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3685A - 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及这样的工作器具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及这样的工作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3685A
CN101273685A CNA2008100900368A CN200810090036A CN101273685A CN 101273685 A CN101273685 A CN 101273685A CN A2008100900368 A CNA2008100900368 A CN A2008100900368A CN 200810090036 A CN200810090036 A CN 200810090036A CN 101273685 A CN101273685 A CN 1012736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nk
pipeline section
supporting base
drive axle
sp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00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海因策尔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273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36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34/00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 A01D34/835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A01D34/90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carrying by the operat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Toys (AREA)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 Flexible Shafts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用于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具有用于连接相邻组件的上连接单元(19)和下连接单元(18)。柄部系统具有导向管段(9)和驱动轴段(10)。驱动轴段(10)通过至少一个支承座(26)支撑在导向管段(9)中。导向管段(9)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在支承座(26)和导向管段(9)之间在圆周的至少一个区域(48)内形成第一间距(b),该第一间距(b)小于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大约15%。柄部系统可以在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1)中使用。

Description

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及这样的工作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以及一种所述的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
背景技术
由DE 103 25 493 A1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剪器或者剪枝锯的管,在该管的一个端部上布置发动机并且在另一个端部上布置工作工具。在管中布置轴承,该轴承以肋支撑在外面的管上。在轴承中支承驱动轴。管可以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管在较小的变形时就已经会折断并且由此被破坏。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管的优点是该材料的相对较小的重量。但是为了获得足够的抗弯刚性,管的壁厚必须构造得相对较大,从而相对于由金属例如由铝制成的常规的管较少地减轻了重量或者没有减轻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说明一种用于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该柄部系统具有很小的重量和高稳定性。本发明的另一个任务是说明一种具有很小重量的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该工作器具的柄部具有高稳定性。
关于柄部系统,该任务通过按本发明的柄部系统得到解决,其中该柄部系统具有用于连接相邻组件的下连接单元和上连接单元,其中所述柄部系统具有导向管段和布置在导向管段中的驱动轴段,其中该驱动轴段通过至少一个支承座支撑在导向管段中,其中该导向管段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并且其中在支承座和导向管段之间在支承座的圆周的至少一个区域内形成第一间距,该第一间距小于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大约15%。关于工作器具,该任务通过按本发明的工作器具得到解决,该工作器具具有在其中布置驱动马达的壳体以及至少一个由驱动马达驱动的工具,其中,所述工作器具具有柄部,在该柄部的一个端部上布置壳体并且在柄部的对置的端部上布置工具,其中所述柄部包括导向管和驱动轴,并且其中所述驱动轴由导向管进行导向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支承座支撑在导向管中,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导向管段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并且在支承座和导向管段之间在支承座的圆周的至少一个区域内形成小于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大约15%的第一间距。
将碳纤维增强的塑料用作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具有很小的重量,并且可以以挤拉成型方法(Pultrusionsverfahren)以简单的方式将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造成具有恒定直径和恒定壁厚的管。微小的第一间距引起导向管在弯曲时靠在支承座上并且由此从里面得到支撑。由此可以避免导向管弯曲得太厉害。支承座在其内部由驱动轴进行支撑。由导向管、支承座和驱动轴构造的柄部由于导向管通过位于内部的组件得到支撑而具有高刚性和高稳定性。导向管可以以相对较小的壁厚进行制造。在此,如此构造柄部以及设计柄部的尺寸,从而在超过导向管段的允许的弯曲并且发生导向管的残余的变形或者破坏之前,导向管段靠在支承座上并且支撑在支承座上。为了获得柄部系统的很小的重量,第一间距应该小于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大约15%。柄部系统优选是柄部延长部分。
第一间距优选小于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大约10%。第一间距最好为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至少5%。
为了获得驱动轴的良好支承,支承座通过至少一个支撑元件支撑在导向管段上。在此,在其中存在第一间距的区域尤其位于支承座的两个支撑元件之间。优选地设置多个支撑元件,这些支撑元件如此布置在支承座的圆周上,从而对置于每个位于两个支撑元件之间的区域、也就是在圆周的对置侧布置支撑元件。由此确保没有两个区域会对置,在该区域中在导向管和支承座之间存在第一间距。由此,导向管在弯曲时靠在支撑元件上并且靠在对置的区域上,在该区域中给出了导向管和支承座之间的间距。
在支撑元件和导向管段之间形成大约为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0.2%到2%的第二间距。由于支撑元件和导向管段之间微小的间距,进一步提高了导向管的稳定性。支承座优选地具有圆柱形的基体,至少一个支撑元件从该基体的外圆周向外延伸,其中驱动轴段支承在该基体中。在驱动轴段的外圆周和支承座的基体之间形成第三间距,该第三间距大约为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0.5%到4%。通过使该间距大约为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0.5%或者更多,确保驱动轴段的低摩擦的润滑和支承。相对较小的间距确保导向管在柄部变形时通过支承座支撑在驱动轴上。由此驱动轴段提高了导向管段的稳定性。
第一、第二和第三间距沿径向并且在元件的中心位置相互进行测量。以此,所述间距为相应组件的相应直径差的一半。
支承座优选地在上连接单元和下连接单元之间的导向管段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固定驱动轴段在导向管段中的位置。
为了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柄部系统与相邻的柄部段的连接,将驱动轴段在至少一个端部上不可旋转地与连接件连接。在此,连接件可以具有用于耦合元件的插口,或者直接与相邻的连接件建立耦合。驱动轴段具有内轮廓,该内轮廓卡到连接件的外轮廓中。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在驱动轴段和连接件之间可靠的并且不可旋转的连接。
连接件在插入驱动轴段的区域内优选地具有第一外直径和第二外直径,其中第一外直径在插入连接件前大于驱动轴段的所属的第一内直径,并且第二外直径在插入连接件前小于驱动轴段的所属的第二内直径。通过连接件在一个区域内具有比驱动轴段大的外直径并且在另一个区域内具有比驱动轴段小的外直径,实现了在将连接件压入驱动轴段时连接件将驱动轴段变形。如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获得连接件和驱动轴段之间牢固的连接。通过连接件的第二外直径小于驱动轴段的所属的第二内直径,将驱动轴段变形而不必在整个圆周上将其张开。由此减小用于压入连接件所需的力。不同区域中不同的直径可以设置在轮廓化的连接件和轮廓化的驱动轴段中,然而也可以在非轮廓化的表面中设置不同的直径。也可以这样设置,即只有连接件或者只有驱动轴段具有轮廓。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外轮廓。例如连接件可以具有椭圆形横截面并且驱动轴段具有圆形横截面。具有第一和第二外直径的两个区域优选地位于一个横截面内。
为了提高柄部系统在其端部区域中的稳定性,邻近至少一个连接单元布置包围导向管段的增强套。将导向管段和驱动轴段分别构造成一件式的管,并且使它们从下连接单元一直延伸到上连接单元。通过导向管段在上连接单元和下连接单元之间的柄部系统的整个长度上延伸,获得导向管段的大的长度。由于导向管段的大的长度,有利的是在变形时支撑在支承座上。由于导向管段的相对较大的长度,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导向管可以由少量的部分段构成。优选地对于通常的工作高度只需要一个优选构造成柄部延长部分的柄部系统。
对于具有在其中布置驱动马达的壳体以及具有至少一个由驱动马达驱动的工具的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来说,这样进行设置,即至少一个导向管段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并且在支承座和导向管段之间在支承座的圆周的至少一个区域内形成小于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大约15%的第一间距,其中,工作器具具有柄部,在该柄部的一个端部上布置壳体并且在柄部的对置的端部上布置工具,其中柄部包括导向管和驱动轴,并且其中驱动轴由导向管进行导向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支承座支撑在导向管中。
由于支承座和导向管段之间的微小间距,导向管段在变形时靠在支承座上并且由此由支承座进行支撑。由此,导向管可以在高稳定性时以很小的壁厚进行构造,从而获得工作器具的很小的重量。
第一间距优选小于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大约10%。第一间距尤其为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至少5%。导向管、也就是在一件式的导向管中的整个导向管以及在多部件构造的导向管中的各个导向管段优选地完全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多部件的导向管的各个导向管段优选地由定尺寸裁切的棒料制成。由此,所有导向管段优选地具有相同的外直径和内直径以及相同的壁厚。
支承座优选地通过至少一个支撑元件支撑在导向管上。在其中存在第一间距的区域适宜地位于支承座的两个支撑元件之间。尤其设置多个支撑元件,这些支撑元件如此布置在支承座的圆周上,从而对置于每个位于两个支撑元件之间的区域布置支撑元件。在支撑元件和导向管之间优选地形成大约为导向管的内直径的0.2%到2%的第二间距。
支承座具有圆柱形的基体,至少一个支撑元件从该基体的外圆周向外延伸,其中驱动轴支承在基体中。优选地在驱动轴的外圆周和支承座的基体之间形成第三间距,该第三间距大约为导向管的内直径的0.5%到4%。
驱动轴构造成多部件的。由此实现工作器具的简单的运输。为了连接驱动轴段,优选地设置至少一个连接件,该连接件与驱动轴段不可旋转地连接。驱动轴段优选地具有内轮廓,该内轮廓卡到连接件的外轮廓中。连接件在插入驱动轴段的区域中优选地具有第一外直径和第二外直径,其中第一外直径在插入连接件前大于驱动轴段的所属的第一内直径,并且第二外直径在插入连接件前小于驱动轴段的所属的第二内直径。
工作器具尤其具有优选的是柄部延长部分的柄部系统。也可以设置多个柄部延长部分。由此,工作器具的柄部长度可以配合相应的使用目的。由于导向管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柄部系统、尤其是柄部延长部分具有很小的重量,并且由于导向管和支承座之间微小的间距而具有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解释。其中:
图1是工作器具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工作器具的柄部延长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I-III的剖面图;
图4是柄部延长部分的工具侧的端部的分解图;
图5是图3的截取部分V的放大图;
图6是柄部延长部分的马达侧的端部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7是柄部延长部分的工具侧的端部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2中的线VIII-VIII的剖面图;
图9是工作器具的导向管在弯曲状态中的示意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线X-X的剖面图;
图11是沿图9中的线XI-XI的剖面图;
图12是沿图9中的线XII-XII的剖面图;
图13是驱动轴的工具侧的端部的分解图;
图14是驱动轴的工具侧的端部的剖视图;
图15是驱动轴的马达侧的端部的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4中的线XVI-XVI的剖面图;
图17是沿图15中的线XVII-XVII的剖面图;
图18是驱动轴的马达侧的端部的分解图;
图19是驱动轴的马达侧的端部的示意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的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1构造成高枝剪(Hochentaster)。所述工作器具1具有壳体2,在该壳体2中布置了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是内燃机。驱动马达3尤其是单缸发动机,优选是二冲程发动机或者混合润滑的四冲程发动机。用于起动驱动马达3的起动装置的启动手柄4从壳体2中伸出。驱动马达3旋转地驱动着驱动轴5。驱动马达3通过耦合器27与驱动轴5耦合。
柄部7固定在壳体2上,柄部将壳体2与传动装置壳体14连接。柄部7包括导向管6以及驱动轴5,该导向管6从壳体2延伸到传动装置壳体14,该驱动轴5可旋转地支承在导向管6中。在传动装置壳体14中布置了没有示出的传动装置,驱动轴5通过该传动装置驱动工具,也就是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在导轨15上旋转的锯链16。为了润滑锯链16,在传动装置壳体14上固定了润滑剂箱17。
为了保持和导引工作器具1,在柄部7上邻近壳体2固定了手柄11,在该手柄11上支承加速杆12和加速杆锁定装置13。通过加速杆12操作驱动马达3。在手柄11上也可以设置另外的或者其它的操作元件。
柄部7构造成多部件的,并且包括固定在壳体2上的下柄部段50以及柄部延长部分8,该柄部延长部分8在下柄部段50和传动装置壳体14之间延伸。柄部延长部分8是一种柄部系统。也可以设置其它没有构造成延长部分的柄部系统,例如形成整个柄部的柄部系统。也可以设置多个柄部延长部分8。柄部延长部分8具有用于与下柄部段50连接的马达侧的下连接单元18以及用于与传动装置壳体14连接的工具侧的上连接单元19。也可以设置上连接单元19用于与其它导向管段连接。导向管段9在两个连接单元18和19之间延伸,驱动轴段10可旋转地支承在该导向管段9中。以此,导向管6和驱动轴5在其长度上构造成多部件的。柄部7的设置的构造也可以优选地用于其驱动轴来回进行驱动的工作器具。工具侧的上连接单元19与传动装置壳体14的夹紧套筒46连接。导向管段9具有在导向管段9的整个长度上恒定的外直径n。外直径n优选地相应于导向管6在下柄部段50中的外直径。
在图2和3中示出了具有导向管段9的柄部延长部分8。马达侧的连接单元18包括夹紧套筒20,该夹紧套筒20可以与下柄部段50的没有示出的插套或者另一个柄部延长部分8的工具侧的连接单元19的插套22共同作用。为了固定以及松开夹紧套筒20设置夹紧螺钉21。如图3所示,夹紧套筒20保持在马达侧的连接单元18的插套22上。插套22与增强套28一体地构成,该增强套28从插套22朝着导向管段9的中心的方向延伸,并且通过其长度的部分段在其外侧包围导向管段9。为了提高稳定性,在增强套28的外侧设置了径向向外以及沿导向管段9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肋29。包括插套22和增强套28的组件不仅布置在马达侧的连接单元18上,而且也布置在工具侧的连接单元19上。通过相同的构造可以减少所需组件的数量。如图3所示,将导向套25插到工具侧的连接单元19的插套22中。在驱动轴10的工具侧的端部上,驱动轴10与多边形轴23连接。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以正方形横截面构造多边形轴23。在多边形轴23的向外伸出的端部上布置了定心销37。
如图4所示,导向套25具有边缘51,该边缘51的外圆周大致相应于插套22的外圆周并且该边缘51靠在插套22上。在与导向管6的相邻段连接时,边缘51形成支撑面。
也如图4所示,导向套25具有沿图2示出的柄部延长部分8纵向中轴线30的方向延伸的突起44,该突起44径向向外伸出。也在插套22上构造平行于纵向中轴线30延伸的突起43。突起43和44在与导向管6的相邻段连接时位于夹紧套筒20的凹处45中,该凹处45在图6中示出。
如图4所示,多边形轴23保持在工具侧的连接件24中,该连接件24插到驱动轴段10中。为了将驱动轴段10支承在导向管段9中,设置支承座26,该支承座26几乎在驱动轴段10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也称为衬垫(Liner)的支承座26具有基本上构造成圆柱形的基体48。径向向外延伸的支撑元件31从基体48伸出,所述支撑元件31尤其构造成连接片。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片31径向向外并且平行于柄部延长部分8的纵向中轴线30延伸。然而,支撑元件31的其它构造也可以是有利的。
在支承座26的基体48和导向管段9的内壁之间形成在图5中示出的第一间距b。第一间距b为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大约5%到大约15%。第一间距b尤其为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大约5%到大约10%。第一间距b小于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5%可以是优选的。对置于支承座26的在其上形成第一间距b的区域49,布置用于支撑在导向管段9的内侧上的支撑元件31。在中心地布置驱动轴段10、支承座26和导向管段9时测量第一间距b,也就是当各个元件的纵向中轴线与柄部延长部分8的纵向中轴线30重合时进行测量。
在图6和7中放大示出了马达侧的连接单元18和工具侧的连接单元19。如图6所示,夹紧套筒20具有隔板52,在该隔板52上支撑着插套22和支承座26。隔板52具有中心的开口53,驱动轴段10通过该开口53伸出。马达侧的连接件33插到驱动轴段10中,该连接件33具有用于多边形轴23的中心的插口36。为了使得插入多边形轴23变得简单,在马达侧的连接件33上通过固定套35固定两个导向卡箍34。导向卡箍34在插到正确的位置中时旋转多边形轴23的轮廓。导向管段9靠在形成在插套22中的凸肩54上。
在图7示出的工具侧的连接单元19上设置工具侧的连接件24,该连接件24具有用于多边形轴23的中心的插口42。在连接件24和33中的插口36和42具有相应于多边形轴23的轮廓,在本实施例中以正方形横截面构造插口36和42。
在构造成多部件的驱动轴5中,相应于在图6和7中示出的连接单元18和19构造所有连接单元18和19。在连接单元18、19插到一起时,工具侧的连接单元19的插套22位于马达侧的连接单元18的夹紧套筒20中。多边形轴23固定在工具侧的连接件24中并且插到马达侧的连接件33中,并且如此远地推入多边形轴23,直到导向套25的边缘51靠在隔板52上。然后拧紧夹紧螺钉21并且固定夹紧套筒20。
具有驱动轴段10的驱动轴5优选地由金属制成,尤其由铝制成。支承座26优选地由塑料制成。为了获得工作器具1的很小的重量,将导向管6和导向管段9一起完全地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尽管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刚性相对较小,为了获得导向管6的高稳定性,设置了在图8中示出的尺寸,该尺寸单独地以及相互组合地导致导向管6通过驱动轴5和支承座26得到支撑,从而整体上提高了刚性。
示出的尺寸可以设置在导向管6的预先给定的特别进行加载的段中。然而,也可以这样设置,即相应地构造柄部7的所有具有导向管6、支承座26以及驱动轴5的段,并且只对用于连接导向管6和驱动轴5的相邻的段的区域以不同于例如在图6和7中示出的方式的方式进行构造。优选地由相同的管状的棒料构成导向管6的所有段,使得所有的段具有相同的外直径和内直径以及相同的壁厚。
如柄部延长部分8的导向管段9的在图8中示出的横截面所示,支承座26总共具有五个支撑元件31,这些支撑元件31径向向外伸出并且具有高度h。高度h略微小于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和支承座26的基体48的外直径e之差的一半。
由此,在支撑元件31和导向管段9之间形成第二间距c,该第二间距c为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大约0.2%到大约2%。第二间距优选为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大约0.5%到大约1.5%。通过该非常微小的第二间距c确保导向管段9在微小变形时已经支撑在支撑元件31上了。微小的第二间距c用于补偿公差,从而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制造工作器具1或者说柄部延长部分8。
五个支撑元件31均匀地布置在基体48的圆周上。在相应的两个支撑元件31之间形成一个区域49,在该区域中基体48到导向管段9的内圆周具有在图5中示出的第一间距b。由于均匀地布置五个支撑元件31,在圆周上对置于每个区域49布置支撑元件31。由此,将导向管6的变形保持得很小,因为没有两个区域49是沿直径方向对置的。同时可以将支承座26的基体48的外直径e保持得尽可能小。由此,也可以将驱动轴5的外直径m或者说驱动轴段10的外直径m保持得相对较小,从而获得工作器具1的很小的重量。在驱动轴段10的外直径m和支承座26的内直径l之间形成第三间距d,该间距优选为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大约0.5%到大约4%。第三间距d优选为内直径a的大约1.5%到大约3%。
如图8所示,驱动轴段10具有构造成波纹状的内轮廓32。在图5到7中也示出了内轮廓32。波纹状轮廓使得可以简单地不可旋转地连接相邻的驱动轴段10以及简单地不可旋转地与工作器具1的传动装置连接。如图8所示,驱动轴段10具有在内轮廓32的对置的波谷之间测量的内直径f。
在图8中解释了柄部7在柄部延长部分8的区域内的构造。然而,柄部7可以在所有区域中具有相应的构造。相应的构造尤其在一种柄部7中也是有利的,该柄部7的导向管和驱动轴相应地一体地构造并且从壳体2延伸到传动装置壳体14。
图9示意性示出了当柄部7碰在支座47上时柄部7的弯曲。如图9所示,柄部7弯曲。因为导向管6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所以不允许导向管6有大的弯曲。在弯曲太大时,导向管6会折断并且以此被破坏。通过导向管6在弯曲时支撑在支承座26和驱动轴5上避免不允许的大弯曲。这导致刚性增大。
图10到12示出了驱动轴5、导向管6和支承座26在柄部7不同区域内的位置。如图10和12所示,导向管6在柄部7的外部区域中、也就是在图10和12中示出的远离支座47的区域中在柄部7的弯曲外侧靠在支承座26上并且朝驱动轴5挤压支承座26。在柄部7的对置的弯曲内侧上,不仅在驱动轴5和支承座26之间,而且在支承座26的支撑元件31和导向管6的内侧之间都形成间距。
如图11所示,导向管6在支座47的区域内变形。导向管6呈现出扁平的近似椭圆的形状并且在对置的侧面上支撑在支承座26的支撑元件31上。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管6支撑在柄部7的弯曲外侧上的两个支撑点55上,并且支撑在柄部7的弯曲内侧上的一个对置的支撑点55上。在弯曲外侧上,导向管6不支撑在支承座的基体48上。然而也可以如此构造柄部7,使得导向管6在相应弯曲时靠在基体48上并且支撑在基体48上。支承座26也稍微变形并且在弯曲外侧和弯曲内侧靠在驱动轴5上。
由于这种贴靠,导向管6在其内圆周上得到支撑并且不会进一步被压缩。
图13到17示出了连接件24和33与驱动轴段10的连接。如图13所示,连接件24具有相应于驱动轴段10的内轮廓32的外轮廓39。此外,连接件24具有边缘40,该边缘40在推入连接件24时位于驱动轴段10的端面上。如图13所示,定心销37在其向前、也就是朝相邻的连接件33伸出的一侧上具有倒棱38,该倒棱38使得推入定心销37变得简单。
为了获得连接件24和驱动轴段10之间的牢固连接,连接件24的外轮廓39不完全与驱动轴段10的内轮廓32一致。如图16所示,连接件24的外轮廓39具有第一直径i,该第一直径i大于在图8中示出的驱动轴段10的内直径f。在此,外直径i在两个波峰之间进行测量并且内直径f在驱动轴段10的所属的波谷之间进行测量。在围绕纵向中轴线30旋转了90°的区域内,连接件24具有第二外直径k,该第二外直径k小于驱动轴段10的内轮廓32的所属的内直径f。由此,在压入连接件24时,驱动轴段10在第一外直径i的区域内张开。在第二直径k的区域内,驱动轴段10会变窄,从而在该区域内获得减小的内直径g。该内直径g略微小于驱动轴段10的中心区域内的内直径f或者在压入连接件24之前的内直径f。
相应地构造在图15和17中示出的马达侧的连接件33,并且该连接件33同样具有增大的第一直径i和变小的第二直径k。相应地,驱动轴段10在压入马达侧的连接件33时也在第一直径i的区域内张开,并且在第二直径k的区域内压扁,从而获得减小的内直径g。由此,驱动轴段10在连接件24和33的区域内不完全是圆的,而是具有轻微的椭圆形横截面。
也可以以其它横截面形状获得良好的压力连接。为此,有待压入的组件和应该将组件压入其中的组件必须具有不同的相互合适地配合的横截面。例如可以设置具有圆形内直径的管状组件和具有轻微椭圆形外直径的待压入的组件。在图18和19中所示的导向卡箍34与连接件33的连接也可以根据相同的原理实现。在此,设置固定套35用于固定。导向卡箍34布置在连接件33的凹槽56中。凹槽56布置在连接件33的边缘41中,该边缘41如图15所示在压入连接件33时靠在驱动轴段10的端面上。
如图19所示,卡箍34通过固定套35固定在连接件33上。连接件33在与卡箍34的连接中具有不对称的横截面。由此,固定套35在导向卡箍34的区域内张开并且在相应的位于两个导向卡箍34之间的区域内靠在连接件33上。
为了确保固定套35或者说驱动轴段10的端部张开,连接件33和24由比驱动轴段10和固定套35更硬的材料制成。连接件24和33优选地由烧结材料制成,而驱动轴段10和固定套35尤其由金属制成。固定套35优选地由钢制成,并且驱动轴5或者说驱动轴段10由铝制成。
通过将驱动轴段10和固定套35张开,可以在压入过程中补偿公差。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确保牢固的压力连接。压力连接的所描述的构造是一种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构思,并且该构造也可以在压力连接中用于其它应用领域。在此,应用不限制于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
导向管6和驱动轴5从壳体2一直到传动装置壳体14具有恒定的直径。在导向管6以及/或者驱动轴5多部件地构造时,以相同的恒定的直径构造各个段。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管6或者说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大约为21mm,第一间距b大约为3mm,第二间距c大约为0.4mm,并且第三间距d大约为1mm。导向管6和导向管段9的外直径n优选地大约为25mm到26mm。

Claims (23)

1.用于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其中该柄部系统具有用于连接相邻组件的下连接单元(18)和上连接单元(19),其中所述柄部系统具有导向管段(9)和布置在导向管段(9)中的驱动轴段(10),其中该驱动轴段(10)通过至少一个支承座(26)支撑在导向管段(9)中,其中该导向管段(9)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并且其中在支承座(26)和导向管段(9)之间在支承座(26)的圆周的至少一个区域(49)内形成第一间距(b),该第一间距(b)小于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15%。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b)小于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10%。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b)为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至少5%。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6)通过至少一个支撑元件(31)支撑在导向管段(9)上,其中在其中存在第一间距(b)的区域(49)位于支承座(26)的两个支撑元件(31)之间。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支撑元件(31),所述支撑元件布置在支承座(26)的圆周上,从而对置于每个位于两个支撑元件(31)之间的区域(49)布置支撑元件(31)。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元件(31)和导向管段(9)之间形成为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0.2%到2%的第二间距(c)。
7.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6)具有圆柱形的基体(48),至少一个支撑元件(31)从该基体的外圆周向外延伸,其中所述驱动轴段(10)支承在该基体(48)中并且在驱动轴段(10)的外圆周和支承座(26)的基体(48)之间形成第三间距(d),该第三间距为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0.5%到4%。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6)在上连接单元(19)和下连接单元(18)之间的导向管段(9)的整个长度上延伸。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段(10)在至少一个端部上不可旋转地与连接件(24、33)连接,并且所述驱动轴段(10)具有内轮廓(32),该内轮廓(32)卡到连接件(24、33)的外轮廓(39)中。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4、33)在插入驱动轴段(10)的区域内具有第一外直径(i)和第二外直径(k),其中第一外直径(i)在插入连接件(24、33)前大于驱动轴段(10)的所属的第一内直径(f),并且第二外直径(k)在插入连接件(24、33)前小于驱动轴段(10)的所属的第二内直径(f)。
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邻近至少一个连接单元(18、19)布置包围所述导向管段(9)的增强套(28)。
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导向管段(9)和驱动轴段(10)分别构造成一件式的管,并且它们从下连接单元(18)一直延伸到上连接单元(19)。
13.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该工作器具具有在其中布置驱动马达(3)的壳体(2)以及至少一个由驱动马达(3)驱动的工具,其中,所述工作器具(1)具有柄部(7),在该柄部的一个端部上布置壳体(2)并且在柄部的对置的端部上布置工具,其中所述柄部(7)包括导向管(6)和驱动轴(5),并且其中所述驱动轴(5)由导向管(6)进行导向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支承座(26)支撑在导向管(6)中,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导向管段(9)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并且在支承座(26)和导向管段(9)之间在支承座(26)的圆周的至少一个区域(49)内形成小于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15%的第一间距(b)。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b)小于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10%。
15.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b)为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至少5%。
16.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6)完全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
17.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6)通过至少一个支撑元件(31)支撑在导向管(6)上,其中,所述在其中存在第一间距(b)的区域(49)位于支承座(26)的两个支撑元件(31)之间。
18.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支撑元件(31),这些支撑元件布置在支承座(26)的圆周上,从而对置于每个位于两个支撑元件(31)之间的区域(49)布置支撑元件(31)。
19.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元件(31)和导向管(6)之间形成为导向管(6)的内直径(a)的0.2%到2%的第二间距(c)。
20.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6)具有圆柱形的基体(48),至少一个支撑元件(31)从该基体的外圆周向外延伸,其中所述驱动轴(5)支承在基体(48)中,并且在驱动轴(5)的外圆周和支承座(26)的基体(48)之间形成第三间距(d),该第三间距为导向管(6)的内直径(a)的0.5%到4%。
21.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5)构造成多部件的,并且为了连接驱动轴段(10)设置至少一个连接件(24、33),该连接件(24、33)与驱动轴段(10)不可旋转地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轴段(10)具有内轮廓(32),该内轮廓(32)卡到连接件(24、33)的外轮廓(39)中。
22.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4、33)在插入驱动轴段(10)的区域内具有第一外直径(i)和第二外直径(k),其中第一外直径(i)在插入连接件(24、33)前大于驱动轴段(10)的所属的第一内直径(f),并且第二外直径(k)在插入连接件(24、33)前小于驱动轴段(10)的所属的第二内直径(f)。
23.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器具(1)具有按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柄部系统。
CNA2008100900368A 2007-03-31 2008-03-31 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及这样的工作器具 Pending CN1012736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15680.6 2007-03-31
DE102007015680A DE102007015680A1 (de) 2007-03-31 2007-03-31 Schaftsystem für ein tragbares,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und tragbares,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3685A true CN101273685A (zh) 2008-10-01

Family

ID=39420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900368A Pending CN101273685A (zh) 2007-03-31 2008-03-31 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及这样的工作器具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36124A1 (zh)
EP (1) EP1974597B1 (zh)
JP (1) JP2008254168A (zh)
CN (1) CN101273685A (zh)
AT (1) ATE454032T1 (zh)
DE (2) DE102007015680A1 (zh)
ES (1) ES2339302T3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6294A (zh) * 2016-07-25 2018-02-02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由壳体和引导管组成的系统和具有由壳体和引导管组成的系统的手动引导工作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6151B2 (ja) * 2009-09-02 2013-08-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刈払機
EP2314330A1 (de) 2009-10-23 2011-04-27 ECP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Flexible Wellenanordnung
JP4972230B1 (ja) * 2011-03-15 2012-07-11 株式会社ユーエム工業 高枝鋸
JP2013249903A (ja) * 2012-05-31 2013-12-12 Hi-Lex Corporation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支持部材および該支持部材を含む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装置
EP3031315B1 (de) * 2014-12-09 2021-09-01 Robert Bosch GmbH Gartengerätehandgriffvorrichtung
CN106664941A (zh) * 2016-12-31 2017-05-17 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打草机
WO2019061086A1 (en) * 2017-09-27 2019-04-04 Changzhou Globe Co., Ltd. ERGONOMIC BRUSHCUTTERS WITH HIGH OPERATING SAFETY
US11343973B2 (en) 2018-05-23 2022-05-3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le saw
US11518018B2 (en) 2019-01-21 2022-12-06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 tool with non-conductive driveshaft
CN212094639U (zh) 2019-03-15 2020-12-08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用于动力工具的流体箱系统、动力工具、以及用于动力工具的流体箱的盖
US11618149B2 (en) * 2019-04-26 2023-04-04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Telescoping tool with collapsible bearing assembly
JP7545190B1 (ja) 2024-05-29 2024-09-04 浅香工業株式会社 農業用、園芸用又は土木作業用の手作業具の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36141A (en) * 1957-09-23 1960-05-10 Illinois Tool Works Resilient mount
JPS56153133U (zh) * 1980-04-18 1981-11-16
US5364307A (en) * 1983-05-23 1994-11-15 Vinylex Corporation Coaxial drive cable centering apparatus
DE9016233U1 (de) * 1990-11-29 1991-03-14 Stihl, Andreas, 7050 Waiblingen Freischneidegerät mit einer zwischen dem Schneidkopf und dem Antriebsmotor in einem Schutzrohr gelagerten Abtriebswelle
US5460574A (en) * 1993-08-31 1995-10-24 Trw Inc. Variable length shaft assembly with a lash bushing
GB9323110D0 (en) * 1993-11-09 1994-01-05 Black & Decker Inc Improved shaft assembly
DE19618025B4 (de) * 1996-05-04 2009-02-26 Fa. Andreas Stihl Arbeitsgerät zum Entasten von Bäumen
DE19623921C2 (de) * 1996-06-15 2000-10-05 Stihl Maschf Andreas Lagerprofil für eine Antriebswelle
JP2904767B1 (ja) * 1998-03-13 1999-06-14 大成工材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シャフトライナーアッセンブリ及び回転伝達シャフト
DE19910793B4 (de) * 1999-03-11 2009-11-26 Andreas Stihl Ag & Co. Arbeitsgerät
DE19917238B4 (de) * 1999-04-16 2010-08-19 Andreas Stihl Ag & Co. Motorbetriebenes Arbeitsgerät
US6880248B2 (en) * 1999-04-16 2005-04-19 Andreas Stihl Ag & Co. Motor driven implement
US6474747B2 (en) * 2000-11-30 2002-11-05 Homelite Technologies Limited Split boom coupling structure
JP2002253027A (ja) * 2001-02-27 2002-09-10 Honda Motor Co Ltd 刈払機の駆動軸構造
JP2003139196A (ja) * 2001-10-31 2003-05-14 Tokai Rubber Ind Ltd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SE523741C2 (sv) 2002-06-13 2004-05-11 Electrolux Ab Riggrör
JP2006014677A (ja) * 2004-07-02 2006-01-19 Kioritz Corp 角度可変伝動操作桿装置
WO2006019889A1 (en) * 2004-07-16 2006-02-23 Mtd Products Inc Flexible centering liner for hand-held tool
JP4110125B2 (ja) * 2004-08-20 2008-07-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動力伝達機構
US7382104B2 (en) * 2005-10-11 2008-06-03 Jacobson Bradley A Backpack style power-pack with flexible drive and quick connect power take-off for connection to a variety of powered tool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6294A (zh) * 2016-07-25 2018-02-02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由壳体和引导管组成的系统和具有由壳体和引导管组成的系统的手动引导工作器具
US11192233B2 (en) 2016-07-25 2021-12-07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Arrangement of housing and guide tube and handheld work apparatus having said arrangement
CN107646294B (zh) * 2016-07-25 2022-02-01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由壳体和引导管组成的系统和具有由壳体和引导管组成的系统的手动引导工作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54168A (ja) 2008-10-23
EP1974597B1 (de) 2010-01-06
DE102007015680A1 (de) 2008-10-23
US20080236124A1 (en) 2008-10-02
EP1974597A1 (de) 2008-10-01
ES2339302T3 (es) 2010-05-18
DE502008000293D1 (de) 2010-02-25
ATE454032T1 (de) 2010-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3685A (zh) 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及这样的工作器具
JP5021568B2 (ja) バリカン式刈刃装置
US20070140789A1 (en) Bicycle components having coupling portions, and coupling provided thereby
CN1119253A (zh) 用于夹紧管道,特别是内燃机的供油管道的夹持器
EP1745914A3 (de) Verbundstruktu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Verbundstruktur
US20050215328A1 (en) Flexible shaft coupling
CN1993252A (zh) 用于传感器的安装装置
EP2045501A1 (en) Connecting construction
DE102015115750A1 (de) Riemenspannvorrichtung
CN102282394B (zh) 换挡拨叉
CA2575565A1 (en) Eccentric screw pump having conical sealing surfaces
CN100429054C (zh) 一个手持工作器具的把持管
CN100350692C (zh) 能量导引链
US8015956B2 (en) Piston assembly for barrel engine
CN85109543A (zh) 改进的高强度紧固件及紧固方法
CN1178010C (zh) 多肋条cvt带
EP2047101B1 (en) Bent axis pump
EP0285685A1 (de) Von Fluid durchströmte Aggregate mit in achsialer Richtung federbaren, Kammern begrenzenden Elementen für Drucke bis zu mehreren tausend Atmospheren
AU2003207569B2 (en) Multi-ribbed belt with tip profile
WO2006133452A2 (en) Piston assembly for barrel engine
JP2009275528A (ja) 軸継手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ポンプ装置
DE10327321A1 (de) Als G-Rotorpumpe ausgebildete Verdrängerpumpe
EP2072764A3 (de) Axiallager
CN2591331Y (zh) 链条
CN219561150U (zh) 一种长尺寸管材的自动定位及退料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