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0410A - 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10410A CN101210410A CNA2007101646213A CN200710164621A CN101210410A CN 101210410 A CN101210410 A CN 101210410A CN A2007101646213 A CNA2007101646213 A CN A2007101646213A CN 200710164621 A CN200710164621 A CN 200710164621A CN 101210410 A CN101210410 A CN 1012104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derground
- intersection
- pedestrian
- passage
- motor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包括机动车车道、非机动车车道、地面人行道,还包括作为机动车通道地面层和作为非机动车、行人通道的地下层,地面层包括环岛形路面和中央环岛,各个机动车道与环岛形路面的环形机动车道连通;地下层包括设在四个方向机动车道两边的斜坡通道、地下通道和地下圆环形空间,各个斜坡通道与非机动车道连通,斜坡通道的侧边、地下通道的两侧、地下圆形空间的侧边设有地下人行道,地面人行道与所述斜坡通道侧边的地下人行道连通,斜坡通道侧边的人行道依次与地下通道的两侧、地下圆形空间的侧边的地下人行道连通。本发明提供一种造价成本低、同时能够大大提高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压力的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交通拥堵成了困扰城市发展的瓶颈,而引起交通拥堵绝大多数发生在交叉路口,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争道所造成道路堵塞现象早已司空见惯,极大地减低了道路通行能力,另外在交叉路口还频繁发生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目前通常作法通过改善信号灯控制方法来缓解交叉路口交通压力,为了兼顾各车道使得机动车在路口等候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实施的效果不明显,尤其在后半夜路况良好的情况下,机动车还是要遵循信号灯通行,既费时又费油。另一作法是在交叉路口搭建立交桥或在某条主干道上兴建高架桥贯穿城区上空,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但是建立交桥占地面积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工程的周期长,施工期间严重影响交通通行和周围的居民生活,而且不可能也不现实都搭建立交桥。
现有的城市交叉路口交通规划通常采用以下方式:
(1)、平面型交叉路口:即所有的交通包括行人都在同一平面通行,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技术含量低,投入少,周期短,缺点是由于每个车道有3个通行方向,4个车道就有12个通行方向,右转4个方向可以单独控制,其它8个方向需要分为4种组合轮流控制,正常情况下一辆汽车通过一个路口需要等待1~2分钟,在等待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汽车不会熄火,白白浪费汽油和排放大量尾气污染空气。同时由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量过大,它们之间因抢道或不守交通规则而引起道路堵塞经常发生,造成无谓地浪费汽油和人们等候的时间,对当前所提倡导的“节能减排”行动背道而弛。交叉路口也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人员伤亡时有发生,让行人没有安全感。
(2)、全立交型的路口:机车动在桥上行并各行其道,非机动车和行人在桥下行,虽然此设计符合现代化交通理念,大大提高了交通通行能力,也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它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对寸土寸金的城市来说处处建造立交桥不太现实,更何况需要投入巨额的建设资金,施工难度大,周期长,施工期间又影响交通通行,同时还牵涉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居民安置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立交桥外观与周边建筑物极不协调,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尤其对旅游城市、历史悠久的城市来说将会成为城市的硬伤。
(3)、半立交型的路口:此类型分好几种不同的设计,有的是一条道路建立交桥横跨另一条道路,横跨立交桥上只通行直行车道上的机动车,左转、右转的机动车和所有非机动车及行人在桥下通过。其它在这里不再一一叙述,不管是何种半立交型桥它们虽然缓解了一定的交通通行压力,但都需要一段较长的引桥,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
(4)、搭建天桥或挖掘地下通道。在城区中心我们经常看到交叉路口搭建天桥或挖掘地下通道供行人通行,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仍交汇于同一平面,既影响机动车的通行,又威胁非机动车人员的安全,也只能适当缓解交通压力。另外在城区由于停车场地紧张,到处都存在着违章停车的现象,严重影响交通通行,并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城市交叉路口交通系统的不能兼顾制造成本和缓解交通压力的效率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造价成本低、同时能够大大提高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压力的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包括四个方向机动车进入交叉路口的机动车车道、四个方向机动车离开交叉路口的机动车车道、四个方向非机动车进入交叉路口的非机动车车道、四个方向非机动车离开交叉路口的非机动车车道、四个方向行人进入交叉路口的地面人行道和四个方向行人离开交叉路口的地面人行道,所述的交通分流系统还包括作为机动车通道地面层和作为非机动车、行人通道的地下层,所述的地面层包括环岛形路面和中央环岛,所述的各个机动车道与环岛形路面的环形机动车道连通;所述地下层包括设在四个方向机动车道两边的斜坡通道、地下通道和地下圆环形空间,所述地下通道中间用隔离墙隔开,所述每个方向的两个斜坡通道与地下通道连通,所述每个方向的地下通道与所述地下圆环形空间连通,所述各个斜坡通道与非机动车道连通,所述的斜坡通道的侧边、地下通道的两侧、地下圆形空间的侧边设有地下人行道,所述地面人行道与所述斜坡通道侧边的地下人行道连通,所述斜坡通道侧边的人行道依次与地下通道的两侧、地下圆形空间的侧边的地下人行道连通。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的中央环岛与环形机动车道之间设有隔离栏杆,所述中央环岛包括机动车进口、停车场和机动车出口。
进一步,所述中央环岛正的中心处设置上下圆形通道,所述上下圆形通道连接到地下环形空间。
再进一步,在圆形通道上方采用4个立柱搭建遮雨亭,圆形通道周围安装栏杆和环状挡水条。
更进一步,所述隔离栏杆为可升降式隔离栏杆,在遮雨亭上方可设置信号灯和人工交通指挥台,所述人工交通指挥台上安装弦梯;在机动车道入口处上方设置可变的车道走向指示牌,包括环岛行驶指示标志和左转、直行、右转三种走向的指示牌。
作为优选的另一种方案:所述地下人行道高于斜坡通道、地下通道和地下圆环形空间的非机动车道。
进一步,在地下通道入口和出口处设置供行人使用的上下扶梯或电梯。
再进一步,在地下通道交汇处留一个供行人和非机动车穿越的缺口。
更进一步,在所述地下圆环形空间与地下通道的接口处安装减速带。
在地下圆环形空间周围设有地下商场,并在交叉路口四角各设一条地下安全通道连接地下商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资源。2.该工程主要借助地下通道周围土石的支撑无须立柱和打地基,能节约大量财力和物力。3.造价成本低,约为全立交型的1/3左右。4.工期短,约为全立交型的1/3左右。5.施工对交通影响小,该工程主要以地下工程为主,施工期间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小。6.该项目的主要工程在地表以下,对市区整体规划和周围环境不会造成破坏。7.对原有的线路管道铺设不会受影响或影响不大。8.该系统灵活多变,完全能应付特殊情况下的交通通行。9.功能多样,在环岛建小型车辆停车场能有效地缓解城区停车难的问题。10.通行能力大大提高,通行时间大约为原来的1/3,可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11.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行人之间的分离,避免了他们之间的碰撞而发生的交通事故。12.降低了管理成本,以前每一个拥挤的交叉路口至少安排1名交警和4名协警,采用该系统只需要安排1人值班,甚至不需要安排专职人员管理。13.具有巨大商机,由于该系统使得地下通道人流密集,隐藏着巨大商机,可在通道两边开发设立广告牌,除增加广告收入外,还能美化地下通道,在地下圆环形空间周围建立地下商场。14.紧急情况下还可以作为临时的人防工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环岛小型车辆停车场示意图。
图3是正常情况下车道走向引导牌。
图4是特殊情况下车道走向引导牌。
图5是环岛中心的上下通道、信号灯及人工交通指挥台示意图。
图6是地下通道及引伸段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地下空间的一条地下通道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7,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包括四个方向机动车进入交叉路口的机动车车道1-4、四个方向机动车离开交叉路口的机动车车道5-8、四个方向非机动车进入交叉路口的非机动车车道9-12、四个方向非机动车离开交叉路口的非机动车车道13-16、四个方向行人进入交叉路口的地面人行道17-20和四个方向行人离开交叉路口的地面人行道21-24,所述的交通分流系统还包括作为机动车通道地面层和作为非机动车、行人通道的地下层,所述的地面层包括环岛形路面和中央环岛,所述的各个机动车道与环岛形路面的环形机动车道连通;所述地下层包括设在四个方向机动车道两边的斜坡通道25、地下通道26和地下圆环形空间27,所述地下通道26中间用隔离墙41隔开,所述每个方向的两个斜坡通道25与地下通道26连通,所述每个方向的地下通道26与所述地下圆环形空间27连通,所述各个斜坡通道25与非机动车道连通,所述的斜坡通道25的侧边、地下通道26的两侧、地下圆形空间27的侧边设有地下人行道,所述地面人行道与所述斜坡通道25侧边的地下人行道连通,所述斜坡通道25侧边的人行道依次与地下通道26的两侧、地下圆形空间27的侧边的地下人行道连通。
所述的中央环岛与环形机动车道之间设有隔离栏杆37,所述中央环岛包括机动车进口31、停车场29和机动车出口32。所述中央环岛正的中心处设置上下圆形通道50,所述上下圆形通道50连接到地下环形空间27。在上下圆形通道50上方采用4个立柱搭建遮雨亭52,上下圆形通道50周围安装栏杆53和环状挡水条54。所述隔离栏杆37为可升降式隔离栏杆,在遮雨亭52上方可设置信号灯55和人工交通指挥台,所述人工交通指挥台上安装弦梯56;在机动车道入口处上方设置可变的车道走向指示牌45,包括环岛行驶指示标志46和左转、直行、右转三种走向的指示牌48。
所述地下人行道高于斜坡通道、地下通道和地下圆环形空间的非机动车道。在地下通道入口和出口处设置供行人使用的上下扶梯或电梯28。在地下通道交汇处留一个供行人和非机动车穿越的缺口38。在所述地下圆环形空间与地下通道的接口处安装减速带42。在地下圆环形空间周围设有地下商场62,并在交叉路口四角各设一条地下安全通道43连接地下商场。
在图1中,1-4为4个方向机动车进入交叉路口的车道,5-8为4个方向机动车离开交叉路口的车道,9-12为4个方向非机动车进入交叉路口的车道及地下通道的引伸段,13-16为4个方向非机动车离开交叉路口的车道及地下通道的引伸段,17-20为行人进入交叉路口的人行道,21-24为行人离开交叉路口的人行道,25为地下通道的斜坡段,26为地下通道,27为地下圆环形空间,28为行人的上下阶梯,29为小型车辆停车场。30为环岛中心包括连接上下的圆形通道、遮雨亭、交通信号灯及人工交通指挥台,31为停车场入口,32为停车场出口,33为环岛与机动车道之间的升降式隔离围栏,34为进入转盘车辆的限流装置,35为机动车道中间双黄线,36为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隔离墩,37为机动车道与外围隔离栏杆,38为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地下通道穿越口,39为防雨棚,40为排水沟,41为隔离墙,42为减速带,43为地下商场的安全通道,62为地下商场,64为人行横道线。
在图2中,30为环岛中心包括连接上下的圆形通道、遮雨亭、交通信号灯及或人工交通指挥台,31为停车场入口,32为停车场出口,44为机动车。
在图3中,45为车道走向提醒标志,46为环岛行驶指示标志, 47为环岛停车场剩余车位信息标志。
在图4中,45为车道走向提醒标志,47为环岛停车场剩余车位信息标志,48为车道行驶导向标志,49为机动车道序号标志。
在图5中,50为圆形阶梯,51为人工交通指挥台和遮雨棚的支撑柱,52为人工交通指挥台及遮雨棚,53为围栏,54为防水条,55为交通信号灯,56为弦梯,57为交警。
在图6中,38为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地下通道穿越口,39为防雨棚,40为排水沟,42为减速带,58为非机动车,59为行人,64为人行横道线。
在图7中,41为隔离墙,42为减速带,58为非机动车,59为行人,60为地下人行道,61为地下排水沟,62为地下商铺,63为广告牌,64为人行横道线。
在图1中,该系统分为地面和地下共两层,地面为机动车通道,机动车分别由1、2、3、4四个方向进入环岛转盘内,根据自己所需的行驶方向分别从5、6、7、8驶出,来回机动车道中间用双黄线35隔离,为了防止进入转盘内的机动车过于集中而通行不畅发生堵塞,特在机动车进入口设置可调节的限流装置34,根据车流情况进行限流缩小进入口同时增大驶出口。并在环岛转盘周围用栏杆37隔离起来,防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闯入机动车道发生危险。环岛用来作为小型车的临时停车场也可以建立立体停车场29,机动车44由31进口处驶入,在32出口驶出,并在环岛正中心处30设置上下圆形通道50连接到地下,供驾驶员、乘客行走,避免穿越机动车道影响交通和危及人身安全,进入地下后走人行横道64。为了不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视线,在圆形通道50上方采用4个立柱51搭建遮雨亭52,周围安装栏杆53和环状挡水条54,以防止雨水进入地下通道,遮雨亭上方可设置信号灯55和作为人工交通指挥台,并安装弦梯56,以备交警57急需时使用。环岛与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带33采用升降式栏杆,在车流过于密集如上下班高峰或地下通道不能通行等特殊情况下,环岛周围的隔离栏杆马上下降到地下,就可把原来的环岛行驶方式改为直行方式,而在环岛正中心处的上下圆形通道因占地面积很小对通行不会受太大影响。同时在离机动车道入口50m处上方设置可变的车道走向指示牌45,一般情况下为环岛行驶指示标志46,在特殊情况下马上变为左转、直行、右转三种走向的指示牌48,以配合信号灯使用。另外在指示牌上显示环岛停车场剩余车位47,供机动车驾驶员参考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增加转盘道路的负荷。机动车道两边为通往地下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用隔离墩36隔离,非机动车58分别由9、10、11、12四个方向进入地下通道内,根据自己所去的方向分别由13、14、15、16驶出,非机动车道各自有一条通往地下的斜坡通道25并汇合成一条地下通道26,为了缩小地下通道横跨度,降低技术要求和节约成本,避免两边非机动车的互相干扰,中间用隔离墙41隔开,所有进出均汇集于地下圆环形空间27。在地下通道延伸段9-16出入口地势要求高于地面,防止雨水进入地下通道,并在出入口下方40和地下圆环形空间边缘61分别铺设排水沟。在所有地下通道延伸段设置防雨棚39,防雨棚遮盖范围要求超过地下通道延伸段入口地面制高点,以防止雨水进入地下通道,在快进入地下圆环形空间的接口处安装减速带42,防止非机动车车速过快带来安全隐患。在地下通道两侧设置人行道60,其中17、18、19、20为行人59的地下进入口,21、22、23、24为行人的地下出口,并且人行道路面要略高于非机动车道。在地下通道入口和出口处设置上下扶梯或电梯28供行人使用。在地下通道交汇处留一个缺口38供行人和非机动车穿越,减少绕行。由于地下通道人流密集,隐藏着巨大商机,在通道两边可开发设立广告牌63,在地下圆环形空间周围建立地下商场62,并在交叉路口四角各设一条地下通道43通往地下商场62和地下空间27,此通道既方便了行人穿越,又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成为行人的安全通道。甚至可以通过借助地下通道的开发使用权进行引资建造,这样政府不用出资就能建造好地下通道,到时还能坐收部分场地租赁费。另外在地下通道安装电子眼,全程监控通道周围情况,还可以设置治安值班室,并辐射交叉路口周边一带的治安。
Claims (10)
1.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包括四个方向机动车进入交叉路口的机动车车道、四个方向机动车离开交叉路口的机动车车道、四个方向非机动车进入交叉路口的非机动车车道、四个方向非机动车离开交叉路口的非机动车车道、四个方向行人进入交叉路口的地面人行道和四个方向行人离开交叉路口的地面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通分流系统还包括作为机动车通道地面层和作为非机动车、行人通道的地下层,所述的地面层包括环岛形路面和中央环岛,所述的各个机动车道与环岛形路面的环形机动车道连通;所述地下层包括设在四个方向机动车道两边的斜坡通道、地下通道和地下圆环形空间,所述地下通道中间用隔离墙隔开,所述每个方向的两个斜坡通道与地下通道连通,所述每个方向的地下通道与所述地下圆环形空间连通,所述各个斜坡通道与非机动车道连通,所述的斜坡通道的侧边、地下通道的两侧、地下圆形空间的侧边设有地下人行道,所述地面人行道与所述斜坡通道侧边的地下人行道连通,所述斜坡通道侧边的人行道依次与地下通道的两侧、地下圆形空间的侧边的地下人行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环岛与环形机动车道之间设有隔离栏杆,所述中央环岛包括机动车进口、停车场和机动车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环岛正的中心处设置上下圆形通道,所述上下圆形通道连接到地下环形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圆形通道上方采用4个立柱搭建遮雨亭,圆形通道周围安装栏杆和环状挡水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栏杆为可升降式隔离栏杆,在遮雨亭上方可设置信号灯和人工交通指挥台,所述人工交通指挥台上安装弦梯;在机动车道入口处上方设置可变的车道走向指示牌,包括环岛行驶指示标志和左转、直行、右转三种走向的指示牌。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人行道高于斜坡通道、地下通道和地下圆环形空间的非机动车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地下通道入口和出口处设置供行人使用的上下扶梯或电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地下通道交汇处留一个供行人和非机动车穿越的缺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下圆环形空间与地下通道的接口处安装减速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地下圆环形空间周围设有地下商场,并在交叉路口四角各设一条地下安全通道连接地下商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64621A CN100580181C (zh) | 2007-12-25 | 2007-12-25 | 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64621A CN100580181C (zh) | 2007-12-25 | 2007-12-25 | 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10410A true CN101210410A (zh) | 2008-07-02 |
CN100580181C CN100580181C (zh) | 2010-01-13 |
Family
ID=39610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646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0181C (zh) | 2007-12-25 | 2007-12-25 | 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80181C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1649A (zh) * | 2010-12-29 | 2011-05-18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 一种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 |
CN102733276A (zh) * | 2012-07-05 | 2012-10-17 | 张俊岭 | 小型街道全互通电控环岛路口 |
CN102900000A (zh) * | 2011-07-24 | 2013-01-30 | 刘国光 | 全方位全直通直接左转右行立交桥 |
CN103233404A (zh) * | 2013-05-03 | 2013-08-07 | 东南大学 | 一种提高公交车辆运行效率的交叉口道路 |
CN103374868A (zh) * | 2012-04-18 | 2013-10-30 | 彭绍华 | 高效的新型多用圆盘路装置 |
CN103410068A (zh) * | 2013-08-02 | 2013-11-27 | 韩明友 | 一种实现城市建成区交通环岛畅通的桥涵道路 |
CN104452504A (zh) * | 2014-11-04 | 2015-03-25 | 吴小平 | 后逆时针环道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案 |
CN105178123A (zh) * | 2015-09-10 | 2015-12-23 | 甘肃澳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十字立交桥 |
CN109338837A (zh) * | 2018-11-08 | 2019-02-15 | 北京场道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
CN112709165A (zh) * | 2020-12-29 | 2021-04-27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 |
CN113897828A (zh) * | 2021-10-29 | 2022-01-07 |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道路交叉口 |
-
2007
- 2007-12-25 CN CN200710164621A patent/CN10058018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1649A (zh) * | 2010-12-29 | 2011-05-18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 一种提供短距离换乘的环岛 |
CN102900000A (zh) * | 2011-07-24 | 2013-01-30 | 刘国光 | 全方位全直通直接左转右行立交桥 |
CN102900000B (zh) * | 2011-07-24 | 2016-06-08 | 刘国光 | 全方位全直通直接左转右行立交桥 |
CN103374868A (zh) * | 2012-04-18 | 2013-10-30 | 彭绍华 | 高效的新型多用圆盘路装置 |
CN102733276B (zh) * | 2012-07-05 | 2014-07-30 | 张俊岭 | 小型街道全互通电控环岛路口 |
CN102733276A (zh) * | 2012-07-05 | 2012-10-17 | 张俊岭 | 小型街道全互通电控环岛路口 |
CN103233404A (zh) * | 2013-05-03 | 2013-08-07 | 东南大学 | 一种提高公交车辆运行效率的交叉口道路 |
CN103233404B (zh) * | 2013-05-03 | 2015-12-02 | 东南大学 | 一种提高公交车辆运行效率的交叉口道路 |
CN103410068A (zh) * | 2013-08-02 | 2013-11-27 | 韩明友 | 一种实现城市建成区交通环岛畅通的桥涵道路 |
CN104452504A (zh) * | 2014-11-04 | 2015-03-25 | 吴小平 | 后逆时针环道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案 |
CN105178123A (zh) * | 2015-09-10 | 2015-12-23 | 甘肃澳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十字立交桥 |
CN109338837A (zh) * | 2018-11-08 | 2019-02-15 | 北京场道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
CN112709165A (zh) * | 2020-12-29 | 2021-04-27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自行车优先的环形交叉口视线诱导系统 |
CN113897828A (zh) * | 2021-10-29 | 2022-01-07 |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道路交叉口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80181C (zh) | 2010-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80181C (zh) | 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 | |
CN103161106A (zh) | 一种全畅通附带街口空地附带寄车区的路口及快道 | |
CN100425769C (zh) | 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三者分离的道路系统及其交通方法 | |
CN1916281A (zh) | 交叉路口车辆及行人地下分流系统 | |
CN202323598U (zh) | 多功能立交桥 | |
CN102094370A (zh) | 城市快道 | |
CN105970791A (zh) | 节地型高架式人行天桥 | |
CN104562880A (zh) | 人走平地车走上下仅本路车互让立交路口 | |
CN101761007B (zh) | 改进的十字路口十六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隧凹桥 | |
CN105350416A (zh) | 一种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方法 | |
CN201099829Y (zh) | 体现社会和谐的交道口人车分行设施 | |
CN204676382U (zh) | 人走平地车走上下仅本路车互让立交路口 | |
CN101353879A (zh) | 大都市十字路口十二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隧凹桥 | |
CN201305805Y (zh) | 大都市十字路口十六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隧凹桥 | |
CN201305803Y (zh) | 十字路口十六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 | |
CN102337712A (zh) | 十字定向无障碍立交桥 | |
CN202530349U (zh) | 一种免红绿灯的十字路口道路系统 | |
CN101761005B (zh) | 十字路口十六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 | |
CN211112965U (zh) | 一种立体交通桥 | |
CN202688814U (zh) | 设置于城市交叉路口且能够免红绿灯的快速交通系统 | |
CN1080793C (zh) | 外环状道路立体交通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 |
CN202509392U (zh) | 一种快速装拆的城市小型汽车天桥 | |
CN101713162A (zh) | 一种十字路口人车分流无阻碍立交桥 | |
CN102535908A (zh) | 城市道路旁高架式停车场 | |
CN201258445Y (zh) | 大都市十字路口十二方向同时畅通交通枢纽系统隧凹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