚苯、7-羟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如丙烯酸-9-蒽基甲酯、丙烯酸-2-萘酯、9-乙烯基蒽、7-[4-(三氟甲基)香豆素]丙烯酰亚胺、2-苯基苯胺、2-氨基吡啶、双-N-甲基甲基吖啶硝酸盐、二乙酰基苯、苯二胺、甲菲定溴化物、甲基芘、2-萘酚、3-十八烷酰基伞形酮,
以商品名著称的荧光染料,如酸性黄14,吖啶橙,吖啶黄G,金胺O,天青A和B,钙黄绿素蓝,香豆素6、-30、-6H、-102、-110、-153、-480d,署红Y,伊文思蓝,赫希斯特33258,亚甲基蓝,光神霉素A,尼罗红,Oxonol VI,荧光桃红B,红荧烯,玫瑰红,Unalizarin,Thioflavin T,二甲酚橙,和它们的衍生物,如甲酚紫高氯酸盐,1,9-二亚甲基蓝,十二烷基吖啶橙溴化物,和
聚合物,如荧光聚酰亚胺,如聚(苯均四酸二酐-alt-3,6-二氨基吖啶),聚((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alt-硫堇,
发光共轭聚合物,如聚芴基,聚乙炔,聚亚苯基亚乙炔基,和聚亚苯基亚乙烯基,
发光掺杂剂官能化的聚合物,如聚(9-甲基丙烯酸蒽基甲酯),聚[(异丁烯酸甲脂-共-(荧光素O-丙烯酸酯)],聚[(异丁烯酸甲脂)共-(9-丙烯酸蒽基甲酯)],
(b)包括下列的发光金属络合物:
金属络合物发射体,如锌,金,钯,铑,铱,银,铂,钌,硼,铕,铟,钐,和稀土的各种各样常规配体络合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如双(8-羟基喹啉)合锌,(2,2’-二吡啶)二氯化钯(II),(2,2′-二吡啶)二氯化铂(II),氯双(2-苯基吡啶)合铑(III),8-羟基喹啉铝盐,锂四(8-羟基喹啉)合硼,三(二苯甲酰甲烷)一(5-氨基菲咯啉)合铕(III),三氯三(吡啶)合铱(III)。其它实施例公开在下列科学著作中:″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photophysics,photochemistry,electrochemistry,and chemiluminescence″:Coordination ChemistryReviews第84卷,1988年3月,第85-277页;″Metallated molecularmaterials of fluore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analogues″:CoordinationChemistry Reviews第249卷,9-10版,2005年5月,第971-997页;和″Luminescent molecular sensors based on analyte coordination totransition-metal complexes″,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第233-234卷,2002年11月1日,第341-350页,
(c)磷光体,包括下列(其中以下种类表示两者掺杂以及无掺杂的体系;即,例如,CaS:Tb,Cl是指CaS(无掺杂的),CaS:Tb-掺杂,和CaS:Cl-掺杂,并且其中任意一种稀土元素或共离子还表示任意的稀土元素和任意的共离子;即,其中例如CaO:Sm还表示CaO:Eu,CaO:Dy,CaO:Tm,CaO:Ce,CaO:Pr,CaO:Nd,CaO:Ho,CaO:Er,CaO:Tb,CaO:Gd,CaO:Yb,CaO:V,CaO:Mn,CaO:UO2,CaO:Cr,CaO:Fe,等等(其中Pr,Nd,Sm,Eu,Dy,Ho,Er,Tb,Gd,Tm,Yb为稀土元素的实例,而V,Mn,UO2,Cr,Fe为其它共离子的实例)
氧化物,如CaO:Eu,CaO:Eu,Na,CaO:Sm,CaO:Tb,ThO2:Eu,ThO2:Pr,ThO2:Tb,Y2O3:Er,Y2O3:Eu,Y2O3:Ho,Y2O3:Tb,La2O3:Eu,CaTiO3:Eu,CaTiO3:Pr,SrIn2O4:Pr,Al,SrY2O4:Eu,SrTiO3:Pr,Al,SrTiO3:Pr,Y(P,V)O4:Eu,Y2O3:Eu,Y2O3:Tb,Y2O3:Ce,Tb,Y2O2S:Eu,(Y,Gd)O3:Eu,YVO4:Dy,
硅酸盐,如Ca5B2SiO10:Eu,Ba2SoO4:Ce,Li,Mn,CaMgSi2O6:Eu,CaMgSi2O6:Eu/Mn,Ca2MgSi2O7:Eu/Mn,BaSrMgSi2O7;Eu,Ba2Li2Si2O7:Sn,Ba2Li2Si2O7:Sn,Mn,MgSrBaSi2O7:Eu,Sr3MgSi2O8:Eu,Mn,LiCeBa4Si4O14:Mn,LiCeSrBa3Si4O14:Mn,
卤代硅酸盐,如LaSiO3Cl:Ce,Tb,
磷酸盐,如YPO4:Ce,Tb,YPO4:Eu,LaPO4:Eu,Na3Ce(PO4)2:Tb,
硼酸盐,如YBO3:Eu,LaBO3:Eu,SrO.3B2O3:Sm,MgYBO4:Eu,CaYBO4:Eu,CaLaBO4:Eu,LaALB2O6:Eu,YAl5B4O12:Eu,YAl5B4O12:Ce,Tb,LaAl3B4O12:Eu,SrB8O13:Sm,CaYB0.8O3.7:Eu,(Y,Gd)BO3:Tb,(Y,Gd)BO3:Eu,
铝酸盐和镓酸盐,如YAlO3:Eu,YAlO3:Sm,YAlO3Tb,LaAlO3:Eu,LaAlO3:Sm,Y4Al2O9:Eu,Y3Al5O12:Eu,CaAl2O4:Tb,CaTi0.9Al0.1O3:Bi,CaYAlO4:Eu,MgCeAlO19:Tb,Y3Al5O12:Mn,
混杂的氧化物,如LiInO2:Eu,LiInO2:Sm,LiLaO2:Eu,NaYO2:Eu,CaTiO3:Pr,Mg2TiO4:Mn,YVO4:Eu,LaVO4:Eu,YAsO4:Eu,LaAsO4:Eu,Mg8Ge2O11F2:Mn,CaY2ZrO6:Eu,
卤化物和卤氧化物,如CaF2:Ce/Tb,K2SiF6:Mn,YOBr:Eu,YOCl:Eu,YOF:Eu,YOF:Eu,LaOF:Eu,LaOCl:Eu,(ErCl3)0.25(BaCl2)0.75,LaOBr:Tb,LaOBr:Tm,
CaS型硫化物,如CaS:Pr,Pb,Cl,CaS:Tb,CaS:Tb,Cl,
混杂的硫化物和氧硫化物,如Y2O2S:Eu,GdO2S:Tb,Na1.23K0.42Eu0.12TiSi5O13:xH2O:Eu,
高能转换物(up-converters);即发射高于它们吸收的能量的光子的化合物,如NaYF4:Er,Yb,YF3:Er,Yb,YF3:Tm,Yb。
(d)量子点;这些是发光性能取决于其粒子尺寸的纳米粒子材料,如金及其它金属纳米粒子。
在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发光材料是提供可量化的唯一发光响应的那些。这样的发光材料可以通过利用唯一激发或发射频率和强度,或它们发光的其它唯一性能如发光的延长持续时间来选择。
在其中本发明依赖能够跟踪两种或更多种发光材料发射强度的相对比的情形下,应用下列限制。对于每种发光材料,通过三个物理变量测定发光辉光的总体强度:(i)发光材料所吸收的照射光的程度(所谓的照射频率下的吸收系数);(ii)发光材料在发射频率下再传输吸收光的“量子效率”;和(iii)发光材料的“发光半衰期”;即在发光辉光减弱至其初始强度一半之前需要的时间。因为每种发光材料显示不同的(i)-(iii)值,通常将必须使用不同浓度的每种发光材料以保证在使用所用检测系统的最终混合物内获得可比强度。另外或者作为替代,可以改变照射发光材料或检测由发光材料产生的发射的条件。或者它们可以这样选择,以便在照射脉冲结束之后,以本领域中所知“选通”技术仅在特别的时间或时间间隔下测量发射强度。在此情况下,通常优选使用具有长发光持续时间的发光材料,因为这种材料可能在要混合的材料本底发光结束后发光,从而从观测数据中消除这些本底发光。
因为发光材料很少包含在制造过程中,它们在用于工业制品制造(例如工业加工材料)的组分中的天然存在是可忽略的。同样,因为大多数工业组分通常不显示相当大或长寿命的发光,由添加的发光材料带来的唯一发光响应不可能被其它发光情况影响。这样,添加根据本发明方法的发光材料可以用来使混合物组分具有唯一标识。
例如,在包括混合两种组分A和B的操作中,在组分A与组分B混合之前,可以将在使用的照射和测量条件下具有唯一发射光谱和强度的发光材料C添加到组分A中并混合。同样,组分B可以先与发光材料D混合,所述发光材料D在使用的照射和测量条件下具有不同于发光材料C的它自己唯一的发射光谱和强度。这样使组分A具有材料C的唯一发光响应和使组分B具有材料D的唯一发光响应。因此,可以实时监测组分A和B随后的混合,以便通过测量和比较发光材料A和B强度的相对比来测定在混合操作内任意一个瞬间下的混合程度。可以这样设计组分A中发光材料C的浓度和组分B中发光材料D的浓度,以便以最佳混合组合包含A和B的最终产品显示具有明确、预定比的A和B的强度。
使混合效率与A和B发射强度预期比相关联的优点在于,如果这些强度在最终混合物的随机取样批料中是唯一正确的,如果它们在所有其它此种随机取样的批料中也是正确的。这是因为在一部分混合物中过多或过少必然反映出在另一部分混合物中相应相反的情况。因此,在上面实例中,在一种随机样品中相对过多的发光材料C必然伴有在那个样品中过少的发光材料D。然后将混合误差量化为C和D每种的实际强度和预期强度的差,以及C∶D的预期比和实际比的差。后面的比在整个委托行为中对混合效率产生极灵敏且可量化的精确测量,因为C误差必然被相应的D误差放大。
相反,在US 4,442,017和US 4,238,384引用的方法中,仅仅使用了一种发光材料,这样仅能通过测量遍及许多随机取样批料的发射强度与预期平均发射强度的变化来测定混合效率。在此方法中,混合效率误差不会被如上放大,并且因此对实际混合效率比较不敏感。此外,为了确保适当混合,人们必须收集并测量很多的随机样品。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不必通过添加发光材料来赋予每种组分一种标识。同样,某些应用可能需要通过向组分中添加一种以上的发光材料来赋予组分一种标识。
因为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发光材料作为组分混合程度的指示剂,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本发明的方法,只要将发光材料单独地添加到组分中即可,也就是说,它们自己不是作为混合物添加或者在取得随后检测样品的相同点添加。
因此,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如上详述,在结合并混合组分之前,将发光材料单独添加到每种组分中并混合。或者,正好在结合并混合组分之前将发光材料添加到组分中。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在混合操作期间将发光材料分别添加到组分中。如以上所强调的,当实行时,应当要小心注意以便不能使发光材料在添加到组分中之前混合,或不能使发光材料在取得随后检测样品的相同点添加之前混合。对于后面这点,本发明的方法设想分别从彼此间隔的位置将发光材料添加到组分混合物中。当实行这一点时,优选在添加发光材料的位置之间的点取得检测样品。
本发明还设想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来测定在单个制造过程中的多个混合操作的混合程度。例如,在预混合两种组分以后需要添加第三种组分。本发明可用于测定在添加第三中组分之前的头两种组分的混合程度。同样,如果添加另一种发光材料与第三种组分,则还可以测定第三种组分的混合程度。
因为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发光材料是为了监测混合操作,因此可以适合地挑选发光材料,以致在混合操作期间或在制造工业制品时,即在进一步加工、储存、运输期间或在使用该产品期间,它们不有害地影响组分的物理性能或不与组分反应。
优选的发光材料是不轻易降解并由此能在受到加工条件后能够被检测的那些。优选发光材料的实例包括电子管(lamp)和阴极射线管磷光体,特别是稀土元素掺杂的磷光体。磷光体的发光性能随时间降低非常缓慢并且相对稳定,这样它们能在长时期内(例如,25-50年)可靠地和可再生地被检测到并且可以经受各种加工条件。
为了确保发光材料对于加工条件保持惰性,可以以化学或物理方式改性发光材料。例如,可以将发光材料以物理方式封装在覆盖套内。该套可以由聚合物如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聚乙烯或聚苯乙烯或蜡如石蜡、黄蜡、胶蜡、植物蜡等组成。发光材料与聚合物和蜡的封装方法在本领域是已知的。
在有些情况下,优选将组分改性以使发光材料与特定组分密切结合。例如,可以在混合操作前的工序中将发光材料涂覆到组分表面或加入到组分内。
因此,在混合之前,可以通过物理结合和/或化学结合将一种或多种发光材料加入到组分中或组分上。例如,物理结合可包括在组分的结构或结构组成内物理俘获发光染料分子、粒子或集料。
化学结合可包括在发光染料分子、粒子或集料和组分本身之间产生相互吸引作用。
发光材料是以可检测数量添加的。优选,由于与许多可使用的发光材料相关的成本,将这些材料以痕量使用、特别是连同低成本工业加工材料一起使用,这在经济上是有益且期望的。这里使用的术语“痕量”是指在有环境光存在下非光学可检测的发光材料数量。优选,按所有组分质量计,痕量为十亿分之一至小于0.1%。如果该方法用于监测制造过程的混合程度,所述制造过程包括多个混合步骤并且多种组分在过程期间的不同步骤下添加,则可以预先增加发光材料的用量,因为发光材料可以在制造过程中被稀释。因此,本发明方法中包括的发光材料的量将依赖于加工策略和组分性质。
优选本发明方法中存在的所有发光材料的量不会导致组分或组分混合物(或由此获得的产品)发荧光或发磷光。因此,尽管发光材料一混合就可以被检测到,但当通过肉眼观察时,它们并没有使组分、组分混合物(或由此获得的产品)具有任何视觉标识。因而,优选发光材料的存在不影响组分的常规物理性质。
本发明方法使用的发光材料的发光响应可以通过传统光谱装置来检测。例如,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测量。检测最经常需要除去要放入分光光度计中的混合物样品。这样检测通常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然而,电子学、光学和计算的新发展产生了便携式光谱仪,其具有能检测样品中痕量发光材料的灵敏度。此外,可以使用便携式光谱读数器,它能够不侵入区域检测,而不损害产品。这包括使读数器的探针沿着产品表面运行或将探针插入样品混合物中。因此,这样可以在整个表面上或在表面不同点上或在混合物中特定位置(locii)内进行取样。
例如,在实地或现场检测痕量发光材料的便携式读数器可包括连接到探针的便携式光谱仪和便携式光源,所述探针适用于在光源、光谱仪和样品之间双向传输光,同时排除环境光。
为了实地或现场的混合监测,便携式检测系统可包括:
i)在操作上连接到便携式计算机的便携式光源和便携式光谱仪;
ii)一端光学连接到光源和光谱仪而另一端具有尖端的便携式光纤探针,所述尖端配置成遮蔽来自样品的环境光;和
iii)通过便携式计算机可执行的计算机软件,当环境光由探针尖端遮蔽时,其用于控制光源和光谱仪以非破坏性地光学检测样品中的痕量发光材料。
该系统还可以包括通过便携式计算机可执行的计算机软件,以测定发光材料的发光响应比。
在此使用的术语“混合程度”是指在所述组分混合物中组分空间和/或物理分布的测量。
为了监测组分的混合程度,对于样品中的每种发光材料,检测每种添加的发光材料在使用的读数条件下的唯一发光响应。彼此对比参考单个响应以便获得样品内发光材料的相对比。材料之间的比表示每种发光材料在混合前和混合后的发光响应相对差。例如,将两种发光材料(A和B)以相同的量各自单独添加到两种不同的要混合的组分中。每种发光材料显示唯一发射光谱并且在这样的水平下加入,以致它们在使用的读数条件下显示它们各自发射的相同强度水平。在混合一定时间后,取得混合物样品并在使用的读数条件下测定发光材料A的强度为50%和测定发光材料B的强度为25%。可以根据A∶B(1∶0.5)的比认为组分的混合程度至少是仅仅完成了一半。在如上所述的系统中,A∶B的识别比为1∶1时将表明混合已经达到了相对均匀。
应当理解,在一些混合操作中,不必产生均匀混合物。本发明方法的一个优点是它向技术人员提供了测定混合程度的方法,以便可以测定不均匀混合的重要性和含意。生产需要混合材料的行业通常依赖混合设备制造商提供的额定时间来决定每种批料的混合时间。然而,额定的混合时间是非常粗略的测量,其不考虑也不能考虑以任意给定设备使用的材料、配料设计和批料大小的每种可能改变。
因此,对于特定的材料组合和批料大小,可以将单批料连续长时期混合,直到达到均匀性很久以后,从而导致生产没有效率。或者,对于特定的材料组合和批料大小,混合很可能在达到均匀之前终止,导致质量差。本发明提供了可以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实施方案。
另外或作为替代,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为特定的材料组合、或新的批料大小或新的配料设计提供了一种确立新的最佳混合步骤的方法。这样,不用监测每个批料,只要实施试验以确定给定混合物在何时能达到通常期待的均匀性。新方法的容易使用是指它是监测最初几种混合物的单一物质,以确立给定的批料大小、配料设计和设备部件的组合通常在何时能产生均匀性。
在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该方法提供一种快速且简单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混合质量很重要并且也许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有严格限制。因为当前一些测量均匀性的方法通常缓慢并且费力(例如,在混凝土生产中),它们实际上不能用于实地操作中(甚至是在其中需要确定或测量均匀性快速方法的生产中)。本发明的方法提供了一种确定混合达到均匀性的有效方法,其容易用于实地以及用于注重时间的生产环境中。
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还可以有利地作为识别或标记特定产品的方法,所述产品通过唯一混合操作生产。因而,产品质量与特定的制造商和混合过程有关。
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本发明还可以以不同的实施方案使用,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其它更加具体的应用详述如下:
(a)用于混凝土
混凝土是一种工业加工材料,它的质量非常依赖于其组分的混合。混凝土通常由水泥、粗和细集料和水组成。通常,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书进行混合规定时间。例如,用于建造桥、道路等类型的预拌混凝土通常在装有发动机的大约7,000升的水泥混合器中制备和混合,所述混合器安装在适当改变的卡车后面的顶上。混合这种混凝土的标准规程通常包括在设定转数或设定时间(通常4分钟)的指定速度下将其混合。
通常据说混凝土的最佳混合时间根据组分量(装载量)和“配料设计”(其包括所用组分的比率和性质和类型以及混合器本身设计方面的改变)改变。
至今,还没有供预拌混凝土制造商在它们操作中日常使用的测量均匀性的可用系统。这是指预拌混凝土制造商不得不使用搅拌时间的默认值,不允许改变装载量或使用材料的类型或改变使用材料的相对比。这导致不能最佳混合,要么装载混合太长时间,这减慢了生产,要么装载混合太短时间,导致产品将来可能失败。
此外,可控或不可控的常规改变(在正常公差内)可导致最佳混合时间改变。例如,组分含水量可以对最佳混合时间具有很大影响。这种改变是非线性的,意思是指不能根据制造商的建议时间容易地推出最佳混合时间。的确,即使任意一种变量的细微变化就可导致最佳配合时间以不可预知的方式改变。为了克服这种不足,本发明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快速而有效测量混合均匀性的方式,从而确定不同装载量和不同配料设计的最佳混合时间。
根据本发明,测定混凝土或水泥基样品中适当混合的方法可包括引入两种或更多种发光材料:将一种加入到一种组分中,如砂或细集料部分,而另一种加入到另一种组分中,如水泥部分。然后相互之间比较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以便确定样品混合有多好。例如,如果将发光材料大量加入到它们各自组分中以便它们完全混合时显示相同的各自发射振幅,然后进行混凝土或水泥-砂的混合直到它们各自测量的发射幅度与彼此相同的步骤为止。只有在那一步下整个样品才混合均匀。
(b)用于药品制造
可服用药品剂量通常需要精确量的活性成分。这只能通过与助剂和/或赋形剂的均匀混合并在要服用的单位剂量中确保活性对非活性成分的比率保持一致来实现。该过程对于极有效的活性成分是相当困难的,所述极有效的活性成分要求将少量活性物与相对大量的助剂和/或赋形剂混合。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在混合步骤期间应用药理学可接受量的发光材料,可以在批量水平以及在单位剂量水平例如片剂下容易地测定准确剂量。
(c)用于聚合物制造
在热塑性聚合物的制造期间,聚合树脂经常与各种添加剂如催化剂、颜料、稳定剂、润滑剂等混合。可以极大改变的添加剂分布能有害地影响得到的聚合物材料的质量。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向每种添加剂中施加单独的发光材料,制造商能够监测组分的混合程度,并且如果需要能够因此调节工艺参数。
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本发明还可以以不同的实施方案使用,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该方法可用来验证在工艺过程内的每个单个混合操作的均匀性。该方法可用来提供混合过程均匀度的连续输出。因此,一旦达到均匀性,可以终止混合过程并将批料移入到下一生产阶段。以此使用,该方法提供了一种使生产时间最小化和生产效率最大化的方法。
现在将本发明描述于下列实施例中。不应当把实施例看作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在以18转/分运行的WESTMIX 2.2立方尺水泥混合器中,将两种不同的发光标记物加入到产品级混凝土的标准试拌配方中。将标记物1(1g)与水作为混合物中的第一固体组分加入。然后按照标准混合说明,将砂砾(7.5kg)、砂(7.5kg)和水泥(5kg)按此顺序添加到水泥混合器中。然后添加标记物2(1g)并将混合物在最大旋转下混合4分钟。
在混合期间,使用适合的如上所述类型便携式读数器在混合物顶部随机位置上每20秒抽样每种标记物相对于基线的最大发射强度。在抽样过程期间,至多进行20次测量。计算中值数据点,并且在抽样测量期间还测定数据的统计散布(scatter)(即数据范围)。
标记物是如上所述类型的稀土元素磷光体;当使用250纳米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时,每种磷光体发射一系列波长的光。因此,当使用250nm波长的光照射时,标记物1发射580纳米(nm)、620nm和700nm波长的光,而标记物2在490nm和575nm下发射。因此标记物的发射波长彼此不重叠。
根据图1所示监测的发射强度,当中值发射最大值同时指示它们预期强度时,在大约3分钟以后混合物变得均匀。这仅仅是如果混合物是完全均匀的才可能。在后面搅拌时间内,它保持均匀。
此外,数据的统计散布在抽样期间连续变小直到大约3分钟,这证实已经确定了混合物均匀。统计散布以选定数据点显示的方括号中的数字显示在图1中。这些数字显示出在这些特定抽样测量期间最大强度数值的范围。在3分钟以后,标记物发射的绝对和相对最大强度以及它们的统计散布保持不变。因而,统计散布提供一种另外确认的量度,使用它可以测量混合物的均匀性。该测量可用作初次或二次量度。即,可以在抽样期间通过随时间积分数据散布来测量混合物的均匀性。当每单位时间的散布变化变为零时,则混合物是均匀的。
测定均匀性的标准方法是标题为“methods of Sampling andTesting Aggregates”的澳大利亚标准测试号AS 1141。该技术包括取得材料样品,用水洗去混合物的水泥部分,然后将样品分类成-4.75mm和+4.75mm的粒度分级。然后将由每种分类获得的材料量与混凝土的配料设计和与另一种从混合物中取得的样品相比。公差为±3%。应当理解,作为测定均匀性标准方法的澳大利亚标准(AS)1141的方法缓慢且费力的。此外,很明显AS1141完全不适合作为测定实地均匀性的方法。结果,它很少地在实验室中进行(并且从未在实地中有效)。
本发明彻底改善了AS 1141,因为它提供了多个可实时测量的用于测定均匀性的量度。这些量度不仅在混合物达到均匀性时一致,而且因为可用数据点的更大数值,本发明的方法在此方面更加具体;这反过来也是可能的,因为测量更加容易。
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上下文需要另有所指,单词“包括(comprise)”和变体如“comprises”和“comprising”将理解成意指包含所述的整体或步骤或整体组,然而并不排除任何其它的整体或步骤或整体组。
本说明书中对任何现有公开(或由其获得的信息)、或任何已知事物的参考,均不应视作在本说明书试图涉及的领域中,对这些现有公开(或由其获得的信息)或已知事物构成公知常识的承认、认可或任何形式的建议。

Claims (19)

1、一种测定混合过程中组分间的混合程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混合至少两种组分和至少两种发光材料以形成混合物,其中将发光材料彼此单独地添加到混合物中,和其中每种发光材料具有唯一可检测的发光发射波长;
b)检测由混合物样品发射的发光,其中发射的发光在所述发光材料的唯一可检测的发光发射波长下包括不同的发光强度;
c)其中在唯一可检测的发光发射波长下的发光强度比和/或发光的绝对或相对强度表示出组分间的混合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将发光材料作为不同的混合物组分部分彼此单独地添加到混合物中。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结合并混合组分之前,将发光材料单独地添加到组分中并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组分混合期间,在间隔位置处将发光材料彼此单独地添加到混合物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组分以固态存在。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检测步骤b)包括在添加发光材料的位置之间的点取得样品。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从混合物中提取检测步骤b)的混合物样品。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检测步骤b)的混合物样品与混合物是一体的。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发光材料选自由发光有机材料、发光金属配合物、磷光体和量子点组成的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发光材料是磷光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发光材料是稀土元素掺杂的磷光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发光材料以所有组分质量的十亿分之一至小于0.1%存在于混合物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使用便携式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步骤b)。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便携式检测系统包括:
i)在操作上连接到便携式计算机的便携式光源和便携式光谱仪;
ii)一端光学连接到光源和光谱仪而另一端具有尖端的便携式光纤探针,所述尖端配置成遮蔽来自样品的环境光;和
iii)通过便携式计算机可执行的计算机软件,当环境光由探针尖端遮蔽时,其用于控制光源和光谱仪以非破坏性地光学检测样品中的痕量发光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用于制造混凝土、药物或聚合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用于制造混凝土。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混合步骤a)包括两种组分,所述组分的每一种包括不同的稀土元素掺杂的磷光体,所述磷光体在混合组分之前被添加到组分中以形成混合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的方法,其中使用便携式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步骤b),并且其中样品与混合物是一体的。
19、一种基本上按照上文描述的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的方法。
CNA2006800390364A 2005-08-22 2006-08-22 监控混合过程的方法 Pending CN1012917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U2005904549 2005-08-22
AU2005904549A AU2005904549A0 (en) 2005-08-22 Method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of mixing process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1721A true CN101291721A (zh) 2008-10-22

Family

ID=37771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390364A Pending CN101291721A (zh) 2005-08-22 2006-08-22 监控混合过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305573B2 (zh)
EP (1) EP1924347B1 (zh)
JP (1) JP2009505109A (zh)
CN (1) CN101291721A (zh)
BR (1) BRPI0615193A2 (zh)
CA (1) CA2619702A1 (zh)
RU (1) RU2008110930A (zh)
TW (1) TW200730567A (zh)
WO (1) WO2007022570A1 (zh)
ZA (1) ZA20080170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6435A (zh) * 2014-08-22 2017-05-31 可耐福石膏两合公司 用于混合松散岩石材料的设备和方法
CN108072654A (zh) * 2017-12-29 2018-05-25 山东海奥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判断胶原辅料及辅料与主料混合均匀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13170A1 (de) * 2008-03-07 2009-09-10 Wobben, Aloys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s Mischungsverhältnisses von zwei oder mehr Komponenten
DE102008051973A1 (de) * 2008-10-16 2010-04-22 Vmi - Az Extrusion Gmbh Extrusions-Fördervorrichtung
JP5892375B2 (ja) 2011-06-30 2016-03-2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動圧軸受装置およびファン
US9869664B2 (en) * 2013-12-18 2018-01-16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Method for non-intrusive measurement of low water content in oil
JP2015152414A (ja) * 2014-02-14 2015-08-24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混合状態確認方法及び混合状態確認システム
JP2015152413A (ja) * 2014-02-14 2015-08-24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混合ミス検出方法及び混合ミス検出システム
CN106634205A (zh) * 2016-09-21 2017-05-10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量子点墨水利用率的方法
US11173664B2 (en) * 2017-04-24 2021-11-16 The Boeing Company Nanostructures for process monitoring and feedback control
ES2909393T3 (es) * 2017-05-19 2022-05-06 Basf Coatings Gmbh Sistema de producción para la preparación de formulaciones
DE102019110685A1 (de) * 2019-04-25 2020-10-29 Airbus Operations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homogenen härtbaren Harzmischung und eines duroplastischen Bauteils und dafür geeignete Vorrichtung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56498C3 (de) * 1971-11-13 1982-07-22 Klöckner-Humboldt-Deutz AG, 5000 Köl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unveränderten Mischung einzelner Komponenten mit vorbestimmten Mengenanteilen dieser Komponenten aus mehreren Grundstoffen und Regelein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4
US4238384A (en) * 1978-06-19 1980-12-09 Sandoz, Inc. Method of incorporating additives in polymeric materials
JPS59147626A (ja) * 1983-02-14 1984-08-24 Nishihara Environ Sanit Res Corp 槽内における液体の撹拌状況観測方法
AT392364B (de) * 1987-10-23 1991-03-25 Avl Verbrennungskraft Messtech Verfahren zum kalibrieren eines messgeraetes und anordn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US5674698A (en) * 1992-09-14 1997-10-07 Sri International Up-converting reporters for biological and other assays using laser excitation techniques
DE69421990T9 (de) * 1993-10-04 2011-05-26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System für die Kontrolle der Farbe gemischter Polymere mittels kontinuierlicher Farbemessung
AT401689B (de) * 1993-10-21 1996-11-25 Avl Verbrennungskraft Messte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mischen zweier ausgangslösungen
US5594179A (en) * 1995-11-06 1997-01-14 Marsh-Mcbirney, Inc. Tracer type flowmeter and method using two or more injected trace materials
US6004480A (en) * 1996-11-04 1999-12-21 Micron Technology, Inc. Phosphor manufacturing process employing auto feedback to control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US6060318A (en) * 1997-06-11 2000-05-09 Nalco Chemical Company Tracing of process additives in industrial ceramics applications
US6089458A (en) * 1997-10-17 2000-07-18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processing liquids, epoxy fabrication metho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radio frequency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involving a mixture of different liquids
US6297508B1 (en) * 1998-08-10 2001-10-02 Cryovac Inc. Method of determining authenticity of a packaged product
WO2001029539A1 (en) * 1999-10-20 2001-04-26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alyzing mixtures using fluorescence
GB0003641D0 (en) * 2000-02-17 2000-04-05 Astrazeneca Uk Ltd Mix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SE0000522D0 (sv) * 2000-02-17 2000-02-17 Astrazeneca Ab Mixing apparatus
GB0015453D0 (en) 2000-06-26 2000-08-16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ocalised audio data delivery
ATE373819T1 (de) * 2000-08-28 2007-10-15 Glaxo Group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on-line homogenitätsnachweis
EP1509753A2 (en) * 2002-05-09 2005-03-02 Euro-Celtique, S.A. Spectroscopic analyzer for blender
US7178896B2 (en) * 2003-01-29 2007-02-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rticle of manufacture including a two-part adhesive with a fluorescent dye and method of making
US20040175821A1 (en) * 2003-03-07 2004-09-09 Ehman Michael F. Integrated photodetector for heavy metal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analysis
CN102818793A (zh) * 2005-05-10 2012-12-12 数据跟踪Dna控股公司 使用发光标记物的痕量结合高分辨度地跟踪工业过程材料
DE102008013170A1 (de) * 2008-03-07 2009-09-10 Wobben, Aloys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s Mischungsverhältnisses von zwei oder mehr Komponente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6435A (zh) * 2014-08-22 2017-05-31 可耐福石膏两合公司 用于混合松散岩石材料的设备和方法
CN108072654A (zh) * 2017-12-29 2018-05-25 山东海奥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判断胶原辅料及辅料与主料混合均匀的方法
CN108072654B (zh) * 2017-12-29 2020-10-16 山东海奥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判断胶原辅料及辅料与主料混合均匀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619702A1 (en) 2007-03-01
WO2007022570A1 (en) 2007-03-01
EP1924347A1 (en) 2008-05-28
TW200730567A (en) 2007-08-16
EP1924347A4 (en) 2012-05-23
RU2008110930A (ru) 2009-09-27
JP2009505109A (ja) 2009-02-05
US20090303473A1 (en) 2009-12-10
EP1924347B1 (en) 2014-09-24
US8305573B2 (en) 2012-11-06
ZA200801709B (en) 2008-11-26
BRPI0615193A2 (pt) 2016-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1721A (zh) 监控混合过程的方法
US9361561B2 (en) High-resolution tracking of industrial process materials using trace incorporation of luminescent markers
Abdelhameed et al. Photochromic and fluorescent ink using photoluminescent strontium aluminate pigment and screen printing towards anticounterfeiting documents
Sun et al. Photoluminescent sensing vesicle platform self-assembled by polyoxometalate and ionic-liquid-type imidazolium gemini surfactants for the detection of Cr3+ and MnO4− ions
CN102703081B (zh) 水溶性稀土掺杂四氟钆钠荧光标记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9669A (zh) 一种具有多色发光光谱的复合上转换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ond et al. Characterisation of dispersed phosphor particles for quantitative photoluminescence measurements
CN102666425B (zh) 大宗货物的定性及定量识别方法
CN101104805A (zh) 稀土掺杂磷酸镧纳米发光颗粒的制备方法
Lu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temperature sensitive paint based on Eu (DBM) 3phen as probe molecule
Shyamal et al.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based highly selective ‘turn-off’fluorogenic chemosensor for robust quantification of explosive picric acid in aqueous and solid states
Jia et al. N, Cl-doped carbon dots for fluorescence and colorimetric dual-mode detection of water in tetrahydrofuran and development of a paper-based sensor
CN114891499A (zh) 一种湿度敏感不可逆荧光防伪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U2006284515B2 (en) Method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of mixing processes
CN109705868A (zh) 一种全光谱上转换纳米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
Flessau et 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 in different ethylene glycols
TWI431309B (zh) 加入微量發光標記之工業製程材料的高解析追蹤
CN102140345A (zh) 一种用于时间分辨多色荧光标记的稀土掺杂氟化钆纳米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U2011205055A1 (en) High-resolution tracking of industrial process materials using trace incorporation of luminescent markers
CN109251214A (zh) 一种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S6313710A (ja) セメントの混練状態判定方法
CN109884024A (zh) 一种可检测水中PAHs的基于针孔式过滤器的三维SERS基底的制备方法
DE3812746A1 (de) Biologischer bodenaufbaustof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