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8851B - 旋转电动设备定子的相线绕组以及装备这种绕组的定子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动设备定子的相线绕组以及装备这种绕组的定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8851B
CN101208851B CN2006800229885A CN200680022988A CN101208851B CN 101208851 B CN101208851 B CN 101208851B CN 2006800229885 A CN2006800229885 A CN 2006800229885A CN 200680022988 A CN200680022988 A CN 200680022988A CN 101208851 B CN101208851 B CN 1012088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phase line
axial
winding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29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8851A (zh
Inventor
丹尼斯·博丁
让-皮埃尔·乔乔伊
阿兰·德菲布文
米歇尔·杰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filed Critical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Publication of CN101208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8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8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8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02K1/165Shape, form or location of the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H02K15/0478Wave windings, undulated windings
    • H02K15/0485Wave windings, undulated windings manufactured by shaping an annular win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气设备定子(11),其包括环形柱状主体(10),该主体包括轴向凹槽(20);和至少一个相线绕组(30),该相线绕组包括线缆(33)波纹匝线(32),所述相线绕组(30)包括径向叠置的第一外半部相线(3 8E)和第二内半部相线(38I),所述第一外半部相线(38E)包括从所述主体(10)径向壁(16、18)伸出的外引出线缆(40E),而所述第二内半部相线(38I)包括从所述主体(10)径向壁(16、18)伸出的内引出线缆(40I)。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相线绕组(30),所述内半部相线(38I)每个匝线(32)线缆(33)长度大于所述外半部相线(38E)每个匝线(32)线缆(33)长度。本发明还涉及设计成安装在这种定子(11)中的相线绕组(50)。

Description

旋转电动设备定子的相线绕组以及装备这种绕组的定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气设备的定子,该定子包括多个相线绕组。
本发明更特别涉及旋转电气设备的定子,特别是机动车发电机或发电机-起动器的定子,该定子包括:
-环形柱状主体,其包括轴向切口,该切口向所述主体的前轴向端壁和后轴向端壁轴向敞开,并且所述切口向所述主体的内柱状壁径向敞开;
-至少一个相线绕组,其包括线缆波纹匝线,所述匝线包括一系列轴向铰线,所述轴向铰线接收在一系列关联的切口中;和连接铰线,所述连接铰线通过相对于所述后轴向端壁和相对于所述前轴向端壁交替伸出而连接连续的轴向铰线;
-至少一个相线绕组包括第一外半部相线,其形成接收在所述切口底部的匝线的第一外层;和第二内半部相线,其形成径向叠置的匝线的第二内层,所述第一外半部相线的连接铰线形成外线圈端,而第二内半部相线的连接铰线形成内线圈端,所述内线圈端和外线圈端相对于所述主体的前轴向端壁和后轴向端壁轴向伸出。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定子是已知的,特别是从文件FR-A-2.819.118中已知。
一般来说,定子上切口的数目等于相线绕组数目乘以转子极数的三倍。
因此,对于包括三个相线绕组的定子,已知为“三相”定子,且其包括12个极,则定子主体包括36个切口,并且每个相线绕组接收在一系列12个切口中。所述这一系列的两个连续切口布置成在它们之间有两个空闲切口,每个空闲切口属于与其他相线关联的另一个系列的切口。
当每个相线绕组安装到定子主体中时,每个相线绕组的轴向铰线(strand)经由定子主体内柱状壁上敞开的轴向凹槽插入关联的一系列切口中的切口中。
插入每个相线绕组必须不受其他相线绕组线圈端的阻碍。因此,线圈端 被径向向外推,以释放轴向相对着轴向端壁切口的敞开口的某些空间。
但是,一些定子具有包括大量切口的主体,每个切口的尺寸减小。
包括16极的三相定子就是这种情况。定子主体则包括48个切口。
包括6个相线绕组,已知为“六相”定子的定子也是这种情况。在这种定子中,较之相同直径的12极三相定子的切口而言,切口的横向宽度基本上被除以二。
而且,线圈端数乘以二。因此,难于将相线绕组不受其他相线绕组线圈端阻碍地插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上述类型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相线绕组,内半部相线每个匝线的线缆长度大于外半部相线每个匝线的线缆长度,使得内线圈端伸出的轴向高度大于外线圈端伸出的轴向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特征:
-内线圈端伸出的轴向高度和外线圈端伸出的轴向高度使得所述线圈端可朝向定子主体外周边径向弯折,从而能释放中间切口的敞开轴向端,所述中间切口不形成与所述绕组关联的那一系列切口的一部分;
-外线圈端伸出的轴向高度基本上等于内线圈端伸出的轴向高度加上这样一个高度,该高度基本上等于每个关联切口中所述外半部相线的轴向铰线占据的径向厚度;
-每个半部相线的匝线相对弯曲;
-所述定子包括6个相线绕组,且每个系列的两个连续切口被5个相邻的中间切口隔开;
-所述定子包括3个相线绕组,且每个系列的两个连续切口被2个相邻的中间切口隔开;
本发明还涉及这样的相线绕组,其通过轴向变形而安装到定子主体,从而实现本发明教导的这种定子,其中相线绕组包括规则的星形匝线轴向叠置件,每个匝线包括等长径向铰线和内横向连接铰线和外横向连接铰线,所述径向铰线设计成接收在定子主体的轴向切口中,从而形成安装后的绕组的轴向铰线,而所述横向连接铰线设计成形成安装后的绕组的线圈端,并且所述相线绕组包括形成匝线后层的第一后半部相线和形成匝线前层的第二前半 部相线,所述前半部相线设计成形成安装后的绕组的外半部相线,而所述后半部相线设计成形成安装后的绕组的内半部相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半部相线每个匝线线缆长度大于所述前半部相线每个匝线线缆长度。
根据本发明相线的其他特征:
-后半部相线每个匝线线缆长度比前半部相线每个匝线线缆长度长2%至10%;
-后半部相线每个匝线线缆长度基本上等于前半部相线每个匝线线缆长度加上前半部相线轴向厚度乘以径向铰线数目;
-后半部相线每个匝线线缆长度等于前半部相线其中一个匝线的径向铰线长度加上后半部相线的轴向厚度;
-前半部相线的星形轮廓相对于后半部相线的星形轮廓围绕中轴线角度偏移,使得上星形的分支在下星形的两个分支之间径向延伸;
-两个半部相线相对于彼此沿着相反方向绕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势和特点将会通过阅读以下的详细说明并且全面结合附图而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平面图,示出已知的设计成接收相线绕组的定子主体;
图2是大比例透视图,示出图1所示定子主体的一部分,其中安装有根据现有技术形成的相线绕组;
图3是沿着图2中的截面3-3切开的截面图,示出了径向推回之前,相线绕组的两个线圈端;
图4是透视图,示出了安装到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定子主体之前,图2所示的相线绕组;
图5是分解平面图,示出了安装前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相线绕组的两个半部相线;
图6是平面图,示出了两个半部相线轴向叠置的现有技术相线绕组;
图7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其中外线圈端已被径向推回,贴靠定子主体的轭架;
图8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其中外内线圈端已被径向推回,贴靠定子主体的轭架;
图9是分解平面图,示出了安装到图1所示定子主体之前,本发明教导的相线绕组的两个半部相线;
图10是平面图,示出了图9中的绕组,其中两个半部相线轴向叠置;
图11是平面图,示出了定子主体的一部分,其中安装了图10所示的绕组,并且相线绕组的线圈端已经向外轴向推回;
图12是沿着图11中的截面12-12切开的截面图,示出了向外径向推回之前的相线绕组的两个线圈端;
图13是类似于图12的平面图,其中一个线圈端被向外径向推回;
图14是类似于图7的视图,其中两个线圈端被向外径向推回。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相同、类似或雷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
对于本说明书的剩余部分,并以非限制的方式,这里采用从后向前如图中箭头“F”所示的方向为轴向取向。
图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形成的旋转电气设备定子11,其主要包括定子主体10,多个相线绕组30安装到该主体内。
为了简化对附图的理解,示出了定子11带有单个相线绕组30,但是这种定子11包括6个相线绕组,所述绕组类似于图2所示的那一个。
图1示出了旋转电气设备定子11的定子主体10。旋转设备例如是发电器或发电机-起动器。这种设备优选用于机动车中。
应该回想起,发电机-起动器是旋转电气设备,其能以可逆方式操作,一方面在发电机功能下作为电动发电机,而另一方面作为电动马达,特别用来起动机动车的热机。这种发电机-起动器例如在文件WO-A-01/69762中有述,可以参照该文件获取进一步细节。
定子主体10具有轴线为“A”的环形柱状形状。
在本文的剩余部分,正交并横穿轴线“A”的取向被定义为径向取向。正交轴线“A”和径向取向两者的取向被定义为横向取向。
定子主体10由内柱状壁12和外柱状壁14径向界定,并由径向前轴向端壁16和径向后轴向端壁18轴向界定。
主体10包括轴向切口20,所述切口经由前轴向口22和后轴向口24向径向前轴向端壁12和径向后轴向端壁14敞开。
切口20的横向宽度小于其径向长度。
切口20经由轴向凹槽26向主体10的内柱状壁12敞开,所述轴向凹槽26从前径向壁16向后径向壁18敞开。每个轴向凹槽26的横向宽度小于关联的切口20的宽度。
切口20全部相同,并且例如有72个。它们围绕主体10的轴线“A”以均匀角度间隔分布。
主体10的实体外环形部分被称为轭架28,切口20不在该部分中延伸。
如图2所示,为了形成定子11,相线绕组30安装在定子主体10内。
本发明参照包括6个相线绕组30的定子进行阐述,该定子也被称为“六相”定子。
但是,本发明适用于包括不同相线绕组数目的定子,特别是适用于包括3个相线绕组30的“三相”定子。然后,定子主体10例如包括36或48个切口20。
每个相线绕组30包括波纹匝线32,其由导电线缆33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变形,每个相线绕组30包括波纹匝线32,其由至少两条线缆的线束形成。
因此,如图2所示,每个相线绕组30包括线缆33的波纹匝线32,该匝线包括一系列接收在一系列关联切口20中的轴向铰线(strand)34。
基本上横向取向的连接铰线36连接连续的轴向铰线34,所述连接铰线相对于后轴向端壁18和前轴向端壁16交替伸出。
如图2所示,所述一系列切口的切口20接收组成相线绕组30的匝线32的轴向铰线34。每条轴向铰线34能经由轴向凹槽26被引入到关联的切口20中,正如以下所述。
每个系列的切口与6个相线绕组30其中之一关联。一系列切口20中的两个连续切口20被相邻的切口20分开,每一个所述相邻的切口相应于与另外5个相线绕组30其中之一关联的另一个系列的切口20。
因此,对于图2所示六相绕组的情况,每个系列中的两个切口20之间的5个相邻切口空闲。换句话说,一个绕组的线缆30插入6个相邻切口20中的一个切口20中。
因此,对于包括N相线绕组30的定子来说,匝线32的轴向铰线34接收在N个相邻切口20中的一个切口20中。
定子11的每个相线绕组30包括第一外半部相线38E,其形成匝线32的第一外层;和第二内半部相线38I,其形成匝线32的第二内层。外半部相线38E的轴向铰线34与内半部相线38I的轴向铰线34径向叠置,如图2所示。
第一外半部相线38E的连接铰线36E形成外线圈端40E,而第二内半部相线38I的连接铰线36I形成内线圈端40I。内线圈端40I和外线圈端40E相对于定子主体10的前轴向端壁16和后轴向端壁18轴向伸出。
内半部相线38I的线圈端40I从主体10的前径向壁16和后径向壁18沿着轴向交替延伸,于是形成前后第一环线(annuli)。
外半部相线38E的线圈端从主体10的前径向壁16和后径向壁18沿着轴向交替延伸,于是形成前后第二环线。
两个半部相线38E、38I相反地成波纹状。于是,第二环线直径小于第一环线,并且它们相对于第一环线围绕轴线“A”角度偏移。
这种类型的相线绕组30还已知名为“分布式波状绕组”。
如图3所示,并以已知方式,每个半部相线38E、38I的每个线圈端40E、40I相对于前径向壁16或后径向壁18伸出基本上为“H”的相等轴向高度。
对于本说明书的剩余部分,线圈端40E、40I的轴向高度“H”将描述为主体10的径向壁和线圈端40I、40E形成的内弧线最远点之间的轴向距离,其中,线圈端40E、40I从所述径向壁轴向延伸。
将相线绕组30插入定子10主体的已知方法简述如下。这种插入方法的详细说明例如见于文件FR-A-2.846.481,特别是该文件的第8至11页。
为了将安装到定子主体10之前的相线绕组区别于已经安装在定子主体10上的相线绕组,安装前的参考绕组附图标记为50,而处于安装状态的相同相线绕组附图标记为30。
图4示出了安装在定子主体10的切口20中之前的相线绕组50。这种未安装的相线绕组50是已知的,并能如前所述获得已知定子11。
这里,未安装的相线绕组50由导电线缆33诸如铜线制成。相线绕组50具有与定子主体10轴线“A”同轴的轴线。
未安装的相线绕组50包括前半部相线58A和后半部相线58B,如图3所示。前半部相线58A和后半部相线58B分别相应于安装后的相线绕组30的外半部相线38E和内半部相线38I。
每个半部相线58A、58B包括轴线为“A”的相同均匀星形平匝线52的叠置件。给定半部相线58A、58B的匝线52彼此精准叠置。
如图3所示,前半部相线58A的匝线52首先顺时针方向绕制,而后半部相线58B的匝线52其次逆时针方向绕制。
半部相线58A、58B的每个匝线52包括多条等长径向铰线62,它们相对于轴线“A”基本上径向取向。径向铰线62为偶数条,这里更特别是12条。
径向铰线62由内横向连接铰线56I和外横向连接铰线56E交替横向连接,使得这一对两条连续径向铰线62形成规则的星形分支,在这里有6个分支。
径向铰线62设置成组成安装后的相线绕组30的轴向铰线34,而内横向铰线56I和外横向铰线56E设计成组成安装后的相线绕组30的线圈端40E、40I的横向铰线36E、36I。
如图5所示,径向铰线62的径向长度基本上大于定子主体10每个切口20的轴向长度。
内横向铰线56I在定心于轴线“A”且直径为“D1”的假想内环上延伸,所述直径“D1”基本上小于定子主体10的内径。
外横向铰线56E在定心于轴线“A”且直径为“D2”的假想外环上延伸,所述直径“D2”基本上大于定子主体10的外径。
两个半部相线58A、58B通过连接线缆46彼此导电连接。
具有优势的是,两个半部相线58A、58B以及连接线缆46包括单根线缆33或者至少两条平行线缆的单个线束。
如图6所示,前半部相线58A安放在后半部相线58B之前。两个半部相线58A、58B的对称轴与定子主体10的轴线“A”同轴,使得前半部相线58A向前相对于后半部相线58B轴向偏移。
后半部相线58B于是形成匝线52的后层,而前半部相线58A形成匝线52的前层。
如图6所示,前半部相线38Ea的匝线52围绕轴线“A”相对于后半部相线38Ia的匝线32a角度偏移,因此前半部相线38Ea的每个分支成角度地插入后半部相线38Ia的两个分支之间。
利用特别包括下面所述步骤的安装方法,相线绕组50然后通过变形而 安装到定子主体10上。
在第一定位步骤中,相线绕组50布置地靠着定子主体10的后径向壁22,星形匝线52与定子主体10的轴线“A”同轴并在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的平面内延伸。
前半部相线58A较之后半部相线58B定位更靠近后径向壁18。匝线52的每个径向铰线62的一部分布置成相对着关联的切口20。
在经由变形而插入的第二步骤中,通过从后向前逐渐轴向扭曲匝线52的径向铰线62,与此同时通过朝平行于轴线“A”的方向倾斜全部径向铰线62而将前半部相线58A和后半部相线58B插入切口20。
例如通过让插入块(未示出)从后向前轴向滑入定子主体10内,使得在其滑动过程中,所述插入块压靠内横向铰线54以导致径向铰线62倾斜,这样来实现所述变形。
每个匝线52的径向铰线62起初在垂直于轴线“A”的平面内延伸。在其倾斜过程中,每个径向铰线62经由轴向凹槽26而插入定位相反的切口20中。
然后径向铰线62插入切口20中,几乎经过其全部长度。在安装于定子主体10中的位置处,径向铰线62具有轴向取向。然后这些径向铰线62相应于定子11的轴向铰线34。
相应于前半部相线58A的径向铰线62的外半部相线38E的轴向铰线34然后径向布置在每个切口20的底部,靠近定子主体10的轭架28,而相应于后半部相线58B的轴向铰线62的内半部相线38I的轴向铰线34径向布置地靠近轴向凹槽26。
类似地,然后匝线52的内横向铰线56I形成线圈端40E、40I,该线圈端相对于定子主体10的前径向壁16伸出,而匝线52的外横向铰线56E形成线圈端部40E、40I,该线圈端部相对于定子主体10的后径向壁18伸出。
然后对于定子的其它相线重复该安装步骤。
如图7和8所示,为了允许插入其它相线,安装后的相线绕组30的线圈端40E、40I被朝向外侧径向推回,从而释放空闲切口20的轴向口22、24,其中所述的切口不形成与该相线绕组30关联的一系列切口20的一部分。
线圈端40E、40I的环路然后在相对于轴线“A”基本上为径向的平面内延伸,从而沿着两个横向方向和朝外的径向方向框住(frame)切口20的轴 向口22、24。
该操作能释放切口20的轴向口22、24,从而不阻碍插入其他相线,并且特别不与其它相线的线圈端40E、40I干涉。
但是,在推回之前,外线圈端40E与内线圈端40I具有基本上相同的轴向高度。因此外线圈端40E的部分轴向高度“H”是多余的,就是说在推回位置,如图7和8所示,外线圈端40E相对于已经径向推回的内线圈端径向伸出长度“L”。这意味着不必使用线缆以及不必让外线圈端40E庞大。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相线绕组30,当该绕组安装到定子主体10上时,能获得外线圈端40E轴向高度小于内线圈端40I轴向高度的定子11。
为了实现这种定子,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未安装的相线绕组50,其中后半部相线58B的每个匝线52的线缆33长度大于前半部相线58A的每个匝线52的线缆33长度。
因此,图9和10示出了安装到定子主体10之前的相线绕组50。该未安装的相线绕组50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而形成。
对于每个半部相线58A、58B,径向铰线62具有相同长度。但是,后半部相线58B的径向铰线62长于前半部相线58A的径向铰线62。
更特别地,后半部相线58B的径向铰线62的长度使得后半部相线58B的内横向铰线56I布置在定心于轴线“A”的内环上,且该内环的直径“D3”小于前半部相线58A的内横向铰线56I在其上延伸的内环的直径“D1”。
而且,后半部铰线58B的外横向铰线56E布置在定心于轴线“A”的环上,该环直径“D4”大于前半部相线58A的外横向铰线56E在其上延伸的环的直径“D2”。
于是,如图10所示,后半部铰线58B的径向铰线62相对于前半部铰线58A的径向铰线62向内和向外径向伸出。
更特别地,相线绕组30的后半部相线58B的径向铰线62长度等于前半部相线38E的径向铰线62长度加上径向厚度“ER”,该径向厚度是当相线绕组50安装到定子主体10上时,轴向铰线34在关联的切口20内占据的厚度。
该径向厚度“ER”基本上相应于安装到定子主体10以前相线绕组50的前半部相线58A的径向铰线62占据的轴向厚度“EA”。
换句话说,后半部相线58B的每个匝线52的线缆33长度大致基本上等 于前半部相线58A的每个匝线52的线缆33长度加上前半部相线58A的轴向厚度乘以径向铰线62数目的乘积。
例如,后半部相线52B的每个匝线52的线缆33长度比前半部相线58A的每个匝线52的线缆长度长2%至10%。
如图13所示,当根据本发明教导的相线绕组50安装在定子主体10中时,内线圈端40I的轴向高度“HI”大于外线圈端40E的轴向高度“HE”。外线圈端40E的较大的轴向高度“HE”是由内半部相线38I的轴向铰线34的较大的长度导致的。
如图13所示,外线圈端40E的轴向高度“HE”使得内半部相线38I的横向铰线36I基本上与外半部相线38E的横向铰线36E在相同的环上,与主体10的轭架28对齐延伸。
为了实现这种效果,内线圈端40I的轴向高度“HI”等于外线圈端40E的轴向高度加上每个关联切口20中基本上由外半部相线38E轴向铰线34所占据的径向厚度。
因此,当向外径向推回线圈端40E、40I时,如图11以及图13和14所示,优选地释放了切口20,但是线圈端40E、40I没有从定子主体10径向向外伸出。更具体地说,线圈端40E和40I距离切口20位于相同的径向距离。
因此,外线圈端40E具有轴向高度,使得当径向推回时,如图8所示,线圈端40E与主体10的轭架28轴向对齐布置,从而释放在前径向壁的空闲切口20前方延伸的空间。
本发明已经参照这样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其中相线绕组30彼此相接地连续安装在定子主体10中。但是,本发明还适用于这样的安装方法,即至少两个相线绕组30,或者全部相线绕组30a同时安装到定子主体10中。

Claims (12)

1.一种旋转电气设备的定子(11),包括:
-环形柱状主体(10),其包括轴向切口(20),该轴向切口向所述主体(10)的前轴向端壁(16)和后轴向端壁(18)轴向敞开,并且所述轴向切口向所述主体(10)的内柱状壁(12)径向敞开;
-至少一个相线绕组(30),其包括线缆(33)的波纹匝线(32),所述匝线包括一系列轴向铰线(34),所述轴向铰线接收在一系列与所述相线绕组关联的轴向切口(20)中;和连接铰线(36E、36I),所述连接铰线通过相对于所述后轴向端壁(18)和相对于所述前轴向端壁(16)交替伸出而连接连续的轴向铰线(34);
-所述相线绕组(30)包括第一外半部相线(38E),其形成接收在所述轴向切口底部的匝线(32)的第一外层;和第二内半部相线(38I),其形成径向叠置的匝线(32)的第二内层,所述第一外半部相线(38E)的连接铰线(36E)形成外线圈端(40E),而第二内半部相线(38I)的连接铰线(36I)形成内线圈端(40I),所述内线圈端(40I)和外线圈端(40E)相对于所述主体(10)的前轴向端壁(16)和后轴向端壁(18)轴向伸出;
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所述相线绕组(30),所述内半部相线(38I)的每个匝线(32)的线缆(33)长度大于所述外半部相线(38E)的每个匝线(32)的线缆长度,使得所述内线圈端(40I)伸出的轴向高度(HI)大于所述外线圈端(40E)伸出的轴向高度(HE)。
2.如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定子(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线圈端(40I)伸出的轴向高度(HI)和外线圈端(40E)伸出的轴向高度(HE)使得所述内线圈端(40I)和外线圈端(40E)能向定子主体(10)的外周边径向弯折,从而能释放中间轴向切口(20)的敞开轴向端(22、24),所述中间轴向切口对应于在每一系列关联的轴向切口(20)中的两个连续轴向切口(20)之间的轴向切口(20),且不形成与所述绕组(30)关联的那一系列轴向切口(20)的一部分。
3.如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定子(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线圈端(40E)伸出的轴向高度(HE)基本上等于所述内线圈端(40I)伸出的轴向高度(HI)加上这样一个高度,该高度基本上等于每个关联轴向切口(20)中所述外半部相线(38E)的轴向铰线(34)占据的径向厚度。
4.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半部相线(38E)和内半部相线(38I)的每个的匝线相反地呈波纹状。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6个相线绕组(30),且一个系列的两个连续轴向切口(20)被5个相邻的中间轴向切口(20)隔开。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3个相线绕组(30),且一个系列的两个连续轴向切口(20)被2个相邻的轴向切口(20)隔开。
7.一种相线绕组(50),其通过轴向变形而形成安装到定子主体(10)中的相线绕组(30),从而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定子(11),其中所述相线绕组(50)包括规则的星形形式的匝线(52)轴向叠置件,每个匝线(52)包括等长径向铰线(62)和内横向连接铰线(56I)和外横向连接铰线(56E),所述径向铰线(62)设计成接收在所述定子主体(10)的轴向切口(20)中,从而形成安装后的相线绕组(30)的轴向铰线(34),而所述横向连接铰线(56E、56I)设计成形成安装后的绕组(30)的线圈端(40E、40I),并且所述相线绕组(50)包括形成匝线(52)后层的第一后半部相线(58B)和形成匝线(52)前层的第二前半部相线(58A),所述第二前半部相线(58A)设计成形成安装后的绕组(30)的外半部相线(38E),而所述第一后半部相线(58B)设计成形成安装后的绕组(30)的内半部相线(38I),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半部相线(58B)的每个匝线(52)的线缆(33)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前半部相线(58A)的每个匝线(52)的线缆长度。
8.如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相线绕组(5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半部相线(58B)的每个匝线(52)的线缆(33)长度比所述前半部相线(58A)的每个匝线(52)的线缆(33)长度长2%至10%。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相线绕组(5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半部相线(58B)的每个匝线(52)的线缆(33)长度等于所述前半部相线(58A)的每个匝线(52)的线缆(33)长度加上所述前半部相线(58A)的轴向厚度乘以径向铰线(62)数目。
10.如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相线绕组(5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半部相线(58B)的每个匝线(52)的径向铰线(62)长度等于所述前半部相线(58A)其中一个匝线(52)的径向铰线(62)长度加上所述后半部相线(58B)的轴向厚度(EA)。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相线绕组(5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半部相线(58A)的上星形轮廓相对于所述后半部相线(58B)的下星形轮廓围绕中轴线(A)角度偏移,使得上星形的分支在下星形的两个分支之间径向延伸。
12.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相线绕组(5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半部相线(58B)和第二前半部相线(58A)相对于彼此沿着相反方向绕制。
CN2006800229885A 2005-06-30 2006-06-15 旋转电动设备定子的相线绕组以及装备这种绕组的定子 Active CN101208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551842 2005-06-30
FR0551842A FR2888059B1 (fr) 2005-06-30 2005-06-30 Enroulement de phase pour un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t stator equipe d'un tel enroulement de phase
PCT/FR2006/050563 WO2007003834A1 (fr) 2005-06-30 2006-06-15 Enroulement de phase pour un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t stator equipe d'un tel enroulement de pha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8851A CN101208851A (zh) 2008-06-25
CN101208851B true CN101208851B (zh) 2010-12-15

Family

ID=35822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29885A Active CN101208851B (zh) 2005-06-30 2006-06-15 旋转电动设备定子的相线绕组以及装备这种绕组的定子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868507B2 (zh)
EP (1) EP1897212B1 (zh)
JP (1) JP2008545362A (zh)
KR (1) KR101268657B1 (zh)
CN (1) CN101208851B (zh)
BR (1) BRPI0612675A2 (zh)
FR (1) FR2888059B1 (zh)
MX (1) MX2007016246A (zh)
WO (1) WO20070038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37463A1 (de) * 2005-08-09 2007-03-01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mehretagiger Wicklung
DE102009001543A1 (de) * 2009-03-13 2010-09-16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WO2014157621A1 (ja) * 2013-03-29 2014-10-0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の構造
JP5677530B2 (ja) 2013-08-07 2015-02-25 東芝産業機器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巻線、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に用いる治具
JP6356394B2 (ja) * 2013-08-07 2018-07-11 株式会社東芝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FR3061815B1 (fr) * 2017-01-06 2021-01-01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Stator bobine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FR3062254B1 (fr) * 2017-01-23 2019-06-07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tator bobine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DE112018000190T5 (de) * 2017-02-23 2019-10-02 Borgwarner Inc.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einem Stator, der mehrlagige Endschlaufen ha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7787A (en) * 1985-07-15 1989-08-1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rmature of a.c. generator for a ca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2047A (zh) * 1991-09-13 1993-05-12 法拉第能源基金会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电机绕组的改进方法
CN1354549A (zh) * 2000-11-21 2002-06-19 韩国内欧戴因有限公司 马达用定子绕组的绕制方法及其绕组
CN1405949A (zh) * 2001-09-17 2003-03-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交流发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US6614141B2 (en) * 2000-12-26 2003-09-0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utomotive alternator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tator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8541A (en) * 1986-08-28 1990-03-13 Mitsuba Electric Mfg., Co., Ltd. Air-cooled layered coil vehicle AC generator stator
FR2608968B1 (fr) 1986-12-29 1991-02-22 Stypen Cartouche reservoir d'encre pour stylographe rechargeabl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telle cartouche
EP0274696B1 (de) * 1987-01-14 1991-07-03 Binz GmbH & Co Krankentransportfahrzeug
JP2523933B2 (ja) * 1990-04-26 1996-08-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テ―タの製造方法
US5955804A (en) * 1997-03-10 1999-09-21 Denso Corporation Alternator winding arrangement with coil ends spaced apart from one another for air passage
FR2806223B1 (fr) 2000-03-10 2003-10-03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polyphasee
JP3484407B2 (ja) * 2000-11-24 2004-01-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FR2819118B1 (fr) 2000-12-28 2004-08-13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comportant dans chaque encoche le meme nombre de conducteurs
US6787961B2 (en) 2002-12-19 2004-09-07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utomotive alternator stator assembly with varying end loop height between layers
FR2846481B1 (fr) 2002-10-28 2005-02-04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Procede et dispositif d'insertion d'un enroulement dans un stator, avec stratification du chignon
DE60227426D1 (de) * 2002-12-26 2008-08-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tator einer dynamoelektrischen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tatorwicklung
JP4466098B2 (ja) * 2004-02-03 2010-05-26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モータ、それを備える電動工具及び電動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4096908B2 (ja) * 2004-03-31 2008-06-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7787A (en) * 1985-07-15 1989-08-1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rmature of a.c. generator for a ca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2047A (zh) * 1991-09-13 1993-05-12 法拉第能源基金会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电机绕组的改进方法
CN1354549A (zh) * 2000-11-21 2002-06-19 韩国内欧戴因有限公司 马达用定子绕组的绕制方法及其绕组
US6614141B2 (en) * 2000-12-26 2003-09-0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utomotive alternator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tator therefor
CN1405949A (zh) * 2001-09-17 2003-03-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交流发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64318A1 (en) 2010-07-01
EP1897212A1 (fr) 2008-03-12
FR2888059B1 (fr) 2007-09-07
EP1897212B1 (fr) 2014-02-26
BRPI0612675A2 (pt) 2016-11-29
MX2007016246A (es) 2008-03-10
JP2008545362A (ja) 2008-12-11
CN101208851A (zh) 2008-06-25
FR2888059A1 (fr) 2007-01-05
KR20080026566A (ko) 2008-03-25
WO2007003834A1 (fr) 2007-01-11
KR101268657B1 (ko) 2013-05-29
US7868507B2 (en) 2011-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8851B (zh) 旋转电动设备定子的相线绕组以及装备这种绕组的定子
EP3451504B1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US10404120B2 (en) Stator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20100289374A1 (en) St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555506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1884391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2332565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1884380A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3585303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2784949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1884389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1478480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1884387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1884386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1478485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1508736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2033860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1744159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1908497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2033857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2518588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1908499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20628988U (zh) 定子绕组、电机和车辆
CN212518586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1880198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