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0999B -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0999B
CN101260999B CN2008100826976A CN200810082697A CN101260999B CN 101260999 B CN101260999 B CN 101260999B CN 2008100826976 A CN2008100826976 A CN 2008100826976A CN 200810082697 A CN200810082697 A CN 200810082697A CN 101260999 B CN101260999 B CN 1012609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supply apparatus
air
luminous tube
light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26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0999A (zh
Inventor
相马成泰
竹泽武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60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0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0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09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源装置及投影机。对发光管的各部分适当地冷却而使发光管周边的温度分布保持均匀,防止发光管的失去透明、黑化而谋求光源装置的长寿命。光源装置(1)的冷却结构通过罩部(17)的送风口(171)、排气口(173)及整流板(174)、冷却风扇(175)构成。通过冷却风扇产生的冷却用空气从罩部底面的送风口导入,向罩部顶面的整流板流通,冷却用空气在从发光部(111)延伸的第2封固部(113)的前端的外侧流通,并非对第2封固部直接冷却。在由整流板导至反射器(13)的内侧而冷却灯主体(11)上侧的各部分后,沿反射器的椭圆曲线被导至灯主体的下部,从排气口排出。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装置及采用该光源装置的投影机。
背景技术
已知对从光源所射出的光源光进行调制而形成图像,并使所形成的图像投影于屏幕等的投影机。在该投影机中,采用具备:包括在内部具有一对电极的发光部、与延伸于发光部的两侧的封固部(密封部)的发光管,和作为对从发光管所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镜的反射器的光源装置。
并且,在本构成的光源装置中,通过组装考虑了发光管的发热分布的冷却结构而防止发光管的失去透明、黑化,谋求光源装置的长寿命化。例如,已知通过在光源装置的内部导入冷却用的空气,并使导入进去的空气,利用凹透镜的凹面而流入反射器的内部,对发光管的周边进行冷却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或者,已知在反射器设置送风口,使从送风口导入进去的空气从发光管的上部向下部旋转进入地送进去的构成的冷却结构(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5-702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342599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虽然通过构成发光管的封固部地形成导入于光源装置内的冷却用的空气的流路,但是由于所形成的流路,存在对发光管部分性地进行冷却,不能均匀地保持发光管周边的温度分布的问题。因此,不能使卤素循环高效进行,成为引起发光管的失去透明、黑化的原因,作为冷却结构并不充分。并且,在由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冷却结构中,必须对反射器进行加工,设置开口而形成送风口。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用于可以进行悬挂的类型的投影机的情况地、使光源装置上下翻转的使用中,不能使光源装置内的冷却成为适当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现有的问题点所作出,对发光管的各部适当地进行冷却而均匀地保持发光管周边的温度分布,以防止发光管的失去透明、黑化而谋求光源装置的长寿命化为目的。并且,以即使在上下翻转了等的情况下也适当地进行冷却而谋求光源装置的长寿命化为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的光源装置,具备:射出光源光的发光管,对从前述发光管所射出的光源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器,和对前述反射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前述保持部,具备:将冷却用空气导入装置内部的发光管的光射出侧的送风口,和使从送风口侧所供给而经过了发光管的光射出侧的冷却用空气朝向前述发光管的上部流通的第1整流部。在此,所谓发光管的光射出侧,并不限于相对于发光管而延伸于反射器的相反侧的空间,为还包括发光管之中的作为反射器的相反侧的光射出侧部分的周边空间的概念。
若依照于上述光源装置,则使从送风口导入进去的冷却用空气能够并不对发光管之中尤其是发光部进行直接冷却地,流通直至第1整流部。并且,通过第1整流部,能够使冷却用空气朝向发光管的上部而进行流通。虽然发光管的发热分布并不一致,上部较高温,下部较低温,但是若依照于本构成,则首先,使冷却用空气流通到作为高温部的发光管的上部,由此能够使升温了的冷却用空气流通到作为低温部的发光管的下部,能够使发光管的上部与下部的温度差降低。从而,因为能够对发光管的各部分适当地进行冷却而使发光管周边的温度分布为均匀,所以使卤素循环高效进行而防止发光管的失去透明、黑化,能够延长光源装置的寿命。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前述发光管,包括发光部和延伸于前述发光部的两侧的封固部;前述送风口,具备使导入于装置内部的冷却用空气,朝向前述发光管的光射出侧即外侧进行流通的第2整流部。由此,使得从送风口导入进去的冷却用空气能够边对延伸于发光管的两侧的封固部之中的光射出侧的封固部进行冷却,边流通直至第1整流部。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前述第1整流部,为形成于前述保持部的内壁的曲面或倾斜面。由此,利用形成于保持部的内壁的曲面或倾斜面,能够使冷却用空气流通到发光管的上部。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具备对向于前述反射器的反射面所配置、使从前述发光管所射出的光束的一部分朝向前述发光管反射的副反射镜。若依照于此,则利用通过第1整流部朝向发光管的上部进行了流通的冷却用空气,能够对副反射镜周边进行冷却而使温度下降。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前述保持部,在前述发光管的侧方位置,具备对冷却用空气进行排气的排气口。由此,能够使从发光管的上部流通到下部的冷却用空气,从发光管的侧方高效排出。
并且,若依照于本发明的具体的方式,则前述第1整流部配置于前述发光管的上侧,前述送风口配置于前述发光管的下侧的与前述第1整流部相对向的位置。由此,能够使从发光管的下侧导入进来的冷却用空气流通到发光管的上侧,将其导至发光管的上部。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前述反射器,具备椭圆曲面的反射面所构成。由此,在采用了具备有椭圆曲面的反射面的反射器的光源装置中,因为来自发光管的光束成为会聚于椭圆曲面的预定的焦点位置的光束所射出,所以能够利用该会聚光束周边的空间而组装对发光管的各部分进行冷却的结构。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外的具体方式中,前述保持部,具有多个前述送风口,并具备通过使该多个送风口打开闭合而对冷却用空气的流动进行转换的转换装置。在该情况下,通过转换装置,能够相应于光源装置的使用方式选择所用的送风口而对冷却用空气的流动进行转换。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前述转换装置,具有为了分别使前述多个送风口打开闭合而相对向所配置的多个打开闭合闸门,开放前述多个打开闭合闸门之中的成为前述发光管的下侧的打开闭合闸门并闭塞成为前述发光管的上侧的打开闭合闸门而对冷却用空气的流动进行转换。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从多个打开闭合闸门之中的位于发光管的下侧的打开闭合闸门导入进来的冷却用空气首先流通到发光管的上部,将升温了的冷却用空气导至发光管的下部侧。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前述转换装置,具有用于使前述多个送风口打开闭合的闸门环,通过前述闸门环的旋转工作,通过使设置于前述闸门环的开口对应于前述多个送风口之中的成为前述发光管的下侧的送风口进行配置而对冷却用空气的流动进行转换。在该情况下,通过使闸门环的开口对应于成为发光管的下侧的送风口,能够通过经过该送风口及开口而首先使冷却用空气流通到发光管的上部,将升温了的冷却用空气导至发光管的下部侧。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前述闸门环,具有多个前述开口,使该多个开口对应于成为前述发光管的下侧的送风口与用于冷却用空气的排气的通气口而进行配置。由此,通过闸门环,可以从送风口使冷却用空气导入于装置内部,并从通气口使冷却用空气向装置外部排放。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用于前述冷却用空气的排气的通气口,为在前述发光管的侧方位置对冷却用空气进行排气的排气口。由此,能够使从发光管的上部流通到下部的冷却用空气,从发光管的侧方高效排出。
并且,本发明中的投影机,是具备上述构成的光源装置、对从该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源光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像光的投影机。若依照于此,则能够实现组装有长寿命的光源装置的投影机。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还具备使冷却用空气产生而将其导入到前述保持部的冷却风扇装置。由此,能够使经由前述保持部而用于对发光管的各部分进行冷却的冷却用空气产生。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前述冷却风扇装置,具有多叶片风扇。该情况下,容易使冷却风扇比较小型,容易配置于不遮挡光学装置的光路的位置。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前述冷却风扇装置,对应于前述多个送风口而配置多个。由此,能够进行更有效的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内部构成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图2是用于对光源装置的冷却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是用于对冷却用空气的流路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对罩部(housing)的构成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罩部的构成的其他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光源装置的冷却结构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组装有以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光源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光学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8是用于对第3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冷却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9是对光源装置的构成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罩部的构成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对第4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对光源装置的构成的变形例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对光源装置的构成的其他的变形例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对组装有以第3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光源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光学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符号说明
1...光源装置,11...灯主体,111...发光部,112、113...第1及第2封固部,114、115...电极,116a、116b...金属箔,117a、117b...引线,118...副反射镜,119...副反射部,120...支持部,13...反射器,131...颈状部,132...主反射部,15...凹透镜,17...罩部,171...送风口,172...百叶窗,173...排气口,174...整流板,175...冷却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源装置的内部构成进行说明的剖面图。本光源装置1,包括:作为放电发光型的发光管的灯主体11,对从灯主体11所射出的光源光进行反射的椭圆型的反射器13,和对以反射器13所反射的光源光进行准直的凹透镜15。在该光源装置1中,从灯主体11所射出的光源光,经由反射器13及凹透镜15所平行化,射出到前方侧。并且,灯主体11,由反射器13所支持而与反射器13一起构成灯装置,反射器13与凹透镜15,以对准的状态固定于作为保持部之一例的罩部17(关于结构的详情后述)。
灯主体11,由中央部鼓出成球状的石英玻璃管所构成,中央部分成为发光部111,延伸于该发光部111的两侧的部分成为第1及第2封固部112、113。在该灯主体11中,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等的放电发光型灯。
在发光部111的内部,封进以预定距离离开配置的一对钨制的电极114、115的前端部,和包括水银、稀有气体、卤素等的气体。另一方面,在各封固部83、84的内部,插进与设置于发光部111的电极114、115的根基侧电连接的钼制的金属箔116a、116b,两封固部83、84的前端部,以玻璃材料等所封固。而且,若在连接于该金属箔116a、116b的引线117a、117b施加电压,则在一对电极114、115间产生弧光放电,发光部111以高辉度进行发光。
灯主体11的发光部111之中光射出方侧,即前方侧的大致一半,通过副反射镜118所覆盖。该副反射镜118,具备:使从灯主体11的发光部111放射于前方的光束返回到发光部111的副反射部119,和以对该副反射部119的根基部进行支持的状态固定于第2封固部113的周围的支持部120。在此,副反射部119的内侧的玻璃面,被加工成相应于发光部111的表面的大致球面的凹曲面状,在其表面上形成反射面。并且,支持部120,使第2封固部113插通,并通过在其与第2封固部113的间隙中填充无机类粘接剂MB而使副反射部119相对于发光部111可以以进行了对准的状态进行固定。
反射器13,为具有被灯主体11的第1封固部112所插通的颈状部131,和从该颈状部131扩展的椭圆曲面状的主反射部132的,由晶体化玻璃等的耐热性构件形成的一体成型品。颈状部131,使第1封固部112进行插通,并通过在其与第1封固部112的间隙中填充无机类粘接剂MB而使主反射部132相对于发光部111可以以进行了对准的状态进行固定。并且,主反射部132的内侧的玻璃面,加工成椭圆曲面状,在其表面上形成反射面。
在上述构成的光源装置1中,灯主体11,沿与主反射部132的旋转对称轴相一致的系统光轴OA所配置,并使得发光部111内的电极114、115间的发光中心O成为主反射部132的椭圆曲面的第1焦点F1位置地所配置。在点亮灯主体11的情况下,从发光部111所放射的光束以主反射部132所反射,或者经由副反射部89而由主反射部132所反射,成为会聚于椭圆曲面的第2焦点F2位置的光束。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具备向内部导入冷却用的空气(冷却用空气),对灯主体11的各部分进行冷却的冷却结构。图2,是用于对该冷却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a)是从光射出侧即前方看光源装置1的左侧的概略侧视图,图2(b)是概略仰视图。
如示于图2地,光源装置1,包括用于对反射器13及凹透镜15进行固定的罩部17。在该罩部17的底面,在成为灯主体11的下侧的位置,形成对罩部17的内部与外部进行连通的送风口171。并且,在从光射出侧即前方看而为左侧的侧面,在灯主体11的侧方位置,形成对罩部17的内部与外部进行连通的排气口173。另一方面,在罩部17顶面的内壁,在与送风口171相对向的位置配置作为对从该送风口171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进行整流的第1整流部的整流板174。
而且,光源装置1的冷却结构,除了罩部17所具备的送风口171、排气口173、及整流板174之外,还由通过送风口171而向光源装置1的内部送进冷却用空气的冷却风扇175所构成。送风口171,向光源装置1的内部导入冷却用空气。该送风口171,具备作为对通过冷却风扇175而产生的冷却用空气的风向进行调整的第2整流部的百叶窗172,使得冷却用空气朝向整流板174进行流通地预先设定风向。整流板174,如示于图2(a)地,沿形成罩部17顶面的内壁的曲面所弯曲,相对于朝向整流板174的冷却用空气的风向方向,使得切线方向按预定角度倾斜地所构成。该整流板174,使从送风口171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的流路由于其自身的曲面形状而流通于灯主体11的方向,将冷却用空气导向反射器13的内侧。
图3,是光源装置1的概略侧视图,将通过前述的冷却结构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的流路通过箭头而表示。如示于图3地,通过冷却风扇175而产生的冷却用空气,从罩部17底面的送风口171所导入,虽然通过百叶窗172而朝向罩部17顶面的整流板174进行流通,但是此时,冷却用空气,首先,在从发光部111延伸的第2封固部113中流通,对第2封固部113进行冷却。然后,到达整流板174的冷却用空气,被导向反射器13的内侧而对灯主体11上侧的各部分进行冷却。并且,导向反射器13的内部的冷却用空气之中的一部分流通于副反射镜118的周边,对副反射镜118周边的各部分进行冷却。并且,对灯主体11的上部进行了冷却的冷却用空气,沿反射器13的椭圆曲线而被导向灯主体11的下部,从排气口173所排出。
通过该冷却结构,从罩部17底面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在对第2封固部113进行了冷却之后被导向灯主体11的上部,流通于灯主体11的下部而从排气口173所排出。若依照于此,则首先,使冷却用空气流通于作为高温部的灯主体11的上部,由此能够使升温了的冷却用空气流通于作为低温部的灯主体11的下部。并且,能够使导向反射器13的内部的冷却用空气之中的一部分流通于副反射镜118的周边。从而,因为能够对灯主体11上侧的各部分充分地进行冷却而使温度降低,并能够抑制灯主体11下侧的各部分的过度的温度低下,所以能够降低灯主体11上部与下部的温度差并对灯主体11整体适当地进行冷却。由此,能够使卤素循环高效进行而防止灯主体11的发光部111的失去透明、黑化,能够实现光源装置1的长寿命化。
并且,因为是使来自送风口171的冷却用空气暂时朝向整流板174进行流通、通过整流板174而使之朝向灯主体11的上部进行流通的构成,所以能够实现对灯主体11上侧的各部分不过度进行冷却的适当的冷却。进而,因为在罩部17形成开口而设置有对冷却用空气进行导入的送风口171,所以不必在反射器13形成用于对冷却用空气进行导入的开口。
还有,虽然在上述的光源装置1中,通过沿罩部17上部的内壁的曲面形状所弯曲的整流板174,对冷却用空气进行整流而将其导向反射器13的内部,但是也可以为如以下的变形例。
图4,是对罩部401的构成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在示于图4(a)的例中,在罩部401的顶面内壁,在与从送风口171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的风向方向相对向的位置,形成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的倾斜面404,在该倾斜面404的表面固定整流板405地所配置。而且,通过该整流板405,使从送风口171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的流路流通于灯主体11的方向,将冷却用空气导向反射器13的内侧。并且,在示于图4(b)的例中,罩部411的顶面内壁,相对于罩部411的底面而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地所形成,沿该内壁而将整流板415倾斜配置。而且,通过该整流板415,使从送风口171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的流路流通于灯主体11的方向,将冷却用空气导向反射器13的内侧。
或者,也可以如以下构成。图5,是表示该情况下的罩部431的构成的图。在示于图5的例中,在罩部431的入射侧的侧面形成开口部438,在该开口部438插进而保持反射器13的端部13a。并且,罩部431的顶面内壁,形成为相应于反射器13的端部13a的曲率的弯曲形状,罩部431内部的上侧的空间,成为通过开口部438与反射器13的端部13a相连通的构成。而且,沿该内壁而使整流板435弯曲所配设。若依照于此,则能够使流通于整流板435的冷却用空气可靠地导向反射器13的内部,流通于发光管的上部。
并且,虽然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在灯主体11的下侧配置送风口171,并在灯主体11的上侧的与送风口171相对向的位置配置整流板17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如以下地构成。图6,是对光源装置的冷却结构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是光源装置的概略正视图。在本变形例中,在罩部421的底面,形成对罩部421的内侧与外侧进行连通的2个送风口421a、421b,在罩部421的顶面内壁,在与送风口421a、421b相对向的位置,分别配置对从送风口421a、421b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进行整流的整流板425a、425b。并且,在从光射出侧看而为左侧的侧面及为右侧的侧面,分别形成对罩部421的内部与外部进行连通的排气口423a、423b。
而且,本变形例的冷却结构,除了罩部421所具备的送风口421a、421b,排气口423a、423b,及整流板425a、425b之外,还由通过送风口421a、421b而向光源装置1的内部分别送进冷却用空气的冷却风扇427a、427b所构成。而且,如以图6中的箭头A10而示地,通过冷却风扇427a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从罩部421的底面的送风口421a所导入,朝向相对向的罩部421顶面的整流板425a所流通。然后,在通过整流板425a流通于灯主体11的上部而对各部分进行冷却之后,被导向灯主体11的下部周边,从排气口423a所排出。同样地,如以图6中的箭头A20而示地,通过冷却风扇427b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从罩部421的底面的送风口421b所导入,朝向相对向的罩部421顶面的整流板425b所流通。然后,在通过整流板425b流通于灯主体11的上部而对各部分进行了冷却之后,被导向灯主体11的下部周边,从排气口423b所排出。
还有,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光源装置1中,反射器13,能够为抛物面,该情况下,能够省略凹透镜15。
并且,虽然在光源装置1中,整流板174、415、435、425a、425b与罩部17、401、411、431、421分体所设置,但是也可以在罩部17、401、411、431、421的内部一体形成与整流板相同的形状。
第2实施方式
图7,是对组装有以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光源装置的投影机的光学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的概念图。本投影机200,具备:图1的光源装置1,使光源光均匀化而进行射出的均匀化光学系统20,将经由均匀化光学系统20的光源光分割成红绿蓝3色的色分离光学系统30,通过从色分离光学系统30所射出的各色的光源光所照明的光调制部40,对来自光调制部40的各色的像光进行合成的十字分色棱镜50,和作为用于将经由十字分色棱镜50的像光投影于未图示的屏幕的投影光学系统的投影透镜60;将它们沿光轴OA按顺序进行配置所构成。
光源装置1,如以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地,包括:灯主体11,反射器13,凹透镜15,和对反射器13及凹透镜15进行固定的罩部17(401、411、431、421)。而且,具备示于图2而进行了说明的冷却结构,通过该冷却结构,适当地冷却灯主体11的各部分而使灯主体11周边的温度分布保持为均匀。
均匀化光学系统20,具备:一对第1透镜阵列23a及第2透镜阵列23b,偏振变换构件24,和重叠透镜25。一对第1透镜阵列23a及第2透镜阵列23b,由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要件透镜构成,通过这些要件透镜对来自光源装置1的光源光进行分割使之分别地聚光、发散。偏振变换构件24,将从第2透镜阵列23b射出来的光源光变换成例如垂直于图8的纸面的仅S偏振分量而将其供给于下一级光学系统。重叠透镜25,使经由偏振变换构件24的光源光作为整体适当会聚。然后,经由重叠透镜25的光源光,经由色分离光学系统30,对设置于光调制部40的各色的液晶面板41a、41b、41c均匀地进行重叠照明。
色分离光学系统30,具备:第1及第2分色镜31a、31b,作为校正光学系统的3个场透镜33a、33b、33c,和反射镜35a、35b、35c、35d。在此,第1分色镜31a,对红绿蓝的3色之中例如红光及绿光进行反射并使蓝光进行透射。并且,第2分色镜31b,对入射进来的红及绿之中例如绿光进行反射并使红光进行透射。在该色分离光学系统30中,来自光源装置1的基本白色的光源光,以反射镜35a使光路弯曲而入射于第1分色镜31a。然后,通过了第1分色镜31a的蓝光,例如为S偏振原样不变,经由反射镜35b而入射于场透镜33a。并且,以第1分色镜31a所反射而以第2分色镜31b所进一步反射的绿光,例如为S偏振原样不变、入射于场透镜33b。进而,通过了第2分色镜31b的红光,例如为S偏振原样不变,经由透镜LL1、LL2及反射镜35c、35d,入射于用于对入射角度进行调节的场透镜33c。透镜LL1、LL2及场透镜33c,构成中继光学系统。该中继光学系统,具备将第1透镜LL1的像,通过第2透镜LL2基本原样传送到场透镜33c的功能。
光调制部40,具备:3块液晶面板41a、41b、41c,和夹持各液晶面板41a、41b、41c地所配置的3组偏振滤光器43a、43b、43c。在此,蓝光用的液晶面板41a,和夹持其的一对偏振滤光器43a、43a,构成用于对光源光之中的蓝光基于图像信息2维地进行辉度调制的蓝光用的液晶光阀。同样地,绿光用的液晶面板41b,和相对应的偏振滤光器43b、43b,构成绿光用的液晶光阀;并且红光用的液晶面板41c,和偏振滤光器43c、43c,构成红光用的液晶光阀。
相对蓝光用的液晶面板41a,通过以色分离光学系统30的第1分色镜31a所反射而分支的蓝光,通过场透镜33a进行入射。相对绿光用的液晶面板41b,通过以色分离光学系统30的第2分色镜31b所反射而分支的绿光,通过场透镜33b进行入射。相对红光用的液晶面板41c,通过对第2分色镜31b进行透射所分支的红光,通过场透镜33c进行入射。分别入射于各液晶面板41a、41b、41c的3色的光,相应于对各液晶面板41a、41b、41c作为电信号所输入的驱动信号或者图像信号而受调制。此时,通过偏振滤光器43a、43b、43c,正确地调整入射于各液晶面板41a、41b、41c的光源光的偏振方向,并在从各液晶面板41a、41b、41c所出射的调制光中取出预定的偏振方向的分量光作为像光。
十字分色棱镜50,为光合成构件,呈使4个直角棱镜相贴合的俯视基本正方形状,在使直角棱镜彼此之间相贴合的界面,形成X状地相交叉的一对电介质多层膜51a、51b。一方的第1电介质多层膜51a对蓝光进行反射,而另一方的第2电介质多层膜51b则对红光进行反射。该十字分色棱镜50,对来自液晶面板41a的蓝光以第1电介质多层膜51a进行反射使之向行进方向右侧射出,使来自液晶面板41b的绿光通过第1及第2电介质多层膜51a、51b直行前进、进行射出,对来自液晶面板41c的红光以第2电介质多层膜51b进行反射使之向行进方向左侧射出。
投影透镜60,将以十字分色棱镜50所合成的彩色的像光,以预期的倍率投影于屏幕。也就是说,对应于入射于各液晶面板41a、41b、41c的驱动信号或者图像信号的预期的倍率的彩色动态图像、彩色静止图像投影于屏幕。
在上述构成的投影机200中,因为采用以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光源装置1,所以能够实现组装有长寿命的光源装置的投影机。由此,能够减少光源装置的更换次数。
还有,也可以在上述的投影机200中,在投影机200侧具备光源装置1的冷却风扇175、427a、427b,使冷却风扇175与送风口175、421a、421b之间以管道相连接。
还有,虽然在上述的投影机200中,对均匀化光学系统20,以一对第1透镜阵列23a及第2透镜阵列23b、偏振变换构件24及重叠透镜25进行了构成,但是关于第1透镜阵列23a及第2透镜阵列23b、偏振变换构件24等能够进行省略。进而,也能够将第1透镜阵列23a及第2透镜阵列23b替换成棒状积分器。
并且,虽然在上述的投影机200中,采用色分离光学系统30进行光源光的色分离,在光调制部40中进行了各色的调制之后,在十字分色棱镜50中进行各色的像的合成,但是也同样可以应用于通过单块液晶面板进行光调制的投影机、通过2块液晶面板进行光调制的投影机或者通过4块以上的液晶面板进行光调制的投影机中。
并且,也能够通过代替色分离光学系统30、光调制部40,而采用将通过光源装置1及均匀化光学系统20所照明的色轮与色轮的透射光所照射的数字微镜器件相组合的单元,来进行各色的光调制及合成。
并且,虽然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关于在透射型的投影机中应用了本发明的情况的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反射型投影机中。在此,所谓“透射型”,是指包括液晶面板等的液晶光阀为使光进行透射的类型;所谓“反射型”,是指液晶光阀为对光进行反射的类型。
并且,作为投影机,存在从观看屏幕的方向进行投影的前投型的投影机,和从与观看屏幕的方向相反侧进行投影的背投型的投影机,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的投影机中。
第3实施方式
图8(a)、图8(b)及图8(c)是用于对第3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及其冷却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8(a)为概略立体图,图8(b)是从光射出侧即前方看而为左侧的概略侧视图,图8(c)是概略仰视图。其中,图8(b)及图8(c),是部分剖面图,罩部的一部分成为剖面图。还有,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因为关于作为光源的光学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所以关于冷却结构以外的部位,对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
如示于图8(a)~图8(c)地,光源装置301,包括用于对反射器313及凹透镜315进行固定的罩部317。在该罩部317,在成为灯主体311的下侧的位置与对向于此的位置即成为上侧的位置,形成用于对罩部317的内部与外部进行连通的送风口371a、371b。还有,虽然图8(a)~图8(c),都是对光源装置301以通常的状态进行了设置的情况下的图,但是光源装置301,也可以上下翻转而进行设置,在使光源装置301上下翻转了的情况下,送风口371b成为灯主体311的下侧。并且,从光射出侧即前方看,在罩部317的正面左侧,形成将通过外附的冷却风扇375而产生的冷却用空气导入于罩部317内的送气口376。还有,冷却风扇375,例如是多叶片风扇,例如附带于投影机等的安装光源装置301的装置。冷却风扇375,在送气口376与光源装置301相连接,从送气口376将冷却用空气向罩部317内送入。也就是说,冷却风扇375,作为使冷却用空气产生而将其导入于罩部317的冷却风扇装置而起作用。并且,从光射出侧即前方看在右侧的侧面,在灯主体311的侧方位置,形成用于对罩部317的内部与外部进行连通的排气口373。
进而,在光源装置301中,用于进行送风口371a、371b的打开闭合的一对打开闭合闸门374a、374b分别对应于送风口371a、371b而配置于相对向的位置。一对打开闭合闸门374a、374b,在光源侧的边缘部分分别具备铰链377a、377b,以该边缘部分为支点可以旋转地安装。一对打开闭合闸门374a、374b,通过重力分别将送风口371a、371b打开闭合,仅使其中一方成为开放状态。更具体地,如示于图8(b)等地,若使得送风口371a成为下侧地对光源装置301进行配置,则成为灯主体311的下侧的打开闭合闸门374a,因重力的作用在图8(b)中从示为虚线的位置旋转到示为实线的位置。由此,打开闭合闸门374a,使送风口371a开放。另一方面,成为灯主体311的上侧的打开闭合闸门374b,因重力的作用进行旋转而对送风口371b进行闭塞。该结果为,冷却用空气仅从送风口371a、371b之中的送风口371a导入于装置内部。此时,从送风口371a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通过作为第2整流部的百叶窗372a调整风向。另一方面,对送风口371b进行了闭塞的打开闭合闸门374b,作为对从送风口371a导入于装置内部的冷却用空气进行整流的第1整流部的一部分而起作用。也就是说,该情况下,通过打开闭合闸门374b与其周边部分构成第1整流部,形成从送风口371a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的流路。
在此,在使光源装置301上下翻转了的情况下,与上述的情况相反,各打开闭合闸门374a、374b,都旋转到在图8(b)中示为虚线的位置。由此,开放送风口371b,闭塞送风口371a。从而,在该情况下,冷却用空气仅从送风口371a导入于内部。此时,冷却用空气,通过作为第2整流部的百叶窗372b调整风向。如以上地,一对打开闭合闸门374a、374b,作为通过对送风口371a、371b进行打开闭合的工作而转换冷却用空气的流动的转换装置而起作用。
图9,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变形例而进行说明的概念图,从光射出侧即前方看是左侧的概略侧视图。还有,图9,是局部剖面图,罩部的一部分成为剖面图。本变形例的光源装置401,使将内部与外部进行连通的排气口473,不在罩部417侧,而形成于反射器413的侧面。也就是说,在本变形例中,从光射出侧即前方看,在反射器413的右侧的侧面,形成对反射器413的内部与外部进行连通的排气口473。还有,除了排气口473的形成位置以外,关于其他的构成,因为与图8的光源装置301同样,所以对说明进行省略。
图10,是对光源装置的冷却结构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图10(a),是光源装置的概略正视图;图10(b),是光源装置的概略顶面图。其中,图10(b),是局部剖面图,罩部的一部分成为剖面图。在本变形例中,光源装置501,在从光射出侧看为左侧的侧面及右侧的侧面,形成对罩部517的内部与外部进行连通的排气口573a、573b。还有,除了排气口573的形成位置以外,关于其他的构成,因为与图8的光源装置301同样,所以对说明进行省略。
本变形例的冷却结构,除了罩部517所具备的送风口571a,排气口573a、573b,及整流板525a、525b之外,还由通过送风口573a、573b向光源装置501的内部送进冷却用空气的结构所构成。还有,在该情况下,冷却用空气,通过相应于送气口576所安装的作为外部装置的冷却风扇575所送风。如以图10(a)及图10(b)中的箭头表示地,由冷却风扇575通过送气口576导入于罩部517的冷却用空气,从罩部517的底面侧的送风口571a左右分开而被导入于装置内部,朝向相对向的罩部517的顶面侧的整流板525a、525b所流通。然后,通过整流板525a、525b,从灯主体511的上部导向下部周边,从排气口573a、573b所排出。
第4实施方式
图11,是关于第4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而进行说明的概念图。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601,具备对灯主体611的各部分进行冷却的冷却结构。图11(a)及图11(b),是用于对该冷却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11(a)是从光射出侧即前方看光源装置601而为左侧的概略侧视图,图11(b)是概略仰视图。还有,光源装置601,因为关于作为光源的光学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所以关于冷却结构以外的部位,对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
光源装置601,包括用于对反射器613及凹透镜615进行固定的罩部617。在该罩部617,在成为灯主体611的下侧的位置与对向于此的位置即成为上侧的位置,形成用于对罩部317的内部与外部进行连通的送风口671a、671b。还有,虽然图11(a)及图11(b),都是对光源装置601以通常的状态进行了设置的情况下的图,但是光源装置601,也可以上下翻转而进行设置。并且,在送风口671a、671b,分别安装作为产生冷却用空气的外部装置的冷却风扇675a、675b。还有,冷却风扇675a、675b,例如是多叶片风扇。并且,在从光射出侧即前方看为左侧的侧面,形成作为用于对罩部617的内部与外部进行连通的通气口的排气口673。
进而,在罩部617的内部,设置用于进行送风口671a、671b的打开闭合的闸门环674。闸门环674,为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状,在该一定宽度的侧面,为了对应于罩部617的送风口671a、671b及排气口673而以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开口674a、674b。并且,环形状的闸门环674的中心轴,一致于灯主体611的光轴。闸门环674,因通过齿轮等(未图示)而啮合的圆筒状的旋转驱动装置676按照来自驱动电路677的信号进行旋转而能以灯主体611的光轴为中心进行轴旋转,能够相应于来自驱动电路677的信号将闸门环674的旋转位置控制为预期的角度。闸门环674,通过该旋转位置的控制,能够使2个开口674a、674b的位置一致于送风口671a或671b或者排气口673。
图12,是用于关于闸门环674的工作而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图12(a)及图12(b),都是从光射出侧即前方看光源装置601的正面概略图;图12(a)表示对光源装置601以通常的状态进行了设置的情况下的图,图12(b)表示对光源装置601以使之上下翻转了的状态进行了设置的情况下的图。还有,在图12中表示的上下方向是关于重力方向而言,以图中箭头所示的向下方向是重力方向。闸门环674的开口674a与开口674b,从闸门环674的中心轴看,以90°的间隔所设置。闸门环674,如示于图12(a)地,在对光源装置601以通常的状态进行了设置的情况下,闸门环674的开口674a、674b之中,开口674a对应于送风口671a,开口674b对应于排气口673。在该情况下,通过2个冷却风扇675a、675b之中的冷却风扇675a使冷却用空气产生,由此从送风口671a通过开口674a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从灯主体611的下侧被导入于装置内部。并且,冷却用空气,在对装置内部进行了冷却之后,从排气口673通过开口674b所排出。还有,此时,送风口671b,通过闸门环674的侧面成为被闭塞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示于图12(b)地,在对光源装置601以使之上下翻转的状态进行了设置的情况下,图12的纸面向上方向成为重力方向即下侧。在该情况下,如示于图12(a)及图12(b)地,使闸门环674相对于光源装置601绕顺时针方向旋转90°。由此,能够成为以下状态:闸门环674的开口674a、674b之中的开口674b对应于送风口671b,开口674a对应于排气口673。从而,在该情况下,通过2个冷却风扇675a、675b之中的冷却风扇675b使冷却用空气产生,由此从送风口671b通过开口674b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从灯主体611的下侧导入于装置内部。并且,冷却用空气,在对装置内部进行了冷却之后,从排气口673通过开口674a所排出。还有,此时,送风口671a,通过闸门环674的侧面成为被闭塞的状态。从而,在对光源装置601使之上下翻转而进行了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开口674b对应于成为灯主体611的下侧的送风口671b,与通常进行了设置的情况同样地进行适当的冷却。
图13,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变形例而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图13(a)及图13(b),都是用于关于闸门环774的工作而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图13(a)表示对光源装置701以通常的状态进行了设置的情况下的图,图13(b)表示对光源装置701以使之上下翻转的状态进行了设置的情况下的图。在图13上的上下方向成为以箭头所记载的方向。在本变形例的光源装置701的闸门环774,对应于罩部717的送风口771a、771b及排气口773地以预定的间隔形成4个开口774a、774b、774c、774d。还有,光源装置701的结构,因为关于除了多个开口774a、774b、774c、774d的形成位置以外的其他的构成,与示于图11及图12的光源装置601的结构同样,所以对说明进行省略。
闸门环774的开口774a、774b、774c、774d,从闸门环774的中心轴看以45°的间隔所设置。从而,例如开口774a与开口774c从闸门环774的中心轴看,以90°的间隔所设置。闸门环774,如示于图13(a)地,在对光源装置701以通常的状态进行了设置的情况下,开口774a对应于送风口771a,开口774c对应于排气口773。在该情况下,由作为外部装置的2个冷却风扇775a、775b之中的冷却风扇775a从送风口671a通过开口674a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被导入于装置内部,对灯主体711进行冷却,并从排气口773通过开口774c所排出。还有,此时,送风口771b,成为通过闸门环674的侧面所闭塞的状态。并且,开口774b、774d通过罩部717的内壁所闭塞。
另一方面,如图13(b)地,在对光源装置701以使之上下翻转的状态进行了设置的情况下,如示于图13(a)及图13(b)地,使闸门环774相对于光源装置701绕顺时针方向旋转45°。由此,能够成为开口774d对应于送风口671b,且开口774b对应于排气口773的状态。从而,在该情况下,通过2个冷却风扇775a、775b之中的冷却风扇775b使冷却用空气产生,由此从送风口771b通过开口774d所导入的冷却用空气被导入于装置内部,从排气口773通过开口774b所排出。还有,此时,送风口771a,成为通过闸门环774的侧面所闭塞的状态。并且,开口774a、774c通过罩部717的内壁所闭塞。从而,在对光源装置601使之上下翻转而进行了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开口674b对应于成为灯主体611的下侧的送风口671b,能与通常设置的情况同样地进行适当的冷却。
第5实施方式
图14,是对组装有以第3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光源装置的投影机的光学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的概念图。还有,本投影机800,替换图7的投影机200的光源装置1而组装有光源装置301(401、501)。从而,关于除光源装置301(401、501)以外的光学系统,因为与图7的投影机200同样,所以对说明进行省略。投影机800,通过作为光源装置采用光源装置301(401、501),为组装有长寿命的光源装置的投影机,并且,如例如进行悬挂的类型地,能够实现可以使之与通常的使用上下翻转而使用的投影机。还有,在此,冷却风扇375(575)安装于投影机800侧,当将光源装置301(401、501)组装于投影机800时,成为冷却风扇375(575)的送风口与光源装置301(401、501)的送气口相对向进行配置的构成。并且,在该情况下,由于作为冷却风扇375(575)可以采用比较小型化的多叶片风扇等,而能够不遮挡后级的光学系统的光路地对光源装置进行设置。并且,作为用于投影机中的光源装置,既可以应用第4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也可以例如替换光源装置301而设置图11的光源装置601等。还有,在该情况下,使得适合于光源装置601等地在投影机800,安装冷却风扇675a、675b等。并且,本投影机800,因为可以采用与图7的投影机200同等的光学系统,所以与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也可以将例如第1透镜阵列23a及第2透镜阵列23b替换成棒状积分器、也同样地可应用于通过4块以上的液晶面板进行光调制的投影机中等。冷却风扇375、401、575、675a、675b也可以安装于光源装置301。并且,作为投影机,存在从观看屏幕的方向进行投影的前投型的投影机,和从与观看屏幕的方向相反侧进行投影的背投型的投影机,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的投影机。

Claims (10)

1.一种光源装置,其具备:射出光源光的发光管,对从前述发光管所射出的光源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器,和对前述反射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其特征在于,
前述保持部,具备:送风口,和使从前述送风口侧所供给、经过了前述发光管的光射出侧的冷却用空气朝向前述发光管的上部流通的第1整流部,其中,前述送风口将冷却用空气导入装置内部的前述发光管的光射出侧,
前述送风口形成有多个,
具备通过使该多个送风口打开闭合而对冷却用空气的流动进行转换的转换装置,
前述转换装置,具有用于使前述多个送风口打开闭合的闸门环,通过前述闸门环的旋转工作,使设置于前述闸门环的开口对应于前述多个送风口之中的成为前述发光管的下侧的送风口而配置,由此对冷却用空气的流动进行转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反射器,具备椭圆曲面的反射面。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副反射镜,该副反射镜对向于前述反射器的反射面所配置,使从前述发光管所射出的光束的一部分朝向前述发光管反射。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保持部,具备对冷却用空气进行排气的排气口,该排气口形成于前述发光管的侧方位置。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闸门环,具有多个前述开口,使该多个开口对应于成为前述发光管的下侧的送风口与用于冷却用空气的排气的通气口而配置。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前述冷却用空气的排气的通气口,为在前述发光管的侧方位置对冷却用空气进行排气的排气口。
7.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相应于图像信息对从该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源光进行调制而形成像光。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冷却风扇装置,该冷却风扇装置使冷却用空气产生,将其导入前述保持部。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冷却风扇装置,具有多叶片风扇。
10.按照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冷却风扇装置,对应于前述多个送风口配置有多个。
CN2008100826976A 2007-03-06 2008-03-06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09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55192 2007-03-06
JP055192/2007 2007-03-06
JP278537/2007 2007-10-26
JP2007278537A JP4475318B2 (ja) 2007-03-06 2007-10-26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0999A CN101260999A (zh) 2008-09-10
CN101260999B true CN101260999B (zh) 2010-12-29

Family

ID=39961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269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0999B (zh) 2007-03-06 2008-03-06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4475318B2 (zh)
CN (1) CN1012609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64679A (ja) * 2009-01-14 2010-07-29 Panasonic Corp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4816755B2 (ja) * 2009-04-02 2011-1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1776842B (zh) * 2010-02-24 2011-09-28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内超高压汞灯的散热方法
JP2011185993A (ja) * 2010-03-04 2011-09-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6039878B2 (ja) * 2010-03-24 2016-1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WO2012023169A1 (ja) * 2010-08-16 2012-02-23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光源冷却方法
JP2012159611A (ja) * 2011-01-31 2012-08-23 Seiko Epson Corp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810732B2 (ja) * 2011-03-22 2015-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524608B2 (ja) 2013-06-20 2019-06-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放電灯の冷却方法
JP5930080B2 (ja) * 2015-01-07 2016-06-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7003705A (ja) * 2015-06-08 2017-0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源冷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投射装置
CN109426053A (zh) * 2017-08-31 2019-03-05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与光源模块
CN115103170B (zh) * 2022-06-20 2023-10-31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投影仪控制方法及装置、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2096B2 (ja) * 1996-05-10 2002-08-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ランプ冷却装置
JP2004239975A (ja) * 2003-02-03 2004-08-26 Tamron Co Ltd ランプホルダ
JP4059251B2 (ja) * 2004-02-27 2008-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774762B2 (ja) * 2005-03-07 2011-09-1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0999A (zh) 2008-09-10
JP2008250287A (ja) 2008-10-16
JP4475318B2 (ja) 2010-06-09
JP2009181966A (ja) 2009-08-13
JP4941506B2 (ja)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0999B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EP1638323B1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with a cooling mechanism for an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JP3635867B2 (ja) 投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TWI277820B (en)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image projection system, and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1592853B (zh) 投影机
US7530697B2 (en) Illumination optics and image projecting apparatus having thereof
CN100405212C (zh) 通风管道、冷却装置以及投影机
JP4122594B2 (ja) 光学装置、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装置、リアプロジェクタ装置及び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WO1998029773A1 (fr) Dispositif d'affichage d'image
CN104238243A (zh) 光学单元、光源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06243635A (ja) 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05234551A (ja) 投影システムおよび複数光源の投影システムを用いる方法
US20060126031A1 (en)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of projection apparatus
JP4550344B2 (ja) ビデオプロジェクタ用光投射システム
JP7365595B2 (ja) 光源装置及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US5617152A (en) Projector system for video and computer generated information
US7607787B2 (en) Light source unit and projector system
JP2003262921A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EP1948996A2 (en) Light source unit and projector system
JP2006162689A (ja) 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10175589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0010044A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JP2008309836A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3035930A (ja) 映像表示装置
JP2005037594A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