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6711B - 开闭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闭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6711B
CN101276711B CN2007101665426A CN200710166542A CN101276711B CN 101276711 B CN101276711 B CN 101276711B CN 2007101665426 A CN2007101665426 A CN 2007101665426A CN 200710166542 A CN200710166542 A CN 200710166542A CN 101276711 B CN101276711 B CN 1012767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er
handle
mentioned
external operation
rotary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65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6711A (zh
Inventor
滨田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76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6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6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6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不依赖于组装的开闭器的特性,得到满足隔离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其具有:第1转动部件,其与组装在控制盘等中的该开闭器的起倒型手柄卡合;转动式手柄,其从该控制盘凸出,以使其可以从上述控制盘的前表面进行手动操作;以及第2转动部件,其与该转动式手柄部的转动联动,其构成为,上述第一及第二转动部件相互随动,且它们的转动中心不同,而且,上述第一及第二转动部件构成为,在由上述转动式手柄部进行的通常的开闭操作中不嵌合,仅在上述开闭器的主接点熔接时由上述转动式手柄部施加向断开方向的载荷的情况下嵌合。

Description

开闭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部操作手柄装置,其从控制盘的前表面外侧,对在控制盘等中组装的配线用断路器或漏电短路器等开闭器进行操作,具体来说,是对其进行改进,以使得无论开闭器是否有断路功能,在该开闭器的接点熔接时,都使该装置不能在断开位置锁止。
背景技术
已知在利用开闭器进行电路开闭时,为了保持该电路的断开(OFF)或闭合(ON)状态,在该开闭器的起倒型手柄上,安装例如手柄锁止装置等,约束开闭器的操作。例如,其可以约束为断开状态,以用于确保开闭器负载侧的检测作业等的安全,或约束为闭合状态,以用于确保供电而使得重要电路不会被断开操作。另一方面,作为外部操作手柄装置,在将开闭器设置在例如控制盘等上的情况下,由于配线的关系,有时成为下述结构,即,在控制盘的背侧收容开闭器,而起倒型手柄不在控制盘的前表面露出。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将外部操作手柄装置附加在该开闭器主体上,从控制盘的前表面外侧进行操作。另外,在控制盘的前表面为门的控制盘的情况下,在该门上设置外部操作手柄装置,当关门时,使外部操作手柄装置与起倒型手柄卡合而可以进行操作。
由于该外部操作手柄装置通常设有可进行手动操作的转动式手柄部,所以使其进行所谓的旋转运动。另一方面,关于开闭器,由“起倒型”这一名称可知,其通常为直线运动。也就是说,在外部操作手柄装置与开闭器的联动中,必须将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作为其中的一种方法,已知在经由从手柄(转动式手柄部)延伸出的动作轴进行连结的曲柄板(crank plate)上,使具有与该曲柄板的转动中心(即转动轴)不同的转动中心的臂与之联动,在该臂的方孔中连结起倒型手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由此,可以进行由转动式手柄部进行的开闭器的操作,或在开闭器为配线用断路器的情况下,在转动式手柄部处进行其跳闸动作(trip operation)的显示,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是将起倒型手柄的直线运动利用臂变换为旋转运动,将该旋转运动传递至由曲柄板进行的另一旋转运动,所以,出于方便,将其称为“旋转/旋转运动”。
将主题回到“约束”,如上所述,即使在安装了外部操作手柄装置的情况下,当然也存在约束该开闭器操作的情况。因此,已知在转动式手柄部的部分上,以其可以进出的方式安装锁止板(lock plate),在拉出该锁止板时,转动式手柄部的转动被阻止,同时在该拉出的部分上,设有用于安装操作锁(例如荷包锁)的锁孔。也就是说,广泛使用这样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具有在该锁止板的锁孔中安装操作锁而约束开闭器操作的结构。
在处于通电状态的开闭器中流过过电流的情况下,万一该开闭器发生故障而不进行跳闸动作,则主接点会由于伴随过电流的通电产生的热量而熔接,发生保持通电状态这样的异常情况。此时,如果不知道主接点的熔接而对断路器进行断开操作,则在使转动式手柄部向断开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即使不能阻止起倒型手柄倒向断开方向,也必须避免转动式手柄到达断开位置。这当然是出于以下目的,即,只要主接点相当于闭合状态,就不进行由锁止板拉出引起的断开位置处的锁止,由此特别是确保负载侧的检修作业安全。
因此,着眼于与起倒型手柄卡合的滑动基座(slide base)因熔接与起倒型手柄一起在断开位置之前被约束,而如果转动操作旋钮,使其锁止在断开位置,则由与该操作旋钮连结的转动基座(turn abse)挤压的锁杆(lock lever),如前所述,通过约束滑动基座,而与主体的止动器卡合,阻止操作旋钮继续转动(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另外,通过在操作手柄与转动轴之间设置手柄基座(handle base),且设置使操作手柄持续向闭合方向预紧的预紧弹簧,则即使在熔接时,使操作手柄从闭合位置转到断开位置,手柄基座也被锁止手柄(locker handle)约束,且由于预紧弹簧而使其不再追随操作手柄。由此,即使试图将锁止板拉出,也会被手柄基座的周壁阻拦,无法在断开位置锁止(例如,参考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专利第2946858号公报(第3页左栏第29行~第35行,图2)
专利文献2:特开2005-26106号公报(第5页第32行~第41行,图1及图2)
专利文献3:特开2005-302537号公报(第5页第38行~第47行,图1~图3)
发明内容
由此,由外部操作手柄装置进行的熔接时的断开锁止防止是公知的,但对于该构造来说,实际上要在考虑熔接时的开闭器的动作的基础上,根据其动作进行应对。也就是说,在专利文献2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中,通过使起倒型手柄安装在熔接时到达跳闸位置的开闭器(在这里将其称为非隔离对应断路器)上,连同外部操作手柄装置进行隔离对应,相对地,在专利文献3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中,即使与在熔接时使开闭机构部锁止并强制使起倒型手柄静止在闭合位置的开闭器(在这里将其称为隔离对应断路器)组合,也仍然要满足隔离(isolation)。而且,这里所说的“要满足隔离(或者断路功能)”,如此前说明过的,表示在开闭器的主接点熔接时,要避免因外部操作手柄装置进行的断开锁止,这在国际标准(IEC)60947-1中也已明确说明。
因此,为了满足隔离,与开闭器的特性对应准备外部操作手柄装置,这在装置的设计·制造、或者从流通库存的角度考虑标准化的情况下,很难说是好方法。另外,作为进一步的课题,不管是专利文献2还是专利文献3,为了实现隔离,其构造复杂化是不可否认的。也就是说,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提出的结构,会导致与起倒型手柄卡合的部件(滑动基座及滑动器)的大型化,且因为这些部件要进行与起倒型手柄等同动作即直线运动,所以,为了变换为转动式手柄部的旋转运动,必须通过某种变换机构,必然要将该变换机构设置在外部操作手柄装置内(此外,与专利文献1中所称的“旋转/旋转运动”相对地,将该运动称为“旋转/直线运动”)。换言之,“旋转/直线运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因为有“直线运动”,具有易于实现隔离的优点,但相对地,还具有装置自身复杂化,且导致相应的成本增加的缺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即使是“旋转/旋转运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也满足隔离,同时在隔离对应时,可以不依赖于开闭器特性。
本发明涉及的开闭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其构成为,通过从控制盘等的前表面进行手动操作,对组装在该控制盘中的开闭器进行开闭,其具有:第一转动部件,其与上述开闭器的起倒型手柄卡合;转动式手柄部,其从上述控制盘上凸出;以及第二转动部件,其与该转动式手柄部的转动联动,上述第一及第二转动部件相互随动,且它们的转动中心不同,上述第一及第二转动部件,在由上述转动式手柄部进行的通常的开闭操作中不嵌合,仅在上述开闭器的主接点熔接时由上述转动式手柄部施加向断开方向的载荷的情况下嵌合。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如以上说明,是抑制制造成本的通用产品,可以提供一种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性极高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将图1的装置安装到开闭器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只表示图2中的转动式手柄部的图。
图4是只表示图1中的凸轮与手柄支承部的背面斜视图。
图5是表示图1中的转动轨迹的图。
图6是表示图1的装置的板弹簧特性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以下称为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将该装置安装到开闭器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仅表示该装置中的转动式手柄部的图,(a)、(b)分别表示锁止板压下前、锁止板压下后。另外,图4是仅表示图1中的凸轮(cam)和手柄支承部(handle support)的背面斜视图(即,图1中的A视图),(a)表示闭合状态、(b)表示开闭器的主接点熔接时的向断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
图5是表示凸轮与手柄支承部的转动轨迹的图,相当于图4(b)的平面图。另外,图6是表示板弹簧特性的曲线。
在图1中,装置101从大类来说由以下部件构成。即:转动式手柄部1,其具有用于从控制盘外以手动进行开闭器102(参考图2)的开闭操作的操作手柄11;框架2,其具有可转动地轴支撑该转动式手柄部1的衬垫(spacer)12的轴承2a;凸轮3,其利用螺钉6紧固在衬垫12上;手柄支承部4,其具有钩状凸起4a,该钩状凸起4a与插入框架2的支柱2b中的扭簧(torsion spring)7的一端7a卡合,该手柄支承部4同样地与支柱2b轴连接;以及安装板5,其具有嵌合在框架2的安装凹部2c中的安装凸部5a,由螺钉8紧固在框架2上。此外,手柄支承部4、凸轮3分别是“第一转动部件”“第二转动部件”的一个例子。
下面,说明该装置101的组装顺序。从图中下方向将锁止板13插入操作手柄11的未图示的槽中,使压簧(compression spring)14卡合在该锁止板13的弹簧支承部凸起13a与衬垫12的弹簧支承部12a之间,且利用螺钉15使操作手柄11与衬垫12紧固,由此形成转动式手柄部1。在该状态下,因为锁止板13利用压簧14被向图中上方预紧,所以锁孔11a利用遮蔽部13b被闭锁(还可以参考图3(a))。
因为衬垫12的直径比轴承2a的直径小一些,所以通过将转动式手柄部1可转动地嵌入该轴承2a中,与前述锁止板13的向上方的预紧相结合,转动式手柄部1可以以轴承2a为转动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做圆周旋转,但在轴支撑该转动式手柄部1时,使凸轮3的凹部3a与衬垫12的未图示的底面的凸部嵌合而由螺钉6紧固。在这里,在凸轮3上设置凸缘部3b,其结果,利用操作手柄11的转动操作,凸缘部3b与支柱2b相碰撞,限定其转动范围。
在将扭簧7插入支柱2b中后使手柄支承部4轴连接,此时,使一端7a与钩状凸起4a卡合,同时将凸轮3的销钉状凸起3c缓慢嵌入长孔4b中。另外,另一端7b向顺时针方向预紧,与从框架2的开口部2d插入的未图示的锁杆卡合。其结果,手柄支承部4被向图中逆时针方向预紧,经由长孔4b而进行卡合移动的凸轮3、以及转动式手柄部1也同样地被向逆时针方向预紧,图1中,是该预紧状态、即断开位置的分解斜视图。此外,上述锁杆是在控制盘例如为门的情况下,用于在开闭器处于闭合位置时使该门不会打开的公知的构成门锁功能的部件之一,但因为不是本发明的主要部分,所以如上所述,其图示及说明省略。
最后,通过嵌合安装凸部5a与安装凹部2c并由螺钉8紧固,形成装置101。在将该装置101如图2所示安装到开闭器102上时,只要暂时使开闭器102的起倒型手柄102a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成为断开状态,使手柄支承部4的开口部4c与该起倒型手柄102a卡合,并且使安装板5的安装面5b与盖102b抵接,利用未图示的安装螺钉与开闭器102同时紧固在控制盘内的例如面板上即可。参考图1,说明从该断开状态到图2所示的闭合状态的装置101进行的操作。
以时钟上的指针为例,在断开状态下,操作手柄11指向9点的位置,通过从该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移动到12点位置,即通过大约90度的转动,转换到闭合状态。操作手柄11在9点位置处,销钉状凸起3c位于长孔4b的图中大致里侧,随着上述操作手柄11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销钉状凸起3c暂时到达长孔4b的更里侧,然后朝向前侧。也就是说,可以看到销钉状凸起3c在长孔4b内左右移动,但由于成为以下情况,即,凸轮3的转动中心为衬垫12的中心点(螺钉6),与之相对,手柄支承部4的转动中心为支柱2b,由此,必然使得其转动中心相互不同。与该向左右的移动,换言之,销钉状凸起3c的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对应,通过使销钉状凸起3c在长孔4b内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开口部4c的闭合方向凸起4d将起倒型手柄102a向图2的图中顺时针方向推动,开闭器102越过未详述的公知的死点(dead point),向图2所示的闭合状态移动。而且,由该图2还可知,在开口部4c中会发生松动,如前所述,这是因为手柄支承部4利用扭簧7向断开方向预紧。
此外,在将装置101安装到开闭器102上时,暂且使开闭器102断开,但在使之成为闭合状态而使装置101转动到闭合位置(如前所述,使得操作手柄11转动到12点位置)的状态下,也可以将其安装到开闭器102上。另外,如果从该图2的闭合状态,使操作手柄11向12点→9点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开口部4c的断开方向凸起4e(还可以参考图1)使起倒型手柄102a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且超过死点向断开方向移动。
根据图3,对于该闭合或断开处的约束、即锁止机构进行说明。锁止板13如前所述,利用压簧14向上方预紧,但如图(a)所示,在闭合状态,钩状的锁止部13c的图中下部处的部分出现空洞(该空洞相当于闭合锁孔2e(参考图1))。因此,如图(b)所示,锁止部13c可以进入闭合锁孔2e中,通过操作部13d的压下,锁孔11a使遮蔽部13b处的闭锁解除。利用该闭锁解除,由荷包锁103锁定锁孔11a,从而使得所谓“闭合锁止”成为可能。
对于前述断开操作后的“断开锁止”,也大致与前述“闭合锁止”相同,但由图1可知,断开锁孔2f在框架2的径向内侧,在顺时针方向的末端部分设置凸起2f1。也就是说,在“断开锁止”的情况下,与“闭合锁止”在刚好12点的位置锁定相对,需要从9点位置再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很小的相当于该凸起2f1的量,进行锁定,其理由如后所述。此外,转动相当于凸起2f1的量后,如果压下锁止部13c,则操作手柄11可以返回断开位置即9点位置。如前所述,这是因为锁止部13c为钩状,由此,例如,与如果解除荷包锁103则锁孔11a立即闭锁的闭合时不同,虽然锁孔11a的闭锁解除状态持续,但要将锁孔11a闭锁,则需要再次转动相当于凸起2f1的量(该转动相当于后述的重置操作)(简单地说,与闭合锁止为自行恢复相对,断开锁止为自行保持)。
重新回到图2,在开闭器102为配线用断路器的情况下,存在由过电流或短路电流切断引起的跳闸模式(trip mode)(此外,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102称为断路器)。在该跳闸模式中,起倒型手柄102a大致位于闭合与断开的中间位置,同时通过该起倒型手柄102a的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手柄支承部4也稍微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该“稍微的转动量”,促使操作手柄11向到达闭合与断开之间的所谓“跳闸”位置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此外,此时,如果为“闭合锁止”状态,则操作手柄11当然静止(约束)在闭合位置,但如所公知的,该约束不会给断路器102的跳闸模式动作带来任何影响。
要从该跳闸位置返回闭合位置,则应使操作手柄11暂且转动到断开位置,再通过从该处向逆时针方向继续转动,使断路器1 02的未图示及未详述的开闭机构部成为所谓的可以接通状态(通常将其称为重置操作),此后只要进行前述的闭合操作即可。
在这里,除了在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象(参考背景技术第4段)之外,断路器102中会有例如脉冲状电流等流过,如果偶然引起断路器102的主接点熔接,则如发明内容第1段所述,如果断路器102为非隔离对应型,则起倒型手柄102a表示跳闸位置,如果为隔离对应型,则表示闭合位置,与此相应地,操作手柄11也指示闭合或跳闸位置。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本质进行说明,即,事先防止从该状态开始,不清楚熔接的状况而使操作手柄转动到断开位置,在该断开位置进行“断开锁止”。此外,对于非隔离对应型,即静止在跳闸位置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分辨与通常的跳闸模式引起的向跳闸位置的转动的差别,因此在断开锁止时,利用该断开锁止异常使作业者了解到断路器102的熔接这一点也是不充分的。这一点,在隔离对应型中,即使不进行断开锁止,在到达断开位置之前的转动后,如果将手从操作手柄11移开,则通过使起倒型手柄102a返回闭合位置,操作手柄11也返回原处。因此,通过该异常动作,作业者能够察觉断路器102的某些异常。
为了实现该“断开锁止防止”,对长孔4b及销钉状凸起3c想办法。即,作为例如树脂成型品的手柄支承部4的长孔4b,由图1可知,通过切除逆时针方向侧的长边,即,被施加向断开方向的载荷一侧的一部分,该长孔4b从图中的前侧向里侧,以左侧的长边的中间点的稍微前侧为起点扩大。从该起点开始,在被施加向断开方向的载荷的方向,设置与该长边大致垂直的槽,在该槽中,用例如压入等方法安装起点为弯曲点41a的大致L字型的板弹簧41。也就是说,如图4(a)所示,从该板弹簧41的弯曲点41a开始到前端41b,如上所述,与长孔4b的被切除部分对应,作为与长孔4b的顺时针方向长边(图1基准)大致平行的逆时针方向侧(图1基准)长边起作用。
因此,在从闭合到断开的转换中,从弯曲点41a到前端41b作为长孔4b的一部分,支持销钉状凸起3c在前述长孔4b内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而且,在这里,在断开操作及重置操作中,板弹簧41当然会弯曲,但此时的载荷及弯曲大小,如图6所示,与后述的隔离载荷及弯曲量相比,载荷轻而变化小。
另一方面,在例如作为树脂成型品的凸轮3的销钉状凸起3c上,在其头部(在图1中相当于下部),也切除被施加向断开方向的载荷一侧的厚度,形成凹部3c1。在这里,如前所述凸轮3与手柄支承部4的转动中心不同,因此,两个部件的转动轨迹也不相同。但是,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所谓“旋转/旋转运动”,如图5所示,特别地,将支柱2b的配置位置设定为使2个转动轨迹在某点交叉。而且,在该“某点”处,将与上述凹部3c1相当的壁片,如图4(a)所示,作为凸部4f而设置在长孔4b的逆时针方向侧(图1基准)的长边上,同时使板弹簧41的前端41b为宽度较窄部41b1,以使其不与该凸部4f干涉。而且,此前说明的凹部3c1、凸部4f及宽度较窄部41b1,对通常的闭合、断开及重置操作,没有任何影响。
凹部3c1、凸部4f及宽度较窄部41b1发挥的作用,是在断路器102的主接点熔接时,装置101进行断开操作的时候。也就是说,在对处于熔接状态的断路器102,以不知道该熔接的状态进行断开操作的情况下,无论该断路器是否为隔离对应型,在通常的断开位置前,如果不施加更大的载荷,则起倒型手柄102a不会到达断开位置。但是,该实施方式的装置101,利用该性质,设定该板弹簧41的弹簧载荷,以使得板弹簧41在小于或等于将要到达断开位置的载荷下弯曲,如果板弹簧41弯曲,则凹部3c1与凸部4f将立即嵌合(参考图4(b))。而且,该嵌合如之前所说明的,以2个轨迹交叉的“某点”为板弹簧41的弯曲开始点,且必须设定宽度较窄部41b1,以使得不会给嵌合本身带来障碍。
通过转动轨迹不同的2个部件的嵌合,因为两个部件在相互结合的方向作用有力,所以阻止操作手柄11继续转动。因此,当主接点熔接时,因为不能使得操作手柄11转动到重置位置,所以,必然可以实现断开锁止防止(简单地说,在断开锁止位置的闭合侧构成嵌合点)。此外,为了适应断路器102的开闭机构的个体差异相结合,因为操作手柄11的断开位置与2个部件的嵌合点接近,所以断开锁止并不是设定在断开位置而是设定在重置位置。在前述断开锁孔2f上设置凸起2f1的理由就在于此。
由此,该实施方式为,为了传递起倒型手柄102a和转动式手柄部1的相互间的运动,是使用凸轮3和手柄支承部4这2个转动轨迹不同的部件的,即公知的“旋转/旋转运动”的简单结构,特别地,其着眼于手柄支承部4,通过只对其转动中心及与凸轮3的卡合进行简单的处理(前述的凹部3c1、凸部4f及宽度较窄部41b1的设定),便使其实现断路功能。通常熔接是罕见的现象,而在与装置101的组合中,可以推知其发生概率还会更低。就因为该较低的概率,采用“旋转/直线运动”的复杂结构使装置实现断路功能,从装置的成本减少的角度来说很难说是好方法。对于这一点,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101如上所述利用“旋转/旋转运动”,只是增加板弹簧41,就可以不给通常的闭合/断开操作带来任何影响,实现断路功能,因此,可以期待装置101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另外,作为成本降低的进一步的附加效果,该装置101的断路功能可以举出以下这点:不依赖于所组合的开闭器或断路器的特性。如之前的说明可知,考虑开闭器或断路器的开闭机构的个体差异,将断开锁止位置设定在从断开位置开始的稍微逆时针方向(即重置位置,图1基准),在熔接时不到达该断开锁止位置的机械结构,可以通过在起倒型手柄102a产生大载荷后,通过立即进行装置101内的嵌合而使操作手柄11不能操作来实现。也就是说,因为使该机械结构动作的触发始终为断路器侧(上述的起倒型手柄102a产生的大载荷),但其后的一系列动作都在装置101内完成。由此,因为不依赖于断路器,即不会与由熔接引起的起倒型手柄102的大载荷导致的动作联动,所以当然不会受到其个体差异的很大地左右,无论断路器102a是否为隔离对应型,都可以向使用者提供装置101的断路功能。特别地,无论是否为该隔离对应型,都必然可以实现装置的标准化,即使在使用者未考虑隔离性的情况下,只通过该装置101的安装,也可以有如标准功能地实现熔接时的断开锁止防止,因此,负载侧的检测作业的安全确保的良好的影响是无法计算的。
而且,因为不与熔接引起的起倒型手柄102a的大载荷导致的动作联动,所以可以将嵌合点设定在断开位置之前。由此,不需要使断开位置和重置位置尽量远离,对于跳闸后的重置操作或断开操作,因为使用者可以毫无不适感地进行操作,所以可以改善操作性。
此外,如前所述,板弹簧41的特性如图6所示,由该曲线还可以知道,与由隔离载荷引起的弯曲量相比,将嵌合点处的载荷设定得较小,是该实施方式的重要一点。也就是说,这将实现前述的“使板弹簧41在小于或等于到达断开位置之前的载荷下弯曲”。另外,关于该隔离功能,在前述的IEC60947-1中,确定为“即使施加断开载荷3倍的操作力,也不会约束在断开位置”。因此,根据该标准,该实施方式涉及的装置101,因为在使板弹簧41具有大于或等于3倍的断开载荷下的隔离载荷的弯曲量的同时,如上所述,嵌合点设定为低于该弯曲量,所以,也满足IEC中的隔离功能。因此,可以向使用者提供安全性更高,且价廉、通用性好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

Claims (6)

1.一种开闭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其构成为,通过从控制盘的前表面进行手动操作,对组装在该控制盘中的开闭器进行开闭,其具有:第一转动部件,其与上述开闭器的起倒型手柄卡合;转动式手柄部,其从上述控制盘上凸出;以及第二转动部件,其与该转动式手柄部的转动联动,上述第一及第二转动部件相互随动,且它们的转动中心不同,
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及第二转动部件,在由上述转动式手柄部进行的通常的开闭操作中不嵌合,仅在上述开闭器的主接点熔接时由上述转动式手柄部施加向断开方向的载荷的情况下嵌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设置于第二转动部件上的销钉状凸起在设置于第一转动部件上的长孔中卡合移动,使上述第二转动部件与转动式手柄部的转动联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闭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长孔的被施加向断开方向的载荷一侧的边部的一部分切除,并将大致L字形的板弹簧安装在该边部中,使该板弹簧的从弯曲点到前端的部分作为上述边部起作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分别在销钉状凸起的被施加向断开方向的载荷一侧设置凹部,在长孔的边部设置与该凹部嵌合的凸部,而使第一及第二转动部件嵌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从该板弹簧的弯曲点到前端的一部分切除,以使得在凹部与凸部嵌合时,板弹簧不隔在其间。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
开闭器主接点熔接时,即使在转动式手柄部处作用的载荷大于或等于断开方向载荷的3倍时,板弹簧也可以弯曲。
CN2007101665426A 2007-03-30 2007-11-05 开闭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 Active CN101276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91494 2007-03-30
JP2007091494A JP4872756B2 (ja) 2007-03-30 2007-03-30 開閉器の外部操作ハンド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6711A CN101276711A (zh) 2008-10-01
CN101276711B true CN101276711B (zh) 2011-04-13

Family

ID=39976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65426A Active CN101276711B (zh) 2007-03-30 2007-11-05 开闭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72756B2 (zh)
CN (1) CN1012767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77058A (ko) * 2008-04-22 2010-07-06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기회로 개폐조작장치
JP5123817B2 (ja) * 2008-10-22 2013-01-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の外部操作ハンドル装置
JP5741381B2 (ja) * 2011-10-31 2015-07-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器の外部操作ハンドル装置
JP2013140743A (ja) * 2012-01-06 2013-07-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ワイヤ式引外し装置を備えた回路遮断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79810A (en) * 1993-07-03 1995-01-11 Kloeckner Moeller Gmbh A lockable rotary drive for a circuit breaker
CN1351363A (zh) * 2000-10-30 2002-05-29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断路器
CN1577689A (zh) * 2003-07-03 2005-02-09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路断路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
US6969813B1 (en) * 2004-08-24 2005-11-29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Direct mount rotary handle operating mechanism which is suitable for isolation
CN101159207A (zh) * 2006-10-05 2008-04-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开闭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58635A (ja) * 1992-03-10 1993-10-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鎖錠装置付操作ハンドル装置
JP2002025411A (ja) * 2000-07-07 2002-0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開閉器の外部操作ハンド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79810A (en) * 1993-07-03 1995-01-11 Kloeckner Moeller Gmbh A lockable rotary drive for a circuit breaker
CN1351363A (zh) * 2000-10-30 2002-05-29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断路器
CN1577689A (zh) * 2003-07-03 2005-02-09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路断路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
US6969813B1 (en) * 2004-08-24 2005-11-29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Direct mount rotary handle operating mechanism which is suitable for isolation
CN101159207A (zh) * 2006-10-05 2008-04-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开闭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6711A (zh) 2008-10-01
JP4872756B2 (ja) 2012-02-08
JP2008251360A (ja) 200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25856B1 (en) Keylock device for circuit breaker
RU2502149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содержа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ндикации сваривания контактов, 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е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держащее одно та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20060071742A1 (en) Circuit breaker configured to be remotely operated
CN101276711B (zh) 开闭器的外部操作手柄装置
US6924720B2 (en) Circuit breaker
CN105321781B (zh) 用于断路器主动保持联锁的仪表板
US7061349B2 (en) Circuit breaker configured to be remotely operated
WO2016074321A1 (zh) 断路器操作机构
US20150354250A1 (en)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EP2472547B1 (en) Locking device for use with a circuit breaker and method of assembly
US6911614B2 (en) Circuit breaker
NZ181989A (en) Circuit breaker handle mechanism
JP4867644B2 (ja) 回路遮断器の外部操作ハンドル装置
EP1487002A2 (en) Electrical remote actuation device
JP5094778B2 (ja) ブレーカインターロッ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ブレーカを連動させる方法
US20180025878A1 (en) Electronic switching device
KR20190040353A (ko) 래칭 디바이스 및 그러한 래칭 디바이스를 갖는 작동 메카니즘
KR101667636B1 (ko) 기중차단기의 인터록 장치
JPH11120887A (ja) 開閉装置盤の扉インターロック装置
JP5093638B2 (ja) 回路遮断器の操作部構造
CN220382025U (zh) 用于电气开关的合闸保持机构及电气开关
JP3787455B2 (ja) 外部操作装置付き回路遮断器
CN115995371A (zh) 一种互锁断路器
US11195681B2 (en) Circuit breaker with addable tripped indicator
JP2006318650A (ja) 回路遮断器の開閉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