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6366B -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6366B
CN101236366B CN2008100881418A CN200810088141A CN101236366B CN 101236366 B CN101236366 B CN 101236366B CN 2008100881418 A CN2008100881418 A CN 2008100881418A CN 200810088141 A CN200810088141 A CN 200810088141A CN 101236366 B CN101236366 B CN 1012363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temperature
fixing
scop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81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6366A (zh
Inventor
郑在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6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6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6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63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其包括:粘合剂树脂、着色剂、电荷控制剂和脱模剂,其中当调色剂的温度处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40℃的温度到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的范围内时,DLogη*/DT绝对值为0.02以上,当调色剂的温度处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到高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的范围内时,DLogη*/DT绝对值为0.005以下,并且处于定影温度和定影加热辊的角速度下的调色剂的复数粘度(η*)在约5.0×101Pa·s到1.0×102Pa·s的范围内。该调色剂具有优异的定影性能,从而能够稳定图像的质量,引起较少污染。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和成像装置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7年1月22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7-0006694的权益,在此纳入其全部公开内容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用调色剂。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其具有包括优异的定影性能在内的流变性质并使得调色剂定影时污染较少。 
背景技术
在成像装置,如电子照相器件或静电记录器件中,通过图像曝光过程在均匀充电的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将调色剂附着于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图像(tone image),然后将调色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如转印纸上。随后,通过加热过程、压制过程,溶剂蒸发过程等将尚未定影的调色图像定影在转印材料上。在定影过程中,通常,转印有调色图像的转印材料通过定影(dwell)辊和加压辊,因此调色剂被加热并压制从而熔融在转印材料上。此时,待定影的调色剂根据定影条件定影在转印材料上,形成稳定的图像。 
在使用加热辊或膜的热定影方法中,当加热辊或膜的表面接触定影纸上的调色剂图像时,需要优异的热效率将调色图像热熔融粘附到定影纸上。此外,还需要高热容的热定影单元以防止由于定影纸的通过和低温定影而引起的定影失败。因此,需要改善调色剂的性能,尤其是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能,以便通过优异的定影性能实现低电能消耗。 
例如,在热压定影方法的定影过程中,高温定影辊的表面和调色图像在压力下以熔融状态相互接触,使得调色剂转印并附着于高温定影辊的表面,接着调色剂又转印到随后的定影纸上,使得定影纸被污染,这称为反印(offset)现象。反印现象深受定影速度和温度的影响。通常,当定影速度低时,定影辊的表面温度设置得低。另一方面,当定影速度高时,定影辊的表 面温度设置得高。需要这样调节是因为需要向调色剂图像提供恒定的热容以便不依赖定影速度来定影调色图像。 
当定影速度高而易于定影调色剂时,该问题可通过提高定影温度来解决。在该方法中,可以降低加热辊的温度,并且可以防止调色剂层最上部的高温反印现象。然而,该方法会引起一些问题。例如,可能发生缠绕反印现象,其中当向调色剂层施加很大的剪切力时定影纸可能围绕定影辊,并且将定影纸从定影辊分离的分离单元可能在定影的图像中留下印痕。 
韩国注册专利No.138583、韩国早期公开的专利公报No.2001-083034和韩国早期公开的专利公报No.1999-063467公开了具有流变性质的电子照相调色剂,但没有公开同时获得优异的定影性能和防止反印现象的方法。因此,关于调色剂的热转印现象和流变性质,需要开发一种能够根据热和压力改善调色剂的定影性能并能够防止污染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其具有包括定影性能在内的流变性质并使得调色剂定影时污染较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照相的调色剂,其包含粘合剂树脂、着色剂、电荷控制剂和脱模剂,其中当调色剂的温度处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40℃的温度到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的范围内时,DLogη*/DT绝对值为0.02以上,当调色剂的温度处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到高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的范围内时,DLogη*/DT绝对值为0.005以下,并且处于定影温度和定影加热辊的角速度下的调色剂的复数粘度(η*)在约5.0×101Pa·s到1.0×102Pa·s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调色剂可以获得优异的定影性能从而稳定图像的质量并且污染较少。 
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方面将从结合附图公开了本发明各种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变得明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性实施方式而变得更加明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储能弹性模量(G’)(storageelastic modulus)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损耗弹性模量(G”)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复数粘度(η*)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应力弛豫(G)的图; 
图6是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制备的调色剂的成像装置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显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附图,更加全面地描述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一种包括粘合剂树脂、着色剂、电荷控制剂和脱模剂的电子照相用调色剂的特征在于:当调色剂的温度处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40℃的温度到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的范围内时,DLogη*/DT绝对值为约0.02以上,当调色剂的温度处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到高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的范围内时,DLogη*/DT绝对值为约0.005以下,并且处于定影温度和定影加热辊的角速度下的调色剂的复数粘度(η*)在约5.0×101Pa·s到1.0×102Pa·s的范围内。粘度的温度依赖性由DLogη*/DT给出,其中D表示微分并且T表示温度。 
当调色剂的温度处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40℃的温度到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的范围内时,DLogη*/DT绝对值可以为约0.02以上,特别在从约0.02到0.05的范围内。当DLogη*/DT绝对值小于0.02时,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小,因而调色剂具有充足的性能。但是,即使具有充足的定影性能,调色剂也会在显影单元中具有差的低温机械性能。此外,即使当调色剂由于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小而在显影单元中具有充足的低温机械性能时,调色剂的强度也不足。另一方面,当DLogη*/DT绝对值太大时,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太大,因此无法根据定影器件的控制获得可维持的稳定图像。当调色剂的温度处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到高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的范围内时,Dlogη*/DT绝对值可以为约0.005以下,特别在约0.001到0.005范围内。当DLogη*/DT绝对值大于0.005时,粘度随时间不稳定,使得定影温度范围,即定影窗减小,因此可能发生污染或可能形成不稳定的图像。 
在这点上,根据本发明,调色剂的定影温度可在160℃到200℃范围内。 
复数粘度可由下面的公式给出: 
复数粘度(η)=(G’2+G”2)1/2/w 
其中,G’:储能弹性模量(Pa),G”:损耗弹性模量(Pa),w:角速度(弧度/s)。 
当复数粘度(η)小于5.0×101Pa·s时,粘合剂树脂本身具有太低的内聚力(cohesive force),因此在高温下可能发生反印现象。另一方面,当复数粘度(η)大于1.0×102Pa·s时,粘合剂树脂的内聚力太高以至于不能获得定影图像的表面光泽度和充足的定影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约5到10弧度/s的定影加热辊角速度下测量复数粘度。可以用温度分散测量方法测量动态粘弹性,其中采用RheometricScientific Co.生产的ARES测量仪以约5到10弧度/s的振动频率使用正弦波振动法。 
应力驰豫指当向调色剂施加应变时防止应变随时间降低所需要的力。应力驰豫也指定影器件中调色剂的弹性随定影时间的改变。 
应力驰豫用于确定即使粘度充足时粘弹性根据定影条件随时间的改变,因为定影条件取决于在调色剂具有稳定的粘弹性前很短时间的物理性能,以及当调色剂在预定时间之后显示稳定的粘弹性时测量的粘度。 
活化能是粘度随温度改变的灵敏度,并可以供参考以制备所需调色剂。根据本发明,当DLogη*/DT小于0.02时,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太小。因此,当调色剂具有低粘度时,调色剂可能具有小的粉末强度;另一方面,当调色剂具有高粘度时,调色剂具有充足的定影强度。当DLogη*/DT大于0.005时,粘度随温度的变化灵敏度高,粉末/液体具有充足的性质,但无法期望得到依赖温度的合适粘度和其他流变性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即使当调色剂具有合适范围内的粘度时,在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下在定影时间内的应力驰豫可以在约300到1000Pa·s范围内。当应力驰豫小于300Pa·s时,液相调色剂的内聚力低以至于发生污染。另一方面,当应力驰豫高于1000Pa·s时,调色剂的弹力相对高。 
储能弹性模量(G’)与调色剂的弹性有关,损耗弹性模量(G”)与调色剂的塑性有关。当储能弹性模量增大时,调色剂的弹性程度会增大。另一方面,当损耗弹性模量增大时,调色剂的塑性程度会增大。因此,可以通过 调节定影过程中调色剂的弹性和塑性比来获得具有充足光泽度的定影图像。 
损耗角正切(tanδ)可以由损耗弹性模量(G”)/储能弹性模量(G’)给出。与调色剂的粘度低时相比,调色剂的粘度足够高时,tanδ就污染而言的最大可允许范围更大。此外,当调色剂的粘度高且tanδ也高时,改善了定影性能。 
当在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20℃的温度到调色剂定影温度的温度范围内tanδ大于1时,调色剂的弹性变差,但调色剂的粘度却相对高,使得可以改善调色剂的定影性能。但是,当调色剂的定影温度高而调色剂的粘度相对低,且tanδ大于1时,调色剂的弹性会降低,因此可能发生污染。 
当调色剂具有低弹性和高塑性时,不会发生由于弹性而使辊和调色剂分离,因此可能发生污染或调色剂自身的粘度可能降低。结果,纸张之间的粘着力、调色剂的强度、调色剂对H/R的粘着力会失衡。 
调色剂通过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清洁和电荷去除过程形成图像。在定影过程前的显影过程中可以确定调色剂所需的物理特性。 
可以适当确定用于本发明电子照相用调色剂中的粘合剂树脂以获得调色剂上述的这些特性。也就是说,粘合剂树脂的DLogη*/DT绝对值可以比最终调色剂的小约0.002,并且粘合剂树脂的复数粘度可以比最终调色剂的小约30到40Pa*s。 
具体而言,最终的调色剂可以通过控制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Gel%(不溶性组分)而具有合适的DLogη*/DT和合适的复数粘度。 
粘合剂树脂的复数粘度取决于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可以在50000到100000的范围内,特别是在80000到100000的范围内。当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低于50000时,特定温度下的粘度太低,另一方面,当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高于100000时,特定温度下的粘度太高。就这点而言,特定温度是指当调色剂通过定影器件时调色剂受影响的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具体而言,该温度范围可以是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40℃的温度到高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 
粘度的温度依赖性,即DLogη*/DT取决于粘合剂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和Gel%。粘合剂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可以在10到25的范围内,特别是15到20的范围内,并且粘合剂树脂的Gel%(不溶性组分)可以在3到10%的范围内,特别是3到5%的范围内。 
当粘合剂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小于10时,粘度更加依赖温度,且高温时 的粘度变得不稳定。因此,合适的定影温度范围可能变窄。另一方面,当粘合剂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大于25时,粘度较少依赖于温度,因此不能获得适当的定影性能和适当的光泽度。而且,当Gel%(不溶性组分)小于3%时,高温时的粘度变得不稳定,另一方面,当Gel%(不溶性组分)大于10%时,添加剂对粘合剂树脂的可分散性会下降。 
在本发明的显影用调色剂中所使用的粘合剂树脂可以选自各种树脂。例如,粘合剂树脂可以是基于苯乙烯的共聚物,如聚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聚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α-甲基丙烯酸氯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乙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乙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茚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酯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或其共聚物;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氨脂;聚酰胺;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酯;酚醛树脂;脂族或脂环族烃树脂;基于芳香族的石油树脂;氯化石蜡;石蜡;或其组合。具体而言,基于聚酯的树脂由于其优异的定影和透明特性而适于彩色显影剂。 
而且,向粘合剂树脂中添加添加剂,如下面将详细描述的着色剂、电荷控制剂、脱模剂或外部添加的添加剂,得到的混合物在挤出机中搅拌并制备最终的调色剂。调色剂的性能可以根据这些添加剂而变化。 
至于黑色调色剂,着色剂可以是炭黑或苯胺黑。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是非磁性调色剂,因此适于彩色调色剂。至于彩色调色剂,黑色着色剂是炭黑,彩色着色剂是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着色剂。 
黄色着色剂可以是稠合的氮化合物、异二氢吲哚酮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偶氮金属络合物、或烯丙基酰亚胺化合物。例如,黄色着色剂可以是C.I.颜料黄12、13、14、17、62、74、83、93、94、95、109、110、111、128、129、147、168或180。 
品红色着色剂可以是稠合的氮化合物、蒽醌、喹吖啶酮化合物、碱性染料色淀化合物、萘酚化合物、苯并咪唑化合物、硫靛化合物、或二萘嵌苯化合物。例如,品红色着色剂可以是C.I.颜料红2、3、5、6、7、23、48:2、48:3、48:4、57:1、81:1、122、144、146、166、169、177、184、185、202、206、220、221或254。 
青色着色剂可以是铜酞菁化合物或其衍生物、蒽醌化合物或碱性染料色淀化合物。例如,青色着色剂可以是C.I.颜料蓝1、7、15、15:1、15:2、15:3、15:4、60、62或66。 
这些着色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至少两种化合物组合使用,并考虑需要的颜色、饱和度、亮度、耐候性或在调色剂中的分散性能来选择。 
着色剂的量可以在基于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约0.1到20重量份的范围内。确定着色剂的量以获得对调色剂的充分的着色效果。当着色剂的量小于基于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0.1重量份时,不能获得足够的着色效果。另一方面,当着色剂的量大于基于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20重量份时,调色剂的制造成本高,且不能获得足够的摩擦电荷。 
电荷控制剂可以选自包含金属,如锌或铝的水杨酸化合物、双二苯基乙醇酸的硼络合物和硅酸盐。具体而言,电荷控制剂可以是二烷基水杨酸锌,硼双(1,1-二苯基-1-氧代-乙酰钾盐)等。 
通常,电荷控制剂可以在基于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0.5到1.5重量份的范围内,特别是在0.8到1.2重量份的范围内。当电荷控制剂的量小于0.5重量份时,电荷量随着环境条件可能具有大的偏差。另一方面,当电荷控制剂的量大于1.5重量份时,电荷量可能不合适,因此通过显影和充电过程获得的图像可能不均匀。 
脱模剂可以用于制备在定影过程中具有合适粘度和防粘性能的调色剂组合物。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脱模剂可以是,但不限于:基于聚乙烯的蜡、基于聚丙烯的蜡、硅蜡、基于石蜡的蜡、基于酯的蜡、巴西棕榈蜡(carnubawax)、或茂金属蜡。脱模剂的熔点可以在约50到约150℃的范围内。脱模剂与调色剂颗粒物理粘合,而不与调色剂颗粒共价键合。脱模剂使得调色剂在低温下定影到最终的图像接收体上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优异的耐磨损性。 
脱模剂的量可以在基于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1.5到3重量份的范围内,特别是在2到2.5重量份的范围内。当脱模剂的量小于1.5重量份时, 定影性能会下降并且定影温度的范围会变窄。另一方面,当脱模剂的量大于3重量份时,存储性会下降。 
外部添加的添加剂可以是二氧化硅或TiO2。外部添加的添加剂的量可以在基于100重量份无外部添加的添加剂的调色剂的1.5到4重量份的范围内,特别是在2到3重量份的范围内。当外部添加的添加剂的量小于1.5重量份时,调色剂颗粒因为内聚力而聚集,这就是结块现象(调色剂颗粒相互附着),并且电荷量不稳定。另一方面,当外部添加的添加剂的量大于4重量份时,过量的外部添加的添加剂会污染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成像方法包括通过将调色剂附着于感光体形成有静电潜像的表面上形成可视图像和将该可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该成像方法使用调色剂,该调色剂包括粘合剂树脂、着色剂、电荷控制剂和脱模剂,其中当调色剂的温度处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40℃的温度到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的范围内时,DLogη*/DT绝对值为0.02以上,当调色剂的温度处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到高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的范围内时,DLogη*/DT绝对值为0.005以下,并且处于定影温度和定影加热辊的角速度下的调色剂的复数粘度(η*)在5.0×101Pa·s到1.0×102Pa·s的范围内。 
典型地,电子照相成像过程包括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清洁和电荷去除过程,以在接收结构上形成图像。 
在充电过程中,典型的是感光体通过电晕管或充电辊布有负电荷或正电荷。在曝光过程中,感光体的充电表面选择性放电以成像方式(imagewisemanner)形成潜像,在该成像方式中光学系统的配置对应于要在最终的图像接收体上形成的目标图像,该光学系统典型地为激光扫描仪或二极管。称作术语“光”的电磁辐照可以是红外辐照、可见光辐照、或紫外线辐照。 
在显影过程中,具有足够极性的调色剂颗粒与感光体上的潜像接触,使用与调色剂具有相同的电势极性的电偏压显影器。调色剂颗粒移动到感光体并通过静电力选择性地附着于潜像上,从而在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在转印过程中,调色剂图像从感光体转印到最终的图像接收体上。有时,在调色剂图像从感光体转印到最终图像接收体的转印过程的后一部分中使用中间转印元件。 
在定影过程中,加热最终图像接收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从而软化或熔化 调色剂颗粒以定影在最终的接收体上。或者,调色剂图像在高压和加热下或仅在高压下定影在最终的接收体上。 
在清洁过程中,除去感光体上残留的调色剂。在电荷去除过程中,感光体的电荷曝光于具有特定波段的光,使得电荷均匀地降低到低值。由此,去除了残余的潜像,并且感光体为随后的成像循环做好准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包括:有机感光体;对有机感光体的表面充电的单元;在有机感光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单元;容纳调色剂的单元;向有机感光体表面提供调色剂以将有机感光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的单元;和将调色剂图像从有机感光体的表面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单元,其中该调色剂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其中该调色剂包括粘合剂树脂、着色剂、电荷控制剂和脱模剂,且其特征在于:当调色剂的温度处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40℃的温度到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的范围内时,DLogη*/DT绝对值为0.02以上,当调色剂的温度处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到高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的范围内时,DLogη*/DT绝对值为0.005以下,处于定影温度和定影加热辊的角速度下的调色剂的复数粘度(η*)在5.0×101Pa·s到1.0×102Pa·s的范围内。 
图6是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制备的调色剂的非接触显影型成像装置的截面图。下面将详细描述该非接触显影型成像装置的操作方法。 
显影剂8通过供应辊6转移到显影辊5上,该显影剂8是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该供应辊6由含碳单元,如聚氨酯泡沫体或海绵形成。转移到显影辊5的显影剂8根据显影辊5的旋转到达显影剂控制刮刀7和显影辊5之间的接触部分。显影剂控制刮刀7可以由含碳单元,如金属或橡胶形成。当显影剂8通过显影剂控制刮刀7和显影辊5之间的接触部分时,显影剂8形成为薄层,并充分带电。显影剂8的薄层通过显影辊5转印到显影区域,在该显影区域中显影剂8根据作为潜像载体的感光体1上的静电图像而显影。 
显影辊5面对感光体1,并与感光体1分开一定距离。显影辊5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感光体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转印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8通过由于施加给显影辊5的DC叠加的AC电压和感光体1的潜像电位之间的电势差所产生的电力而根据感光体1上的静电图像显影。 
在感光体1上显影的显影剂8根据感光体1的旋转到达转印单元9。当 印刷纸13通过时,在感光体1上显影的显影剂由电晕放电或者由施加了具有与显影剂8相反极性的高电压的、辊形状的转印单元9转印到印刷纸13上,从而形成图像。 
转印到印刷纸13的图像通过具有高温和高压的定影器件(未示出),由此显影剂8熔融在印刷纸13上,并且图像被定影。同时,显影辊5上未显影的残留显影剂由接触显影辊5的供应辊6收集。上述过程重复执行。 
参照下面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出于说明性的目的而不试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将100重量份的酸值约为1的基于聚酯的树脂(Samyang Co.,ML125,不溶于THF的组分:3%,重均分子量为约80000,分子量分布(MWD)为15)用作粘合剂树脂。然后,向粘合剂树脂中加入2.3重量份的巴西棕榈蜡(Japanese Kato Co.生产)作为脱模剂,1重量份的LR-147(Carlit Co.生产)作为电荷控制剂,1重量份的Mogul-L(Cabot Co.生产)作为着色剂,以及约1重量份的Silica RY150(Aerosil Co.生产)、约0.5重量份的RX300(AerosilCo.生产)和约0.8重量份的TiO2 MPT313(ISK Co.生产)作为无机外部添加的添加剂以完全制备调色剂。 
关于复数粘度,在从定影温度-40℃到定影温度-10℃的温度范围内DLogη*/DT关于定影温度的值为0.03,在从定影温度-10℃到定影温度+10℃的温度范围内DLogη*/DT关于定影温度的值为-0.001。 
实施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除了将100重量份的酸值约为1的基于聚酯的树脂(Samyang Co.,ML130,不溶于THF的组分:3%,重均分子量为约100000,MWD为20)用作粘合剂树脂。 
关于复数粘度,在从定影温度-40℃到定影温度-10℃的温度范围内DLogη*/DT关于定影温度的值为-0.02,在从定影温度-10℃到定影温度+10℃的温度范围内DLogη*/DT关于定影温度的值为-0.002。 
比较例1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除了将100重量份的酸值约为1的基于聚酯的树脂(Samyang Co.,MH121,不溶于THF的组分:1%,重均 分子量为约40000,MWD为8)用作粘合剂树脂。 
关于复数粘度,在从定影温度-40℃到定影温度-10℃的温度范围内DLogη*/DT关于定影温度的值为-0.013,在从定影温度-10℃到定影温度+10℃的温度范围内DLogη*/DT关于定影温度的值为0.013。 
比较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除了将100重量份的酸值约为1的基于聚酯的树脂(Samyang Co.,MH155,不溶于THF的组分:5%,重均分子量为约200000,MWD为10)用作粘合剂树脂。 
关于复数粘度,在从定影温度-40℃到定影温度-10℃的温度范围内DLogη*/DT关于定影温度的值为-0.11,在从定影温度-10℃到定影温度+10℃的温度范围内DLogη*/DT关于定影温度的值为-0.003。也就是说,根据比较例2制备的调色剂具有较高的粘度并发生定影缺陷。 
<定影器件特性> 
各实验中使用的定影器件具有8.5mm的压区,190℃定影温度,170mm/s线速度(定影时间0.05秒),32.5mm外直径的定影加热辊,约10弧度/s的旋转角速度。 
<储能弹性模量,损耗弹性模量和复数粘度测试> 
直接测量粉末态的样品。该测试方法在使样品制造过程中的热历史的施加和去除最小化的同时将精确测量所制备调色剂的各性能。用RheometricScientific Co.生产的ARES装置测量粘度。具体而言,粘度通过动态型频率扫描测试(Dynamic Type Frequency Sweep Test)在3%应变、10弧度/s旋转角速度和约1mm间隙尺寸的条件下测量。 
<应力驰豫测试> 
粘度是温度和应变关于时间的函数,并且污染的形成除了受粘度的影响外还受粘弹性的影响。定影条件受瞬时现象的影响。因此,考虑到上述这些因素为了清楚地确定调色剂的性能,测量弹性模量随调色剂定影时间的变化,也就是应力驰豫。通过施加5%应变并使用定影时间下的剪切弹性比值作为代表值进行应力驰豫测试。 
测量了根据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1和2制备的调色剂在定影时间下的储能弹性模量、损耗弹性模量、复数粘度、损耗角正切(tanδ)和应力驰 豫。结果如图1到图5所示。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储能弹性模量(G’)的图。参照图1,根据实施例1和2制备的调色剂的储能弹性模量在高于定影温度时增大。也就是说,低于定影温度时,调色剂的弹性降低,而高于定影温度时,调色剂的弹性增大。另一方面,根据比较例1和2制备的调色剂的储能弹性模量在高于定影温度时减小。也就是说,根据比较例1和2制备的调色剂的弹性下降。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损耗弹性模量(G”)的图。参照图2,根据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1和2制备的调色剂的损耗弹性模量减小。如参照图1所述,由于根据实施例1和2制备的调色剂的储能弹性模量在高于定影温度时随着时间而增大,而根据实施例1和2制备的调色剂的损耗弹性模量减小,因此损耗弹性模量和储能弹性模量一起相互作用,使得调色剂的复数粘度可以在高温下保持恒定。但是,根据比较例1和2制备的调色剂的储能弹性模量和损耗弹性模量均减小,使得复数粘度不能在高温下保持恒定,这可以参照图3来确定。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复数粘度(η*)的图。参照图3,根据实施例1和2制备的调色剂的复数粘度在定影温度前随温度很不稳定,但是在定影温度后却是稳定的。因此,使用根据实施例1和2制备的调色剂能够获得稳定的图像。根据实施例1制备的调色剂的复数粘度的绝对值最小,使得调色剂在定影时易于改进。另一方面,根据比较例1制备的调色剂的粘度在高温时非常依赖于温度,并且在低于和高于定影温度时变化很大。这种不稳定的粘度导致图像质量根据定影条件而不稳定,从而发生污染和难于获得稳定的图像质量。根据比较例2制备的调色剂在高温下具有稳定的粘度,但是粘度的绝对值太高。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图。参照图4,根据实施例1和2制备的调色剂的损耗角正切在低于定影温度时增大,而在高于定影温度时根据实施例1和2制备的调色剂的损耗角正切减小。当损耗角正切(tanδ)增大时,调色剂获得定影所需的塑性,另一方面,当损耗角正切减小时,调色剂获得弹性。当调色剂在高温下获得弹性时,调色剂可易于与定影辊分离,从而防止污染。另一方面,根据比较例1制备的调色剂的tanδ在高于定影温度时无变化。至于根据比较例2制备的调色剂,调色 剂在低于定影温度时具有足够的tanδ,但是在高于定影温度时,调色剂的tanδ减小。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的应力弛豫(G)的图。参照图5,根据实施例1和2制备的调色剂在定影时间的应力驰豫在300到1000Pa·s的范围内,因此调色剂显示优异的定影性能并引起较少污染。具体而言,根据实施例1制备的调色剂具有最小的弹性,也就是说,调色剂可以根据给定的力和时间迅速改变。另一方面,根据比较例1和2制备的调色剂的应力驰豫大于1000Pa·s,因此发生定影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具有优异的定影性能,使得可以稳定随定影条件而变化的图像的质量,且引起较少污染。 
虽然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具体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背离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改动。 

Claims (6)

1.一种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包括:粘合剂树脂、着色剂、电荷控制剂、和脱模剂,其中当调色剂的温度处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40℃的温度到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的范围内时,DLogη*/DT绝对值在从0.02到0.05的范围内,当调色剂的温度处于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到高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的范围内时,DLogη*/DT绝对值在从0.001到0.005的范围内,并且处于定影温度和定影加热辊的角速度下的调色剂的复数粘度η*在5.0×101Pa·s到1.0×102Pa·s的范围内,其中定影加热辊的角速度在5到10弧度/s的范围内,所述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在50000到100000的范围内,所述粘合剂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在10到25的范围内,和所述粘合剂树脂的Gel%在3到10%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在低于调色剂定影温度10℃的温度下调色剂的应力驰豫在从300到1000Pa·s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的活化能在从20到80KJ/mol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通过用损耗弹性模量除以储能弹性模量所获得的损耗角正切tanδ在低于定影温度20℃的温度到定影温度下为小于1。
5.一种形成图像的方法,包括:通过将调色剂附着于其上形成有静电图像的感光体的表面来形成可视图像,和将该可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其中该调色剂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
6.一种用于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包括:
有机感光体;
对有机感光体表面充电的单元;
在有机感光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单元;
容纳调色剂的单元;
将调色剂供应到有机感光体表面以使该有机感光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的单元;以及
将调色剂图像从有机感光体表面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单元,其中
该调色剂是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照相用调色剂。
CN2008100881418A 2007-01-22 2008-01-22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和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63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70006694 2007-01-22
KR6694/07 2007-0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6366A CN101236366A (zh) 2008-08-06
CN101236366B true CN101236366B (zh) 2012-09-05

Family

ID=39641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814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6366B (zh) 2007-01-22 2008-01-22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43782B2 (zh)
KR (1) KR101238369B1 (zh)
CN (1) CN1012363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68634A (ko) * 2009-12-16 2011-06-22 삼성정밀화학 주식회사 정전하상 현상용 토너
JP2011203433A (ja) * 2010-03-25 2011-10-13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4922B2 (ja) * 2010-04-28 2014-11-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感活性光線性又は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6075132B2 (ja) * 2013-03-13 2017-0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トナーセット、トナー入り容器、印刷物、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275678B2 (ja) * 2019-03-13 2023-05-1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76A (zh) * 1994-12-21 1996-10-23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调色剂
JP2906034B2 (ja) * 1995-03-06 1999-06-14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バインダー
JP3323775B2 (ja) * 1996-04-02 2002-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定着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0395B2 (ja) * 2003-06-30 2007-12-1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磁性一成分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磁気インク文字認識用トナー
KR100739705B1 (ko) * 2005-05-04 2007-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용 현상제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 화상형성 장치
JP4420861B2 (ja) * 2005-06-15 2010-0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容器
US7927776B2 (en) * 2006-12-08 2011-04-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KR101464975B1 (ko) * 2007-01-30 2014-1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용 토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76A (zh) * 1994-12-21 1996-10-23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调色剂
JP2906034B2 (ja) * 1995-03-06 1999-06-14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バインダー
JP3323775B2 (ja) * 1996-04-02 2002-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定着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43782B2 (en) 2011-10-25
US20080176153A1 (en) 2008-07-24
CN101236366A (zh) 2008-08-06
KR101238369B1 (ko) 2013-02-28
KR20080069145A (ko) 2008-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5531B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盒
CN101178556B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盒
US8227164B2 (en) Toner, and developer, develop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toner
CN101236367B (zh) 调色剂、使用其的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以及处理盒
US7749671B2 (en) Toner for developing a latent electrostatic image, image-forming metho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same
CN101738884B (zh)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JP2004258170A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236366B (zh)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和成像装置
CN101446782A (zh)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双组分显影剂、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35873B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处理盒
CN102141744B (zh) 色粉、显影剂、色粉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96701B (zh) 用于电子照相的调色剂
CN101458466B (zh)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及使用其的成像方法和成像设备
CN101436008A (zh) 调色剂、双组分显影剂、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54544A (zh)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双组分显影剂、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569430B2 (ja) トナー画像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トナー画像印刷物の製造装置
US1013322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3384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238365B1 (ko) 전자사진용 토너
CN101482709A (zh)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双成分显影剂、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46660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WO2018131422A1 (ja) 液体現像剤、及び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22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Aisi Printing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PRINTING SOLU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Aisi Printing Solution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5

Address after: Texas, USA

Patentee after: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L.P.

Address before: Han Guojingjidao

Patentee before: S-PRINTING SOLUTION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