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1139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1139B
CN101211139B CN2007101429141A CN200710142914A CN101211139B CN 101211139 B CN101211139 B CN 101211139B CN 2007101429141 A CN2007101429141 A CN 2007101429141A CN 200710142914 A CN200710142914 A CN 200710142914A CN 101211139 B CN101211139 B CN 1012111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arrier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devel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429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1139A (zh
Inventor
北村笃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11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1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11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11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47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015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onto which the monocolour toner images are superposed before common transfer from the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0173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onto which the monocolour toner images are superposed before common transfer from the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e.g. 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8Linearly mov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one at a time adjacent the recording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结构,其包括成一体布置的图像载体和光学写入装置,所述图像载体承载图像,所述光学写入装置将潜像写入到所述图像载体上;多个显影装置,其显影由所述图像载体承载的潜像;移动机构单元,其使所述图像形成结构相对于所述显影装置移动;以及移动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移动机构单元,使得所述图像载体以预定顺序移动到与所述显影装置中的一个接触的显影位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如下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已公开的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No.2002-341625)。此装置包括多个显影剂承载部件以及感光体,该显影剂承载部件承载相应颜色的显影剂,该感光体这样布置,即:其可以与各个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并且该感光体承载用从显影剂承载部件供给的显影剂显影的可见图像,其中,各个显影剂承载部件以及感光体在其间的接触咬合区向下移动,该装置还包括第一转印部件和第二转印部件,由感光体承载的可见图像转印到该第一转印部件上,该第二转印部件用于将该可见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感光体不相对于多个显影装置移动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较,该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实现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结构,其包括成一体布置的图像载体和光学写入装置,所述图像载体承载图像,所述光学写入装置将潜像写入到所述图像载体上;多个显影装置,其显影由所述图像载体承载的潜像以形成显影剂图像;移动机构单元,其使所述图像形成结构相对于所述显影装置移动;移动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移动机构单元,使得所述图像载体以预定顺序移动到与所述显影装置中的一个接触的显影位置;以及转印装置,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转印介质上。这里,一体布置指的是两个部件安装在固定位置,相对于彼此以固定距离设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其设置为与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内的所述图像载体成一体布置,用于驱动所述图像载体;以及驱动装置控制器,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在所述图像形成结构的移动过程中驱动所述图像载体。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显影装置中的一个用于黑色,并且所述图像形成结构的初始位置是这样的显影位置,即,在该显影位置,所述图像载体设置为与所述用于黑色的显影装置接触。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充电装置,其给所述图像载体充电,其中,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包括与所述图像载体成一体布置的所述充电装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清洁装置,其清洁所述图像载体,其中,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包括与所述图像载体成一体布置的所述清洁装置。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图像形成结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成一体布置的图像载体和光学写入装置,所述图像载体承载图像,所述光学写入装置将潜像写入到所述图像载体上;多个显影装置,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固定,用于显影由所述图像载体承载的潜像以形成显影剂图像;移动机构单元,其使所述图像形成结构相对于所述显影装置移动;移动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移动机构单元,使得所述图像载体以预定顺序移动到与所述显影装置中的一个接触的任何显影位置;以及转印装置,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多个显影装置的整个宽度。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单元沿直线移动所述图像形成结构。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单元沿圆弧移动所述图像形成结构。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图像形成结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成一体布置的图像载体和光学写入装置,所述图像载体承载图像,所述光学写入装置将潜像写入到所述图像载体上;多个显影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内,用于显影由所述图像载体承载的潜像以形成显影剂图像;第一移动机构单元,其使所述图像形成结构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移动;第二移动机构单元,其使所述显影装置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移动;移动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移动机构单元,使得所述图像载体以预定顺序移动到与所述显影装置中的一个接触的任何显影位置;以及转印装置,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图像载体和光学写入装置不构造成一体布置的类似装置相比较,可以将稳定的图像写入到图像载体上并进行稳定的图像形成。此外,与感光体不相对于多个显影装置移动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较,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通过消除或压缩用于移动显影装置的空间,从而可以实现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除本发明在第一方面中的效果之外,不需要在移动图像形成结构之后开始将驱动力传递到图像载体,并且可以提供一种具有高图像形成生产率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除本发明在第一或第二方面中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不移动图像形成结构并使该图像形成结构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能够用黑色显影剂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除本发明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给图像载体稳定充电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除本发明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稳定清洁图像载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图像载体上生成稳定的潜像,因而能够进行稳定的图像形成,并且可以通过消除用于移动显影装置的空间而实现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除本发明在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未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较,可以使图像形成结构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尺寸更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除本发明在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未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较,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稳定移动图像形成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除本发明在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未如此构造的类似装置相比较,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稳定移动图像形成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图像载体上生成稳定的潜像,因而能够稳定的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可以通过压缩用于移动显影装置的空间和移动图像形成结构所需要的空间而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与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2A至2D示出用于与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结构的变化位置;
图3是示出用于与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4是说明与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何操作的第一流程图;
图5是说明与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何操作的第二流程图;
图6是说明与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何操作的第三流程图;
图7是示出与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8是示出与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9A至9D示出用于与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结构的变化位置;
图10是示出用于与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1是说明与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何操作的第一流程图;
图12是说明与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何操作的第二流程图;以及
图13是示出与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然后,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出与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10。此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内部布置有图像形成部分14和送纸器16。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外侧设置有用作操作单元的操作面板18,并且安装有例如可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上拆卸的排纸托盘20,该排纸托盘用作排出图像形成于其上的纸张的输出部分。
图像形成部分14包括:图像形成结构22;四个显影装置24Y、24M、24C、24K;带单元26;以及定影装置27。
图像形成结构22具有外壳28,并且外壳28容纳感光体30、充电装置32、潜像形成装置34、转印装置36和清洁装置42。感光体30用作图像载体并具有例如基本上为圆柱形的形状。充电装置32用作给感光体30充电的单元并由例如充电辊形成。潜像形成装置34用作将潜像写入到感光体30上的光学写入装置,由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形成,并通过例如用光照射感光体30从而在感光体30上生成潜像。转印装置36用作转印单元,并将已经通过后述显影装置24的作用显影潜像而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后述中间转印带60上。清洁装置42用作清洁单元,并使用例如刮板从感光体30的表面上清除剩余显影剂颗粒。
图像形成结构22还配备有驱动装置44。驱动装置44用作驱动单元,并具有例如电动机等驱动力源(未示出),将驱动力从该驱动力源传递到感光体30以驱动感光体30。如上所述,图像形成结构22包括成一体布置的感光体30和潜像形成装置34,并且驱动装置44设置为与图像形成结构22中的感光体30成一体布置。此外,图像形成结构22包括与感光体30成一体布置的充电装置32和同样与感光体30成一体布置的清洁装置42。这里,一体布置指的是两个部件安装在固定位置,相对于彼此以固定距离设置。
图像形成结构22与用作移动机构单元的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连接。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配备有例如电动机等驱动力源(未示出),并移动外壳28以及成一体布置容纳在外壳28中的感光体30、充电装置32、潜像形成装置34、转印装置36和清洁装置42(即它们在该外壳内相对于彼此处于固定位置)。该移动例如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内的竖直平移。图像形成结构22通过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的移动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四个显影装置24Y、24M、24C、24K各使用黄色显影剂、品红色显影剂、蓝绿色(青色)显影剂和黑色显影剂显影由感光体30承载的潜像。四个显影装置沿重力方向基本上排列成一行。显影装置24Y、显影装置24M、显影装置24C、显影装置24K从重力方向上的最低位置依此顺序排列。各个显影装置24Y、24M、24C、24K包括用作显影剂载体的显影辊52和螺旋推运器54、56。各显影装置使用由螺旋推运器54、56搅拌并输送到显影辊52的相应颜色的显影剂显影由感光体30承载的潜像。
带单元26包括:中间转印带60,其用作转印介质;支撑辊62、64,其以允许中间转印带60回转的方式支撑该转印带;以及二次转印辊66,其用作转印单元。一个支撑辊62用作驱动辊,并沿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驱动中间转印带60的回转。另一个支撑辊64用作从动辊,并通过中间转印带60的运动受到驱动而旋转。中间转印带60由支撑辊62、64支撑,以便穿过感光体30和转印装置36之间的咬合区。二次转印辊66进一步将暂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
定影装置27用作定影单元,并通过例如向纸张施加热量和压力以将已经从中间转印带60转印到纸张上的显影剂图像定影到纸张上。
送纸器16包括:容器70,其用以容纳一沓纸张,该纸张用作图像复印于其上的介质,并且可以是例如普通纸和OHP等纸张;拾取辊72,其从容器70拾取纸张;以及分离辊74,其在一张一张地分离纸张的同时输送纸张。容器70例如可以适于这样,即:其可以朝向图1中的左侧拉出。
送纸器16还包括定位辊76。定位辊76使由拾取辊72拾取的纸张的前沿停止片刻,并在适当定时开始传送其前沿处于停止片刻的状态下的纸张,使得纸张进入中间转印带60和二次转印辊66之间的接触咬合区。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图像形成结构22和感光体30在图像形成结构22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多个显影装置24Y、24M、24C、24K的整个长度。也就是说,假定L2表示感光体30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而L1表示多个显影装置24Y、24M、24C、24K在竖直方向上的整个长度,则L2短于L1(L2<L1)。这里,多个显影装置24Y、24M、24C、24K在竖直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与四个显影装置中安装在最高位置的显影装置24K的顶端和安装在最低位置的显影装置24Y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对应。假定L3表示图像形成结构22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则L3短于L1(L3<L1)。
图2A至2D示出通过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图像形成结构22的变化位置。图像形成结构22从作为其初始位置的图2A所示位置开始移动。通常,在一系列图像形成操作结束时或当图像形成装置10通电时,图像形成结构22位于图2A所示的位置。安装在处于初始位置的图像形成结构22中的感光体30,即处于初始位置的感光体30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即由感光体30承载的潜像通过显影装置24Y显影的位置。图2A所示感光体30和图像形成结构22的这一位置是潜像由使用黄色显影剂的显影装置24Y显影的位置。这样,这一位置在下文中称为黄色显影位置。
当图像形成结构22通过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从图2A所示位置向上移动时,安装在图像形成结构22中的感光体30位于如图2B所示的位置,即由感光体30承载的潜像通过显影装置24M显影的位置。图2B所示感光体30和图像形成结构22的这一位置是潜像由使用品红色显影剂的显影装置24M显影的位置。这样,这一位置在下文中称为品红色显影位置。
当图像形成结构22通过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从图2B所示位置向上移动时,安装在图像形成结构22中的感光体30位于如图2C所示的位置,即由感光体30承载的潜像通过显影装置24C显影的位置。图2C所示感光体30和图像形成结构22的这一位置是潜像由使用蓝绿色显影剂的显影装置24C显影的位置。这样,这一位置在下文中称为蓝绿色显影位置。
当图像形成结构22通过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从图2C所示位置向上移动时,安装在图像形成结构22中的感光体30位于如图2D所示的位置,即由感光体30承载的潜像通过显影装置24K显影的位置。图2D所示感光体30和图像形成结构22的这一位置是潜像由使用黑色显影剂的显影装置24K显影的位置。这样,这一位置在下文中称为黑色显影位置。
成一体布置安装在外壳28中的感光体30和潜像形成装置34从图2A至2D所示的多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一起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样,即使当感光体30移动时,感光体30和潜像形成装置34之间的距离也保持不变。因此,与本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不包括用于光束长度调整的光学器件,该光学器件用于将从潜像形成装置34到感光体30的光束长度调整为与感光体30的移动无关的给定长度。在感光体30和潜像形成装置34之间的距离随感光体30的移动而变化的某些结构中会需要这种光学器件。
成一体布置的感光体30和驱动装置44从图2A至2D所示的多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一起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因此,与本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不包括由例如齿轮系形成的驱动力传递机构,该齿轮系用于将驱动力从驱动力源传递到设置在一个显影位置的感光体30。在驱动装置单独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的情况下会需要这种机构。
图3示出装入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控制装置100。控制装置100用作移动控制器和驱动装置控制器。控制装置100包括由例如CPU构成的控制电路102,并且图像数据经由通信接口104输入到控制电路102。来自操作面板18的输出也输入到控制电路102。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02的输出,图像形成部分14、送纸器16和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受到控制。
图4至6示出利用控制装置100进行控制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当图像形成操作开始时,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0例如基于来自操作面板18的输出判断模式是否是单色模式。这里,单色模式指的是通过使用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显影剂中的任何一种形成单色图像的模式。如果在步骤S10判断选择了单色模式,则过程转到执行单色模式下的操作的下一步S100。
如果在步骤S10判断未选择单色模式,则过程转到下一步S200。在步骤S200,在多色模式下形成图像。这里,多色模式指的是通过使用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显影剂并通过在一个调色剂图像上叠加另一个调色剂图像来合成由这些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来形成全色图像的模式。
图5示出当在单色模式下形成图像时利用控制装置100进行控制的流程图。当单色模式操作开始时,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02判断将要形成的单色图像是否是黑色(K)分色图像。如果判断将要形成的图像是黑色(K)分色图像,则过程转到下一步S104。
在步骤S104,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从例如图2A所示的初始位置移动到图2D所示的黑色显影位置。接着过程转到下一步S106。
在步骤S106,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部分14形成黑色分色图像。具体来说,控制装置100使充电装置32给感光体30的表面充电,接着使潜像形成装置34将潜像投射到感光体30的表面上,接着通过使用黑色显影剂的显影装置24K显影感光体30的表面上的潜像,并使转印装置36将在感光体30的表面上形成的黑色显影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然后暂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的黑色显影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66转印到纸张上,并通过定影装置27定影到纸张上。
在下一步S108,判断其上已经形成图像的纸张是否是最后一页。如果判断纸张是最后一页,则过程转到下一步S110。如果判断纸张不是最后一页,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102。
在步骤S110,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移动到图2A所示的黄色显影位置,即初始位置。然后,单色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过程结束。
如果在以上步骤S102判断将要形成的图像不是黑色分色图像,则过程转到S120。在步骤120,判断将要形成的单色图像是否是蓝绿色分色图像。然后,如果判断将要形成的图像是蓝绿色分色图像,则过程转到下一步S122。
在步骤122,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从例如图2A所示的初始位置移动到图2C所示的蓝绿色显影位置。过程转到下一步S124。
在步骤S124,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部分14形成蓝绿色分色图像。在此时,显影装置24C用于显影。
接下来,如同形成黑色分色图像的情况下一样,在步骤S108判断所打印的纸张是否是最后一页。如果判断纸张是最后一页,则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1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移动到图2A所示的黄色显影位置。然后,单色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过程结束。
如果在步骤S108判断所打印的纸张不是最后一页,则如同上述形成黑色分色图像的情况下一样,过程返回到步骤S102。
如果在以上步骤S120判断将要形成的图像不是蓝绿色分色图像,则过程转到S130。在步骤130,判断将要形成的单色图像是否是品红色分色图像。然后,如果判断将要形成的图像是品红色分色图像,则过程转到下一步S132。
在步骤132,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从图2A所示的初始位置移动到图2B所示的品红色显影位置。过程转到下一步S134。
在步骤S134,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部分14形成品红色分色图像。在此时,显影装置24M用于显影。
接下来,如同形成黑色分色图像或蓝绿色分色图像的情况下一样,在步骤S108判断所打印的纸张是否是最后一页。如果判断纸张是最后一页,则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1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移动到图2A所示的黄色显影位置。然后,单色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过程结束。
如果在步骤S108判断所打印的纸张不是最后一页,则如同上述形成黑色分色图像或蓝绿色分色图像的情况下一样,过程返回到步骤S102。
如果在以上步骤S130判断将要形成的图像不是品红色分色图像,则将要形成的单色图像不是黑色、蓝绿色和品红色分色图像中的任何一种,因此,过程转到下一步S140,以形成黄色分色图像。
在步骤S140,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移动到图2A所示的黄色显影位置。当例如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在第一张纸上形成黄色分色图像的情况下,感光体30最初设置在黄色显影位置时,不必执行步骤S140。在步骤S140中,例如当在之前纸张上形成蓝绿色分色图像时感光体30处于蓝绿色显影位置时,如果要形成黄色分色图像,则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从图2C所示的蓝绿色显影位置移动到图2A所示的黄色显影位置。
在步骤S142,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部分14形成黄色分色图像。在此时,显影装置24Y用于显影。
在下一步S108,判断所打印的纸张是否是最后一页。如果在这一步判断纸张不是最后一页,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102。如果在步骤S108判断纸张是最后一页,则在步骤S110确定图像形成结构22位于黄色显影位置。然后,单色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过程结束。
在用于在单色模式下形成图像的上述控制流程中,当在步骤S104、S122、S132和S140中移动图像形成结构22时,可以这样进行控制,即:通过控制电路102的控制,使得在图像形成结构22的移动过程中感光体30通过驱动装置44移动。如果感光体30在图像形成结构22的移动过程中移动,则与图像形成结构22移动之后才开始将驱动力传递到感光体30的情况相比,开始由移动后的图像形成结构22形成图像之前的等待时间变短。
图6示出当在多色模式下形成图像时利用控制装置100进行控制的流程图。如果在以上步骤S10(见图4)判断未选择单色模式,则执行多色模式操作的控制。当多色模式操作开始时,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202控制图像形成部分14形成黄色分色图像。在此时,显影装置24Y用于显影。由于在多色模式和单色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过程结束时,控制图像形成结构22移动到图2A所示作为初始位置的黄色显影位置,所以在步骤S202之前,不需要额外的操作来使图像形成结构22移动到图2A所示的黄色显影位置。
在步骤S202,在感光体30的表面上形成黄色显影剂图像,并且将此黄色显影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
在下一步S204,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移动到品红色显影位置。
在下一步S206,在感光体30的表面上形成品红色显影剂图像,并且此品红色显影剂图像以叠加在黄色显影剂图像上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在步骤S206的操作中,显影装置24M用于显影。
在下一步S208,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移动到蓝绿色显影位置。
在下一步S210,在感光体30的表面上形成蓝绿色显影剂图像,并且此蓝绿色显影剂图像以叠加在黄色和品红色显影剂图像上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在步骤S210的操作中,显影装置24C用于显影。
在下一步S212,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移动到黑色显影位置。
在下一步S214,在感光体30的表面上形成黑色显影剂图像,并且将此黑色显影剂图像以叠加在黄色、品红色和蓝绿色显影剂图像上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在步骤S214的操作中,显影装置24K用于显影。
在下一步S216,控制装置100控制送纸器16,使得承载在中间转印带60上的合成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显影剂图像的多色显影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66转印到纸张上。转印到纸张上的多色显影剂图像通过定影装置27定影到纸张上。
在下一步S218,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移动到图2A所示的黄色显影位置(初始位置)。
在下一步S220,判断其上已经形成图像的纸张是否是最后一页。如果纸张是最后一页,则多色模式结束并且图像形成过程结束。如果其上已经形成图像的纸张不是最后一页,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202。
在用于在多色模式下形成图像的上述控制流程中,当在步骤S204、S208、S212和S218中移动图像形成结构22时,可以这样进行控制,即:通过控制电路102的控制,使得在图像形成结构22的移动过程中感光体30通过驱动装置44移动。如果感光体30在图像形成结构22的移动过程中移动,则与图像形成结构22移动之后才开始传递驱动力到感光体30时相比,开始由移动后的图像形成结构22形成图像之前的等待时间变短。
图7示出与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10。
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感光体30、充电装置32、潜像形成装置34、转印装置36和清洁装置42容纳在图像形成结构22的外壳28中。另一方面,在此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感光体30、充电装置32、潜像形成装置34和清洁装置42容纳在外壳28中,而转印装置36未容纳在该外壳中。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转印装置36K、36Y、36M、36C沿带单元26的中间转印带60的内侧安装在适当位置,而不是将转印装置36安装在图像形成结构22内。
转印装置36K、36Y、36M、36C沿基本上竖直的方向基本上排列成一行。转印装置36K、转印装置36Y、转印装置36M和转印装置36C从重力方向上的最低位置依此顺序排列。转印装置36K、36Y、36M、36C分别用以将黑色显影剂图像、黄色显影剂图像、品红色显影剂图像和蓝绿色显影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影装置这样安装,即:显影装置24Y、显影装置24M、显影装置24C和显影装置24K从重力方向上的最低位置依此顺序排列。另一方面,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显影装置这样安装,即:显影装置24K、显影装置24Y、显影装置24M和显影装置24C从重力方向上的最低位置依此顺序排列。和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图像形成结构22的初始位置是这样的位置,即,在该位置,感光体30上的潜像由安装在最低位置的显影装置显影。这样,由设置在初始位置的感光体30承载的潜像通过多个显影装置24Y、24M、24C、24K中使用黑色显影剂的显影装置24K显影。
在多个显影装置24Y、24M、24C、24K中,显影装置24K在以下位置显影感光体30上的潜像,该位置设计为位于从第一转印位置到第二转印位置的距离中的最短距离的位置,其中,第一转印位置是显影剂图像分别通过转印装置36K、36Y、36M、36C从感光鼓30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的位置,第二转印位置是暂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的位置。也就是说,黑色显影剂图像从第一转印位置传送到第二转印位置所经过的距离L4短于黄色、品红色和蓝绿色显影剂图像分别从第一转印位置传送到第二转印位置所经过的距离。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提到的部件对应的部件在图7中分配给相同的参考标号,因而不再重复其说明。
图8示出与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10。
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比较,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以显影感光体30上的潜像的显影装置是通过例如竖直移动安装在图像形成结构22中的感光体30来选择的,而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以显影感光体30上的潜像的显影装置是通过移动感光体30和显影装置24Y、24M、24C、24K来选择的。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显影装置和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布置,即显影装置24Y、24M、24C和24K从重力方向上的最低位置依此顺序基本上排列成一行。显影装置24K、24Y、24M、24C容纳在一个显影装置外壳80中,并这样布置,即:至少每个显影辊52的一部分伸出以与感光体30接触。
用作第二移动机构单元的显影装置移动器82与显影装置外壳80连接。显影装置移动器82配备有例如电动机等驱动力源(未示出),并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内部竖直移动成一体布置的显影装置24K、24Y、24M、24C。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感光体30从以下四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即:由感光体30承载的潜像通过显影装置24Y显影的位置、通过显影装置24M显影的位置、通过显影装置24C显影的位置以及通过显影装置24K显影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感光体30在用实线(图8)表示感光体的第一位置和用双点划线(图8)表示感光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提到的装置部件对应的装置部件分配给相同的参考标号,因而不再重复其说明。
图9A至9D示出通过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移动的感光体30的变化位置和通过显影装置移动器82移动的显影装置外壳80的变化位置。如上所述,感光体30在图9A和9B所示的第一位置及图9C和9D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显影装置外壳80在图9A和9C所示的第一位置及图9B和9D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二位置低于第一位置。
感光体30和显影装置外壳80从图9A所示初始位置开始移动,并且通常,在一系列图像形成操作结束时或当图像形成装置10通电时,感光体30和显影装置外壳80位于图2A所示的位置。当感光体30和显影装置外壳80位于初始位置时,由感光体30承载的潜像可以通过使用黄色显影剂的显影装置24Y显影。这样,图9A所示位置在下文中称为黄色显影位置。
在图9B所示位置,潜像通过使用品红色显影剂的显影装置24M显影,因此,图9B所示位置在下文中称为品红色显影位置。在图9C所示位置,潜像通过使用蓝绿色显影剂的显影装置24C显影,因此,图9C所示位置在下文中称为蓝绿色显影位置。在图9D所示位置,潜像通过使用黑色显影剂的显影装置24K显影,因此,图9D所示位置在下文中称为黑色显影位置。
图10示出装入与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控制装置100。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来自操作面板18的输出输入到控制装置100,并且图像形成部分14、送纸器16和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00的输出受到控制。另一方面,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除了图像形成部分14、送纸器16和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之外,显影装置移动器82也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00的输出受到控制。
图11和12示出利用用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100进行控制的流程图。和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当图像形成操作开始时,基于来自操作面板18的输出判断模式是否是单色模式(见图4)。图11示出单色模式下过程的流程图,图12示出多色模式下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11所示,当单色模式操作开始时,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02判断将要形成的单色图像是否是黑色(K)分色图像。如果判断将要形成的图像是黑色分色图像,则过程转到下一步S104。
在步骤S104,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和显影装置移动器82,以便感光体30和显影装置外壳80分别从图9A所示的初始位置向上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及向下移动到第二位置。图像形成结构22和显影装置外壳80位于图9D所示的黑色显影位置。过程转到下一步S106。
在步骤S106,形成黑色分色图像。
在下一步S108,判断其上已经形成图像的纸张是否是最后一页。如果判断纸张是最后一页,则过程转到下一步S110。如果判断纸张不是最后一页,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102。
在步骤S110,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和显影装置移动器82,以使感光体30和显影装置外壳80移动到黄色显影位置,即图9A所示的初始位置。然后,单色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过程结束。
如果在以上步骤S102判断将要形成的图像不是黑色(K)分色图像,则过程转到S120。在步骤120,判断将要形成的单色图像是否是蓝绿色分色图像。然后,如果判断将要形成的图像是蓝绿色分色图像,则过程转到下一步S122。
在步骤122,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从图9A所示的初始位置向上移动到图9C所示的蓝绿色显影位置。过程转到下一步S124。
在步骤S124,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部分14形成蓝绿色分色图像。在此时,显影装置24C用于显影。
接下来,如同形成黑色分色图像的情况下一样,在步骤S108判断所打印的纸张是否是最后一页。如果判断纸张是最后一页,则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1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向下移动到图9A所示的黄色显影位置。然后,单色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过程结束。
如果在步骤S108判断所打印的纸张不是最后一页,则如同上述形成黑色分色图像的情况下一样,过程返回到步骤S102。
如果在以上步骤S120判断将要形成的图像不是蓝绿色分色图像,则过程转到S130。在步骤S130,判断将要形成的单色图像是否是品红色分色图像。然后,如果判断将要形成的图像是品红色分色图像,则过程转到下一步S132。
在步骤S132,控制装置100控制显影装置移动器82,以使显影装置外壳80从图9A所示的初始位置向下移动到图9B所示的品红色显影位置。过程转到下一步S134。
在步骤S134,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部分14形成品红色分色图像。在此时,显影装置24M用于显影。
接下来,如同形成黑色分色图像或蓝绿色分色图像的情况下一样,在步骤S108判断所打印的纸张是否是最后一页。如果判断纸张是最后一页,则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10控制显影装置移动器82,以使显影装置外壳80向上移动到图9A所示的黄色显影位置。然后,单色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过程结束。
如果在步骤S108判断所打印的纸张不是最后一页,则如同上述形成黑色分色图像或蓝绿色分色图像的情况下一样,过程返回到步骤S102。
如果在以上步骤S130判断将要形成的图像不是品红色分色图像,则将要形成的单色图像不是黑色、蓝绿色和品红色分色图像中的任何一种,因此,过程转到下一步S140,以形成黄色分色图像。
在步骤S140,控制装置100适当地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和显影装置移动器82,以使图像形成结构22和显影装置外壳80移动到图9A所示的黄色显影位置。
在下一步S142,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部分14形成黄色分色图像。在此时,显影装置24Y用于显影。
在下一步S108,判断所打印的纸张是否是最后一页。如果在这一步判断纸张不是最后一页,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102。如果在步骤S108判断纸张是最后一页,则在步骤S110确定感光体30和显影装置外壳80位于第一位置。然后,单色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过程结束。
图12示出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在多色模式下形成图像时利用控制装置100进行控制的流程图。当多色模式操作开始时,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202控制图像形成部分14形成黄色分色图像。在此时,显影装置24Y用于显影。在步骤S202,在感光体30的表面上形成黄色显影剂图像形,并且将此黄色显影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
在下一步S204,控制装置100控制显影装置移动器82,以使显影装置外壳80向下移动到图9B所示的第二位置。
在下一步S206,在感光体30上形成品红色显影剂图像,并且将此品红色显影剂图像以叠加在黄色显影剂图像上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在步骤S206的操作中,显影装置24M用于显影。
在下一步S208,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和显影装置移动器82,以使感光体30和显影装置外壳80向上移动,使得感光体30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使显影装置外壳80移动到第一位置。
在下一步S210,在感光体30上形成蓝绿色显影剂图像,并且将此蓝绿色显影剂图像以叠加在黄色和品红色显影剂图像上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在步骤S210的操作中,显影装置24C用于显影。
在下一步S212,控制装置100控制显影装置移动器82,以使显影装置外壳80向下移动,使得显影装置外壳80向下移动到第二位置。
在下一步S214,在感光体30上形成黑色显影剂图像,并且将此黑色显影剂图像以叠加在黄色、品红色和蓝绿色显影剂图像上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在步骤S214的操作中,显影装置24K用于显影。
在下一步S216,控制装置100控制送纸器16,使得承载在中间转印带60上的合成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显影剂图像的多色显影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66转印到纸张上。转印到纸张上的多色显影剂图像通过定影装置27定影到纸张上。
在下一步S218,控制装置100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以使感光体30向下移动,使得感光体30移动到第一位置,并且控制装置100控制显影装置移动器82,以使显影装置外壳80向上移动,使得显影装置外壳80移动到第一位置。换言之,使得感光体30和显影装置外壳80移动到初始位置。
在下一步S220,判断其上已经形成图像的纸张是否是最后一页。如果纸张是最后一页,则多色模式结束并且图像形成过程结束。如果在步骤S220判断其上已经形成图像的纸张不是最后一页,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202。
在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上述控制流程中,当在移动图像形成结构的步骤中移动图像形成结构22时,可以这样进行控制,即:通过控制电路102的控制,使得在图像形成结构22的移动过程中感光体30通过驱动装置44移动。如果感光体30在图像形成结构22的移动过程中移动,则与图像形成结构22移动之后才开始传递驱动力到感光体30时相比,开始由移动后的图像形成结构22形成图像之前的等待时间变短。
图13示出与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图像形成装置10。
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形成结构22在基本上为竖直的方向上沿基本上为直线的路径移动。另一方面,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形成结构22沿基本上形成圆弧的曲线路径移动。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图像形成结构22的支撑部件86的一端经由轴88与图像形成结构22的外壳28可旋转连接。支撑部件86的另一端经由轴90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连接,使得该支撑部件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旋转。
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与支撑部件86连接,使得支撑部件86可以利用从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传递到其上的驱动力在轴90上回转。因此,通过控制图像形成结构移动器50,感光体30可以与支撑部件86和外壳28一起移动。感光体30可以在图13中用实线表示该感光体的位置和用双点划线表示该感光体的三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在各个位置,由感光体承载的潜像通过显影装置24Y、24M、24C、24K中的一个显影。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60以例如基本上形成圆圈的方式在张紧状态下张紧在各由例如辊子形成的转印装置36Y、36M、36C、36K以及例如七个支撑辊62上。七个支撑辊62中的至少一个用作将驱动力传递到中间转印带60的驱动辊,而剩余的支撑辊62用作通过中间转印带60的运动受到驱动的从动辊。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提到的装置部件对应的装置部件在图13中分配给相同的参考标号,因而不再重复其说明。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可以适用于例如复印机、传真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例如感光体等图像载体和显影由该图像载体承载的潜像的显影装置。
在未背离本发明的要旨或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体现为其它具体形式。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在各个方面都应该认为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而不是由前面的说明来限定。落入权利要求书的等同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都应该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结构,其包括成一体布置的图像载体和光学写入装置,所述图像载体承载图像,所述光学写入装置将潜像写入到所述图像载体上;
多个显影装置,其显影由所述图像载体承载的潜像以形成显影剂图像;
移动机构单元,其使所述图像形成结构相对于所述显影装置移动;
移动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移动机构单元,使得所述图像载体以预定顺序移动到与所述显影装置中的一个接触的显影位置;以及
转印装置,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驱动装置,其设置为与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内的所述图像载体成一体布置,用于驱动所述图像载体;以及
驱动装置控制器,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在所述图像形成结构的移动过程中驱动所述图像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显影装置中的一个用于黑色,并且所述图像形成结构的初始位置是这样的显影位置,即,在该显影位置,所述图像载体设置为与所述用于黑色的显影装置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充电装置,其给所述图像载体充电,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包括与所述图像载体成一体布置的所述充电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清洁装置,其清洁所述图像载体,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包括与所述图像载体成一体布置的所述清洁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多个显影装置的整个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充电装置,其给所述图像载体充电,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包括与所述图像载体成一体布置的所述充电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清洁装置,其清洁所述图像载体,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包括与所述图像载体成一体布置的所述清洁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清洁装置,其清洁所述图像载体,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包括与所述图像载体成一体布置的所述清洁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多个显影装置的整个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多个显影装置的整个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多个显影装置的整个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多个显影装置的整个宽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机构单元沿直线移动所述图像形成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机构单元沿圆弧移动所述图像形成结构。
1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图像形成结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成一体布置的图像载体和光学写入装置,所述图像载体承载图像,所述光学写入装置将潜像写入到所述图像载体上;
多个显影装置,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固定,用于显影由所述图像载体承载的潜像以形成显影剂图像;
移动机构单元,其使所述图像形成结构相对于所述显影装置移动;
移动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移动机构单元,使得所述图像载体以预定顺序移动到与所述显影装置中的一个接触的任何显影位置;以及
转印装置,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结构在其移动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多个显影装置的整个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机构单元沿直线移动所述图像形成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机构单元沿圆弧移动所述图像形成结构。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图像形成结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成一体布置的图像载体和光学写入装置,所述图像载体承载图像,所述光学写入装置将潜像写入到所述图像载体上;
多个显影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内,用于显影由所述图像载体承载的潜像以形成显影剂图像;
第一移动机构单元,其使所述图像形成结构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移动;
第二移动机构单元,其使所述显影装置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移动;
移动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移动机构单元,使得所述图像载体以预定顺序移动到与所述显影装置中的一个接触的任何显影位置;以及
转印装置,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CN2007101429141A 2006-12-27 2007-08-09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11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51277 2006-12-27
JP2006-351277 2006-12-27
JP2006351277A JP2008164692A (ja) 2006-12-27 2006-12-2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1139A CN101211139A (zh) 2008-07-02
CN101211139B true CN101211139B (zh) 2012-02-08

Family

ID=39584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291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1139B (zh) 2006-12-27 2007-08-0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68485B2 (zh)
JP (1) JP2008164692A (zh)
CN (1) CN1012111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47993A (ja) * 2009-08-25 2011-03-10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3673A (en) * 1985-04-08 1987-12-1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 which multiple developing units are supported and moved relative to an image carrier
US5072244A (en) * 1987-11-30 1991-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uperpos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lural and adjustable image forming stations
JP4161246B2 (ja) 2001-05-18 2008-10-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2152A 2001.01.26
JP特开2001-356607A 2001.12.26
JP特开平8-305114A 1996.11.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59788A1 (en) 2008-07-03
US7668485B2 (en) 2010-02-23
CN101211139A (zh) 2008-07-02
JP2008164692A (ja) 2008-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335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69117B (zh) 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和接触-退回方法
CN101870202B (zh) 图像写入装置和图像记录装置
US7457561B2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replenishing apparatus
EP2037327A2 (en) Developing Device, Memory Unit Thereof,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320755A (ja) 大量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3163765A (zh) 成像装置
CN101341448B (zh)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结构体及其安装和拉出方法
CN10121113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43873A (zh) 墨粉盒和使用该墨粉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971442B (zh) 调色剂供应装置及使用该调色剂供应装置的显影单元
CN106019890B (zh) 显影剂补充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034086B (zh) 成像设备和盒
JP20060653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277292A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87700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044588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689147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collecting method
JP296076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1436021B (zh) 显影设备和成像设备
JP55004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2886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枠体
JP20073337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読取画像形成装置
JP59621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909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