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4599A - 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4599A
CN101234599A CNA2008100693527A CN200810069352A CN101234599A CN 101234599 A CN101234599 A CN 101234599A CN A2008100693527 A CNA2008100693527 A CN A2008100693527A CN 200810069352 A CN200810069352 A CN 200810069352A CN 101234599 A CN101234599 A CN 101234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ynchro
gear box
wheel driv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693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兴海
彭自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 INNOVATION TECH Co Ltd
Chongqing Yu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AN INNOVATIO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 INNOVATIO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 INNOVATIO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0693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345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34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4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变速箱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位于分动箱内,分动箱输出轴的后部通过轴承安装小齿轮,分动箱输出轴的前端从分动箱前盖的前部伸出,并与前减速器的尾部连接,在前减速器前部的左、右两侧布置前桥半轴;所述分动箱内小齿轮前部的环形凸台上套装有同步器接合齿,该同步器接合齿上活套同步环,同步环前侧的分动箱输出轴上安装同步器固定齿,在同步器固定齿上套装同步器接合齿套,一拨叉机构的滚柱卡入同步器接合齿套外表面的环形槽内。本发明能够使微型汽车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并且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之间切换方便、操纵简单,大大增强了微型汽车的爬坡能力,有效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

Description

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汽车,尤其涉及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微型汽车一般采用的是后轮驱动方式,即发动机的动力先传递到变速箱,再由变速箱的输出轴通过后传动轴传递给后减速器及后桥半轴,以驱动后轮转动,整车向前或向后行驶。只有两个后轮驱动的微型汽车,在通过附着力系数较低的路面时,不能提供足够大的地面驱动力;特别是通过泥泞或翻浆段时,驱动轮容易陷入泥塘或打滑而无法驱动,从而影响了汽车的通过性,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使微型汽车根据需要选用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以提高微型汽车的通过性和爬坡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其中变速箱的输出轴通过后传动轴与后减速器连接,其关键在于:在所述变速箱输出轴上套装主动齿轮,该主动齿轮位于分动箱内,所述分动箱安装在变速箱的尾部,由前、后盖对接而成,在分动箱前、后盖之间还支承有大齿轮和分动箱输出轴,其中分动箱输出轴的后部通过轴承安装小齿轮,分动箱输出轴的前端从分动箱前盖的前部伸出,并通过前传动轴总成与前减速器尾部的输入端连接,在前减速器前部的左、右两侧布置前桥半轴,各前桥半轴的内端与前减速器相应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动箱内的大齿轮位于主动齿轮和小齿轮的中间,该大齿轮最大,并分别与主动齿轮和小齿轮啮合;在小齿轮前部的环形凸台上套装有同步器接合齿,该同步器接合齿前端的空心锥台上活套同步环,并且同步环前侧的分动箱输出轴上安装有同步器固定齿,所述同步器固定齿、同步环和同步器接合齿三者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形状及大小相同的外花键,并在同步器固定齿上套装同步器接合齿套,该同步器接合齿套的外表面开有环形槽,一拨叉机构的滚柱卡入该环形槽内,拨叉机构的拨叉轴向上穿出分动箱前盖外。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传统微型汽车变速箱的尾部截断,分动箱前盖上具有一个与变速箱截断面形状大小相适应的接合面,该接合面与变速箱截断面对接固定,使变速箱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容置于分动箱前、后盖对接所形成的箱体内。变速箱输出轴通过后传动轴仍然与后减速器连接,分动箱输出轴通过前传动轴总成与前减速器连接,而拨叉机构通过软轴与设置在驾驶室内的分动箱操纵手柄连接,在分动箱操纵手柄的控制下,拨叉机构可带动同步器接合齿套在同步器固定齿、同步环以及同步器接合齿上滑移,使同步器固定齿和同步器接合齿之间分离或接合,这样在分动箱的作用下,微型汽车即可根据路况选择只有后轮参与的驱动形式或前后轮同时参与的驱动形式。
本发明中,当变速箱输出轴在发动机动力的驱动下旋转时,主动齿轮随变速箱输出轴一起转动,变速箱输出轴通过后传动轴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后减速器和后桥半轴,驱动后轮转动;而主动齿轮通过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旋转,当小齿轮环形凸台上的同步器接合齿与同步器固定齿处于分离状态时,同步器接合齿空转,分动箱输出轴不发生转动,此时微型汽车采用两个后轮驱动,适宜于在路面状况较好的道路上行驶,以降低轮胎及传动系零件的磨损;当小齿轮环形凸台上的同步器接合齿与同步器固定齿处于接合状态时,同步器接合齿通过同步器接合齿套带动同步器固定齿旋转,同步器固定齿再带动分动箱输出轴转动,使分动箱输出轴通过前传动轴总成将发动机的一部分动力传递给前减速器及前桥半轴,以驱动前轮转动,此时微型车的前、后轮均有驱动力,这样大大增强了微型汽车的爬坡能力,有效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
为了简化结构、便于安装,上述拨叉机构由滚柱、拨叉、拨叉轴、拨叉轴输出板和接头组成,其中拨叉位于分动箱前盖内,在拨叉叉部的两端头对称安装有滚柱,拨叉的柄部与拨叉轴的下端固定连接,该拨叉轴的上端向上穿出分动箱前盖外,并与拨叉轴输出板的一头固定,在拨叉轴输出板的另一头安装接头。接头通过软轴与驾驶室内的分动箱操纵手柄连接,分动箱操纵手柄通过软轴拉动接头,使拨叉轴发生转动,拨叉轴通过拨叉上的滚柱带动同步器接合齿套作轴向移动,使同步器固定齿和同步器接合齿之间分离或接合,这样操纵简单,控制方便。
在上述分动箱前盖的底端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中穿设弹簧和定位销,且通孔的外端由螺纹盖密封;所述定位销的一端伸入拨叉叉部端面上设置的凹槽内,定位销的另一端与弹簧的一头抵接,弹簧的另一头由螺纹盖限位。弹簧处于常压缩状态,在弹簧的作用下,定位销顶住拨叉,防止其晃动,从而保证了拨叉拨动同步器接合齿套运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为了使结构紧凑,并便于装配,上述同步器接合齿与小齿轮的环形凸台之间通过花键连接,同步器接合齿分成前、后两段,在同步器接合齿后段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外花键,同步器接合齿的前段为空心锥台,该空心锥台的锥度与同步环中心孔的锥度相适应。
为了提高传动的可靠性、并保证主动齿轮和小齿轮之间转动的一致性,上述主动齿轮、大齿轮和小齿轮三者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主动齿轮和小齿轮大小相等,旋向相同。
上述前传动轴总成由第一前传动轴和第二前传动轴组成,其中第一前传动轴分成两段,该第一前传动轴前段的前端通过第一万向节与前减速器的输入法兰盘连接,第一前传动轴前段的后端通过第二万向节与第一前传动轴的后段连接,所述第一前传动轴前、后段的轴线形成11°~13°的夹角a,第一前传动轴的后段套装在第二前传动轴的前端,两者花键连接,第二前传动轴的后端与分动箱输出轴花键连接。前传动轴总成采用两根轴对接相连、并且第一前传动轴的前、后段之间互为一定夹角的结构,能有效避免与底盘上的发动机、变速箱发生干涉,这样无须大规模地更改发动机及变速箱的结构即能安装,不仅简单适用,而且改装成本低。第一前传动轴的前、后段之间形成11°~13°的夹角a,能保证传动的稳定性,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力传递的效果,造成转速不匀。
上述前减速器由前桥壳体、前桥壳盖、差速器壳体、小锥齿轮、大锥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和输入法兰盘构成,其中前桥壳体的前后端敞口,在前桥壳体的前端扣装前桥壳盖,两者通过螺栓固定,形成前减速器箱体,所述前桥壳体内腔的前、后部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差速器壳体和小锥齿轮,其中差速器壳体上套装大锥齿轮,该大锥齿轮与小锥齿轮相啮合,小锥齿轮轴的尾端从前桥壳体的后端面伸出,且小锥齿轮轴的后端套装有输入法兰盘;所述两根前桥半轴的内端反向穿过前桥壳体并伸入到差速器壳体内,在两前桥半轴内端的端部各安装一个半轴齿轮,两半轴齿轮均与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两个行星齿轮相啮合,所述两行星齿轮安装在同一轴上,该轴的两端伸入差速器壳体上对应的安装孔中。
微型汽车采用四轮驱动在直线上行驶时,两前桥半轴上半轴齿轮的转速一致,两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相对静止;当车辆转弯时,行星齿轮开始旋转,两个半轴齿轮的旋转产生差速,并保证两半轴齿轮转速之和等于大锥齿轮转速的两倍,从而增强了微型汽车四轮驱动时转弯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为了保证小锥齿轮有足够的支承刚度,上述小锥齿轮为轴与齿轮制成一体的整体式结构,该小锥齿轮的轴通过两个锥轴承支承在前桥壳体上。
上述输入法兰盘由垫片轴向限位,并通过螺母锁紧在小锥齿轮的轴上,法兰盘的前部具有环形凸台,该环形凸台伸入前桥壳体中,且环形凸台与前桥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油封。以上结构既能保证结构紧凑,防止润滑油外泄,又能方便与前传动轴总成连接,以更好地承接前传动轴总成传递过来的动力。
上述前桥半轴为双球笼万向节式半轴结构,以进一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和整车通过性。
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构思巧妙、设计合理、实施容易等特点,它能够使微型汽车在路况较好的道路上行驶时采用两轮驱动,以降低轮胎及传动系零件的磨损;微型汽车通过附着力系数较低的路面、特别是通过泥泞或翻浆路段时,可以采用四轮驱动,这样微型汽车有足够大的地面驱动力,能有效防止轮胎陷入泥塘或打滑,大大增强了微型汽车的爬坡能力,有效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微型汽车在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之间切换方便、操纵简单,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分动箱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分动箱装配在一起后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发明中拨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中前传动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7为发明中前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变速箱2安装在发动机1的后端,变速箱2的输入轴与发动机1的输出轴连接。分动箱位于变速箱2的尾部,由分动箱前盖7和分动箱后盖8对接而成,两者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分动箱前盖7一侧的前部一体形成有空心锥台,分动箱前盖7另一侧的前端面与变速箱2尾部端面的形状大小相适应,以便于通过螺栓将分动箱固定在变速箱2上。变速箱2的输出轴3穿过分动箱,并从分动箱后盖8后部一体形成的空心锥台中伸出,变速箱输出轴3后部的伸出端通过万向节及后传动轴4与后减速器5的输入端连接,后减速器5的两输出端分别与两根后桥半轴44连接。发动机1、变速箱2和后减速器5均为现有技术,各自的内部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从图2和图3中可知,在变速箱输出轴3上套装有主动齿轮6,该主动齿轮6位于分动箱内,并能随变速箱输出轴3一起转动。在分动箱内还装有大齿轮9和分动箱输出轴10,其中分动箱输出轴10的尾部通过轴承45支承在分动箱后盖8上,在分动箱输出轴10的后部通过轴承11安装小齿轮12,分动箱输出轴10的中部通过轴承46支承在分动箱前盖7上,且轴承46位于分动箱前盖7的空心锥台内,分动箱输出轴10的前端伸出分动箱前盖7的空心锥台,并与前传动轴总成连接。所述大齿轮9为轴与齿轮制成一体的整体式结构,该大齿轮9的轴通过两个轴承47分别支承在分动箱前、后盖7、8中部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大齿轮9位于主动齿轮6和小齿轮12的中间,大齿轮9、主动齿轮6和小齿轮12三者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其中大齿轮9最大,并与主动齿轮6和小齿轮12一一啮合,且主动齿轮6和小齿轮12大小相等,旋向相同。
从图2、图3中还可知,在小齿轮12的前部一体形成有环形凸台12a,该环形凸台12a上套装同步器接合齿15,同步器接合齿15与环形凸台12a之间通过花键连接,由挡圈限位。所述同步器接合齿15分成前、后两段,在同步器接合齿15后段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外花键,同步器接合齿15的前段为空心锥台,该空心锥台上活套同步环16,同步环16的内孔为锥形孔,锥形孔内壁的锥度与同步器接合齿15上空心锥台的锥度相适应,同步环16的外轮廓为前小后大的台阶形,在同步环16后端最大直径段的外圆周上也设置有外花键。所述同步环16前侧的分动箱输出轴10上安装有同步器固定齿17,该同步器固定齿17与分动箱输出轴10之间通过花键连接,并由轴承46和挡圈限位。在同步器固定齿17的外圆周上同样设置有外花键,并且同步器固定齿17、同步环16和同步器接合齿15三者的外花键形状及大小相同。在所述同步器固定齿17上套装同步器接合齿套18,该同步器接合齿套18通过滑键与同步器固定齿17连接,同步器接合齿套18中心孔的孔壁设置有内花键,并且在同步器接合齿套18的外表面开有与拨叉机构连接的环形槽。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拨叉机构由滚柱19、拨叉20、拨叉轴21、拨叉轴输出板22和接头23组成,其中其中拨叉20、同步器固定齿17和同步器接合齿套18均位于分动箱前盖7的空心锥台内,在拨叉20叉部的两端头对称安装有两个滚柱19,滚柱19卡入同步器接合齿套18外表面的环形槽内。拨叉20的柄部套装在拨叉轴21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拨叉轴21的底端伸入分动箱前盖7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拨叉轴21的上端向上穿出分动箱前盖7外,并与拨叉轴输出板22的一头固定,拨叉轴输出板22与拨叉轴21相垂直,在拨叉轴输出板22的另一头安装接头23,接头23可通过软轴(图中未画出)与驾驶室内的分动箱操纵手柄连接。分动箱操纵手柄可通过软轴拉动接头23,使拨叉轴21发生转动,拨叉轴21通过拨叉20上的滚柱19带动同步器接合齿套18作轴向移动,使同步器固定齿17和同步器接合齿15之间分离,或者通过同步器接合齿套18接合在一起,这样操纵简单,控制方便。
从图4中可知,在分动箱前盖7的底端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中穿设弹簧24和定位销25,且通孔的外端由螺纹盖26密封;所述定位销25的一端伸入拨叉20叉部端面上设置的凹槽内,定位销25的另一端与弹簧24的一头抵接,弹簧24的另一头由螺纹盖26限位。弹簧24处于常压缩状态,在弹簧24的作用下,定位销25顶住拨叉20,防止其晃动,从而保证了拨叉20拨动同步器接合齿套18运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前传动轴总成由第一前传动轴27和第二前传动轴28组成,其中第一前传动轴27分成前、后两段,该第一前传动轴27前段的前端通过第一万向节29与前减速器13尾部的输入法兰盘38连接,第一前传动轴27前段的后端通过第二万向节30与第一前传动轴27的后段连接,第一前传动轴27的后段为水平布置的花键套结构,第一前传动轴27前、后段的轴线形成11°~13°的夹角a。所述第一前传动轴27的后段套装在第二前传动轴28的前端,两者花键连接,由螺母锁紧。第二前传动轴28的前部由固定于发动机左悬架48上的支架49支撑,第二前传动轴28的后端与分动箱输出轴10花键连接。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前减速器13由前桥壳体31、前桥壳盖32、差速器壳体33、小锥齿轮34、大锥齿轮35、半轴齿轮36、行星齿轮37和输入法兰盘38等部件构成,其中前桥壳体31的内腔分成前大后小的两段,前桥壳体31的前后端均敞口,在前桥壳体31的前端扣装前桥壳盖32,两者通过螺栓固定,形成前减速器箱体。所述小锥齿轮34为轴与齿轮制成一体的整体式结构,小锥齿轮34的轴通过两个锥轴承40、40′支承在前桥壳体31内腔的后段中,小锥齿轮34的齿轮部分在轴的前端,并位于前桥壳体31内腔的前段中,小锥齿轮34轴的后部依次套装法兰盘38、垫片41和螺母42,其中法兰盘38与小锥齿轮34的轴花键连接,该法兰盘38后端的盘体部分位于前桥壳体31外,法兰盘38的前部具有一环形凸台,该环形凸台伸入前桥壳体31中,并与锥轴承40′的后端面抵接,锥轴承40′的前端面与锥轴承40的后端面之间由轴承分隔套50相互限位,而锥轴承40的前端面由小锥齿轮34的齿轮部分限位。在法兰盘38前部的环形凸台上设有油封43和法兰盘盖板51,其中油封43位于前桥壳体31尾端的敞口处,起密封作用;法兰盘盖板51罩在前桥壳体31尾部敞口的外面,起防护作用。所述垫片41位于法兰盘38外端面中央开设的台阶孔中,并对法兰盘38轴向限位,由螺母42锁紧。
从图7、图8中进一步可知,差速器壳体33位于前桥壳体31内腔的前段,该差速器壳体33的左、右两端通过锥齿轮52分别支承在前桥壳体31上,锥齿轮52的外圈通过压板53固定,且锥齿轮52的外侧装有油封。在差速器壳体33上套装大锥齿轮35,该大锥齿轮35与差速器壳体33上的连接盘相贴靠,两者之间通过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多颗螺栓固定,且大锥齿轮35与小锥齿轮34相啮合。在所述前桥壳体31前部的左、右两侧布置前桥半轴14,两根前桥半轴14均为双球笼万向节式半轴结构。左边前桥半轴14的内端穿过前桥壳体31上的过孔并伸入到差速器壳体33的内腔中,右边前桥半轴14的内端穿过前桥壳体31上的过孔也伸入到差速器壳体33的内腔中。两前桥半轴14与差速器壳体3之间间隙配合,在两前桥半轴14内端的端部各套装一个半轴齿轮36,半轴齿轮36与对应的半轴采用花键连接。两个行星齿轮37并排安装在同一轴39上,轴39的两端伸入差速器壳体33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两个行星齿轮37位于两半轴齿轮36之间,各行星齿轮37均与两半轴齿轮36相啮合。
本发明是这样工作的:
当变速箱输出轴3在发动机1动力的驱动下旋转时,变速箱输出轴3通过后传动轴4将发动机1的动力传递给后减速器5及后桥半轴44,驱动后轮转动;同时,变速箱输出轴3上的主动齿轮6随变速箱输出轴3一起转动,主动齿轮6通过大齿轮9带动小齿轮12旋转,当小齿轮12环形凸台12a上的同步器接合齿15与同步器固定齿17处于分离状态时,同步器接合齿15空转,分动箱输出轴10不发生转动,此时微型汽车采用两个后轮驱动,适宜于在路面状况较好的道路上行驶。
当控制分动箱操纵手柄,使之通过软轴拉动接头23时,拨叉轴21在软轴的作用下绕其轴线旋转,拨叉轴21通过拨叉20上的滚柱19带动同步器接合齿套18向同步器接合齿15的方向滑移,同步器接合齿套18推动同步环16,使同步环16与同步器接合齿15之间产生摩擦,并在摩擦力的带动下同步环16也开始转动,在同步环16的转速与同步器接合齿15的转速达到一致时,同步器接合齿套18的后端滑到同步器接合齿15上,这样同步器接合齿套18同时与同步器接合齿15和同步器固定齿17花键连接,同步器接合齿15通过同步器接合齿套18带动同步器固定齿17旋转,同步器固定齿17再通过滑键带动分动箱输出轴10转动,使分动箱输出轴10通过前传动轴总成将发动机1的一部分动力传递给前减速器13的法兰盘38,法兰盘38通过小锥齿轮34带动大锥齿轮35旋转,差速器壳体33及行星齿轮37随大锥齿轮35一起转动。此时,动力经行星齿轮37,半轴齿轮36,前桥半轴14,输出到左、右前轮,这样前轮也有了驱动力。微型汽车采用两个后轮及两个前轮共同驱动,牵引力足够大,从而大大增强了微型汽车的爬坡能力,有效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

Claims (10)

1、一种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1)和变速箱(2),其中变速箱(2)的输出轴(3)通过后传动轴(4)与后减速器(5)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速箱输出轴(3)上套装主动齿轮(6),该主动齿轮(6)位于分动箱内,所述分动箱安装在变速箱(2)的尾部,由前、后盖(7、8)对接而成,在分动箱前、后盖(7、8)之间还支承有大齿轮(9)和分动箱输出轴(10),其中分动箱输出轴(10)的后部通过轴承(11)安装小齿轮(12),分动箱输出轴(10)的前端从分动箱前盖(7)的前部伸出,并通过前传动轴总成与前减速器(13)尾部的输入端连接,在前减速器(13)前部的左、右两侧布置前桥半轴(14),各前桥半轴(14)的内端与前减速器(13)相应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动箱内的大齿轮(9)位于主动齿轮(6)和小齿轮(12)的中间,该大齿轮(9)最大,并分别与主动齿轮(6)和小齿轮(12)啮合;在小齿轮(12)前部的环形凸台(12a)上套装有同步器接合齿(15),该同步器接合齿(15)前端的空心锥台上活套同步环(16),并且同步环(16)前侧的分动箱输出轴(10)上安装有同步器固定齿(17),所述同步器固定齿(17)、同步环(16)和同步器接合齿(15)三者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形状及大小相同的外花键,并在同步器固定齿(17)上套装同步器接合齿套(18),该同步器接合齿套(18)的外表面开有环形槽,一拨叉机构的滚柱(19)卡入该环形槽内,拨叉机构的拨叉轴(21)向上穿出分动箱前盖(7)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机构由滚柱(19)、拨叉(20)、拨叉轴(21)、拨叉轴输出板(22)和接头(23)组成,其中拨叉(20)位于分动箱前盖(7)内,在拨叉(20)叉部的两端头对称安装有滚柱(19),拨叉(20)的柄部与拨叉轴(21)的下端固定连接,该拨叉轴(21)的上端向上穿出分动箱前盖(7)外,并与拨叉轴输出板(22)的一头固定,在拨叉轴输出板(22)的另一头安装接头(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动箱前盖(7)的底端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中穿设弹簧(24)和定位销(25),且通孔的外端由螺纹盖(26)密封;所述定位销(25)的一端伸入拨叉(20)叉部端面上设置的凹槽内,定位销(25)的另一端与弹簧(24)的一头抵接,弹簧(24)的另一头由螺纹盖(26)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器接合齿(15)与小齿轮(12)的环形凸台(12a)之间通过花键连接,同步器接合齿(15)分成前、后两段,在同步器接合齿(15)后段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外花键,同步器接合齿(15)的前段为空心锥台,该空心锥台的锥度与同步环(16)中心孔的锥度相适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6)、大齿轮(9)和小齿轮(12)三者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主动齿轮(6)和小齿轮(12)大小相等,旋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传动轴总成由第一前传动轴(27)和第二前传动轴(28)组成,其中第一前传动轴(27)分成两段,该第一前传动轴(27)前段的前端通过第一万向节(29)与前减速器(13)的输入法兰盘(38)连接,第一前传动轴(27)前段的后端通过第二万向节(30)与第一前传动轴(27)的后段连接,所述第一前传动轴(27)前、后段的轴线形成11°~13°的夹角a,第一前传动轴(27)的后段套装在第二前传动轴(28)的前端,两者花键连接,第二前传动轴(28)的后端与分动箱输出轴(10)花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速器(13)由前桥壳体(31)、前桥壳盖(32)、差速器壳体(33)、小锥齿轮(34)、大锥齿轮(35)、半轴齿轮(36)、行星齿轮(37)和输入法兰盘(38)构成,其中前桥壳体(31)的前后端敞口,在前桥壳体(31)的前端扣装前桥壳盖(32),两者通过螺栓固定,形成前减速器箱体,所述前桥壳体(31)内腔的前、后部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差速器壳体(33)和小锥齿轮(34),其中差速器壳体(33)上套装大锥齿轮(35),该大锥齿轮(35)与小锥齿轮(34)相啮合,小锥齿轮(34)轴的尾端从前桥壳体(31)的后端面伸出,且小锥齿轮(34)轴的后端套装有输入法兰盘(38);所述两根前桥半轴(14)的内端反向穿过前桥壳体(31)并伸入到差速器壳体(33)内,在两前桥半轴(14)内端的端部各安装一个半轴齿轮(36),两半轴齿轮(36)均与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两个行星齿轮(37)相啮合,所述两行星齿轮(37)安装在同一轴(39)上,该轴(39)的两端伸入差速器壳体(33)上对应的安装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锥齿轮(34)为轴与齿轮制成一体的整体式结构,该小锥齿轮(34)的轴通过两个锥轴承(40、40′)支承在前桥壳体(3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法兰盘(38)由垫片(41)轴向限位,并通过螺母(42)锁紧在小锥齿轮(34)的轴上,法兰盘(38)的前部具有环形凸台,该环形凸台伸入前桥壳体(31)中,且环形凸台与前桥壳体(31)的内壁之间设有油封(43)。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半轴(14)为双球笼万向节式半轴结构。
CNA2008100693527A 2008-02-03 2008-02-03 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 Pending CN1012345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693527A CN101234599A (zh) 2008-02-03 2008-02-03 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693527A CN101234599A (zh) 2008-02-03 2008-02-03 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4599A true CN101234599A (zh) 2008-08-06

Family

ID=39918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693527A Pending CN101234599A (zh) 2008-02-03 2008-02-03 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34599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4285A (zh) * 2014-08-12 2014-12-17 韶能集团韶关宏大齿轮有限公司 直接与分动箱连接的加强型六挡变速箱
CN109080457A (zh) * 2018-08-11 2018-12-25 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取力器总成
CN110608268A (zh) * 2019-09-04 2019-12-24 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传动装置
CN112109540A (zh) * 2020-09-15 2020-12-2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传输总成
WO2021070166A1 (en) * 2019-10-12 2021-04-15 Mahindra Defence Systems Limited A tail shaft housing for integrating transmission and transfer case of a vehicle powertrain
CN116373597A (zh) * 2023-05-26 2023-07-04 西安航空学院 一种汽车辅助驱动装置的布置结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4285A (zh) * 2014-08-12 2014-12-17 韶能集团韶关宏大齿轮有限公司 直接与分动箱连接的加强型六挡变速箱
CN109080457A (zh) * 2018-08-11 2018-12-25 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取力器总成
CN110608268A (zh) * 2019-09-04 2019-12-24 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传动装置
WO2021070166A1 (en) * 2019-10-12 2021-04-15 Mahindra Defence Systems Limited A tail shaft housing for integrating transmission and transfer case of a vehicle powertrain
CN112109540A (zh) * 2020-09-15 2020-12-2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传输总成
CN116373597A (zh) * 2023-05-26 2023-07-04 西安航空学院 一种汽车辅助驱动装置的布置结构
CN116373597B (zh) * 2023-05-26 2023-08-18 西安航空学院 一种汽车辅助驱动装置的布置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2523C (zh) 一种微型汽车前减速器总成
CN101234599A (zh) 微型汽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动力装置
JPS629060B2 (zh)
CN201165197Y (zh) 微型汽车驱动系统
CN100520110C (zh) 一种微型汽车分动箱
US4415058A (en) Four-wheel drive system for a wheeled vehicle
CN201155549Y (zh) 微型汽车前减速器总成
CN105605203A (zh) 一种四驱传动齿轮箱
CN201129409Y (zh) 微型汽车分动箱
CN210553944U (zh) 一种限位机构、转向节减震结构及拖拉机前驱动桥
CN101191555A (zh) 一种分动箱拨叉机构
CN105584359A (zh) 挖掘机转向驱动桥
CN102943860B (zh) 一种滑动齿轮式差速器
CN201784460U (zh) 防滑传动器
CN114932802A (zh) 一种用于后置转向梯形的小型全地形车全时四驱传动系统
CN201158307Y (zh) 沙滩车动力装置
CN201033538Y (zh) 一种用于微型车的四轮驱动底盘
CN201121702Y (zh) 微型汽车分动箱拨叉机构
JP3085161B2 (ja) 四輪駆動車の動力伝達装置
CN215435997U (zh) 车辆的驱动桥总成以及车辆
CN219198041U (zh) 一种轮式装甲车辆中央差速器
CN101497311A (zh) 沙滩车两轮与四轮驱动装置
CN201129378Y (zh) 扭簧式汽车减阻节能器
CN212225899U (zh) 一种全时四驱分动器结构
CN201169211Y (zh) 四轮摩托车的后桥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