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2397A -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2397A
CN101282397A CNA2008100898724A CN200810089872A CN101282397A CN 101282397 A CN101282397 A CN 101282397A CN A2008100898724 A CNA2008100898724 A CN A2008100898724A CN 200810089872 A CN200810089872 A CN 200810089872A CN 101282397 A CN101282397 A CN 101282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ading part
read
view data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98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2397B (zh
Inventor
堂国贤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82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2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2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23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45Methods therefor using a reference pattern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e.g. a test ch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该图像读取装置具备第一读取部、独立于第一读取部的第二读取部、判断部、保存部和补偿部。第一读取部,读取被供给的原稿的第一面并生成读取图像数据。第二读取部,读取被供给的原稿的第二面并生成读取图像数据。判断部,在读取单面记录有测试图的测试图原稿时,对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进行判断。保存部,将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与从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提取的采样数据以建立了关联的方式保存。补偿部,根据采样数据,对与采样数据建立了关联的读取部的读取特性进行补偿。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一次读取原稿的两面的图像读取装置。
本申请主张于2007年4月6日在日本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100441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背景技术
可以一次读取原稿的两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具有读取原稿的正面的正面读取部和读取原稿的背面的背面读取部,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使用测试图来补偿正面读取部和背面读取部的读取特性。
另外,在可以读取原稿的两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判断原稿的正面及背面是否是打印面的技术,已是众所周知。
但是,在以往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要使用两面记录有测试图的测试图原稿来补偿读取特性时,会发生由于透印的影响而难以准确补偿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欲使用在单面记录有测试图的测试图原稿来补偿读取特性时,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行指定记录面这样的烦杂操作,或在图像读取装置中设置用于反转测试图原稿的正面和背面的反转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在可以一次读取原稿的两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可以以简单的操作来对读取部的读取特性进行补偿,而不受透印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具备第一读取部、独立于第一读取部的第二读取部、判断部、保存部和补偿部。第一读取部,读取被供给的原稿的第一面并生成读取图像数据。第二读取部,读取被供给的原稿的第二面并生成读取图像数据。判断部,在读取单面记录有测试图的测试图原稿时,对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进行判断。保存部,将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与从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提取的采样数据建立起关联并进行保存。补偿部,根据采样数据对与采样数据建立了关联的读取部的读取特性进行补偿。
根据本发明,在具备读取原稿的第一面的第一读取部和读取第二面的第二读取部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可以以简单的操作来补偿读取部的读取特性,而不受透印的影响。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判断部通过比较上述第一读取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和上述第二读取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判断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由此,可以准确地判断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
另外,本发明,还具备供给部,该供给部从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组中一张一张地取得原稿,并供给到上述第一读取部和上述第二读取部。在未得到下述采样数据中的至少一方、且上述原稿台上存在原稿的情况下,上述供给部向上述第一读取部和上述第二读取部供给原稿,上述采样数据是指从上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测试图记录面而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提取的采样数据、和从上述第二读取部读取测试图记录面而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提取的采样数据。由此,对第一读取部和第二读取部双方继续供给原稿,直至第一读取部及第二读取部双方读取到测试图记录面为止,因此可以用简单的操作读取测试图。
另外,本发明还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在上述保存部中是否已经保存有采样数据。由此,可以知道是否已经保存了采样数据。
此外,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构件、过程、步骤、特性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数字复合机的框图。
图2是表示测试图原稿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测试图原稿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读取测试图原稿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读取原稿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采样处理的处理结果的画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数字复合机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1的结构的框图。数字复合机1也被称为MFP(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s),具有传真机功能、复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打印机功能。
如图1所示,作为数字复合机1的内置计算机10的结构要素,具备MPU(Micro Processing Unit)102、RAM(主存储装置)104及闪速存储器(辅助存储装置)106。MPU102根据存储在闪速存储器106中的程序1062统一控制数字复合机1的各个构成部分。对于RAM104,除了程序1062被加载于其中以外,还存储执行程序1062所需要的数据。
另外,数字复合机1具备扫描仪108、打印机110、图像处理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112、编解码器LSI114、NCU(NetworkControl Unit)116、调制解调器118、图像存储器120、网络接口122、操作面板124及ADF(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126。
扫描仪108读取被供给的原稿,生成读取图像数据。在扫描仪108中独立地设置有:用于读取原稿的正面的正面读取部1081和用于读取原稿的背面的背面读取部1082。由此,扫描仪108可以一次读取原稿的两面,即、可以在不进行原稿的翻转的情况下读取原稿的两面。当然,在数字复合机1中,也可以仅用正面读取部1081来仅读取原稿的正面,还可以仅用背面读取部1082来仅读取原稿的背面。
打印机110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记录纸等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数据所涉及的图像。
图像处理LSI112处理图像数据。此外,也可以通过内置计算机10执行程序1062来实现图像处理LSI112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
编解码器LSI114,通过MH方式、MR方式、MMR方式或JPEG方式对图像数据进行编码或解码。此外,也可以通过内置计算机10执行程序1062来实现编解码器LSI114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
NCU116控制数字复合机1与公共电话交换网192之间的连接。NCU116发送与对方的电话号码对应的拨号信号,并检测接收。调制解调器118对图像数据进行调制或解调。
图像存储器120,存储作为数字复合机1的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图像存储器120由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等构成。
网络接口122将数字复合机1连接到网络194。
操作面板124检测操作者的操作,并且显示各种信息。
ADF126从放置于原稿台的原稿组中一张一张地取得原稿并供给到扫描仪108。“原稿组”不仅可以是多张原稿的情况,还可以是一张原稿的情况。
在传真模式下进行发送时,在数字复合机1中,首先由扫描仪108读取原稿而生成图像数据。接着,编解码器LSI114对由扫描仪108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接着,调制解调器118对由编解码器LSI114进行了编码的图像数据进行调制并发送到对方的传真机。另一方面,在传真模式下进行接收时,在数字复合机1中,首先由调制解调器118从对方的传真机接收图像数据并解调。接着,编解码器LSI114对由调制解调器118解调后的图像数据进行解码,然后,打印机110将由编解码器解码后的图像数据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
在复印模式下,在数字复合机1中,扫描仪108读取原稿而生成图像数据,打印机110将由扫描仪118生成的图像数据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
在扫描模式下,在数字复合机1中,扫描仪108读取原稿而生成图像数据,编解码器LSI114对由扫描仪108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网络接口122将由编解码器LSI114进行了编码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对方的个人计算机。
在打印模式下,网络接口122从对方的个人计算机接收图像数据,编解码器LSI114对由网络接口122所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解码,打印机110将由编解码器LSI114解码后的图像数据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
<2测试图原稿>
图2和图3是表示用于补偿正面读取部1081和背面读取部1082的读取特性的测试图原稿31、32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例示了黑白测试图原稿31。图3例示了彩色测试图原稿32。测试图原稿31、32是在单面记录了测试图的原稿,该测试图是将阶调分段变化的多个块(patch)311、321在副扫描方向排列为一列而得到的测试图。当然,也可以使用与图2和图3所例示的原稿不同的测试图原稿。
数字复合机1在读取测试图原稿31、32时,对块311、321部分的浓度数据进行采样。而且,在补偿读取特性时,生成块311、312部分的浓度数据为预先规定的标准值的补偿表。例如,生成可以得到适当白平衡的补偿表。
<3测试图原稿的读取>
图4是表示在内置计算机10的控制下所进行的、读取测试图原稿时的数字复合机1中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在读取测试图原稿时,首先,使用操作面板124将数字复合机1设置为可以读取测试图的状态(步骤S101)。接着,数字复合机1将读取模式设定为可以一次读取原稿的两面的两面读取模式(步骤S102)。
这里,当按下位于操作面板124上的开始按钮,提供开始读取测试图的指示时(步骤S103),数字复合机1调查在原稿台上是否有原稿(步骤S104),在没有原稿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中为“否”),不能读取测试图,因此直接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有原稿的情况下(步骤S104中为“是”),由ADF126从放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组中取得一张原稿并供给到扫描仪108,使用正面读取部1081和背面读取部1082这二者读取测试图原稿(步骤S105)。
接着,数字复合机1,通过比较正面读取部1081所生成的测试图原稿的正面的图像数据(以下,称为“正面读取数据”)和背面读取部1082所生成的测试图原稿的背面的图像数据(以下,称为“背面读取数据”),判断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步骤S106)。即,判断是由正面读取部1081和背面读取部1082中的哪一个读取部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
例如,可以将生成正面读取数据和背面读取数据中浓度浓的一方的读取部判断为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基于这样的正面读取数据和背面读取数据这二者的比较进行相对判断,与仅仅基于正面读取数据和背面读取数据的一方进行绝对判断相比,可以进行准确的判断。理由如下:由于在进行测试图原稿的读取时,未补偿正面读取部1081和背面读取部1082的读取特性,因此,难以采用严格的判断基准,从而在绝对判断中将向测试图记录面的相反面的透印误认为测试图的危险性较高。
而且,在判断为正面读取部1081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情况下(步骤S107中是“正面读取部”),进行正面读取数据的采样处理(步骤S108);在判断为背面读取部1082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情况下(步骤S107中是“背面读取部”),进行背面读取数据的采样处理(步骤S109)。这里,所谓“采样处理”,是指从正面读取数据或背面读取数据中,提取补偿正面读取部1081或背面读取部1082的读取特性所需要的数据。在使用图2和图3所例示的测试图原稿的情况下,是指从正面读取数据或背面读取数据中提取块311、312部分的浓度数据。另外,在判断为正面读取部1081和背面读取部1082均未读取到测试图记录面的情况下(步骤S107中是“均为NG”),返回步骤S104,开始用于读取其它原稿的处理。
在采样处理结束后,数字复合机1,使提取出的采样数据与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即生成作为该采样数据的提取源的图像数据的读取部建立关联地存储在闪速存储器106中(步骤S110)。另外,在已经保存了采样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将已经保存的采样数据原封不动地进行保存,也可以用新得到的采样数据进行盖写。
在经过这些处理,得到了针对正面读取部1081及背面读取部1082双方的采样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11中为“是”),不需要进一步取得采样数据,因此不进行新的原稿读取,而对留在原稿台上的原稿进行排纸处理(步骤S112)。但是,在未得到针对正面读取部1081及背面读取部1082双方的采样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11中为“否”),即、未得到针对正面读取部1081的采样数据和针对背面读取部1082的采样数据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为了取得所缺的采样数据,返回步骤S104,开始用于读取其他原稿的处理。
根据这样的处理流程,在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还存在,且正面读取部1081和背面读取部1082中的任意一方尚未读取测试图记录面的状态下,内置计算机10就控制ADF126,使ADF126继续对扫描仪108供给原稿。像这样,反复进行步骤S105~S110的处理,直至得到针对正面读取部1081和背面读取部1082双方的采样数据为止。即,使单面记录了测试图的测试图原稿以正面和背面朝向数字复合机1的使用者的方式放置在原稿台上,并仅进行步骤S101及S103的简单操作,就可以取得补偿正面读取部1081和背面读取部1082的读取特性所需的采样数据。此时,不必考虑正面朝向数字复合机1的使用者的原稿与背面朝向数字复合机1的使用者的原稿的读取顺序,即使因错而将测试图原稿和白纸原稿混合放置在原稿台上,也能够正确地取得采样数据。另外,因为可以使用单面记录了测试图的测试图原稿,所以也可以避免受透印的影响。进而,不必在数字复合机1中设置用于反转测试图原稿的正面和背面的反转机构。另外,这样的反转机构,对于可以一次读取原稿的两面的数字复合机1来讲是一种浪费,最好将其省略。
<4读取特性的补偿>
图5是表示在内置计算机10的控制下进行的、读取原稿时的数字复合机1中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在读取原稿时,首先,按下位于操作面板124的开始按钮,对数字复合机1提供读取原稿的指示(步骤S121)。数字复合机1,对此进行响应,进行检查处理,检查闪速存储器106中是否保存有补偿正面读取部1081和背面读取部1082的读取特性所需要的采样数据(步骤S122)。这里,如果保存有采样数据(步骤S123中为“是”),则根据采样数据生成用于补偿正面读取部1081及背面读取部1082的读取特性的补偿表,并将表面读取部1081和背面读取部1082设定成可以使用该补偿表的状态(步骤S124)。由此,在数字复合机1中,基于采样数据,补偿与采样数据建立了关联的读取部的读取特性。
另一方面,如果未保存采样数据,则使用操作面板124进行表示该意思的警告显示(步骤S125),将正面读取部1081和背面读取部1082设定成可以使用预先准备的默认的未补偿表的状态(步骤S126)。
在补偿表或未补偿表的设定结束之后,在数字复合机1中,由ADF126从原稿组中取得一张原稿并供给到扫描仪108,使用正面读取部1081和背面读取部1082双方来读取原稿(步骤S126)。
<5采样处理的处理结果的显示>
图6是表示在操作面板124上显示可以调出的采样处理的处理结果的画面21的图。
如图6所示,在画面21中设置有栏211、212,其用于显示在闪速存储器106中是否已经保存有分别与正面读取部(正面用扫描仪)1081及背面读取部(背面用扫描仪)1082建立了关联的采样数据。此外,在栏211中显示的“已取得”,表示在闪速存储器106中已经存储有与正面读取部1081建立了关联的采样数据,在栏212中显示的“无数据”,表示在闪速存储器106中尚未存储与背面读取部1082建立了关联的采样数据。
根据这样的显示,可以知道是否已经保存有采样数据,即、可以容易地知道补偿正面读取部1081及背面读取部1082的读取特性的准备是否完毕。而且,在未准备完毕时,按照画面中的“请将图放置于原稿台并按下开始按钮”这样的提示213,将测试图原稿放置于原稿台并按下操作面板124的开始按钮时,可以按照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流程取得所缺的采样数据。
<6其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在具有扫描仪(图像读取装置)的功能的数字复合机1中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在扫描专用机等中。
虽然参照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可以以多种方法改进本发明,并且可以推知与上面提出和描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多种实施方式,这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后附权利要求书意在涵盖本发明的所有落入本发明主旨和范围内的改进方案。

Claims (14)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具备:第一读取部,其读取被供给的原稿的第一面并生成图像数据;及独立于上述第一读取部的第二读取部,其读取被供给的原稿的第二面并生成图像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判断部,其在读取单面记录有测试图的测试图原稿时,对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进行判断;
保存部,将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与从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出的采样数据建立起关联并对进行保存;以及
补偿部,其基于采样数据,对与采样数据建立了关联的读取部的读取特性进行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部,通过比较上述第一读取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和上述第二读取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对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进行判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部,对上述第一读取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浓度和上述第二读取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浓度进行比较,判断读取了浓度较浓的一方的图像数据的读取部为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供给部,其从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组中一张一张地取得原稿,并供给到上述第一读取部和上述第二读取部,
上述供给部,在未得到下述采样数据中的至少一方、且上述原稿台上存在原稿的情况下,将原稿供给到上述第一读取部和上述第二读取部,该采样数据是指从上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测试图记录面而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提取的采样数据、和从上述第二读取部读取测试图记录面而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提取的采样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在上述保存部中是否已经保存有采样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采样数据,是从由上述第一读取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或由上述第二读取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出补偿上述第一读取部或上述第二读取部的读取特性时所需的数据而得到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采样数据,是从由上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测试图原稿而生成的图像数据或由上述第二读取部读取测试图原稿而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出测试图原稿上的块部分的浓度数据而得到的数据。
8.一种图像读取方法,包括:
第一读取步骤,一次读取被供给的测试图原稿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生成第一面图像数据及第二面图像数据;
判断步骤,判断上述第一面图像数据及上述第二面图像数据中的哪面图像数据是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图像数据;
提取步骤,从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图像数据中提取采样数据;
保存步骤,将生成了上述第一面图像数据的第一读取部及生成了上述第二面图像数据的第二读取部中的、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读取部与上述采样数据建立起关联并进行保存;以及
补偿步骤,基于被保存的上述采样数据,对与该采样数据建立了关联的读取部的读取特性进行补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判断步骤中,通过比较上述第一面图像数据和上述第二面图像数据,对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图像数据进行判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判断步骤中,比较上述第一面图像数据的浓度和上述第二面图像数据的浓度,判断浓度较浓的一方的图像数据为读取了测试图记录面的图像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供给步骤,从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组中一张一张地取得原稿,并供给到上述第一读取部和上述第二读取部,
在上述供给步骤中,在未得到下述采样数据中的至少一方、且上述原稿台上存在原稿的情况下,将原稿供给到上述第一读取部和上述第二读取部,该采样数据是指从上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测试图记录面而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提取的采样数据、和从上述第二读取部读取测试图记录面而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提取的采样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显示步骤,在该显示步骤中,显示在上述保存步骤中是否已经保存了上述采样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采样数据,是从由上述第一读取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或由上述第二读取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出补偿上述第一读取部或上述第二读取部的读取特性时所需的数据而得到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采样数据,是从由上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测试图原稿而生成的图像数据或由上述第二读取部读取测试图原稿而生成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出测试图原稿上的块部分的浓度数据而得到的数据。
CN2008100898724A 2007-04-06 2008-04-03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23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00441 2007-04-06
JP2007100441A JP2008259017A (ja) 2007-04-06 2007-04-06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2397A true CN101282397A (zh) 2008-10-08
CN101282397B CN101282397B (zh) 2011-08-31

Family

ID=39731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987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2397B (zh) 2007-04-06 2008-04-03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16367B2 (zh)
EP (1) EP1978721A3 (zh)
JP (1) JP2008259017A (zh)
CN (1) CN10128239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9841A (zh) * 2013-08-06 2015-02-11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双面印刷参数生成方法、双面印刷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412375A (zh) * 2015-07-31 2017-02-15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装置及画质调整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9594B2 (ja) * 2008-12-24 2013-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83338B2 (ja) * 2010-02-03 2012-11-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N102238299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株式会社东芝 印刷校准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印刷校准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4463A (ja) 1995-09-05 1997-03-18 Ricoh Co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H11146149A (ja) 1997-11-13 1999-05-28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US6048117A (en) * 1998-05-08 2000-04-11 Xerox Corporation Network-based system for color calibration of printers
EP1838084A3 (en) * 1998-06-23 2007-12-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medium on which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is recorded
JP2002044367A (ja) 2000-07-31 2002-02-08 Konica Corp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複合機
JP2002252758A (ja) 2001-02-26 2002-09-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原稿の表裏判別方法
JP2003032504A (ja) * 2001-07-16 2003-01-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007035B2 (ja) 2002-03-29 2007-11-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4357074A (ja) * 2003-05-30 2004-12-16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60386A (ja) 2004-03-10 2005-09-22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
AU2005202009A1 (en) 2004-06-09 2006-0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uplex print registration using see-through images
JP4245162B2 (ja) 2004-08-27 2009-03-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04092A (ja) * 2005-07-08 2005-10-27 Canon Inc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810450B2 (ja) * 2007-01-30 2011-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9841A (zh) * 2013-08-06 2015-02-11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双面印刷参数生成方法、双面印刷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339841B (zh) * 2013-08-06 2016-09-21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双面印刷参数生成方法、双面印刷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412375A (zh) * 2015-07-31 2017-02-15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处理装置及画质调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16367B2 (en) 2011-03-29
US20080247006A1 (en) 2008-10-09
CN101282397B (zh) 2011-08-31
EP1978721A2 (en) 2008-10-08
JP2008259017A (ja) 2008-10-23
EP1978721A3 (en) 2008-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5066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ed with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CN101282397B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方法
US20110170124A1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1510929B (zh)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方法
JP2007274254A (ja) タイムスタンプ機能付き通信端末装置
US8724165B2 (en) Image data generating device, image data generat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generating monochrome image data and color image data
US8368936B2 (en) Conference system and image data management method
CN101296287B (zh) 图像复印装置以及图像数据的补偿方法
US7626726B2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extracted image portion
US20100231961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system,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7656550B2 (en)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gram
CN101472044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JP379318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CN102542266A (zh)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08001892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pparatus
US8817275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method of forming image,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device
US20050094177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for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68362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3570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20327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11523007B2 (en) Image reading system,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server device
JP3512325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KR100189235B1 (ko) 화상처리기법 선택 가능한 팩시밀리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070188799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time authentication requesting function
JPH08331289A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21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40403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221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