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6021B - 显影设备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影设备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6021B
CN101436021B CN2008101102346A CN200810110234A CN101436021B CN 101436021 B CN101436021 B CN 101436021B CN 2008101102346 A CN2008101102346 A CN 2008101102346A CN 200810110234 A CN200810110234 A CN 200810110234A CN 101436021 B CN101436021 B CN 1014360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storage case
developer storage
transfer memb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02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6021A (zh
Inventor
河野裕久
越森一伦
平田启
河村明嗣
岩田尚也
久保圭佑
坂本孝
上原大洋
积田敏和
大越竹士
大贯富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984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8806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36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6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6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60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影设备和一种成像设备。该显影设备包括:储存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它们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传送部件,该第一传送部件设在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内,并且使得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运动;第二传送部件,该第二传送部件设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内,并且使得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向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运动;显影剂保持部件,该显影剂保持部件通过使显影剂运动到与形成有潜像的图像保持体相面对的位置而进行显影;以及运动部件,该运动部件设置成装配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外缘之间。

Description

显影设备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设备和一种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广泛使用双组分显影方法,其中,在显影设备中,在搅动和传送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的同时进行显影。已知这样的技术,其中:在这种双组分显影方法中,为了防止由于在显影设备中过长时间地搅动显影剂而使显影剂劣化,从排出口排出多余的显影剂并同时从显影剂供应口补充新的显影剂。
JP 2005-49900A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其中:通过在显影设备中设置遮挡调色剂供应口的闸门(shutter),防止在从设备主体移除包括显影设备的处理盒时调色剂从调色剂供应口散射。
JP H11-065216A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其中:通过设置用于传送从多种颜色的各显影单元中的排出口排出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排出管,防止从另一显影单元排出的不同颜色的显影剂进入一显影单元。
随便提及,在上述显影设备中,显影剂在显影设备中的第一显影剂储存室与第二显影剂储存室之间循环。此时,在与第一显影剂储存室和第二显影剂储存室连通的开口部附近,显影剂会聚集而不会沿着显影剂应运动的方向运动。当显影剂聚集在该开口部附近时,显影剂不能顺畅地循环。
而且,在上述显影设备中,为了有效地回收劣化的显影剂,通过单个回收路径将从相应显影设备的排出口排出的各种颜色的显影剂传送到回收容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从位于回收路径的上游侧的排出设备排出的一部分显影剂会偏离回收路径,而从位于回收路径的下游侧的排出设备的排出口进入该排出设备中。因为在从另一显影设备排出的显影剂中包含不同颜色的调色剂,所以当已从排出口进入的显影剂与储存在显影设备中的显影剂混合时,在显影图像中会出现缺陷。为了避免该问题,例如在上述的JP H11-065216A中那样,可想象出这样的方法,其中,在各显影设备中设置用于将从排出口排出的显影剂传送到回收路径的专用的排出路径,并且仅允许颜色与专用排出路径中相同的显影剂从排出口进入;或者可想象出这样的方法,其中,在排出口中设置自动打开/关闭的阀,并且除了排出多余的显影剂之外的时刻,由该阀关闭排出口。但是,通过这种方法,难以减少显影设备的尺寸,而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鉴于这种背景而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第一方面为使得从排出设备的排出口进入的显影剂难以聚集,在第二方面为使得该显影剂难以与储存在显影设备中的显影剂混合。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显影设备,该显影设备包括:储存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相连通;第一传送部件,该第一传送部件设在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内,并且该第一传送部件通过围绕旋转中心旋转,同时传送储存于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而使得该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运动;第二传送部件,该第二传送部件设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内,并且该第二传送部件通过围绕旋转中心旋转,同时传送储存于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而使得该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向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运动;显影剂保持部件,该显影剂保持部件保持从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或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供应的显影剂,并且通过使该显影剂运动到与形成有潜像的图像保持体相面对的位置而进行显影;以及运动部件,该运动部件设置成装配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外缘之间,并且在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一位置与不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该运动部件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从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最下位置看时,在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旋转中心沿重力方向的下方侧,该运动部件覆盖所述内壁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该显影设备还包括排出口,该排出口将储存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的一部分排出到所述显影设备的外部,其中,在所述运动部件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运动部件将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一起覆盖。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该显影设备还包括显影剂供应口,在该显影剂供应口处从显影剂供应源供应显影剂,其中,在所述运动部件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运动部件将所述显影剂供应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一起覆盖。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该显影设备还包括排出口,该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位于从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看时所述第一开口的相反侧的位置处,并且将储存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的一部分排出到所述显影设备的外部,其中,在作为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排出区的一部分的区域中,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之间的容积小于在所述排出区内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容积。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在从所述排出口的位置看时在所述第二开口的相反侧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相连通;并且在作为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的排出区的一部分的区域中,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之间的容积小于在所述排出区内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容积。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的横截面积小于在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横截面积。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其中,在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中,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的外径大于在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外径。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所述第二传送部件设置有围绕旋转中心设置的多个螺旋形叶片;并且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所述叶片的螺距比在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所述叶片的螺距短。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所述第二传送部件设置有围绕旋转中心设置的多个螺旋形叶片;并且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围绕所述旋转中心设有第二部件,以减少该区域中的空间。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充电单元,该充电单元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曝光单元,该曝光单元使通过所述充电单元充电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曝光,以形成潜像;上述的显影设备;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通过所述显影设备显影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将通过所述转印单元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显影设备,该显影设备包括:储存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具有第二开口,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相连通;第一传送部件,该第一传送部件设在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内,并且该第一传送部件在传送储存于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的同时使得该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运动;第二传送部件,该第二传送部件设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内,并且该第二传送部件在传送储存于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的同时使得该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向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运动;排出口,该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位于从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看时所述第一开口的相反侧的位置处,并且将储存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的一部分排出到所述显影设备的外部;以及显影剂保持体,该显影剂保持体保持从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或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供应的显影剂,并且通过使该显影剂运动到与形成有潜像的图像保持体相面对的位置而进行显影,其中,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具有用于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显影剂的排出区,该排出区包括设有所述排出口的所述位置,并且位于作为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区域中,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之间的容积小于在所述排出区内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容积。
根据本发明,可以使得显影剂难以聚集,并使得从显影设备的排出口进入的显影剂难以与储存在该显影设备中的显影剂混合。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构造;
图2是从上方看时显影设备的平面图,其中移除了覆盖显影设备的顶部的盖;
图3是显影剂储存室的排出区的剖视图;
图4是从四个方向看时闸门的平面图或正视图;
图5表示运动到另一位置时的闸门;
图6示出了使显影剂运动到开口部侧的操作;
图7示出了使多余的显影剂运动到排出口侧的操作;
图8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实施例的闸门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表示运动到第一位置时的图8中的闸门;
图10表示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的图8中的闸门;
图11示出了当图8中的闸门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的操作;
图12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实施例的闸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表示运动到第一位置时的图12中的闸门;
图14表示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的图12中的闸门;
图15示出了当图12中的闸门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的操作;
图16是表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储存室的排出区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闸门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18是显影剂储存室的剖视图;
图19表示从上方看时的显影设备;
图20表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实施例的板状部件的实施例;
图21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实施例的显影剂储存室的剖视图;
图22表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实施例的显影剂储存室的实施例;
图23表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实施例的传送部件的实施例;
图24表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实施例的另一传送部件的实施例;
图25表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实施例的另一传送部件的实施例;以及
图26表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实施例的另一传送部件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成像设备的构造
图1表示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1的构造。该成像设备1通过所谓的顺序选择法进行成像。如图1所示,成像设备1设有控制器11、显示操作单元12、通信单元13、纸张储存单元14、成像单元15Y、15M、15C和15K、转印单元16以及定影单元17。应注意,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和附图中,带有包含字母“Y”、“M”、“C”和“K”的附图标记的构造是指分别使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中相应颜色的显影剂来形成图像的构造。
控制器11设有CPU(中央处理单元)和存储器,并通过由CPU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而控制成像设备1的各部分。显示操作单元12设有触摸板和操作按钮,根据控制器11的指示而显示图像,并根据用户的操作向控制器11供应操作信号。通信单元13从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设备获取图像数据等,并将该获取的图像数据供应给控制器11。纸张储存单元14储存被切成诸如A3或A4的预定尺寸的纸张。根据控制器11的指示将储存在纸张储存单元14中的纸张一张张地取出,并通过纸张传送路径将其传送到转印单元16的二次转印辊62。
成像单元15Y、15M、15C和15K沿着转印单元16的中间转印带61成行布置,并对应于由控制器11供应的图像数据而形成调色剂图像。成像单元15Y、15M、15C和15K均设有相同的构造,因此这里将以成像单元15Y为例具体地描述它们的构造。
成像单元15Y设有感光鼓10Y、充电器20Y、曝光单元30Y、显影设备40Y、一次转印辊50Y和清洁部件60Y。感光鼓10Y是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保持体,并通过未示出的驱动单元而旋转。充电器20Y对感光鼓10Y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曝光单元30Y向充电的感光鼓10Y的表面照射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激光,以形成静电潜像。在显影设备40Y中储存有包括调色剂和载体并从显影剂供应单元4Y供应的双组分显影剂。通过在搅动该显影剂的同时传送该显影剂,显影设备40Y将调色剂附着于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0Y,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由此,使形成在感光鼓10Y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一次转印辊50Y由于相对于感光鼓10Y的电势差而使得形成在感光鼓10Y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在转印了调色剂图像之后,清洁部件60Y除去留在感光鼓10Y上的调色剂。
转印单元16设有中间转印带61和二次转印辊62。通过未示出的驱动辊使中间转印带61旋转,并将通过上述一次转印辊50Y、50M、50C和50K以叠置方式转印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二次转印辊62。二次转印辊62由于相对于中间转印带61的电势差而使得形成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纸张储存单元14传送的纸张上。定影单元17设有热辊72和压辊71,并通过向从二次转印辊62传送的纸张加热加压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通过纸张传送路径将已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传送到纸张排出口,并从该纸张排出口排出。
显影设备的构造
下面将对显影设备40Y以及显影设备40M、40C和40K的构造进行描述。显影设备40Y、40M、40C和40K均设有相同的构造,因此这里将以显影设备40Y为例具体地描述它们的构造。而且,在下面的描述中,当并不特别必要在显影设备40Y、40M、40C和40K之间进行区分时,将它们统称为“显影设备40”。
图2是从上方看时显影设备40Y的平面图,其中移除了覆盖显影设备40Y的顶部的盖。应注意,在图2中仅左侧部分是剖视图。如图2所示,显影设备40Y设有显影辊41、显影剂储存室42和显影剂储存室43。显影辊41布置在显影剂储存室43的附近,并设置成使得显影辊41的一部分在感光鼓10Y侧露出。显影剂储存室42和显影剂储存室43相邻,并通过用作第一开口部的开口部Q和开口部P以及用作第二开口部的开口部O相连通。
显影辊41利用磁力来吸引显影剂储存室43的显影剂中所包含的载体,并且由于通过未示出的驱动单元进行旋转,而将该载体传送到面对着感光鼓10Y的显影区。此时,显影剂中包含的调色剂附着于载体上。当附着于载体的调色剂在保持于显影辊41上的状态下被传送到该显影区时,该调色剂由于相对于感光鼓10Y上的静电潜像的电势差而运动到感光鼓10Y侧。由此,使形成在感光鼓10Y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即,显影辊41用作保持从显影剂储存室43供应的显影剂的显影剂保持体,并通过使该显影剂运动到与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0Y面对的位置而进行显影。
显影剂储存室42是沿着平行于显影辊41轴向的方向延伸的筒形部件,并且是其中储存有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储存室。在显影剂储存室42内部,设有作为第一传送部件的传送部件420,在该传送部件420中围绕旋转轴设有多个螺旋形叶片。由于该传送部件420的旋转轴通过未示出的驱动单元以轴心作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因此传送部件420沿着图2中箭头A的方向传送由显影剂储存室42储存的显影剂,同时对显影剂进行搅动。由传送部件420传送的显影剂通过开口部Q而运动到显影剂储存室43。
与上述显影剂储存室42类似,显影剂储存室43是沿着平行于显影辊41轴向的方向延伸的筒形部件,并且是其中储存有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的第二显影剂储存室。在显影剂储存室43内部,设有作为第二传送部件的传送部件430,在该传送部件430中围绕旋转轴设有多个螺旋形叶片。显影剂储存室43具有:传送区R1,在该处传送显影剂并将其供应到显影辊41;聚集区R2,在该处使显影剂从开口部P运动到显影剂储存室42;以及用于排出显影剂的排出区R3。在聚集区R2中传送部件430的叶片的方向与传送区R1中的方向部分相反。通过未示出的驱动单元使传送部件430以旋转轴为轴心旋转,但是因为传送部件430的叶片方向相反,所以在传送区R1中,储存在显影剂储存室43中的显影剂在被搅动的同时沿着图2中的箭头B的方向被传送,而在聚集区R2中,显影剂沿着与箭头B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被传送,即,显影剂沿着箭头A的方向被传送。
在传送区R1中,储存在显影剂储存室43中的显影剂在被搅动的同时沿着图2中的箭头B的方向被传送部件430传送,并被供应到显影辊41的表面。此时,还未供应到显影辊41的显影剂原样传送到滞留区(residence region)R2。传送到滞留区R2的显影剂沿着与传送到滞留区R2之前该显影剂的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传送部件430推回,由此该显影剂通过开口部P运动到显影剂储存室42。而且,在开口部Q附近,以与开口部P附近相同的原理,到那时被传送部件420传送的显影剂通过开口部Q运动到显影剂储存室43。以这种方式,储存在显影设备40Y中的显影剂在显影剂储存室42与显影剂储存室43之间循环。
图3是从图2中所示的方向H看时显影剂储存室43的排出区R3的剖视图。在图3中,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传送部件430在显影剂储存室43的外部示出,但是实际上如图2所示,传送部件430设在显影剂储存室43内。如图3所示,在显影剂储存室43的排出区R3的上部设有显影剂供应口E,在排出区R3的下部设有排出口D,另外在显影剂供应口E和排出口D附近设有用于开闭排出口D和开口部O的闸门435。显影剂供应口E是从显影剂供应单元4Y接收显影剂供应的开口部。通过显影剂供应口E供应到显影剂储存室43中的显影剂被旋转的传送部件430沿着开口部O的方向推动,并且通过开口部O运动到显影剂储存室42。
排出口D是一开口部,在该处,当储存在显影设备40内的显影剂至少为预定量时排出多余的显影剂。在上述聚集区R2中,当储存在显影设备40Y内的显影剂至少为预定量时,多余的显影剂经过被传送部件430推回的显影剂,并流入排出区R3。流入排出区R3中的显影剂被传送部件430沿着图3中箭头B的方向传送,并从排出口D排出到显影设备40Y的外部。
闸门的构造和操作
下面将对闸门435的构造和操作进行描述。闸门435是沿着显影剂储存室43的内壁面设置的运动部件,并且闸门435的厚度为使得闸门435装配在显影剂储存室43的内壁面与传送部件430的叶片的外缘之间。这里,图4是从四个方向看时处于图3所示的位置的闸门435的平面图或正视图。如图4所示,闸门435设有伸出部T1、伸出部T2和环形部T3。环形部T3是外部形状与显影剂储存室43的内径相同或比其略小的环形部件。伸出部T1和伸出部T2设置在环形部T3的两端,并沿着平行于显影剂传送方向的方向延伸。伸出部T1至少有图3所示的排出口D那样大。而且,从环形部T3看时未设有伸出部T1的区域(对应于图4中的S1的区域)也至少有排出口D那样大。下面将该区域称为切除部U1。伸出部T2至少有图3所示的开口部O那样大。而且,从环形部T3看时未设有伸出部T2的区域(对应于图4中的S2的区域)也至少有开口部O那样大。下面将该区域称为切除部U2。
可以由操作者操作的诸如控制杆的操作单元连接到闸门435,并且由于该操作部被操作,闸门435沿着显影剂储存室43的内壁面旋转地运动。图5表示从图3所示的位置运动到另一位置时的闸门435。这里,将图3所示的闸门435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P1,将图5所示的闸门435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P2。
在操作显影设备40时,闸门435运动到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P2。此时,闸门435的切除部U1布置在与排出口D重叠的位置,因此排出口D处于面向显影设备40的外部的打开状态。而且此时,闸门435的切除部U2布置在与开口部O重叠的位置,因此开口部O处于面向显影剂储存室42的打开状态。由此,多余的显影剂将从排出口D排出,并且供应到显影剂供应口E的显影剂能够通过开口部O运动到显影剂储存室42。
另一方面,例如,在进行维修作业时由操作者对操作单元进行操作的情况下,闸门435沿着显影剂储存室43的内壁面旋转地运动并由此运动到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P1。此时,闸门435的伸出部T1运动到其覆盖排出口D的位置,因此排出口D处于面向显影设备40的外部的关闭状态。而且此时,闸门435的伸出部T2运动到其覆盖开口部O的位置,因此开口部O处于面向显影剂储存室42的关闭状态。由此,显影剂不会从排出口D向显影设备40的外部泄露,显影剂或其它异物也不会通过开口部O从显影剂储存室43进入显影剂储存室42。
这里,将更加详细地描述处于第二位置P2的闸门435的操作。如上所述,在第二位置P2,闸门435执行允许供应到显影剂供应口E的显影剂运动到开口部O侧的操作、以及允许多余显影剂运动到排出口D侧的操作。
首先将参照图6来描述允许供应到显影剂供应口E的显影剂运动到开口部O侧的操作。图6是在图5所示的虚线J处沿箭头X方向看显影剂储存室43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在该显影剂储存室43中,在面向开口部O的位置处的内壁面是显影剂聚集区I1。显影剂聚集区I1是这样的位置,在传送部件430在图6中顺时针旋转时,通过显影剂供应口E供应的显影剂易于聚集在该位置。
如上所述,供应到显影剂供应口E的显影剂通过旋转的传送部件430的旋转而被传送到开口部O侧,并通过开口部O运动到显影剂储存室42。此时,传送部件430顺时针旋转,因此在传送部件430的叶片使图6中右侧区域中的显影剂运动到左侧之后,显影剂被向上提升而传送到开口部O侧。显影剂在被传送部件430沿重力方向向上提升的同时由于重力作用而翻过传送部件430的叶片并从那里下落,并且原样下落到显影剂储存室43的储存空间的左下侧。由此,显影剂容易聚集在图6中6点钟方向与9点钟方向之间的内壁面处,该处为位于显影剂储存室43的储存空间的左下侧的区域,即,位于传送部件430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并位于传送部件430的中心沿重力方向的下方侧的区域。可以通过试验、计算等获得显影剂聚集区I1。
当使闸门435运动到第二位置P2时,如图6所示,伸出部T2布置成覆盖显影剂聚集区I1的内壁面。由此,在显影剂聚集区I1中,与在该位置未设有闸门435的情况相比,在形成显影剂储存室43的内壁面的闸门435与传送部件430之间的间隙Y1较小。由此,供应给显影剂供应口E的显影剂聚集的空间较小,因而可以使该显影剂快速运动到开口部O侧。
下面将参照图7对允许多余显影剂运动到排出口D侧的操作进行描述。图7是从图5中箭头Y的方向看图5所示的显影剂储存室43的剖视图。如上所述,多余显影剂由传送部件430沿着图7中箭头B的方向传送,并从排出口D排出到显影设备40Y的外部。但是,在传送部件430所传送的显影剂中包含有聚集在图7中的显影剂聚集区I2处而没有从排出口D排出的显影剂。
当闸门435运动到第二位置P2时,如图7所示,环形部T3布置成覆盖显影剂聚集区I2中的显影剂储存室43的内壁面。由此,在显影剂聚集区I2中,与在该位置未设有闸门435的情况相比,在形成显影剂储存室43的内壁面的闸门435与传送部件430之间的间隙Y2较小。由此,消除了作为将要排出的显影剂而被传送的显影剂聚集的空间,因此可以减少该显影剂的聚集量,结果可以使得显影剂从排出口D快速运动到显影设备40的外部。
这里,暂时考虑其中闸门435未设置成覆盖显影剂聚集区I2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显影剂聚集区I2中,显影剂储存室43与传送部件430之间的间隙大于图7中的间隙Y2,因此显影剂在这里堆积。当例如显影剂在排出口D附近在显影剂聚集区I2中堆积时,存在的危险是,在闸门435运动以关闭排出口D的同时,堆积的显影剂会从排出口D向显影设备40的外部散射。使闸门435运动以关闭排出口D意味着已经开始了维修作业,因此不希望显影剂从排出口D泄露。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使显影剂排出以从排出口D运动到显影设备40的外部而不聚集在显影剂聚集区I2中,来防止这种情形。
修改实施例
前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可以按如下方式修改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内容。而且,可以对下面的修改实施例进行适当地组合。
修改实施例1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闸门435设有打开/关闭排出口D的功能以及打开/关闭开口部O的功能,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例如,闸门435可以仅打开/关闭开口部O。
图8是表示根据该修改实施例的闸门436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闸门436设有伸出部T2和环形部T3。即,闸门436不具有图4所示的闸门435的伸出部T1。
图9表示运动到第一位置P1时的闸门436。此时,闸门436的伸出部T2运动到其覆盖开口部O的位置,因此开口部O处于面向显影剂储存室42的关闭状态。由此,显影剂或异物不会通过开口部O从显影剂储存室43进入显影剂储存室42。另一方面,图10表示运动到第二位置P2时的闸门436。此时,闸门436的切除部U2布置在其与开口部O重叠的位置,因此开口部O处于面向显影剂储存室42的打开状态。由此,允许供应给显影剂供应口E的显影剂通过开口部O运动到显影剂储存室42。应注意,闸门436的切除部U2具有以与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构成的构造,并且是从环形部T3看时未设有伸出部T2的区域。
下面将参照图11对闸门436运动到图10所示的第二位置P2时的操作进行描述。图11是在图10所示的虚线J处从箭头X方向看显影剂储存室43的剖视图。当闸门436运动到第二位置P2时,与上述闸门435的伸出部T2相同的伸出部T2布置成覆盖显影剂聚集区I1。由此,在显影剂聚集区I1中,与在该位置未设有闸门436的情况相比,形成显影剂储存室43的内壁面的闸门436与传送部件430之间的间隙Y1较小。由此,消除了供应给显影剂供应口E的显影剂聚集的空间,因此可以减少该显影剂的聚集量,结果可以使得显影剂快速运动到开口部O侧。
修改实施例2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闸门435打开/关闭排出口D和开口部O,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的。例如,闸门435可以打开/关闭开口部O和显影剂供应口E。
图12是表示根据该修改实施例的闸门437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闸门437设有伸出部T4和环形部T3。伸出部T4至少有如下区域那样大,该区域大于从图3所示的开口部O到显影剂供应口E的跨度,并且切除部U4的尺寸至少有该区域那样大。应注意,闸门437的切除部U4具有以与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构成的构造,并且是从环形部T3看时未设置伸出部T4的区域。
图13表示运动到第一位置P1时的闸门437。此时,闸门437的伸出部T4运动到其覆盖显影剂供应口E和开口部O的位置,因此显影剂供应口E处于面向显影设备40的外部的关闭状态,并且开口部O处于面向显影剂储存室42的关闭状态。由此,显影剂或其他异物不会从显影剂供应口E进入显影剂储存室43,并且显影剂或其他异物不会通过开口部O从显影剂储存室43进入显影剂储存室42。另一方面,图14表示运动到第二位置P2时的闸门437。此时,闸门437的切除部U4布置在其与显影剂供应口E和开口部O重叠的位置,因此显影剂供应口E处于面向显影设备40的外部的打开状态,并且开口部O处于面向显影剂储存室42的打开状态。由此,供应给显影剂供应口E的显影剂将在显影剂储存室43内运动,并且该显影剂将通过开口部O运动到显影剂储存室42。
下面将参照图15对在闸门437运动到图14所示的第二位置P2时的操作进行描述。图15是在图14所示的虚线J处从箭头X方向看显影剂储存室43的剖视图。当闸门437运动到第二位置P2时,与上述闸门435的伸出部T2相同的伸出部T4布置成覆盖显影剂聚集区I1。由此,在显影剂聚集区I1中,与在该位置未设有闸门437的情况相比,形成显影剂储存室43的内壁面的闸门437与传送部件430之间的间隙Y1较小。由此,消除了供应给显影剂供应口E的显影剂聚集的空间,因此可以减少该显影剂的聚集量,结果可以使得显影剂快速运动到开口部O侧。
修改实施例3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图6中6点钟方向和9点钟方向之间的区域设定为显影剂聚集区I1,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当传送部件430沿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将图6中3点钟方向和6点钟方向之间的区域设定为显影剂聚集区I1。其原因在于,在从显影剂储存室43的储存空间中最下位置看时在传送部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并且在传送部件的旋转中心沿重力方向的下方侧的范围内,上述区域为这样的区域,在该区域处,随着传送部件的旋转传送部件推动显影剂的力与由于重力作用使显影剂下落的力相对抗,从而显影剂容易聚集。换言之,从显影剂储存室43内的最下位置看时,显影剂聚集区I1是位于传送部件430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上并且位于传送部件430的中心沿重力方向的下方侧的区域。由此,闸门435设置成,在排出口D处于打开状态时覆盖显影剂聚集区I1。
修改实施例4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其中显影剂储存室42和显影剂储存室43通过开口部O、P和Q连通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其中显影剂储存室42和显影剂储存室43仅通过两个开口部P和Q连通的情况下,闸门可设置成打开/关闭开口部P。
修改实施例5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显影剂储存室42附近,显影剂供应口E、排出口D和闸门435设置在向显影辊41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储存室43中,但这不是绝对必需的。显影剂供应口E、排出口D和闸门435可以设置在显影剂储存室42中。即,如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那样,显影辊41可以利用从设有显影剂供应口E、排出口D和闸门435的显影剂储存室(即,第二显影剂储存室)供应的显影剂来进行显影,或者如该修改实施例中那样,显影辊41可以利用从未设有显影剂供应口E、排出口D和闸门435的显影剂储存室(即,第一显影剂储存室)供应的显影剂来进行显影。
修改实施例6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传送部件430中,围绕旋转轴设置有多个螺旋形叶片,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传送部件430可以是并不具有旋转轴的所谓的螺旋推运器(coil auger),并且由呈螺旋式形状的线性部件形成。换言之,只要传送部件430通过绕旋转中心旋转来传送显影剂,则可以采用任何构造。
2、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和显影设备的整体构造与如图1和图2所示的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对其的描述,并且将主要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应注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显影剂储存室43a来代替显影剂储存室43。
图16是从图2所示的方向H看时显影剂储存室43a的排出区R3的剖视图。如图16所示,显影剂供应口E设置在显影剂储存室43a的排出区R3上方,排出口D’设在下方,并且还设有用于开闭排出口D’的闸门435a。显影剂供应口E是从显影剂供应单元4Y接收显影剂供应的开口部。如图16所示,上述开口部O设置在从排出口D’的位置看时开口部P侧的相反侧上的位置处,并且使得显影剂储存室42和显影剂储存室43a连通。通过显影剂供应口E供应到显影剂储存室43a中的显影剂沿开口部O的方向被旋转的传送部件430直接推动,并且通过开口部O运动到显影剂储存室42。
排出口D’是一开口部,在该处,当储存在显影设备40内的显影剂至少为预定量时排出多余的显影剂。排出口D’设置在从开口部P的位置看时开口部Q侧的相反侧上的位置处。在上述聚集区R2中,当储存在显影剂设备40Y内的显影剂至少为预定量时,多余的显影剂经过被传送部件430推回的显影剂,并流入排出区R3。流入排出区R3中的显影剂通过传送部件430沿着图16中箭头B的方向被传送,并从排出口D’排出到显影设备40Y的外部。
闸门435a沿着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内壁面设置,并且闸门435a的厚度为使得闸门435a装配在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内壁面与传送部件430的叶片的外缘之间。即,闸门435a起到第一部件的作用,该第一部件由于沿着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内壁面设置,因此形成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内壁面。应注意,图16中的双点化线表示处于纸面前侧的闸门435a。
这里,图17是表示从图16中纸面的后侧看时闸门435a的形状的立体图。如图17所示,闸门435a设置有伸出部T2以及至少有排出口D’那样大的伸出部T1,并且在伸出部T1与伸出部T2之间具有尺寸与排出口D’大致相同的切除部T3。在操作显影设备40的同时,闸门435a运动到第二位置,在该处,切除部T3与排出口D’重叠。即,伸出部T1布置在排出口D’与开口部P之间,并且伸出部T2布置在排出口D’与开口部O之间。此时,排出口D’面向显影设备40的外部打开,因此多余的显影剂从开口部O排出。另一方面,例如,在进行维修作业时由操作者操作未示出的操作杆的情况下,闸门435a通过滑动机构等沿着图16中箭头B的方向运动。此时,闸门435a运动到第一位置,使得伸出部T1覆盖排出口D’,因此排出口D’面向显影设备40的外部关闭。由此,不会从排出口D’排出显影剂,显影剂或其他异物不会通过排出口D’从外部进入。
图18是在图16所示的虚线J处从箭头X方向看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剖视图。如图18所示,闸门435a的伸出部T1覆盖图18中用箭头I表示的显影剂聚集区。与伸出部T1相同,伸出部T2也覆盖用箭头I表示的显影剂聚集区。该显影剂聚集区是指这样的位置,当传送部件430在图18中顺时针旋转时,显影剂容易聚集在该位置处。通过传送部件430沿着垂直于图18的纸面的方向从后侧向前侧传送显影剂,但是此时,传送部件430顺时针旋转,因此在传送部件430的叶片使图18中右侧区域中的显影剂向左运动的同时传送显影剂。由此,显影剂易于聚集在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储存空间中的左下侧,即图18中的6点钟方向与9点钟方向之间。可以通过试验、计算等获得该显影剂聚集区。
这里,将描述用于回收从相应显影设备40的排出口D’排出的显影剂的方案。图19表示从上方看的显影设备40Y、40M、40C和40K。在相应显影设备40的排出口D’的前方设有回收路径8。在该回收路径8内设有传送部件81,在传送部件81中,围绕旋转轴设有多个螺旋形叶片。传送部件81由于通过未示出的驱动单元而以其轴心作为旋转中心旋转,因此传送部件81沿图19中箭头C的方向在回收路径8内进行传送。从相应显影设备40的排出口D’排出的显影剂流出到回收路径8中,然后通过传送部件81被传送到回收/储存单元9。传送到回收/储存单元9的显影剂作为劣化的显影剂被舍弃。
例如,假设在成像设备1中形成单色图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仅显影设备40K操作以进行显影,随之伴随有多余的K显影剂被从显影设备40K的排出口D’排出。从显影设备40K的排出口D’排出的K显影剂流出到回收路径8,然后通过传送部件81传送到回收/储存单元9。但是,该K显影剂的一部分可能偏离回收路径8,并沿着显影设备40Y、40M和40C的排出口D’的方向运动。这是因为当形成单色图像时,显影设备40Y、40M和40C并不操作,没有从相应的排出口D’朝向回收路径8的显影剂流。沿显影设备40Y、40M和40C的排出口D’的方向运动的显影剂从相应的排出口D’进入显影剂储存室43a。当以这种方式从另一显影设备40排出的不同颜色的显影剂从排出口D’进入时,存在的危险在于,不同颜色的显影剂会与储存在显影剂储存室42和43中的显影剂相混合。设置在相应显影设备40的显影剂储存室43a中的闸门435a起到即使排出口D’向外部打开也防止该混合的作用。
下面将再次参照图16描述此时闸门435a的操作。如上所述,从排出口D’进入的不同颜色的显影剂试图通过显影剂储存室43a与传送部件430之间的间隙从开口部O或开口部P向显影剂储存室42运动。但是,如图16所示,在从排出口D’延续到开口部P的区域中,显影剂储存室43a与传送部件430之间的间隙Y1因沿着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内壁面设置的伸出部T1而变窄。而且,在从排出口D’延续到开口部O的区域中,显影剂储存室43a与传送部件430之间的间隙Y2因沿着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内壁面设置的伸出部T2而变窄。这样,在作为排出口D’与开口部P和O之间的排出区R3的一部分的区域中,显影剂储存室43a与传送部件430之间的空间的容积小于排出区R3内的其它区域的容积,因此从排出口D’进入的显影剂难以从具有更小容积的区域进一步进入。由此,可以尽可能地防止从排出口D’进入的显影剂通过开口部P或开口部O进入显影剂储存室42、以及与用于显影的显影剂相混合。
而且,当观看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储存空间的剖面时,如上所述,伸出部T1和T2设置成覆盖显影剂聚集区,因此与未采用这种构造的情况相比,在该显影剂聚集区中,聚集的显影剂与传送部件430之间的空间的容积有所减小。由此,消除了从排出口D’进入的显影剂聚集的空间,因此该显影剂难以聚集在显影剂储存室43a内。
修改实施例
前面对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并且可以按如下方式修改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内容。而且,可以对下面的修改实施例进行适当地组合。
修改实施例1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闸门435a沿着图16中箭头B的方向运动,但是闸门435a的运动方向并不限于该方向。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当在排出口D’与开口部O之间有足够空间时,闸门沿与图16中箭头B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图17所示的伸出部T2至少有排出口D’那样大,并且伸出部T2覆盖排出口D’。
可选的是,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图17所示的闸门435a的邻近切除部T3的部分至少有排出口D’那样大,并且当从图16中的方向X看闸门435a时,闸门435a可沿着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内壁面旋转地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使闸门435a逆时针旋转而覆盖排出口D’,相反,可以通过使闸门435a顺时针旋转而打开排出口D’。换言之,可以采用任何构造,其中:闸门435a设置成可以在覆盖排出口D’的第一位置与不覆盖排出口D’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修改实施例2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由图18中箭头I所示的6点钟方向与9点钟方向之间的区域设定为显影剂聚集区,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当传送部件430沿图18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将图18中的3点钟方向与6点钟方向之间的区域设定为显影剂聚集区。这样的原因在于,在从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储存空间中的最下位置看时的传送部件的旋转方向侧的范围内,显影剂易于聚集。换言之,可以采用任何构造,其中:从显影剂储存室43a内的最下位置看时的显影剂聚集区至少包括这样的范围,即,传送部件430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从显影剂储存室43a的中心沿垂直方向的一侧。而且,可以采用任何构造,其中:闸门435a设置成覆盖该显影剂聚集区。
修改实施例3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了这样的情况,其中:显影剂储存室42和显影剂储存室43a通过三个开口部O、P和Q相连通。另一方面,在显影剂储存室42和显影剂储存室43a通过两个开口部P和Q相连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闸门435a未设有伸出部T2。这是因为当未设有开口部O时,仅将从排出口D’延续到开口部P的间隙Y1变窄就足够了。而且通过该构造,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可以使得从显影设备40的排出口D’进入的显影剂难以与储存在显影设备40内的显影剂混合。
修改实施例4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闸门435a设置在显影剂储存室43a中,但是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在作为排出区R3的一部分的区域中,沿着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内壁面设置板状部件,而不是闸门435a。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因为不必使板状部件运动,所以将板状部件焊接在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内壁面上。图20表示根据该修改实施例的板状部件436a和436b的实施例,在图20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在图20中,板状部件436a与上述伸出部T1相同,布置在排出口D’与开口部P之间,板状部件436b与上述伸出部T2相同,布置在排出口D’与开口部O之间。即,板状部件436a和板状部件436b设置在夹着排出口D’的相面对位置,因而排出口D’朝向显影设备40的外部开口。图21是在图20所示的虚线J处沿箭头X方向看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剖视图。如图21所示,板状部件436a恰好设有图21中箭头I所示的显影剂聚集区的宽度,从而覆盖该显影剂聚集区。与板状部件436a相同,板状部件436b也恰好设有图21中箭头I所示的显影剂聚集区的宽度,从而覆盖该显影剂聚集区。而且,在该修改实施例中,板状部件436a和436b并不限于图20和图21所示的形状;例如,它们可以具有设置成遵循显影剂储存室43a的内壁面的整个内周的环形形状。而且通过该构造,可以使从排出口D’延续到开口部P的间隙Y1变窄,并使从排出口D’延续到开口部O的间隙Y2变窄。
修改实施例5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在显影剂储存室43a中的闸门435a起到防止从排出口D’进入的不同颜色的显影剂混合的作用。但是,显影剂储存室43a自身可起到该作用。图22表示根据该修改实施例的显影剂储存室44的实施例。如图22所示,在作为显影剂储存室44的排出区R3的一部分的区域中,向传送部件430侧凹进地设置凹部V1和V2,使得它们不会妨碍传送部件430。凹部V1布置在排出口D’与开口部P之间,凹部V2布置在排出口D’与开口部O之间。即,凹部V1和凹部V2设在将排出口D’夹在中间的位置处。由此,在显影剂储存室44的排出区R3中,在凹部V1和V2中沿垂直方向的横截面积L1和L2比在除了凹部V1和V2之外的区域中沿垂直方向的横截面积L3更小,因而可以使从排出口D’延续到开口部P和O的间隙Y1和Y2变窄。而且,在该修改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在显影剂储存室44的排出区R3中,仅设有从凹部V1向凹部V2连续地凹进的凹部。通过该构造,可以不在显影剂储存室中增设新部件的情况下,使得从显影设备40的排出口D’进入的显影剂难以与储存在显影设备40内的显影剂混合。
修改实施例6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在显影剂储存室43a中的闸门435a起到防止从排出口D’进入的不同颜色的显影剂混合的作用。但是,传送部件430可起到该作用。下面将对根据该修改实施例的传送部件430的构造的若干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23表示根据该修改实施例的传送部件431的实施例。如图23所示,在传送部件431中,在排出口D’与开口部P之间的范围K1以及排出口D’与开口部O之间的范围K2中,设在旋转轴周围的叶片的直径有所增加。这里应注意,“在排出口D’与开口部P或开口部O之间”也包括与设置排出口D’的位置相对应的范围。由此,在作为排出区R3的一部分的区域中,可以使从排出口D’延续到开口部P的间隙Y1变窄,并使从排出口D’延续到开口部O的间隙Y2变窄。而且,在该修改实施例中,在传送部件431中,叶片的直径可以从范围K1向范围K2连续地增加。
图24表示根据该修改实施例的传送部件432的实施例。如图24所示,在传送部件432中,在排出口D’与开口部P之间的范围K1以及排出口D’与开口部O之间的范围K2中,旋转轴的直径有所增加。由此,在作为排出区R3的一部分的区域中,可以使从排出口D’延续到开口部P的间隙Y1变窄,并使从排出口D’延续到开口部O的间隙Y2变窄。而且,在该修改实施例中,在传送部件432中,旋转轴的直径可以从范围K1向范围K2连续地增加。在图23和图2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范围K1和范围K2中传送部件的外径比在排出区R3内除了范围K1和K2之外的范围中传送部件的外径更大,因此使间隙Y1和Y2变窄。
图25表示根据该修改实施例的传送部件433的实施例。如图25所示,在排出口D’与开口部P之间的范围K1以及排出口D’与开口部O之间的范围K2中,传送部件433设在旋转轴周围的叶片的螺距缩短。由此,在范围K1和K2中,显影剂储存室43a和传送部件433之间的容积减少,而且传送部件433的传送力减小,因而从排出口D’进入的显影剂难以运动到开口部P或开口部O。而且,在该修改实施例中,在传送部件433中,叶片的螺距可以从范围K1向范围K2连续地缩短。
图26表示根据该修改实施例的传送部件434的实施例。如图26所示,在传送部件434的旋转轴中沿着旋转轴的方向设有伸出部件437a和437b。伸出部件437a布置在排出口D’与开口部P之间,伸出部件437b布置在排出口D’与开口部O之间。即,伸出部件437a和437b起到在作为排出区R3的一部分的区域中设在旋转轴周围的第二部件的作用。因而,在设置伸出部件437a和437b的范围中,显影剂储存室43a和传送部件434之间的容积减少,而且传送部件434的传送力减小,因而从排出口D’进入的显影剂难以运动到开口部P或开口部O。这些伸出部件437a和437b的形状并不限于图26所示的实施例;只要伸出部件437a和437b设置在旋转轴周围并且减少显影剂储存室43a和传送部件434之间的容积,则可以采用任何形状。而且,在该修改实施例中,在传送部件434的旋转轴中,可以从设置伸出部件437a的位置向设置伸出部件437b的位置连续地布置伸出部件。另外,这些伸出部件可以形成为与该修改实施例中的传送部件成型为一体的突起,或者它们可以由与传送部件分开的安装部件来实现。
通过根据该修改实施例的构造,仅通过改变设在显影剂储存室43a内的传送部件的形状,可以使得从显影设备40的排出口D’进入的显影剂难以与储存在显影设备40内的显影剂混合。
修改实施例7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排出口D’设在与显影剂储存室42邻近并向显影辊41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储存室43a中,但这不是绝对必需的;排出口D’也可以设在显影剂储存室42中。即,如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样,显影辊41可以利用从设有排出口D’的显影剂储存室(即,第二显影剂储存室)供应的显影剂来进行显影,或者如该修改实施例中一样,显影辊41可以利用从未设有排出口D’的显影剂储存室(即,第一显影剂储存室)供应的显影剂来进行显影。
修改实施例8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传送部件430中,在旋转轴周围设有多个螺旋形叶片,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例如,传送部件430可以是并不具有旋转轴的所谓的螺旋推进器,并且由呈螺旋式形状的线性部件形成。换言之,只要传送部件430设有形成为螺旋形并围绕旋转中心旋转的螺旋部,可以采用任何构造。
为了例示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前面描述。并不旨在排他地或者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的是,许多修改和变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而选择并描述了这些实施方式,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适于所考虑的具体应用的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Claims (24)

1.一种显影设备,该显影设备包括:
储存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相连通;
第一传送部件,该第一传送部件设在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内,并且该第一传送部件通过围绕旋转中心旋转,同时传送储存于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而使得该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运动;
第二传送部件,该第二传送部件设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内,并且该第二传送部件通过围绕旋转中心旋转,同时传送储存于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而使得该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向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运动;
显影剂保持部件,该显影剂保持部件保持从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或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供应的显影剂,并且通过使该显影剂运动到与形成有潜像的图像保持体相面对的位置而进行显影;以及
运动部件,该运动部件设置成装配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外缘之间,并且在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一位置与不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该运动部件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从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最下位置看时,在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旋转中心沿重力方向的下方侧,该运动部件覆盖所述内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设备,该显影设备还包括排出口,该排出口将储存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的一部分排出到所述显影设备的外部,
其中,在所述运动部件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运动部件将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一起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设备,该显影设备还包括显影剂供应口,在该显影剂供应口处从显影剂供应源供应显影剂,
其中,在所述运动部件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运动部件将所述显影剂供应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一起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设备,该显影设备还包括排出口,该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位于从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看时所述第一开口的相反侧的位置处,并且将储存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的一部分排出到所述显影设备的外部,其中
在作为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排出区的一部分的区域中,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之间的容积小于在所述排出区内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容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在从所述排出口的位置看时所述第二开口的相反侧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相连通;并且
在作为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的排出区的一部分的区域中,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之间的容积小于在所述排出区内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容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的横截面积小于在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横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中,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的外径大于在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传送部件设置有围绕旋转中心设置的多个螺旋形叶片;并且
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所述叶片的螺距比在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所述叶片的螺距短。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传送部件设置有围绕旋转中心设置的多个螺旋形叶片;并且
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围绕所述旋转中心设有第二部件,以减少该区域中的空间。
10.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
充电单元,该充电单元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
曝光单元,该曝光单元使通过所述充电单元充电的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曝光,从而形成潜像;
显影设备,该显影设备包括:
储存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相连通;
第一传送部件,该第一传送部件设在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内,并且该第一传送部件通过围绕旋转中心旋转,同时传送储存于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而使得该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运动;
第二传送部件,该第二传送部件设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内,并且该第二传送部件通过围绕旋转中心旋转,同时传送储存于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而使得该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向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运动;
显影剂保持部件,该显影剂保持部件保持从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或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供应的显影剂,并且通过使该显影剂运动到与形成有潜像的图像保持体相面对的位置而进行显影;以及
运动部件,该运动部件设置成装配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外缘之间,并且在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一位置与不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该运动部件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从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最下位置看时,在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旋转中心沿重力方向的下方侧,该运动部件覆盖所述内壁面;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通过所述显影设备显影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
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将通过所述转印单元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显影设备还包括排出口,该排出口将储存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的一部分排出到所述显影设备的外部;并且
在所述运动部件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运动部件将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一起覆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显影设备包括显影剂供应口,在该显影剂供应口处从显影剂供应源供应显影剂;并且
在所述运动部件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运动部件将所述显影剂供应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一起覆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显影设备包括排出口,该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位于从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看时所述第一开口的相反侧的位置处,并且将储存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的一部分排出到所述显影设备的外部;并且
在作为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排出区的一部分的区域中,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之间的容积小于在所述排出区内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容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在从所述排出口的位置看时所述第二开口的相反侧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相连通;并且
在作为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的排出区的一部分的区域中,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之间的容积小于在所述排出区内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容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的横截面积小于在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横截面积。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中,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的外径大于在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外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传送部件设置有围绕旋转中心设置的多个螺旋形叶片;并且
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所述叶片的螺距比在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所述叶片的螺距短。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传送部件设置有围绕旋转中心设置的多个螺旋形叶片;并且
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围绕所述旋转中心设有第二部件,以减少该区域中的空间。
19.一种显影设备,该显影设备包括:
储存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具有第二开口,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相连通;
第一传送部件,该第一传送部件设在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内,并且该第一传送部件在传送储存于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的同时使得该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运动;
第二传送部件,该第二传送部件设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内,并且该第二传送部件在传送储存于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的同时使得该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向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运动;
排出口,该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位于从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看时所述第一开口的相反侧的位置处,并且将储存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的显影剂的一部分排出到所述显影设备的外部;以及
显影剂保持体,该显影剂保持体保持从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或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供应的显影剂,并且通过使该显影剂运动到与形成有潜像的图像保持体相面对的位置而进行显影,
其中,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具有用于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显影剂的排出区,该排出区包括设有所述排出口的所述位置,并且
在作为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区域中,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之间的容积小于在所述排出区内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容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在从所述排出口的位置看时所述第二开口的相反侧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储存容器和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相连通;并且
在作为所述排出口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的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区域中,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之间的容积小于在所述排出区内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容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显影剂储存容器中,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的横截面积小于在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横截面积。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中,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的外径大于在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的外径。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传送部件设置有围绕旋转中心设置的多个螺旋形叶片;并且
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所述叶片的螺距比在除了该一部分之外的区域中所述叶片的螺距短。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传送部件设置有围绕旋转中心设置的多个螺旋形叶片;并且
在作为所述排出区的一部分的所述区域中围绕所述旋转中心设有第二部件,以减少该区域中的空间。
CN2008101102346A 2007-11-16 2008-06-18 显影设备和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60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8421A JP4488063B2 (ja) 2007-11-16 2007-11-16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8423 2007-11-16
JP2007-298421 2007-11-16
JP2007298421 2007-11-16
JP2007298423A JP4492682B2 (ja) 2007-11-16 2007-11-16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8423 2007-1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6021A CN101436021A (zh) 2009-05-20
CN101436021B true CN101436021B (zh) 2011-06-01

Family

ID=40710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023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6021B (zh) 2007-11-16 2008-06-18 显影设备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92682B2 (zh)
CN (1) CN1014360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0613B2 (ja) * 2009-09-08 2014-07-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容器
JP5970444B2 (ja) * 2013-11-11 2016-08-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83110A (ja) * 1996-09-06 1998-03-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09244A (ja) * 2000-01-24 2001-08-03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180939B2 (ja) * 2003-02-20 2008-11-1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331617A 2005.12.02
JP特开平10-149007A 1998.06.02
JP特开平9-288410A 1997.11.0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22536A (ja) 2009-06-04
JP4492682B2 (ja) 2010-06-30
CN101436021A (zh) 2009-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6132B2 (en) Developing recovery container
CN101900972B (zh)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20237268A1 (en) Powder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447036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14141A (zh) 显影装置及具有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11605A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鼓单元
EP246934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container therefor
CN10372886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JP5870772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943873B (zh) 墨粉盒和使用该墨粉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1436021B (zh) 显影设备和成像设备
KR101140760B1 (ko) 현상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4488063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232570A1 (en) Waste toner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048028A1 (en) Develop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31863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
JP2014026231A (ja) 粉体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8797A (ja) 粉体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40401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525241B2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567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1113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H08190243A (ja) 現像装置
JP4355452B2 (ja) 回転型現像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89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