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8592B - 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8592B
CN101218592B CN2006800246804A CN200680024680A CN101218592B CN 101218592 B CN101218592 B CN 101218592B CN 2006800246804 A CN2006800246804 A CN 2006800246804A CN 200680024680 A CN200680024680 A CN 200680024680A CN 101218592 B CN101218592 B CN 1012185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ontact element
contact
card connector
compositio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46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8592A (zh
Inventor
松本保吉
冨田光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218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8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18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85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5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housing of the card connector
    • G06K7/00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housing of the card connector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rrect insertion of the card, e.g. end detection switches notifying that the card has been inserted completely and correct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for reading/sensing record carriers having surface cont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卡连接器,设置用于容置具有接触垫的卡,该卡具有厚度和垂直于该厚度的宽度。该卡连接器包括具有用于容置卡的槽的壳体,以及在该壳体内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接触卡的接触垫。一开关包括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其中,在将卡插入到壳体内时,该第一接触件在平行于卡的厚度方向上移动,从而该第一接触件相对于该第二接触件移动。

Description

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具有改进开关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例如电子计算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照相机、摄影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以及汽车导航仪等电子设备都包含有卡连接器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例如用户识别模块(SIM)卡、多媒体卡(MMC)(R)、安全数字(SD)(R)卡、迷你SD(R)卡、xD图卡(R)、存储棒(R)以及智能媒体(R)。
从可用性的观点来看,近来的卡连接器一般都具有在插入存储卡甚或将其取出时,可允许操作者将存储卡推进卡连接器的推/推结构。此外,这种卡连接器配置有检测存储卡已插入的检测开关(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2002-252045)。通常有两种类型的检测开关,即初始开启型和初始关闭型,初始开启型的触点在插入存储卡前为接触状态,而在存储卡插入时,触点进入非接触状态;初始关闭型的触点在插入存储卡前为非接触状态,而在插入存储卡时,触点进入接触状态。此外,这些检测开关可分为后壁放置型和侧壁放置型,后壁放置型用来放置在卡连接器的最内壁或最后壁处,而侧壁放置型用来放置在卡连接器的侧壁处。
图7为示出一种常规卡连接器的视图,该卡连接器设有配置在最后壁处的初始开启型检测开关。
在图中,参考标记301表示插入到卡连接器内的存储卡。由303表示的箭头表示存储卡301插入和移出的方向。此外,参考标记304表示检测开关的第一接触件,其固定到卡连接器的绝缘壳体302上。在该图所示的状态中,存储卡301的插入端306朝向后方挤压并移动检测开关的第二接触件305的接合部,从而使第二接触件305的触点307与第一接触件304的触点309分离。为此,检测开关的触点处于非接触状态。由此,检测到存储卡301已被插入的事实。
虽然如此,对于上述常规卡连接器,在存储卡301的插入过程中,检测开关的触点保持非接触状态。因此,易于使灰尘粘附在触点上,从而增加了取出存储卡301时接触不良的发生机率。此外,在取出存储卡301时第二接触件305的位移量是很小的,进一步地,由第二接触件305的接合部施加到第一接触件304的触点309上的接触压力得不到增加。因此,在第二接触件305的接合部和第一接触件304的触点309之间所完成的擦拭量变得非常小,从而就不能指望通过擦拭来对触点进行的清洁作用。而且,在插入存储卡301时,插入端306朝向后方推动并移动第二接触件305,从而支撑第二接触件305的弹簧的反作用力沿着推动并返回该存储卡301的方向被施加。因此,在存储卡310被装入卡连接器的状态下,存储卡301的端子和卡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接触点可能移位。因为卡连接器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受限,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在卡连接器的后方设置安装导线。为此,将该安装导线的安装部设置在后壁上,因而使这个壁的结构变得复杂。
此外,在卡连接器的后壁上设有初始关闭型检测开关的情况下,可通过延长支撑检测开关的接触件的弹簧来增加擦拭量,而借助于擦拭可预期得到对于检测开关的连接点的清洁作用。但是,由于在卡连接器后方需要一定程度的空间,所以卡连接器不可能制造得紧凑。而且,由于弹簧是长的,在推/推结构中的超行程不能被缩短。同样地,如果尝试将卡连接器制造得更紧凑,有必要减少检测开关的触点之间的距离(即接触间隙),这样使卡连接器的组装更难。进一步地,与在卡连接器的后壁上设置有初始开启型检测开关的情况下一样,当插入存储卡时,插入端朝向后方推动并移动检测开关的接触件。因此,支撑接触件的弹簧的反作用力被沿着一个方向施加以推动并返回卡连接器。为此,在存储卡装入卡连接器的状态下,存储卡的端子和卡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触点可能移位。因为卡连接器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是受限的,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在卡连接器的后方设置安装导线。为此,将该安装导线的安装部设置在后壁上,从而使这个壁的结构变得复杂。
此外,在卡连接器的后壁上设置有初始开启型检测开关的情况下,由于是初始开启型的开关,因此有必要在初始状态增加接触压力,以改进检测开关触点的接触可靠性。然而,当每个接触件构成为薄形以使卡连接器更紧凑时,整个卡连接器可能在焊料回流时由于初始状态的接触压力产生的残余应力而变形。而且,因为检测开关的触点在存储卡的插入过程中保持非接触状态,更容易使灰尘粘附在触点上,从而在取出存储卡时增加了接触不良的发生机率。进一步地,在取出存储卡时,检测开关的接触件的位移量是很小的,并且不能增加接触压力。因此,所完成的擦拭量变得非常小,由此就不能指望通过擦拭来对检测开关的触点进行的清洁作用。
此外,在卡连接器的侧壁上设置有初始关闭型检测开关的情况下,可通过延长支撑检测开关的接触件的弹簧来增加擦拭量,且可借助于擦拭来预期获得对检测开关的连接点的清洁作用。但是,由于需要从卡连接器侧方到后方的一定程度的空间,就不可能使卡连接器更紧凑。同样地,弹簧的成形也变得复杂。此外,当存储卡的侧表面的位置从卡连接器内部的设计位置移位时,检测开关触点的接触压力和擦拭量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检测开关的可靠性。也就是说,因为将卡连接器的卡槽的宽度设置得比存储卡的宽度大,在卡槽的壁表面和存储卡之间的横向方向上存在有间隙。因此,在存储卡被装进卡连接器内的状态下,存储卡可能倾斜。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存储卡的侧表面从其预期的或设计的位置移位。进一步地,在制造过程中,存储卡的宽度发生变化时也会发生倾斜,从而类似地,存储卡的侧表面从其设计位置移位。由于这个原因,检测开关触点的接触压力和擦拭量发生更大的变化,由此降低了检测开关的可靠性。同样有必要延长支撑检测开关的接触件的弹簧,以应对存储卡的侧表面的位置位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需要从卡连接器的侧方到后方的一定量的空间,就不可能将卡连接器制造得更紧凑。同样地,在巩固弹簧以增加触点的接触压力时,就增加了存储卡侧表面的摩擦,从而难于将具有推/推结构的存储卡弹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常规卡连接器的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卡连接器,其包括由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组成的开关,该第一接触件在与卡的上表面或底表面接触时沿卡的厚度方向移位,而第二接触件与第一接触件接触并与其分离,从而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和尺寸,并实现了开关触点处的可靠电接触从而改进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连接器,其包括壳体,用于容置具有端子部件的卡;连接端子,其连接至壳体的后壁并接触卡的端子部件;以及开关,其包括连接至壳体侧壁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其中,由于第一接触件与卡的上表面或底表面相接触而使其在卡的厚度方向上移位,从而该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相接触或分离。
优选地,当第二接触件与第一接触件相接触或分离时,该第二接触件在卡的横向方向上移位。
优选地,第一接触件包括相对于卡的厚度方向倾斜的第一接合表面;而第二接触件包括相对于卡的厚度方向倾斜并与第一接合表面相接触的第二接合表面。
优选地,第二接合表面是板材料的切割面,并在第一接合表面上滑动。
优选地,第一接触件是由有回弹力的、导电的材料板形成,并包括连接至壳体的侧壁的根部,从该根部朝向壳体的后壁延伸有一主体部,该主体部的远端连接有第一接合部,其具有第一接合表面,从第一接合部朝向根部偏移的位置处,一突出部朝向卡的侧面突出,该突出部与卡的上表面或底表面相接触。
优选地,第二接触件是由有回弹力的、导电的材料板形成,并包括连接至壳体的侧壁的根部,从该根部朝向壳体的后壁延伸有一主体部,以及在该主体部的远端连接有一第二接合部,其在卡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包括在其远端上的第二接合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该卡连接器包括由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组成的开关,该第一接触件在与卡的上表面或底表面相接触时在卡的厚度方向上移位,而第二接触件与第一接触件相接触或分离。因此,可简化结构、减少成本和尺寸,并可在开关的触点处实现可靠的电接触,从而改进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特征特别阐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本发明结构的组织和操作的方式、及其另外的目的和优点可参照如下结合附图的描述来最佳地理解,其中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为将外壳移除的卡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为在卡插入过程状态下卡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4为卡完全插入状态下卡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5为示出在卡插入或插入过程中之前卡连接器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之间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6为示出在卡完全插入后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之间位置关系的视图;以及
图7为常规卡连接器的视图,其在后壁设置有初始开启型检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在图1中,附图标记10标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其连接在一电子设备(图未示)上。卡31(随后将会描述)插入到该卡连接器10的内部。该卡31经由卡连接器10连接到电子设备上。应当注意的是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照相机、摄影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或汽车导航仪设备。
此外,卡31可以是任何类型的IC卡,例如用户识别模块(SIM)卡、多媒体卡(MMC)、安全数字(SD)卡、迷你SD卡、xD图卡、存储棒或智能媒体;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将描述迷你SD卡的情形。在该实施方式的描述中,用于表示方向的词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来说明卡连接器10各部分的结构和动作。然而,这些词语表示将卡连接器10以图中所示方位使用情况下的各个方向,在卡连接器10的方位改变时,应当将这些词语解释为表示相应的不同方向。
如图1所示,该卡连接器10具有由例如合成树脂或塑料等绝缘材料一体形成的壳体11,以及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板形成的外壳12,该外壳通过各种机械加工例如冲压或弯曲形成。外壳12连接至壳体11的上侧。该卡连接器10具有大致为平坦的、平行六面体形状,并连接至电子设备上。卡31从连接器的前方(图1中的右上方)插入。
进一步地,图2为示出卡连接器10的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去掉了外壳12。如图2所示,壳体11具有底壁11a,该底壁11a具有从其前边缘(图1中右上侧)延伸的大致U形的缺口。壳体11还具有沿底壁11a的后边缘并从底壁11a垂直延伸的后壁11b。在该后壁11b上形成有多个端子装载孔11g,使得这些孔沿前后方向穿透后壁11b。用作连接端子的端子13的根部插入并连接至这些端子装载孔11g。这些端子13从后壁11b朝向前方延伸,并具有在其远端附近向下突出的接触部。这些接触部与接触垫32接触并电连接,接触垫32用作随后将要描述的端子部件,且被设置在卡31的上表面上。此外,具有大致L形形状的端子13的焊接尾部13a从后壁11b向后伸出。这些焊接尾部13a被焊接并电连接到电子设备的配对端子部件上,例如信号迹线、接触垫或形成在设备接线板上的端子。
壳体11包括第一侧壁11c,其在前后方向上沿底壁11a的一个侧边缘延伸,并具有L形横截面。用于将插入到卡连接器10内的卡31推出的弹卡机构的滑动件14连接至第一侧壁11c上,从而其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在这里,将卡连接器10假设为具有推/推结构。而且,第一侧壁11c具有偏压件15,用于将滑动件14朝向前方偏压。该偏压件15由螺旋弹簧制成。第一侧壁11c还具有连接到其上的销部件16,该销部件16与滑动件14接合并阻碍滑动件14向前方的运动。应当注意的是,该偏压件15的一端与后壁11b的接合部11e相接触,而其另一端与滑动件14的接合部14a相接触。
此外,壳体1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沿底壁11a的相对侧边缘延伸的第二侧壁11d。构成开关的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连接至该第二侧壁11d。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彼此接触或分离以进入导电状态或非导电状态,从而起到开关的作用。在这里,该开关可用作任何类型的开关,例如检测卡31是否正确插入到卡连接器10内的检测开关,或禁止在卡31上写入新数据的写保护开关。在该实施方式中,将该开关假设用作检测开关。更具体地,下面将要描述的卡连接器受这一假设的约束:假设开关为初始处于关闭位置的侧壁放置型检测开关。
第一接触件21包括连接至第二侧壁11d的根部21a,和从该根部21a朝向后方(图1中左下方)延伸的悬臂式主体部21c,该主体部21c呈现细长板形。应当注意的是,第一接触件21是由有回弹力的、导电的材料,例如金属板形成的部件,并通过各种机械加工例如冲压和弯曲形成。将根部21a弯曲以使其与主体部21c大致垂直。第一接触件21的主体部21c设置为大致平行于壳体11的底壁11a,且根部21a设置为大致平行于第二侧壁11d的侧表面。
此外,根部21a包括在其下端形成的焊接尾部21b。该焊接尾部21b被焊接并电连接到电子设备的相应的配对端子部件(即形成在接线板上的信号迹线、接触垫、端子或类似物)上。同时,在主体部21c的远端连接随后将要描述的第一接合部21e。该第一接合部21e在其远端设有随后将要描述的第一接合表面21f。应当注意的是,在主体部21c上从第一接合部21e朝向根部21a偏移的位置处设有向下的突出部21d。该向下的突出部21d向下突出,即朝向卡31的那侧突出,并与卡31的上表面相接触。该向下的突出部21d是通过将形成主体部21c的板以这样一种方式向下弯曲形成的部分,即该板从其侧面看时呈曲柄状。进一步地,在第一接合部21e的后侧上设置有后壁11b的保护部11f,以保护作为开关的接触点的接合部。
而且,第二接触件22包括连接到第二侧壁11d的根部22a和悬臂式的主体部22c,该主体部22c从根部22a朝向后方(图1中的左下方)延伸并呈细长板状。应当注意的是,该第二接触件22是由有回弹力的、导电的材料,例如金属板制成的部件,该部件通过各种机械加工例如冲压和弯曲形成。第二接触件22的主体部22c和根部22a设置为大致平行于第二侧壁11d的侧表面。
此外,根部22a包括设置在其下端的焊接尾部22b。该焊接尾部22b被焊接并电连接到电子设备的相应的配对端子部件上。同时,将随后描述的第二接合部22d连接到主体部22c的远端,以在卡3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即在后壁11b的壁表面方向上延伸。随后将要描述的第二接合表面22e设置在该第二接合部22d的远端处。
接下来,将描述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卡连接器10内的开关的操作。特别地,省略了关于滑动件14的操作,因为这种操作在本领域内是已知的。
图3是卡连接器的主要部分在卡插入过程状态下的放大的透视图;图4是卡连接器的主要部分在卡完全插入状态下的放大的透视图。
与图2类似,为了便于描述,图3和图4示出了将外壳12和后壁11b的保护部11f移除的状态。当卡31从卡连接器10前方插入到中间位置时,就形成了图3所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设置在卡31插入端的上表面上的接触垫32不会到达端子13的位置。此外,在卡31的侧边缘,卡31插入端的上边缘到达第一接触件21的主体部21c的下侧,但是其并未到达向下的突出部21d。
第一接触件21设置为在初始状态下,根部21a和向下的突出部21d之间的主体部21c的一部分的位置高于插入的卡31。应当注意的是,该初始状态是卡31还没有插入到卡连接器10内的状态,但是在这里如图3所示的,该状态包括卡31插入到卡连接器10中间位置的状态。也就是说,根部21a和向下的突出部21d之间部分处的主体部21c的下表面被阻止与插入的卡31的上表面接合。同时,在该初始状态下,向下的突出部21d的位置低于插入的卡31,即该向下的突出部21d的下表面与插入的卡31的上表面相接触,从而朝上挤压向下的突出部21d。
第二接触件22如此设置,即根部22a和第二接合部22d之间的主体部22c的一部分被定位在插入的卡31的外侧上。换句话说,在根部22a和第二接合部22d之间的部分处的主体部22c的内侧表面(图3中右侧表面)被阻止与插入的卡31的侧表面接合。
此外,第一接触件21的第一接合部21e的位置低于第二接触件22的第二接合部22d。由于这个原因,第一接合部21e的第一接合表面21f向下设置与第二接合部22d的第二接合表面22e隔开。即第一接触件21的接触点和第二接触件22的接触点处于非接触状态,且由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组成的开关处于关闭位置。
接下来,当卡31进一步朝向卡连接器10的后方推入时,形成在端子13远端的向下突出的接触部与设置在卡31插入侧的上表面上的接触垫32的插入端侧面部分相接触。在这种状态下,最好在卡31的侧边缘处,卡31插入端的上边缘并不到达第一接触件21的向下的突出部21d。即第一接触件21的向下的突出部21d的位置如此设置,使得在端子13和接触垫32之间开始接触后,该向下的突出部21d与卡31插入端的上边缘相接触。
接下来,当卡31进一步朝向卡连接器10的后方推入时,在卡31的侧方,卡31插入端的上边缘与第一接触件21的向下的突出部21d的下表面(即底表面)相接触。当卡31到达卡连接器10的后方时,在卡31的侧边缘处,由于与卡31插入端的上边缘及邻近卡31插入端的上边缘的卡31的上表面部分相接触,第一接触件21的向下的突出部21d被朝上挤压。在这种情况下,从根部21a朝后延伸的整个悬臂式主体部21c弹性变形并以该根部21a为中心朝上倾斜。因此,第一接合部21e的上升量大于向下的突出部21d的上升量,该第一接合部21e所处的位置较向下的突出部21d更远离根部21a。以这种方式,第一接触件21由于与卡31的上表面相接触而沿卡31的厚度方向位移。
接下来,当卡31完全装入到卡连接器10时,就形成了图4所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端子13的接触部接触到卡31接触垫32的中间部分。此外,第一接触件21的向下的突出部21d的底表面与卡31的上表面相接触并被向上挤压。在这种情形下,第一接触件21由有回弹力的材料制成,且整个主体部21c弹性变形,使得向下的突出部21d借助于主体部21c的弹簧作用向下偏移。第一接触件21的第一接合部21e被向上挤压,从而第一接合表面21f与第二接触件22的第二接合部22d的第二接合表面22e相接触。也就是说,第一接触件21的触点与第二接触件22的触点处于接触状态,且由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组成的开关处于开启位置。
应当注意的是,在将卡31从卡连接器10中抽出并取下时,对开关使用或操作的执行顺序与卡31插入并装进卡连接器10时的顺序相反。在这种情形下,由于卡连接器10具有如图4所示的推/推结构,在卡31完全装入的状态下,如果进一步朝向卡连接器10后方推动卡31,弹卡机构的滑动件14会将卡31朝向前方推出。
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在卡31的侧边缘,卡31插入端的上边缘远离第一接触件21的向下的突出部21d并朝向前方移动。因此,第一接触件21的向下的突出部21d的底表面受卡31的上表面挤压并向上升高的状态就被解除(即不再被卡31向上挤压)。随后,当卡31远离向下的突出部21d的下侧移动时,借助于主体部21c的弹簧作用而向下偏移的向下的突出部21d则向下移动。通过这种移动,以根部21a作为其中心向上倾斜的主体部21c回到其原始位置,使得开关回到图3所示的状态。由此,第一接合部21e的第一接合表面21f向下与第二接合部22d的第二接合表面22e分离,且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之间的触点进入非接触状态,而由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组成的开关进入关闭位置。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有关第一接触件21的第一接合表面21f和第二接触件22的第二接合表面22e相接触的操作。
图5是示出在卡插入或被插入过程之前卡连接器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之间位置关系的视图;而图6是示出卡完全插入后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之间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5和图6都是从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后侧观看的视图。提供这些图以分别示出第一接触件21的第一接合部21e和第二接触件22的第二接合部22d处于图3和图4所示状态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了便于描述,除了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在这些图中省略了其他所有部件。
如上所述,当向下的突出部21d在初始状态没有与插入的卡31的上表面相接触时,如图5所示,第一接触件21的第一接合部21e的位置低于第二接触件22的第二接合部22d(即在第二接合部22d的下方)。因此,第一接合部21e的第一接合表面21f向下与第二接合部22d的第二接合表面22e隔开。
在这里,由于将第一接合部21e弯曲以相对于主体部21c形成一预定角度,第一接合表面21f,即第一接合部21e的上表面也相对于主体部21c形成一预定角度,并因而相对于卡31的厚度方向倾斜。应当注意的是,由于主体部21c大致平行于壳体11的底壁11a,第一接合表面21f就相对于该底壁11a形成了一预定角度。此外,如上所述,由于第一接合部21e沿上下方向移动,即沿垂直于主体部21c的方向移动,可以说第一接合表面21f相对于第一接合部21e的移动方向形成一预定角度。应当注意的是,由第一接合表面21f形成的该角度可自由设定,然而,该角度优选为45°。
此外,将第二接触件22的第二接合部22d的远端弯曲以面向卡连接器10的内侧,以使其基本垂直于主体部22c。第二接合部22d大致平行于后壁11b的壁表面,该壁表面从底壁11a笔直延伸。此外,将第二接合部22d的下侧以一个角度切除,从而切割面成为第二接合表面22e。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接合表面22e相对于卡31的厚度方向倾斜,并使得第二接合表面22e形成的角度等于由第一接合表面21f形成的角度。此外,由于包括第二接合部22d的第二接触件22是由有回弹力的、导电的材料例如金属板形成,第二接合表面22e是板的切割面。第二接合表面22e具有狭窄细长的形状,其沿图5中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延伸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当卡31朝向卡连接器10后方推入时,在卡31的侧边缘处,邻近卡31插入端的上边缘的卡31的上表面与第一接触件21的向下的突出部21d的底表面相接触,由此将第一接触件21的向下的突出部21d向上挤压。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整个主体部21c弹性变形并向上倾斜,同时根部21a作为变形中心,于是第一接合部21e向上移动,且第一接合表面21f与第二接合部22d的第二接合表面22e相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合表面21f成形为相对于第一接合部21e的移动方向形成一预定角度(即45°)。而且,第二接合表面22e同样是如此成形的,以形成与第一接合表面21f的角度相等的角度(即45°),从而将第一接合部21e向上挤压的力的余弦分量起到第一接合表面21f和第二接合表面22e之间接触压力的作用。换句话说,通过使第一接合部21e被向上挤压的力的值乘以cos 45°的值而获得一值,与该值对应的力作为垂直方向的力作用于第一接合表面21f和第二接合表面22e的接触表面上。
此外,第一接合表面21f成形为相对于第一接合部21e的移动方向形成一预定角度,而第二接合表面22e同样如此成形,以形成与第一接合表面21f的角度相等的角度。因此,由于将第一接合部21e向上挤压的力,第二接合部22d受到朝向相对于卡连接器10外侧的力。因此,以根部22a作为变形中心,从根部22a向后延伸的整个悬臂式的主体部22c弹性变形,且第二接触件22向外倾斜。由此,第二接合部22d朝向关于卡连接器10的外侧移动。以这种方式,第二接触件22借助于第一接触件21在卡31的横向方向上移位。
当卡31完全装入卡连接器10时,第一接触件21的第一接合部21e和第二接触件22的第二接合部22d之间的位置关系变为如图6所示的情况。与图5所示状态相比,可理解到第一接合部21e已经向上移动,且第二接合部22d已经朝向卡连接器10的外侧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接合部21e的第一接合表面21f和第二接合部22d的第二接合表面22e之间开始接触起,直到卡31完全装入卡连接器10,第一接合部21e向上移动一定距离;而第二接触部22d也朝向卡连接器10的外侧移动一定距离。因此,可以看出第一接合表面21f和第二接合表面22e彼此互相摩擦,从而完成长距离的擦拭。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合表面22e是板的切割面,并具有狭窄细长的形状,因而第一接合表面21f和第二接合表面22e之间每单位面积的接触压力相对较高。因此,可以理解的是,这两个部件之间的擦拭是在高接触压力下完成。
应当注意的是,在将卡31从卡连接器10中拔出并取下时,第一接合部21e和第二接合部22d的操作所完成的顺序与将卡31插入并装入卡连接器10时所完成的上述顺序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弹卡机构的滑动件14将卡31朝向前方推出时,在卡31的侧边缘处,卡31插入端的上边缘远离第一接触件21的向下的突出部21d并朝向前方移动。因此,通过卡31的上表面来向上挤压该向下的突出部21d的底表面的状态被解除。由于第一接触件21借助于主体部21c的弹簧作用而向下偏移,第一接触件21向下移动。由此,第一接合部21e向下移动并回到其原始位置,从而回到如图5所示的状态。
此外,作用在第二接合部22d上朝向卡连接器10外侧的力被撤掉。由于第二接触件22借助于主体部22c的弹性作用朝向卡连接器10的内部偏移,第二接触件22向内移动以回到其原始位置,从而回到图5所示的状态。由此,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的触点进入非接触状态,且由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组成的开关进入关闭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包括由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组成的开关,第一接触件21在与卡31的上表面接触时在卡31的厚度方向上移位,并具有相对于卡31的厚度方向倾斜的第一接合表面21f,而第二接触件22具有倾斜的第二接合表面22e以与第一接合表面21f相接触,且借助于第一接触件21在卡31的横向方向上移位。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卡31的上表面与向下的突出部21d的底表面相接触,第一接合部21e向上移动,且第一接合表面21f与第二接合部22d的第二接合表面22e相接触。即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卡31的厚度方向上根据卡31的尺寸移位的第一接触件21的移动,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的触点彼此产生接触。由于卡31在其横向方向上的尺寸不被使用,开关不会受到沿横向方向存在于卡31和卡连接器10之间的游隙、卡31的倾斜、或在卡沿其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的影响。因此,第一接触件21的位移量变得更稳定,从而触点的接触压力和擦拭量变得更稳定。由此,在开关的触点处的电接触更确定和可靠。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可以想象到开关会受卡31在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的不利影响,但是任何这种变化都典型地小于卡31在其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变化。因此,对第一接触件21的位移量的不利影响一般非常小。
此外,第一接触件21沿卡31的厚度方向上移动,而第二接触件22沿卡31的横向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由于开关的一个部件在厚度方向上移位,而另一个部件在横向方向上移位,与开关的两个部件都在厚度方向上或横向方向上移位的情况相比,可将开关制得小一些。而且,倾斜的第一接合表面21f和第二接合表面22e在厚度方向上产生彼此接触,从而将第一接触件21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移转变为第二接触件22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移。因此,可以简化开关的结构并将其制得较小。此外,由于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本身都具有弹簧特性(弹性),可减少部件的数量、简化开关的结构、并减少成本。
而且,由于向下的突出部21d是通过将形成主体部21c的板弯曲成曲柄形状而形成,该向下的突出部21d的位置可易于调节,且该向下的突出部21d与卡31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时间可以调节。因此,通过调节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的触点的接触时间,在该时间开关进入开启位置,可设定成在卡连接器10的端子13与卡31的接触垫32之间建立可靠的接触之后开启开关。也就是说,更容易调节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的触点互相接触时的时间,从而确保上述次序,即在卡连接器10的端子13与卡31的接触垫32之间建立可靠的接触后开启开关。
此外,开关如此设置,即在倾斜的第二接合表面22e与第一接触件21(其在卡31的厚度方向上移位)的倾斜的第一接合表面21f相接触的状态下,该第二接触件22在卡31的横向方向上移位。所以,由于第二接合表面22e相对于第一接合表面21f的线性移动而完成擦拭。因此,第一接合表面21f和第二接合表面22e的表面得以充分擦拭,由此它们必然受到清洁并可确定地防止接触不良。
此外,由于第一接合表面21f和第二接合表面22e被成形为具有倾斜度,在第一接合表面21f和第二接合表面22e之间接触压力的变化范围很小,且可获得稳定的擦拭。例如,在端子的接触表面如常规开关一样从前表面接触的情况下,当施加到一个端子上以挤压该端子抵靠另一个端子的力在20克力(gf)到40克力的范围内变化时,接触压力在同样的20gf到40gf的范围内变化。相反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表面21f和第二接合表面22e以例如45°成形。从而,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一接合部21e被向上挤压的力的值乘以cos45°的值而获得一值,与该值对应的力作为垂直方向的力作用于第一接合表面21f和第二接合表面22e的接触表面上。因此,接触压力的变化范围变为14.14gf到28.28gf。以这种方式,第一接合表面21f和第二接合表面22e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变化范围变小,从而可稳定擦拭并可获得稳定的擦拭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第一接触件21与卡31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情形。然而,该卡连接器可以被改进为第一接触件21与卡31的底表面相接触。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向下的突出部21d是通过将形成主体部21c的板弯曲成曲柄形状而形成。然而,可在主体部21c的底表面上形成一突出部从而用作向下的突出部21d。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组成的开关设置为在初始状态保持关闭。然而,该开关可被设置为在初始状态保持开启。
虽然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可以预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不背离前述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下作出各种改进。同样地,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依照本发明精神的众多改进和变化都是可能的,且它们都不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Claims (6)

1.一种用于容纳卡的卡连接器,所述卡具有接触垫,并具有厚度和垂直于所述厚度的宽度,所述卡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卡的槽;
导电端子,其被设置在该壳体内,并与所述卡的接触垫接触;以及
开关,该开关包括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其中,在所述卡插入到所述壳体内时,所述第一接触件在平行于卡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移动,从而该第一接触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接触件移动;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接触件与所述第一接触件相接触或分离时,第二接触件在卡的横向方向上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中,所述开关沿所述壳体的槽的侧壁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包括相对于卡的厚度方向倾斜的第一接合表面;而所述第二接触件包括相对于卡的厚度方向倾斜的第二接合表面,以接合第一接触件的第一接合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接合表面是板材的切割面,并在第一接合表面上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中,
该第一接触件是由有回弹力的、导电的板材形成,并包括根部,其连接至壳体的侧壁;
主体部,其从该根部朝向壳体的后壁延伸;
第一接合部,其连接至该主体部的远端,并具有第一接合表面;以及
突出部,其在从第一接合部朝向根部偏移的位置处朝向卡那侧突出,该突出部与卡的上表面或底表面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其中,
该第二接触件是由有回弹力的、导电的板材形成,并包括
根部,其连接至壳体的侧壁;
主体部,其从该根部朝向壳体的后壁延伸;以及
第二接合部,其连接至该主体部的远端并在卡的横向方向上延伸,且包括在其远端上的第二接合表面。
CN2006800246804A 2005-05-09 2006-05-09 卡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85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5825/2005 2005-05-09
JP2005135825A JP4202337B2 (ja) 2005-05-09 2005-05-09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PCT/US2006/017845 WO2006122085A2 (en) 2005-05-09 2006-05-09 Card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8592A CN101218592A (zh) 2008-07-09
CN101218592B true CN101218592B (zh) 2012-05-30

Family

ID=36952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468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8592B (zh) 2005-05-09 2006-05-09 卡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87348B2 (zh)
JP (1) JP4202337B2 (zh)
KR (1) KR100952240B1 (zh)
CN (1) CN101218592B (zh)
FI (1) FI20077132A (zh)
WO (1) WO200612208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02356A1 (en) 2006-02-22 2007-09-1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ed matter, program,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nk
JP4892375B2 (ja) * 2007-02-28 2012-03-0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KR101349639B1 (ko) * 2007-06-04 2014-01-09 타이코 일렉트로닉스 저팬 지.케이. 일체형 감지스위치를 갖는 메모리카드 및 sim카드장착소켓
JP5329792B2 (ja) * 2007-10-29 2013-10-30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TWM351537U (en) * 2008-07-04 2009-02-21 Kingconn Technology Co Ltd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multiple cards
JP5147658B2 (ja) 2008-11-25 2013-02-20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5147657B2 (ja) * 2008-11-25 2013-02-20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5476846B2 (ja) * 2009-08-06 2014-04-23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検出スイッチ
JP4897026B2 (ja) * 2009-10-08 2012-03-14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8257100B2 (en) * 2010-08-31 2012-09-04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ard connector
US8465308B2 (en) * 2010-10-15 2013-06-18 Appple Inc. Connector having self-wiping contacts
JP5722076B2 (ja) * 2011-02-23 2015-05-20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ジャック
JP6081719B2 (ja) * 2012-07-02 2017-02-15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US10027360B2 (en) * 2014-04-25 2018-07-17 Huawei Device (Dongguan) Co., Ltd. SIM card connectorfor preventing SIM card burnout by detecting insertion and removal of the SIM card
CN108183347B (zh) 2014-04-25 2020-07-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Sim卡座及具有该sim卡座的移动终端
JP6625004B2 (ja) * 2016-04-14 2019-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ド型記録装置およびスロット装置
KR101824018B1 (ko) 2016-09-29 2018-01-31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카드용 커넥터
KR101844773B1 (ko) 2016-11-17 2018-04-05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이물질 제거가 용이한 스위치부재를 구비하는 커넥터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08981A2 (en) * 1997-09-16 1999-04-14 Alps Electric Co., Ltd. IC card connector
US6305960B1 (en) * 2000-12-20 2001-10-2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SIM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detecting switch
CN1349286A (zh) * 2000-10-18 2002-05-15 安弗诺-图歇尔电子有限公司 智能卡连接器以及开关接触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14964B2 (ja) * 2000-06-30 2011-07-06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メモリ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3635398B2 (ja) 2000-12-07 2005-04-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異方向変位スイッチ構造
JP4574028B2 (ja) 2001-02-05 201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18797B2 (ja) 2001-02-23 2005-11-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2373740A (ja) 2001-06-13 2002-12-26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FR2852448B1 (fr) * 2003-03-10 2006-01-20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Connecteur pour une carte a circuit(s) integre(s) comportant un chariot porte-carte integ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08981A2 (en) * 1997-09-16 1999-04-14 Alps Electric Co., Ltd. IC card connector
CN1349286A (zh) * 2000-10-18 2002-05-15 安弗诺-图歇尔电子有限公司 智能卡连接器以及开关接触元件
US6305960B1 (en) * 2000-12-20 2001-10-2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SIM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detecting swit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8592A (zh) 2008-07-09
WO2006122085A2 (en) 2006-11-16
US7887348B2 (en) 2011-02-15
KR20080009741A (ko) 2008-01-29
US20100062646A1 (en) 2010-03-11
JP2006313459A (ja) 2006-11-16
WO2006122085A3 (en) 2007-03-29
FI20077132A (fi) 2008-02-01
JP4202337B2 (ja) 2008-12-24
KR100952240B1 (ko) 2010-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8592B (zh) 卡连接器
US9960536B2 (en)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US7435119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background of the invention
CN101740899B (zh) 电子卡连接器
US9548554B2 (en) Conductive terminal having a peripheral open portion between a frame member and a contact member
US8740634B2 (en) Card connector
US6638087B1 (en) Switch structure of card connector
CN100573562C (zh) 存储卡连接器
US7708598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at least a card locking mechanism
US20070117473A1 (en) Connector
US9543999B2 (en) Card connector
US7033190B1 (en)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KR101015422B1 (ko) 메모리 카드 커넥터 및 메모리 카드 커넥터 제조 방법
US7726991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a wedge-shaped block
US20070218770A1 (en) Card connector
US20100248551A1 (en) Card connector
US7922507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a flange-like plane portion for guiding insertion of a card
JP5147657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5264940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0466385C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0593173C (zh) 低外形存储卡连接器
CN1689030B (zh) 带防止卡错误插入装置的存储卡连接器
US7258578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locking mechanism
US7985096B2 (en) Connector with switch
KR101402999B1 (ko) 심카드 커넥터용 컨택트 단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