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2579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2579B
CN101232579B CN2008100037477A CN200810003747A CN101232579B CN 101232579 B CN101232579 B CN 101232579B CN 2008100037477 A CN2008100037477 A CN 2008100037477A CN 200810003747 A CN200810003747 A CN 200810003747A CN 101232579 B CN101232579 B CN 1012325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play floater
baffle
displa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37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2579A (zh
Inventor
才木淳
山下修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2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2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2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25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 G02F2201/503Arrangements improving the resistance to sho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是具备显示面板(22)的电子设备,并具备保护板,该保护板与显示面板(22)显示面的相反面对置,并相对于显示面板(22)显示面的相反面大致平行。由此,当从外部对显示面板(22)施加按压力时,能够抑制显示面板22的变形,并能够提高显示面板(22)对外压的强度。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有液晶面板等显示元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数字静像摄像机等的摄像装置中,搭载有能够确认摄影图像的液晶监视器等的显示元件。
图16是以往的摄像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6所示,以往的摄像装置由主体单元100和背面单元200构成。在主体单元100上,具备透镜及摄像元件等单元化的摄像部101、和安装有信号处理微型计算机等的印制基板102。此外,在摄像部101的背面侧配设有钣金101a、柔性印制基板101b、螺钉101c、以及印制基板102。在印制基板102的内侧,配设有由电池安装部及电源电路等构成的电路单元(未图示)。
另一方面,背面单元200以覆盖摄像部101及印制基板102的方式固定在主体单元100上。此外,背面单元200具备由树脂制的透明板覆盖的开口部201。此外,在背面单元200的内面(与摄像部101等对置的面)上具备能够显示图像的液晶监视器202,液晶监视器202的显示面配设为可经由开口部201从外部目视到。
因而,在将背面单元200安装到主体单元100上时,液晶监视器202的显示面的背面以与摄像部101及印制基板102对置的方式配置。上述那样的液晶监视器的配置结构公开在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8101号公报)中。
但是,在图16所示的结构中,在摄像部101的背面,由于配设有摄像元件的板金101a、将摄像部101与印制基板102电气地连接的柔性印制基板101b、用于将板金101a固定在透镜框架上的螺钉101c等,所以有多个起伏。另一方面,液晶监视器202的背面(与主体单元100对置的面)为大致平面。因而,在液晶监视器202的背面与透镜框架的表面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和较小的间隙。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对液晶监视器202的显示面(背面单元200的外表面)从外部施加有推压力时,会致使液晶监视器202变形。特别是,有如下问题,当推压力施加在液晶监视器202的背面与透镜框架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较大的部分上时,液晶监视器202会较大地变形,可能会导致液晶监视器202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显示元件对外压的强度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是具备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并且具备保护板,该保护板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对置,并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大致平行。
本发明为,在从外部对显示元件施加有推压力时,能够抑制显示元件的变形,并能够提高对外压的强度。
此外,通过保护板构成为不覆盖显示面板的背面的整个面、而覆盖一部分,并在没有被保护板覆盖的范围内另外设置支承部的结构,能够减小保护板的大小,并能够将与保护板并列设置的电路基板的尺寸确保得较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摄像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摄像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摄像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显示单元的俯视图。
图5B是显示单元的剖视图。
图6是保持框的立体图。
图7A是保持框的上表面侧的要部立体图。
图7B是保持框的要部剖视图。
图7C是保持框的底面侧的要部立体图。
图8是表示由保持框所保持的显示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A是表示背面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正视图。
图9B是图9A的X-X部的剖视图。
图9C是从图9A的箭头B方向观察的俯视图。
图9D是从图9A的箭头C方向观察的俯视图。
图10A是表示前面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B是表示前面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C是表示前面单元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0D是表示前面单元的螺孔周边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用来说明将保持框安装到背面单元上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2是用来说明将保持框安装到背面单元上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3是用来说明将保持框安装到背面单元上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4是安装有保持框及显示单元的背面单元的立体图。
图15是用来说明将背面单元安装到前面单元上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6是用来说明将以往的摄像装置的背面单元安装在前面单元上的动作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一例,举出数字静像摄像机等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
[1.摄像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摄像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摄像装置的后视图,表示在摄像装置中搭载有显示部的面(以下记作背面)。图3是摄像装置的俯视图,表示在摄像装置中配设有释放按钮等的面(以下记作上表面)。
如图1~图3所示,摄像装置1具备摄像部2、释放开关3、变焦开关4、电源开关5、闪光灯6、显示部7、光标键8、按钮9、按钮10、以及模式拨盘11。摄像部2及闪光灯6配置在摄像装置的前面上。此外,释放开关3、变焦开关4及电源开关5配设在摄像装置1的上表面上。此外,显示部7、光标键8、按钮9、10、及模式拨盘11配设在摄像装置1的背面上。前面与背面相互对置,前面及背面相对于上表面大致正交。
如图1所示,摄像部2具备由聚焦透镜及变焦透镜等构成的透镜部、和对通过透镜部入射的光学图像进行摄像并输出电信号(影像信号)的摄像元件。
释放开关3通过被摄影者按压操作,能够将由摄像元件摄像中的电信号作为影像信号取入。
变焦开关4相对于释放开关3大致同轴地配设,沿释放开关3的周向旋转自如地配设。通过旋转操作变焦开关4,使摄像部2内的变焦透镜向光轴方向移动,能够进行成像在摄像元件上的光学图像的扩大或缩小。另外,变焦动作并不限于使变焦透镜移动的光学变焦,也包括将影像信号通过信号处理而扩大或缩小的电子变焦。
电源开关5由滑动开关构成,能够进行如下操作,即、向一个方向滑动则电源开启、向另一个方向滑动则电源关闭。
闪光灯6能够与释放开关3的动作同时发出闪光。闪光灯6的发光可以通过摄像装置1内的任意的设定而切换发光/不发光。
如图2所示,显示部7(显示元件)能够显示摄像中的图像(直接图像)、菜单画面、电池残余量、当前日期时刻及可摄影张数等的各种信息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7由液晶面板构成,但也可以由有机EL元件或其他显示元件构成。另外,关于显示部7对摄像装置1的固定方法,在后面详细说明。此外,显示部7与摄像部2在摄像装置1中配设在相互对置的侧面上。
光标键8能够在上下左右方向上指示操作,对于上下左右的各操作部分配有规定的功能。对各操作部分配的功能例如是闪光灯6的发光/不发光的切换、自拍器功能的开启/关闭的切换、支架摄影的设定等。此外,在将菜单画面显示在显示部7上时,也可以进行操作以使显示在菜单内的光标向希望的方向移动。
按钮9配置在光标键8的中央,通过操作主要能够进行“决定”操作。
按钮10能够切换例如显示在显示部7上的上述各种信息的显示/不显示、或者切换其他各种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钮10为两个,但并不限于该个数。
模式拨盘11可旋转操作地配设在摄像装置1的上表面附近,能够设定摄像装置1的功能。能够设定的功能是,能够摄影静止图像的“通常摄影模式”、适合于运动较快的被摄体的摄影的“高速摄影模式”、适合于接近摄影被摄体的“接近摄影模式”、能够将记录在信息媒体中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7上的“再现模式”等。
此外,摄像装置1主要由上表面盖41、前面盖42(第2盖)、背面盖43(第1盖)、和侧面盖44构成壳体。另外,一对侧面盖44中的一个形成为覆盖摄像装置1的侧面以及底面的一部分的形状。此外,在摄像装置1的底面上,配设有封盖电池收纳部的电池门(未图示)。由此,摄像装置1的底面由侧面盖44的一部分和电池门来覆盖。各盖的组装的要点是,对于将包括透镜部、摄像元件和电路的照相单元25与电路单元26结合而成的单元,在其上表面上安装上表面盖41,在前面(配置有物镜的面)上安装前面盖42,在背面(与前面对置的面)上安装背面盖43,在左右两侧面上安装侧面盖44。在组装时,上表面盖41、前面盖42和侧面盖44由螺钉45一起紧固并固定。
[2.摄像装置1的内部构造]
[2-1.整体结构]
图4是表示摄像装置1的概略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4所示的各部件及单元为了便于说明,并没有详细地描绘,而是示意地表示。
在图4中,背面单元21覆盖着摄像装置1的背面。此外,背面单元21配设有光标键8、按钮9及10等。此外,在背面单元21的主面上形成有配设了透明板21d的开口部21a。开口部21a具有与显示部7(或者显示单元22)的有效显示区域大致同等的开口面积。
显示单元22例如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在主面上具备显示区域22a。此外,在显示面板的外周缘上,固定有具有某种程度的壁厚的弹性部件22b。
保持框23例如由板金构成,具备至少能够将显示单元22配置在内部的收纳部23a。
前面单元24具备为了覆盖照相单元25的物镜侧的面而配设的前面盖42(第2盖)、照相单元25、和安装有信号处理微型计算机等的电路单元26。照相单元25主要内装有上述摄像部2。此外,在照相单元25的透镜框架(未图示)的表面上配设有保护板28。保护板28配设为覆盖透镜框架的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此外,保护板28形成为,其表面(与保护框23对置的面)成为大致平面。电路单元26具备印制基板26a和电池安装部26b。印制基板26a安装有信号处理微型计算机等。此外,在印制基板26a上配设有开关27。电池安装部26b形成为金属制的大致箱体状,能够使锂电池等充电电池插入或脱离于内部。此外,电池安装部26b通过金属制的螺钉固定在摄像装置1上。开关27是通过由使用者按压操作光标键8、按钮9及10,而由光标键8、按钮9及10的背面进行推压操作的部件。即,是通过使用者操作光标键8、按钮9及10,使各键等按压开关27以驱动内部电路那样的构造。另外,对于前面单元24的详细说明在后面叙述。
摄像装置1将保持在保持框23上的显示单元22收容在由背面单元21与前面单元24构成的壳体内。在收容后,显示单元22的显示区域22a配置为与背面单元21的开口部21a重合,从而能够从外部目视到显示在显示区域22a上的影像及信息。
接着,对图4所示的各单元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2-2.显示单元22的结构]
图5A是显示单元22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B是图5A的Z-Z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显示面板22d的主面的大致中央处,配设有能够显示影像及各种信息的显示区域22a。在显示面板22d的外周缘上,存在不能显示影像等的非显示区域。在该非显示区域中配设有弹性部件22b。弹性部件22b具有某种程度的壁厚,由弹性变形的材质构成。
在将显示单元22组装在摄像装置1内时,弹性部件22b被显示面板22d与背面单元21的内侧夹持而压缩。由此,能够减少尘埃等异物侵入到显示区域22a中的情况。此外,弹性部件22b通过两面带或粘接剂等粘贴在显示面板22d上。
此外,在显示面板22d的侧端部上配设有与其他电路电气地连接的柔性基板22e。
此外,在显示面板22d的上下表面上,分别配设有各3处合型销22f。此外,在显示面板22d的侧面上也配设有合型销22f。合型销22f通过嵌合在后述的保持框23的孔部22h中,能够使显示单元22保持在保持框23上。
此外,在显示面板22d的外周缘的至少一处,形成有用来注入液晶的注入口22k。液晶面板是将液晶经由注入口22k注入到两片玻璃基板之间、在注入后将注入口22k封闭而构成的。注入口22k在将液晶注入后通过紫外线硬化粘接剂等封固,但由于玻璃基板是被切开而形成的部位,所以强度比其他部位低。
[2-3.保持框23的结构]
图6是表示保持框23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A是保持框的上表面侧的要部立体图。图7B是图7A中的Y-Y部分的要部剖视图。图7C是保持框23的底面侧的要部立体图。
如图6所示,收纳部23a具有底部,并且由纵壁包围底部外缘的四方向,具备能够收容显示单元22(参照图4)的空间。纵壁由与收容在收纳部23a中的显示单元22的上表面对置的上部壁23x、与上部壁23x对置并与显示单元22的底面对置的下部壁23y、和与显示单元22的两侧面对置的一对侧部壁23z构成。
在上部壁23x上,形成有两个定位片23b(第1弹性片)、和3处卡合孔23h。在下部壁23y上,形成有弹性片23c(第2弹性片)及23d、和3处卡合孔23h。在侧部壁23z上,形成有开口部23f和卡合孔23h。
开口部23f是用来将配设于显示面板22上的柔性基板22e(参照图5)从保持框23内拉出而配设的部分。
定位片23b插入设于背面单元21(参照图4)上的卡合孔21b(参照图9C)中以保持保持框23。
卡合孔23h在上部壁23x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设有3个,与配设在显示单元22上的合型销22f中的、配设在显示单元22的上部侧的合型销22f卡合。通过卡合孔23h与合型销22f卡合,能够将显示单元22向保持框23保持。
此外,在定位片23b上分别形成有突起23q。突起23q在使保持框23保持在背面单元21上时抵接在背面单元21的内面上,将保持框23相对于背面单元21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23q通过冲压成形形成,但也可以通过其他工作方法形成。此外,突起23q的形状由半球体构成,但也可以由圆锥等其他形状构成。
如图7C所示,在弹性片23c上形成有突起23k、孔部23m和凹部23n。此外,在弹性片23d上形成有突起23k和凹部23p。
突起23k在使保持框23保持在背面单元21上时抵接在背面单元21的内面上,将保持框23相对于背面单元21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23k通过冲压成形形成,但也可以通过其他工作方法形成。此外,突起23k的形状由半球体构成,但也可以由圆锥等其他形状构成。
孔部23m是在将保持框23用螺钉固定在背面单元21上时插通螺钉的孔。
凹部23n及23p分别与设在背面单元21的内侧的突起嵌合,从而将保持框23相对于背面单元21定位。
[2-4.背面单元21的结构]
图9A是背面单元21的俯视图,表示内侧的构造。图9B是图9A的X-X部分的剖视图。图9C是从图9A的箭头B方向观察的俯视图,是从摄像装置1的上表面侧观察的图。图9D是从图9A的箭头C方向观察的俯视图,是从摄像装置1的底面侧观察的图。
在图9A中,背面单元21在内面上形成有能够配置显示单元22等的凹部。在其凹部的底面上形成有开口部21a。此外,在开口部21a的周围,配设有在将显示单元22收纳在凹部内时弹性部件22b抵接的抵接面21e。此外,凹部的周围被上部壁21x、下部壁21y、及一对侧部壁21z包围。此外,固定有透明板21d(参照图9B),以便从外侧覆盖开口部21a。透明板21d由丙烯酸板等构成,是为了保护显示单元22的显示区域22a不受损伤及冲击等伤害而配设的。
此外,在凹部的旁边形成有用来使光标键8及按钮9向背面单元21的表面侧露出而配置的开口部21p、和用来使按钮10向背面单元21的表面侧露出而配置的开口部21q。
如图9A及图9C所示,在上部壁21x上形成有两个卡合孔21b。各个卡合孔21b与保持框23的定位片23b卡合。此外,在卡合孔21b的内部形成有突起21f。在将定位片23b与卡合孔21b卡合时,突起21f抵接在定位片23b的表面上而进行定位。由此,能够将保持框23的上部相对于背面单元21的上部定位。
如图9B及图9D所示,在下部壁21y上形成有肋21g及21h。在肋21g上形成有突起21c和孔部21m。此外,在肋21h上形成有突起21k。
突起21c可嵌合在形成于保持框23的弹性片23c上的凹部23n中而构成。突起21k可嵌合在形成于弹性片23d上的凹部23p中而构成。通过突起21c嵌合在凹部23n中,突起21k嵌合在凹部23p中,能够将保持框23的下部相对于背面单元21定位。
孔部21m是在将背面单元21用螺钉固定时插通螺钉的孔。
[2-5.前面单元24的结构]
图10A是表示前面单元24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0B是表示前面单元24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0C是从底面侧观察前面单元24,并示意地表示内部构造。图10D是螺钉30附近的要部剖视图。在图10A中,对于已参照图4进行了说明的结构省略说明。在图10B中,对于不需要说明的结构省略了描绘。在图10C中,为了明确区别配设在前面单元24内的各结构地进行描绘,添加了区域剖面线。
如图10A~图10C所示,前面单元24具备照相单元25、电路单元26、保护板28、突起29及螺钉30。
保护板28由板金等的导电材料形成。保护板28通过螺钉30固定在照相单元25的透镜框架25a(参照图10D)的表面上。保护板28具有能够覆盖透镜框架25a的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的大小。保护板28配设为与印制基板26a并列设置。如图10C所示,保护板28的主面(与显示面板22的面对置)与印制基板26a的主面(与显示面板22的面对置),其高度不同,保护板28的主面更靠显示面板22侧而配设。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板28的主面与保持显示单元22的保持框23的背面隔有微小间隙而对置。此外,保护板28在3处形成有凹部28a,在各凹部28a内形成有能够插通螺钉30的孔部28b。另外,凹部28a的深度形成为,至少在紧固有螺钉30时、螺钉30的顶部不会比保护板28的主面凸。此外,保护板28在印制基板26a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凹部28c,在该凹部28c内形成有能够插通螺钉30a的孔部28d。在孔部28d的下方,配设有形成于电池安装部26b上的螺孔。因而,螺钉30a能够插通孔部28d而螺合到电池安装部26b的螺孔中。
突起29突出设置在电池安装部26b的表面上,插通形成在印制基板26a上的孔部而向前面单元24侧突出。如图10C所示,突起29形成为,使其顶部相对于保护板28的主面大致成为同一高度。此外,如图10B所示,突起29形成在将保持显示面板22的背面单元21安装到前面单元24上时、与形成在显示面板22上的注入口22k对置的位置或其附近。由此,在显示面板22的注入口22k附近,在向箭头N所示的方向施加有外压时,注入口22k附近的部位抵接在突起29的顶部上,能够抑制显示面板22的变形。另外,图10所示的突起29的形成位置是一例,也可以至少形成在与显示面板22的注入口22k对置的位置、或者强度不足的其他位置上。
图10D所示的透镜框架25a是照相单元25的一部分的结构要件,是对保持摄像元件、透镜的框等进行保持的部件。透镜框架25a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在其表面的大致中央保持有摄像元件。此外,在上述表面上,保持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固定框,在该固定框的内侧保持有保持物镜等透镜并能够向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框等。此外,在透镜框架25a的背面(与显示面板22对置的一侧的面)上,配设有将使透镜移动的执行元件及摄像元件等的电气元件和安装于印制基板26a上的信号处理微型计算机电气地连接的柔性印制基板、保护摄像元件不受不需要的辐射伤害的板金、将板金固定在透镜框架25a上的螺钉等,具有多个凹凸。
螺钉30插通保护板28的孔部28b和透镜框架25a的孔部25b,螺合在框架31的螺孔31a中。由此,能够将保护板28与透镜框架25a保持在框架3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螺钉30的头部与透镜框架25a之间配设有保护板28,并且透镜框架25a的孔部25b的内径及形成在保护板28上的孔部的内径形成得比螺钉30的阳螺纹部的外径足够大,所以构成为,在由螺钉30进行的紧固时、其紧固转矩不会直接传递给透镜框架25a。
此外,螺钉30a插通形成在保护板28上的孔部28d,并与形成于电池安装部26b上的螺孔(未图示)螺合。螺钉30a、保护板28、电池安装部26b由于分别是金属制,所以能够将保护板28经由螺钉30a和电池安装部26b向摄像装置1的框体电气地接地。由此,能够防止对摄像元件的不需要的辐射,或者能够将保护板28所带的静电向外部散逸。
另外,透镜框架25a如上所述,为了保持摄像元件及透镜等的光学部件而要求较高的位置精度。因而,在由螺钉30进行的紧固固定时,如果紧固转矩直接传递给透镜框架25a,则透镜框架25a将变形,会产生光学位置精度降低的问题。所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将保护板28配设在螺钉30的头部与透镜框架25a之间、并且使孔部25b及28b的内径比螺钉30的阳螺纹的外径足够大,在由螺钉30进行的紧固时,能够使其紧固转矩不会直接传递给透镜框架25a,能够防止透镜框架25a的变形。
如果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前面单元24上安装保持有显示单元22的背面单元21,则显示面板22被配置在图10B及图10C所示的位置上。即,显示面板22配设为,使其在投影面上与保护板28和印制基板26a重合。此外,显示面板22的注入口22k配置与突起29重合。
对于这样配置的显示面板22,在图10C的箭头M所示的位置(显示面板22的显示区域22a内)以及相同方向上施加外压时,显示面板22的背面抵接在保护板28的表面上,从而能够防止显示面板22的进一步的变形。
此外,对于显示面板22,如果在图10C的箭头N所示的位置(形成有注入口22k的位置)及相同方向上施加外压,则显示面板22的缘部向箭头N所示的方向变形。但是,在稍稍变形时,显示面板22的注入口22k的背面抵接在突起29的表面上,能够防止显示面板22的进一步的变形。
另外,保护板28由于是为了防止显示面板22的变形而设置的,所以在从图10B所示的角度观察时,优选以与显示面板22相同的面积或更大的面积形成。但是,在近年来的摄像装置中,伴随着装置主体的小型化、显示面板22的大画面化、摄像装置的多功能化而安装在印制基板26a上的微型计算机芯片的大型化不断发展,并不能增大保护板28。例如,可以考虑以使保护板28的一部分与印制基板26a交迭的方式来使保护板28大型化的结构,但装置主体会变厚。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印制基板26a的区域内突出设置突起29,一边在有限的空间中装备保护板28来防止显示面板22的变形,一边防止在外压施加到没有配设保护板28的部分上时显示面板22较大地变形。
特别是,在显示面板22中,注入口22k的附近虽然被粘接剂封闭,但由于玻璃基板被切口的部分,所以对外压的耐性较低。由此,在向图10C的箭头N所示的方向施加有外压时,显示面板22容易向箭头N所示的方向变形。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对应于注入口22k的位置上形成突起29,来防止在箭头N所示的位置及方向上施加外压时显示面板22较大地变形。
[3.摄像装置的组装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如图4所示那样组装。首先,将显示单元22如箭头B所示那样安装在保持框23内。接着,如箭头A所示,将背面单元21安装在保持框23上。接着,如箭头C所示,将安装有显示单元22及保持框23的背面单元21安装到前面单元24上。由此,摄像装置1完成。以下,对各单元的组装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
[3-1.将显示单元22与保持框23安装的方法]
在将显示单元22安装到保持框23上时,如图5A所示,将形成在显示单元22上的合型销22f卡合在形成于图6所示的保持框23上的卡合孔23h中,将显示单元22收纳在收纳部23a中。
此时,配设在显示单元22中的柔性基板22e配置为,能够从开口部23f向保持框23外拉出。
图8表示将显示单元22与保持框23结合的状态。
[3-2.背面单元21与保持框23之间的安装方法]
在将安装有图8所示的显示单元22的保持框23安装在背面单元21上的情况下,按照图11~图13所示的顺序安装。图11是图9A的X-X′部的截面,图12及图13是图9A的V-V′部的截面。
首先,如图11所示,使保持框23向箭头E方向移动,使形成在保持框23的上部的定位片23b卡合在形成于背面单元21上的卡合孔21b中。此时,定位片23b由形成在卡合孔21b的内部的突起21f支承,被保持在卡合孔21b中。
接着,如图12所示,使保持框23向箭头F方向移动,将保持框23的下部收纳在背面单元21内。此时,如图7C所示,形成在弹性片23c及23d上的突起23k一边使弹性片23c弹性变形一边分别抵接在背面单元21的内面上。此外,形成在背面单元21的肋21g上的突起21c与形成在保持框23上的凹部23n卡合。此外,形成于肋21h上的突起21k与凹部23p卡合。
由此,如图13所示,能够将保持框23安装(临时固定)到背面单元21的内面上。另外,图14中表示将保持框23安装(临时固定)在背面单元21的内面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此外,在图13所示的状态下,由于弹性片23c随着弹性变形而与突起21c卡合,所以能够抑制松动而将保持框23安装到背面单元21上。此外,由于突起21c与凹部23n嵌合,所以能够将保持框23相对于背面单元21定位。
[3-3.背面单元21与前面单元24之间的安装方法]
首先,将上表面盖41安装在保持有照相单元25及电路单元26的框架(未图示)上。接着,将前面盖42(参照图1)安装到框架上,由此,完成图15所示的前面单元24。另外,在图15所示的前面单元24上,为了方便而描绘为安装有侧面盖44,但实际上是在将背面单元21安装到前面单元24上后安装侧面盖44(详细在后面叙述)。
接着,如图15所示,将背面单元21如箭头G所示那样安装在前面单元24上。此时,参照图10,如上所述,显示面板22的背面隔着微小间隙对置于保护板28而配置。此外,显示面板22的背面的一部分对置于印制基板26a而配置。此外,显示面板的注入口22k的附近隔着微小间隙对置于突起29而配置。
接着,将侧面盖44安装在摄像装置的两侧面上。另外,侧面盖44配设为覆盖摄像装置的侧面以及底面的一部分。
接着,使螺钉45插通在形成于侧面盖44上的孔部中,并紧固在前面单元24上。此时,通过螺钉45将上表面盖41、背面单元21、以及侧面盖44一起紧固固定在前面单元24上。
此外,从摄像装置的底面侧使螺钉46紧固(参照图14)。即,在前面单元24的底面上形成有阴螺纹(未图示),使螺钉46螺合在该阴螺纹上。此时,如图14所示,螺钉46由于插通背面单元21及保持框23的开口部而螺合在前面单元24上,所以将背面单元21与保持框23一起紧固固定在前面单元24上。
此时,由于形成在背面单元21的上表面上的卡合孔21b及卡合在卡合孔21b中的定位片23b被上表面盖41覆盖,所以成为不能从外部目视的状态。
[4.实施方式的效果及其他]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摄像部25的透镜框架25a的表面上配设平板状的保护板28,在对显示面板22施加有外压(例如图10C的箭头M所示的位置及方向)时,能够抑制显示面板22的变形,能够防止显示面板22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平板状的保护板28,无论在显示面板22的显示区域22a的哪一个部位上施加有外压,都能够抑制显示面板22的变形,能够防止显示面板22的破损。
此外,通过具备突起29,在显示面板22的与印制基板26a重合的部分上施加有外压(例如图10C的箭头N所示的位置及方向)时,能够抑制显示面板22的变形,能够防止显示面板22的破损。
此外,通过将突起29配设在与显示面板22的注入口22k重合的位置上,在形成有注入口22k而强度降低的部分上施加有外压时,能够抑制显示面板22的变形,能够防止显示面板22的破损。
此外,通过将突起29配设在印制基板26a上,在显示面板22上施加有外压(例如图10C的箭头N所示的位置及方向)时,能够防止印制基板26a的变形。即,在没有形成突起29的情况下,在外压作用下变形的显示面板22将推压印制基板26a,印制基板26a会变形,所以存在安装在印制基板26a上的电气元件的焊接部分有可能剥离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的摄像装置的信号处理电路由微型计算机芯片构成的情况较多,再次焊接将非常花费工夫。此外,在为了高集成化而在微型计算机上安装有BGA(Ball Grid Array)的情况下,由于焊接部分处于微型计算机与印制基板之间,所以通过目视确认焊接部分是否已剥离是很困难的。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印制基板29上突出设置突起29,在显示面板22在外压作用下变形时,能够防止显示面板22抵接在印制基板26a上,能够防止印制基板26a变形。由此,能够防止安装在印制基板26a上的微型计算机等的各种电气元件的焊料剥离。
此外,通过具备突起29,能够抑制在显示面板22中对置于印制基板26a的部分的变形,所以能够减小保护板28、扩大印制基板26a的安装面积。由此,即使随着多功能化而微型计算机芯片大型化、或者微型计算机芯片的数量增加,也可以不使摄像装置大型化。
此外,通过将保护板28与金属制的电池安装部26b用螺钉紧固、将电池安装部26b与金属制的侧面盖44用螺钉紧固,能够将保护板28经由电池安装部26b及侧面盖44而接地,能够防止不需要的辐射及静电的带电。
此外,通过具备保护板28,并且使透镜框架25a的孔部25b的内径、以及保持板28的孔部28b的孔部的内径比螺钉30的阳螺纹部的外径足够大,能够构成为,使得在将透镜框架25a(透镜单元)用螺钉30紧固固定在框架31上时,螺钉30的紧固转矩不会直接传递给透镜框架25a(透镜单元)。由此能够没有变形地将透镜框架25a向框架31固定。
此外,能够使配设在透镜框架25a的表面上的柔性印制基板(配线部件)不会抵接在显示单元22的背面上,能够防止在显示于显示单元22的显示区域22a上的图像中发生显示不均匀。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举摄像装置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至少是搭载有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元件的电子设备既可。例如,除了数字静像摄像机等的摄像装置以外,有便携电话机、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掌上游戏机等。
此外,如图6所示的定位片26b及弹性片26c等那样,通过遍及上部壁23x、下部壁23y以及一对侧部壁23z的整个区域形成相对于上部壁23x及下部壁23y弯折而形成的结构(弯折部),能够提高上部壁23x、下部壁23y以及一对侧部壁23z的强度。特别是,对于从垂直方向对显示面板22的显示区域22a施加的外压,能够提高强度。此外,通过不是在上部壁23x、下部壁23y以及一对侧部壁23z的整个区域、而是至少在显示面板22的注入口22k附近形成上述弯折部,即使在强度较低的注入口22k的附近施加有外压,也能够防止显示面板22的变形。
此外,保护板28做成了在3个部位由螺钉30固定的结构,但固定部位的数量是任意的。依存于透镜框架25a与框架31之间的固定中的固定部位的数量。
此外,突起29并不限于图10A及图10B所示的位置,通过配置在至少对应于显示面板22的注入口22k的位置上,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显示面板22并不限于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由有机EL显示面板或等离子显示面板等的显示元件构成。在显示面板22由有机EL显示面板或等离子显示面板等构成的情况下,由于不是如液晶显示面板那样形成有液晶注入口,所以突起29只要抵接在至少显示元件的一部分上、对于外压就能够抑制显示元件的变形,并能够形成在任意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对于具备显示元件的设备是有实用性的。此外,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对于具备显示元件的摄像装置是有实用性的。
[附记1]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是具备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是具备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对置、并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大致平行的保护板的结构。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从外部对显示元件施加有推压力时,能够抑制显示元件的变形,能够提高对外压的强度。
另外,显示单元22是显示面板的一例。电路单元26是电路基板的一例。保护板28是保护板的一例。
[附记2]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还具备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对置的支承部,上述保护板比上述显示面板小,上述支承部的前端构成为配置在与上述保护板大致同一面内的结构。
通过该结构,即使在保护板的大小相对于显示面板较小时,支承部也支承显示面板的一部分,能够抑制由外压带来的变形。
另外,突起29是支承部的一例。
[附记3]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还具备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对置的电路基板,上述支承部可以构成从上述电路基板侧向上述显示面板侧突出地配设的结构。
通过该结构,即使显示面板在外压的作用下变形,支承部也能够抑制显示面板的变形。由此,能够防止电路基板的变形,能够防止安装于电路基板上的电子部件的断线及破损。
[附记4]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上述显示面板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上述支承部可以构成配设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注入口对置的部位的附近的结构。
通过该结构,在对比其他部位强度低的液晶注入口附近施加有外压时,能够抑制显示面板的变形、防止破损。
[附记5]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上述保护板由导电部件形成,能够构成通过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螺钉而紧固固定在由导电材料形成的框体上的结构。
通过该结构,能够将保护板相对于框体电气地接地,能够提高摄像部的防止不需要的辐射的性能,并且能够防止保护板的静电带电。
[附记6]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是具备摄像部和显示面板的摄像装置,具备保护板,该保护板配设在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显示面板之间、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对置、并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大致平行。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组装摄像元件时,由于将透镜紧固的螺钉的旋转转矩不易传递给透镜框架,所以不会给透镜带来变形。此外,由于能够使透镜的配线部件不会抵接在显示面板的背面上,所以能够防止在显示面板的显示中产生不均匀。
另外,照相单元25是摄像部的一例。显示单元22是显示面板的一例。保护板28是保护板的一例。
[附记7]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可以构成为,还具备通过螺钉将上述摄像部与上述保护板紧固固定的框架,上述摄像部的相对于上述螺钉的孔部的内径与上述保护板的相对于上述螺钉的孔部的内径形成为比上述螺钉的阳螺纹部的外径大。
通过该结构,在将保护板及摄像部用螺钉紧固固定在框架上时,能够使螺钉的紧固转矩直接传递给摄像部。由此,能够防止摄像部的变形,能够维持摄像部的光学精度。此外,能够使透镜的配线部件不会抵接在显示面板的背面上,能够防止显示面板的显示不均匀。
另外,孔部25b是形成在摄像部(照相单元25)上的孔部的一例。孔部28b是形成在保护板(保护板28)上的孔部的一例。框架31是框架的一例。

Claims (6)

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保护板,该保护板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对置、并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大致平行;以及
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对置的支承部,该支承部至少支承上述显示面板的一部分;
上述保护板比上述显示面板小;
上述支承部的前端配设在与上述保护板大致同一面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对置的电路基板;
上述支承部配设为从上述电路基板侧向上述显示面板侧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面板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
上述支承部配设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注入口对置的部位附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护板由导电材料形成;
上述保护板通过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螺钉而紧固固定在由导电材料形成的框体上。
5.一种摄像装置,具备摄像部和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保护板,该保护板配设在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显示面板之间、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对置、并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大致平行;以及
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相反面对置的支承部,该支承部至少支承上述显示面板的一部分;
上述保护板比上述显示面板小;
上述支承部的前端配设在与上述保护板大致同一面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摄像部与上述保护板通过螺钉而紧固固定的框架;
上述摄像部的对应于上述螺钉的孔部的内径与上述保护板的对应于上述螺钉的孔部的内径形成得比上述螺钉的阳螺纹部的外径大。 
CN2008100037477A 2007-01-22 2008-01-22 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25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1729/2007 2007-01-22
JP2007011729 2007-0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2579A CN101232579A (zh) 2008-07-30
CN101232579B true CN101232579B (zh) 2011-09-28

Family

ID=39640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374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2579B (zh) 2007-01-22 2008-01-22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24318B2 (zh)
JP (1) JP5039572B2 (zh)
CN (1) CN1012325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9910B2 (ja) * 2009-01-30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携帯機器の外装構造
JP5183522B2 (ja) * 2009-02-12 2013-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387268B2 (ja) * 2009-09-18 2014-01-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489757B2 (ja) * 2010-01-29 2014-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101049807B1 (ko) * 2010-02-03 2011-07-1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형성 방법
JP5508884B2 (ja) * 2010-02-05 2014-06-04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5846995B2 (ja) * 2012-03-30 2016-01-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1744A (ja) * 2000-03-30 2001-10-10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JP2002077677A (ja) 2000-09-05 2002-03-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6553188B2 (en) * 2000-10-06 2003-04-22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Camera with improved outer covers
JP4460790B2 (ja) 2001-03-02 2010-05-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169607B2 (ja) 2003-02-14 2008-10-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2005234143A (ja) * 2004-02-18 2005-09-02 Ricoh Co Ltd 表示ユニット保護構造、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画像関連機器
KR101164822B1 (ko) * 2005-12-01 2012-07-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보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작방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84510A 2005.03.3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2579A (zh) 2008-07-30
US20080174714A1 (en) 2008-07-24
JP5039572B2 (ja) 2012-10-03
JP2008203829A (ja) 2008-09-04
US7724318B2 (en) 2010-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2579B (zh) 电子设备
US7646426B2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01106646B (zh) 装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EP2336821B1 (en) Imaging apparatus
WO2020007110A1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CN106101502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照相机镜头结构和显示器结构
CN11088826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5069529A (en) Portable display equipment
CN115542605A (zh) 显示装置
CN108897174A (zh) 屏幕组件及电子装置
US20110050988A1 (en) Optical elemen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lectronic elemen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evice
KR101285273B1 (ko) 이동통신기기
JP2006251241A (ja) 表示素子の取付け構造及び表示素子を有するデジタルカメラ
KR102065031B1 (ko) 카메라 모듈을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866095B (zh) 电子设备
JP2005109903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3698429B2 (ja) 画像表示応用機器及び画像表示応用機器本体
US20110279747A1 (en) Display panel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7825078U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08252694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その取付け構造、機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08194B (zh) 电子设备
JP4804380B2 (ja) 電子機器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315772A (ja) 電子機器
JPH11149121A (ja) 表示装置を備えたカメラ
JP5508884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