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0109B - 锅炉 - Google Patents

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0109B
CN101290109B CN2008100929525A CN200810092952A CN101290109B CN 101290109 B CN101290109 B CN 101290109B CN 2008100929525 A CN2008100929525 A CN 2008100929525A CN 200810092952 A CN200810092952 A CN 200810092952A CN 101290109 B CN101290109 B CN 1012901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ank body
transfer pipe
mentioned
body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29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0109A (zh
Inventor
大久保智浩
大久保恭辅
角宗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u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ur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ur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ur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90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0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0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0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21/00Water-tube boilers of vertical or steeply-inclined type, i.e. the water-tube sets being arranged vertically or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 F22B21/34Water-tube boilers of vertical or steeply-inclined type, i.e. the water-tube sets being arranged vertically or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built-up from water tubes grouped in panel form surrounding the combustion chamber, i.e. radiation boi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23/00Water-tube boilers built-up from sets of spaced double-walled water tubes of return type in unilateral abutting connection with a boiler drum or with a header box, i.e. built-up from Field water tubes comprising an inner tube arranged within an outer unilaterally-closed tube
    • F22B23/04Water-tube boilers built-up from sets of spaced double-walled water tubes of return type in unilateral abutting connection with a boiler drum or with a header box, i.e. built-up from Field water tubes comprising an inner tube arranged within an outer unilaterally-closed tube the water-tube, i.e. Field-tube, sets being vertical or substantially vert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21/00Water-tube boilers of vertical or steeply-inclined type, i.e. the water-tube sets being arranged vertically or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 F22B21/02Water-tube boilers of vertical or steeply-inclined type, i.e. the water-tube sets being arranged vertically or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built-up from substantially straight water tubes
    • F22B21/04Water-tube boilers of vertical or steeply-inclined type, i.e. the water-tube sets being arranged vertically or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built-up from substantially straight water tubes involving a single upper drum and a single lower drum, e.g. the drums being arranged transverse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kind or type of steam boiler
    • F22B37/10Water tub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kind or type of steam boiler
    • F22B37/10Water tub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F22B37/16Return be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Suppl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锅炉,该锅炉具备:多个传热管,以圆筒状排列在上部集管件与下部集管件之间,构成传热管列;圆筒状的罐体罩,设在上述上部集管件与上述下部集管件之间,包围上述传热管列;隔热部件,配置在上述传热管列与上述罐体罩之间的间隙的既定的区域中。

Description

锅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蒸气锅炉、温水锅炉、热媒锅炉、以及废热锅炉及排气锅炉在内的各种锅炉。特别涉及具备罐体的多管式的锅炉,该罐体具有以圆筒状排列并将上部集管件与下部集管件之间连结的多个垂直传热管、和在以圆筒状排列的多个垂直传热管的周向的至少一部分上设在相邻的垂直传热管的间隙中的纵翅片。
本申请对在2007年4月20日提出的日本特许申请第2007-112229号主张优先权,这里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多管式的锅炉,已知有在特开平2-75805号公报(图1~图3)中公开的结构。在这种锅炉的罐体上,在以环状形成的上部集管件与下部集管件之间设有多个水管。这多个水管在上部集管件及下部集管件的周向上排列为一列或两列。在具备这样的水管列的罐体中,将内侧的水管列的更内侧作为燃烧室,将内侧的水管列的外侧作为燃烧气体流路。
如果使燃料燃烧以从设置在罐体上部的燃烧器朝向燃烧室内产生火焰,则燃烧气体在燃烧室的下部反转,通过内侧的水管列与外侧的水管列之间、或者外侧的水管列与罐体罩之间,作为排气被从罐体上部向烟道排出。在此期间,燃烧气体与各水管内的水热交换,由此将各水管内的水加热。
通常基于罐体内的压力控制锅炉。因此,罐体内的水或蒸气的温度成为控制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水管的温度也接近于该饱和温度。另一方面,由于罐体罩与高温的燃烧气体或排气接触,所以成为比水管温度高的温度。因而,在水管与罐体罩是相同材质的情况下,因温度差而在水管的热膨胀量与罐体罩的热膨胀量之间产生差异,在罐体罩上作用有热应力。即,在罐体罩上,因与水管的温度差而作用热应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使水管的热膨胀与罐体罩的热膨胀平衡、缓和作用在罐体罩上的热应力。
本发明的锅炉的第一技术方案,具备:多个传热管,以圆筒状排列在上部集管件与下部集管件之间,构成传热管列;圆筒状的罐体罩,设在上述上部集管件与上述下部集管件之间,包围上述传热管列;隔热部件,配置在上述传热管列与上述罐体罩之间的间隙的既定的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锅炉的第一技术方案,罐体罩的没有设置隔热部件的区域的温度借助于燃烧气体或排气的作用而比传热管温度(是罐内压力下的热媒的饱和温度,比燃烧气体温度低)高,而罐体罩的设有隔热部件的区域由于不与燃烧气体或排气接触、并且从传热管的传热受到抑制,所以温度比传热管温度低。因而,罐体罩的没有设置隔热部件的区域(即高温部)的热膨胀量比传热管大,而罐体罩的设有隔热部件的区域(即低温部)的热膨胀量比传热管小。所以,通过预先调节填充在间隙中的隔热部件的厚度及高度,能够抑制上述低温部的罐体罩的伸长,使罐体罩整体的伸长为与传热管的伸长相同的程度。结果,能够缓和作用在罐体罩上的热应力。
本发明的锅炉的第二技术方案,具备:多个内侧传热管,以圆筒状排列在上部集管件与下部集管件之间,构成内侧传热管列;多个外侧传热管,以圆筒状排列在上述上部集管件与上述下部集管件之间,构成外侧传热管列,包围上述内侧传热管列;多个内侧纵翅片,除了上述内侧传热管列的上下方向的一端部以外、将相邻的上述内侧传热管彼此的间隙堵塞;多个外侧纵翅片,除了上述外侧传热管列的上下方向的另一端部以外、将相邻的上述外侧传热管彼此的间隙堵塞;圆筒状的罐体罩,设在上述上部集管件与上述下部集管件之间,包围上述外侧传热管列;隔热部件,配置在上述外侧传热管列与上述罐体罩之间的间隙的既定的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锅炉的第二技术方案,罐体罩的没有设置隔热部件的区域的温度借助于燃烧气体或排气的作用而比传热管温度(是罐内压力下的热媒的饱和温度,比燃烧气体温度低)高,而罐体罩的设有隔热部件的区域由于不与燃烧气体或排气接触、并且抑制了从传热管的传热,所以温度比传热管温度低。因而,罐体罩的没有设置隔热部件的区域(即高温部)的热膨胀量比传热管大,而罐体罩的设有隔热部件的区域(即低温部)的热膨胀量比传热管小。所以,通过预先调节填充在间隙中的隔热部件的厚度及高度,能够抑制上述低温部的罐体罩的伸长,使罐体罩整体的伸长为与传热管的伸长相同的程度。结果,能够缓和作用在罐体罩上的热应力。
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第二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上述隔热部件填充在上述传热管列的上下方向的一端部侧。
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第二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上述罐体罩在上述传热管列的上下方向的另一端部具有大径部;以包围上述罐体罩的方式设有壳体。此时,优选地将燃烧用空气经由上述罐体罩与上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向上述内侧传热管列的更内侧的燃烧室送入。
根据本发明的锅炉的第二技术方案,可以利用经由罐体罩与壳体之间的空间送入到燃烧室中的燃烧用空气将罐体罩积极地冷却。由此,能够减小隔热部件的厚度、使锅炉小型化。此外,通过将燃烧用空气预热,能够提高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第一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在罐体罩上设有能够沿上下方向伸缩的伸缩部。在本发明的锅炉的第二技术方案中也同样。
根据本发明的锅炉的第一技术方案及第二技术方案,通过设在罐体罩上的伸缩部的伸缩,能够更可靠地缓和作用在罐体罩上的热应力。
根据本发明的锅炉,能够使传热管的热膨胀与罐体罩的热膨胀平衡,缓和作用在罐体罩上的热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锅炉的实施例1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罐体中没有填充隔热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锅炉的实施例2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锅炉的实施例3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锅炉的实施例4的概略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锅炉对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是蒸气锅炉、温水锅炉、热媒锅炉、废热锅炉或排气锅炉。在哪种情况下,锅炉都是多管式锅炉,典型地是多管式小型贯流锅炉。
具体而言,锅炉具备具有上部集管件、下部集管件、和将上部集管件与下部集管件之间连接的多个传热管的罐体。上部集管件与下部集管件上下分隔而平行地配置,分别呈中空的圆环状。多个传热管都垂直地配置,配置在上部集管件与下部集管件之间。即,各传热管的上端部连接在上部集管件上,并且下端部连接在下部集管件上。各传热管通过沿着上部集管件与下部集管件的周向排列在上部集管件与下部集管件之间,构成圆筒状的传热管列。
传热管列并不限于一列,也可以是两列或三列、或者其以上。例如,罐体具备内侧传热管列和外侧传热管列。在此情况下,内侧传热管列由以圆筒状排列在上部集管件与下部集管件之间的多个内侧传热管构成。此外,外侧传热管列由以包围内侧传热管列的方式、以圆筒状排列在上部集管件与下部集管件之间的多个外侧传热管构成。在这样使传热管列为多个的情况下,各传热管列以同心圆筒状排列。
罐体通常将上下方向的一方封闭,而在上下方向的另一方设有燃烧器。这样,排列在最内侧的传热管列的更内侧成为燃烧室,能够使燃料燃烧以使得从燃烧器朝向该燃烧室内产生火焰。但是,在废热锅炉或排气锅炉的情况下,罐体将上下方向的一方封闭,而在上下方向的另一方设置开口部,将排气从该开口部导入到锅炉内。即,在废热锅炉或排气锅炉的情况下,将排气导入到排列在最内侧的传热管列的更内侧的空间中。在哪种情况下,罐体的外周部都由罐体罩覆盖。
罐体罩是包围各传热管列而设在上部集管件与下部集管件之间的圆筒状的部件。罐体罩的上端部与上部集管件之间被无间隙地密封,罐体罩的下端部与下部集管件之间也被无间隙地密封。在罐体罩上连接有烟道。来自燃烧室的燃烧气体(在废热锅炉或排气锅炉的情况下是排气)在与在各传热管中流动的热媒(水等)热交换后,作为排气被从烟道排出。
燃烧气体通过既定的路径在外侧传热管列与内侧传热管列之间的空间、以及传热管列与罐体罩之间的空间中流通,以使其与在传热管中流动的热媒的热交换变得有效。或者,通过既定的路径,在外侧传热管列与内侧传热管列之间的空间、或传热管列与罐体罩之间的空间二者的某一者中流通。为了规定该路径,也可以在一部分或全部传热管列上设置用来除了其上下方向的一端部或上下方向的另一端部以外、将相邻的传热管彼此的间隙堵塞的纵翅片。在此情况下,燃烧气体在形成于没有设置纵翅片的部分上的相邻传热管彼此的间隙中流通。
例如,在罐体具备内侧传热管列和外侧传热管列的情况下,在内侧传热管列上设有内侧纵翅片,使其除了上下方向的一端部以外将相邻的内侧传热管彼此的间隙堵塞。此外,在外侧传热管列上设有外侧纵翅片,使其除了上下方向的另一端部以外将相邻的外侧传热管彼此的间隙堵塞。并且,内侧传热管列的更内侧成为燃烧室。
在此情况下,来自燃烧室的燃烧气体在内侧传热管列的上下方向的一端部经由形成在没有设置内侧纵翅片的部分上的内侧传热管彼此的间隙被向内侧传热管列与外侧传热管列的间隙导入。进而,在外侧传热管列的上下方向的另一端部,经由形成在没有设置外侧纵翅片的部分上的外侧传热管彼此的间隙被向外侧传热管列与罐体罩的间隙导入。接着,其排气经由连接到罐体罩的烟道被向外部排出。
在从排列在最外侧的外侧传热管列的上下方向的一端部或者上下方向的另一端部的整周排出燃烧气体而构成的罐体的情况下,需要在外侧传热管列的外侧整周上设置罐体罩。在此情况下,排气经由罐体罩在烟道中流通,被向外部排出。
在这样构成的罐体的情况下,各传热管的温度接近于其内部压力下的媒体(水或蒸气等)的饱和温度。但是,由于罐体罩与比传热管的温度高例如50~150℃的燃烧气体接触,所以罐体罩的温度比各传热管高。因而,有在罐体罩上因与传热管的温度差而作用热应力的不良状况。
为了缓和该热应力,只要使各传热管的热膨胀与罐体罩的热膨胀平衡就可以。所以,在外侧传热管列与罐体罩之间的间隙的既定的区域中填充隔热部件。由于通过燃烧气体或排气将罐体罩加热,所以相邻于没有设置隔热部件的区域(即高温部)的罐体罩的温度变得比传热管温度(大致等于罐内压力下的热媒的饱和温度,比燃烧气体温度低)高。但是,相邻于设有隔热部件的区域(即低温部)的罐体罩的由于罐体罩不与燃烧气体或排气直接接触、并且被抑制了来自传热管的传热,所以温度比传热管温度低。所以,通过调节填充在间隙中的隔热部件的厚度和高度,能够抑制上述低温部的伸长,使罐体罩的伸长成为与传热管的伸长相同的程度。结果,能够缓和在罐体罩上产生的热应力。
在从外侧传热管列的上方外周部排出燃烧气体的情况下,只要在外侧传热管列与罐体罩的间隙的下部区域中填充隔热部件就可以。另一方面,在从外侧传热管列的下方外周部排出燃烧气体的情况下,只要将隔热部件填充到外侧传热管列与罐体罩的间隙的上部区域中就可以。
为了更可靠地进行在罐体罩上产生的热应力的缓和,优选地利用经由罐体罩与壳体之间的空间送入到燃烧室中的燃烧用空气将罐体罩积极地冷却。具体而言,只要在罐体罩的作为上述高温部的部位上设置大径部、并设置壳体以包围该罐体罩就可以。在此情况下,燃烧用空气经由上述罐体罩与上述壳体之间的空间被向上述内侧传热管列的更内侧的燃烧室送入。这样,可以通过向送风机吸入的空气、或者来自送风机的吹出空气将罐体罩冷却。
进而,如果在罐体罩的一部分上设置可伸缩的伸缩部、例如蛇腹状的伸缩部,则能够更可靠地缓和作用在罐体罩上的热应力。
(实施例1)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锅炉的实施例1的概略纵剖视图。本实施例的锅炉1是具备圆筒状的罐体2的多管式小型贯流锅炉。罐体2具备上部集管件3、下部集管件4、和以圆筒状排列并将上部集管件3与下部集管件4连接的多个水管(传热管)5、6。
上部集管件3及下部集管件4上下分隔而平行地配置,分别形成中空的圆环状。此外,上部集管件3及下部集管件4分别水平地配置,并且配置在同一轴线上。
多个水管5垂直地配置,各水管5的上端部连接在上部集管件3上,并且下端部连接在下部集管件4上。各水管5通过向上部集管件3及下部集管件4的周向依次排列,构成呈圆筒状的水管列。另一方面,多个水管6也垂直地配置,各水管6的上端部连接在上部集管件3上,并且下端部连接在下部集管件4上。各水管6通过在以圆筒状排列的各水管5的外侧向上部集管件3及下部集管件4的周向依次排列,构成呈圆筒状的水管列。在本实施例中,由多个水管5构成的内侧水管列7、和由多个水管6构成的外侧水管列8以同心圆状配置。即,外侧水管列8包围内侧水管列7地配置。另外,以下将水管5称作内侧水管,将水管6称作外侧水管。
在内侧水管列7上,设有内侧纵翅片9,使其除了下端部的既定区域以外将相邻的内侧水管5彼此的间隙堵塞。即,相邻的内侧水管5彼此的间隙除了下端部的既定区域以外,被内侧纵翅片9堵塞。在内侧水管列7的没有设置内侧纵翅片9的部分上,留有相邻的内侧水管5彼此的间隙。该间隙形成用来将内侧水管列7的内侧空间与外侧空间连通的连通部(以下称作内列连通部)10。
在外侧水管列8上,设有外侧纵翅片11,使其除了上端部的既定区域以外将相邻的外侧水管6彼此的间隙堵塞。即,相邻的外侧水管6彼此的间隙除了上端部的既定区域以外,被外侧纵翅片11堵塞。在外侧水管列8的没有设置外侧纵翅片11的部分上,留有相邻的外侧水管6彼此的间隙。该间隙形成用来将外侧水管列8的内侧空间与外侧空间连通的连通部(以下称作外列连通部)12。
在各内侧水管5上,根据要求,也可以还设置从其外周面突出的内侧横翅片(图示省略)。各内侧横翅片可以上下分隔地在各内侧水管5上设置多个。此外,各内侧横翅片通常向各内侧水管5的径向外侧以凸缘状延伸设置。同样,在各外侧水管6上,根据要求,也可以还设置从其外周面突出的外侧横翅片(图示省略)。各外侧横翅片可以上下分隔地在各外侧水管6上设置多个。此外,各外侧横翅片通常向各外侧水管6的径向外侧以凸缘状延伸设置。此时,通过使各横翅片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希望的角度,能够使燃烧气体产生旋绕流。横翅片的设置的有无、设置区域及设置位置、设置片数、形状及大小等可以适当地设定。
进而,在上部集管件3与下部集管件4之间,设有圆筒状的罐体罩13,使其包围外侧水管列8。罐体罩13的上端部与上部集管件3之间被无间隙地密封,罐体罩13的下端部与下部集管件4之间也被无间隙地密封。在罐体罩13的周侧壁的上部连接有烟道14。
在上部集管件3的下表面上设有耐火部件15,使其覆盖上部集管件3与各内侧水管5的连接部、以及上部集管件3与各外侧水管6的连接部。在下部集管件4的上表面上也设有耐火部件15,使其覆盖与各内侧水管5的连接部、以及上部集管件3与各外侧水管6的连接部。下部集管件4侧的耐火部件15设置为,将下部集管件4的中央部也堵塞。在下部集管件4侧的耐火部件15的中央部,形成有圆柱状或圆锥台状的凹部。
在图示例中,在各内侧水管5的下端部上形成有比其他部分直径小的小径部16。小径部16是为了将通过内列连通部10的燃烧气体确保希望的流量而设置的。因而,即使不设置小径部16,在能够将通过内列连通部10的燃烧气体确保为希望的流量的情况下,小径部16不是必须的。内列连通部10的大小也依存于相邻的内侧水管5彼此的间隙与内侧纵翅片9的下端部的高度方向位置。所以,也可以不设置小径部16而调节它们的尺寸。另外,在图示例中,在各外侧水管6的上端部上没有形成小径部16,但也可以与各内侧水管5同样地形成小径部16。
在上部集管件3的中央部上,设有朝向下方产生火焰的燃烧器17。对该燃烧器17供给燃料并且供给燃烧用空气。通过使燃烧器17动作,在罐体2内进行燃料的燃烧。此时,内侧水管列7的内侧作为燃烧室18发挥功能。
通过燃烧室18中的燃料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经由内列连通部10被向内侧水管列7与外侧水管列8之间的燃烧气体流路19导出。接着,该燃烧气体经由外列连通部12被向外侧水管列8与罐体罩13之间的间隙20导出。然后,作为排气,经由连接在罐体罩13上的烟道14被向外部排出。在此期间,燃烧气体与各内侧水管5内的水、以及各外侧水管6内的水热交换,由此将各水管内的水加热。被加热的水变为蒸气,能够从上部集管件3取出。被取出的蒸气经由气水分离器(图示省略)等被向蒸气使用设备(图示省略)传送。
在外侧水管列8与罐体罩13之间形成有呈圆筒状的间隙20。在间隙20中,沿着形成外侧水管列8的多个外侧水管6的排列方向、在从下部集管件4侧的耐火部件15的上表面到既定高度的区域中填充有隔热部件21。隔热部件21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是陶瓷纤维或石棉。设置这样的隔热部件21的理由如下。
图2是表示在图1的罐体2中没有填充隔热部件21的状态的图。假如在图2的状态下使用锅炉1,则燃烧气体通过燃烧气体通路19,从燃烧室18向间隙20、遍及整周而无偏向地大致均匀导入。在此情况下,水管5、6接近于其内部的压力的水或蒸气的饱和温度(例如150~180℃),而罐体罩13由于与比水管5、6高温的燃烧气体接触,所以罐体罩13的温度变得接近于排气温度(例如350℃)。因而,在罐体罩13上,因罐体罩13与各水管5、6的温度差而在热膨胀量上产生差异,由此作用有热应力。
为了缓和该热应力,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外侧水管列8与罐体罩13间的间隙20中,如上述那样填充有隔热部件21。由此,由于通过燃烧气体将罐体罩13加热,所以相邻于没有填充隔热部件21的区域(即高温部)的温度变得比传热管温度(大致等于罐内压力下的热媒的饱和温度,比燃烧气体温度低)高。但是,相邻于设有隔热部件21的区域(即低温部)的罐体罩13由于罐体罩13不与燃烧气体直接接触、并且抑制了来自传热管的传热,所以温度比传热管温度低。所以,预先调节隔热部件21的厚度和高度,以使组合了上述高温部和上述低温部的罐体罩13整体的热膨胀量成为与各水管5、6的热膨胀量相同的程度。由此,能够缓和在罐体罩13上产生的热应力。
在本实施例的锅炉1中,在用来封闭排气的罐体罩13内侧的间隙20中,沿着构成外侧水管列8的多个外侧水管6的排列方向、并且在从下部集管件4侧的耐火部件15的上表面到既定高度的区域中填充有隔热部件21。因而,排气不会流到填充有隔热部件21的区域中。由此,在罐体罩13的上部和下部之间产生温度差,罐体罩13上部的温度变得比各水管5、6高,另一方面,罐体罩13下部的温度变得比各水管5、6低,所以罐体罩13的伸长成为与各水管5、6的伸长相同的程度。结果,能够缓和在罐体罩13上产生的热应力。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隔热部件21如下填充,即,使其将外侧水管列8与罐体罩13的间隙20完全填埋。因而,将罐体罩13的低温部保持为与比燃烧气体低温的外侧水管列8相比还低温。由此,能够减小隔热部件21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侧水管列7上设有内侧纵翅片9,使其将相邻的内侧水管5彼此的间隙堵塞。在外侧水管列8上设有外侧纵翅片11,使其将相邻的外侧水管6彼此的间隙堵塞。由此,能够进行燃烧气体向内侧水管5彼此的间隙、以及外侧水管6彼此的间隙的流入,防止该间隙成为死空间。进而,通过内侧纵翅片9及外侧纵翅片11,能够提高从燃烧气体向内侧水管5及外侧水管6的传热效率。除此以外,由于在从外侧水管列8的整周以放射状将燃烧气体排出后,经由外侧水管列8与罐体罩13的间隙20将排气向烟道14引导,所以能够在外侧水管列8的周向整个区域中实现均匀的排气的流动。
(实施例2)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锅炉的实施例2的概略纵剖视图。本实施例2的锅炉也基本上与上述实施例1的锅炉1同样。所以,以下以两者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1中,罐体罩13是单纯的圆筒状,而在本实施例2中,罐体罩13具备能够沿罐体罩13的轴向伸缩的蛇腹状的伸缩部22。该伸缩部22设在没有填充隔热部件21的上述高温部。由于罐体罩13具备伸缩部22,即使在罐体罩13的热膨胀量与各水管5、6的热膨胀量之间产生差异,伸缩部22也会通过伸长或缩短来吸收该差异。由此,能够更可靠地缓和在罐体罩13上产生的热应力。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所以省略说明。
(实施例3)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锅炉的实施例3的概略纵剖视图。本实施例3的锅炉也基本上与上述实施例1的锅炉1同样。所以,以下以两者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1中,罐体罩13是单纯的圆筒状,而在本实施例3中,罐体罩13具备大径部23。该大径部23设在没有填充隔热部件21的上述高温部侧。该大径部23承接从外侧水管列8的上部以放射状排出的排气,在周向整个区域中确保均匀的排气的流动。此外,大径部23降低了来自外列连通部12的排气被向烟道14排出之前的压力损失。在本实施例3的锅炉1中,设有圆筒状的壳体24,包围罐体罩13。并且,罐体罩13与壳体24之间的圆筒状的空间上端部开口、下端部堵塞。并且,在壳体24的周侧壁下部,经由连通路径25连接着送风机26的吸入口。该送风机26是用来向燃烧器17送入燃烧用空气的装置。
因而,外界气体从包围上部集管件3上表面的燃烧器17的位置经由罐体罩13与壳体24之间的空间,作为燃烧用空气被向燃烧室18送入。并且,通过向送风机26的吸入空气,能够将罐体罩13(特别是作为其高温部的大径部23)冷却。但是,也可以不是利用向送风机26吸入的吸入空气,而是通过来自送风机26的吹出空气将罐体罩13冷却。具体而言,也可以将来自送风机26的吹出空气经由罐体罩13与壳体24间的空间作为燃烧用空气向燃烧室18送入。
在本实施例3的锅炉1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锅炉1的供气将罐体罩13积极地冷却。由此,能够将隔热部件21的厚度抑制为最小限度。
(实施例4)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锅炉的实施例4的概略纵剖视图。本实施例4的锅炉也基本上与上述实施例1的锅炉1同样。所以,以下以两者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1的锅炉1中,在内侧水管列7的下端部设有内列连通部10,在外侧水管列8的上端部设有外列连通部12。由此,来自罐体2上部的燃烧器17的燃烧气体从内侧水管列7的下端部的内列连通部10向燃烧气体流路19进入,从外侧水管列8的上端部的外列连通部12向罐体罩13排出。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4的锅炉1中,在内侧水管列7的上端部设有内列连通部10,在外侧水管列8的下端部设有外列连通部12。由此,来自罐体2上部的燃烧器17的燃烧气体从内侧水管列7的上端部的内列连通部10向燃烧气体流路19进入,从外侧水管列8的下端部的外列连通部12向罐体罩13排出。
在本实施例4的情况下,隔热部件21填充在外侧水管列8与罐体罩13的间隙20的上部区域中。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所以省略说明。
本发明的锅炉1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的结构而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设有内侧水管列7和外侧水管列8,但也可以适当增减水管列的数量。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将罐体2的下部堵塞,将燃烧器17设在罐体2的上部,但也可以与此相反,将罐体2的上部堵塞,而将燃烧器17设在罐体2的下部。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对将本发明的锅炉应用在蒸气锅炉中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同样能够应用在温水锅炉及热媒锅炉中。进而,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也可以代替设置燃烧器17而将排气导入到内侧水管列7的内侧,将本发明的锅炉应用在废热锅炉或排气锅炉中。
此外,上述各实施例的结构能够相互组合。例如,也可以将实施例2的伸缩部22设在实施例3的大径部23等处。此外,也可以在实施例4的锅炉1中附加实施例2的伸缩部22、及实施例3中记载的锅炉1的使用供气的罐体罩13的冷却结构。

Claims (3)

1.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内侧传热管,以圆筒状排列在上部集管件与下部集管件之间,构成内侧传热管列;
多个外侧传热管,以圆筒状排列在上述上部集管件与上述下部集管件之间,构成外侧传热管列,包围上述内侧传热管列;
多个内侧纵翅片,除了上述内侧传热管列的上下方向的一端部以外、将相邻的上述内侧传热管彼此的间隙堵塞;
多个外侧纵翅片,除了上述外侧传热管列的上下方向的另一端部以外、将相邻的上述外侧传热管彼此的间隙堵塞;
圆筒状的罐体罩,设在上述上部集管件与上述下部集管件之间,包围上述外侧传热管列;
隔热部件,配置在上述外侧传热管列与上述罐体罩之间的间隙的既定的区域中,
上述隔热部件填充在上述外侧传热管列的上下方向的一端部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
上述罐体罩在上述外侧传热管列的上下方向的另一端部具有大径部;
以包围上述罐体罩的方式设有壳体;
经由上述罐体罩与上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将燃烧用空气向上述内侧传热管列的更内侧的燃烧室送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罐体罩上设有能够沿上下方向伸缩的伸缩部。
CN2008100929525A 2007-04-20 2008-04-18 锅炉 Active CN1012901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12229 2007-04-20
JP2007112229A JP4946594B2 (ja) 2007-04-20 2007-04-20 ボイ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0109A CN101290109A (zh) 2008-10-22
CN101290109B true CN101290109B (zh) 2011-08-03

Family

ID=39870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29525A Active CN101290109B (zh) 2007-04-20 2008-04-18 锅炉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57102B2 (zh)
JP (1) JP4946594B2 (zh)
KR (1) KR101446635B1 (zh)
CN (1) CN101290109B (zh)
CA (1) CA2629481C (zh)
TW (1) TWI4533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46361C (en) * 2008-12-10 2014-01-21 Ihi Corporation Combustor
JP2010261647A (ja) * 2009-05-07 2010-11-18 Miura Co Ltd ボイラ
JP5660185B2 (ja) * 2013-10-01 2015-01-28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ボイラの設計方法
KR102372926B1 (ko) * 2019-05-31 2022-03-11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연소실 및 이를 포함한 보일러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5837Y (zh) * 1993-10-09 1994-12-21 陈朝升 热效率高炉压低贯流蒸汽锅炉
CN1282848A (zh) * 1999-08-02 2001-02-07 三浦工业株式会社 水管锅炉
EP1314929A2 (de) * 2001-11-23 2003-05-28 Henschel Kessel GmbH Wasserrohrkess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7358A (en) * 1979-06-25 1981-03-24 Ebara Corporation Boiler
JPS62155401A (ja) * 1985-12-27 1987-07-10 株式会社サムソン 多管式貫流ボイラ
JPS63189701A (ja) * 1987-02-02 1988-08-05 ジヨンソンボイラ株式会社 竪型ボイラ
JP2769699B2 (ja) 1988-09-08 1998-06-25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軸対称斜流式貫流ボイラー
JPH06221508A (ja) 1993-01-27 1994-08-0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ボイラ天井囲インナーケーシング
JPH07225055A (ja) 1994-02-14 1995-08-22 Miura Co Ltd 熱媒ボイラ
JPH09203501A (ja) * 1996-01-26 1997-08-05 Nippon Furnace Kogyo Kaisha Ltd 小型貫流ボイラ
JP2003014204A (ja) * 2001-07-02 2003-01-15 Samson Co Ltd ボイラ本体部周囲に燃焼用空気流路を設けたボイラ
KR20030082196A (ko) 2002-04-17 2003-10-22 최진민 가스보일러의 열교환기구조
JP2004197970A (ja) * 2002-12-16 2004-07-15 Miura Co Ltd 低NOx燃焼方法とその装置
JP4086186B2 (ja) 2003-01-20 2008-05-14 株式会社サムソン ボイラの水管壁における水管間閉塞用ヒレ構造
KR100675093B1 (ko) 2005-12-28 2007-01-29 주식회사 대열보일러 공기예열 기능을 갖는 관류 보일러
JP5151373B2 (ja) * 2006-11-30 2013-02-27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ボイ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5837Y (zh) * 1993-10-09 1994-12-21 陈朝升 热效率高炉压低贯流蒸汽锅炉
CN1282848A (zh) * 1999-08-02 2001-02-07 三浦工业株式会社 水管锅炉
EP1314929A2 (de) * 2001-11-23 2003-05-28 Henschel Kessel GmbH Wasserrohrkessel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2-75805A 1990.03.15
JP特开2000-314502A 2000.11.14
JP特开2002-48302A 2002.02.15
JP特开2005-274023A 2005.10.0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94578A (ko) 2008-10-23
TW200902916A (en) 2009-01-16
CA2629481A1 (en) 2008-10-20
KR101446635B1 (ko) 2014-10-01
CA2629481C (en) 2015-09-08
US8757102B2 (en) 2014-06-24
TWI453361B (zh) 2014-09-21
CN101290109A (zh) 2008-10-22
JP4946594B2 (ja) 2012-06-06
JP2008267713A (ja) 2008-11-06
US20080257283A1 (en) 200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22736B2 (en) Recuperator burner having flattened heat exchanger pipes
CN101290109B (zh) 锅炉
KR102357468B1 (ko) 보조 열교환기를 구비한 복열 장치 버너
US20160091199A1 (en) Low nox, high efficiency, high temperature, staged recirculating burner and radiant tube combustion system
CN104854418B (zh) 板式热交换器板、板式热交换器、用于加热的设备及用于热交换的方法
JP5965170B2 (ja) ラジアントチューブ式加熱装置
JP2011002222A (ja) 分解ガスの冷却のための熱交換器
CN101290110B (zh) 锅炉
CN102692015B (zh) 锅炉
WO2010139852A1 (en) A method for supplying combustion air to a flue gas air preheater, a preheating apparatus, and an air guide sleeve
JP2008292035A (ja) ボイラ
US10048016B2 (en) Dual-chamber heat exchanger
CN207294178U (zh) 一种热回收燃硫炉
JP5050631B2 (ja) ボイラ
CN102057219A (zh) 锅炉
JP2001041584A (ja) 蒸気および温風発生装置
JP6127672B2 (ja) ガスエンジン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装置
JP2004177022A (ja) 熱機器
JP3007836B2 (ja) 多管式貫流ボイラ
JP2020153643A (ja) ボイラ
JP2002195505A (ja) 排ガスボイラ
JP2001343101A (ja) 水管列の一部を2列化したボイラ
JPS61276658A (ja) 熱交換器
JP2016130195A (ja) 水素生成装置
JP2004003849A (ja) ボイ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