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8481B -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显示监视器和电视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显示监视器和电视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8481B
CN101248481B CN2006800308073A CN200680030807A CN101248481B CN 101248481 B CN101248481 B CN 101248481B CN 2006800308073 A CN2006800308073 A CN 2006800308073A CN 200680030807 A CN200680030807 A CN 200680030807A CN 101248481 B CN101248481 B CN 1012484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frame
mentioned
signal line
gray sc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308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8481A (zh
Inventor
富泽一成
冈田美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48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8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8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84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18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 G09G3/2022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using sub-fram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43Details of the generation of driving signals
    • G09G2310/0248Precharge or discharge of column electrodes before or after applying exact column voltag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61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in the context of movement of objects on the screen or movement of the observer relative to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66Reduction of sub-frame artefac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G09G2330/023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using energy recovery or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和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及第N-1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部分重叠,在各子帧中对显示画面的所有水平行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另外,被施加给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和被施加给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相反,并且,被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发生极性反转。设置短路期间,在短路期间内,每当被输出给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反转时相邻数据信号线间发生短路。由此,在进行子帧显示的显示装置中可减小图像信号输入与图像显示之间的时间延迟,降低帧存储器成本并减少交流驱动的功耗。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显示监视器和电视接收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时分方式把显示一幅图像的一帧分成多个子帧并在一帧期间内显示该多个子帧的图像从而对一帧的图像进行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曾经使用CRT(阴极射线管)的领域中开始采用具备液晶显示模块或EL显示模块的保持式显示装置。
但是,较之于CRT(阴极射线管)等的脉冲式显示装置,上述保持式显示装置的动图像质量较差。在脉冲式显示装置中,进行图像显示的发光期间和不进行图像显示的熄灭期间反复交替。
在一般的保持式显示装置中,造成动图像质量较差的原因在于:一帧期间全部是进行图像显示的发光期间,因此,在帧图像被更新后至下一帧图像被更新之前,将停留在当前帧位置对物体进行图像显示,这样,观看者的肉眼会将其感知为动图像模糊。
为了改善动图像质量,人们曾提出了各种子帧显示方案,即,把显示一幅图像的一帧分成多个子帧并进行时分驱动的显示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就揭示了一种子帧显示方案。另外,使用有机LED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过去采用了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多重扫描的显示方法。
在上述保持式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装置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当长时间持续施加一定方向的电场时,液晶的电气光学特性会发生劣化。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防止发生液晶劣化,一般进行交流驱动。即,一般采用对施加给各像素的电压的极性进行交替反转的驱动方法。
作为在进行交流驱动时对像素施加电压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下述方法等,
(1)使施加给水平方向(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邻像素的电压的极性互不相同,且使施加给各像素的电压在每一帧发生反转的方法(行反转驱动:line inversiondrive);
(2)使施加给垂直方向(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邻像素的电压的极性交替互不相同(扫描信号线每扫描一行,施加给该行像素的电压的极性发生变化),且使施加给各像素的电压在每一帧反转的方法;
(3)使施加给各像素的电压的极性不同于施加给水平方向相邻像素及垂直方向相邻像素的电压的极性,且使施加给各像素的电压在每一帧反转的方法(点反转驱动)。
图15(a)是表示在现有的进行点反转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的说明图。图15(b)是表示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和时间的时序图。
如图15(a)所示,在进行点反转驱动的情况下,施加给水平方向相邻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不同,并且,施加给垂直方向相邻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不同。另外,如图15(b)所示,对各像素施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
但是,在进行交流驱动的情况下,当施加给各像素的电压(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反转时,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通过注入极性相反的电荷来释放数据信号线和像素电容的电荷,然后,被充电至所期望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因此,其问题在于,这将导致驱动功耗增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专利文献2揭示了这样一种技术方案:在源极驱动器中设置第一共用线和第二共用线,第一共用线经由开关连接源极驱动器的各奇数输出部,第二共用线经由开关连接源极驱动器的各偶数输出部,预先将上述第一共用线和第二共用线充电至一定的电压电平,在源极驱动器对各输出部输出的电压被切换为高电压电平或低电压电平之前,将各输出部连接至第一共用线或第二共用线从而使面板的电容成为一定,其中,在源极驱动器中,各奇数输出部的输出电压被交替切换为高电压电平或低电压电平,各偶数输出部的输出电压按照与各奇数输出部相反的顺序交替切换为高电压电平或低电压电平。
即,根据专利文献2的技术方案,在对各输出部输出的输出电压被切换为高电压电平或低电压电平之前,对各输出部进行充电使其达到向第一共用线或第二共用线供给的一定电压。所以,源极驱动器对已被充电至一定电压(第一共用线或第二共用线的电压)的数据线进行充电使其达到灰度显示用电压即可,因此。其功耗要小于由高电压电平充电状态施加低电压电平的灰度显示用电压时所需的功耗或由低电压电平充电状态施加高电压电平的灰度显示用电压时所需的功耗。根据专利文献2的技术方案,需要对第一共用线和第二共用线进行充电使其达到一定电压。
另外,专利文献3揭示了一种在消隐期间内使输出端之间发生短路的液晶驱动装置技术,在该液晶驱动装置中,具有多个对液晶面板输出驱动信号的输出端,相邻的输出端输出极性反转的驱动信号,并且,同一输出端输出的驱动信号在每一扫描期间内发生极性反转。
即,根据专利文献3的技术方案,在进行点反转驱动时,在各输出端的极性切换前的消隐期间内使各输出端短路,从而使得各输出端达到相同的电位。由此,达到相同电位后的输出端的电位接近极性反转后的电位,因此,其功耗要小于由前一扫描期间的电位向相反极性的电位变化时的功耗。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5-173573号公报(公开日:2005年6月30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3-228353号公报(公开日:2003年8月15日)
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9-212137号公报(公开日:1997年8月15日)
发明内容
但是,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在子帧显示装置中进行交流驱动时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反转频率要大于不按照时分方式进行分帧时的频率,因此,导致驱动功耗增大。
另外,其问题还在于,在显示装置的图像信号输入和实际图像显示之间存在时间延迟,并且,用于保存图像信号的帧存储器的成本增加。
即,过去在进行子帧显示时,将输入的图像信号(输入图像信号)暂时存储在帧存储器中,读出所存储的图像信号并生成各子帧的显示信号。
根据上述驱动方法,在图像信号输入和显示信号(由多个子帧显示信号构成)输出之间所发生的时间延迟大致相当于一帧期间。例如,当图像信号的垂直频率(帧频)为60Hz时,上述时间延迟约为16ms。
在显示装置应用于电视接收机等装置的情况下,在图像信号输入和显示信号输出之间发生的时间延迟将导致画面与伴音之间不同步,因此,就需要设置用于消除伴音不同步的电路等。另外,PC(个人电脑)、游戏机等设备需要在输入操作后立即更新画面显示,所以,如果显示装置用作这些设备的图像显示装置,在输入操作和画面显示更新之间将发生时间延迟从而降低操作的舒适性。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驱动方法,需要在写入第N帧的下一帧、即第N+1帧的图像信号时,同时读出(两次)已写入的第N帧的图像信号。因此,作为存储输入图像信号的帧存储器的存储器容量,需要两个画面(两帧)的存储器容量,即,存储用帧存储器容量和读出用帧存储器容量。
而且,由于读出帧存储器所存储的图像信号并生成第1子帧显示信号和第2子帧显示信号,因此,需要对帧存储器写入一个输入画面并同时以二倍速读出两个输出画面,导致存储器带宽增大。具体而言,假设输入的图像信号的传输频率(点时钟频率)=F(Hz)、一个像素的数据位数=D,则同时写入一个输入画面并以二倍速读出两个输出画面所需的存储器带宽为FD+(2F)D×2=5FD(bps)。
当存储器带宽增大时,需要提高存储器存取用的时钟频率或者增加存储器的端子数量。上述方式均将导致功耗增加,并且导致成本升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在按照时分方式将一帧分为多个子帧进行交流驱动的显示装置中,减小图像信号输入与图像显示之间的时间延迟,降低存储输入图像信号的帧存储器成本并减少功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多条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对上述扫描信号线和上述数据信号线的每一个组合所设置的像素,按照时分方式将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分为第1子帧~第n子帧(n为2以上的整数)并使上述各像素进行图像显示,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生成部,由输入图像信号生成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数据信号线驱动部,根据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生成灰度显示用电压并将所生成的灰度显示用电压输出到上述各数据信号线,使得被施加给在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和被施加给在数据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各子帧中具有相反极性,并且,使得被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或每多个子帧或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短路部,使相邻的上述数据信号线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以及定时控制部,生成用于使上述各像素进行基于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的图像显示的控制信号,其中,上述定时控制部使得第N帧(N为2以上的整数)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该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及第N-1帧的第n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使得在各子帧中对所有像素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而且,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在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对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使上述短路部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极性反转后的灰度显示用电压。
根据上述结构,在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对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进行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使上述短路部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极性反转后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即,在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进行反转时,在预定期间内使相邻的数据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然后输出极性反转后的灰度信号。
由此,对相邻的各数据信号线输出相反极性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因此,当短路部导通时,被输出给相邻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中和(charge share:电荷共享),各数据信号线因此成为相同的电位。即,接近与下一次施加的相反极性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相当的电位。因此,可减小数据信号线驱动部的功耗。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第N帧(N为2以上的整数)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该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及第N-1帧的第n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可同时进行多个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因此,可减少帧存储器所需的存储器容量,其中,该帧存储器预先存储用于生成子帧显示信号的图像信号。
即,在最终段的子帧的显示信号生成之前,需要在存储器(帧存储器等)中存储图像信号,所以,当依次执行各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即,执行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后执行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时,在最终段的子帧即第n子帧的显示信号生成之前,需要预先将一帧的图像信号全部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
对此,如上述结构所示,同时执行多个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由此,对于已生成最终段子帧(第n子帧)的显示信号后的水平行(与一条扫描信号线连接的各像素)的图像信号,能够在已分配给上述水平行的存储区域中盖写被输入的其他水平行的图像信号,这样,在水平行之间可实现存储区域的共用。
如上所述,在共用存储器区域的情况下,所需存储器容量虽因消隐期间长度的不同而稍有差异,但是仍取决于将一帧所分成的子帧数。当子帧数为N时,所需存储器容量约为(N-1)/N帧;当子帧数为2时,所需存储器容量约为1/2帧;当子帧数为3时,所需存储器容量约为2/3帧。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同时执行多个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由此,使得在各子帧中对显示画面的所有水平行(所有像素)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即,对所有水平行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等于要完成对各子帧中所有水平行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写入所需的期间。在这种情况下,在生成第1子帧的显示信号时,可直接利用输入图像信号而无需借助于帧存储器。所以,能够缩短延迟期间,其中,该延迟期间是从对各水平行输入第N帧图像信号起至对各水平行将灰度显示用电压写入该第N帧的第1子帧为止的期间。
由此,在图像信号输入和图像实际显示之间的时间延迟减小至可忽略不计的程度,即使是电视接收机等装置,由于显示画面和输出伴音不会出现非同步现象,从而无需设置用于延迟伴音的电路等。另外,本显示装置即使被用作PC、游戏机等需要在输入操作后立即更新画面显示的设备的显示装置,图像显示也较少受输入操作和画面显示更新之间的时间延迟的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按照时分方式将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分为第1子帧和第2子帧。
在上述情况下,每扫描两行扫描信号线时,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对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进行反转。因此,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反转的频率降低,较之于现有技术中各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不重叠的结构,本结构可降低功耗。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上述数据信号线驱动部,生成与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对应的灰度显示用电压,使得被输出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发生极性反转;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在使不同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重叠时交替扫描奇数扫描信号线和偶数扫描信号线。
根据上述结构,每以与图像显示期间重叠的子帧数相同次数扫描栅极信号线,被输出给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进行反转。所以,极性反转的频率降低,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减小功耗。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上述数据信号线驱动部,生成与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对应的灰度显示用电压,使得被提供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在使不同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重叠时,持续多次扫描奇数栅极信号线或偶数栅极信号线。
根据上述结构,被输出给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进行反转的频率降低,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减小功耗。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在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不发生极性反转时,上述短路部脱离关断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在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不反转时,不设置用于使数据信号线之间短路的短路期间,所以,较之于每扫描一行扫描信号线就使数据信号线短路的结构,能够更长地设定图像显示期间(灰度显示用电压的充电期间)。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在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不反转时,仅在比上述预定期间短的期间内使上述短路部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向各数据信号线输出灰度显示用电压。
根据上述结构,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不反转时的数据信号间发生短路的短路期间可以设定得短于极性反转时的短路期间。因此,较之于每扫描一行扫描信号线使数据信号线在相同期间内短路的情况,能够更长地设定图像显示期间。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上述定时控制部,利用锁存脉冲对上述短路部的动作进行控制,其中,上述锁存脉冲是用于控制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数据信号线输出灰度显示用电压的定时的控制信号。
根据上述结构,无需另外设置用于控制短路部的动作的控制信号,可简化定时控制部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上述定时控制部,将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反转时的上述锁存脉冲的有效期间长度设定得大于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不反转时的上述锁存脉冲的有效期间长度,其中,上述灰度显示用电压是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电压;上述短路部,在上述锁存脉冲的有效期间内,使相邻的数据信号线之间成为导通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不反转时的数据信号间发生短路的短路期间可以设定得短于极性反转时的短路期间。因此,较之于每扫描一行扫描信号线使数据信号线在相同期间内短路的情况,能够更长地设定图像显示期间。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各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的长度大致相等。
根据上述结构,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反转时的图像显示期间和极性不反转时的图像显示期间可以设定为大致相等的长度。即,在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不反转的子帧中不设置用于使数据信号线间短路的短路期间,由此使得图像显示期间的长度增加,将上述图像显示期间的长度分配给各子帧。因此,较之于每扫描一行扫描信号线使数据信号线短路的情况,能够更长地设定各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按照时分方式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扫描信号线依次输出灰度显示用电压,并根据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输出,由扫描信号线驱动部输出选择信号。
以下,举例说明上述结构。假设扫描信号线的数量为100条,一帧分成第1子帧和第2子帧。根据上述结构,按时分方式由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向扫描信号线依次输出各子帧的显示信号,使得:首先,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与第N帧第1子帧的显示信号对应的电压值,该显示信号是向第1扫描信号线所对应的各像素输入的显示信号;接着,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与第N-1帧第2子帧的显示信号对应的电压值,该显示信号是向第51扫描信号线所对应的各像素输入的显示信号;接着,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与第N帧第1子帧的显示信号对应的电压值,该显示信号是向第2扫描信号线所对应的各像素输入的显示信号。
另一方面,根据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的输出,在垂直方向上按照“第1扫描信号线、第51扫描信号线、第2扫描信号线、第52扫描信号线、......”的方式将扫描信号线分成组,依次切换(在本发明中,交替切换)所选择的组并输出选择信号。
由此,使用不分割画面的常规显示模块,通过对显示画面如实施虚拟二分割那样地就能够同时进行多个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而无需使用对显示画面进行分割并使得每个画面可独立显示的显示模块。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延迟期间短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二分之一帧期间,其中,该延迟期间是从对各扫描信号线输入第N帧的图像信号起至对各扫描信号线将灰度显示用电压写入该第N帧的第1子帧为止的期间。
根据上述结构,在图像信号输入和图像实际显示之间的时间延迟减小至可忽略不计的程度。其结果,即使是电视接收机等装置,由于显示画面和输出伴音不会出现非同步现象,从而无需设置用于延迟伴音的电路等。另外,本显示装置即使被用作PC、游戏机等需要在输入操作后立即更新画面显示的设备的显示装置,图像显示也较少受输入操作和画面显示更新之间的时间延迟的影响。此外,更为优选的是,生成控制信号使得上述延迟期间小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五分之一帧期间。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还包括对帧存储器的写入和读出进行控制的存储器控制部,其中,该帧存储器存储输入图像信号;当对任意像素生成第n子帧的显示信号时,上述存储器控制部在上述帧存储器的存储了上述像素的图像信号的区域中写入其他像素的图像信号。
根据上述结构,作为存储输入图像信号的帧存储器,可以采用存储容量较小的存储器。或者,通过增加存储容量并利用存储器中空出的地址空间来添加其他功能(例如,用于改善动图像响应性能的过冲驱动功能等)。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构成为,上述信号生成部,由输入图像信号生成第1子帧的显示信号而无需借助于存储输入图像信号的帧存储器,另外,通过读出由上述帧存储器所存储的图像信号来生成第2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
根据上述结构,可减少对帧存储器的存取(写入/读出)次数,从而可缩小帧存储器的存储器带宽。另外,关于传送频率的转换,将输入图像信号写入行存储器等并将其读出使得成为所需传送频率即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方法为,在显示装置中按照时分方式将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分为第1子帧~第n子帧(n为2以上的整数)并进行图像显示,上述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多条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对上述扫描信号线和上述数据信号线的每一个组合所设置的像素,该显示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第N帧(N为2以上的整数)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该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及第N-1帧的第n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使在各子帧中对显示画面的所有扫描信号线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而且,在被输出给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使相邻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然后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极性反转后的灰度显示用电压。
在上述显示方法中,在被输出给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使相邻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然后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极性反转后的灰度显示用电压。
由此,对相邻的各数据信号线输出相反极性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因此,当相邻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短路时,被输出给相邻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中和,各数据信号线因此成为相同的电位。即,接近与下一次施加的相反极性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相当的电位。因此,可减小用于对各像素充电使得达到灰度显示用电压所需的功耗。
另外,根据上述方法,第N帧(N为2以上的整数)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该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及第N-1帧的第n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可同时进行多个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因此,可减少帧存储器所需的存储器容量,其中,该帧存储器预先存储用于生成子帧显示信号的图像信号。
另外,在上述显示方法中,同时执行多个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由此,使得在各子帧中对显示画面的所有水平行(所有像素)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在这种情况下,在生成第1子帧的显示信号时,可直接利用输入图像信号而无需借助于帧存储器。所以,能够缩短延迟期间,该延迟期间是从对各水平行输入第N帧的图像信号起至对各水平行将灰度显示用电压写入该第N帧的第1子帧为止的期间。
由此,在图像信号输入和图像实际显示之间的时间延迟减小至可忽略不计的程度,即使是电视接收机等装置,由于显示画面和输出伴音不会出现非同步现象,从而无需设置用于延迟伴音的电路等。另外,本显示装置即使被用作PC、游戏机等需要在输入操作后立即更新画面显示的设备的显示装置,图像显示也较少受输入操作和画面显示更新之间的时间延迟的影响。
另外,上述方法可以为,按照时分方式将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分割为第1子帧和第2子帧。
在上述情况下,每扫描两行扫描信号线时,对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反转。因此,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反转的频率降低,较之于现有技术中各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不重叠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功耗。
另外,上述方法可以为,生成与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对应的灰度显示用电压,使得被输出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发生极性反转;在使不同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重叠时,交替扫描奇数扫描信号线和偶数扫描信号线。
根据上述方法,每以与图像显示期间重叠的子帧数相同次数扫描栅极信号线,被输出给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反转。所以,极性反转的频率降低,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减小功耗。
另外,上述方法可以为,生成与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对应的灰度显示用电压,使得被输出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在使不同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重叠时,持续多次扫描奇数扫描信号线或偶数扫描信号线。
根据上述方法,对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进行反转的频率降低,因此,能够降低功耗。
另外,可通过组合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以及对上述显示装置传送由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的信号输入装置来构成显示监视器。此外,上述显示装置可用作电视接收机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向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源极驱动部输入的输入信号和源极驱动部输出的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要部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控制器LSI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控制装置在对输入图像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的输出显示信号与输入图像信号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各图像信号在时间轴上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源极驱动部的一个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源极驱动部所具备的切断开关和短路开关的一个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波形的一个示例的波形图。
图9是表示向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源极驱动部输入的输入信号和源极驱动部输出的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在用锁存脉冲对短路期间的长度进行控制时,被输入源极驱动部的输入信号与源极驱动部的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在用锁存脉冲对控制短路期间的长度进行控制时,被输入源极驱动部的输入信号与源极驱动部的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输入图像信号与输出显示信号的定时以及对帧存储器的写入、读出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各子帧的灰度电平的设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14(a)是表示借助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抑制动图像模糊的理由的说明图,在该图中,以纵轴为时间,以横轴为位置,表示在进行保持驱动时亮度不同的两个区域的边界线移动的状况。
图14(b)是表示借助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抑制动图像模糊的理由的说明图,在该图中,表示在进行脉冲驱动时亮度不同的两个区域的边界线移动的状况。
图15(a)是表示在现有的进行点反转驱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的说明图。
图15(b)是表示在图15(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和时间的关系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以下,称之为“本显示装置”)是按照时分方式将一帧分成多个子帧进行驱动的显示装置。根据本显示装置,在各子帧中,施加给水平方向(栅极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邻像素和垂直方向(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邻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不同,并且,对每一子帧的各像素施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反转。另外,本显示装置是一种图像信号输入与图像显示之间的时间延迟较小且用于存储输入图像信号的帧存储器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显示装置。
本显示装置例如可用作电视接收机、或连接个人电脑的显示监视器等。另外,作为由电视接收机接收的电视广播,可以列举出地面电视广播、BS(BroadcastingSatellite)数字广播、CS(Communication Satellite)数字广播等利用人造卫星实施的广播、或者有线电视广播等。
图2是表示本显示装置的要部结构的框图。如该图所示,本显示装置具备显示模块19和控制装置(驱动控制装置)10。显示模块19可以采用诸如EL显示模块、液晶显示模块等的保持显示型显示模块。在本显示装置中使用了液晶显示模块。
显示模块19具有像素阵列20,像素阵列20包括多个呈矩阵状配置的像素。在像素阵列20中设置有数据信号线SL1~SLn和栅极信号线(扫描信号线)GL1~GLm,各像素与有源元件一起被配置在数据信号线SL1~SLn和栅极信号线GL1~GLm的交点。仅在选择了相对应的栅极信号线GL的期间内,通过有源元件(在图中为TFT)对各像素(准确地说,为像素电极)写入已被施加给相对应的数据信号线SL的电压。
在像素阵列20的周围具有源极驱动部(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21和栅极驱动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23,源极驱动部21驱动数据信号线SL1~SLn,栅极驱动部23驱动栅极信号线GL1~GLm。
栅极驱动部23向栅极信号线GL1~GLm输出诸如电压信号等的表示是否为选择期间的信号。此时,栅极驱动部23根据栅极时钟信号GCK、栅极启动脉冲GSP等的定时信号变更栅极信号线GL,其中,上述定时信号是来自控制装置10的控制信号,栅极信号线GL输出表示选择期间的信号。由此,按照预定的定时对栅极信号线GL1~SLm进行选择驱动。
并且,本显示装置的栅极驱动部23采用下述的时钟跳过模式(clock skip mode)而并非按照栅极时钟信号GCK的输入定时依次接通,即:第一栅极信号线GL在某栅极时钟变成有效电平,在该栅极时钟后的第g(g为2以上的整数)个栅极时钟使下一个栅极信号线GL变成有效电平。关于时钟跳过模式,详见后述。
另一方面,源极驱动部21驱动数据信号线SL1~SLn并对数据信号线SL1~SLn提供由显示信号表示的电压。源极驱动部21以预定的定时对由控制装置10按照时分方式输入各像素的显示信号进行取样并分别提取显示信号。然后,源极驱动部21经由各数据信号线SL1~SLn向各像素输出与各显示信号对应的输出信号,其中,各像素是与栅极驱动部23所选择的栅极信号线GL对应的各像素。
另外,源极驱动部21根据源极时钟信号SCK、源极启动脉冲SSP、锁存脉冲LS等的定时信号来确定上述取样定时和输出信号的输出定时,其中,上述定时信号是来自控制装置10的控制信号。
像素阵列20中的各像素在与其对应的栅极信号线GL被选择的期间内,根据被提供给与各像素对应的数据信号线SL1~SLn的输出信号来调整发光时的亮度和透光率等,从而确定各像素自身的明亮程度。
在本显示装置中,上述源极驱动部21和栅极驱动部23分别具有通过级联连接多个芯片所形成的结构。
在源极驱动部21中,四个源极驱动器、即,第1~第4源极驱动器级联连接,每一个源极驱动器分别由一个芯片构成。像素阵列20的数据信号线SL共计有n条,每一个源极驱动器分别驱动n/4条数据信号线SL。
来自控制装置10的显示信号和源极启动脉冲SSP被输入第1源极驱动器后按照第2源极驱动器、第3源极驱动器、第4源极驱动器的顺序进行传送。另外,来自控制装置10的源极时钟信号SCK和锁存脉冲LS被共用地输入第1~第4信号线驱动器中的每一个中。
另外,源极驱动部21对各像素生成灰度显示用电压,使得在各子帧中被施加给水平方向(栅极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邻像素和垂直方向(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邻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不同,并且,对各像素施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中极性反转。此外,根据极性反转信号REV来控制被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反转的定时,上述极性反转信号REV是来自控制装置10的控制信号。在源极驱动部21中,在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进行反转时,通过使相邻数据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来中和数据信号线的电位,然后,向数据信号线输出相反电位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关于源极驱动部21的结构,详见后述。
在栅极驱动部23中,三个栅极驱动器、即,第1~第3源极驱动器级联连接,每一个源极驱动器分别由一个芯片构成。像素阵列20的栅极信号线GL共计有m条,每一个栅极驱动器分别驱动m/3条数据信号线GL。
来自控制装置10的栅极启动脉冲GSP被输入第1栅极驱动器后按照第2栅极驱动器、第3栅极驱动器的顺序进行传送。另外,来自控制装置10的栅极时钟信号GCK被共用地输入第1~第3栅极驱动器的每一个中。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10对显示模块19的显示动作进行控制,利用由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输入图像信号)和控制信号(输入控制信号)来输出用于驱动显示模块19的显示信号和诸如上述源极时钟信号SCK、源极启动脉冲SSP等的控制信号。
在本显示装置中,采用了按照时分方式将一帧分成多个子帧进行显示的子帧显示,因此,控制装置10把要提供给显示模块19的显示信号生成为多个子帧的显示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子帧数为2,时间上在前的子帧为第1子帧,时间上在后的子帧为第2子帧。
并且,在本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使得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充电期间)和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及第N-1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且,使得在各子帧中对显示画面的所有水平行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像素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并且,使得在对各水平行输入第N帧的图像信号后到第N帧的第1子帧中灰度显示用电压被写入各水平行之间的延迟期间小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期间的二分之一。在本实施方式中,更为优选的是,小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期间的20%。控制装置10生成并输出控制信号使得显示模块19进行上述图像显示动作。
另外,例如,在子帧数为4的情况下,也取决于各子帧的开始的定时,使得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第N帧的第2子帧、第3子帧、第N-1帧的第3子帧、第4子帧(最后段子帧)的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
作为对上述控制装置10传送输入图像信号和输入控制信号的图像信号源,例如,在本显示装置为电视接收机的情况下,可以列举出接收电视广播并生成表示由该电视广播传送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的调谐器(接收装置)。在本显示装置为显示监视器的情况下,可以列举出个人电脑等。
接着,进一步详细说明控制装置10的结构和动作。如图2所示,本显示装置的控制装置10由帧存储器11和控制器LSI18构成。图3是表示控制器LSI18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如该图所示,在控制器LSI18中搭载有行存储器16、存储控制器12、定时控制器13、数据选择器14和子帧灰度转换电路15。
行存储器16设置在控制器LS18的输入级,来自图像信号源的图像信号(输入图像信号)被逐行(1水平行)写入行存储器16。鉴于之后的时分方式传送处理,以二倍的传送频率读出上述已写入的图像信号,并将其传送给存储控制器12和数据选择器14。
存储控制器12控制对帧存储器11的写入和读出,把从行存储器16读出的图像信号逐行写入帧存储器11,而且,同时按照时分方式从帧存储器11读出图像信号,并将所读出的图像信号传送到数据选择器14。
数据选择器14,在输出与第1子帧对应的图像信号时,选择由行存储器16传送来的图像信号,在输出与第2子帧对应的图像信号时,选择由帧存储器11读出的图像信号。
子帧灰度转换电路15,由输入图像信号生成多个子帧的显示信号以改善动图像模糊等问题,并向显示模块19输出所生成的显示信号。
子帧灰度转换电路15,根据由数据选择器14传送来的图像信号,利用LUT(look-up table:检查表)来转换图像信号的灰度值。根据子帧数确定LUT的搭载数,这里,搭载有两个LUT,即,第1子帧用LUT和第2子帧用LUT。关于上述子帧灰度转换电路15生成各子帧的显示信号的处理情况,详见后述。
上述对行存储器16的图像信号读出动作、存储控制器12对帧存储器11的存取动作、数据选择器14及子帧灰度转换电路15的动作定时等是由定时控制器13实施控制。定时控制器13控制由子帧灰度转换电路15生成的显示信号的输出以及上述各控制信号(源极时钟信号SCK、源极启动脉冲SSP、锁存脉冲LS、栅极时钟信号GCK、栅极启动脉冲GSP、极性反转信号REV、短路控制信号SC)对显示模块19的输出。
图4表示被输入控制装置10的图像信号和由控制装置10输出的显示信号在时间轴上的关系。如图所示,例如,在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中,显示行数(水平行数)为1080,垂直消隐期间行数为45。
在本显示装置中,第N帧图像通过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和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来进行图像显示。如图4所示,在进行第N帧的第1子帧显示时,第N帧的第1子帧的前半部分显示和前一帧即第N-1帧的第2子帧的后半部分显示同时进行,第N帧的第1子帧的后半部分显示和第N帧的第2子帧的前半部分显示同时进行。
在上述情况下,各子帧的垂直动作显示期间和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垂直输入期间(一帧期间)相同。并且,在上述情况下,在对显示画面的所有像素实施初段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时,在输入图像信号被输入各像素后尽可能地不使得出现延迟。
图5是表示在同时进行第N帧的第1子帧的显示动作和第N-1帧的第2子帧的显示动作的状态下,控制装置10的各部分、显示模块19的源极驱动部21及栅极驱动部23的动作时序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源极驱动部21的一个结构示例的框图。
控制器LSI18对源极驱动部21输出显示信号、源极启动脉冲SSP、源极时钟信号SCK、锁存脉冲LS、极性反转信号REV和短路控制信号SC。输入到源极驱动部21的显示信号被输入至输入锁存电路31后被锁存。另一方面,源极启动脉冲SSP与源极时钟信号SCK同步地在移位寄存器32内依次传送。响应由上述移位寄存器32的各级输出的控制信号,按照时分方式将由输入锁存电路31所输出的显示信号取入到取样存储器33中并暂时存储之。然后,按照与锁存脉冲LS对应的定时,即,当取样存储器33取入一行的显示数据时,将取样存储器33所存储的显示信号一并存储在保持存储器34中并进行锁存。在下一个锁存脉冲LS输入之前保持上述显示信号的锁存状态。
然后,在电平转换器35中对保持存储器34锁存的显示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并使其达到被施加给显示模块19的最大驱动电压电平后,将其输入D/A转换电路36。这里,从显示模块19的被施加给数据信号线SL1~SLn的灰度显示电压(例如,在进行256灰阶显示时,为256级的电压值)中选择一个与显示信号对应的电压值,其中,上述灰度显示电压是由基准电压发生电路37根据液晶驱动源(未图示)输出的多个基准电压所生成的。D/A转换电路36使得被施加给水平方向(栅极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邻的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互为相反极性。
由D/A转换电路36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通过输出电路38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SL1~SLn。另外,在输出电路38和各数据信号线之间设置有切断开关组39和短路开关组40。
图7是表示切断开关组39和短路开关组40的一个结构示例的电路图。如该图所示,切断开关组39由切断开关s1~sn构成,各切断开关s1~sn分别串联连接各数据信号线SL1~SLn。
短路开关组40由短路开关sw1、sw2......构成,对每两条相邻的数据信号线设置一个连接该两条数据信号线的短路开关。另外,短路开关组4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短路开关配置得使三条以上任意的数据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也可以将短路开关配置得使所有数据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
切断开关和短路开关的结构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采用诸如MOS晶体管、传输门(transmission gate)等的模拟开关。另外,根据控制器LSI18输出的短路控制信号SC将各切断开关和各短路开关切换为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控制器LSI18的定时控制器13生成短路控制信号,使得每当被施加给各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断开各切断开关并导通各短路开关。此外,在上述预定期间之外,导通各切断开关并断开各短路开关。
如图5所示,在第N帧第1行(栅极信号线)GL1的图像信号被输入控制器LSI18时,由于上述动作,从源极驱动部21(第1~第4源极驱动器)的输出电路38输出灰度显示用电压,该灰度显示用电压与第N帧的第1子帧的第1行GL1所对应的像素的显示信号对应。在本显示装置中,在完成第N帧第1行GL1的图像信号输入后开始计数,根据第二个锁存脉冲LS,从第1~第4源极驱动器的输出电路38输出灰度显示用电压,该灰度显示用电压是与第N帧第1子帧的第1行GL1所对应的像素的显示信号对应。
另外,在上述之前,控制器LSI18将栅极启动脉冲GSP与栅极时钟信号GCK一起输出。由此,与第1栅极驱动器连接的像素阵列20的第1行GL1变成有效,从而导通与上述第1行GL1对应的各像素的TFT。
此外,在完成第N帧第1行GL1的图像信号输入后,控制器LSI18使第二次的锁存脉冲LS成为有效,同时还使短路控制信号SC有效。由此,各切断开关断开且各短路开关导通,从而使得相邻的数据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此时,对相邻的数据信号线施加相反电位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因此,短路开关导通从而使得相邻的数据信号线的充电电压发生中和(charge share),各数据信号线成为相同的电位。之后,当短路控制信号SC成为无效时,各切断开关导通且各短路开关断开,由输出电路38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被提供给各数据信号线。
另外,短路控制信号SC的有效期间、即,相邻数据信号线发生短路的短路期间的长度优选设定为:可适当地中和各数据信号线的充电电压的所需最小长度。这是因为,如果短路期间过长,有时将导致对像素施加灰度显示用电压进行显示的期间就会变短从而难以实现适当的图像显示。短路期间通常设定为几μs以下。
图8是表示在短路期间和图像显示期间内数据信号线的电位的波形图,图中表示了示波器对源极驱动部21的输出端电位的监测结果。在该图的示例中,对极性反转设置短路期间,因此,极性反转时的电位波形出现了拐点。另外,如图8所示,对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每一次极性反转设置有短路期间。短路期间的长度设定为约1μs。另外,根据水平分辨率和刷新率等对图像显示期间的长度进行适当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图像显示期间内进行两个子帧的显示。
当短路期间结束时,输出电路38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被提供给各数据信号线SL。由此,对各像素施加灰度显示用电压,更新液晶的透过率,进行第一行的图像显示扫描。另外,如上所述,根据本显示装置,在各子帧中,对水平方向相邻像素施加极性相反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因此,在各子帧中,互为相反极性的灰度显示用电压被输出到相邻的数据信号线。
控制器LSI18输出下一个栅极时钟信号GCK,由此,第一栅极驱动器变成无效。并且,此时,与第二栅极驱动器连接的第564行(栅极信号线GL564)变成有效,由各源极驱动器输出第N-1帧的第2子帧的第564行(GL564)对应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
另外,如上所述,根据本显示装置,在各子帧中,对垂直方向相邻像素施加极性相反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并且,被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中发生极性反转。因此,在第N帧的第1子帧中被施加给第1行(GL1)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和在第N-1帧的第2子帧中被施加给第564(GL564)的灰度显示用电压为相同的极性。
所以,控制器LSI18在进行第564行的图像显示扫描时不使短路控制信号SC成为有效。即,在进行第564行的图像显示扫描时,不设置用于使相邻数据信号线发生短路从而中和该两条数据信号线的电压的短路期间。
然后,当控制器LSI18输出下一个栅极时钟信号GCK时,与第二栅极驱动器连接的第564行(GL564)变成无效。此时,第一栅极驱动器的第2行(GL2)变成有效。然后,与第1行时同样地,对各源极驱动器输入短路控制信号SC并设置短路期间,在短路期间结束后,由各源极驱动器输出与第N帧的第1子帧的第2行(GL2)对应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
之后,按照第565行、第3行、第566行、第4行......这样的顺序,与上述同样地依次选择所对应的栅极信号线GL并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由此,能够以二倍于生成第1子帧及第2子帧的输入帧频的帧频(倍速)进行显示扫描。例如,在输入帧频为60Hz时,以帧频120Hz进行显示扫描。
图1是表示在上述示例中输入源极驱动部21的输入信号与源极驱动部21输出的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如图所示,在本显示装置中,每扫描两行栅极信号线时,输入各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对每一次极性反转设置短路期间。即,每扫描两行栅极信号线,设置短路期间。
如上所述,在本显示装置中,按照时分方式把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分成第1子帧和第2子帧并进行图像显示。另外,使得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该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及第N-1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且,使得在各子帧中对显示画面的所有水平行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此外,在各子帧中,施加给水平方向相邻像素和垂直方向相邻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设定为相反极性,并且,对各像素施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中极性反转。
在上述情况下,每扫描两行栅极信号线,由源极驱动部21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因此,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的频率降低,从而可降低功耗。
在图5的示例中,按照下述顺序进行反复扫描,即:(1)第N帧的第1子帧的奇数栅极信号线、(2)第N-1帧的第2子帧的偶数栅极信号线、(3)第N帧的第2子帧的偶数栅极信号线、(4)第N-1帧的第2子帧的奇数栅极信号线。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1)和(2)之间以及(3)和(4)之间灰度显示用电压为相同极性,在上述(2)和(3)之间以及(4)和(1)之间灰度显示用电压为相反极性。即,每扫描两行栅极信号线,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
另外,在按照下述顺序进行反复扫描的情况下,在下述(a)和(b)之间以及(c)和(d)之间灰度显示用电压为相反极性,在下述(b)和(c)之间以及(d)和(a)之间灰度显示用电压为相同极性,即:(a)第N帧的第1子帧的奇数栅极信号线、(b)第N-1帧的第2子帧的奇数栅极信号线、(c)第N帧的第2子帧的偶数栅极信号线、(d)第N-1帧的第2子帧的偶数栅极信号线。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样为:每扫描两行栅极信号线,被施加给各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中发生极性反转。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每一帧中发生极性反转。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样为:每扫描两行栅极信号线,被施加给各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即,关于每扫描两行栅极信号线时被施加给各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这种现象,并非仅在使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中极性反转时才出现,在使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帧中极性反转时也同样会出现这种现象。
另外,在本显示装置中,每扫描两行栅极信号线、即,被施加给各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每一次极性反转,设置用于使相邻数据信号线发生短路的短路期间。
由此,对相邻的数据信号线施加相反极性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因此,短路开关导通从而使得相邻的数据信号线的充电电压发生中和,各数据信号线成为相同的电位。即,接近与下一次施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相当的电位。因此,可减小源极驱动部21的功耗,从而能够抑制源极驱动部21的发热。
此外,用于使相邻数据信号线发生短路的短路开关被设置在较源极驱动部21的输出电路38更靠近显示模块的一侧(下游侧)。由于各数据信号线在较输出电路38更下游的一侧发生短路,所以,能够抑制上述短路导致的源极驱动部21发热。
另外,在本显示装置中,每扫描两行栅极信号线设置短路期间,因此,对于在扫描中未设置短路期间的信号线所连接的像素,设定较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充电期间(图像显示期间)。所以,较之于每扫描一行栅极信号线设置短路期间的情况,能够设置较长的充电期间。
在上述说明中,在扫描中未设置短路期间的水平行(与栅极信号线连接的像素)的充电期间不同于设置水平行的充电期间。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上述两个充电期间相同或近似。图9是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输入源极驱动部21的输入信号和由源极驱动部21输出的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如图9所示,控制器LSI18可通过控制对源极驱动部21输出的锁存脉冲LS的定时(间隔)来调节各子帧的充电期间的长度。即,对于未设置短路期间的子帧,仅使锁存脉冲LS的上升延迟二分之一的短路期间,由此,各子帧的充电期间可成为相同长度。
这样,较之于现有技术中每扫描一行栅极信号线设置短路期间的情况,通过对各子帧设定相同长度的充电期间,各子帧能够得到更长的充电期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LSI18的定时控制器13生成短路控制信号SC,根据该短路控制信号SC控制各切断开关和各短路开关的动作,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在源极驱动部21中设置根据控制器LSI(定时控制器13)所输出的锁存脉冲LS生成上述那样的短路控制信号SC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需在控制器LSI18中生成短路控制信号SC,因此,可以简化控制器LSI的结构。
或者,也可以直接利用锁存脉冲LS来控制各切断开关和各短路开关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形成为下述结构即可:在锁存脉冲LS有效(高电平)时断开各切断开关并导通各短路开关。图10是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输入源极驱动部21的输入信号和源极驱动部21输出的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锁存脉冲LS不仅用于短路期间的控制,还可用于控制源极驱动部21输出灰度显示用电压的定时。因此,即使是无需设置短路期间的子帧(被施加给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不反转的子帧)也不能完全省略有效期间。所以,如图10所示,在利用锁存脉冲LS控制短路期间时,将灰度显示用电压极性反转时的锁存脉冲LS的有效期间设定为用于中和相邻数据信号线的电位的长度(例如,1μs),在不影响对源极驱动部21输出灰度显示用电压的定时进行控制的范围内较短地设定极性不反转时的锁存脉冲LS的有效期间即可。
由此,较之于现有技术中每扫描一行栅极信号线设置短路期间的情况,能够设定较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充电期间。
另外,如图11所示,在上述情况下,通过控制锁存脉冲LS成为有效的定时,也可以使各子帧的充电期间成为相等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了按照时分方式将一帧分割成两个子帧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一帧分割成n(n为2以上的整数)个子帧。
在上述情况下,例如,在使被提供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发生极性反转时,优选的是,按照下述方式交替扫描奇数栅极信号线和偶数栅极信号线,即:在对第1栅极信号线施加第N帧的第1子帧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后,对偶数栅极信号线施加第N-1帧的第n子帧的灰度显示用电压,接着,对奇数栅极信号线施加第N-1帧的第n-1子帧的灰度显示用电压。也就是说,在使被提供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发生极性反转并使不同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重叠时,优选的是,交替扫描奇数栅极信号线和偶数栅极信号线,以使得:每扫描多次栅极信号线,被提供给各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
由此,每以与图像显示期间重叠的子帧数相同次数扫描栅极信号线,被提供给各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所以,输出到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的频率降低,因此可以减小功耗。另外,对被提供给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每一次极性反转而设置短路期间,由此,各子帧的总充电期间可设定得长于现有技术方案。另外,通过对各子帧设定相等长度的充电期间,所有子帧的充电期间可设定得长于现有技术方案。
此外,在使被提供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时,优选的是,按照下述方式持续多次扫描奇数栅极信号线(或者,偶数栅极信号线),即:在对第1栅极信号线GL1施加第N帧的第1子帧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后,对奇数栅极信号线施加第N-1帧的第n子帧的灰度显示用电压,接着,对奇数栅极信号线施加第N-1帧的第n-1子帧的灰度显示用电压。也就是说,在使被提供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并使不同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重叠时,优选的是,持续多次扫描奇数栅极信号线(或者,偶数栅极信号线),以使得:每扫描多次栅极信号线,被提供给各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
具体而言,按照下述方式使被提供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即:如果以(1帧第1子帧的极性1帧第2子帧的极性...、2帧第1子帧的极性1帧第2子帧的极性...、...)进行表达时,那么,当n=2时为(++、--),当n=3时为(+++、---),当n=4时为(++++、----)。在上述情况下,被提供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两帧期间发生一次极性反转。
并且,例如,当n=4时,按照下述方式持续多次扫描奇数栅极信号线(或者,偶数栅极信号线),由此,每扫描多次栅极信号线,被提供给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即:对于奇数栅极信号线,扫描第N帧的第1子帧;对于奇数栅极信号线,扫描第N-1帧的第4子帧;对于奇数栅极信号线,扫描第N-1帧的第3子帧;对于偶数栅极信号线,扫描第N帧的第1子帧;对于偶数栅极信号线,扫描第N-1帧的第4子帧、......。
因此,输出到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的频率降低,由此可减小功耗。另外,对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每一次极性反转而设置短路期间,由此,各子帧的总充电期间可设定得长于现有技术方案。另外,通过对各子帧设定相等长度的充电期间,所有子帧的充电期间可设定得长于现有技术方案。
此外,关于被提供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反转的定时,并不限于上述每一子帧或每一帧,也可以每多个子帧发生极性反转,例如,当n=2时为(+-、-+),当n=3时为(++-、--+)或者(+--、-++),当n=4时为(+---、-+++)或者(++--、--++)或者(+++-、---+)。
在上述情况下,优选对栅极信号线的扫描顺序进行设定,使得每扫描多次栅极信号线,被提供给各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由此,输出到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的频率降低,从而可减小功耗。另外,对被施加给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每一次极性反转设置短路期间,由此,各子帧的总充电期间可设定得长于现有技术方案。另外,通过对各子帧设定相等长度的充电期间,所有子帧的充电期间可设定得长于现有技术方案。
另外,在利用锁存脉冲LS对短路期间进行控制时,将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时的锁存脉冲LS的有效期间设定为短路期间所需的长度,在不影响灰度显示用电压输出定时的范围内,较短地设定不发生极性反转时的锁存脉冲LS的有效期间即可。
由此,各子帧的总充电期间可设定得长于现有技术方案。另外,在上述情况下,同样地,通过对各子帧设定相等长度的充电期间,所有子帧的充电期间可设定得长于现有技术方案。
另外,在本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使得第N帧(N为2以上的整数)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该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及第N-1帧的第n子帧(n为2以上的整数)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因此,可减少帧存储器11所需的存储器容量,其中,该帧存储器11预先存储用于生成子帧显示信号的图像信号。
即,在最终段的子帧的显示信号生成之前,需要在存储器(帧存储器等)中存储图像信号,所以,当依次执行各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时、即,当执行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后执行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时,在最终段的子帧即第n子帧的显示信号生成之前,需要预先将一帧的图像信号全部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
对此,如上述结构所示,同时执行多个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由此,对于已生成最终段子帧(第n子帧)的显示信号后的水平行的图像信号,能够在已分配给上述水平行的存储区域中盖写被输入的其他水平行的图像信号,这样,在水平行之间可实现存储区域的共用。
以下,参照图5进行具体说明。在本显示装置中,输入行存储器16后以双倍速从行存储器16读出的第N帧第1行图像信号经由子帧灰度转换电路15输出到显示模块19以进行第1子帧的显示,另一方面,被写入帧存储器11以进行第2子帧的显示。在第N帧第2子帧第1行被显示之前,需要将其预先保持在帧存储器11中。
另一方面,在写入上述第N帧第1行的图像信号之前,从帧存储器11读出第N-1帧第563行的图像信号。该第N-1帧第563行的图像信号在被读出以用于进行第N-1帧第2子帧的显示后就成为不再需要的图像信号数据。所以,可在上述第N-1帧第563行的图像信号的存储地址上盖写第N帧第1行的图像信号。同样地,可在第N-1帧第564行的图像信号的存储地址上盖写第N帧第2行的图像信号。
图12是表示输入的图像信号(输入图像信号)与输出的显示信号(输出显示信号)的定时以及对帧存储器11的写入、读出状态的说明图。附图上部的斜向箭头表示输入图像信号,下部的斜向箭头表示第1及第2子帧的输出显示信号。另外,中央的带状线表示帧存储器11的使用区域,例如,在保持第N-1帧第563行的信号的区域中依次盖写了第N帧第1行、第N帧第563行的信号。
由输入图像信号向帧存储器11延伸的虚线箭头表示对帧存储器11的写入,由帧存储器11向第2子帧的输出显示信号延伸的点划线箭头表示对帧存储器11的读出,由输入图像信号向第1子帧的输出显示信号延伸的细箭头表示对不经由帧存储器11的信号传送。
在本显示装置中,第1子帧期间长度和第2子帧期间长度相等,也就是说,对于自某一子帧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写入所有水平行开始至下一子帧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写入所有水平行为止的期间,第1子帧和第2子帧相等,因此,自第1子帧第1行显示开始到第2子帧第1行显示开始之间的延迟为(1080+45)/2=562.5行。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所示,第1行至第518行作为保持图像信号的帧存储器区域可分别与第563行至第1080行用的保持区域共用,因此,所需的帧存储器区域为562行。即,在第1子帧期间长度和第2子帧期间长度相等的情况下,所需的帧存储器容量约为(输入显示期间行数+输入消隐期间行数)/2≈0.5帧。
如上所述,当在任意的行中生成最终段的子帧的显示信号时,存储控制器12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存储了上述任意行的图像信号的帧存储器11的区域中写入被输入的其他行的图像信号。
另外,如上所述,所需存储器容量因消隐期间长度的不同而稍有差异,但是仍取决于子帧数。当子帧数为N时,所需存储器容量约为(N-1)/N帧;当子帧数为2时,所需存储器容量约为1/2帧;当子帧数为3时,所需存储器容量约为2/3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图像信号被输入显示画面的各像素后,最大限度无迟延地进行与显示画面的所有像素对应的初段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所以,在输入图像信号后就可进行基于该图像信号的图像显示而无需等待一帧期间。因此,在图像信号输入和图像实际显示之间的时间延迟减小至可忽略不计的程度,即使是电视接收机等装置,由于显示画面和输出伴音不会出现非同步现象,从而无需设置用于延迟伴音的电路等。另外,本显示装置即使被用作PC、游戏机等需要在输入操作后立即更新画面显示的设备的显示装置,图像显示也较少受输入操作和画面显示更新之间的时间延迟的影响。
在输入图像信号被输入显示画面的各像素后,在小于该输入图像信号的二分之一帧期间、更优选小于五分之一帧期间的时间内进行与显示画面的所有像素对应的初段子帧的图像显示动作,由此,就能够将图像信号输入和图像实际显示之间的时间延迟减小至可忽略不计的程度。
而且,在本显示装置中,通过读出帧存储器11所存储的图像信号来生成第2子帧的显示信号,初段子帧即第1子帧的显示信号的生成并不借助于上述帧存储器11,而是通过在行存储器16中暂时存储输入图像信号所生成的,因此,可减少对帧存储器11的存取(写入/读出)次数,从而可缩小帧存储器11的存储器带宽。
即,在现有的进行子帧显示的显示装置中,需要在写入第N帧的下一帧、即第N+1帧的图像信号时,同时读出(两次)已写入的第N帧的图像信号。因此,作为存储输入图像信号的帧存储器的存储器容量,需要两个画面(两帧)的存储器容量,即,存储用帧存储器容量和读出用帧存储器容量。
而且,在现有的进行子帧显示的显示装置中,通过读出帧存储器所存储的图像信号来生成第1子帧显示信号和第2子帧显示信号,因此,需要在对帧存储器写入一个输入画面的同时以双倍速读出两个输出画面,从而导致存储器带宽增大。具体而言,假设输入的图像信号的传输频率(点时钟频率)=F(Hz)、一个像素的数据位数=D,那么,在对帧存储器写入一个输入画面的同时以双倍速读出两个输出画面所需的存储器带宽为FD+(2F)D×2=5FD(bps)。
而在本显示装置中,仅需在对帧存储器写入一个输入画面的同时读出一个输出画面即可。所以,假设输入的图像信号的传输频率(点时钟频率)=F(Hz)、一个像素的数据位数=D,上述所需的存储器带宽为FD+FD=2FD(bps),较现有技术的驱动方法(5FD)得以大幅度减小。当存储器带宽增加时,需要提高存储器存取用的时钟频率或增加存储器的端子个数,这将导致增加功耗、提高成本。但是,本显示装置可缩小存储器带宽,因此,能够防止上述功耗增加以及成本提高的问题。
另外,在本显示装置中,在使相邻数据信号线发生短路时,借助于切断开关来阻断源极驱动部21的输出电路38和数据信号线。如果相邻数据信号线在输出电路38与数据信号线导通的状态下发生短路,就可能导致D/A转换电路36的输出短路,从而发生过流或造成输出不稳定。所以,优选的是,如本显示装置那样,在源极驱动部21的输出电路38和数据信号线之间设置切断开关,在使相邻数据信号线发生短路时,断开上述切断开关。
本显示装置可以是能够应对多种(例如,60Hz和50Hz两种)输入帧频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10根据输入帧频的变化(即,一帧期间长度的变化)进行控制,使得通过变更自图像信号输入各水平行后到第1子帧显示动作之间的时间从而将第1子帧的显示期间和第2子帧的显示期间设定为相等长度即可。
由此,即使在输入的帧频发生变化并导致一帧期间长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子帧期间在一帧期间内所占的时间比率也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各子帧的显示亮度在一帧期间内的时间积分量不变。因此,可与帧频无关地共用各子帧用的灰度转换值,从而能够抑制灰度转换装置的成本。
另外,根据显示模块的响应性能,为了进一步提升改善动图像模糊的效果,也可以考虑将各子帧的期间长度设定为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虽要准备与输入的帧频对应的灰度转换值而导致成本提高,但是,可使得本发明不限于子帧期间相等的情形。
另一方面,由于TV接收机的调谐器部、PC等本显示装置的外部输入装置,输入一帧期间长度可能发生轻微的变化。例如,相对于标准总行数T,输入一帧总行数可能在T-3~T+3的范围内随机变化。针对这种程度的输入一帧期间变化,总是跟踪输入一帧总行数并微调各子帧期间长度,这将导致控制电路成本的上升。因此,对于上述程度的输入一帧期间的变化,以总行数的标准值T为基准,设定从图像信号输入各水平行后到第2子帧各水平行显示动作之间的时间,不变更上述所设定的时间。
例如,在本显示装置10是能够应对60Hz和50Hz两种输入帧频的结构时,作为输入一帧总行数的基准值,设置60Hz用的基准值T1和50Hz用的基准值T2即可。
接着,说明可实现上述驱动的栅极驱动部23。
上述栅极驱动部23具有下述的时钟跳过模式,即:第一栅极信号线GL1在某栅极时钟变成有效电平,在该栅极时钟后的第g(g为2以上的整数)个栅极时钟使下一个栅极信号线GL2变成有效电平。
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时钟跳过模式,可实现图5所示的驱动,即:第一栅极信号线GL1在某栅极时钟变成有效电平,在该栅极时钟后的第2个栅极时钟使第二栅极信号线GL2变成有效电平。
另外,栅极驱动部23由三个级联连接的栅极驱动器、即,第1~第3栅极驱动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中从第1栅极驱动器向第2栅极驱动器的栅极启动脉冲GSP的输出定时所示,第1栅极驱动器在最终栅极信号线GL、即第360栅极信号线GL360变成有效后,在下一栅极时钟使该第360栅极信号线GL360变成无效,并在GL360成为无效的栅极时钟的下一个栅极时钟的定时向第2栅极驱动器输出栅极启动脉冲GSP。
通过上述,在第一栅极信号线GL360变成无效的栅极时钟的下一时钟的定时,从第二栅极驱动器的初段的栅极信号线GL361开始变成有效电平。即使在这种栅极驱动器时钟跳过模式下,也能够连续进行栅极信号线控制,使得三个连接的栅极驱动器如同一个栅极驱动器那样进行工作。
另外,在构成栅极驱动部23的各栅极驱动器中,优选可切换上述时钟跳过模式和正常模式以使得能够应对不分帧的显示。上述正常模式是指,在第一栅极信号线GL1变成有效电平的栅极时钟的下一栅极时钟,使第二栅极信号线GL2变成有效电平。
另外,在构成栅极驱动部23的各栅极驱动器中,优选可变地设定g。即,根据子帧数确定g,如果子帧数为2,则g=2,如果子帧数为3,则g=3。因此,通过上述那样可变地设定g,还能够应对子帧数不同的显示。
关于上述g的变更方式,可由用户根据显示对象图像利用开关进行切换,另外,如果是根据显示对象图像另行设定了子帧数的显示装置,那么,可以通过判别输入图像信号的种类来确定该输入图像信号分帧时的子帧数并根据所确定的子帧数来切换g。
以下,对控制装置10的子帧灰度转换电路15由图像信号生成多个子帧显示信号的处理进行说明。
上述未图示的子帧灰度转换电路15具有第1LUT(look-up table:检查表)和第2LUT,其中,第1LUT是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为第1子帧的显示信号的对应表,第2LUT是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为第2子帧的显示信号的对应表。
通过下述方式来设定在上述第1LUT和第2LUT中保存的值。另外,在此例举了第2子帧的显示信号较第1子帧的显示信号具有更高亮度时的情形,当然,也可以为:第1子帧的显示信号较第2子帧的显示信号具有更高的亮度的情形。
即,在图像信号的灰度为预定阈值以下的灰度(小于或等于由阈值所表示的灰度)时,将第1子帧的显示信号的值设定为用于进行暗显示的预定范围内的值,并根据上述第1子帧的显示信号的值和图像信号的灰度值来设定第2子帧的显示信号的值。另外,用于进行暗显示的范围是用于进行暗显示的小于或等于预定灰度的灰度。在上述用于进行暗显示的预定灰度表示最低亮度时,是最低亮度的灰度(黑)。
与上述相反,在图像信号的灰度是大于预定阈值的灰度(比阈值表示的亮度高的亮度)时,将第2子帧的显示信号的值设定为用于进行亮显示的预定范围内的值,并根据上述第2子帧的显示信号的值和图像信号的灰度值来设定第1子帧的显示信号的值。另外,用于进行亮显示的范围是用于进行亮显示的大于或等于预定灰度的灰度。在上述用于进行亮显示的预定灰度表示最大亮度时,是最大亮度的灰度(白)。
图13表示根据被输入上述子帧灰度转换电路15的图像信号的灰度转换为第1子帧和第2子帧的显示亮度时的一个示例。
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电平较高时,对两个子帧分配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电平。此时,最大限度地确保输入灰度电平最高时的亮度积分值与输入灰度电平最低时的亮度积分值之差。另外,为了避免对比度的降低并实现脉冲化,尽可能地对第2子帧分配较高的输出灰度电平,对第1子帧分配较低的输出灰度电平。
其结果,在某帧中某像素的图像信号表示上述阈值以下的灰度时,即,在低亮度区域中,某帧中某像素的亮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第2帧的显示信号的值的大小。
因此,某帧中某像素的显示状态可在该像素所在帧的至少第1子帧期间内处于暗显示状态。由此,在某帧的图像信号的灰度为低亮度区域的灰度时,该帧的像素的发光状态可接近于诸如CRT(阴极射线管)的脉冲型发光,从而可提高在像素阵列20进行动图像显示时的像质。
另外,在按照时分方式将一帧分割为n个子帧的情况下,具有N个LUT,各子帧的显示信号表示比其前段子帧高的亮度,在连续子帧的亮度发生变化时最大地设定其亮度差即可。或者,各子帧的显示信号表示比其后段子帧高的亮度,在连续子帧的亮度发生变化时最大地设定其亮度差即可。
以下,参照图14(a)和图14(b),简单地说明可通过脉冲驱动来抑制动图像模糊的理由。
在图14(a)中,纵轴为时间,横轴为位置,表示在进行保持驱动时亮度不同的两个区域的边界线移动的状况。同样地,在图14(b)中,表示在进行脉冲驱动时亮度不同的两个区域的边界线移动的状况。另外,在表示脉冲驱动的图14(b)中,子帧分割数为2,分割比例为1∶1的等分分割。
如上所述,在边界线移动时,观测者的视线跟踪边界线进行移动,即,在图14(a)中,观测者的视线由箭头101、102来表示。并且,在上述边界线附近可被观测者识别的亮度分布是随着视线移动对显示亮度进行时间积分所得到的亮度分布。因此,在图14(a)中,箭头101左侧的区域和边界线左侧的区域被观测者识别为相同的亮度,箭头102右侧的区域和边界线右侧的区域被观测者识别为相同的亮度。另一方面,在箭头101和箭头102之间的区域中,所能识别的亮度平缓地增大,因此,该部分被感知为图像模糊。
同样地,在进行图14(b)所示的脉冲驱动时,根据在边界线附近被观测者感知的亮度分布,在箭头103和箭头104之间的区域中发生图像模糊。但是,其倾斜较图14(a)所示的保持驱动时的倾斜变得陡峭,图像模糊得以改善。
其结果,在某帧中某像素的图像信号表示上述阈值以下的灰度时,即,在低亮度区域中,某帧中某像素的亮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第2子帧的显示信号的值的大小。因此,某帧中某像素的显示状态可在该像素所在帧的至少第1子帧期间内处于暗显示状态。由此,在某帧的图像信号的灰度为低亮度区域的灰度时,该帧的像素的发光状态可接近于诸如CRT(阴极射线管)的脉冲型发光,从而可提高在像素阵列20进行动图像显示时的像质。
另外,在某帧中对像素输入的图像信号的灰度表示比上述阈值大的灰度时,即,在高亮度区域中,该帧中上述像素的亮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第1子帧的显示信号的值的大小。因此,较之于大致均等地分配第1子帧和第2子帧的亮度的结构,能够较大地设定第1子帧像素亮度与第2子帧像素亮度之差,其结果,即使在某帧中图像信号的灰度表示高亮度区域的灰度时,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该帧的像素的发光状态也可接近于脉冲型发光,从而可提高在像素阵列20进行动图像显示时的像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时分方式的灰度转换来减小脉冲式驱动所导致的动图像模糊。但是,在本发明中,不对灰度转换方法进行特别的限定。本发明适用于按照时分方式将一个输入帧分割为多个子帧进行显示驱动的所有显示装置。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根据权利要求范围作各种变更。即,通过组合在权利要求范围内适当变化了的技术手段所得到的实施方式也被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各种显示装置,例如,个人电脑等设备中所使用的显示监视器、电视接收机。

Claims (16)

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多条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对上述扫描信号线和上述数据信号线的每一个组合所设置的像素,按照时分方式将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分为第1子帧~第n子帧并使上述各像素进行图像显示,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生成部,由输入图像信号生成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
数据信号线驱动部,根据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生成灰度显示用电压并将所生成的灰度显示用电压输出到上述各数据信号线,使得在各子帧中被施加给在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在各子帧中被施加给在数据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使得被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或每多个子帧或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
短路部,使相邻的上述数据信号线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以及
定时控制部,生成用于使上述各像素进行基于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的图像显示的控制信号,
其中,上述定时控制部使得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该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且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第N-1帧的第n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使得在各子帧中对所有像素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
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在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对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使上述短路部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极性反转后的灰度显示用电压,
上述数据信号线驱动部,生成与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对应的灰度显示用电压,使得被输出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发生极性反转;
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在不同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重叠时交替扫描奇数扫描信号线和偶数扫描信号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按照时分方式分割为第1子帧和第2子帧。
3.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多条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对上述扫描信号线和上述数据信号线的每一个组合所设置的像素,按照时分方式将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分为第1子帧~第n子帧并使上述各像素进行图像显示,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生成部,由输入图像信号生成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
数据信号线驱动部,根据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生成灰度显示用电压并将所生成的灰度显示用电压输出到上述各数据信号线,使得在各子帧中被施加给在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在各子帧中被施加给在数据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使得被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或每多个子帧或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
短路部,使相邻的上述数据信号线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以及
定时控制部,生成用于使上述各像素进行基于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的图像显示的控制信号,
其中,上述定时控制部使得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该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且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第N-1帧的第n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使得在各子帧中对所有像素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
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在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对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使上述短路部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极性反转后的灰度显示用电压,
上述数据信号线驱动部,生成与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对应的灰度显示用电压,使得被提供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
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在不同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重叠时持续多次扫描奇数扫描信号线或偶数扫描信号线。
4.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多条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对上述扫描信号线和上述数据信号线的每一个组合所设置的像素,按照时分方式将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分为第1子帧~第n子帧并使上述各像素进行图像显示,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生成部,由输入图像信号生成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
数据信号线驱动部,根据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生成灰度显示用电压并将所生成的灰度显示用电压输出到上述各数据信号线,使得在各子帧中被施加给在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在各子帧中被施加给在数据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使得被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或每多个子帧或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
短路部,使相邻的上述数据信号线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以及
定时控制部,生成用于使上述各像素进行基于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的图像显示的控制信号,
其中,上述定时控制部使得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该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且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第N-1帧的第n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使得在各子帧中对所有像素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
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在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对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使上述短路部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极性反转后的灰度显示用电压,
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在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极性不发生反转时,仅在比上述预定期间短的期间内使上述短路部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向各数据信号线输出灰度显示用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时控制部利用锁存脉冲对上述短路部的动作进行控制,其中,上述锁存脉冲是用于控制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数据信号线输出灰度显示用电压的定时的控制信号。
6.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多条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对上述扫描信号线和上述数据信号线的每一个组合所设置的像素,按照时分方式将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分为第1子帧~第n子帧并使上述各像素进行图像显示,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生成部,由输入图像信号生成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
数据信号线驱动部,根据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生成灰度显示用电压并将所生成的灰度显示用电压输出到上述各数据信号线,使得在各子帧中被施加给在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在各子帧中被施加给在数据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使得被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或每多个子帧或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
短路部,使相邻的上述数据信号线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以及
定时控制部,生成用于使上述各像素进行基于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的图像显示的控制信号,
其中,上述定时控制部使得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该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且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第N-1帧的第n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使得在各子帧中对所有像素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
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在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对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使上述短路部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极性反转后的灰度显示用电压,
上述定时控制部,将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时的上述锁存脉冲的有效期间长度设定得大于灰度显示用电压不发生极性反转时的上述锁存脉冲的有效期间长度,其中,上述灰度显示用电压是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电压;
上述短路部,在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时的上述锁存脉冲的有效期间内,使相邻的数据信号线之间成为导通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各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的长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3、4、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按照时分方式由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向扫描信号线依次输出灰度显示用电压,并根据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输出,由扫描信号线驱动部输出选择信号。
9.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多条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对上述扫描信号线和上述数据信号线的每一个组合所设置的像素,按照时分方式将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分为第1子帧~第n子帧并使上述各像素进行图像显示,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生成部,由输入图像信号生成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
数据信号线驱动部,根据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生成灰度显示用电压并将所生成的灰度显示用电压输出到上述各数据信号线,使得在各子帧中被施加给在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在各子帧中被施加给在数据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使得被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或每多个子帧或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
短路部,使相邻的上述数据信号线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以及
定时控制部,生成用于使上述各像素进行基于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的图像显示的控制信号,
其中,上述定时控制部使得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该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且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第N-1帧的第n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使得在各子帧中对所有像素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
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在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对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使上述短路部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极性反转后的灰度显示用电压,
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延迟期间短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二分之一帧期间,其中,该延迟期间是从对各扫描信号线输入第N帧的图像信号起至对各扫描信号线将灰度显示用电压写入该第N帧的第1子帧为止的期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3、4、6、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帧存储器的写入和读出进行控制的存储器控制部,其中,该帧存储器存储被输入的图像信号;
当对任意像素生成第n子帧的显示信号时,上述存储器控制部在上述帧存储器的存储了上述像素的图像信号的区域中写入其他像素的图像信号。
1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多条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对上述扫描信号线和上述数据信号线的每一个组合所设置的像素,按照时分方式将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分为第1子帧~第n子帧并使上述各像素进行图像显示,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生成部,由输入图像信号生成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
数据信号线驱动部,根据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生成灰度显示用电压并将所生成的灰度显示用电压输出到上述各数据信号线,使得在各子帧中被施加给在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在各子帧中被施加给在数据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使得被施加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或每多个子帧或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
短路部,使相邻的上述数据信号线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以及
定时控制部,生成用于使上述各像素进行基于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的图像显示的控制信号,
其中,上述定时控制部使得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该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且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第N-1帧的第n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使得在各子帧中对所有像素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
上述定时控制部生成控制信号,使得在数据信号线驱动部对数据信号线输出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使上述短路部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极性反转后的灰度显示用电压,
上述信号生成部,由输入图像信号生成第1子帧的显示信号而无需借助于存储输入图像信号的帧存储器,另外,通过读出由上述帧存储器所存储的图像信号来生成第2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
12.一种显示方法,在显示装置中按照时分方式将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分为第1子帧~第n子帧并进行图像显示,上述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多条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对上述扫描信号线和上述数据信号线的每一个组合所设置的像素,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该显示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该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且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第N-1帧的第n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使在各子帧中对显示画面的所有扫描信号线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
在被输出给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使相邻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然后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极性反转后的灰度显示用电压,
生成与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对应的灰度显示用电压,使得被输出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子帧发生极性反转;
在使不同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重叠时,交替扫描奇数扫描信号线和偶数扫描信号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时分方式将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分割为第1子帧和第2子帧。
14.一种显示方法,在显示装置中按照时分方式将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分为第1子帧~第n子帧并进行图像显示,上述显示装置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多条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交叉的数据信号线以及对上述扫描信号线和上述数据信号线的每一个组合所设置的像素,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该显示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该第N帧的第2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且第N帧的第1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至少和第N-1帧的第n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部分重叠,并使在各子帧中对显示画面的所有扫描信号线写入灰度显示用电压的期间等于输入图像信号的一帧的图像信号输入期间,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
在被输出给数据信号线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发生极性反转时,仅在预定期间内使相邻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然后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极性反转后的灰度显示用电压,
生成与上述第1子帧~第n子帧的各显示信号对应的灰度显示用电压,使得被输出给各像素的灰度显示用电压在每一帧发生极性反转;
在使不同子帧的图像显示期间发生重叠时,持续多次扫描奇数扫描信号线或偶数扫描信号线。
15.一种显示监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3、4、6、9、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以及
信号输入装置,对上述显示装置传送由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
16.一种电视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3、4、6、9、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06800308073A 2005-08-29 2006-08-18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显示监视器和电视接收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84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8245/2005 2005-08-29
JP2005248245 2005-08-29
PCT/JP2006/316227 WO2007026551A1 (ja) 2005-08-29 2006-08-18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表示モニター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8481A CN101248481A (zh) 2008-08-20
CN101248481B true CN101248481B (zh) 2011-09-14

Family

ID=37808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080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8481B (zh) 2005-08-29 2006-08-18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显示监视器和电视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39423B2 (zh)
JP (1) JP4739343B2 (zh)
CN (1) CN101248481B (zh)
WO (1) WO20070265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9723A1 (ja) * 2007-03-09 2008-10-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の駆動回路および駆動方法
EP2149874A4 (en) * 2007-04-26 2011-11-30 Sharp K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224459B1 (ko) * 2007-06-28 2013-01-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5121334B2 (ja) 2007-07-06 2013-01-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セントラル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5399163B2 (ja) * 2009-08-07 2014-01-29 グローバル・オーエルイーディー・テクノロジー・リミテッド・ライアビリティ・カンパニー 表示装置
KR101910114B1 (ko) * 2012-02-10 2018-10-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영상 데이터 배열 방법
US10705631B2 (en) * 2012-11-06 2020-07-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teractive display
CN104036739B (zh) * 2014-05-08 2016-05-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场序液晶显示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2219480B1 (ko) * 2014-08-06 2021-02-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공통전압 왜곡 검출 회로,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KR102541709B1 (ko) * 2016-04-04 2023-06-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표시 장치
WO2018020587A1 (ja) * 2016-07-26 2018-02-01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6767939B2 (ja) * 2017-07-04 2020-10-14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パネルの制御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KR102523369B1 (ko) * 2018-06-14 2023-04-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표시 장치
JP7169203B2 (ja) * 2019-01-16 2022-11-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9697949A (zh) * 2019-01-29 2019-04-30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和显示控制装置
JP7446800B2 (ja) * 2019-12-06 2024-03-11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表示ドライバ及び表示装置
KR20210116785A (ko) * 2020-03-16 2021-09-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데이터 드라이버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CN113936613B (zh) * 2020-06-29 2023-07-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69752B (zh) * 2020-12-28 2023-07-1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735343B (zh) * 2021-01-04 2022-03-15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元器件调光控制方法、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2669784B (zh) 2021-01-07 2022-07-19 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驱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9620A (zh) * 2003-02-07 2004-08-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和可以用于显示装置的数据写入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8223B2 (ja) 1993-02-23 2002-12-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単純マトリクス型液晶駆動装置
JPH09212137A (ja) 1996-02-02 1997-08-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駆動装置
JPH09243998A (ja) * 1996-03-13 1997-09-19 Toshiba Corp 表示装置
JPH1195729A (ja) * 1997-09-24 1999-04-09 Texas Instr Japan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信号線駆動回路
JP2002062855A (ja) * 2000-08-22 2002-02-28 Texas Instr Japan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3918536B2 (ja) * 2000-11-30 2007-05-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駆動回路及び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3879484B2 (ja) * 2001-10-30 2007-02-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438784B1 (ko) 2002-01-30 2004-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형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소스 드라이버의출력 회로
KR100872713B1 (ko) * 2002-08-30 2008-12-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강유전성 액정표시장치의 전계 배향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강유전성 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및 장치
EP2372687B1 (en) * 2003-04-07 2016-04-0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4341839B2 (ja) 2003-11-17 2009-10-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電子機器、液晶テレビジョン装置、液晶モニタ装置、画像表示方法、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5173387A (ja) 2003-12-12 2005-06-30 Nec Corp 画像処理方法、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US8026934B2 (en) * 2005-08-09 2011-09-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riving control apparatus of display apparatus, display method, display apparatus, display monitor,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9620A (zh) * 2003-02-07 2004-08-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和可以用于显示装置的数据写入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26551A1 (ja) 2007-03-08
CN101248481A (zh) 2008-08-20
JP4739343B2 (ja) 2011-08-03
JPWO2007026551A1 (ja) 2009-03-05
US20090040242A1 (en) 2009-02-12
US8339423B2 (en) 2012-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8481B (zh)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显示监视器和电视接收机
EP0750288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0432756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0476524C (zh) 包含栅极驱动器的液晶显示器面板
KR100873533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956048B (zh) 显示装置
US736229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riving circuit for the sam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2282860B (zh) 立体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立体显示装置
CN101017637B (zh) 显示装置
EP2385516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ethod
CN102341744B (zh) 立体显示装置
CN104115216A (zh) 驱动装置和显示装置
RU2494475C2 (ru) Дисплей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CN102378031B (zh)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5118470A (zh)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栅极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US8736531B2 (en) Driving devic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1517628A (zh) 显示装置以及该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CN101546542B (zh) 液晶显示设备及方法、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方法
CN101655642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0343730C (zh) 液晶显示器
CN102655599A (zh) 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及图像显示方法
CN101663704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2019025192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9196576B (zh) 视频信号线驱动电路、具备其的显示装置、其的驱动方法
CN101874265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