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9053A - 光图像计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图像计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9053A
CN101229053A CN200810000227.0A CN200810000227A CN101229053A CN 101229053 A CN101229053 A CN 101229053A CN 200810000227 A CN200810000227 A CN 200810000227A CN 101229053 A CN101229053 A CN 101229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forementioned
optical fiber
subjected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02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9053B (zh
Inventor
阿部知好
林健史
冈田浩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c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pc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con Corp filed Critical Topc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29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9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9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9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9/00Measuring 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9/02Interferometers
    • G01B9/02041Interferometer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imaging or detection techniques
    • G01B9/02044Imaging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e.g. by using a spectrom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02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9/00Measuring 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9/02Interferometers
    • G01B9/02015Interferome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beam path configuration
    • G01B9/02029Combination with non-interferometric systems, i.e. for measuring the object
    • G01B9/0203With imag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9/00Measuring 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9/02Interferometers
    • G01B9/02083Interferometer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signal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
    • G01B9/02085Combining two or more images of different reg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9/00Measuring 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9/02Interferometers
    • G01B9/02083Interferometer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signal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
    • G01B9/02089Displaying the signal, e.g. for user intera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9/00Measuring 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9/02Interferometers
    • G01B9/0209Low-coherence interferometers
    • G01B9/02091Tomographic interferometers, e.g. based on optical cohere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290/00Aspects of interferometer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any group under G01B9/02
    • G01B2290/65Spatial scanning object bea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图像装置,可以容易地调整从导光元件的干涉光出射位置以及接收干涉光的受光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眼底观察装置(光图像计测装置)1具备照射状态指定部211,用以指定对CCD 184的受光面的计测光照射状态(照射位置、照射方向);光纤端驱动机构244,基于指定的计测光的照射状态,改变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的位置和方向。以此,可以自动地改变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和CCD 184的受光面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以将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配置在适当的位置关系的状态,实施眼底Ef的计测。

Description

光图像计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光图像计测装置,将光束照射到被测定物体上,使用其反射光或穿透光,形成被测定物的表面形态。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激光光源等的光束来形成显示被测定物体表面形态与内部型态的光图像计测技术备受瞩目。此光图像计测技术因为不像X射线CT装置般的对人体有侵袭性,所以受期望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开展。
日本特开平11-325849号公报(专利文件1)揭示一种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结构为:测定臂通过旋转式转向镜(检流计镜)对物体进行扫描,在参照臂上设置参照镜,而更在其出口处,利用干涉仪,将来自计测臂和参照臂的光束的干涉而呈现的光的强度以分光仪进行分析,并在参照臂设置装置以不连续的值阶段地改变参照光光束的相位。
专利文件1的光图像计测装置是使用以德国专利申请案公开第DE4309056A号说明书(专利文件2)为基本技术,即所谓的傅立叶OCT(Fourier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的手法。也就是说,对被测定物体照射低相干光,将基于该反射光的干涉光加以分光(频谱分解),再以CCD等的光检测器检测其频谱强度,对该检测结果进行傅立叶变换,借此将被测定物体的深度方向的型态进行图像化。在此,由信号光和参照光产生的干涉光,被光纤(导光元件)导引,由光纤端射出,并且通过绕射光栅等进行频谱分解,而被光检测器检测出来。
再者,专利文件1记载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具备扫瞄光束(信号光)的检流计镜,借此可以形成被测定物体所要的测定对象区域的图像。另外,在此光图像计测装置中,因为仅在与z方向垂直的一个方向对光束进行扫描,形成的图像会成为沿着光束扫描方向且在深度方向的二维剖面图像。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特开2003-543号公报(专利文件3)揭示将这种光图像计测装置应用在眼科领域的架构。
在这种光图像计测装置中,导引干涉光的光纤的光纤端位置以及作频谱分解的干涉光进行检测的光检测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是重要的。也就是说,若其间的位置关系有偏移的话,作频谱分解的干涉光将无法被正确地照射到光检测器的受光面,光检测器无法接收干涉光,或光检测器的受光光量变得不充分,而使图像无法正确地形成。
在旧有的光图像计测装置中,光纤端和光检测器的受光面的位置关系混乱的场合,使用者以手动的方式调整光纤端的位置和光检测器的位置,或者是呼叫维修服务公司的维修员来进行位置调整。
这样的话,在旧有个光图像计测装置中,要历经很繁杂的手续和时间,才能够进行光纤端和受光面的定位。
另外,光纤端和受光面的位置关系的适当与否因为如果没有实际进行计测是无法得知的,所以使用者无法在所要的时间点取得图像。
另外,因为光纤端面的直径是微小到数μm左右的程度,所以光纤端和光检测器的受光面的定位并需要非常精密地进行。另外,很多使用线传感器作为光检测器,但是线传感器的宽度一般是数μm到数十μm左右,所以在宽度方向的定位需要特别精密地进行。另一方面,光纤端和受光面的位置关系容易受到对装置框体的冲击、温度和湿度的环境条件等而产生变化。因此,在旧有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光纤端和受光面的精密定位需要相当频繁地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光图像计测装置,其可以容易地调整从导光元件的干涉光的出射位置以及接受干涉光的受光面的位置关系。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图像计测装置,其包括:光源、干涉光产生元件、导光元件、分光元件、受光元件、指定元件以及变更元件。光源输出低相干光。干涉光产生元件将低相干光分割成信号光以及参照光,并使经由被测定物体的信号光和参照光重迭,以产生干涉光。导光元件导引干涉光。分光元件对导引的干涉光进行分光。受光元件接收分光的干涉光,其中基于受光元件的受光结果,形成被测定物体的图像。指定元件对经由导光元件和分光元件的光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的照射状态,进行指定。变更元件基于照射状态,改变从导光元件的光的出射端以及受光面间的相对位置及/或方向。
在上述光图像计测装置中,导光元件为光纤,而变更元件包含产生驱动力的驱动元件,通过驱动力,改变光纤的出射端的位置及/或方向。
在上述光图像计测装置中,变更元件包含产生驱动力的驱动元件,通前述驱动力,改变受光面的位置及/或方向。
在上述光图像计测装置中,指定元件基于受光元件的光的受光结果,指定对受光面的前述光的照射状态。
在上述光图像计测装置中,指定元件基于由受光元件接收的光的受光光量,指定对受光面的光的照射位置。变更元件基于照射位置,改变出射端和受光面间的相对位置。
在上述光图像计测装置中,指定元件预先记忆前光元件的光的受光光量的正确值,通过比较由受光元件接收的光的受光光量以及正确值,指定照射位置。
在上述光图像计测装置中,指定元件预先记忆受光元件的光的受光光量的容许范围。变更元件只有在由受光元件接收的光的受光光量不包含在容许范围内时,改变出射端和受光面的相对位置。
在上述光图像计测装置中,指定元件预先记忆受光元件的光的受光光量的容许范围,并且还包括通知元件,当由受光元件接收的光的受光光量不包含在容许范围内时,输出通知信息。
在上述光图像计测装置中,指定元件分析受光结果,通过指定光的每个分光成分的受光光量的差异,指定对受光面的光的照射方向。变更元件基于照射方向,改变出射端和受光面的相对方向。
在上述光图像计测装置中,指定元件预先记忆受光元件的光的每个分光成分的受光光量的差异的正确值,通过比较指定的差异以及正确值,指定照射方向。
在上述光图像计测装置中,指定元件预先记忆受光元件的光的每个分光成分的受光光量的容许范围。变更元件只有在指定的差异不包含在容许范围内时,改变出射端和受光面的相对方向。
在上述光图像计测装置中,指定元件预先记忆受光元件的光的每个分光成分的受光光量的差异的容许范围,并且还包括通知元件,当指定的差异不包含在容许范围内时,输出通知信息。
在上述光图像计测装置中,前述变更元件还包括:棱镜部材;及驱动机构,将棱镜部材插入到出射端和受光面之间的光路中。
在上述光图像计测装置中,光是由干涉光产生元件所产生的干涉光。
在上述光图像计测装置中,光是基于从光源输出的低相干光的参照光。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光图像计测装置更包括:导光元件,导引干涉光的;分光元件,将被导引的干涉光进行分光;受光元件,接收被分光的干涉光;指定元件,用以指定对经由导光元件和分光元件的光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变更元件,基于指定的照射状态,改变从导光元件的光的出射端和受光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及/或方向。
根据这种光图像计测装置的话,因为可以基于对受光面的光照射状态,自动地变更干涉光射出的导光元件的出射端以及接收干涉光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两者间的位置关系,所以两者的位置关系的调整可以容易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较佳的实施形态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较佳的实施形态中内设在眼底相机单元内的扫描单元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的实施形态中OCT单元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的实施形态中光纤端驱动机构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方块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的实施形态中演算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方块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的实施形态的控制系统结构的一例的概略方块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中操作面板的外观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的实施形态的信号光的扫描形态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的实施形态的信号光的扫描形态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用来说明本发明眼底观察装置的实施型态的使用形态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用来说明本发明眼底观察装置的实施型态的使用形态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的实施形态的变化例中,控制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方块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的实施形态的变化例中,OCT单元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方块示意图。
图14是表示用来说明本发明眼底观察装置的实施型态的使用形态的变化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用来说明本发明眼底观察装置的实施型态的使用形态的变化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用来说明本发明眼底观察装置的实施型态的使用形态的变化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用来说明本发明眼底观察装置的实施型态的使用形态的变化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式对本发明的光图像计测装置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
装置结构
首先,参照图1-图7说明本发明的光图像计测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1表示具有本发明光图像计测装置功能的眼底观察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图2表示眼底相机单元1A内的扫描单元141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3表示OCT单元15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4表示演算控制装置200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图5表示眼底观察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6表示设置在眼底相机单元1A的操作面板3a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7表示演算控制装置200的控制系统结构的一个例子。
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眼底观察装置1的结构是包含眼底相机单元1A、OCT单元150以及演算控制装置200。眼底相机单元1A具有与旧有眼底相机大约相同结构的光学系统,以拍摄眼底表面的二维图像。OCT单元150置放作为光图像计测装置之功能的光学系统。演算控制装置200具备计算器,以进行各种演算处理和控制处理。
连接线152的一端安装在OCT单元150上。该连接线152的另一端上安装有连接眼底相机单元1A的连接部151。在连接线152的内部导通有光纤。OCT单元150与眼底相机单元1A经过连接线152而光学性连接。
眼底相机单元的结构
眼底相机单元1A是一种基于光学方式取得数据(摄像装置10、12检测出的数据),形成受检眼的眼底的表面二维图像的装置,具有与图36所示先前的眼底相机1000大致相同的外观结构。在此,“眼底的表面二维图像”是表示拍摄眼底表面的彩色图像和黑白图像、更有荧光图像(荧光黄荧光图像、碘氰绿荧光图像)等。而且,眼底相机单元1A与图37所示先前的光学系统同样具备:照明光学系统100,对受检眼E的眼底Ef进行照明;以及拍摄光学系统120,将该照明光的眼底反射光引导向摄像装置10。
另外,在后面会详述,但是在本实施形态的拍摄光学系统120的摄像装置10,为检测具有近红外区域的波长的照明光。在该拍摄光学系统120中,另外设有照明光摄像装置12,用以检测具有可视光区域的波长的照明光。而且,该拍摄光学系统120将由OCT单元150发出的信号光引导到眼底Ef,并且将经过眼底Ef的信号光引导到OCT单元。
照明光学系统100包含观察光源101、聚光镜102、拍摄光源103、聚光镜104、激发滤光片105及106、环形透光板107、镜片108、液晶显示器109、照明光圈110、中继透镜111、开孔镜片112、物镜113而构成。
观察光源101输出包含波长例如约400nm-700nm的范围的可视区域的照明光。该观察光源101相当于本发明的“可视光源”的一例。另外,该拍摄光源103输出包含波长例如约700nm-800nm的范围的近红外区域的照明光。该拍摄光源103输出的近红外光,设定成较在OCT单元150使用的光的波长短(后面再述)。
拍摄光学系统120包含物镜113、开孔镜片112(的孔部112a)、拍摄光圈121、阻挡滤光片122及123、倍率可变透镜124、中继透镜125、拍摄透镜126、分色镜134、向场透镜(视场透镜)128、半反射镜135、中继透镜131、分色镜136、拍摄透镜133、摄像装置10(摄像元件10a)、反射镜片137、拍摄透镜138、摄像装置12(摄像元件12a)、透镜139、及LCD(Liquicl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而构成。
在本实施形态的拍摄光学系统120,与图37所示的先前的拍摄光学系统120不同,设有分色镜134、半反射镜片125、分色镜136、反射镜片137、拍摄透镜139及LCD140。
分色镜134为用以反射照明光学系统100发出的照明光的眼底反射光(包含波长约400nm-800nm的范围),并且为可供由OCT单元的信号光(包含波长约800nm-900n范围,后述)透过的构造。
另外,分色镜136,可透过由照明光学系统100输出的具有可视区域的波长的照明光(由观察光源101输出的波长约400nm-700nm的可视光),并可反射具有近红外区域的波长的照明光(由拍摄光源103输出的波长约700nm-800nm的近红外光)。
在LCD 140显示有为了使受检验E的视线固定的视线固定标(内部视线固定标)等。由该LCD 140发出的光经透镜139聚光的后,由半反射镜135反射,通过向场透镜128反射到分色镜136。然后,通过拍摄透镜126、中继透镜125、倍率可变透镜124、开孔镜片112(的孔部112a)、物镜113等,射入受检眼E。由此,该视线固定标等投影到受检眼E的眼底Ef。
摄像元件10a为内藏在电视相机等的摄像装置10的CCD或CMOS等的摄像元件,特别是检测近红外区域的波长的光(即摄像装置10为检测近红外光的红外线电视相机)。该摄像装置10输出图像讯号,作为检测近红外光的结果。
触摸屏11依据该图像讯号显示眼底Ef的表面的二维图像(眼底图像Ef’)。另外,该图像讯号被送到演算控制装置200,在其显示器(后述)显示眼底图像。
又,使用该摄像装置10拍摄眼底时,可利用由照明光学系统100的拍摄光源103输出的近红外区域波长的照明光。
另一方面,摄像元件12a为内藏在电视相机等摄像装置12的CCD或MOS等的摄像元件,特别是检测可视光区域波长的光(即摄像装置12为检测可见光的电视相机)。该摄像装置12输出图像讯号,作为检测可视光的结果。
该触摸屏11依据该图像讯号显示眼底Ef的表面的二维图像(眼底图像Ef’)。另外,该图像讯号被送到演算控制装置200,在其显示器(后述)显示眼底图像。
又,使用该摄像装置12拍摄眼底时,可利用从照明光系统100的观察光源101输出的可视光区域波长的照明光。
眼底相机单元1A中设有扫描单元141及透镜142。扫描单元141具备如下结构,即,对OCT单元150输出的光(信号光,后述)的对眼底Ef的照射位置进行扫描。
透镜142使来自OCT单元150的信号光LS通过连接线152,引导成为平行光束,并将其射入扫描单元141。而且,透镜142的作用为使经过扫描单元141而来的信号光LS的眼底反射光聚焦。
图2中表示扫描单元141的具体结构的一例。扫描单元141包含检流计镜(galvanometer mirror)141A、141B以及反射镜片141C、141D而构成。
检流计镜141A、141B设为可以分别以旋转轴141a、141b为中心而旋转的反射镜。各检流计镜141A、141B通过后述的驱动机构(图5所示的镜片驱动机构241、242),分别以旋转轴141a、141b为中心而旋转,分别变更其反射面(把信号光LS反射的面)的方向,即检流计镜141A、141B的位置。
旋转轴141a、141b以相互正交的方式而配设。在图2中,检流计镜141A的旋转轴141a配设为平行于该图的纸面,且检流计镜141B的旋转轴141b配设为垂直于该图的纸面。
即,检流计镜141B可以向图2中的两侧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检流计镜141A可以向正交于该两侧箭头的方向旋转。以此,该一对检流计镜141A、141B分别发挥作用,使信号光LS的反射方向变更为相互正交的方向。另外,从图1、图2可以明白,当使检流计镜141A旋转,信号光LS在x方向上扫描,而当使检流计镜141B旋转,信号光LS在y方向上扫描。
由检流计镜141A、141B所反射的信号光LS,向与由反射镜片141C、141D所反射而入射至检流计镜141A时相同的方向行进。
另外,如上所述,连接线152的内部导通有光纤152a,该光纤152a的端面152b是与透镜142相对而配设。从该端面152b所射出的信号光LS朝向透镜142使束径逐渐放大而行进,但通过该透镜142而成为平行光束。相反,信号光LS的眼底反射光通过该透镜142而朝向端面152b聚焦。
OCT单元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3说明OCT单元150的结构。如同图所示,OCT单元150是一种装置,其基于利用光学扫描所取得的数据(利用后述的CCD检测出的数据),形成前述眼底的断层图像。
此OCT单元150具备与旧有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大致相同的光学系统。亦即OCT单元150具备:干涉计,将从光源输出的光分割成参照光和信号光,将经过参照物体的参照光和经过被测定物体(眼底Ef)的信号光进行重叠,以产生干涉光;以及将检测结果的信号输出到演算控制装置200的元件。演算控制装置200分析此信号,形成被测定物体(眼底Ef)的图像。
低相干光源160是由输出低相干光L0的超级发光二极管(SLD,superluminescent diode)或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 diode)等的宽带光源所构成。该低相干光L0例如具有近红外区域的波长,并且具有数十微米左右的时间性相干长度的光。
低相干光L0具有比眼底相机单元1A的照明光(波长约400nm-800nm)更长的波长,例如含有约800nm-900nm范围的波长。
从低相干光源160所输出的低相干光L0,例如通过由单模光缆(single-mode fiber)或极化保持光纤(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fiber)所构成的光纤161,被引导向光耦合器(coupler)162。光耦合器162将该低相干光源L0分割为参照光LR与信号光LS。
另外,光耦合器162具有光分割元件(分光器)及光重叠的元件(耦合器)双方的功能,但惯用名叫“光耦合器”。
从光耦合器162发生的参照光LR,被由单模光纤等构成的光纤163引导,从光纤端面射出,所射出的参照光LR通过准直透镜171,成为平行光束后,经过玻璃块172及密度滤光片173,并由参照镜片174(参照物体)而反射。
由参照镜片174所反射的参照光LR再次经过密度滤光片173及玻璃块172,并通过准直透镜171而在光纤163的光纤端面上聚光。所聚光的参照光LR通过光纤163而被引导向光耦合器162。
另外,玻璃块172及密度滤光片173,是作为用以使参照光LR与信号光LS的光路长度(光学距离)一致的延迟元件而发挥作用,而且作为用以使参照光LR与信号光LS的色散特性一致的元件而发挥作用。
另外,密度滤光片173也发挥使参照光光量减少的减光滤光片的作用,例如由旋转型ND(Neutral Density)滤光片构成。此密度滤光片173通过包含马达等的驱动装置的驱动机构(后述的密度滤光片驱动机构244,参照图5),而被旋转驱动,借此发挥使参照光LR的光量减少的作用。以此,可以变更对干涉光LC产生有贡献的参照光LR的光量。
又,参照镜174为可沿参照光LR的进行方向(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的构造。因此,能够对应受检眼E的眼轴长度,确保参照光LR的光路长度。另外,通过移动参照镜174,可以取得眼底Ef的任意深度位置的图像。另外,参照镜174的移动可利用含有电动等的驱动装置的驱动机构(后述的参照镜片驱动机构243,参照图5)进行。
另一方面,从光耦合器162发生的信号光LS,由单模光纤等构成的光纤164引导至连接线152的端部。在连接线152的内部导通有光纤152a。此处,光纤164与光纤152a可以由单一的光纤而构成,而且,也可以是将各个端面接合而一体形成的光纤。总的,光纤164、152a只要可以在眼底相机单元1A与OCT单元150的间传送信号光LS即可。
信号光LS在连接线152内部被引导而被导向眼底相机单元1A。而且,信号光LS经过透镜142、扫描单元141、分色镜134、拍摄透镜126、中继透镜125、倍率可变透镜124、拍摄光圈121、开孔镜片112的孔部112a与物镜113,而入射受检眼E。另外,使信号光LS入射到受检眼E时,阻挡滤光片122、123分别事先从光路中退出。
入射受检眼E的信号光LS在眼底Ef上成像并反射。此时,信号光LS不仅被眼底Ef的表面反射,也到达眼底Ef的深部区域并在折射率边界上产生散射。因此,信号光LS的眼底反射光成为包含反映眼底Ef的表面形态的信息、及反映在深部组织的折射率边界的背后散射(backscattering)的状态的信息的光。将该光简称为“信号光LS的眼底反射光”。
信号光LS的眼底反射光向眼底相机单元1A的上述路径的相反方向行进,在光纤152a的端面152b上聚光,通过该光纤152而入射至OCT单元150,并通过光纤164而返回到光耦合器162。
光耦合器162使经由眼底Ef而回来的该信号光LS与由参照镜片174所反射的参照光LR重叠,产生干涉光LC。所产生的干涉光LC被引导向单摸光纤等构成的光纤165。之后,干涉光LC从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射出,并输入到分光仪(spectrometer)180。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是采用了迈克尔逊型干涉仪(Michelsoninterferometer),但也可以适当采用例如马赫-曾德(Mach-Zehnder)型等任意类型的干涉仪。另外,本发明的“干涉光产生元件例如以包含光耦合器162、信号光LS光路上的光学部材(也就是配置在光耦合器162和眼底Ef之间的光学部材)以及参照光LR的光路上的光学部材(也就是说配置在光耦合器162和参照镜174之间的光学部材)而构成,特别是以包含具备光耦合器162、光纤163和参照镜174的干涉仪而构成。
另外,光纤165作为本发明的“导光元件”的一个例子而发挥功能。光纤端165a相当于本发明的“出射端”的一个例子。
分光仪180包含准直透镜181、衍射光栅182、成像透镜183与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184而构成。本实施形态的衍射光栅182是透过型衍射光栅,但当然也可以使用反射型衍射光栅。而且,当然也可以应用其它光检测元件(检测机构)来代替CCD 184。
入射至分光仪180的干涉光LC通过准直透镜181而成为平行光束之后,被衍射光栅182分光(光谱分解)。所分光的干涉光LC通过成像透镜183而在CCD184的摄像面上成像。CCD184接收该干涉光LC并将其转换为电气检测信号,且将该检测信号输出到演算控制装置200中。CCD 184例如是由将多数个CCD单元排列成直线状的CCD线传感器所构成。
在此,绕射光栅182作为本发明的“分光元件”的一个例子而发挥作用。另外,CCD 184作为本发明的“受光元件”的一个例子而发挥作用。
在进行计测时,必须使构成CCD 184的CCD单元的排列方向以及干涉光LC频谱成分的扩展方向一致。也就是说,必须以各CCD单元接收对应的频谱成分的方式,来调整光纤端165a和CCD 184的受光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以下说明的光纤端驱动机构244是为了进行该定位而变更光纤端165a的位置。
光纤端驱动机构244的构造例如是包含步进马达等的致动器以及传递该致动器输出的驱动力的传递机构。此传递机构例如是连接到光纤165的端面(也就是干涉光LC的射出端)以外的部位,将致动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光纤端165a。
光纤端驱动机构244使光纤端165a在与光纤165端面平行的方向上以及与端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以此方式,光纤端165a以固定端面方向的状态进行三维移动。再者,光纤端驱动机构244移动光纤端165a的位置,已改变端面的方向。
在此,为了产生使端面三维地移动的驱动力的致动器以及为了产生使端面方向改变的驱动力的致动器可以分别设置,也可以通过以个别的传递机构来传递单一致动器产生的驱动力,而实现三维的移动以及端面方向的改变。同样地,在端面方向的改变也可以在各方向上设置各别的致动器,另外也可以通过以个别的传递机构来传递单一致动器的驱动力,而使端面方向在各方向上改变。
图4显示光纤端驱动机构244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4所示的光纤端驱动机构244是使光纤端165a在与光纤165的长边方向(干涉光LC的出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移动。
图4所示的光纤端驱动机构244是通过致动器244a产生区动力。致动器244a作为本发明的“驱动元件”的一个例子而发挥功能。
致动器244a产生的驱动力通过未图标的传递机构传递到驱动力施加部材244b,使驱动力施加部材244b在图4中的箭头方向(图4纸面的上下方向)上移动。光纤保持部材244c连接到驱动力施加部材244b。光纤保持部材244c将光纤165保持在光纤端165a的附近部位。
光纤保持部材244c在与驱动力施加部材244b的连接部位相对的部位上,连接到活塞部材244e的端部。活塞部材244e插入到圆筒部材244d的开口部,圆筒部材244d的内部做可以在图4的箭头方向上移动的结构。在此,活塞部材244e的移动方向与前述的驱动力施加部材的移动方向相同。圆筒部材244d的另一端,也就是开口部的相反侧固定在OCT单元150的匡体的内壁等。
与活塞部材244e的光纤保持部材244c的连接部位相对的部位形成有开口部。也就是说,活塞部材244e以其开口部插入到圆筒部材244d的开口部的方式,插入到圆筒部材244d的内部。
在圆筒部材244d和活塞部材244e的内部区域,设置弹性部材244f,其在与此离间的方向上施加弹性力。此弹性力的施加方向为在图4纸面的下方方向。
以这样构成的光纤端驱动机构244进行下面的作用。首先,弹性部材244f产生的弹性力以图4纸面的下方方向经常地施加到光纤保持部材244c。制动器244a产生的驱动力使趋动力施加部材244b在图4纸面的上下方向上移动。光纤保持部材244c与驱动力施加部材244b一整体地移动。弹性部材244产生弹性力,是作为以驱动力施加部材244b和活塞部材244e挟持光纤保持部材244c的力,而发挥作用。以此,光纤保持部材244c在因来自制动器244a的驱动力而没被移动时,保持静止状态。
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通过上述的光纤端驱动机构244,在图4纸面的上下方向上移动。
另外,通过设置与图4的光纤端驱动机构相同的机构,可以使光纤端165a在图4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以此,在垂直于光纤165的长边方向(干涉光的出射方向)的方向上,可以使光纤端165a以二维方式移动。
另外,本实施型态的光纤端驱动机构244也可以具备一机构,使整个可以进行上述二维移动的光纤驱动机构,在光纤165的长边方向(干涉光的出射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以此,在光纤端165a和CCD 184之间的光学距离偏移的场合等,可以修正此间的距离。
其次,此实施型态的光纤端驱动机构244也可以具备一机构(倾斜机构),可以使整个可进行上述三维移动的光纤驱动机构(三维移动机构)倾斜。以此,可以改变光纤端165a的端面的方向,并改变干涉光的出射方向。
另外,也可以设置三维移动机构,使改变光纤端165a的端面方向的倾斜机构整体以三维方式移动。不管任何一个,本实施型态的光纤端驱动机构244的结构均是使光纤端165a在与光纤165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三维地移动,同时有改变光纤端165a的端面方向。
光纤端驱动机244(以及控制该机构的控制部210)是相当于本发明“变更元件”的一个例子。另外,此变更元件若是可以执行构成上述三维移动的三个一维移动以及上述端面方向改变中的至少一个动作的话,便已经足够。但是,在实用上,光纤端165a和CCD 184的受光面的位置偏移因为是发生在任意方向,所以对于光纤端驱动机构244的光纤端165a的移动方向的自由度,较大的一方是较好的。
演算控制装置的构造
其次,说明演算控制装置200的构造。演算控制装置200进行以下处理对从OCT单元150的分光仪180的CCD 154所输入的检测信号进行分析,形成受检眼E的眼底Ef的断层图像。此时的分析方法与旧有的傅立叶领域OCT方法是相同的。
另外,演算控制装置200进行以下处理:依据由眼底相机单元1A的摄像装置10、12输出的图像信号,形成眼底Ef的表面(网膜)形态的二维图像(的图像数据)。
而且,演算控制装置200执行眼底相机单元1A的各部分的控制、以及OCT单元150的各部分的控制。
演算控制装置200作为眼底相机单元1A的控制,例如进行观察光源101或拍摄光源103的照明光的输出控制、激发滤光片105、106或阻挡滤光片122、123在光路上的插入/退出动作的控制、液晶显示器140的显示动作的控制、照明光圈110的移动控制(光圈值的控制)、拍摄光圈121的光圈值的控制、倍率可变透镜124的移动控制(倍率的控制)的控制等。而且,演算控制装置200对扫描单元141内的检流计镜141A、141B的动作(反射面方向的变更度作)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演算控制装置200作为OCT单元150的控制,例如是进行低相干光源160的低相干光的输出控制、参照镜174的旋转动作(参照光LR的光量的减少量变更动作)的控制、CCD184的蓄积时间的控制、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和CCD 184的位置关系的控制等。
另外,在此实施型态,通过控制光纤端驱动机构244来改变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的位置(含方向),改变光纤端165a和CCD 184的位置关系。
光纤端驱动机构244的制动器为步进马达的场合,演算控制装置200(控制部210)将脉冲信号传送给该步进马达。步进马达以对应该脉冲信号的脉冲述的距离,使光纤端165a在目的方向移动而动作,另外以对应脉冲数的角度使光纤端165a(端面)的方向改变而动作。
另外,对应一个脉冲的移动距离(单位移动距离)和倾斜角度(单位倾斜角度)是预先设定的。演算控制装置200(控制部210)将包含与目的的移动距离和倾斜角度相对应的脉冲数的脉冲信号,传送到光纤端驱动机构244,借此控制光纤端165a的位置。
参照图5,对如上所述发挥作用的演算控制装置200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
演算控制装置200具备与先前的电脑同样的硬件结构。具体而言,包含微处理器201(CPU,MPU等)、RAM 202、ROM 203、硬盘驱动器(HDD,Hard DiskDriver)204、键盘205、鼠标206、显示器207、图像形成板208及通信接口(I/F)209。这些各个部分是通过总线200a而连接。
微处理器201是由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等所构成,并将存储在硬盘驱动器204中的控制程序204a展开到RAM 202上,以此在本发明中执行特征性动作。
而且,微处理器201执行上述装置各部分的控制、或各种运算处理等。而且,执行与来自键盘205或鼠标206的操作信号对应的装置各个部分的控制、显示器207的显示处理的控制、通信接口209的各种数据或控制信号等的发送接收处理的控制等。
键盘205、鼠标206及显示器207是作为眼底观察装置1的用户接口而使用的。键盘205是作为用以键入字符或数字等的设备而使用。鼠标206是作为用以对显示器207的显示画面进行各种输入操作的设备。
而且,显示器207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或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等任意的显示设备,其显示由眼底观察装置1所形成的眼底Ef的图像,或显示各种操作画面或设定画面等。
另外,眼底观察装置1的用户接口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使用例如轨迹球(track ball)、控制杆、触摸面板式LCD、用于眼科检查的控制面板等具备显示输出各种信息的功能以及输入各种信息的功能的任意用户接口机构而构成。
图像形成板208为处理形成受检眼E的眼底Ef的图像(图像数据)的专用电子电路。在该图像形成板208设有眼底图像形成板208a及OCT图像形成板208b。
眼底图像形成板208a的动作,为依据眼底相机单元1A的摄像装置10,或摄像装置12的图像信号形成眼底图像的图像数据的专用电子电路。
又,OCT图像形成板208b的动作为依据OCT单元150的分光仪180的CCD184的检测信号形成眼底Ef的断层图像的图像数据的专用电子电路。
因设有上述的图像形成板208,可提高形成眼底图像和断层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的处理速度。
通信接口209进行以下处理:将来自微处理器201的控制信号发送到眼底相机单元1A或OCT单元150。另外,通信接口209进行以下处理:接收由眼底相机单元1A的摄像装置10、12输出的图像信号,或从OCT单元150的CCD 184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对图像形成板208的输入等。此时,通信接口209的动作为将从摄像装置10、12的图像信号输入眼底图像形成板208a,将从CCD184的检测信号输入OCT图像形成板208b。
而且,当演算控制装置200连接于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或互联网等网络时,在通信接口209中可以具备局域网卡等网络适配器(network adapter)或调制解调器(modem)等通信设备,并能够经过该网络而进行数据通信。此时,可以设置用于存储控制程序204a的服务器,并且,将演算控制装置200构成为该服务器的客户终端,借此可以在眼底观察装置1中执行本发明的动作。
控制系统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5-7,说明眼底观察装置1的控制系统。在图5所示的方块图中,特别记载在眼底观察装置1具备的结构中关于本发明的动作和处理相关的部分。另外,在图6记载设置在眼底相机1A的操作面板3a结构的一个例子。图7记载演算控制装置200的详细结构。
控制部
眼底观察装置1的控制系统是以演算图5所示的控制装置200的控制部210为中心而构成的。控制部210包含CPU 201、RAM 202、ROM 203、硬盘驱动器204(控制程序204a)、通信接口209而构成。
控制部210通过根据控制程序204a而动作的微处理器201,执行上述各种控制。尤其是,关于眼底相机单元1A,控制部210执行镜片驱动机构241、242的控制,从而变更检流计镜141A、141B的位置,以及利用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动作的控制等等。
另外,关于OCT单元150,控制部210低相干光源160和CCD 184的控制、对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的位置进行变更的光纤端驱动机构244的控制、使参照镜片174在参照光LR的行进方向上移动的参照镜片驱动机构243的控制等等。控制部210因为如前所述一般,通过改变光纤端165a的位置,进行光纤端165a和CCD 184的位置关系的调整,所以相当于本发明的“控制元件”的一个例子。
另外,在此实施型态,通过使光纤端165a的位置移动来进行光纤端165a和CCD 184的位置关系的调整,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应用到使CCD 184(受光面)的位置移动的结构、或使光纤端165a和CCD 184双方移动的结构。不管是哪一个,只要可以改变导引干涉光LC的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以及分光仪184的CCD 184间的相对位置的话便足够。
而且,控制部210执行如下控制:将由眼底观察装置1所拍摄的两种图像,即,通过眼底相机单元1A所获得的眼底Ef表面的二维图像(眼底图像Ef′)、以及基于由OCT单元150所获得的检测信号而形成的眼底Ef的断层图像,并列显示在用户接口(UI)240的显示部240A上,该些图像可分别在显示器204A上显示,也可以并排同时显示。
照设状态指定部
控制部210中设置有照设状态指定部211。照射状态指定部211为对CCD 184的受光面上的干涉光的照射状态进行指定,作为本发明的“指定元件”的一个例子而发挥功能。在此,“照射状态”包含对CCD 184的受光面的干涉光LC的照射位置以及对受光面的干涉光LC的照射方向。
在对受光面的干涉光LC的照射位置偏移的场合,配置在受光面的一部分或全部CCD单元无法接收干涉光LC,因此一部分或全部干涉光LC的频谱成分将无法检测出,无法形成OCT图像。还有,在对受光面的干涉光LC的照射方向偏移的场合,干涉光LC各频谱成分会从不正确的方向入射到配设在受光面的CCD单元。因此,各CCD单元检测出的频谱成分的受光量无法反映出实际的光量(强度),而无法形成正确的OCT图像。
照设状态指定部211具有以下功能:通过对受光面上干涉光的照射状态进行指定,判断是否有发生上述的问题。接着,说明照设状态指定部211的动作的一个例子。
干涉光LC的照射状态的指定处理是利用下面的计测结果来进行。CCD184接收从光纤端165a出射且被绕射光栅分光的光,并且将该受光结果传送到眼算控制装置200。该计测所使用的光(称之为计测光)可以是干涉光LC,也可以是其它的光。例如,可以使用基于低乡甘光L0的参照光LR,作为其它光。作为该计测光的参照光LR是可以不将被测定物体配置在计测位置,通过输出低相干光L0便得以取得。另外,也可以设置输出计测光的专用光源。
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分析CCD 184的计测光受光结果,指定计测光的受光光量。因此,照射状态指定部211例如预先记忆有检测光的受光光量的正确值。
在此,“正确”是计测光正确地照射到CCD 184的受光面的状态,也就是说意味者计测光各频谱成分被照射到受光面上的预定位置上的状态。在这种正确的照射状态,OCT图像可以适当的形成。还有,在可适当地取得OCT图像的范围内,计测光的照射位置的偏移是容许的。
此正确值例如是计测光的频谱分布,即表示各频谱的正确受光光量的信息。换言之,此正确值的信息是表示在计测光被正确地照射的状态,CCD184的多数个CCD单元的受光量的分布。此正确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取得,即将CCD 184的受光面以及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进行实际定位,并在此状态下,实际计测计测光的受光量。还有,理论上可以依据计测光的输出光量以及OCT单元150的光学系统结构,求得正确值。
照射状态指定部211通过比较CCD 184的计测光的受光光量和正确值,对CCD 184的受光面上的计测光的照射位置,即干涉光LC的照射位置进行指定。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可以通过比较CCD 184的多数个CCD单元的测测光受光光量的分布以及显示正确值的受光光量的分布,以下面的方式判断计测光的照射位置的偏移。在此,CCD 184为CCD线传感器。
首先,两种受光光量分布在与CCD单元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并且比较多数个CCD单元的受光光量以及正确值,在几乎一样小的场合。计测光的照射位置在CCD单元的排列方向上的偏移是容许的,可判断为在与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宽度方向)上有偏移。
其次,基于相对正确值的计测光的受光光量,可以指定宽度方向上偏移的方向和大小。例如,若受光光量为正确值的一半时,可以判断照射位置偏移了CCD单元的宽度方向长度的一半距离。另外,CCD 184无法接收全部的计测光时,希望对光纤端165a进行移动控制。
还有,在相对于正确值所示的分布,计测光受光光量的分布在CCD单元的排列方向上有偏移的场合,计测光的照射位置可以判断为在CCD单元的排列方向上有偏移。
其次,通过求取在排列方向的双方分布的位移,亦即CCD单元位移几个,可以指定出在排列方向的偏移的方向与大小。例如,当CCD单元位移10个时,可以判断照射位置偏移了CCD单元的排列方向长度的10倍距离。
还有,当计测光的照射位置在排列方向偏移时,会有CCD 184无法接收整个计测光的频谱成分,在此情况,只能取得一部分的分布。因此,通过判断所取得的分布是相当于整个分布的哪一部分,也可以指定出计测光的照射位置对排列方向的偏移。
接着,说明对CCD 184受光面的计测光(干涉光LC)的照射方向进行指定的处理。当计测光的照射方向偏移正确方向时,计测光的频谱成分的受光光量会产生差异。也就是说,与计测光由正确方向照射的场合相比,频谱的分布变成倾斜的形状。
照射状态指定部211预先记忆者信息(正确值),其表示计测光正确地照射到CCD 184受光面时的受光光量的差异。其次,照射状态指定部211求得计测光的频谱成分的受光光量的分布是否倾斜于正确值,并基于该倾斜角度来指定计测光的照射方向。
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220为进行依据眼底相机单元1A的摄像装置10、12的图像信号,形成眼底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以及依据OCT单元150的CCD 184的检测信号,形成眼底Ef的断层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
图像形成部220以包含图像形成板208和通信接口209等而构成。另外,“图像”以及与其对应的“图像数据”也有视作相同的情况。
图像处理部
图像处理部230为进行对图像形成部220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和分析处理的装置。例如,图像处理部230进行依据基于OCT单元150的检测信号的断层图像,形成眼底Ef的三维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或进行图像的亮度补正与色散补正等的各种补正处理。
另外,图像处理部230对图像形成部220所形成的断层图像,进行对断层图像间的像素作补插的补插处理等,借此形成眼底Ef的三维图像的图像数据。
在此,所谓的三维图像的图像数据是将排列成三维的多数个立体像素(voxel)分别赋予像素值而构成的一种图像数据,也称为立体数据(volumndata)或voxel数据等等。在显示基于立体数据的图像时,图像处理部230对此体数据进行绘制(rendering)(立体绘制或MIP(Maximum IntensityProjection:最大值投影)),形成从特定视线方向观看时的仿真三维图像的图像数据。基于此图像数据的仿真三维图像则显示在显示器207等的显示装置上。
另外,图像处理部230可以行程多数个断层图像的堆栈数据。堆迭数据是将沿着多数条扫描线所得的多数个断层图像,基于扫描线的位置关系进行排列而获得的图像数据。
进行以上动作的图像处理部230是由包含微处理器201、RAM 202、ROM203、硬盘驱动器204(控制程序204a)等而构成。
用户接口
用户接口(User Interface,UI)240设置显示部240A和操作部240B。显示部240A由显示器207等的显示装置所构成,并且作为本发明的“显示元件”的一个例子而发挥作用。另外,操作部240B由由键盘205和鼠标206等的输入装置和操作装置所构成的。
操作面板
对眼底相机单元1A的操作面板3a进行说明。例如如图36所示,此操作面板3a是配设在眼底相机单元1A的架台上。
操作面板3a设置有:为了取得眼底Ef的表面二维图像而使用于操作要求的输入的操作部;以及为了取得眼底Ef的断层图像而使用于操作指示的操作部。
通过设置这种操作面板3a,也可以和操作旧有的眼底摄影机时相同的要领,进行取得眼底图像Ef’的操作和取得断层图像双方的操作。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操作面板3a,设置有菜单切换键301、裂像(split)切换键302、摄影光量切换键303、观察光量切换键304、颚托切换键305、摄影切换键306、焦段切换键307、图像替换切换键308、固定视线标替换切换键309、固定视线标位置调整切换键310、固定视线标尺寸替换切换键311以及模式替换旋钮312。
菜单切换键301是一种切换键,其用来操作以显示用户为了选择指定各种菜单(摄影眼底Ef的表面二维图像或断层图像等时的摄影菜单,为了进行各种设定输入的设定菜单等等)的预定菜单画面。
当操作此菜单切换键301,其操作信号输入到控制部210。控制部210对应此操作信号的输入,使菜单显示在触摸屏11或显示部240A。另外,在眼底相机单元1A上设置控制部(未图标),也可以使该控制部将菜单画面显示在触摸屏11上。
分割切换键302是用在切换对焦用的裂像亮线(参照如特开平9-66031等,也称为裂像视标或裂像标记等)的点亮与熄灭的切换。控制部210对应该操作信号的输入,控制裂像亮线投影部,使裂像亮线投影到受检眼E。另外,使该列像亮线投影到受检眼E的结构(列像亮线投影部)例如是置放在眼底相机单元1A内(图1中省略)。
摄影光量切换键303是一种切换键,其操作用来对应受检眼E的状态(例如水晶体的混浊度等)等,调整摄影光源103的输出光量(摄影光量)。在此摄影光量切换键303设有:为了增加摄影光量的摄影光量增加切换键“+”、为了减少摄影光量的摄影光量减少切换键“-”以及为了将摄影光量设定在预定的初期值(内设值)的复位切换键(中央按钮)。
当操作摄影光量切换键303的其中一个,该操作信号输入到控制部210。控制部210对应该输入的操作信号,控制摄影光源103,调整摄影光量。
观察光量切换键304是一种切换键,被操作用来调整观察光源101的输出光量(观察光量)。在此观察光量切换键304设有例如为了调整观察光源101的输出光量(观察光量)的观察光量增加切换键“+”和为了减少观察光量的观察光量减少切换键“-”。
当操作观察光量切换键304的其中一个,该操作信号输入到控制部210。控制部210对应所输入的操作信号,控制观察光源101,调整观察光量。
颚托切换键305是让的颚托(未显示)的位置进行移动的切换键。在颚托切换键305设置有例如使颚托向上移动的向上移动切换键(向上的三角形)和使颚托向下移动的向下切换键(向下的三角形)。
当操作颚托切换键305的其中一个,该操作信号输入到控制部210。控制部210对应该输入的操作信号,控制颚托移动机构(未图标),使颚托往上方或下方移动。
摄影切换键306是一种切换键,作为触发键(trigger switch)而操作,用来取得眼底Ef的表面二维图像或眼底Ef的断层图像。
当摄影二维图像的菜单被选择时,若摄影切换键306被操作,接受该操作信号的控制部210会控制摄影光源103而使摄影照明光输出,同时基于从检测该眼底反射光的摄像装置10所输出的图像信号,使眼底Ef的表面二维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40A或触摸屏11。
另一方面,当取得断层图像的菜单被选择时,若摄影切换键306被操作,接受该操作信号的控制部210会控制低相干光源160而使低相干光L0输出,控制检流计镜141A、141B并使信号光LS扫描,同时基于检测干涉光LC的CCD 184所输出的检测信号,使图像形成部220(及图像处理部230)形成的眼底Ef断层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40A或触摸屏11。另外,当选则取得三维图像的菜单时,基于同样取得的多数个断层图像的眼底Ef的三维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40A等。
焦段切换键307是一种切换键,被操作用来变更眼底Ef的摄影时的画角(变焦倍率)。在每次操作此焦段切换键307时,例如交替地设定成摄影画角为45度和22.5度。
当操作此焦段切换键307,接受该操作信号的控制部210控制未图标的倍率可变透镜驱动机构,使倍率可变透镜124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变更摄影画角。
图像切换键308是一种被操作用来切换显示图像的切换键。当眼底观察图像(来自摄像装置12的图像信号)显示在显示部240A或触摸屏11时,若操作图像切换键308,接受此操作信号的控制部210使眼底Ef的断层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40A或触摸屏11。
另一方面,当断层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40A或触摸屏11时,若操作图像切换键308,接受此操作信号的控制部210使眼底观察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40A或触摸屏11。
固定视线标替换切换键309是被操作用来对利用LCD的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位置(即在眼底Ef的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投影位置)进行切换的切换键。通过操作此固定视线标替换切换键309,使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位置例如在“为了取得眼底中心的周边区域的图像的固定视线位置”、“为了取得黄斑的周边区域的图像的固定视线位置”、“为了取得视神经乳突的周边区域的图像的固定视线位置”之间做巡回替换。
控制部210对应来自固定视线标替换切换键309的操作信号,使内部固定视线标显示在LCD 140的表面上的相异位置。另外,对应上述三个固定视线位置的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位置是例如基于临床数据而预先设定的,或者是对每个受检眼E或各图像摄影事先设定。
固定视线标位置调整切换键310是被操作用来调整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位置的切换键。在此固定视线标位置调整切换键上设置有:使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位置往上方移动的上方移动切换键、使往下方移动的下方移动切换键、使往左方移动的左方移动切换键、使往右方移动的右方移动切换键、使移动到预定初期位置(内设位置)的复位切换键。
控制部210当接受到来自上述任一切换键的操作信号时,对应该操作信号控制LCD 140,借此使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位置移动。
固定视线标尺寸替换切换键311是被操作用来变更内部固定视线标的尺寸的切换键。当操作此固定视线标尺寸替换切换键311,接受该操作信号的控制部210变更显示在LCD 140上的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尺寸。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尺寸例如在“一般尺寸”和“加大尺寸”之间交互切换。借此,变更投影在眼底Ef的固定视线标的投影像的尺寸。控制部210当接受到来自固定视线标尺寸替换切换键311的操作信号,对应该操作信号控制LCD 140,借此变更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尺寸。
模式替换旋钮312是一种被旋转操作、用以选择各种摄影模式的旋钮。作为各种摄影模式例如有:对眼底Ef的二维图像进行摄影的眼底摄影模式、进行信号光LS的B扫描的B扫描模式、以放射状使信号光LS扫描的放射扫描模式、使信号光LS进行三维扫描的三维扫描模式等等。另外,此模式替换旋钮312也可以选择再生模式,其用以对取得的眼底Ef二维图像或断层图像进行再生显示。另外,也可以选择摄影模式,控制成在信号光LS的扫描后立刻进行眼底摄影。进行上述各模式的控制是由控制部210执行。
以下,分别说明利用控制部210所进行的信号光LS的扫描的控制形态,以及利用图像形成部220与图像处理部230对OCT单元150的检测信号的处理状态。另外,对眼底相机单元1A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形成部220等的处理,与先前的处理相同,故省略。
关于信号光的扫描
信号光LS的扫描如上所述,是通过变更眼底相机单元1A的扫描单元141的检流计镜141A、141B的位置(反射面的朝向)而进行。控制部210分别控制镜片驱动机构241、242,以此分别变更检流计镜141A、141B的反射面的朝向,从而在眼底Ef上扫描信号光LS。
当变更检流计镜141A的反射面的朝向时,在眼底Ef的水平方向上(图1的x方向)扫描信号光LS。另一方面,当变更检流计镜141B的反射面的朝向时,在眼底Ef的垂直方向(图1的y方向)上扫描信号光LS。而且,同时变更检流计镜141A、141B两者的反射面的朝向,以此可以在将x方向与y方向合成的方向上扫描信号光LS。即,通过控制这两个检流计镜141A、141B,可以在xy平面上的任意方向上扫描信号光LS。
图8表示用以形成眼底Ef的图像的信号光LS的扫描形态的一例。图8(A)表示从信号光LS入射受检眼E的方向观察眼底Ef(也就是从图1的-z方向观察+z方向)时,信号光LS的扫描形态的一例。而且,图8(B)表示眼底Ef上的各扫描线上扫描点(进行图像计测的位置;信号光LS的照射位置)的排列形态的一例。
信号光LS例如扫描图8A所示的矩形的扫描区域R。在该扫描区域R内,在x方向上设定有多条(m条)扫描线R1-Rm。当沿着各扫描线Ri(i=1-m)扫描信号光LS时,产生干涉光LC的检测信号。
此处,将各扫描线Ri的方向称为“主扫描方向”,将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副扫描方向”。因此,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信号光LS是通过变更检流计镜141A的反射面的朝向而进行,在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是通过变更检流计镜141B的反射面的朝向而进行。
在各扫描线Ri上,如图8(B)所示,预先设定有多个(n个)扫描点Ri1-Rin。
为了执行图8所示的扫描,控制部210首先控制检流计镜141A、141B,将对眼底Ef的信号光LS的入射目标设定为第1扫描线R1上的扫描开始位置RS(扫描点R11)。接着,控制部210控制低相干光源160,使低相干光L0闪光,并使信号光LS入射于扫描开始位置RS。CCD 184接收该信号光LS的扫描开始位置RS上因眼底反射光而来的干涉光LC,并将检测信号输出至控制部210。
接着,控制部210控制检流计镜141A,并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信号光LS,将该入射目标设定为扫描点R12,使低相干光L0闪光而使信号光LS入射到扫描点R12。CCD 184接收该信号光LS的扫描点R12上因眼底反射光而来的干涉光LC,并将检测信号输出至控制部210。
控制部210同样,一边将信号光LS的入射目标依次移动为扫描点R13、R14、...、R1(n-1)、R1n,一边在各扫描点上使低相干光L0闪光,以此获取与各扫描点的干涉光LC相对应地从CCD 184所输出的检测信号。
当第1扫描线R1的最后的扫描点R1n上的计测结束时,控制部210同时控制检流计镜141A、141B,使信号光LS的入射目标沿着换线扫描r而移动到第2扫描线R2最初的扫描点R21为止。而且,对该第2扫描线R2的各扫描点R2j(j=1-n)进行上述计测,以此分别获取对应于各扫描点R2j的检测信号。
同样,分别对第3扫描线R3、...、第m-1扫描线R(m-1)、第m扫描线Rm进行计测,从而获取对应于各扫描点的检测信号。另外,扫描线Rm上的符号RE是对应于扫描点Rmn的扫描结束位置。
以此,控制部210获取对应于扫描区域R内的m×n个扫描点Rij(i=1-m,j=1-n)的m×n个检测信号。以下,将对应于扫描点Rij的检测信号表示为Dij。
如上所述的扫描点的移动与低相干光L0的输出的连动控制,例如,可以通过使控制信号相对于镜片驱动机构241、242的发送时序(timing)、与控制信号(输出要求信号)相对于低相干光源160的发送时序互相同步而实现。
当控制部210如上所述使各检流计镜141A、141B动作时,存储有各扫描线Ri的位置或各扫描点Rij的位置(xy坐标系中的坐标),作为表示其动作内容的信息。该存储内容(扫描位置信息)与先前同样用于图像形成处理中。
关于图像形成处理
以下,参照图9,针对图像处理部220及图像形成处理部230的OCT图像(眼底Ef的断层图像)有关的处理,说明其中之一例。
图像处理部220执行沿着各扫描线Ri(主扫描方向)的眼底Ef的断层图像形成处理。另外,图像处理部230进行基于图像形成部220形成的断层图像的眼底Ef的三维图像的形成处理等。
图像形成部220的断层图像的形成处理与先前同样,包含两阶段的运算处理。在第1阶段的运算处理,根据对应于各扫描点Rij的检测信号Dij,形成在该扫描点Rij的眼底Ef的深度方向(图1所示z方向)的图像。深度方向的图像Gij为通过扫描点Rij并在z方向延伸的一维图像。另外,在图9中,仅记载在扫描点Rmj的深度方向的图像Gmj。
在第2阶段的运算处理,图像处理部220对于各扫描线Ri,根据其上的n个扫描点Ri1-Rin上的深度方向的图像,形成沿着该扫描线Ri的眼底Ef的断层图像Gi。此时,图像形成部220参照各扫描点Ri1-Rin的位置信息(上述扫描位置信息),决定各扫描点Ri1-Rin的排列及间隔,并形成该扫描线Ri。
经过以上的处理,可获得副扫描方向(y方向)上不同位置上的m个断层图像(断层图像群)G1-Gm。
接着,说明图像处理部230的眼底Ef的三维图像的形成处理。眼底Ef的三维图像是根据通过上述运算处理所获得的m个断层图像而形成。图像处理部220进行在邻接的断层图像之间内插图像的众所周知的内插处理等,形成眼底Ef的三维图像。该三维图像中,根据各扫描点Rij的位置信息(上述扫描位置信息)与深度方向的图像的z坐标,设定三维坐标系(x、y、z)。
而且,图像处理部230根据该三维图像,可以形成在眼底Ef上的任意剖面的眼底Ef的断层图像。当指定剖面时,图像处理部230确定该指定剖面上的各扫描点(及/或所内插的深度方向的图像)的位置,并从三维图像中抽取各确定位置上深度方向的图像(及/或所内插的深度方向的图像),且通过将所抽取的多个深度方向的图像进行排列而形成该指定剖面上眼底Ef的断层图像。
使用形态
说明具有以上结构的眼底观察装置的使用形态。接着,说明眼底观察装置1的使用型态的两个具体例子。图10所示的流程图是表示第一使用型态的具体例子,图11所示的流程图为表示第二使用型态的具体例子。
第一使用型态
第一使用型态是在电源开启时进行为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以及CCD184的受光面间的定位。首先,操作员操作未图示的电源开关,开启眼底观察装置1的电源(S1)。
当电源开启,控制部210控制低相干光源160,输出低相干光L0(S2)。另外,此处理也可以基于操作员的指示来进行。低相干光L0的一部分藉由光耦合器162成为参照光LR。此参照光LR使用作为前述的计测光。
参照光LE经过光纤163、准直透镜171、玻璃块172以及密度滤光器173,被参照镜174反射,并再次经过密度滤光器173、玻璃块172、准直透镜171以及光纤163,回到光耦合器162。其次,参照光LR通过光纤165的引导,从光纤端165a出射。
从光纤端165a出射的参照光LR经过准直透镜181、绕射光栅182以及成像透镜183,照射到CCD 184的受光面。CCD 184的受光面上的CCD单元接收由绕射光栅182进行频谱分解而得到的参照光LR的频谱成分(S3)。CCD184将参照光LR的频谱成分的检测结果(检测信号)输出到演算控制装置200。
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分析由CCD 184输入的检测信号,指定CCD 184受光面上的参照光LR(计测光)的照射状态(S4)。以此,指定出CCD 184受光面上的参照光LR的照射位置和照射方向。
控制部210机于指定的参照光LR的照射状态(照射位置、照射方向),控制光纤端驱动机构244,改变光纤端的位置和方向,使得参照光LR正确地照射到CCD 184的受光面上(S5)。
通过以上的处理,成为可取的OCT图像的装置状态(S6)。以此,对应操作员输入取得OCT图像的指示,眼底观察装置1受理该指示,执行形成OCT图像的动作。
第二使用型态
第二使用形态是在取得OCT图像时进行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和CCD受光面之间的定位。受检眼E配置在预定的计测位置(图1所示的位置)。
首先,操作员操作操作部240B,输入用来执行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间的定位的指示(S11)。
接收该指示的控制部210控制低相干光源160,输出低相干光L0(S12)。
低相干光L0被光耦合器162分割成信号光LS和参照光LR。信号光LS通过前述路径,照射到眼底。信号光的眼底反射光以反方向通过相同的路径,回到光耦合器162。光耦合器162将信号光LS和参照光进行重迭,以产生干涉光LC(S13)。干涉光LC由光纤165导引,并且从光纤端165a出射。。干涉光LC使用作为前述计测光。
光纤端165a所出射的干涉光LC经由准直透镜181、绕射光栅182以及成像透镜183,照射到CCD 184的受光面。CCD 184的受光面上的CCD单元接收被绕射光栅182记型频谱分解而得到的干涉光LC的频谱成分(S14)。CCD 184将参照光LR的频谱成分的检测结果(检测信号)输出到演算控制装置200。
照设状态指定部211分析由CCD 184输入的检测信号,指定CCD 184的受光面上的干涉光LC(计测光)的照射状态(S15)。以此,指定CCD 184的上光面上的该设光LC的照射位置和照射方向。
控制部210基于指定的干涉光LC,控制光纤端驱动机构244,改变光纤端165a的位置与方向,使得干涉光LC正确地照射在CCD 184的受光面(S16)。
通过以上的处理,成为可取得眼底Ef的OCT图像的装置状态。亦即,当操作员输入OCT图像取得的指示,眼底观察装置1接收该指示,进行形成眼底Ef的OCT图像的动作。
作用、效果
说明以上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1的作用和效果。
眼底观察装置1的作用是作为可以对眼底Ef的断层图像等的OCT图像进行计测的光图像计测装置。眼底观察装置1具备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其通过对CCD 184受光面上的计测光照射状态(照射位置、照射方向)进行指定,以指定出CCD 184受光面上的计测光照射状态。
其次,眼底观察装置1具备光纤端驱动机构244,其基于照射状态指定部211所指定的计测光的照射状态,改变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的位置和方向。以此,对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以及CCD 184的受光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进行改变。
根据这种眼底观察装置1的话,可以将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以及CCD184的受光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自动地设定到正确的位置,故其彼此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容易地进行调整。在将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配置到正确的位置关系后,通过进行眼底Ef的计测,可以在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被正确地配置的状态下,接收干涉光。
根据上述第一使用型态的话,当装置的电源开启时,因为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自动地调整,所以可以较佳地进行后续要执行的OCT图像的计测。也就是说,因为是在光纤端165a和CCD 184配置在正确位置关系的状态下进行计测,所以可以取得良好的OCT图像。
另外,即使因为在不使用眼底观察装置1期间(例如夜间等)的环境状态的改变,光纤端165a和CCD 184间的位置关系变成不好,也可以再电源激活时来进行位置关系的修正,故非常便利。
另一方面,根据第二使用型态的话,因为光纤端165a和CCD 184的位置关系的调整例如是在每次交替受检眼时来进行的,或者是以一预定间隔来进行,所以光纤端165a和CCD 184可以维持在正确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即使在眼底观察装置1的使用中环境状态产生变化等,其位置关系还是可以维持在正确的状态。
变化例
以上所说明的结构不过是实施本发明的光图像计测装置的一个较佳的例子而已。因此,在本发明要旨范围内可以做任何适当的变化。以下说明各种变化例的例子。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装置的电源激活时或取得OCT图像前,对来自导光元件的干涉光的出射位置和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位置进行调整,但是,此定位可以在任意时间点进行。此时,可以根据操作员的指示来进行定位,也可以自动地进行定位。对于后者,例如可以在预定的时刻自动地执行定位。另外,自动的定位希望可以在取得OCT图像时等,在实际使用该装置时进行。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改变来自导光元件的出射位置,以调整来自导光元件的干涉光出射位置和受光元件的受光面的位置,但是也可以是改变受光元件的受光面的位置。
图12、13表示的例子是眼底观察装置500(光图像计测装置)的结构,其所具备的功能为改变受光元件(CCD)的受光面的位置。眼底观察装置500的结构大致上与上述实施型态的眼底观察装置1相同。但是,眼底观察装置500具备CCD驱动机构245来取代光纤端驱动机构244。
CCD驱动机构245是使CCD 184在与多数个CCD单元所配置的受光面平行的方向(与受光面的法线方向垂直的方向)以及与受光面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以此,CCD 184以固定受光面的方向的状态下来进行三维移动。其次,CCD驱动机构245使CCD 184移动,以改变受光面的方向(受光面的法线方向)。此动作例如可以使CCD 184对预定的轴方向(例如受光面的法线方向)进行旋转。
CCD驱动机构245的结构例如包括步进马达等的制动器以及传递该致动器输出的驱动力的传递机构。此传递机构例如连接到CCD 184的背面部或侧部等,CCD 184的受光面以外的部位(参照图13),而使致动力输出的驱动力传递到CCD 184。
在此,输出用来使CCD 184做三维移动的驱动力的致动器以及输出改变受光面方向的驱动力的致动器也可以分开设置,或者也可以通过将单一致动器输出的驱动力传递到各个传递机构,而实现三维移动与改变受光面方向的移动。另外,关于三维的移动,可以分别设置对各方向移动的致动器,也可以将单一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到各传递机构而实现各方向的移动。同样地,对于改变受光面的方向,可以在各改变方向上设置个别的致动器,也可以将单一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到各传递机构,藉以在各方向上改变受光面的方向。
照射状态指定部211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用以指定CCD 184的上光面上的干涉光LC(计测光)的照射状态(照射位置、照射方向)。控制部210利用与上述实施型态的光纤端驱动机构244相同的要领,控制CCD驱动机构245。以此,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以及CCD 184的受光面的位置关系可以自动地调整。
另外,也可以做成以下结构,即对来自导光元件的干涉光的出射位置以及受光元件的受光面的双方进行改变。具体例子是可以应用设置有前述光纤端驱动机构244和CCD驱动机构245两者的结构。在此场合,进行控制以使利用光纤端驱动机构244的光纤端165a移动距离以及利用CCD驱动机构的245的CCD 184受光面的移动距离的总和,为进行定位的目标移动距离。另外,进行控制以使利用光纤端驱动机构244的光纤端165a的方向的改变角度,以及利用CCD驱动机构245的CCD 184的受光面的方向的改变脚步的总和,为进行定位的目标改变角度。
在上述实施形态,将计测光的受光光量与正确值进行比较并进行定位,但是也可以应用到以下结构,即只有在计测光的受光光量不包含在容许范围内的场合才进行定位。为此,计测光的受光光量的容许范围是预先设定的。此容许范围是计测光的频谱成分的受光光量例如在前述正确值的80%或以上等,基于在该状态的干涉光LC的检测结果而形成的OCT图像设定作为可容许的范围。此容许范围例如是记忆在硬盘驱动器204(照射状态指定部211)。
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基于来自接收计测光的CCD 184的检测信号,指定计测光的受光光量,同时判断被指定的受光光量是否包含在容许范围内。当判断受光光量为包含在容许范围内时,控制部210不执行光纤端165a和CCD 184的位置关系的调整。另一方面,在判断受光光量不包含于容许范围内时,控制部210控制光纤端驱动机构244或CCD驱动机构245,进行光纤端165a和CCD 184的位置关系的变更。
根据上述变化例,当计测光的受光光量为容许范围内时,也就是说干涉光LC的受光光量是在容许范围内的时候,因为作用为不执行光纤端165a和CCD 184的位置关系的调整,故有不必执行不需要的调整动作的好处。
另外,也可以做成以下结构,即当判断为计测光的受光光量不包含在容许范围内时,输出通知信息。作为此通知信息,有显示计测光的受光光量在容许范围外的要旨(无法取的良好OCT图像的要旨)的文字列信息、图像信息等的视觉信息、哔声等的听觉信息等等。视觉信息例如是通过控制部210而显示在显示部240A上。另外,也可以在装置外观上设置LED等的光源,通过使该光源发光或熄灭来达成视觉得通知。另外,听觉通知通过未图标的声音输出元件(放大器和喇叭等)而输出。输出这种通知信息的显示部、LED或声音输出元件相当于本发明“通知元件”的一个例子。另外,在任一场合,通知信息的输出动作是由控制部210所控制。
本发明的受光元件并不限定在将多数个光检测单元排列成一维的线传感器。例如,也可以使用具有两列或以上的传感器,即多数个单元排列成二维方式的传感器,作为受光元件。
在此场合,因为可以指定出是哪个单元检测出光,所以可以基于该指定结果,改变来自导光元件的光的出射端以及受光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在预定的单元检测出光。
例如,在受光元件为奇数条线的场合,以其中央的线上的单元作为上述预定的单元。受光单元一接收到光,便在此时指定接收光的单元。
在中央线上的单元接收光的场合,在与线垂直方向上的出射端和受光元件的位置关系是正确的。另外,也可以对沿着线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定位。
另一方面,在中央线以外的单元接收光的场合,计算出接收光的单元和中央线之间的距离。此计算处理例如可以由相邻线的间隔(已知)轻易地计算出来。另外,也可以指定出相对于中央线接收光的单元的方向。基于以此求出的距离和方向,改变光的出射端和受光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借此可使受光元件的预定单元接收光。另外,也可以对沿着线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的定位。
另外,在受光元件具有偶数条线的场合,例如通过将中央两条线的其中之一及/或双方的线上的单元作为上述的预定单元,可以进行与奇数条场合相同的处理。
另外,通过相邻像素法(binning,将相邻多数个像素当作一个,假设地增大受光面积,放大讯号,并加以检测的技术),可以提升感度。另外,可以将一个光分割成由多数个像素检测出并加以指定。以此,与光的出射端和受光元件的相对误差以像素间隔为单位来进行指定的情况相较下,可以更精密地指定该相对误差。
另外,通过图14和15的处理,可以进行光纤165的光纤端165a以及CCD 184的受光面之间的定位。图14所示的处理为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粗调整的例子。另外,图15所示的处理为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微调整的例子。
说明图14所示的粗调整。粗调整是使用在绕射光栅182所分光的干涉光LC的频普成分的延伸方向上的定位。此方向称为分光方向。
CCD 184是做成沿分光方向将多数个CCD单元排列成线传感器。另外,光纤端驱动机构244(或CCD驱动机构245,以下相同)的致动器是步进马达(脉冲马达)。
其次,使CCD 184的受光面上的干涉光LC的频谱成分的照射位置以多数个CCD单元所排列的一半距离来移动,其所需要的脉冲数设定为70。
另外,使频谱成分的照射位置在分光方向的正方向(例如,上方向:+y方向)上移动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是以正号(+)来表现,而向负方向(例如,下方向:-y方向)移动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是以负号(-)来表现。
当作出粗调整的开始要求,控制部210将脉冲信号传送到光纤端驱动机构244,使光纤端165a配置在往y方向的移动范围的中央位置(S21)。
此处理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即检测光纤端165a位置(步进马达的旋转位置),求取该检测位置和中央位置之间的差值,产生与此差值相当的脉冲数的脉冲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送到光纤端驱动机构244。
接着,控制部210将脉冲数为-70的脉冲信号传送到光纤端驱动机构244。光纤端驱动机构244接收该脉冲信号,使光纤端165a在-y方向上移动CCD单元排列的一半距离(S22)。以此,频谱成分的照射位置移动到-y方向上的端部(的附近)。
接着,控制部210控制低相干光源160,以输出低相干光L0。CCD 184接收基于该低相干光L0的计测光(干涉光LC或参照光LR)的频谱成分。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基于该受光结果,求得受光光量Q0(S23)。受光光量(初期值)Q0的值是记忆在RAM 202或硬盘驱动器204。
接着,控制部210将预定的正脉冲数(例如+4)的脉冲信号传送到光纤端驱动机构244。光纤端驱动机构244接收该脉冲信号,使光纤端165a在+y方向上移动相当于脉冲数+4的距离(S25)。
控制部210控制低相干光源160,以输出低相干光L0。CCD 184接收基于该低相干光L0的计测光的频谱成分。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基于该受光结果,求取受光光量Q1(S26)。
照射状态指定部211检测受光光量的峰值(S27)。在取得第一个受光光量Q1的阶段,没有检测出峰值(S27,否)。
在此阶段,因为光纤端165a尚未移动相当于脉冲数+80的距离(S24,否),控制部210将脉冲数+4的脉冲信号传送到光纤端驱动机构244,使光纤端165a在+y方向上移动相当于脉冲数+4的距离(S25)。
以此方式,直到在步骤27判断为“是”为止,或是直到在步骤24判断为“是”为止,步骤24至步骤27会反复地进行。
另外,步骤24的判断是由控制部210进行。作为此处理的具体例子,控制部210通过计算在步骤25中传送脉冲信号的次数,并判断该计算次数是否到达20(=80/4),以进行步骤24的判断。
说明检测受光光量的峰值的处理(S27)的具体例子。当步骤24到步骤26反复地进行L次后(L=2-20),到此阶段为止取得L+1个受光光量Qa(a=0、1、2、…、L)。
此时,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判断下面条件是否成立:Q(L-2)>Q(L-1),且Q(L-1)>QL。此条件是相当于Q(L-1)为受光光量的峰值。另外,检测峰值的处理并不限定在此方式,可以应用任意的周只技术来检测峰值。
当受光光量的峰值Q(L-1)检测出来时(S27,是),光纤端165a从相应于受光光量QL的位置,也就是在步骤22所移动的位置,配置到以相当于脉冲数(+4×L)的距离所移动的位置上。
控制部210控制光纤端驱动机构244,使光纤端165a从峰值的检测位置,往相当于脉冲数10的距离的-方向位移的距离为止移动(S28)。
更具体的说明的话,控制部210产生脉冲数-14(=-4-10)的脉冲信号,传送到光纤端驱动机构244。光纤端驱动机构244接收该脉冲信号,使光纤端165a在-y方向上移动相当于脉冲数-14的距离。在此,因为相当于脉冲数-4的位置是峰值Q(L-1)的检测位置,所以通过此处理,光纤端165a从峰值检测位置,移动到以相当于脉冲数-10的距离做位移的位置上。
其次,控制部210产生脉冲数+10的脉冲信号,传送到光纤端驱动机构244。光纤端驱动机构244接收该脉冲信号,使光纤端165a在+y方向上移动相当于脉冲数+10的距离。以此,光纤端165a配置在受光光量的峰值Q(L-1)被检测出的位置上(S29)。此场合的处理到此结束。
另一方面,在受光光量的峰值未检测出而光纤端165a就移动了相当于脉冲数+80的距离的场合(S24,是),控制部210执行预定的错误处理(S30)。
此错误处理例如是以下的处理。首先,控制部210再次执行上述处理(S21-S29)。以此,再次没检测出受光光量的峰值而光纤端165a就移动了相当于脉冲数+80的距离的场合(S24,是),控制部210将预定的错误信息显示在显示部240上。
在此错误信息中,例如包含“再次执行?结束?”等的讯息,或“再次执行”按钮或“结束”按钮等的软件按键等。
在点击“再次执行”按钮的场合,控制部210再次执行上述的处理。另一方面,在点击“结束”按钮的场合,控制部210结束将光纤端165a移动到预定位置的定位处理。作为该预定位置,例如有在步骤S21执行前的位置、在步骤21执行后的位置、或在上述检索范围内受光光量最大的位置等等。
使光纤端165a移动到受光光量为最大的位置的处里例如可以下面的方式进行。首先,照射状态指定部211指定出由上述处理所获得的21个受光光量Q0-Q20中的最大值QM(M=0-20)。接着,控制部210产生脉冲数{-4×(20-M)}的脉冲信号,并将其传送到光纤端驱动机构244。光纤端驱动机构244接收该脉冲信号,使光纤端165a移动到检测出最大值QM的位置。
还有,在此所说明的使用形态,用来取代将光纤端165a直接移动到峰值检测位置的方式是,当峰值检测出时,经过峰值检测位置,暂时移动到相距一预定距离(相当于脉冲数+10的距离)的位置(S28),接着,使其移动到峰值检测位置(S29)。此动作是为了要消除因为步进马达的旋转方向所造成的移动距离的误差。另外,也可以是当检测出峰值时,使光纤端165a直接移动到峰值检测位置。以上,结束粗调整的说明。
接着,参照图15说明微调整。此微调整与上述粗调整相同,是使用于对分光方向的定位。
当作了微调整的开始要求时,控制部210产生脉冲数-20的脉冲信号,并将其传送到光纤端驱动机构244,使光纤端165a在-y方向上从现在的位置移动与脉冲数-20相当的距离(S41)。
接着,控制部210控制低相干光源160,输出低相干光L0。CCD 184接收基于该低相干光L0的计测光的频谱成分。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基于该受光结果,求取受光光量T0(S42)。受光光量(初期值)T0的值是记忆在RAM 202或硬盘驱动器204。
接着,控制部210将预定的正脉冲数(例如+2,比粗调整少)的脉冲信号传送到光纤端驱动机构244。光纤端驱动机构244接收该脉冲信号,使光纤端165a在+y方向上移动与脉冲数+2相当的距离(S44)。
控制部210控制低相干光源160,输出低相干光L0。CCD 184接收基于该低相干光L0的计测光的频谱成分。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基于该受光结果,求取受光光量T1(S45)。
照射状态指定部211例如与粗调整的场合相同,检测受光光量的峰值(S46)。在取得第一个受光光量T1的阶段,没有检测出峰值(S46,否)。
在此阶段,因为光纤端165a尚未移动与脉冲数+80相当的距离(S43,否),控制部210将脉冲数+2的脉冲信号传送到光纤端驱动机构244,使光纤端165a在+y方向上移动与脉冲数+2相当的距离。
以此方式,到在步骤46判断为“是”为止,或者到步骤43判断为“是”为止,反复地执行步骤43至步骤46。
当检测出受光光量的峰值T(L-1)时(S46,是),控制部210控制光纤端驱动机构244,使光纤端165a在-y方向上移动到从峰值的检测位置位移到与脉冲数-10相当的距离的位置(S47)。
其次,控制部210产生脉冲数+10的脉冲信号,并将其传送到光纤端驱动机构244,使光纤端165a在+y方向上移动与脉冲数+10相当的距离。以此,光纤端165a配置在受光光量的峰值T(L-1)被检测出的位置上。此场合的处理到此结束。
另一方面,受光光量的峰值未检测出而光纤端165a移动与脉冲数+80相当的距离的场合(S43,是),控制部210执行预定的错误处理(S49)。此错误处理例如与粗调整的场合相同。以上结束微调整的说明。
接着,参照图16与图17,说明利用粗调整和微调整的使用形态的一个例子。
图16所示的处理例如是在对装置激活电源时,或电源激活后进行最初的受检演的检查时等所进行的。
首先,控制部210执行前述的粗调整(S61)以及微调整(S62)。微调整一结束,控制部210控制低相干光源160,输出低相干光L0。CCD 184接收基于该低相干光L0的计测光的频谱成分。照射光状态指定部211基于该受光结果,求得受光光量(S63)。
其次,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判断该受光光量是否包含在预定的容许范围内(S64)。
此受光光量的检测是用来判断低相干光源160输出的低相干光L0的光量(输出光量)是否正确适当。因此,此容许范围是对低相干光源160的输出光量做预先设定。
在此,CCD 184的受光光量受到低相干光源160的输出光量以及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双方面的影响。在此使用形态,因为已经做了粗调整与细调整,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被认定是配置在(几乎)正确的位置关系。因此,在此假设下,可以从受光光量求得输出光量。另外,考虑位置关系的误差,考以将步骤64的容许范围设定稍微广一点。
另外,也可以是基于微调整(S62)的结果来设定输出光量的容许范围的结构。例如,可以架构成使用由微调整所得到的峰值T(L-1)以及在最佳位置关系的受光光量(可以在出货等,做事先设定)的比率,对在最佳位置关系的输出光量的容许范围进行补正。
在判断输出光量包含在容许范围内的场合(S64,是),控制部210将该装置设定为可取得OCT图像的状态,亦即OCT图像的取得要求的待机状态(S67)。此场合的处理在此结束。
在输出光量不含在容许范围内的场合(S64,否),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判断该输出光量是否为容许范围的不到下限的状态(S65)。
在判断为不到下限的场合(S65,是),控制部210将预定的警告信息显示在显示部240A上(S66)。
此警告信息例如包含“光源的功率不到下限”等的消息,或“OK”按钮,或“光量调整”按钮等的软键按钮。当点击“OK”按钮,控制部210将该装置设定为可取得OCT图像的状态(S67)。另外,当点击“光量调整”按钮,控制部210例如使预定的操作画面显示在显示部240A上。之后,操作员进行的输出光量的调整作业一完成,控制部210将该装置设定在可取得OCT图像的状态(S67)。此场合的处理在此结束。
另一方面,在不是不到下限,即判断为输出光量超过容许范围的上限的场合(S65,否),控制部210将预定的错误信息显示在显示部240A上(S68)。
该错误信息例如是包含“光源的功率超过上限“等的错误消息。此时,可以显示“光量调整”按钮,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光量调整作业。以上,结束该使用形态。
说明图17所示的处理。此处理例如是在进行第二个以后的受检眼的检查等的时候所进行的。另外,此处理也可以针对各受检眼进行,也可以以预定的时间间隔来进行。
首先,控制部210控制低相干光源160,以输出低相干光L0。CCD 184接收基于该低相干光L0的计测光的频谱成分。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基于该受光结果,求取受光光量(S81)。
其次,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判断该受光光量是否包含在预定的容许范围内(S82)。此容许范围是用来判断是否进行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间的位置关系的调整,为事先设定。
在判断为受光光量包含在容许范围内的场合(S82,Y),移到后述的步骤85。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受光光量不包含在容许范围内的场合(S82,否),控制部执行上述的微调整(S83)。微调整一结束,控制部210控制低相干光源160,以输出低相干光L0。CCD 184接收基于该低相干光L0的计测光频谱成分。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基于该受光结果,求取受光光量(S84)。该受光光量为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的位置关系的调整后结果。
照射状态指定部211判断受光光量是否包含在预定的容许范围内(S85)。此受光光量的检测与图16的步骤64相同,是用来判断来自低相干光源160的输出光量是否适当。
另外,作为步骤85的判断对象的受光光量,在步骤82判断为“是”的场合,是步骤81取得的受光光量,而在步骤82判断为“否”的场合,则是步骤84取得的受光光量。
在判断为输出光量包含在容许范围内的场合(S85,Y),控制部210将该装置设定在可取得OCT图像的状态(S88)。此场合的处理在此结束。
在输出光量不包含在容许范围内的场合(S85,否),照射状态指定部221判断该输出光量是否不到容许范围的下限(S86)。
在判断为不到下限的场合(S86,是),与图16的步骤66相同,控制部210将预定的警告信息显示在显示部240A上(S87)。例如,受到来自操作员的要求,控制部210将该装置设定在可取得OCT图像的状态(S88)。此场合的处理在此结束。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到下限的场合(S86,否),与图16的步骤68相同,控制部210将预定的错误信息显示在显示部240A上(S89)。以上,结束该使用形态。
根据以上的使用型态的话,可以自动地搜寻受光光量变成峰值时的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间的相对位置,并且也可以更进一步自动地判断输出光量。
另外,在输出光量超过上限的场合,在考虑受检演的安全性上,终止检查,或者需要降低输出光量来进行检查。另一方面,输出光量未达下限的场合,例如根据操作员的要求而不干扰检查。
在上述实施例,实际地改变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改变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之间的“光学位置关系”,以替代上述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例如,通过对从光纤端165a出射的干涉光LC(或分光后的频谱成分,以下皆相同)的光路进行弯曲,可以改变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的光学位置关系。
作为该具体例子,在光纤端165a和受光面之间的光路中,插入棱镜部材以弯曲干涉光LC的光路,借此可以改变照射到受光面的干涉光LC的位置。
通过包含步进马达或螺旋线圈等的制动器的驱动机构,棱镜部材被插入或退出光路。
另外,例如可以使用可变棱镜作为棱镜部材。可变棱镜是可以改变棱镜值得光学部材。例如,控制部210通过控制可变棱镜来阶段地改变棱镜值,而可以一方面阶段地改变对受光面的干涉光LC照射位置,一方面探索前述的峰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改变参照镜174的位置,来改变信号光的光路和参照光的光路之间的差(光路长度差),但是,变更光路长度差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方式。例如,使眼底相机单元1A和OCT单元150一整体地相对受检眼E移动,来改变信号光LS的光路径长度,借此得以变更光路长度差。另外,也可以通过使被测定物体在深度方向(z方向)移动,来改变光路径长度差。
上述实施例所说明的眼底观察装置是以包含傅立叶领域型的OCT装置来构成,但是也可以应用时间领域(time domain)型的OCT装置。另外,时间领域型的OCT装置例如有本案申请人的日本专利公开案特开2005-241464号公报等。另外,也可以使用扫查源(swept source)型等的其它任意型式的OCT装置。
另外,上述实施型态说明了取得眼底的OCT图像装置的说明,但是上述实施型态的结构也可以应用到例如可以取得角膜等的受检眼其它部位的OCT图像的装置。另外,在眼科领域也可以将上述实施型态的结构应用到可通过OCT技术取得图像的任意被测定物体(在其它医疗领域、生物学领域、工业领域等的对象物)的可取得OCT图像装置。

Claims (15)

1.一种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输出低相干光;
干涉光产生元件,将前述低相干光分割成信号光以及参照光,并使经由前述被测定物体的信号光和前述参照光重迭,以产生干涉光;
导光元件,导引前述干涉光;
分光元件,对前述导引的干涉光进行分光;
受光元件,接收前述分光的干涉光,其中基于前述受光元件的受光结果,形成前述被测定物体的图像;
指定元件,对经由前述导光元件和前述分光元件的光的前述受光元件的受光面的照射状态,进行指定;以及
变更元件,基于前述照射状态,改变从前述导光元件的前述光的出射端以及前述受光面间的相对位置及/或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导光元件为光纤,
前述变更元件包含产生驱动力的驱动元件,通过前述驱动力,改变前述光纤的出射端的位置及/或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变更元件包含产生驱动力的驱动元件,通过前述驱动力,改变前述受光面的位置及/或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指定元件基于前述受光元件的前述光的受光结果,指定对前述受光面的前述光的照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指定元件基于由前述受光元件接收的前述光的受光光量,指定对前述受光面的前述光的照射位置,
前述变更元件基于前述照射位置,改变前述出射端和前述受光面间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指定元件预先记忆前述受光元件的前述光的受光光量的正确值,通过比较由前述受光元件接收的前述光的受光光量以及前述正确值,指定前述照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指定元件预先记忆前述受光元件的前述光的受光光量的容许范围,
前述变更元件只有在由前述受光元件接收的前述光的受光光量不包含在前述容许范围内时,改变前述出射端和前述受光面的相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指定元件预先记忆前述受光元件的前述光的受光光量的容许范围,并且还包括通知元件,当由前述受光元件接收的前述光的受光光量不包含在前述容许范围内时,输出通知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指定元件分析前述受光结果,通过指定前述光的每个分光成分的受光光量的差异,指定对前述受光面的前述光的照射方向,
前述变更元件基于前述照射方向,改变前述出射端和前述受光面的相对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指定元件预先记忆前述受光元件的前述光的每个分光成分的受光光量的差异的正确值,通过比较前述指定的差异以及前述正确值,指定前述照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指定元件预先记忆前述受光元件的前述光的每个分光成分的受光光量的容许范围,
前述变更元件只有在前述指定的差异不包含在前述容许范围内时,改变前述出射端和前述受光面的相对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指定元件预先记忆前述受光元件的前述光的每个分光成分的受光光量的差异的容许范围,并且还包括通知元件,当前述指定的差异不包含在前述容许范围内时,输出通知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变更元件还包括:
棱镜部材;及
驱动机构,将前述棱镜部材插入到前述出射端和前述受光面之间的光路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光是由前述干涉光产生元件所产生的干涉光。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光是基于从前述光源输出的低相干光的参照光。
CN200810000227.0A 2007-01-26 2008-01-24 光图像计测装置 Active CN101229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17151 2007-01-26
JP2007017151 2007-01-26
JP2007-017151 2007-01-26
JP2007-332091 2007-12-25
JP2007332091A JP5017079B2 (ja) 2007-01-26 2007-12-25 光画像計測装置
JP2007332091 2007-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9053A true CN101229053A (zh) 2008-07-30
CN101229053B CN101229053B (zh) 2014-02-05

Family

ID=39780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0227.0A Active CN101229053B (zh) 2007-01-26 2008-01-24 光图像计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59680B2 (zh)
JP (1) JP5017079B2 (zh)
CN (1) CN101229053B (zh)
AT (1) ATE460641T1 (zh)
DE (1) DE602008000765D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8226A (zh) * 2009-06-25 2012-05-16 佳能株式会社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摄像设备及摄像方法
CN103251376A (zh) * 2012-02-15 2013-08-21 佳能株式会社 眼科设备和用于控制眼科设备的方法
CN104305955A (zh) * 2014-11-06 2015-01-28 佛山市南海区欧谱曼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宽场光学相干断层电子阴道镜成像系统
CN105142499A (zh) * 2013-02-27 2015-12-09 光视有限公司 成像器的自动对准
CN106377813A (zh) * 2012-09-04 2017-02-08 汾沃有限公司 用于血液处理系统的界面检测器
CN107957652A (zh) * 2016-10-17 2018-04-24 维蒂克影像国际无限责任公司 具有动态自适应聚焦的激光投影仪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8765B2 (ja) * 2008-10-21 2013-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制御装置、撮影装置、撮影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KR101053222B1 (ko) * 2009-03-13 2011-08-02 한국과학기술원 멀티라인 카메라를 이용한 광간섭성 단층촬영장치
JP5242473B2 (ja) * 2009-03-23 2013-07-24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眼科撮影装置、及び眼科撮影装置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JP5275880B2 (ja) 2009-04-03 2013-08-28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光画像計測装置
JP5737830B2 (ja) * 2009-04-13 2015-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断層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15812B2 (ja) * 2009-04-17 2014-02-12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光画像計測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629442B2 (ja) * 2009-09-04 2014-11-19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撮影装置
CN102032504B (zh) * 2009-09-24 2014-04-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测量仪光源
JP5513101B2 (ja) * 2009-12-25 2014-06-04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光画像計測装置
JP5597011B2 (ja) 2010-03-31 2014-10-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科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90942B2 (ja) 2010-03-31 2014-09-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光干渉撮影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影装置の調整方法
JP5306493B2 (ja) * 2012-01-25 201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科装置および眼科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210442B1 (ja) * 2012-01-26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断層撮像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5210443B1 (ja) * 2012-01-26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断層撮像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2589484B (zh) * 2012-02-20 2014-03-05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自准直仪示值误差检测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装置
JP6030346B2 (ja) * 2012-05-31 2016-11-24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形状測定機
CN102799886A (zh) * 2012-06-14 2012-11-2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纸张水印边界定位及品质识别方法
JP6101475B2 (ja) * 2012-12-06 2017-03-22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観察装置
JP2014115189A (ja) * 2012-12-10 2014-06-2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テラヘルツ波計測装置
JP5766225B2 (ja) * 2013-02-22 2015-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断層撮像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5658305B2 (ja) * 2013-04-10 2015-01-21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観察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044538B1 (en) * 2013-09-10 2021-06-30 BAE Systems PLC Optical surface roughness measurement
US9295384B2 (en) * 2014-05-16 2016-03-29 Novartis Ag Imaging probes and associated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tilizing lever arm actuators
JP6442903B2 (ja) * 2014-07-31 2018-12-26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眼科装置
JP6305502B2 (ja) * 2016-12-15 2018-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科装置及び眼科装置の作動方法
JP2017159089A (ja) * 2017-05-10 2017-09-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底撮影装置
CN109059776B (zh) * 2018-07-05 2023-05-12 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限位器行程误差测试设备
US11417806B2 (en) * 2018-07-30 2022-08-16 Lumileds Llc Dielectric mirror for broadband IR LEDs
US11270418B1 (en) * 2020-11-19 2022-03-08 VPIX Medical In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rrecting phase of image reconstruction sig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029823T3 (es) * 1987-12-18 1992-10-01 Hewlett-Packard Gmbh Espectrometro de formacion o agrupacion regular de fotodiodos.
DE4309056B4 (de) 1993-03-20 2006-05-24 Häusler, Gerd, Prof. D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mittlung der Entfernung und Streuintensität von streuenden Punkten
US6069698A (en) * 1997-08-28 2000-05-3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apparatus which radiates a low coherence light beam onto a test object, receives optical information from light scattered by the object, and constructs therefrom a cross-sectional image of the object
JPH11237283A (ja) * 1998-02-23 1999-08-31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アレイ型光検出器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分光装置及び光スペクトラムアナライザ
DE19814057B4 (de) 1998-03-30 2009-01-02 Carl Zeiss Meditec Ag Anordnung zur optischen Kohärenztomographie und Kohärenztopographie
US6616346B1 (en) * 2000-08-11 2003-09-09 Zygo Corporation Fiber to optical device alignment
DE10128219A1 (de) 2001-06-11 2002-12-12 Zeiss Carl Jena Gmbh Anordnungen für Kohärenz-topographisches Ray Tracing am Auge
CA2390072C (en) * 2002-06-28 2018-02-27 Adrian Gh Podoleanu Optical mapping apparatus with adjustable depth resolution and multiple functionality
CN100485455C (zh) * 2004-08-27 2009-05-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谱分析的对准系统
KR101269455B1 (ko) * 2004-09-10 2013-05-30 더 제너럴 하스피탈 코포레이션 광 간섭 영상화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4546209B2 (ja) * 2004-09-30 2010-09-15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眼科装置
US7342659B2 (en) * 2005-01-21 2008-03-11 Carl Zeiss Meditec, Inc. Cross-dispersed spectrometer in a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ystem
CN101405562B (zh) * 2006-01-19 2011-01-26 光视有限公司 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成像仪
JP4869757B2 (ja) * 2006-03-24 2012-02-08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底観察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8226A (zh) * 2009-06-25 2012-05-16 佳能株式会社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摄像设备及摄像方法
CN102458226B (zh) * 2009-06-25 2016-08-10 佳能株式会社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摄像设备及摄像方法
US9429414B2 (en) 2009-06-25 2016-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N103251376A (zh) * 2012-02-15 2013-08-21 佳能株式会社 眼科设备和用于控制眼科设备的方法
CN103251376B (zh) * 2012-02-15 2016-03-30 佳能株式会社 眼科设备和用于控制眼科设备的方法
US9398850B2 (en) 2012-02-15 2016-07-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hthalmic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hthalmic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377813A (zh) * 2012-09-04 2017-02-08 汾沃有限公司 用于血液处理系统的界面检测器
CN105142499A (zh) * 2013-02-27 2015-12-09 光视有限公司 成像器的自动对准
CN104305955A (zh) * 2014-11-06 2015-01-28 佛山市南海区欧谱曼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宽场光学相干断层电子阴道镜成像系统
CN104305955B (zh) * 2014-11-06 2016-03-09 佛山市南海区欧谱曼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宽场光学相干断层电子阴道镜成像系统
CN107957652A (zh) * 2016-10-17 2018-04-24 维蒂克影像国际无限责任公司 具有动态自适应聚焦的激光投影仪
CN107957652B (zh) * 2016-10-17 2021-08-20 维蒂克影像国际无限责任公司 具有动态自适应聚焦的激光投影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460641T1 (de) 2010-03-15
JP5017079B2 (ja) 2012-09-05
JP2008203246A (ja) 2008-09-04
DE602008000765D1 (de) 2010-04-22
US20090027685A1 (en) 2009-01-29
US7859680B2 (en) 2010-12-28
CN101229053B (zh) 2014-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9053B (zh) 光图像计测装置
CN101234015B (zh) 光图像计测装置
CN101209199B (zh) 光图像计测装置
CN101049230B (zh) 眼底观察装置
CN101023861B (zh) 眼底观察装置
CN101273882B (zh) 光图像计测装置和光图像计测方法
CN101040777B (zh) 眼底观察装置
CN101204318B (zh) 眼底观察装置以及眼底图像显示装置
CN101095610B (zh) 眼底观察装置
CN101084824B (zh) 眼底观察装置、眼科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眼科图像处理方法
CN1939208B (zh) 眼底观察装置及眼底图像显示装置
CN100998494B (zh) 光图像计测装置
CN101133943B (zh) 眼球运动测定装置
CN101268928B (zh) 眼底观察装置以及眼科图像显示装置
CN101254090B (zh) 眼底观察装置以及眼底图像处理装置
CN101040776B (zh) 眼底观察装置
CN100586364C (zh) 眼底观察装置
CN1947652B (zh) 光图像计测装置及眼底观察装置
CN101251365A (zh) 光图像计测装置
CN101268927A (zh) 光图像计测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4586350B (zh) 眼科摄影装置、眼科摄影系统以及眼科摄影方法
CN101677761A (zh) 光图像测量装置
CN100998495A (zh) 眼底观察装置
CN101273881A (zh) 光图像计测装置
EP1950526B1 (en) Optical image measuremen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