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9735A - 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9735A
CN101209735A CNA2006101720880A CN200610172088A CN101209735A CN 101209735 A CN101209735 A CN 101209735A CN A2006101720880 A CNA2006101720880 A CN A2006101720880A CN 200610172088 A CN200610172088 A CN 200610172088A CN 101209735 A CN101209735 A CN 101209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frame structure
power control
car body
aut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720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9735B (zh
Inventor
洪瑞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720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097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09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9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9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9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包含:一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以及一车体支撑架体;其中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用以配装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装置;该车体支撑架体,自两侧围绕上述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于该车体支撑架体设有二个以上的接合部结合于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且该车体支撑架体用以配装车辆的车体装置;如上述构造,通过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提供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装置配装,而先进行车辆发动、行驶动力及安全的品管测试,另通过该车体支撑架体提供车辆的车体装置配装,而进行灯号功能,外壳耐受度等品管测试,再进行车辆整体组合。

Description

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通过相结合的一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以及一车体支撑架体,分别足以提供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装置以及车体装置配装,使配装后的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以及该车体支撑架体可分别进行独立的品管测试,待测试通过再将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与该车体支撑架体配装成一完整车体。
背景技术
车架结构是车辆赖以支撑的骨干,不论是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外壳以及灯光等结构,皆赖以装配于车架上,经由车架稳固支撑,方能于车辆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车架结构的主要构成材料为具刚性的钢材,但由于车架结构为了提供车辆各部件充分支撑,因此车架结构的总长必须配合所设计的车身长度,作为大型的烧焊、模铸对象,相对使得开模铸造极具难度,且成本高昂。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目前业界多采用分割分段铸造方式,将一整体的车架结构以前、后的分段方式,来分别制作车架各部件,再将一整体的车架的前、后各部件以螺丝锁合,成为整体成型的车架。如TW新型专利公告号第499377号“速克达型车辆的车体骨架”、TW新型专利公告号第442415号“速克达型机车”、TW新型专利公告号第431374号“机车铸件式车架与主脚架结合构造”、TW新型专利公告号第379694号“机车车架的结构改良”以及TW新型专利公告号第426006号“单元摆动式车辆的车体构造”,皆采用将车架分割分段的技术特征,来制作车架。
通过上述的车架结构方式,使得车架结构得以分成多个小部件来制作,令整体烧焊、模铸成本得以有所降低。
然如上述现有构造于实际使用时,仍具有以下缺陷:
1、现有的车架结构以前、后分割的概念来分段制作各部件,使每一部件均为车架的一部份,从而缩小制作时的尺寸,且每一部件皆需增设锁附点,以供作组装结合之用,然而各部件在制作时,均会产生公差问题,过多的锁附点,将造成整体车架的精度降低,严重影响车架结构的成品品质。
2、现有的车架结构其分割的原则(组立点)并无考虑整体车架的强度关系,造成各部件的锁付点必须增加强度,进而提高钢性结构及肉厚,造成车辆重量增加,使车架结构的整体成本提高。
3、现有的车架结构,其分割的原则无法有效地达到模块化组立方式。即当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装置以及供车辆的车体装置分别先与车架结构的各部件组装,由于动力控制承载装置与车体装置均分散装置于车架结构的各部件上,在车架结构的各部件尚未组合之前,动力控制承载装置无法独立进行行驶动力及安全的品管测试,车体装置也无法独立进行灯号功能,外壳耐受度等品管测试。上述测试若需待车架结构完组合,且动力控制承载装置与车体装置亦完全配装于车架结构上,成为一完整车辆,才能进行,故若测试无法通过时,必须将完全组合好的车辆拆卸,不仅费工,更浪费检修测试的时间成本。
4、现有的车架结构因烧焊器具的成本考量,以整合方式集中,由于车架结构的各部件所需的强度与精度依其所负载为动力控制承载装置或车体装置,而有所不同,但由于各部件对于负载并无一有系统的划分,使得整体加工精度必须配合精度与强度需求较高的部件,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部件造成加工浪费。
又如TW新型专利公告号第396122号“速克达型机车”,其车架结构虽然仅分为两个部件,但其动力控制承载装置与车体装置仍混杂装配在各部件上,仍未解决上述各项缺陷。尤其该车架结构相对后端的部件以单侧锁合于相对前端的部件,以致于该相对后端的部件必须增加结合端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使配装后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以及车体支撑架体可分别进行独立的品管测试,待测试通过再配装成一完整车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包含:一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以及一车体支撑架体;其中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用以配装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装置;该车体支撑架体,自两侧围绕上述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于该车体支撑架体设有二个以上的接合部结合于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且该车体支撑架体用以配装车辆的车体装置。
如上述构造,通过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提供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装置配装,进而可先执行引擎试发动、行驶动力及安全的品管测试,另通过该车体支撑架体提供车辆的车体装置配装,而进行灯号功能,外壳耐受度等品管测试,待该动力控制承载装置与该车体装置均通过测试,再将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与该车体支撑架体组合成一完整车辆。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动力控制承载架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体支撑架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与动力控制承载装置结合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车体支撑架体与车体装置结合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车体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    动力控制承载装置
11   动力装置
111  引擎
112  油箱
113  变速传动机构
114  后轮
12   承载装置
121  后悬吊单元
122  连杆
13   驾驶控制装置
131  控制轴
132  前悬吊单元
133  前轮
134  握把
2    车体装置
21   外壳
22   脚踏板
23   灯号显示单元
24   乘座箱
3    动力控制承载架体
31   第一连接部
32    第二连接部
33    第三连接部
34    第四连接部
35    第五连接部
4     车体支撑架体
41    支撑臂
42    辅助杆
43    接合部
44    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虽显示将本发明的车架结构应用于自动二轮车上,但本发明并不限定应用于自动二轮车,亦可为应用于其它型式的速克达型机车、打档型机车,及动力车辆。动力车辆例如ATV(All-terrain vehicles,全能越野车)及雪地机动车辆等。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发明用以配装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装置1以及车体装置2;该动力控制承载装置1至少具有一动力装置11、一承载装置12、一驾驶控制装置13。
该动力装置11包括:一引擎111、一油箱112、一变速传动机构113附接于该引擎111,以及一后轮114枢接该变速传动机构113。
该承载装置12具有一后悬吊单元121,该后悬吊单元121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一连杆122,该二连杆122后端分别锁附该动力装置11的引擎111两侧。
该驾驶控制装置13具有一方向控制轴131,于该控制轴131底端设有至少一前悬吊单元132枢接一前轮133,并于该方向控制轴131上端设有二握把134。
该车体装置2至少包括:一外壳21、一脚踏板22、多个灯号显示单元23、乘座箱24、若干电子元件(图略未示)、若干零配件(图略未示),以及其它非与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相关的配件(图略未示)。
本发明的车架结构包含:一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以及一车体支撑架体4;其中,
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由金属材料(如钢材、铝合金、钛合金等材质)或复合材料(强化塑料等材质)构成,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由前至后,于上端以及两侧表面间隔设有至少五个第一连接部31,且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用以配装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装置1,于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后端两侧分别具有二个第二连接部32对应连杆122,经由连杆122与该动力装置11的引擎111锁附,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中段分别具有二个第三连接部33对应供该动力装置11的油箱112锁附,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中段部具有二个第四连接部34对应供该承载装置12的后悬吊单元121前端锁附,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前端具有一第五连接部35,该第五连接部35为轴套管构成,对应供该驾驶控制装置13的方向控制轴131枢套该轴套管中定位。
该车体支撑架体4可由金属材料(如钢材、铝合金、钛合金等材质)或复合材料(强化塑料等材质)构成,该车体支撑架体4主要具有二相对的支撑臂41自两侧围绕上述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并于该二支撑臂41之间设有若干辅助杆42,该辅助杆42至少一端固接于其中一该支撑臂41,且至少一该辅助杆42两端分别固接该二支撑臂41,使该二支撑臂41相联结,并于该车体支撑架体4的该二支撑臂41前端、后端,以及一该辅助杆42上,共设有五个接合部43分别对应结合于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的第一连接部31,其连结方式以卡合、锁附以及焊接等方式,使该车体支撑架体4结合于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上。
且该车体支撑架体4的该二支撑臂41与该若干辅助杆42上共设有若干固定部44,分别供该车体装置2的该外壳21、该脚踏板22、该多个灯号显示单元23、该乘座箱24、该若干电子元件、该若干零配件,以及其它非与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相关的配件(图略未示)锁附、扣接或其它结合的方式,使该车体装置2配装固定。
如上述构造实施时,依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生产线上的作业人员可将车辆的组装作业划分为二,而分头进行。一方面先将车辆整体结构中的该动力控制承载装置1的该动力装置11、该承载装置12以及该驾驶控制装置13分别对应组装于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预设的各该第二连接部32、该第三连接部33、该第四连接部34以及该第五连接部35,而先构成车辆的动力、控制以及承载主体,进而可先执行引擎试发动、行驶动力及安全的品管测试,确保车辆的动力、控制以及承载主体等可正常运作无虞。另一方面,将车辆整体结构中,该车体装置2的该外壳21、该脚踏板22、该多个灯号显示单元23、该乘座箱24、该若干电子元件(图略未示)、该若干零配件(图略未示),以及其它非与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相关的配件(图略未示)分别对应组装于该车体支撑架体4的若干固定部44,而构成车辆的配件部分,并可实施灯号功能、外壳21耐受度以及电子运作等品管测试,待所测试的该动力控制承载装置1与该车体装置2均分别确保完成,再将该车体支撑架体4的各接合部43分别与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的各该第一连接部31结合,组合成一完整车辆。
如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以提供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相关的配装与非动力控制承载相关的配装,作为车架结构分割的概念,来分别构成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与该车体支撑架体4,使得车架分割简单,较不易因为制造所产生的公差问题,使车架的精度变差,造成后续加工、修整成本提高。
2、本发明其分割的原则考量整体车架的强度关系,提供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相关配装的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结构强度、精度与强度必须较高,而提供车辆的非动力控制承载相关配装的该该车体支撑架体4可以较低制造精度以及强度来制作,从而在不影响车辆整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轻车架结构的重量、并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3、本发明其分割的原则可有效地达到模块化组立方式,即一方面通过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提供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装置1配装,而先进行车辆发动、行驶动力及安全的品管测试,另一方面通过该车体支撑架体4提供车辆的车体装置2配装,而进行灯号功能,外壳21耐受度等品管测试,使车辆未完全组装之前,即能分别进行各项性能的测试确保。
4、本发明其车体支撑架体4,自两侧围绕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并沿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上由前至后,于上端以及两侧表面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部31,用以供该车体支撑架体4的各固定部44对应结合,使该车体支撑架体4与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3整体结合,确保车架的结构完整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动力控制承载架体,其上配装车辆的动力控制承载装置;
一车体支撑架体,自两侧围绕上述动力控制承载架体,并于该车体支撑架体设有二个以上的接合部结合于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且该车体支撑架体上配装车辆的车体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表面间隔设有二个以上的第一连接部对应该二个以上的接合部分别结合,使该车体支撑架体结合于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第一连接部与该接合部以卡合方式连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第一连接部与该接合部以锁附方式连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第一连接部与该接合部以焊接方式连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二个以上的第一连接部分别设于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上端以及两侧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动力控制承载装置至少包括:一动力装置、一承载装置以及一驾驶控制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具有至少一第二连接部以及至少一第三连接部,该动力装置至少具有一引擎对应锁附该第二连接部以及一油箱对应锁附该第三连接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动力装置包含一变速传动机构附接于该引擎,以及一后轮枢接该变速传动机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具有至少一第四连接部,该承载装置具有一后悬吊单元一端对应锁附该第四连接部,且该后悬吊单元另一端连接该动力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后悬吊单元另一端两侧分别枢接一连杆一端,该二连杆另一端分别锁附该动力装置的引擎两侧。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具有至少一第五连接部,该驾驶控制装置对应连接该第五连接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第五连接部为一轴套管,该驾驶控制装置具有一方向控制轴枢套该轴套管中,于该控制轴底端设有至少一前悬吊单元枢接一前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方向控制轴上设有二握把。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车体支撑架体其主要具有二相对的支撑臂,并于该二支撑臂间设有至少一辅助杆,其两端分别固接该二支撑臂。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车体支撑架体设有若干固定部供该车体装置锁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车体装置至少包括:一外壳、一脚踏板、多个灯号显示单元以及乘座箱,分别对应锁附该车体支撑架体的该若干固定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车体装置更进一步包括:若干电子元件以及若干零配件,分别对应锁附该车体支撑架体的该若干固定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为金属材料构成。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动力控制承载架体为复合材料构成。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车体支撑架体为金属材料构成。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其中,该车体支撑架体为复合材料构成。
CN2006101720880A 2006-12-29 2006-12-29 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 Active CN1012097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720880A CN101209735B (zh) 2006-12-29 2006-12-29 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720880A CN101209735B (zh) 2006-12-29 2006-12-29 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9735A true CN101209735A (zh) 2008-07-02
CN101209735B CN101209735B (zh) 2010-08-25

Family

ID=39610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720880A Active CN101209735B (zh) 2006-12-29 2006-12-29 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0973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02330A1 (en) * 1997-04-10 1998-10-10 Bombardier Inc. All terrain vehicle
CN2315025Y (zh) * 1997-12-30 1999-04-21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民车型摩托车骨架
CN2422219Y (zh) * 2000-03-31 2001-03-07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车架
JP2003011874A (ja) * 2001-06-29 2003-01-15 Suzuki Motor Corp 鞍乗型不整地走行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14939A (ja) * 2003-04-04 2004-11-11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およびフレーム製造方法
CN2661552Y (zh) * 2003-11-05 2004-12-08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车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9735B (zh) 201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6063B (zh) 摩托车
US8459393B2 (en) Rear fender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CN102530150B (zh) 鞍乘型车辆
CN102905964A (zh) 自行车
CN101348130B (zh) 一种承载式新型结构电动汽车车架
CN203172790U (zh) 骑乘式车辆的踏板部结构
CN105270561B (zh) 无链自行车及其轮叉、车架
CN102416980A (zh) 无人车六轮独立驱动底盘系统
CN2457008Y (zh) 有蓄电池供电的电机驱动装置的车辆的车架
CN105270528B (zh) 无链自行车及其集成底架
CN101898610A (zh) 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结构
US4694929A (en) Frame body of motorcycles
CN203793516U (zh) 跨骑型车辆的燃料箱罩安装构造
CN101209735B (zh) 自动二轮车用车架结构
CN200942813Y (zh) 摩托车生产流水线
CN1321034C (zh) 摩托车
CN110104112A (zh) 电动车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46866U (zh) 一种连接汽车纵梁与前轮罩边梁的连接组件
CN220054036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CN100534852C (zh) 机车的车架结构
CN2923501Y (zh) 一种两轮摩托车
CN201863956U (zh) 一种机动两轮车车架
CN201309544Y (zh) 可调宽的三轮车
TWI291928B (zh)
CN208344450U (zh) 站立可拆卸式电动代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