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5236B - 反转印刷用油墨、反转印刷方法、液晶滤色片及其制法 - Google Patents

反转印刷用油墨、反转印刷方法、液晶滤色片及其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5236B
CN101235236B CN2008100027121A CN200810002712A CN101235236B CN 101235236 B CN101235236 B CN 101235236B CN 2008100027121 A CN2008100027121 A CN 2008100027121A CN 200810002712 A CN200810002712 A CN 200810002712A CN 101235236 B CN101235236 B CN 1012352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ink
silicone
reversal
color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27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5236A (zh
Inventor
近藤康彦
浜冈兴一郎
星名升一
小林博
斋藤文宏
葭田荣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okyo Printing Ink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okyo Printing Ink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okyo Printing Ink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5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5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5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52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25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 B41M5/06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using master sheets coated with jelly-like materials, e.g. gelatin
    • B41M5/08Sheet material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润湿性良好的、适合在反转印刷方法中使用的油墨和使用上述反转印刷用油墨的反转印刷方法以及使用上述反转印刷用油墨的、具备高品质的滤色片层等的液晶滤色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配合重均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改性率D为0.01~20%的聚醚改性等的聚硅氧烷以及溶剂,粘度η(23℃)为1~20mPa·s,并且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为0.01~5重量份。使用该反转印刷用油墨,通过反转印刷法,优选通过利用反转印刷法的高速印刷,印刷形成高精度、高品质的液晶滤色片用滤色片层等。

Description

反转印刷用油墨、反转印刷方法、液晶滤色片及其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在反转印刷方法中使用的油墨和使用该油墨的反转印刷方法、液晶滤色片以及液晶滤色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滤色片的制备方法中,从降低制作成本等观点出发,广泛采用例如:通过胶印印刷,将含有粘合剂树脂、着色剂、溶剂等的油墨印刷、烧结于玻璃基板上,从而形成滤色片层、黑矩阵的所谓的印刷法。
并且,近年来,为了提高生产率,寻求印刷的高速化。
另外,近年来,作为以高精度形成滤色片层、黑矩阵的微细图案的印刷方法,已提出了所谓的反转印刷法。
反转印刷具有如下工序:涂敷工序,在印刷垫表面的印刷区域,将油墨涂敷在印刷垫(blanket)表面,使得在上述印刷垫的轴线方向的全部区域形成油墨涂布面;除去工序,将形成于上述印刷垫表面的油墨涂布面按压在具有规定图案的凹版或凸版上,由此将与上述凹版或上述凸版接触部分的油墨从上述印刷垫表面除去;转印工序,将未除去而仍残留在上述印刷垫表面的油墨转印于被印刷物。在上述胶印印刷中,在印刷垫和版之间、印刷垫和被印刷物之间,可能各自会产生油墨的分离,与此相对的是利用上述的反转印刷能够减少油墨分离的机会本身,因此,可形成印刷形状良好的油墨图案。
并且,对于反转印刷而言,为了实现油墨从印刷垫到被印刷物的完全转印,已提出了使用表面层由硅橡胶形成的硅酮印刷垫。
另外,在文献1和文献2中记载了以规定的比例含有氟类表面活性剂,且将表面能设定在25mN/m以下的反转印刷用油墨组合物。
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126608号公报
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1283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硅酮本来是油墨润湿性低且容易排斥油墨的材料,因此,如果在反转印刷中使用硅酮印刷垫的话,则难以在硅酮印刷垫表面形成均一的油墨涂布面。尤其是精密印刷用硅酮印刷垫,其表面粗糙度极小,因此呈油墨润湿性更加低的状态。如上所述,当在硅酮印刷垫表面未形成均一的油墨涂布面时,就成为在被印刷物上所转印的油墨图案产生针孔、厚度的偏差以及引起油墨图案的印刷精度降低的原因。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中配合的氟类表面活性剂虽然能够使油墨的表面张力大幅降低,但是对于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反转印刷用油墨的润湿性并不能改善。为此,依然不能在硅酮印刷垫上形成均一的油墨涂布面,不能抑制针孔、厚度偏差的产生。
并且,为了提高印刷的生产率,要求例如印刷垫的转印速度(转速)尽可能地提高,具体而言为200mm/s以上,但是对于这种转印速度下的印刷(高速印刷)而言,可能会产生在印刷图案周围产生须状突出的、所谓的拉丝(misting)。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润湿性良好的,适合在反转印刷法中使用、特别是在利用反转印刷法的高速印刷中使用的油墨;使用该油墨的反转印刷方法;以及,使用上述油墨的、具备高品质滤色片层和黑矩阵的液晶滤色片及其制备方法。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是在具备下述工序的反转印刷中使用的油墨:涂敷工序,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印刷区域,将油墨涂敷于硅酮印刷垫表面,使得在所述硅酮印刷垫的轴线方向的全部区域形成油墨涂布面;除去工序,将形成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涂布面按压在具有规定图案的凹版或凸版上,由此将与所述凹版或所述凸版接触部分的油墨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除去;转印工序,将未除去而仍残留在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转印于被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下式(1)所表示的改性率D为0.01~20%的、具有硅氧烷单元和在侧链具有改性基团的改性硅氧烷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改性聚硅氧烷以及溶剂;并且相对于所述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所述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为0.01~5重量份。
D=y/(x+y)×100    …(1)
(式(1)中,x表示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y表示改性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
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具有硅氧烷单元和在侧链具有改性基团的改性硅氧烷单元作为重复单元,并且,以规定比例含有上式(1)所表示的改性率D为0.01~20%的改性聚硅氧烷,由此,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润湿性良好。
为此,利用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能够在硅酮印刷垫表面形成均一的油墨膜,而且通过用于反转印刷方法中,能够抑制从硅酮印刷垫被转印到被印刷物的油墨图案产生针孔、油墨图案的厚度偏差。
特别是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由于将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设定在上述范围,因此适合在高速印刷中使用。
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优选是从聚酯-三聚氰胺树脂、环氧-三聚氰胺树脂以及丙烯酸类树脂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树脂。
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其中,所述在侧链具有改性基团的改性硅氧烷单元的改性基团优选为聚醚基。
作为改性聚硅氧烷,通过使用上述改性基团为聚醚基的改性聚硅氧烷,可以制成进一步改善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润湿性的物质。
本发明的反转印刷方法,具备下述工序:
涂敷工序,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印刷区域,将油墨涂敷于硅酮印刷垫表面,使得在所述硅酮印刷垫的轴线方向的全部区域形成油墨涂布面;
除去工序,将形成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涂布面按压在具有规定图案的凹版或凸版上,由此将与所述凹版或所述凸版接触部分的油墨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除去;
转印工序,将未除去而仍残留在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转印于被印刷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是下述反转印刷用油墨: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下式(1)所表示的改性率D为0.01~20%的、具有硅氧烷单元和在侧链具有改性基团的改性硅氧烷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改性聚硅氧烷以及溶剂;并且相对于所述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所述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为0.01~5重量份。
D=y/(x+y)×100    …(1)
(式(1)中,x表示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y表示改性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
根据本发明的反转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润湿性良好的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可以在硅酮印刷垫表面形成均一的油墨膜。为此,利用本发明的反转印刷方法,能够抑制从硅酮印刷垫被转印到被印刷物的油墨图案产生针孔、油墨图案的厚度偏差,从而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印刷。
本发明的反转印刷方法,其中,优选在所述除去工序中硅酮印刷垫的转速为200mm/s以上的高速印刷。
本发明的反转印刷方法中所使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如上所述,适合用于高速印刷。为此,使用上述反转印刷用油墨的本发明的反转印刷方法,优选用于高速印刷。需要说明的是,具体而言,高速印刷是指例如在上述除去工序中硅酮印刷垫的转速为200mm/s以上的情况。
本发明的液晶滤色片,具备透明基板以及在所述透明基板上形成的滤色片层和黑矩阵;
所述滤色片层和/或黑矩阵由具备如下工序的反转印刷方法形成:
涂敷工序,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印刷区域,将油墨涂敷于硅酮印刷垫表面,使得在所述硅酮印刷垫的轴线方向的全部区域形成油墨涂布面;
除去工序,将形成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涂布面按压在具有规定图案的凹版或凸版上,由此将与所述凹版或所述凸版接触部分的油墨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除去;
转印工序,将未除去而仍残留在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转印于被印刷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印刷方法中所使用的油墨是下述反转印刷用油墨: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下式(1)所表示的改性率D为0.01~20%的、具有硅氧烷单元和在侧链具有改性基团的改性硅氧烷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改性聚硅氧烷以及溶剂;并且相对于所述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所述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为0.01~5重量份。
D=y/(x+y)×100    …(1)
(式(1)中,x表示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y表示改性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滤色片,由于使用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利用本发明的反转印刷方法形成其的滤色片层和/或黑矩阵,所以能够对在透明基板上印刷的滤色片层和/或黑矩阵的油墨图案产生针孔或油墨图案的厚度偏差进行抑制,能够以高精度形成所述油墨图案。并且,能够对烧结上述油墨图案所形成的滤色片层和/或黑矩阵的针孔或油墨图案厚度偏差的产生进行抑制,可实现高精度的印刷再现,因此液晶滤色片的印刷精度提高,进而,能够提高使用该液晶滤色片的液晶显示屏的图像品质。
本发明的液晶滤色片的制备方法,具备如下工序:
涂敷工序,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印刷区域,将油墨涂敷于硅酮印刷垫表面,使得在所述硅酮印刷垫的轴线方向的全部区域形成油墨涂布面;
除去工序,将形成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涂布面按压在具有规定图案的凹版或凸版上,由此将与所述凹版或所述凸版接触部分的油墨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除去;
转印工序,将未除去而仍残留在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转印于被印刷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是下述反转印刷用油墨: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下式(1)所表示的改性率D为0.01~20%的、具有硅氧烷单元和在侧链具有改性基团的改性硅氧烷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改性聚硅氧烷以及溶剂;并且相对于所述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所述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为0.01~5重量份。
D=y/(x+y)×100    …(1)
(式(1)中,x表示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y表示改性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滤色片的制备方法,由于使用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利用本发明的反转印刷方法形成滤色片层和/或黑矩阵,所以能够对在透明基板上印刷的滤色片层和/或黑矩阵的油墨图案的针孔或油墨图案厚度偏差的产生进行抑制,能够以高精度形成所述油墨图案。并且,能够对烧结上述油墨图案所形成的滤色片层和/或黑矩阵的针孔或油墨图案厚度偏差的产生进行抑制,可实现高精度的印刷再现,因此根据上述的液晶滤色片的制备方法,可提高液晶滤色片的印刷精度、使用上述液晶滤色片的液晶显示屏的图像品质。
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润湿性良好,因此,适合在反转印刷方法中使用,通过在反转印刷方法中使用,能够以高精度印刷微细的图案。
因此,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以及使用它的反转印刷方法特别适合于例如:液晶滤色片的滤色片层、黑矩阵等需要以高精度印刷微细图案的用途。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滤色片以及液晶滤色片的制备方法,使用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利用本发明的反转印刷方法来形成滤色片层和/或黑矩阵,因此对于滤色片层和/或黑矩阵的图案而言,抑制由于针孔、膜厚偏差所引起的缺陷的产生,可获得高品质的液晶滤色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反转印刷方法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液晶滤色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硅酮印刷垫
12油墨涂布面
16凹凸版
21透明基板
22黑矩阵
23滤色片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改性聚硅氧烷和溶剂。
作为重均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粘合剂树脂,只要是可适用于印刷油墨的粘合剂树脂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热固化型树脂以及光固化型树脂。
作为热固化型树脂可列举如:聚酯-三聚氰胺树脂、聚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环氧-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热固化型丙烯酸类树脂、热固化型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等。作为光固化型树脂,可列举如: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类树脂、紫外线固化型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紫外线固化型环氧树脂等。这些热固化型树脂和光固化型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在上述示例的粘合剂树脂中,粘合剂树脂优选从聚酯-三聚氰胺树脂、环氧-三聚氰胺树脂以及丙烯酸类树脂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更优选聚酯-三聚氰胺树脂。
作为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得到的重均分子量Mw(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被设定在10000~40000,优选12000~35000,更优选15000~30000的范围。具体而言,根据反转印刷用油墨的粘度、触变性等反转印刷用油墨所要求的物性,在上述范围内适当设定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
当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低于10000时,在反转印刷的除去工序中硅酮印刷垫的转速成为200mm/s以上的这种高速印刷时,以凹版或凸版从硅酮印刷垫表面除去油墨时产生除去不良,在硅酮印刷垫表面残留很多油墨的残渣。为此,产生印刷形状的错乱、特别是印刷图案的直行性降低。
相反地,当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超过40000时,在印刷图案的表面大量产生突起,印刷图案的平坦性降低。并且,在上述高速印刷时的除去工序中产生除去不良,在未画线部分部分地产生由于油墨引起的污染。
粘合剂树脂在反转印刷用油墨中的配合比例根据反转印刷用油墨的印刷适应性进行适当设定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相对于反转印刷用油墨的总量,优选为3~25重量%,更优选为5~20重量%。
作为着色剂,只要是能够适用于印刷油墨的着色剂即可,从耐候性、耐热性等观点考虑,优选颜料。
当反转印刷用油墨为液晶滤色片的滤色片层形成用油墨时,作为着色剂可列举与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的颜色一致的颜料。例如,在滤色片层(红色)形成用油墨中,可列举二酮基吡咯并吡咯类颜料、蒽醌类颜料、喹吖啶酮类颜料(例如二甲基喹吖啶酮、二氯喹吖啶酮等)等的红色颜料;在滤色片层(绿色)形成用油墨中,可列举卤化酞菁类颜料(例如溴化铜酞菁(C.I.颜料绿36)、氯化铜酞菁(C.I.颜料绿7)等)等的绿色颜料;在滤色片层(蓝色)形成用油墨中,可列举酞菁类颜料等蓝色颜料。根据油墨的颜色,这些颜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另外,根据油墨的颜色,还可以配合黄色颜料(例如异吲哚啉类颜料、镍配合物类颜料等)、紫色颜料(例如二_嗪类颜料等)等作为辅助颜料。
当反转印刷用油墨为液晶滤色片的黑矩阵形成用油墨时,作为着色剂,可列举:碳黑、钛黑、氧化铁、硫酸铁、氧化铬、氧化铜、复合氧化物(例如Cr-Co-Fe类、Cr-Co-Mn-Fe类、Cr-Cu类、Cr-Cu-Mn类等)的黑色颜料。
着色剂的粒径是考虑到在粘合剂树脂中的分散性、对于油墨触变性的影响以及对于印刷后图案表面的平坦性的影响等而适当设定的,虽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平均一次粒径为1~100nm。
平均一次粒径低于1nm的着色剂不易获得,并且由于凝聚性极高,因此可能使着色剂在油墨中的分散性降低。相反地,平均一次粒径超过100nm的着色剂,可能会使油墨膜的平坦性降低,并且在用于反转印刷时,还可能使用于在印刷垫表面形成油墨膜的狭缝口模涂布机(slitdie coater)等产生堵塞。
着色剂的配合量可根据反转印刷用油墨的用途进行设定,因此没有特别限定,根据反转印刷用油墨所要求的色浓度、印刷适应性等进行适当设定即可。
当将反转印刷用油墨用作液晶滤色片的滤色片层形成用油墨时,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着色剂的配合量优选为10~200重量份,更优选为20~17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0~150重量份。另外,当将反转印刷用油墨用作液晶滤色片的黑矩阵形成用油墨时,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着色剂的配合量优选为30~400重量份,更优选为40~30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0~200重量份。当着色剂的配合量低于上述范围时,存在例如滤色片层的色浓度、黑矩阵的黑色度不足的可能。相反地,当着色剂的配合量超过上述范围时,着色剂的分散性降低,有可能滤色片层、黑矩阵的平坦性受损,或者反转印刷用油墨的印刷适应性降低。另外,当着色剂的配合量超过上述范围时,粘合剂树脂的配合比例相对减少,因此可能会产生滤色片层、黑矩阵的机械强度降低等不良情况。
改性聚硅氧烷具有:作为重复单元的硅氧烷单元和在侧链上具有改性基团的改性硅氧烷单元。
作为硅氧烷单元,可列举如:二甲基硅氧烷单元、甲基苯基硅氧烷单元、甲基氢硅氧烷单元等,其中,优选二甲基硅氧烷单元。
作为在侧链上具有改性基团的改性硅氧烷单元的改性基团,可列举如:聚醚基(聚醚链)、聚甘油基(聚甘油链)等。
需要说明的是,聚醚基为含有例如下式(i)所示重复单元的分子链,聚甘油基为含有例如下式(ii)所示重复单元的分子链。
-CH2-CHR2-O-(i)
(式(i)中,R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CH2-CH(OH)-CH2O-(ii)
在改性聚硅氧烷中,可以单独导入上述改性基团,也可以混合导入两种以上(即,还可以是所谓的共改性类型的改性聚硅氧烷)。并且改性聚硅氧烷可以具有上述改性基团和作为侧链的烷基(烷基链)(即,还可以是所谓的烷基共改性类型的改性聚硅氧烷)。
上述改性基团尤为优选聚醚基。
即,改性聚硅氧烷优选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更优选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
作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具体实例,可列举如下述通式(I)所示的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
Figure S2008100027121D00101
(式(I)中,R1表示下式(II)所示的改性基团(聚醚链),x表示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y表示改性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
Figure S2008100027121D00102
(式(II)中,R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3表示氢原子或烷基。)
根据改性聚硅氧烷的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x和改性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y,下式(1)所示的改性率D为0.01~20%,优选为0.1~10%,更优选为1~4%。
D=y/(x+y)×100    …(1)
当改性聚硅氧烷的改性率D低于上述范围时,改性聚硅氧烷的性状接近于硅油,因此硅酮印刷垫和改性聚硅氧烷的亲和性良好,但是改性聚硅氧烷在反转印刷用油墨中的亲和性、分散性降低。因此,容易产生反转印刷用油墨的凝聚、排斥等不良情况,从而导致针孔的产生、从印刷垫到被印刷物的转印率降低、被印刷物上所转印的油墨图案的印刷形状低下的情况。
相反地,当改性聚硅氧烷的改性率D超过上述范围时,改性聚硅氧烷在反转印刷用油墨中的亲和性过高,因此难以发挥出使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反转印刷用油墨的润湿性提高这种作用。因此,抑制针孔的产生、油墨图案厚度偏差产生的效果降低,并且,产生从印刷垫到被印刷物的转印率降低、被印刷物上所转印的油墨图案的印刷形状低下的不良情况。
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为0.01~5重量份,优选为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3~5重量份。
当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低于上述范围时,在利用反转印刷方法的印刷时,不能获得抑制针孔的产生、油墨图案的厚度偏差产生这种作用效果,产生从印刷垫到被印刷物的转印率降低、被印刷物上所转印的油墨图案的印刷形状低下的不良情况。
相反地,当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超过上述范围时,容易产生改性聚硅氧烷从反转印刷用油墨中渗出,产生从印刷垫到被印刷物的转印率降低、被印刷物上所转印的油墨图案的印刷形状低下的不良情况。并且,由于改性聚硅氧烷的渗出,例如在反转印刷用油墨印刷后的后续工序(例如,保护层的形成工序等)中,容易发生排斥等。
作为溶剂,除了是对于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其他的配合剂而言为良好的分散介质以外,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印刷用油墨中使用的溶剂。
具体而言,作为溶剂可列举:醇类溶剂(例如碳原子数为3~10的醇等);酯类溶剂(例如醋酸乙酯、醋酸丙酯、醋酸异丙酯、醋酸丁酯、醋酸异丁酯、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PGMEA)、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乙二醇单丁醚醋酸酯、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等);酮类溶剂(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等);二元醇类(例如丙二醇单甲醚(PGME)、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乙醚等);二元醇类溶剂(例如乙二醇、丙二醇等);烃类溶剂(例如甲基环己烷、甲苯、二甲苯、SOLVESO 100(Exxon Kagaku Co.,Ltd的商品名)、SOLVESO 150(Exxon Kagaku Co.,Ltd的商品名))等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尤为优选MEK、PGMEA、PGME、醋酸异丙酯、醋酸丁酯等,作为两种以上溶剂的组合,可列举如:MEK和PGMEA的混合溶剂、醋酸丁酯和PGMEA的混合溶剂等。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于此,溶剂优选其沸点为70~200℃。溶剂在对硅酮印刷垫表面进行涂敷的同时开始蒸发,在其蒸发的同时,油墨的粘度上升。为此,当溶剂的沸点低时,溶剂的蒸发迅速,油墨粘度的上升也变得迅速,所以溶剂的沸点与油墨粘度一起成为支配涂敷性的重要因素。从上述观点考虑,优选将溶剂的沸点设定在上述范围。
溶剂的配合量是根据反转印刷用油墨的粘度、印刷适应性来设定的,所以虽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优选配合200~5000重量份,更优选为300~400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00~3000重量份。溶剂的配合量不在上述范围时,有可能反转印刷用油墨的印刷适应性降低。
在反转印刷用油墨中,在含有粘合剂树脂、着色剂、改性聚硅氧烷以及溶剂的同时,还可以含有例如分散剂、填充剂(体质颜料)、固化催化剂等。
作为分散剂可列举如:颜料分散剂。
鉴于作为配合到反转印刷用油墨中的着色剂的颜料是粒径极小的颜料,颜料分散剂是以抑制颜料的凝聚、提高颜料在油墨的粘合剂树脂中的分散性为目的而配合的。
作为颜料分散剂,对其没有限定,可列举如:具有吸附于颜料表面的功能部和连接于上述功能部的、对于油墨的粘合剂树脂显示出高相溶性的直链状烃基的颜料分散剂。作为这种颜料分散剂的具体实例,可列举如:Avecia公司制造的颜料分散剂,商品名为“Solsperse”系列等。
作为填充剂(体质颜料),可列举如:干式二氧化硅(AEROSIL)碳酸钙(CaCO3)、硬质粘土、碳酸镁等的微粉末,这些填充剂可以单独配合,或者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后配合。
固化催化剂是根据所使用的粘合剂树脂的种类适当选择的,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如:对甲苯磺酸、甲磺酸、草酸、十二烷基苯磺酸、二壬基萘磺酸、苯甲酸、丙二酸、琥珀酸、偏苯三酸等具有酸性官能团的催化剂。上述固化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反转印刷用油墨的粘度η在23℃下,优选为1~20mPa·s,更优选为1~10mPa·s。
当反转印刷用油墨的粘度η(23℃)低于上述范围时,油墨变得容易滴下,所以在进行反转印刷时,可能难以在印刷垫表面形成均一的油墨膜。相反地,当反转印刷用油墨的粘度η(23℃)超过上述范围时,在进行反转印刷时,在印刷垫表面的延展性降低,例如油墨在印刷垫表面滑动等,可能难以形成均一的油墨膜。需要说明的是,当反转印刷用油墨的粘度η小时,可涂敷的油墨的表面张力γ的范围被限定,而当反转印刷用油墨的粘度η大时,存在可涂敷的油墨的表面张力γ的范围扩大的趋势。
反转印刷用油墨的粘度η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适当调节:改变反转印刷用油墨中所使用的溶剂,例如当使用由两种以上的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时,改变这些溶剂的混合比例,此外,例如改变溶剂和粘合剂树脂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为了降低反转印刷用油墨的粘度,可使用:作为溶剂的二元醇类或酯类溶剂与作为粘合剂树脂的聚酯树脂、聚酯-三聚氰胺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等的组合。相反地,为了增大反转印刷用油墨的粘度,可使用醇类作为溶剂。并且,当溶剂和粘合剂树脂的组合是它们的SP值(溶解度参数)显示相互接近的值的组合时,可实现反转印刷用油墨的低粘度化。相反地,在彼此的SP值远离的组合中,存在难以实现低粘度化的趋势。
反转印刷用油墨的表面张力γ在23℃下优选为20~40mN/m,更优选为20~30mN/m,进一步优选为20~25mN/m。
当反转印刷用油墨的表面张力γ(23℃)低于20mN/m时,例如:反转印刷用油墨在硅酮印刷垫表面过于展开,变得难以使油墨图案的形状稳定,从而有可能反转印刷的印刷精度降低或者在硅酮印刷垫上的油墨润湿性反而降低、不能抑制针孔和油墨图案的厚度偏差的产生。相反地,当油墨的表面张力γ(23℃)超过40mN/m时,则油墨容易在硅酮印刷垫上凝聚,有可能不能抑制针孔和油墨图案的厚度偏差的产生。
反转印刷用油墨的表面张力γ可以通过在油墨中配合改性聚硅氧烷来进行适当调节。并且,可以还通过例如改变反转印刷用油墨中所使用的溶剂,或者例如在由两种以上的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这些溶剂的混合比例,来进行适当调节。
在使用了硅酮印刷垫的反转印刷中,为了使反转印刷用油墨发挥出优异的印刷精度,优选将其溶剂使硅酮印刷垫膨润的程度(膨润率ΔV)设定在适当范围。
在设定为23℃的反转印刷用油墨中浸渍硅橡胶24小时,使其膨润后,由浸渍前的硅橡胶体积V1和浸渍(膨润)后的硅橡胶体积V2、根据下式计算出由反转印刷用油墨的溶剂所引起的硅橡胶的膨润率ΔV。
ΔV(%)=((V2-V1)/V1)×100
具体而言,由反转印刷用油墨的溶剂所引起的硅橡胶的膨润率ΔV优选为5~100%,更优选为10~50%,进一步优选为10~30%。
当膨润率ΔV低于5%时,在硅酮印刷垫表面油墨容易被排斥,而不能形成均一的油墨膜。相反地,当膨润率ΔV超过100%时,由于反转印刷用油墨中的溶剂被硅酮印刷垫迅速吸收,因此产生油墨的干燥过快的不良情况。
膨润率ΔV可以通过例如改变反转印刷用油墨中所使用的溶剂或者通过改变溶剂和硅酮印刷垫中所使用的硅酮材料的组合来进行适当调节。需要说明的是,对其没有限定,例如:为了降低膨润率ΔV,可以使用醇类(溶剂);为了提高膨润率ΔV,可以使用脂肪族烃等烃类溶剂。需要说明的是,从硅酮材料为极性低的材料考虑,对于极性高的醇类等的膨润率小,而对于极性低的烃类溶剂等的膨润率大。
反转印刷用油墨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制备:配合例如上述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溶剂等,使用例如珠磨机、辊磨机等使颜料分散,然后利用蝶式搅拌机、行星式搅拌机、高速分散机等搅拌机,例如捏合机、例如珠磨机、辊磨机等研磨机来进行混合、搅拌。
利用上述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可在印刷垫、特别是硅酮印刷垫的表面形成均一的油墨膜。为此,上述反转印刷用油墨在利用反转印刷方法的印刷、特别是利用使用有硅酮印刷垫的反转印刷方法的印刷中,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印刷。
上述反转印刷用油墨适合在具有下述工序的反转印刷中使用:涂敷工序,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印刷区域,将油墨涂敷在硅酮印刷垫表面,使得在上述硅酮印刷垫的轴线方向的全部区域形成油墨涂布面;除去工序,将形成于上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涂布面按压在具有规定图案的凹版或凸版上,由此将与上述凹版或上述凸版接触部分的油墨从上述硅酮印刷垫表面除去;转印工序,其将残留于上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转印于被印刷物。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印刷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示意图。以下,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反转印刷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对于该反转印刷方法而言,首先如图1(a)所示,在涂敷工序中,在硅酮印刷垫10表面的印刷区域,将油墨11涂敷于硅酮印刷垫10的表面,使得在硅酮印刷垫10的轴线方向的全部区域形成油墨11的涂布面12。
硅酮印刷垫10被卷绕在没有图示的圆筒形状的金属腔体上,形成能够与金属腔体一起转动的圆筒形状,具备支撑膜层和覆盖该支撑膜层外周的表面硅橡胶层。
支撑膜层使用例如聚酯膜等树脂膜。支撑层的厚度为例如20~1000μm,优选为50~500μm。表面硅橡胶层由硅橡胶(硬度20~70:JIS A)构成,其厚度为例如50~5000μm,优选为100~2000μm。以10处的平均粗糙度计,表面硅橡胶层的表面粗糙度为例如0.001~1μm,优选为0.01~0.5μm。
需要说明的是,在硅酮印刷垫10中,支撑膜层以及表面硅橡胶层的总厚度为例如100~6000μm,优选为200~2500μm。
需要说明的是,硅酮印刷垫10的外径根据印刷面积来进行适当选择。
并且,对于该硅酮印刷垫10而言,将硅酮印刷垫10的表面的整个幅面、即硅酮印刷垫10的轴线方向的全部区域作为印刷区域。
并且,在硅酮印刷垫10表面涂敷油墨11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图1(a)所示那样,使用狭缝口模涂布机13作为油墨涂敷装置。
该狭缝口模涂布机13具有供给油墨11的油墨供给部14、以连通油墨供给部14的方式设置的狭缝式喷嘴15。
油墨供给部14供给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狭缝式喷嘴15面向于硅酮印刷垫10的表面隔着间隔进行配置。狭缝式喷嘴15沿着硅酮印刷垫10的轴线方向开口呈细长矩形形状,将沿着硅酮印刷垫10的轴线方向的开口宽度(横开口宽度)设定为与硅酮印刷垫10的轴线方向长度同样的宽度。并且,将沿着硅酮印刷垫10的圆周方向的狭缝间隔(纵开口宽度)设定在例如3~1000μm,优选30~300μm。
此外,硅酮印刷垫10的表面与狭缝式喷嘴15的、沿着硅酮印刷垫10的直径方向的间隔,设定在例如10~150μm,优选30~100μm。
并且,对于该反转印刷方法而言,首先如图1(a)所示,在涂敷工序中,从狭缝口模涂布机13的狭缝式喷嘴15向硅酮印刷垫10的表面连续供给油墨11,由此在硅酮印刷垫10的表面的全部幅面(轴线方向长度的整个区域)连续地形成油墨11的涂布面12。
对硅酮印刷垫10的涂敷速度(转速)设定为例如5~200mm/s,优选为20~100mm/s。
由此,在硅酮印刷垫10的表面形成例如3~20μm、优选5~10μm的厚度(干燥前的厚度)的油墨11的涂布面12。
然后,根据该反转印刷方法,如图1(b)所示,在除去工序中,例如,使在其表面的整个圆周内形成经上述而均一形成的油墨11的涂布面12的硅酮印刷垫10在作为凹版或凸版的凹凸版16上转动,将油墨11的涂布面12按压在凹凸版16的凸部17上,由此将与该凸部17接触部分的油墨11转印到凸部17上,从硅酮印刷垫10表面除去。
凹凸版16由例如金属(殷钢(invar)材质)版、玻璃版等构成,设置有凸部17,该凸部17形成与将油墨11印刷在作为被印刷物的基板18上而成的印刷图案反转的反转图案。凸部17的高度为例如3~100μm,优选5~50μm。
于是,在除去工序中,通过使硅酮印刷垫10在凹凸版16上转动,将在该硅酮印刷垫10的表面所形成的油墨11的涂布面12按压在凹凸版16的凸部17上,从而将与凸部17接触部分的油墨11转印于凸部17,从硅酮印刷垫10的表面除去。由此,油墨11的涂布面12形成欲在基板18上印刷的印刷图案(参照图1(c))。
在除去工序中,硅酮印刷垫10的转印速度(转速)为例如10~500mm/s,优选为30~400mm/s。特别是,上述反转印刷法油墨适合在高速印刷中使用,因此除去工序中的硅酮印刷垫10的转印速度(转速)可以设定在例如200mm/s以上。
并且,硅酮印刷垫10对于凹凸版16的压附量(形变量)为例如5~100μm,优选为10~80μm。
接着,该印刷方法中,如图1(c)所示,在转印工序中,将未除去而仍残留在硅酮印刷垫10的表面的油墨11转印于基板18。基板18由玻璃基板、树脂基板等透明基板形成。
并且,在转印工序中,在硅酮印刷垫10的表面形成印刷图案的油墨11的涂布面12被转印于基板18上,在基板18上以印刷图案印刷油墨11。
在转印工序中,硅酮印刷垫10的转印速度(转速)为例如10~500mm/s,优选为30~500mm/s。特别是上述反转印刷法油墨适合在高速印刷中使用,因此转印工序中的硅酮印刷垫10的转印速度(转速)可以设定例如在200mm/s以上。
并且,硅酮印刷垫10对于基板18的压附量(形变量)为例如30~150μm,优选为50~100μm。
并且,在基板18上印刷的油墨11的厚度为例如1~5μm,优选为1.5~3μm。另外,印刷图案为例如条纹图案时,其线宽为例如50~500μm,优选为80~300μm,其的线间距(间距)设定为例如150~1500μm,优选为240~900μm。
根据上述反转印刷方法,可抑制油墨图案产生针孔、厚度偏差,从而能以高精度印刷微细的图案。为此,上述反转印刷方法能够适合于例如通过印刷滤色片层、黑矩阵而形成液晶滤色片的用途。
本发明的液晶滤色片具备透明基板以及形成于上述透明基板上的滤色片层和黑矩阵,其特征在于,上述滤色片层和/或黑矩阵以上述反转印刷方法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滤色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用有上述反转印刷用油墨的上述反转印刷方法形成滤色片层23和/或黑矩阵22。
图2是表示液晶滤色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以下,参照图2对本发明的液晶滤色片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2中,液晶滤色片20具备:透明基板21;在透明基板21的一侧表面上相互之间隔着间隔、平行配置的黑矩阵22;在透明基板21的一侧表面上相互之间隔着间隔并沿着黑矩阵22的长度方向进行平行配置的、覆盖透明基板21和黑矩阵22的滤色片层23(23R、23G、23B)。
作为透明基板21可列举例如对于波长为400~700nm的光具有高透射率的基板,具体而言,可列举如:无碱玻璃、钠钙玻璃、低碱玻璃等玻璃基板;聚醚、聚砜、聚芳酯、聚丙烯酸酯等塑料板等。
黑矩阵22是为了防止颜色互不相同的滤色片层23之间混色,使液晶滤色片的对比度提高而形成的。
滤色片层23通常由红色(R)、绿色(G)和蓝色(B)三种颜色构成,该3色的滤色片层按照顺序进行反复配置。
如上所述,黑矩阵22、滤色片层23作为在同一方向上平行延伸的、所谓的条纹图案形成在透明基板21上,但并不限于此。例如,黑矩阵22可以是不仅具有在同一方向上平行延伸的条纹图案、还具有在与该条纹图案的图案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图案的所谓的格子状图案。此外,滤色片层23不仅是上述的条纹图案,还可以是R、G和B的滤色片层被规则配置而得的点图案。
液晶滤色片20的滤色片层23和/或黑矩阵22如上所述,以上述反转印刷方法形成。即,滤色片层23和/或黑矩阵22使用上述反转印刷用油墨形成。如上所述,根据所印刷的对象适当选择着色剂,由此可以配制用于形成滤色片层23或黑矩阵22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参照图1和图2,在液晶滤色片20的制备中,例如首先通过上述反转印刷方法,在透明基板21(相当于图2所示的基板18)的表面印刷黑矩阵形成用油墨(反转印刷用油墨)11,将由此形成的黑矩阵的油墨图案干燥或者加热固化。然后,利用上述的反转印刷方法,对于形成有黑矩阵的油墨图案(或加热固化后的黑矩阵)的透明基板21依次印刷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各种颜色的滤色片层形成用油墨(反转印刷用油墨)11,也就是说,改变油墨11的颜色将上述反转印刷方法重复3次。之后,将印刷于透明基板21的由3色的滤色片层形成用油墨11构成的图案(当黑矩阵的油墨图案未固化时,包括由该黑矩阵的油墨构成的图案)在例如200~250℃下加热0.5~1小时,由此使其固化。
并且,上述液晶滤色片20,例如还可以用上述反转印刷用油墨、利用上述反转印刷方法,仅形成滤色片层23的图案或者黑矩阵22的图案中的任何一方。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方的图案通过常法形成即可。
根据上述液晶滤色片的制备方法,能够抑制油墨图案产生针孔、厚度偏差,能以高精度印刷微细的图案。为此,上述液晶滤色片的制备方法以及上述液晶滤色片适用于高画质、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屏。
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和图2,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来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受限于下述实施例。
在下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反转印刷用油墨的形成材料如下。
聚酯-三聚氰胺树脂使用:将偏苯三酸和新戊二醇的酯化物以甲基化三聚氰胺进行交联而得的,并且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为5000、9000、10000、15000、20000、30000、40000、42000或60000的聚酯-三聚氰胺树脂。
环氧-三聚氰胺树脂使用:将环氧树脂和脂肪酸的酯化物以甲基化三聚氰胺进行交联而得的,并且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为9000、10000、15000、20000、30000、40000或42000的环氧-三聚氰胺树脂。
丙烯酸类树脂使用: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混合物,并且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为9000、10000、15000、20000、30000、40000或42000的丙烯酸类树脂。
红色颜料使用一次粒径为1~100nm的二酮基吡咯并吡咯颜料(C.I.颜料红254),绿色颜料使用一次粒径为1~100nm的卤化酮酞菁颜料(C.I.颜料绿36),蓝色颜料使用一次粒径为1~100nm的铜酞菁颜料(C.I.颜料蓝15)。
黑色颜料使用一次粒径为1~100nm的碳黑。
分散剂使用颜料分散剂(颜料衍生物类型)(商品名“Solsperse5000”,由Avecia公司制造)。
溶剂使用以1∶1的重量比含有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PGMEA)和甲基乙基酮(MEK)的混合溶剂。
并且,在下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反转印刷使用以下部件。
滤色片层(红色、绿色、蓝色)形成用的凹凸版16使用具有线宽100μm、间距300μm、高度10μm的条纹状凸部的金属(殷钢材质)版,黑矩阵形成用的凹凸版16使用具有线宽20μm、间距100μm、高度10μm的条纹状凸部的金属(殷钢材质)版。
印刷垫使用由常温固化型加成型硅橡胶构成的、具有橡胶硬度(JISA硬度)40、厚度600μm、一侧表面的十处平均粗糙度为0.05μm的表面层和层压于上述表面层的另一侧表面的、厚度3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支撑层)的硅酮印刷垫(总厚度950μm,由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制造)。
液晶滤色片的透明基板使用对角约76.2cm(30型)的玻璃基板。
实施例1
·反转印刷用油墨的配制
相对于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为20000的聚酯-三聚氰胺树脂100重量份,配合红色颜料50重量份、分散剂15重量份、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率D 3%)0.5重量份以及上述混合溶剂,以行星式搅拌机预备混合后,用珠磨机搅拌、分散,配制滤色片层(红色)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调整上述混合溶剂的配合量,使得反转印刷用油墨的粘度η为1~5mPa·s。
并且,除了使用蓝色颜料30重量份代替红色颜料以外,与上述同样,配制滤色片层(蓝色)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除了使用绿色颜料60重量份代替红色颜料以外,与上述同样,配制滤色片层(绿色)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除了使用黑色颜料100重量份代替红色颜料以外,与上述同样,配制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在上述共计4个反转印刷用油墨中,对于滤色片层(蓝色)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测定在23℃下的粘度η(mPa·s)、在23℃下的表面张力γ(mN/m)以及硅橡胶的体积变化率(膨润率)ΔV(%)。
反转印刷用油墨的粘度η用数字粘度计(型号“DV-II+”,由美国BROOKFIELD公司制造)进行测定,表面张力γ用Wilhelmy型表面张力计(型号“CBVP-A3”,由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进行测定。并且,在设定为23℃的滤色片层(蓝色)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中,将与印刷垫表面层相同的硅橡胶浸渍24小时,以反转印刷用油墨的溶剂将该硅橡胶膨润后,由浸渍前的硅橡胶体积V1和浸渍(膨润)后的硅橡胶体积V2根据下式计算出膨润率ΔV。
ΔV(%)=((V2-V1)/V1)×100
滤色片层(蓝色)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的粘度η(23℃)为2mPa·s,表面张力γ(23℃)为23mN/m,上述体积变化率ΔV为60%。
·液晶滤色片的制备
在透明基板21的表面印刷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形成黑矩阵22的油墨图案。
即,利用狭缝口模涂布机13,在硅酮印刷垫10表面的印刷区域,在硅酮印刷垫10的轴线方向的全部区域涂敷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11,形成厚度约10m(湿时)的油墨膜(涂敷工序,参照图1(a))。
然后,将硅酮印刷垫10上的油墨涂布面12按压在凹凸版16上,将与凸版17接触部分的油墨从硅酮印刷垫10的表面除去(除去工序,参照图1(b))。在该除去工序中,硅酮印刷垫10的转印速度(转速)为200mm/s。
接着,将残留在硅酮印刷垫10表面的反转印刷用油墨11转印于透明基板21(基板18)的表面(转印工序,参照图1(c))。在该转印工序中,硅酮印刷垫10的转印速度(转速)为200mm/s。
然后,在透明基板21中,在形成有黑矩阵22的油墨图案的一侧表面依次印刷滤色片层形成用的反转印刷油墨(3色),形成滤色片层23R、23G、23B。在这种情况下,反转印刷方法除了使用滤色片层(红色)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以及凹凸版代替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以及凹凸版之外,和上述同样地操作。
接着,将透明基板21放入烘箱中,在230℃下加热0.5小时,使黑矩阵22的油墨图案以及各色的滤色片层23的油墨图案固化。
这样,获得在透明基板21上形成有黑矩阵22和3色的滤色片层23的液晶滤色片2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各色的滤色片层23,设定成按照R、G和B的顺序使条纹图案无间隙地配置。
·印刷品质的评价
(1)针孔
在印刷滤色片层(蓝色)后,将形成的滤色片层(蓝色)23B的油墨图案的表面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确认有无针孔的产生,以下述标准进行评价。
A+:在透明基板21的印刷区域的全部区域,完全没有观察到针孔。
A:虽然在透明基板21的印刷区域的端部观察到针孔,但在透明基板21的像素区域内没有观察到针孔。
A-:虽然在透明基板21的像素区域内观察到1个或2个针孔,但属于在实际应用上没有问题的程度。
B:在透明基板21的像素区域内观察到3个以上且不足10个的针孔,因此不适合于实际应用。
C:在透明基板21的像素区域内观察到10个~数十个左右的针孔。
C-:在透明基板21的像素区域内观察到无数个(数十个左右以上)针孔。
(2)起模性
在滤色片层(蓝色)的印刷工序中,对于将与凹凸版16的凸部接触部分的油墨从硅酮印刷垫10的表面除去的除去工序(参照图1(b)),用肉眼观察并以下述标准评价表示由凹凸版16引起的油墨除去精度的“起模性”。
A+:能够以极高的精度除去硅酮印刷垫10上多余的油墨(除去工序中与凹凸版16的凸部接触部分的油墨),且能够将与凹凸版16上的图案形状(凹部的图案形状)完全相同形状的油墨图案形成于硅酮印刷垫10上。
A:能够精度良好地除去硅酮印刷垫10上多余的油墨。并且,虽然图案的形状中产生若干的错乱,但是能够将与凹凸版16上的图案形状大致相同形状的油墨图案形成于硅酮印刷垫10上。
A-:硅酮印刷垫10上多余的油墨中,少许量(不足1%)的油墨不能被除去,并且图案的形状产生一些错乱,但是属于实际应用中能够容许的程度。在硅酮印刷垫10上,能够形成与凹凸版16上的图案形状大致相同形状的油墨图案。
B:硅酮印刷垫10上多余的油墨中,产生部分(1%以上且不足5%)不能经凹凸版16除去的油墨,属于实际应用中不能容许的程度。
C:硅酮印刷垫10上多余的油墨中,产生较大量(5%以上且不足20%)的经凹凸版16不能除去的油墨。
C-:硅酮印刷垫10上多余的油墨中,显著产生(20%以上)经凹凸版16不能除去的油墨。
(3)转印率
在滤色片层(蓝色)的印刷工序中,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油墨11从硅酮印刷垫10向基板18(透明基板21)转印(参照图1(c))时油墨11的转印率,以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A+:油墨11从硅酮印刷垫10被完全转印到基板18上,且硅酮印刷垫10上的油墨图案形状保持原样在基板18上再现。
A:油墨11从硅酮印刷垫10被完全转印到基板18上,但观察到硅酮印刷垫10上的油墨图案形状有少许错乱。
A-:观察到在硅酮印刷垫10上残留有少许(不足1%)油墨11。并且,观察到硅酮印刷垫10上的油墨图案形状有一些错乱。
B:观察到在硅酮印刷垫10上残留有1%以上且不足5%比例油墨11。并且,观察到硅酮印刷垫10上的油墨图案形状有一些错乱。为此,不适合于实际应用。
C:观察到在硅酮印刷垫10上残留有5%以上且不足20%比例的油墨11。并且,硅酮印刷垫10上的油墨图案形状有错乱。
C-:观察到在硅酮印刷垫10上残留有20%以上比例的油墨11。并且,硅酮印刷垫10上的油墨图案形状有显著错乱。
(4)印刷形状
在印刷滤色片层(蓝色)之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所形成的滤色片层(蓝色)23B的油墨图案的表面,以下述基准对其印刷形状进行评价。
A+:非常良好。
A:虽然观察到少许错乱,但印刷形状良好。
A-:虽然印刷形状良好,但是观察到少许(不足1%)图案脱落或错乱。
B:虽然印刷形状良好,但是观察到1%以上且不足5%比例的图案脱落或错乱,因此不适合于实际应用。
C:观察到5%以上且不足20%比例的图案脱落或错乱。
C-:观察到20%以上比例(显著)的图案脱落或错乱。
将以上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
比较例1
作为聚酯-三聚氰胺树脂,使用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5000的来代替20000的;作为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配合改性率D为0.01%的来代替3%的;除此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分别配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滤色片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和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并且,对于配制好的油墨,和实施例1同样,进行油墨粘度η、表面张力γ以及膨润率ΔV的测定,进行液晶滤色片的制备以及印刷品质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
比较例2
作为聚酯-三聚氰胺树脂,使用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9000的来代替20000的;作为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配合改性率D为20%的来代替3%的;除此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分别配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滤色片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和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并且,对于配制好的油墨,和实施例1同样,进行油墨粘度η、表面张力γ以及膨润率ΔV的测定,进行液晶滤色片的制备以及印刷品质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
实施例2~5以及比较例3
除了聚酯-三聚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在实施例2中为10000、在实施例3中为15000、在实施例4中为30000、在实施例5中为40000、在比较例3中为42000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分别配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滤色片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和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并且,对于配制好的油墨,和实施例1同样,进行油墨粘度η、表面张力γ以及膨润率ΔV的测定,进行液晶滤色片的制备以及印刷品质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
比较例4
作为聚酯-三聚氰胺树脂,使用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60000的来代替20000的;将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配合量设为0.001重量份来代替0.5重量份;除此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配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滤色片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和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并且,对于配制好的油墨,和实施例1同样,进行油墨粘度η、表面张力γ以及膨润率ΔV的测定,进行液晶滤色片的制备以及印刷品质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
比较例5
除了没有配合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率D3%)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配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滤色片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和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并且,对于配制好的油墨,和实施例1同样,进行油墨粘度η、表面张力γ以及膨润率ΔV的测定,进行液晶滤色片的制备以及印刷品质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
比较例6
除了配合0.5重量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率D0%)来代替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率D3%)0.5重量份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配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滤色片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和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并且,对于配制好的油墨,和实施例1同样,进行油墨粘度η、表面张力γ以及膨润率ΔV的测定,进行液晶滤色片的制备以及印刷品质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
比较例7
作为聚酯-三聚氰胺树脂,使用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15000的来代替20000的;用氟类表面活性剂0.5重量份来代替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改性率D3%)0.5重量份;除此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配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滤色片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和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并且,对于配制好的油墨,和实施例1同样,进行油墨粘度η、表面张力γ以及膨润率ΔV的测定,进行液晶滤色片的制备以及印刷品质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
表1
※粘合剂树脂:聚酯-三聚氰胺树脂
粘合剂树脂 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     反转印刷用油墨     印刷品质评价结果
重均分子量 改性基团 改性率D 配合量     粘度η 表面张力γ 膨润率ΔV 针孔 起模性 转印率 印刷形状
比较例1比较例2 50009000 EE 0.0120 0.50.5     11.5 2222 5555     CC     AA CC CC
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1实施例4实施例5 1000015000200003000040000 EEEEE 33333 0.50.50.50.50.5     2222.53 2323232425 5555606060     A+A+A+A+A+     A+A+A+A+A+ A+A+A+AA A-A+A+AA-
比较例3比较例4 4200060000 EE 33 0.50.001 57 2525 6060 BC BC- CC- BC-
比较例5 20000 (没有配合) -     2 26 60     C-     B B C-
比较例6 20000 - 0 0.5     2 24 60     C-     B B B
比较例7 15000 (氟类活性剂) 0.5     2.5 19 50     C-     C C- C
表1中,“粘合剂树脂”栏的“重均分子量”表示利用GPC法测定的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栏的“改性基团”的“E”表示聚醚基,同栏的“改性率D”表示由上述式(1)求出的值(%),同栏的“配合量”表示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重量份)。“反转印刷用油墨”栏的“粘度η”的单位为“mPa·s”,“表面张力γ”的单位为“mN/m”。并且,同栏的“膨润率”表示由上述式求出的、经反转印刷用油墨膨润的硅橡胶的体积变化率(%)。
如表1所示,对于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在10000~40000范围、并且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改性率D为0.01~20%且其配合量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为0.01~5重量份的实施例1~5来说,在印刷品质的任何评价项目中,都得到良好的结果。
与此相对,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不在上述范围的比较例1~4、没有配合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比较例5、配合无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来代替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比较例6、以及配合氟类表面活性剂来代替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比较例7,印刷品质都低。
实施例6~10以及比较例8、9
除了使用环氧-三聚氰胺树脂代替聚酯-三聚氰胺树脂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分别配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滤色片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和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环氧-三聚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在比较例8中为9000,在实施例6中为10000、在实施例7中为15000、在实施例8中为20000、在实施例9中为30000、在实施例10中为40000、在比较例9中为42000。
并且,对于配制好的油墨,和实施例1同样,进行油墨粘度η、表面张力γ以及膨润率ΔV的测定,进行液晶滤色片的制备以及印刷品质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2。
表2
※粘合剂树脂:环氧-三聚氰胺树脂
粘合剂树脂 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 反转印刷用油墨   印刷品质评价结果
重均分子量 改性基团 改性率D 配合量 粘度η 表面张力γ 膨润率ΔV 针孔 起模性 转印率 印刷形状
比较例8 9000 E 3 0.5 1 22 55   B   B B B
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 1000015000200003000040000 EEEEE 33333 0.50.50.50.50.5 1.5222.53 2223232324 6060606060   AA+A+A+A-   AA+A+A+A A-AA+A+A A-AA+A+A
比较例9 42000 E 3 0.5 5 25 60 B B B B
表2中,“粘合剂树脂”栏的“重均分子量”表示利用GPC法测定的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栏的“改性基团”的“E”表示聚醚基,同栏的“改性率D”表示由上述式(1)求出的值(%),同栏的“配合量”表示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重量份)。“反转印刷用油墨”栏的“粘度η”的单位为“mPa·s”,“表面张力γ”的单位为“mN/m”。并且,同栏的“膨润率”表示由上述式求出的、经反转印刷用油墨膨润的硅橡胶的体积变化率(%)。
如表2所示,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在10000~40000范围的实施例6~10,在印刷品质的任何评价项目中,都得到良好的结果。
与此相对,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不在上述范围的比较例8和9,印刷品质都低。
实施例11~15以及比较例10,11
除了使用丙烯酸类树脂代替聚酯-三聚氰胺树脂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分别配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滤色片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和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丙烯酸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在比较例10中为9000,在实施例11中为10000、在实施例12中为15000、在实施例13中为20000、在实施例14中为30000、在实施例15中为40000、在比较例11中为42000。
并且,对于配制好的油墨,和实施例1同样,进行油墨粘度η、表面张力γ以及膨润率ΔV的测定,进行液晶滤色片的制备以及印刷品质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3。
表3
※粘合剂树脂:丙烯酸类树脂
粘合剂树脂 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 反转印刷用油墨   印刷品质评价结果
重均分子量 改性基团 改性率D 配合量 粘度η 表面张力γ 膨润率ΔV 针孔 起模性 转印率 印刷形状
比较例10 9000 E 3 0.5 1 23 50   B B B B
实施例11实施例12实施例13实施例14实施例15 1000015000200003000040000 EEEEE 33333 0.50.50.50.50.5 2222.53 2323232425 5050505555   AA+A+A+A AA+A+A+A A-AA+A+A A-AA+A+A
比较例11 42000 E 3 0.5 4 26 55   B B B B
表3中,“粘合剂树脂”栏的“重均分子量”表示利用GPC法测定的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栏的“改性基团”的“E”表示聚醚基,同栏的“改性率D”表示由上述式(1)求出的值(%),同栏的“配合量”表示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重量份)。“反转印刷用油墨”栏的“粘度η”的单位为“mPa·s”,“表面张力γ”的单位为“mN/m”。并且,同栏的“膨润率”表示由上述式求出的、经反转印刷用油墨膨润的硅橡胶的体积变化率(%)。
如表3所示,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在10000~40000范围的实施例11~15,在印刷品质的任何评价项目中,都得到良好的结果。
与此相对,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不在上述范围的比较例10和11,印刷品质都低。
比较例12
除了没有配合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率D3%)以外,和实施例3同样,配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滤色片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和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并且,和实施例1同样,进行油墨粘度η、表面张力γ以及膨润率ΔV的测定,进行液晶滤色片的制备以及印刷品质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4。
实施例16、17以及比较例13、14
除了相对于聚酯-三聚氰胺树脂100重量份,将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率D3%)的配合量设为在比较例13中为0.001重量份、在实施例16中为0.01重量份、在实施例17中为5重量份、在比较例14中为10重量份以外,和实施例1同样,配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滤色片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和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并且,和实施例1同样,进行油墨粘度η、表面张力γ以及膨润率ΔV的测定,进行液晶滤色片的制备以及印刷品质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4。
比较例15
除了配合聚二甲基硅氧烷(即,由聚醚基引起的改性率D为0%)0.5重量份来代替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率D3%)0.5重量份以外,和实施例3同样,配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滤色片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和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并且,和实施例1同样,进行油墨粘度η、表面张力γ以及膨润率ΔV的测定,进行液晶滤色片的制备以及印刷品质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4。
实施例18~21以及比较例16、17
作为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配合其改性率D在比较例16中为0.005%、在实施例18中为0.01%、在实施例19中为0.1%、在实施例20中为10%、在实施例21中为20%、在比较例17中为25%的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除此之外,和实施例3同样,分别配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滤色片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和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并且,和实施例1同样,进行油墨粘度η、表面张力γ以及膨润率ΔV的测定,进行液晶滤色片的制备以及印刷品质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4。
实施例22
除了配合聚甘油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率D3%)0.5重量份来代替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率D3%)0.5重量份以外,和实施例3同样,配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滤色片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和黑矩阵形成用的反转印刷用油墨。
并且,和实施例1同样,进行油墨粘度η、表面张力γ以及膨润率ΔV的测定,进行液晶滤色片的制备以及印刷品质的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4。
表4
※粘合剂树脂:聚酯-三聚氰胺树脂,重均分子量Mw(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15000
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 反转印刷用油墨     印刷品质评价结果
改性基团 改性率D 配合量 粘度η 表面张力γ     膨润率ΔV     针孔 起模性 转印率 印刷形状
比较例12 (没有配合) - 2.5 26     55     C B C C
比较例13 E 3 0.001 2.5 26     55     C A C C
实施例16实施例3实施例17 EEE 333 0.010.55 2.52.02.0 252321     555560     AA+A+ A+A+A+ A+A+A+ A+A+A+
比较例14 E 3 10 1.5 19     95     C A C- C
比较例15比较例16 -E -0.005 0.50.5 2.52.5 1919     5555     CC AB C-C C-C
实施例18实施例19实施例3实施例20实施例21 EEEEE 0.010.131020 0.50.50.50.50.5 2.52.52.02.52.5 2022232525     5555555555     A-AA+AA- AA+A+AA AA+A+AA- AA+A+AA-
比较例17 E 25 0.5 2.5 26     55     B B C C
实施例22 G 3 0.5 2.5 27     55     A- A A- A-
比较例7 (氟类活性剂) 0.5 2.0 18     55     C- C C- C
表4中,“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栏的“改性基团”的“E”表示聚醚基,“G”表示聚甘油基。并且,同栏的“改性率D”表示由上述式(1)求出的值(%),同栏的“配合量”表示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重量份)。“反转印刷用油墨”栏的“粘度η”的单位为“mPa·s”,“表面张力γ”的单位为“mN/m”。并且,同栏的“膨润率”表示由上述式求出的、经反转印刷用油墨膨润的硅橡胶的体积变化率(%)。
如表4所示,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GPC法,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为15000,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改性率以及配合量都在本发明范围内的实施例16~22,在印刷品质的任何评价项目中,都得到良好的结果。
与此相对,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改性率以及配合量不在上述范围的比较例13~17、没有配合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比较例12,印刷品质都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发明虽然是作为本发明示例的实施方式而提供的,但这仅仅是简单的示例,不是进行限定性的解释。由上述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制作的明显的本发明的变形例,也包括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反转印刷用油墨以及使用它的反转印刷方法,适合于以高精度印刷微细图案的用途,特别是适合于通过印刷来形成液晶滤色片的滤色片层、黑矩阵等的用途。并且,本发明的液晶滤色片以及液晶滤色片的制备方法适合于制备高画质、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屏的用途。

Claims (7)

1.一种反转印刷用油墨,其是在具备如下工序的反转印刷中所使用的油墨:
涂敷工序,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印刷区域,将油墨涂敷于硅酮印刷垫表面,使得在所述硅酮印刷垫的轴线方向的全部区域形成油墨涂布面;
除去工序,将形成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涂布面按压在具有规定图案的凹版或凸版上,由此将与所述凹版或所述凸版接触部分的油墨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除去;
转印工序,将未除去而仍残留在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转印于被印刷物;
其特征在于: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下式(1)所表示的改性率D为0.01~4%的、具有硅氧烷单元和在侧链具有改性基团的改性硅氧烷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改性聚硅氧烷以及溶剂;并且相对于所述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所述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为0.01~5重量份;
D=y/(x+y)×100…(1),
式(1)中,x表示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y表示改性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树脂是从聚酯-三聚氰胺树脂、环氧-三聚氰胺树脂以及丙烯酸类树脂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其特征在于,在侧链具有改性基团的改性硅氧烷单元的改性基团为聚醚基。
4.一种反转印刷方法,其具备如下工序:
涂敷工序,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印刷区域,将油墨涂敷于硅酮印刷垫表面,使得在所述硅酮印刷垫的轴线方向的全部区域形成油墨涂布面;
除去工序,将形成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涂布面按压在具有规定图案的凹版或凸版上,由此将与所述凹版或所述凸版接触部分的油墨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除去;
转印工序,将未除去而仍残留在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转印于被印刷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是如下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下式(1)所表示的改性率D为0.01~4%的、具有硅氧烷单元和在侧链具有改性基团的改性硅氧烷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改性聚硅氧烷以及溶剂;并且相对于所述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所述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为0.01~5重量份;
D=y/(x+y)×100…(1),
式(1)中,x表示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y表示改性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转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除去工序中硅酮印刷垫的转速为200mm/s以上。
6.一种液晶滤色片,具备透明基板以及在所述透明基板上形成的滤色片层和黑矩阵,
所述滤色片层和/或黑矩阵通过具备如下工序的反转印刷方法形成:
涂敷工序,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印刷区域,将油墨涂敷于硅酮印刷垫表面,使得在所述硅酮印刷垫的轴线方向的全部区域形成油墨涂布面;
除去工序,将形成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涂布面按压在具有规定图案的凹版或凸版上,由此将与所述凹版或所述凸版接触部分的油墨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除去;
转印工序,将未除去而仍残留在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转印于被印刷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印刷方法中所使用的油墨是如下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下式(1)所表示的改性率D为0.01~4%的、具有硅氧烷单元和在侧链具有改性基团的改性硅氧烷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改性聚硅氧烷以及溶剂;并且相对于所述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所述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为0.01~5重量份;
D=y/(x+y)×100…(1),
式(1)中,x表示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y表示改性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
7.一种液晶滤色片的制备方法,具备如下工序:
涂敷工序,在硅酮印刷垫表面的印刷区域,将油墨涂敷于硅酮印刷垫表面,使得在所述硅酮印刷垫的轴线方向的全部区域形成油墨涂布面;
除去工序,将形成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涂布面按压在具有规定图案的凹版或凸版上,由此将与所述凹版或所述凸版接触部分的油墨从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除去;
转印工序,将未除去而仍残留在所述硅酮印刷垫表面的油墨转印于被印刷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是如下的反转印刷用油墨: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下式(1)所表示的改性率D为0.01~4%的、具有硅氧烷单元和在侧链具有改性基团的改性硅氧烷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改性聚硅氧烷以及溶剂;并且相对于所述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所述改性聚硅氧烷的配合量为0.01~5重量份;
D=y/(x+y)×100…(1),
式(1)中,x表示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y表示改性硅氧烷单元的聚合度。
CN2008100027121A 2007-01-11 2008-01-09 反转印刷用油墨、反转印刷方法、液晶滤色片及其制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52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03806 2007-01-11
JP2007003806 2007-01-11
JP2007003806 2007-01-11
JP2007340253 2007-12-28
JP2007340253A JP4426618B2 (ja) 2007-01-11 2007-12-28 反転印刷用インキ、それを用いた反転印刷方法、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07-340253 2007-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5236A CN101235236A (zh) 2008-08-06
CN101235236B true CN101235236B (zh) 2010-12-29

Family

ID=39750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271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5236B (zh) 2007-01-11 2008-01-09 反转印刷用油墨、反转印刷方法、液晶滤色片及其制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426618B2 (zh)
KR (1) KR100964264B1 (zh)
CN (1) CN101235236B (zh)
TW (1) TWI3741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59350A (ja) * 2009-01-08 2010-07-2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インキ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凹版オフセット印刷法
JP2010264599A (ja) * 2009-05-12 2010-11-25 Dic Corp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2011016961A (ja) * 2009-07-10 2011-01-2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インキ組成物
KR101641355B1 (ko) * 2009-08-11 2016-07-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패턴의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JP2011057820A (ja) * 2009-09-09 2011-03-24 Dic Corp 微細パターン形成用インキ組成物
CN102385083B (zh) * 2010-09-03 2014-09-03 株式会社Lg化学 毯及其制造方法、和滤色器衬底及其制造装置和方法
KR101407926B1 (ko) * 2010-10-13 2014-06-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블랙매트릭스, 그 형성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컬러필터
CN103347965B (zh) * 2011-02-08 2016-01-13 Lg化学株式会社 印刷用墨水组合物及使用该墨水组合物的印刷方法
CN102093782B (zh) * 2011-03-30 2013-01-23 北京神彩优维喷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紫外光固化数码喷绘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0971A (zh) * 2012-08-07 2015-04-15 株式会社Lg化学 印刷品及这种印刷品的制造方法
JP6870949B2 (ja) * 2016-10-03 2021-05-12 Dicグラフィックス株式会社 金属印刷インキ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0514A (zh) * 2005-01-26 2006-08-02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单色印刷机及其运转方法、液晶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88055A (ja) * 1996-09-18 1998-04-0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オフセット印刷用インキ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3833766B2 (ja) * 1997-02-21 2006-10-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用インキ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
JP4195635B2 (ja) 2002-06-12 2008-12-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オフセット印刷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印刷インキ
JP4828791B2 (ja) * 2003-10-24 2011-11-30 光村印刷株式会社 精密パターニング用インキ組成物
JP4549651B2 (ja) * 2003-10-24 2010-09-22 光村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作製用インキ組成物
KR100627815B1 (ko) 2004-12-08 2006-09-25 대한잉크 주식회사 오프셋 인쇄용 잉크 조성물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0514A (zh) * 2005-01-26 2006-08-02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单色印刷机及其运转方法、液晶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126608A 2005.05.19
JP特开平10-88055A 1998.04.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5236A (zh) 2008-08-06
JP2008189909A (ja) 2008-08-21
KR100964264B1 (ko) 2010-06-16
KR20080066582A (ko) 2008-07-16
TW200902642A (en) 2009-01-16
TWI374169B (en) 2012-10-11
JP4426618B2 (ja) 201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5236B (zh) 反转印刷用油墨、反转印刷方法、液晶滤色片及其制法
CN101533116B (zh) 滤色片的制造方法和滤色片用油墨
RU2664054C1 (ru) Красоч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высокоскоростной трафаретной печати, печатный материал, изготовленный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высокоскоростной трафаретной печати указанной красочной композицией,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указанного печат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US9745484B2 (en) White ink composition for ink-based digital printing
CN1970657B (zh) 印刷用油墨及使用有该油墨的涂膜的制造方法
TW201007225A (en) A method of making color filter, the base of color filter and the color filter
CN103333544A (zh) 一种紫外固化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安全制品
CN103309156A (zh) 滤色器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接收层及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CN102666749B (zh) 凸版反转印刷用油墨组合物、印刷物和彩色滤光片
CN102621812A (zh) 激光雕刻用树脂组合物、激光雕刻用凸版印刷版原版、凸版印刷版及其制版方法
JP5236690B2 (ja) インキ、反転印刷法、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51702B2 (ja) インキ
JP5188043B2 (ja) 反転印刷用インキ、それを用いた反転印刷方法、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08050398A (ja) 印刷インキ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
CN102471625B (zh) 油墨、反转印刷法、液晶滤色片及液晶滤色片的制造方法
JP2690855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インキ組成物
CN103308965A (zh) 彩色显示装置用滤色器
JP2010264599A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2011252063A (ja) インキ
JP3802085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のインキ組成物
CN101613544B (zh) 彩色滤光片用喷墨墨水
JP5636661B2 (ja) 黒色インキ組成物
WO2011055683A1 (ja) インキ、反転印刷法、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11252072A (ja) インキ
KR101260806B1 (ko) 컬러필터용 잉크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컬러필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501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